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系统理论 第1章 绪论
线性系统理论-1a
线性系统理论第一章概论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品高雅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切实功夫须从难处做去真正学问都自苦中得来本课程的目的:•学习线性系统的描述方法及运动特性;•研究线性系统能控性和能观性;•研究线性系统标准形;•分析系统的稳定性;•研究与设计线性系统的反馈控制器;•了解线性系统理论研究的前沿教学要求及目的•掌握线性系统的分析与控制系统设计方法。
•了解关于线性系统理论的当前科研前沿领域。
•灵活利用所学知识,完成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
课程主要内容•线性系统的数学描述•线性系统运动分析•离散时间系统•线性系统稳定性分析•线性系统的能控性与能观测性•线性时变系统•极点配置•状态观测器与分离原理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肖建,张友刚. 线性系统.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2)郑大钟.线性系统理论(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3)段广仁.线性系统理论.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6§1.1概论线性系统理论的研究对象系统是由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若干部分按一定规律组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
动态系统(动力学系统),可用一组微分方程或差分方程描述。
线性系统:满足叠加原理的动态系统)()()(22112211u L c u L c u c u c L +=+⎩⎨⎧齐次性可加性•系统的研究方法——经验法——理论法:依据数学理论建模(对真实系统的抽象)建立数学描述分析设计•本课程的研究范围——对象:线性动态系统,数学模型已知——工具:数学•课程的主要任务•研究线性系统状态的运动规律和改变这种运动规律的可能性与方法,建立和揭示系统结构、参数、行为和性能间的确定的和定量的关系。
•系统分析——系统运动规律•综合问题——改变运动规律的可能性和方法历史回顾五十年代前,古典控制理论:频域法。
传递函数处理SISO系统。
五十年代中期,多变量控制理论兴起:原因:①计算机的出现②控制系统的要求,空间技术的发展状态空间方法五十年代末期,Kalman提出状态空间理论,用LQG技术设计,得出最优状态反馈定律。
【正式版】线性理论第一讲PPT
网络控制 技术
计算机集成制造CIMS:(工厂自动化)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
(2)现代控制理论 随着计算机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的迅速发展而发展 起来的。
研究对象: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线性、定常或时 变、离散系统。
解决方法:状态空间法(时域方法)。 数学工具:线性代数、微分方程。
1965年,R.Bellman提出了寻求最优控制的动态规 划方法。
1958年,R.E.Kalman采用状态空间法分析系
与控制系统,如生产过程、交通运输、生物 是指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变量众多的信息与控制系统,如生产过程、交通运输、生物工程、社会经济和空间技术等复杂系统。
(5) 系统动力学的高度复杂性 李雅普诺夫 稳定性理论
工程、社会经济和空间技术等复杂系统。
复杂系统的特点:
(1)动力学模型的不确定性
(2)测量信息的粗糙性和不完整性 1961年,庞特里亚金证明了最优控制中的极大值原理。
线性理论第一讲
第一章 绪论
控制理论发展概况 1.2 现代控制理论的主要特点 1.3 现代控制理论基本内容 1.4 本课程内容 教学计划安排
第一章 绪论
1.1 控制理论发展概况
控制论:1948年 数学家维纳《控制论》 1940——1950 经典控制理论 单机自动化 1960——1970 现代控制理论 机组自动化 1970——1980 大系统理论 控制管理综合 1980——1990 智能控制理论 智能自动化 1990——21c 集成控制理论 网络控制自动化
(5) 系统动力学的高度复杂性 (控4制)论离:散1层94次8年和连数续学层家次维的纳混《杂控性制论》
线性系统理论第一章(1)
