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格化和汉语被动句
论古代汉语的被动句
论古代汉语的被动句前言语法是语言三要素中最稳定,发展演变最慢的一个要素,充分体现了古今汉语的传承性和延续性。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在语法上有相一致的地方,但也有不一致的地方。
被动句作为一种句子形式,在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以及在英语等其他语言都大量呈现,这一现象充分体现了语言的灵活多样性。
研究和讨论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并掌握这样一种特殊的句子形式及其用法特点,对我们理解和学习古代文言文有很大的帮助。
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和现代汉语基本上是一致的。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
被动句是文言文中一种句式,为了强调宾语的受动地位,可将宾语置于主语的位置,主语置于宾语的位置。
关于文言文中的被动句,目前汉语语法学界探讨较多的是其类型,且讨论得较为简略,而且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基于此,我想就此展开讨论,以期深化对古代汉语被动句的认识。
一、古汉语被动句的类型古代汉语被动句分为两类,一类是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另一种则是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
其中,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只能从主语同谓语之间的语义关系上去理解,而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常见的有四种形式,分别是“于”字被动句式、“为”字被动句式、“见”字被动句式、“被”字被动句式。
(一)形式被动句。
所谓形式被动句,就是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是指在谓语动词的前后用一些特殊的结构形式来标志和助成被动。
常有如下几种情形:1、在动词后用介词“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例如:(1)闵王毁于五国,桓公劫于鲁庄,无它故焉,非其道而虑之以王也。
《荀子王制》——齐闵王被五国打败,齐桓公被鲁庄公(的臣子曹沫)劫持,这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不按正确的方法去做,却企图称王于天下。
在“闵王毁于五国”这个句子中,就动词“毁”来说,主语“闵王”是被动者,是“毁”的对象,“五国”是主动者,因而“闵王毁”是“闵王被毁”。
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五国”是靠介词“于”引进来的,在“桓公劫于鲁庄”这个句子中,就动词“劫”来说,主语“桓公”是被动者,是“劫”的对象,“鲁庄”是主动者,因而“桓公劫”是“桓公被劫”。
现代汉语中的被动句
现代汉语中的被动句在动作动词作谓语中心的句子中,施事做主语的就是主动句,如:小张吃完了饭。
小李把饭吃完了。
小陈吃过了。
受事做主语的句子表示被动意义,就是被动句,如:饭被小张吃完了。
饭小李吃完了。
饭吃完了。
汉语的被动句按有无被动形式标志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就是无标志的被动句,或叫意义被动句、概念被动句,如:“饭小李吃完了。
”“饭吃完了。
”另一类就是有标志的被动句,“被”字句就就是有标志的被动句中的典型。
“被”字句就是指在谓语动词前面,用介词“被(给、叫、让)”引出施事或单用“被”的被动句。
它就是受事主语句的一种。
例如:教室被我们打扫干净了。
“被”字句有如下类型:(1)由“被”引进施事,格式就是:受事+被十施事+动词性词语。
如:教室被我们打扫干净了。
许云峰被特务盯上了。
(2)“被”后边施事没有出现,格式就是:受事+被+动词性词语。
由于“被”后边没有宾语,此处的“被”字就是助词。
如:大楼被炸倒了。
课被推迟了。
车子被骑走了。
(3) “被……所”固定格式:受事+被+施事+所+动词性词语。
这种格式一般只在书面语中使用,就是从“为……所”演变而来的,也可以使用“为……所”式或“由……所”式与“受……所”式。
后面的动词多为双音节。
如:我们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同学们深深地被老人的话所感动,决心好好学习。
她为生活所迫,背井离乡三十年。
新的软件系统为广大用户所关注。
文学家在阶级社会必受自己的本阶级的阶级意识所支配。
局势的发展就是由各种因素所决定的。
(4)“被(让、叫)……给”固定格式:受事+被+施事+给+动词性词语。
如:突然觉得手被什么东西给划了一下。
我的书被小王给拿走了。
话要让她给听见了,怎么办?花瓶叫她给打碎了一个。
(5)“被……把”格式。
这种句式里的两个受事往往有领属、同一等关系。
如:那年修反帝渠,她被炸药把一条腿给炸掉了。
(“她”与“一条腿”都就是受事,两者有领属关系)她不在村里,叫人家广聚把她撵跑了。
(“她”与“她”就是同一对象的关系)“把”字句有“处置”意义,“被”字句相对地可以说具有“被处置”意义。
间接长被动句的句法分析
( 2)B i 1 1 w a s h i t( b y J o h n ) .
