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教案示例
16《太阳》第一课时一等奖创新教案
二、粗读课文,了解文意。
(出示幻灯片P4)说明步骤:粗读课文,就是先从整体上了解文章的意思。我们按“划读想说”四个步骤来学习 ,看课文告诉了我们哪些知识。
划:就是划出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
读:把课文读通顺、读准确。
想:想一想各自然段主要说明了什么。
说:用概括性的词语说出各自然段要说明的意思,并按文意把文章分为几说法,也才是科学的态度。
师:即使告诉我们有一亿五千万米,我们也不能很好地感受到具体有多远。课文又加了什么样的说明?(步行 、坐飞机)
师概括:举例子具体、形象,同时也运用了列数字
第1自然段一开始就引用一个神话传说,这个传说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激发阅读兴趣,利于引出科学的解读 )用哪个词由神话转入科学的?(其实)
虽然她的学习条件很差,但是她的学习成绩却很棒。
虽然我们的经济面临许多困难,但是各行各业依旧呈现出毫不示弱的姿态。
小明同学不仅在生活上乐于助人,而且在学习上也乐于助人。
师:你也能用“虽然……但是……”或“不仅……而且……”来表达意思吗?
(2)学习第4自然段(出示幻灯片P12)
第4自然段共5句话,除第1句是承上启下外,其余4句都是说的太阳与我们的关系。第2句和第3句都是说的动植 物与太阳的关系,但它们在表达上却不相同,你看出来了吗?(分别从“有”与“没有”的角度,从正反两个方面,全面 、深刻)
师:我们要学习这种正反结合、点面结合的写法。 (2)学习第5、6自然段 师:课文的5、6自然段说明了自然现象与太阳的关系,这里涉及一些科学原理,我们借助示意图来理解。(出 示幻灯片PI3、P14)(3)学习第7自然段
太阳杀菌在生活中的应用,你能举个例子吗?(出示幻灯片P15) (4)学习第8自然段 第8自然段,是从正面说太阳的重要的,还是从反面说的?(出示幻灯片P16)演示美好场景的消失。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时教案(精选11篇)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时教案〔精选11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时教案〔精选11篇〕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时教案篇1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进步识字教学效率。
为了保持学生的识字兴趣,本课以“比一比”的活动情境贯穿整个教学设计,顺应学生的心理特点,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通过不断比照的情境,让学生始终接触新的事物。
在参与意识与竞争意识下,学生识记了生字,正确运用反义词进展比拟。
学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一些实物。
〔老师〕2.生字卡片。
〔学生〕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认识“多、少”等5个生字。
知道“大——小”,“多——少”两对意思相反的词,会在不同场合正确使用“大小多少”。
2.会读儿歌。
教学重点:认识“多、少”等5个生字。
知道“大——小”,“多——少”两对意思相反的词,会在不同场合正确使用“大小多少”。
学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一些实物。
〔老师〕2.生字卡片。
〔学生〕教学过程:一、游戏激趣,引入新课。
〔用时:5分钟〕1.老师以“比拟游戏”引入新课。
2.提醒课文题目,板书课题。
二、边比边学,同步识字。
〔用时:24分钟〕1.多媒体课件出示黄牛哥哥花猫弟弟。
引导学生说出事物名称。
2.看课件,引导学生进展比拟大小。
〔1〕黄牛与花猫哪个大?哪个小?3.指导学习生字“黄、牛”。
〔1〕课件出示生字。
〔2〕老师指导读。
〔3〕指两、三名同学当小老师领读生字。
4.老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多、少”。
〔1〕出示鸭子和小鸟图片,引问:谁多?谁少?〔2〕多媒体课件出示“多、少”两个字。
〔3〕老师指导读。
〔4〕指名领读。
5.你能用“黄、牛、多、少”这四个字组哪些词?三、学习儿歌,稳固识字。
〔用时:7分钟〕1.多媒体出示儿歌。
2.师范读儿歌,引导学生找出一对反义词。
3.老师引导读儿歌。
4.指导学生读儿歌并表演。
四、稳固识字。
《敬业与乐业》第一课时教案
《敬业与乐业》第一课时教案《敬业与乐业》第一课时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反复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作者的主要观点,梳理出作者的论证层次,体会并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从中受到人文熏陶。
2、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和格言。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学习本文合理的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条理清楚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的方法,理解这篇演讲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面对生活。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合理的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条理清楚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的方法,理解这篇演讲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
教学难点: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精神的主旨,仔细体会演讲与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方法:启发、合作、探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师:同学们如果现在你正面临着对未来职业的抉择,你会选择哪种职业呢?生:师:板书课题二、走近梁启超学生介绍,教师出示补充。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
