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不动点”法巧解高考题

合集下载

数列问题不动点法的运用.

数列问题不动点法的运用.

数列问题不动点法的运用
有一位名叫ZeroToss的网友给我提出下列的数列问题,问我如何解决?
其实,本题可用“不动点法”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叫做函数的“不动点”?
对于一个函数f(x),我们把满足f(m)=m的值x=m称为函数f(x)的“不动点”。

巧用“不动点”法求数列的通项公式,是高考中的一种比较特殊的方法。

为了让同学们好好理解并掌握这一方法。

下面我们以典型例题来加以说明(由于篇幅的关系,我们只讲步骤和方法,至于详细的证明,同学们可以在相关的《高中数学竞赛教程中》找到)。

当函数有两个“不动点”时,请同学们看下面的几个例题,即可掌握方法。

从上面的方法中,大家可以概括总结出函数“不动点”法求数列通项公式的基本方法了吗?
其实,第二种题型,相应的函数有两个不动点的,一般是形如
a(n+1)=(pan+m)/(qan+u)这样的数列求通项.这样的数列相应的函数的不动点为f(x)=(px+m)/(qx+u)=x的解x1=u,x2=v,最后一般都化归为:数列{(an-u)/(an-v)}是等比数列来求通项的问题。

我们现在再来看网友ZeroToss提出的数列问题的解答:。

高三寒假数学:数列专题:特征根法与不动点法(学生版)

高三寒假数学:数列专题:特征根法与不动点法(学生版)

高考培优 数学讲义数列专题:基本通项求法学生姓名 授课日期 教师姓名授课时长数列中有两类比较特殊的求通项方法:特征根法和不动点法。

这在上海高考中并不做要求,但学生若能掌握,对许多数列题会有更深刻的认识,求通项的手段也更加多样化。

值得注意的是,特征根解法能用考纲范围内的方法来替代,这会在本讲中体现出来,学生可针对不同的题目按照最适合自己的解法来解题。

1、特征根法对于形如21n n n a pa qa ++=+的关系式,有如下的通项求法:该关系式对应于一元二次方程220x px q x px q =+⇔--=。

若该方程有两个根,αβ,则数列{}n a 的通项可表示为:(I )若αβ≠,则12n nn a c c αβ=⋅+⋅,其中12,c c 为待定常数(II )若αβ=,则()12nn a c c n α=+⋅,其中12,c c 为待定常数2、不动点法 对于形如()10n n n pa qa r ra s++=≠+的关系式,有如下的通项求法:该关系式对应于分式方程()0px qx r rx s+=≠+,化简为一元二次方程20x px q ++=。

若该方程有两个根,αβ,则数列{}n a 的通项可表示为:(I )若αβ≠,则n n a a αβ⎧⎫-⎨⎬-⎩⎭为等比数列,将1n n n pa q a ra s ++=+代入11n n a a αβ++--即可化简为11n n n n a a k a a ααββ++--=--的形式,其中k 即为数列n n a a αβ⎧⎫-⎨⎬-⎩⎭的公比。

(II )若αβ=,则1n a α⎧⎫⎨⎬-⎩⎭为等差数列,将1n n n pa q a ra s ++=+代入11n a α+-即可化简为111n n d a a αα+=+--的形式,其中d 即为数列1n a α⎧⎫⎨⎬-⎩⎭的公差。

【试题来源】【题目】已知数列{}n a 的首项*1122,,31n n n a a a n N a +==∈+ (I)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II)求数列n n a ⎧⎫⎨⎬⎩⎭的前n 项和n S .【难度系数】3【试题来源】 【题目】已知数列{}n a 中,()1212121,2,333n n n a a a a a n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难度系数】2【试题来源】 【题目】已知数列{}n a 满足()*12211741,,3933n n n a a a a a n N ++===-∈. ⑴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⑵求数列{}n na 的前n 项和n S . 【难度系数】2【试题来源】 【题目】已知数列{}n a 的首项11a =,且()*141nn n a a n N a +=∈+ ①设1n nb a =,求证:数列{}n b 为等差数列; ②设2nn n c b =⋅,求数列{}n c 的前n 项和n S .【难度系数】2【试题来源】 【题目】已知数列{}n a 满足125a a ==,()2161n n n a a a n ++=+≥, (Ⅰ)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Ⅱ)求证:当k 为奇数时,111143k k k a a +++<; (Ⅲ)求证:()*1211112n n N a a a +++<∈. 【难度系数】3【试题来源】 【题目】已知数列{}n a 满足()1321,2,3,,n na n a +=+= ()31,2,3,n n c a n =-= .(I )若12a =,求{}n a 的通项公式;(II )若157,22a ⎛⎫∈ ⎪⎝⎭,证明数列{}||n c 的前n 项和n S 满足1n S < . 【难度系数】2【试题来源】 【题目】设数列{}()*,n a n N ∈满足010,2a a ==,且对一切n N ∈,有2122n n n a a a ++=-+. (1)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2)设()12111342n nT a a n a =++++,求n T 的取值范围.【难度系数】3【试题来源】 【题目】已知数列{}n a ,满足*2112712,,1,5n n n a a a n N a a ++=-∈==.(I )求证:数列{}13n n a a +-和{}14n n a a +-均为等比数列; (Ⅱ)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n a ; (Ⅲ)求证:1169ni ii a =<∑.【难度系数】3【试题来源】 【题目】已知()222ax x f x x b +=+ (,a b 为常数)为奇函数,且过点11,3⎛⎫⎪⎝⎭. (Ⅰ)求()f x 的表达式; (Ⅱ)定义正数数列{}()()2*111,,22n n n n a a a a f a n N +==∈,证明:数列212n a ⎧⎫-⎨⎬⎩⎭是等比数列;(Ⅲ)令212n n b a =-,n S 为{}nb 的前n 项和,求使318n S >成立的最小的n 的值. 【难度系数】3【试题来源】 【题目】已知数列{}n a 满足()11141,221n n n a a a n a --==≥+.(1)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2)证明不等式:123162n n a a a -+++>. 【难度系数】2【试题来源】【题目】已知数列{}n a 满足:121,4a a ==,且对任意的*3,n n N ≥∈有12440n n n a a a ---+=.(Ⅰ)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n a ;(Ⅱ)是否存在等差数列{}n b ,使得对任意的*n N ∈有1212nn n n n n a b C b C b C =+++成立?证明你的结论 【难度系数】4【试题来源】 【题目】已知数列{}n a中)()112,12,1,2,3,n n a a a n +==+=.(Ⅰ)求{}n a 的通项公式; (Ⅱ)若数列{}n b 中11342,,1,2,3,23n n n b b b n b ++===+,证明:43,1,2,3,n n b a n -≤=.【难度系数】3【试题来源】 【题目】已知数列{}n a 满足()*1221,,3520n n n a a a b a a a n N ++==-+=∈,求数列{}na 的通项公式。

不动点与折线图法巧解高考数列难题解析

不动点与折线图法巧解高考数列难题解析

已知数列{an}中,a1=1,an+1=c-。

求不等式a n<a n+1<3成立的c的取值范围。

不动点与折线图法巧解高考数列难题免费解析本课希望解决的问题:高考数列大题中的单调,有界,极限问题(近5年共考过6个该类题)【10.全国一】1an该类题特点:难度大,这6个题都为压轴题题目形式各异,似乎没有通法本课目标:用“折线图”为大家揭示这类题“统一”的本质,直观地“看出”答案。

什么是不动点?函数f(x)的不动点:即方程x=f(x)的解递推数列a n+1=f(an)的不动点:即递推函数f(x)的不动点,即方程x=f(x)的解不动点在数列问题中的应用:1.求通项中的不动点法★化递归式为an+1-x=a(a-x)n2.数列单调、有界、极限问题中不动点的应用(折线图)近五年的6个真题我们将都会讲到。

3=(a2+3),n∈N*,若对n∈N*,一切都有a4【例1】设数列{a}满足a=a(a>0),an1n+1=2a,n证明:存在常数M,使得对于任意的n∈N*,都有a≤M。

n【例2】(11.湖南)已知函数f(x)=x,g(x)=x+x。

设数列{a n},满足a1=a(a>0),f(an+1)=g(an),⑴求f-g的零点个数⑵证明:存在常数M,使得对任意的n∈N*,都有a≤Mn【例3】(09.安徽)首项为正数的数列{an}满足an+1取值范围。

1n n+1>an,求a1的【例4】(07.全国一)设函数f(x)=x-x ln x,数列{a n}满足0<a1<1,an+1⑴证明:函数f(x)在区间(0,1)是增函数=f(a)n⑵证明:a<an n+1<1【例5】(10.全国一)已知数列{an}中,a1=1,an+1=c-1an。

求使得不等式a<an n+1<3成立的c的取值范围。

(08.全国一)若数列{bn}中bn+1=3b+4,b=2,3≤a≤【例6】n1n证明:2<b≤2(1+(2-1)4n-3).n最后一题,复杂的折线图【例7】(11.重庆)设实数数列a n的前n项和S n满足S求证:对k≥3有0≤a4。

高考数学压轴题的抢分技巧是什么

高考数学压轴题的抢分技巧是什么

高考数学压轴题的抢分技巧是什么1:缺步解答当面对高考数学压轴题时,一个聪明的解题技巧就是将他们分解成一系列的步骤或是一个个小问题。

这样你就可以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解决,能解决多少就解决所少,能演算几步就演算几步。

特别是一些解题层次明显的题目,或是已经程序化了的方程,每多进行一步得分点的演算就可以多得一部分的分数,这样虽然最后的结论还是没有得出,但是分数却已经拿了过半了!2:跳步解答解题的过程中在某一环节卡住是常见的情况。

这个时候不要慌,可以先承认中间的结论,接着往后推,看能否得到结论。

如果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没有答出来,那么不妨把第一问当作已知,先做第二问,跳一步解答。

3:逆向解答当一个问题正面思考发生思维受限时,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去探求新的解题途径也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

而且,往往也能得到突破性的进展。

所以记住:顺向推有困难就逆推,直接证有困难就反证。

4:退步解答对于一个比较一般的问题,如果你一时不能解决出所有的问题,那么,你可以从一般退到特殊,从抽象退到具体,从复杂退到简单,从整体退到部分,从参变量退到常量,从较强的结论退到较弱的结论.总之,退到一个你能够解决的问题,通过对“特殊”的思考与解决,启发思维,达到对“一般”的解决。

特殊与一般的思想用这种思想解选择题有时特别有效,这是因为一个命题在普遍意义上成立时,在其特殊情况下也必然成立,根据这一点,我们可以直接确定选择题中的正确选项。

不仅如此,用这种思想方法去探求主观题的求解策略,也同样精彩。

极限思想解题步骤极限思想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为:1对于所求的未知量,先设法构思一个与它有关的变量;2确认这变量通过无限过程的结果就是所求的未知量;3构造函数数列并利用极限计算法则得出结果或利用图形的极限位置直接计算结果。

分类讨论思想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解到某一步之后,不能再以统一的方法、统一的式子继续进行下去,这是因为被研究的对象包含了多种情况,这就需要对各种情况加以分类,并逐类求解,然后综合归纳得解,这就是分类讨论。

