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研究·平行研究

合集下载

比较文学研究原理

比较文学研究原理
比较文学 研究原理
第一章 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
第一节 影响研究
一 影响研究的要点
影响研究
• 比较文学中历史最悠久 的基本方法。
• 巴尔登斯贝耶、梵第根、
法国学派 卡雷、基亚
影响研究的大致范围
梵·第根将比较文学的研究目的 规定为:
发现作品之间的影响和假借及 其“经过路线”。
影响研究的要点
起点 (放送者)
平行研究的要点
涉及的范围和对象极其广泛
作家作品、文学运动、思潮、流派等情象的 比较
风格、技巧、审美趣味、艺术形式、批评范畴、 理论体系等等的比较
平行研究的要点
• 平行研究的工作,与文学理论、艺术哲 学及文化理论的建设结下了不解之缘
象征理论
历史类型 学
开始,比较文学有强烈的殖民色彩,把东方排除在外。
世界文学恰好为其解毒剂。
影响研究中的西方中心主义
文化中心主义: • 将主客体思维模式运用到思想文化上,从西方出
发,把其他外界的看成有待于改变、征服的东西。
文化相对主义: • 世界上不存在一个普遍性的知识,每一种文化都
有其特殊性和其文化语法。没有哪一种文明秩序 普遍适用于其他所有文明。
经过路线 传递者
终点 (接受者)
影响研究的要点
“比较”这两个字应该摆脱了全部美 学的涵义,而取得一个科学的涵义。而那 对于用不同的语言文字写的两种或许多种 书籍、场面、主题或文章等所有的同点和 异点的考察,只是使我们可以发现一种影 响,一种假借,以及其他等等,并因而使 我们可以局部地用一个作品解释另一个作 品的必然出发点而已。
影响研究中的西方中心主义
• 从表面上看,文化中心主义倡导什么, 文化相对主义就反对什么。

比较文学:影响研究还是平行研究

比较文学:影响研究还是平行研究

比较文学:法国影响研究还是美国平行研究?08汉教一班20080510316 向采清 20080510299唐小琴自从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以来,就鲜明地呈现出两个历史阶段,形成两个学术派别,即以法国为中心的法国学派和以美国为中心的美国学派。

又把法国学派简化为影响研究,美国学派简化为平行研究。

法国、美国两大学派对比较文学的定义的共同点是双方都赞同比较文学是超越国界的文学研究,但落在实际研究中各自强调的重点却大不相同。

在研究对象上,美国学派不局限于将事实联系的文学之间比较研究纳入比较文学之中,于是对作品内在美学价值的“平行研究”得以进入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同时,还将文学与人类其它表现形式的比较也纳入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在研究方法上,从对文学外在关系历史实证转向了文学内在结构的美学分析。

其实从上面的两点就可以看出美国学派的出现,拓宽了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给比较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出现了新的生机,毕竟发展就是一种潜在的完善,因此我觉得可以这样说,美国平行研究应时而生,虽有缺点但是却是对法国影响研究的完善与拓展。

首先,比较两者还是离不开比较文学的大前提,比较文学包括两个方面:一它是超越国界的文学研究;二它是有关文学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的研究。

在这儿美国学者强调的是超越事实联系的平等研究,而法国学者强调的是依靠事实凭据来解决问题的影响研究,并且将文学批评排除在比较文学领域之外;第二点更是法国学者所激烈反对的,美国学者雷马克认为应该将文学同人类的知识、人类的其他活动领域联系起来,开展“跨学科研究”,还十分强调综合研究。

大家知道比较文学既是求同又求异的,比较就是求同中之异,异中之同,不管哪种方法研究基础都是求同,具体来说影响研究求的是同源性,即渊源的统一性;平行研究求的是类同性,即不同国家文学,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类同。

这样一来法国影响研究的缺点就暴露在了眼前:法国学派没有走出“欧洲中心论”的藩篱,研究范围局限在欧洲文学内部;法国学派强调事实联系,但是这种联系并不总是能够获取的,影响也不总是能够明确把握的,法国学派有时候会陷入繁琐考证的泥潭;对没有渊源关系的作家作品被排除研究考察范围之外;忽略文学的审美价值。

比较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比较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比较文学概论名词解释比较文学作为一个学科形成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形成和进一步发展的中心在法国(梵.第根等人)。

法国学派:将比较文学看作“文学史”的一支,研究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作家作品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事实联系”的实证主义方法。

教堂山会议(06年名词解释):比较文学发展史的一个转折点,会上,传统的比较文学观点受到批评,韦勒克宣读了《比较文学的危机》,阐述了美国学派的观点,从而引起了国际上历时十余年的辩论,导致比较文学在理论上更趋成熟,促进学科的健康发展。

美国学派:将比较文学看作一种文学研究,涵盖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三个方面。

既包括“事实联系”的文学关系研究,也包括无事实联系的跨国界文学研究,还包括对文学与其他学科的比较研究。

比较文学:一种开放式的文学研究,具有宏观的视野和国际的角度,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比较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

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是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界限和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

跨民族意味着:一,把比较文学与民族文学的研究加以区别,强调不同文化之间的比较,跨民族的根本意义在跨文化。

二,一个多民族国家之内的各民族文学之间的比较研究也在比较文学范围之内。

各种文学关系:包括事实联系(实际存在于两个或多个民族文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价值关系(有些文学现象,虽不存在实际的联系,但其相同和相异具有某种可比性和研究价值,它们之间的内在价值联系)交叉关系(文学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包括相互影响、互相阐发等关系)比较文学的性质:文学研究的一支,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不单纯是一种研究方法。