例 ( 1 )中 “ B i 1 1 ”是动 词 “ h i t ”的 “ 受 动 者 ” 角
色 ,尽 管 “ B i 1 1 ”在 例 ( 2 )中 成 了 主 语 , 但 “ B i l 1 ”受 动 在 早先 “ G B 理 论 ” (“ 管 辖 约 束 理 论 ”) 框架 中, 者 的 论 旨角 色 却 不 变 。 同样 , “ J o h n ”从 “ h i t ” 处 得 到 “ 格 ”决定 了名词短语 的分布。格理论规 定每个பைடு நூலகம் 语音形
一
语 言本体研 究
闻接长被动句的句法分析
口赵 燕 飞
摘 要 :将 “ 作格化 ”理论运用于汉语被动 句当中,认 为 “ 格”不再作为名词短语移位 的诱 因,受事宾语 的移位主要
是 为了满足 “ 谓词限制”的要 求,汉语被动 句中的 “ 被 ”为轻动词 ,引导完整的 V P 结构 。在介绍各家观 点之后 ,随机运
上 得 到 相 同 的受 动 角 色 ( 宋 国 明 ,2 0 0 8 ) 。 外 国学 者 则据 此 因为需要格而发生移位 。如: 提 出人 类 语 言 中 “ 被 动 句 ” 的 基 本 特 点 : 一 是 主 动 词 指 派 (7)a . w a s b r o k e n t h e wi n d o w
格 的能力被吸收 ;二是外部论元 被贬抑 。但 汉语被动句 中
的 “ 接应代词 ” ( r e s u m p t i v e p r o n o u n )和 “ 保 留宾语 ”
英语句法结构的嬗变对语法化的影响——以英语存现结构、被动结构、分句结构为例
英语句法结构的嬗变对语法化的影响——以英语存现结构、被动结构、分句结构为例一、引言句法结构是指词与词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
一个具体的句法结构通常称为一个结构体。
实词的虚化、句法的形成皆存在语法化的过程。
“语法化不仅表现在词类,也表现在句法结构或格式上。
句法结构或格式的语法化是指句法结构的改变、结构层次的变换、结构界限的丢失或重新划分等语法化现象。
句法结构语法化是句法演变的重要动因。
”(陈忠敏,2021)[1]P4二、英语存现结构语法化英语存现句的句法结构具有层次性。
存现句由“There”充当虚位主语,虚位主语的出现,使得实义主语后移,引起句法结构层次变换,简单句语法化为存现句。
(一)存现结构句法分析按照构式语法,存现结构由三个部分构成:存现处所、存现动词、存现主体。
英语存现句的基本形式:“There+V+NP +(PP)+(其他)”,结构中存在一个非重读的虚位成分“There”,在句中作引导词或者形式主语,谓语动词(V)通常是“be 动词或存现动词”;谓语动词后跟有“实义主语(Notional subject)或真主语(Real subject)”,即“NP”;实义主语之后通常跟有地点状语(Locative adverbial)或时间状语(Temporal adverbial),即“PP”。
[2]P331句法分析中,英汉存现句的存现处所词呈现极大的差异。
汉语存现句的基本结构为:“方位短语/时间短语+动词+主体短语”。
汉语存现句中,处所词是句子的主语,英语存现句中,处所词是句子的地点状语。
[3]P116英语存现句所处词不可缺少介词。
汉语存现句中的处所词大多不用介词,动词谓语句(非存现句)的处所状语多用介词。
[4]P28汉语处所词可由名词直接构成,也可由名词与方位词(里、外、前、后、上、下等)结合构成。
此外,处所词可单独出现作为汉语存现句的主语,也可与时间词结合同样可构成汉语存现句的主语,以此作为谈话题目时间上的内容补充说明,处所词与时间词成为句子其余部分叙述的内容的起点。
间接长被动句的句法分析
间接长被动句的句法分析作者:赵燕飞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3年第11期摘要:将“作格化”理论运用于汉语被动句当中,认为“格”不再作为名词短语移位的诱因,受事宾语的移位主要是为了满足“谓词限制”的要求,汉语被动句中的“被”为轻动词,引导完整的ν*P结构。
在介绍各家观点之后,随机运用相关理论来试图分析汉语间接长被动句的句法结构生成方式。
关键词:被动句间接长被动句句法结构被动句是语言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
在英语中,被动句的特色就是主动句中的宾语在被动句中成了主语,而主动句中的主语则出现在介词“by”的后面或根本不出现。
但论元与动词的论旨关系却不改变。
如下例所示:(1)John hit Bill.(2)Bill was hit (by John).例(1)中“Bill”是动词“hit”的“受动者”角色,尽管“Bill”在例(2)中成了主语,但“Bill”受动者的论旨角色却不变。
同样,“John”从“hit”处得到“施动者”的角色,不管它出现在(1)中的主语位置还是(2)中的“by”介词后,它仍是施动者。
被动句之所以成为问题,正是因为主动句中的受动者是在宾语的位置得到论旨角色,而为什么在被动句中它仍可在主语的位置上得到相同的受动角色(宋国明,2008)。