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清光绪举人。
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
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等。
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全集》。
这篇是梁先生70多年前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为学生所做的职前演讲。
三、检查预习,初步感知1、字词积累征引旁骛亵渎敬业乐群断章取义不二法门言行相顾强聒不舍2、通过预习知道作者以敬业、乐业为话题,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先说“有业之必要“然后再说“敬业”“乐业”。
3、寻找中心论点中心论点在文中第一段最后:“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四、小组合作,整体感知1、速读课文,从文中寻找什么是业?作者所说的业不仅仅指的是职业,他认为凡是做事情都是业。
2、什么是敬业呢?专一于某种工作不旁及其他的事情就是敬。
初中数学第1课教案
教案:初中数学第一课课程名称:初中数学年级:七年级教材:《人教版初中数学》第一册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2. 使学生掌握数轴的基本概念和绘制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数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数轴的定义、特点和绘制方法。
2. 数轴上点的表示方法。
3. 数轴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如身高、体重、温度等,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数学的认识和感受。
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教师介绍数轴的定义、特点和绘制方法。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绘制一个简单的数轴。
3. 教师讲解数轴上点的表示方法,如正方向、负方向、原点等。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数轴的基本概念。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四、拓展与应用(15分钟)1. 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如“小明家距离学校3公里,小明向学校走去,每小时走2公里,问小明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到达学校?”2. 学生运用数轴解决上述问题,画出小明走的路程与时间的对应关系。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数轴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方法。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后用数轴解决实际问题的经历。
二、深入学习(15分钟)1. 教师讲解数轴的另一种表示方法——数对表示法。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用数对表示法表示数轴上的点。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数轴的表示方法。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四、总结与反思(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数轴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数轴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的掌握情况。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2《第1课时 位置与方向(1)》 人教版
《第1课时位置与方向(1)》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2.能够根据物体位置的描述在平面图中标出物体的位置。
3.联系生活实际,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位置的有关问题。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给定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位置。
教学难点明确在平面图中标出物体的位置的具体过程和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小组合作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出示指南针,课件出示坐标,复习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与方位有关的内容,关于如何确定物体的位置。
(板书课题:位置与方向(二))二、合作探究课件出示例1。
1.确定台风中心的位置。
(1)方向。
师:台风中心在什么方向?(东偏南30°)师:东偏南30°方向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已经会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表示方位,谁能在图中指出东偏南30°的方向?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课件展示:师:如果只有“东偏南30°方向”这个条件,我们能够确定台风中心的位置吗?(2)距离。
师:显然光有方向是不能够确定台风中心位置的,还必须知道距离A市的距离。
(距离A市600km)师用1厘米表示100km在课件上展示台风中心的位置。
(3)小结:在描述物体的位置的时候应从方向和距离两个方面同时进行。
2.计算:台风大约多少小时后到达A市?学生尝试计算,教师集体订正。
三、应用反馈完成教科书第20页“做一做”。
四、归纳新知说说怎样才能快速准确地确定物体的位置。
(要点:方向、距离)五、课后作业练习五第1、2、3题。
六、教后反思。
《大青树下的小学》第一课时教案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思考以下问题: (1)全文共几个自然段?
