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 集合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一数学第一章《集合》教案

高一数学第一章《集合》教案

高一数学第一章《集合》教案高一数学第一章《集合》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高一数学第一章《集合》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高一数学第一章《集合》教案篇1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集合的含义,理解并掌握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识记数学中一些常用的的数集及其记法,能选择自然语言、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

(2) 过程与方法:从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定义引出“集合”一词,通过探讨一系列的例子形成集合的概念,举例剖析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探讨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比较用自然语言、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合作交流、勤于思考、积极探讨的精神,发展用严密谨慎的集合语言描述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1) 重点:了解集合的含义与表示、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2) 难点:区别集合与元素的概念及其相应的符号,理解集合与元素的关系,表示具体的集合时,如何从列举法与描述法中做出选择。

教学过程:【问题1】在初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大家回忆一下教材中是如何对它们进行定义的?[设计意图]引出“集合”一词。

【问题2】同学们知道什么是集合吗?请大家思考讨论课本第2页的思考题。

[设计意图]探讨并形成集合的含义。

【问题3】请同学们举出认为是集合的例子。

[设计意图]点评学生举出的例子,剖析并强调集合中元素的三大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问题4】同学们知道用什么来表示一个集合,一个元素吗?集合与元素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设计意图] 区别表示集合与元素的的符号,介绍集合中一些常用的的数集及其记法。

理解集合与元素的关系。

【问题5】“地球上的四大洋”组成的集合可以表示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方程(x- 1)(x+2)=0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设计意图]引出并介绍列举法。

高中必修一数学集合教案

高中必修一数学集合教案

高中必修一数学集合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

2. 掌握集合的常见表示方法,能够用Venn图表示集合之间的关系。

3. 熟练运用集合的交集、并集、差集等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集合的概念和基本运算。

2. 集合的常见表示方法。

3. 集合的交集、并集、差集等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1. 针对不同情况使用集合的运算方法进行解题。

2. 理解集合运算的概念,并能够正确运用。

教学内容:一、集合的概念1. 集合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 集合的元素和子集。

3. 集合的基本运算:交集、并集、差集。

4. 集合的运算律和运算规则。

二、集合的表示方法1. 列举法表示集合。

2. 描述法表示集合。

3. Venn图表示集合之间的关系。

三、集合的运算1. 集合的交集运算。

2. 集合的并集运算。

3. 集合的差集运算。

4. 集合的补集运算。

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通过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集合的概念,并探讨集合的基本运算方法。

二、讲解与示范1. 介绍集合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 讲解集合的基本运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

3. 示范几个例题,让学生掌握集合的交集、并集、差集等运算方法。

三、练习与讨论1. 学生个别练习。

2. 学生小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方法,巩固所学内容。

四、作业布置布置练习题,巩固学生对集合的理解和运用。

五、课堂总结引导学生归纳集合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做一个小结。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完成情况来评价学生对集合概念和运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同时,教师也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教学点评:本节课主要介绍了集合的概念和基本运算方法,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环节,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集合运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一数学教案(优秀6篇)

高一数学教案(优秀6篇)

高一数学教案(优秀6篇)第一节集合的含义与表示学时:1学时[学习引导]一、自主学习1.阅读课本.2.回答问题:⑴本节内容有哪些概念和知识点?⑵尝试说出相关概念的含义?3完成练习4小结二、方法指导1、要结合例子理解集合的概念,能说出常用的数集的名称和符号。

2、理解集合元素的特性,并会判断元素与集合的关系3、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并会正确运用它们表示一些简单集合。

4、在学习中要特别注意理解空集的意义和记法[思考引导]一、提问题1.集合中的元素有什么特点?2、集合的常用表示法有哪些?3、集合如何分类?4.元素与集合具有什么关系?如何用数学语言表述?5集合和是否相同?二、变题目1.下列各组对象不能构成集合的是()A.北京大学2023级新生B.26个英文字母C.著名的艺术家2.下列语句:①0与表示同一个集合;②由1,2,3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或;③方程的解集可表示为;④集合可以用列举法表示。

其中正确的是()A.①和④B.②和③C.②D.以上语句都不对[总结引导]1.集合中元素的三特性:2.集合、元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数学符号语言的表示和理解:3.空集的含义:[拓展引导]1.课外作业:习题11第题;2.若集合,求实数的值;3.若集合只有一个元素,则实数的值为;若为空集,则的取值范围是.1、知识与技能(1)掌握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包括这三种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和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2)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不同的定义方法;(3)了解如何利用与单位圆有关的有向线段,将任意角α的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值分别用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表示出来;(4)掌握并能初步运用公式一;(5)树立映射观点,正确理解三角函数是以实数为自变量的函数。

2、过程与方法初中学过:锐角三角函数就是以锐角为自变量,以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

引导学生把这个定义推广到任意角,通过单位圆和角的终边,探讨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的求法,最终得到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高一数学集合教案范文

高一数学集合教案范文

高一数学集合教案范文在一年的数学教育工作中,作为高一数学老师的你知道怎样写高一数学集合教案范文吗?来写一篇高一数学集合教案范文吧,它会对你的教学工作起到不菲的帮助。