它具有特定的研究领域,一种强烈的自觉的比较意识,研究工作中的比较的立场,超越各种界限,在不同参照系中考察文学现象,贯穿始终的、须臾不可缺少的比较的方法。

比较文学的特征:开放性、宏观性。

开放性:比较文学最根本的特征。

比较文学是一个巨大的、不断运动的开放体系,它的开放性有三层意思:1 不受时间、空间以及作家、作品本身地位高低、价值大小的限制。

第二章比较文学的基本类型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比较文学的基本类型和研究方法

《鲁迅前期小说与俄罗斯文学》 鲁迅前期小说与俄罗斯文学》
第一章 总论:鲁迅前期小说与俄罗斯文学 第二章 鲁迅前期小说与果戈里 第三章 鲁迅前期小说与契诃夫 第四章 鲁迅前期小说与安特莱夫 第五章 鲁迅前期小说与阿尔志跋绥夫 第六章 尾论:俄罗斯文学的影响与鲁迅前期 小说的民族性和独创性
第二节 平行研究
人物形象的比较
如阿Q和堂吉诃德
形式方面的比较,如风格、意象、格律等
文学类型的比较
可以是小说、诗歌等大类,也可以是书信体小说、 流浪汉小说等亚家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
平行研究的重点(与影响研究的不同)
平行研究强调的不是文学作品的渊源和发生, 作家作品之间的相互影响,也不是文学影响 赖以传播的媒介,它强调的不是作家、作品 之间的各种外部联系,而是作品的内在的诸 种因素,作品本身的美学价值,因此,它不 能像影响研究那样,采用历史的、考据的方 法,而要采用哲学的、审美的、批评的方法, 即通过不同民族作家作品之类同和差异的比 较或对比,寻求文学的共同本质和共同的美 学基础。
影响研究的目的
初级阶段:以事实考订为核心,对影响的事 实给予研究考证; 高级阶段: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要进行理 论的分析与提升,导出结论。
影响研究的步骤
1、影响存在的提出 2、材料的搜求和考订 3、假设的证明 4、影响的深入研究
影响研究中的“圆形的研究”
从各个侧面对一个作家所受的外国影响进行 研究
主题方面的比较
如同样是写女儿对父亲的忤逆不孝的两部作品,莎 士比亚的《李尔王》和巴尔扎克的《高老头》 表现对爱情的追求:《孔雀东南飞》、《罗密欧与 朱丽叶》、《西厢记》、《十日谈》中的有些故事
题材方面的比较
克里斯托弗·马娄、歌德、普希金都以浮士德的传 说作为自己的创作题材

比较文学-第三章 比较文学的基本类型与研究方法

比较文学-第三章 比较文学的基本类型与研究方法

2、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
文学与艺术 文学与人文学科 文学与社会学科研究 文学与自然科学研究
四、平行研究的理论前提
1、可比性 2、文学性
1、可比性
可比性是比较研究对象中存在的一种可 供研究文学规律的内在价值,是提供比较研 究的可能,是保证比较研究得以有效进行的 前提。
“同”与 “异” 同(相同、相似、相通) 异(差异)
影响的方式
直接影响 间接影响
拜伦—--普希金----莱蒙托夫
影响的过程
放送——媒介——接受
放送者→流传学 接受者→渊源学 媒介者→媒介学
பைடு நூலகம்
四、影响研究的方法
初级阶段: 考据(收集材料、考证)
高级阶段: 分析、归纳、推理、判断→得出结论
※以事实为依据
五、影响研究的过程
影响存在的提出 材料的搜求和考订 假设的证明
翻译
法国
1735《中国通志》马若瑟
英国
1736
瓦茨
138-1941 凯夫
---帕西
批评
法国 阿尔央斯、伏尔泰
英国 赫德
改编
法国 1755
英国 1741 1759
伏尔泰
哈切特 谋飞
结论
中英文学关系 从本民族文学传统出发的批评 《赵氏孤儿》的影响
不在艺术形式而在于题材
第二节 平行研究
杨绛:李渔论戏剧结构 秦家琪:阿Q和堂吉诃德形象的比较研究 朱光潜: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 钱钟书;中国诗与中国画
第三节 阐发研究
一、阐发研究的性质与前提
阐发研究是在平行研究基础上衍生和发展起 来的一种研究方法,本质上没有超越平行研 究的范围。
阐发研究以跨文明、跨文化的文学存在为前 提,尤其是以异质文明(文化)间的文学存 在为前提。

(完整版)比较文学复习知识点

(完整版)比较文学复习知识点

第三章复习题⏹一、填空题⏹ 1.比较文学的四种基本类型和研究方法分别是:影响研究、平行研究、阐发研究、接受研究。

其中最基本。

这四种研究类型中最主要的两种是: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

⏹ 2.从传播方式来看,影响研究中的影响分为哪两种?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 3.影响的过程可以分为放送、接受和传播途径。

从放送的角度进行的研究称之为“流传学学”,从接受的角度进行的研究可以称之为“渊源学学”,从传播途径的角度进行的研究可以称之为“媒介学学”。

⏹ 4.影响研究的具体方法是:考据的方法、科学性、历史性,平行研究的具体方法是哲学的、审美的、批评的⏹ 5.第一次正式正式提出“阐发法”这一名称的台湾学者是古添洪。

⏹ 6.接受研究可以看作影响研究的发展,它是在接受美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7.阐发研究可以看成平行研究是衍生出来的一种类型。

⏹二、名词解释⏹ 1.影响研究:是指对跨民族、语言和文化界线的不同文学之间基于事实联系之上的互相渗透与互动的影响史实进行的一项专门研究。

⏹ 2.平行研究:将那些相似、类似、卓然可比,但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两个民族(或几个民族)文学、两个或多个不同民族的作家、两部或多部属于不同民族文学的作品加以比较,研究其同与异,并导出有益的结论。

