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内科学-6中风经典.ppt

中医内科学-6中风经典.ppt

最新.课件
24
中脏腑:神志不清,重,常累及脏腑。
最新.课件
10
五.辨证论治•辨证要点
3. 闭证与脱证:都是中风、中脏腑的表现,都 有突然昏倒,不省人事。 1)性质2)临床表 现 3)治法
4. 阳闭、阴闭:都是中风中脏腑闭证。 阳闭:热象。 阴闭: 寒象。
最新.课件
11
五.辨证论治•辨证要点
5.辩病势顺逆:神志,瞳神,抽搐,呃 逆,戴阳,呕血,黑便。
相关脏腑:脑,心、脾、肝、肾。
病理因素:风、火、痰、瘀。
病理性质:本虚标实,上盛下虚。
最新.课件
9
五.辨证论治•辨证要点
1.真中(风):由外邪侵袭引发,又称外 风。相当于周 围性面瘫。
类中(风):无外邪侵袭而发病,又称 内风。相当于 急性脑血管 意外。
2.中经络:无神志改变,轻,病位在血脉 经络。
6.辅助检查:CT,MRI。
最新.课件
12
五.辨证论治•类证鉴别
中风:昏迷,口眼歪斜,半身不遂,醒后留有后

遗症。
痫证:昏迷,四肢抽搐,口吐涎沫,异常叫声,
醒后如常。
厥证:昏迷,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无口眼歪斜
手足偏废,亦无四肢抽搐。
痉证:项背强直,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或
见昏迷,但无口角歪斜及半身不遂。
手足肿胀麻木:茯苓、泽泻、苡仁、木瓜、桑枝、
防己、伸筋草•分型论治
6.阴虚风动——镇肝熄风汤。 加减: 阴虚甚:熟地、首乌、女贞子、杞子、萸肉。 肝火偏盛:龙胆草、夏枯草。 肝风内动:蜈蚣、僵蚕、龙骨、牡蛎。 痰阻清窍:菖蒲、远志。 肝火扰心:栀子、黄芩、珍珠母、龙齿、夜交藤。
最新.课件
3
唐宋以前:外风,正虚邪中。 唐宋以后:内风——病因的重大分

金匮要略 ppt课件

金匮要略 ppt课件

尿清长,无油脂,食可稀粥半盂,大便好。
金匮要略讲义
因选用金匮肾气丸,借以蒸发肾水,升降阴阳。方中附
子、肉桂温阳,熟地、山药滋阴,丹皮清虚热,山茱萸
涩精气,茯苓健脾升化,泽泻补肾清利,用以治小儿脾

泻而成阴亏阳微之口渴尿多证,将丸改作汤服。同时用

蚕茧15克,洋参3.5克,山药30克,蒸作茶饮。服药4
些病也许是有专方的。如大柴胡汤是治疗胰胆疾病的专
方,半夏泻心汤是治疗如口腔溃疡、急慢性胃炎、胃十

二指肠溃疡以及急慢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等消化管道

感染的专方一样,猪苓汤可能是治疗尿路感染如膀胱炎、
肾盂肾炎以及尿路结石、肾积水等泌尿系疾病的专方。
哪些病有专方必效方,值得研究,希望探讨!
金匮要略讲义
【消渴案】
赵守真医案:王女新琼,4岁。病由吐泻而起,先失治
理,后又治不适宜,延至1月而吐泻始已。无何尿多而渴,

家人不以为意,几至形消骨立,不能起行,奄奄床第,

又复多日,始来延治。按脉微细,指纹隐约不见,神志
清明,晴光亦好,唇淡白,舌润无苔,语微神疲,口渴
尿多,饮后即尿,尿后即饮痛已,腰痛亦减未
金匮要略讲义
消 渴 小 便 利 淋 病 脉 证 并 治
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12) 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13)
猪苓汤方 猪苓(去皮) 茯苓 阿胶 滑石 泽泻(各一两) 右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内胶烊 消。温服七合,日三服。
金匮要略讲义
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讲义
金匮要略讲义
金匮要略讲义
消 渴 小 便 利 淋 病 脉 证 并 治