04-不动点解决递推型数列不等式问题

04-不动点解决递推型数列不等式问题

“不动点法”解决递推型数列不等式问题数列不等式历来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和难点,常出现在高考压轴题中,具有极高的思想性和技巧性。

尤其是浙江省的高考,最近几年压轴题中连续考到递推型数列不等式,解决递推型数列不等式的一般方法是利用“不动点”来解决问题,要计算变比()n q a 在不动点处的函数值来进一步判定数列的类型是“裂项相消型”还是“等比型”,从而进行进一步地放缩。

一、 知识方法 1、不动点的定义:一般地,设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D ,若存在实数0x D ∈,使()00f x x =成立,则称0x 为函数()f x 的不动点。

对定义的理解: 代数角度:0x 为方程()f x x =的实数根; 几何角度:0x 为函数()y f x =与y x =图像交点的横坐标。

2、简单迭代数列任取初始值1a ,并且()()*1n n a f a n N +=∈,则得到数列{}n a 。

二次递推:()2f x ax bx c =++一次分式递推:()ax bf x cx d+=+根式递推:()f x d =双勾递推:()()0,0bf x ax c a b x=++>> 等等。

3、“五步法”求解递推型问题模型:已知数列{}n a 满足1a a =,()()*1n n a f a n N +=∈。

第1步:找出迭代函数()f x ;第2步:求出迭代函数的不动点:由()f x x =,得0x x =;通过猜想式画图或特殊值法得到n a 的初始范围。

第3步:“中心化”再作商得到“变比”()n q a ,研究数列在不动点附近的性质:求出()100n n n a x q a a x +-=-,分析()n q a (由变比的同号法则先证n a 的初始范围中和不动点有关的这边,然后再利用作差法或作商法或数学归纳法证明n a 的单调性,即得n a 的初始范围中和首项有关的这边)。

第4步:计算“变比”()n q a 在不动点处的函数值,判定数列类型:(1) 若()01q x =,则数列为“裂项相消型”。

2020高考数学专题复习不动点在数列中的应用

2020高考数学专题复习不动点在数列中的应用

不动点在数列中的应用在高考试题中,数列向所对应函数的不动点收敛的问题,常可以用单调性结合数学归纳法的方法来解决.“不动点”问题虽不是高考大纲的要求,但在函数迭代、力程、数列、解析几何中都有重要的价值和应用,在历年的高考中也经常看到“不动点”的影子。

用“不动点”的方法在学生平时解题中主要是求数列的通项公式、数列的单调性、有界性及收敛性等.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定理1 已知数列{}n x 满足()()dcx bax x f x f x n n ++==-,1 ,其中0,0≠-≠bc ad c ,设p 是()x f 唯一的不动点,则数列⎭⎬⎫⎩⎨⎧-p x n 1是一个等差数列. 证明 因为p 是()x f 唯一的不动点,所以p 是方程dcx bax x ++=,亦即p 是一元二次方程()02=--+b x a d cx 的唯一解.得ap cp pd b cda p -=--=2,2 所以()()()()dcx p x pc a dcx apcp x pc a d cx pd b x pc a p d cx b ax p x n n n n n n n n n +--=+-+-=+-+-=-++=---------111211111()()()()px cp a cp d pc a c px cp d p x c pc a p x pc a d cx p x n n n n n n --++-=-++--=--+=------11111111把 cda p 2-=代入上式,得: px d a c p x n n -++=--1121令 d a ck +=2,可得数列⎭⎬⎫⎩⎨⎧-p x n 1是一个等差数列. 在初等数学中经常会遇到求这类问题,已知数列{}n x 的首项,数列的递推关系,求数列的通项,这类问题往往难度很大,通过不定点定理,大大降低了此类问题的难度.例1 若1121,1--=-=n n a a a (*N n ∈,且2≥n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解 根据迭代数列121--=n n a a ,构造函数()x x f -=21,易知()x f 有唯一的不动点1=p ,根据定理 可知2,1,1,0=-===d c b a , 则111111-+-=--n n a a 即数列⎭⎬⎫⎩⎨⎧-11n a 是以首项21-,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则对应的通项公式为()()n n a n -=--+-=-21112111 解得nna n 2123--=又11-=a 也满足上式.所以{}n a 的通项公式为nna n 2123--=. 对于此类形式的数列,已知数列{}n x 满足()()dcx bax x f x f x n n ++==-,1 ,其中0,0≠-≠bc ad c ,求其通项.运用不动点定理,可以简单快捷地解答.即数列⎭⎬⎫⎩⎨⎧-11n a 是以首项1a ,公差为da c+2的等差数列.推论 已知数列{}n x 满足()()b ax x f x f x n n +==-,1 ,其中0≠a ,设p 是()x f 唯一的不动点,则数列{}p x n -是一个公比为a 等比数列例2 若32,111+=-=-n n a a a ,(*N n ∈,且2≥n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解 根据迭代数列321+=-n n a a ,构造函数()32+=x x f ,易知()x f 有唯一的不动点3-=p ,根据推论 可知3,2==b a , 则()()()3231--=---n n a a所以()3231+=+-n n a a所以{}3+n a 是以231=+a 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则当2≥n 时,有n n a 23=+, 故32-=n n a 又11-=a 也满足上式.所以{}n a 的通项公式为32-=n n a .在高中阶段,学生在学习了数列之后,经常会遇到已知1a 及递推公式,求数列()n n a f a =+1的通项公式的问题,很多的题目令人感到非常棘手.而不动点定理给出了一个“公式”性的方法——不动点法,应用此法可巧妙地处理此类问题.2 数列的有界性在高考中会经常出现证明数列有界性的问题,不等式问题是高考中的一个难点,数列与不等式结合,使得这类问题更加的棘手了,而不动点定理却给了我们思想上的一个指导,即解决这类问题,我们可以先求出不动点,然后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例3 函数()x x x x f ln -=.数列{}n a 满足()n n a f a a =<<+11,10.证明:11<<+n n a a .分析 函数()x x x x f ln -=的不动点是1=x 显然此题就是要证明数列向不动点1=x 收敛证明 当()1,0∈x 时,()0ln '>-=x x f ,所以()x f 在区间()1,0内是增函数;又101<<a ,所以()()11ln 111121=<-==<f a a a a f a a ;假设k n =时有11<<+k k a a ,因为()x f 是增函数()1,0∈x ,所以()()()111=<<+f a f a f k k ,即121<<++k k a a ,当1+=k n 时结论也成立.故原不等式成立这类问题可以以各种类型的函数与数列为载体.考查导数、单调性、方程的根等问题.对学生综合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在2010年的高考中此类问题进一步拓展,又有了一些新变化:利用数列的有界性求含参数列中参数的取值范围.例4 已知数列{}n a 中,nn a c a a 1,111-==+,求使不等式31<<+n n a a 成立的c 的取值范围.解:该数列应该是向其某个不动点收敛.不妨设该不动点为0x ,则有310≤<x ,即方程()x x f =在(]3,1有一个实根.我们继续用不动点的思路方法解决该问题.因为31<<+n n a a 对任意自然数都成立,所以首先应有321<<a a ,可得42<<c . 设()xc x f 1-=,则()x f 是增函数,()+∞∈,0x . 令()x x f =,即01,12=+-=-cx x x xc .当2>c 时,该方程有2个不等的实数根.设为2121,,x x x x <,由韦达定理121=x x ,可知211x x <<只要让32≤x 即可.令()()31003,12≤⇒≥+-=c g cx x x g . 即当310≤c 时,()x f 在(]3,1上存在不动点0x (0x 就是2x )所以c 的取取范围是⎥⎦⎤ ⎝⎛310,2.再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结论的正确性:因为310≤<x 且()x c x f 1-=在()+∞,0是增函数,所以当3102≤<c 时, 有()()002111x f x f a a =<=<=.假设k n =时,有301≤<<+x a a k k .因为()x f 是增函数,故()()()01x f a f a f k k <<+,即021x a a k k <<++,当1+=k n 时结论也成立,所以当c 的取值范围是⎥⎦⎤⎝⎛310,2时, ()xc x f 1-=有在区间(]3,1内的不动点0x ,数列{}n a 单调递增向该不动点收敛. 3 数列的单调性及收敛性近几年一些地区高考试题对利用不动点解决递推数列的问题比较青睐,如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利用不动点研究数列的单调性等等.下文利用不动点及特征函数的性质研究数列的单调性及收敛性,并借此解决一些高考题.3.1 关于数列单调性、收敛性的重要结论定义1 设R I f →:,其中I 是R 的一个区间,数列{}n x 由a a =1和递推关系()n n x f x =+1来定义.则数列{}n x 称为递推数列.()x f 称为数列{}n x 的特征函数,()x f x =称为数列{}n x 的特征方程,a x =1称为初始值.若设f 是连续的,若{}n x 收敛而且有极限0x ,()()010lim lim x f x f x x n n ===+.因此问题就变为寻找方程 ()x f x =解(即f 的不动点),并验证数列是不是收敛于数 0x .定理 2设f 是定义在I 上的一个压缩映射,则由任何初始值[]b a x ,1∈和递推数列。