(2)这所小学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3)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明确:(1)全文共4个自然段。
(2)可爱。
“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附近有小鸟、松树和山狸,校园里还有蝴蝶、花朵、大树。
(3)上学路上——来到学校——上课——下课——点题。
2.找出课文中的民族名称: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
3.结合图片介绍这些民族,包括民族服装、民族特色和风俗等。
民族介绍示例:
傣族 景颇族 阿昌族 德昂族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辨字组词。
⎩⎪⎨⎪⎧
⎩
⎪⎨
⎪⎧凤fèng 凤竹风fēng 吹风
鲜xiān 鲜艳
样yàng 样式
⎩
⎪⎨⎪⎧
扬yáng 飞扬杨yáng 杨树
2.本课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上学路上——来到学校——上课——下课——点题。
一年级语文第一课教案
一年级语文第一课教案
第一课:认识汉字“一”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认识汉字“一”并能正确书写。
2. 能够正确念出“一”字的发音。
3. 能够正确理解“一”字的基本含义。
4. 能够通过练习掌握“一”字的用法。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认识和书写汉字“一”。
2. 难点:正确理解“一”字的含义和用法。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黑板、彩色粉笔、教学课件、教学录音。
2. 学生准备:课本、铅笔、练习本。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入“一”字的教学内容,引起学生兴趣。
2. 学习“一”字的笔画结构和发音,让学生跟着教师一起模仿书写和念读。
3.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一”字,学生跟读。
4. 分组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一”字的书写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5. 教师展示“一”字的一些常见用法,如“一点儿”、“一起”等,让学生理解“一”字的多种表达方式。
6. 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一”字的用法练习。
7.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继续练习“一”字的书写和用法。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教授一年级学生认识和书写汉字“一”,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快速理解“一”字的含义和用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效果良好,但也发现部分学生对“一”字的书写和发音仍有一定困难,需要教师多加重视和指导。
下节课将继续巩固“一”字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
6夜间飞行的秘密第1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6夜间飞行的秘密第1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夜间飞行的秘密》第1课时教案教材分析:《夜间飞行的秘密》是一篇科普说明文,结构严谨,逻辑性强。
主要讲了科学家通过反复实验,揭示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
把科普文安排进提问策略单元,是因为科学类文章介绍的知识,本身就包含着孩子的未知,更容易激发孩子的兴趣和求知欲,是教提问方法的好载体。
阅读策略单元是统编版教材的创新之举,本单元是围绕“提问"编排的阅读策略单元,是继三年级“预测”后的第二个阅读策略单元。
运用提问策略进行阅读,有助于改变学生被动阅读状态,培养积极思考的习惯,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本单元旨在教给学生提问方法,培养问题意识,提高阅读能力。
本单元的教学任务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习得提问的策略,通过提问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学习提问策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更全面地理解课文,所以课堂上也不能置内容于不顾,为了习得策略而纯粹罗列方法。
作为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夜间飞行的秘密》承接第一课,继续练习针对局部和全文提问,同时本课更加注重在学生已有的大胆提问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全面深入思考,学习从内容、写法、启示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帮助理解课文内容,也为第三篇《呼风唤雨的世纪》学习筛选问题做铺垫。
“角度"一词对于初入四年级的学生而言略显陌生。
因此感知、梳理提问角度也就成为了本课教学的关键,我们借助课后题作为示例,让学生感知、明晰提问的角度;通过问题角度归类暴露写法角度提问这一难点,借助课文内容的品读,教师积极引导,巧妙突破难点;最后利用课后阅读材料,尝试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练习巩固多角度提问。
教学目标:1.认识“蝙、蝠”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系",会写“蚊、即”等14个字,会写“蚊子、即使"等12个词语。
2.学习从内容、写法和得到的启示等多角度提问题,并在阅读中能够运用。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认识坑、考等6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4个字。
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第二段并能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4、了解童年李四光为什么对大石头产生疑问,并设置悬念,引发下几段内容的求知欲。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课题1、谈话激趣:小朋友你们有没有玩过捉迷藏?谁来说说,你都喜欢藏在什么样地方呢?为什么喜欢藏在那儿?2、介绍李四光:你们都是聪明活泼的好孩子,跟李四光一样。
(板书:李四光)李四光是谁?你们知道吗?3、导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李四光和奇怪的大石头之间的故事。
(板书:奇怪的大石头)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教师:同学们赶紧读读课文,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不懂的词句问问同桌!(学生读课文)大家都是认真的好孩子,把课文都预习好几遍了。
卢老师特意找了一些难读的字词来考考大家:转来转去、考察、秦岭、遗迹、研究、严严实实、躲闪、突兀、流域、砸、孤零零、成果、震惊、大坑、陨石(个别读,开小火车检查)三、学习第二段1、给合课文上的图片来认识孤零零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在文中所有的效果。