金匮要略讲义PPT课件2024新版

金匮要略讲义PPT课件2024新版

历史与发展
成书过程
据考证,《金匮要略》原为《伤寒杂病论》的一部分,后经王叔和整理编次而 成。
流传与版本
该书在历史上有多种版本流传,现存最早的版本为唐代王焘《外台秘要》所引 录的部分内容。宋代以后,该书逐渐被重视,出现了多种校勘和注释本。
学术价值与影响
学术价值
《金匮要略》作为中医古籍之一,对 于研究中医内科杂病的病因、病机、 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风燥伤肺
症状包括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 易咳出或痰中带血等,治宜疏风清 肺、润燥止咳,常用方剂如桑杏汤 。
哮喘辨证论治
冷哮
虚哮
症状包括喉中哮鸣如水鸡声、呼吸急 促、喘憋气逆等,治宜宣肺散寒、化 痰平喘,常用方剂如射干麻黄汤。
症状包括喉中哮鸣如鼾、声低气短息 促、动则喘甚等,治宜补肺纳肾、降 气化痰,常用方剂如平喘固本汤。
热哮
症状包括气粗息涌、喉中痰鸣如吼、 胸高胁胀等,治宜清热宣肺、化痰定 喘,常用方剂如定喘汤。
胃痛辨证论治
寒邪客胃
症状包括胃痛暴作、恶寒喜暖、 得温痛减等,治宜温胃散寒、行 气止痛,常用方剂如香苏散合良
附丸。
饮食伤胃
症状包括胃脘疼痛、胀满拒按、 嗳腐吞酸等,治宜消食导滞、和
胃止痛,常用方剂如保和丸。
针灸操作方法
包括毫针刺法、三棱针法 、皮肤针法等,根据病情 和穴位选择合适的操作方 法。
推拿按摩手法介绍及操作示范
推拿按摩手法
包括推法、拿法、按法、 摩法、揉法、捏法、颤法 、打法等八种基本手法。
操作示范
通过演示和讲解,使学生 掌握各种手法的正确操作 方法和应用技巧。
推拿按摩作用
可舒筋活络、行气活血、 调整脏腑功能,对多种疾 病有辅助治疗作用。

金匮要略总结课件

金匮要略总结课件
金匮要略总结
中医临床基础系 李卫强


一、沿革

(一)成书

公元三世纪张仲景著成《伤寒杂病论》十六卷, 十卷论伤寒,六卷论杂病---《金匮》。

(二)散佚

西晋王叔和整理编次《伤寒论》十卷;杂病散
佚,部分资料散见《脉经》、《诸病源候论》、
《千金》、《外台》。
一、沿革

(三)发现后整理校订

1、发现:北宋初年,王洙发现《金匮玉函要 略方》三卷。 2、整理校订:林亿整理校订,编为《金匮要 略方论》。
3、主证:二阴、咽喉腐蚀性症状

4、治法:清热燥湿解毒
二、狐蜮病

(二)方证辨析——甘草泻心汤证(11)
1、症状特征:二阴、咽喉腐蚀性症状 饮食、情绪无常症状


二、狐蜮病

2、方药剖析:清热燥湿,和中解毒 生甘草重用——解毒 黄芩、黄连——清热解毒 干姜、半夏辛燥化湿 人参、大枣和胃扶正

2)症状:两大症候群
阴虚内热症:口苦,小便赤,脉微数。 神情举止失常症:


语言情感
饮食


感觉失调
行为举止
一、百合病

3)发病情况 或未病预现或病后出现 4)治疗效果——欠佳


一、百合病


5)治则治法:
治则:审证求因,审因论治。
根据外感、内伤不同,予以不同治疗。
治法:养心润肺、滋阴清热。
二、湿病

2)方药配伍

麻黄汤——发汗峻剂 麻黄得术,虽发汗而不致 过汗

白术——益气除湿
湿 取微似汗
术得麻黄,可并行表里之

2024年度金匮要略ppt课件

2024年度金匮要略ppt课件
背景
该书成书于东汉时期,是在《伤 寒杂病论》的基础上,对内科杂 病进行系统总结和归纳的重要著 作。
4
历史与发展
历史沿革
《金匮要略》自问世以来,一直为历 代医家所重视,经历代医家的不断整 理、注释和发挥,逐渐形成了独特的 学术体系。
发展脉络
该书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和融合 历代医家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逐 渐丰富和完善了自身的理论体系和治 疗方法。
历代医家对《金匮要略》的注释 、发挥与争鸣。
《金匮要略》学术思想及辨证论 治规律的探讨。
《金匮要略》对后世医学的影响 。
2024/3/24
19
临床实验研究
经方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研究。
经方治疗疑难病证的探索与实践。
经方配伍规律及量效关系的实验研究。
2024/3/24
20
方剂学研究
《金匮要略》方剂组成原则及配伍规律 。
29
学生自我评价报告
学习成果展示
学生展示自己在课程学习中所取 得的成果,如完成的在学习过程中的有 效方法和经验,如如何理解抽象
概念、如何记忆复杂方剂等。
学习困难与反思
学生诚实地反映自己在学习过程 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以及针对
这些困难的反思和应对策略。
6
02
金匮要略核心内容
2024/3/24
7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治
阐述脏腑经络疾病的 病因、病机和治法。
提出“见肝之病,知 肝传脾,当先实脾” 等治未病思想。
2024/3/24
强调脏腑经络之间的 相互关系和整体观念 。
8
痉湿暍病脉证治
论述痉病、湿病和暍病的病因、病机 和治法。
提出“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等 治湿原则。