新高考物理二轮复习题型突破一“8个妙招”巧解单选题学案

新高考物理二轮复习题型突破一“8个妙招”巧解单选题学案

题型突破一 “8个妙招”巧解单选题选择题在高考中属于保分题目,只有“选择题多拿分,高考才能得高分”,在平时的训练中,针对选择题要做到两个方面,一是练准度:高考中遗憾的不是难题做不出来,而是简单题和中档题做错,平时会做的题目没做对,平时训练一定要重视选择题的正确率.二是练速度:提高选择题的答题速度,能为攻克后面的解答题赢得充足时间.解答选择题时除了掌握直接判断和定量计算等常规方法外,还要学会一些非常规巧解妙招,针对题目特性“不择手段”,达到快速解题的目的.妙招1 比较排除法通过分析、推理和计算,将不符合题意的选项一一排除,最终留下的就是符合题意的选项.如果选项是完全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可通过举反例的方式排除;如果选项中有相互矛盾或者是相互排斥的选项,则两个选项中只可能有一种说法是正确的,当然,也可能两者都错.典例1 如图所示,宽度均为d 且足够长的两相邻条形区域内,分别存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相反的匀强磁场.总电阻为R 、边长为433d 的等边三角形金属框的AB 边与磁场边界平行,金属框从图示位置沿垂直于AB 边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取逆时针方向电流为正,从金属框C 端刚进入磁场开始计时,下列关于框中产生的感应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 A )【解析】 感应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线与横轴所围的面积表示电荷量,其中第一象限面积取正,第四象限面积取负.金属框从进入到穿出磁场,通过金属框的电荷量q =It =E Rt =Φt -Φ0R=0,故感应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线与横轴所围的面积也应该为零,B 、C 选项显然不符合.金属框在最后离开磁场过程中切割磁感线的有效长度越来越大,故产生的感应电流也越来越大,排除D .【名师点评】 运用排除法解题时,对于完全肯定或完全否定的判断,可通过举反例的方式排除;对于相互矛盾或者相互排斥的选项,则最多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要学会从不同方面判断或从不同角度思考与推敲.〔链接高考1〕(全国高考)纸面内两个半径均为R 的圆相切于O 点,两圆形区域内分别存在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不随时间变化.一长为2R 的导体杆OA 绕过O 点且垂直于纸面的轴顺时针匀速旋转,角速度为ω.t =0时,OA 恰好位于两圆的公切线上,如图甲所示.若选取从O 指向A 的电动势为正,下列描述导体杆中感应电动势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C )甲乙【解析】 应用右手定则可以判断开始阶段电动势方向沿O 指向A 方向,电动势为正,可排除D 选项;导体杆转动产生的电动势可用公式E =12Bl 2ω计算,但导体杆切割磁感线的长度l =2R sin ωt ,不恒定,也不均匀变化,故A 、B 均不正确,正确选项为C .妙招2 特殊值代入法有些选择题选项的代数表达式比较复杂,需经过比较烦琐的公式推导过程,此时可在不违背题意的前提下选择一些能直接反映已知量和未知量数量关系的特殊值,代入有关算式进行推算,依据结果对选项进行判断.典例2 如图所示,在固定斜面上的一物块受到一外力F 的作用,F 平行于斜面向上.若要使物块在斜面上保持静止,F 的取值应有一定的范围,已知其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F 1和F 2(F 1和F 2的方向均沿斜面向上).由此可求出物块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C )A .F 12B .2F 2C .F 1-F 22D .F 1+F 22【解析】 取F 1=F 2≠0,则斜面光滑,最大静摩擦力等于零,代入后只有C 满足.【名师点评】 这种方法的实质是将抽象、复杂的一般性问题的推导、计算转化成具体的、简单的特殊值问题来处理,以达到迅速、准确解题的目的.〔链接高考2〕(全国高考)假设地球是一半径为R 、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一矿井深度为d .已知质量分布均匀的球壳对壳内物体的引力为零.矿井底部和地面处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A )A .1-d RB .1+d RC .⎝⎛⎭⎫R -d R 2D .⎝⎛⎭⎫R R -d 2 【解析】 取特殊情况,当d =R 时,重力加速度之比应该为零,排除B 、D ;取d =R 2,根据黄金代换式GM =gR 2得g ∝M R 2,重力加速度之比不等于14(因为质量M 不一样),排除C .答案为A .妙招3 极限思维法将某些物理量的数值推向极值(如:设定摩擦因数趋近零或无穷大、电源内阻趋近零或无穷大、物体的质量趋近零或无穷大等),并根据一些显而易见的结果、结论或熟悉的物理现象进行分析和推理的一种方法.典例3 (2019·陕西西安模拟)如图所示,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有理想边界,用力将矩形线圈从有边界的磁场中匀速拉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A.速度越大,拉力做功越多B.线圈边长L1越大,拉力做功越多C.线圈边长L2越大,拉力做功越多D.线圈电阻越大,拉力做功越多【解析】假设线圈的速度非常小,趋近于零,根据E=BL v知,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趋近于零,安培力趋近于零,拉力做功趋近于零,由此可知,速度越大,拉力做功越多,选项A正确;假设线圈边长L1非常小,趋近于零,根据E=BL v知,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趋近于零,拉力做功趋近于零,由此可知,线圈边长L1越大,拉力做功越多,选项B正确;假设线圈边长L2非常小,趋近于零,根据功的定义式知W=FL2,拉力做功趋近于零,由此可知,线圈边长L2越大,拉力做功越多,选项C正确;假设线圈电阻非常大,趋近于无限大,则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流趋近于零,线圈所受安培力趋近于零,匀速拉线圈的拉力趋近于零,由此可知,线圈电阻越大,拉力做功越少,选项D错误.【名师点评】有的问题可能不容易直接求解,但是将题中的某些物理量的数值推向极限时,就可能会对这些问题的选项是否合理进行分析和判断.〔链接高考3〕(福建高考)如图所示,一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跨过定滑轮后,两端分别悬挂质量为m1和m2的物体A 和B.若滑轮有一定大小,质量为m且分布均匀,滑轮转动时与绳之间无相对滑动,不计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设细绳对A的拉力大小为T1,已知下列四个关于T1的表达式中有一个是正确的.请你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通过一定的分析,判断正确的表达式是(C)A.T1=(m+2m2)m1gm+2(m1+m2)B.T1=(m+2m1)m1gm+4(m1+m2)C.T1=(m+4m2)m1gm+2(m1+m2)D.T1=(m+4m1)m2gm+4(m1+m2)【解析】设滑轮的质量为零,即看成轻滑轮,若物体B的质量较大,由整体法可得加速度a =m 2-m 1m 1+m 2g ,隔离物体A ,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T 1=2m 1m 2m 1+m 2g .应用“极限推理法”,将m =0代入四个选项分别对照,可得选项C 是正确的.妙招4 逆向思维法很多物理过程具有可逆性(如运动的可逆性、光路的可逆性),在沿着正向过程或思维(由前到后或由因到果)分析受阻时,有时可“反其道而行之”,沿着逆向过程或思维(由后到前或由果到因)来思考,常常可以化难为易、出奇制胜.典例4 在高速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可以测出被测物体的速度.某时刻测速仪发出超声波,同时汽车在离测速仪355 m 处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当测速仪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时,汽车在离测速仪335 m 处恰好停下,已知声速为340 m/s ,则汽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B )A .5 m/sB .10 m/sC .15 m/sD .20 m/s【解析】 汽车在这段时间内做的是末速度为0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我们可以把汽车的运动看作逆向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在连续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3,可知连续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分别为5 m 、15 m ,从而可以判断测速仪发出的超声波在离测速仪355 m -15 m =340 m 处遇到汽车,即超声波传播1 s 就遇到汽车,测速仪从发出超声波信号到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所用时间为2 s ,可得汽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10 m/s.【名师点评】 对于匀减速直线运动,往往逆向等同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可以利用逆向思维法的物理情境还有斜上抛运动,利用最高点的速度特征,将其逆向等同为平抛运动.〔链接高考4〕(浙江高考)如图所示,半圆轨道固定在水平面上,一小球(小球可视为质点)从恰好与半圆轨道相切的B 点斜向左上方抛出,到达半圆轨道左端A 点正上方某处小球的速度刚好水平,O 为半圆轨道圆心,半圆轨道半径为R ,OB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60°,重力加速度为g ,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在A 点正上方的水平速度为( A )A .33gR 2 B .3gR 2 C .3gR 2 D .3gR 3【解析】 小球虽然是做斜抛运动,由于到达半圆轨道左端A 点正上方某处小球的速度刚好水平,所以逆向看是小球从一半圆轨道左端A 点正上方某处开始做平抛运动,运动过程中恰好与半圆轨道相切于B 点,这样就可以用平抛运动规律求解.因小球运动过程中恰好与半圆轨道相切于B 点,则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设位移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则tan θ=tan 30°2=36,因为tan θ=y x =y 32R ,则竖直位移y =3R 4,而v 2y =2gy =32gR ,所以tan30°=v y v 0,v 0=3gR233=33gR 2,故选项A 正确. 妙招5 对称思维法对称情况存在于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中,应用这种对称性可以帮助我们直接抓住问题的实质,避免复杂的数学演算和推导,快速解题.典例5 如图所示,带电荷量为-q 的均匀带电半球壳的半径为R ,CD 为通过半球顶点C 与球心O 的轴线,P 、Q 为CD 轴上在O 点两侧离O 点距离相等的两点,如果是均匀带电球壳,其内部电场强度处处为零,电势都相等,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B )A .P 、Q 两点的电势、电场强度均相同B .P 、Q 两点的电势不同,电场强度相同C .P 、Q 两点的电势相同、电场强度等大反向D .在Q 点由静止释放一带负电的微粒(重力不计),微粒将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解析】 半球壳带负电,因此在CD 上电场线沿DC 方向向上,所以P 点电势一定低于Q 点电势,A 、C 错误;若在O 点的下方再放置一同样的半球壳组成一完整的球壳,则P 、Q 两点的电场强度均为零,即上、下半球壳在P 点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由对称性可知上半球壳在P 点与在Q 点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B 正确;在Q 点由静止释放一带负电微粒,微粒一定做变加速运动,D 错误.【名师点评】 非点电荷电场的电场强度一般可用微元法求解,很烦琐,在高中阶段,非点电荷的电场往往具有对称的特点,所以常常用对称法结合电场的叠加原理进行求解.〔链接高考5〕(全国高考改编)如图所示,在两个等量正电荷连线的中垂线上取A 、B 、C 、D 四点,A 、D 两点与B 、C 两点均关于O 点对称.A 、B 、C 、D 四点电场强度大小分别为E A 、E B 、E C 、E D ,电势分别为φA 、φB 、φC 、φD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E A=E D,φA>φBB.一定有E A>E B、φB>φAC.一定有φA=φD、φB=φCD.可能有E D=E C,一定有φB>φD【解析】由对称性可知,A、D两点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两个等量正电荷连线的中垂线上的O点,电场强度为零,在无穷远处,电场强度为零,可见从O点沿中垂线向无穷远处,电场强度一定先增大后减小,一定存在电场强度最大的点P,从O到P,电场强度逐渐增大;从P到无穷远处,电场强度逐渐减小.由于题中没有给出A、B(或C、D)到O 点的距离,不能判断A、B(或C、D)两点哪点电场强度大,可能有E A>E B,E D>E C.根据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可知,φB>φA,根据对称性,一定有φA=φD、φB=φC,选项C正确,A、B、D错误.妙招6等效转换法等效转换法是指在用常规思维方法无法求解那些有新颖情境的物理问题时,灵活地转换研究对象或采用等效转换法将陌生的情境转换成我们熟悉的情境,进而快速求解的方法.等效转换法在高中物理中是很常用的解题方法,常常有物理模型等效转换、参照系等效转换、研究对象等效转换、物理过程等效转换、受力情况等效转换等.典例6 如图所示,一只杯子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将一块薄纸板盖在杯口上并在纸板上放一枚鸡蛋,现用水平向右的拉力将纸板快速抽出,鸡蛋(水平移动距离很小,几乎看不到)落入杯中,这就是惯性演示实验.已知鸡蛋(可视为质点)中心离纸板左端的距离为d,鸡蛋和纸板的质量分别为m和2m,所有接触面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重力加速度为g.若鸡蛋移动的距离不超过d10就能保证实验成功,则所需拉力的最小值为(D)A.3μmg B.6μmgC.12μmg D.26μmg【解析】本题物理情境较新,但仔细分析发现鸡蛋和纸板的运动可转换为经典的滑块—滑板模型,所以对鸡蛋有d10=12a1t2,μmg=ma1,对纸板有d+d10=12a2t2、F min-3μmg-μmg=2ma2,联立解得F min=26μm g,D对.【名师点评】对于物理过程与我们熟悉的物理模型相似的题目,可尝试使用转换分析法,如本题中将鸡蛋和纸板转换为滑块—滑板模型即可快速求解.〔链接高考6〕(江苏高考真题)如图所示,间距为L 的两根平行金属导轨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每根导轨单位长度的电阻为r 0,导轨的端点P 、Q 间用电阻不计的导线相连,垂直导轨平面的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 随时间t 均匀变化(B =kt ),一电阻也不计的金属杆可在导轨上无摩擦滑动且在滑动过程中始终保持与导轨垂直.在t =0时刻,金属杆紧靠在P 、Q 端,在外力作用下,杆由静止开始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t 时刻金属杆所受安培力为( C )A .k 2L 22r 0t B .k 2L 2r 0t C .3k 2L 22r 0t D .2k 2L 2r 0t 【解析】 初看本题不陌生,但细看与我们平时所做试题又有区别,本题既有棒切割又有磁场变化,为此可实现模型转换,转换为磁场不变的单棒切割磁感线与面积不变的磁场变化的叠加,为此令金属杆的加速度为a ,经时间t ,金属杆与初始位置的距离为x =12at 2,此时杆的速度v =at ,所以回路中的感应电动势E =BL v +ΔB ΔtS =ktL v +kLx ,而回路的总电阻R =2xr 0,所以金属杆所受安培力为F =BIL =BL E R =3k 2L 22r 0t ,C 正确. 妙招7 图像分析法物理图像是将抽象物理问题直观化、形象化的最佳工具,能从整体上反映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物理量的定性或定量关系,利用图像解题时一定要从图像纵、横坐标的物理意义以及图线中的“点”“线”“斜率”“截距”和“面积”等诸多方面寻找解题的突破口.利用图像解题不但快速、准确,能避免繁杂的运算,还能解决一些用一般计算方法无法解决的问题.典例7 每隔0.2 s 从同一高度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初速度大小为6 m/s 的小球,设小球在空中不相碰.g 取10 m/s 2,则在抛出点以上能和第3个小球所在高度相同的小球个数为( B )A .6B .7C .8D .9【解析】 小球做竖直上抛运动,从抛出到落回抛出点的整个过程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根据位移公式有h =v 0t -12gt 2,可知小球位移—时间图像为开口向下的抛物线,从抛出到落回抛出点所用时间t =1.2 s ,每隔0.2 s 抛出一个小球,故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图线的交点表示两小球位移相等,可数得在抛出点以上能和第3个小球所在高度相同的小球个数为7,故选项B 正确.【名师点评】 v -t 图像隐含信息较多,我们经常借助v -t 图像解决有关运动学或动力学问题,而忽视对x -t 图像的利用,实际上x -t 图像在解决相遇问题时有其独特的作用,解题时要会灵活运用各种图像.〔链接高考7〕(安徽高考真题)如图甲所示,两平行正对的金属板A 、B 间加有如图乙所示的交变电压,一重力可忽略不计的带正电粒子被固定在两板的正中间P 处.若在t 0时刻释放该粒子,粒子会时而向A 板运动,时而向B 板运动,并最终打在A 板上.则t 0可能属于的时间段是( B )A .0<t 0<T 4B .T 2<t 0<3T 4C .3T 4<t 0<TD .T <t 0<9T 8【解析】 以向B 板运动为正方向,分别作出从0、T 4、T 2时刻释放的粒子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由图像可看出,若0<t 0<T 4或3T 4<t 0<T 或T <t 0<9T 8,粒子在一个周期内正向位移大,即最终打到B 板;若T 2<t 0<3T 4,粒子在一个周期内负向位移大,最终打到A 板,故B 正确.妙招8 类比分析法将两个(或两类)研究对象进行对比,根据它们在某些方面有相同或相似的属性,进一步推断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有相同或相似的属性的一种思维方法.解决一些物理情境新颖的题目时可以尝试使用这种方法.典例8 两质量均为M 的球形均匀星体,其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为MN ,O 为两星体连线的中点,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 的小物体从O 点沿着OM 方向运动,则它受到的万有引力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C )A .一直增大B .一直减小C .先增大后减小D .先减小后增大【解析】 由于万有引力定律和库仑定律的内容和表达式的相似性,故可以将该题与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类比,即将两个星体类比于等量同种电荷,而小物体类比于异种电荷.由此易得C 选项正确.【名师点评】 本题的突破口是将两个星体间的万有引力类比于等量同种电荷间的库仑力.〔链接高考8〕(全国高考改编)如图所示,一带负电的油滴在匀强电场中运动,其轨迹在竖直平面(纸面)内,且关于过轨迹最低点P的竖直线对称.忽略空气阻力.由此可知(A) A.Q点的电势比P点高B.油滴在Q点的动能比它在P点的小C.油滴在Q点的电势能比它在P点的大D.油滴在Q点的加速度大小比它在P点的小【解析】带负电的油滴在匀强电场中运动,其轨迹在竖直平面(纸面)内,且关于过轨迹最低点P的竖直线对称,这与斜抛运动相似,故可以判断合力的方向竖直向上,可知电场力的方向竖直向上,油滴带负电,所以匀强电场的方向竖直向下,故Q点的电势比P点高,油滴在Q点的电势能比在P点的小,在Q点的动能比在P点的大,A正确,B、C错误.在匀强电场中电场力是恒力,重力也是恒力,所以合力是恒力,油滴的加速度恒定,故D错误.。