下面是为大家收集有关于高一数学集合教案范文,希望你喜欢。

高一数学集合教案范文1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的概念,图象和性质.(1)能根据定义判断形如什么样的函数是,了解对底数的限制条件的合理性,明确的定义域.(2)能在基本性质的指导下,用列表描点法画出的图象,能从数形两方面认识的性质.(3)能利用的性质比较某些幂形数的大小,会利用的图象画出形如的图象.2.通过对的概念图象性质的学习,培育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3.通过对的讨论,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使学生善于从现实生活中数学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学建议教材分析(1)是在学生系统学习了函数概念,基本掌握了函数的性质的基础上进行讨论的,它是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之一,作为常见函数,它既是函数概念及性质的第一次应用,也是今后学习对数函数的基础,同时在生活及生产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应重点讨论.(2)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在理解定义的基础上掌握的图象和性质.难点是对底数在和时,函数值变化情况的区分.(3)是学生完全陌生的一类函数,对于这样的函数应怎样进行较为系统的理论讨论是学生面临的重要问题,所以从的讨论过程中得到相应的结论当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要了解系统讨论一类函数的方法,所以在教学中要特别让学生去体会讨论的方法,以便能将其迁移到其他函数的讨论.教法建议(1)关于的定义根据课本上说法它是一种形式定义即解析式的特征必须是的样子,不能有一点差异,诸如,等都不是.(2)对底数的限制条件的理解与认识也是认识的重要内容.如果有可能尽量让学生自己去讨论对底数,指数都有什么限制要求,老师再给予补充或用具体例子加以说明,因为对这个条件的认识不仅关系到对的认识及性质的分类讨论,还关系到后面学习对数函数中底数的认识,所以一定要真正了解它的由来.关于图象的绘制,虽然是用列表描点法,但在具体教学中应避开描点前的盲目列表计算,也应避开盲目的连点成线,要把表列在关键之处,要把点连在恰当之处,所以应在列表描点前先把函数的性质作一些简单的讨论,取得对要画图象的存在范围,大致特征,变化趋势的大概认识后,以此为指导再列表计算,描点得图象.高一数学集合教案范文2一、教材分析及处理函数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函数的基础知识在数学和其他许多学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函数与代数式、方程、不等式等内容联系非常密切;函数是近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函数的概念是运动变化和对立统一等观点在数学中的具体体现;函数概念及其反映出的数学思想方法已广泛渗透到数学的各个领域,《函数》教学设计。

数学必修一集合教案

数学必修一集合教案

数学必修一集合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能够熟练区分集合与元素的关系,能用符号表示。

掌握常用数集的符号表示。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感受集合的含义,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经历集合表示方法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集合的概念。

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集合与元素的关系及表示方法。

2、教学难点对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的理解。

选择合适的方法表示集合。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相结合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如学校的班级、图书馆的书籍、超市的商品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对象的共同特点,从而引出集合的概念。

2、讲解集合的概念集合是指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具体的或抽象的对象汇总成的集体。

这些对象称为集合的元素。

例如,“所有小于 10 的自然数”就构成一个集合,其中 0、1、2、3、4、5、6、7、8、9 是这个集合的元素。

强调集合是一个整体,而元素是构成集合的个体。

3、讲解集合中元素的特性(1)确定性:给定一个集合,任何一个对象是不是这个集合的元素是确定的。

例如,“身高较高的同学”不能构成一个集合,因为“较高”没有明确的标准,无法确定一个同学是否属于这个集合。

(2)互异性:一个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

例如,集合{1, 2, 2}是不正确的,应该写成{1, 2}。

(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排列顺序是无关紧要的。

例如,集合{1, 2, 3}和{3, 2, 1}表示的是同一个集合。

通过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这三个特性。

4、集合与元素的关系及表示方法(1)集合与元素的关系属于:如果 a 是集合 A 的元素,就说 a 属于 A,记作 a ∈ A。

不属于:如果 a 不是集合 A 的元素,就说 a 不属于 A,记作 a ∉ A。

集合教案数学必修一

集合教案数学必修一

集合教案数学必修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集合的概念,能够正确使用集合的基本运算规则。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理解集合的概念。

2. 学习集合的基本运算法则。

教学难点:1. 学会正确应用集合的基本运算法则。

2. 在解决问题时能够正确运用集合的概念和基本运算法则。

教学方法:1. 课堂教学法:通过讲解、举例、讨论等方式讲解集合的概念和基本运算法则。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景教学法:通过真实的生活情境和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集合的概念和运算法则。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1. 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

比如,将课堂中的学生分为男生和女生两个集合,让学生分析男生和女生各自拥有的特点,并形成集合的概念。

2. 提问:集合的定义是什么?集合有哪些特点?第二步:学习集合的基本运算法则(30分钟)1. 定义并讲解集合的基本运算法则:并集、交集、差集和补集。

2. 通过举例子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集合的基本运算法则,并通过画图的方式展示集合的运算过程。

3. 练习:让学生自己试着解决一些集合的运算问题,并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和讨论答案。

第三步:拓展运用(30分钟)1. 在生活中继续寻找集合的例子,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通过集合的概念和运算法则进行讨论和总结,最后由每个小组代表进行汇报。

第四步:总结(10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并进行总结。

2. 提问:学会了集合的概念和基本运算法则之后,你觉得对你有什么帮助?板书设计:集合的概念1. 定义:集合是由一些个体组成的整体。

2. 特点:没有重复元素,没有次序。

高中数学集合的概念教案

高中数学集合的概念教案

高中数学集合的概念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集合的概念及基本特性。

2. 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3. 掌握集合的运算及应用。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集合的概念
2. 集合的表示方法
3. 集合的运算
4. 集合的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
1. 集合的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2. 集合的运算的掌握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介绍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2.示范法:通过示范例题,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进行集合的运算。

3.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学生对集合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认识集合的概念,并提出问题:“什么是集合?为什么我们需要研究集合?”
2.讲解:介绍集合的概念及基本特性,教授集合的表示方法。

