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一

合集下载

6-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6-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概念阐述】1.三民主义孙中山所倡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由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构成,简称“三民主义”,中国国民党信奉的基本纲领。

三民主义的发展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

辛亥革命时期,三民主义在同盟会的政纲中被完整地表述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四句话。

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19世纪20年代,孙中山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和国际无产阶级的帮助,“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是旧三民主义的发展,反映了新的历史特点,表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在新的革命阶段的进步性,并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思想基础。

三民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遗产。

2.毛泽东思想是指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的丰富经验进行理论概括而形成的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科学理论体系。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3.邓小平理论是指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它主要体现在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的各种讲话、报告,与会议决议之中。

中国共产党将该理论的形成分为四个阶段:1978—1982年为基本理论命题提出的阶段;1982—1987年为理论形成基本轮廓的时期;1987—1992年为理论走向成熟,确立体系的时期;1992—1997年为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的时期。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涉及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问题等诸多方面。

专题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专题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专题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授课教师:陈姣燕授课班级:高一(4)班授课时间:2013.5.14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新旧三民主义理论的过程、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精选典型历史事件,引导学生了解1905—1925年20年间孙中山提出、发展三民主义理论,为实现三民主义而不懈努力奋斗的历史轮廓;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及时评价学生学习表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孙中山革命历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中国人民实现了20世纪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作为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与时俱进、顺应历史潮流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尊崇和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

突破方法:通过合作探究法、对比归纳法、概括分析法突出重点。

难点:如何理解“与旧三民主义相比较,新三民主义有了质的飞跃和巨大的进步”。

突破方法:采用图表法、概括分析法、比较归纳法引导学生领悟历史理论,感受伟人与时俱进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历史归纳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通过孙中山盐官观潮的图片导入,让学生把握孙中山发出顺应历史潮流的感慨。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界正进行着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巨变,而中国却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危危机。

孙中山主张怎么挽救中国,学生总结三民主义。

从而导入新课。

学生通过预习完成连线:请阅读P64—65“孙中山首倡三民主义”子目及P64资料卡片,完成下面连线。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民族革命一、构建理想的蓝图——三民主义的提出三民主义是如何顺应历史潮流,改变中国顶贫顶弱的局面的?下面具体分析三民主义的内容,呈现表格,学生分别回答:一、构建理想的蓝图具体主张平均地权创立民国驱除鞑虏恢复中华革命理想三民主义同盟会纲领暴力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核定地价,涨价归公独立民主富强——三民主义的提出核心民族主义(民族革命)民权主义(政治革命)民生主义(社会革命)前提补充和发展一个思想会指导一场运动?那么三民主义指导了哪次历史事件?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高考历史基础知识复习专题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高考历史基础知识复习专题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高考历史基础知识复习专题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专题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一)了解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认识它们分别在推动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中所起的作用。

1、三民主义:(1)内容:①民族主义:“驱除靼虏,恢复中华”,即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②民权主义:“创立民国”,即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核心)③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即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涨价归公(2)评价:①积极性:三民主义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鼓舞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理论旗帜,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

②局限性:a、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b、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2、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突出反满,斗争矛头指向清政府一是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二是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压迫民权主义抽象的“自由、平等、博爱”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实行“耕者有其田”,谋求改善农民和工人的生活作用: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基本一致的,因而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二)了解毛泽东思想在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理论方面的主要内容,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阶段时期著作标志萌芽国民革命时期《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形成井冈山时期《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提出,标志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成熟延安时期《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完整阐述,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新发展新中国成立后《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45年中共七大正式确认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2、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3、深远影响:①指导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②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专题四 20 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专题四 20 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专题四检测题一、单项选择题1.“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

其中的“驱除鞑虏”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A.发展资本主义B.推翻专制统治C.建立民主政治D.实现民族独立2.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演讲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这体现了他主张()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共和主义3.《民报》创刊号刊登黄帝象的主要目的是()A. 提倡民主自由B. 宣传排满革命C. 倡导个人崇拜D. 反对帝国主义4.《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和母亲李萍避走大漠,时蒙古人称汉人为“阿其那”(狗),“塞斯黑”(猪),到满人统治时期,汉人的情绪爆发最激烈的体现是()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主主义5.“何谓三民主义呢?简单地说,便是民有、民治、民享。

详细地说,便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

”孙中山的这番讲话强调了() A.三民主义理论中以民为本的思想B.三民主义的理论来源是天赋人权C.三民主义的核心主张是民权主义D.三民主义的前提是实现民族独立6.孙中山曾说:“古时所讲的忠,是忠于皇帝……我们在民国之内,照道理上说,还是要尽忠,不忠于君,要忠于国,要忠于民,要为四万万人去效忠。