采取状态空间方法描述系统的特点是突出了系统内部动态结构。 由于引入了反映系统内 部动态信息的状态变量, 使得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就分成了两部分。 一部分是系统的控制输 入对状态的影响。这由状态方程来表征;另一部分是系统状态与系统输出的关系,这由量测 方程来表征。这种把输入、状态和输出之间的相互关系分别表现的方式,对我们了解系统内 部结构的特征提供了方便, 在这个基础上也就产生了控制理论中的许多新概念。 可控性和可 观测性就是说明系统内部结构特征的两个最基本的概念。 人们在用状态空间方法进行控制系统设计时,常常关心这样两个问题:第一,应该把系 统的控制输入加在什么地方, 这样加的控制输入是否能够有效的制约系统的全部状态变量? 因为系统的状态变量完全刻划了系统的动力学行为, 所以控制输入对状态变量制约能力也就 反映了对系统动力学行为的制约能力。 而反映控制输入对状态变量制约能力的概念就是系统 的可控性。第二,设计系统时为了形成控制作用,往往需要系统内部结构的动态信息,这些 所需要的信息从那里得到呢?例如对输出反馈控制系统来说, 这些信息是要从系统的输出中 得到的, 而系统的输出是通过敏感元件或量测仪表量测得的, 那么为了设计系统需要量测那 些物理量呢?这些能量测得到的物理量是否包含有系统的内部结构的全部动态信息呢?由 于系统内部结构提供的动态信息都集中于系统的状态变量中, 因此就要知道输出中是否包括 有系统的状态变量所提供的信息。 而这种反映由系统输出来判断系统状态的能力的概念就是 可观测性。简而言之,可控性反映了控制输入对系统的制约能力,可观测性反映了输出对系 统状态的判断能力。 它们都是反映控制系统结构性质的基本概念, 它们在系统分析与设计中 起着关键性作用。 若考虑以下动态方程所描述的系统:
34
α ⋅ F(t ) = 0, "t Î [t1, t2 ]
第一章 绪论-wyz
主要研究对象: 主要研究对象 单输入单输出线性时不变系统 主要数学基础: 主要数学基础 傅里叶变换和拉普拉斯变换 基本数学模型: 基本数学模型 传递函数和频率响应 主要研究方法:频率响应法、根轨迹法 主要研究方法:频率响应法、 突出特点: 突出特点 物理概念清晰, 研究思路直观, 物理概念清晰 研究思路直观 方法简单实用 但难于有效处理多输入多输出线性系统的分析综合 难于揭示系统内部的更为深刻的特性 系统内部的更为深刻的特性. 难于揭示系统内部的更为深刻的特性
2012-5-19 11
现代线性系统理论 标志性成果: 标志性成果:
卡尔曼 (R. E. Kalman), 把状态空间描述引入到线性系统中,并在此 把状态空间描述引入到线性系统中, 基础上引入能控性和能观测性的概念。 基础上引入能控性和能观测性的概念。
主要研究对象: 主要研究对象:
单输入单输出(时不变)线性系统, 单输入单输出(时不变)线性系统, 系统 多输入多输出(时不变)线性系统 系统, 多输入多输出(时不变)线性系统, 单输入单输出, 线性时变系统 (单输入单输出 多输入多输出 单输入单输出 多输入多输出)
五、线性系统理论的主要学派-基于所采用的 线性系统理论的主要学派分析工具、系统描述 分析工具、
1、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理论
状态空间法本质上是一种时间域方法, 状态空间法本质上是一种时间域方法,主要数学基础是线性 代数和矩阵理论 在现代线性系统理论中, 在现代线性系统理论中,它是形成最早和影响最广的一个分 支。 状态空间法已是一整套较为完整成熟的理论 线性系统理论的其他分支, 线性系统理论的其他分支,大都是在状态空间法的影响和推 动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动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012-5-19 13
线性系统理论绪论
第3章讨论线性系统的运动分析。主要介绍 连续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的求解; 状态转移矩阵的性质和计算。 第4章讨论线性系统的结构性问题。主要介绍 动态系统的两个基本结构性质 ̶ 状态能控性和能观性, 状态能控性/能观性在状态空间结构分解和线性 变换中的应用; 能控/能观规范形; 结构分解。
②控制性能指标是明确的,可以得到最佳设计(系 统化的设计方法)。
③需要知道描述控制系统全体的数学模型(缺一不 可)。 ④难以利用人们的经验,直观性差。
1970年代后期,状态空间法的应用,遇到了困难, 进入了反省时期。
1980年代,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多变量系 统的频域设计法出现了。 H.H. Rosenbrock ; A.G.J. Macfarlane 英国学派
能控性和能观测性:表征系统结构特性的概念 1960年代后期,1970年代: 几何理论:从几何方法角度来研究线性系统的 结构和特征
代数理论:以抽象代数为工具
多变量频域理论:推广经典频率法
8.线性系统理论的主要学派
①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法
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输入变量、状态变量和 输出变量间关系的向量方程。 时间域方法 数学基础是线性代数
Matlab软件概述
Matlab程序设计语言是美国Mathworks公司20世纪80 年代中期推出的高性能数值计算软件。 经过20 余年的开发、扩充与不断完善,Matlab已 经发展成为功能强大、适合多学科应用的大型系 统软件,成为数值计算、控制系统仿真与设计、信 号处理等领域的最重要的软件。 Matlab已经成为线性代数、控制理论、数理统计、 数字信号处理、动态系统仿真等课程的基本仿真 计算与设计的工具,成为大学学习的必修内容。
控制系统Matlab计算及仿真的优秀性能
线性系统理论第一章(1)
或脉冲函数的概念,为此考虑图 1—2 所示的脉动 函数 dD (t - t1 ) ,即
t1+△
图 1—2 脉动函数 dD (t - t1 )
0 ì ï ï ï ï1 dD (t - t1 ) = ï í ï D ï ï 0 ï ï î
t < t1 t1 £ t < t1 + D t ³ t1 + D
0
的定理给出的判断可以不必知道系统过去的历史。 定理 1—1 由下式描述的系统
y(t ) =
