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3课《风雨》学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3课《风雨》教案及反思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3课《风雨》教案及反思 (新版)新人教版

《风雨》一、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高明的手法,感受文章生动的侧面描写。

2、积累文中生字词。

3. 能结合课文,运用自己的语言,赏析作者是如何真切描写景物的细节及其变化的。

二、教学重、难点:⑴教学重点:赏析作者是如何真切描写景物的细节及其变化的。

⑵教学难点:掌握用侧面衬托来表现风雨的手法,学会运用修辞并注意精确用词来传神表达事物的情态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赏读法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流程:㈠菲特图片展示激趣导入:同学们看到了怎样的风雨景象?请两位同学说说.这是同学们眼中的风雨,接下来让我们看看一位名家的《风雨》是怎样的?介绍作者贾平凹,补充介绍“凹”的字音,贾平凹小名平娃。

㈡初感风雨景1.落实字音偌大( ruò ) 蜷曲( quán)倏忽(shū)模样( mú)葡萄蔓( wàn )撩起( liāo)槐树(huái) 栅栏(zhà)刹那(chà)锥形(zhuī)2.朗读课文,初步感知风雨,并逐段在书上划描写的景物。

3.明确每段景物初读课文, 这篇课文给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呢?这篇文章不着风字不着雨字,又是怎么让你们感受到狂风暴雨的呢?树林子垂柳杨叶芦苇羊女孩葡萄蔓苍蝇鸟巢鸟儿废纸湿猫瓦浮萍池水鱼儿木架油灯老头孩子们……明确:作者在狂风暴雨中,能观察到这么多的景物,告诉我们,一定要有一双细致观察的眼睛。

这种不是直接描写风雨而是通过其它景物在风雨中的景象烘托风雨的写法,叫侧面描写。

㈢共赏风雨奇请找出你认为写得最传神的一个景物进行细细品读,并和同学分享。

预设:①树林子像一块面团了, ……(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林子在大风下的狂乱。

)②一头断了牵绳的羊从栅栏里跑出来,四蹄在撑着, ……(直接描写景物细节,观察非常仔细.动词比较精确,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羊在大风中的弱小,侧面写出了风之大.)③哗地一声,乱了满天黑点, ……(从听觉,视觉角度,写出了落叶在风中的狂乱。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风雨》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风雨》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风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

2.体会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及侧面描写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3.认识大自然的威力,勇敢面对大自然。

二、教学重难点:目标 1、2三、课时 1课时四、教学过程(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进来)(一)导入:望湖楼醉书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诗人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

读起来,你会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经历了一场突然来去的阵雨,又来到望湖楼头观赏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

那么同学们你们经历过这样的风雨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贾平凹又是怎样描写风雨的呢?(二)作者简介贾平凹(1952-),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当代作家。

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和文学奇才,被誉为“鬼才”。

他以小说出名,散文也独具要格。

其散文常常绽放出哲理的光芒,平淡朴实的语言里,蕴含着深厚的生活道理。

虽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物、人、事等,但言近旨远,有着浓厚的自成一家的美文品格。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浮躁》、《废都》、《秦腔》等,曾多次获得文学大奖。

(三)整体感知课文1、教师正音正字并评点、指导、范读。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1)、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

请逐段朗读课文,想一想:各段都写了哪些景物?第1段:第2段:第3段:第4段:第5段:第6段:第7段:第8段:明确:第1段:树林全貌;第2段:垂柳、杨叶、芦苇;第3段:断绳羊、女孩;第4段:葡萄蔓、苍蝇;第5段:鸟巢、鸟儿;第6段:废纸、猫、瓦;第7段:浮萍、鱼儿;第8段:老头、孩子。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风的?写出了风怎样的特点?明确:文章先从树林子开始着手,呈现给我们一幅恣意的狂风图。

接下来,从形状、声状方面对被风吹得乱了的垂柳、杨叶、芦苇进行了生动的描写,继续展现狂风大作的画面。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3课《风雨》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3课《风雨》学案

