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百家争鸣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必修3-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高中历史必修3-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儒家:这是品德问题,主张思想教育 儒家:这是品德问题, 法家:这是违纪行为, 法家:这是违纪行为,主张严格惩罚 道家:这是无意识的,主张顺应自然, 道家:这是无意识的,主张顺应自然, 等学生自我觉悟。 等学生自我觉悟。
“百家争鸣”的意义 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是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 础 对当时及后世影响深远
④保守思想:恢复周朝的礼仪制度,“克己复礼” 。 保守思想:恢复周朝的礼仪制度, 克己复礼” (3)评价: 开创儒家学说,儒家思想后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 (3)评价: 开创儒家学说, 评价 正统思想,也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主流思想。 的正统思想,也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问题1、如何看待孔子的“仁”和 “德” ?
2).老子及其道家思想
(1)唯心 老子的思想核心是 (1)唯心:老子的思想核心是 唯心: 认为在 “道”。认为在变幻无常的世 界背后 有不变 存在, 界背后,有不变的“道”存在, 是天地万物的本源。 “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人 要顺应“ 而生活。 要顺应“道”而生活。
(2)政治主张:主张“无为而治” (2)政治主张: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政治主张
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是指 王夫之②黄宗羲③李贽④ ①王夫之②黄宗羲③李贽④顾炎武 A.①②③ B.①②④ . . c.①③④ D.②③④ . . B
黄宗羲、顾炎武、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位思想家的共 同点包括 ①反对君主专制统治 ②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③彻底批判传统儒学的思想体系 ④主张物质是第一性的 A.①② B.①②③ . .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
C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 君者 水则覆舟。 出自《荀子·王制 王制》 水则覆舟。”出自《荀子 王制》。

原创8: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原创8: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3.荀子的思想
① 核心思想—— “仁义”和“王道” “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 ② 民本思想——“君舟民水” ③ 战伦国理时观期—,—孟“子性、本荀恶子”发展了儒学,体现了新兴地主
阶级的要求。 ④“礼法并用” ⑤朴素的唯物思想 “天行有常,不为尧舜,不为桀亡”。
三、道家和法家
老子(约前571年-前471 年),姓李名耳,字聃,是 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 家之一,被道教尊为教祖, 世界文化名人。
以法为本,法不阿贵。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韩非子》
请思考:上述反映了法家什么样的政治观点?
(1)历史是发展的,统治者应因时而变。 (2)“以法治国”。 (3)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君主利用权术驾御大臣,以 权威震慑臣民。
适应了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主要学派 代表人物
1.“百家争鸣”的背景
“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原因(结构图)
生产力发展
铁器和牛耕的推广
社会大变革
(奴隶制瓦解 封建制确立)
土地制度 政治制度
(1)经济: 土地私有和铁犁牛耕的出现,井田制逐步瓦解。 (2)政治: 分封制崩溃,宗法制遭破坏,诸侯争霸与兼并。 (3)阶级关系: 士阶层崛起。 (4)思想文化: 私学兴起 (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丘,字仲尼,东周时期鲁国陬邑人 (今山东省曲阜市)。他是春秋末期 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 人,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和儒家思 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 地区有深远的影响,这些地区又被称 为儒家文化圈。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

理科班: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理科班: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苛政猛于虎也!”因此,他提倡C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B、人而不仁,如礼何 • C、为政以德 • D、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3)教育思想:①有教无类 ②整理文化典籍:六经
(4) 人性论:性相近,习相远。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2、孟子的思想
① 政治主张:“仁政” ②民本思想:“民贵君轻” ③ 伦理观:“性本善”
3、“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1)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奠定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曲阜是春秋时期鲁国的都城,是我国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故乡。这里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其 中最著名是曲阜三孔——孔庙、孔府、孔林。
孔 庙 杏 坛
——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的思想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子
答案:B
迎合大一统专制国家发展趋势
五、墨家
(1)代表人物:墨翟
(2)主张: 兼爱、非攻、尚贤、 节用、节葬、……
• 启蒙运动时期德国哲学家康德曾提出“人不 是他人的工具”的观点,即主张“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下列哲学家的观点与康德最为
接近的是 B
• A、老子 B、孔子
• C、孟子 D、王夫之
3.(山东平邑一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 考试)温总理2008年1月三次南下指挥抗雪 灾工作时说,“民安了国才能安,国安了领 导人心才能安”;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后, 温总理多次强调将救人放在抗震救灾工作的 第一位,以上体现了我国民本思想。在我国 古代先哲中,第一次将民的地位、作用提到 高于君主的程度的是( )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道家

