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2单元 第5课 课时跟踪训练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2单元 第5课 课时跟踪训练

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2单元  第5课  课时跟踪训练

[课时跟踪训练](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新航路的开辟是多种合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右图是新航路开辟时使用的帆船,图片中信息透露出新航路的开辟起因于()A.西方对贵金属的渴求B.传播天主教的热情C.开拓世界市场的需要D.欧洲统治者的支持解析:图片显示帆上有基督教的十字架标志,这表明新航路的开辟受到宗教因素的影响。

答案:B2.1492年10月12日,在经过两个多月的航行,久盼陆地而不见,船员中怨声四起,几乎要发生叛乱的时候,船头上的一名水手突然一声惊叫:“啊!陆地!”________立即上岸,面对繁盛的草木,他欣喜地宣布这里是西班牙的土地,并命名为圣萨尔瓦多岛。

材料中“________”应填()A.迪亚士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解析:本题的切入点是新航路的开辟。

依据“1492年”“西班牙”“命名为圣萨尔瓦多岛”可判断C项符合题目要求。

答案:C3.在某校校园文化艺术节晚会上表演的一场历史剧中,有四位同学分别扮演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和麦哲伦。

下列台词中有误的是()A.我是迪亚士,我开辟了从欧洲到非洲最南端的一条航线B.我是达·伽马,我沿着迪亚士开辟的航线继续前进,到达印度C.我是哥伦布,我总共三次航行,开辟了到达印度的航线D.我是麦哲伦,我率领船队进行环球航行解析:哥伦布开辟的是通往美洲而非印度的新航路,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C4.某同学在收集有关“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材料时,在网络上找到了一些有关“新航路开辟对西欧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的观点。

其中表述最准确的是() A.为西欧商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B.给西欧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C.引发了“商业革命”D.提供了丰厚的资本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新航路开辟对欧洲社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加速了封建社会的瓦解、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故D项符合题意。

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新课标版必修二同步训练:第5课

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新课标版必修二同步训练:第5课

必修二第2单元第5课开辟新航路【带解析】一、选择题(共15小题)1. 15~16世纪,西欧人掀起开辟新航路热潮的根源在于A、航海造船技术的发展B、《马可·波罗游记》的刺激C、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D、欧洲人狂热追求货币和黄金2. “实际上,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进行远航探险时才开始。

”这是因为A、此前未出现大规模的远洋航行和探险活动B、远航探险打破了人类长期以来相对隔绝的状态C、远航探险建立了从欧亚大陆与非洲大陆、美洲大陆的联系D、远航探险加速了西欧的封建制度的解体3. 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

这主要是因为A、美洲的发现B、商品贸易范围空前扩大C、殖民扩张的开始D、各地文明开始汇合交融4. 有的学者认为:从1492年哥伦布远航美洲使东西两半球会合之日起,全球化进程已经开始了。

他所说的“全球化进程已经开始”主要指A、世界历史从此开始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C、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D、世界开始成为一个互相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5. 16世纪,欧洲“商业革命”不包括A、世界各地区、各民族扩大经济往来B、商业资本控制了手工生产C、世界各地商品在欧洲市场上出现D、欧洲同亚非之间的贸易扩大6. 16世纪从英国到印度最近的海上航路是A、英国—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印度B、英国—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红海—印度洋—印度C、英国—地中海—奥斯曼土耳其—印度D、英国—大西洋—印度洋—印度7. 1524年,西班牙人说:“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前所未有的改变”是指A、地理位置B、政治体制C、经济制度D、国际地位8. 假如你生活在新航路开辟时代,你能看到的现象有①亚洲开始种植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烟草②世界各地联系日益密切,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③在欧洲市场上销售茶叶④西班牙、葡萄牙两国的殖民据点遍布世界各地⑤欧洲封建主的财富与日俱增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⑤D、②③④⑤9. 16世纪前后,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的转折。

高中历史 第5课 开辟新航路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历史 第5课 开辟新航路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

