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护理学急危重症学
急危重症护理学
急诊重点第一章绪论1、急危重症护理学(名解):是以挽救病人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病人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危急重症病人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2、急危重症护理学的研究范畴:①院前急救②急救科抢救③急重病(症)救护④急救医疗服务体力的完善⑤急危重症护理人才的培训与研究工作等内容。
3、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重症监护病房救治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即院前急救负责现场急救和途中救护,急诊科和ICU负责院内救护,它既合适于平时的急诊医疗工作,也合适于大型灾害或意外事故的急救。
第二章院外急救1、院前急救(名解)是指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的伤病者进行现场救护、转运及途中监护的统称,即在病人发病或受伤开始到医院就医之前这一阶段的救护。
2、院外急救的任务:①平时呼救病人的院外急救、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灾害性事故发生时的紧急救援③特殊任务时的救护值班④通讯网络中的枢纽任务⑤急救知识的普及3、院前急救的运转模式4、医院急诊科救治:是院前急救的继续,又是医院内急救的第一线,24小时不间断地对来自院前的各类伤病员按照病情轻重缓急实施急诊和救治5、医院急诊科的任务:①急诊急救(P9页)②教学培训③科研④接受上级领导指派的临时救治任务6、急诊科的运转模式:①独立自主性:急诊科医护人员完全固定②半独立性:部分固定的医护人员③轮转型:无固定的医生第三章急诊科的设置与管理1、每张抢救床净用面积不小于12m*12m2、各种抢救药品、物品做到“四定”:定数量、定地点、定人管理、定期检查3、留院观察时间不超过48-72h4、急诊科24h连续接诊,相关科室10min之内到达在接到会诊后,患者5min内得到处置5、急救绿色通道:医院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系统,包括在分诊、接诊、检查、治疗、手术及住院等环节上,实施快速,有序、安全、有效的急救服务。
第一章 急危重症护理学概述
滨州医学院护理学院 唐永云
❖急危重症护理学 ❖ 其实是两门学科,急救护理和重症护理, 但这两门课又相互关联密不可分。 ❖以急诊急救护理为主,还有部分危重症 的护理知识。 ❖急诊和ICU是最早专科化的科室。 ❖有趣的,吸引人的课程。
❖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以挽救病人生命、提 高抢救成功率、促进病人康复、减少伤残 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 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危急重 症病人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 性应用学科。
第二节
急危重症护士培训及资质认证
一、国内外急危重症护士培训 二、国内外急危重症护士资格认证
一、国内外急危重症护士培训
国外培训:
正规教育+实践+继续教育
1、学历学位教育 2、护理继续教育项目,在职培训 3、专科培训,参加培训后获得专科证书
一、国内外急危重症护士培训
如美国
1、主要以学历教育为主,设立研究生(硕士和博士 )课程。 2、急诊专科护士证书课程:急诊突发事件的评估及 确定优先事项、对医疗和心理紧急情况的快速反应及 救生干预、创伤护理核心课程、高级心脏生命支持术 、儿科急诊护理课程、急诊护理程序等。
二、我国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早期:
急诊只是医院门诊的一个部门。 危重症只是将危重病人集中在靠近护士站的 病房或急救室,便于护士密切观察与护理;
二、我国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80年代:
从大城市开始相继成立了急诊室、急诊科和 急救中心。 各地相继成立专科或综合监护病房。
1982年,协和设立第一张ICU病床 1984年成立ICU
第一节 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一、国际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圣经》(公元前1300年)
急危重症护理学
第一单元急危重症护理学总论第一章急危重症护理学概述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以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第二章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与管理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 ):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急治、重症监护病房救治和各专科“生命绿色通道” 为一体的急救网络。
急诊的特点:即刻性、连续性、层次性、系统性院前急救(院外急救):是指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伤病者进行现场救护、转运及途中监护救治的统称。
标准:1. 用最快的反应时间快速到达患者身边,根据具体病情转送到合适医院2. 给患者最大可能的院前医疗救护3. 平时能满足该地区院前急救需求,灾害事件发生是应急能力强4. 合理配备和有效使用急救资源,获取最佳的社会、经济效益任务:1. 平时对呼救患者的院前急救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灾害性事故发生时的紧急救援3. 执行特殊任务时的救护值班4. 通讯网络中的枢纽任务5. 普及急救知识三要素:通讯、运输、医疗运转模式:独立型、指挥型、院前型、依托型医院急诊科:是EMSS 中最重要的中间环节,是院前急救医疗的继续,又是医院内急救的第一线,24 小时不间断地对来自院前的各类伤、病员按照病情轻重缓急实施急诊或急救。
医院急诊科任务:1. 急诊急救(急救是首要任务)2. 教学培训3. 科研4. 接受上级领导指派的临时救治任务运转模式:独立自主型、半独立型、轮转型ICU (重症监护病房/加强监护病房):是指受过专门培训的医护人员应用现代医学理论,利用现代化高科技的医疗设备,对危重病患者进行集中监测,强化治疗的一种特殊场所。