⏹⏹ 3.接受研究:以接受理论为基础,着重研究不同民族的文学和读者之间的关系,而不考虑在同一民族内部文学与读者之间的关系。

⏹ 4.圆形的研究:⏹ 5 .平行回现论⏹三、简答题⏹1、渊源学分为哪五类?笔数的渊源、口传的渊源、印象的渊源、集体的渊源、孤立的渊源⏹ 2.影响研究的理论体系(理论基础)有哪四个方面?1.影响的超国界存在说2.影响的事实联系论3.影响的历史意识论4.影响即对创作的理解论⏹ 3.影响研究的步骤有哪些?1.影响存在的提出2.材料的搜求和考订3.假设的证明4.影响的深入研究⏹ 4.平行研究与影响研究之间的差异?1.平行研究尚未发现或根本不存在事实联系2.平行研究范围广泛,影响研究范围窄⏹ 5.阐发研究包含哪三个方面的内容,需要注意哪两点?1、文学理论对文学现象的阐发2、理论对理论的互相阐发3、以别的学科对文学作出阐发⏹ 6.影响研究和接受研究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相同点:比较文学中的接受研究同样研究一个民族的作家和作品对外民族的影响,或者研究自己对外民族文学的接受,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与影响研究有一致性。

(完整版)比较文学复习知识点

(完整版)比较文学复习知识点

第三章复习题⏹一、填空题⏹ 1.比较文学的四种基本类型和研究方法分别是:影响研究、平行研究、阐发研究、接受研究。

其中最基本。

这四种研究类型中最主要的两种是: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

⏹ 2.从传播方式来看,影响研究中的影响分为哪两种?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 3.影响的过程可以分为放送、接受和传播途径。

从放送的角度进行的研究称之为“ 流传学学”,从接受的角度进行的研究可以称之为“ 渊源学学”,从传播途径的角度进行的研究可以称之为“ 媒介学学”。

⏹ 4.影响研究的具体方法是:考据的方法、科学性、历史性,平行研究的具体方法是哲学的、审美的、批评的⏹ 5.第一次正式正式提出“阐发法”这一名称的台湾学者是古添洪。

⏹ 6.接受研究可以看作影响研究的发展,它是在接受美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7.阐发研究可以看成平行研究是衍生出来的一种类型。

⏹二、名词解释⏹ 1.影响研究:是指对跨民族、语言和文化界线的不同文学之间基于事实联系之上的互相渗透与互动的影响史实进行的一项专门研究。

⏹ 2.平行研究:将那些相似、类似、卓然可比,但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两个民族(或几个民族)文学、两个或多个不同民族的作家、两部或多部属于不同民族文学的作品加以比较,研究其同与异,并导出有益的结论。

⏹⏹ 3.接受研究:以接受理论为基础,着重研究不同民族的文学和读者之间的关系,而不考虑在同一民族内部文学与读者之间的关系。

⏹ 4.圆形的研究:⏹ 5 .平行回现论⏹三、简答题⏹1、渊源学分为哪五类?笔数的渊源、口传的渊源、印象的渊源、集体的渊源、孤立的渊源⏹ 2.影响研究的理论体系(理论基础)有哪四个方面?1.影响的超国界存在说2.影响的事实联系论3.影响的历史意识论4.影响即对创作的理解论⏹ 3.影响研究的步骤有哪些?1.影响存在的提出2.材料的搜求和考订3.假设的证明4.影响的深入研究⏹ 4.平行研究与影响研究之间的差异?1.平行研究尚未发现或根本不存在事实联系2.平行研究范围广泛,影响研究范围窄⏹ 5.阐发研究包含哪三个方面的内容,需要注意哪两点?1、文学理论对文学现象的阐发2、理论对理论的互相阐发3、以别的学科对文学作出阐发⏹ 6.影响研究和接受研究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相同点:比较文学中的接受研究同样研究一个民族的作家和作品对外民族的影响,或者研究自己对外民族文学的接受,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与影响研究有一致性。

比较文学发展简史

比较文学发展简史

比较文学发展简史1.、比较文学发展的三个阶段(一)、影响研究。

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50年代。

法国学派。

代表人物:戴克斯特、巴尔登斯贝格、梵第根、卡雷、基亚。

学术风格:历史实证主义。

影响研究:用充分可靠的材料来阐明各民族文学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事实,探讨其中的规律,获取文学交流中可资借鉴的经验教训。

有两个特点:1、有文学上的事实联系和影响的国家;2、局限在欧洲国家(二)、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

时间:20世纪50年代末——20世纪70年代。

美国学派。

代表人物:韦勒克、雷马克、列文、奥尔德里奇。

学术风格:审美研究。

平行研究:对那些没有事实联系的不同民族的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进行研究,比较其异同,并在此基础上引出有价值的结论。

一方面从新批评的文本理论出发,提倡美学的介入,对没有文学上的事实联系和影响的跨国文学进行研究;一方面提倡文学和其它知识领域的跨越性研究。

(三)、跨文明研究。

时间:20世纪70年代以后。

比较文学源生于欧美,虽然有歌德和马克思的世界文学的主张,实际上因为欧洲中心主义,其视域一直局限在欧洲文明。

中国学者必然会有尖锐的文明异质感,无法忽视文学现象背后隐藏的中西文明差异。

特点:在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思潮的背景下,立足文化的多元性,强调不同文明的文学的异质性的相互对话。

二、当前发展趋势:1、理论大潮的影响;2、东西比较文学的兴起;港台学者李达三、古添洪、陈慧桦提出“中国学派”的设想。

3、文化研究大潮的影响。

2、比较文学的体系和方法比较文学的定义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

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变异性、类同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美国学者雷马克的定义:比较文学是超出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与其他知识及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包括艺术(如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等。

