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在车辆工程全日制工程硕士人才培养中的创新实践
车辆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车辆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汽车工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处在国家工业产业链条的顶端,我国的汽车工业较之全球汽车工业水平仍然处于低端位置。
如何保持我国汽车工业今后的持续发展,确保我国从汽车制造大国向汽车制造强国转变,我国汽车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政府和企业都十分关注的大问题。
车辆工程学科是目前我国汽车人才主要的输出专业学科。
作为产品类学科,注重创新人才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本质要求。
二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国内拥有车辆工程专业的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主要表现为:(1)教学模式老化,仍然把学生当做知识的接收机器,课堂采取“填鸭”、“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师生之间情感对立,缺乏沟通,教学成为教师的独角戏,学生作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2)教材更新慢,书本内容无法跟上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实验设备落后,实验条件差,实验对时间及场地的依赖性强,缺乏对学生自主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
(3)理论与实际脱节,不重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教学仅局限于课堂和学校,与实际生产之间存在断层,毕业生无法迅速投入到企业的具体工作中。
(4)作为支撑的基础学科教学内容不足、力度不够,人为地将众多联系紧密的学科分立,缺乏学科间的交叉教学。
(5)与车辆相关的交叉专业人才的培养能力弱。
三加强基础学科建设基础学科是发展应用学科、技术学科和新兴边缘学科的依托,同时也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基础和保障。
建国以来,我国很多大学办成了单科性学院,行业性过强,重专业而轻基础,重传授知识而轻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的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面过于狭窄,思维方式有缺陷,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21世纪,人类进入了一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不断创新的新时代,但就目前国内拥有车辆工程专业的高校来看,其在数学、力学、材料、电子等支撑性基础学科的教学和课程设置方面都比较薄弱,并且基础学科和上层学科之间交叉教学不足。
车辆专业教学实践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为了培养更多优秀的车辆专业人才,我国各大高校纷纷开设了车辆工程专业。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许多高校都安排了车辆专业教学实践环节。
本报告将结合我在车辆专业教学实践中的所见所闻,对实践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
二、实践背景1. 实践目的通过本次车辆专业教学实践,使学生深入了解车辆工程的基本理论、技术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2. 实践内容本次实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车辆工程基础知识学习:了解车辆工程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研究方向等。
(2)车辆设计实践:通过设计一款小型车辆,掌握车辆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流程。
(3)车辆制造工艺实践:了解车辆制造的基本工艺,包括焊接、涂装、装配等。
(4)车辆性能测试实践:学习车辆性能测试的方法和设备,对设计的小型车辆进行性能测试。
三、实践过程1. 实践前期准备在实践开始前,我们首先对实践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和规划。
明确了实践目标、实践步骤、实践时间安排等。
同时,我们还对实践所需的设备、材料进行了采购和准备。
2. 实践过程(1)车辆工程基础知识学习:通过查阅资料、课堂学习,掌握了车辆工程的基本理论,为后续实践奠定了基础。
(2)车辆设计实践:在导师的指导下,我们小组共同设计了一款小型车辆。
在设计中,我们充分考虑了车辆的性能、结构、美观等因素,力求使设计达到最佳效果。
(3)车辆制造工艺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学习了焊接、涂装、装配等基本工艺。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这些工艺的要点和技巧。
(4)车辆性能测试实践:在设计的小型车辆完成后,我们对车辆进行了性能测试。
通过测试,验证了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3. 实践总结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
但通过团队合作、互相学习,我们最终克服了困难,完成了实践任务。
以下是我们在实践过程中的一些体会:(1)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汽车课题实践教学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
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汽车专业人才,我国各大高校纷纷开设汽车相关专业,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本文以某高校汽车工程专业为例,介绍一个汽车课题实践教学案例。
