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地图学
中国西晋地图及其说明
中国西晋地图及其说明张书林编辑西晋时期图说晋武帝司马炎于泰始元年(265)篡魏称帝,是为西晋。
仍魏旧都洛阳,有十四州。
泰始五年(269)分雍、凉、梁三州置秦州;七年(271)分益州置宁州;咸宁二年(276)分幽州置平州,共得十七州。
太康元年(280)平吴得其扬、荆、交、广四州,并南北二荆二扬皆为一州,以十九州成一统。
秦宁二州于太康三年罢并雍、益,故本图以太康二年(281)为准,画出其时的十九州和一百七十一郡国。
州画州治州界;郡国画治所,但为比例尺所限未能画全。
《晋书·地理志》记载颇有脱误,图中间有据清人考证予以补正处,如青州补画北海郡。
司州即汉魏之司隶,治洛阳,统郡十二:河南、荥阳、弘农、上洛、平阳、河东、汲、河内、广平、阳平、魏、顿丘兖州治濮阳廪丘,统郡国八:陈留、濮阳、济阳、高平、任城、东平、济北、泰山豫州治梁国陈县,统郡国十:颖川、汝南、襄城、汝阴、梁、沛、谯、鲁、弋阳、安丰冀州治安平信都,统郡国十三:赵、巨鹿、安平、平原、乐陵、渤海、章武、河间、高阳、博陵、清河、中山、常山幽州治范阳涿县,统郡国七:范阳、燕、北平、上谷、广宁、代、辽西平州治辽东襄平,统郡国五:昌黎、辽东、乐浪、玄菟、带方并州治太原晋阳,统郡国六:太原、上党、西河、乐平、雁门、新兴雍州治京兆长安,统郡七:京兆、冯翊、扶风、安定、北地、始平、新平凉州治武威姑臧,统郡八:金城、西平、武威、张掖、西、酒泉、敦煌、西海秦州治天水冀县,统郡六:陇西、南安、天水、略阳、武都、阴平梁州治汉中南郑,统郡八:汉中、梓潼、广汉、新都、涪陵、巴、巴西、巴东益州治蜀郡成都,统郡八:蜀、犍为、汶山、汉嘉、江阳、朱提、越峻、庠柯宁州治建宁滇池,统郡四:云南、兴古、建宁、永昌青州治齐国临淄,统郡国七:齐、济南、北海、乐安、城阳、东莱、长广徐州治彭城国彭城,统郡国七:彭城、下邳、东海、琅邪、东莞、广陵、临淮荆州治南郡江陵,统郡国二十二:江夏、南、襄阳、南阳、南乡、义阳、新城、魏兴、上庸、建平、宜都、南平、武陵、天门、长沙、衡阳、湘东、零陵、邵陵、桂阳、武昌、安成扬州治丹阳建邺,统郡十六:丹阳、宣城、淮南、庐江、毗陵、吴、吴兴、会稽、东阳、新安、临海、建安、豫章、临川、鄱阳、庐陵交州治交趾龙编,统郡七:合浦、交趾、新昌、武平、九真、九德、日南广州治南海番禹,统郡十:南海、临贺、始安、始兴、苍梧、郁林、桂林、高凉、高兴、宁浦太康三年罢秦、宁二州,惠帝时复置,又分扬州、荆州十郡为江州,治豫章;怀帝永嘉元年(3 0 7)又分荆州、江州八郡为湘州,治长沙;故西晋末年共有二十一州。
三国时期地图(优质参照)
3)长江水域好象偏窄了。黄河亦然。
王莽始建国三年(11 年),发生第二次大徙。“河决魏郡(治邺,今河北临漳县西南), 泛清河以东数郡。先是,莽恐河决为元城(今河北大名东)冢墓害,及决东去,元城不忧水, 故遂不堵塞”。洪水在今鲁西、豫东一带泛滥了近六十年,直至东汉明帝永平十二年(69 年) “王景修渠筑堤,自荥阳东至千乘(今山东高青县东北)海口千余里”,始形成东汉大河,也 就是《水经注》以及唐《元和郡县志》所载的大河。
