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 第二章信用和信用工具

合集下载

货币银行学第二章 信用 第一节 信用概述

货币银行学第二章 信用 第一节 信用概述
社会,直接融资和间接融 资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所以说,虽然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 的局限性,但银行信用不能取代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互相补充,共同促进 经济的发展。

现代信用形式

3 、国家信用 :指国家作为参与者的借贷 活动,即国家作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 国家信用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发行国家公债;发行国库券、专项债券; 向银行透支或借款等。
现代信用形式


2、 银行信用:它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 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在银行信用 中,银行充当了信用的媒介。所以,银行 信用是“间接信用” ) 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银 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在信用规模、信用 方向、信用期限上的局限性。)因此,银 行信用成为现代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的 信用形式。
商业本票:是债务人向债权人发出的承诺在 一定时期内支付一定数额款项的债务凭证。 商业汇票 :是债权人通知债务人支付一定款 项给持票人(或第三人)的无条件支付命令书。

现代信用形式: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1)、商业信用规模的局限性; 2)、商业信用的方向受到限制; 3)、商业信用的期限也有限制。 另外,商业信用也包含引发危机的可能性。 商业信用的发展,使每个企业都处在错综 复杂的债权债务关系的链条中。链条中的 一环出现问题, 链条中的所有企业都会受 到影响。
第二章 信用
第一节 信用、信用形式与信用工具

一 、信用的含义: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 单方面的价值转移。人类社会最早的信用 活动采取的是实物形态;但当货币出现以 后,绝大多数信用活动采取的是货币形态。
(注意:在信用过程中,货币执行支付手段 职能)

二、 信用的发展 1、高利贷信用 特点 : 利率极高 多用于生活消费 对生产的寄生性和破坏性 2、资本主义信用 特点:利率一般以平均利润率为上限。 所借款项主要用于生产消费

第2章信用与信用工具

第2章信用与信用工具
第三,银行作为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企业, 不仅能够提供信用,而且能够创造信用,使其能 以较低成本提供信用。
(四)我国的银行信用
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中,银行信用一直是最 基本的信用形式。在经济体制改革前,我国长期 实行单一的银行信用,并把全部银行信用集中于 一个银行,企业只能在一个银行的某个分支机构 开立账户,形成了所谓的“一种形式,一家银行” 的金融体制。
其次,从厂商来看。一方面,—些经济单位为了 更新固定资本(购置机器设备等)、补充流动资 金和追加投资,而自身积累不足,需要补进资金, 成为信用资金的需求者;另一方面,一些单位存 在着暂时闲置的资金(如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 待支付的工资和准备购买原材料的流动资金、未 分配利润和积累等),资本是追逐利润的,客观 上要求在有偿的原则下转让给资金短缺者使用, 以求增值,这部分闲置的资金便形成信用资金的
(二)国际信用的形式 国际信用大体可划分为两类方式: 1.国外商业性借贷(Foreign
Commercial Loan)。 2.国外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
(三)国际信用的特征
与国内信用相比较,国际信用在规模、风 险、复杂性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特点:
1.规模大。 2.风险大,并具有双向性。 3.复杂性。 4.方向上的不对称性。
和生活急需资金。 3.民间信用的活动范围有限,因为民间信
用是个人之间的货币借贷。因此,这一方面既要 受贷方经济实力的限制,另一方面也要受借方信 誉能力的限制。

4.民间信用实行浮动利率,且利率水平一
般高于银行利率。民间信用的利率主要取决于资
金供求关系,利率随行就市,银行利率只起指导
作用,在我国资金总体供小于求的情况下,民间

货币银行学第2章 信用.

货币银行学第2章 信用.

