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血管内溶栓抗凝治疗

合集下载

中国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诊疗指导规范

中国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诊疗指导规范

中国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诊疗指导规范(2022)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约占所有脑卒中的0.5%~1.0%,多见于妊娠妇女、服用口服避孕药的女性以及<45岁的年轻人群。

对其治疗也仅局限于降颅压、抗癫痫等对症治疗。

目前,抗凝治疗是CVST 首选的治疗方法。

大量文献报道,接受溶栓治疗患者的血管再通率较高,尤其是患者在接受抗凝治疗后,病情仍继续恶化或尽管采用其他处理措施,但颅内压仍然较高,则应考虑溶栓治疗。

但目前的证据仅来自系列病例研究报道,缺乏循证医学研究证明溶栓与抗凝治疗的优劣性以及不同溶栓治疗方法的疗效。

01病因及诱因①遗传性高凝状态:抗凝血酶缺乏、补体蛋白C和S缺乏、激活蛋白Ⅴ抵抗、Ⅴ因子突变、凝血酶原突变、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突变致高半胱氨酸血症等。

②获得性高凝状态:妊娠、产褥期、高半胱氨酸血症、抗磷脂抗体、肾病综合征等。

③感染:脑膜炎、耳炎、乳突炎、鼻窦炎、颈部、面部和嘴部感染、系统性感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等。

④炎症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韦格纳肉芽肿病、结节病、炎性肠炎、血栓闭塞性血管炎、Adamantiades-Bechet病等。

⑤肿瘤:神经系统肿瘤、全身恶性肿瘤、神经系统外实体瘤等。

⑥血液病:红细胞增多症、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增多症、严重贫血和自体免疫溶血性疾病、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等。

⑦药物:口服避孕药、锂剂、雄激素、舒马曲坦,静脉输入免疫球蛋白、激素替代疗法、天冬酰胺酶、类固醇、违禁药品等。

⑧物理因素:头外伤、神经外科手术、颈静脉插管、脑静脉窦损伤等。

⑨其他因素:脱水(尤其儿童)、甲状腺毒症、动静脉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先天性心脏病、放射治疗后等。

CVST患者中有54%的患者正在服用口服避孕药,34%处于遗传性或获得性血栓形成前状态,2%为妊娠妇女或产褥期女性,其他诱因包括血液系统疾病(12%)、感染(12%)及癌症(7%)。

抗凝血药的治疗范围及科普知识

  抗凝血药的治疗范围及科普知识

抗凝血药的治疗范围及科普知识抗凝血药的治疗范围及科普知识抗凝血药是一类可以延长凝血时间的药物,常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

本文将介绍抗凝血药的治疗范围及科普知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些药物。

一、抗凝血药物的治疗范围抗凝血药物主要用于以下疾病的预防和治疗:1.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部血栓栓塞(PE)。

抗凝治疗可防止血栓进一步生长和蔓延,预防病情恶化,并降低再发风险。

2. 心房颤动(AF):患有心房颤动的患者易形成心脏内的血栓,增加中风风险。

抗凝治疗能有效降低中风的风险,并帮助维持正常的心跳节律。

3.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患者需要长期使用抗凝药物来预防瓣膜相关的血栓形成。

4. 血栓性疾病的高危人群:某些具有高血栓形成风险的人群,如长时间卧床不动的患者、癌症患者等,可能需要接受抗凝治疗来预防血栓的发生。

二、常见的抗凝药物类型及用法常见的抗凝药物主要包括肝素类药物、华法林类药物和新型口服抗凝药物。

它们的用途和用法略有不同:1. 肝素类药物:包括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

这类药物常通过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给药,用于急性血栓疾病的治疗。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凝血指标,以调整剂量和疗程。

2. 华法林类药物:华法林是一种口服抗凝药物,需要经常检查凝血时间(INR值)来调整剂量。

它广泛用于治疗心房颤动、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等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华法林与某些食物和药物有相互作用,应按医生建议进行饮食和其他药物的管理。

3.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如利伐沙班、达比加群等,属于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或十达网设置物因子抑制剂。

与华法林相比,这些药物作用更为直接,疗效稳定,并且无需经常监测凝血时间。

三、抗凝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使用抗凝药物需注意以下事项:1. 准确遵循医生的处方和建议,按时按量服药。

2. 定期检查凝血指标或INR值,以确保抗凝效果在安全范围内。

3. 避免突然停药或改变剂量,以免引起血栓或出血等不良反应。

静脉窦血栓形成血管内治疗操作规范

静脉窦血栓形成血管内治疗操作规范

静脉窦血栓形成血管内治疗操作规范
【适应证】
临床表现为高颅压症状者(头痛、恶心、喷射性呕吐等)且逐渐加重。

CT、MRI或MRV显示有静脉窦血栓形成。

常规腰椎穿刺压力大于250mmH2O。

眼底检查双侧视乳头水肿。

DSA明确诊断为静脉窦血栓形成且动静脉循环时间延长,静脉排空延迟。

【禁忌证】
同动脉内溶栓技术。

【操作方法和程序】
一般使用局麻,如果患者不能配合或有意识障碍者可以全麻。

常规经股动脉和股静脉入路。

首先行全脑血管造影,观察动静脉循环时间,确定闭塞静脉窦段位置、形态,了解有无静脉出路的狭窄和静脉侧支循环状况等。

使用6F导引导管,在0.035″软头泥鳅导丝导引下小心放入颈内静脉,尽量靠近闭塞段,然后使用微导管技术,将导丝导引的微导管放在闭塞段静脉窦内,如果有可能尽量测量闭塞段压力梯度(穿过闭塞段放在闭塞的远端测量静脉窦内压力,然后拉回闭塞近端侧压,二者之差为压力梯度),以作溶栓再通后对照。

然后将微导管放入闭塞静脉窦内行溶栓,技术与动脉内溶栓相似,可
以酌情应用机械性如导丝头端塑成螺旋状或不规则形状,也可使用拉栓装置将血栓拉出。

静脉窦内给予溶栓药物的同时,可以在动脉内适当给药(50-80万单位),促使微静脉栓子溶栓。

如果静脉窦血栓形成是因为流出道狭窄,即血栓远端静脉窦狭窄导致,可以在狭窄段置入支架,方法同颈动脉支架术,但不使用保护装置。

【注意事项】
对于年龄小于15岁,或临床症状逐渐好转者应该谨慎使用,尽量使用内科抗凝治疗。

可以保留微导管在窦内,持续给予尿激酶(2-4万单位/小时),总量小于400万单位。

术后处理同动脉溶栓术。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血管内溶栓治疗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血管内溶栓治疗