ò-¥ G(t, t )u(t )d t
0 ,+¥)
+¥
在 t0 是松弛的,必要且只要 u[t
0 ,+¥)
º 0 隐含着 y[t
º 0。
¥
证明 必要性。若系统在 t 0 松弛,则对于 t ³ t 0 ,输出 y(t ) 为 ò
图 1—1 系统的输入—输出描述 我们先介绍一些符号。在图 1—1 中,有 p 个输入端, q 个输出端; u1 u2 u p 为 输入,或用 p ´ 1 列向量 u = [u1 u2 u p ]T 表示输入。 y1 y2 yq 表示输出,同样, 可 用 q ´ 1 列 向 量 y = [y1 y2 yq ]T 表 示 输 出 。 输 入 或 输 出 有 定 义 的 时 间 区 间 为
ti
图 1—3 用脉冲函数近似输入 因为系统是初始松弛的线性系统,故输出
y = Hu »
å [H dD (t - ti )]u(ti )D
i
(1—7)
当 D 趋于零时,(1—7)式成为
y =
ò-¥ [H d(t - t )]u(t )d t
H d(t - t ) = g(t, t )
线性系统理论(第1章)
第1章 线性系统的数学描述
江苏大学电气学院
假设系统有p个输入, 个输出 分别用u 个输出, 假设系统有 个输入,q个输出,分别用 1,u2,…,up 个输入 , 和y1,y2,…,yq来表示。或记为向量的形式:[u]=[u1 , 来表示。或记为向量的形式:[u]= , [y]= u2 … up]T,[y]=[y1 [u]、[y]为系统的 y2 …yq]T,称[u]、[y]为系统的 y
第1章 线性系统的数学描述
江苏大学电气学院
1.1 系统的输入与输出描述
系统的输入-输出描述揭示了系统的输入和输出之间 系统的输入- 的某种数学关系。在建立系统输入 输出描述时 输出描述时, 的某种数学关系。在建立系统输入—输出描述时,可以假 设系统的内部特性是完全未知的,可将系统看作一个“ 设系统的内部特性是完全未知的,可将系统看作一个“黑 箱”,向该“黑箱”施加各种类型的输入并测量出与之相 向该“黑箱” 应的输出,从这些输入- 应的输出,从这些输入-输出数据可以确定出系统的输入 和输出之间的数学关系。 和输出之间的数学关系。 系统输入—输出描述是系统的外在表现, 系统输入 输出描述是系统的外在表现,只接触系统 输出描述是系统的外在表现 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不去表示系统内部的结构及变量, 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不去表示系统内部的结构及变量,只 从输入-输出的因果关系中获悉系统的内在的本质特性, 从输入-输出的因果关系中获悉系统的内在的本质特性, 因此称系统的输入-输出描述为系统的外部描述。 因此称系统的输入-输出描述为系统的外部描述。
第1章 线性系统的数学描述
江苏大学电气学院
2. 状态变量 状态变量是指构成系统状态的每一个变量, 状态变量是指构成系统状态的每一个变量,记为
{ x1 (t ), x2 (t ), L ,xn (t )}
线性系统理论第1章
9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自动化学院
2.状态向量:
由一组状态变量作为其分量的列向量称为状态向量,所包含状态 变量的个数即为状态向量的维数。
上例中设 x1 i, x2 uc 。把 x1(t)、x2 (t) 看作是向量 x(t) 的分量,即
• 1950年代后期开始,Bellman、Kalman等人提出了状态 变量法。在用状态空间法分析系统时,系统的动态特性 是由状态变量构成的一阶微分方程组来描述的。
• 在数字计算机上求解一阶微分方程组比求解相应的高阶 微分方程容易得多,而且可以同时得到系统全部独立变 量的响应,因而能同时确定系统的全部内部运动状态。
R L
1
C
1 L 0
x1 x2
(t ) (t )
1 L 0
u
输出方程:系统输出向量与状态向量、输入向量的关系,是一个向量 代数方程。上例中,考虑uc (t) 为输出,并用 y(t) 表示,则有:
y(t) 0
1
x1 x2
12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自动化学院
1.一般系统:
将上述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的表达形式推广至一般的系统:
x f (x, u,t)
y
g(
x,
u,
t)
x-n维状态向量;u-p维输入向量;y-q维输出向量;f、g分别是
n、q维的任意向量函数,即:
线性系统理论PPT-郑大钟(第二版)
系统具有如下3个基本特征:
(1)整体性
1.结构上的整体性 2.系统行为和功能由整体 所决定
(2)抽象性
作为系统控制理论的研 究对象,系统常常抽去 了具体系统的物理,自 然和社会含义,而把它 抽象为一个一般意义下 的系统而加以研究。
(3)相对性
在系统的定义 中, 所谓“系统” 和“部分”这 种称谓具有相 对属性。
u1 u2
up
x1 x2
动力学部件
xn
输出部件
y1 y2
yq
连续时间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
线性时不变系统
x Ax Bu
y
Cx
Du
线性时变系统
x A(t)x B(t)u
y
C (t ) x
D(t
)u
连续时间线性系统的方块图
x A(t)x B(t)u
对于单输入,单输出线性时不变系统,其微分方程描述
y (n) an1 y (n1) a1 y (1) a0 y bmu (m) bm1u (m1) b1u (1) b0u
H (k )
单位延迟
C(k)
y(k)
u(k)
G(k)
2.3.连续变量动态系统按状态空间描述的分类