……故忠字的好道德还是要保存。

”由上文可以看出孙中山对待传统道德的态度是()A.全盘继承B.全盘否定C.古为今用D.一分为二7.1912年2月15日,即清帝宣布退位三天后,孙中山率临时政府文武官员赴明孝陵,祭奠明太祖朱元璋。

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孙中山革命思想中的()A.民族主义思想B.民权主义思想C.民生主义思想D.实业救国思想8.1918年孙中山著《孙文学说》指出:“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

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

余欲为一劳永逸之计……”材料中的“一劳永逸之计”应该是( )A.驱除鞑虏B.创立民国C.平均地权D.扶助农工9.列宁在辛亥革命后指出,孙中山的思想首先是同“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

专题四_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专题四_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授课内容:专题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考点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一.三民主义1.背景:①19末20初,西方列强侵略不断加深,清朝封建统治日益腐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高涨,民族资产阶级不断壮大,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②孙中山建立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2.提出:①同盟会纲领:十六字②《民报》发刊词:三民主义3.内容:①民族主义:指“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即:民族革命。

②民权主义:指“创立民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即“政治革命”。

③民生主义:指“平均地权”,即“社会革命”,以解决土地问题4.关系: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是核心,民族主义是前提,民生主义是补充和发展。

5.评价:积极性: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它表达了中国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局限性:没有明确提出反帝和彻底的反封建的土地纲领,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二.新三民主义的提出1.背景:①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为捍卫民主共和制度,一次又一次的抗争和失败,孙中山认识到革命力量在广大群众之中②在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建议下,孙中山决定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2.提出: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对三民主义作了新解释3.内容:①民族主义:突出反帝内容;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压迫②民权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③民生主义:提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承认“耕者有其田”,谋求改善工人、农民生活4.意义:①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时期的旗帜②有力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疑难突破一、新三民主义和旧三民主义比较1、相同点(1)目的:都以挽救民族危亡为目标。

(2)性质:都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

专题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专题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武装斗争、土 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 走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 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 它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 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毛泽东思想诞生的背景
社会背景: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
理论基础: 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阶级基础: 工人阶级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实践基础: 大革命及“城市中心道路”的失 主观因素: 败 毛泽东长期革命实践和对国情的正确分析
霹 雳 一 声 暴 动 。
秋 收 时 节 暮 云 愁 ,
农 民 个 个 同 仇 。
地 主 重 重 压 迫 ,
要 向 潇 湘 直 进 。
匡 庐 一 带 不 停 留 ,
旗 号 镰 刀 斧 头 。
军 叫 工 农 革 命 ,
毛 泽 东
西 江 月 秋 收 起 义
·
井冈山会师(1928年)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二)毛泽东思想的成熟(1935—1945)
民主主 革命性质: 两步走 义革命 表现 社会主 义革命
革命动力: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组成广泛 的统一战线 革命前途: 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并向 社会主义过渡
标志: 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在 全党的指导地位
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民主主义革命
1921年参加中共“一大”
关注 1925 年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中共创建农民 大革命时期 1927年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问题
诞 生: 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 国共十年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对峙时期
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形成标志 主要文章
1927年的毛泽东
农民在乡里造反……乃 是广大的农民群众起来完成 他们的历史使命,乃是乡村 的民主势力起来打翻乡村的 封建势力。宗法封建性的土 豪劣绅,不法地主阶级,是 几千年专制政治的基础,帝 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的 墙角。打翻这个封建势力, 乃是国民革命的真正目标。 ——毛泽东《湖南农民 运动考察报告》