二、案例概述案例名称:汽车动力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实践课程名称:汽车维修技术实践课时:40课时实践目标:1. 熟悉汽车动力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故障诊断方法;2. 掌握汽车动力系统常见故障的维修技能;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实践内容1. 理论教学(1)汽车动力系统概述:讲解汽车动力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性能指标。
(2)汽车动力系统故障诊断方法:介绍故障诊断的基本原理、诊断流程和常用诊断仪器。
(3)汽车动力系统常见故障分析:分析汽车动力系统常见故障的原因、诊断方法和维修技巧。
2. 实践教学(1)汽车动力系统部件拆装与组装:学生分组,每人负责一个汽车动力系统部件的拆装与组装,教师现场指导。
(2)汽车动力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学生根据故障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故障诊断,并进行维修操作。
(3)汽车动力系统性能测试:学生利用测试仪器对维修后的汽车动力系统进行性能测试,确保维修质量。
四、实践过程1. 理论学习教师首先对汽车动力系统进行理论讲解,让学生了解汽车动力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性能指标。
然后,讲解故障诊断的基本原理、诊断流程和常用诊断仪器。
2. 拆装与组装实践学生分组,每组负责一个汽车动力系统部件的拆装与组装。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完成部件的拆卸、检查、清洗、组装等操作。
3. 故障诊断与维修实践学生根据故障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故障诊断。
在诊断过程中,教师现场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诊断完成后,学生进行维修操作,确保维修质量。
4. 性能测试实践维修完成后,学生利用测试仪器对汽车动力系统进行性能测试,确保维修质量。
教师根据测试结果,对学生的维修工作进行评价。
协同培养创新人才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吉林大学车辆工程专业本科教学为例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4.2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传统汽车产业面临新的挑战,行业发展逐渐转向网联化、智能化和电动化,以往培养的专业技术人才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缺乏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问题凸显出来[1-2]。
高等院校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摇篮,应以产业升级为契机,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学科建设为基础,构建与之相匹配的人才培养模式[3]。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培养过程的总和[4]。
近年来,国内高校都在新工科建设中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尝试与探索,但目前从培养模式普遍的运行情况来看,仍然存在着诸多共性问题亟待解决。
例如,现有培养方案在制定的过程中缺乏站在产业工程实践与创新发展高度的思考[5];实践教学仍然围绕着理论教学的实践验证而展开,没有以产业需求为指导进行创新体系设计[6];教学与科研活动,被毕业生就业率、科研论文的数量与影响因子等“绑架”,未能充分满足学以致用并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7];教学评价由考分决定,而非基于实践能力培养形成的教学效果评估[8];人才培养模式重“教”轻“学”,忽视学生的创造性、主观能动性和自身潜能的发展,未能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创新能力培养[9];教学资源相对滞后,人才培养目标不明晰,学院各项制度与政策改革力度不足等。
鉴于此,文章以吉林大学车辆工程专业本科教学为例,以持续改进协同机制为导向,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具体实践过程进行思考,从多个方面进行改革与探索,力求打造多角度、全方位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二、车辆工程专业创新人才素养协同培养理念及对策(一)创新人才协同培养理念随着人工智能、通信、新能源和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和产业的发展,企业对车辆工程专业人才的要求不断提升。
在此背景下,专业课程内容急需调整,以更好地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文章立足《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遵循专业人才协同培养机制,深入研究车辆工程专业创新人才素养协同养成机制,提出吉林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创新人才素养协同培养理念与思路[10-11]。
车辆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 ) 一 构建 “ 宽平台 、 模块化 、 多类型 、 多方 向” 车辆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 体系
社会对人才提 出的新要 求.应 用型创新人 才
培养模式应运而生
一
、
当 前国内外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
( ) 一 西方发达国家应用 型创新 人才培养
的成功经验
为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 教育部在全 国部分工科 院校试点实行“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 划” 旨在培养造就创新能力强 . , 适应社会经济
学麓 羁
熹、
刘 涛 ( 东交通 大学轨道 交通 学 院 3 0 1 ) 华 3 0 3
高论 校坛
车辆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 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 本文介绍 了西方发达国家应 用型人 才成功 经验及我 国应用型创新人 才培养现状 . 技术教育 。技术教 育学 士学位教学计 划旨在 营里程达到1 7 公里 .预计 ̄2 1年前后 . 20 J0 5 中
