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间结构”教学设计(第2课时)
“城市空间结构”教学设计(湘教版)
商业组 : 调查 济南重要 商业 据来 源 ;重要 商业 区分 布其 中 的重 要原 因分
析 , 明依 据 ; 说 决策 本组 从事 何种 商业 经营 , 何 布局 , 出 如 写
理 由。
经济 活 动 的付 租 能 力
( ) 图 分 析 判 断 3据
商 业 区 、 宅 区 、 业 住 工
A 、- 、 . \ B 2 c 2 \
"
根据 简 图分 析影 响房 价 和购房 的 因素 , 明依 据 ; 说 决策 本组 购房标准 、 购房位 置 , 出理 由。 写 工业组 : 调查济南 主要工业 用地 的布局 , 出简图 , 明 画 说 作 图依 据及其 数 据来 源 ; 重要 工业 用地 的类 型划 分 , 明划 说 分依据 ; 探究不 同工业 用地类 型分布 原因 , 明依 据 ; 说 决策本
2 制 定 调 查 、 究 主 题 . 探
探 究 一 : 市 空 间 结 构 的成 因 城
1 件展示 :各类土地利用 付租能力随市 中心距离变 化 . 课 “ 示 意图 ”如 图 1 , 出问题 , ( )提 学生分小组讨 论探究下列 问题 。 ( ) 讨该 图像 判读 的基本思路 方法 。 1探
() 2 影响城 市功能分 区的主要因素有 哪些 ?
( ) 市 的中心商务 区 ( B 一 般分 布在什 么地 区?其 3城 C D)
主要特 点有 哪些 ?
() 4 西方 同心 圆学 说 、 扇形学说 、 多核心学说 的主要 观点
有哪些 ?
( ) 国古 代城市规划 的主要特点有 哪些? 5我 ( ) 出中心地理论 的主要 内容 。 6说
f 习导航1 预
运用实例 , 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 , 解释其形成原因 ; 系城 联
城市空间结构(2)教案
【课堂达标】
1、北京天安门广场交通便利,但却看不到摩天大楼,这主要是因为()
A、历史因素
B、经济因素
C、社会因素
D、行政因素
2、关于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叙述错误的是()
A、城市作为一种聚落景观,是人类文化的体现
B、地域文化对城市地域形态和空间结构产业影响深刻
C、美国的城市结构及建筑与资产阶级文化无关
D、我国古代城市布局与“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有关
3、下列关于世界上著名历史文化名城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纽约是在维护和保存古迹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②巴黎的城市建筑一直秉承着法兰西文化的传统③罗马代表了现代文明的崛起④曼谷体现着印支文化与南洋风情的结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 、③④
4、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及城市区位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两条虚线,其中一条可能是河流?。
请你将其连成实线,并用箭头标出河流的流向。
(2)图中点适合建自来水厂,点适合建钢铁厂,汽车贸易店和家具城布置在靠近的地方较好。
(3)据图分析,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可能分布在城市的部和部。
(东、南、西、北)请说明理由。
_城市内部空间结构_第2课时_教学设计_张新
49
“
城市 内 部空 间结构
张
”
(
第
2
课 时 教学设 计
)
新/ 江 苏 省 南 京 市 人 民 中 学
【
教 材 版 本 市 内 部 空 间 结构 之 美
】
?
。
高 中 《 地理 》 人 教 版
(
必 修 2 第 二 章 《 城 市 与 城 市 教 学 过 程
“
( )
、
(
:
“
”
一
一
,
、
。
天 安 门 广 场 和 故 宫 周 围 建筑 高 楼 大 厦 必 然 会 破 坏 这 片 筑 小 结 城市 每 块 土 地 用 于 哪 种 活 动 取 决 于 各 种古 老 建 群 的 风 格 行政 南 京 是 六 朝 古 都 老 城 南 京 江北 新 区 活 动 愿 意 付 出 租 金 的 髙 低 因 此 经 济 因 素 是 影 响 城 市 内 区 土 0 深 用 通 过 的 建设 受 早 期 利 方 式 影 响 年 地 但 部空 间 结 构 的 主 要 因 素
,
式 类 型 并简
,
:
能 分 区 在 此 基 础 上 首 先 通 过 温 故 知 新 对 南 京 土 地 提 问 城 市 展 示 利 用 规划 图 进 行 判 读 引 出 本 节 课 的 基 本 概 念
“
”
,
—
说明 理 由 ^ 南 京 属 于 哪 种 模式
。
一
?