一年
PV FV 时间
FV PV (1 r )n
1 PV FV n (1 r )
例:名义利率6% ; 通货膨胀率:3%。 实际利率:6%-3%=3% 精确的实际利率=(1+6%)/(1+3%)–1 = 2.91%
.
第四节 利率的作用和结构
一,利率的结构
现实经济中,各种利率繁多且千差万别。 利率的结构:分析各种利率间的关系。
Ú Ä Æ © Ó à ¶ î
¢ Ð ¶ · î
6 国际信用 (1)出口信贷:出口企业所在国银行对出口贸易 提供信贷,以促进本国的出口; 出口卖方信贷 出口买方信贷:一般要求进口商所在国的或 国际性金融机构进行担保。 (2)进口信贷 进口商所在国的银行→ 进口商 出口商所在国的银行或国际性银行→ 进口商 (3)政府间信贷:中央政府间 (4)国际金融机构信贷
(1)预期理论:预测的短期利率决定长期利率,
即, 现行长期利率= 现在的短期利率和未来的预测短期利 率的平均。 (2)市场分断理论:不同期限的利率水平由各自的资金 市场的供给关系所决定。 (假设:借贷市场根据不同的借贷期限,分为无数的子市场) (3)偏好理论:(1)+(2)+对风险及不便的补偿。 2,利率的一般结构 期限完全相同的各利率间为何有差异? →
利率的期限结构 分析:期限不同,为何利率不同? 利率的一般结构 分析:期限完全相同的利率间为何有差异?
1,利率的期限结构
描述“利率的期限结构”的一概念:收益曲线 单纯的收益曲线的三种形态:
i: 利率
Y:时期
绝大部分时期收益曲线为右上方趋势,但也有 不同情况。 ??? 不同的解释:预期理论;市场分断理论;偏好理论。

货币金融学第的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

货币金融学第的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

货币金融学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了解信用的历史,掌握信用的基本概念与范畴;把握信用的主要形式,并尝试进行融资规划;熟悉主要的信用工具及相互间的区别;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将能够: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第一节信用概述1第二节信用形式2第三节信用工具3第一节信用概述伦理道德层面经济学角度货币理论视角对信用概念的理解信用的产生与发展信用的特征高利贷信用借贷资本信用现代信用运行暂时性偿还性收益性风险性对信用概念的理解道德信守诺言、诚信、可信内容经济货币理论借、贷、债货币、资本、财富在我国,崇尚信用的风尚有几千年的传统,《论语》中“信”字出现了38次,频次虽低于仁(109次)、礼(74次);但是高于描述道德规范的多数词汇,如善(36次)、义(24次)、敬(21次)、勇(16次)、耻(16次)。

比如:“自古皆有死,民无信而不立”;“言必信,行必果”;“与国人交,止于信”等。

在西方社会,守信同样也是人们奉行的基本道德准则,《圣经》中关于信用、信任的词汇也出现了几十次之多。

信用——英文credit——源于拉丁文credo,原意是相信、信任、声誉等。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从伦理道德的层面理解信用从经济学角度理解信用在中国,如果信用讲的是经济范畴,那么与之相当的是“借贷”“债”等字眼。

公元前300年,孟尝君放债的故事《管子》中有一篇《问》,把借债、放债作为国情调查的内容,这说明债务关系在经济生活中已相当普遍。

在西方,大约5000年前,苏美尔人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就有农业信用记录。

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Hammurabi’s Code),关于债务的问题规定得非常具体,从第89条到第119条,大部分是关于债务的法律条文,说明债务关系已经有了很长时期的发展。

现代市场经济中的“信用”也指“借”和“贷”的关系(管仲,?-前645年)在货币金融学中有一个重要的理论流派,即以18世纪的重商主义代表约翰·劳为先驱、以19世纪的麦克鲁德、阿尔伯特·韩以及20世纪的熊彼特等经济学家为代表的“信用创造学派”。