历史:第5课开辟新航路同步练习(人教版必修2)一、填空题1、从根本上讲,政府坚持,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就是体现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2、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机制。

这个机制,一靠二靠,二者缺一不可。

3、①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②人民政协的监督③监察部门的监督④审计部门的监督⑤公民的监督上述几种形式的监督,属于行政系统内部监督的有:属于行政系统外部监督的有:4、政府的管理是否被人民,这是区别有权威与无权威政府的根本标志。

5、政府的权威是通过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的态度、能力和水平,的效果以及的道德形象树立起来的。

6、政府应如何树立自己的权威呢?最根本的是坚持三个方面:坚持权。

坚持情。

坚持利。

二、易错知识点1. 中国共产党能代替国家行使政府职能。

(注意:错,政党、社会团体、政协、爱国组织都无权行使或者代替政府行使职能。

) 2. 政府有管理经济的职能,所以政府可以直接干预经济活动。

(注意:政府不可以直接干预经济,而是以宏观调控为主,变直接干预为间接引导。

) 3. 政府可以帮助公民解决一切困难。

(注意:政府履行基本职能,并不意味着政府包办一切,政府不可能、也不应该包办一切。

政府是一个便民利民的政府,但不是一个能够解决一切困难的政府。

)4. 转变政府职能意味着弱化政府职能。

(注意:转变政府职能是指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政府更加注重给人民提供公共服务,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5. 合理行政就是合法行政。

(注意:都是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

合法行政是按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行政管理。

合理行政是指应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受管理者平等对待,不能偏私,不能歧视。

)6. 政府要依法行政,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必须加强立法工作。

政府属于立法机关。

(注意:我国的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7. 在政府民主决策过程中,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对少数人的意见不予考虑。

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2单元 第5课 课时跟踪训练

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2单元  第5课  课时跟踪训练

[高中历史]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第2单元 第5课 开辟新航路 同步练习试题和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第2单元 第5课  开辟新航路  同步练习试题和答案

第2单元第5课开辟新航路1. 有学者认为:“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

”这表明( )A.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确立 B.经济贸易取代了殖民战争C.亚非拉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D.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2. “航行半年后,船队突然遭遇了一次罕见的风暴,在被风暴裹挟、被动地向东南方漂泊了13个昼夜之后,他意外地发现:船队已经绕过了非洲的最南端,为纪念这次九死一生的传奇经历,他给这个海角取名‘风暴角’。

”文中的“他”是指( ) A.达·伽马 B.哥伦布 C.迪亚士 D.麦哲伦3. 《马可·波罗行纪》描述:“古老的东方‘黄金遍地,充溢于野’,快到东方去吧,哪怕路途再遥远,路途再艰辛!”下列关于新航路开辟原因的表述,与之最为吻合的是( )A.社会根源:人们对黄金的渴求B.科技条件:航海技术的进步C.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阻碍东西商道D.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4. 恰当合理的角度分析论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

下列图文资料论证了促使新航路开辟因素中的( )A.军事因素 B.经济因素 C.市场因素 D.技术因素5. 1519年麦哲伦进行环球航行时,船队共5艘船,280名船员,总计费用830多万马拉维迪斯(当时西班牙货币单位)。

庞大的费用私人难以募集,而西班牙国王投资占75%。

这反映出的实质是( )A.官方支持是进行海外探险的重要条件B.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规模非常大C.社会经济发展使欧洲王室财富大增D.追求贵金属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6. 发现美洲以来,许多诞生于动荡之中的宝藏就在新大陆和传统的欧洲大陆之间穿梭。

美洲品种多样的植物更是别具一格。

由印第安人培植的,对缓解世界粮食供应紧张,促进人口快速增长起重要作用的作物是( )A.马铃薯、玉米 B.小麦、甘薯 C.玉米、水稻 D.烟草、可可7. “哥伦布的功绩恰恰在于他打开了世界市场,而世界市场的建立则大大推进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