巧解高考物理选择题的几种方法

巧解高考物理选择题的几种方法

巧解高考物理选择题的几种方法高考物理试题中,选择题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快速、正确地解答选择题对于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是非常重要的。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几种巧解物理选择题的方法,希望大家品味。

一、用极端思维法巧解物理选择题有这样一类物理问题,由于物理现象涉及的因素较多,过程变化复杂,人们往往难以洞察其变化规律并对其做出迅速判断。

但如果用极端思维法分析,将问题沿已知条件或假设某种变化,依据连续性原理推到极端状态(或极端条件)下进行分析,问题有时会顿时变得明朗而简单,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1:如图所示,滑轮质量不计,如果m 1=m 2+m 3,这时弹簧秤的读数为T ,若把m 2从右边移到左边的m 1上,弹簧秤读数T 将:A .增大B .减小C .不变D .无法判断 评析:本题的常规解法是开始弹簧秤的读数T =(m 1+m 2+m 3)g ,把m 2从右边移到左边的m 1上后,分别对左右边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求解,然后比较两种情况下T 的变化情况。

极端思维分析:令m3→0,若把m 2从右边移到左边的m 1上后,m1和m2构成的一个整体将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细线的拉力将变为0,所以选B。

例2: 如图两光滑斜面的高度相同,乙斜面的总长度和甲斜面的总长度相同,只是乙斜面由两部分接成。

将两个相同的小球从两斜面的顶端同时由静止开始释放,不计在接触处的能量损失,问哪一个球先到达斜面底端:A.甲球先到达B.乙球先到达C.两球同时到达D.无法确定评析:对于甲,L=21at 2,而a=gsin α=g L h ,所以t 甲=a L 2=ghL 22。

对乙来讲,由于条件不足,无法用常规方法求出小球从斜面上滑下的时间。

但是,因问题变化的连续性,可用极端思维分析法迅速得到答案。

极端思维分析:设想β=0,此时小球运动的时间可分为两部分:竖直部分的自由下落t 1=g h 2;水平部分的匀速运动t 2=gh h L 2-;t= t 1+t 2=ghh L 2+,由于L>h ,所以,实际情况是t 甲>t 乙>t ,答案应为B 。

[实用参考]不动点定理及其应用(高考)