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教版: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教版: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解题指导: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思想大 变动的根源是“混乱和改革”,即社会经济和政治领域的重大变革。这一时期,随着 铁犁牛耕的推广,井田制趋于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与经济基础的变化 相适应,分封制、宗法制趋于崩溃。这些变化反映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就是“百家 争鸣”局面的出现。
思维脉络
-2-
第1课 “百家争鸣” 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1)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 (2)政治上,分封制崩溃,王室衰微,诸侯纷争。 (3)阶级上,“士”阶层受到各诸侯国的重用。 (4)文化上,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
若干边疆国家,如秦、晋、齐、楚等,因开拓疆土、并兼异族,使经济和文化产出好
些新方面。诸夏文化的范围也随之扩大,并吸收相当成分的外族文化。这些新因
素,更刺激新思想的产生。
——傅乐成《中国通史》
互动探究(1)史料中的“封建社会”是指什么时期?“封建”的含义是什么?
(2)根据史料,概括促使春秋时期新思想产生的基本因素。
第1课 “百家争鸣” 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1-
第1课 “百家争鸣” 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学习目标
1.分析春秋战国时期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 历史背景以及儒家思想 的形成过程。 2.识记春秋战国时期,我 国主要的思想流派、代 表人物及其核心思想。 3.认识春秋战国时 期,“百家争鸣”局面形 成的重要历史意义。
-8-
第1课 “百家争鸣” 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百家争鸣”形成的历史背景及历史意义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件5 )(可用)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件5 )(可用)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主流思想是什么? 它是怎样出现和形成的?
第 1 课
单 元 它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解 第 2 课 读
成为主流思想后,它是如何演变的?
第 3、4 课
第 1课
主讲:程 明
“百家争鸣”的含义:
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 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仁者爱人
以德治民 性相近
仁义
君舟民水 性恶论
三.道家、法家和墨家
1. 道家: ①老子: 道家创始人,春秋晚期楚国人, 姓李名耳,号老聃。 世界本原是“道” ——客观唯心主义
认为任何事都存在对立面,并相互转化 ——辩证法 主张“无为”和“小国寡民” 代表没落的奴隶主的心态
②庄子:战国时期宋国人
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
主张放弃一切欲念,获取精神自由
2. 法家代表韩非子 ——代表新兴地主积极进取的风貌 认为今胜于昔,主张变法
主张以法治国
(此法乃帝王之法,一人之法)
主张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3. 墨家创始人墨子 ——代表小生产者追求公平的愿望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诸子百家的阶级性
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的有:
老子、庄子、孔子
5.下列关于孔子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春秋末期齐国人 B.其弟子有“七十二贤人” C.孔子整理过《诗》《书》《礼》
《易》《春秋》
D.其思想核心是“仁政”
6.认为“恻隐之心”“是非之心”人皆
有之,这反映了孟子
A.“仁政”的思想 B.“民本”的思想
C.“性本善”的思想
D.“致良知”的思想
孔子说: 我仁; 荀子说: 我义; 老子说: 我以柔克刚; 庄子说: 我顺其自然; 韩非子说: 把他们全抓了。 孙子说: 战场上见高低!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百家争鸣”的含义:
“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指春秋 战国时期的儒、道、墨、法等思想流派。
“争鸣”是指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针对当时 社会、学术等方面的各种问题,展开争论。
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 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材料一:有渰(yan)凄凄 ,兴雨祁祁。雨我公田, 遂及我私。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 应运而生
战国 蔚然大宗
秦朝 遭到打击
西汉武帝 正统思想
魏晋南北朝 面临挑战
隋唐 新发展
宋明 新体系—理学
明清之际 批判继承
单元线索:
“百家争鸣”(春秋战国): 儒学从创立到蔚然大宗:孔子、孟子、荀子
“独尊儒术”(汉代): 儒学成为正统:董仲舒
理学(宋明) 儒学的新发展(封建社会后期儒学的正统):程朱、陆王
②.政治上: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
③.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④.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 间”,私学兴起。
“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生产力发展
牛耕和铁器的推广
社会大变革
土地制度 阶级关系 政治制度
奴隶制瓦解 封建制确立
思想文化空前发展
百家争鸣
3、“百家争鸣”的表现
主要流派
儒家 :孔子、孟子、荀子 道家: 老子、庄子 法家: 商鞅、韩非子、李斯 墨家: 墨子
──《诗经·小雅·大田》 材料二:初者,始也,古者什一,藉而不税。……初 税亩者,非公之去公亩而履亩,十取一也,以公之与 民为己悉矣。
──谷梁氏《谷梁传·宣公十五年》
材料三:桓公五年夏,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 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战于葛。……郑师合以攻 之,王卒大败。祝聃射王中肩。