八、魏设有匈奴中郎将、护鲜卑校尉、护乌丸校尉、东夷校尉,监护北边内附诸族,即 在治所旁加注表示。
九、吴于若干幅员辽阔的郡分设都尉领县而仍隶于郡,以东、西、南、北部为名,即在 其治所旁加注表示。
十、西域长史府治所用州治符号,其所辖各国用表面注记标示其大致方位,戊已校尉治 所高昌城及鄯善、龟兹、于阗、疏勒、焉耆王国首府用郡治符号,其他诸国首府用县治符号。
关于济水的流向,据《水经》的记载,两汉三国时,自成皋县(今河南汜水西)北从黄 河分出,东流经荥阳县(今荥阳县)北,过荥泽,经阳武县(今原阳县)南,封丘县(今封 丘县西南)北,平丘县(今封丘县东)南,济阳县(今兰考县东北)北,冤句(今山东菏泽 县西南)、定陶(今定陶县西北)县南,至乘氏县(今巨野县西南)向东北流注入巨野泽。
四、三国地方行政区划为州、郡、县三级,另有王国相当于郡,又有王国、公国、侯国、 伯国、子国、男国相当于县。图中与郡相当的王国以注记相区别,治所符号相同;与县相当 的王、公、侯、伯、子、男国用县治符号,注记不分。
五、《三国志》无志,魏蜀吴境内的州郡县建置,据清人吴增仅《三国郡县表》,参谢钟 英《三国疆域表》、洪亮吉《补三国疆域志》画出。
十一、已废或后置郡县尽可能画出,用聚邑级符号表示,注出“郡”、“县”字样。 十二、水系泽薮除采用《三国志》记载外,一概以《水经》为据。
第三讲 三国两晋南北朝概述
思考:
• 是什么力量使中国能够摆脱近四百年 分裂的困境,重新走向统一?
• 为什么中国文化在分裂、混乱的年代 中,在历经外来文化的冲击之后能够 继续延续下来,不断地自我更新和发 展?
三国两晋南北朝史 的研究概况
• 吕思勉 • 陈寅恪 • 王仲荦 • 唐长孺 • 汤用彤 • 田余庆
吕思勉(1884~ 1957),字诚之,江 苏武进(今常州市) 人。吕思勉先生是我 国现代著名的史学家, 知识渊博,学术造诣 高。他的史学研究遍 及各时代、各领域, 在中国通史、断代史 和各种专史领域都做 出了独到的贡献。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 ——佛教的急剧发展期
• 般若学盛行 • 士大夫阶层积极参与佛学探讨
• 儒释道论争
魏晋南北朝思想文化上发展的原因
• 魏晋南北朝时期 ,人口的大流动和民 族关系的大变动,带来了文化的大交 流。 • 儒学独尊地位的丧失,给其它思想文 化留下了发展的空间。 • 汉文化同域外文化的碰撞、冲突、交 流和融合,给这一时期的思想界吹进 强劲的新风。
注重中外历史比较研究的特点:
• 在《两晋南北朝史》一书中,吕思勉 先生时有将该时期历史与罗马史的对 比研究。如在该书“总论”中,吕先 生就指出:“东洋之有秦、汉,西洋 之有罗马,其事盖颇相类;中国见扰 乱于五胡,罗马受破毁于蛮族,其事 亦未尝不相类也。然蛮族侵陵以后, 欧洲遂非复罗马人之欧洲,而五胡扰 乱之余,中国为中国人之中国如故 也。”
《曹全碑》 全称《汉合 阳令曹全碑》,汉中平二 年(185年)刻,1956年藏 入西安碑林博物馆。该碑 书法清秀娟雅,字体结构 扁平匀齐,为汉隶奇葩。
王羲之《兰亭序》局部
王羲之的《丧乱、二谢、得示贴》
什么叫玄学?