ICU 的任务:1. 为危及生命的急性重症患者提供高级监测治疗技术和高质量的医疗服务2. 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生理功能的监测、生命支持、预防并发症3. 最早时间捕捉到有重要意义的短暂动态变化并及时予以反馈,促进和加快患者的康复运转模式:专科ICU 、综合ICU 、部分综合ICU第三章急诊科的设置和管理急救绿色通道:指医院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系统,包括分诊、接诊、检查、治疗、手术及住院等环节上,实施快速、有序、安全、有效的急救服务。
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设计
课程一般信息急危重症护理学教课方案文案课程名称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种类必修课《急危重症护理学》主编:张波、桂莉使用教材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二五”规划教材, 2013 年 11 月第 3 版。
教课对象护理学专业本科生讲课形式讲堂讲解讲课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讲课老师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今世护理学的一门重要年青的新兴学科,以挽课程简介学时救患者生命,提高急救成功率,促使患者痊愈为目的,以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急危重症患者急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应用学科。
在专业课程系统中处于重要地点。
总合拟 36 个学时,此中理论学时26 个学时,实践学时12 个学时教课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急危重症护理基本知识和主要特色2.掌握常有急、危、重症辨别和救护原则3.掌握现场救护和途中救护技术4.掌握各样急、危、重症的救护技术和操作技术;5.熟习危大病监护技术。
【能力目标】1.经过本教材的学习特别是第一单元急危重症护理学总论,有助于学生适应现代护剪发展的需要,成立整体护理观点和科学的思想方式.2.经过本教材的学习特别是第二单元急诊护理,培育学生对基础护理知识以及各专科理论知识的综合掌握,使学生系统掌握急救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常用急救护理技术及各样临床常有急危重症的急救护理知识,熟习急救护理的工作范围与特点,为此后从事和发展急救护理工作确立基础。
学情剖析3.经过本教材的学习特别是第三单元危重症护理,使学生熟习危重患者的系统功能监测以及营养支持。
4.经过本教材的学习特别是第四单元常用救护技术,加强学生急诊、急救意识,掌握急诊知识和急救技术,熟习机械通气和急危重症血液净化治疗的作用。
【感情态度目标】1.经过学习,加深对护理专业的认识,培育热爱急危重症护理学专业、不停进步、勤苦学习的精神,对常用急救技术和国内外新进展等知识有所认识和提高。
2.经过实践操作,培育谨慎务实、谨小慎微的工作态度,养成正确的护理行为意识,为临床急救护理工作确立基础。
急危重症护理学
急危重症护理学概念1.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各类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病急性发危重病人抢救与护理的跨学科综合性应用学科。
2.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救护、重症监护室救护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即院前急救负责现场急教和途中救护,急诊科和ICU负责院内救护,这既适用于日常的急诊医疗,也适用于大型灾害和意外事故的急救。
3.院前急救是指对急、重、危伤病员在进入医院前所进行的医疗救护,包括伤员现场的医疗救护、运送及途中监护等环节。
4.心搏骤停指心脏在严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突然停止跳动而不能排出足够的血液,引起全身缺解或去除衣血缺氧。
5.多发伤: 同一致伤因素同时或相继造成2个或2个以上部位的创伤,且其中至少有一处是可以危及生命的严重创伤。
1.急危重症护理学的研究范畴①院前急救②急诊科救护③重症监护病房救护④灾难救护⑤急危重症护理教学、管理和科研2.(一)院前急救的特点①社会性及随机性较强②时间紧急③流动性大④急救环境条件差⑤病种复杂多样⑥以对症治疗为主⑦体力强度大(二)院前急救的原则院前急救总的原则是“先救命后治病,先重后轻”。
①立即使伤(病)员脱离危险区②先救命后治病,先救治后运送③急救与呼救同时进行④争分夺秒,就地取材⑤保留离断肢体和器官⑥搬运与医护一致性⑦加强途中监护并记录病情3.急性左心衰竭病人取坐位4.这个题了解心搏骤停后,心泵功能丧失,血流停止,血氧浓度显著降低,全身组织器官均缺血缺氧,但体内各办概还脏器对缺血缺氧的耐受能力是不同的。
正常体温时,中枢神经系统对缺血、缺氧的耐受程度最差,所以在缺血、缺氧时最先受到损害的是脑组织。
一般心搏骤3~5s,病人即可出现头晕、黑朦;停搏10s左右可引起晕厥,随即意识丧失,或发生阿-斯综合征,伴全身性抽搐,由于尿道括约肌和肛门括约肌松弛,可同时出现大小便失禁;心搏骤停发生20-30s时,由于脑中尚存的少量含氧血液可短暂刺激呼吸中枢,呼吸可呈断续或无效呼吸状态,伴颜面苍白或发;停搏60s左右可出现瞳孔散为停搏4-6min,脑组组即可发生不可逆的损害,数分钟后即可从临床死亡过渡到生物学死亡。
急危重症护理学重点
1.现场评估:①快速评估造成事故、伤害及发病的原因,有否存在对救护者、病人或旁观者造成伤害的危险环境。
②快速评估危重病情,包括对意识、呼吸、气道、循环等几方面进行评估。
意识:先判断神志是否清醒,如对病人呼唤、轻拍面颊,推动肩膀时,病人会有睁眼或有肢体运动等反应。
气道:保持气道通畅是呼吸的必要条件。
如有病人有反应但不能说话,咳嗽,出现呼吸困难,可能存在气道梗阻。
呼吸:一看(胸廓有无起伏)、二听(有无呼吸音)、三感觉(有无气流感)。
循环:常规触摸桡动脉,如未触及,应触摸颈动脉或股动脉,婴儿触摸肱动脉。
桡动脉触摸不清,说明收缩压<80mmHg。
2.转用工具的特点:①担架转运:较舒适平稳,一般不受道路、地形限制,速度慢、人力消耗大,而且受气候条件的限制。
②汽车转运: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影响小,但易发生晕车、出现恶心、呕吐,甚至加重病情。
③轮船、汽艇转运:轮船运送平稳、但速度慢,遇风浪颠簸厉害,极易引起晕船。
汽艇运送速度快,一般用于洪涝灾害时的运输工具。
④飞机转运:速度快、效率高、平稳,不受道路、地形的影响。
但对肺部病变、肺功能不全的病人不利。
3.急诊科的任务:①接受紧急就诊的各种病人;②接受院外救护转送的伤病员;③负责对急诊和院外转送到急诊科的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④承担灾害、事故的急救工作;⑤开展急救护理的科研与培训。
4.急诊护理工作的特点:急、忙、杂。