外国学者则据此提出人类语言中“被动句”的基本特点:一是主动词指派格的能力被吸收;二是外部论元被贬抑。
但汉语被动句中的“接应代词”(resumptive pronoun)和“保留宾语”(retained object)对此所谓的“普遍性”提出了挑战。
因此,有很多国内学者针对汉语的被动句进行研究。
相较而言,长被动句比短被动句结构更加复杂,各家提出的处理方法分歧较大。
本文试图对汉语间接长被动句的句法结构的生成方式进行分析。
邓思颖(2004)根据施事有没有出现和受事宾语能不能保留,将汉语被动句大致分为四大类。
施事出现的被动句称为“长被动句”,如例(3)和(5);施事没有出现的被动句称为“短被动句”如例(4)和(6);受事宾语不出现在“被”字之后的被动句称为“直接被动句”,如例(3)和(4);“被”之后保留了受事宾语的被动句称为“间接被动句”,如例(5)和(6)。
文言文常用句式:被动句的格式
文言文常用句式:被动句的格式
范文1:
文言文中的被动句非常常见,掌握其格式和用法十分必要。
被动句是形式主语是被动词的句式,主语承受动作,强调的是动作的承受者而不是执行者。
常见的被动句格式如下:主语+被+动词过去分词+其他成分。
例如,“寒风袭来,村舍已被雪覆盖。
”在这个句子中,“寒风”是主语,“被”是连动助词,“雪覆盖”是动词的过去分词,可以看到“村舍”是承受动作的对象,这就是被动句的特点。
要点分析:
这篇文章讲述了文言文被动句的格式以及其特点,在写作重点方面,文章用了大量的实例,以使读者更容易理解这些概念。
此外,文章的用词比较通俗易懂,语言流畅自然,对初学者的帮助较大。
范文2:
被动句是文言文中句式常见的一种,需要掌握其格式和特点。
在被动句中,主语承受动作,动作的执行者不明确,强调句子的承受者而不是执行者。
被动句的格式如下:主语+被+动词过去分词+其他成分。
例如,“战场上的士兵,常常会被敌人围剿。
”在这个句子中,
“士兵”是主语,“被”是连动助词,“围剿”是动词的过去分词,
说明“敌人”才是动作的执行者。
这就是被动句的特点。
要点分析:
这篇文章同样讲述了文言文被动句的格式和特点,但在写作重点方面,作者更加深入地探讨了被动句的用法。
此外,文章还涉及了被动句与主动句的区别,使读者更加易于理解这个概念。
用词上,作者没有使用太高深的词汇,但也没有简单化,比较适合初学者。
近二十年来被字句研究述评
常文芳 、 郜峰(05 在其文章《被 ” 20 ) “ 字句 、 被动
句和受事 主语句之间的关 系》 中辨 析了“ 字句 、 被” 被动句和受事主语句三个不 同的概念 , 指出这三个
概 念 反 映 的 不过 是 语 法 形式 在 句 子 层 面 上 的 不 同
的聚合关 系, 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交叉 的关 系。文 章指 出: 从语法史上看“ 字句和被动句本来就有 被”
的解 释 是 :主语 是 受 事 , 用 ‘ ’ 引 进 施事 , “ 而 被 字 或
问题 , 比如 说文 章 着重 分析 了被 字 句与 受 事 主语 句
的转换 , 只是被字句转换分析 中的一种 , 这 要全面 考察被字句 的特点 , 还需要对被字句与把字句及一
将 ‘ ’字直接附于动词前 以表示被动的句子 , 被 叫
‘ ’ 被 字句 。黄廖本(9 9认为 , ” 19 ) 没有“ ” 被 字的被动
句式 , “ 如 布告 贴 出去 了” 类 的句 子 , 一 主语 虽 然 也
般主动宾句 的转换进行 比较分析。其次 , 文章只分
析了被字句 , 而未涉及其它 。要更好 的了解被字句 在汉语被动句系统 中的地位 , 还应 比较被字句与其 它句式在语义 、 功能等方面的差异 。 再次 , 文章只是
、
被字 句的 语法 研 究
被动句 的语法标记包括以下三类: 动词 “ 、 挨 受、 , 遭”介词 “ 、 、 、 和助词“ 、 等 。所 被 给 叫 让” 被 给” 谓被字句是以“ ” 被 为字眼标志的句式。 被字句只是 被动句的一种 , 被动句 的范围要大于被字句。
两种形式 : 第一种是 ‘ ……所 ’ ; 为 式 第二种是 ‘ ’ 被
现代汉语被动句研究综述
Company
Logo
2、冯胜利(1997):“管约”理论分析现代汉语被动句
●现代汉语被动句中的“被”是一个动词性成分 ●“管约”理论(GB-Theory)对被动句的分析是:
(1)使动词失去了指派格位的能力。
格位:不是传统语言学的“格”。传统的“格”指名词“形态上的格”。如第一人 称代词“我”有I(主格)、my(领属格)、me(宾格)等形态格。而“格位”是 一种“抽象格”,可理解为用以鉴定句中名词句法功能的一种形式。 (2)“格滤法”迫使宾格非移到主格位置上不能得到格位。 格滤法:在任何句子中,凡是具有语音形式的名词短语都必须附有格位,这个格位 必须由其他成分指派,且这个成分是句法上直接支配名词的中心语,并与名词短语 邻接。
③工具性宾语:赵姨娘被贾母照脸啐了一口唾沫。
④处所宾语:小红被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 ⑤复指性宾语: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唯恐被人耻笑了她去。 ⑥受事性宾语:谁知竟被老爷看中了你。 ⑦双宾语:好心帮你,却被你说了我一大堆不是。 ⑧结果宾语:不知怎的被人放了一把邪火。