学案11: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学案11: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知识梳理】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百家争鸣”的含义时期,许多学术流派或学者(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上和的各种问题,争相发表不同见解,展开争论,形成“百家争鸣”局面。

2.“百家争鸣”出现的历史背景。

(1)经济上:,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3)阶级关系上: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4)教育学术上:从“学在官府”到,私学兴起。

3.“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儒家孔子、孟子、荀子道家老子、庄子法家商鞅、韩非子墨家墨子4.百家争鸣的影响(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解放运动。

(2)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3)推动了中国主流文化思想儒家思想的形成。

(4)推动了古代社会进步,促使奴隶社会向的变革。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1.孔子:春秋晚期创立儒家学派。

2.孔子的思想主张(1)思想核心是。

(2)政治上,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主张“克己复礼”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倒退)。

(3)文化教育上,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整理古代典籍。

3.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点 代表人物 时间思想 地位 孔子 春秋时期 思想核心是仁;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主张克己复礼,有教无类创立了儒家学派 孟子战国时期 主张实行仁政;主张民贵君轻、性本善 对儒家思想加以改造,使儒家体系更加完整,战国后期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荀子 战国时期 主张仁义和王道;提出君舟民水思想、性本恶,制天命而用之 三、道家和法家1.老子的思想主张(1)万物的本原是 ,要顺应自然;(2)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3)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2.法家学派集大成者——韩非子(1)主张 ,提出系统的法治理论;(2)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

3.墨家学派—— 的代表(1)墨子思想的核心是 。

(2)墨子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相爱,提倡无差别的爱,要求把别人的身、家、国看成像自己的一样,视人如己,反对一切掠夺性的战争。

第一课“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形成

第一课“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原因 1、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 迅速发展;
井田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出现于商朝,到 西周时已发展很成熟。到春秋时期,由于铁制农具的和牛 耕的普及等诸多原因井田制逐渐瓦解。井田制瓦解的根本 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由于铁犁牛耕的出现,私田大量出 现。春秋后期,鲁国实行初税亩,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 的所有权。随之而来的是新的剥削方式的出现。封建地主 对农民的剥削方式的出现,导致了井田制的崩溃。
(1)主观目的: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奴隶主的 统治。 A、提高劳动人民的身份地 (2)具有进步性: 位,促进生产的发展。 B、有助于调解社会人际关 系,促进社会稳定 (3)在当时社会里是无法实现的. 孔子主张维护奴隶制,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诸侯割据争霸,社会秩序混乱,统治者为在战争中取 胜,热衷于强化中央集权和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孔子 “仁”的主张同样不能满足诸侯国君的需要。
哲学 政治 思想
思想 学说
学法指导
(1)切入点: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 的产物;理论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演变规律:思想文化具有传承性、创新性;求同存异 互相批判、互相取代、互相融合,互相渗透 (3)把握原则:先局部,后整体 1.局部:代表人物的核心主张、特点 2.整体:知识结构法、时间线索法、比较法、图表法等知识系统 化,整体化 (4)如何对待:珍视传统,古为今用 辩证取舍,发展创新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习态度
文化贡献
孔子还修订《诗》、 《书》 、《礼》、 《乐》、《易》、 《春秋》等书籍, 统称“六经”。 孔子死后,其弟子 将其言论编印成书, 曰《论语》。这成 为儒家思想的基础。
③ 文学贡献:其言论《论语》,编订整理出《诗经》、 《尚书》、《春秋》等。