5.ICU控制感染:①ICU病室应设单间用以收拾严重创伤、感染及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应有较好的空气净化装置,入口处铺设吸尘胶垫;②限制人员出入;③严格更衣、换鞋制度;④养成勤洗手习惯,病室内应有洗手池,最好是感应水龙头,查房时使用免洗手部消毒剂;⑤保持创面、穿刺和插管部位无菌;⑥力求使用一次性医疗护理用品;⑦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⑧重视室内卫生;⑨限制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合理应用抗生素;⑩引流液和分泌物常规并反复做培养;(11)每日早、晚两次清洁口腔,漱口或口腔护理。
急危重症护理学
《急危重症护理学》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窒息2.脑卒中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4.电击伤5.中毒后迟发脑病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ARDS主要的病理特点为、,肺泡内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上消化道出血时,低分子右旋糖酎在24小时内用量不宜超过________ ml。
3.脑出血产生神经症状的原因是由_______ 或以及__________________ 引起。
4.海水淹溺时体液从____ 进入,可引起_____________ ,导致心力衰竭。
5.频率为的交流电最易引起心搏骤停。
6.阿托品应用于有机磷中毒病人救治中,应遵循和的原则。
7.氰化物和一氧化碳中毒时皮肤、黏膜呈______ 色。
三、单选题(每题1 分,共25分)1.以下哪项不是高渗性高血糖状态预后不良的提示?..A.昏迷持续24小时尚未恢复B.血浆高渗透状态于48小时内未能纠正C.昏迷伴癫痫样抽搐和病理反射征阳性D.出现横纹肌溶解或肌酸激酶升高E.合并革兰阴性菌感染2. 儿童癫痫发作时的首选治疗药物是:A.德巴金B.苯妥英钠C. 10%水合氯醛D.地西泮E.氯丙嗪3. 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A.情绪激动B.外伤C.脑动脉瘤D.高血压E,脑动静脉畸形4. 患儿,男,4岁,不慎将果冻误吸入气管,出现三凹征,其呼吸困难为:A.吸气性呼吸困难B.呼吸性呼吸困哪C.混合性呼吸困难D.换气性呼吸困难E.呼气性呼吸困难5. 患者,男性,70岁,突然胸骨后压榨性疼痛4小时,并向左肩放射,伴多汗、恐惧,下列哪项检查对确立初步诊断最有价值?A.胸部X线检查B.胸部CTC.心电图D.超声心动图E.放射性核素检查6.患者,男性,48岁,既往高血压病史,突起左胸撕裂性剧痛,晕厥,左桡动脉搏动消失。
考虑诊断最可能是:A. 急性心肌梗死B. 脑出血C. 主动脉夹层D.肺栓塞E.高血压危象7.患者,男,60岁,急诊入院。
急危重症护理学----013常用救护
根据是否利用喉镜显露声门分为明视插管和盲 探插管,临床急救中最常用经口明视插管术。
用物准备 :常规消毒治疗盘,内有麻醉喉镜 、气管导管、管芯、牙垫、5ml注射器、听诊 器、胶布、简易呼吸器、吸引器、吸痰管等。
1. 患者准备: 仰卧位,颈部抬高,使口、咽、喉、气管轴处于 同一直线, 充分吸氧。 2. 置入喉镜 :于患者头侧,使嘴张开,由右口角斜形置入。 3. 显露会厌 :悬雍垂 (第1标志 ),会厌 (第2标志 )。 4. 显露声门 :用力向前上方提起时,切勿以门齿为支点 。 5. 置入导管:轻柔 ,导管尖端至门齿的距离约18~22cm。 6. 确认插管位置 :听诊、有条件时监测呼气末CO2波形 。 7. 固定并吸引气道分泌物,连接人工通气装置,处理用物,记 录。
用物准备 :气管切开手术包,不同型号气管套管,吸引 器,吸痰器,吸氧装置等。
操作步骤 1. 体位: 一般取仰卧位,肩部垫高,头后仰,保持正中位 ,使气管接近皮肤,暴露明显。 2. 常规消毒、铺无菌巾 、局部麻醉。 3. 切开皮肤: 多采用纵切口 。
4. 分离颈部组织,暴露气管。 5. 切开气管: 确定气管后,一般于第2~4气管环处,用尖
适应证 1. 各种原因致上呼吸道不完全性梗阻,放置口咽通气管 困难或无法耐受口咽通气管者。 2. 牙关紧闭,不能经口吸痰,为防止反复吸引致鼻黏膜 损伤者。
禁忌证 1. 颅底骨折者。 2. 各种鼻腔疾患,如下鼻大、鼻腔肿物、鼻出血等。
用物准备 合适的鼻咽通气管,长度为鼻尖到耳垂的距离,外 径尽可能大且易通过患者鼻腔。
置入应小心缓慢,以免引起并发症,置入后,应立即检 查自主呼吸情况。
术后每日做好鼻腔护理,定时湿化气道,及时吸痰,加强 口腔护理,每1~2天更换鼻咽通气管一次并从另一侧鼻 孔插入。
中国医科大学2013年7月考试《急危重症护理学》考查课试题
中国医科大学2013年7月考试《急危重症护理学》考查课试题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突然出现烦躁、呼吸困难,两肺听诊布满干、湿啰音,心率110次/分,此时,首先应考虑患者发生了##。
CA. 肺感染B. 心源性休克C. 急性左心衰D. 肺栓塞E. 急性心包炎2. 复苏期给予药品和液体的首选途径是##。
CA. 心内给药B. 肌肉注射C. 外周静脉D. 皮下注射E. 气管给药3. 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使用大剂量呋塞米,可能引起##。
AA. 低钾血症B. 诱发洋地黄中毒C. 缺氧加重D. 尿崩症E. 稀释性低钠血症4. 腹部损伤伴有少量肠管拖出时,首要的急救措施是##。
EA. 迅速将肠管还纳腹腔B. 用消毒纱布覆盖包扎C.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包扎D. 用盐水纱布覆盖包扎E. 用消毒或清洁器皿覆盖并包扎5. 下列选项中,灾难急救的特点应除外##。
AA. 救援工作的紧迫性B. 救援工作的协同性C. 救援工作的社会性D. 救援工作的复杂性E. 救援工作的危险性6. 某患者有高血压、冠心病病史,心电图表现为提前出现的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限超过0.12s,ST段和T波的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心电图诊断可能为##。
DA. Ⅲ房室传导阻滞B. Ⅱ度房室传导阻滞C. Ⅰ度房室传导阻滞D. 室性期前收缩E. 心室颤动7. 近乎淹溺者可有头痛或视觉障碍、剧烈咳嗽、胸痛、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痰。
溺入海水者##明显,最初数小时可有寒战、发热。
AA. 口渴B. 头痛C. 胸痛D. 咳嗽E. 呼吸困难8. 成人意识不清时气道堵塞的最常见原因是##。
BA. 胃内呕吐物反流B. 舌后坠C. 气道分泌物D. 脱落的牙齿或异物E. 卧位不舒适9. 当中毒物质不明时可选用##洗胃CA. 牛奶或蛋清水B. 液体石蜡C. 清水或生理盐水D. 10%活性炭悬液E. 1:5000高锰酸钾液10. 进行心肺复苏时应将患者放置适当体位,下列哪项不正确##。
急危重症护理学
急危重症护理学1、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救科诊治、重症监护病房救治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即院前急救负责现场急救和途中救护,急诊科和ICU负责院内救护,它既适合于平时的急诊医疗工作,也适合于大型灾害或意外事故的急救。