实例
:
多核 心 模式
@ ^ > 圆 分^ 模式
|
?
1
)
。
,
城市空间结构教学设计
城市空间结构教学设计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地理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研究城市的布局、形态和发展过程,揭示了城市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空间结构的演变。
本次教学设计将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城市空间结构的内涵、特点和影响因素,并激发学生对城市空间规划的兴趣。
教学目标:1.了解城市空间结构的概念、内涵和特点;2.掌握城市空间结构的分类方法和影响因素;3.能够分析城市空间结构对城市发展的影响;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1.城市空间结构的内涵和特点;2.城市空间结构的分类方法;3.城市空间结构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课件,包括城市空间结构的相关概念、分类方法和案例分析;2.学生准备预习材料,包括相关教材和学术论文。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1.教师通过图片展示不同城市的空间结构,引起学生对城市空间的兴趣;2.教师提问,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城市空间结构的理解和观察。
第二步:理论讲解(30分钟)1.教师通过PPT课件,讲解城市空间结构的概念、内涵和特点;2.教师讲解城市空间结构的分类方法,包括集中型、辐射型、线型和复合型等;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第三步:案例分析(40分钟)1.教师选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案例,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展示其空间结构的演变过程;2.教师分析该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3.学生分组讨论其他城市的空间结构案例,通过小组汇报的方式分享成果。
第四步:知识总结(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对课堂上讲解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2.教师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阐述自己对城市空间结构的理解和思考。
第五步:课堂拓展(2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要求学生分组讨论一个城市的空间结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解决方法;2.学生展示小组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城市的空间结构》教学设计
在高一地理必修2《城市的空间结构》中,课程标准是: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的原因。
对于本节中应重点认识城市各功能区的空间分布特点,如果运用传统教法,必然枯燥、乏味,学生没有积极性。
我在教学中运用莘县的城市空间结构尝试探究式教学,通过案例分析,养成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学生整节课兴趣大,探究热情高,教学效果好。
在探究城市空间结构的概念中,如何摆脱平铺直叙、枯燥和乏味的概念讲解,使学生通俗易懂城市空间结构的有关知识。
在教学中我设计如下探究问题:1、莘县的中心市场和北市场在经营方式上的区别中心市场位于城市的几何中心,交通便捷,人口集中,以零售为主。
北市场位于北环路沿线,以批发为主。
(聊城的五星百货和香江大市场更典型):引导学生探究商业中心有两种,一种是市场最优,位于城市的几何中心。
一种是交通最优,位于交通干线两旁。
2、永安小区和水韵花园的房价为什么昂贵永安小区紧邻实验高中和机关幼儿园,近文化区或学校。
水韵花园接近河流,环境优美。
引导学生探究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的区别。
3、工业园为什么建在新北环远离市中心,对城市的污染小,交通便利,地价低。
引导学生探究影响工业区的区位选择因素。
4、影院路全部是服装鞋帽,莘亭路是五交化、小家电,通运路是饭店,引导学生探究同类经济活动在空间上聚集所导致的规模效益5、政府街有县委、县政府、人大、公安局、法院、行政收费大厅。
这样有利于人们提高办事效率。
让学生通过身边的实例探究,很容易知道城市的各个组成要素在空间分布上相对集中,并形成有规律的组合,即形成城市地域结构,自然而然得出城市空间结构的概念。
《2.2.1城市空间结构》教学设计
3.合理规划城市土地利用、功能区,让生活更美好。
学情
目前,我国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中,同学们对城市与乡村的区别,城市的位置有基本感知,但很少思考为什么,这是第一次接触区位这一概念,学习之初教师要进行简单的解释,帮助同学们理解城市区位分析就是分析城市形成发展的影响因素。案例分析可以先结合身边熟知的例子,同学们对身边的例子的历史、周围事物有一定认知。对城市的区位分析,可以迁移运用第一章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
授课题目
2.2.1城市空间结构
共4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是湘教版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的第一节,人口的地域分布形成了聚落,而城市是聚落的一种高级形式,人口的分布和迁移,对城市的分布、性质和规模、发展和空间组织等都产生影响,因此本单元是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的延续。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如自然环境、经济、政治、文化,同样是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
思考:辛集和石家庄分别属于哪一种类型。
辛集、石家庄都是地区性中心城市。辛集为省辖县级市,石家庄为地级市。咱们班其他县市的同学,新乐和晋州都是县级市。
接下来我们了解全国性的中心城市,直辖市——北京
北京区位分析
P12祖国的心脏
北京,简称“京”,是我国的首都、直辖市和国家中心城市,是我国的政治、文化、国际交往和科技创新中心,也是中央人民政府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办公所在地。
P1章节课时信息 第二章第一节第2课时
板书:城市空间结构
P2教学设计提纲
本节主要有三个学习活动
一.城市土地利用
二.城市功能区