13.风雨贾平凹【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作品,在阅读中积累重点词语和优美语句。

2.把握内容,理解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描写景物的写作技巧和生动形象的语言。

3.培养关注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学习重点】1、体会作者描写景物的技巧及生动形象的语言。

2、培养关注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第一课时【预习导入】(一)导入新课(二)自主学习一、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偌大() 蜷曲()贾平凹()倏忽()模样()撩起()刹那()锥形()葡萄蔓()二、重要词语释义:偌大:倏忽:攀附:3、作者简介:贾平凹,原名贾平娃,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1952年出生,陕西丹凤人。

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

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西安市作家协会主席。

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

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

《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废都》获1997年法国费米娜文学奖;《浮躁》获1987年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最近获得由法国文化交流部颁发的“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荣誉奖”。

【整体感知】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结构。

2.本文通过对哪些事物的描写来表现这狂风骤雨的?【自我评价,总结收获】:第二课时【品读赏析】1、树林子像一块面团了,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2、树林子往一处挤,绿似乎被拉长了许多……绿全然又压扁开来【合作探究】古人评论精彩而含蓄的文章为“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课文中没有一个风字,但一直在写风;也没有一个雨字,但也写到了雨。

细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从哪些方面来描写风的,写出风怎样的特点。

2.有人说结尾写到大雨了,你是怎样看的?说一说结尾的场景和情调跟前面相比有什么不同。

3.本文在写景时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的?【拓展延伸】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平时积累找出一些描写风雨的诗句。

七年级语文上册 13《风雨》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 13《风雨》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3.风雨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⑴朗读课文,理解、品味优美的语句。

⑵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语言描写和修辞方法对景物描写的作用。

2.教材分析这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三课。

本单元的诗文都是文情并茂的优美篇章,多是出自名家之手,具有意境优美、构思精巧、语言精美、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等特点。

3.中招考点“赏析语句”每年的设题角度略有不同,涉及到动词、形容词、修辞、细节描写、写作手法,赏析有一定难度,赋1分的居多。

七年级的学生,对阅读现代文的方法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具体如何解决问题还是掌握不太好。

二、学习目标1.通过品味语言,能学会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2.通过品读语言,能学会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三、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通过诵读课文,学习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

2.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作者是如何细致观察并真切描写景物的细节及其变化的。

四、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同学们,在课堂开始之前,老师请大家仔细地欣赏几幅图片。

欣赏过后,请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此刻你是一种怎样的感受?(二)预习检测1.作者介绍贾平凹,某某丹凤人。

原名贾平娃。

某某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书协会员,当代著名作家。

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和文学奇才,是一位当代中国最具叛逆性、最富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具有世界意义的作家,也是当代中国可以进入中国和世界文学史册的为数不多的著名文学家之一,被誉为“鬼才”。

曾多次获文学大奖,1988年《浮躁》获得第八届美孚飞马文学奖铜奖。

他以小说出名,散文也别具一格。

其散文常常绽放出哲理的光芒,平淡朴实的语言里,蕴含着深厚的生活哲理。

虽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物、人、事等,但言近旨远,有着浓厚的自成一家的美文风格。

偌大蘑菇刹那蜷曲倏忽栅栏屋檐鸟巢撩起锥形捶打芦苇槐树攀附弧形(四)当堂训练描写一段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的优美文字,运用修辞手法,200字左右。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风雨》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风雨》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展示交流结果
巩固达标
课堂小结
归纳拓展
展示有关风雨的诗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 青青柳色新。
南 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积累,背 诵。
自主合作
巡查,指导
通读课文,疏通字词。
互动交流
范读课文,出示字词
注音释义
巩固达标
齐读,加深印象
学习内容2
展标导学
2、体会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及侧面描写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明确目标
自主合作
本文通过对哪些事物的描写来表现这狂风骤雨的?是怎样进行描写的?
找出关键词句,进行圈点批画,组内交流
互动交流
做示范年级
七年级
执教
授课时间
自主学习目标
熟读课文,掌握重点词语。
合作学习目标
体会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及侧面描写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合作探究目标
认识大自然的威力,勇敢面对大自然。
合作重点
体会比喻、夸 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合作难点
侧面描写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合作关键
朗读、品味、引导
教 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 活动
引入课题
创境引入
同学们,如果要你描写风雨交加的场面,你会怎么写?
学生发言
展标 导学
1、熟读课文,掌握重点词语。
2、体会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及侧面描写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3、认识大自然的威力,勇敢面对大自然。
明确目标