3.示范:通过几个例题,向学生演示集合的交集、并集、补集等运算。

4.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

5.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集合的重要性和应用。

六、课后作业:
1. 完成课本上关于集合的练习题。

2. 思考如何将集合的概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集合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运算方法。

但在教学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如学生对集合的表示方法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加强练习题的训练。

教师可以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教案(优秀4篇)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教案(优秀4篇)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教案(优秀4篇)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2)能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课型:新授课教学重点:集合的交集与并集的概念;教学难点:集合的交集与并集“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我们两个实数除了可以比较大小外,还可以进行加法运算,类比实数的加法运算,两个集合是否也可以“相加”呢?思考(P9思考题),引入并集概念。

二、新课教学1、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的并集(Union)记作:A∪B 读作:“A并B”即:A∪B={x|x∪A,或x∪B}Venn图表示:说明:两个集合求并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A与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重复元素只看成一个元素)。

例题1求集合A与B的并集① A={6,8,10,12} B={3,6,9,12}② A={x|-1≤x≤2} B={x|0≤x≤3}(过度)问题:在上图中我们除了研究集合A与B的并集外,它们的公共部分(即问号部分)还应是我们所关心的,我们称其为集合A与B的交集。

2、交集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与B的交集(intersection)。

记作:A∩B 读作:“A交B”即:A∩B={x|∪A,且x∪B}交集的Venn图表示说明:两个集合求交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A与B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

例题2求集合A与B的交集③ A={6,8,10,12} B={3,6,9,12}④ A={x|-1≤x≤2} B={x|0≤x≤3}拓展:求下列各图中集合A与B的并集与交集(用彩笔图出)说明:当两个集合没有公共元素时,两个集合的交集是空集,而不能说两个集合没有交集3、例题讲解例3(P12例1):理解所给集合的含义,可借助venn图分析例4 P12例2):先“化简”所给集合,搞清楚各自所含元素后,再进行运算。

高一数学教案精选13篇

高一数学教案精选13篇

高一数学教案精选13篇高一数学集合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记法(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内容分析:1.集合是中学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在小学数学中,就渗透了集合的初步概念,到了初中,更进一步应用集合的语言表述一些问题例如,在代数中用到的有数集、解集等;在几何中用到的有点集至于逻辑,可以说,从开始学习数学就离不开对逻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基本的逻辑知识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也是认识问题、研究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这些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也是本章学习的基础把集合的初步知识与简易逻辑知识安排在高中数学的最开始,是因为在高中数学中,这些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它们是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例如,下一章讲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就离不开集合与逻辑本节首先从初中代数与几何涉及的集合实例入手,引出集合与集合的元素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然后,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还给出了画图表示集合的例子这节课主要学习全章的引言和集合的基本概念学习引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是集合论中的原始的、不定义的概念在开始接触集合的概念时,主要还是通过实例,对概念有一个初步认识教科书给出的“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这句话,只是对集合概念的描述性说明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简介数集的发展,复习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质数与和数;2.教材中的章头引言;3.集合论的创始人——康托尔(德国数学家)(见附录);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5.教材中例子(P4)二、讲解新课:阅读教材第一部分,问题如下:(1)有那些概念?是如何定义的?(2)有那些符号?是如何表示的?(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一)集合的有关概念:由一些数、一些点、一些图形、一些整式、一些物体、一些人组成的。