2、院外急救:是指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伤病者进行现场救护、转运及途中救护的统称,即在病人发病或受伤开始到医院就医之前这一阶段的救护。
3、ICU是应用现代医学理论,利用高科技现代化医疗设备,对危重病病人进行集中监测,强化治疗的一种特殊场所。
4、肺活量:是指在不限时间的情况下,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最大能力所呼出的气体量,这代表肺一次最大的机能活动量,是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机能指标之一。
5、休克:是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过程,它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综合征。
6、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由创伤、休克或感染等严重病损打击所诱发,机体出现于原发病损无直接关系的序贯或同时发生的多个器官的功能障碍。
7、触电:指一定量的电流或电能量(静电)通过人体,引起组织不同程度损伤或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
8、高血压危象:指高血压病人在某种诱因作用下,血压在短时间内突然急剧升高,收缩压可达260mmHg,舒张压在120mmHg以上,伴头痛、及神经功能障碍等表现。
9、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主要参与人员:①第一目击者②急救医护人员③医院急诊科的医护人员。
10院外急救的特点:①突发性②紧迫性③艰难性④复杂性⑤灵活性。
11、院外急救的任务:①平时呼救病人的院外急救②大型灾害或战争中的院外急救③特殊任务时的救护值班④通讯网络中的枢纽任务⑤急救知识的普及。
12、院外急救的原则:①先排险后施救②先重伤后轻伤③先施救后运送④急救与呼救并重⑤转送与监护急救相结合⑥紧密衔接、前后一致。
13、我国院外急救的组织形式:①广州模式②重庆模式③上海模式④北京模式⑤深圳模式⑥香港模式。
急危重症护理学重点
急危重症护理学重点1.急危重症护理的基本原则:急危重症护理的基本原则是迅速、准确评估患者的病情,及时采用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和治疗,并随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2.气道管理:气道管理是急危重症护理中的基本内容之一、包括清除患者气道的分泌物、疏通气道、维持气道通畅等。
3.呼吸功能支持:在急危重症患者中,呼吸功能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包括给予患者氧疗、辅助通气和机械通气等。
4.心脏功能支持:心脏功能支持是急危重症护理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包括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心血管药物的应用、临时起搏和除颤等。
5.循环功能支持:在急危重症患者中,循环功能支持是十分关键的。
包括补液、输血、纠正酸中毒、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等。
6.神经功能支持:急危重症患者常常存在神经系统方面的问题,护理人员需要及时评估患者的神经状况,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7.检测监测:急危重症护理中,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是非常重要的。
包括监测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
8.意识状态的评估与护理:急危重症患者常常出现意识状态改变的情况,护理人员需要及时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9.护理安全:急危重症护理中,护理安全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护士需要保证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安全,包括防止跌倒、感染控制、药物错误等。
10.心理护理:急危重症患者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护理人员需要进行相关的心理护理,给予患者情感支持。
11.护理记录与交接:在急危重症护理中,护理记录与交接是非常重要的。
护士需要准确记录患者的病情和护理措施,及时进行护理交接,以确保患者的连续护理。
12.护理研究与实践:护理研究与实践是急危重症护理的重要内容。
护理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护理知识,积极参与科研与实践,提高护理质量。
《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大纲
《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大纲第一章急危重症护理学概述【教学目标】1.掌握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定义;2.了解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发展历史、国内外急危重症护士培训及资质认证。
【重点、难点】1.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含义;2.分析我国急危重症护士资质认证的趋势。
【教学时数】理论1学时,实践0学时【教学内容】1.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1)国际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2)我国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建立与发展。
2.急危重症护士培训及其资质认证(1)国内外急危重症护士培训;(2)国内外急危重症护士资质认证。
【教学方法】讲授法、学导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第二章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与管理【教学目标】1.掌握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定义;院前急救的定义、任务;医院急诊科救治的定义、任务;ICU的任务;2.熟悉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的特点;院前急救组织的标准;院前急救的运转模式;医院急诊科救治的运转模式;ICU的运转模式;3.了解我国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发展。
