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 诵读欣赏 词二首
苏教版语文八上诵读欣赏古诗二首雁门太守行别云间
总结词
情感深沉,意境深远
详细描述
这首诗通过描绘别离之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诗歌语言简练,意境 深远,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诗人介绍
总结词
才华横溢,影响深远
详细描述
诗人是明末清初的一位著名文学家,他的诗歌风格独特,思想深邃,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创作背景
总结词
历史变革,个人遭遇
详细描述
个人背景
李贺和夏完淳都是当时著名的诗人,他们的诗歌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李贺的诗歌以想 象丰富、语言奇特、意境深远而著称,而夏完淳的诗歌则充满了对家国的忧虑和对民族英雄的赞颂。
02
雁门太守行
诗歌内容解析
诗歌主题
这首诗通过描绘雁门关的守卫者 们艰苦卓绝的战斗生活,赞美了 他们坚守边疆、保家卫国的崇高
创作背景
社会背景
唐代边疆民族、北方游牧民族常常侵扰边疆地区,使得边疆 民族、边疆人民生活十分艰苦。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守 卫边疆的将士们的敬仰和赞美之情。
个人背景
李贺在政治上不得志,但他的诗歌创作却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这首诗是他对边疆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他个人情感的抒 发。
03
别云间诗歌内容解析《别云间》 Nhomakorabea情感表达
通过抒发对故乡的眷恋、对未来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表现出深沉、忧郁和激愤 的情感。
05
总结与感悟
对两首诗的感悟
《雁门太守行》描绘了边关战争的壮烈场面,表达了诗人对守边将士的英勇精神 的赞颂;《别云间》则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命运的无奈,展现了深沉的 乡愁。
两首诗的主题和情感截然不同,但都以精炼的语言、生动的意象和深情的表达, 展现了古诗的独特魅力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诵读欣赏 词二首练习 苏教版(2021年整理)
江苏省镇江市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诵读欣赏词二首练习苏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镇江市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诵读欣赏词二首练习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镇江市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诵读欣赏词二首练习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词二首》积累运用1.从课文中划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或不理解的词语,给它标上正确的读音或加以解释.2。
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质疑问难【问题】整体感知3、《相见欢》《浣溪沙》抒发了词人什么感情?文段精读㈠阅读《相见欢》,完成后面的问题。
1.《相见欢》这首词的上阕写出了词人怎样的内心世界?结合词的内容加以分析。
2.《相见欢》这首词对“离愁"的描写为后世词家极口称道。
结合词的内容,说说词人是怎样把抽象的离愁写得具体、可感的?㈡阅读《浣溪沙》,完成后面的问题.3.《浣溪沙》这首词的上阕抒发了怎样的情感?仔细体会“夕阳西下几时回”这句话的含义?4。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名句,试简析这两句好在哪里.探究拓展浪淘沙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1。
“流水落花春去也”一句中,“流去”的内容指什么?(2分)2.。
本词抒发了词人什么感情?(2分)参考答案1、词的上阕写出了词人孤独、寂寞、痛苦的内心世界。
“无言”、“独上”写出了诗人痛苦的内心.“月如钩”,借月缺象征人的缺憾.“寂寞”者、被“锁"者,词人也,写出了词人悲愁无尽,内心寂寞、痛苦.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诵读欣赏诗词曲两首》教案
《诵读欣赏:诗词曲两首》教学目标:1、学习诗词中重点词语的音义,把握诗的内容。
2、通过比较阅读,分析两首诗词的异同点。
3、领略诗词之美,真正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教学重难点:1、通过比较阅读,分析两首诗词的异同点。
2、领略诗词之美,真正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一.导入新课中国人的启蒙教育,多是从学诗开始。
诸如珍爱粮食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寻求新机遇、新境界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教人顽强执着的“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身处逆境仍乐观打拼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文化需要传承,古诗词亦然。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2017年春节到元宵节,一档以古诗词为主题的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意外”走红。