高一数学集合教案

高一数学集合教案

1.1.1集合的概念【教学目标】1. 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理解集合中元素的性质.2. 初步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其记法.【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教学难点】正确理解集合的概念.【教学过程】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导 入 师生共同欣赏图片“中国所有的大熊猫”、“我们班的所有同学”. 师:“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些都给我们以集合的印象. .新 课 新 课引例:(1) 某学校数控班学生的全体;(2) 正数的全体;(3) 平行四边形的全体;(4) 数轴上所有点的坐标的全体.1. 集合的概念.(1) 一般地,把一些能够确定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我们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简称为集).(2) 构成集合的每个对象都叫做集合的元素.(3) 集合与元素的表示方法:一个集合,通常用大写英文字母 A,B,C,…表示,它的元素通常用小写英文字母 a,b,c,…表示.2.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1) 如果 a 是集合 A 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 A,读作“a属于A”.(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a A.读作“a不属于A”.3. 集合中元素的特性.(1) 确定性:作为集合的元素,必须是能够确定的.这就是说,不能确定的对象,就不能构成集合.(2) 互异性: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互异的.这就是说,集合中的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4. 集合的分类.(1) 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2) 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5. 常用数集及其记法.(1) 自然数集:非负整数全体构成的集合,记作 N;或 N*;(2) 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合,记作 N+(3) 整数集:整数全体构成的集合,记作 Z;(4) 有理数集:有理数全体构成的集合,记作 Q;(5) 实数集:实数全体构成的集合,记作 R.注意:(1)自然数集合与非负整数集合是相同的集合,也就是说自然数集包含0;(2)自然数集内排除0的集,表示成 或 ,其他数集{如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内排除0的集,也可类似表示 , , ;(3)原教科书或根据原教科书编写的教辅用书中出现的符号如 , , …不再适用. 例1 判断下列语句能否构成一个集合,并说明理由.(1) 小于 10 的自然数的全体;(2) 某校高一(2)班所有性格开朗的男生;(3) 英文的 26 个大写字母;(4) 非常接近 1 的实数.练习1 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正确:(1) 由2,2,3,3构成一个集合,此集合共有4个元素;(2) 所有三角形构成的集合是无限集;(3) 周长为20 cm 的三角形构成的集合是有限集;(4) 如果a Q,b Q,则 a+b Q.2.选择题⑴以下四种说法正确的( )(A) “实数集”可记为{R}或{实数集}(B){a,b,c,d}与{c,d,b,a}是两个不同的集合(C)“我校高一年级全体数学学得好的同学”不能组成一个集合,因为其元素不确定⑵已知2是集合M={ }中的元素,则实数为( )(A) 2 (B)0或3 (C) 3 (D)0,2,3均可例2 用符号“ ”或“ ”填空:(1) 1 N,0 N,-4 N,0.3 N;(2) 1 Z,0 Z,-4 Z,0.3 Z;(3) 1 Q,0 Q,-4 Q,0.3 Q;(4) 1 R,0 R,-4 R,0.3 R.练习2 用符号“ ”或“ ”填空:(1) -3 N;(2) 3.14 Q;(3) 13 Z ; (4) -12 R ;(5) 2 R ; (6) 0 Z .1.1.2 集合的表示方法【教学目标】1. 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能够按照指定的方法表示一些集合.. 【教学重点】集合的表示方法,即运用集合的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教学难点】集合特征性质的概念,以及运用描述法表示集合.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意图导 入1. 集合、元素、有限集和无限集的概念是什么?2. 用符号“ ”与“ ”填空白:(1) 0 N ; (2) -2 Q ; (3)-2 R .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如何将集合表示出来.新 课 新 课 新 课1. 列举法.当集合元素不多时,我们常常把集合的元素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这个集合,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列举法.例如,由1,2,3,4,5,6这6个数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1,2,3,4,5,6}.又如,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构成的集合,可以表示为: {指南针,造纸术,活字印刷术,火药}.有些集合元素较多,在不发生误解的情况下,可列几个元素为代表,其他元素用省略号表示. 如:小于100的自然数的全体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 {0,1,2,3,…,99}. 例1 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1) 所有大于3且小于10的奇数构成的集合; (2) 方程 x 2-5 x +6=0的解集. 解 (1) {5,7,9};(2) {2,3}.练习1 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1) 大于3小于9的自然数全体; (2) 绝对值等于1的实数全体; (3) 一年中不满31天的月份全体;(4) 大于3.5且小于12.8的整数的全体.2. 性质描述法.给定 x 的取值集合 I,如果属于集合 A 的任意元素 x 都具有性质 p(x),而不属于集合 A 的元素都不具有性质p(x),则性质 p(x)叫做集合A的一个特征性质,于是集合 A 可以用它的特征性质描述为 {x I |p(x)} ,它表示集合 A是由集合 I 中具有性质 p(x)的所有元素构成的.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性质描述法.使用特征性质描述法时要注意:(1) 特征性质明确;(2) 若元素范围为 R,“x R”可以省略不写.例2 用性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1) 大于3的实数的全体构成的集合;(2) 平行四边形的全体构成的集合;(3) 平面 内到两定点 A,B 距离相等的点的全体构成的集合.解 (1){ x |x >3};(2){ x |x 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3) l={ P ,|PA|=|PB|,A,B 为 内两定点}.练习2 用性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1) 目前你所在班级所有同学构成的集合;(2) 正奇数的全体构成的集合;(3) 绝对值等于3的实数的全体构成的集合;(4) 不等式4 x-5<3的解构成的集合;(5)所有的正方形构成的集合.2、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①{1,4,7,10,13}②{-2,-4,-6,-8,-10}3、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①{x∈N|x是15的约数}②{(x,y)|x∈{1,2},y∈{1,2}}?③④⑤ ?⑥①注意区别 a 与 {a}.a 是集合{a}的一个元素,而{a}表示一个集合.例如,某个代表团只有一个人,这个人本身和这个人构成的代表团是完全不同的;②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不必考虑元素的前后顺序.集合{1,2}与{2,1}表示同一个集合吗?注:(1)在不致混淆的情况下,可以省去竖线及左边部分。

高一必修一数学集合教案3篇

高一必修一数学集合教案3篇

高一必修一数学集合教案3篇高一必修一数学集合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函数是数学中最主要的概念之一,而函数概念贯穿在中学数学的始终,概念是数学的基础,概念性强是函数理论的一个显著特点,只有对概念作到深刻理解,才能正确灵活地加以应用。

本课中对函数概念理解的程度会直接影响其它知识的学习,所以函数的第一课时非常的重要。

2、教学目标及确立的依据:教学目标:(1) 教学知识目标:了解对应和映射概念、理解函数的近代定义、函数三要素,以及对函数抽象符号的理解。

(2) 能力训练目标:通过教学培养的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3) 德育渗透目标:使懂得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目标确立的依据:函数是数学中最主要的概念之一,而函数概念贯穿整个中学数学,如:数、式、方程、函数、排列组合、数列极限等都是以函数为中心的代数。

加强函数教学可帮助学好其他的内容。

而掌握好函数的概念是学好函数的基石。

3、教学重点难点及确立的依据:教学重点:映射的概念,函数的近代概念、函数的三要素及函数符号的理解。

教学难点:映射的概念,函数近代概念,及函数符号的理解。

重点难点确立的依据:映射的概念和函数的近代定义抽象性都比较强,要求学生的理性认识的能力也比较高,对于刚刚升入高中不久的来说不易理解。

而且由于函数在高考中可以以低、中、高挡题出现,所以近年来有一种“函数热”的趋势,所以本节的重点难点必然落在映射的概念和函数的近代定义及函数符号的理解与运用上。

二、教材的处理:将映射的定义及类比手法的运用作为本课突破难点的关键。

函数的定义,是以集合、映射的观点给出,这与初中教材变量值与对应观点给出不一样了,从而给本身就很抽象的函数概念的理解带来更大的困难。

为解决这难点,主要是从实际出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参与意识,运用引导对比的手法,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反复比较几个概念的异同,使真正对函数的概念有很准确的认识。