魏晋玄学是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 崇尚老庄的思潮。“玄学”的字面意 思是研究幽深玄远问题的学说。魏晋 人注重《老子》 、《庄子》和《易 经》,称之为“三玄”。魏晋玄学以 “三玄”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 “有无”问题的辩证思考,解决名教 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三国两晋南北朝知识讲解
牵牛 甘肃嘉峪关6号墓壁画 西晋
2.北朝墓室壁画墓
分布于中原及其周边地区
北魏壁画墓以洛阳的元乂墓和王温墓为代表
北齐、北周时中国古代发展、变革的一个关键时期,绘画开始 逐渐走向成熟,墓室壁画墓也迎来了空前的繁荣。
北齐壁画墓三个分布中心:一是以磁县为中心的河北南部和河 南北部,以河北磁县湾漳墓为代表。
[知识点提示]:
(一)顾恺之的绘画成就及理论贡献;(二)谢赫的“六法 论”;(三)宗炳、王微的山水画论;(四)墓室壁画及 画像石、砖等。
[重、难点提示]:
着重阐明这一时期政治、经济、宗教的发展变化,及其 对文化艺术所产生的影响;介绍外来文化的输入和各民 族文化艺术相互融合的关系,阐述这一时期绘画的长足 进步及主要画家的艺术风格和成就。
中国美术也对邻近地区、民族的美术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3.一部分出身于上流社会的知识分子积极参加了绘画和雕塑的
创作,从而产生了一批有卓越贡献和极其深远影响的杰出画 家、雕塑家。 4.美术的功能和题材迅速地扩展着,以表现“名士”风神、品 格为主的人物画、肖像画标志着审美认识的深化。
第一节 绘画
概况
1.在城市建筑方面继承了汉代以来的规划思想与形象风格,另 外由于佛教的传人,出现了与中国传统建筑相融合的石窟、寺 庙、塔等多种佛教建筑,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典建筑的语言风 格和文化内涵。
2.此期美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学习与吸收外来美术 的因素,如印度、中亚美术的题材、风格等,另一方面,此期
背景
社会的动荡,思想领域新旧交替、南北互动、中西 交通,佛教传入 汉末以来剧烈的社会动荡与变革,引起了社会思想 的深刻变化。独尊儒术的局面终被打破,各家思想 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佛教在这特定的历史时期极度 兴盛;长期被冷落的老庄思想也被士族文人视为新 的精神支柱。佛教的发展和魏晋玄学的兴起,对这 个时代的美学思想和文学艺术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 响。
地图上的南北朝(14幅地图)
地图上的南北朝(14幅地图)汉末三国时期,华夏大地战乱频繁,最终蜀汉灭于曹魏,东吴灭于西晋,天下归于一统。
然而好景不长,西晋仅仅持续了51年(若从灭东吴统一全国始为37年),北方又陷入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混乱状态。
虽然前秦短暂统一北方,但在淝水之前秦战败于东晋后,北方再次四分五裂。
公元386年,鲜卑族拓跋珪在牛川称王,于398年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称帝,建立北魏。
南方的东晋也叛乱不断,桓玄篡晋,废帝自立。
大将刘裕平定桓玄之乱,匡扶晋室,因功掌朝政大权。
东晋偏安江南,不忘北伐,祖逖、庾亮、褚裒、殷浩、桓温等先后北伐未能成功。
公元409年,南燕慕容超纵兵掠淮北,刘裕率军北上,破南燕都城,收复青州、兖州。
之后,刘裕又向西收复巴蜀,趁后秦内乱时,出兵攻克洛阳、长安,灭亡后秦。
但坐镇朝廷的刘穆之病故,刘裕怕大权旁落,匆匆返回建康。
留守长安的晋军内讧,夏主郝连勃勃趁机夺取关中。
刘裕北伐势如破竹,使东晋似乎看到了光复中原的希望之光。
掌握朝廷军政大权的刘裕威望如日中天,野心越来越大。
420年,刘裕废恭帝自立,建立刘宋,东晋灭亡。
公元396年,北魏败北燕,将关东地区收入囊中。
公元427年,北魏攻破夏都统万城。
之后又向北奔袭漠北,大破柔然。
公元430年至439年,北魏夺取关中,并先后灭夏、北燕、北凉等割据势力,统一北方。
至此,刘宋和北魏南北对峙,中国历史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南北朝时期。
南北朝是南朝和北朝的统称,北朝(386-581)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南朝(420年-589年)有宋、齐、梁、陈四朝。
南朝因嫡传华夏之正朔,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奉南朝为正统。
史书将南北朝起始时间定于公元420年,是因为北魏拓跋珪称帝早于刘裕,尽管当时北方还没有统一。
刘宋开国皇帝刘裕吸取东晋灭亡教训,重用寒门,压制豪门世族,推行土断等。