摘 要 :目的 :探讨颅 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血管 内溶栓治疗 的疗 效及其安全性 。方法 :根据 9例颅 内静脉窦 血栓形
成患者 的病情采用经静脉接触性溶栓术或颈 内动脉 溶栓术并 协同长期 抗凝治 疗。结果 :7例患 者采用经 静脉接
触性溶栓术 ,2例 颈内动脉溶栓术。术后无出现血管 内治疗相关并发症。 出院时 ,9例 患者 GCS评分均达 15分 ,
环时 间恢复正常 。②经 颈 内动脉 溶栓术 :将 5F单弯 导管 置 于皮质静脉显影差或 动静 脉循环 时 间显著延 长侧 的颈 内动 脉或椎动 脉颅 底 段 ,以 1 000IU/min速 率持 续 泵 人 稀 释 的 UK,每 2~3h检测凝血 功能 1次 ,直至静 脉窦再通 。术后严 格抗血小板 (拜阿 司匹林 300mg/d 口服)和抗 凝治疗 (低 分 子肝素 0.4mg/12h),并 积 极治 疗原 发病 。持续 3~7d后 改 用华法林 口服 ,继续抗凝 6个 月 ~2年 ,注意定期调整 剂量 , 凝血酶原时间 ( )维持在 20~30s,PT国际标准 比值 (INR) 控制在 2.0~3.0。出院后定 期随访 ,包括 腰穿 、眼底 检查及 头颅 MRV检查 。 1.3 评 价指标 观察 患者症状 、体征变化 ,腰 穿压力 、影像 学 改 变 及 有 无 并 发 症 发 生 。
第 28卷第 6期 2008年 l2月
赣 南 医 学 院 学 报
JOURNAL OF GANNAN MEDICAL UNIVERSITY
lf.28 Ⅳ (,.6 DEC .2008
颅 内静脉 窦血 栓 形成 的血 管 内溶 栓 ,口 7 J
周 晓忠 ,王柏群 ,张 宏 ,邹连 生
(赣南 医学院第一 附属 医院神经外科 ,江西 赣州 341000)

颅内静脉窦狭窄及血栓形成的血管内治疗

颅内静脉窦狭窄及血栓形成的血管内治疗
no us t hr o mb os i s . Me t ho ds Ni n e pa t i e nt s wi t h i nt r a c r a ni al v e no us t hr om o s i s c o nf i r me d we r e t r e a t ed wi t h m ul t i p l e mod a l — i t y e nd o va s c u l a r t hr o m bo l y s i s i nc l ud i n g i nt r a ve nou s t hr o mb ol y s i s, me c ha ni c a l t hr om bu s ma c e r a t i o n, i n t r a a r t e r i a l t hr o m— bo l y s i s a nd s t e nt i ng,A f t e r t hr o m ol ys i s, t r e a t me n t a i me d a t t h e p r i ma r y d i s e a s e s wa s c on t i nu e d a n d wa r f a r i n wa s us e d f or
[ Ab s t r a c t 】 0b j e c t i v e To d i s c u s s t h e c u r a t i v e e f f e c t a n d t h e r i s k o f e n d o v a s c u l a r t h r o mb o l y s i s f o r i n t r a c r a n i a l v e —
维普资讯
45 O
脑 与 神 经 疾病 杂 志 2 0 0 7年 第 1 5卷 第 6期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介入治疗的疗效评价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介入治疗的疗效评价
维普资讯
宁夏 医学院学报

第3 o卷
1 期
4 ・ 0
J u a fNig i di l i e o r l n xaMe c  ̄j n o a Co
20 0 8年 2月
文章编号 :0 5—8 8 (0 8 0 —0 4 10 4 6 2 0 ) 1 0 0—0 3
比, 其病 因复 杂 , 起病形 式多样 , 预后 难 以预料。随着 磁共 (c H 0=008P ) 1m 2 .9 ka 。脑脊液细胞 学显示 4例患者 有 R C B 振成像 ( I、 MR )磁共振 静脉 造影 ( V) MR 和数字减 影血 管造 ( .6 O ~139×l9 L , C 00 1 O/ 039×l9 .3 O/ )WB ( .6 ×l9L~154× .8 影( A) Ds 等技术 的应用 , 高 了该 病 的诊断 率。神经 介入 l9 L 。蛋 白定性 阳性 。提示有颅 内感染 。 提 O/ )
血管 内治疗技术在治疗颅 内静 脉窦血栓 形成 的广 泛应用 , 14 方 法 . 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该病 的病死率 和致残率 。现就作者在北 14 1 手术操作 .。
手术在局麻 下进行 , 所有患 者均经 右股 京宣武医院进 修期 间 收集 的 2 8例 C S V T经血 管 内介入 治 动脉及 左股静脉或右颈静 脉穿刺 后置 入动脉 鞘 , 全身肝 素 疗的病例做一分析 。 化, 首次给肝素钠 的剂量 为 06 m / g .7 g k 体质 量 , 以后每小 时
月—20 年2月收治 的 2 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的患者进行血管 内治疗 , 中 1 0r 7 8 其 8例行 脑静 脉窦机械性 碎栓治 疗 和局部溶 栓治疗 , 例患者接受静脉窦置 管溶栓合并 颈内动脉溶栓 , 5 5例进行静脉窦置管溶栓合并静 脉窦支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介入溶栓治疗的护理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介入溶栓治疗的护理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介入溶栓治疗的护理天津市环湖医院十四病区邮编300060王淑元摘要: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是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占全部脑血管病的3.5%,死亡率达10%-20%。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传统治疗方法有全身抗凝或静脉内给予尿激酶等溶栓药物。

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血管内治疗可以在短时间内溶解血栓,使闭塞的静脉窦再通,恢复正常的脑循环,从而达到改善症状或治愈的目地。

将微导管置于血栓内行接触性溶栓,显著提高血栓内尿激酶的浓度,提高静脉窦再通率;另外静脉窦内可有不同时期的血栓,尿激酶对新形成的血栓起效快疗效好,但对陈旧性血栓效果差,单次溶栓常不能再通,此时可将微导管留置于血栓远端,进行缓慢分次溶栓治疗,亦增加了静脉窦再通率。