【重点、难点】1.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2.结合我国社会实际,谈谈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管理。
【教学时数】理论1学时,实践0学时【教学内容】1.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2.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管理。
(1)院前急救(2)医院急诊科救治(3)重症监护【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第三章急诊科的设置与管理【教学目标】1.掌握急诊科抢救室设置的原则;急诊留观制度;急救绿色通道的定义、管理;急诊护理工作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具体目标及措施;2.熟悉急诊科的设置主要为预检分诊处、急诊诊断室、急诊抢救室、急诊监护室、观察室及辅助检查室六个部门;急诊科的总体布局、通讯、信息设备、急诊科仪器设备及药品管理;急诊护理应急预案;急诊护理工作质量管理的组织实施;3.了解急诊科的组织结构;急诊科工作质量要求、人员编制与管理、急诊科的主要制度;急诊绿色通道的收治范围;三级医院急诊科质量管理评价指标参考值。
急危重症护理学
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以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重症监护单元(ICU)救治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即院前急救负责现场急救和途中救护,医院急诊科和ICU负责院内救护。
院前急救/院外急救:是指在医院之外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害事故等伤病者进行现场救护、转运及途中救护的统称,即在患者发病或受伤开始到医院就医之前这一阶段的救护。
急救绿色通道:急救绿色通道是指医院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系统,包括在分诊、接诊、检查、治疗、手术及住院等环节上,实施快速、有序、安全、有效的急救服务。
急诊护理应急预案:急诊护理应急预案是为迅速、有序地为急危重症患者、批量伤(病)员开展及时有效的救治而预先制定的实施方案。
ICU/重症监护单元:是由专业医护人员应用现代医学理论和高科技现代化医疗设备,对危重患者进行专业化集中监测、治疗和护理的场所。
院内转运:是指在同一医疗单位不同医疗区域之间的转运。
院际转运:是发生在不同医疗单位之间的为重症患者的转运。
灾难:是指一个对社区或社会功能的严重损害,包括人员、物资、经济或环境的损失和影响,这些影响超过了受灾社区或社会应用本身资源应对的能力。
检伤分类:是指根据患者需要得到医疗救援的紧迫性和救治的可能性决定那些人优先治疗的方法,可分为急救伤病员分类、ICU伤病员分类、突发事故伤员分类、战场伤员分类、大规模伤员分类等。
急性应激障碍:是因受到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机体在受到刺激后立即(1小时内)发病,表现为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有一定的盲目性,或精神运动性抑制,甚至木僵。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由于异乎寻常的威胁或灾难性应激事件所致延迟出现(遭受创伤后数日至数月出现)或长期出现(病程可达数年,甚至持续多年不愈)的心理障碍。
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概念
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概念一、引言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一门专门针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实践和研究的学科。
急危重症患者是指在疾病或创伤等情况下,出现了严重的生理功能紊乱,生命体征不稳定,病情进展迅速,需要及时救治的患者。
急危重症护理学强调对患者的快速评估、准确诊断、及时干预和全面的护理,以最大程度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概念进行深入阐述。
二、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概念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涉及到医学、护理学、急救医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其基本概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及时性:急危重症患者病情变化迅速,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的病情变化,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2.全面性:急危重症患者的病情复杂多变,需要护理人员全面评估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状况,以便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
3.精准性:急危重症患者的生理指标和病情状况容易发生变化,需要护理人员具备精准的观察和判断能力,以便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4.协同性:急危重症护理需要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协同工作,共同完成救治任务,以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三、急危重症护理学的特点急危重症护理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强调急救技能:急危重症护理学要求护理人员具备熟练的急救技能,包括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基本技能,以及高级生命支持技术等。
2.重视团队协作: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需要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协同工作。