《金匮要略》绪论ppt课件

《金匮要略》绪论ppt课件

02
《金匮要略》历史沿革
古代医学典籍传承
医学典籍的重要性
01
古代医学典籍是中华民族医学智慧的结晶,对后世医学发展产
生了深远影响。
医学典籍的传承方式
02
古代医学典籍通过师徒传承、官方编纂、民间流传等方式得以
传承至今。
《金匮要略》在医学典籍中的地位
03
《金匮要略》是古代医学典籍中的重要著作之一,被誉为“方
举一反三
通过举一反三的方式,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其他相关领域中去,提 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创新思维
在学习过程中,要培养创新思维,不断探索新的诊疗方法和思路。
06
思考题与课堂互动环节
回答问题并小组讨论
针对《金匮要略》的 基本理论和临床实践, 提出相关问题供学生 思考。
教师点评并总结各组 回答,加深学生对知 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经典方剂在临床应用中的 注意事项
强调在临床应用经典方剂时需要遵循的原则和 注意事项,如辨证论治、随症加减等。
05
学习方法与技巧分享
阅读原文,理解精髓
精读原文
认真阅读《金匮要略》原文,逐 字逐句理解其含义。

领悟精髓
深入理解仲景的学术思想和诊疗方 法,领悟其精髓和要旨。
勤于思考
在阅读过程中,要勤于思考,不断 提出问题并寻求答案。
分组进行讨论,每组 选取代表回答问题, 鼓励不同观点的交流 与碰撞。
分享个人学习心得和体会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金匮 要略》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
鼓励学生从自身角度出发,谈谈 对中医经典著作的认识和感受。
通过分享交流,促进彼此之间的 启发和激励。
思考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场景中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金匮要 略》中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 临床场景中。