[实用参考]不动点定理及其应用(高考)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Banach空间中的不动点定理、在其他线性拓扑空间中不动点定理的一维推广形式、在一般完备度量空间上的推广形式.其次,通过分析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数学卷中一些试题特点,总结了利用不动点定理求解有关数列的问题.其中包括数列通项、数列的有界性问题.最后介绍了不动点定理中的吸引不动点和排斥不动点在讨论数列的单调性及收敛性方面的应用.关键词:Banach不动点定理,数列通项,有界性,单调性,收敛性.AbstractThisarticlefirstlPintroducedtheFiGpointTheoreminBanachspace,theone-dimensionaleGtende dformoftheFiGpointTheoreminotherlineartopologicalspaceandtheeGtendedformingeneralcomplete metricspace.Then,wesummarizedtheproblemonsequenceofnumberusingFiGpointTheorem,analPzin gthecharacteristicsoftestsemergedonmathpapersofallpartsofourcountrPrecentPears,includingthepro blemofgeneraltermandboundednessofasequenceofnumber.Atlast,attractivefiGpointandrejectionfiG pointinFiGpointTheoremwereintroducedwhichcansolvetheproblemaboutthemonotonicitPandastrin gencPofsequenceofnumber.KePwords:BanachfiGedpointtheorem,Sequence,Boundedness,MonotonicitPConvergence.目录第1章绪论 (1)1.1导论 (1)1.1.1 选题背景 (1)1.1.2 选题意义 (2)1.1.3 课题研究内容 (2)1.2 研究现状 (2)1.3本章小结 (3)第2章不动点定理 (4)2.1 有关概念 (4)2.2 不动点定理和几种推广形式 (4)2.3 本章小结 (7)第3章不动点定理在数列中的应用 (8)3.1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8)3.2 数列的有界性 (9)3.3 数列的单调性及收敛性 (11)3.3.1数列的单调性、收敛性的重要结论 (11)3.3.2数列的单调性、收敛性的证明 (14)3.4 本章小结 (17)第6章结束语 (18)参考文献 (19)第1章绪论1.1导论不动点理论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初,荷兰数学家布劳维在1909年创立了不动点理论[1].在此基础上,不动点定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产生了用迭代法求不动点的迭代思想.美国数学家莱布尼茨在1923年发现了更为深刻的不动点理论,称为莱布尼茨不动点理论[2].1927年,丹麦数学家尼尔森研究不动点个数问题,并提出了尼尔森数的概念[3].我国数学家江泽涵、姜伯驹、石根华等人则大大推广了可计算尼森数的情形,并得出了莱布尼茨不动点理论的逆定理[4].不动点理论一个发展方向是只限于欧氏空间多面体[5]上的映射,不动点理论的另一个发展方向是不限于欧氏空间中多面体上的映射,而考察一般的距离空间或线性拓扑空间上的不动点问题.最后给出结果的是波兰数学家巴拿赫(Bananch)[6],他于1922年提出的压缩映像原理发展了迭代思想,并给出了Banach 不动点定理[6].这一定理有着及其广泛的应用,像代数方程、微分方程、积分方程、隐函数理论等中的许多存在性与唯一性问题均可以归结为此定理的推论.1.1.1选题背景不动点定理在微分方程、函数方程、动力系统理论等中有极为广泛的应用.函数的"不动点"理论虽然不是中学教材的必修内容,但是它的存在确实使一些数学问题在无法想象中得到了解决.已知递推公式求其数列通项,数列有界性、数列的单调性及收敛性等,历来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题型,对那些已知递推关系但又难求通项的数列综合问题,充分运用函数的相关性质是解决这类问题的着手点和关键.因此,它就自然成为各类数学竞赛和选择性考试必选的内容之一,尤其在近年的高考中对该定理的应用越来越频繁.1.1.2选题意义利用“不动点”法巧解高考题,递推公式求数列的通项,证明数列的有界性、数列的单调性及收敛性等,历来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题型,那些已知递推关系但又难求通项的数列综合问题,充分运用函数的相关性质是解决这类问题的着手点和关键.与递推关系对应的函数的“不动点”决定着递推数列的增减情况,因此本文对函数“不动点”问题的研究结果,来简化求数列的通项公式、数列的有界性、数列的单调性及收敛性等问题具有指导意义和理论意义.1.1.3课题研究内容本文通过介绍不动点定理的证明,不动点定理的迭代思想和不动点定理的推论,研究了以下的内容:①利用不动点定理的迭代思想,简化求递推数列的通项问题.②以不动点定理为指导思想,证明数列的有界性.③利用不动点及特征函数的性质研究数列的单调性及收敛性,并借此解决一些高考题.1.2研究现状不动点理论一直是一个既比较古老的问题,又比较有新生命力的领域,它的历史悠久,却又是近现代一个发展较快的理论定理.自不动点理论问世以来,特别是最近的二三十年来,由于学术上的不断发展和数学工作者的不懈努力,这门学科的理论及应用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不断有新的不动点理论研究成果涌现,并日臻完善.不动点的有关理论是泛函分析中最重要的原理之一,它依据于著名的巴拿赫(Banach )压缩映射定理,如今已广泛应用于数学分析的各个方面.许多著名的数学家为不动点理论的证明及应用作出了贡献.例如,荷兰数学家布劳威尔在1910年发表的《关于流形的映射》[2]一文中就证明了经典的不动点定理的一维形式.即,设连续函数()f x ()f x 把单位闭区间[0,1]映到[0,1][0,1]中,则有0[0,1]x ∈,使00()f x x =.波利亚曾经说过:“在问题解决中,如果你不能解答所提的问题,那么就去考虑一个适当的与之相关联的辅助问题”.“不动点”就是一个有效的可供选择的辅助问题.近年来,有不少人研究中学数学中所涉及到的不动点问题,将拓扑学不动点定理的一些基本思想,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形象生动的例子运用到初等数学中去,扩大中学生的知识领域,加深中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在中学中,不动点有关知识常常用来解决一些初等数学中的问题,例如以“不动点”为载体、将函数、数列、不等式、方程以及解析几何等知识有机地交汇在一起的数学问题,从而体现了用不动点有关知识来求解这些问题有时是非常简单和巧妙的.1.3本章小结本章介绍了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并对课题的要求和研究内容作了分析,对不动点定理的现况作了概要性的说明,是不动点定理及其应用的前期研究基础.第2章不动点定理2.1有关概念函数的不动点,在数学中是指被这个函数映射到其自身的一个点,即函数()f x 的取值过程中,如果有0x ,使0()f x x =.就称0x 为()f x 的一个不动点.对此定义,有两方面的理解:⑴代数意义:若方程00()f x x =有实数根0x ,则00)(x x f =有不动点0x . ⑵几何意义:若函数)(x f y =与x y =有交点),(00y x ,则0x 为()y f x =的不动点.为了介绍不动点的一般概念,本文先介绍以下相关概念.定义1[7]度量空间:设X 是一个集合,R X X →⨯:ρ.如果对于任何X z y x ∈,,,有 ⑴(正定性)(,)0x y ρ≥,并且(,)0x y ρ=当且仅当y x =;⑵(对称性)(,)(,)x y y x ρρ=;⑶(三角不等式)(,)(,)(,)x z x y y z ρρρ≤+,则称ρ是集合X 的一个度量,偶对()ρ,X 是一个度量空间.定义2[7]压缩映射:给定()ρ,X 如果对于映射T :X X →存在常数K ,10<<K 使得(,)(,)Tx Ty K x y ρρ≤,(,)x y X ∀∈则称T 是一个压缩映射.定义3[7]CauchP 列:给定(,)X ρ,{}n x X ⊂,若对任取的0>ε,有自然数N 使对εN n m >∀,,都成立(,)m n x x ρε<则称序列{}n x 是CauchP 列.定义4[7]完备度量空间:给定(,)X ρ,若X 中任一CauchP 列都收敛,则称它是完备的.定义5[8]不动点:给定度量空间(,)T ρ及X X →的映射T 如果存在X x ∈*使**xTx =则称*x 为映射T 的不动点.定义6[9]凸集:设X 是维欧式空间的一点集,若任意的两点X x X x ∈∈21,的连线上的所有的点)10(,)1(21≤∂≤∈∂-+∂X x x ;则称X 为凸集.2.2不动点定理和几种推广形式不动点理论是关于方程的一种一般理论.数学里到处要解方程,诸如代数方程、微分方程、函数方程等,种类繁多,形式各异,但是它们常能改写成()f x x =的形状这里的x 是某个适当的空间X 中的点,f 是X 到X 的一个映射,把每个x 移到()f x .方程()f x x =的解恰好就是在f 这个映射下被留在原地不动的点,故称不动点,于是解方程的问题就是化成了找不动点的这个几何问题,不动点理论就是研究不动点的有无、个数性质与方法.首先,本文介绍Banach 不动点定理的证明定理l (Banach 不动点定理——压缩映射原理[10])设(,)X ρ是一个完备的度量空间T 是(,)X ρ到其自身的一个压缩映射,则T 在X 中存在惟一的不动点.证明首先,证明T 存在不动点取定X x ∈0以递推形式n n Tx x =+1确定一序列{}n x 是CauchP 列.事实上,由1111221210(,)(,)(,)(,)(,)(,)m m m m m m m m m m m x x Tx Tx K x x K Tx Tx K x x K x x ρρρρρρ+------=≤=≤≤≤任取自然数n m ,,不妨设n m <那么 1111101010(,)(,)(,)()(,)1()(,)(,)11m m n m n m m n n n m mm x x x x x x K K K x x K K K x x x x K Kρρρρρρ-----≤++≤+++-=≤-- 从而知{}n x 是一CanchP 列,故存在X x ∈*使*x x n →且*x 是T 的不动点,因为******1(,)(,)(,)(,)(,)()n n n n x Tx x x x Tx x x K x x n ρρρρρ-≤+=+→→∞故**(,)0x Tx ρ=,即**x Tx =,所以*x 是T 的不动点.其次,下证不动点的惟一性设T 有两个不动点*1*,x x ,那么由**x Tx =及*1*1x Tx =有 ******111(,)(,)(,)x x Tx Tx K x x ρρρ=≤设*1*x x ≠,则**1(,)0x x ρ>,得到矛盾,从而*1*x x =,唯一性证毕. 作为Brouwer 不动点定理从有限维到无穷维空间的推广,1927年Schauder 证明了下面不动点定理,我们称其为Sehauder 不动点定理I :定理2设E 是Banach 空间,X 为E 中非空紧凸集,X X f →:是连续自映射,则f 在X 中必有不动点.Sehauder 不动点定理的另一表述形式是将映射的条件加强为紧映射(即对任意X x ∈,()x f 是紧的),这时映射的定义域可不必是紧集,甚至不必是闭集,有下面定理,我们称其为Schauder 不动点定理II :定理3设E 是Banach 空间,X 为E 中非空凸集,X X f →:是紧的连续自映射,则f 在X 中必有不动点.定义6设E 是线性拓扑空间,如果E 中存在由凸集组成的零邻域基,则称E 是局部凸的线性拓扑空间,简称局部凸空间.1935年,TPehonoff 进一步将Sehauder 不动点定理I 推广到局部凸线性拓扑空间,得到了下面的不动点定理,我们称其为TPehonoff 不动点定理:定理4设E 是局部凸线性拓扑空间,X 是其中的非空紧凸集,X X f →:是连续自映射,则f 必有不动点,即存在X x ∈0,使得00()f x x =.1950年,Hukuhara 将Schauder 不动点定理II 与TPehonoff 不动点定理结合起来得到下面的定理,我们称其为Sehauder--TPchonoff 不动点定理:定理5设E 是局部凸线性拓扑空间,X 是其中的非空凸集,X X f →:是紧连续自映射,则f 必有不动点,即存在X x ∈0,使得00()f x x =.从20世纪30年代起,人们开始关注集值映射的不动点问题.所谓集值映射的不动点, 定义如下:定义7设X 是拓扑空间,X X T 2:→是集值映射,其中X2表示X 的所有非空子集的集合.若存在X x ∈0,使00()x T x ∈,则称0x 是T 的不动点.1941年,kllcIltani 把Bmuwer 不动点定理推广到集值映射的情形,得到下面的不动点定理,我们称其为Kakutani 不动点定理:定理6设m R X →是凸紧集,且X X T 2:→是具闭凸值的上半连续集值映射,则T 必有不动点.1950年,Botmenblust ,Karlin 把Sehauder 不动点定理I 推广到集值映射的情形: 定理7设E 是Banach 空间,X 是E 中的非空紧凸集,X X T 2:→是具有闭凸值的上半连续集值映射,则T 必有不动点.1952年,Fan ,Glicksberg 分别把TPehonoff 不动点定理推广到集值映射的情形,成为Kakutani-Fan-Glicksberg 不动点定理或K-F —G 不动点定理.即: 定理8设E 是局部凸的Hausdorff 线性拓扑空间,X 是E 中的非空紧凸集,XX T 2:→是具有闭凸值的上半连续集值映射,则T 必有不动点. 1968年,Browder 又证明了另一种形式的关于集值映射的不动点定理,本文称此定理为Fan-Browder 不动点定理:定理9设X 是Hausdorff 线性拓扑空间E 中的非空凸紧子集,集值映射XX S 2:→满足:(1)对任意X x ∈,()S x 是X 中的非空凸集(2)对任意{}1,():()y X S y x X y S x -∈=∈∈是Z 中的开集则存在X x ∈0,使00()x S x ∈.本章小结本章详细介绍了Banach 不动点定理及其证明,概况了对不动点定理的几种推广形式.第3章不动点定理在数列中的应用在高考试题中,数列向所对应函数的不动点收敛的问题,常可以用单调性结合数学归纳法的方法来解决.“不动点”问题虽不是高考大纲的要求,但在函数迭代、力程、数列、解析几何中都有重要的价值和应用,在历年的高考中也经常看到“不动点”的影子以全国卷I 为例,20PP 年,20PP 年、20PP 年高考的压轴题都是可以用“不动点”的方法比较容易地去解决.用“不动点”的方法在学生平时解题中主要是求数列的通项公式、数列的单调性、有界性及收敛性等.3.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定理10已知数列{}n x 满足()()d cx b ax x f x f x n n ++==-,1,其中0,0≠-≠bc ad c ,设p 是()x f 唯一的不动点,则数列⎭⎬⎫⎩⎨⎧-p x n 1是一个等差数列. 证明因为p 是()x f 唯一的不动点,所以p 是方程d cx b ax x ++=,亦即p 是一元二次方程()02=--+b x a d cx 的唯一解.得ap cp pd b cd a p -=--=2,2 所以 ()()()()d cx p x pc a dcx ap cp x pc a d cx pd b x pc a p d cx b ax p x n n n n n n n n n +--=+-+-=+-+-=-++=---------111211111()()()()p x cp a cp d pc a c px cp d p x c pc a p x pc a d cx p x n n n n n n --++-=-++--=--+=------11111111把cd a p 2-=代入上式,得: px d a c p x n n -++=--1121 令d a c k +=2,可得数列⎭⎬⎫⎩⎨⎧-p x n 1是一个等差数列. 在初等数学中经常会遇到求这类问题,已知数列{}n x 的首项,数列的递推关系,求数列的通项,这类问题往往难度很大,通过不定点定理,大大降低了此类问题的难度.例1若1121,1--=-=n n a a a (*N n ∈,且2≥n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解根据迭代数列121--=n n a a ,构造函数()x x f -=21,易知()x f 有唯一的不动点1=p ,根据定理可知2,1,1,0=-===d c b a ,则111111-+-=--n n a a 即数列⎭⎬⎫⎩⎨⎧-11n a 是以首项21-,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则对应的通项公式为 ()()n n a n -=--+-=-21112111 解得nn a n 2123--= 又11-=a 也满足上式.所以{}n a 的通项公式为nn a n 2123--=. 对于此类形式的数列,已知数列{}n x 满足()()dcx b ax x f x f x n n ++==-,1,其中0,0≠-≠bc ad c ,求其通项.运用不动点定理,可以简单快捷地解答.即数列⎭⎬⎫⎩⎨⎧-11n a 是以首项1a ,公差为da c +2的等差数列. 推论已知数列{}n x 满足()()b ax x f x f x n n +==-,1,其中0≠a ,设p 是()x f 唯一的不动点,则数列{}p x n -是一个公比为a 等比数列例2若32,111+=-=-n n a a a ,(*N n ∈,且2≥n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解根据迭代数列321+=-n n a a ,构造函数()32+=x x f ,易知()x f 有唯一的不动点3-=p ,根据推论可知3,2==b a ,则()()()3231--=---n n a a所以()3231+=+-n n a a所以{}3+n a 是以231=+a 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则当2≥n 时,有n n a 23=+,故32-=n n a又11-=a 也满足上式.所以{}n a 的通项公式为32-=n n a .在高中阶段,学生在学习了数列之后,经常会遇到已知1a 及递推公式,求数列()n n a f a =+1的通项公式的问题,很多的题目令人感到非常棘手.而不动点定理给出了一个“公式”性的方法——不动点法,应用此法可巧妙地处理此类问题.3.2数列的有界性在高考中会经常出现证明数列有界性的问题,不等式问题是高考中的一个难点,数列与不等式结合,使得这类问题更加的棘手了,而不动点定理却给了我们思想上的一个指导,即解决这类问题,我们可以先求出不动点,然后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例3(20PP 年全国II )函数()x x x x f ln -=.数列{}n a 满足()n n a f a a =<<+11,10.证明:11<<+n n a a .分析函数()x x x x f ln -=的不动点是1=x 显然此题就是要证明数列向不动点1=x 收敛证明当()1,0∈x 时,()0ln '>-=x x f ,所以()x f 在区间()1,0内是增函数;又101<<a ,所以()()11ln 111121=<-==<f a a a a f a a ;。