治疗结果:经溶栓治疗后症状均明显好转,其中8例术后即刻头痛症状消失,经5-7天不等的治疗后,复查DSA或MRV,闭塞的静脉窦血流情况明显改善;动静脉循环时间较术前对照有明显缩短;腰穿测压显示脑脊液压力低于250mmH2O。

关键词: 颅内静脉窦溶栓护理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是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占全部脑血管病的3.5%,死亡率达10%-20%。

常由妊娠、感染、创伤、口服避孕药和凝血性疾病等引起。

若不早期确诊治疗,可导致脑水肿、颅内高压、癫痫及出血性梗死等[1]。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传统治疗方法有全身抗凝或静脉内给予尿激酶等溶栓药物。

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血管内治疗可以在短时间内溶解血栓,使闭塞的静脉窦再通,恢复正常的脑循环,从而达到改善症状或治愈的目地。

本病区自2005年9月至2008年7月成功地为30例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实施了介入动、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满意。

现将围术期的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30例,男9例,女21例;年龄19~56岁,平均34.52岁。

全部患者经头颅CT扫描、MRI或MRV、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检查,诊断为上矢状窦闭塞。

抗凝联合溶栓治疗产后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抗凝联合溶栓治疗产后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忠2010年6月第7卷第2期J N e u r ol N eu r or ehab l l,June2010,V01.7,N o.2抗凝联合溶栓治疗产后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刘建辉,解旭东,任爱兵,贾沛哲(河北省保定市解放军第252医院神经内科,保定071000)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 r e br al ve n ous and s i nust hr om bosi s,C V ST)发病率低,临床无特异性,易误诊,常使病情进一步加系造成严重后果。

产后C V ST是C V ST的一种特殊类型,是妇产科和神经内科联系最为密切的一种I临床急症,如不能正确诊断、及时治疗。

常造成极其严重后果。

妊娠期、产褥期、长期口服避孕药的育龄期女性若出现不能以其它原因解释的颅内压增高症状即应怀疑本病。

近年来随着核磁共振(M R I)和磁共振静脉血管造影(M R V)的广泛应用,对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有了很大提高。

我院1999年1月一2009年1月共确诊产后C V ST12例,应用抗凝联合溶栓治疗,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1999年1月~2009年1月在河北省保定市解放军第252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患者共12例,年龄23—41岁,平均(274-8)岁;发病时间为产后3—25d,平均(16±6)d。

初产妇8例、经产妇4例;足月顺产5例、足月剖宫产3例、未足月引产4例。

12例患者中,急性发病(1—5d)2例、亚急性发病(6—25d)10例。

全部患者首发症状为全头部持续性胀痛,呕吐4例,肢体无力6例,癫痫发作5例,早期出现意识障碍3例,视力下降2例,脑膜刺激征4例。

12例患者均行腰椎穿刺检查,脑脊液(C S F)压力为220~350m m H:0。

C S F蛋白增高4例、白细胞轻度增高1例,糖和氯化物均正常。

血脂升高3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缩短6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 T)缩短6例、纤维蛋白原(Fi b)增高5例、血小板聚集功能增高4例、血小板计数增高(分另0为385×109/L、468×109/L、900×109/L)3例、红细胞压积增高2例、红细胞聚集指数增高2例、血浆黏度增高3例。

抗凝血药治疗血栓的西药适应症及使用说明

抗凝血药治疗血栓的西药适应症及使用说明

抗凝血药治疗血栓的西药适应症及使用说明血栓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会导致血流受阻,给患者的身体带来严重的健康问题。

抗凝血药是一类能够延缓或阻止血液凝结的药物,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和预防血栓疾病。

本文将重点介绍一些常见的西药抗凝血药及其适应症和使用说明。

一、华法林(Warfarin)华法林是一种口服抗凝药物,可用于治疗以下适应症:1. 静脉血栓栓塞症:华法林可用于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症,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肺动脉栓塞等。

2. 心房颤动:对于患有心房颤动的患者,华法林可用于预防血栓的形成。

3.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对于接受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华法林可用于预防血栓形成。

华法林使用说明:1. 用药剂量: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国际标准化比率(INR)进行调整。

通常起始剂量为每日10mg,然后根据INR值调整剂量。

2. 不良反应: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出血、皮肤坏死和皮肤瘙痒等。

患者在使用华法林期间需密切注意自身情况,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

二、肝素(Heparin)肝素是一种常用的抗凝药物,可用于治疗以下适应症:1. 急性冠脉综合征:肝素可用于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等。

2. 血栓性静脉炎:对于患有血栓性静脉炎的患者,肝素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药物。

3. 血液透析和血细胞分离:肝素可用于血液透析和血细胞分离等过程中的抗凝。

肝素使用说明:1. 给药途径:肝素可通过静脉注射或皮下注射等途径给药。

具体给药途径和剂量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来决定。

2. 不良反应:可能的不良反应包括出血、过敏反应和骨髓抑制等。

使用肝素期间,医生会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以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三、阿司匹林(Aspirin)阿司匹林是一种非处方药,可用于治疗以下适应症:1. 冠心病:阿司匹林可用于治疗冠心病,预防心脏血栓的形成。

2. 脑血栓:阿司匹林也可用于预防或治疗脑血栓。

3. 心肌梗死: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阿司匹林是常用的治疗药物之一。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介入动、静脉溶栓的护理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介入动、静脉溶栓的护理