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
设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为 x f ( x,u, t) y g( x,u, t)
向量函数
f1(x,u,t)
g1(x,u,t)
f
(
x,u,
t
)
f
2
(
x,u,
e
线性系统理论第一章 绪论
6
1.1系统控制理论的研究对象
系统是系统控制理论的研究对象 系统:是由相互关联和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所 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一个“整体”。 系统具有如下3个基本特征:
整体性 抽象性
1.结构上的整体性;2.系统行为和功能由整体所决定 作为系统控制理论的研究对象,系统常常抽去了具体 系统的物理,自然和社会含义,而把它抽象为一个一 般意义下的系统而加以研究。 在系统的定义中,所谓“系统”和“部分”这种称谓 具有相对属性。
11
1.2线性系统理论的基本概貌
主要学派
状态空间法 几何理论
把对线性系统的研究转化为状态空间中的 相应几何问题,并采用几何语言来对系统进 行描述,分析和综合
代数理论
把系统各组变量间的关系看作为是某些代数 结构之间的映射关系,从而可以实现对线性 系统描述和分析的完全的形式化和抽象化, 使之转化为纯粹的一些抽象代数问题
7
相对性
1.1系统控制理论的研究对象
动态系统
动态系统:所谓动态系统,就是运动状态按确定 规律或确定统计规律随时间演化的一类系统——动 力学系统。
动态系统是系统控制理论所研究的主体,其行为有 各类变量间的关系来表征。
系统变量可区分为三类形式
u
x
y
1.输入变量组;2.内部变量组;3.输出变量组
8
1.1系统控制理论的研究对象
线性系统理论
第一章 绪论
重庆大学 自动化学院 柴毅 魏善碧
第1章 绪论
引言
1.1 系统控制理论的研究对象 1.2 线性系统理论的基本概貌
2
引言
系统
大百科全书:系统 由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作 用的一些部分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 英文中系统一词(system)来源于古希腊文systēma,意
线性系统理论PPT-郑大钟(第二版)
线性系统理论是系统控制理论的一个最为基础和最为成熟的分支。它以 线性代数和微分方程为主要数学工具,以状态空间法为基础分析和设计控制 系统。
第一章 绪论
1.1系统控制理论的研究对象
系统是系统控制理论的研究对象 系统:是由相互关联和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所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一个“整体
状态空间描述的特点 一是:状态方程形式上的差分型属性 二是:描述方程的线性属性 三是:变量取值时间的离散属性
离散时间线性系统的方块图
D(k)
x(k 1)
x(k)
H (k )
单位延迟
C(k)
y(k)
u(k)
G(k)
2.3.连续变量动态系统按状态空间描述的分类
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
设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为 x f ( x,u, t) y g( x,u, t)
y2
up
yq
(1) 系统的外部描述
u1
y1
外部描述常被称作为输出—输入描述
u2
x1, x2 ,, xn
y2
例如.对SISO线性定常系统:时间域的外部描述: u p
yq
y(n) an1 y(n1) a1 y(1) a0 y bn1u(n1) b1u (1) b0u
复频率域描述即传递函数描述
动态系统的分类
从机制的角度 1.连续变量动态系统CVDS 从特性的角度 1.线性系统
2.离散事件动态系统DEDS
2.非线性系统
从作用时间 1.连续时间系统 连续系统按其参数 1.集中参数系统: 属有穷维系统 类型的角度 2.离散时间系统 的空间分布类型 2.分布参数系统: 属于无穷维系统
本书中仅限于研究线性系统和集中参数系统
线性系统理论课件
系统的线性性和非线性性 线性系统的分类 定常系统:参数不随时间变化 时变系统;参数是时间t 的函数
4
2、线性系统理论的主要任务 主要研究线性系统状态的运动规律和改变
这种运动规律的可能性和方法,建立和揭示 系统结构、参数、行为和性能间的确定的和 定量的关系。 分析问题:研究系统运动规律 综合问题:研究改变运动规律的可能性和方法
9
线性系统理论的主要学派 (1)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法 (2)线性系统的几何理论 (3)线性系统的代数理论 (4)多变量频域方法
10
7
3、线性系统理论的发展过程 20世纪50年代:古典线性系统理论已发展成熟, 传递函数,频率响应法 不足:难于处理多输入—多输出系统 20世纪60年代:现代系统与控制理论 状态空间法 解决:多输入—多输出系统
系统与控制理论 线性系统理论 最优控制理论 最优估计理论 随机控制理论 非线性系统理论 大系统理论
5
建立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的基本要素是变量、参量、常数 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变量:状态变量、输入变量、输出变量、 扰动变量 参量:系统的参数或表征系统性能的参数 常数:不随时间改变的参数