历史人教新课标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5课课时作业解读

历史人教新课标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5课课时作业解读

第5课开辟新航路(对应学生用书第115页)一、选择题1.最早开辟新航路的迪亚士曾说过,他航行的目的是“为上帝和陛下服务,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并像所有人渴望的那样去发财致富”。

其中“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是指( )A.给土著人带去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B.给渴望发财的人带去黄金C.给土著人带去皇帝的恩典D.使土著人皈依天主教解析:D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分析题干信息“为上帝服务”结合所学可知,传播天主教是开辟新航路的动力之一。

2.在某校校园文化艺术节晚会上表演的一场历史剧中,有四位同学分别扮演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和麦哲伦。

下列台词中有误的是( )A.我是迪亚士,我开辟了从欧洲到非洲最南端的一条航线B.我是达·伽马,我沿着迪亚士开辟的航线继续前进,到达印度C.我是哥伦布,我总共三次航行,开辟了到达印度的航线D.我是麦哲伦,我的船队实现了环球航行解析:C哥伦布开辟的是通往美洲而非印度的新航路,故C项符合题意。

3.16世纪著名的葡萄牙诗人路易斯·德·卡蒙斯是这样深情地描绘他的祖国的:“大陆,在这里是尽头;大海,在这里才开头。

”令诗人对他的祖国引以为豪的是( )A.地处海路交通要冲B.垄断欧亚之间的贸易C.率先探索新航路D.占据欧洲商业中心地位解析:C根据“大海,在这里才开头”分析,令诗人对祖国引以为豪的是率先探索新航路。

4.15世纪末16世纪初所谓的“地理大发现”的真正含义是( )A.世界从此连成一体B.发现了美洲大陆C.欧洲人发现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地方D.人类首次完成环球航行解析:C本题意在考查对“地理大发现”这一历史概念的本质含义的理解。

从选项看,A、B、D三项都是新航路开辟的结果和影响,而“地理大发现”是伴随新航路开辟,欧洲人发现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地方的过程。

5.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也会有差异。

对哥伦布航行到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人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认识。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第5课开辟新航路、第6课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的拓展课时练习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第5课开辟新航路、第6课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的拓展课时练习

必修二5-6课课时练习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有学者认为,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绝非历史的偶然,它有着深刻的经济根源、社会根源、思想根源和宗教根源。

下列能够印证该学者观点的是()A. 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发达B. 宗教改革是其精神动力C. 对货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D. 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2.“继哥伦布而起的探索新世界的西班牙冒险家,似乎都具有同一动机。

……当这些冒险家到达一个未曾被发现的海岸时,首先调查的就是那里有没有金矿可以发现。

”该材料说明()A. 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市场开始形成B. 新航路开辟引发了价格革命C. 新航路开辟改变了欧洲贸易的中心D. 对财富的追求是新航路开辟的动力之一3.《世界经济千年史》记载了一位欧洲航海家在探险活动中的新发现:“到圣诞节前夕,他已环绕非洲一圈,而且沿非洲东海岸访问了莫桑比克、蒙巴萨和马林迪。

他发现那里的经济生活比西非要先进和丰富得多。

”这位航海家最有可能是()A. 迪亚士B. 哥伦布C. 达·伽马D. 麦哲伦4.《新全球史》载:“1500年以后,跨文化互动在更大的地理范围内展开,文化间的碰撞比之前几百年间的更具破坏性……欧洲的影响决定性地改变了世界力量的平衡。

”这表明在新航路开辟后()A. 欧洲的影响力逐步扩大B. 跨文化互动才得以展开C. 文化碰撞阻断跨洋交流D. 欧洲维持了世界力量平衡5.16世纪以前,西欧物价在数百年内一直是稳定的,只是由于战争或歉收等原因才发生暂时的波动。