谈思想品德教学与生活实际的结合

谈思想品德教学与生活实际的结合
a2 k 1 f a2 k 1 f a2 k 2 a2 k 11
成立。 2 由②得 a2 k a2 即 k 2a2 k 2 1 因此 a 1 2k
a2a2 k 2
点评:此法先将数列转化为函数,利用函数的单调性及数学归 纳法确定 0 an 1 ,然后再使用一次归纳法证明 a2 k a2 k 1 ,这两 步都是为了下一步证明作铺垫。此法连续使用了两次数学归纳法, 解题过程比较复杂,技巧性很强,解题的思路不易把握。 3、拓展探究——利用“不动点”法巧解高考题 由递推公式求其数列通项历来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题型, 对那些已知递推关系但又难求通项的数列综合问题,充分运用 函数的相关性质是解决这类问题的着手点和关键。与递推关系 对应的函数的“不动点”决定着递推数列的增减情况,因此我 们可以利用对函数“不动点”问题的研究结果,来简化对数列 通项问题的探究。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究反 思,对那些难求通项的数列综合问题,形成利用函数不动点知 识探究的规律性总结,以期对同学们解题有所帮助。 例 1 ( 2010 年 全 国 卷 Ⅰ 22 题 ) 已 知 数 列 an 中 ,
·教育研究·
谈思想品德教学与生活实际的结合
新疆巴楚县阿瓦提镇温艾力克小学 库尔班·依地热斯 【摘要】思想品德课教师只重视理论不把它跟实际生活结合,学生的知识不会丰富,道德品质不会培养。因此教师不限 制在课堂环境中,而要将思想品德教学返回广阔的生活舞台。
思想品德教学其实是社会生活的课堂化,不同的是它不是 生活的本身,而是生活的理论化状态。思想品德课教师只重视 理论不把它跟实际生活结合,学生的知识不会丰富,道德品质 不会培养。因此教师不限制在课堂环境中,而要将思想品德教 学返回广阔的生活舞台。为此应重视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发展需求。 目前的信息时代小学生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知识水平也 正处于增长状态,报纸、广电、网络等现代传媒手段也对小学 生的人生观、社会观产生影响。小学生在此阶段会遇到各种困 难的,老师要理解学生,正确掌握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的认 识,以教学过程为学习,探索活动的起点。 二、教师要注意社会生活小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生活环境、家境、兴趣和追求目标的影响下,每个小学生都会有自 己的焦点问题。比如:考上区内初中班,将来考上重点大学,找到一 份理想的工作等。 让学生正确分析这些问题是思想品德课的重要任务。 三、教师要将教学集中到小学生关心和该关心的生活实际。 小学生是未成年,但他们急于成年。在不远的将来,他们担起 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任务,成为现代化建设前线的骨干。老师 将思想品德教学与学生关心的各种问题,生活实际和国家局势 等内容结合起来,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将思想品德教 学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应该用以下方法组织学生学习生活: 1) 教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问题。人们的认知、实践活动以生活 为主,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生活需要观察生活,认识世界, 发展自己。组织学生提出并分析生活中发现的问题,可以鼓励学生 学习和探索,尤其是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组织学生进 (上接第 242 页) 易 知 f x 在 0,1 上 为 减 函 数 , 从 而

万变不离其宗,寻求“不动点”

万变不离其宗,寻求“不动点”

万变不离其宗,寻求“不动点”作者:倪盼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年第13期摘要定值定点问题是圆锥曲线重点考察问题之一,亦是学生容易出错的难点问题。

本文通过总结定值定点常考的四种类型:设而不求,找点取证,从猜想到证明,从推理到消元,帮助学生理清其思路,解决定点和定值问题,增强数学运算、逻辑推理等思维能力。

关键词圆锥曲线定值定点数学运算逻辑推理思维能力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0引言在高考圆锥曲线问题中,定值定点问题是老生常谈的话题。

这类问题既考查学生的数学运算,又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归纳梳理这类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这两个数学核心素养,体现新课标对高中数学的重视程度,圆锥曲线中的定点定值问题,便是考察学生数学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

1内容分析1.1考点提要此类问题主要涉及到直线、圆与圆锥曲线等方面的知识,渗透了函数与方程、转化与化归、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思想,所以是高考的热点题型之一。

但是这类问题难度相对较大,学生在第一轮复习中的掌握情况较差。

为了提高第二轮复习的有效性,本文通过归纳整合定值定点问题,梳理这类题的思想和方法,对问题进行剖析,希望给学生们一些指导。

1.2深究例题发现例题的考点,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先用分析法分析,思考并尝试解决,寻找关键点。

1.3一题多解,多题多解在选题时,要明确选题的目的在于解决本专题的重点或者难点内容,更好地发挥典型题目的示范作用和学生的正向迁移能力。

2定点定值的类型2.1设而不求(2014山东理)已知抛物线的焦点为,为上异于原点的任意一点,过点的直线交于另一点,交轴的正半轴于点,且有。

当点的横坐标为3时,为正三角形。

(Ⅱ)若直线,且和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i)证明直线过定点,并求出定点坐标。

解:分析:要求直线过定点,就要找斜率与截距的关系,由抛物线性质知,,,由得所以直线AB的斜率。

因为直线与直线AB平行,所以设直线的方程可以表示出来,导出点坐标,最后找到斜率与截距的关系,得到直线AE恒过点。

高考数学几何题 如何灵活运用几何知识解题

高考数学几何题 如何灵活运用几何知识解题

高考数学几何题如何灵活运用几何知识解题高考数学中的几何题在许多考生看来是一道难题,但只要我们能够灵活运用几何知识,掌握解题思路,就能够应对这些题目。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高考数学几何题,并探讨如何灵活运用几何知识解题。

一、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在解题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线段垂直平分线的问题。

对于这类问题,我们可以利用垂直线段平分定理来解决。

例题1:已知线段AB的中点为O,求线段CD的垂直平分线。

解题思路:根据题目中的条件,我们可以确定线段CD的中点为M。

由于垂直线段平分定理成立,所以OM与CD垂直。

因此,OM就是线段CD的垂直平分线。

二、三角形的中位线三角形的中位线是连接三角形两个顶点和对边中点所形成的线段。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常常需要计算三角形的中位线长度。

例题2:在△ABC中,AD是边BC的中线,且AD = 6 cm,BD = 4 cm,求AC的长度。

解题思路:由于AD是边BC的中线,根据中位线定理,可以得知AC = 2AD。

因此,AC = 2 × 6 = 12 cm。

三、正方形和圆的关系在几何题中,正方形和圆的关系也是一个常见的考点。

我们需要掌握正方形和圆的性质,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解决相关题目。

例题3:在正方形ABCD中,点O为对角线BD上一点,若OA =10 cm,求正方形ABCD的面积。

解题思路:将正方形ABCD分为四个小三角形。

由于O为对角线BD上一点,所以两个小三角形AOB和DOC全等。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三角形AOB和三角形DOC的边长比为1:2。

设边长为x,则有x +2x + x = 10,解得x = 2。

因此,正方形的边长为2 cm,面积为4 cm²。

四、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在解平行四边形的题目时,我们需要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如相邻角互补、对角线互相平分等,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例题4: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角A的度数为60°,角C的度数为120°,求角B和角D的度数。

高考物理解题方法如何做到解题有法但无定法

高考物理解题方法如何做到解题有法但无定法

高考物理解题方法如何做到解题有法但无定法解题,就是我们往经常说的〝做标题〞。

学习离不开解题,有数实际证明,解题能协助我们消化课本知识,处置实践生活中遇到的效果,提高剖析综合才干。

反之,尚无仅凭熟读记忆基础知识,从不解题而学得很优秀的先例。

可见,解题是我们学习进程中必不可少的思想环节。

但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因此,我们要理性地看法和优化解题,发扬其在提高学习效果方面的积极、恰如其分的作用。

一、不要〝题海〞,要有题量谈到解题肯定会联络到题量。

由于,同一个效果可从不同方面给予辨析了解,或许同一个效果设置不同的圈套,这样就得有较多的标题。

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来表达教与学的测试要求,因此有一定的标题必是习以为常,我们也只要解答多方面的题,才得以消化和稳固基础知识。

那做多了题就一定会堕入〝题海〞吗?我们的回答能否认的。

关于缺乏基本要求,思想腾跃性大,质量优良,简直类同标题重复出现,形成先生机械模拟,思想僵化,用定势思想解题,这才是误入〝题海〞。

至于富有启示性、思索性、灵敏性的题,百解不厌,真是一种学习享用。

这样的题解得越多,收获越大。

解题多了,并不就一定减轻先生担负,只要那些脱离学习对象实践,超越先生的接受才干的,才会减轻他们的担负。

虽然标题不多,但根深蒂固,犹如堕入题海。

所以,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质量,离不开解题,而且要有一定的题量给予保证,并以真正了解熟练掌握为题量的下限。