颅 内静 脉 窦 血 栓 形 成 (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 症 状 消 失 ,其 中 有 2例 患 者 术 后 即 告 头 痛 消 失 ;生 命 体 征 稳
cVsT)是脑 血管 病 的 一 种 特 殊 类 型 ,以 造 影 显 示 有 4例 患 者 闭 塞 的静 脉 窦 血 流 情 况 明 显 改
l 临 床 资 料
2 护 理
2.1 术 前 护 理 2.1.1 颅 内 压 增 高 护 理 由 于 静 脉 窦 血 栓 形 成 ,血 液 回 流 受 阻 ,使 毛 细 血 管 和 小 静 脉 压 增 高 ;同 时 缺 氧 造 成 血 管 内 膜 损伤 ,使 管壁通透性增 加 ,血液 中成分漏 出血管 造成脑‘r水肿 。 另 外 静 脉 窦 血 栓 的高 凝 状 态 ,大 量 的 凝 血 酶 可 以通 过 对 脑 细 胞 的 毒 性 作 用 和 对 脑 屏 障 的影 响 造 成 脑 水 肿 ,引 起 颅 内压 增
1.1 一 般 资 料 本 组 患 者 5例 ,男 1例 ,女 4例 ;年 龄 17~ 高 口]。须 注 意 :(1)卧 床 休 息 ,取 头 高 位 15。~ 30。;(2)密 切 观
58岁 ,平 均 (32.41± 4.03) 岁 。 全 部 患 者 经 磁 共 振 成 像 (M RI)、磁 共 振 血 管 造 影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MRA)检 查 确 诊 为 颅 内 静 脉 窦 血 栓 形 成 ,其 中 上 矢 状 窦 血 栓 形 成 2例 ;上 矢 状 窦 、双 侧 横 窦 血 栓 形 成 2例 ;一 侧 横 窦 、乙 状 窦 血 栓 形 成 1例 。 1.2 临 床 特 点 首发 症 状 为 头 痛者 3例 、视力 下 降 1例 、发作 性 意识 障碍 伴 肢体 抽 搐 1例 。发 病 在 妊 娠及 产 褥 期 者各 1例 , 头部 外 伤 后 1例 ,长 期 服 用 避 孕 药 史 1例 ,无 诱 因 1例 。5例 患 者 均行 腰 穿 检 查 ,脑 脊 液 压 力 均 增 高 ,最 低 280 mmHzO, 最 高 达 375 mmH2O。 1.3 治 疗 方 法 本 组 4例 患 者 采 用 经 颈 动 脉 置 管 溶 栓 +静 脉 窦 机 械 碎 栓 术 ,1例 单 纯 颈 动 脉 置 管 溶 栓 。术 后 均 在 右 侧 颈 内动 脉 置 管 接 微 泵 ,以 4万 U/h尿 激 酶 (Urokinase,UK) 持 续 泵 人 48~72 h。动 静 脉 循 环 时 间 恢 复 正 常 ,或 纤 维 蛋 白 原 含 量 低 于 1.0 g/[ ,停 止 溶 栓 治 疗 。 同 时 低 分 子 肝 素 钠 剂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血管内介入治疗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血管内介入治疗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血管内介入治疗发布时间:2022-10-28T05:15:10.277Z 来源:《护理前沿》2022年17期作者:李智刘雪芳[导读] 回顾分析10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血管介入治疗的观察及护理。

李智刘雪芳北京航天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100049摘要:回顾分析10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血管介入治疗的观察及护理。

血管内介入治疗后患者病情变化快、带入ICU鞘管复杂、并发症多、ICU护士应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对潜在并发症做好预判,以便配合临床医生及时处理,提高手术成功率。

关键词:颅内静脉窦、介入、护理静脉静脉和静脉窦血栓(CVST)是一组由于多种原因所致的脑静脉闭塞引起的静脉回流受阻及脑脊液吸收障碍疾病。

占全部脑卒中的0.5%-1%。

尽管病因复杂、临床少见,但其发病形式多样、发病部位多变、严重程度各异,常被漏诊或误诊,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

近年来随着介入放射学技术的提高,血管介入治疗技术成为CVST有效的治疗手段。

我科自2017年10月至2021年8月成功救治10例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实施了介入动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满意。

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0例,男3例,女7例;年龄17-51岁,平均年龄32.15岁。

均经CT扫描、MRI或DSA等检查诊断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1.2治疗方法 10例患者接受了静脉窦接触性溶栓、经颈动脉穿刺溶栓、机械开通取栓等多种途径联合血管内治疗技术。

所有血管内介入治疗前均给予口服华法林及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抗凝治疗。

1.2.1静脉窦接触性溶栓:在全麻下经股静脉穿刺,将微导管通过股静脉入路置于血栓远端,并带入鞘管返回监护室,鞘管是由三根微导管组成,其中导引导管直达上矢状窦进行间断的尿激酶溶栓治疗,尿激酶 50万单位溶于5毫升氯化钠中泵入1小时,每日4次,2-4天;微导管给予持续的肝素盐水以5ml/h速度滴入防止堵管,2-4天。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治疗策略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治疗策略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治疗策略黄捷;李旭东;王世波;闫世鑫;韩青松;张前进;尚彦国;范一木【期刊名称】《当代医学》【年(卷),期】2009(015)029【摘要】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环湖医院自2004年1月至2009年8月收治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共52例,根据症状、体征、腰穿压力以及影像学资料将病情分为轻症及重症,分别接受全身抗凝联合静脉溶栓、全身抗凝联合血管内介入溶栓、钻颅上矢状窦溶栓的治疗,同时均口服华法林并持续6~12个月.结果 27例轻症患者接受全身抗凝联合静脉溶栓治疗,14例痊愈,9例好转,4例无效;22例重症患者接受全身抗凝联合血管内介入溶栓,18例痊愈,3例好转,1例死亡;3例重症患者行钻颅上矢状窦溶栓术,均痊愈.结论根据患者症状、体征、腰穿压力以及影像学资料的特点,可将病情分为轻症及重症,针对分型选择不同的方法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是安全、有效的.【总页数】4页(P516-519)【作者】黄捷;李旭东;王世波;闫世鑫;韩青松;张前进;尚彦国;范一木【作者单位】天津,300060,天津医科大学;300060,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300060,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放射科;300050,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河北,050011,河北省迁安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300060,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300060,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相关文献】1.血管内治疗与单纯抗凝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效果分析 [J], 王文峰;王畅;彭佳鹏2.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特征及抗凝治疗联合血管内溶栓治疗 [J], 蒋云;褚新宇;陈鲲鹏;陈涓;王大明3.血管内治疗与单纯抗凝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疗效分析 [J], 温宏峰;杜继臣;李继来4.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主要特点及诊治策略 [J], 王晓辉;朱浩静;吴士文5.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策略 [J], 王明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管内介入治疗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