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3 风雨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3 风雨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引导点拨
探究点1:内容理解。
问题1: 作者从哪些方面来描写风的,写出风怎样的特点?
问题2: 有人说结尾写到大雨了,你是怎样看的?说一说结尾的场景和情调跟前面相比有什么不同?
探究点2:细节赏析。
问题1:作者有着锐利的眼光,能在狂风暴雨中看清楚景物的细节及其变化,试举课文的一两处,说一说作者是如何细致观察并真切描写的。
3.“一头羊从栅栏里跑出来,四蹄在撑着,忽地撞在一棵树上,又直撑了四蹄滑行,末了还是跌倒在一个粪堆旁,失去了白的颜色。”你认为句中哪些动词用得好?为什么?
4.“一个穿红衫子的女孩冲出门去牵羊,又立即要返回,却不可能了,在院子里旋转,锐声叫唤,离台阶只有两步远,长时间走不上去。”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5.“槐树上的葡萄蔓再也攀附不住了,才松了一下蜷曲的手脚,一下子像一条死蛇,哗哗啦啦脱落下来,软成一堆。”这里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妙用?
教师引导点拨,学生讨论解答
2.比喻,将树林子比喻为一块面团,并着一个“鼓”字、一个“陷”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林地狂风中飘摇的情景
3.“跑”、“撑”、“撞”、“跌”、“失去”,几个动词形象地写出了“断了绳的羊”的一连串表现,从侧面烘托了风之狂
1. 给加点字注音。
偌大( ) 刹那( ) 蜷曲( ) 屋檐( )疏忽( )锥形( )
2.解释词语偌大: 刹那:
疏忽:
引领自学
二.课堂自学部分
“风”,看不见一个“风”字,却写出了狂风的肆虐;写“雨”,不着一个“雨”字,却为我们展现出了风雨夹击的情景。作者采用的是一种什么写法?找出描写的句子。2.“树林子像一块面团了,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教师引导提示: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3单元 第13课《风雨》导学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3单元 第13课《风雨》导学案 新人教版

风雨【学习目标】1、积累词汇,进行朗读训练,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受贾平凹先生笔下的风雨场景。

2、欣赏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细致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学习作者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及侧面衬托来表现风雨的高明手法。

3、理解作者巧妙的艺术构思和深刻主题。

【重点聚焦】作者为什么要通过植物、动物和人的表现来突出风雨之大呢?这样写的好处又在哪里呢?因为动植物和人都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而作者所写的刮风下雨的状态也是最直接的反映到这些大自然的事物之中的。

这样写的好处在于通过侧面烘托能够让人们更加形象生动的感受风雨之大。

【难点突破】文章最后一段为什么要写孩子们折纸船从门缝里放出去呢?作者这样描写,一反前文中所弥漫的紧张急迫的情调,给这场暴风雨添上一个温暖的结局。

给人们一种闹中取静、恬静、闲适的感觉。

其实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这样,我们应该试着以一种童真童趣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我们就会发现这个世界其实很美。

希望大家能够继续保持你们的童心,不要被外界世俗所污染,用这样一颗童心,去发现生活的美好。

【走进作者】贾平凹,陕西作协主席,中国书协会员,当代著名作家。

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和文学奇才。

作品有小说集《兵娃》、《姐妹本纪》、《山地笔》、《野火集》;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长篇小说《商州》、《浮躁》、《废都》、《白夜》、《秦腔》、《古炉》等,曾多次获文学大奖。