18
Company
Logo
(4)V+补语:
23
Company
Logo
2、冯胜利(1997):“管约”理论分析现代汉语被动句
因此, “Oi …ei”必须以主句主语位置上的NP1为先行词。 张三i被s[Oi s[土匪杀了 ei]] 这样,[ei]就自然而然通过“Oi”为“张三”所系,形成一个三项“同指链”: “张三i …Oi …ei”。其中, Oi和ei 都得到了相应的语意值,避免了“真空运符” 而被删除的危险。
Company
Logo
A段一般是有定的。受事主语一般总是具体的、有限的。
东西被顾客打破了。“东西”是具体的,不是任何“东西”
现代汉语中文句子基本结构分析
现代汉语中文句子基本结构分析现代汉语中文句子基本结构分析现代汉语的句子结构划分是学好中文的基础。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到的现代汉语中文句子基本结构分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中文句子结构分析:单句不可再分析出分句的句子。
包括:①主谓句(由主谓短语构成的句子),如今天‖星期五。
她‖身份特殊。
赵州桥‖[非常]雄伟。
(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
等等。
②非主谓句(由其他短语或单个词构成的句子),如:呀!好漂亮的彩虹呀!快一点吧!禁止吸烟!去吧。
嘿!等等。
③特殊单句,句式特点比较特殊的句子。
主要是:(1.把字句:用“把”(或“将”)将动词支配的对象提到动词之前的一种句型。
把字句在结构上有:“把+宾语”作状语。
语义上,把字句表示主动。
主语是施动者,发出动作,处置某一对象。
处置的对象是指定的或已知的事物。
如:A 我们把豹子打死了。
B 你简直把我吓死了。
C 不要把自己做的坏事赖在别人身上。
(2.被字句:用介词“被”组成介宾短语作状语,并且表达被动语义的句子。
被字句的典型格式是:主语+被+被的宾语+动词短语。
语义上,被动句表被动。
主语是还艘动者,接受动作。
如:A 凶手被警察抓住了。
B 小鸟被他们吓跑了。
C 玻璃杯被小王子打碎了。
(3.连动句:用连动短语充当谓语的主谓句,其主要特点是:连用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或动词短语共同陈述一个主语;动词或动词短语之间有先后、目的、方式或手段关系;两个动词或动词短语之间没有语音停顿,也没有关联词语。
如:A 他上街买书去了。
B 他拿了东西走了。
C 他们正下河游泳呢。
D 小李今天坐电车回家。
(4.兼语句:用兼语短语充当谓语的主谓句。
其主要特点有:它的谓语由一个动宾短语和一个主谓短语套接而成;动宾短语中的动词通常是使令性动词。
如:“叫、让‘派、使、请、教、劝、命令、禁止、任命、号召、选举”等等。
有是还用“有”。
如:A 我请周恩来同志来解释。
B 你让他下午到我办公室来一下。
C 蔚蓝的天宇中正有一群大雁飞过。
现代汉语的被动格式(定稿)
现代汉语的被动格式作者:许敏指导老师:岳秀文内容摘要:被动格式是说明主谓语之间施受关系的语法格式,当以受事作陈述的对象时就需要使用被动式。
广义的被动格式包括有标志的被动式和无标志的被动式,狭义的则只指有标志的被动式。
被动格式自古就有,发展至今,现代汉语的被动格式在其具体格式、适用范围和语义色彩上有了更成熟的面貌,特别是当下又有了更新兴的变体“被XX”。
关键词:被动格式;“被”字句;“被XX”近年来“被就业”、“被增长”、“被捐款”等新兴被动格式的出现与流行,使我们被进入“被时代”。
这个时代里,我们发觉被动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一种语法语态,它表明了主语与谓语动词的被动关系。
进一步谈及被动格式的概念内涵、分类、发展现状等问题。
我们可知,被动格式是被动语态的具体表达。
在汉语的长河中,无标志的被动句自古就有,东汉时期有标志的被动格式也大大发展,发展至现在,现代汉语的被动格式更加成熟更加完善。
新时代激流奔涌,“被XX”突破了被动格式语法上的构词限制,将被动表达出的不幸、不如意、不愉快的语义色彩在现如今的生活中赋予了更多的情感和意义。
一、现代汉语被动格式的概念(一)被动格式的概念20世纪40年代,黎锦熙在《新著国语文法》中明确提出了“被动式”的概念。
吕叔湘用“被动式”这一名称讨论了被动句,分析了“他被他哥哥骂了一顿”的格局是“起词———(被)主语补词———动词(被动)”。
王力先生在《中国现代语法》中定义被动式为“凡叙述词所表示的行为为主位所遭受者”,如“树叶被风吹跑了”之类。
[1]这是学者们在研究现代汉语被动格式初期明确地指出被动格式的概念。
就称呼而言,关于现代汉语中被动格式的名称界定,各位研究学者各有看法。
王力(1981)、萧斧(1956)、刘世儒(1956)、梁东汉(1960)等先生称之为“被动式”,宋玉柱、范剑华先生称为“被动句”,更多的学者则又以“被”字句代替。