货币银行学第二章2.1

货币银行学第二章2.1

2、资本主义信用
经过斗争,资本主义信用代替了高利贷 信用。资本主义信用主要指借贷资本运动, 而借贷资本指的是货币资本家为了获取利 息而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
特点:1)利率一般以平均利润率为上限; 2)所借款项主要用于生产消费。
三 、现代信用形式 1、商业信用:主要指工商企业以赊销方式 对购买商品的企业所提供的信用。
2、在直接融资中,风险由债权人独自承担。而在 间接融资中,融资风险可由多样化的资产和负债 结构分散承担,从而安全性相对较高。
间接融资的缺点 :
1、由于加入了银行作为中介,隔断了资金供求双 方的直接联系,减少了资金供应者对投资对象经 营活动的监督。
2、由于加入了银行作为中介,使得融资的效率降 低,成本增加。
比较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各自的优缺点
直接融资,指资金需求者直接从资金供 应者那里融通资金。
间接融资,指资金的供求双方不发生直 接的债权债务关系,而是通过中介机构 (如银行)完成资金的融通。
直接融资的优点:
1、资金供求双方直接联系,可以按照各自的条件 (包括融资期限、利率等)完成融资。
2、便于债权方对债务人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促 使债务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国际信用 :它是指一切跨国的借贷关系、 借贷活动。具体形式包括: 出口信贷;国际商业银行贷款、政府贷款; 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国际资本市场业务等。
四、信用工具
信用工具指的是在信用活动中,用来证明 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
信用工具一般都具备以下特点:
1、偿还性 2、收益性与风险性 3、可转让性
信用工具主要包括 1、商业票据:主要包括商业本票和汇票。
1)商业本票是债务人向债权人发出的承 诺在一定时期内支付一定数额款项的债务 凭证。它涉及两个关系人:出票人(债务 人) 和受票人(债权人)。

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

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

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教学要求:1、了解信用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及其演变。

2、正确理解现代信用与经济的关系,掌握信用的本质和职能,掌握现代信用对经济的作用。

3、重点掌握现代信用活动的形式及其信用工具,融资方式的比较以及我国直接融资比重扩大的意义。

第二章目录第一节信用概述第二节信用形式第三节信用工具本章作业第一节信用概述一、信用的涵义、特征及职能二、信用的产生与发展三、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第一节信用概述一、信用的涵义、特征及职能作用(一)涵义:信用是以还本付息为前提条件的借贷行为,是有条件的价值单方面的暂时让渡或转移,是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暂时分离。

信用的本质:还本付息,债权债务关系,价值单方面转移的特殊运动形式(二)信用的特征:偿还性(还本付息)、流动性、盈利性、安全性第一节信用概述一、信用的涵义、特征及职能作用(三)信用的职能融通资金的职能提供和创造货币的职能调节国民经济的运行第一节信用概述一、信用的涵义、特征及职能作用1、信用对现代经济发展的推动信用保证现代化大生产的顺利进行在利润率的引导下,通过信用实现资本转移,自发调节各部门的发展比例信用为股份公司的建立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信用可以节约流通费用,加速资本周转信用调节货币流通,保证社会供求均衡2、信用与经济危机信用使商品经济中生产过剩的可能性及其程度增大信用会加剧生产部门间发展的不平衡信用刺激投机第一节信用概述二、信用的产生和发展(一)产生和存在的条件:生产力发展水平私有制和剩余产品余缺调剂的需要(资金的短缺者和盈余者)尊重不同经济利益主体的经济权益及程度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的发展第一节信用概述二、信用的产生和发展(二)信用的发展从内容上看:实物借贷——货币借贷从历史演变看:高利贷——借贷资本从存在的形式看: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企业信用、民间信用、国际信用、信托、租赁等等。

第一节信用概述三、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经济和信用的关系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

货币银行学 第二章 信用与利率机制.

货币银行学 第二章 信用与利率机制.