作品《风雨》、《我不是个好儿子》、《月迹》、《落叶》入选中学教材。

【背景追溯】汉乐府《古歌》云:“秋风萧萧愁杀人。

出亦愁,入亦愁。

座中何人,谁不怀忧?”贾平凹先生于1982年秋写于宝鸡的这篇《风雨》,正是秋风秋雨瑟瑟而来的精彩写照。

【拓展链接】描写雨的诗句①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辛弃疾《西江月》)②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③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④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精品】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第13课风雨导学案新人教版

【精品】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第13课风雨导学案新人教版

第3单元第13课风雨【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贾平凹先生笔下的风雨场景。

2.学习作者运用侧面衬托来表现风雨的高明手法。

3.能结合课文,运用自己的语言,赏析作者是如何细致观察并真切描写景物的细节及其变化的。

【学习重点】学习作者运用侧面衬托来表现风雨的高明手法。

【学习难点】理解文章通过特定情境中的背影来抒发情感的选材与剪裁方法。

【学习时间】 1课时导学过程一、课前自主先学1.自主阅读课文2遍,完成以下任务:(1)圈画你认为需要积累的词语,理解并会默写;(2)理清文章层次,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3)带着课后“研讨与练习”一的问题阅读课文,并尝试回答。

2.就自己体会深刻的段落感情朗读(组长组织比赛,看谁读得好)。

自评:以上任务完成好的有等级:二、课中互动学习(一)学习活动1:预习检测任务1:給加点的字注音蔓.()撩.()捶.()偌.大()攀附..()蜷.曲()屋檐.()弧.形()倐.忽( )锥.形()刹.那()活动指导:注音全部正确的小组加1分。

任务2:解释词语偌大:刹那:倐忽:蜷曲:攀附:任务3.自读课文,把阅读的感想或疑问写在下面。

(二)学习活动2:研读赏析课文任务1:文章题目为"风雨",全文却无"风雨"二字,仔细体味,又觉得无处不在描写风雨,无处不在体现风姿雨态。

这种高明写作手法,令人拍案叫绝 ,这是什么写作手法。

文中具体写了哪些景物? 写出了风怎样的特点?请从文中分类摘录相关的句子。

活动指导:1.独立阅读圈画,体会作者笔下的“风雨”,在书边作批注;2.小组交流:先交流你体会到的内容,再交流作者如何刻画。

3.组长安排1人进行全班交流,其他人补充。

任务2:有人说结尾写到大雨了,你是怎么看的?结尾的场景和情调跟前面相比有什么不同?任务3:作者在描写风姿雨态时,运用了很多形象而精炼的词语,请从文中选择两处进行品味,说说它们好在哪里。

词语一:_____________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词语二:_____________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务4:作者有着锐利的眼光,能在狂风暴雨中看清楚景物的细节及变化,试举课文的一两处,说说作者是如何细致观察并真切描写的。

2014-2015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3课《风雨》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14-2015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3课《风雨》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13 《风雨》学习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贾平凹先生笔下的风雨场景。

2. 学习作者使用侧面衬托来表现风雨的高明手法。

3. 能结合课文,使用自己的语言,赏析作者是如何细致观察并真切描写景物的细节及其变化的。

学习重点学习作者使用侧面衬托来表现风雨的高明手法。

课时一课时学习过程课前预习1、掌握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给下列加点词语注音。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家作品。

3、读课文2遍,想一想文章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

把你的疑惑写下来。

课堂学习一、导入1、展示两张暴风雨的图片,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2、理解作者,理解“凹”二、初感风雨景。

1. 快速浏览课文,课文是通过对哪些事物的描写来表现这风雨的?2、这些景物大致能够分几类?这些事物在风雨中什么共同的特点?3.课文写“风”,看不见一个“风”字,却写出了狂风的肆虐;写“雨”,不着一个“雨”字,却为我们体现出了风雨夹击的情景。

作者采用的是一种什么写法?侧面烘托:写作时先从侧面描写,然后再引出主题,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4、实例理解正面描写。

三、共赏风雨奇。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前两段两至三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赏析:①丰富的想象。