高三历史“百家争鸣”和思想儒家的形成

高三历史“百家争鸣”和思想儒家的形成

②商鞅 (变法措施)
经济措施
废井田、开阡陌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统一度量衡
变法主要内容 :
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除世卿世禄制,鼓励宗室贵族建立军功 政治措施 改革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 推行县制 定秦律,“燔诗书而明法令”
变法主要作用: 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制的土地制度,开阡陌,肯定了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合法性;打破了奴隶主世袭贵族的特权,确 定了封建等级制度,发展和壮大了地主阶级政治势力;中央集 权的实行,巩固了地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统治;发展了封建经 济,壮大了地主阶级经济力量;方便了税收和交换。
③ 文学贡献:其言论《论语》,编订整理出《诗经》、 《尚书》、《春秋》等。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 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共分风(160篇)、雅(105篇)、 颂(40篇)三大部分。它们都得名于音乐。“风”的意义就是声调。古 人所谓《秦风》、《魏风》、《郑风》,就如现在我们说陕西调、山西 调、河南调、“雅”是正的意思。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乐,犹如清代人 把昆腔叫做雅部,带有一种尊崇的意味。大雅小雅可能是根据年代先后 而分的。“颂”是用于宗庙祭的乐歌。 诗经目录
③韩非子的思想
韩非其人,也称韩非子(约公元前280一前233年)战国末期韩国人 (今河南禹州市),韩王室诸公子之一,《史记》记载,韩非精于“刑名法 术之学”,与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韩非因为口吃而不擅言语,但文 章出众,连李斯也自叹不如。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收集在《韩非子》一书 中。韩非是战国末期带有唯物主义色彩的哲学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写出了《孤愤》 《五蠹》 《内外储》 《说林》 《说难》等著作。 思想:“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法不阿贵” ; 国家图治,就要求君主要善用权术,同时臣下必须遵法; “定理有存亡,有生死,有盛衰。”“物之一存一亡,乍 死乍生,初盛而后衰者,不可为常。” ——辩证法的思想。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 2、“百家争鸣”形成的背景
• 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发展 • 政治: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 • 阶级关系:“士” 的崛起和活跃
• 2、“百家争鸣”形成的背景
• 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发展 • 政治: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 • 阶级关系:“士” 的崛起和活跃 • 教育:学在民间 ,私学兴起
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异同
思想家
思想 比较 仁的思 想 民本思 想 人性论 治国之 道
孔子
孟子
荀子
爱人
仁政
仁义