比较文学发展的三个阶段解读

比较文学发展的三个阶段解读

• “比较文学不是文学比较”,
• 这句妙语恰切地蕴含了欧洲学者们的苦衷 和法国学者的机巧。
• 而正是对“比较”的放弃和对“关系”的 注重,奠定了法国学派学科理论的基础,形成 了法国学派的最突出的、个性鲜明的特色。
• 其二,法国学派学科理论的产生,也是圈内人 对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科学性的反思与追寻 的结果。
• 2、恢复了文学审美性,形成了科学+审美 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体系
美国学派存在的问题与危机
• 一、如果说法国学派学科理论引发的危机 是一种学科收缩的危机,或者说是“人为的 设限”而形成的危机的话,那么,在批判法国 学派中诞生的美国学派的学科理论,则从它 诞生的那一天起,便面对着扩张的危机,或者 说是没有设限的漫无边际的无限扩张的危 机。
• 为自己国家的文学评功摆好。在这种“法 国中心”或“欧洲中心”思想指导下的比 较文学,必然表现出明显的狭隘民族主义倾 向,成为韦勒克所批评的“两种文学之间的 ‘外贸’”,⑻违背了比较文学的初衷,限制 了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
美国学派
• 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第二阶段是美国学派。 • 美国学派倡导“平行研究”与“跨学科研
• 第一阶段在欧洲,
• 第二阶段在北美洲,
• 第三阶段在亚洲。
• 按照学者们通常的看法,比较文学学科理论 的第一阶段是由法国学派所奠定的“影响 研究”。然而,纵观比较文学发展史,往往令 人疑窦丛生。人们不难发现,最早倡导比较 文学和总结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其实并不 是(或并不仅仅是)法国学者,
• 例如,最早(1827年)提出“世界文学”观念的德国 学者、著名作家歌德,被公认为推动比较文学发展 的最重要人物。
• 典型例证: • 泛文化倾向
• 二、从欧洲中心主义到西方中心主义;

第三章第二节 平行研究

第三章第二节 平行研究



三、平行研究的依据
依据一:可比性——异与同


比较“同”——找出类同点和亲和点,寻 求共同的文学规律 比较“异”——寻求作家作品中的“民族 性”
把握“异”与“同”的辩证关系:既要看 到同中之异,也要看到异中之同,全同或 全异均无从比较。

依据二:文学性

把握文学性的原则
1、研究者的目的和重心必须放在文学上,而 不是别的学科上; 2、研究的全过程必须始终围绕“文学”这个 中心,以文学为出发点,以文学为主线, 以文学为归宿; 3、研究的结果应该能作出对文学的发展有益 的结论

典型的都市背景 狄更斯作品中的伦敦 卡夫卡作品中古老的布拉格 索尔· 贝娄笔下的芝加哥

旅行是西方文学中常见的、古老的背景
塞万提斯《堂· 吉诃德》 约翰· 班扬《天路历程》 狄更斯《匹克威克外传》 马克· 吐温《哈克贝利· 费恩历险记》 斯坦贝克《愤怒的葡萄》 海明威《老人与海》
研究对象之六:文体风格
明代吴炳《画中人》——古罗马《变 形记》——英国莫里斯《人间天 堂》——英国吉尔伯特、萧伯纳剧作

研究对象之四:人物形象

杜十娘——茶花女
王熙凤——郝思嘉 阿Q——堂· 吉诃德



杨贵妃——克莉奥佩特拉
研究对象之五:文学作品的背景
典型环境 英国艾米丽· 勃朗特笔下狂暴的荒原 英国哈代笔下透着阴郁情调的爱敦荒原 美国爱伦· 坡笔下充满恐怖的古老城堡


复仇,爱情,恋母情结等ຫໍສະໝຸດ 研究对象之二:题材的类似与差异
中世纪德国关于浮士德把自 己的灵魂出卖给魔鬼的传说
的马 悲洛 剧《 》浮 (士 德 博 )士
歌 德 《 浮 士 德 》

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

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

西方更注重差异,多元,矛盾。
自然观 历史观
民族关系
中国文化的象征是“太极图”
西方文化的象征是“十字架”
(二)文学的普适性与差异性
人们在体验情感时存在相同或相似之处。 时代的与“种族的特性”的色彩虽然深深地 印染在文学作品中,然而超出这一因素之外,人 类的情思却是很可惊奇地相同。 —— 郑振铎
文学本体及其存在形式的共同性。
正影响指影响者对被影响者的作用是积极的,它推动、 丰富了他国的创作;或者说,被影响者吸收、消化外来 因素,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负影响指影响者对被影响者的作用是消极的,阻碍或破 坏了他国的创作;或者说,被影响者对影点——————————————终点 放送者 传递者 接受者 流传学 媒介学 渊源学
影响与接受
影响与模仿 影响与类同
比较文学中的影响指一国作家从外国 作家、作品中获得一些新的因素并有机地 融入到自己的创作过程中去的现象。
一种心智的产物是很少孤立的。不论作者有意 无意,像一幅画,一座雕像,一首奏鸣曲一样, 一部书也是归入一个系列之中的,它有着前驱者, 它也会有后继者。
—— 梵· 第根
类比指研究“两部没有必然关联的作品 之间在风格、结构、语气或观念上所表 现的类同现象”,即考察相互间没有关 联的作家作品间的相似之处,以期发现 其共同性。
对比指比较不同文化和文学体系的特 点,从而使两者的特征相形突出。这 是一种求异研究。
•准确地指出不同体系或作品的相同点和不同 点; •科学地解释这些类同和差别的原因;
文学的体验形式、创作形式又是在特定的 文化心理和历史传统中实现的。
平行研究的基础在于文化、文学的普适性 与差异性。完全相同,甲等于乙,没有比较的 必要;甲与乙不相干,没有比较的可能。正是 文化和文学的这种普适性与差异性使平行研究 具有了可行性。

比较文学重点知识整理

比较文学重点知识整理

可比性:之跨越性文学现象中,由于实际存在的各种内在联系,而具有的比较研究的可能和价值,是比较文学学科的理论根基,是客观存在而又有待我们发掘的。

文类学:对于文学形式的各个种类和类型以及文学风格的比较研究,通过历时的和共识的方法,了解文类发展的历史和基本特征,认识作家的独创和文学的民族传统、民族特征。

比较文学中的“文类学”,一方面是之在平行研究层面对文类的各种问题(包括“缺类”现象)进行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甚至学科的理论整合,以寻求不同文类之间的相通性和相异性;另一方面指在影响研究层面对某些文类的跨国界流传,变异以及文类之间的相互影响的事实进行研究。