②贴切的比喻。

③精准的动词。

④精细入微的描写。

2、结尾的场景和情调跟前面相比有什么不同?3、小结:文章使用大量篇幅描写景物,以细节凸显风雨之大之猛烈。

在这些景物的衬托下,孩子们的童真和快乐成了这个世界最美好、最感人的东西。

4、作者最终想告诉我们什么呢?四、摹写风雨景请模仿课文,写一段话,来描写一个非常炎热的夏天,约100字左右,用上今天学习的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

指导:选景、修辞、写作顺序。

五、布置作业:把课堂小练笔扩展成一篇写景的小作文,尽量用上比喻、夸张等修辞和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3《风雨》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3《风雨》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word
风雨
课题
风雨
备课人
课型
新授
课时
1
知识 与能
在阅读中积累重要词语及优美语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风与树林嬉辞手法的运用,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学 与 方 品味本文生动形象的语言。
目法
标 情 感 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态度
价值

课标要求 重点
在整体感知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深入体会文章传达的微妙情感,揣摩和品味 富有特色的语言,积累精彩语句。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学习作者侧面描写风雨及妙用比喻的写法
难点 教法
体会作者描写风雨,却不着字“风雨”的妙处 朗读法、自主、合作、探 教具 学具 Ppt 究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检查预习 情况
四、布置作业:
模仿本文写法,运用侧面衬托写法描写一种场景。
板书设
风雨 贾平凹
2/3
word

教学 反思
风雨中的树林子、 } 树木、羊、葡萄蔓、} 侧面衬托 鸟、巷道、池塘、 }------风狂雨暴 小屋、老人、孩子 } 表现儿童的纯真天性 教学过程学生参与积极。
3/3
形成整体上和谐的艺术画面。风雨的形、声、神、韵, 用比喻来生动描摹风
不着“风雨”,却无不惟妙惟肖,仿佛置身于狂风暴 雨的
雨的环境中,给人以淋漓的美感享受。
2、 试举例说明作者如何运用比喻来生动描摹风雨
的。
师示例:作者把冷风骤雨中的树林子比作一块面团,
突出了风雨之大。
四、布置作 业:
学生举例说明。
3、 本文内容及主旨归纳:
或“雨”字。
这是什么写法? 三、自读,思

七年级语文上册 13 风雨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13 风雨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13 风雨汉乐府《古歌》云:“秋风萧萧愁杀人。

出亦愁,入亦愁。

座中何人,谁不怀忧?”贾平凹先生于1982年秋写于宝鸡的这篇《风雨》,正是秋风秋雨瑟瑟而来的精彩写照。

不过最让人称奇的是,文章名为《风雨》,但通篇不着一个“风”、一个“雨”字,而风雨之情状,却被表现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其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品味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感受文章语言的魅力。

3.培养热爱自然、欣赏自然的思想感情。

说起暴风雨,我们不由得联想到“狂风暴雨”“风雨如磐”“风雨交加”等词汇,更联想到唐代许浑的诗句“山雨欲来风满楼”。

是的,暴雨说来就来了!随着狂风吹过,雨帘从山后漫过来,顷刻就把天地间变成白茫茫的一片。

今天,我们学习著名作家贾平凹所写动的《风雨》,去感受他笔下的狂风骤雨吧。

(板书课题、作者)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给加点的字注音。

偌.大(ruò)刹.那(chà)蜷.曲(quán)倏.忽(shū)栅.栏(zhà)屋檐.(yán)鸟巢.(cháo) 撩.起(liáo)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偌大:这么大,或那么大。

刹那:极短的时间,瞬间。

栅栏:用铁条或木条等做成的类似篱笆而较坚固的东西。

蜷曲:弯曲(多用于人或动物的肢体)。

屋檐:房顶伸出墙外的部分。

倏忽:忽然,很快。

3.作者简介贾平凹,原名贾平娃,1952年出生,陕西丹凤人,当代著名作家。

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和文学奇才,是一位当代中国最具叛逆性、最富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具有世界意义的作家,也是当代中国可以进入中国和世界文学史册的为数不多的著名文学家之一,被誉为“鬼才”,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商州》《浮躁》《废都》《白夜》《秦腔》《古炉》等,曾多次获文学大奖。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朗读课文1.学生听读录音,欣赏。