2、再认读第二段,找一找其中精彩的字词,并说明原因。
3、看着图画把第一段中,捉迷藏的内容复述下来。
四、观察图片,设置悬念为下一课时做准备1、哪一位是李四光,并说明原因。
2、他在想什么?此时此刻的李四光脸上又会有什么样的表情?3、请带着这样的表情读读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4、接下来的故事又会如何发展?这个问题会不会一直困扰着李四光?请小朋友课后自己学习以下内容。
五,书写指导1、认读生字。
2、观察生字,说说哪些地方容易写错。
(在写纪时,要注意右边是己不是已;旅要和旋易混,藏和卧笔顺易错,要注意区分,不要写错。
)【我的反思】听了糜老师的评课受益非浅,在此真诚地感谢糜老师。
以下我从课堂教学情况和自身原因两个方面谈谈自己从中得到的感悟。
就课堂教学情况而言,我重点地思考了三点:一、时间的把握上不够充分对于课堂时间的把握,我还欠成熟。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第一课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第一课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案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第一课: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词语的单音变四声”的教学内容。
2.能够正确辨认及使用四种声调。
3.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学生需要掌握四种声调的发音规则,并运用于实际的语言交流中。
教学难点:学生需要辨认和运用四种声调,同时在口语表达中保持准确性。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1.展示一张插图,上面有四个同样的图案,但是图案上分别标有一、二、三、四。
请学生观察并思考,这四个图案有何不同之处。
2.引导学生,发现所标数字的读音有所不同。
3.通过讨论,引入本课的学习内容。
二、呈现(10分钟)1.教师用黑板或幻灯片等方式呈现四个不同的汉字,例如:高、刚、篮、瓜。
2.通过读出这些字的音调,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
三、讲解(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声调变化规律,即“词语的单音变四声”。
2.讲解清楚每个字的四种声调是如何发音的。
四、练习(25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词语或句子,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四种声调,正确朗读。
2.分组竞赛形式,增加课堂趣味性,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五、巩固(15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简单的对话或小故事,在师生互动中,鼓励学生使用正确的声调进行表达。
2.提问鼓励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出现的汉字,并正确朗读。
六、总结(5分钟)1.教师向学生总结本堂课的重点内容,并强调巩固和复习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使用四种声调进行交流,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扩展活动:1.教师可以在学校组织语文角活动,让学生通过各种游戏和互动,巩固所学内容。
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整理并编写一份关于声调的小知识手册,分享给同学们。
以上是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第一课的教学安排和活动内容,希望能对语文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和灵感。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改进,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祝教学顺利!。
穷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共7篇)
篇一:穷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穷人》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穷人》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一篇课文,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课文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1、体会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课前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一份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谈话,导入新课1、介绍作者及背景同学们一定听说过世界上著名的一位大作家托尔斯泰吧?谁能说说他是哪车的作家?是一位怎样的作家?又有哪些著名的作品?(教师补充)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国伟大作家。
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
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
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
2.课题引入板书课题:穷人。
学生读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⑴开火车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可以分为几段?三、学习课文,感悟“穷”1.教师导语:这篇课文课题是“穷人”,但文中未出现一个“穷”字,字里行间却“穷”意浓浓。
“古老的钟嘶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糟糕,真糟糕!什么也没有打到,还把网给撕破了。
⑵“舒适”是指地面干净,食具闪亮,孩子安睡,与丈夫在狂风大浪中打鱼形成对比。
四、课堂小结五、作业设计篇二:穷人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八方《穷人》教学设计告成八方学校张少洪教学目标:3、初步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教学重点: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认识“哦”字的不同读音及所表达的意义3、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是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
第1课时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
第1课时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活中的常见立体图形,包括立方体、球体、圆柱体、圆锥体和棱柱体。
2.掌握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以及名称。