高中数学集合教案

高中数学集合教案

高中数学集合教案【篇一:高一数学集合教学案(4课时)】高一数学《集合》教学案一、教材分析(一)学习目标Ⅰ、知识与技能: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3.集合的基本运算(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3)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Ⅱ、过程与方法:通过讲练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突破重点和难点,并对易错、易混点重新认定,达到熟练应用的地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重新审视的基础上重新定位对知识的把握,在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地基础上提高自己在学习中的信心和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重点、难点重点: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难点: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二、教学计划:四课时三、教学设计第一课时1.1.1《集合的概念》一、课题引入阅读教材中的章头引言二、概念形成与深化1、集合的概念(1)对象:阅读课本p3(3)元素:集合中每个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元素通常用表示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1)属于:记作:a___a;(2)不属于:记作:a___a;(1) 参加2008北京奥运会的中国代表团的所有成员构成的集合; 其中元素为(2) 三角形的全体构成的集合; 其中元素为2(3) 方程方程x=1的解的全体构成的集合; 其中元素为(4) 不等式x+12x+2的解的全体构成的集合. 其中元素为你能指出各个集合的元素吗?各个集合的元素与集合之间是什么关系?3、集合中元素的性质”年轻人”、“较小的有理数”能否分别构成一个集合,为什么? 集合中元素的性质(1);(2);(3)_____________.(1) 节头图是中国体育代表团步入亚特兰大奥林匹克体育场的照片,代表团有309名成员;(2) 平面上与一个定点o的距离等于定长r的点的全体;(3) 方程x+1=x+2的解的全体.4、空集: 集合,记作 .5、集合分类(1)含有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2)含有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6、常用数集及其表示方法(1)自然数集:的集合.记作;(2)正整数集:的集合.记作;(3)整数集:的集合.记作;(4)有理数集:的集合.记作;(5)实数集:的集合.记作。

高一数学集合教案优秀4篇

高一数学集合教案优秀4篇

高一数学集合教案优秀4篇高一数学集合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集合的含义,知道常用集合及其记法;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和集合相等的意义,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3.使学生初步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并能正确地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教学重点:集合的含义及表示方法。

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1.情境。

新生自我介绍:介绍家庭、原毕业学校、班级。

2.问题。

在介绍的过程中,常常涉及像家庭、学校、班级、男生、女生等概念,这些概念与学生相比,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二、学生活动1.介绍自己;2.列举生活中的集合实例;3.分析、概括各集合实例的共同特征。

三、数学建构1.集合的含义:一般地,一定范围内不同的、确定的对象的全体组成一个集合。

构成集合的每一个个体都叫做集合的一个元素。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及符号表示:属于,不属于。

3.集合的表示方法:另集合一般可用大写的拉丁字母简记为集合A、集合B.4.常用数集的记法:自然数集N,正整数集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5.有限集,无限集与空集。

6.有关集合知识的历史简介。

四、数学运用1.例题。

例1 表示出下列集合:(1)中国的直辖市;(2)中国国旗上的颜色。

小结:集合的确定性和无序性例2 准确表示出下列集合:(1)方程x2―2x-3=0的解集;(2)不等式2-x0的解集;(3)不等式组的解集;(4)不等式组2x-1-33x+10的解集。

解:略。

小结:(1)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2)集合的分类有限集⑴,无限集⑴与⑴,空集⑴例3 将下列用描述法表示的集合改为列举法表示:(1){(x,y)| x+y = 3,x N,y N }(2){(x,y)| y = x2-1,|x |2,x Z }(3){y| x+y = 3,x N,y N }(4){ x R | x3-2x2+x=0}小结:常用数集的记法与作用。

例4 完成下列各题:(1)若集合A={ x|ax+1=0}=,求实数a的值;(2)若-3{ a-3,2a-1,a2-4},求实数a.小结:集合与元素之间的关系。

高中数学集合教学教案及反思

高中数学集合教学教案及反思

高中数学集合教学教案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数学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式和基本性质。

2. 掌握集合的运算:并集、交集、补集。

3. 能够应用集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集合概念的理解和表示方法。

2. 集合的运算及应用。

三、教学内容:
1. 集合的概念及表示方式。

2. 集合的运算:并集、交集、补集。

3. 集合运算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过程:
1. 引言:通过举例引入集合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集合的含义和表示方式。

2. 探究:学生自主探究集合的概念和运算规律,引导学生发现集合运算的性质。

3. 梳理:总结集合的表示方法和运算规律,并让学生掌握相关概念。

4. 实践: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集合运算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拓展:扩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集合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集合的概念和运算规律有了初步的理解,但在应用层面还存
在一定的困难。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增加更多的实例让学生练习,加深对集合运算
的理解。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集合运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整体上,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数学学习的实际应用水平。

