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源的教育思想
论魏源、张之洞、康有为、蔡元培之中西教育内容观
论“ 魏 源 、 张之洞、 康有为、 蔡 元 培 ”之 中 西 教 育 内 容 观
( , 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长沙 .,/,,. ; * 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 长沙 .,////)
任革新 - 刘光义
,பைடு நூலகம்
*
[摘- 要] - - 鸦片战争爆发, 列强入侵, 国人惊醒。面对突如其来的西方文明, 0 华夷之辩, 华夷之 防0 喧嚣尘上。教育 界究竟 该如何面对发展的西方文明?无数鸿儒呕心沥血, 本文以地主阶级改革派 1 1 魏源、 洋务 派 1 1 张 之洞、 维新派 1 1 康有 为、 民主派 1 1 蔡元培为代表的四大派的0 中西0 教育内容观进行研究。 [关键词] - - 魏源; 张之洞; 康有为; 蔡元培; 教育内容观 [中图分类号] 2,,,- - [ 文献标识码] 3- - [ 文章编号],//4—./56 ( *//7 ) /,/ —/,78 —/* - - 近代史上, 当西方文明以最野蛮的方式 震撼保守的 古中 华的封建的大门之后, 希望自己民族继续得 以体面存在 的中 国人, 在暗淡 地前途渺 茫地历 史环 境中, 不得 不对 自己 民族 前途从新做一番 考虑, 他 们期望 0 图 存0 , 期 待0 图 强0 , 无数 志士仁人, 以 满 腔悲 愤的 心情 呼出0 我 以我 血荐 轩辕 0 的 声 音, 他们 思求变新, 探求改革。教育首当其 冲, 在对 西方文明 与中华文明冲突日见显著的情况下, 数无数 有识之士开 始觉 醒。魏源最先醒悟, 警 唤 国人 0 睁眼 看世 界0 , 倡导 0 师夷 长 技以制夷0 的教育主 张, 以张之洞 为代 表的洋 务派 从中 西主 客体关系出发提出0 中体西用0 的教育内容观随之而出, 当康 有为等试图 探求 一种0 即 肿即 西, 中西 兼学 0 的 教育 内容 观 时, 他们不得 不局于自 己政治 上的 阴影草 草收 场, 中西 文化 教育内容观的冲突在 直至蔡元 培的 时代得 以超 越, “ 中 西融 合, 择善而从 ” 正是这一伟大的教育主张, 冯友兰老先生 誉称 蔡元培为 “中国现代最伟 大的教育家” 。 一、 “ 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教育主张 “师夷长技” 说建立在 鸦片战争 失败原 因的分 析的基 础 上, 魏源认为西方战胜 中国的主要原因是西方 “ 坚船厉炮” 等 “ 长技” 的结果, 为此 “ 师夷 长技” 才能 “ 夷 制” 西方 列国的 入 侵。 “ 师夷长技” 是 继林则 徐 “ 师夷” 思 想的 发展, 林 则徐 提 出 “ 日日使人刺探军 事, 翻 译西 书, 又购买 旧洋 船; 使士兵 演 [ ,] 习攻首尾, 跃中船 之法” 的师 夷思想。 魏源 提出的 “ 师 夷长 技” 主要集中在军 事科技与 军事教 育等方 面, 他 说: “ 师夷 长 [* ] 技有三, 一战舰, 二火器, 三养兵练 兵之法” 。 可见魏源 在军 事、 科技教育 是主 张 “ 师 夷” 的。 魏 源在 其 编 写 的 《海国图 志》 中明确主 张学 习西 方文化, 着 重对西 方 “ 天文 学” 与 “地 理学” 等教育内容进行了全面的探 讨且探求了其在中国 的发 展之路, 开辟了封建时 代教育内容改变的 新时代。为了 破除 保守的封建教育体制对西方文化的排斥, 魏源对 “ 师夷” 的必 要性进行了精辟的论述, 同时也对封建科举 教育进行了 深刻 剖析。他在 《圣武记》 十二卷中指 出 “ 当世士 大夫, 徒知 侈张 中华, 未睹环瀛 之大” “ 儒 者著书, , 惟知 九洲之 内, 至塞外 诸 藩, 则若疑若昧, 荒外诸 服, 则若 有若 无” 。痛 指朝 廷诸士 大 夫, 封 闭自守, 自以 为大, 对外 部世界 一无所 知, 对 英国通 商
魏源经世致用思想研究
魏源经世致用思想研究
魏源是晚唐时期有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提出的“经世致用”理论被人们誉为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史上的瑰宝。
“经世致用”思想,指的是以道德和学问为中心的教育,旨在培养人的品德良知和实践能力,从而使其在职业上受益于自身的知识和道德品质,同时也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繁荣。
魏源认为,人的终极目的不是习得知识,而是用知识来维护自己的生活,即“用学之计,报大臣立业”。
也就是说,人要做到既有学问又能报效大臣,才能获得社会尊重。
为此,魏源特意强调了“戒淫守真,勤書若水”这一观念,坚持要勤奋学习,不怕劳累,不畏苦难,即使出现困难,也要积极追求。
此外,他强调道德的重要性,主张做到“不怠学而致用,不淫而廉洁”。
他认为,一个人只有健全自身的道德修养,才能在社会中受到尊重和赏识。
魏源经世致用的思想,既然被公认为了古代教育思想的瑰宝,说明这种思想在当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其观点在现代仍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今,我们应从它借鉴到的精神,认识学问,勤奋学习,坚持择善而从,保持良好的道德风尚,不断提高文化素养及实践能力,创新思维,拓宽知识面,从而有效推进社会发展进步,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
中国教育思想史大纲
中国教育思想史大纲导言上编古代教育思想第一章先秦教育思想第一节孔子教育思想第二节孟子教育思想第三节荀子教育思想第四节《礼记》中的教育思想第五节墨子教育思想第六节老子教育思想第七节韩非子教育思想第二章汉代教育思想第一节董仲舒的教育思想第二节王充的教育思想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教育思想第一节嵇康的玄学教育思想第二节颜之推及其《颜氏家训》第四章唐代教育思想第一节韩愈教育思想第二节柳宗元教育思想第五章宋代教育思想第一节朱熹理学教育思想第二节陆九渊心学教育思想第六章明清教育思想第一节王守仁教育思想第二节王夫之教育思想第三节颜元教育思想中编近代教育思想第一章“经世派”的教育思想第一节龚自珍教育思想第二节魏源教育思想第二章洋务派教育思想第一节李鸿章教育思想第二节张之洞教育思想第三章维新派教育思想第一节康有为教育思想第二节梁启超教育思想第三节严复教育思想下编现代教育思想第一章蔡元培教育思想第一节生平与教育活动第二节“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第三节大学教育思想第四节教育独立思想第二章杨贤江教育思想第一节生平及思想发展历程第二节论教育本质第三节论教育功能第四节“全人生指导”思想第五节论教师第三章陶行知教育思想第一节陶行知及其乡村教育改造试验第二节“生活教育”理论第三节儿童教育思想第四节师范教育思想第四章黄炎培教育思想第一节生平及教育活动第二节职业教育思想体系第五章陈鹤琴教育思想第一节生平和教育实践活动第二节幼稚教育思想第三节“活教育”思想第六章晏阳初教育思想第一节晏阳初的教育活动第二节“四大教育”和“三大方式”第三节“化农民”与“农民化”第七章梁漱溟教育思想第一节生平及对教育的认识第二节“乡村建设”理论第一章先秦教育思想(4学时)第一节、孔子教育思想一、孔子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
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研究孔子的主要材料是《论语》,其次是散见于《左传》、《礼记》、《孟子》、《荀子》等书中的言行记载。
魏源教育思想述评
作者: 雷克啸
出版物刊名: 教育评论
页码: 42-45页
主题词: 魏源;宋明理学;海国图志;经世致用;道德修养;资产阶级改良派;教育制度;培养人才;
科举制度;学习西方
摘要: <正> 魏源(1794—1857),字默深,湖南邵阳人。
他一生著作甚多,关于教育观点的论述,较集中地见于《海国图志》和《古徵堂集》。