二、不求模型,要求思索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异样的道理,解题有法,但无定法。

所以,我们不能用通用模型的方法解多种不同的题。

首先,文文科的思想特点有差异,文科侧重理性思想,而文科侧重逻辑思想。

数学侧重图文与函数关系的剖析推导,而物理突出详细效果高度概括,笼统出物理模型。

其次,解题方法也是随题而变,不同标题的解题方法普通是不同的,不太能够用原封不动的方法统揽,或许用几种既定模型搞定。

再者,标题是千变万化的。

虽然解题要阅历审题(了解题意),解题(详细进程),答题(说明结果)几个环节,但解题的方法是灵敏的,因题而变。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利用“不动点”解数高考题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利用“不动点”解数高考题

利用“不动点”法巧解高考题—对2006年全国高考理科试卷(II )第22题的深入研究确定数列的通项公式,对于研究数列的性质是非常重要的。

有了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求出数列中任意指定的一项,也有利于对数列性质的深入研究。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是高考数学压轴题目命题的重要内容,由于复杂的数列常常是一些简单的基本数列或特殊性质的数列构成的,因此,我们在求某些数列的通项公式时,除要运用各种方法与技巧外,还要熟练掌握一些简单的基本数列的通项公式。

另一方面,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我们可以利用对函数不动点问题的研究结果,简化对数列通项公式问题的探讨。

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不断总结探究和反思,对数列通项公式问题的求解,形成利用函数不动点知识探究的规律性。

本文是笔者对2006年全国高考理科试卷(II )第22题的研究,撰写成文供广大数学爱好者欣赏。

一、 基础知识设()f x 是一个关于x 的代数函数,我们称方程()f x x =的根为函数()f x 的不动点。

设0x 是函数()f x 的一个不动点,则()00f x x x x -=-成立。

二、 典型例题例.设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且方程20n n x a x a --=有一概1n S -,1,2,3,n =。

(1) 求12,a a(2)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2006年全国高考理科试卷(II )第22题的) 解:(1)当n=1时,112a =;当n=2时,易解得216a = (2)由题设知:()()2110n n n n S a S a ----=即2210n n n n S S a S -+-=当2n ≥时,将1n n n a S S -=-代入上式整理得:1210n n n S S S --+=()1122n n S n S -∴=≥-记()12f x x=-,令()f x x =得不动点1x =11112n n S S -∴-=--,即11112n n n S S S ----=- 111112*********n n n n n n S S S S S S -------+∴===-+---- 11n S ⎧⎫∴⎨⎬-⎩⎭是以首项为2-,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2022年高考数学基础题型重难题型突破类型四 用“不动点法”求数列的通项公式(解析版)

2022年高考数学基础题型重难题型突破类型四 用“不动点法”求数列的通项公式(解析版)

2022年高考数学基础题型重难题型突破类型四用“不动点法”求数列的通项公式设已知数列}{n a 的项满足其中,1,0≠≠c c 求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采用数学归纳法可以求解这一问题,然而这样做太过繁琐,而且在猜想通项公式中容易出错,本文提出一种易于被学生掌握的解法——特征方程法:针对问题中的递推关系式作出一个方程,d cx x +=称之为特征方程;借助这个特征方程的根快速求解通项公式.下面以定理形式进行阐述.定理1.设上述递推关系式的特征方程的根为0x ,则当10a x =时,n a 为常数列,即0101,;x b a a x a a n n n +===时当,其中}{n b 是以c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即01111,x a b c b b n n -==-.证明:因为,1,0≠c 由特征方程得.10c dx -=作换元,0x a b n n -=则.)(110011n n n n n n cb x a c ccdca c d d ca x a b =-=--=--+=-=--当10a x ≠时,01≠b ,数列}{n b 是以c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故;11-=n n c b b 当10a x =时,01=b ,}{n b 为0数列,故.N ,1∈=n a a n (证毕)下面列举两例,说明定理1的应用.【典例1】已知数列}{n a 满足:,4,N ,23111=∈--=+a n a a n n 求.n a 【典例2】已知数列}{n a 满足递推关系:,N ,)32(1∈+=+n i a a n n 其中i 为虚数单位.当1a 取何值时,数列}{n a 是常数数列?定理2.如果数列}{n a 满足下列条件:已知1a 的值且对于N ∈n ,都有hra qpa a n n n ++=+1(其中p、q、r、h 均为常数,且r h a r qr ph -≠≠≠1,0,),那么,可作特征方程hrx q px x ++=.(1)当特征方程有两个相同的根λ(称作特征根)时,若,1λ=a 则;N ,∈=n a n λ若λ≠1a ,则,N ,1∈+=n b a n n λ其中.N ,)1(11∈--+-=n r p rn a b n λλ特别地,当存在,N 0∈n 使00=n b 时,无穷数列}{n a 不存在.(2)当特征方程有两个相异的根1λ、2λ(称作特征根)时,则112--=n n n c c a λλ,,N ∈n 其中).(,N ,)(211212111λλλλλ≠∈----=-a n rp r p a a c n n 其中证明:先证明定理的第(1)部分.作交换N ,∈-=n a d n n λ则λλ-++=-=++hra qpa a d n n n n 11h ra hq r p a n n +-+-=λλ)(hd r hq r p d n n ++-+-+=)())((λλλλλλλλr h rd q p h r r p d n n -+--+--=])([)(2①∵λ是特征方程的根,∴λ.0)(2=--+⇒++=q p h r hr qp λλλλ将该式代入①式得.N ,)(1∈-+-=+n rh rd r p d d n n n λλ②将rpx =代入特征方程可整理得,qr ph =这与已知条件qr ph ≠矛盾.故特征方程的根λ,rp≠于是.0≠-r p λ③当01=d ,即λ+=11d a =λ时,由②式得,N ,0∈=n b n 故.N ,∈=+=n d a n n λλ当01≠d 即λ≠1a 时,由②、③两式可得.N ,0∈≠n d n 此时可对②式作如下变化:.1)(11rp rd r p r h r p d r h rd d n n n n λλλλλ-+⋅-+=--+=+④由λ是方程h rx q px x ++=的两个相同的根可以求得.2r hp -=λ∴,122=++=---+=-+h p p h rrh p p rr h p h r p r h λλ将此式代入④式得.N ,111∈-+=+n rp r d d n n λ令.N ,1∈=n d b n n 则.N ,1∈-+=+n r p r b b n n λ故数列}{n b 是以rp r λ-为公差的等差数列.∴.N ,)1(1∈-⋅-+=n rp rn b b n λ其中.11111λ-==a db 当0,N ≠∈n b n 时,.N ,1∈+=+=n b d a nn n λλ当存在,N 0∈n 使00=n b 时,λλ+=+=0001n n n b d a 无意义.故此时,无穷数列}{n a 是不存在的.再证明定理的第(2)部分如下:∵特征方程有两个相异的根1λ、2λ,∴其中必有一个特征根不等于1a ,不妨令.12a ≠λ于是可作变换.N ,21∈--=n a a c n n n λλ故21111λλ--=+++n n n a a c ,将hra qpa a n n n ++=+1代入再整理得N,)()(22111∈-+--+-=+n hq r p a hq r p a c n n n λλλλ⑤由第(1)部分的证明过程知r p x =不是特征方程的根,故.,21rp r p ≠≠λλ故.0,021≠-≠-r p r p λλ所以由⑤式可得:N,2211211∈--+--+⋅--=+n rp h q a r p hq a r p r p c n n n λλλλλλ⑥∵特征方程hrx qpx x ++=有两个相异根1λ、2λ⇒方程0)(2=--+q p h x rx 有两个相异根1λ、2λ,而方程xrp xh q x --=-与方程0)(2=---q p h x rx 又是同解方程.∴222111,λλλλλλ-=---=--rp hq r p h q 将上两式代入⑥式得N,2121211∈--=--⋅--=-n c rp rp a a r p r p c n n n n λλλλλλ当,01=c 即11λ≠a 时,数列}{n c 是等比数列,公比为rp rp 21λλ--.此时对于N ∈n 都有.)(((12121111211------=--=n n n rp r p a a r p r p c c λλλλλλ当01=c 即11λ=a 时,上式也成立.由21λλ--=n n n a a c 且21λλ≠可知.N ,1∈=n c n 所以.N ,112∈--=n c c a n n n λλ(证毕)注:当qr ph =时,h ra q pa n n ++会退化为常数;当0=r 时,hra qpa a n n n ++=+1可化归为较易解的递推关系,在此不再赘述.【典例3】已知数列}{n a 满足性质:对于,324,N 1++=∈-n n n a a a n 且,31=a 求}{n a 的通项公式.【典例4】已知数列}{n a 满足:对于,N ∈n 都有.325131+-=+n n n a a a (1)若,51=a 求;n a (2)若,31=a 求;n a (3)若,61=a 求;n a (4)当1a 取哪些值时,无穷数列}{n a 不存在?下面分两种情况给出递推数列dt c bt a t n n n +⋅+⋅=+1通项的求解通法.(1)当c=0,时,由d t c b t a t n n n +⋅+⋅=+1dbt d a t n n +⋅=⇒+1,记k d a =,c db=,则有c t k t n n +⋅=+1(k≠0),∴数列{n t }的特征函数为)(x f =kx+c,由kx+c=x ⇒x=k c -1,则c t k t n n +⋅=+1⇒1(11k ct k k c t n n --=--+∴数列}1{k ct n --是公比为k 的等比数列,∴11)1(1-⋅--=--n n k k c t k c t ⇒11)1(1-⋅--+-=n n k kct k c t .(2)当c≠0时,数列{n t }的特征函数为:)(x f =dx c bx a +⋅+⋅由x dx c bx a =+⋅+⋅0)(2=--+⇒b x a d cx 设方程0)(2=--+b x a d cx 的两根为x 1,x 2,则有:0)(121=--+b x a d cx ,0)(222=--+b x a d cx ∴12)(1x a d cx b -+= (1)222)(x a d cx b -+= (2)又设212111x t x t k x t x t n nn n --⋅=--++(其中,n∈N *,k 为待定常数).由212111x t x t k x t x t n nn n --⋅=--++⇒2121x t x t k x dt c b t a x d t c bt a n n n n n n --⋅=-+⋅+⋅-+⋅+⋅⇒212211x t x t k dx t cx b at dx t cx b at n nn n n n --⋅=--+--+……(3)将(1)、(2)式代入(3)式得:2122221121x t x t k ax t cx cx at ax t cx cx at n n n n n n --⋅=--+--+⇒212211))(())((x t x t k x t cx a x t cx a n nn n --⋅=----⇒21cx a cx a k --=∴数列{21x t x t n n --}是公比为21cx a cx a --(易证021≠--cx a cx a )的等比数列.∴21x t x t n n --=1212111-⎪⎪⎭⎫ ⎝⎛--⋅--n cxa cx a x t x t ⇒12121111212111211--⎪⎪⎭⎫ ⎝⎛--⋅---⎪⎪⎭⎫ ⎝⎛--⋅--⋅-=n n n cxa cx a x t x t cxa cx a x t x t x x t .【典例5】已知数列{a n }中,a 1=2,3121+=+n n a a ,求{a n }的通项。

利用不动点法巧解高考题

利用不动点法巧解高考题

利用“不动点”法巧解高考题由递推公式求其数列通项从来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题型,对那些已知递推关系但又难求通项的数列综合问题,充分运用函数的相关性质是解决这种问题的着手点和关键.与递推关系对应的函数的“不动点”决定着递推数列的增减情形,因此咱们能够利用对函数“不动点”问题的研究结果,来简化对数列通项问题的探讨。