集合概念教案

集合概念教案

集合概念教案1.1集合的概念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集合、元素的概念,体会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2.理解集合的作用,会根据已知条件构造集合;3.理解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和“不属于”关系,并会正确表达;4.掌握常用数集及其记法;5.了解数合的含义,记忆基本数集的符号;6.能正确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导入新课】一、实例引入:军训前学校通知:8月21日上午8点,高一年级在操场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二、问题情境引入:我们高一(3)班一共45人,其中班长易雪芳,现有以下问题:⑴45人组成的班集体能否组成一个整体?⑵班长易雪芳和45人所组成的班集体是什么关系?⑶假设张三是相邻班的学生,问他与高一(3)班是什么关系?三、课前学习1.学法指导:(1)阅读教材的内容感受集合的含义,理解集合与元素的关系,理解数集、空集的概念;(2)本学时的重点是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以及常用数集的符号表示、空集的意义及符号;(3)对于一个整体是否是集合的判断的关键是对“确定”两字的理解,学习时结合实例及教材上的例题进行理解。

记忆常用数集、空集的符号表示。

2.尝试练习:见《数学学案》P1四、课堂探究:见《数学学案》P11.探究问题:探究1探究22.知识链接:3.拓展提升:例1、下列各组对象能否组成集合?(1)所有小于10的自然数;(2)某班个子高的同学;(3)方程的所有解;(4)不等式的所有解;(5)中国的直辖市;(6)不等式的所有解;(7)大于4的自然数;(8)我国的小河流。

例2、下列集合哪些是数集?再试着举两个数集,并使它们分别是有限集与无限集。

高一数学集合教案(多篇)

高一数学集合教案(多篇)

高一数学集合教案(精选多篇)1.1.2集合的表示方法目标: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描述不同的问题.教学重点、难点:用列举法、描述法表示一个集合.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回忆集合的概念2.集合中元素有那些性质?3.空集、有限集和无限集的概念二、讲述新课:集合的表示方法1、大写的字母表示集合2、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 例如,24所有正约数构成的集合可以表示为{1,2,3,4,6,8,12,24} 注:(1)大括号不能缺失.(2)有些集合种元素个数较多,元素又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在不至于发生误解的情况下,亦可如下表示:从1到10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1,2,3, (100)自然数集n:{1,2,3,4,…,n,…}(3)区分a与{a}:{a}表示一个集合,该集合只有一个元素.a 表示这个集合的一个元素.(4)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不必考虑元素的前后次序.相同的元素不能出现两次.3、特征性质描述法:在集合i中,属于集合a的任意元素x都具有性质p(x),而不属于集合a的元素都不具有性质p(x),则性质p(x)叫做集合a的一个特征性质,于是集合a可以表示如下:{x∈i| p(x) }例如,不等式x2?3x?2的解集可以表示为:{x?r|x2?3x?2}或{x|x2?3x?2},所有直角三角形的集合可以表示为:{x|x是直角三角形}注:(1)在不致混淆的情况下,也可以写成:{直角三角形};{大于104的实数}(2)注意区别:实数集,{实数集}.4、文氏图:用一条封闭的曲线的内部来表示一个集合.例1:集合{(x,y)|y?x2?1}与集合{y|y?x2?1}是同一个集合吗?答:不是.集合{(x,y)|y?x2?1}是点集,集合{y|y?x2?1}={y|y?1} 是数集。

例2:(教材第7页例1)例3:(教材第7页例2)课堂练习:(1)教材第8页练习a、b(2)习题1-1a:1,小结:本节课学习了集合的表示方法(字母表示、列举法、描述法、文氏图共4种)课后作业:p10 1,2课题:1.1集合-集合的概念(2)教学目的:(1)进一步理解集合的有关概念,熟记常用数集的概念及记法(2)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3)会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教学重点:集合的表示方法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上节所学集合的有关概念1、集合的概念(1(22、常用数集及记法(1n,n??0,1,2,??(2)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n或n+,n*??1,2,3,??* ?1,?2,?? (3z , z??0,?(4q , q??所有整数与分数(5r,r??数轴上所有点所对应的数?3、元素对于集合的隶属关系(1)属于: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 (2)不属于: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a?a4、集合中元素的特性(1)确定性:按照明确的判断标准给定一个元素或者在这个集合里,(2(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一定的顺序(通常用正常的顺序写出)5、(1)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2)“∈”的开口方向,不能把a∈a二、讲解新课:(二)集合的表示方法1例如,由方程x2?1?0的所有解组成的集合,可以表示为{-1,1}注:(1)有些集合亦可如下表示:从51到10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51,52,53,?,100} 所有正奇数组成的集合:{1,3,5,7,?}(2)a与{a}不同:a表示一个元素,{a}表示一个集合,该集合只 2、描述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并把这个条格式:{x∈a| p(x)}含义:在集合a中满足条件p(x)的x例如,不等式x?3?2的解集可以表示为:{x?r|x?3?2}或 {x|x?3?2所有直角三角形的集合可以表示为:{x|x是直角三角形}注:(1如:{直角三角形};{大于10的实数}(2)错误表示法:{实数集};{全体实数}344、何时用列举法?何时用描述法?⑴有些集合的公共属性不明显,难以概括,不便用描述法表示,只能用列{x2,3x?2,5y3?x,x2?y2}⑵有些集合的元素不能无遗漏地一一列举出来,或者不便于、不需要一一如:集合{(x,y)|y?x2?1};集合{1000以内的质数}例集合{(x,y)|y?x2?1}与集合{y|y?x2?1}是同一个集合吗?答:{(x,y)|y?x2?1}是抛物线y?x2?1上所有的点构成的集合,集合{y|y?x2?1}={y|y?1} 是函数y?x2?1(三)有限集与无限集1、有2、无3、空φ,如:{x?r|x2?1?0}三、练习题:1、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①{1,4,7,10,13}{x|x?3n?2,n?n且n?5}②{-2,-4,-6,-8,-10}{x|x??2n,n?n且n?5}2、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①{x∈n|x是15的约数}{1,3,5,15}②{(x,y)|x∈{1,2},y∈{1,2}}{(1,1),(1,2),(2,1)(2,2)}注:防止把{(1,2)}写成{1,2}或{x=1,y=2}?x?y?282③{(x,y)|?} {(,?)} 33?x?2y?4④{x|x?(?1)n,n?n}{-1,1}⑤{(x,y)|3x?2y?16,x?n,y?n}{(0,8)(2,5),(4,2)} } ⑥{(x,y)|x,y分别是4的正整数约数{(1,1),(1,2),(1,4)(2,1),(2,2),(2,4),(4,1),(4,2),(4,4)}3、关于x的方程ax+b=0,当a,b满足条件____时,解集是有限集;当a,b满足条件_____4、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1) { 1, 5, 25, 125, 625 }=;(2) { 0,±4312, ±, ±, ±, ??251017四、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1.集合的有关概念:有限集、无限集、空集.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文氏图五、课后作业:六、板书设计(略)七、课后记:江苏省白蒲中学xx高一数学集合与简易逻辑教案11 苏教版教材: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目的:从绝对值的意义出发,掌握形如 | x | = a的方程和形如| x | > a, | x | < a (a>0)不等式的解法,并了解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思想。