《海国图志》刊行以后,一时'风行海内'。
对以后资产阶级改良派了解西方资本主义情况产生了启蒙作用。
魏源提倡'实学',主张'经世致用',以反对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宋明理学和汉学。
他尖锐地指出:宋明理学家们只会满口'心性'、 '礼
义','无一事可效诸民物';而汉学则'锢天下聪明智慧,使尽出于无用之一途'。
他大声疾呼:要注重社会现实的研究,要求'贯语术、政事、文章于一'和'以语术为治术'。
魏源呼唤着新的人才辈出。
魏源的教育思想
魏源的教育思想魏源(1794~1857),字默深,湖南邵阳人。
道光进士,曾任内阁中书。
魂源是龚自珍和林则徐的挚友,他反对外国侵略,主张严禁鸦片;不满清末政治腐败状况,提出一系列社会改革的思想和计划。
其中,关于文化教育方面的改革,主要的主张在下文列举出来。
废除书法试帖,培养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他从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中,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认为:“今夫财用不足,国非贫,人才不竞之谓贫”,因此要求以国家之力,正人心,进人才,“人才进则军政修,人心肃则国威道”。
而要培养人才,就必须改革科举制度,因为科举专重书法,以八股取士,害人误国,他说:“国家欲兴数百年之利弊,在综核名实始。
欲综核名实,在士大夫舍楷书帖括而讨章程、讨国故始,舍胥史例案而图许谟、图远猷始”。
讲求经世致用的学问。
他和龚自珍一样,都极力提倡“经世致用”的今文经学;反对偏重训诂考据、脱离现实的古文经学。
他斥责宋明理学为“俗学”,批评汉学(考据学)禁锢天下聪明智慧。
他在《皇朝经世文编》的序文里提出:“善言心者,必有验于事矣……善言文者,必有资于法矣……善言古者,必有验于今矣……善言我者,必有乘于物矣。
”也就是说,善言心的必须要证之于事,善言人的必须依靠于法,善言古的必须取证于今,善言我的必须依赖于物——做一切学问都应当从现今实际的事物出发。
向西方学习,“师夷长技之以制夷”。
他从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中,体会到“船坚炮利”的优越性,认为,要想抵抗外国侵略,必须了解夷情,还必须向西方学习,“师夷长技之以制夷”。
他反对当时顽固派把一切西学都看作是“奇技淫巧”,他认为是有用之物,是“奇技”而非“淫巧”,并且主张学习这些“奇技”。
为此,他编辑《海国图志》并附录《筹海篇》等,介绍外国史地和其他情况,主张学习西方制造战舰、火器的先进技术和选兵、练兵、养兵之法。
作者:。
魏源教育救国思想评述_邓晓辉
2.教 育 救 国 思 想 之 “师 夷 长 技 以 制 夷 ”。魏 源 是 我国首批“睁眼看世 界”的 知 识 分 子 中 的 一 员,他 把
· 22 ·
中 国 传 统 思 想 融 入 当 时 的 社 会 ,总 结 和 归 纳 出 “师 夷 长 技 以 制 夷 ”即 “西 学 东 渐 ”的 思 想 ,开 创 了 一 个 教 育 的新时代,引领 了 中 国 教 育 的 近 现 代 发 展 历 程。清 政 府 的 衰 败 告 诉 我 们 ,在 封 闭 的 社 会 状 况 下 ,没 有 千 年不变的大局,更 没 有 永 久 的 天 朝 上 国 之 说。 只 有 学 习 才 是 国 家 发 展 、社 会 进 步 的 永 恒 之 道 。 魏 源 “师 夷 长 技 以 制 夷 ”的 思 想 ,主 张 学 习 西 方 的 思 想 来 改 善 中 国 的 教 育 ;学 习 西 方 的 一 些 先 进 技 术 ,来 寻 求 强 国 御敌。 通 俗 地 讲,就 是 以 其 人 之 道,还 治 其 人 之 身。 魏源知道当时西方 的 教 育 方 法、科 学 技 术 水 平 都 远 远地超过了清政府 统 治 时 期 的 中 国,是 个 不 可 否 认 的事实。所以,在充 分 认 识 中 国 和 世 界 局 面 的 前 提 下,他主张用西方的 先 进 思 想 和 技 术 来 抵 抗 他 们 的 侵略。
魏源教育思想浅谈
魏源教育思想浅谈
第一部分是理清魏源先生经世致用思想产生的背景,分析了其产生的思想渊源和社会原因。
第二部分介绍魏源先生经世致用思想的基本内涵,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即注重实用的治学原则,重视调查研究,贯彻学术为现实政治服务的宗旨,提出务实革的富国举措,将知识付诸实践,使经世致用思想达到了现实性和实用性的统一,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抵御外敌及改革开放思想。
第三部分着重论述了魏源经世致用思想的教育学内涵,分为三层:
一、主张变革科举,以新的方式与准则来选择人才、培养人才和使用人才。
二、以融会贯通、行以求知和勤奋治学的方法追求真知实学。
三、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突破传统教育内容,迈出学习西方的第一步。
第四部分论述魏源先生经世致用思想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在近代史中,魏源的重视实学的主张,为教育界开启了学以致用的新风气,他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为近代中国向西方寻找真理的起点,是中国吸纳异质新学的开始,标志着中国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化的开端。
更重要的是,他的经世致用思想所包含的务实、革新的精神和求真求是的学风,对于当前教育领域的改革和发展具有可资借鉴的现实意义,为今天科教兴国政策指导下如何提高民众科学精神和个人素养,如何发展职业教育和改进教学方法提供史鉴。
魏源
魏源(1794~1857),字默深,湖南邵阳人。
道光进士,曾任内阁中书。
魂源是龚自珍和林则徐的挚友,他反对外国侵略,主张严禁鸦片;不满清末政治腐败状况,提出一系列社会改革的思想和计划。
其中,关于文化教育方面的改革,主要有以下主张:①废除书法试帖,培养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他从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中,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认为:“今夫财用不足,国非贫,人才不竞之谓贫”,因此要求以国家之力,正人心,进人才,“人才进则军政修,人心肃则国威道”。
而要培养人才,就必须改革科举制度,因为科举专重书法,以八股取士,害人误国,他说:“国家欲兴数百年之利弊,在综核名实始。
欲综核名实,在士大夫舍楷书帖括而讨章程、讨国故始,舍胥史例案而图许谟、图远猷始”。
②讲求经世致用的学问。
他和龚自珍一样,都极力提倡“经世致用”的今文经学;反对偏重训诂考据、脱离现实的古文经学。
他斥责宋明理学为“俗学”,批评汉学(考据学)禁锢天下聪明智慧。
他在《皇朝经世文编》的序文里提出:“善言心者,必有验于事矣……善言文者,必有资于法矣……善言古者,必有验于今矣……善言我者,必有乘于物矣。
”也就是说,善言心的必须要证之于事,善言人的必须依靠于法,善言古的必须取证于今,善言我的必须依赖于物——做一切学问都应当从现今实际的事物出发。
③向西方学习,“师夷长技之以制夷”。
他从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中,体会到“船坚炮利”的优越性,认为,要想抵抗外国侵略,必须了解夷情,还必须向西方学习,“师夷长技之以制夷”。
他反对当时顽固派把一切西学都看作是“奇技淫巧”,他认为是有用之物,是“奇技”而非“淫巧”,并且主张学习这些“奇技”。
为此,他编辑《海国图志》并附录《筹海篇》等,介绍外国史地和其他情况,主张学习西方制造战舰、火器的先进技术和选兵、练兵、养兵之法。