3.能够在生活中识别和描述不同的立体图形。
二、教学内容1.立体图形的概念介绍2.常见立体图形的特征和名称3.生活中的应用举例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黑板、粉笔、图片或实物示范用品。
2.学生准备:纸和铅笔。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知识(5分钟)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导入的方式,例如:“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立体图形?”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立体图形,鼓励大家积极回答。
步骤二:概念介绍(10分钟)教师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给学生解释立体图形的概念:“立体图形是具有长度、宽度和高度的图形,也称为三维图形。
”同时,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示意图,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步骤三:常见立体图形的特征和名称介绍(1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示范用品,逐个介绍常见的立体图形包括立方体、球体、圆柱体、圆锥体和棱柱体。
对于每个图形,教师要详细解释其特征和形状,并给学生提供相应的示例。
同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下每个立体图形的名称和简单的特征描述,供学生参考。
步骤四:生活中的应用举例(15分钟)教师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各种立体图形的应用。
例如,说明立方体可以作为盒子用来装东西,球体可以作为球形玩具等等。
教师鼓励学生自由发挥,提出更多关于立体图形的应用场景。
步骤五:巩固与拓展(25分钟)1.教师可以利用练习题巩固学生对于立体图形的理解。
例如,要求学生在班级环境中找出不同的立体图形并写下名称和特征。
2.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拓展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例如,“你能发现生活中还有哪些立体图形?它们有什么特征和应用场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展示自己的观点。
五、课堂与布置作业(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并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
同时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到家中观察并找出生活中的三个立体图形,并用文字描述其特征和应用。
小学语文第一课时教案_1
小学语文第一课时教案小学语文第一课时教案小学语文第一课时教案1 教学目的:1、运用归类方法识字。
2、比拟形近字。
教学重难点:1、复习、稳固学过的字词,积累词语。
2、进展观察、说话和朗读的训练。
教学准备:苹果树贴图、投影片、生字词卡片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玩游戏?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到“语文园地”去玩几个有趣的游戏吧,你们想去吗?二、学习第一题“我会认”1、出示苹果树贴图,树上贴有三种苹果:红苹果、黄苹果、青苹果,三种苹果反面分别贴有带有“言字旁”、“单人旁”、“口字旁”偏旁的字,共有22个。
激趣:多漂亮的一棵苹果树!谁能准确地叫出苹果树反面的字,摘到的苹果就归他。
苹果反面的字就藏在“语文园地五”的“我会认”中。
小朋友们赶快读一读,记一记,等一会儿小组比赛看谁摘的苹果多。
⑴同桌两个互相问问,读读。
〔忘了可以查生字表〕⑵边读边想:每组字在字形上有什么特点。
⑶四人小组互读、识记。
⑷开场“摘苹果”的游戏。
〔每组比赛,师生互相正音〕师在苹果树一侧贴出三个分别写着“言字旁”、“单人旁”、“口字旁”的大苹果贴图,摘一个苹果后,领读,并把字卡揭下,贴到相应的大苹果上。
读准音并贴对的,就能得到这个苹果。
2、归类识字。
⑴找出三组字各自的字形特点。
⑵指名读,开火车读,小组读,齐读。
3、变序抽检。
老师用三组卡片随机抽检认读。
4、扩展训练。
这棵树还会长出哪些苹果?〔引导学生说说自已还知道哪些带有这三个偏旁的字〕三、学习第二题“我会读”1、同桌练读,互相指正。
2、四人小组下互读,齐读。
3、开火车读。
可以横着读,也可竖向读。
四、学习第三题“我会写”1、投影出示12个字,指名读,开火车读。
〔注意读准字音〕2、做“找兄弟”的游戏。
〔师出示12个字卡〕在这12个字中,有六对兄弟长得可像啦!看看谁最聪明,能把它们一一找出来。
⑴指名六人上台找,把找到的字“兄弟”〔字卡〕摆在一起。
⑵小组讨论:为什么说它们是“兄弟”?它们哪儿像,哪儿不像?〔注意从音形义三方面引导比拟〕⑶小组互说,互相补充,全班交流。
《一棵大树》第1课时教案:运用多元学习方法提高幼儿探究能力
《一棵大树》第1课时教案:运用多元学习方法提高幼儿探究能力。
一、运用故事来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对于幼儿来说,故事是一种启发想象力的方法。
通过故事,孩子们可以认识到一个形象的物体,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个物体的属性和功能。
我们可以给他们一些关于树的简短故事和绘本,让他们通过认知先探索每种类型的树有哪些不同的形态,树身形状和叶子颜色等等。
在故事的过程中,适时引导孩子们提出自己的猜想并尝试去验证。
例如:为什么花神选择在这个季节开花?它如何吸收阳光和水分?孩子们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和概念。
二、让孩子亲身体验大自然幼儿们天生拥有探究世界的好奇心,同时,他们也需要透过感官去探究知识。
在学校或户外教学时,可以让孩子们亲自观察、触摸、感受一棵树。
通过搜寻蚂蚁、观察树皮、挖掘土壤等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这一生物的奇妙和活跃。
特别是,在亲身体验中,孩子会去思考所看到的东西是如何工作的,从而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
三、以集体探究的方式学习集体探究是一种多元学习的方法,可以帮助孩子们在同龄人的讨论和研究中获得更多的认知成果。
不同孩子对树的关注点也不同,有些关注的是树叶、有些关注的是树形、有些关注的是树的年龄等等。
集体探究可以让孩子们分享和交流自己的观察和认知,从而激励孩子们更加深入地探索和思考。
四、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除了传统的学习方法以外,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为幼儿的探究和学习带来了很多的便利。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使用数字微生物镜、太阳能电池等科技产品来让幼儿体验更多的科技世界。
此外,我们可以使用网络教育资源,如互动多媒体教学系统,以帮助孩子们深入了解树的多个方面的知识。
运用多元学习方法,让孩子们全方位、多角度地去探究一棵大树所具备的属性和功能,以及它对我们的生活所带来的影响。
希望此文能帮助您了解如何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和未来的自主学习能力。
初一语文第一课教案
初一语文第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明确每段的基本含义。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3.学习使用正确的语调、语速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对古代诗词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汇和短语。