为政以德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性相近 性善论 性恶论 礼法并施 以礼为主

以德、礼治国
2、战国时期儒学的发展
⑴ 孟子和荀子简介
⑵ 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主张
⑶ 影响: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 成为蔚然大宗
孔子的成就
• 于是,孔子开始潜心办学,为改造社会培养 人才,并在教育上获得了巨大成功。相传孔 子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 孔子晚年对《诗》《书》《易》《礼》《乐》 《春秋》进行了整理,是为“六经”,即儒 家的经典,对发展儒家文化、繁荣学术作出 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儒家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春秋战国时期
伏尔泰在《哲学辞典》中这 样评价孔子,“他是唯一有 益理智的表现者,从未使世 界迷惑,而是照亮了方向, 他仅以圣贤而从未以先知的 口吻讲话,但大家认为他是 圣贤,甚至在全国也如此。”
二、儒学的创立和发展 1、孔子和儒学的兴起
身世
孔子的生平
从政经历 成就
孔子的思想
政治思想:“仁”、
“礼”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 等 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 荀子,名况,战国晚 期赵国人。是儒家思想 的集大成者。荀子有两 位有名的学生:一位是 杰出的学者韩非子,一 位是秦始皇的丞相李斯。 当代哲学家冯友兰认为 荀子是儒家的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三、道家
1、代表人物
老子:姓李名耳,东周典藏史官,非常博学智慧,他 的主要思想体现在五千字的《道德经》一书中。 庄子: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放弃一切大小、生死、 贵贱、荣辱等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2、思想
1、探讨宇宙自然的本源和规律——道
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他用“道”来解释宇 宙的起源和演变,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意思是 说,“道”产生了原初世界的元气,元气生出阴、阳,阴阳又生出了天、地 、人,天地人又生出了世间万物。 同时,他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他认为道是世间万 物的规律,人们要把握道,遵道而行,顺其自然。所以,老子劝导孔子“知 其不可为而为之”的行动。
2、 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 相和,前后相随”;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 所伏” 。 ——《道德经》 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
3、政治思想——无为而治 老子运用“道法自然”和辩证法的思想,形成了充满哲 理和智慧的政治、军事思想。《道德经》分《道经》和 《德经》:《道经》主要讲哲学,《德经》主要讲政治 和军事。在治国思想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主张 君主要“无事取天下”。他认为“治大国如烹小鲜”, 就是说治理天下要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不要使用权谋 ,以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目的。
经典诵读
老子的博大精深的思想还有很多,下面让我们一起 领略一下 以柔克刚 以德抱怨 大智若愚 深藏若虚 辩者不善 善者不辩 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 欲取先予 欲擒故纵 遇弱示强 遇强示弱 善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道德经》 所以,中国人民大学冷成金教授在他的专著《读史 有智慧》中说:“如果说中国文化是一种智谋型文化 ,那么,法家智慧是最刻毒的一页,兵家智慧是最冷 峻的一页,佛家智慧是最超脱的一页,儒家智慧是最 深刻的一页,道家智慧则是最聪明的一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三、“百家争鸣”意义
(1)“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 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 发展的基础。 (2)“百家争鸣”使得人们从“神灵”转向人类社会现实,具 有早期的人文主义精神,是轴心时代的重要体现。 (3)在百家争鸣中,各个流派取长补短,彼此吸收融合,形成 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古为今用:诸子百家的思想对今天有何指导意义?
学派 儒 道
法 墨
对今天的指导意义 社会和谐、以人为本、教育理论
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哲学 与时俱进、深化改革 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尊重人才
请问:如果你是一名班主任,当你们班有名学生 在上课期间玩手机,你如何运用儒、法、道家的 相关思想来处理这名学生?请说明你的理由。
(示例:我会运用……家的思想,主张……因 为…………)
儒家:这是品德问题,主张思想教育 法家:这是违纪行为,主张严格惩罚 道家:这是无意识的,主张顺应自然, 等学生自我觉悟。
• 战国发展——亚圣孟子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
• ① 政治名思想轲:,将字“仁子”舆发,展为后“世仁尊政称”为、亚法圣先王。邹国

(今山“东民贵省君邹轻城”市()民人本,思想战)国时期伟大的
• “制民思恒想产”家、“、勿教夺农育时家”、、“省政刑治罚,家薄。税儒敛”家的主要代 • “民为表贵之,社一稷。次是之,儒君家为的轻。思”想主义流派
材料:仲尼曰:天子失官,学在四夷。
──左丘明《左传·昭公十七年》
材料:孔子以诗史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二)“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
1.经济:

原创3: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原创3: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2.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庄子
(1)庄子生平: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
战国时期宋国蒙人。道家学派代表 人物。庄子的学说涵盖当时社会生 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 依于老子的哲学。
(2)主要思想
①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 ②一切事物都没有本质区别。 放弃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天人合一 物我两忘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
“学在民间”。
3.诸子百家
道家 儒家 墨家 法家
老子、庄子 孔子、孟子、
荀子 墨子
韩非子
实质:代表不同阶级不同阶层 的学派。 老子和孔子是春秋晚期,其他 为战国时期。 韩非子是法家思想集大成者, 而不是创立者。
4.“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影响 (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是中国学术文化和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
③“仁”在政治上的表现:为政以德。 ④教育的方式:
主张私学; 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教育理念; 提倡学思结合、温故知新等学习方法。
如何看待孔子的“仁”和“德” ? (1)主观目的: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奴隶主的统治。 (2)具有进步性:
①提高劳动人民的身份地位,促进生产的发展; ②有助于调解社会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稳定。 (3)在阶级社会里是无法实现的。
创立儒家学派 使儒学体系更加完 整,成为蔚然大宗
三、道家和法家
1.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
(1)老子生平: 老子(传说约前600年—约前
470年),春秋时期思想家。姓李 名耳,字伯阳,又称老聃。著有 《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始祖。
(2)主要思想 ①“道”是世界万物的本源; ②顺应自然,清静无为,知足寡欲; ③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④哲学方面:运动、对立与转化。