急危重症护理学强调团队协作的重要性,要求医护人员之间建立起高效的沟通与配合机制。
3.全面评估患者状况:急危重症患者的病情复杂多变,需要护理人员全面评估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状况。
急危重症护理学要求护理人员具备综合评估能力,以便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4.关注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支持:急危重症患者及家属在面对紧急情况和疾病折磨时,容易出现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
急危重症护理学要求护理人员关注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况,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疏导。
急危重症护理学
急危重症护理学一、名词解释1、★急危重症护理学——是研究各类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疾病急性发作及危重病人的抢救与护理的一门重要学科,是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ICU救治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即院前急救负责现场急救和途中救护,急诊科和ICU负责院内急救,它既适合于平时的急诊医疗工作,也适用于意外事故的急救。
3、★院前急救——也称院外急救,是指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患者在到达医院之前进行的紧急医疗救护。
4、院前院内急救链(急救一体化)——是指急救中心收到急危重症患者发出的呼救时,将医疗急诊措施及时送到患者身边,立即进行迅速有效的处理,然后送到合适的急救中心或医院急诊科进一步诊治。
这个过程是由不同部门或单位组成的EMSS协同完成,并且按顺序接替,环环衔接良好,称为之。
5、★急诊绿色通道——是指医院内专门为急危重患者提供的快速高效的服务系统,包括急诊预诊、抢救室、手术室、急诊重症监护室等。
绿色通道的救治范围为各种急危重症、需立即抢救患者、110和120所送的病情较严重患者、“五无”人员(无姓名、无单位、无地址、无家属、无经费保证)。
6、急诊分诊——是根据就诊患者的主诉、主要症状和体征进行初步判断,分清疾病的轻重缓急及隶属专科,及时安排救治程序及指导专科就诊,使就诊患者尽快得到诊治。
7、★重症监护病房——简称ICU,是集中由高素质及专业经验的医护人员,用先进的监护设备和治疗、护理手段,对危重症患者进行生理功能的监测、生命支持、防治并发症,促进和加快患者康复过程的就治单位。
(ICU病房成为医院中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中心。
ICU的监护救治水平、设备先进化的程度,成为体现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志。
我国卫生部已规定将ICU的建设情况作为医院等级评定的重要标志之一。
)8、自动间断测压法——又称自动无创伤性测压法(ANIBPK或NIBP)主要采用振荡技术测定血压,充气泵可定时地使袖套自动充气和排气,能够自动定时显示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和脉率。
急危重症护理学重点归纳
急危重症护理学重点归纳1.认识和评估病情:急危重症护理学的第一步是认识和评估患者的病情。
护士需要了解病情的严重程度、病因、病理生理过程以及相关的危险因素。
通过全面、系统的评估,护士可以确定患者的紧急处理需求,并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2.现代监护技术:急危重症患者需要密切监测,以及及时和准确地获取相关数据。
护士应熟练掌握现代监护技术,如心电监护、呼吸监护、血压监护、血气分析等。
护士需要准确解读监测数据,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以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在正常范围。
3.快速干预和急救技能:急危重症患者常常面临生命危险,护士需要迅速做出决策并给予适当的抢救干预。
因此,护士应具备紧急判断和迅速行动的能力。
快速干预和急救技能包括心肺复苏、气道管理、静脉通路建立、药物应用等。
护士需要不断学习和训练这些技能,以提高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能力。
4.多重器官功能支持:急危重症患者往往存在多重器官功能衰竭的风险。
护士需要掌握多重器官功能支持的原理和方法,如人工气道管理、呼吸机的使用、肠内外营养支持、血液净化等。
护士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器官功能指标,并根据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5.急危重症患者的围绕性护理:急危重症患者往往需要长时间卧床,容易发生并发症。
护士应给予患者细致的围绕性护理,包括皮肤护理、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压疮预防、口腔卫生、营养支持等。
围绕性护理对维持患者的身心健康和促进康复至关重要。
6.患者和家属教育:急危重症患者和其家属需要了解病情、治疗进程和自我护理知识。
护士应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提供正确、全面的信息,帮助他们理解和应对疾病的过程。
7.护理团队合作:急危重症护理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合作。
护士作为护理团队的核心成员,应与医生、病理师、药师、物理治疗师等密切合作,共同制定治疗方案、交流患者信息、进行病情讨论等。
护士还需要协调患者的护理工作,确保各项护理措施的顺利实施。
总结:急危重症护理学是护理学中的重要领域,涵盖了对病情危重且需要紧急处理的患者进行全方位护理的理论和实践。
急危重症护理学名词解释
急危重症护理学名词解释急危重症护理学名词解释1、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以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2、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重症监护病房救治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
3、院前急救:也称院外急救,是指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害事故等伤病者进行现场救护、转运及途中监护的统称。
4、ICU:由受到专门训练的医护人员,利用先进的监护设备和急救措施对各种重症患者进行生理功能监测,强化治疗的一种特殊场所。