不仅刷新了收视率新高,也在荧屏内外掀起了一波波诵读传统诗词经典的热潮。
更多的人在领略到诗词之美、诗词之趣的同时,纷纷感到自己诗词知识的匮乏,惊呼“好想再学一遍古诗词”。
今天,我也节选了一些《中国诗词大会》中的题目,来考察一下同学们的古诗词素养,准备好了吗,我们一起来看题。
二.我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文学体裁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1、题解2、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
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
3、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安史之乱前不久。
李白于742年(天宝元年)怀着远大的政治理想来到长安,任职于翰林院。
两年后,因被谗而离开朝廷,内心十分愤慨地重新开始了漫游生活。
李白客居宣州不久,他的一位故人李云行至此,很快又要离开,李白陪他登谢朓楼,设宴送行。
4、初读古诗,扫清字词障碍。
5、品味语言,理清情感线索。
6、再读古诗,升华主题。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 课件 (共23张PPT)
2.背景
刘禹锡在谪迁二十三年后,应召回京。由和州 刺史调任洛阳,北返途经扬州,时白居易因 病罢苏州刺史回洛阳,二人相遇。同是天涯 沦落人,惺惺相惜。白居易在酒席上把箸击 盘,作《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禹锡长 期被贬的不幸的遭遇表示同情。刘禹锡感慨 万端,写了这首诗,答谢白居易。
首联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尾联回应(题目),点明( 酬赠题意 ),既 是对友人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 ( 坚定)的 意志和( 乐观 )的精神。
思想感情
本诗是刘禹锡回赠白居易的 诗作,诗中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 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 )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 ( 坚定)信念和( 乐观)精神。
长期遭贬 遭遇坎坷
蕴含的哲理: 新事物 必将取代 旧事物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启示: 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 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9.尾联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暂凭: 暂时凭借。 长: 振作。
今日在酒宴上听到您(指白居易)诗歌《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真是高山流水遇知音,我 喝着酒听着歌不禁觉得精神振作。
刘禹锡(唐)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1.题目理解 2.背景介绍 3.诗句意思 4.思想感情
1.题目理解
(1)酬: 以诗相答
(2)“初逢”可: 以有两种理解:一是未见 过面,初次相逢;另一是久 别之后,初次相逢。尚无定 论。
写 归来后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 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 之人。
苏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课件
别云间
南明 夏完淳 三年/羁(jī)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自主学习
• 仿照学习《雁门太守行》方法对《别 云间》进行赏析。 • 小组组内交流,准备展示,并准备好 有感
理解情感
全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悲壮!
理解情感
• 诗中哪些地方是“悲”? • 诗中哪些地方是“壮”?
理解情感
雁门太守行
(唐)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理解情感
雁门太守行
(唐) 李贺
• 李贺,其诗长于乐府, 多表现政治上不得意 的悲愤。善于熔铸词 采,驰骋想像,运用 神话传说,创造出新 奇瑰丽的诗境,在诗 史上独树一帜。他的 诗篇不只奇诡,亦且 妥帖。奇诡而又妥帖, 是他诗歌创作的基本 特色。
赏析《别云间》
背景补充
• 《别云间》是明代少年抗清英雄,著 名诗人夏完淳的作品,该诗是诗人在 故乡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松江)被 清兵逮捕时,写就的一首绝命诗,诗 人最终不屈而死,年仅17岁。
• 1、试概括甲乙两诗的诗人在情感上有何共同之处。
• • 2、两首诗都写了个人遭遇,但表现手法不同,甲诗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运用了___________ 手法,乙诗中“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运用了___________手法。