▲信用活动领域的扩大:从单纯的消费领域
→生产流通领域→宏观经济领域.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4、发展:信用与货币的关系 尚未工具化的信用阶段
尚未流动化的信用阶段 流动化的信用阶段
电子化及网络化与信用制度相结合阶段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三、信用的特征
以还本付息为条件
以相互信任为基础
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
3、商业信用的特点
①直接性
②单向性
商业信用与商品交易相结合,直接为生产流通 服务提供的是商品形态,债权、债务人都是商 品经营者
单方向的债务债权关系
③票据化
双方有稳定严密的经济联系和契约关系, 规范化、票据化 只能解决短期资金的调剂,不能用于投 资等长期性资金借贷
④短期性
4、商业信用的作用
①促进商 品销售
本票 汇票 支票 信用卡
信 用 工 具
1、本票(promissory note) A:定义:发票人签发在一定日期及地点无条件 支付一定金额给收款人或执票人的一种票据。 B:本票的发票人为债务人,执票人为债权人。
信 用 工 具
C:分类:按发票人的不同,本票分为 ★银行本票:由银行签发的承诺自己在见票时 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 票据 。 ★商业本票:一般是由规模大、信誉好的企业 为了筹集短期资金而发行的本票,需有金融机 构的担保。
后,由收款人向另一个银行取款。也叫光票。
信用工具
根据付款期限分为:
即期汇票:即见票即付的汇票,因为没有
利息,又称为无息汇票
定期汇票:是注明付款期限,到期日付款
人才予以付款的汇票,一般是有利息的。
又称有息汇票。
信用工具
3、支票

《货币银行学》第二章__信用

《货币银行学》第二章__信用

(三)信用工具的分类 (1)按信用形式划分,可分为商业信 信用形式划分, 划分 用工具;银行信用工具; 用工具;银行信用工具;国家信用工 证券投资信用工具。 具;证券投资信用工具。 (2)按期限划分,可分为长期、短期 期限划分 可分为长期、 和不定期信用工具。 和不定期信用工具。 (3)按融资方式划分 ,可分为直接信 融资方式划分 用工具和间接信用工具。 用工具和间接信用工具。
3)承兑。是票据的付款人在票据上以文 承兑。 字表示“承认兑付” 字表示“承认兑付”,承诺票据到期付 款的行为。 款的行为。 4)贴现。是持票人为获得现款,持未到 贴现。是持票人为获得现款, 期的票据向银行兑取现款, 期的票据向银行兑取现款,银行扣除自 贴现日至到期日的利息买进该票据的行 贴现在形式上是票据买卖, 为。贴现在形式上是票据买卖,但实际 上是一种信用活动。 上是一种信用活动。
(二)信用工具的特征 1、偿还性。是指信用工具的债务人按期 偿还性。 还本付息的特征。 还本付息的特征。 2、流动性。 流动性。 3、收益性。是指信用工具定期或不定期 收益性。 给持有者带来收益。 给持有者带来收益。 4、风险性。是指投入的本金和预期收益 风险性。 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商业银行住房贷款增长概况
2003 2002 2001 2000 1997 0 19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14000 3377 5659 9164 12000
二、信用工具
(一)信用工具的含义 信用工具( 信用工具(credit instruments),也称 也称 ),就是 金融工具 (financial instruments),就是 以书面形式发行和流通, 以书面形式发行和流通,借以保证债权 债务双方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具有法律效 力的凭证。 力的凭证。 信用工具是重要的金融资产,也是 信用工具是重要的金融资产, 金融市场上重要的交易对象。 金融市场上重要的交易对象。

第二章 金融学 信用与信用工具

第二章 金融学 信用与信用工具

商业票据包括以下两种:
1. 商业本票(期票) 商业本票由债务人向债权人发起,承诺一定时 期内支付一定款项的债务凭证。 2.商业汇票
商业票据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
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
据。
商业汇票分为两种:
(1) 商业承兑汇票(付款人为承兑人)
(2) 银行承兑汇票(开户行为承兑人)
(二)银行信用的发展
银行信用的优点:
1. 规模巨大
2. 投放方向不受限制
3. 期限长短均可
虽然银行信用是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 但商业信用依然是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础。
原因: 商业信用能直接服务于产业资本的周转,服 务于商品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的运动。
从银行信用本身来看, 也有大量的业务(如 票据贴现和票据抵押放款等)仍然是以商业 信用为基础。
二、银行信用
由银行和各类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提供给借款人
的信用,是以货币资金借贷为运营内容和以银行 和某些非银行金融机构为行为主体的信用关系。
主要形式: 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以及开出汇
票、支票、开立信用账户等。
(一)银行信用的特点
1. 银行信用的主体与商业信用不同 2. 银行信用的客体是单一形态的货币资本 3. 银行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动态不完全一致
第二章 信用与信用工具
——宁宇
信用与信用工具的主要内容
信用的 产生与 发展
信用形 式
信用与 信用工 具
信用工 具
信用对 经济的 影响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信用的产生
信用的发展
信用的构成要素
一、信用的产生
信用的定义:
信用从道德的角度,是指责任; 信用从经济学的角度,是指借贷,它包括债权人和债 务人两方面,特点是价值物的运动分为借出和偿还两 个阶段中间有一段时间间隔。