原创6: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原创6: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
3、圣墨王不子作—,—诸平侯放民恣思,想处家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
“ 杨氏量为腹我而,食是,无度君也身;而墨衣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
“兽日也夜。不” 休,以自苦为极”
——《孟子·滕文公下》
主张“兼爱”、“非攻”、 “节俭”、“尚贤”、“明鬼”。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如果以为认识可以停顿在低级 的感性阶段,以为只有感性认识可靠,而理性认识是靠不住的, 这便是重复了历史上的‘经验论’的错误。”墨子正是一个对 感性经验抱有非常天真的信赖的朴素经验论者。
儒家
孟子 荀子
“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
战国 “仁义”、“王道”、“君舟民水”; “性恶论”、“礼治”
墨家 墨子 战国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明鬼;
道家
老子 庄子
春秋 宇宙的本原为“道”;辩证法; 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战国 万物都是相对的;追求精神自由;
法家 韩非 战国 主张法、术、势结合树立君主权威;变法革新;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背景: 春秋战国历史“大变革”时代
(1)经济:“井田制”瓦解; (2)政治: 周王室衰微,战乱频繁; (3)阶级:“士”阶层活跃; (4)教育: 民间私学兴起;
思想文化是特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2、历史意义:
(1)“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吸收融合,形成 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为政以德,譬如述北而辰不,作居,其信所而而好众古星共(拱)之。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朱熹注君:君“、述臣,臣传、旧父而父已、,子作子则创始”)