但就其定义而言,则具有了共同点,各位学者都指出了它的被动关系。
作格结构和被动结构的保留宾语
比较 ,分析其带保 留宾语 的不 同程序和特点,找 出两者之 间的相似点和不同点。
关键词:作格结构 被动结构 保 留宾语
引 言 结构 的动词初 始是个能授予 宾格 的及物动词 ,但经 过作格 作格 结构 ( E r g a t i v e v e r b ) 和被动 结构的动词是性质 化① 后动词失去授格能力,因此产生宾语名词的移位 。两个 完 全 不 同的动 词 ,其深 层结 构迥 然不 同 。具体 地 说 ,作 结构 的动 词的本质属性虽然不 一致 ,但 由于不 同的原因 , 格 结 构 的 动 词 原 本 是 不 带 外 主 目语 , 只 带 内 主 目 语 ( 逻 在 表 层 结 构 里 表 现 出 同样 的特 征 ,则 不 能授 予 宾 格 、产 生 辑 宾 语 ), 因此它 不 能指派 宾格 而 以受事 或 客体 为其 内 宾语移位 。那 么,所有的作格 结构 与被动结构 的动词在表 在 论 元 的 动 词 , 可 谓 是 深 层 无 主 旬 。 与 此 相 比 , 被 动 结 层结 构里都不带宾语名词 短语 吗 ?并非如 此。按常理 ,作 构 ( P a s s i v e s ) 的动 词 原 本 能 带 外 主 目语 和 内主 目语 的及 格 动 词 和 经 过 作 格 化 的 被 动 动 词 在 表 层 结 构 里 不 能 带 宾
一
、
物动 词,能授予 宾格,但是通过及物 化失去 了其受格 的能 语 ,但 在 一 定 的 条 件 下 ,动 词 后 的 宾 语 名 词 中 的 一 部 分 不 力,因此逻辑 宾语 为了得到格不得不进 行移位 。这样 ,两 移位 而留在原位 。下面 ,我们 比较两个 结构保 留宾语 的生 个完 全不 同的结构 由于不 同的原 因,在表层结构里呈现 出 成结构,并探析两者之间的差异。 系列相似 的特 点。其 中,深受研 究者瞩 目的是在表层机 ( 一 )生成结构的 比较 构 里 本 来 不 能 带 宾语 的 这 两 个 结 构 里 仍 然 出 现 带 宾 语 的现 1 . 作格结构的生成结构 象即: “ 保 留 宾语 ( R e t a i n e d o b j e c t s ) ”。 与 非 作格 动 词 不 同 ,作 格 动词 ( 非 宾格 动 词 + 致 使 下面先分别谈一谈 作格结构和被动 结构带保 留宾语 的 动 词 ) 只 带 受 事 或 客 体 角 色 的 内在 论 元 。换 句 话 说 , 它
论汉语的空间性_从戴浩一_时间顺序和汉语的语序_谈起
语言理论研究odern chinese2011.04一、引言戴浩一在《时间顺序和汉语的语序》一文中以汉语的词序论证了汉语的时间顺序原则(The principle oftemporal sequence,简称PTS),即两个句法单位的相对次序决定于它们所表示的概念领域里的时间顺序。
他认为,PTS是汉语语法中最普遍的语序原则。
他从汉语名词短语之间、句子之间、谓语之间、连谓结构前后两项之间、以及动词复合成分之间的顺序和状语在句子中的位置论证了汉语的时间顺序原则,证明时间顺序原则具有独立理据。
他还提出了时间范围原则(The principle of temporalscope, 简称 PTSC),并将其表述为:如果句法单位X表示的概念状态在句法单位Y表示的概念状态的时间范围之中,那么语序是YX。
例如:(1)美国,伊利诺伊州,卡本代儿市,大学路,800号(2)1980年,12月,22日,上午,十点汉语的时间顺序原则,也就是汉语的顺序象似性,即语言单位排列的顺序象似于时间顺序、思维顺序。
汉语中语序与时序之间存在较高的象似性,往往是先发生的事先讲,后发生的事后讲,从无到有,逐步展开,这说明了汉语的语序结构直接反映了现实的时间结构,犹如对现实生活的临摹,王寅称汉语为“临摹式”绘画语言。
例如:(3)我吃过饭,你再打电话给我。
论汉语的空间性——从戴浩一《时间顺序和汉语的语序》谈起□刘晓丽 于善志摘 要:戴浩一(1988)证明了汉语的语序遵循时间顺序原则,并认为这种时间顺序是汉语语法中最普遍的语序原则。
我们认为,汉语的这种时间顺序表达实际上是建立在对空间事物临摹的基础上,而汉语的空间性又受制于汉民族的空间性世界观。
关键词:汉语 时间顺序原则 空间性 空间性世界观的发展也起到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作用,从而不断推动理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
(2008年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学科共建项目]:基于语段理论的汉英被动结构生成研究[08GK-02]。
日语被动句研究——兼与汉语比较
天 津 外 国 语学 院学 报
Jun l f ini F ri tde nv ri o ra o a j o g Su i U ie T n en s s
第l 7卷第 5期
V0 . 7 No 5 11 .