第2章信用《货币银行学》

第2章信用《货币银行学》
汇票是出票人签发的一种要求付款人按指定日期向 持票人无条件支付一定款项的书面命令书。
商业票据可以背书进行流通转让。
第三节 信用工具
二、支票
支票是活期存款储户签发的要求开户银行向收款人 (持票人)支付一定款额的付款命令书。
支票按照支付方式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现金 支票,可以提取现金的支票;(2)转账支票,仅 能用于转账,不能支取现金的支票;(3)保付支 票,即付款银行在支票上记载有“保付”的字样, 付款银行保付后就必须付款,不会因存款户无存款 发生退票拒付的情况,从而有利于流通;(4)旅 行支票,是为出国旅行者提供用款方面的一种支票。
第三节 信用工具
五、债券 债券与股票有明显的区别: (1)股票持有者是公司的股东和所有者,而债券
持有者是公司的债权人,股东和债权人的权利和义 务是不同的; (2)股票股息是不固定的,是否分红取决于公司 有无盈利,不具有分配的强制性,而债券要求到期 还本付息,风险相对较小。
第三节 信用工具
第二节 信用的主要形式
二、银行信用 2.银行的信用创造职能。 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关系: 一方面,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另一方面,虽然银行信用成为当代经济中信用的主 要形式,它却不能完全代替商业信用。商业信用与 商品生产和流通有着直接的联系,能直接为产业资 本循环服务,因此当工商企业能在商业信用的范围 内解决问题时,它就不必求助于银行信用。
泡沫的出现。
第二节 信用的主要形式
一、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是企业在正常的经营活动和商品交易中由
于延期付款或预收账款所形成的企业常见的信贷关 系。
第二节 信用的主要形式
一、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具有三方面的特点: 首先,商业信用的主体是工商企业。 其次,商业信用的客体主要是商品资本,因此,它

货币银行学第二章 信用

货币银行学第二章  信用

5.提供和创造信用流通工具 信用关系发生时,总要出具一定的证明,这些证明经过 一定的手续处理即可流通(指规范的信用而言),这些在流通 中的信用证明就是信用流通工具,如汇票、本票、支票等。 在各种信用活动中,以银行信用提供的信用流通工具为最多, 使用也最广泛。从大类上看,银行信用为商品流通提供两种 类型的流通工具,即一种是现金,一种是表现为各种银行存 款的非现金货币。这些货币都是由银行信用提供的,都是一 种信用货币,它反映一定的信用关系。现金表现为中央银行 (代表国家)对现金持有者(个人和单位)的负债,银行存款则表 现为银行对各存款者的负债
3.时间间隔(信用活动的特殊性)。无论何种信用, 在同一信用中从信用关系的发生到信用关系的终止,必然有 着或长或短的时间间隔,否则,就无所谓信用。信用实际上 是价值在不同时间的相向运动。
4.利息(形式上类似于商品交易的价格)。信用关系 是建立在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基础上的。因此, 任何一种信用通常都有利息这一经济范畴的发生,而计算支 付利息则必须要有一定的标准,这个标准便是利率。
4.调节宏观经济运行与微观经济运行 信用作为一个经济杠杆,不仅能够准确、及时地反映国
民经济的运行状况,还能够对国民经济的运行进行积极地干 预,对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进行适时、适度的调节。如在宏 观上,通过信用活动调节货币流通,在银根吃紧时放松信用, 在通货膨胀时则收缩信用;通过信用活动调整产业结构,对 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瓶颈部门、短线行业和紧俏产品多供给资 金,对长线部门、衰退行业和滞销产品则少供应资金甚至收 回原已供应的资金,迫使其压缩生产或转产;通过信用活动 还可调整国民经济的重大比例关系。在微观上,通过信用的 供与不供、供多供少、供长供短、早供晚供、急供缓供等来 促进或限制某些企业或某些产品的生产与销售,扶植或阻止 某些企业的发展。