宋文帝继位后,继续推行刘裕的治国方略,整饬吏治、兴修水利、轻徭薄赋……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国力日强,史称“元嘉之治”。
两晋南北朝年表及地图
301年
304年
316年 亡于前赵
317年
319年
329年
333年
347年
350年
351年
352年
370年
376年
383年
384年
385年
386年
394年
395年
397年
398年
400年
403年
407年
409年
410年
414年
417年
420年
421年
431年
437年
439年
479年
502年
534年
535年
589年
武王张轨 光文皇帝刘渊 武帝李雄 高祖石勒 灭前赵 文明帝慕容皝 武悼天王冉闵 350-352 惠武帝符洪 灭西晋 改国号为赵 (前赵) 亡于后赵 亡于东晋 亡于冉魏 灭冉魏 亡于前燕 灭前燕 亡于前秦
亡于前秦
灭前凉
淝水之战 济北王慕容泓 成帝慕容垂 泰武帝姚苌 懿武帝吕光 宣烈王乞伏国 仁 亡于后燕 灭西燕
266年 西晋 (216-316) 前凉【汉】 (301-376) 前赵【匈奴】 (304-329) 成汉【氐】 (304-347) 后赵【羯】 (319-351) 前燕【鲜卑】 (333-370) 冉魏 (350-352) 前秦【氐】 (350-394) 西燕【鲜卑】 (384-394) 后燕【鲜卑】 (384-407) 后秦【羌】 (384-417) 后凉【氐】 (386-403) 西秦【陕西鲜卑】 (385-431) 南凉【河西鲜卑】 (397-414) 北凉【匈奴】 (397-439) 南燕【鲜卑】 (398-410) 西凉【汉】 (400-421) 北燕【汉】 (407-437) 胡夏【匈奴铁弗】 (407-431) 北魏【鲜卑】 (386-534) 东魏【鲜卑】 (534-550) 西魏【鲜卑】 (535-557) 北齐 (550-577) 北周 (557-581) 隋 (581-618) 东晋 (317-420) 宋 (420-479) 齐 (479-502) 梁 (502-557) 陈 (557-589) 武帝司马炎
三国两晋南北朝社会概况和文化ppt课件
科学技术
二
三
哲Hale Waihona Puke 和宗教史学和文学四
五
艺术和体育
第一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 治经济概况
三国:(229年——265年) (曹)魏:220年,曹丕称帝; 蜀(汉):221年,刘备称帝;(263年) (东)吴:229年,孙权称帝。(280年)
• 两晋: • 西晋:265年——
316年; • 东晋:317年——
西 晋 : 短 暂 统 一
280
族会
元
融生
•
• • •
的十东朝百民该
东
催六晋代姓族时
晋
化国政更流加期 剂是治替离剧的 。民之之失融特
十 六
族特过所合点
国
从点程、、:
分:。战社王
裂门
争会朝
: 群
走阀 向制 融度
接经更 连济替 不疲频
雄 逐
合。
断敝繁
鹿
。、、
• •
派婚与主历封于于成大
生姻任要史建南东于体
汉致
侨北;刘
化力
置齐北宋
北 朝
运于
郡、朝、
:
动收 。复 (中
县北:南 ;周北齐 北五魏、
并 立
孝原 文; 帝北
朝朝、南
:。东梁
胡
魏、
政 权
改朝
汉
、南
:
• • • • •
明北北战春
朝宋魏国秋
中
张王孝时时 居安文期期 正石帝秦齐
国 古
改变改国国
代
革法革商管 鞅仲 变改
社 会
法革
改
革
社会概况
• 三世纪至六世纪,是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时 期。该时期有两大特点:国家大分裂大动 荡,民族大迁徙大融合。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1)
京翼翼,四方之极。
——(东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精血,注入中华文化
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①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 ②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 ③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单元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
以贤问思
材料一 中国历史家认为,自公元220年汉代覆亡至581 年隋朝兴起,当中是一段长期混乱和令人失望的时代。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三、从隔阂到交融
(一)民族交融的含义
具有双向性
民族交融就是不同民族杂居一处的现象不断增多, 族际之间人口流动的规模和频率不断增加,心理上 的亲近感不断增强,共同命运和共同利益的联系逐 渐紧密,共同心理认同逐渐产生。其结果就是各民 族在交往交流中共同性因素增加。 ——杨须爱《“民族交融”的科学内涵及实践意义》
(317-420)
宋
齐
梁
灭
陈
隋 朝 统 一
——《晋书·王敦传》
元帝正会,引王丞相登御床,王公固辞,中宗引之弥苦。王公 日:“使太阳与万物同晖,臣下何以瞻仰?