血管内介入治疗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
(1.兰 州 大 学 第 二 医 院 ,甘肃 兰 州 730030;2.甘 肃 省 中医 院 神 经 内科 ,甘 肃 兰州 730030)
【摘 要 J 目的 :回 顾 性 分 析 2005年 10月 - 2010年 1O月 21例 脑 静 脉 窦 血 栓 形 成 (CVST)患 者 的 血 管 内介 入 治 疗 情 况 ,探 讨 手 术适 应证 ,操 作 技 术 及 手 术 相 关 并 发 症 的应 对措 施 ,评 价 动 静 脉 联 合 溶 栓 术 治 疗 CVST的有 效 性 及 安全 性 。 方 法 :① 21例 病 例 均 行 CTV或 MRV 检查 并 经 DSA全 脑 血 管 造 影 确 诊 的 患 者 ,记 录每 位 患 者 的发 病 时 间 、介 入 手 术 前 的治 疗 情 况 及 疗 效 。② 血 管 内 介 入 治 疗 :经 皮 穿 刺 股 动 脉 、股 静 脉 置 鞘 ,全程 静脉 肝 素化 后 给予 动 、静 脉 联合 溶栓 治疗 ,术 中 导 丝 、导 管 及 球 囊 等辅 助碎 栓。③探讨手术 时期与疗效之 间的关系 ,总结 手术并发症及应对措施 ,评价手术疗 效及安全性 。④ 随访。结果:21例患者从 发病 到 手 术 治 疗 时 间 为 l~10周 ,平 均 2.7周 ,术前 均 有 过 降 颅 压 及 对 症 治 疗 ,有 2例 接 受 过 低 分 子 肝 素 治疗 ,疗 效 均 不 明显 。21例 患 者 入 院 后 12~48 h内 接受 血 管 内介 入 治 疗 ,给 予 动 脉 溶 栓 、脑 静 脉 窦 内接 触 溶 栓 、塑 形 导 丝 及 球 囊 辅 助 机 械 碎 栓 及 微 导 管 留 置 接 触 溶 栓 等 联 合 处 理 ,14例 完 全 再 通 ,6例 部 分 再 通 ,1例 无 变 化 。疗 效 与 病 程 有关 ,病 程 越 短 疗 效 越 显 著 。2例 出现 手 术 相关 并 发 症 ,1例 碎 栓 球 囊 破 裂 ,无 特 殊 处 理 ,1例 浅 静 脉 破 裂 出血 患 者 停 止 手 术 给 予 对 症 处 理 ,于 1周 后 二 次 手 术 溶 栓 治 愈 。21例 患 者 总 有 效 率 为 95.2% (20/21),手 术 相 关 并 发 症 发 生 率 为 9.5% (2/21)。 所 有 患 者 随 访 半 年 至 2年 ,均 存 活 ,其 中 1例 无 变 化 患 者 的 视 力 完 全 丧失 并 伴 神 经 功能 损 害 ,日常 生 活 能力 严 重 受 限 。结 论 :血 管 内介 入 溶 栓 治疗 CVST是 安 全有 效 的 ;适 应 证是 病 程 在 8周 以 内 的 患 者 ,病 程 越 短 疗 效 越 显 著 ,多 种 方 法 联 合 治 疗 能 让 病 程 超 过 2月 的部 分患 者 获 益 ;并 发 症 主要 与操 作 有 关 。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介入溶栓治疗的护理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介入溶栓治疗的护理
参考文 献 : (] 丽香 , 菊芽 . 析 中药 注 射 剂 的不 良反 应 []天 津 护 理 , 1李 熊 浅 J. 定性 的研 究 []药学 服务与 研究 , O ,()10 . 1 J. 2 7 72 : 一1 O 5 5 (08 0 — 4 20 — 8 0 收稿 ,08 2 2 修 回) 20 一l — 9
颅 内静 脉 窦血 栓 形成 患 者 介入 溶栓 治 疗 的 护理

摘要 回顾性 分析 3 例 颅 内静脉 窦血栓 形成 患者介 入溶 栓 治疗 的观 察及 护 理 。颅 内静 脉 窦血 栓 形成 患 者 介入 溶 栓术 后 0 病 情变 化快 , 并发症 多 , 士应 密切 观察生 命体 征 , 期发 现病情 变化 , 护 早 通知 医生 及时处 理 , 高手 术 的成 功率 。 提 关键词 颅 内静脉 窦 ; 栓 ; 理 溶 护 中图分 类号 R 7 . 文 献标 志码 B 4 37 4 文章 编号 10-13 2 0 ) 4 7 - 0694 {0 90 ] 1 2 20 0
aj  ̄,a o Isl, p l O 9 V 11 , o2 ni J nl fNⅡig A r 0 , o.7 N . n I i2
・ 71 ・
的物理 、 化学稳定性研究 结果表 明 , 随着 时间 的延长 , 多西 他 2O ,2 3 :6 —1 O 4 1 ( ) 18 6 9 2张 陈荣 肿瘤 M. 天津科 学技 术 出版社 , 赛在聚氯乙烯 塑料袋 中稳定性 明显 下降 , 在玻 璃瓶 或聚烯 烃 [] 惠兰 , 秀 . 护理 学 [ ]天津 : 19 11 9 9. 8 塑料 袋中质量相对较稳定 J 。 3 郑颖 , 华 , 刘建 杜敏 , . 西他赛 治疗 非小 细胞 肺 癌患 者过 敏 等 多 2 83多西他赛溶剂 与溶液 混合后 室温放置 5mn 然 后用 药 [] .. i, 反应 的护 理 []护理 学报 , O , ()6 J. 2 61 8 : O 3 2 物振荡器振 荡 1mn 配制 好 的药 液在 室温 及 正常 光线 下 于 i, []张晓庆 , 明忠 , 利斌 . 射 用多 西 他赛 与 不 同溶 媒 配 伍 稳 4 刘 张 注 3 i内使用 , 0mn 避免放置时 间过长 。

血管溶栓治疗方法

血管溶栓治疗方法

血管溶栓治疗方法血管溶栓治疗是一种常见的介入治疗方法,可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的血栓形成。

本文将介绍血管溶栓治疗的方法和适应症,同时探讨其优势和风险。

血管溶栓治疗是通过给予患者溶栓药物,促使血栓溶解,恢复血管通畅。

这种治疗方法在近几十年间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已被证实在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肺血栓栓塞等疾病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

血栓形成是一种血液凝固的过程,通常发生在血管壁受损的情况下。

当发生血栓形成时,血管的通畅性受到了阻碍,这就导致了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如心肌梗死和脑梗死。