货币银行学第二章信用

货币银行学第二章信用
作用:促进商品的生产和消费 若不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西方汽车的销售量将会减少1/3; 促进新技术的应用,新产品的推销。 加剧市场供求状态,促使物价上涨,造成虚假繁荣。
第四节 信用的形式 (五)国际信用
01
是指一切跨国的借贷活动.
02
国际信用的主要形式包括:
03
国外商业贷款:资金输出者与使用者构成借贷双方。
2
是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它既独立于商品买卖活动,又有广泛的授信对象.
3
提供的存贷款方式具有相对灵活性,期限可长可短,数额可大可小,可以满足存贷款人各种不同的需求。
4
第四节 信用的形式 (二)银行信用
银行家的票据——银行券
1
银行依据票据提供贷款首先依靠的是他们所聚集的货币——在铸币流通时是金银铸币。
01
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03
银行经营理念
02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他们会把伞贷给你,当下雨时,他们会要求把伞还给他们。
第四节 信用的形式 (二)银行信用
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方向上
借贷规模
借贷期限
第四节 信用的形式 (二)银行信用
特点:
1
资金来源于社会各部门的暂时闲置货币,可以达到巨额的规模。
02
国家的债务:国债或公债。
03
美国1997年国债相当于当年GDP的47.4%
04
日本1996的国债相当于其一年的国内生产总值。
05
第四节 信用的形式 (四)消费信用
是企业、银行或其他机构向消费者提供的直接用于消费的信用.
01
消费信用的形式主要有赊销、分期付款、消费信贷等.
02
美国的消费信用规模在1929年是71亿,2001年增长到240倍,几乎到了无人不负债的程度。

第二章 信用 《货币银行学》PPT课件

第二章  信用 《货币银行学》PPT课件

(二)银行信用的特点:
• (1)广泛性。 • (2)间接性。 • (3)综合性。 • (4)创造性。
• (5)稳定性。
(三)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
由于银行信用的客体是游离于再生产过程之外的货币资 本。它可以不受个别企业资金数量的限制,聚集小额的可贷 资金满足大额资金借贷的需求。同时可以把短期的借贷资本 转换为长期的借贷资本,满足对较长时期的货币需求,而不 再受资金流转方向的约束。可见,银行信用在规模、范围、 期限和资金使用的方向上都大大优越于商业信用。
实守信为基础的践约能力。
2、信用的基本特征
• (1)、信用以互相信任为基础 • (2)、信用是有条件的;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 • (3)、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 (4)、信用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
二、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一)信用的产生
• 信用是与商品经济相联系的一个范畴,商品交换和私有制的出 现,是信用产生的基础。

第二阶段:“文革”期间。由于“左”的思想的指导,认为
公债只有资本主义才有,是一种剥削形式,社会主义“既无内债、
又无外债”,致使国家没有通过国家信用的形式来筹集资金,以
加速国民经济的发展。

第三阶段: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认识到了国家信用存
在的必要性,逐步利用国家信用的方式来筹集资金,满足国家财
政和重点建设的需要。从 1981 年开始,又恢复了政府债券的发
G—G—W—G’一G’
第二节 现代信用的基本形式
• 伴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多种不同的信用形式: – 商业信用 – 银行信用 – 国家信用 – 消费信用 – 以上四种信用的国际形式——国际信用
一、商业信用
• (一)商业信用的概念、产生和发展ຫໍສະໝຸດ •1、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