随着 经济社会的发展 .现代工业 日益呈 现 出其 “ 实践 、 应用 、 综合 和创新” 的特点 , 迫 刀 }需要在研究 、 发、 开 设计 、 制造 、 营销和管理
西方 发达国家也非常注重应用 型技术人才 的
培养 。
( 当前我国 二) 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 当前 ,我国许多工科 院校 所培养 的工程 人才 尚不 能按照 自身条件 和社会 需求准 确 、
客观地 定位 .在学校类型和办学层 次上追求 “ 、 、 。按照“ 高 大 全” 厚基础 、 口径 、 宽 后劲足 ”
工作中能使研 究工作 深化 、生产工艺水 平和 营销管理水平提高的应 用型创新人才
相关 资料 显示 . 1 年 我 国高 校 毛入学 2 0 0
车辆工程技术中的创新应用案例
车辆工程技术中的创新应用案例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车辆工程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这些创新应用不仅使汽车更加智能化、安全化和环保化,还为用户带来了更高的舒适度和便捷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在车辆工程技术中的创新应用案例。
1. 自动驾驶技术自动驾驶技术是目前车辆工程技术中的一项重要创新应用。
它通过使用先进的传感器、摄像头和雷达系统来实现对汽车的自主驾驶。
通过对车辆周围环境的实时监测和分析,自动驾驶系统可以智能地控制汽车进行转向、加速和刹车等操作,从而实现无人驾驶。
这项技术的应用既能提高驾驶安全性和减少交通事故,还能节省燃料和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2. 电动化技术电动化技术是另一项在车辆工程中的创新应用。
传统的内燃机车辆使用的是化石燃料作为能源,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
而电动化技术通过使用电动机和电池作为动力系统,减少甚至消除了尾气排放,从而实现了零排放和环保型的汽车。
除此之外,电动车还具有静音、高效、低成本和易于维护的优点,因此得到了越来越多用户的青睐。
3. 智能安全系统智能安全系统是在车辆工程技术中的另一项重要创新应用。
通过使用先进的传感器、摄像头和雷达系统,智能安全系统可以智能地监测和分析车辆周围环境的情况,识别出潜在的危险并预测可能发生的事故。
一旦发现危险,智能安全系统可以及时发出警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自动刹车、自动转向或提醒驾驶员采取适当的行动。
这一技术的应用不仅大大提高了驾驶安全性,减少了交通事故,还能保护乘客和行人的生命安全。
4. 远程监控和维护系统远程监控和维护系统是车辆工程技术中的又一项创新应用。
通过使用网络和先进的传感器系统,远程监控和维护系统可以对汽车进行远程监测和维护,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故障和问题。
例如,通过远程监控系统,汽车制造商可以实时获取汽车的状态信息,包括车辆的健康状况、油耗情况和电池状态等。
这样一来,汽车制造商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向车主发送警告信息、提供维修建议或预约上门维修等,以保证汽车的正常运行并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车辆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车辆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作者:王素玲何富君刘彩玉杨胡坤来源:《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年第03期摘要: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内涵,对车辆专业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了探讨与试件,重新对车辆专业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定位,采用了企业需求人才的培养方向,基于校企结合的培养途径,在课题体系的构建以及实践环节上进行改革,优化可课程体系及内容,初步实现了“校企对接,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证明,该培养模式可有效的实现学生毕业有岗的目的,能够与卓越工程培养的模式实现有效的对接。
关键词:车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项目资助说明:黑龙江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40628)“车辆工程专业协同育人模式的研究和实践”中图分类号:U461-4汽车行业中,我国作为后起之秀,在汽车的制造以及市场销售方面处于世界前列,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汽车工业体系,培养一大批从事汽车研发、生产及管理的人才,但仔细分析我国的汽车品牌构成,不难发现高端汽车仍旧是以进口和合资技术为主,我国的自主品牌发展不足,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缺乏具有创新的研发团队,大部分核心技术仍旧追随着国外,基于此现状,高校是培养汽车行业高端人才的摇篮,承担了创新人才培养的重任。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一直是各高校探索的重点,我校在2012年新成立的了车辆工程专业,专业成立的比较短,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立足地方,服务行业,重点是培养东北地区的汽车专业人才,在专业培养上根据东北地区车辆发展的方向和对人才的需求,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定位,重点确定了车辆工程专业的创新模式,同时在教学中进行了实践。
1.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体系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通过对目前其他高校车辆专业课程体系的调研发现,普遍高校追求专业理论的系统性,建立的专业课程大而全,课程门数多,忽略了以基础应用为目标的专业人才培养。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只注重理论系统的学习,在实践环节上,主要是验证性实验,开放性综合性培养学生自主分析型实验较少,这与车辆专业的专业特点及其不吻合。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我校车辆工程专业为例