——《世说新语·宠礼》
以上材料反映了东晋政治怎样的特点?原因何在?
士族专权、皇权垂拱。
士族政治形成的原因: ①历史根源:东汉以来的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②经济原因:土地兼并严重,经营庄园,渐成割据; ③政治原因:魏晋政权依赖于士族阶层的支持,士族阶 层是其统治基础;九品中正制是士族制度的政治保障。
第一章 地图2——地图学课件PPT
1.2 地图的定义
1) 地图是地球在平面上的缩影 不科学
2)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 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运用符 号系统表示在一定的载体上的图形,以 传递它们的数量、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 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
第1章 导 论
第1章 导 论
§1 地图的基本概念 §2 地图的基本特性 §3 地图的分类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教程 第1章 导 论
我们的世界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教程 第1章 导 论
我们的世界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教程 第1章 导 论
绘画艺术
贺兰山岩画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教程 第1章 导 论
绘画艺术
2、地理要素: 普通地图中:包括水系、地貌、植被等自然 和社会经济内容。 专题地图中:专题要素、底图要素。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教程 第1章 导 论
3、图边要素: 图名、图号、图例、说明等。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教程 第1章 导 论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教程 第1章 导 论
3 地图的成图过程
制作地图的基本途径 用传统的方法编绘地图 计算机地图制图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教程 第1章 导 论
1、地图:一定的数学法则
地理坐标系:即大地坐标系
我国大地坐标系:1954北京坐标系 1980西安坐标系 中国2008年7月1日起启用2000国家大地 坐标系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教程 第1章 导 论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教程 第1章 导 论
2、地图:制图综合处理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教程 第1章 导 论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教程 第1章 导 论
中国国家经济地图集电子版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教程 第1章 导 论
中国古代史三国两晋南北朝PPT课件
与北方相比,江南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的
最重要条件是 A
A、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 B、优越的自然条件 C、统治者的政策 D、北方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南传
25
【名题热身】:
1、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特点包括
⑴江南迅速开发 ⑵中原经济发展停滞 ⑶士族庄园经济和 寺院经济占重要地位 ⑷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⑸各民族 经济交流加强
4、北方劳动人民南迁对南方生产发展最直接的影响在于 ①充实了江南劳动力 ②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 ③导致南方 人观念更新 ④促进了民族之间的融合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②
5、水碓、水磨的主要作用在于 A、谷物加工 B、灌溉提水 C、清除粮食杂物 D、 提高谷物产量
27