高一数学集合教案 (4)

高一数学集合教案 (4)

高一数学集合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集合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集合的基本运算。

2.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和运算规则,能灵活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集合的定义及表示方法2.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交集、补集、差集3.集合的性质和定理4.集合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学生能正确理解集合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学生能够正确运用并集、交集、补集、差集的运算规则。

3.学生能够灵活应用集合的性质和定理解决问题。

四、教学方法1.归纳法: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总结集合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演示法:通过具体实例演示并集、交集、补集、差集的运算规则。

3.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集合相关问题。

4.情景教学:引导学生运用集合概念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1.导入(10分钟)–引入集合的概念,通过例子引发学生对集合的思考。

–讲解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2.概念讲解(20分钟)–讲解并集、交集、补集、差集的定义和运算规则。

–通过示意图和具体例子解释运算规则。

3.练习与讨论(20分钟)–给学生分发练习题,让他们解答并讨论答案。

–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灵活应用集合的运算规则。

4.性质和定理(20分钟)–介绍集合的性质和定理,如幂集的性质、笛卡尔积的性质等。

–通过例题演示如何应用性质和定理解决问题。

5.实际应用(20分钟)–设计一些实际生活问题,让学生利用集合的概念和运算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集合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6.总结与归纳(10分钟)–归纳集合的概念、运算规则、性质和定理,并进行总结。

–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六、教学资源1.教材:提供相关章节的教材内容;2.黑板和彩色粉笔:用于讲解和演示;3.课件:包含示意图和练习题的PPT文档;4.练习题和答案:提供给学生进行练习和自我检测;5.实际应用问题: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

七、教学评价1.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积极参与讨论、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深入度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一、知识结构本小节首先从初中代数与几何涉及的集合实例人手,引出集合与集合的元素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然后,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还给出了画图表示集合的例子.二、重点难点分析这一节的重点是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难点是运用集合的三种常用表示方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这一节的特点是概念多、符号多,正确理解概念和准确使用符号是学好本节的关键.为此,在教学时可以配备一些需要辨析概念、判断符号表示正误的题目,以帮助学生提高判断能力,加深理解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1.关于牵头图和引言分析2.关于集合的概念分析点、线、面等概念都是几何中原始的、不加定义的概念,集合则是集合论中原始的、不加定义的概念.初中代数中曾经了解“正数的集合”、“不等式解的集合”;初中几何中也知道中垂线是“到两定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等等.在开始接触集合的概念时,主要还是通过实例,对概念有一个初步认识.教科书给出的“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这句话,只是对集合概念的描述性说明.我们可以举出很多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进一步说明这个概念,从而阐明集合概念如同其他数学概念一样,不是人们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来自现实世界.3.关于自然数集的分析教科书中给出的常用数集的记法,是新的国家标准,与原教科书不尽相同,应该注意.新的国家标准定义自然数集N含元素0,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推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国际标准,以便早日与之接轨,另一方面,0还是十进位数{0,1,2,…,9}中最小的数,有了0,减法运算仍属于自然数,其中.因此要注意几下几点:(1)自然数集合与非负整数集合是相同的集合,也就是说自然数集包含0;(2)自然数集内排除0的集,表示成或,其他数集{如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内排除0的集,也可类似表示,,;(3)原教科书或根据原教科书编写的教辅用书中出现的符号如,,…不再适用.4.关于集合中的元素的三个特性分析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例如“中国的直辖市”这一集合的元素是:北京、上海、天津、重庆。