金匮要略ppt课件完整版

金匮要略ppt课件完整版
12
湿病病因病机及辨证治疗
病因
辨证治疗
外感湿邪或脾虚生湿,湿邪困脾,导 致运化失常。
根据湿邪的性质和部位,采用健脾祛 湿、利水渗湿、芳香化湿等治法。
病机
湿邪阻滞气机,脾胃升降失常,水液 代谢障碍。
2024/1/27
13
暍病病因病机及辨证治疗
病因
外感暑热之邪或内伤饮食不节, 导致气阴两虚。
2024/1/27
肾病治则
补肾益精、滋阴降火、温阳利 水等治法,以维护肾脏的正常 生理功能。
10
03
痉湿暍病脉证治
2024/1/27
11
痉病病因病机及辨证治疗
病因
外感风寒湿邪,侵袭经络 ,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筋 脉失养。
2024/1/27
病机
邪阻经络,气血不畅,筋 脉拘挛。
辨证治疗
根据病情轻重缓急,采用 祛风散寒、舒筋活络、滋 阴养血等治法。
8
先后病脉证治原则
先病后治原则
先治已病脏腑,后治未 病脏腑,以防止疾病传
变。
2024/1/27
先表后里原则
先治外感病邪,后治内 伤杂病,以免外邪内陷
,加重病情。
急则治标原则
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出 现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 时,应先治标以缓解病
情。
9
缓则治本原则
在病情相对稳定时,应 针对疾病的根本原因进 行治疗,以巩固疗效。
03
辨证治疗
根据中风的分期和证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如急性期以祛邪为主,
恢复期以扶正为主,后遗症期则以通络为主。同时,结合针灸、推拿等
外治法,提高疗效。
30
历节病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历节病临床表现
关节疼痛、肿胀、变形,活动受限,可 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等。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金匮要略-精品医学课件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金匮要略-精品医学课件
下利 泄泻 痢疾
实证 热证 虚证 寒证
治疗原则
多责之于胃肠——实则阳明 和胃降逆,通腑祛邪
多责之于脾肾——虚则太阴 健脾温肾
原文
呕吐的病因病机,脉症和治禁
1.饮邪致呕 ⑵ 2.误治致呕 ⑶ 3.“胃反”的病机和脉症 ⑷、⑸ 4.呕家有痈脓及欲吐病人的治疗禁忌⑴、⑹
呕吐证治
虚寒证: 大半夏汤(16) 半夏干姜散(20) 茱萸汤(8、9) 四逆汤(14)
实热下利—大承气汤(37~40) 泄泻 —小承气汤(41)
下利脓血—桃花汤(42) 热利下重—白头翁汤(43) 痢疾
虚寒下利兼表—四逆汤救里为先,
虚寒
桂枝汤,解表为次
下利 寒厥下利,阴盛格阳—通脉四逆汤回阳救逆
气虚滑脱下利—诃梨勒散—敛肺涩肠,止利固脱
实积 下利 下利 脓血
—大承气汤—攻下实热 —小承气汤—泄热通便,消滞除满 虚寒下利,滑脱不禁—桃花汤
胃反病机:脾胃虚寒,气阴亏虚。
第11条
(二)实热呕吐 1、肠热犯胃
干呕而利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黄芩三两 炙甘草二两 芍药二两
半夏半升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论述热客肠胃呕吐下利证治。
第17条
(二)实热呕吐 2、肠胃实热
食已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
大黄四两 甘草一两
论述胃肠实热证呕吐证治。
分析
食已即吐
第21条
3、饮结胸胃—饮重于寒
病人胸中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 不哕,彻心中愦愦然无奈者,生姜半 夏汤主之。
半夏
生姜汁
治法:辛散寒饮,舒展气机。
大半夏汤 半夏干姜散 小半夏汤 生姜半夏汤
病机 脾胃虚寒不能
消谷,久吐伤 津,气阴两虚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金匮要略课件PPT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金匮要略课件PPT
2、“气盛则溲数,溲数即坚”是强调溲数 与便坚的病理变化,二者关系密切,胃热 气盛则逼迫水津直趋膀胱,肾失制约故小 便频数,小便多更耗津液,又可导致大便 坚硬,二者是互相影响的。
3、如果二者同时出现日久,互为因果,则 病消渴。
乃指出胃肠热结为消渴(中消)的主要病 因,故有注家认为此段是讨论中消(又称 “消中” “胃消” “脾消”),其主证可 见消渴、消谷、便坚、溲数等。
【校勘】
大坚:《金鉴》《金匮发微》均作大便坚, 从之。
【提示】
以脉理说明消渴病的病因病机。
【讨论】
1、趺阳脉候胃,浮为胃气有余,数为胃热 亢盛。“胃中热,则消谷”,胃热气盛, 则消谷善饥,渴欲饮水;气有余便是火, 水被火迫,则偏渗于膀胱,故小便频数; 胃热本已耗津,加上水液偏渗,肠道失濡, 故大便坚硬。
方:肾气丸(可加复盆子、桑螵蛸等)
按:消渴之病机特点是肾虚胃热,临床少见单纯 属上消、中消或下消者,其证候多互见,均应从 养阴着眼,燥热较甚可佐以清热。下消病久,阴 损及阳宜阴阳并补。
同时,限制饮食、减少糖分摄入,适当运动也十 分重要。
【参考】
1、国外糖尿病发病率仅次于肿瘤和心血管 疾患而位居第三。
但该方对消除热病过程中出现的消渴症状的 效果也很好,此正体现了异病同治的原则。
3、消渴患者渴欲饮水,饮后渴不解,或减不 足言,仍然口干舌燥,说明肺胃热甚,气津 两伤,属消渴病中之上消证。当然,仅有条 文所述数证还不足以诊断糖尿病,试以方测 证,小结于下:
证:烦渴多饮,饮后渴不减,口干舌燥, 尿频量多,饮食超量,舌红苔黄,脉洪数
鉴别
消 渴 病—渴而多饮 饮后渴不减 消谷善 饥 小便多
消渴症状—渴而多饮 饮后渴可减 饥而 不欲食 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不一定多,或不利

金匮要略PPT课件

金匮要略PPT课件

疾病分类与病邪性质 问曰:阳病十八,何谓也 ? 师曰:头痛、项、腰 、脊、臂、脚掣痛。阴病十八,何谓也?师曰:咳 、上气、喘、哕、咽、肠鸣、胀满、心痛、拘急。 五脏病各有十八,合为九十病;人又有六微,微有 十八病,合为一百八病。五劳、伤、六极,妇人 三十六病,不在其中。 清邪居上,浊邪居下,大邪中表,小邪中里, gu饪之邪,从口入者,宿食也。五邪中人,各有法 度,风中于前,寒中于暮,湿伤于下,雾伤于上, 风令脉浮,寒令脉急,雾伤皮腠,湿流关节,食伤 脾胃,极寒伤经,极热伤络。(十三) 病 证 分 类
《 金 匮 要 略 方 论 》
二、金匮要略的基本内容及编写体例 (一)基本内容:共25篇 前22篇(方剂205首,原文398条,用药155味,40多种疾病。)
第一篇:脏腑经络先后病篇
——总论
——
第二篇“痉湿暍篇”到第十七篇“呕吐哕下利篇” 内科 第十八篇:疮痈肠痈浸淫病篇 第十九篇: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 第二十到第二十二篇:“妇人三篇”
五 邪 中 人
阳病18(营、卫、营卫) 阳病—头痛、项、腰、脊、臂、脚掣痛六种经络病证
阴病18(虚、实) 病 证 的 分 类
阴病—是指属内部脏腑的病证,有咳、上气、喘、哕 、咽、肠鸣、胀满、心痛、拘急九种 五脏病18(六淫:气、血、气血兼病) 五脏病—五脏受六淫之邪而为病。
六微(六腑病)18(六淫:气、血、气血兼病)
《金匮要略》对疾病的命名 ——病因: ——症状: ——病机: ——病机加病位: 水气、痰饮、瘀血 腹满、痉病、呕、哕、下利 虚劳 血痹、胸痹、肝着、肾着
——疾病特征:
中风、历节
——疾病发生的特殊时期命名: 妊娠病、产后病
《金匮要略》的辨证方法——病证结合、以辨证为主