日语 被 动 句 研 究
动 句两种 。无论 国外 还 是 国 内, 种分 类 为 学 这
前 者 的基础 上又 有所 有被 动句 、 尊敬被 动句 、 有
情 被 动句 、 非情被 动句 等 , 些分 类某 种程度 上 这 反 映 出 日语 被动句 的特 点 。本文 对 日语 被动 句 进 一步 分 类 的 思 路 来 自邓 思 颖 ( 0 4 对 汉 语 20 )
— —
兼 与 汉语 比较
余 弦, 关春 影
( 上海 大 学 日语 系 , 海 20 4 ; 宁师 范 大 学 外语 学 院 , 宁 大 连 16 2 ) 上 044辽 辽 10 9
摘
要: 日语 被动 句通 常 只分 为直接 被 动和 间接被 动 , 照 邓 思颖 对 汉语被 动 句的 分 类 , 日语被 依 将
idrc p sie sne c s Al a c r igt h h oy o raii p sies ne c si ih Jp n s n i t asv e tn e . s c odn otete r feg t t as e tn e nwhc a a ee e o, v y, v
作格结构和被动结构的保留宾语
作格结构和被动结构的保留宾语作格结构和被动结构的动词本来是完全不同性质的动词,其深层结构也是迥然不同的。
但是,这两个完全不同的结构由于不同的原因,在表层结构里呈现出一系列类似的特点。
其中,深受研究者瞩目的是在表层结构里本来不能带宾语的这两个结构里仍然出现带宾语的现象即:“保留宾语(Retained objects)”。
本文通过作格结构和被动结构之间的比较,分析其带保留宾语的不同程序和特点,找出两者之间的相似点和不同点。
标签:作格结构被动结构保留宾语一、引言作格结构(Ergative verb)和被动结构的动词是性质完全不同的动词,其深层结构迥然不同。
具体地说,作格结构的动词原本是不带外主目语,只带内主目语(逻辑宾语),因此它不能指派宾格而以受事或客体为其内在论元的动词,可谓是深层无主句。
与此相比,被动结构(Passives)的动词原本能带外主目语和内主目语的及物动词,能授予宾格,但是通过及物化失去了其受格的能力,因此逻辑宾语为了得到格不得不进行移位。
这样,两个完全不同的结构由于不同的原因,在表层结构里呈现出一系列相似的特点。
其中,深受研究者瞩目的是在表层机构里本来不能带宾语的这两个结构里仍然出现带宾语的现象即:“保留宾语(Retained objects)”。
下面先分别谈一谈作格结构和被动结构带保留宾语的深层结构,然后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并归纳出一些相似性和差异性。
后边通过深层结构图式表,对作格句、中动句、致使句与被动句的结构关系进行简单的比较。
二、作格结构与被动结构的保留宾语汉语的被动句是将逻辑宾语从深层结构中动词后的位置移至表层结构动词前的位置,并加用“被”(或者“叫”“让”)构成的,这是汉语被动句的基本构造方式。
但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汉语被动句中的逻辑宾语并非整个地从动词后移至动词前,而是其中一部分移至动词前,另外一部分留在动词后原位置,从而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被动句。
本来可以整个移走的宾语却在动词后位置保留了一部分,这类宾语可称为“保留宾语”。
古代汉语语法被动句式
6.1介词“被”的来源
《说文· 衣部》:“被,寝衣。” 翡翠珠被,烂齐光些。(楚辞· 招魂) 动词,覆盖。 芙蓉覆水,秋兰被涯。(文选· 张衡《东京 赋》) 动词,蒙受;遭受。 主明而国治,竟内被其利泽。(管子· 形势 解)
5 “见……于”式
最早见于西周金文: 乃沈子妹克蔑,见厌于公。(沈子簋) 但是《尚书》、《诗经》、《左传》里都 没有,是个孤证,不能算作该语法格式产 生的时代。 战国后期才开始多起来: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 秋水) 先绝齐而后责地,则必见欺于张仪。(史 记· 楚世家)
6“被”字句
6.2由动词到介词的变化
1.王力: 被子(寝衣) 受、遭受 被 动虚词 2.蒋绍愚: “被”后面出现动补结构,如“被围于赵”, “被”字后面的一定是动词,“被”的性质 发生变化。被+动词,由动+动的关系 助动词(表示被动)+动词的关系。
6.3被字句中古以后的发展
六朝在“为……所……”式的影响下,产生 “被……所……”式被动式,“被”后引进 主动者。隋唐以后增多: (1)经为弘觉法师弟子,为僧采菜,被野 猪所伤。(高僧传•卷七•昙谛) (2)我被烦恼箭所射。(《佛本行集经》 卷二十四) (3)某弟今被贼所杀,夜来梦属之言,必 应时也。(《敦煌变文集》卷八)
2“为”字句
产生于春秋战国之际,可以引进施事者, 也可以不引进施事者。 引进动作行为施事者的是介词,不引进动 作行为施事者的是表示被动的助动词: 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 补。(论衡· 自纪) 前者是介词,后者是助动词。
3“见”字句
用助动词“见”,表示的被动句,产生于 春秋战国之际。不能引进施事者。 厚者为戮,薄者见疑。(韩非子· 说难) 子曰:“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矣。” (论语· 阳货)
英汉被动句式的格结构对比解析