三.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土地利用
阅读P29页,思考:
城市的土地按照利用方式不同,可以划分为哪些类型,学校属于哪一种?
城市空间结构教案
城市空间结构教案城市空间结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城市的空间结构特征和分类2. 能力目标:掌握城市的空间结构分析方法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城市环境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增强对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城市空间结构三、教学重点1. 城市空间结构的概念和特征2. 城市空间结构的分类及其特点四、教学难点掌握城市空间结构的分析方法五、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讨论法六、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通过导入教学,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你所居住的城市是由什么组成的?城市的哪些地区更繁华?为什么?Step 2. 学习新知识1. 讲授城市空间结构的概念和特征城市空间结构是指城市中各个区域空间分布的结构特征。
它是城市经济、社会和文化活动分布的空间组织形式,表现了城市内部各要素在空间上的结构分配和空间关系。
城市空间结构的特征:(1) 中心区重要性:中心区作为商业、金融和政治文化中心,具有最繁华的商务区和政府机关等。
(2) 生产区和住宅区分布:城市中的生产区多分布在市区的外围地区,住宅区主要分布在市区的边缘和市区外围地区。
(3) 各种功能区的分布: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会形成商业区、行政区、教育区、医疗区、科技区等各种功能区。
(4) 交通路网:城市中的交通路网构成了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影响了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发展。
2. 讲授城市空间结构的分类及其特点(1) 单心型城市:以城市中心区为中心,向外呈辐射状分布。
(2) 多核型城市:由两个或多个城市核心组成的城市,各核心之间相对独立。
(3) 环状型城市:城市中心区周围环绕一圈分布着具有相对独立功能的城区。
(4) 网状型城市:由多条主要道路组成的网状道路系统,城市以交叉口和交叉路段为重点发展。
(5) 点状型城市:城市中心区周围各区域功能相对独立,形成多个中心点。
Step 3. 巩固练习1. 小组讨论:请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分析你所居住城市的空间结构特点,并给出自己的观点。
城市空间结构教案
城市空间结构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城市空间结构的概念和特征;2.掌握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3.了解常见的城市空间结构模式;4.能够分析和评价特定城市的空间结构。
二、教学重点1.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2.常见的城市空间结构模式。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1.引入(10分钟)导入学生对城市的认识,问学生他们对城市空间结构的了解和认识。
引导学生思考城市内不同区域的不同功能、组成和分布。
2.概念解释(15分钟)讲解城市空间结构的概念,解释城市内不同区域的分布和组成原因,例如商业中心、住宅区、工业区等。
3.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20分钟)通过课件和案例分析,讲解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如地理环境、历史发展、交通设施等。
强调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4.常见的城市空间结构模式(30分钟)介绍常见的城市空间结构模式,如放射状、环状、网格状等。
利用地图、图表和图片,展示不同城市的空间结构,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模式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5.案例分析(20分钟)选择一个特定城市,分析其空间结构模式和形成原因。
利用地图和现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该城市的空间结构特点,从地理环境、历史沿革和交通设施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6.讨论与总结(15分钟)对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让学生探讨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
总结课堂内容和学生观点,强调城市空间结构的多样性和动态变化。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向学生介绍城市空间结构的概念、特点和形成原因。
2.图片展示:利用地图、图表和图片等多媒体手段,直观展示城市空间结构的实际情况和变化。
3.案例分析:选择一个具体的城市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城市的空间结构模式和特点。
五、教学评价方法1.课堂讨论:根据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观点贡献,评价学生对城市空间结构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小组演示:学生以小组形式对特定城市的空间结构进行演示和分析,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1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教学设计第2课时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我国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的现实问题,如城乡一体化、新型城镇化等。通过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综合素质。
5.多元评价,促进全面发展