百家争鸣儒家思想形成

百家争鸣儒家思想形成

【解题技巧指导】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 的形成【重难点精讲】
识记型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识记型选择题的解题技巧:即考查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识记程度,一般考查的内容只涉及 时间、空间、事件、内容、人物、结果等历史史实的基本属性,题干的形式一般不改变情 景或只是稍加改变。解答这类试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中考查的是教材中的什么史实,然后 根据课本对这一史实的具体表述,再结合选项进行分析选择。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 的形成【重难点精讲】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 的形成【重难点精讲】
易误辨析:百家争鸣和儒学兴起 (1)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但不是道教的创始人,道教兴起于东汉。 (2)孟子的“仁政”不是对孔子“仁”的简单继承:从纵向来说,孟子的政治思想是对孔
子“为政以德”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
基本的精神即是“爱人”。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 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即是“仁政”。
(3)百家争鸣,当时诸子百家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后世的各种思想大都能
从诸子百家找到源头,尤其是儒学思想,经孟子、荀子的继承发展,成为当时的“显学”。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 的形成【重难点精讲】
1、史料与史证(1) 史料主题: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史料一] 子曰:“仁者爱人。”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子曰:“能行五 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
[史料二]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
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史证 史料一反映的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仁”和“礼”,即“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 史料二体现出“仁”是良好的道德,“礼”是社会的规范;“仁”是内在的自觉,“礼” 是外在的约束。“礼”以仁为基础,“仁”以礼来维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孟轲被后世尊为“亚圣”,地位 仅次于孔丘。
3.早期儒学的继承和发扬者——荀子
荀子生平:
荀子(前313年-前238年) 名况,字卿。战国时期赵国猗 氏(今山西安泽)人,儒家学 派代表人物,时人尊称“荀卿”。 著有《荀子》。李斯与韩非都 是他的入室弟子。
3.早期儒学的继承和发扬者——荀子 荀子的仁义与王道观点
世界看孔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世界进程的 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评价孔子:“人类 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 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孔子的思想在1993年9月被全球主要宗教的 代表人作为人类和平共存的基本原则写入《走 向全球伦理宣言》
2.早期儒学的继承和发扬者——孟子 孟子生平:
孔府 位于孔庙东侧,有 “天下第一家”之 称,是孔子嫡系长 期居住的府第,也 是中国封建社会官 衙与内宅合一的典 型建筑。
2005年9月28日上午,来自全球24个国家和地区的2556名 儒家思想推崇者冒着绵绵秋雨在全球联合祭孔主会场——孔子 故里山东曲阜万仞宫墙前,隆重举行2005年全球联合祭孔曲阜 孔庙祭孔大典,揭开了全球首次联合祭孔活动的序幕。
现实社会中,哪些观念能找到老 子思想的影子?
虚怀若谷、宽容谦逊的思想, 恬淡朴素、助人为乐、反对争名夺利的思想, 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思想……
2.庄子的思想: 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 放弃一切差别观念,就 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庄周梦蝶
你能讲讲“庄 周梦蝶”的故 事吗?这则故 事反映了庄子 的什么思想?
三,三生万物。”(道:
鸡犬相闻, 民至老死不 相往来
塞翁失马; 福祸相依
看图说话
请你给下面两幅漫画取一个题目,并就此说说 漫画体现了老子的什么思想?
福兮祸之所倚, 祸兮福之所伏。
邻国相望,鸡犬 之声相闻,民至 老死不相往来。
以柔克刚
小国寡民
领域
主要内容
1.“道‛是万物的本源 思 哲学 (客观唯心主义) 想 思想 2.朴素辨证法思想 学 说 政治 “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主张 哲学思想: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变; 对中国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思想评价 政治主张:消极悲观的态度
历史规律: 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政
治发展的反映。
3、表现
百家争鸣
道家 法家 墨家
儒家
孔 子
孟 子
荀 子
老 子
庄 子
韩非子
墨子
补充资料
阴阳家(阴阳五行,解释天地运行)齐国的邹衍 名家:代表人物公孙龙(白马非马),以辩论名实问 题为中心 纵横家:著名的有苏秦(主张“合纵”,即六国团结 抗秦)、张仪(主张“连横”,即瓦解六国的团结, 使之分别奉事秦国)。这两类策士统称“纵横家”。 杂家:战国至秦汉间杂揉各学派思想的一部分学者, 代表著作为《吕氏春秋》、《淮南子》 农家:战国时反映农业生产和农民思想的学术流派。
半部《论语》治天下
不朋 学 传忠 吾 殆学 知自 而 不乎 日 。而 而远 时 习? 三 不 不方 习 乎与 省 思 愠来 之 ?朋 吾 则 ,, , 友身 罔 不不 不 交: , 亦亦 亦 而为 思 君乐 悦 不人 而 子乎 乎 信谋 不 乎? ? 乎而 学 ?人 有 ?不 则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 演变
爱人 以德治民 性相近
仁政 民贵君轻 性善论
君舟民水 性恶论
创立儒家学派
使儒学体系更加完 整,成为蔚然大宗
小结:先秦儒家思想特点
⑴具体化,没有抽象的理论基础 ⑵具有理想化的色彩 ⑶其主要内容大多是关于修养方面的道德规范 和从政方面的治国原则 ⑷属于民间学派
孔子请教老子
• 上联:一代圣哲,横空出世,弘道布德,修身、 修家、修天下; • 下联:五千精妙,涵古覆今,继往开来, 法天、法地、法自然。 • 横批:天下第一 • 这是在老子2576周年诞辰纪念日的时候,专 为老子而作的一副对联。
孔子三千弟子手執竹簡漫漫歌頌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孔庙
规模仅次于故宫的古建筑群。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全庙南北 长1公里多,占地327亩,共有厅堂殿庑400多间,包括三殿、一 阁、一坛、三祠、两庑、两堂、两斋、十七亭、五十四门坊,前 后共9进庭院,布局严谨,气势雄伟。
• 孔林
孔子及家族专用 墓地。 相传孔子死后, 他的学生从四方带 奇木异树来此种植 2000多年来不断增 植,已达3万余株, 为我国最大的人工 园林,园林内栖息 着多种禽鸟,为旅 游观赏胜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主流思想是什么? 它是怎样出现和形成的?
第 1 课
它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第 2 课
成为主流思想后,它是如何演变的?
第 3、4 课
中国古代的主要朝代:
儒学 夏 百家 西周 东周 商 秦 汉 成为 争鸣 东汉 正统 春秋 战国 西汉
奴隶社会
对传 程朱 统儒 五代十国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 唐 理学 学的 陆王 批判 宋 元 明 清 心学 继承 北宋 南宋
孔子讲学图
知识点拔
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文化贡献 领域 核心 内容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仁”
核心 政治
“仁者爱人”、 “以德治民”
思 想 学 说
“德”
“克己复礼” 行为 “礼 ” 推己及人 1993年,世界各地进行了“全球伦理” 的大讨论。全球主要的宗教代表把儒家 知之为知之, 有教无类、因材 ”视为人类和 教育 的“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施教、全面发展 不知为不知; 思想 平共存的基本原则,并写进《全球伦理 弟子三千 创办私学; 宣言》。 文化贡献 儒家六经 整理文化典籍
私人讲学,有教无类
要有区别地施以教育(教育方法)
因材施教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
要经常温习(学习方法)
要谦虚,多向他人学习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学习方法)
六经——孔子编纂教材
• • • • 《诗》(《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 《书》(《尚书》),是我国古代上古文献资料汇编; 《礼》(《周礼》),周代的典章制度,道德规范; 《易》(《易经》),是我国古代一部具有一定的哲学 思想的著作; • 《乐》(《乐经》),相传 毁于秦火; • 《春秋》,是孔子以鲁国历 史为主线所编写的一部编 年体史书。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 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 与!不知周也。俄然觉, 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 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 梦为周与?周与蝴蝶, 则必有分矣。此之谓 ‘物化’。‛
“齐物”思想
你知道有关庄子的成语有哪些
• • • • • • • • • • • 朝三暮四 薪火相传 成者英雄败者贼 东施效颦 鹏程万里/扶摇直上 盗亦有道 无中生有 枯鱼之肆 越俎代庖 望洋兴叹 运斤成风 标新立异 呆若木鸡 题意解说 无用之用 明镜止水 寿长辱多 螳臂挡车 蜗角之争 每况愈下 以貌取人
2、“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
社 大 经济: 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物质基础
会 政治: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崩溃,诸侯展开争霸兼并战争
阶级关系: 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 变