社会总体想象物:全社会对一个异国社会文化整体所做的阐释,因为想象主体是生活在一定社会中的人,他们的思想必然受到其他所属文化的影响与制约,他们被其自身所属的文化烙上了强烈的特征。

当他们对另一个文化进行审视时,必然带有其社会整体想象的浓厚印记。

媒介学:比较文学研究中对文学交流过程中起传递作用并实现文学交流的人和事物,它指一国文学对另一国文学,一个作家对另一个民族、国家文学产生影响这一事实的途径、方法和手段以及因果关系的研究。

这些媒介可以是翻译、评论,也可以是人员往来、国际会议。

比较诗学:是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之一,它从跨文化角度对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体系的文学理论、文学批评进行的比较研究,用更广阔的研究视野和国际角度,以自觉地比较意识,超脱本民族的文化体系的“模子”站在更高层次上探求人类文学的“共同规律”。

情境研究:在比较文学中,情境指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学作品常见的一种典型格局,情景研究即对这些典型格局进行研究,特别似乎着力探讨这些情境怎样从一个国家民族传到另一个国家民族,从一个作家笔下传到另一个作家笔下,目的都是要揭示出这些情境中的具体变异及其过程,寻觅到这些情境的鲜明的时代色彩、民族特征和个人风格。

缺类研究:指一种文类在这个国家或民族文学中有,而在别的国家或民族文学中没有,或者一种文类在两个国家或民族都存在,在差异较大的现象,通过对两个缺类现象的探讨、分析来挖掘缺类现象背后的文化差异,以从一个更广阔的角度来审视,深入研究该文学的本质、源流以及各自的特点。

第三讲、比较文学研究类型

第三讲、比较文学研究类型

二、主题学研究内容
• 1、题材史研究 • 2、母题研究 • 3、人物意象研究
题材史研究
• 研究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作家对相同或相似题 材的不同处理。
• 重点: • 1、为什么在不同的国家会产生同一类型的故
事。 • 2、不同作家对同一故事的处理,如何体现了
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念。 • 例子:《灰阑记》
三、形象学的研究范围及前景
• 1、研究方法 • 文本外部研究 跨学科研究 • 文本内部研究 词汇 故事情节 • 2、前景
举例
• 外国人心目中的俄罗斯人形象 • 外国人心目中的英国人形象 • 外国人心目中的德国人形象 • 外国人心目中的法国人形象 • 外国人心目中的日本人形象 • 外国人心目中的中国人形象
四、文学误读
• 1、专化意义的误解(无意误读) • 2、以自己的文化性格看待他国文化(无
意误读)
• 3、理解异质文化,但为了适合自己的需 要误读。
第二章 平行研究
(美国学派及其平行研究)
• 一、定义:
• 是对影响研究的继承与发展,扩展到没 有事实关系的跨文化的文化现象的比较 研究。
• 强调不同国家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 的比较,以及文学与其他学科的比较。
• 严复《天演论》
第四节 变异研究
• 变异研究是传统实证性研究---(异域)形象 学(地点、器物、人物)。
一、形象学的定义和特点
1定义:是作家及集体想象物对作为他者的异国 和异民族的想象
2变异性的层面 3综合性的层面 二、形象学的研究范围和内容
1注视者 2他者 3注视者与他者的关系:狂热、憎恨、亲热
• 《菊与刀》
外国人心目中的美国人形 象
• 看重别人对自己的印 象

论述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的异同

论述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的异同

论述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的异同
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都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它们在研究设计、数据分析、实验过程等方面存在异同。

异同点:
1. 研究设计: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都需要明确控制组和实验组,以确保对比组间的差异是由因变量引起的,而不是其他变量的影响。

2. 数据分析:在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中,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精确度是十分重要的,通常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例如方差分析、协方差分析等。

3. 实验过程:两者实验过程的实施和操作过程都需要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安排,以确保试验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不同点:
1. 干扰因素控制的程度不同:影响研究更注重控制外在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对象在进行试验过程中会受到合理的外部干扰;而平行研究则更注重纵向跟踪观察,即试验对象在两个时段的影响结果之间的干扰。

2. 研究对象和数据收集方式不同:影响研究通常关注在对特定因素进行分析和
研究,研究对象可以是实验室动物,或者人类实验者;而平行研究则关注于人类、人群或其他实际状况下所取得的数据。

3. 试验时序和干扰操作不同:平行研究更注重试验结果在实际时间尺度上的分析,观察不同时间点的结果变化,以进行推测;而影响研究则更注重对实验于干扰条件的规定,例如控制实验者或实验道具在固定位置或特定时间内运行,以达到预期结果。

总之,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虽然在研究科学中有共同点和差异,但在实施的过程中都需要严格把关,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信度。