5、急救绿色通道:指医院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系统,包括分诊、接诊、检查、治疗、手术及住院等环节上,实施快速、有序、安全、有效的急救服务。
6、急诊分诊:是指对病情种类和严重程度进行简单、快速的评估与对分类确定就诊的优先次序,使患者因为恰当的原因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治疗区获得恰当的治疗与护理过程,亦称分流。
7、心脏骤停SCA: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是心脏性猝死的'最主要原因。
8、心脏性猝死: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由心脏原因引起的死亡。
9、多发性创伤:简称多发伤,是指在同一致伤因素作用下,人体同时或相继有两个以上的解剖部位或器官受到创伤,且其中至少有一处是可以危及生命的严重创伤,或并发创伤性休克者。
10、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 :是在冠心病发展过程中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为病理基础,以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为基本病例特点。
11、中暑:又称急性热致疾病,是指在暑热天气、湿度大和无风的高温环境下,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丧失过多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12、热痉挛:在高温环境下进行剧烈劳动,大量出汗后出现肌肉痉挛、对称性和阵发性疼痛,持续约3分钟后缓解,常在活动停止后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急危重症护理学【名解】1、院前急救也称院外急救,是指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急危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害事故等,伤病者进行现场救护,转运及途中监护的统称,即在患者发病或受伤开始到医院就医之前这一阶段的救护。
2、急诊分诊是指对病情种类和严重程度进行简单、快速的评估与分类,确定就诊的优先次序,使患者因为恰当的原因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治疗区获得恰当的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亦称分流。
3、创伤广义的创伤,也称为损伤,是指人体受到外界某些物理性(如机械性、高热、电击等)、化学性(如强酸、强碱、农药及毒剂等)或生物性(虫、蛇、犬等动物咬蛰)致伤因素作用后所出现的组织结构的破坏和(或)功能障碍。
4、多发性创伤简称多发伤,是指在同一致伤因素作用下,人体同时或相继有两个以上的解剖部位或器官受到创伤,且其中至少有一处可以危及生命的严重创伤,或并发创伤性休克。
5、多处伤是指同一解剖部位或脏器发生两处或两处以上的创伤,如一个肢体有两处以上的骨折,一个脏器有两处以上的裂伤。
6、复合伤是指两种以上的致伤因素同时或相继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损伤。
7、联合伤是指创伤造成膈肌破裂,既有胸部伤又有腹部伤,又称胸腹联合伤。
8、中暑是指在属热天气,湿度大和无风的高温环境下,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丧失过多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9、淹溺又称溺水,是人淹没于水或其它液体中,由于液体、污泥、杂草等物堵塞呼吸道和肺泡,或因咽喉、气管发生反射性痉挛,引起窒息和缺氧,肺泡失去通气、换气功能,使机体处于危机状态。
(湿性淹溺和干性淹溺)10、电击伤俗称触电,是指一定量的电流通过人体引起全身或局部的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甚至发生心搏呼吸骤停。
11、急性中毒是指有毒的化学物质短时间内或一次超量进入人体而造成组织、器官器质性或功能损害。
13、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是指机体在严重创伤、休克、感染等急性损伤因素打击下24小时后同时或序贯出现出现2个或2个以上与原发病损有或无直接关系的系统或器官的可逆性功能障碍。
14、连续性血液净化(CBP)也称为连续性肾脏代替疗法(CRRT),是指用净化装置通过体外循环的方法,连续清除体内代谢产物、异常血浆成分以及蓄积在体内的药物或毒物,以纠正体内环境紊乱的一组治疗技术。
【精小内容】1、我国院前急救主要模式:独立型、指挥型、院前型、依托型2、急诊科建设方案规定(1)急诊留观室和急诊病房护士与病床之比为0.5:1(2)急诊抢救室和监护室护士与病床之比为2.5~3:1(3)急诊患者与护士比例为10:1(4)科护士长1~2名,主任护师、主管护师、护师、及护士若干名3、ICU人员编制(1)ICU病房医生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为0.8:1以上(2)ICU病房护士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为2.5~3:1以上4、检伤分类的目的: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让尽可能多得伤员活的最佳的治疗效果5、检伤分类可以分为急救伤员分类、ICU伤病员分类、大规模伤员分类、突发事故伤员分类、长长伤员分类6、检伤分类的标志(1)红色,代表危重伤(2)黄色,代表中重伤(3)绿(或蓝)色,代表轻伤(4)黑色,代表致命伤7、病情严重程度分类系统(1)三级分类:危急、紧急、非紧急(2)四级分类:危急、紧急、次紧急、非紧急(3)五级分类:危殆、危急、紧急、次紧急和非紧急8、分诊程序应及时而简洁,一般在3~5分钟内完成9、SAMPLE,用于询问病史PQRST,用于疼痛评估10、SOAPIES,为主观数据评估,应简单O,客观数据评估,快速重点体检A,为数据分析,包括病情严重程度分级P,护理计划I,实施分诊时所提供的护理,包括诊断形检查、现场救治措施、或启动感染控制措施E,评价或再评估11、初级评估内容:气道及颈椎、呼吸功能、循环功能、神智状况、暴露患者/环境控制12、次级评估重点评估内容:精神;脑;眼、耳、鼻、喉;心脏;胸、肺;胃、肠;泌尿系统;生殖系统;骨骼与肌肉13、心搏骤停可以由以下4种心律失常引起:室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简称无脉性室速)、无脉性电活动和停搏14、导致心搏骤停的主要原因包括心源性和非心源性因素(心源性原因)冠心病是造成心搏骤停的最主要病因,约占80%,75&有急性心肌梗死(非心源性原因)(1)各种原因所致呼吸停止(2)严重的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3)突发意外事件(4)其他15、判断心搏骤停时,出现较早而且最可靠的临床征象是意识丧失半大动脉搏动消失。