从16世纪30年代起物价却一直上升,到16世纪末,西班牙、葡萄牙的物价平均上涨了4倍多,法国、英国和德国则平均上涨2倍到2倍半。

这一变化()A. 引起国力变化,巩固西葡霸主地位B. 造成社会动荡,阻碍国际贸易交流C. 促使社会分化,加速封建势力衰落D. 推高金银价格,抑制商品经济发展6.对哥伦布抵达美洲,不同地区的人们评价不一样:欧洲人称“发现美洲”和“地理大发现”,印第安人称“欧洲人侵略的开端”,梵蒂冈(教皇国)人称“向美洲开始传播福音”,而有的史学家则称“两种文明相遇”。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同步训练:第二单元 第5课 开辟新航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同步训练:第二单元 第5课 开辟新航路

第1课开辟新航路1.西班牙国王与航海家麦哲伦、骑士法里罗签订的远洋探险协定上明确提到:“从你们发现的岛屿和大陆获得的一切利润和收入,以及捐税和替朕征收的其他进款中,除去你们负担的开支后,给你们留下1/20。

”这主要说明( )A.产权契约推动了新航路开辟B.新航路开辟得到了王室支持C.航海家远航受命于国王指令D.航海家与王室地位的不平等答案:A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题干材料提供了一份西班牙国王与航海家麦哲伦、骑士法里罗签订的远洋探险协定,从内容来者这是一份产权契约,在这份产权契约中,麦哲伦和法里罗除开支外还可得到丰厚报酬,这种明确的产权契约有利于激发航海人员远航的热情,使他们的利益受到法律保护而无后顾之忧,从而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故A项正确。

2.开辟新航路的探险家都是在西班牙或葡萄牙的资助下完成探险活动的,这主要是因为,与西欧其他国家相比,西、葡两国( )A.王室大力支持B.地理位置优越C.商业资本发达D.金银需求量大答案:A本题解题关键是找到西班牙、葡萄牙与欧洲其他国家的不同之处。

15世纪中叶,西欧局势动荡,各国斗争激烈,西班牙、葡萄牙已经完成中央集权,统治者积极支持海外探险活动,希望获得海外财富,以加强在欧洲的地位,故A项正确。

除西、葡外,还有一些西欧国家濒临大西洋,排除B项。

当时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已经发展起来,排除C项。

对金银的需求量大是西欧各国的普遍现象, 排除D项。

3.“继哥伦布而起的探索新世界的西班牙冒险家,似乎都具有同一动机……当这班冒险家到达一个未曾被发现的海岸时,首先调查的就是那里有没有金矿可以发现。

”该材料说明()A. 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市场开始形成B. 新航路开辟引发了价格革命C. 新航路开辟改变了欧洲贸易的中心D. 对财富的追求是新航路开辟的动力之一答案:D本题主要考查对新航路开辟原因的分析与认识。

依据所学可知,对财富尤其是黄金的追求是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动力之一,材料“……当这班冒险家到达一个未曾被发现的海岸时,首先调查的就是那里有没有金矿可以发现”揭示了这一点,所以应选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训练]
(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新航路的开辟是多种合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右图是新航路开辟
时使用的帆船,图片中信息透露出新航路的开辟起因于()
A.西方对贵金属的渴求
B.传播天主教的热情
C.开拓世界市场的需要
D.欧洲统治者的支持
解析:图片显示帆上有基督教的十字架标志,这表明新航路的开辟受到宗教因素的影响。

答案:B
2.1492年10月12日,在经过两个多月的航行,久盼陆地而不见,船员中怨声四起,几乎要发生叛乱的时候,船头上的一名水手突然一声惊叫:“啊!陆地!”________立即上岸,面对繁盛的草木,他欣喜地宣布这里是西班牙的土地,并命名为圣萨尔瓦多岛。

材料中“________”应填()
A.迪亚士B.达·伽马
C.哥伦布D.麦哲伦
解析:本题的切入点是新航路的开辟。

依据“1492年”“西班牙”“命名为圣萨尔瓦多岛”可判断C项符合题目要求。

答案:C
3.在某校校园文化艺术节晚会上表演的一场历史剧中,有四位同学分别扮演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和麦哲伦。