比较文学-第三章_比较文学的基本类型

比较文学-第三章_比较文学的基本类型

余国藩(1973)
过去20余年来,旨在用西方文学批评的观 念和范畴阐释传统的中国文学的运动取得了越 来越大的势头,这样一种趋势预示在比较文学 中将会出现某些令人振奋的发展。……应该指 出,运用某些西方的批评观念和范畴来研究中 国文学,原则上是适宜的,这正如古典文学学 者采用现代文学技巧与方法来研究古代文学的 材料一样。
三、接受研究诞生的标志
1979 奥地利 因斯布鲁克 国际比较文学第九次学术讨论会 “文学的传播和接受”
四、接受研究与传统影响研究之异同
“接受和影响是一个问题的两面” 放送者、传递者、和接受者 渊源学 接受理论(接受学) 1、接受理论和渊源学理论基础不同 接受理论和现代阐释学 变异 实证主义 事实 2、接受学与影响研究的理论重心不同 读者 作品、作家
五、接受研究的内容
1、不同文化/文明圈的接收者在阅读理解的过 程中,对于同一文学作品的意义理解所产生 的认识差异; 2、不同作家对不同异域作家作品和思潮的接受; 3、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对异域文学作品的接受。
中国对普希金的接受
小说家普希金 革命诗人普希金 真实而亲切的普希金
六、比较文学接受学的研究方法
2、文学性
文学性是平行研究的前提与立足点
“文学性”作为比较文学的基本属性, 是比较文学的安身立命之本,失去文学性的 比较文学将不成其为比较文学。
如何坚持文学性
1、跨学科研究中: 第一,研究者的目的和重心必须在文学上,而 不是在别的学科上; 第二,研究的全过程必须始终围绕“文学”这 个中心。以文学为出发点,以文学为主 线,以文学为归宿; 第三,研究的结果应该能对文学的发展作出有 益的结论。
三、平行研究的范畴与对象
1、不存在直接联系或无法证明其间存在因果联 系的跨语言、跨民族和跨文化的文学关系; 2、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综合的文学关系

平行研究名词解释

平行研究名词解释

平行研究名词解释
平行研究(parallel study)是指在同一个研究课题下,同时进行
多个独立的研究的方法。

这些研究之间是同时进行的,它们的设计和实施都相互独立,并且使用相似的方法和目标,但是有不同的变量和参与者。

平行研究通常被用来验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以及比较不同的干预措施的效果。

在平行研究中,研究人员可以选择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间段或不同的群体中进行研究。

例如,一项平行研究可能在不同的城市同时进行,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研究小组和研究参与者,但他们使用相同的研究方法和目标。

这样的设计可以增加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一般性,因为它可以避免由于特定地区、时间或群体的影响而导致的误导性结果。

平行研究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独立性。

每个平行研究都是相互独立的,不受其他研究的干扰。

这意味着每个研究组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设计研究方案,并在独立的实验条件下进行研究。

这种独立性可以减少其他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干扰,提高结果的可靠性和一般性。

平行研究还可以用来比较不同干预措施的效果。

例如,在一项医学研究中,研究人员可能同时比较不同药物的疗效。

每个平行研究组将测试一种不同的药物,但使用相同的研究设计和目标评估标准。

通过比较不同药物组之间的差异,研究人员可以评估每种药物的效果,并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总之,平行研究是一种同时进行多个独立研究的方法,用于验
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以及比较不同干预措施的效果。

它的独立性和一般性使得研究结果更具说服力,并有助于指导实践和决策。

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的异同

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的异同

一、比较文学的可比性,是相对于比较文学的学科目标所隐含的潜在可能性或研究成果所达到水平的一个程度量,是界定比较文学与其它学科的内在尺度.这种尺度具有主客观相统一的性质,并因时代的变迁、学派的不同而有所变动.比较文学的可比性原则,是在进行研究的实践过程中,为实现比较文学的学科目标和确保研究成果的可比性水准所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二、三、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兴起是在19世纪30年代,而在七、八十年代正式产生其繁荣则是在二战以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来,它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并且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四、比较文学是超越国界的文学研究,是研究文学及其他学科的相互关系,如文学与诸种艺术(如绘画、雕刻、建筑、音乐等)的关系,文学与诸种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等等)的关系。

简言之,比较文学是把一国的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的文学作比较的研究,以及把文学与其他表现方式作比较的研究。

如此,照任麦的看法,比较文学有二范畴。

其一是诸国文学间的比较研究,其二是文学与其他学科的比较研究。

美国派是承认这二范畴,但法国派仅承认第一范畴虽感兴趣,然却反对把第二范畴归入比较文学。

最大理由是:第一范畴与第二范畴的研究是截然不同的,没有什么有力的逻辑把两者连为一体而置于一名目下。

后者的研究,与其名之为比较文学,倒不如名之为比较艺术或和科际的比较研究。

把两者分开,才能眉目地见出比较文学的特质,才能使比较文学在大学院中成为一界定清晰富有尊严的学科,而非混杂不清的。

就比较文学的二大范畴而言,笔者是服膺于法国派。

比较文学有法国学派,有美国学派。

法国学派重影响研究:1歌德对法国文学的影响,西方是怎么发现和接受Dostoevski的,中国诗歌对日本和歌的影响如何,Whitman对郭沫若,英国浪漫派对徐志摩,法国象征派对戴望舒,或者T.S.Eliot等英国现代派对三十年代诗人的影响。

这个学派重事实源流,寻求各国文学间的相互联系。

影响研究务实,平行研究务虚。

第三章影响研究第四章平行研究

第三章影响研究第四章平行研究

歌德在自己的“日记”中说:他读过慕尔转 译的《好逑传》、汤姆斯译的《花笺记》、 大卫斯译的《中国短篇小说集》等。他对这 些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印像特别深刻,甚至 改变了他的文学观念与艺术审美趣味。他还 读了当时欧洲流行的“十才子书”:《三国 演义》、《好逑传》、《玉娇梨》、《平沙 冷燕》、《水浒传》、《西厢记》、《琵琶 记》、《花笺记》、《平鬼传》和《三合剑》 等。其中既有小说也有戏剧,主要是小说作 品,对其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同时,寒山也成为日本美术作品与小说创 作的热门题材。日本历代画士对于寒山及 其同伴拾得的形象,都极为偏爱,“一头 乱发、裂牙痴笑、手执扫帚的两个小疯和 尚”,成为日本画界的一个熟悉题材。日 本最有名的画家雪舟与狩野原信,都曾经 以寒山、拾得为题材作过杰出的画幅。

在文学创作领域,以一部《小说神髓》而 著称于世的日本近代小说理论的开拓者坪 内逍遥,也曾以寒山、拾得为题,创作了 舞蹈脚本《寒山拾得》;日本浪漫主义文 学的先驱森外鸥,也曾于1916年创作了短 篇小说《寒山拾得》,此小说被认为是日 本近代最杰出的短篇小说之一。