2.正确朗读课文,掌握基本的语音语调。
教学难点:
1.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诗词的含义。
2.朗读时的语音语调。
教学准备:
1.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文具等。
2.教师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利用图片等激发学生对诗的兴趣。
二、预习(10分钟)
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图片和短语提示,预测课文内容。
2.学生互相讨论,分享自己的预测。
三、讲解(15分钟)
1.教师用PPT展示课文,带领学生一起读课文。
2.解释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四、操练(15分钟)
1.教师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课文中的问题,巩固课文内容。
2.学生分组进行朗读练习,注意语音语调。
3.教师选几组学生进行表演,评价其朗读效果。
五、总结(5分钟)
1.学生互相总结课文的内容。
2.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朗读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5分钟)
1.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并朗读课文。
2.鼓励学生搜索相关的诗词,展示在下节课上。
雨点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优秀9篇
雨点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优秀9篇《雨点儿》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这一课时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11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数不清、飘落、半空”等词语。
4、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识字和朗读。
教学难点是通过读课文使学生知道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小朋友们,今天我请大家看一幅图,你们看看,这是什么?(图片云彩)它已经成为一个妈妈了,那我们应该叫它什么呀?云妈妈。
那云妈妈的孩子是谁呢?我请小朋友来叫一叫它。
(指名叫)雨点儿,它是我们今天的新朋友,给我们带来了礼物,要送给能干的孩子。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接下来我们就来比比谁能干?自己读一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生字,自由拼读组词。
请你打开课本,自己来完成。
完成的小朋友请你坐端正了,哦,很能干,雨点儿乐于和你交朋友。
(奖励雨点)2、你们都自己学习过了本课的生字,是不是真的认识了呢?生字宝宝要来考考你了。
你认识了谁?(指名读──同桌读)3、都挺不错的。
我摘掉了它们的帽子,没有了拼音的帮助,你还认识吗?(去拼音,开火车读字)4、看看小朋友的反应怎样?三、理解课文,感悟课文1、小朋友们真棒,生字宝宝都认识了,读得很不错,那下面这段话你也能读得这么棒吗?2、我们先一起读一读这段话,再请你自己读一读这段话。
(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理解词语:数不清)除了雨点儿是数不清的,还有什么东西也像雨点儿一样数不清?还从其它地方读懂什么了吗?(理解词语:飘落、云彩)3、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要是你就是雨点儿,你有什么话要对大家说?(看图指名说)4、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中的雨点儿们说了什么悄悄话。
(出示三个自然段)一起读,自己读,请一个小朋友来读一读,其他小朋友听,然后请你说说你听了它们的对话,知道了什么?(板书:小雨点儿有花有草大雨点儿没有花没有草)(雨点儿爱和认真听的小朋友做伙伴)5、这主要是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在说话。
《金色的鱼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2篇)
《金色的鱼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2篇)2022-12-15《金色的鱼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2篇)《金色的鱼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篇118 金色的鱼钩(闪着光芒)炊事班长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而牺牲《金色的鱼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一、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能找出点明题意的句子,能有感情朗读描写老班长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的精神,从而理解“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三长两短”、“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
二、教学过程:1、检查自学字、词情况:(1)根据意思听写词语:“三长两短”、“喜出望外”、“奄奄一息”。
(2)齐读生字、新词。
(3)说说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
2、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默读课文并思考:a 简要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b 找出点明题意的句子(用直线划下来)。
(2)反馈。
3、理解“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的含义。
(1)齐读。
(2)质疑:“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怎么会“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3)讨论。
(4)定向。
找一处老班长的语言,读读,简要说说意思,然后想想反映了老班长的什么精神,最后有感情朗读。
(5)自学。
(6)交流。
(以感情朗读为重)(7)体会老班长的精神。
(8)说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9)练习。
4、课堂作业设计。
(1)根据意思写词语。
(2)体会“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5、板书设计:略。
课文说明:这篇课文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为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自己却牺牲在草地上的感人事迹。