2.学生诵读:调动情绪,纠正读音,品读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风雨》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风雨》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学案

13《风雨》【课标依据】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意义和作用。

3、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4、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学习目标】文,梳理文章内容。

2.体会比喻、夸X等修辞手法及侧面描写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自然的威力,勇敢面对大自然。

【学习重点】 1、2、3【学习方法】朗读法、批注法、讨论法【课时建议】2课时【学习过程】课前预习“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给下列加点词语注音。

偌.大()刹.那()栅.栏()蜷.曲()倏.忽()参考答案:ruò;chà;zhà;quán;shū。

2.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作家作品。

参考答案:贾平凹(1952-),原名贾平娃,某某丹凤人,当代作家。

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和文学奇才,被誉为“鬼才”。

他以小说出名,散文也独具要格。

其散文常常绽放出哲理的光芒,平淡朴实的语言里,蕴含着深厚的生活道理。

虽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物、人、事等,但言近旨远,有着浓厚的自成一家的美文品格。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浮躁》、《废都》、《秦腔》等,曾多次获得文学大奖。

文2遍,想一想文章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

课堂学习一、预习反馈4.检查、矫正课前预习第1题。

5.交流作家作品情况。

二、朗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文是一篇写景散文。

请逐段朗读课文,想一想:各段都写了哪些景物?第1段:第2段:第3段:第4段:第5段:第6段:第7段:第8段:参考答案:第1段:树林全貌;第2段:垂柳、杨叶、芦苇;第3段:断绳羊、女孩;第4段:葡萄蔓、苍蝇;第5段:鸟巢、鸟儿;第6段:废纸、猫、瓦;第7段:浮萍、鱼儿;第8段:老头、孩子。

7.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风的?写出了风怎样的特点?参考答案:文章先从树林子开始着手,呈现给我们一幅恣意的狂风图。

接下来,从形状、声状方面对被风吹得乱了的垂柳、杨叶、芦苇进行了生动的描写,继续展现狂风大作的画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风雨
贾平凹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作品,在阅读中积累重点词语和优美语句。

2、把握内容,理解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描写景物的写作技巧和生动形象的语言。

3、培养关注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学习重点】
1、体会作者描写景物的技巧及生动形象的语言。

2、培养关注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第一课时
【预习导入】
(一)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
一、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偌大() 蜷曲()贾平凹()倏忽()模样()撩起()刹那()锥形()葡萄蔓()
二、重要词语释义:
偌大:
倏忽:
攀附:
3、作者简介: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1952年出生,陕西丹凤人。

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

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西安市作家协会主席。

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

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

《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废都》获1997年法国费米娜文学奖;《浮躁》获1987年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最近获得由法国文化交流部颁发的“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荣誉奖”。

【整体感知】
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结构。

2.本文通过对哪些事物的描写来表现这狂风骤雨的?
【自我评价,总结收获】:
第二课时
【品读赏析】
1、树林子像一块面团了,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
2、树林子往一处挤,绿似乎被拉长了许多……绿全然又压扁开来
【合作探究】
古人评论精彩而含蓄的文章为“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课文中没有一个风字,但一直在写风;也没有一个雨字,但也写到了雨。

细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从哪些方面来描写风的,写出风怎样的特点。

2.有人说结尾写到大雨了,你是怎样看的?说一说结尾的场景和情调跟前面相比有什么不同。

3.本文在写景时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的?
【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平时积累找出一些描写风雨的诗句。

【本课小结】
文章运用大量篇幅描写景物,从而表现景物之大之猛烈。

在其他景物和老人的衬托下,孩子们的童真和快乐成了这个世界最美好、最感人的东西。

本文表现了作者对儿童天真纯洁的讴歌和赞美
【自我评价,总结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