6
时间域模型:微分方程组或差分方程组 可用于常系数系统 和变系数系统
频率域模型:用传递函数、频率响应 适用于常系数系统
线性系统理论课件
1
第一章 绪论
1、线性系统理论的研究对象 线性系统,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 可以用线性微分方程或差分方程来描述; 系统是由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 分按一定规律组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 体; 动态系统---动力学系统
2
动力学系统--可用一组微分方程或差分方程 来描述; 当数学方程具有线性属性时,相应的系统 为线性系统; 线性系统满足叠加性; 线性系统可以用数学变换(付里叶变换, 拉普拉斯变换)和线性代数
线性系统
L(c1u1 + c2 u 2 ) = c1 L(u1 ) + c2 L(u 2 )
系统模型是对系统或其部分属性的一个简化描述 系统模型是对系统或其部分属性的一个简化描述 ①系统模型的作用:一是进行仿真的需要;二是预报或预测实际系统的某些状 系统模型的作用:一是进行仿真的需要; 态发展态势;三是对系统综合或设计控制器的需要。 态发展态势;三是对系统综合或设计控制器的需要。 ②模型类型的多样性:并不是所有系统都可以采用数学模型来表征,有的只能 模型类型的多样性:并不是所有系统都可以采用数学模型来表征, 采用语言、数据、图表或计算机程序来表述,有的只能用逻辑关系、 采用语言、数据、图表或计算机程序来表述,有的只能用逻辑关系、映射关系 或数学方程来表示。 或数学方程来表示。 ③数学模型的基本性:数学模型就是用数学语言(代数方程、微分、差分方程 数学模型的基本性:数学模型就是用数学语言(代数方程、微分、 等)描述的一类系统模型,并不能反映系统的实际结构。 描述的一类系统模型,并不能反映系统的实际结构。 ④建立数学模型的途径:一是机理(物理学定律等)建模途径;二是系统辨识 建立数学模型的途径:一是机理(物理学定律等)建模途径; (引入典型激励信号)的途径; 引入典型激励信号)的途径; ⑤系统建模的准则:必须在系统模型的简单性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之间作出适 系统建模的准则: 当的折衷。 当的折衷。
Ra
i f = const
e(t)
J, F
La
上式可表为形如
& X = AX + Bu Y = CX + Du
2/7,6/50
连续时间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 动态系统的结构
u1 u2
x1 x2
y1 y2
输出部件
线性系统理论(第1章)
在模拟结构图中常用积分器、放大器、反相器、加法 器等基本元件,它们的表示方式分别如图1.2.3所示。
第1章 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
A(t),B(t),C(t)和D(t)分别定义在(,)上t的 连续函数矩阵,被统称为该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的参数矩 阵,简称状态参数矩阵。
第1章 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
江苏大学电气学院
矩阵A(t)反映了系统的许多重要特性,如稳定性等,因此 常称矩阵A(t)为系统的特征矩阵,为系统矩阵(状态阵); 矩阵B(t)称为输入矩阵;矩阵C(t)称为输出矩阵;矩阵D(t) 称为耦合阵(前馈矩阵)。
,xn (t)}
独立状态变量的个数即系统微分方程的阶次n。
第1章 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
江苏大学电气学院
对于如下系统:
y(n) (t) an1 y(n1) (t)
a1
y(t)
a0
y(t)
b u(n1) n1
(t)
b1u(t) b0u(t)
其中y是系统的输出,u是系统的输入。
第1章 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
江苏大学电气学院
现代控制理论的名称是在1960年以后开始出现的, 用以区别当时已经相当成熟并在后来被称为经典控制 理论的那些方法。
现代控制理论已在航空航天技术、军事技术、通信 系统、生产过程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现代控制理 论的某些概念和方法,还被应用于人口控制、交通管 理、生态系统、经济系统等的研究中。
内部的状态信息并加以利用;一阶微分方程组比高阶微分
绪论
线性系统理论Linear System Theory 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学时:54学分:3主讲教师:姚小兰联系电话:68912467Email : yaoxiaolan@ 讲义:《线性系统理论与设计》•第一章绪论1学时•第二章系统的数学描述5学时•第四章线性动态方程和脉冲响应矩阵8学时•第五章线性动态方程的可控性和可观测性8学时•第六章传递函数矩阵的状态空间实现6学时•第七章系统的运动稳定性8学时•第八章线性反馈系统的综合8学时•第九章状态观测器及状态观测器的设计4学时•课堂讨论6学时•根据实际情况,各章所用学时会稍微有所调整。
讲授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适当章节进行自学及讨论。
