金山镇构造演变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山镇构造演变史
高聪1451891
构造层与构造形态
金山镇地区以角度不整合为界划分为D2—T3构造层和K1—K2构造层,其中D2—T3构造层以平行不整合为界划分为D2—P2亚构造层和T2—T3亚构造层。由于向斜背斜较多,无法根据地理位置进行命名。从西向东,对向斜背斜依次编号①—⑪。从西向东对断层进行编号,F1—F6,其中F1,F2和F4为逆冲断层,F3,F5为平移断层,F6为正断层系。
D
2—P
2
亚构造层
以褶皱变形为主,研究区出落了多组向斜和背斜(不包括⑥,⑦,⑨向斜),同时发育三组逆冲断层(F1,F2和F4)和正断层系F6及走滑断层系(F3,F5)。
褶皱
①向斜位于西北角处,其北西翼部被K1岩层覆盖,并沿东北方向延伸到图幅外围。轴面倾
向为307°,倾角为82°,近直立。核部为P1地层,两翼为C2,C3地层。翼间角为75°,两翼不对称,北西翼倾角60°,南东翼倾角45°。
②背斜位于奇峰—雨峰西北方向约2km处,其南东翼至核心岩层发生倒转,并被逆冲断层
F1切断,从而整个背斜成为逆冲断层F1的上盘。其枢纽向两边倾伏,褶皱呈长椭圆状形态。轴面倾向为308°,倾角为72°,斜歪。核部为C1地层,两翼为C2,C3地层。翼间角为15°,两翼不对称,北西翼倾角65°,南东翼倾角80°(倒转)。
③向斜位于奇峰—雨峰西北方向约1km处,沿轴向向两边延伸到图幅外围。其北西翼被逆
冲断层F1切断,整个向斜成为逆冲断层F1 的下盘;枢纽向两边扬起,而使向斜宽度由中部向两边逐渐增加。轴面倾向为312°,倾角为78°,斜歪。核部为C2地层,两翼为C1地层。翼间角为65°,两翼不对称,北西翼倾角70°,南东翼倾角45°。
④背斜位于奇峰—雨峰处,南东翼岩层发生倒转并被逆冲断层F2切断,使整个背斜成为逆
冲断层F2的上盘;且其在奇峰与雨峰南部位置被两条滑移断层错断。该背斜枢纽向两边倾伏,褶皱形态应为长椭圆状。轴面倾向为313°,倾角为60°,斜歪。核部为C1地层,两翼为C2,C3地层。翼间角为30°,两翼不对称,北西翼倾角45°,南东翼倾角75°。
⑤背斜位于诸岭位置,其枢纽在中部向两边扬起,在两侧则向两边倾伏,整体呈马鞍状形
态。其东北处背斜即为诸岭,西南处背斜的南西翼发生倒转。整个背斜的北西翼被逆冲断层F4切断而成为逆冲断层F4的上盘。轴面倾向为313°,倾角为55°,斜歪。核部为C1地层,两翼为C2,C3和P1地层。翼间角为30°,两翼不对称,北西翼倾角40°,南东翼倾角70°(倒转)。
⑥向斜大部分被⑤号背斜覆盖,组成逆冲断层F4的下盘。轴面倾向为312°,倾角为63°,
斜歪。核部为T3地层,两翼为T2,P2地层。翼间角为65°,两翼不对称,北西翼倾角75°,南东翼倾角40°。
⑦向斜位于诸岭东南部约2km处,其枢纽在中部向两边倾斜,在两侧向两边扬起。其北西
翼被逆冲断层F4切断而成为逆冲断层F4的下盘。轴面倾向为312°,倾角为72°,斜歪。核部为T3地层,两翼为T2,P2地层。翼间角为55°,两翼不对称,北西翼倾角80°,南东翼倾角45°。
⑧背斜枢纽向东北方向产生倾伏。轴面倾向为120°,倾角为88°,近直立。核部为P1
地层,两翼为P2地层。翼间角为95°,两翼对称,北西翼倾角45°,南东翼倾角40°。
⑨向斜西南侧枢纽向上扬起,其东北部被γ花岗岩体覆盖,且其南东翼局部被η斑岩脉所
覆盖。轴面倾角为90°,直立。核部为T3地层,两翼为T2,P2地层。翼间角为100°,两翼对称,北西翼倾角40°,南东翼倾角40°。
⑩背斜地处河北村位置,其枢纽在中部位置向两边扬起,在两侧则产生倾伏,整体呈马鞍状形态。沿轴向背斜被五条正断层切断,沿西南至东北方向,第一条与第二条正断层构成地垒组合;第三条与第四条正断层构成地堑组合;第四条与第五条正断层构成地堑组合。整个背斜沿轴向向两边延伸到图幅外围,且在其西南位置有河流经过。轴面倾角为90°,直立。核部为D2地层,两翼为C1,C2和C3地层。翼间角为100°,两翼对称,北西翼倾角40°,南东翼倾角40°。
⑪向斜位于东南角处,沿向斜沿轴向向两边延伸到图幅外围。轴面倾角为90°,直立。核部为P1地层,两翼为C1,C2和C3地层。翼间角为88°,两翼对称,北西翼倾角47°,南东翼倾角45°。
根据大规模的背向斜组合可知金山镇地区曾受到垂直于褶皱延伸方向即北西南东向强烈的挤压作用。
断层
F1逆冲断层,断层走向北东—南西,倾角30°,延伸约11km。上盘为②背斜褶皱组,下盘③向斜褶皱组。沿②号背斜轴向纵切其核部地层,并沿其走向延伸至图幅外围。
F2逆冲断层,位于奇峰和雨峰之东侧近山脊处,断层走向北东—南西,两端分别延伸出图幅外,图内全长约18km,断层倾向北西,倾角20°—30°。上盘(即下降盘)为④背斜褶皱组;下盘(即下降盘)为⑤背斜褶皱组。地层断层约800km。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一致,为纵向断层。断层中部为两个较晚期的横断层所错断。
F3平移断层系,在雨峰、奇峰附近各有一走滑断层(走向北东—南西,延伸分别为1.5—2km),分别为左行和右行走滑断层,使两端层面中间部分相对两边向北西方向移动。
F4逆冲断层,断层走向北东—南西,倾角20°,延伸约1.8万米。上盘为⑤背斜褶皱组,下盘为⑨向斜褶皱组,根据构造窗和飞来峰可判断该逆冲推覆构造的最小位移位为2.2千米。它是整个地区规模最大的断层。
F5平移断层系,在茅庄、金山镇附近各有一走滑断层(走向北东—南西,延伸分别为0.6—0.8km),分别为左行和右行走滑断层,使两端层面中间部分相对两边向北西方向移动。
F6正断层系,五个正断层面的走向垂直于⑪向斜的枢纽,延伸1—1.5千米。延枢纽方向从北东至南西向每个断层面的倾向依次为北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在第一二个断层面中间形成地垒,在第四五个断层面中间形成地垒,两地垒中间形成地堑。
T
2—T
3
亚构造层
以褶皱变形为主,研究区出落了三组向斜褶皱,⑥,⑦,⑨向斜,并发育飞来峰和构造窗。五里河低洼处只有800米高度,露出了F4逆冲断层的下盘,看到下盘的底层P2,该处为构造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