封建社会的种种危机和西方列强的入侵,促使魏源思索救亡图存之道.魏源不仅对传统教育体制提出置疑,而且提出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尽管这些教育理念在当时并没有实现,但其教育思想的一些新观念,新内容,在我国近代教育发展史上占有着特殊的位置,对当代教育工作亦有一定的启迪价值.【关键词】:魏源;教育;思想以五经为宗,八股为试,以书艺工敏,辞章应对为高下的科举考试及其人才模式,构成了我国封建教育制度和教育体系的核心内容.生活在我国封建社会腐朽没落,西方列强相继崛起扩张时期的思想家魏源,为实现警唤国人"睁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目的,提出应从观念上改变我国人才培养模式,更新教育内容,改变教育制度的主张.尽管这一理想在当时并没有实现,但其教育思想的一些新观念,新内容,在我国近代教育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位置,对当代教育工作亦有一定的启迪价值.一,魏源教育思想的文化渊源湖湘文化源远流长,上接以屈原为代表的楚文化,中经宋代湖湘学派创始人胡安国,胡宏父子奠基,又由胡宏高足张栻广为传播,继由明末清初大思想家王夫之承接发展,经过一代代湖湘士人的吐故纳新,逐渐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学术传统和基本特征.而魏源自小居家便受曾经肄业于岳麓书院的二叔魏辅邦的熏陶,1813年魏源又负笈岳麓书院,师从山长袁名曜习湖湘文化.可以说,魏源教育思想的形成是以深厚的湖湘文化内涵为文化底蕴的.首先,湖湘文化一个最鲜明的特征就是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是魏源教育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魏源正是以这种执着的爱国热情冲破顽固派的阻挠,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师夷呼声.赤诚的爱国主义使魏源对中华民族的前途充满了信心,他认为"中国智慧,无所不有",只要中国厉精淬志,奋起直追,必定会"风气日开,智慧日出,方见东海之民,犹西海之民."第二,湖湘文化自湖湘学派创立起还有一突出特征——提倡重践履务实学的经世致用学风,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空谈心性,空谈玄理.从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到胡宏的"学也,行也,行之行之而又行之"再到张栻的"知行并发""贵实用而耻空言",湖湘学子历来留心经济之学.尔后的王夫之更是把经世之学推上一个新的高度.他从思想文化层面对明亡原因进行了深刻反思,提出了通经致用的主张,要求把研习经史和通晓时务结合起来.到了近代,这种经世学风继续被湖湘弟子传承.魏源在京求学期间除了师从刘逢禄习公羊外,也结交了大批师友,其中就有陶贺等人.魏源后来又长期担任陶澍与贺长龄的幕僚,深受二人经世思想影响.如果说魏源教育思想在求学岳麓时已萌发,那么其正式形成的标志则是在江苏为贺长龄编辑《皇朝经世文编》这一经世著作,并在参与陶贺二人的经世改革中予以实践而完善.由此可见,湖湘文化经世致用传统是魏源经世教育思想形成的基石.此外,湖湘文化中求新求异与时俱进的变革思想也非常突出.湖湘文化是在不同民族文化,不同地域文化,不同学派之间相互交融形成的,自形成伊始就广纳百家,博采众长,因而具有一种敢为天下先的创新变革精神.历代湖湘士人都有一种"无所依傍,浩然独往"的创新精神.魏源高举王船山主变旗帜,冲破顽固派叫喊的"天地之理不可变""祖宗之法不可变"的束缚,提出师夷变革主张,指出发展变化是事物的本质属性,"气化无一息不变者也,其不变者道而已,势则日变而不可复者也."应该说,湖湘文化的变革精神是魏源教育改革思想的力量之源.二,魏源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魏源生活的年代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空前激烈,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在深厚的湖湘文化的熏陶下,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成为近代启蒙思想家的先驱者.概括起来,魏源的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批判封建教育制度,主张改革传统教育魏源对科举制度基本上持"扬弃"的态度,从取士制度的历史发展来看,"乡举里选变而门望,门望变而考试","虽圣王复做,必不舍科举而复选举".因为"三代用人,世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与封建并起于上古,皆不公之大者.虽古人教育有道其公卿子多通六艺,岂能世世皆贤于草野之人" "九品中正之弊,至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自唐以后,乃仿佛立贤无方之谊,至宋,明而始尽变其辄焉,虽所以教之未尽其道,而其用人之制,则三代私而后世公也".科举以命题考试为准,入选者无分氏族寒门,具有公平的竞争起点,这是科举制度比氏族选举进步之所在.但是,魏源对科举考试的内容和方法是不满意的,认为"后世之养人用人也不然,其造之试之也,专以无益之画饼,无用之雕虫,不识兵农礼乐工虞士师为何事;及一旦用之也,则又伊人而遍责以六宫之职,或一岁而遍历四方民夷之风俗,""所用非所养,所养非所用".教育目的与教育手段从体制上脱节,这是科举制度最大的弊端.就是说,在他看来,科举考试的形式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是一种公平的社会竞争体制,执掌国家命运的将相但科举考试的内容要改革,不能搞"书小楷,诗八韵,将相文武此中进"那一套,执掌国家命运的将相文武应有实事实功的考绩标准.鸦片战争以后,他提出中国要建立海军,海军军官的选拔不能"舍船械而空谈韬略",更不能以八股时文为选择标准,而应该于"武试增水师一科,有能造西洋战舰,火轮舟,造飞炮,火箭,水雷奇器者,为科甲出身;能驾驶飓涛,能熟风云沙线,能枪炮有准者,为行伍出身,否则由舵工,水手,炮手出身".这个方案虽然袭用了科举考试的形式,但其考试内容和方法却完全变了.彻底改变科举考试的内容和方法,这就是说,魏源对科举制度的态度是:取其形式,弃其内容,不是绝对肯定和否定,而是"扬弃".(二)提出切合时代要求的教育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封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维护封建统治的官僚士大夫,但在封建专制主义统治之下,国家行政管理完全丧失了科学意义.各级官吏奉帝王"圣旨"办事,有成绩归功于皇上,有错误则或碍于"圣旨"而自我弥缝,或诋为违背"圣旨"而归咎于个人.维护封建自然经济和政治的稳定及秩序,是封建国家行政的最高要求.所谓"年年五谷丰登,岁岁无事太平",就是尧舜盛世之治.这种社会理想所需要的人才,不是开拓性的专门人才,而是保守性的循规蹈矩之士.所循道的最大规矩,就是维护封建宗法专制体系的"三纲五常".因此,封建人才模式的核心内容是"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教条.由此人才模式决定的封建教育目的,就是教育等同于教化.如宋儒胡瑷所说,"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本者在学校".王阳明进一步指出,学校教化的根本内容,在"明伦而已","民伦之外,无学矣".对这种封建教育目的和人才模式,魏源没有提出正面的批评意见,但在他的一些主张中,却显示了这种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模式相左的思想倾向.第一,在国家对人才的总体需要和人才价值观念问题上,他继承可湖湘文化质朴健行,内圣外王,重义轻利,无我务实,勇挑重担,维护团结,运筹决胜,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提出要培养"经世致用"之才,不能培养那种"口心性,躬礼义"的腐儒和以"饾饤为圣学"的陋儒,而成才养士的目的九在于经邦治国,以求民瘼,习吏治,卫疆防,而且还要把品德与才能的培养结合起来,对人才不能"但取文采而不审其德".据此,魏源提出在选人用人上这就需要有方面之才或专门之才,如"李长庚剿海贼,皆身自持舵,虽老于操舟者不及".