6、培育出一年内八次出茧的蚕新品种是 A、蜀汉 B、东吴 C、曹魏 D、东晋 7、把生铁和熟铁合炼成钢的灌钢法是在 A、西汉 B、东汉 C、魏晋 D、南北朝
会
经 商业的 济 发展
原因、表现
社会生活 的变化
原因、表现
7
一、江南农业的开发
1、发展的主要原因:
(1)大量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
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最主要的原因
(2)南方一些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他们共 同开发南方,加速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3)一些统治者实行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
(4)自然条件优越
171819 Nhomakorabea20
(2007江苏历史)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 发展,乃至有“江南之为国盛矣”的赞叹。该时期 江南开发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北方大量人口南迁
B.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C.统治者推行劝课农桑等政策
D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
中国东晋十六国地图及其说明
中国东晋十六国地图及其说明张书林编辑1.全图2.东晋3. 成前赵前凉后赵4. 前凉前秦前燕代5. 前秦6. 后秦 后燕 西秦 后凉 魏7. 后秦 魏 南凉 北凉 西凉 南燕 夏 西秦 北燕东晋十六国时期图说晋朝在中原地区的统治于四世纪初为东汉以来入居内地的各族所推翻。
317年镇守江东的琅邪王司马睿即晋王位于建康,次年称帝;以建康在洛阳之东,史称东晋。
传至420年禅国于刘宋。
自西晋末到刘宋初,各族在中原和巴蜀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割据政权,史称其中前后二赵、前后西三秦、前后南北四燕、前后南北西五凉及成、夏为十六国,并用以泛指这一时期晋宋以外各国。
这一时期各个政权的疆域政区变化极为频繁,本图所画是淝水之战前一年即382年的概况。
其时十六国中的前秦臻于极盛,《禹贡》九州有其七,东晋的版图只限于淮水以南、汉水的下游、巴蜀盆地的长江以南。
前秦境内共有二十二州:关中为司隶校尉及秦、南秦、河、凉州;河淮间为豫、东豫、兖、南兖、青、徐、扬州;河以北为雍、并、冀、幽、平州;汉中南阳为梁、洛、荆州;巴蜀为益、宁州。
辖有一百多郡。
东晋境内分为八州:长江中下游为扬、江、荆三州,江北为徐、豫二州,珠江流域为广州,越南北部为交州,云贵高原为宁州。
辖有八十多郡。
又有兖、青、幽等侨州和若干侨郡侨寄在大江南北。
前秦的西境尽于敦煌、高昌,后二年(384)西域三十余国降附,始置西域校尉于龟兹以领护葱岭以东,天山以南诸国。
其时前秦的东北是高句丽、契丹、库莫奚、夫余、邑娄、寇漫汗、乌洛侯、地豆于等国族。
北边鲜卑、柔然收入境内,境外为高车、契骨、匈奴等族。
西域校尉诸属国的西北是乌孙国。
青藏高原羌族有宝髻、孙波、象雄、女国、白兰等国族,又有从辽东迁来的鲜卑、吐谷浑部建国于黄河河曲一带。
淝水战后前秦分裂瓦解,延至394年为西秦所灭。
东晋乘胜收复了一些失地。
至安帝义熙中刘裕北伐,六年(410)灭南燕,十三年(417)灭后秦,晋土遂北以黄河与北魏为界,西有关中,置北徐州治彭城,北兖州治滑台城,北青州治东阳城,司州治虎牢城,雍州治长安以统新得郡县,这是东晋一代的极大版图。
《教育学》 — 中国教育史:魏晋南北朝、隋唐思维导图
国
①及早施教②威严与慈爱相结合③均爱原则
教 育
论儿童教育
④重视语言教育⑤重视道德教育
史
成人教育思想
人的一生都要学习,应珍惜时光
崇儒兴学
提高孔子和儒生的地位;推崇儒学,统一经学等 《五经正义》(唐太宗、颜师古)、“开成石经”(唐文宗)
文教政策
兼用佛道
发展科学
任立私学
学
中央政府教育管理机构的确立
国子监(双重性质),古代首次设立的中央教育行政机构
魏晋的学校教育
南朝的学校教育
北朝
中央官学 地方官学 私学教育
三国时期-官学教育 两晋-官学教育 魏晋时期-私学 宋、齐-官学 梁、陈-官学 南朝-私学
经学兴盛
教
育
制 度
学校萌芽
凡坚持学习能通一经的,经过策试可量才录用,即使寒门也不见弃。讲诵经学的风气曾盛极一时
由汉代的注重章句训诂变为注重义理,从两汉师法家法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而称为“魏晋经学”。实质上这已是儒、佛 、道混合的经学 南朝:玄学、史学、文学、儒学四科并立,分科的教授制度是后代分科大学的开端 北魏:中央官学中设有律学和算学,医学也设有太医博士及助教
董仲舒、颜之推、韩愈
“性三品说”与教育作用