专题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课件

专题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课件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国家前途》
材料二:“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 劳工法,以改良工人的生活” “农民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
核定地价,涨价归公,土地国有
“耕者有其田”,谋求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辅助农
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内容比较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一是给反对帝国主义的个人及团体以自由权利;二是剥夺 效忠于帝国主义和军阀的团体或个人的自由权利。使政治机构民主 化,主张召开国民会议,实行新的选举制度,使人民能够真正参加 管理政权。
——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缺少具体的可操作性,只是些抽象的概念
(2)影响:辛亥革命结束了专制主义的王朝国家,在形 式上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现代国家. 初步形成了大中华民族国家观。
3.阅读材料回答:
材料一 “这十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 人们贫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六年革命,而已成功,我虽 早六年革命,而仍然失败。”
——孙中山《中国之现状及国民党的改组》 材料二 这种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是新民主主义的三民 主义……。只有这种三民主义,中国共产党才称之为“中国今日 之必需”,才宣布“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只有这种三民主 义,才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中的政纲,即其最低纲领基 本上相同。
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 ②普遍平等的
利。
民权
民生 主义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更关注农民 实行“耕者有其田”。 和工人
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 民生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一生。孙中山先生追求真理的开拓进取、 与时俱进精神和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情怀,孙中山先生生命不 息、奋斗不止的坚强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德, 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在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而奋斗的征程上,这一精神遗产仍然具有重要的启迪和教育 意义,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继承和发扬光大。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三民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
三位伟人、三大理论、三次巨变
导言
孙中山使中国人民醒过来了 1、指导中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 毛泽东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使中国人民醒过来了。 2、指导中国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指导 邓小平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 思想是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创建新中国,使中国人民 站起来了。 3、指导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是邓小平理论 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
(旧)三民主 义
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 护法运动
1913,败
1915,胜 1917-1922,败 19241927部分 胜利
新三民主义
国民(大)革命运动
……?
[补充说明] 孙中山三民主义发展的历程: 萌发:上书李鸿章的失败和兴中会的创立. 提出:中国同盟会的组建,以及《民报· 发刊词》把 同盟会纲领进一步阐发为三民主义. 传播:革命派同保皇派的论战. 实践: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挫折: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 运动的相继失败. 发展: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了三大政策,把旧 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再实践:以北伐战争为标志的国民大革命. 再挫折:蒋汪背叛革命和大革命的失败.
[知识拓展]
孙中山一生中的两次伟大转变 第一次: 1894年上书李鸿章,主张改良(改革) ,遭冷遇,转而走上革命道路。
第二次: 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提出“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与 共产党合作(最伟大的转变)
孙中山能够实现伟大转变的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备课资源参考
教材百家
1.三民主义的性质和评价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受到美国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思想启迪,实地考察西方政治制度、经济生活和社会现状后,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

尽管当时的三民主义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但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2.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
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为三大政策的实施提供了思想理论上的依据。

其主要内容是:民族主义是对外反对帝国主义,谋求中华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的独立和平等,对内反对民族压迫,
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强调各民族的平等和自决;民权主义是授予一切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个人与团体一切自由和权利;民生主义是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改善农民和工人的生活状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Ⅲ3.主流版本教材对相关内容的处理
人民版、岳麓版和人教版教材均以三民主义学说的发展历程为主线,阐释了新旧三民主义的提出背景、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具有线索清晰、史实明确的特点,便于学生从宏观角度进行认识和把握。

其中,人民版教材对三民主义的内容及其意义、新旧三民主义的异同点介绍得最为详细,岳麓版和人教版教材则侧重于对新旧三民主义的不同评价。

就具体内容的取舍而言,三大主流版本教材呈现出如下差异:人民版教材增述了三民主义中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的含义及其作用等内容,并详细分析了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岳麓版教材单列一目阐释了三民主义的思想渊源,并以简短的文字总结了三民主义学说的特
点和地位;人教版教材单列一目增述了三民主义的实践结果,并言简意赅地指出了新旧三民主义的局限性。

资料卡片
1.孙中山先生早期的社会改良思想
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

我国家欲恢扩宏图,勤求远略,仿行西法以筹自强,而不急于此四者,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

所谓人能尽其才者,在教养有道,鼓励有方,任使得法也……所谓地能尽其利者,在农政有官,农务有学,耕耨有器也……所谓物能尽其用者,在穷理日精,机器日巧,不作无益以害有益也……所谓货能畅其
流者,在关卡之无阻难,保商之有善法,多轮船铁道之载运也。

夫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地能尽其利则民食足,物能尽其用则材力丰,货能畅其流则财源裕。

故曰:此四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

四者既得,然后修我政理,宏我规模,治我军实,保我藩邦,欧洲其能匹哉!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2.孙中山论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
社会问题在欧美是积重难返,在中国却还在幼稚时代,但是将来总会发生的。

到那时候收拾不来,又要弄成大革命了。

……我们实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的时候,须同时想法子改良社会经济组织,防止后来的社会革命,这真是最大的责任……欧美各国,善果被富人享尽,贫民反食恶果,总由少数人把持文明幸福,故成此不平等的世界……欧美为甚不能解决社会问题?因为没
有解决土地问题……解决的法子,社会学者所见不一,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比方地主
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
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有。

这于国计民生,皆有大益。

少数富人把持垄断的弊窦自然永绝,这是最简便易行之法。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3.毛泽东论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
这种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革命的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真三民主义,是新民主主义的三民主义,是旧三民主义的发展,是孙中山先生的大功劳,是在中国革命作为社会主义世界革命一部分的时代产生的。

只有这种三民主义,中国共产党才称之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才宣布“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

只有这种三民主义,才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中的政纲,即其最低纲领,基本上相同。

至于旧三民主义,那是中国革命旧时期的产物。

……旧三民主义在旧时期内是革命的,它反映了旧时期的历史特点。

但如果在新时期内,在新三民主义已经建立之后,还要翻那老套;在有了社会主义国家以后,要反对联俄;在有了共产党之后,要反对联共;在工农已经觉悟并显示了自己的政治威力之后,要反对农工政策……那就是反动的三民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