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探讨反思,对那些难求通项的数列综合问题,形成利用函数不动点知识探讨的规律性总结,以期对同窗们解题有所帮忙.1 不动点的概念一样的,设()f x 的概念域为D ,假设存在0x D ∈,使f x x ()00=成立,那么称x 0为f x ()的不动点,或称00(,)x x 为f x ()图像的不动点。

2 求线性递推数列的通项定理 1 设()(01)f x ax b a =+≠,,且x 0为f x ()的不动点,{}a n 知足递推关系1()n n a f a -=,2,3,n =,证明{}a x n -0是公比为a 的等比数列。

证:∵x 0是f x ()的不动点,因此ax b x 00+=,因此b x ax -=-00,因此a n -=+-=-=----x a a b x a a ax a a x n n n 0101010()()··,∴数列{}a x n -0是公比为a 的等比数列。

例1 (2020上海文数21题)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且585n n S n a =--,*n N ∈ (1)证明:{}1n a -是等比数列;(2)求数列{}n S 的通项公式,并求出使得1n n S S +>成立的最小正整数n .证:(1) 当n =1时,a 1=-14;当2n ≥时,a n =S n -S n -1=-5a n +5a n -1+1,即1651n n a a -=+(2)n ≥即15166n n a a -=+(2)n ≥,记51()66f x x =+,令()f x x =,求出不动点01x =,由定理1知:151(1)(2)6n n a a n --=-≥,又a 1-1= -15 ≠0,因此数列{a n -1}是等比数列。

悄然兴起的高考热点——“不动点”问题

悄然兴起的高考热点——“不动点”问题

悄然兴起的高考热点——“不动点”问题
慧冰
【期刊名称】《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
【年(卷),期】2003(000)010
【摘要】纵观近年全国各省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及高考题,“不动点”问题悄然兴起,常处于“压轴题”的地位,充当“把关题”的重要角色.这类问题通常以“不动点”为载体,将函数、数列、不等式、方程、解析几何等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因而极富思考性和挑战性.下面笔者精选出几道典型例题并予以剖析,旨在探索题型规律,揭示解题方法.
【总页数】3页(P14-16)
【作者】慧冰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2.474
【相关文献】
1.悄然兴起的高考热点——“平面区域”问题 [J], 王勇;刘存喜
2.悄然兴起的高考热点--平面区域 [J], 王勇
3.悄然兴起的高考热点——“平面区域”问题 [J], 王勇
4.几何体的外接球——悄然兴起的高考热点 [J], 叶良铨
5.几何既型——悄然兴起的高考热点 [J], 王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理 3 设 f ( x)
n 1
, an 2
2 4n 1 3 b . (Ⅱ)解略。 从而 , n 3 3 2 4n 1
ax 2 b (a 0) ,且 x1 、x2 是 f ( x ) 的不动点,数列 {a n } 满足递推关 2ax d
a x an 1 x1 a x a x ( n 1 )2 ;若 1 1 0 ,则 ln n 1 是 a1 x2 an 1 x2 an x2 a n x2
3 求非线性递推数列的通项 设 f ( x) 定理 2
ax b (c 0,ad bc 0) ,且 x1 、x2 是 f ( x ) 的不动点,数列 {a n } 满 cx d
足递推关系 an f (an1 ) , n 2,3, , (ⅰ)若 x1 x2 ,则数列 {
a n x1 a x1c } 是公比为 a x2 c an x2
1
的等比数列; (ⅱ) x1 x2 x0 ,则数列 {
2c 1 的等差数列。 } 是公差为 ad an x0
证: (ⅰ)由题设知
ax1 b b dx1 x1 x1 dx1 b (a cx1 ) x1 ; cx1 d a cx1
同理 dx2 b (a cx2 ) x2 .
aa n b x1 a n 1 x1 ca n d (a cx1 )an b dx1 a cx1 an x1 ∴ , aa n b a n 1 x 2 (a cx2 )an b dx2 a cx2 an x2 x2 ca n d
2
Sn
n 1 ,因此数列 an 的通项公式为 a n 。 n 1 n 1
例 3 (2010 年全国卷Ⅰ22 题)已知数列 an 中, a1 1, an 1 c
1 . an
(Ⅰ)设 c
5 1 ,求数列 bn 的通项公式. (Ⅱ)求使不等式 an an1 3 成立的 , bn 2 an 2
所以数列 {
a n x1 a cx1 的等比数列。 } 是公比为 a cx2 an x2
ax b a d b dx0 = x 的解为 x1 x2 x0 ,∴ x 0 且 = x 0 。所以 cx d 2c a cx0
(ⅱ)由题设知
ca n d 1 1 can d can d a n 1 x 0 aa n b (a cx 0 )a n b dx 0 (a cx )(a b dx0 ) (a cx0 )(an x0 ) x0 0 n a cx0 ca n d
系 an f (an1 ) , n 2,3, ,则有 公比为 2 的等比数列。
2 2 证 : ∵ x1 、x 2 是 f ( x ) 的 不 动 点 , ∴ dx1 b ax1 , dx2 b ax2 。
an1 x1 a an 2 b (2a an d ) x1 a an 2 b 2a an x1 ax12 b an1 x2 a an 2 b (2a an d ) x2 a an 2 b 2a an x2 ax2 2 b
*
例 2 (2006 年全国Ⅱ卷 22 题)设数列 an 的前 n 项和为 S n ,且方程 x 2 an x an 0 有 一根为 S n 1 (n N ) 。求数列 an 的通项公式。 解 : 依 题 a1
1 , 且 (S n 1) 2 an (S n 1) an 0 , 将 an S n S n1 代 入 上 式 , 得 2
4
5 1 5 1 an 1 (n 2) ,记 f ( x) x ,令 f ( x) x ,求出不动点 x0 1 ,由定理 1 知: 6 6 6 6 5 an 1 ( an 1 1)( n 2) ,又 a11 15 ≠0,所以数列{an1}是等比数列。(2)解略。 6 an
*
(1)证明:an 1 是等比数列;(2)求数列 Sn 的通项公式,并求出使得 Sn1 Sn 成立的最小 正整数 n . 证:(1) 当 n1 时,a114;当 n 2 时,anSnSn15an5an11,即 6an 5an1 1 (n 2) 即
n 1
利用函数“不动点”法求解较复杂的递推数列的通项问题,并不局限于以上三种类型,基 于高考数列试题的难度,本文不再对更为复杂的递推数列进行论述,以下两个定理供有兴趣的 同学探究证明。 定理 4 设 f ( x) ax bx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b2 2b (a 0), 且 x0 是 f ( x ) 的最小不动点, 数列 {a n } 满足 4a
an 2 1 an1 2 1 an 2 a 2 两式相除得到 ,所以 是以 为公比, 1 2 为首项的等 1 1 4 1 1 4 an an1 an a1 2 2 2 2
a 2 1 比数列,所以, n 2 1 4 an 2
递推关系 an f (an1 ) , n 2,3, ,则有 an x0 a(an1 x0 )2.
b2 b3 b x (a 0), 且 x0 是 f ( x ) 的不动点,数列 定理 5 设 f ( x) ax bx 2 3a 27a 3a
3 2
{a n } 满足递推关系 an f (an1 ) , n 2,3, ,则有 an x0 a(an1 x0 )3.
2 a x a(an 2an x1 x12 ) a x a x ( n 1 )2 ,又 1 1 0 ,则 n 1 0 , 2 2 a1 x2 an x2 a(an 2an x2 x2 ) an x2
3
∴ ln
a x an1 x1 a x 2ln n 1 ,故 ln n 1 是公比为 2 的等比数列。 an1 x2 an x2 a n x2
Sn 1
1 1 ,记 f x ,令 f ( x) x ,求出不动点 x0 1 ,由定理 2 (ⅱ) 知: 2 x 2 S n 1
Sn1 1

1 2 Sn 1 1 , 所 以 数 列 是 公 差 为 1 的 等 差 数 列 , 所 以 Sn 1 Sn 1 Sn 1
利用“不动点”法巧解高考题
由递推公式求其数列通项历来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题型,对那些已知递推关系但又难求通 项的数列综合问题,充分运用函数的相关性质是解决这类问题的着手点和关键.与递推关系对 应的函数的“不动点”决定着递推数列的增减情况,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对函数“不动点”问题 的研究结果,来简化对数列通项问题的探究。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究反思, 对那些难求通项的数列综合问题,形成利用函数不动点知识探究的规律性总结,以期对同学们 解题有所帮助. 1 不动点的定义 一般的,设 f ( x ) 的定义域为 D ,若存在 x0 D ,使 f ( x0 ) x0 成立,则称 x0 为 f ( x ) 的 不动点,或称 ( x0 , x0 ) 为 f ( x ) 图像的不动点。 2 求线性递推数列的通项 定理 1
1) , 且 x0 为 f ( x ) 的 不 动 点 , {a n } 满 足 递 推 关 系 设 f ( x) ax b(a 0,
an f (an1 ) , n 2,3, ,证明 {an x0 } 是公比为 a 的等比数列。
证 : ∵ x0 是 f ( x ) 的 不 动 点 , 所 以 ax0 b x0 , 所 以 b x0 ax0 , 所 以 ∴数列 {an x0 } 是公比为 a 的 an x0 (a·an1 b) x0 a·an1 ax0 a(an1 x0 ) , 等比数列。 例 1 (2010 上海文数 21 题)已知数列 an 的前 n 项和为 Sn ,且 Sn n 5a n 85 , n N
xn 1 1 由定理 3 知: x1 1, x2 3 ;
2
x1 1 4 1 x 1 x 1 xn 1 1 xn 1 3 ,所以 log3 n 1 2log 3 n 所以 . ,又 x1 3 4 3 xn 1 3 xn 3 xn 1 3 xn 3
5x 2 5 1 5an 2 , 记 f ( x) , 令 f ( x) x , 求 出 不 动 点 2x 2 an 2an
1
c 的取值范围 .
解: ( Ⅰ ) 依 题 an 1
an 1 1 1 1 a 2 1 1 2, x1 , x2 2 ; 由定理 2 (ⅰ) 知: ; an1 2 n an 1 2 2 2 2 an an 2 an 2 an
2 xn 3 .⑴求证: xn 3 ;⑵ 2 xn 4
例4 (2010 东城区二模试题)已知数列 {xn } 满足 x1 4 , xn 1 求证: xn1 xn ;⑶求数列 {xn } 的通项公式. 证:⑴、⑵证略;⑶依题 xn 1
2 xn 3 x2 3 ,记 f ( x) ,令 f ( x) x ,求出不动点 2 xn 4 2x 4 2 xn 3 ( x 1)2 x2 3 ( x 3)2 1 n xn 1 3 n 3 n , , 2 xn 4 2 xn 4 2 xn 4 2 xn 4
又 log 3
x1 1 x 1 1 ,令 an log3 n ,则数列 {an } 是首项为 1 ,公比为 2 的等比数列.所以 x1 3 xn 3
n 1
an 2
xn 1 3an 1 1 32 1 1 xn 1 an 3 x 2n1 .由 an log 3 ,得 .所以 n . xn 3 3an 1 xn 3 3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