考核方式:期末闭卷考试80~90%平时10~20%参考书目[1] 陈啟宗[美],王纪文/杜正秋/毛剑琴[译].线性系统理论与设计,科学出版社,1988(英文第三版1999)[2] 郑大鈡. 线性系统理论(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3] 段广仁. 线性系统理论(第2版),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4] 黄琳.系统与控制理论中的线性代数, 科学出版社,1984[5] T.凯拉斯.线性系统,科学出版社,1985[6] (日)须田信英等曹长修译.自动控制中的矩阵理论,科学出版社, 1979何谓控制科学?控制科学是研究各种系统的共同控制规律的科学,是数学与工程学的交叉科学,是自动化系统的核心理论,也是人类改造世界的重要方法。
通俗地说,从现代汽车到航天飞机,都离不开控制理论。
随着计算机和其他高技术的急剧发展,人类需要处理越来越复杂的动态系统,而保持技术和经济竞争优势不断地刺激着追求控制系统的精确性、有效性和可靠性。
航空航天、工业过程、生物医学,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等领域出现了大量复杂系统控制问题,对控制科学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系统控制理论的研究对象1、系统:由相互关联和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一个“整体”。
线性系统理论
王晶 信息学院自动化系 jwang@
参考教材
线性系统理论,郑大钟,清华大学出版社 Linear System Theory and Design, ChiTsong Che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线性系统理论,段广仁,哈尔滨工业大学 出版社 线性系统理论和设计,仝茂达 ,中国科 大出版社
洪奕光,程代展,《非线性系统的分析与控制 》
代数理论:抽象化、形式化、符号化。用抽象
代数工具来研究线性系统,特点就是把系统各变量 之间的关系看作某些代数结构之间的映射关系,从 而把线性系统的分析,描述完全的形式化,抽象化, 变成纯粹的代数问题。 起源:60年代,Kalman运用模论工具对域上线性系 统的研究,随后在比域更弱的代数系上,如环、群、 泛代数、集合上建立了线性系统代数理论。 R.E.Kalman, P.L.Falb and M.A.Arbib, Topics in Mathematical System Theory,McGraw-Hill,1969
多变量频域方法,实质是以状态空间为基础,采 用频率域的系统描述和计算方法,只适用于定常系 统。分类:频率域设计方法(MIMO-SISO,推广 经典频域理论)和多项式矩阵理论(采用传递函数 矩阵的矩阵分式描述,基于多项式矩阵的计算与变 换)。 H.H.Rosenbrock, State Space and Multivariable Theory, Nelson, London,1970. A.G.J.MacFarlane ed., Complex Variable Methods for Linear Multivariable Feedback Systems, Taylorand Francis Ltd., 1980
线性系统理论_1
第一篇线性系统理论尽管任何实际系统都含有非线性因素,但在一定条件下,许多实际系统可用线性模型充分地加以描述,加之在数学上处理线性系统又较为方便,因此线性控制系统理论在控制工程学科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应用最优控制、最优估计与滤波、系统辨识、自适应控制等现代控制理论及构造各类现代控制系统的基础.众所周知,经典线性控制系统理论以传递函数为主要数学工具,侧重研究系统外部特性,这种方法在分析设计单变量系统时卓有成效,但随着航空航天、工业过程控制等高技术的发展,系统越来越复杂,需要分析与设计多变量系统。
5O年代末、60年代初,学者卡尔曼等人将古典力学中的状态、状态空间概念加以发展与推广,用来描述多变量控制系统,并深刻揭示了用状态空间描述的系统的内部结构特性,如可控性与可观测性,从而奠定了现代线性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适于多变量系统的状态反馈、输出反馈等新的反馈设计方法,以实现系统闭环极点的任意配置、消除或抑制扰动、稳定并精确地跟踪、解除或削弱交叉耦合影响,达到满足系统的各项动、静态性能指标要求。
本篇将系统介绍现代线性系统理论的基本内容。
第一章介绍状态空间分析法一般理论,主要介绍定常连续、时变连续、离散系统状态空间数学模型的建立及其解的特性.第二章介绍系统以状态空间描述后内部结构特性(含稳定性、可控性、可观测性)的分析方法,详细论证了定常系统各种结构特性的判别准则,对时变系统情况只作简介;其中应用李雅普诺夫理论所作的稳定性分析只限于线性系统。
第三章着重介绍用状态反馈实现闭环极点任意配置的系统综合方法。
第一章状态空间分析法经典控制理论中基于传递函数建立起来的如频率特性、根轨迹等一整套图解分析设计方法,对单输入-单输出系统极为有效,至今仍在广泛成功地应用。
- 1 -- 2 -由于60年代以来,控制工程向复杂化、高性能方向发展,需处理多输入-多输出、时变、非线性等方面的问题,加之数字计算机技术的卓越成果,有可能对这些复杂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实时控制,于是推动了状态空间分析设计方法的形成和发展.运用状态空间描述系统,是现代控制理论的重要标志,它弥补了用传递函数描述系统的许多不足之处,诸如传递函数对于处在系统内部的中间变量不便描述,甚至对某些中间变量还不能够描述,忽略了初始条件的影响。