③个体对集团的影响
指一个作家对一国众多作家的影响。 泰戈尔对“五四”作家的 影响




郭沫若从泰戈尔的泛神论思想中吸收了追求个性 解放和反抗封建势力的力量,如《天狗》; 冰心则从那里接受了以母爱、童真和自然美为主 的泛神论,其诗显得比较恬静和柔和。 王统照则受到其泛神论哲学思想的影响,因而总 是在作品中尚自然、忆童心,阴郁且朦胧; 徐志摩则从浪漫主义角度来接受其诗艺的表达技 巧,让其诗清新明快、飘逸空灵,如《雪花的快 乐》。

2、 渊源学
从接受者的角度来追索发送者。研究作家借鉴、模仿、 改编外民族作家作品的情况以及作品的外民族渊源 等。 ①书面的渊源:这是比较容易发现、也是研究 得最多 的一种。例如鲁迅在《我怎样做起小说来》(1933) 谈自己创作小说时主要是阅读了二百多部外国小说。 ②印象渊源指作家在旅行中所看到和感受到的异国印 象,勾起创作的情感和思想,使作品有了它的色彩、 气氛和音响。 ③口传渊源,指听到或交谈中获知的故事、逸事等等, 给作家提供了创作的思想和题材。这类材料并非见 诸文字。而是在谈话中获得灵感。

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

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

---------------------------------------------------------------最新资料推荐------------------------------------------------------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是比较文学的两大支柱,在现代理论的激发下,呈现出新的形态。

影响研究的代表学派是法国学派,他们的影响研究注重事实考据而否定美学评论。

影响研究,主要是寻溯不同民族文学之间交往联系,研究其渊源、媒介、流传、翻译、接受等等的影响事实。

这一类研究,一百年前兴起并盛行于法国、德国,并一度还曾主宰了比较文学的全部领域,因此影响研究的成绩可谓硕果累累,有关影响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也较成熟完备。

凡着重这方面的研究,因其主张研究各民族文学现象之间确实存在的影响事实联系,因此对持有这一观点的学者及其方法,大家习惯称之为影响研究学派。

《惠特曼〈草叶集〉与郭沫若〈女神〉比较研究》用的就是影响研究的方法。

惠特曼的《草叶集》对郭沫若的《女神》影响可以说是巨大的。

一、内容上,崇尚自我、赞美自然的泛神论精神在创作中得到充分体现。

身处 19 世纪中叶的惠特曼自称《草叶集》是人自身的伟大骄傲之歌。

惠特曼笔下的自我不仅是有着作为生物肉体与精神的纯粹的自1/ 9我,同时这种自我又具有一种泛化精神,能够涵括一切自我、一切人。

这种泛化的自我其实正是那具有无穷智慧和力量,充满生命活力和创造精神的普通美国民众。

郭沫若在《女神》集中的《梅花树下的醉歌》里由对梅花的赞美转向对自我的赞美并进而上升到对整个宇宙本体的赞美。

与惠特曼的充满民主思想和人道理想的自我形象相比较而言,郭沫若的自我更具有一种彻底破坏和大胆创造的精神。

二、在诗歌形式上,惠特曼的摧枯拉朽、大河奔流似的诗风和自由活泼的诗体给郭沫若以深刻的影响。

平行研究,是指关于那些不存在事实联系,也即不存在先后的因果关系,而只存在平行的互置关系的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域中的文学现象的比较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研究`平行研究
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是比较文学发展过程中比较重要的研究方式,它们共同构成了比较文学的两大支柱。

本文将以文本为例,具体的说明什么是影响研究,什么是平行研究。

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传统研究方法之一。

19世纪末到20世纪50年代,以法国学派为中心,以影响研究为主要内容,跨出了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的第一步。

长期以来,影响研究在比较文学研究领域中占统治地位,主要以法国学者维耶曼、梵·第根、基亚等为代表。

下面将从研究方向、范围、对象等几个方面具体的剖析什么是影响研究。

研究方向:影响研究主要是研究那些经过吸收、消化之后,与自己的作品水乳交融的外来影响,它既不排斥那些有意的模仿和借鉴,又不排斥那些痕迹比较明显的影响。

影响研究大都强调它的外来性和隐含性。

一方面,这种影响无法从本民族文学的传统和个人的各种因素中做出解释,因此,它是外来的;另一方面,这种影响表现为一种精神渗透,它消溶于作家的创造中,因此不着痕迹。

研究范围:影响研究的范围可大可小。

从大的方面说,它可以研究一个民族的文学或者一个思潮和运动给另一个民族文学带来的影响。

例如,19世纪后期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思潮对欧洲各国文学的影响等。

从小的方面来说,它可以研究一个民族的作家和作品对另一个民族的作家和作品的影响。

研究对象:影响研究就是研究一部作品的影响,及其发生的作用,消融于别地作品中。

研究作家借鉴、模仿、改编外民族作家作品的情况以及外民族的渊源,借鉴、引用、模仿、改编等等都可以。

研究方法:影响研究强调的是文学作品的渊源和发生,作家作品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文学影响赖以传播的媒介,它强调作家、作品之间的各种外部联系,采用历史的考据的方法。

例如惠特曼的《草叶集》与郭沫若的《女神》的比较研究用的就是影响研究的方法。

惠特曼的《草叶集》对郭沫若的《女神》产生了及其深远的影响。

郭沫若曾说:“当我接近惠特曼的《草叶集》的时候,正是“五四”运动的那一年,个人的郁积,民族的郁积,在这时候找到了喷火口,也找到了喷火的方式,我在那时差不多是狂了。

