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良妙解三十六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乔良妙解《三十六计》

人生在世,是充满了“计”的。“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人处于困境时,是需要动脑子想出解决办法来的,而动脑子,就是用计。计不全是阴谋,人生需要设计,不一定所有的计都是在算计别人,否则就把计的含义狭隘化了。计往往是一种谋略,并非耍心眼。“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人不能去害人,但需要防人,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是有计的。

“围魏救赵”:人生中的“计”

有本书叫《君子为什么斗不过小人》,从孔子开始,就开始讨论君子和小人的关系。从人本身来说,君子和小人在本质上区别不大,但是“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小人经常怀有阴暗的心理,也会生出一些阴谋诡计。

既然“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遇到困境,就要迎难而上,不能打退堂鼓,开动脑筋想道理,想出办法来,就是计了。

星云大师的《星云禅话》中说,一位法师看到路边有一对夫妻吵架。妻子对丈夫说:“你不像个男人。”丈夫回道:“你再说,我就打你。”法师没有上前阻止,而是叫来很多人围观,大声说道:“你们看斗牛、斗鸡、斗蟋蟀,都是要花钱的,现在看斗人,都不要花钱。”妻子又说:“你不像个男人。”丈夫急了,说:“你再说,我就杀了你。”法师大声说道:“现在可以看杀人了!”有路人上前和法师争辩说:“你为何不阻止,还要别人观看?”法师说:“杀人就要做法事,我就有红包拿了。”路人和法师越说越激烈,反而把注意力吸引过去了,法师就讲人与人的缘分,500年才能修成夫妻。那对吵架的夫妻也被吸引了,听着听着就不吵了。这一计谋,就是“围魏救赵”。春秋时期,魏军攻打赵国,齐军大将田忌如果和魏军硬拼,定会两败俱伤。他用攻打魏国大梁的方式,引魏军回国,达到了救赵的目的。法师将周围的观众吸引过来,“反客为主”,可见,生活中随处可见计谋。计谋无处不在,并非军事家、政治家才能用计谋。有位9岁的小男孩,从小就被叔叔领养。叔叔本人没有孩子,整天唉声叹气。小孩就问:“叔叔,您为什么不高兴?”叔叔就说:“我和你婶婶有一笔财富,却不知道传给谁,看来将来只能给你了。”小孩就说:“那你可以娶小老婆啊。”叔叔就说:“你看你婶婶,河东狮吼,简直就是母老虎。”第二天,小孩一大早就在院子里忙活起来了。婶婶就问他在干什么,小孩就说:“以后这些东西都要留给我了,我规划一下,先把东厢房拆掉,然后在院子里挖个水池。”婶婶很是生气,回房就对小孩叔叔说:“赶快娶个小老婆回来”。

不光是中国的小孩有智慧,外国的小孩也是这样。在一个美国小镇上,有一个远近闻名的“笨小孩”,每次大人给他1毛、5分的硬币,他都只拿5分的硬币。很多人都说小孩真傻,不知道1毛大于5分。直至有一天,有人不停地问小孩,小孩不耐烦了,淡淡地说道:“如果我拿1毛钱,还有人给我扔5分的吗?”后

来,这个小孩成了美国总统。

“笑里藏刀”:英格兰人和爱尔兰人的故事

计谋中,也含有诡诈的成分。《三十六计》中,也有怎么看都不好的计,如“笑里藏刀”。当有人莫名其妙地对你笑时,你可要小心了。

一位英格兰人和一位爱尔兰人,同时去欧洲旅行,两人的车撞在了一起。英格兰人准备报警,爱尔兰人阻止了他,说大家都来自英伦半岛的,在那里没遇见,在欧洲反而遇见了,真是有缘,必须庆祝一下。随后,他从车里拿出半瓶威士忌,没有酒杯,就先让英格兰人喝。等到英格兰人喝完了,爱尔兰人把酒瓶盖塞紧,说还是报警吧。酒后驾车的责任,自然不言而喻了。

计谋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人一定要懂得计谋,提防别人算计你。人的智慧是举一反三的,吃一堑长一智,高明的人看别人吃一堑也能长一智,但是有人却吃一堑不能长一智。人要多看多听多想,避免中了别人的计。