《雁门太守行》 《别云间》
赏析诗歌方法
• • • • 初读诗歌 初步理解诗歌 赏析诗歌 理解情感
赏析《雁门太守行》
• 李贺,其诗长于乐府, 多表现政治上不得意 的悲愤。善于熔铸词 采,驰骋想像,运用 神话传说,创造出新 奇瑰丽的诗境,在诗 史上独树一帜。他的 诗篇不只奇诡,亦且 妥帖。奇诡而又妥帖, 是他诗歌创作的基本 特色。
苏教版语文八上诵读欣赏古诗二首雁门太守行别云间
写作背景:
《别云间》是作者于秋季在故乡被清兵 逮捕时,在押解往南京前临别松江时所 作。上海松江县,古称云间,即作者的 家乡。是一首悲壮慷慨的绝命诗。作者 在此诗中一方面抱着此去誓死不屈的决 心,一方面又对行将永别的故乡,流露 出无限的依恋和深切的感叹。
词语积累:
【羁旅】长久漂泊外地。 【南冠】古代南方楚人戴的帽子,后用
本诗作者为唐代诗人李贺,字长吉, 因其诗作想象丰富奇特、语言瑰丽 奇峭,世称“诗鬼”,与李白、李 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整体感知
首联:敌军像黑云一般压向城垣,城垣就要被 毁坏,可城内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日光 照在战甲的鳞片上,闪烁着金光。
颔联:悲壮的号角,弥漫在深秋的天空中,边 塞的泥土在紫色的晚霞映衬下凝成了胭脂的色 彩。
7.赏析“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两句。
这两句感情由悲而壮,格调由低沉 而高亢,显示了诗人的冲天豪气。 使得全诗风格慷慨悲凉而又高亢激 越,饱含爱祖国、爱家乡,为之奋 斗而视死如归的精神。
尾联抒发誓志恢复之决心 。“ 已知泉 路近 ”的诗人坦然作出“ 毅魄归来日” 的打算,抱定誓死不屈、坚决复明的决 心,生前未能完成大业,死后也亲自看 到后继者率部起义,恢复大明江山 。诗 作以落地有声的铮铮誓言作结,鲜明地 昭示出诗人坚贞不屈的战斗精神和尽忠 报国的赤子情怀 。后继者以深情的勉励, 给读者树立起一座国家与民族利益高于 一切的不朽丰碑。
颈联:我已经知道即将面对死亡,却依 依难舍生我养我的故乡。
尾联:我死后不屈的魂魄仍将归来,看 到后继者高举战旗让它在空中飘扬。
问题探究
1.赏析“三年羁旅客。”
“羁旅客”是诗人自称。(夏完 淳因为参加抗清斗争离开家乡达 三年之久。)
诗作首联叙事,叙述自己三年 艰苦卓绝抗清斗争 的飘零生 涯。其中“ 羁旅 ”一词将 诗人从父起兵抗清到身落敌手 这三年辗转飘零、艰苦卓绝的 抗清斗争生活作了高度简洁的 概括。深含着诗人满腔辛酸与 无限沉痛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教学课件 苏教版.ppt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此处谈人在自然规律面前也不是完全无能为力的, 一个人寿命的长短虽然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但也不是完 全听凭上天安排。如果保养身心,使之健康愉快,不是 也可以延年益寿吗? 《龟虽寿》更可贵的价值在于这是一首真正的诗歌 ,它开辟了一个诗歌的新时代。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诗词赏析: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庄子·秋水》说:“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
。”曹操反其意而用之,说神龟纵活三千年,可还是难 免一死呀!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 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
④骥(jì):千里马。枥(lì):马槽。 ⑤烈士:这里指有志于建功立业的人。暮年:晚年。 ⑥盈缩:这里指人寿命的长短。盈,长。缩,短。 ⑦但:仅,只。 ⑧养怡:保养身心健康。 ⑨永年:长寿。永,长久。
译文: 神龟的寿命虽然长,但也有生命终了的时候。 腾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虽然蛰伏马槽,但它的壮志是一日千里。 有志于建功的人到了晚年,奋发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保养自己身心健康的益处,就在于能益寿延年。 真是幸运极了,写下这首诗歌来抒发自己的志向。
北风卷地白草①折,胡天②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③,狐裘不暖锦衾④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⑤,都护铁衣冷难着⑥。
瀚海阑干百丈冰⑦,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⑧,风掣⑨红旗冻不翻。 轮台⑩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⑥着:穿上。 ⑦瀚海:沙漠。这句说大沙漠里到处都结着很厚的冰。 ⑧辕门:军营的门。古代驻军用两车的车辕交叉为营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诵读欣赏古诗二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诵读欣赏古诗二首》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课程设计1.1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如下:•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形式和内容。
•学习并背诵两首唐代古诗:《将进酒》和《登高》。
•通过诵读欣赏古诗歌,体会古诗的美感和内涵。