”“他那豪放的自由诗使我开了闸的作诗的欲望,又受了一阵暴风雨般的煽动。

我的《凤凰涅磐》、晨安》、《地球,我的母亲》等,便是在他的影响下做成的。


在内容上,崇尚自我、赞美自然的泛神论精神在创作中得到充分体现。

身处19世纪中叶的惠特曼自称《草叶集》是“人自身的伟大骄傲”之歌。

惠特曼笔下的自我不仅是有着作为生物肉体与精神的纯粹的自我,同时这种自我又具有一种泛化精神,能够涵括一切自我、一切人。

这种泛化的自我其实正是那具有无穷智慧和力量,充满生命活力和创造精神的普通美国民众。

郭沫若在《女神》集中的《梅花树下的醉歌》里由对梅花的赞美转向对自我的赞美进而上升到对整个宇宙本体的赞美。

与惠特曼的充满民主思想和人道理想的“自我”形象相比较而言,郭沫若的“自我”更具有一种彻底破坏和大胆创造的精神。

在语言风格方面,郭沫若借鉴了惠特曼的平民化的口语语言风格。

他将平民思想和口语风格带到新诗创作之中,创作了大篇幅的平民化的诗歌。

在诗歌形式方面,郭沫若借鉴了惠特曼的自由体。

郭沫若创作的《女神》是中国自由诗走向独立的代表诗集。

郭沫若从西方浪漫主义诗歌中汲取了诗情,在感应和效法美国诗人惠特曼那种摆脱一切旧套的博大诗风中, 把自由体连同
西方现代诗歌惯用的隐喻和象征的诗意方式一起引进来了。

在诗歌表现风格方面,郭沫若借鉴了惠特曼的热烈、狂放、粗犷、雄浑的风格,具体体现为《女神》中那些具有“男性的粗暴”的诗。

尽管这不像诗体形式方面那么明显,但是这种隐形的接受是客观存在的,这也正是两本诗集相通的基点,它们在异时异地放飞了诗人那努力超越世俗规约,在文学的“彼岸”世界中追寻自由和活力的梦想。

平行研究是指那些既不存在事实联系,又不存在先后的因果关系,而只存在平行的互置关系的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域中的文学现象的比较研究。

这种平行关系,是出自文学的审美特征或形式才呈现的。

由于不再拘泥于事实上的联系,平行研究关注的是不同国家与民族的文学审美过程与手段、方式及结晶物的遥相呼应与和谐共振。

这些遥相呼应与和谐共振的文学现象可能是同一时期发生的,也可能由于文化发达的程度有差异,会有年代上的距离,但最终仍表明了"天下文心之攸同"(钱锺书语)。

下面将从研究方向、范围、对象等几个方面具体的剖析什么是平行研究。

研究方向:平行研究,就是讲那些“相似”、“类似”、“卓然可比”,但是并没有直接关系的两个民族(或几个民族)文学,两个(或多个民族)的作家,两部(或多部)属于不同民族文学的作品加以比较,研究其异同,并导出有意义的结论。

平行研究是用逻辑推理的关系对相互间没有直接关联的两者或两者以上的民族文学进行的研究。

研究范围:第一,平行研究从一开始就比较异同,然后进行价值判断和审美思考,最终导出结论;第二,平行研究打破了时间、空间、质量和强度方面的限制。

比较下来,处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具有不同地位和影响的作家和作品都可以在具有可比性的前提下,做平行的比较研究。

研究对象:平行研究的研究对象很大,它提出了文学与其他艺术、心理学、思想史、宗教等其他学科的比较,这就是比较文学中的跨学科研究。

研究通常包括了对文学的主题、题材、人物、情节、风格、技巧,甚至意象、象征、格律等方面的比较,此外还包括文学类型、文学史上的时期、潮流、运动的比较,也包括对作家、作品的全面比较。

研究方法:平行研究采用民族的、审美的、批评的方法,即通过不同民族作家、作品之间相同和差异的比较或对比,寻找文学的共同本质和共同的美学基础,注重作品内在的诸种因素,作品本身的美学价值。

从这一意义上来讲,它比影响研究具有更多理论价值和意义。

例如中国作家巴金的《家》与日本作家岛崎藤村的《家》在比较研究中就用的是平行研究的方法。

对于巴金的《家》与岛崎藤村的《家》之间,学者们普遍认为并没有相互影响借鉴的痕迹,但是同名的两部作品选择了相同的主题、思想以及相似的社会背景,令人惊奇。

它们在选材上都带有自叙传的色彩,在对封建家族制的揭露和批判上,在对女性命运的描绘上,在现实主义原则的恪守上,均有惊人的相似:它们都以封建家族为背景,勾勒了封建家庭的腐败、封建宗法的反动、封建制度的糜烂,彰显了封建阶级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

尽管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两部作品依然朝向自己的结局。

在巴金《家》的尾声中,以高老太爷为中心的封建制度的拥护者们迎来了人生的终结,而以觉慧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终于脱离了家庭,走向了光明的未来;藤村的《家》却以“屋外仍是一片漆黑”结束全书,始终没能找出光明之路。

形成这样相反的结局,与两国的社会背景及两位作家的创作手法和文学理念是有着一定的关系的。

首先,巴
金的《家》的创作背景是五四运动爆发之后不久,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在新思潮的影响下,知识分子开始觉醒反抗。

与此同时相对,藤村写作《家》时,正直日本社会采取绝对主义政策,无视、镇压国民谋求民主主义的心声。

其次,巴金运用现实主义的手法,把“家”的“内”与“外”联系起来,展示了在“内”与“外”的相互作用下,知识分子觉醒并试图掌握自己的命运。

而藤村贯彻日本自然主义的手法,剔除一切外面发生的事,作品中对于当时社会的变化一概不触及,只写“家”内部发生事情。

所以,家庭成员的未来也只局限于“内”,看不到“外”面的路。

最后,在文学理念上,巴金社会主义、社会革命的思想很强,主张从古老的思想束缚中挣脱出来,而藤村只是在自我与社会的对立中寻求独立的生存方式。

由此可看,巴金的《家》与岛崎藤村的《家》既有相似处之处又有不同点,两部作品运用平行研究的方法进行研究,尽显平行研究的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