在海军选才方面,"不以工匠,舵师视在骑射之下."以专门技术作为选材标准,则"船厂,火器局出身"者,"舵工,水手,炮手出身"者,都可以成为海军军官.这种选材标准,已经具有"不问你不能干什么,只问你能干什么"的信任才价值观念.第二,在德与才德关系问题上,他们还是注重"德".但他讲德"德"的内容,既完全不是"明伦守礼"那一套,也不同于我们时今提倡的"德育首位"中的"德".他认为,热德大德时"制国用","靖疆圉,"苏民困".国家"以足食足兵为治天下之具",人德才能就效诸民物要在"效诸民物"德实践过程中显示出来,离此则为"无用之王道".所以,国家"造(教育)之试(选拔)之"德人才,都要以经世致用为的.第三,魏源经世教育思想还体现在他的学习论和教化论上.魏源十分重视实践在学习中的作用,反对"生而知之"的唯心主义先验论,主张通过"习"与"行"才能获得新知识.他以"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焉有不行而知者乎".为理论基础来说明脱离实践是不能获得真知,就如"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估客之一瞥;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疱丁之一啜".为了避免闭门造车,他提出"夫士而欲任天下之重,必自其勤访问始".第四,以"睁眼看世界"的目光注重吸引进自然科学,为实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教育理想奠定近代自然科学知识基础.魏源尽管不是专职的教育家,但他所著的《海国图志》却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他涵盖了世界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民族,文物,历法,数学,机械,军事等方面的丰富知识,不仅材料收集详密,而且宏篇巨制,图文并茂,堪称为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海国图志》写成后风行海内外,成为当时关心时务的知识分子必读之书,在日本一些地方的教馆,《海国图志》被作为教材.魏源逝世以后的咸丰八年(1858年),兵部左侍郎王茂荫上奏,要求将《海国图志》"重为刊印,使亲王大臣家置一编,并令宗室八旗以是教,以是学",即将《海国图志》作为皇家子弟的教材.此奏虽未获准,但《海国图志》中崇尚近代自然科学的思想和所传播的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也算得上使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教材内容得一次革命性变革.《海国图志》所介绍的近代自然科学知识,其深度和广度从以下天文学和地理学中可见一斑. 天文学:《海国图志》第九十六至一百卷,魏源辑录了玛吉士等人纂的《地球天文合论》五篇,介绍了西方近代天文学知识.包括:1,哥白尼太阳中心说;2,五星运行轨道;3,月球运行规律,晦明望朔的成因;4,天体运行规律,日月蚀成因;5,彗星成因;6,恒星与行星的区别;7,银河成因. 地理学:1,地球全图;2,世界各国地理合沿革;3,地球论;4,空气论;5,风论,风乃空气流动所致;6,潮论,海潮与月球吸引力有关;7,地震论,地政乃地内"硫磺各石类燃烧"所致;8,火山论,火山及地内之火喷发所致.此外,《海国图志》在介绍西洋奇器和船炮制造方法时,涉及到物理学方面的光学,热力学,铸造学,电子等知识;还介绍了化学,测绘学印刷技术,西洋历法,国际法和外国文学等方面的知识等.可见,《海国图志》中的近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大开时人和后来者的眼界,为后继者探索救国救民途径提供了知识结构方面的要求,更为变革封建的教育内容开辟了新的可行途径.三,魏源教育思想的历史启示同处社会历史的宏阔"转型"时期,尽管"转型"的根本社会性质不一样,但从其形式上的结构变换和内在价值要求的层面上说,又具有某种相似性或共同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魏源的教育思想,尤其是其"德才并重,因才施教,量才录用,各尽其才"的教育思想,对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我国教育工作和人才培养方面,仍然具有非常大的借鉴作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至关重要的是要兼施教育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人才模式的无产阶级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的标准.在这个前提下,应大力扶持各级各类学校发展,培养大量各种规格类别的人才,使所培养出的"新人"品学兼优,身心完美,既有历史眼光,又了国际大势,既晓自然社会科学,又备创新思维方法,既有理论胆识,又勤实践探究,既通科技经济,又握各种才干等.既重智力素质,又涵非智力素质等,只有当这样一批批德,才,识,学,体,美,劳齐备德"通才,帅才"和"一专多能"德"专才","将才"如洪流般涌现出来时,才能聚集起来推进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使我国早日建成一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舍此之外,要真正挫败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战略"图谋,实现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教育遗训,达到中华民族强盛发展并雄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恐无他途.1)、主张“经世致用”,揭露和批判封建衰世政治和教育存在的种种弊端,把改革教育作为实现他们变法改制政治主张的重要手段。
古代名人教子故事20篇
古代名人教子故事20篇1. 孔子教子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观念深受后世影响。
据说孔子教子非常严格,要求孩子们在学习上要有恒心、专注和勤奋。
2. 墨子教子墨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主张爱人平等、普遍博爱,他教育孩子的方式以和平、公正、思考的态度去对待人生中的事物,提倡孩子们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3. 晏婴教子晏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教育家,他以孝著称。
他教育孩子要尊敬父母,关心家庭,同时也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和修养。
4. 孟母教子孟母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她教育孩子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刻苦的毅力,在面对困难时要勇敢面对,不轻易放弃。
5. 陆游教子陆游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教育家,他主张教育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情感和思维能力,希望孩子们能在学习中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6. 程颢教子程颢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教育孩子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心灵和生活态度,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7. 曾国藩教子曾国藩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教育家,他主张教育要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念。