•通过分析古诗的语言、结构和意义,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重点•掌握唐代古诗《将进酒》和《登高》的朗诵技巧和表达技巧。
•理解古代诗歌的形式和特点。
•通过学习分析古诗的语言、结构和意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1.3 教学难点•分析古代诗歌的语言、结构和意义。
•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深入了解古诗的意蕴。
二. 教学过程2.1 课前准备•整理课堂教学用具,如投影仪、讲义等。
•预览教材和教案,熟悉教学内容和重点。
•做好学生分组,调整座位等准备工作。
2.2 课堂教学2.2.1 导入环节(5分钟)通过投影仪播放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片段,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朗诵的氛围,同时激发学生诵读古诗歌的兴趣。
2.2.2 诵读欣赏《将进酒》(20分钟)让学生跟随录音一起朗诵《将进酒》,鼓励学生将情感融入到朗诵中,感受诗歌的美感和内涵。
随后,教师分析古诗的语言、结构和意义,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唐代古诗的特点,以及《将进酒》中自信、豁达、激情的精神。
2.2.3 诵读欣赏《登高》(20分钟)让学生跟随教师的朗读,欣赏《登高》的美妙词句,感受诗歌的丰富意蕴。
教师再次分析古诗的语言、结构和意义,引导学生进一步领会《登高》的意境与哲理。
2.2.4 学生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自选或分配分析《将进酒》或《登高》的语言、结构、意义等方面的内容。
教师巡视组间,耐心指导,协助,同时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发挥创意。
2.2.5 全课汇报(10分钟)让每个小组汇报自己的探讨内容,并向学生点评小组汇报的内容,评价探讨的思维深度与广度。
同时,教师也总结此次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收获,展示语文教学的魅力。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诵读欣赏 词二首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的生平及主要作品。
2.理解词大意,熟读并背诵这两首词。
(二)过程与方法:1.在阅读词的基础上,领会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赏析词中名句。
2.体味流畅的文思,醇美的意境。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的愁苦情绪教学重点:景中寓情,感情真切教学难点:赏析词中名句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质疑自探1.情境导入亡国前耽于享乐,亡国后溺于悲哀,这就是李后主的一生,却也成就了他的文学成就。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相见欢》,还有同样寄予愁苦情绪的《浣溪沙》。
2.质疑自探(1)出示学习目标。
(2)结合课下注释了解作者及作品。
(3)朗读诗词,注意重音和节奏。
提出并记录下自己的疑问。
(包括生字词的音、义)然后自探。
自探解决不了的问题做个标记。
二、分组学习,合作交流1.明确任务(1).合作交流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
(2).教师根据文章的重难点精选主问题提供给学生。
①结合注释理解词意,领会诗人的情感②结合课下解释,赏析名句。
2.分组学习教师参与小组交流,组长负责给每位组员分配好展示任务。
三、精讲点拨,巩固训练1.展示点拨学生展示自探及合作交流的收获,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适时点拨,尤其要点拨指导对关键句子的朗读。
2.释疑巩固(1)让学生提出合作、展示以后仍不懂的问题,教师指导。
(2)精讲学生没有解决的文章重难点。
(3)两人一组,有感情的朗读两首词,一人读,一人点评。
四、检测反馈,拓展运用1.小结检测(1)师生共同系统小结,形成板书。
(2)出示检测题两人一组互背两首词,并默写。
2.拓展运用大家还知道哪些描写愁苦情绪的诗词?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4、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板书设计:相见欢李煜西楼知人论世丝(思)意象助读梧桐景→愁滋味画面描述深院比较赏读(意象)(比喻)课后反思:。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诵读欣赏词曲二首课件苏教版
这首小令之所以获得如 此高的赞誉,一方面是由 于它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 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 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 情,情调虽然低沉,但却 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 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它 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比较 明显的特点是:
简约与深细 细相依
静景与动景 景色与情思
第三单元 诵读欣赏
(一)渔家傲
学习目标