成人通常检查颈动脉,或股动脉,儿童可检查肱动脉16、心肺复苏基本程序是C、B、A,分别是指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17、心肺复苏的循环支持(1)判断大动脉搏动,时间不超过10秒(2)胸外按压,可产生60~80mmHg的收缩期动脉峰压,按压频率每分钟至少100次,胸骨下陷至少5cm,尽量减少胸外按压间断,或尽可能将中断控制在10秒钟以内,按压与同期之比为30:28岁以下儿童按压深度达胸廓前后径1/3,婴儿大约4cm,儿童大约5cm,双人心肺复苏是,儿童和婴儿的按压通气比例为15:218、人工通气方法:球囊-面罩通气法(单人操作,EC手法),机械通气19、创伤死亡的3个高峰时:(1)第一死亡高峰为伤后数分钟内(2)第二死亡高峰在伤后6~8小时内(3)第三死亡高峰在伤后数天至数周20、伤后1小时是挽救生命,减少致残的“黄金时间”。
21、创伤救治链包括:(1)早期到达基础生命支持(2)早期高级创伤生命支持(3)早期确定性治疗(4)早期康复治疗22、建立通畅的气道和维持有效的呼吸功能,是救治创伤患者时一项重中之重的任务,也有助于患者获得足够的氧气和预防高碳血症23、初级评估:(1)首阶段评估:①A:气道②B:呼吸③C:循环④D:能力丧失⑤E:暴露(2)次阶段评估:①F:跟进②G:关怀措施③H:病史④I:检查24、重度中暑可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25、缺氧时间和程度是决定淹溺预后最重要的因素26、淹溺的护理措施对淡水淹溺者,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从小剂量,低速度开始,对海水淹溺者出现血液浓缩症状的应及时按医嘱输入5%葡萄糖和血浆液体等,切忌输入生理盐水。
27、心室颤动是低电压电击后常见的表现28、电击伤救治原则:迅速脱离电源,分秒必争地实施有效的心肺复苏及心电监护29、毒物吸收后在肝脏代谢,体内毒物主要经肾脏排出30、急性中毒的临床表现:【看一下】(1)皮肤黏膜:①皮肤在硫酸灼伤后呈黑色,硝酸灼伤后呈黄色,盐酸灼伤后呈棕色,过氧乙酸灼伤后呈无色等;②樱桃红色:见于一氧化碳、氯化物中毒③大汗:潮湿:常见于有机磷中毒。
(2)眼:①瞳孔缩小:见于有机磷中毒等②瞳孔扩大:见于阿托品等(3)呼吸系统:①乙醇中毒呼出气体有酒味②有机磷杀虫药有大蒜味③氰化物有苦杏仁味(4)消化系统:呕吐物的颜色和气味:如高锰酸钾呈红或紫色,有机磷中毒有大蒜味等。
31、口咽通气管,主体包括翼缘、牙垫、咽弯曲三部分,通气管选择,宁长勿短,宁大勿小32、环甲膜,环状软骨和甲状软骨之间正中可触及的一凹陷33、环甲膜穿刺的穿刺针留置时间不宜超过24小时34、悬雍垂,为声门暴露的第一个标志,会厌的边缘为声门暴露的第二个标志35、气管切开操作步骤,暴露气管:子甲状软骨下缘至胸骨上窝处,沿颈正中线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切口长度月4~5cm)气管切开:用刀剑挑开第2、3或3、4气管环,不得低于第五气管环36、球囊面罩通气术,适宜通气量大约400~600ml,如果没有脉搏,选择30:2的比例进行按压通气37、除颤放置电极方法:(1)前-侧位:一个电极板放在胸骨右缘锁骨下或2~3肋间(心底部)。
另一个电极板放在左乳头下方或左腋前线内第5肋间(心尖部)(2)前-后位:一个电极板在左侧心前区标准位置,而另一个电极板位置于左 /右背部肩胛下区38、除颤电极板应该避开起搏器部位至少10cm,两块电极板之间的距离应超过 10cm39、动脉穿刺留置针,置管时间原则上不超过4天,预防导管源性感染啊40、深静脉穿刺留置管术,置管,一般插入深度不超过12~15cm,必须使导丝能伸出导管尾端41、短期留置导管每2天更换一次纱布,或一周更换一次透明敷料42、深静脉穿刺置管常见的并发症有:出血,血肿,感染,血管损伤,血气胸,血栓与栓塞,导管放置期间应严密观察,一旦发现可疑征象,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43、正常成人血量占体重7%~8%44、伤口包扎注意事项,包扎芳香应从远心端向近心端,以昂住静脉血液回流,包扎四肢时,应将指(趾)端外露,以便观察血液循环绷带固定是的结应放在肢体外侧面,严禁在伤口上,骨隆突出处或抑郁受压的部位打结45、呼吸机高压报警限,10cmH2046、呼吸机每工作1000小时,应由工程师进行保养及检修,建立保养和维修档案【简答】1、急诊分诊作用(1)安排就诊顺序(2)患者登记(3)治疗作用(4)建立公共关系(5)统计治疗的收集与分析2、常规分诊还应注意(1)在初次评估中,全面评估患者的整体情况,须立即送往抢救室抢救,实行先抢救后补办手续的原则(2)不是每一名患者都必须经过分诊处,才可以进入抢救室(3)保证分诊正确,定期评价急诊分诊系统,合理利用急诊科资源(4)如有分诊错误,应按首诊负责制处理(5)遇成批伤员时,应立即报告上级及有关部门,同时按照所在的医疗单位规定进行快速检伤、分类、分流处理(6)遇患有或疑似传染病患者,应按规定将其安排到隔离室就诊(7)遇身份不明的患者,应先予以分诊处理,同时按照所在医疗单位规定进行登记、报告,并做好保护工作3、心搏骤停的临床表现:(1)意识突然丧失,或全身短暂性抽搐(2)心音消失,脉搏摸不到,血压测不出(3)呼吸断续,呈叹息样或短促痉挛性呼吸,随后呼吸停止(4)面色苍白或发绀(5)瞳孔散大,固定4、心血管急救成人生存链五个环节(1)立即尸蹩心搏骤停并启动急救反应系统(2)尽早进行心肺复苏,着重于胸外按压(3)快速除颤(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5)综合的心搏骤停后治疗5、目前生产的AED和除颤仪几乎都是双向波除颤仪,使用直线双向波形除颤仪首次除颤能量为120J,使用双向波形除颤仪时能量为150~200J,如不清楚厂家提供的出产能量范围,则可选择200J,后续出产能量相同或选择更高能量。
使用单向波除颤仪时,出产能量为360J,婴儿与儿童除颤理想能量目前仍不清楚,单人位合理的除颤能量是2~4J/kg,收集量可考虑2J/kg,后续点击能量为4J/kg或者更高级别的能量,但不能超过10J/kg或成人剂量6、心肺复苏效果的判断:(1)瞳孔:可见瞳孔由散大开始回缩(2)面色及口唇:可见面色由发绀转为红润(3)颈动脉搏动:每一次按压可以摸到一次搏动(4)神志:可见患者有眼球活动(5)自主呼吸出现:自主呼吸的出现并不意味可以停止人工呼吸7、多发伤的临床特点(1)伤情重且变化快、死亡率高(2)休克发生率高(3)低血氧症发生率高(4)容易发生漏诊和误诊(5)感染发生率高(6)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高(7)伤情复杂,处理矛盾多,治疗困难(8)并发症发生率高8、VIPCO抢救程序(1)V:保持呼吸道通畅,通气和充分给氧(2)I:迅速建立2~3条静脉通路,保证输液、输血,扩充血容量等,抗休克治疗(3)P:监测心电和监护,及时发现和处理休克(4)C:控制出血(5)O:急诊手术治疗9、多发伤的护理措施(现场救护)现场救护原则是先抢救生命,后保护功能;先重后轻,先急后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