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提升、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通过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3.学会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手段分析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4.能够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我国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的演变趋势,为未来城市规划和发展提供参考。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1.案例分析法:通过展示典型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特点、成因及演变过程。
2.对比分析法:比较不同地区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的差异,让学生发现规律,提高分析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探讨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实践操作:运用GIS等工具,让学生亲自动手分析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课时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积极思考、创新,形成自己的见解。
4.教师应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4.教师对练习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的基本概念、分类、形成原因、影响因素及演变趋势。
2.强调GIS等技术在分析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中的应用价值。
3.提醒学生关注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第一节_城市空间结构学案(第2课时)
高一(地理)学案主备人:穆和平 审核人:周美丽使用时间:2013年4月13日 班级: 姓名:【学习目标】1.知道城市功能区的概念和类型。
2.理解历史、经济、社会等因素对功能区形成的影响。
3.掌握中心地理论。
【学习流程】一、自主学习(四)中心地理论1.1933年由德国地理学家 率先提出的,是研究城市 和 的一种城市区位理论。
该理论探讨了一定区域内城镇 、 、 间的关系,并采用 对城镇等级与规模关系加以概括。
2.为了避免相邻中心地服务范围的重叠,可将中心地圆周体转换为 体系。
在理想的平原上,中心地的服务范围表现为以 为核心的 形。
3.高级中心地服务范围 ,彼此相距 ,但六边形数目 ;低级中心地服务范围 ,彼此相距 ,但六边形数目 。
4.中心地理论认为,高级中心地 低级中心地, 覆盖低级服务范围,从而构成层次分明的 。
二、合作探究活动一:读图讨论回答(1) 影响地租水平的因素有哪些?(2)图中三条线a 、b 、c 分别代表哪类土地 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的变化?活动二:读课本P35“中心地理论示意”图2-10 回答 (1)大小不同的六边形代表什么?(2)图示中心地一共有几个级别?(3)各级别的中心地的个数分布有什么规律?(4)同等级中心地服务范围的关系是怎样的?(5)低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与高一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的关系是怎样的?(6)六边形面积的定量关系:高一级中心地服务范围是低一级中心地服务范围 的几倍?ab c(7)总结城市空间结构特点(一)基础过关1.一般城市都具有的功能区是()A.商业区、文化区、交通区B.工业区、农业区、商业区C.行政区、仓库区、娱乐区D.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2.市中心的远近,对下列活动影响最大的是()A.住宅B.商业C.工业D.文娱3.城市工业区不断向市外移动是为了()①靠近交通干道②拓展城市范围③降低生产成本④保护城市环境A.①③B.③④C.②③D.①④4.在城市市中心附近也会出现住宅,原因是()A.在市中心,住宅的付租水平最高B.住宅首先选择交通便捷,最繁华的地段C.市中心某些地段远离公路,交通不便D.在市中心地理位置好,适宜建设高级住宅区5.美国许多大城市出现唐人街,这是因为( )A.收入不同B.知名度不同C.宗教团体占优势D.华人影响较大6.关于商业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多呈点状、带状分布,在城市用地中占小部分B.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街角路口处C.是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方D.商业区的区位不一定要有广阔的市场7.商业区靠近市中心布局的主要原因是()A.市中心的地租最高 B.市中心环境较好C.市中心交通最便利,便于商业职员上、下班D.市中心可以接近最大的消费群体8.城市内部职能分区中,一般来地价最高的是()A.成片住宅区B. 中心商务区C. 大型绿地区D. 招商引资的工业小区9.有关城市功能区的正确叙述是( )A .每种功能区以一种功能为主,无其他功能B.同类活动在空间上的分布,形成了功能区C.一个城市通常只有一个工业区D.商业区的区位需求是要有便捷的交通10.划分中心地等级的依据主要是()A.中心地的空间范围B.中心地的商品档次C.中心地提供职能服务种类的多少和中心地的服务范围D.中心地的服务人口的多少11.中心地理论六边形的嵌套理论主要用来指导()A.工业生产和产品类型B.区域规划、城市建设和商业网点的布局C.农业区域、农业生产和作物种类的配置D.交通运输和道路的修建(二)能力提升12.读某城镇规划图,回答下列问题。
城市空间结构---教案
城市空间结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城市空间结构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掌握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组成和功能;让学生了解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过程和规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际城市空间结构案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对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关注和责任感;培养学生对城市空间结构的美学和人文价值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城市空间结构的定义和特点;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组成和功能;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过程和规律。