《金匮要略绪言》PPT课件

《金匮要略绪言》PPT课件

13
内容提要
❖ 书名释义 ❖ 仲景生平 ❖ 历史沿革 ❖ 基本内容 ❖ 编写体例 ❖ 主要学术思想 ❖ 学习方法
ppt课件
14
基本内容
❖ 共25篇
❖ 首篇属总论,具纲领性
❖ 2-17篇属内科
❖ 18篇属外科
❖ 19篇将难以归类的几种病合为一篇
❖ 20-22篇专论妇科疾病
❖ 最后三篇为杂疗方和食物禁忌
太子右赞善大夫臣高保衡、尚书都官员外郎臣孙奇、 尚书司封郎中充秘阁校理臣林亿等传上。
ppt课件
4
内容提要
❖ 书名释义 ❖ 仲景生平 ❖ 历史沿革 ❖ 基本内容 ❖ 编写体例 ❖ 主要学术思想 ❖ 学习方法
ppt课件
5
书名释义
金匮——表明某种文献极为珍贵和重要。匮与 柜通。
要略——说明本书已非仲景杂病论的全貌,而 是经过后人删节,保留了原著中最重要、最 关键的部分。
而无方,或有方而无证,救疾治病其有未备。国家诏
儒臣校正医书,臣奇先校定《伤寒论》,次校定《金
匮玉函经》,今又校成此书,仍以逐方次于证候之下,
使仓卒之际,便于检用也。又采散在诸家之方,附于
逐篇之末,以广其法。
ppt课件
3
金匮要略方论序
以其伤寒文多节略,故断自杂病以下,终于饮食禁忌,
凡二十五篇,除重复合二百六十二方,勒成上、中、 下三卷,依旧名曰:《金匮方论》。臣奇尝读《魏志 华伦传》云:出书一卷曰“此书可以活人”。每观华 佗凡所疗病,多尚奇怪,不合圣人之经,臣奇谓活人 者,必仲景之书也。大哉!炎农圣法,属我盛旦,恭 惟主上,丕承大统,抚育元元,颁行方书,拯济疾苦, 使和气盈溢,而万物莫不尽和矣。
ppt课件
16

《金匮要略》教案(供中西医专升本科专业用)

《金匮要略》教案(供中西医专升本科专业用)

《金匮要略》教案(供中西医专升本科专业用)第一章:《金匮要略》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金匮要略》的背景、作者、成书时间及历史地位。

2. 掌握《金匮要略》的篇章结构及内容特点。

3. 理解《金匮要略》在中西医结合领域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内容1. 《金匮要略》的背景及成书过程。

2. 作者张仲景的生平和医学贡献。

3. 《金匮要略》的篇章结构及内容概述。

4. 《金匮要略》在中西医结合领域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金匮要略》的背景、作者及篇章结构。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金匮要略》中的典型病案,展示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四、教学资源1. 教材:《金匮要略》原著及注释本。

2. 课件:展示《金匮要略》的篇章结构及内容。

3. 案例库:收集《金匮要略》中的典型病案。

五、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金匮要略》背景、作者、篇章结构的掌握情况。

2. 病案分析:让学生分析《金匮要略》中的典型病案,评估其应用能力。

第二章:《金匮要略》病证分类一、教学目标1. 掌握《金匮要略》的病证分类体系。

2. 了解各类病证的病因、病机、证候及治疗方法。

3. 理解病证分类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金匮要略》的病证分类体系。

2. 各类病证的病因、病机、证候及治疗方法。

3. 病证分类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金匮要略》的病证分类体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各类病证的典型病例,展示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四、教学资源1. 教材:《金匮要略》原著及注释本。

2. 课件:展示《金匮要略》的病证分类体系。

3. 案例库:收集各类病证的典型病例。

五、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金匮要略》病证分类体系的掌握情况。

2. 病例分析:让学生分析各类病证的典型病例,评估其应用能力。

第三章:《金匮要略》方剂应用一、教学目标1. 掌握《金匮要略》中的常用方剂。

2. 了解方剂的组成、功效、适应症及临床应用。

金匮要略课件

金匮要略课件

《金匮要略》课件一、引言《金匮要略》是我国古代医学宝库中的瑰宝,由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