线性系统理论(第一章)
duC R2 R1R2 R2 uR2 = R2iC = R2C = uC iL + e(t ) dt R1 + R2 R1 + R2 R1 + R2
R2 uR2 = R1 + R2
R1R2 uC R2 i + e(t ) R1 + R2 L R1 + R2
duC dt
和
d i L d t 为变量, 为变量,
duC 1 1 R1 = uC iL + e(t ) dt ( R1 + R2 )C ( R1 + R2 )C (R1 + R2 )C
diL R1 R1R2 R2 uC iL + e(t ) = dt L( R1 + R2 ) L( R1 + R2 ) L( R1 + R2 )
c11 (t ) L c1n (t ) C (t ) = M M cq1 (t ) L cqn (t )
b11 (t ) L b1 p (t ) B (t ) = M M bn1 (t ) L bnp (t )
d11 (t ) L d1 p (t ) D (t ) = M M d q1 (t ) L d qp +
∫
A(t )
C (t )
+ +
y
第一章
若向量函数中 f 为变量
( x,u ,t)
和
g ( x, u , t ) 至少包含一个元
的非线性函数, x1 , L , x n和 u1 ,L, u p的非线性函数,则为非
线性系统。 线性系统。
& x = f ( x, u , t ) y = g ( x, u , t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强调系统在结构上的整体性,即系统由“部分” 组成,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物质、能 量和信息的交换来实现的; (2)突出系统行为和功能由整体所决定的特点,系 统可以具有其组成部分所没有的功能。
2018/10/17
线性系统理论
绪论
5
Wendy Chen
2、抽象性
广东工业大学 自动化学院 自动控制系
2018/10/17
线性系统理论
绪论
9
Wendy Chen
动态系统
广东工业大学 自动化学院 自动控制系
2、系统的外部描述,通常也被称为“黑箱描述” 或输入输出描述,它是建立在系统的内部机理为未 知的前提之上的。 外部描述反映的是输入变量组对输出变量组间 的动态影响关系,描述具有高阶微分方程组或高阶 差分方程组的形式。 动态系统按照不同角度进行不同的分类: * 从机制角度 * 从特性角度 * 从时间角度
2018/10/17
线性系统理论
绪论
24
Wendy Chen
系统模型
广东工业大学 自动化学院 自动控制系
(1)系统模型的作用 ——仿真、预测、设计控制器; (2)模型类型的多样性——不仅仅是数学模型; (3)数学模型的基本性——是实际系统的行为和特 征的描述; (4)建立数学模型的途径——机理建模、系统辨识; (5)系统建模的准则——系统模型的简单性和分析 结果的准确性之间折衷。
线性系统理论
绪论
6
Wendy Chen
3、相对性
广东工业大学 自动化学院 自动控制系
在系统的定义中,所谓“系统”和“部分”具 有相对的“属性”:
对于一个系统而言,其组成部分通常也是由若 干个更小部分所组成的一个系统;
而这个系统往往又是另一个系统的一个组成部 分。
2018/10/17
线性系统理论
绪论
7
Wendy Chen
动态系统
广东工业大学 自动化学院 自动控制系
所谓动态系统(动力学系统),就是运动状态 按确定规律或确定统计规律、按时间演化的一类系 统。 动态系统是系统控制理论研究的主体,其行为 由其各类变量间的关系来表征。 系统的变量可区分为三类形式: 一是反映外部对系统的影响或作用的输入变量 组如控制、投入、扰动等; 二是表征系统状态行为的内部状态变量组; 三是反映系统对外部作用或影响的输出变量组 如响应、产出等。
2018/10/17
线性系统理论
绪论
8
Wendy Chen
动态系统
广东工业大学 自动化学院 自动控制系
表征系统动态过程的数学描述具有两类基本形 式。
1、系统的内部描述,通常也被称为“白箱描 述”,它是建立在系统的内部机理为已知的前提之 上的。内部描述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反映输入变量组对状态变量组的动态 影响关系,其描述具有微分方程组或差分方程组的 形式; 另一部分是反映输入变量组和状态变量组两者 到输出变量组间的变换影响关系,其描述呈现为代 数方程的形式。
2018/10/17
线性系统理论
绪论
20
Wendy Chen
线性系统
广东工业大学 自动化学院 自动控制系
线性系统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其模型方程具有线 性属性,即满足叠加原理。
叠加原理 —— 若系统的数学描述为L,那么对 任意两个输入变量 u1 和 u2 以及任意两个非零有限常 数c1和c2,必成立如下关系式:
连续时间系统和离散时间系统
广东工业大学 自动化学院 自动控制系
连续时间系统中变量的作用时刻是连续的,描 述系统动态过程的模型呈现为微分方程的形式,从 本质上来说,大多数动态系统都属于连续时间系统 的范畴。 离散时间系统中变量的作用时刻是离散的采样 时刻,描述系统动态过程的模型呈现为差分方程的 形式。 相比于连续时间系统,离散时间系统在分析和 计算上要简单得多。
2018/10/17
线性系统理论
绪论
10
Wendy Chen
从机制角度的动态系统分类
广东工业大学 自动化学院 自动控制系
1、连续变量动态系统(Continuous Variable Dynamic Systems,简称CVDS) 2、离散事件动态系统(Discrete event dynamic systems,简称DVDS)