2. 教学难点: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过程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城市空间结构的功能和组成的分析和解构;三、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辅材料:城市空间结构相关的教材或教辅材料;城市空间结构案例的图片或图像资料;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报告或案例分析。
2. 教学设施:投影仪或白板;城市空间结构案例的图片或图像资料;小组讨论和合作所需的桌椅和空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城市空间结构的图片或图像资料,引发学生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思考城市空间结构的定义和特点;宣布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 授课:讲解城市空间结构的定义和特点;介绍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组成和功能;分析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过程和规律;通过实际城市空间结构案例,讲解和展示城市空间结构的特点和功能;引导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和合作,共同分析和解构城市空间结构案例;回答学生的问题和困惑。
3. 练习与实践:布置相关的练习题或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练习和实践;提供城市空间结构案例的图片或图像资料,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解构;强调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进行反思和思考;布置课后作业或任务,让学生继续学习和思考城市空间结构相关的问题。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包括观察、思考、提问、回答问题等;评估学生在练习和实践中的表现,包括分析和解构城市空间结构案例的能力;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合作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设计(第2课时)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设计(第2课时)【课标要求】1.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的原因。
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模式的特征。
2.理解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因素。
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会通过地图和材料来获取和评价地理信息。
2.掌握能够运用地理原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到问题的能力。
2.帮助初步树立正确的城市发展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及影响各功能区布局的因素。
【教学难点】经济和环境因素在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比较法与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城市各功能区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城市内部,不同功能区的组合形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也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和演变之中的。
一、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一)城市地域结构模式阅读教材21、22页“阅读”部分内容,观察比较三种地域结构模式的形态有何不同、有什么共同点?【归纳小结】城市地域结构模式1.概念: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与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称为城市地域结构。
2.三种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地域结构模式模式城市内部结构模式的形成城市的内部结构形态特征示意图同心圆模式城市各功能区经过不断侵入和迁移;呈同心圆状自核心向外扩展,一般由5个同心圆组成城市形态集中紧凑,城市的功能区围绕市中心呈同心圆状分布(图a)扇形模式在小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影响下,城市各功能区出现沿着交通线呈扇形或楔形向外扩展的趋势城市各功能区呈扇状向外扩展(图b)多核心模式随着城市不断向外扩展,范围越来越大,原有市中心区由于地价高、交通和居住拥挤等原因,使得远离中心的郊区也出现了新的核心,城市围绕不同的点,发展形成多核心模式结构城市并非依托单一核心发展,而是围绕着几个核心形成中心商务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相对独立的卫星城等多种功能区,并由它们共同组成城市地域(图c)【转折】城市地域结构特点的形成与城市性质、城市发展历史及自然环境因素有关,也将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城市空间结构”教学设计(第2课时)3页
“城市空间结构”教学设计(第2课时)一、课标要求运用实例,剖析城市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二、课标解读本节课为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Ⅱ第二章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第二课时。
从课标要求看,本节课学生必须掌握以下两方面知识与能力:①能够剖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并对各功能区进行区位剖析;②能够运用实例,结合城市空间结构图,以指出该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及各功能区空间布局,并进行合理化剖析。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剖析城市主要功能区:住宅区、商业区与工业区形成及区位条件。