“走是上计”:《三十六计》的由来

很多人都分不清《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认为《三十六计》是《孙子兵法》的一部分,其实两者在时间上就相差了2000多年。《孙子兵法》是春秋时期的,而《三十六计》是明末清初的。

《三十六计》其实是一本很薄的小册子,有六个套盒,每个套盒装有六计,总共是三十六计,分为“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这种编法并不很成功,但是中国古典智慧的结晶。作者对《周易》很了解,对古典文学很熟悉,在《周易》中,九是最大的阳数,六是最大的阴数,六六三十六,就是阴数的极限了。

《三十六计》的开篇就说:“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阴阳燮理,机在其中。机不可设,设则不中。”数字中含有计谋,计谋中含有数字。在阴阳中达到和谐,就能把事情做成功。但是,计谋不能违背客观规律。

2003年,美国驻华文化参赞问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能否胜利。我就回答,如果说是消灭萨达姆政权,那么战争已经胜利了。但要是想改造伊斯兰世界,推行美国式的民主,那么胜利就是遥遥无期的,丝毫没有胜利的希望。这就是“机不可设,设则不中”。

但凡用计,就要符合客观因素。如果没有,就不要行计。计谋转化成现实,需要对方的配合,正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计谋是自己和对方相配合的结果。

最早提出《三十六计》的,是《南齐书·王敬则传》中记载的,“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王敬则是南北朝时期南齐的大将军,一心想谋反。等到皇帝病重,

太子摄政的时候,他就起兵攻打,所向披靡。快要攻下都城时,太子带着皇帝逃跑了。王敬则笑道:“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

这里所说的檀公,叫檀道济,一位名将。南北朝时代,南朝的宋国派兵攻打北魏,但出师不利,朝廷派檀道济率军救援。檀道济很会打仗,三十几场战役连连告捷。但是,很快就没有粮食了,一些士兵就逃到北魏那里去了。

北魏就想趁机攻打过来,先派出几个探子,却看到军营里粮食堆积如山,檀道济骑着白马四处巡视。北魏的将领认为是“诈降”,把那些士兵都杀了。岂知,这只是檀道济派士兵运来的沙子堆积起来,在上面覆盖一层粮食后所造成的假象。

等到北魏退兵了,檀道济也赶快退兵了。既然打不赢,也要走得漂亮,走得出色,不是撒丫子跑掉。而“走”也不完全代表逃跑,毛泽东率军挫败800万国民党军队,就是靠“走”,靠的是“运动战”。

以前,一些兵学传统书籍受到冷落,但最近逐渐热起来,成为“显学”了,这主要是“墙内开花墙外香”,日本以及东南亚等国家将《三十六计》和商战融合起来,使得经济突飞猛进。现在,国内开始研究《三十六计》了。《三十六计》是古典兵书中的最后一部奇书。

“瞒天过海”:偷袭珍珠港

《孙子兵法》,是一部兵法哲学。《三十六计》则是兵法使用手册。《孙子兵法》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思考,而《三十六计》则是立竿见影的。

二战中有一场著名的战役——偷袭珍珠港。那是由日本将军山本五十六发动的。作为一名军人,山本五十六是具有谋略的。但是,他也有日本军人的狭隘。他更懂《三十六计》,而不懂《孙子兵法》。

一开始,山本五十六是反对对美宣战的,因为他曾经在美国呆过,深知美国战争机器的强大,日本根本不是对手。但他抱着侥幸的心理,先拿下珍珠港,再拿下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夺取两国的石油,再和美国相拼。在这场空袭中,战机之间的精妙配合,也是一次非凡的组织。

山本五十六所运用的,就是《三十六计》中最大的计:瞒天过海。所有的计中,“欺”、“骗”、“诈”,其实都是“瞒”。瞒天过海的本意并不复杂,是说唐太宗东征高丽,被薛仁贵骗上了船,“瞒着天子过海”的意思。

使用“瞒天过海”更精彩的,还有美国原总统罗斯福。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前,很多情报部门都破获了这一情报。但是,罗斯福把这些情报都锁在了抽屉里。当时,美国社会反战的情绪很高,偷袭珍珠港事件一发生,美国人立刻参战了。有很多巧合证明这一点,前两天所有的航空母舰都离开了珍珠港,港内只有战略舰。美国能在半年内扭转战局,就是靠的这些航空母舰。罗斯福这一招“瞒天过海”,更为高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