下列台词中有误的是()
A.我是迪亚士,我开辟了从欧洲到非洲最南端的一条航线
B.我是达·伽马,我沿着迪亚士开辟的航线继续前进,到达印度
C.我是哥伦布,我总共三次航行,开辟了到达印度的航线
D.我是麦哲伦,我率领船队进行环球航行
解析:哥伦布开辟的是通往美洲而非印度的新航路,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4.某同学在收集有关“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材料时,在网络上找到了一些有关
“新航路开辟对西欧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的观点。

其中表述最准确的是() A.为西欧商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B.给西欧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C.引发了“商业革命”
D.提供了丰厚的资本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新航路开辟对欧洲社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加速了封建社会的瓦解、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故D项符合题意。

新航路开辟给西欧商人带来了大量财富,A项说法不全面,故排除;B项表述明显错误;新航路的开辟引发了“商业革命”,C项本身说法不准确。

答案:D
5.16、17世纪时,英国的物价上涨256%,而工资仅上涨145%。

西北欧的地租涨幅也落后于物价涨幅。

从这种经济状况中获利最大的是()
A.农民B.地主
C.城市平民D.工商业者
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6、17世纪英国不断进行殖民扩张,利用罪恶的黑奴贸易,掠夺了大量贵金属,造成了货币贬值,物价上涨,使得从事商品生产和销售的工商业资产阶级从中获得丰厚的利益,故答案为D。

答案:D
6.201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520周年,对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美洲印第安人的后裔曾用一种另类的态度表达了他们的感情。

以下几条标语最能表达他们感情的是()
A.“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B.“感谢哥伦布将光明带给我们”
C.“新大陆的伟大发现者”
D.“美洲近代化的开创者”
解析: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给美洲印第安人带来了灾难,A项符合题意。

B项明显错误;C项是欧洲殖民者的观点;D项是在近代化史观下的理性分析。

答案:A
7.“地理大发现”改变了世界局势和历史发展的进程,这是因为新航路的开辟()
①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衰落和资本主义发展
②开始了欧洲同亚洲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
③开通了欧洲与美洲之间的经济联系通道
④打破了世界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③④D.①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地理大发现”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出现,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故①③④正确,②不符合史实。

答案:C
8.一位研究欧洲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学家说:“‘地理大发现’的早期的进行是在中世纪的种种动机和设想的伴随下,独自开始的。

”但其结果却超出了这种“动机”和“设想”,主要表现在()
A.实现了宗教扩张的目标
B.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C.获得了巨额的财富
D.到达了印度和中国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开辟新航路有传教和到东方寻找黄金的动机,A、C、D三项应是最初的动机,结果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超出了这种“动机”和“设想”。

答案:B
二、非选择题(18分)
9.地理大发现,将世界逐渐连成一个相互影响的整体。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了商业资本发展的大革命……世界市场的突然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欧洲各国掀起想占有亚洲产品和美洲丰富资源的竞争热,殖民制度——所有这一切对打破生产的封建束缚起了重大的作用。

——摘选自《共产党宣言》材料二玉米这一美洲特产,“地理大发现”后很快传到
中国西南部、非洲及东南亚。

马铃薯、烟草、可可等美洲特产,
也传到亚欧非诸洲。

非洲所产的咖啡传到欧美,成为人们生活
的必需品。

——摘选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1)材料一中“地理上的发现”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归纳“地理大发现”在哪些方面促进了欧洲市场的发展。

(10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从中你可以得到什么启示?(8分)
解析:本题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为主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第(1)问,应从商业革命、世界市场扩大、商品种类、殖民制度等角度分析“地理大发现”对欧洲市场的影响。

第(2)问,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得出“促进世界物种交流”的结论;第二小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新航路的开辟。

主要方面:商业革命;世界市场的扩大;流通商品种类增多;殖民制度;资本主义发展等。

(答出其中四点即可)
(2)现象: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物种交流。

启示: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等。

(答出其中一点即可,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