(2)总结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原因。
2.过程与方法(1)结合实例,通过小组合作剖析,剖析各功能区布局位置及区位条件。
(2)通过小拍卖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增强学生对城市发展社会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城市主要功能区布局原则。
2.影响城市城市空间结构形成原因。
五、教学方法读图剖析、列表对比、合作剖析六、教学过程教师:(图片导入)用课件展示西安市景观图,感受西安市这座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融合国际化大都市。
学生:判读图片是西安市什么地方。
设计意图:利用西安市例子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引出本节课内容。
1.城市土地利用教师:展示“西安市主城区用地规划图(2019年-2020年)”。
学生:读出西安市土地利用状况及最广泛土地利用方式为居住用地。
设计意图:用事实说话,增加对土地利用状况理解,为功能区提出做铺垫。
2.城市功能区教师:展示“北京市地图”,并显示四个不同功能区,指出除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等基本功能区外,还存在其他功能区,如交通与仓储区、风景游览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等。
学生:判断功能区类型,并指出城市基本功能区为商业区、住宅区与工业区。
教师:以西安市为例,选取商业区(钟楼东大街、西大街附近商厦)、工业区(城市外围三星、高新、西郊庆安集团、东郊西光集团)、住宅区(中高级万科与曲江公馆、低级棚户区)。
〖2021年整理〗《城市空间结构》名师优秀教案2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案一、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分析城市各功能区的形成及区位特征。
2.培养学生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和把获得的有用信息、结论加以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城市的地域形态。
2.城市地域结构特点。
3.经济因素在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1.城市地域形态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经济因素在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中的作用。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自制图表等。
五、课时安排建议用时1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建议]建议教师展示著名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住宅区和工业区等景观图片,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们探究城市主要功能区的特点,然后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曼哈顿是纽约的市中心,纽约的主要商业、贸易、金融、保险公司均分布于曼哈顿。
由于曼哈顿从事金融、保险业的人很多,在曼哈顿有一条长仅1.54千米,面积不足1平方千米的华尔街金融区,就集中了几十家大银行、保险公司、交易所以及上百家大公司总部和几十万就业人口,是世界的金融中心。
帝国大厦、克莱斯勒大厦、洛克菲勒中心等一些著名的建筑都坐落在这个地区,商店、服务业等也聚集在周围,这样就使曼哈顿岛的CBD更加具有吸引力。
【思考】CBD是指城市的哪种功能区?1.识记:城市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和城市主要功能区。
2.理解:城市主要功能区的成因及特点,理解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区形成的影响。
3.应用:学会城市等地租线图的判读;学会城市空间结构图的判读。
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1.土地利用类型: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
2.城市功能分区1形成:相同类型的土地利用方式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
2特点:①无明确界线;②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3主要城市功能区[图表导读]1.读教材图2.1北京市的不同功能区举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所示的功能区分别以哪种功能为主,请分别给它们取个名字。
城市空间结构 教学设计
总结反思本节课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
完成课后作业,反思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
通过反思掌握重难点知识,及时记录教学和学习中的感悟。
城市空间结构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城市空间结构
姓名
陈长喜
工作单位
南阳市第二完全学校高级中学
年级学科
高一地理
教材版本
湘教版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对因城市土地利用方式不同而形成不同功能区,以及各功能区(主
要是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特点加以分析,对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经济因素加以重点讲
构的变化,并培养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教学难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居住在城市中,具有对城市的体验性知识。因此,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积累相当多的有关城市的感性知识,只不过这些知识是以具体城市的形象孤立存在的。高中阶段的地理课程是在学生已有的大量感性知识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建立对城市的理性思考,并通过认识城市的特征来理解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初步认识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城市空间结构。