“上之性就学而愈明”,“中焉者可导而上下”“下焉者畏威而寡罪”
韩愈认为“上者可教,而下者可制也
韩 愈
关于人才培养和选拔思想
教育的任务:为治国兴邦培育人才 爱才、选材、用材
《师说》提倡尊师重道,是我国古代第一篇集中论述教师问题的文章
论尊师重道
教师任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求师标准:“圣人无常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北魏汉化教育和郡国学校制度的建立
最早的地图
最早的地图编辑:caoxiren 2018年2月19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对地学的研究也有很大的进展。
著名的著作有:谯周的《三巴记)、顾启期的《娄地记》、李叔布的《齐州记》、葛洪的《幕阜山记》等。
这一时期的地理学家很多,最著名的有地图学家裴秀,他以“一分为十里,一寸为百里”的比例绘制了全国地图,开全国地图研究之先河。
裴秀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地图学家,而且也称得上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地图家之一。
他是在 1700 多年前,就创立了绘制地图必须遵循的六条基本规则,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地图学理论,对于后世地图的绘制产生了重大影响。
公元 223 年,裴秀生在一个世代官宦的家庭里,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字秀彦。
早年,受过很好的教育,8 岁就可以写出很出色的文章。
由于他的才学和品行,大将军曹爽任命他为黄门侍郎,后来,又晋升为掌管司法的“廷尉正”。
由于他“博学强记,无文不精,孝敬父母,忠于朋友,品格高尚,远近知名”,深得执掌大权的司马昭的赏识和信任。
公元 257 年,司马昭出兵征讨蜀国诸葛诞,34 岁的裴秀作为参谋人员也参加了这次军事行动。
在行军打仗中,由于一时都离不开地图,地图的作用,给裴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圆满地完成了这次任务。
通过这次随军作战和实地考察,使裴秀逐渐认识到地图的重要性,为他后来创编系统的绘图方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司马炎当了晋国的皇帝后,便任命裴秀为司空。
司空,就是掌管工程的官职,也负责管理国家的地图和户籍。
为了做好这一工作,裴秀一方面参与国家的军政大事,另一方面也招揽精通地图的人才,组织他们整理测绘地图等工作。
我国地理学起源较早,远在三四千年的商、周时期,国家已经设置了专门掌管全国图书志籍的官吏。
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地理知识逐渐丰富,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我国历史上一部地理名著——《禹贡》。
它以山川湖海作标志,把全国划分为九州,然后分州叙述各地的山川、湖泊、土壤、物产以及田赋等级、贡品名目、水陆运输线和名胜古迹等。
三国时期地图年代史190年-199年
三国时期地图年代史190年-199年|魏蜀吴三国地方行政区划实行州郡县三级制,州设牧、郡设太守、县设令。
曹丕即位后分境内为十二州。
蜀国仅有益州。
吴国境内设扬州、荆州、交州。
其中荆扬两州以长江为界,魏吴两国共有。
190年讨伐董卓189年9月董卓废少帝刘辩为弘农王,立九岁的陈留王刘协为帝,是为汉献帝。
190年1月,曹操号召18路诸侯起兵反董卓。
191年群雄割据190年2月董卓挟帝迁都长安,191年4月,董卓兵退长安,十八路起兵诸侯解散。
191年5月,曹操领兖州。
191年6月,袁绍吞并韩馥势力192年董卓之死董卓在长安被吕布杀死。
192年6月董卓部下李傕,郭汜等攻下长安,吕布出逃武关。
192年12月,曹操收降青州 192年界桥之战,奠定袁绍河北优势。
192年5月襄阳之战,刘表部下黄祖乱箭射死孙坚。
192年7月,吕布投靠袁术,被逐后,先后投靠张扬,袁绍。
193年曹操围徐州193年6月,曹操父亲曹嵩在徐州被杀,曹操领兵围徐州。
1月,袁术北功曹操败北九江。
4月,袁术杀扬州刺史陈温,据淮南。
6月,吕布离开袁绍,投靠张扬194年刘备三让徐州194年2月,刘备救徐谦,曹操粮尽,退兵。
12月,徐谦病逝,刘备领徐州。
4月,马腾长平关败于李傕。
8月,吕布曹操大战于濮阳,曹操打败195年帝出长安5月,袁绍破北海占青州。
6月,李傕、郭汜相攻,曹操巨野大战大破吕布。
7月,张济牵帝洛阳,被杨奉劫走。
刘备收留吕布,让其驻小沛。
12月,孙策说服袁术领兵渡江讨江东,曹操攻下雍丘,复收兖州。
196年迁都许昌196年2月,豫州刘辟为曹操所灭。
3月,孙策攻下曲阿。
5月,刘备在淮阴低档袁术。
6月,吕布袭取徐州,刘备投靠吕布,驻小沛。
7月,汉献帝到达洛阳。