8. 杨继绳教子杨继绳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他主张教育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孩子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9. 朱熹教子朱熹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主张教育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思辨能力和理解能力,希望孩子们能够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智慧。
10. 王阳明教子王阳明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主张教育要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和内心世界的美好,希望孩子们能够在学习中寻求自己的内心真实。
11. 魏源教子魏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教育家,他主张教育要注重培养孩子的领导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孩子们的事业心和公益意识。
12. 陶渊明教子陶渊明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教育家,他主张教育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心灵和审美意识,引导孩子们在自然中寻找快乐和美好。
魏源总结出什么思想
魏源总结出什么思想魏源(1819-1885)是清末思想家、政治家,他的著作《海国图志》和《中国历史新钞》等对于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和国家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魏源的思想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魏源主张变法兴国。
他认为中国的落后和弱小是导致国家衰败的重要原因,因此迫切需要进行变法来使中国强大起来。
他主张借鉴西方的先进经验和知识,从而实现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现代化。
他提出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实行君主立宪制度,保障人民的权利和自由;同时注重教育改革和科技进步,提倡启蒙运动,培养国民的科学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些思想对于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启示作用,也为后来的改革者提供了思想支持。
其次,魏源关注民族问题和国家意识。
他认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应该重视各民族的平等和和谐发展。
他主张要改革教育体制,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理解,促进民族认同感的形成,从而凝聚起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
他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当时中国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民族问题,也为中国的民族团结和统一作出了积极贡献。
此外,魏源强调国家利益和国家长远发展的重要性。
他批评了中国历史上的闭关自守和保守主义思想,主张要积极参与国际交往和竞争。
他认为国家应该追求强盛和独立,扩大国家的权势和领土,保护国家的利益和尊严。
这些思想对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后来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对外政策提供了借鉴。
总的来说,魏源的思想可以概括为变法兴国、民族团结和重视国家利益。
他的思想在当时中国社会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和国家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魏源的思想为中国的思想启蒙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也为中国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中国教育史(近现代教育)
第一章 鸦片战争时期和洋务运动教育 第一节 封建教育的衰朽和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教育主张 一、封建教育的衰朽 1、官学名存实亡,学风颓废 2、教育内容不切实际 3、科举考试流弊百出 二、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文化教育主张 1、龚自珍的教育改革主张 龚自珍是中国中世纪最后一位思想家,也是中国近代第一位思想家。第 一,批判封建教育脱离实际,主张经世致用;第二,“不拘一格降人 才”。 2、魏源的学习西方思想 第一,主张“经世致用”;第二,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学习西 方思想
第三节 蔡元培的教育活动和思想
一、生平和教育实践活动 二、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1、内容:“国民教育不外乎五种主义,即军国民
教育、实利主义、公民道德、世界观、美育是也。” 2、评价 首先,它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是一种积极、进步 的教育思想;其次,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规律; 再次,存在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
第五节 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
一、生平与教育活动
二、职业教育思想 1、职业教育的目的(作用):“使无业者有
业,使有业者乐业”。 2、大职业教育主义 职业教育社会化和科学化,职业学校的教学 原则是“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 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职 业道德教育的原则是“敬业乐群”。
三、大学教育思想 1、大学性质——研究高深学问的学府 “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不可视为养成资格之所,亦
不可视为贩卖知识之所。学者当有研究学问之兴趣,尤当养 成学问家之人格。” 大学的性质是研究高深学问的机关,既是对学生的要求,也 是对教师的要求。 2、办学原则——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3、学科设置——从偏重文理到沟通文理,废科设系 4、教学制度——改年级制为选科制 5、行政管理——教授治校 评价:中国现代大学教育理论和办学实践上的一笔十分宝贵 精神财富。
近代教育思想(1)..