血管溶栓治疗的原理是通过溶栓药物直接作用于血栓上,使其溶解。

常用的溶栓药物有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tPA)、重组活化蛋白C(r-APC)等。

这些溶栓药物可以通过静脉注射或经导管直接送达至血栓所在部位,促使血栓的溶解。

血管溶栓治疗的适应症主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和肺血栓栓塞等高危疾病。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溶栓治疗可以迅速恢复梗死部位的血液供应,减少心肌损伤,提高生存率。

对于脑梗死患者,及时的血管溶栓治疗可以恢复脑血液供应,减少梗死范围,降低残疾率。

对于肺血栓栓塞患者,溶栓药物可以迅速溶解血栓,恢复肺循环及气体交换功能,挽救生命。

血管溶栓治疗在临床上有一定的优势,在特定的疾病中可以达到显著的效果。

首先,血管溶栓治疗不需要开放手术,可以通过注射或导管送药的方式进行,是一种相对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

其次,血管溶栓治疗可以迅速启动,对患者的生命威胁性问题进行及时干预,提供救治的机会。

此外,血管溶栓治疗对于部分无法接受介入治疗或手术的患者,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替代治疗方案。

但是,血管溶栓治疗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限制。

首先,由于溶栓药物的特性,血管溶栓治疗增加了出血风险。

溶栓药物不仅可以溶解血栓,还会影响正常的血凝过程,导致出血的风险增加。

此外,在具体的患者中,存在一定的禁忌证,如近期大手术、中风、严重出血倾向等,这些患者不适宜接受血管溶栓治疗。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血管内介入治疗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血管内介入治疗

射泵 泵 入尿 激 酶 , 时 手 推 造 影 , 察 血 栓 溶 解 情 随 观 况 。随着 血栓溶 解 , 不断 将微 导管 向前推进 , 至静 直 脉 窦主 干通 畅 。术 中 2~3h检查 1次凝 血 四项 , 监
学检查 :T显示双侧基底 节区低 密度影 5例 , c 3例
合并 有少 量 出血 , 2例皮 层 低 密 度 影 合并 出血 , 3例 有 上矢状 窦 、 窦 区条 索 状 高 密 度影 。MR 显 示 上 直 I
介入 血管 内治疗 技 术 的 发展 和 应 用 , 高 了该病 的 提
给肝 素钠 剂量 ( g 为 体质 量 ( g 的 2 3 以后 每 小 m) k) / , 时追加 1 , 2次为 首 次剂 量 的 12 第 3次 为 第 次 第 /,
2次剂 量 的 1 2 以后 每小 时 追 加 的剂 量 同第 3次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文章 编 号 :0226 2 1 )20 6 -3 10 —6 X(0 0 3 -060
失或 明显减轻 , 2例患者症状无改善 。1 例患者于 2周后复查造影静 脉窦 主干畅通 , 1 3例部分 主干再通 , 皮层静 脉 和深静脉有代偿 。无一例症状加重或死亡。结论
中图 分 类 号 : 7 33 ; 84 4 R 4 .2 R 1 .7 关 键 词 : 脉 窦 血 栓 形 成 ; 管 内介 入 治 疗 ; 果 静 血 效 文 献标 志码 : B
矢状 窦 、 窦 、 窦 、 直 横 乙状 窦 、 脑 大 静 脉 等 区域 短 大 T、 T 1 长 2信 号 9例 , 漫性 脑水 肿 2例 , V有 l 弥 MR 4 例部分 静脉 窦显示 欠佳 。1 6例 患者 均行 D A检 查 , S

改良溶栓方案治疗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疗效观察

改良溶栓方案治疗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疗效观察

改良溶栓方案治疗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疗效观察赵 林 王志红 刘增品 王铁刚 李林芳 石建成 摘 要 目的:探讨经血管内途径治疗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48小时微量溶栓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对22例患者进行血管内治疗。

其中9例采用经典方法治疗,13例患者(9例随机分配患者及4例经典方法禁忌的患者)采用改良方法(静脉窦内留置微导管持续48h 微量溶栓术)治疗。

术后积极治疗原发病,抗凝治疗6个月。

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10±2.1月。

结果:经典方法组:9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患者,静脉窦均获得再通,其中1例植入支架1枚,2例并发脑出血(1例在右侧顶叶,1例在左侧小脑),并发脑出血的1例患者遗留面瘫,N I HSS 评分1分,其余8例0分,预后良好。

改良方法组:13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其中含相对禁忌证病例1例,禁忌证病例3例),脑静脉窦均获得再通,无一例并发或加重脑出血,病程超过3个月的1例患者术后1个月残留语言功能障碍N I HSS 评分1分,其余12例0分,预后良好。

结论:经典方法可以有效治疗脑静脉窦狭窄及血栓形成,但并发脑出血的风险较大,改良方法“脑静脉窦48h 微量溶栓术”有效规避了大量应用溶栓药物的问题,在达到同样疗效情况下更为安全,拓展了血管内途径治疗范围。

关键词 脑静脉窦 血栓形成 溶栓 血管内治疗 改良方法中图分类号:R74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1X (2008)06-0670-03A new thr o m bol ysis schem e for cer ebr a l si n us thr o m bosis 2un r e m itti ng i n jec ti on withm i cr odosis i n 48hour s i n si nus ven osu s ZHAO L in,WANG Z hi 2hong,L I U Zeng 2pin,et a lDepa rt ment of Radi ology ,T he Second Ho s pital of Hebe iM edica lU nive rsity ,Shijiazhuang 050000,ChinaAb stra ct O bject i ve:T o discuss the curativ e effec t and the risk of unre m ittingm icrodosis injecti on in 48h ours in si nus ven o 2s us for ce rebral sinus thr omb o sis .M ethods:22cases with multi path endovascul a r treat ment,9casesw ith classics scheme and 13ca 2s e s with i mp r oved scheme (unre m itting injec ti on with m icrod osis in 48h ours in sinus venos us ).Re sults:In classics scheme group:All of the 9cases were underwent transvenors thr ombol ysis.Mean while ,one of t he cases was treated with stenting ,2ca s e s co mpli 2cati ng cerebra l hemorrhag e.In i m prov ed sche m e gr oup:all of 13cases (1rela tive contraindica tion and 3abs olut e contra indica ti on among t he tota l )were obta i n recanali zation .C onc l u si on:C l a ssic end ov a s cular trea t m ent is an effective m ea s ure m ent for cerebral sinus thro m b osis and stenosis,but it ha s more risk of he morrhage .On equal cura tive effec t,the i mproved sche m e were more safe and extend the indicati on of the endovascul a r trea t ment .Key wor d s ce rebra l sinus t hro m bosis endovascular trea t m ent new sheeme基金项目河北省科技厅指导性计划课题(5665)作者单位5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医学影像科(赵林、刘增品、王铁刚、李林芳、石建成),神经内科(王志红) 脑静脉窦狭窄及血栓形成是神经科难治性疾病之一。