本书在中医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方书之祖”。

本课件旨在对《金匮要略》进行系统介绍,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部经典著作。

二、《金匮要略》的作者与成书背景1.作者:张仲景,字机仲,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誉为“医圣”。

2.成书背景:东汉末年,战乱频仍,疫病流行,人民生活困苦。

张仲景深感民众疾苦,立志学医,以救死扶伤为己任。

他广采众方,博采众长,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经验,撰写了《伤寒杂病论》。

后经王叔和整理,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分。

三、《金匮要略》的内容与结构1.内容:《金匮要略》共分为三卷,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各科疾病的治疗方法。

书中详细阐述了病因、病机、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的内容。

2.结构:本书采用条文形式,以病为纲,以方为目。

每一条文先列举病名,然后阐述病因、病机、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

书中所载方剂共计205首,涉及药物达410余种。

四、《金匮要略》的主要学术特点1.辨证论治: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强调辨证论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辨别病因、病机、病位、病势,然后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这种治疗方法具有针对性、灵活性,为后世中医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2.方证相应: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出了“方证相应”的观点,即根据患者的证候特点,选择相应的方剂进行治疗。

这种方法充分体现了中医个体化治疗的优势。

3.预防为主: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强调预防为主,提倡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书中载有许多预防疾病的方剂和养生保健方法,对后世中医养生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金匮要略》的历史地位与影响1.历史地位:《金匮要略》被誉为“方书之祖”,在中医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本书所载方剂和治疗方法,为后世医家所推崇,被誉为“千古奇方”。

2.影响:《金匮要略》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书所创立的辨证论治、方证相应等治疗方法,为后世医家所继承和发展。

《金匮要略》课件

《金匮要略》课件

王不留行散
01 02
组成
王不留行(八月八日采)、蒴藋细叶(七月七日采)、桑东南根(白皮 ,三月三日采)、甘草、川椒(除目及闭口者,去汗)、黄芩、干姜、 芍药、厚朴(炙)。
功效
活血通经,下乳消肿。
03
主治
乳汁不下,乳痈肿痛,痈肿疮毒。
三物备急丸
组成
大黄、干姜、巴豆(去皮心膜,熬外研如脂)。
功效
攻逐寒积。
学术价值与贡献
该书所创立的脏腑经络学说、辨证论治方法、理法方 药体系等,对中医临床学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金匮要略》作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具有极高的学 术价值。它系统阐述了中医内科杂病的辨证论治体系 ,为后世医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临床借鉴。
此外,《金匮要略》还收载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剂和 药物配伍方法,为中药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 时,该书所体现的医者仁心、济世救人的医德精神也 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医者不断前行。
辨证论治原则
强调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分析病因、病机,确定治则和治法, 实现个体化治疗。
方药运用规律
探讨中药的配伍禁忌、剂量掌握等运用规律,提高临床疗效。
传承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古代传承
《金匮要略》自问世以来,历代医家不断研究、注释、发挥,形成了丰富的学术流派。
现代传承
近年来,《金匮要略》的研究逐渐深入,不仅局限于文献整理和理论研究,还涉及到临床 应用和基础实验研究等多个领域。
影响。
内伤七情
喜、怒、忧、思、悲、 恐、惊七种内伤情志的 致病机理及临床表现。
饮食劳倦
饮食不节、劳倦过度等 因素对机体的损害及引
起的疾病。
痰饮瘀血
痰饮、瘀血等病理产物 的形成原因、致病特点

生甘草梢竹叶泻心汤金匮要略课件

生甘草梢竹叶泻心汤金匮要略课件
组成
生甘草梢、竹叶、黄芩、黄连、 半夏、生姜、大枣等七味药组成 。
历史背景与来源
历史背景
生甘草梢竹叶泻心汤最早记载于汉代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经历代医 家传承和临床实践,成为中医治疗热性病、心悸、失眠等疾病的常用方剂之一 。
来源
生甘草梢竹叶泻心汤被收录在《金匮要略》中,成为中医经典古籍之一。
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04
启发学习者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发掘和 发挥生甘草梢竹叶泻心汤的潜力,为中医药事业的
发展做出贡献。
THANKS
03
生甘草梢竹叶泻心汤的详细 解析
各药材的功效与作用
1 2
3
生甘草
生甘草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调和药性等功效,能够缓 解药物毒性,调和药性,增强药效。
竹叶
竹叶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镇静安神等功效,常用于治 疗热病烦躁、口渴、小便不利等症状。
泻心汤
泻心汤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消肿止痛等功效,常用于 治疗各种热性病、出血症、疮疡肿毒等症状。ber {01}
目录
• 生甘草梢竹叶泻心汤的概述 • 金匮要略的相关知识 • 生甘草梢竹叶泻心汤的详细解析 • 生甘草梢竹叶泻心汤的临床应用 • 生甘草梢竹叶泻心汤的现代研究 • 生甘草梢竹叶泻心汤的总结与思