• 近代教育的发展历程是一个逐步改造旧学(中 学)、确立新学(西学)的过程。 • 表现在教育思想上,首先是为了救亡图存而在 知识层次上提出向西方学习(如龚自珍、魏源); • 接着是兴办洋务教育,在物质文化层次上引进 西学(如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 • 然后是维新人士主张在政治体制层次和思想观 念层次上引进西学,实行变革(如康有为、梁启 超、严复)。
• 在教育内容方面,他们反对以儒学为主要内 容。龚自珍认为“兰台序九流,儒家但居一, 诸师自有真,未肯附儒术。”(《己亥杂诗》) 主张学习西洋奇器以利中国。 • 魏源则具体指出,师夷长技包括军事及民用 两方面。军事上,“夷之长技三:一战舰, 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海国图志》 卷二)民用技术“凡有益民用者”皆应学习, 并倡导兴办民营工业。
• 其为用的“西学”包括西政和西艺两方面。 “学校、地理、度支、赋税、武备、律例、 劝工、通商,西政也;算、绘、矿、医、声、 光、化、电,西艺也。”(《劝学篇下· 设学》) • 他认为中学是主,西学是从,只能在通中学 的基础上学西学。“今欲强中国,存中学, 则不得不讲西学,然不先以中学固其根底, 端其识趣,则强者为乱首,弱者为人奴。其 祸更烈于不通西学者。”(《劝学篇上· 循序》)
四、梁启超的教育思想
• 梁启超(1873一1929),字卓如,号任公,广东 新会人。 1891 年至 1894 年从康有为受学于广 州万木草堂。他是近代与康有为齐名的思想 家和教育家。著有《饮冰室文集》、《戊戌 政变记》、《清代学术概论》等。 • 梁启超极为重视教育的作用,主张开民智, 育人才。他说:“今日欲伸民权,必以广民 智为第一义”,“有一分之智,即有一分之 权;有十分之智,即有十分之权”(《上陈宝 箴书论湖南应办之东西洋各国 立学之法”。赞同小、中、大学三段式学制, 并对外国学校“所读有定书,所习有定事, 所知有定理,日课有定程,学成有定期”等 具体管理制度表示赞赏。 • 张之洞重视师范教育,认为“师范学堂为教 师造端之地,关系至重”(《全集》卷57)。 “振兴教育,必先广储师范;师资不敷,学 校何以兴盛?”(《札学务处改修两湖师范学 堂》)
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浅论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摘要:“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 打破了传统的夷夏之辨的文化价值观, 摒弃了九洲八荒、天圆地方、天朝中心的陈腐观念, 树立了五大洲、四大洋的新的世界史地观念, 传播了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别种文化样式、社会制度、风土人情, 拓宽了国人的视野, 开辟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时代新风气。
本文主要从其产生背景、思想内涵以及历史局限性来阐述。
关键词:师夷制夷背景内涵局限性一、魏源生平简介魏源(1794~1857年)是湖南邵阳金潭(今属隆回县)人,道光进士,曾任内阁中书。
21岁时随父入京。
先治王学,后转向汉学,再改为常州今文学,师承于刘逢禄。
33岁时,魏源作了江苏布政使贺长龄的幕僚,后又转入两江总督陶澍幕府帮办盐务。
贺、陶也是湖南人,对魏源尤有提携之力。
借此机缘,魏源又与江苏巡抚、福建人林则徐相识。
贺、陶、林均是朝廷中务实的封疆大吏,他们的变革思想都对魏源有所影响。
人们常把魏源的历史贡献归于他把林则徐遭遇重创时未竞的事业继承下来,并将其开眼看世界的风气予以发扬光大,出色完成了《海国图志》的编撰和增订工作。
二、“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产生包括荆楚在内的中国传统社会和文化转型,从19世纪中叶以后缓慢开始。
从世界近代化的历程来看,西方国家是先有文化的变革,然后产生经济技术的变革,由此走上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中国的情形与此相反。
它未能在传统社会的母体中,依靠自身力量获得新生的动力,及时步入近代社会,而是在外敌压境时,一次次被迫抗争、失败、再作抗争。
由于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与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联系在一起,因而中国人在外来挑战面前的第一反应就是自救图存。
此种由环境而生的后果自然是缺少思想文化的准备,因此,物质层面的变革就要先于思想文化的变革,即使是向西方学习,首先看到的也是其文化的外壳——坚船利炮。
外来的近代文明与炮舰一道裹挟而入,使中国人如大梦初醒。
在第一批“睁眼看世界”的人群中,一个于传统文化的变革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就是生于“荆楚之南”的魏源。
对林则徐魏源思想评价
如何评价林则徐,魏源“睁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绪论受到鸦片战争失败的强烈打击,中国官僚和有识知识分子中的爱国人士开始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地理历史,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寻找救国存亡的道路和抵御外来侵略的方法,通过收集,翻译传入中国的外国报刊,书籍,地图,以及战争中审讯英国俘虏和直接问询外国商人,传教士的方法,获取当时世界知识。
林则徐被称为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之人,在被道光皇帝派遣到广东省虎门查禁鸦片与鸦片贩卖势力作斗争,组织人员翻译西方刊物,1841年编成《四洲志》,将书稿交付给好友魏源,魏源在1843年1月编成《海国图志》,其内容包括世界各国地理,历史还总结了鸦片战争经验教训,论述海防战略战术编成《筹海篇》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军事技术,以期能够富国强兵,抵御外来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
魏源及其思想简介魏源,生于1794年,卒于1857年。
字默深,湖南邵阳人。
晚清着名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一代经世史学的开山,1803年的一天9岁的魏源对主试官的上联“杯中含太极”脱口而出答道“腹内孕乾坤”,县令听后连连称赞,小小年纪才思敏捷。
魏源出生在邵阳县的一个小官吏家中,到父辈已经家道中落,从小就喜欢读书,平日手不释卷,读书通宵达旦,母亲怕他此役以往会拖垮身子,便强行规定他每天按时熄灯安寝,但常常趁父母熟睡,偷偷起来挑灯夜读。
17岁在当地就小有名气。
20岁入京后与思想家龚自珍结为好友,经常在一起切磋文章学问,谈论政事,大大开拓了学识视野,这一时期,正值清朝统治从康乾盛世逐步走向衰落之际,统治集团日益奢侈腐败,大小官吏贪腐成风,尖锐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不断激起各地农民起义和名族反抗运动,魏源身处政治权利的中心,感受深切,出于对时局的关怀,开始留意考察和研究财政,币制,水运,海运,漕运,水利,盐法,兵防等一系列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经济问题。
并在学术界极力倡导“经世致用”魏源不负林则徐所托,于1843年初编纂了《海国图志》50卷,并先后增补《海国图志》即是一部世界历史地理知识卷,近百万字。