脑血栓抗凝治疗的标准

脑血栓抗凝治疗的标准

脑血栓抗凝治疗的标准
脑血栓是指发生在脑血管内的血栓形成,导致脑血液供应不足的情况。

抗凝治疗是脑血栓的常用治疗方法之一,可以预防和减少血栓的形成和扩大。

脑血栓抗凝治疗的标准如下:
1. 心房颤动患者:心房颤动是脑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抗凝治疗是心房颤动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选择口服抗凝药物(如华法林)或直接口服抗凝药物(如达比加群酯)。

2. 脑血栓的病因学:抗凝治疗的选择和持续时间与脑血栓的病因学密切相关。

例如,对于由静脉窦炎引起的脑血栓,需要长期抗凝治疗;而对于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脑血栓,通常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而不是抗凝药物。

3. 治疗窗口的限制:抗凝治疗应在脑血栓发生后的一定时间内开始,以保证效果和安全性。

通常情况下,治疗窗口限制在发病后的48小时内,但也有研究显示可以在72小时内开始抗凝治疗。

4. 并发症和禁忌症:抗凝治疗有一定的出血风险,因此对于存在出血倾向、活动性内出血、近期手术等情况的患者,抗凝治疗是禁止的。

此外,个别患者可能存在对抗凝药物过敏或耐药的情况,也应避免使用抗凝药物。

总之,脑血栓抗凝治疗的标准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血栓病因进行评估的,需要综合考虑风险和收益,同时遵循治疗窗口和禁忌症的限制。

最终的治疗方案应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情况来确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32··短篇论著·作者单位:264200 山东省威海市,滨洲医学院附属威海市立医院神经内科重症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血管内溶栓抗凝治疗孙海荣,王晶【摘要】 目的 探讨重症脑静脉窦血栓形成血管内溶栓抗凝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

方法 选择传统治疗方法无效的重症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病例2例,采用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下静脉窦接触性溶栓抗凝与颈内动脉抗凝溶栓联合治疗。

结果 2例病人临床症状全部缓解,闭塞静脉窦开通,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 血管内介入溶栓抗凝治疗可能是治疗重症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脑静脉血栓形成;静脉窦;溶栓治疗;血管内治疗【中图分类号】 R74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765(2006)09-0632-03Endovascular Therapy of Serious 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 SUN Hai-rong, WANG Jin.Department of Neurology, the Affiliated Weihai Hospital of Binzhou Medical College, Shangdong Province 2642000, China【Abstract 】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icacy and risk of endovascular thrombolytic therapy for serious 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 Methods Two patients with serious CVST accepted endovascular thrombolysis and anticoagulation including intravenous and intraarterial , which conventional treatments were ineffective. Results Clinic symptom of 2 cases disappeared and both patients achieved recanalization of sinuses. Conclusion Endovascular thrombolysis for serious 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 may be safe and effective.【Key words 】 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 Thrombolytic therapy ; Endovascular therapy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 cerebral venous sinusthrombosis, CVST)是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殊类型, 约占全部脑血栓形成的 3.5%[1-3]。

其病因复杂,起病形式各异,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临床误诊率可达 50% [4]。

近年随着影像学的发展,本病确诊率不断提高 , 但目前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案,重症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常常导致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的发生。

现报告2例重症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血管内溶栓抗凝治疗成功的病例,并结合文献分析如下。

1 资料及方法1.1 例1的病例简介及诊治过程 患者女性, 28岁。

因头痛4 d 伴肢体乏力、不能行走5 h 入院。

伴有右眼胀痛及齿痛、头昏,无四肢抽搐及畏寒发热。

18 d 前行剖宫产术。

体检:T36.2 ℃,BP100/70 mm Hg (1mm Hg =0.133 kPa )。

神志清楚,精神不振,颈软,心肺腹未见异常。

神经系统检查:颅神经未见异常,右侧上下肢肌力Ⅴ级,左侧上下肢肌力Ⅳ级,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左侧巴氏征(±),左Chodock 征(±)。

颅脑CT 未见异常。

入院诊断:头痛待诊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入院后行颅脑MRI 检查:右侧基底节区可见等T 1稍长T 2信号灶,上矢状窦流空信号减弱,T 1WI 部分呈等信号,T 2WI 部分信号增高,右侧额顶颞部硬膜下可见长条状长T 1长T 2信号灶。

考虑诊断:上矢状窦流空信号减弱,不除外静脉窦血栓形成;右侧额顶部硬膜下血肿;右侧基底节区信号异常,考虑缺血改变。

因患者及家属拒绝全脑血管造影,故给予抗凝、降颅压、扩容等治疗。

当晚病情进行性加重,出现发作性四肢抽搐,伴意识不清。

次日晨神经系统检查:昏睡状态,双眼球右侧凝视,左侧肢体肌张力低,肌力0级,左巴氏征(+),遂行全脑血管造影及经导管血管内溶栓术。

局麻后行右股动脉穿刺,成功后引入导丝导管,导管前端置于颈内动脉,行脑血管造影。

造影所见:脑静脉明显扩张、增粗、增多,造影剂淤滞,上矢状窦、双侧横窦及右侧乙状窦未见显影。

造影诊断:硬脑膜静脉窦血·633·栓。

血管内治疗过程:经导管右颈内动脉缓慢注入肝素3000 U、尿激酶30万U,然后经左股静脉穿刺插管,前端置于乙状窦,再经前腔内引入SP微导管,经左乙状窦、左横窦至上矢状窦前端,造影证实微导管置于血栓内,造影剂停滞。