英汉被动句式的格结构对比解析作者:刘慧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7期刘慧(广东培正学院外语系,广东广州 510830)摘要:被动句是生成语法格理论的挑战之一,乔姆斯基的格理论能够对一些基本句式进行较好的解释和分析,但在对一些特殊句式如被动句中格结构的解释中则有争议。
本文对英汉两种语言被动句进行了分析,阐述英汉两种被动结构的格结构的构成。
关键词:格理论;被动句;内在格;结构格中图分类号:H31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2)07-0138-03一、格的概述格理论是转换生成语法的重要模块之一。
格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语法范畴,印欧语系,拉丁语等古代语言中有丰富的格形态变化,从现代俄语、德语、芬兰语等语言的代词和名词中也能找到丰富的格标记。
英语则属于格形态变化较贫乏的语言,而汉语则属于格的外在形态没有明显变化的语言。
但我们不能说汉语是没有格的语言。
各种语言都有格的存在,这属于普遍的语法特征。
格理论要求每个名词性短语都必须具有抽象的格。
所以有句法学家认为,如果句法过程发展到最后还有哪个名词没有格,整个句法过程即为非法,必须淘汰掉。
二、结构格与内在格的划分生成语法的初期,句法学家为了保证句子中所有的名词短语都具有格的特征,植入了格鉴别式(Case Filter),即所有的句子都要通过格鉴别式的检验才能称为合法句子。
格的授予形式有结构格和内在格之分,即动词和介词从S结构上授结构格,分别是主格和宾格;名词和形容词从D结构上授内在格,从S结构上实现。
之后,乔姆斯基取消了D-结构和S-结构,他认为原则和参数理论的种种子理论不必非作用于D结构或S结构,而是可以单独在LF层(逻辑层)运用,将生成转换语法推入了一个新的高度。
国内外的研究学者也对乔姆斯基格理论深入研究,获得了许多理论成果。
戴曼纯(2011)认为结构格和内在格在划分上比较含糊,他建议将其改为结构格和默认格,并质疑格鉴别式存在的必要性。
作格化和汉语被动句
作格化和汉语被动句作格化与汉语被动句的关系作格化是一种语言现象,指在句子中主语和谓语之间的施事和受事关系。
在英语中,作格化通常是通过被动语态来体现的。
而在汉语中,被动句和英语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一些特殊的表达方式上。
本文将探讨作格化和汉语被动句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作格化的概念。
在语言学中,作格化指的是一种过程,这种过程是将动词从一般的动词变为一种专门用来表达施事和受事之间关系的动词。
在英语中,这种变化通常是通过动词的被动语态来完成的。
例如,“The book was written by him”这个句子就是一个被动句,其中“by him”表达了“他”是动作“写”的施事者,而“the book”是动作的受事者。
然而,在汉语中,被动句的表达方式则与英语有所不同。
汉语中的被动句通常是通过使用一些特定的词语和结构来体现的,例如“被”、“受”、“遭”等等。
而且,汉语的被动句也并不一定需要使用到“by”这样的介词来表达施事者。
例如,“他被打了一顿”这个句子就是一个汉语被动句,其中“被”字就表达了动作“打”的施事者和受事者之间的关系。
那么,作格化和汉语被动句之间到底有何关系呢?其实,作格化和汉语被动句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它们都是用来表达施事和受事之间关系的语法结构。
在英语中,作格化是通过动词的被动语态来体现的;而在汉语中,作格化则是通过特定的词语和结构来体现的。
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作格化和被动句都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句子结构和语义关系。
总之,作格化和汉语被动句虽然在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但它们在本质上都是用来表达施事和受事之间关系的语法结构。
通过理解和分析作格化和被动句,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句子结构和语义关系,进而提高语言交流和学习的能力。
1、语态辨析:在汉语中,被动句通常通过“被”、“受”、“遭”等词来表示动作或行为是被动接受的。
而在日语中,被动句的构成则主要依靠动词的被动形式来表达。
2、施事与受事:在汉语被动句中,动作或行为的施事(即主动者)通常出现在句子的主语位置,而受事(即被动者)则出现在宾语位置。
现代汉语作格结构的生成语法解释
现代汉语作格结构的生成语法解释现代汉语中像“冰融化了”“门开了”之类的句子,过去都被误解成“无标记被动句”,这种只考虑语义,不考虑句法的思路是有问题的。
这类句式应该被看成“作格结构”。
转换生成语法在对作格结构进行研究方面有着较强的优势。
从最新的“最简方案”理论入手,以“特征核查”等为手段,我们可以为现代汉语作格结构的句法生成提供一个全新的解释。
标签:作格结构功能语类特征核查句法生成一、“无标记被动句”说之误(1)冰融化了。
(2)衣服打湿了。
(3)玻璃碎了。
(4)信已经发了。
(5)文章已经发表了。