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了解红军长征途中,一位老炊事班长为了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动人事迹。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够比较准确的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那个星期天》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案【部编人教版】
《那个星期天》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嗯、谅”等11个字,会写“媚、砖”等13个字,会写“明媚、拨弄”等18个词语。
2.能理清课文思路,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3.能整体感知课文,初步体会“我”的心情变化。
【教学重点】能理清课文思路,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我”的心情变化。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提问:同学们,你有过等待父母带你去做某件事或父母答应你一件事却迟迟不兑现的经历吗?说一说你当时的心理。
预设1:我很难过,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预设2:我当时等得很焦急,一直催着妈妈带我出去玩。
2.过渡: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史铁生的《那个星期天》,看一看在那个星期天,他又有着怎样的期盼呢。
(板书:那个星期天史铁生)3.作者简介:史铁生(1951—2010年),中国当代作家。
著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长篇散文《我与地坛》等。
短篇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老屋小记》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导入,让学生联系生活回顾盼望经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同时自然地引出课题。
二、整体感知1.自读任务(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识记生字,交流易错字的识记方法。
(3)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围绕什么线索展开的叙事?2.初读反馈(1)随文识字:字词检测,读准字音。
嗯(ǹg)原谅(liàn g)缥(piāo)缈(miǎo)急遽(jù)惆(chóu)怅(chàn g)咔(kā)嚓(chā)噢(ō)消逝(shì)(2)集中识字: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ǹg liàn g piāo miǎo jùchóu chàn g kāchāōshì嗯谅缥缈遽惆怅咔嚓噢逝预设:①可以用加偏旁的方法来识记生字。
如“嗯、咔、嚓”三个字分别是“恩、卡、察”加上相同的“口”字旁组成的新字。
小学语文第一课时教案模板范文
年级:二年级教材:《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课题:《小蝌蚪找妈妈》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蝌、蝣、找”等生字,学会“蛙、虾、水”等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朗读课文、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感受亲情和友情,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团结互助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 学会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情感。
教学难点:1. 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体会亲情和友情。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小蝌蚪找妈妈》图片、视频。
2. 生字卡片:《蝌、蝣、找、蛙、虾、水》等。
3. 课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小蝌蚪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介绍课文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感受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课文,认识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或同学的帮助理解字词意思。
2. 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
三、朗读课文1.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注意节奏和语气。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停顿和重音。
3. 小组合作朗读,互相纠正错误。
四、讨论交流1. 教师提问:“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它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各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拓展延伸1. 教师出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的变化过程。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蝌蚪变成青蛙的认识和感受。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困难和挑战?我们应该如何克服它们?六、总结全文1. 教师总结课文内容,强调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以及从中体会到的亲情和友情。
2. 学生谈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时教案示例
一、教学重点:
1、学习Let’s learn部分的train,plane,ship,subway几个单词。
2、在情景中使用对话中的句子,掌握句型学会询问和回答人们日常出行的
方式。
3、听、说、读、写本课短语:on foot,by bike,by bus,by train。
4、听、说、认读短语 by plane,by ship,by subway。
二、教学难点:
1、subway中字母u在单词中的读音和词义的理解。
2、用句子“How do you go to school? How do you go to …? By ….”
来询问和回答人们日常出行的方式。
3、描述出行方式的英语表达法多是由“by + 交通工具名称”构成,只有
“走路”一词要用介词on。
三、课前准备:
1、教学过程中所需的录音(Let’s learn, Let’s play)、课件、动画素
材。
2、本课时(let’s learn部分)的单词短语的图片和卡片,以及(let’s
chant部分)的单词短语卡片。
四、教学过程:
1、Warm up (热身)
活动一:Let’s start
教学参考时间:2-3分钟
和学生一起看教材Let’s start部分,请学生说一说知道哪些交通工具。
活动二:Brainstorm(头脑风暴)
教学参考时间:2-3分钟
1.教师点击课件:画面中出现 road 一词,教师提问:What can you think
of from the word “road”?