经微导管上矢状窦血栓内缓慢注入尿激酶70万U。

造影证实上矢状窦前端部分开通,导管尚置,用微量泵持续泵入尿激酶3万U/h。

3 h后造影复查:上矢状窦全程部分开通,有血液回流,上矢状窦仍有大量附壁血栓残留,导管尚置,尿激酶5万U /h + 肝素625U/h股静脉导管持续泵入,患者神志转清,无头痛及肢体抽搐,眼球右侧凝视,左侧肢体肌力仍0级,肌张力低,左巴氏征(+)。

脑静脉窦留置导管23 h复查,造影前复查颅脑CT未见异常,造影证实:上矢状窦前部开通,血流通畅,上矢状窦中后部血流明显减少,腔内仍有大量血栓残留,将导管前端后撤至上矢状窦中部血栓内,缓慢注入尿激酶50万U、肝素3000U,导管继续留置,尿激酶8万U/h +肝素800 U/h左股静脉导管持续泵入,监测PT、APTT、FIB,1次/ h ,同时自左股静脉导管以脉冲式间断推注尿激酶10万U /h ,尿激酶总推注量90万U。

脑静脉窦留置导管45 h复查,造影所见;上矢状窦、左横窦、乙状窦完全开通,血流通畅,右横窦、乙状窦有少量血流;右颈内动脉造影所见:静脉期循环时间延长,脑静脉增粗,增多,部分脑静脉近上矢状窦闭塞。

将导管留置于右颈内动脉及上矢状窦,监测PT、APTT、FIB,次 / h,右股动脉导管尿激酶8万U/h微量泵持续泵入;肝素800U/h左股静脉导管持续泵入,同时自左股静脉导管以脉冲式间断推注尿激酶10万U/h ,尿激酶总推注量90万U。

脑静脉窦留置导管溶栓治疗68 h复查,造影前颅脑CT平扫:右侧额叶深部髓质见小点状高密度灶,右侧周边环低密度。

印象:右侧额叶深部髓质小出血灶。

右颈内动脉造影证实,静脉期脑静脉循环时间较前明显缩短,脑静脉扩张明显减轻,右中央沟静脉及上吻合支入上矢状窦处仍闭塞,血流逆流入右侧裂静脉,上矢状窦、左横窦、乙状窦仍通畅,右乙状窦及横窦部分开通,右横窦近窦汇段仍然闭塞。

导管继续留置,肝素800 U /h左股静脉导管持续泵入,同时自左股静脉导管以脉冲式间断推注尿激酶10万U /h ,尿激酶总推注量30万U;右股动脉导管尿激酶8万U/h微量泵持续泵入。

脑静脉窦留置导管溶栓治疗75 h复查,右颈内动脉造影静脉期循环时间正常,右中央沟静脉及上吻合支近上矢状窦段仍闭塞,但侧支循环代偿良好,右侧横窦近窦汇段仍闭,其余静脉各段开通良好,血流通畅,左颈动脉系及椎动脉系造影动静脉期各血管未见明显异常。

拔除静脉窦留置导管,右颈内动脉导管继续留置,停止尿激酶溶栓治疗,静脉肝素1200U/h持续泵入继续抗凝治疗。

93 h复查颅脑MR:上下矢状窦及横窦、乙状窦呈流空信号,直窦血流减慢,呈短T1长T2信号灶。

右侧额叶可见不规则形长T1长T2为主混杂信号灶,胼胝体呈长T1长T2信号灶,右侧顶颞枕部硬膜下可见线条状短T1长T2信号灶。

意见:静脉窦血栓治疗后表现;右额叶血肿;右侧顶颞枕部硬膜下出血;右顶叶及胼胝体压部脑水肿表现。

监测PT 17.3 s、APTT 84.1s、FIB 2.18 、INR 1.24均未达标。

拔除右颈动脉留置导管,停止抗凝治疗,次日复查颅脑CT右额叶见一直径约1.5 cm的类圆形较高密度影,周围见少量低密度水肿带。

印象:右额叶脑内血肿(较前增大)。

继续给予甘油果糖、七叶皂甙钠、金纳多等减轻脑水肿,改善循环对症治疗,左侧肢体活动不灵逐渐好转。

于血管内治疗后3周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复查颅脑CT 示右额叶脑软化灶(脑出血吸收期)。

出院2周后口服拜阿司匹灵,随访9个月,无复发。

1.2例2的病例简介及诊治过程患者男性,40岁。

头痛10余天,加重伴发作性右上肢抽搐5d。

病程中无发热。

当地医院行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按病毒性脑膜炎治疗后病情无好转。

无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心脏病史。

入院查体:T:35.6℃,P:102次/m i n,R:18次/min,BP 150/100 mm Hg。

神志清,颈软,心肺腹未见异常,神经系统检查:双侧视乳头边界不清,动静脉管径之比为1:2,余无阳性体征。

颅脑MR示:左侧额顶部皮层区可见片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影,中间可见小斑片状短T1长T2出血灶,病灶边缘不清,未见明显占位效应。

上矢状窦顶枕段T2WI流空信号消失,呈短T1长T2信号影,长约3.0 cm,额顶段部分流空信号消失。

打药后脑内病灶区部分软脑膜线状增强,硬膜脑膜弥漫性明显增强,上矢状窦流空信号消失段未见明显增强。

诊断:上矢状窦部分血栓形成并静脉性脑梗塞合并出血。

颅脑CT示:上矢状窦增宽,密度明显增高。

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脑白质、灰质界面清晰,脑室、脑池对称,形态、大小正常,脑沟、脑·634·回清晰,中线结构无移位。

入院诊断:上矢状窦血栓形成 静脉性脑梗塞合并出血。

遂行全脑血管造影及经导管血管内溶栓术。

造影所见:上矢状窦中部及双侧中央沟静脉受累,局部可见侧枝循环形成,脑动静脉循环时间略延长,造影诊断:上矢状窦血栓形成,双侧中央沟静脉受累。

血管内治疗过程:经右股静脉穿刺插管,将5F 微导管插入上矢状窦血栓内,缓慢推送尿激酶40万U ,将微导管留置于上矢状窦血栓内,此后尿激酶10万U/h 以脉冲式自股静脉导管推注,当日尿激酶总量60万U ;动脉导管留置于左颈内动脉远端,肝素以500U/h 持续股动脉泵入,根据PT 结果次日肝素以800~1000 U /h 持续股动脉泵入。

留置导管溶栓抗凝治疗50 h 后头痛消失,未再出现肢体抽搐,复查颅脑MR 上矢状窦呈流空信号,左侧额顶部出血未见扩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