2018/10/17
线性系统理论
绪论
22
Wendy Chen
线性系统
广东工业大学 自动化学院 自动控制系
线性时不变系统(线性定常系统)—— 其特点 是,描述系统动态过程的线性微分方程或差分方程 中,每个系数都是不随时间变化的常数。 线性时变系统 —— 其特点是,表征系统动态过 程的线性微分方程或差分方程中,至少包含一个参 数为随时间变化的函数。 线性时不变系统和线性时变系统在系统描述上 的这种区别,既决定了两者在运动状态特性上的实 质性差别,也决定了两者在分析和综合方法的复杂 程度上的重要差别。
2018/10/17
线性系统理论
绪论
25
Wendy Chen
系统模型
广东工业大学 自动化学院 自动控制系
(1)系统模型的作用 * 仿真——通过对实际系统建立模型,以实现在计算 机上对系统进行数学仿真; * 预测——用以预测或预报实际系统的某些状态的发 展态势; * 对系统综合或设计控制器——基于被控对象的模型 和期望指标,运用控制理论方法及算法来设计控制 器。
L(c1 u1 + c2 u2)= c1 L(u1)+ c2 L(u2)
2018/10/17
线性系统理论
绪论
21
Wendy Chen
线性系统
广东工业大学 自动化学院 自动控制系
线性系统的定义及其相关属性: (1)严格性——只有基于叠加原理的定义才是严格 的; (2)对叠加原理的限制——限于有限项和; (3)叠加原理所导致的研究上的简便性; (4)线性系统的现实性——相当一部分实际系统的 主要关系特性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足够精确地用线性 系统来代表; (5)实际系统可否按线性系统处理的判断问题—— 对常见的实际工程系统,这种判断并不是一件复杂 的事情。
2018/10/17
线性系统理论
绪论
14
Wendy Chen
1、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
广东工业大学 自动化学院 自动控制系
描述系统模型的数学方程具有线性属性的系统 被称为线性系统,相应地模型数学方程具有非线性 属性地系统被称为非线性系统。 相比于线性系统,非线性系统在运动行为上要 丰富得多,而在分析上则要复杂得多。 研究表明,如分叉(bifurcation)、混沌(chaos)、 奇异吸引子(strange attractor)等一些重要的现象, 都只可能出现在非线性系统中。 在现今的非线性系统控制理论中,线性系统的 理论和方法,仍然是不可缺少的基础。
Wendy Chen
参考教材
广东工业大学 自动化学院 自动控制系
1、线性系统理论 郑大钟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2、线性系统理论 段广仁编著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3、MATLAB科学计算 李敏波译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8/10/17
线性系统理论
绪论
1
Wendy Chen
第1章 绪论
广东工业大学 自动化学院 自动控制系
2018/10/17
线性系统理论
绪论
23
Wendy Chen
系统模型
广东工业大学 自动化学院 自动控制系
系统模型就是对现实世界中的系统或其部分属 性的一个简化的描述。 建模的目的在于深入和定量地揭示系统行为的 规律性或因果关系性。 建模的实质是对系统的动态过程即各个变量和 参量间的关系按照研究需要的角度进行描述。
在现实世界中,一个系统总是具有具体的物理、 自然或社会属性。
作为系统控制理论的研究对象的系统,常常是 抽去了具体系统的物理、自然或社会含义,而把它 抽象化为一个一般意义下的系统而加以研究; 系统概念的这种抽象化处理,有助于揭示系统的 一般特性和规律,使系统控制理论的理论和方法具 有普适性。
2018/10/17
2018/10/17
线性系统理论
绪论
16
Wendy Chen
从作用时间角度的动态系统分类
广东工业大学 自动化学院 自动控制系
1、连续时间系统(Congtinuous Time Systems) 2、离散时间系统(Discrete Time Systems)
பைடு நூலகம்
2018/10/17
线性系统理论
绪论
17
Wendy Chen
2018/10/17
线性系统理论
绪论
13
Wendy Chen
从特性角度的动态系统分类
广东工业大学 自动化学院 自动控制系
1 、 线 性 系 统 ( linear systems ) 和 非 线 性 系 统 (non-linear systems) 2、集中参数系统(lumped parameter systems) 和分布参数系统(distributed parameter systems)
2018/10/17
线性系统理论
绪论
11
Wendy Chen
1、连续变量动态系统(CVDS)
广东工业大学 自动化学院 自动控制系
连续变量动态系统(CVDS) — 服从于物理学定 律(如电学的、力学的、热学的定律等)或广义物 理学规律(如经济学规律、人口学规律、生态学规 律、社会学规律等),其数学模型可表示为微分方 程和差分方程。 借助于数学理论所提供的问题描述与求解方法, 可对这类系统的建模、分析、控制和优化进行研究。 大量的自然系统和工程系统都可归属于CVDS的 范畴。 本课程主要研究连续变量动态系统分析和综合 的理论和方法。
一、系统控制理论的研究对象 二、线性系统理论的基本概貌 三、本课程的论述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