2.教师请学生拿出纸,在纸上写出看到这个单词后能够联想到的一切单词。
如果学生实在有困难,可以允许部分用中文。
3.四人一组,交流所写的单词或短语,相互启发。
4.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5.教师点击课件,出现相应的词汇。
这些词汇可以是学生说到的,也可以
是学生没有说到的。
如:car jeep bus taxi people police shops building bike kite traffic lights driver train
plane ship subway trolley bus。
6.教师请学生试着读出这些单词。
2.Presentation (新课呈现)
活动三:学一学
教学参考时间:5-8分钟
1.接着上面的教学步骤,教师请学生试着读出没学过的单词。
2.引导学生读出符合拼读规律的单词,教师给予必要的帮助:ship 中字母
i读短音/i/;plane是开音节,字母a读/ ei /;train中ai字母组
合读作/ei /。
subway教师可以带读。
3.教师点击单词,出现相应的图片,让孩子能够将单词的音形义联系起来。
4.在没有地铁的地方,教师可以进一步解释:It’s an underground railway
in a city. It travels very fast.增强学生的印象。
5.教师播放Let’s learn A部分单词的录音,让学生跟读单词,纠正发音。
活动四:锁链游戏
教学参考时间:2-3分钟
1.请一个学生说出学过的有关交通工具的单词。
2.后一个人必须重复前面同学的单词,然后再加上自己的单词。
3.教师适当加以提示。
4.在学生比较熟练后,可以以组为单位记时,看哪组速度快,用时少。
活动五:有问有答
教学参考时间:5-7分钟
1.教师播放Let’s learn A部分的录音。
2.学生跟读单词和句子。
3.教师板书:How do you go to …?I go to ….
4.师生互相问答,教师可以用学过的其他地点提问,学生回答。
5.鼓励好学生主动向其他同学提问。
6.教师在练习中有意识的替换其他距离比较远的地点,让学生练习by
train,by ship,by plane等远途交通工具。
7.由教师对学生的提问,导入到学生对学生的提问。
8.反馈练习:教师出示下面的对话。
(选自北京版教材第二册第四课课
文)
Miss Lin: 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 every day?
Student A: I come to school by bus.
Student B: I come to school by subway.
Miss Lin: How about you, Sun Hong?
3、Let’s play ( 趣味操练 )
活动六:说歌谣:
教学参考时间:2-3分钟
1.教师播放Let’s chant部分录音2-3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单词短语
的卡片按歌词中的顺序摆好。
2.应准备的单词卡片有: go to school sometimes by bike by car
by train never how do you get to Paris on foot always
3.教师再次播放歌谣,请学生根据歌谣内容举起相应的图片。
4.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引导学生边唱边出示图片或单词短语。
5.学生根据卡片提供的内容练习说唱儿歌。
教师适当强调歌词中的发音和
节奏处理。
6.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儿歌,并为歌谣添加动作。
7.小组展示,同学之间给予适当评价。
活动七:趣味问答:
教学参考时间:2-3分钟
1.教师在黑板上板书问题How do you go to ?课前准备
不同的地点和交通工具的卡片。
2.学生根据教师随意出示的卡片中出现的地点和交通工具回答问题:如:
出示学校和飞机:学生可以说:I never go to school by plane。
又如,出示电影院和公共汽车,学生可以说:I sometimes go to cinema by bus,sometimes by bike。
3.学生根据教师随意出示的卡片,可以替换不同的频度词,以使句子能够
基本成立。
活动八:鹦鹉学话:
教学参考时间:4-5分钟
1.教师播放课件中Main scene的画面或请学生打开书。
2.请学生描述画面。
3.教师播放录音或课件。
4.学生跟读句子。
5.请学生分段说一说。
6.请学生自愿分组练习。
7.到教室前面表演对话。
8.鼓励学生自己在原有对话基础上改编对话。
4、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活动九:说说练练:
教学参考时间:2-3分钟
1.教师和学生一起做A部分的Let’s play的游戏。
2.参考教参P4页该部分的相关内容。
活动十:练一练
教学参考时间:3-4分钟
1.完成活动手册P1 第 1、2题。
2.学生打开书,自己读图。
3.如果时间允许,可以让学生两个人一小组,互相叙述画面。
4.教师播放录音。
5.学生进行连线练习。
6.教师请学生订正答案。
7.教师再次播放录音,请学生试着重复或复述每个人的话。
8.请学生试着说一说为什么选择该种交通工具。
9.教师再次播放录音,学生完成第2题。
10.教师收练习册,或请学生到黑板上写正确答案,学生交换练习册互相订
正。
活动十一:小结
教学参考时间:1-2分钟
1.教师请学生自己总结本课所学的重点内容。
2.教师在学生小结的基础上How do you go to …?
I go to short distance :on foot
by bike
by bus
Long distance: by ship
by plane
by train
3.教师再次播放Learn A声音,学生跟读。
6、板书
Unit 6 How do you go there?
On foot by bike by bus by train
By plane by ship by subway
每一短语下面有相应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