例(1)~(5),从表面看似乎和传统意义上的被动结构有着极为相似的特征,其相似点在于,它们都是受事(或客体)作主语,似乎都有表示被动的意味,只是句子中没有出现“被”字而已。
所以,有很多学者把这些句子视为被动句,将其称为“没有被字的被动式”“自然表明的被动句”,或是“无标记的被动句”。
但如果仅仅从语义的角度判定句式的同一性,是不妥的。
首先,“被”字句一般都有其主动的对应形式,如:(6)a.张三打了李四。
b.李四被张三打了。
c.李四被打了。
(7)a.张三拆了那座房子。
b.那座房子被张三拆了。
c.那座房子被拆了。
然而,例(1)~(5),并非都有对应的主动句形式。
如例(3)的主动句形式不能改为“张三碎了玻璃”。
另外,“无标记被动句”说也无法解释清楚为什么在例(1)~(5)中,除了例(1)和例(2)可以插入“被”字外,其余均不能插入,如例(3)、(4)、(5)对应的变换句:(3’)*玻璃被碎了。
(4’)*信已经被发了。
(5’)*文章已经被发表了。
如果说,“被”是表被动的显性标记,那么为什么有的“无标记被动句”可以插入“被”字,有的却不能呢?只从“被动”的语义着手,而不从句子的句法本质着手,将无法给出一个清晰明确的答案。
我们认为,例(1)~(5)中的结构应属于汉语的作格结构(ergative),而非被动结构。
本文将从转换生成语法的角度,对此类结构的句法生成做一初步探讨。
浅析古代汉语里的被动句
浅析古代汉语里的被动句【摘要】:被动句是古代汉语语法中的一种特殊句式。
依据有无形式标记,古代汉语里的被动句可分为形式被动句和意念被动句两大类,而形式被动句又分为若干小类。
文章通过对古代汉语被动句概念的界定,类型的探析,可以深化我们对古代汉语被动句的认识,进一步提高我们识别古代汉语被动句的能力。
【关键词】:被动句;概念;形式被动句;意念被动句我这个题目为”浅析古代汉语里的被动句”。
但由于自身学习能力有限,再加之查找的资料不充分,所以在这个题目下我只从两大方面谈谈自己对古代汉语被动句的认识。
一、被动句概念的界定被动句是一种表述主语遭受情况的句子,句中主语全为动作的承受者而非动作的施动者。
既表遭受,当然就不是自己乐意接受的,因此这种句子一般只表示受损失或者不希望出现的情况。
被动句出现较晚,王力先生《汉语史稿》中曾谓:”在远古汉语里,在结构形式上没有被动和主动的区别。
直到甲骨文金文里也还是这种情况。
真正的被动式在先秦是比较少见的,而且它的出现是春秋以后的事。
”①然而唐钰明等作过统计,汉语被动句金文中13见,《左传》19见,《墨子》23见,《荀子》36见,《战国策》48见。
可见,王力先生讲的金文里没有被动和主动区别的见解,是不够精确的。
大量文献语言材料的考察和研究表明:被动句肇始于金文,继之不断发展,形式渐趋多样。
被动句包括广义和狭义两种: 狭义的被动句就是被动句式, 即由被动式充当全句(或分句) 谓语的句子。
它指既包含一个表被动意义的动词又具有形式标志(如”于、为、为~所、见、被”等) 的类似于词组或短语性质的结构形式, 如”制于人、为天下笑、见欺于王、被尚书召问”等等。
广义的被动句还包括意念被动句, 即只表达被动意义而无形式标志的句子。
被动式就是被动结构; 先有被动式, 后有被动句, 二者不是等同的, 属于不同的层次和平面。
二者在表达”与主动相对的被动”这个意义上没有区别, 但只有被动式(被动结构) 作全句(或分句) 的谓语的句子才是被动句。
_被_的双重句法地位和被字句的生成_曹道根
0பைடு நூலகம்
b.
*
。 这套教材被[ S 我教孩子]
“材料” 按我们的假设,小句被 Aff 语义选择后,例( 5a) 中 VP 派生一个 型语义变项,例( 5b) “工具” , 而工具有 中 VP 派生一个 型语义变项。 陈昌来 ( 2003 : 178 ) 指出, 材料有“可变性 ”
《当代语言学 》 * 本文在笔者博士论文基础上整修而成,感谢导师褚孝泉先生。也多次承蒙 编辑部和匿名审稿人提出 重要修改意见。感谢胡建华教授悉心点拨并慷慨提供相关资料 。 文责自负。 本文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编号 09BYY002 ) 以及浙江财经学院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 编号 07YJSKC24 ) 的资助。 ① 笔者在修改本文过程中读到邓思颖( 2006 ) ,发现有类似观点。
0 出语义变项的前提下,要维持长被句复杂谓语之说, 我们只能将例 ( 1 ) 中的 Aff 看作长被句
中无语音形态实现的主要谓语, 取代黄正德将“被 ” 看作主要谓语的观点。 这样, 我们转而
0 , “被1 ” 根据石定栩、胡建华( 2005 ) ,认为零形谓词 Aff 有词汇性被动标记“被1” 也可看作
2011 年第 1 期 75
帿
幧
能说长被句不是单一小句,其中施事 NP 没有降位、 仍具题元相关性。 说长被句是双子句, 现在多认为其中含一无定小句。 但据石定栩、 胡建华 ( 2005 ) , 说长被句含无定小句的证据 “被” 并不充分,并且将 后句法体看作无定小句难以解释长被句中的否定情况 :
i/j
。 的寓所里]
“自己” “李四” 例( 4 ) 中 若受 约束,小句不能派生( 合格的) 语义变项,例( 4 ) 仍然不成立; 若 , “自己 ” 将反身代词看作句法变项受“张三 ” 约束 获得“受影响者 ” 语义, 例 ( 4 ) 便合格。 同 理可解释例( 5a) 和( 5b) 在接受程度上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