自-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浅论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摘要:“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 打破了传统的夷夏之辨的文化价值观,摒弃了九洲八荒、天圆地方、天朝中心的陈腐观念, 树立了五大洲、四大洋的新的世界史地观念, 传播了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别种文化样式、社会制度、风土人情, 拓宽了国人的视野, 开辟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时代新风气。
本文主要从其产生背景、思想内涵以及历史局限性来阐述。
关键词:师夷制夷背景内涵局限性一、魏源生平简介魏源(1794~1857年)是湖南邵阳金潭(今属隆回县)人,道光进士,曾任内阁中书。
21岁时随父入京。
先治王学,后转向汉学,再改为常州今文学,师承于刘逢禄。
33岁时,魏源作了江苏布政使贺长龄的幕僚,后又转入两江总督陶澍幕府帮办盐务。
贺、陶也是湖南人,对魏源尤有提携之力。
借此机缘,魏源又与江苏巡抚、福建人林则徐相识。
贺、陶、林均是朝廷中务实的封疆大吏,他们的变革思想都对魏源有所影响。
人们常把魏源的历史贡献归于他把林则徐遭遇重创时未竞的事业继承下来,并将其开眼看世界的风气予以发扬光大,出色完成了《海国图志》的编撰和增订工作。
二、“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产生包括荆楚在内的中国传统社会和文化转型,从19世纪中叶以后缓慢开始。
从世界近代化的历程来看,西方国家是先有文化的变革,然后产生经济技术的变革,由此走上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中国的情形与此相反。
它未能在传统社会的母体中,依靠自身力量获得新生的动力,及时步入近代社会,而是在外敌压境时,一次次被迫抗争、失败、再作抗争。
由于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与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联系在一起,因而中国人在外来挑战面前的第一反应就是自救图存。
此种由环境而生的后果自然是缺少思想文化的准备,因此,物质层面的变革就要先于思想文化的变革,即使是向西方学习,首先看到的也是其文化的外壳——坚船利炮。
外来的近代文明与炮舰一道裹挟而入,使中国人如大梦初醒。
在第一批“睁眼看世界”的人群中,一个于传统文化的变革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就是生于“荆楚之南”的魏源。
魏源故居之旅作文
魏源故居之旅作文
魏源故居之旅作文
文/邓子睿
国庆节的第三天,我们来到了位于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的魏源故居参观。
我们先看了魏源的生平简介,里面简单讲述了魏源生活于中国理念急剧变化的时代,也是一个需要人才的时代。
魏源因接受了良好的思想教育,青年时期就忧国忧民,讲究经世之学。
因少年时期奋发读书,使他先后编写了《圣武记》、《海国图志》等著作。
鸦片战争的失败,更促使他对民族、国家的的前途忧心忡忡。
小时候的发奋读书,让魏源流传了很多关于读书的小故事。
比如说:魏源小时候不但沉默寡言,而且喜欢独自静坐,经常一个人关在书楼上读书。
由于他平时很少下楼玩耍,以至于连自家的狗都不认识他,所以每次他下楼时,都会引起狗的狂吠声。
我们还参观了魏源故居的曾经使用过的一些的生活用品,有木盘、木雕梳妆盒,还有出入谷平的木制米斛、手工木制饭盒等木制用品。
参观了魏源故居,不当让我了解了魏源的生平事迹,而且让我从中知道我们应该多读书,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国家有难时,才能帮助国家度过难关;国泰民安时,才能成为国家的中流砥柱。
如果不读书,不学好本领,不仅不能帮助国家,而且会使国家衰落、民族灭亡。
书籍是人类文明的源泉,魏源也是受到书中正确观点的引导,才能成为国家的顶梁大柱。
但也要读好书,如果魏源当时接受了一些错误的思想引导,说不定就可能带着国家走向衰亡。
所以我们应该多读书,读好书,用正确的方式读书。
魏源还让我们学习先进的文化,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
在学习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习别人的良好的品质和优秀的学习方法,才能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人。
1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魏书生思想概括总结
魏书生思想概括总结魏书生(1899年-1960年),原名魏源,字书生,字病己,晚号“白马山人”,中国现代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藏学家。
他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最早的奠基人之一,同时也是中国最早的藏学家之一。
魏书生主要思想可以概括为中国史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史观、民族关系等方面。
魏书生是中国史学方法论的先驱,他提出“实事求是”的思想,并主张历史学应该要把重点放在研究真实的历史事件和实际的历史情况上。
他反对历史研究中的教条主义和形而上学倾向,主张要用物质辩证法的观点去分析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
他认为历史学应该关注历史事件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制度对历史发展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历史发展的作用。
魏书生关于史学方法论的贡献为中国历史学作出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魏书生主张马克思主义史观,他认为历史是一个连续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以社会经济基础为基础、上层建筑为反映的。
他通过对中国历史的研究,提出了“中华民族是一个由封建社会向资本社会过渡的中等阶段民族”的历史阶段划分,使得中国历史研究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相结合。
魏书生提出的历史阶段划分为后来中国史学界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魏书生对民族关系的研究也有着重要的贡献。
他坚持认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在他的著作《中国的少数民族》中,魏书生对中国的少数民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少数民族的地位应该得到保护和尊重,同时也应该加强各个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他主张民族关系应该建立在平等、和谐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为中国的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总而言之,魏书生是中国现代史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史学方法、马克思主义史观和民族关系方面有着重要的贡献。