革 思想文化: 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
起 根本原因 春秋战国是社会大变革时期
思维拓展 :从这一原因的分析中你得出什么历史发展规律?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的思想:
名丘,字仲尼 公元前551-前479年
鲁国陬邑人 今山东曲阜
万世师表
孔子的思想:孔子之核心思想
什么是“仁”?
樊远问仁,子曰:“爱人”。 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
怎样才能做到仁呢?
子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实行“仁”并不难!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孔子之政治思想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如何看待孔子的“仁” “德”“礼” ? 1.进步性: A、调和社会关系,促进社会稳定 B、提高人民地位,促进生产发展 C、有利于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2.保守性: 主张恢复周朝制度,维护奴隶主的统治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早期儒学的继承和发扬者——孟子 孟子的性善论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四端也,犹有四体也。”
1、孟子的学说是对孔子 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2、《孟子》在唐后成 为儒学经典,位列 “四书之一。”
四书: 《大学》《中庸》 《论语》《孟子》 五经: 《诗》《书》《礼》 《易》《春秋》
4.“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①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及其 兼容并包、宽容开放的特点。 ②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③儒家思想得以形成和发展,并在日后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5.“百家争鸣” 的性质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 道德准则 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法家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政治家改革图治理论 武器 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3、法家一韩非子(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主张加强君主集权 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适应地主阶级建立新政 权的需要 适应了地主阶级兼并战 争的需要 适应了社会大变革的需要
作 用
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和秦始皇统一 全国奠定理论基础
①认为事物是发展变化的 ②治理国家的政策、措施必须与时 俱进。
守株待 兔的故 事说明 什么
有关韩非子的成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