8月,曹操迁帝许昌,孙策叛袁术。
9月,吕布攻击刘备,在曹操调解下,刘备回驻小沛。
10月,曹操击退杨奉,杨奉投奔袁术。
11月,张济引兵攻南阳,战死,其子张绣领其众。
197年袁术称帝197年1月,袁术称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地图学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地理学著作的特点是撰述各地州、郡以及山、川的“地记”大量出现。
地记的内容包括各地的历史和地理情况。
如谯周的《三巴记》,顾启期的《娄地问》,庚仲雍的《湘州记》等。
关于记山的著作,有释慧道的《庐山记》和葛洪的《幕阜山记》等。
专访水道的有时人的《水经》和郦道元的水经注。
此外还出现了几部全国性的杂志。
如《畿服经》170卷,《地理书》149卷和《地记》252卷等。
篇幅浩大,内容丰富。
但可惜这些著作几已散失殆尽,所存无几。
三国时期,出于军事政治需要,魏、蜀、吴三国都在想方设法绘制更准确、更方便的军用地图。
据《拾遗记》记载,孙权在军旅之隙,常常想要找到一个善画的高手,画出一幅好的地图来,丞相赵达便将自己的妹妹推荐给他并成为其夫人。
这位赵夫人对孙权说:“丹青之色,甚易曷,欠灭,不可久宝;妾能刺绣,作列国方帛之上,写以五岳、河海、城邑、行阵之形。
”这幅刺绣地图完工之后,时人称赵夫人的技艺为“针绝”。
《三国志·魏书·孙礼传》提到一种可判断郡界纠纷的疆域地图。
冀州牧孙礼上任时,太傅司马宣王谓礼曰:“今清河、平原争界八年,更二刺史,靡能决之。
”礼曰:“若欲史必也无讼,当以列祖初封平原时图决之。
”“今图藏在天府,便可于坐上断也,岂待到州乎?”
公元三世纪,西晋京相璠(fan)(生卒年代不详)和裴秀(公元223-271年)著《禹贡九州地域图记》十八篇并绘制:“一寸为百里。
”的全国地图《方丈图》。
裴秀总结了我国古代的制图经验,提出绘制地图的原则:“制图六体”,其中包括比例、距离、方位等制图的科学原则,对地图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公元399-412年,东晋法显(姓龚,名字不详,法显是法号,约公元337-422年)曾到印度、斯里兰卡等许多地方,归国后于公元416年写成《佛国记》,这是研究中亚和印度等的古代地理的重要文献。
南朝刘宋时,谢庄(生卒年代不详)制成了可以表示地形的木图,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立体地图。
裴秀和他的“制图六体”
西晋时,中国出现了一位著名的地理学家、制图理论家裴秀(公元223-271)李约瑟称他为“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与欧洲古希腊著名地图学家托勒密(PtolemaeusClaudius,约公元90-168)齐名,是世界古代地图学史上东西辉映的两颗灿烂明星。
裴秀(223-271年)字季彦,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
自幼好学,知识渊博。
出身官僚世家,官至司空。
接触到不少的地理和地图资料。
由于才华出众,所以青少年时代就受到社会知名人士的赞赏。
春秋战国时期地图已广泛用于战争和国家管理,秦汉以后损失严重。
出于政治和军事需要,裴秀立意制作新图。
他领导和组织编制成《禹贡地域图》18篇,这是中国和全世界见于文字记载的最早历史地图集。
为了便于应用,他还将一幅篇幅过大(用娟八十匹绘制)的《天下大图》缩制成以寸为百里(比例尺1:1800000)的《地形方丈图》,图上载有名山都邑,为军政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裴秀在地图学上的主要贡献,在于他第一次明确建立了中国古代地图的绘制理论。
他总结我国古代地图绘制的经验,在《禹贡地域图》序中提出了著名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制图理论--“制图六体”。
所谓“制图六体”就是绘制地图时必须遵守的六项原则,即:即分率(比例尺)、准望(方位)、道里(距离)、高下(地势起伏)、方邪(倾斜角度)、迂直(河流、道路的曲直),
前三条讲的是比例尺、方位和路程距离,是最主要的普遍的绘图原则;后三条是因地形起伏变化而须考虑的问题。
这六项原则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它把制图学中的主要问题都接触到了。
这是他对中国地图学做出的巨大贡献,是中国古代唯一的系统制图理论。
直至今天地图绘制考虑的主要问题除经纬线和投影外,裴秀几乎都扼要地提到了。
裴秀提出的这些制图原则,是绘制平面地图的基本科学理论,为编制地图奠定了科学的基础,它一直影响着清代以前中国传统的制图学,在中国地图学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世界地图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