引导学生分析
展示城市图片,让学生找出土地利用类型、影响因素。
思考问题,寻找答案并主动回答问题。
考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以及对课本知识的提取能力。
合作探究
探究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
学生合作探究,总结回答
让学生掌握经济因素这一重难点,强调重难点的突破,加强理解和应用,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提升学生的识图析图能力
探究训练3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置习题,多媒体展示运用拓展习题。
城市空间结构(教案)
《城市空间结构》一、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城市空间结构》是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难点,也是基础部分,为人文地理的学习做好铺垫。
本节教学内容计划需要3课时完成,本节课主要学习的”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为《城市空间结构》的第二课时,是在学习了城市宏观区位选择的基础上,了解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的基本知识,从而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二、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经学习了不少关于城市的知识,日常接触的媒体中或日常生活或旅游等活动过程中,学生也积累了一定的城市感性认识。
高中阶段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引导学生在大量的感性知识的基础上,对城市进行理性的思考,进而理解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关系,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观。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城市土地利用的概念及类型。
2.了解影响城市功能区形成的因素。
3.理解城市各功能区的形成、作用。
4.掌握城市主要功能区如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的特征和区位.(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课本上的图片与资料,分析城市土地利用。
2、通过参与小组活动,理解城市功能区的形成、作用和特点。
3、结合自己所在城市的功能区分布情况,进行城市空间结构分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城市功能区分布的理论,分析自己所在城市功能区分布的优劣,为当地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城市的几个重要功能区的特征和区位;2.形成城市空间结构的原因教学难点:城市功能区的形成。
五、教学方法学案教学、分组讨论、列表对比分析法、图示法、讲述法六、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商业区、区的理想区位。
因.在图中选择本组城市用地的合理位置。
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尝试评价乌兰察布市的城市规划。
划和布局提出意见。
七、板书设计:。
城市空间结构教学设计
城市空间结构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1.理解城市土地利用方式与城市功能分区,并归纳出其分布特点。
2.运用实例解释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主要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学会阅读城市规划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并解释其形成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能够运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城市发展及其地域结构的变化。
二、教学难点难点:经济因素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重点:城市各功能区的分布规律和特点,城市空间结构的成因。
四、教学过程 问题一:城市功能分区问题1:读课本图2—3-1北京城市功能区,城市中有哪几种功能区?城市的功能区主要有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还有其他功能区,如文教区、风景区、行政区。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了解城市主要的城市功能区,并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各功能区分布的特点。
问题2:城市功能分区的成因问题3:三大功能区的特点和分布探究活动1:读课本图2-3-1并结合课本45页内容完成下表:三大功能区的特点和分布①城市各项活动占用土地②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③不同地块交通可达性和地价各不相同城市功能区思考:繁华的商业街附近有住宅和工厂分布吗?住宅区内有商店吗?(有)结论:城市功能区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问题4:中心商务区(CBD)的特点:(1)经济活动最繁忙(2)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很大(白天多,晚上少,人口钟摆式)(3)建筑物高大密集(4)内部分区明显(垂直方向: 办公场所多位于较高层,较低层多是零售店;水平方向:中央以零售活动为主,有大型商场、高级专卖店等,周围多是一些商务办公场所及一些中小商店。
)问题二:城市功能分区的成因探究活动 2:城市功能区形成受哪些因素影响?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政治因素问题1:历史因素如何影响城市功能分区?历史因素是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基础。
城市原有的土地利用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功能分区的现状。