01
生甘草梢竹叶泻心汤的概述
定义与组成
定义
生甘草梢竹叶泻心汤是一种中药 方剂,属于金匮要略中的经典方 剂之一。
主要功效与适用症状
主要功效
生甘草梢竹叶泻心汤具有清热解毒、 养心安神、燥湿化痰等功效。
适用症状
主要用于治疗热性失眠、心悸、神经 衰弱、抑郁症等病症,也可用于调理 身体的内环境,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金匮要略方论课件模板-008(共9)

金匮要略方论课件模板-008(共9)

《金匮要略方论》: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第二十四
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第二十四:
脯藏米瓮中有毒,及经夏食之,发肾病。 治自死六畜肉中毒方: 黄蘗屑,捣服方寸匕。 治食郁肉漏脯中毒方:郁肉,密器盖之, 隔宿者是也。漏脯,茅屋漏下,沾著者是 也。 烧犬屎,酒服方寸匕,每服人乳汁亦良。 饮生韭汁三升,亦得。 治黍米中藏干脯,食之中毒方: 大豆浓煮汁,饮数升即解,亦治狸肉漏脯 等毒。
《金匮要略方论》: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第二十四
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第二十四:
鸟兽有中毒箭死者,其肉有毒,解之方: 大豆煮汁,及盐汁,服之解。 鱼头正白,如连珠至脊上,食之杀人。 鱼头中无鳃者,不可食之,杀人。 鱼无肠胆者,不可食之,三年阴不起,女 子绝生。 鱼头似有角者,不可食之。 鱼目合者,不可食之。 六甲日,勿食鳞甲之物。 鱼不可合鸡肉食之。 鱼不得和鸬肉食之。
《金匮要略方论》: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第二十四
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第二十四:
其肉不得合鸡鸭子食之。 龟鳖肉不可合苋菜食之。 虾无须及腹下通黑,煮之反白者,不可食 之。 食脍,饮乳酪,令人腹中生虫,为瘕。 鲙食之,在心胸间不化,吐复不出,速下 除之,久成症病,治之方: 橘皮一两 大黄二两 朴硝二两 上三味,以水一大升,煮至小升,顿服即 消。 食鲙多,不消,结为症病,治之方:
《金匮要略方论》: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第二十四
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第二十四:
又方: 以泔洗头,饮一升,愈。 牛肚细切,以水一斗,煮取一升,暖饮之, 大汗出者愈。 治食牛肉中毒方: 甘草煮汁,饮之即解 羊肉其有宿热者,不可食之。 羊肉不可共生鱼酪食之,害人。 羊蹄甲中有珠子白者,名羊悬筋,食之令 人癫。 白羊黑头,食其脑,作肠痈。
《金匮要略方论》: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第二十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匮要略》第三篇
百合病主方——百合地黄汤
(5)
7 各 随 证 治 之
百合病变方——百合知母汤
(2)
百合病救治方——(百合)滑石代赭汤(3)
百合鸡子汤
百合病变治方——百合洗方 栝蒌牡蛎散 百合滑石散
(4)
(6) (7) (8)
《金匮要略》
人体体质
8 同 病 同一疾病 异 治
发病的时间、地域 病情发展的阶段 病机 病位 不同 →证候不同 → 治法不同
(4)治病求本
《金匮要略》
《金匮》与《伤寒论》的联系
( 1 ) 二书内容此详彼略或彼详此略,学习应互参。
(2)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 (3)病证结合,辨证为主的临床思维方法。 (4)强调四诊合参,重视八纲辨证。
《金匮要略》
外感热病与内伤杂病的区别
(1) 病因:伤寒以感受外邪为主;金匮以脏腑自病为主。
如:“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 苓桂术甘汤 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金匮要略》
病因 不同疾病 病机 相同→证候相同 治法相同
异 病 同 治
或病位
脚气上入,少腹不仁;
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 肾气丸五用 短气微饮,当从小便去之,
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 妇人烦热不得卧,转胞不得溺者。
68味,而《伤寒论》单用19味;《金匮》单用79
味,合计 166味药。
《金匮要略》
3. 治法丰富:八法为用 手段——药物、针灸、饮食调养、 重视护理。 4. 剂型多种
内服药剂:汤、丸、散、酒、膏等
外治药剂:熏、洗、坐、敷、 摩、搐鼻、点药等
《金匮要略》
5 基本论点:(1)整体恒动观念
(2)脏腑经络学说 (3)辨证论治
“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
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 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
《金匮要略》首篇
此为杂病的总治则
误治 虚虚:虚证用泻法,使虚者更虚
2 虚 实 异 治
实实:实证用补法,使实者更实
正治 补不足——虚则补之——扶正
损有余——实则泻之——祛邪
以肝病为例
实证——泻肝顾脾——从相制方面以理肝用
虚证——补虚顾脾——从相生方面以养肝体
《金匮要略》首篇
3.表里同病,当分缓急(14)
里证为急,急者先治 尤在泾:“治虚证者,以养正为急。”
“盖正气不固,则无以御邪而却疾。”
《金匮要略》首篇
〘按语〙
表里同病的治法有三:
先表后里—常法
表里同治—兼顾法 先里后表—变法 《金匮·呕吐哕下利病》篇重复本条原文, 其义强调表里同病的具体治疗。
临床实践之准绳。
科学性:方书之祖,实用价值高。
《金匮要略》
二、基本内容
1. 25篇:第1篇:总论 第2~17篇:内科杂病 第18篇:杂病 第23~25篇:杂疗方、食物禁忌
《金匮要略》
2. 全书25篇有262方,前22篇中, 包括40多种疾病,原文398条, 载方205首,其中5首仅见方名,未载药味。 用药147味,《伤寒论》、《金匮》共用药物
《金匮要略》
第一部分
一、治则
杂病的治则与治法
(一)概念:指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本书确立的重要治则是仲景学术思想在杂 病辨证治疗学上的体现。
《金匮要略》
(二)内容
1 治未病 2 虚实异治 首篇 (1)(2) (1)
3 表里同病,当分缓急 (14)
4 新旧同病,宜分先后 (15) 5 审因论治 6 饮食与调护 (17) (16)
《金匮要略》
7 各随证治之
第三篇(1)
8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9 同病同治与异病异治 10 因势利导
11 因人、因时、因地治宜
12 调整阴阳、气血、脏腑功能
《金匮要略》
首 篇
◆未病防病:“四季脾旺不受邪”
“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
1
治 未 病
“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
◆已病防传:“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早期治疗:“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
《金匮要略》首篇
4 新旧同病,宜分先后(15)
痼疾-病久势缓,难治,必须缓图, 否则欲速则不达 卒病-新病势急,易治,必须急治, 否则迟则生变
《金匮要略》首篇
【原文】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 如渴者,与猪苓汤。余皆仿此。(17)
5 审 因 论 治
〘解析〙 夫诸病在脏 —— 病在里,是实证
五脏病各有所得者愈: 病人得到适合的饮食居处则向愈;
五脏病各有所恶,各随其所不喜者为病: 病人得不到适合的饮食居处则病重。 临床除药物治疗外,要重视饮食与调护 近其所喜 远其所恶
《金匮要略》首篇
病者素不应食,而反暴思之,必发热也 ◆ 脏气为邪气所改变——病态 ◆ “回光返照”的表现——凶兆
◆ 正气来复,胃气和——向愈
《金匮要略》辅导纲要
《金匮要略》
辅导内容
引言
第一部分 杂病治则与治法
第二部分 杂病的辨治规律
第三部分 张仲景重要立论
《金匮要略》