1.学习并了解诗歌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2.学习并了解诗、词、曲等的体裁特点。 3.熟读并背诵课文。
走近作者
范仲淹(989-1052) ,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 学家。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吴县(今属江苏) 人,少年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 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 被贬。
积贫积弱的时代,要想保家卫国,抗击侵略,谈何容
易?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的矛盾,使他充满苦闷与悲
愤。
课堂小结
《渔家傲 秋思》这首词通过写边塞的战地风光, 表现了作者报国立功的英雄气慨和壮志难酬、思乡忧 国的感慨情怀,同时也写出了边塞战士的艰苦生活。
上阕写景 雁去边声孤城
渲染荒凉
异
长烟落日
萧瑟气氛
渔
家 傲 借景
景相映
思相融
编后语
听课不仅要动脑,还要动口。这样,上课就能够主动接受和吸收知识,把被动的听课变成了一种积极、互动的活动。这对提高我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口 头表达能力,以及考试时回答主观题很有帮助的。实践证明,凡积极举手发言的学生,学习进步特别快。上课的动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式:
第一,复述。
课本上和老师讲的内容,有些往往非常专业和生硬,不好理解和记忆,我们听课时要试着用自己的话把这些知识说一说。有时用自己的话可能要啰 嗦一些,那不要紧,只要明白即可。
【初中】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诵读欣赏现代诗二首课件
自学提纲:
• 指导朗读,积累字词。 • 一、《少年歌》 ①诗中把少年比喻成什么?少年和山羊、山泉有什么相似之处? 这两个比喻表现了少年什么特点? ②“泾浊渭清”什么意思? ③第三节表现了少年什么特点? ④第四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说明什么?“我们要翻一阕新声” 怎么理解? • 二、《生活是多么广阔》 ①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想? ②第一节写什么?诗人为什么把生活比做“海洋”? ③第二节诗人写了十五个排比句,前11个排比句与后四个排比句 有什么不同?读了之后,你有什么启发? ④第三节和第一节有什么异同?“芬芳”一词怎么理解?
现代诗二首
诵读欣赏:
《少年歌》朱湘 《生活是多么宽广》何其芳
学习目标
1、了解现代诗歌的一些特点,学习这两首诗以欢快的笔调、清新 的风格、生动的比喻,满怀激情去讴歌生活,讴歌人生。 2、诗歌的意象,大胆合理的想象。 3、诵读欣赏所选的两首现代诗歌,陶冶自己的情操,追求活泼清 纯,追求理想,热爱生活,积极投身生活的洪流,体验人生 的价值
• ③第二节诗人写了十五个排比句,前11个排比句与 后四个排比句有什么不同?读了之后,你有什么启 发? 第二节诗人写了十五个排比句,前11个排比句充满 了强度的动作性,每个句子都描绘了一种美妙的生 活情景。后四个排比句从动入静,由实转虚,描写 生活内在美:心灵的高尚,对人的友爱。启发人们 “在平凡中发现非凡,用热情发现真诚”。 • ④第三节和第一节有什么异同?“芬芳”一词怎么 理解? 第三节重复第一节,同中有异,“芬芳”写出了生 活的温馨与幸福。
• ④第四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说明什么?“我们要翻一阕新声”怎么理 解? 第四节点明主旨,形象说明要团结广大青少年一起奋斗,奔向灿烂的前 程。“我们要翻一阕新声”语带双关,蕴含要改造旧中国的理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二首 《相见欢· 李煜》、《浣溪沙· 晏殊》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作者介绍:
李煜(937—978),公元961年即位, 五代南唐国主,世称李后主。他登位之时, 宋已代周建国,南唐形势风雨飘摇。他在对 宋委曲求全中过了十几年苟安生活。南唐为 宋灭之后,他被俘到汴京,过了约两年囚徒 生活,终为太宗赐鸩毒杀。 李煜在政治上十分无能,文艺上却颇有 成就,能书善画,妙解音律,尤工于词。他 的创作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品读背诵
《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朗读 2唱词
作者介绍:
前期不修政事,纵情于吟咏宴游,笙歌燕舞,为了使 宫女的舞姿更加曼妙婀娜,荒唐病态竟至于让宫女 束脚,戕害中国女子裹脚陋习便起于其人。他这一 时期的词作大都反映了他荒淫奢靡的宫廷生活,这 些词是在技巧上已日臻成熟,实则为南朝宫体和花 间词风的承续。 后期则为入宋之后,此时,他逐渐从醉生梦死中清醒 过来,对屈辱的拘囚生活极为愤懑感伤,他的词开 始转向抒奏亡国之音,倾泻其“日夕以眼泪洗面” 的深哀巨恸,他的词有了打动人心的恒久的艺术力 量。可以说,亡国使他丢掉了皇帝的宝座,却使他 在词的创作上获取了巨大的成就,诚如清代大学者 王国维所说的那样:“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 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这便是对 他文学地位的中肯评价。
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离愁:指去国之愁。 别是一般:另有一种。
译文:
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 缓登上空空的西楼,抬头望天,只有 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低头望去,只 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 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 人心乱如麻的,正是离别之苦。那悠 悠愁思(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 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全词赏析
上阕与下阕一气呵成,紧相连接。他用写清秋 一样的手法,以离愁代指他的失国情绪。怎 样诉说那难以形容的凄婉情?他开始试图打 一个具体比方,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这离愁是无法根除的,所以剪不断。离根恰 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又是无法理顺的, 所以理还乱。最后又出波折,他突然放弃把 离愁说清楚了,反正说不清:别是一番滋味 在心头。 统观全文,说的全是白话,自然率真,和血和 泪,艺术造诣,居上上乘。词以情胜,有必 不可解之情,而后才有必能不朽之词作。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花落”是伤春,“似曾相识”是伤别, “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再次形 成对比,增加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赏析: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 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抒发了青 春易逝,伤别怀旧之情。 千古奇偶
诗词赏识
小园香径独徘徊。
一个“独”字写出了词人的落寞 孤独。
全词赏析
这是南唐后主李煜的作品,这首词乍一看来, 似上阕写景,下阕言情,其实上下阕均为凄婉之情 所笼罩。上阕情随景生,情景交融;下阕从具体描 写到无法形容。百般写情,所以感人至深。 无言独上西楼,只这起句,直接呈现出词人的 孤独身影,不见一丝帝王气象。俞平伯说这一句, 已摄尽凄婉的神情。后主失国后,变成无人可对, 无话可说。无人可对,独上 片天籁,纯任自然,但是高妙非凡,将情移景,情 景交融。以下连缀九字。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写 景写人,人景合一。自然不光写天上月,院内梧桐, 而是写见桐见月的人,是深层次的抒情。寂寞的不 是梧桐,不是深院,而是词人在梧桐深院中的感受。 九字句是六三句法。实体的梧桐深院锁住了抽象的 深秋,象喻无情的囚笼锁住了多情的皇帝。锁字下 的重而真切,因为这是一个在清夜深秋的囚徒的感 情体验。失去自由,生不如死 。
诗词赏识
思想感情: 作埏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 对美好景物及难以忘怀事情的流连,同时 也不免流露出对时光易逝的无限惆怅。
总 结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 抒怀之情。 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 在思昔;
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日 的感伤。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 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 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 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浣溪沙》
晏殊
品读诗词
《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作 者
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宁临川人 (今江西杭州)。景德初年,报刚十四岁,就以 “神童”的才名应殿试考中进士。在西溪任上常讲 学,后人建有晏溪书院, 故西溪又称“晏溪”。 晏殊是一名著名的文学家,擅长词令(长短句), 尤擅小令。风格婉转,历有 “此宗令词之专精者, 首推晏殊”的评价。他的名作《浣溪沙》:
品词明意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 去年这时节的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 但眼前的夕阳西下了,不知何时会再 回来。
评析
品词明意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而 去年似曾见过的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 巢来了。 (自己不禁)在小花园中落 花遍地的小径上惆怅地徘徊起来。
诗词赏识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只身一人,新词“一曲”,清酒“一杯”, 孤单冷寂,引起对往事的回忆。 新——唱新词,旧——唱词喝酒的环境 (旧亭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今是 昨非的惆怅情思。
诗词赏识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既写景,又是对心情的反映,倾吐 了满腔的沉郁,抒发不尽的幽思。
诗词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