例如:北京市中心(北京故宫)为行政区而非商业区问题2:经济因素如何影响城市功能分区?思考:1.ABC三条颜色的线分别代表那类土地利用方式的付租水平?2.ABC三个不同颜色土地利用分区代表哪类功能区?为什么?综合地租和付租能力两方面的因素,一般在地租最高的市中心和地租次高地区中的道路交汇处,形成商业区;在地租较高的道路两侧形成住宅区;而地租较低的其他地方则往往形成工业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课标要求
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二、课标解读
本节课为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ⅱ第二章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第二课时。
从课标要求看,本节课学生必须掌握以下两方面的知识和能力:①能够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并对各功能区进行区位分析;②能够运用实例,结合城市空间结构图,以指出该城市的土地利用方式及各功能区空间布局,并进行合理化分析。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分析城市主要功能区: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的形成及区位条件。
(2)总结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实例,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各功能区布局位置及区位条件。
(2)通过小的拍卖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增强学生对城市发展的社会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1.城市主要功能区的布局原则。
2.影响城市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原因。
五、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列表对比、合作探究
六、教学过程
教师:(图片导入)用课件展示西安市景观图,感受西安市这座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相融合的国际化大都市。
学生:判读图片是西安市的什么地方。
设计意图:利用西安市的例子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1.城市土地利用
教师:展示“西安市主城区用地规划图(2008年-2020年)”。
学生:读出西安市土地利用状况及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为居住用地。
设计意图:用事实说话,增加对土地利用状况的理解,为功能区的提出做铺垫。
2.城市功能区
教师:展示“北京市地图”,并显示四个不同的功能区,指出除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等基本功能区外,还存在其他功能区,如交通与仓储区、风景游览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等。
学生:判断功能区的类型,并指出城市基本功能区为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
教师:以西安市为例,选取商业区(钟楼东大街、西大街附近的商厦)、工业区(城市外围的三星、高新、西郊庆安集团、东郊西光集团)、住宅区(中高级的万科和曲江公馆、低级的棚户区)。
学生:体会西安三个基本功能区分布的位置,使学生有直观的感受。
设计意图:利用北京和西安的土地利用体会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分布的位置,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
教师:展示假设情况:“假如10年后你是一名公司的老板,决定进军西安市发展,现有三种合理方案可供选择:投资商场、木材加工厂、房地产,思考这些活动在城市分布的合适位置,并说明理由”,引导学生分析主要功能区的布局原则。
学生:(小组讨论)情景体验:分为三个大组,每组讨论一个方案。
设计意图:情景教学,让学生在当老板的情境中体验城市主要功能区的分布及布局原则。
师生:总结: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知识的总结和表达能力。
3.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因素
(1)经济因素
教师:展示假设情况:“某城市市中心附近有小块废地,现在政府打算将该片地出售,起价300万”,引导进行简单的拍卖活动,让学生思考导致城市内部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经济,提出“地租”一词。
学生:角色体验:三个大组分别以商场老板、木材加工厂老板、房地产老板进行简单拍卖活动,从活动中思考导致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的因素。
设计意图:利用现场小型拍卖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帮助学生理解地租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影响地租的因素有距市中心的距离和交通的通达度。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理解。
教师:展示“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市中心为o点,向外辐射依次为a、b,oa 为商业区,ab为住宅区,b以外为工业区),引导学生思考距市中心距离的远近如何影响各功能区的分布。
学生:读图分析:
a.商业、住宅、工业付租能力与距市中心距离远近的关系?
b.如果由各类付租能力决定土地的用途,那么a点内部区域最有可能为哪一类功能区?ab之间呢?b以外区域呢?
教师:展示“地租与交通之间的关系图”,形象展示交通的通达度如何影响地租的水平,并引导学生得出地租与交通之间的关系。
学生:读图分析:交通通达度与地租之间的关系:市中心――地租最高峰,道路交汇处――地租次高峰。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图形的阅读展示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经济因素,通过动画的方式一层层向学生展示,训练学生读图和理解能力。
(2)其他因素
师生:共同分析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其他因素,如历史因素、社会因素、政策因素等。
七、课后作业
充当“小小城市建设者”,周末去西安城走走,了解西安城市功能区,并写一篇感想论文或总结报告,并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