学习目的:

1. 掌握杂病辨治规律,拓展临床思路。
2. 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和诊治疑难病证的能力。
3. 提高阅读古医籍和运用医学文献的能力。
4. 为提高临床辨治杂病的水平奠定基础。
(2) 发病:伤寒发病急、变化快;杂病发病缓、变化慢。
(3) 病机:六经病机为主;脏腑经络病机为主。
(4) 辨证:伤寒六经辨证;杂病脏腑经络辨证。 (5) 治疗:伤寒以祛邪为主兼扶正; 内伤以扶正为主兼祛邪。
《金匮要略》
6. 附录:
《金匮要略方论》——宋代林亿等人校定
明代赵开美校刻 第一位作注者——明代赵以德(朱丹溪弟子) 《金匮方论衍义》 清代周扬俊(喻嘉言弟子) 《金匮方论衍义补注》 相距319年合成《金匮玉函经二注》
欲攻之
如渴者,与猪苓汤
—— 治疗,应用攻邪法
当随其所得而攻之 —— 所得,指病邪相结合 ——热邪+水邪-伤阴:口渴、小便不利 余皆仿此
《金匮要略》首篇
6 饮 食 与 调 护
【原文】师曰:五脏病各有所得者愈,五脏病 各有所恶,各随其所不喜者为病。 病者素不应食,而反暴思之,必发热也。(16) 【解析】
学习要求:
诚心、虚心、信心、恒心
《金匮要略》
一、《金匮要略》的性质
1.《金匮要略方论》书名释义:
价值珍贵、内容精要、 有方有论、慎重保藏。
《金匮要略》
2.性质:
我国现存最早诊治杂病的专书,对后世临
床医学的发展有 重大贡献
深远影响
权威性:四大经典著作之一,
治疗杂病的典范。
指导性:医方之经,是理论的源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