集合中的元素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记作;否则,就说a 不属于A,记作要正确认识集合中元素的特性:(l)确定性:和,二者必居其一.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这就是说,给定一个集合,任何一个对象是不是这个集合的元素也就确定了.例如,给出集合{地球上的四大洋},它的元素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其他对象都不用于这个集合.如果说“由接近的数组成的集合”,这里“接近的数”是没有严格标准、比较模糊的概念,它不能构成集合.(2)互异性:若,,则集合中的元素是互异的.这就是说,集合中的元素是不能重复的,集合中相同的元素只能算是一个.例如方程有两个重根,其解集只能记为{1},而不能记为{1,1}.(3)无序性:{a,b}和{b,a}表示同一个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不分顺序的.集合和点的坐标是不同的概念,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l,0)和点(0,l)表示不同的两个点,而集合{1,0}和{0,1}表示同一个集合.5.要辩证理解集合和元素这两个概念(1)集合和元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符号和是表示元素和集合之间关系的,不能用来表示集合之间的关系.例如的写法就是错误的,而的写法就是正确的.(2)一些对象一旦组成了集合,那么这个集合的元素就是这些对象的全体,而非个别现象.例如对于集合,就是指所有不小于0的实数,而不是指“可以在不小于0的实数范围内取值”,不是指“是不小于0的一个实数或某些实数,”也不是指“是不小于0的任一实数值”……(3)集合具有两方面的意义,即:凡是符合条件的对象都是它的元素;只要是它的元素就必须符合条件.6.表示集合的方法所依据的国家标准本小节列举法与描述法所使用的集合的记法,依据的是新国家标准如下的规定.此外,有时也可写成或7.集合的表示方法分析集合有三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它们各有优点.用什么方法来表示集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l)有的集合可以分别用三种方法表示.例如“小于的自然数组成的集合”就可以表为:①列举法:;②描述法:;③图示法:如图1。

(2)有的集合不宜用列举法表示.例如“由小于的正实数组成的集合”就不宜用列举法表示,因为不能将这个集合中的元素—一列举出来,但这个集合可以这样表示:①描述法:;②图示法:如图2.(3)用描述法表示集合,要特别注意这个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它应该符合什么条件,从而准确理解集合的意义.例如:①集合中的元素是,它表示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即;②集合中的元素是,它表示函数值。

的取值范围,即;③集合中的元素是点,它表示方程的解组成的集合,或者理解为表示曲线上的点组成的集合;④集合中的元素只有一个,就是方程,它是用列举法表示的单元素集合.实际上,这是四个完全不同的集合.列举法与描述法各有优点,应该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采用哪种表示法.要注意,一般无限集,不宜采用列举法,因为不能将无限集中的元素—一列举出来,而没有列举出来的元素往往难以确定.8.集合的分类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如图1所示.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如图2所示.9.关于空集分析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空集是个特殊的集合,除了它本身的实际意义外,在研究集合、集合的运算时,必须予以单独考虑.教学设计方案集合知识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其记法(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能力目标:(1)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2)启发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独立思考,学会分析问题和创造地解决问题;(3)通过教师指导发现知识结论,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实事求是的科学学习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简介数集的发展,复习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质数与和数;2.教材中的章头引言;3.集合论的创始人——康托尔(德国数学家);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5.教材中例子(P4)。

二、讲解新课:阅读教材第一部分,问题如下:(1)有那些概念?是如何定义的?(2)有那些符号?是如何表示的?(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一)集合的有关概念(例子见书):1、集合的概念(1)集合: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形成一个集合。

(2)元素: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2、常用数集及记法(1)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

记作N(2)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

记作N*或N+(3)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

记作Z(4)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集合。

记作Q(5)实数集:全体实数的集合。

记作R注:(1)自然数集与非负整数集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自然数集包括数0。

(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

记作N*或N+、Q、Z、R等其它数集内排除0的集,也是这样表示,例如,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表示成Z*3、元素对于集合的隶属关系(1)属于: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2)不属于: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4、集合中元素的特性(1)确定性:按照明确的判断标准给定一个元素或者在这个集合里,或者不在,不能模棱两可。

(2)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重复。

(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一定的顺序(通常用正常的顺序写出)注:1、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2、“∈”的开口方向,不能把a∈A颠倒过来写。

练习题1、教材P5练习2、下列各组对象能确定一个集合吗?(1)所有很大的实数。

(不确定)(2)好心的人。

(不确定)(3)1,2,2,3,4,5.(有重复)阅读教材第二部分,问题如下:1.集合的表示方法有几种?分别是如何定义的?2.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概念是什么?试各举一例。

(二)集合的表示方法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

例如,由方程的所有解组成的集合,可以表示为{-1,1}.注:(1)有些集合亦可如下表示:从51到10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51,52,53, (100)所有正奇数组成的集合:{1,3,5,7,…}(2)a与{a}不同:a表示一个元素,{a}表示一个集合,该集合只有一个元素。

描述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并把这个条件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

格式:{x∈A| P(x)}含义:在集合A中满足条件P(x)的x的集合。

例如,不等式的解集可以表示为:或所有直角三角形的集合可以表示为:注:(1)在不致混淆的情况下,可以省去竖线及左边部分。

如:{直角三角形};{大于104的实数}(2)错误表示法:{实数集};{全体实数}3、文氏图:用一条封闭的曲线的内部来表示一个集合的方法。

注:何时用列举法?何时用描述法?(1)有些集合的公共属性不明显,难以概括,不便用描述法表示,只能用列举法。

如:集合(2)有些集合的元素不能无遗漏地一一列举出来,或者不便于、不需要一一列举出来,常用描述法。

如:集合;集合{1000以内的质数}注:集合与集合是同一个集合吗?答:不是。

集合是点集,集合=是数集。

(三)有限集与无限集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记作Φ,如:练习题:1、P6练习2、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①{1,4,7,10,13}②{-2,-4,-6,-8,-10}3、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①{x∈N|x是15的约数} {1,3,5,15}②{(x,y)|x∈{1,2},y∈{1,2}} {(1,1),(1,2),(2,1)(2,2)}注:防止把{(1,2)}写成{1,2}或{x=1,y=2}③④ {-1,1}⑤{(0,8)(2,5),(4,2)}⑥{(1,1),(1,2),(1,4)(2,1),(2,2),(2,4),(4,1),(4,2),(4,4)} 三、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