他的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史学界,为中国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指导,也为中国的民族关系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魏源经世致用思想研究
魏源经世致用思想研究魏源(1768~1850),清末民初学者,也是浙江义乌治学家,是当时古文经学研究的先驱和开创者之一。
他的经世致用思想影响了清末近代中国的文化发展。
他集综合古今经文,把古代理论应用于现实的观念,对清末学术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本文仔细阐述了魏源经世致用思想的基本概念,其影响和他的晚年思想发展。
魏源经世致用思想是建立在他的“新文化”思想基础之上的,最重要的是要发挥古代文化的积极作用,以改善现实社会的不平等现象。
他认为,古代文化不仅可以激发人们对社会变革的思考,还可以为实际社会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他认为,古代文化可以给文人思想家带来实验室的实践活动,以及社会的广泛实践。
魏源的经世致用思想在他的著作《魏源心学纲要》中得到了有力的论证和发展。
他把古代文化分为五部分:家庭,教育,道德,礼乐,安定通政。
这五部分可以发挥两个积极作用:一是把社会秩序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二是把社会的思想形态维持在一定的质量上。
在魏源的经世致用思想影响下,清末近代中国社会思想和文化发展发生了重大变化。
魏源的思想深深影响了众多的晚清哲学家,如徐渭、袁枚、林语堂等,他们都把魏源的理论应用于现实社会,认为古代思想和文化可以帮助文人改革社会。
同时,魏源还把一些新学说融入他的经世致用思想中,如材料学、事物学、本体论等。
他认为,新学说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古代文化的本质,从而有助于建立新的社会定位。
魏源的经世致用思想的晚年发展是更加注重实践的,他把大致分为家庭、教育、政治、道德、哲学、艺术六部分。
在这六部分中,他把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结合起来,形成了从古至今的文化融合。
他认为,在古代文化的基础上创新,考虑现实社会的需要,才能推动中国文化得到发展。
总之,魏源的经世致用思想在清末近代中国有着重要的影响与意义。
他把经文和历史文献融汇成一份系统的实践思想,改善社会的不平等现象,他的思想形成了一个全新的中国文化融合发展观,是中国古代文化和西方文化融合发展的经典实践例证。
魏源总结出什么思想
魏源总结出什么思想魏源(1794年-1857年)是晚清时期的一位思想家、政治家和历史学家。
他的思想涉及政治、历史、文化等多个领域,对当时的社会状况进行了深刻的观察和思考。
他的思想主要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国家改革、议政制度、道德教育和文化观念改革。
首先,魏源非常关注国家的未来发展和治理问题。
他认为,国家应该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来适应时代的变化。
他主张改变传统的官僚体制,提倡选拔人才和提升官员素质,以提高政府的效能。
他还提出要改革军队制度,并主张加强国防建设,以保障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其次,魏源主张实行议政制度,即通过议会来参与国家决策。
他认为,议政制度能够使国家决策更加公正和透明,避免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他提出了“民智当上”的观点,主张通过知识分子的参与来推动国家的进步和发展。
第三,魏源非常注重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一个国家的兴衰与道德风尚紧密相关。
他主张进行道德教育,培养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倡导崇德向善的价值观。
他追溯历史,寻找道德典范,并提出了“以教为国之一策”的主张,主张通过教育来推动国家的发展。
最后,魏源提出了文化观念的改革。
他认为,文化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和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
他主张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推动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他强调要借鉴西方的先进文化,吸取其优点,以促进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总的来说,魏源的思想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状况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和发展的方案。
他的思想是为了振兴国家、推动社会的进步而提出的,对于当时的中国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国家改革、议政制度、道德教育和文化观念改革等多个方面,为后来的思想家和政治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废除书法试帖,培养有真才实学的人才。他 从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中,认识到人才的重要 性,认为:“今夫财用不足,国非贫,人才不竞 之谓贫”,因此要求以国家之力,正人心,进人 才,“人才进则军政修,人心肃则国威道”。而要 培养人才,就必须改革科举制度,因为科举专重
上考场之前,争取认真看完三遍以上,保证 所有知识点烂熟于心。
1cc0f9ca1 易博
怎么了?”他的声音也很轻、很平静我不知哪来的机智,就顺势问他在看什么
怎么了?”他的声音也很轻、很平静我不知哪来的机智,就顺势问他在看什么
国图志》并附录《筹海篇》等,介绍外国史地和 其他情况,主张学习西方制造战舰、火器的先进 技术和选兵、练兵、养兵之法。注意事项
平时的复习以这一本或几本大纲解析为主, 再适当参看课本。备考时间是比较紧迫的,能在
几个月的时间里看完所有参考书固然是好,但选 定了大纲解析能够节省大量时间与精力。
怎么了?”他的声音也很轻、很平静我不知哪来的机智,就顺势问他在看什么
书法,以八股取士,害人误国,他说:“国家欲 兴数百年之利弊,在综核名实始。欲综核名实, 在士大夫舍楷书帖括而讨章程、讨国故始,舍胥 史例案而图许谟、图远猷始”。
讲求经世致用的学问。他和龚自珍一样,都
极力提倡“经世致用”的今文经学;反对偏重训 诂考据、脱离现实的古文经学。他斥责宋明理学 为“俗学”,批评汉学(考据学)禁锢天下聪明 智慧。他在《皇朝经世文编》的序文里提出:“ 善 言心者,必有验于事矣„„善言文者,必有资于 法矣„„善言古者,必有验于今矣„„善言我
怎么了?”他的声音也很轻、很平静我不知哪来的机智,就顺势问他在看什么
者,必有乘于物矣。”也就是说,善言心的必须 要证之于事,善言人的必须依靠于法,善言古的 必须取证于今,善言我的必须依赖于物——做一 切学问都应当从现今实际的事物出发。
向西方学习,“师夷长技之以制夷”。他从鸦
片战争失败的教训中,体会到“船坚炮利”的优 越性,认为,要想抵抗外国侵略,必须了解夷情, 还必须向西方学习,“师夷长技之以制夷”。他反 对当时顽固派把一切西学都看作是“奇技淫巧”, 他认为是有用之物,是“奇技”而非“淫巧”, 并且主张学习这些“奇技”。为此,他编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