第35卷㊀第6期㊀吉㊀林㊀化㊀工㊀学㊀院㊀学㊀报Vol.35No.6㊀2018年6月JOURNALOFJILININSTITUTEOFCHEMICALTECHNOLOGYJun.㊀2018收稿日期:2018 ̄03 ̄05基金项目:2014年度吉林省教育科学 十二五 规划课题(GH14285)ꎻ2015年度吉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2015ZCY278)ꎻ2015年度吉林化工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大课题作者简介:甘树坤(1973 ̄)ꎬ男ꎬ吉林德惠人ꎬ吉林化工学院副教授ꎬ主要从事车辆工程专业教学方面的研究ꎮ∗通信作者:吕雪飞ꎬE ̄mail:108825021@qq.com㊀㊀文章编号:1007 ̄2853(2018)06 ̄0014 ̄04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我校车辆工程专业为例甘树坤1ꎬ吕雪飞2∗(1.吉林化工学院汽车工程学院ꎬ吉林吉林132022ꎻ2.吉林化工学院机电工程学院ꎬ吉林吉林132022)摘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对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ꎮ本文以我校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例ꎬ结合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ꎬ注重职业技能及创新能力的培养ꎬ以适应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为目标ꎬ探讨了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改革与实践ꎬ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ꎮ关键词:车辆工程ꎻ课程体系ꎻ创新人才ꎻ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志码:ADOI:10.16039/j.cnki.cn22-1249.2018.06.005㊀㊀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得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ꎬ掌握核心技术及创新已经成为企业生存的关键ꎮ因此我国目前以建立创新型国家来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家战略ꎬ而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也是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的重要思想ꎮ培养符合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创新应用型人才则成为高等院校一个重要使命[1]ꎮ一㊁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㊀㊀应用型创新人才主要是指能紧密地联系社会需求ꎬ能对多种学科知识进行有效集成和创新ꎬ并可以创造性地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及系统性工程问题的技术型人才ꎮ因此如何提高工程类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ꎬ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质量工程创新人才ꎬ对提高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整体质量和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ꎮ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适应新形势下社会经济发展要求ꎬ必须尽快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ꎬ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的能力做为核心ꎬ从而实现从只注重知识传授的方式向注重人才能力培养的方式转变ꎮ通过课程体系的优化整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ꎬ进而不断地更新专业知识的内容ꎬ是高校工程类素质教育中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2 ̄4]ꎮ二㊁课程体系的构建(一)顶层设计课程体系的构建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ꎮ我校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过程中ꎬ总体要求要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大学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模式ꎬ并且按照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ꎬ科学设计课程体系ꎮ学校教学主管部门结合社会需求与人才长远发展战略思想ꎬ对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㊁培养规格㊁培养过程和培养模式进行了顶层设计ꎮ为了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ꎬ制订了五项基本原则:①以学生为中心ꎬ注重德㊁智㊁体㊁美全面发展的原则ꎻ②以成果为导向ꎬ注重整体优化的原则ꎻ③以能力提升为目标ꎬ注重实践育人的原则ꎻ④以个性发展为方向ꎬ注重因材施教的原则ꎻ⑤以改革为动力ꎬ注重教学实效的原则ꎻ通过各项教学环节的改革措施的制订及实施ꎬ进而提高教学质量ꎬ切实加强学生的创新㊁创业意识和就业能力ꎮ课程在不同的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均具有重要的地位作用ꎬ建立模块化的课程体系ꎬ优化组合各门课程内容和结构ꎮ图1所示为我校对各专业顶层设计的课程体系结构图ꎬ其中工程类专业总学分要求不超过170学分ꎬ人文社科类课程不少于15%ꎬ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不少于15%ꎬ工程专业基础及专业类课程不少于30%ꎬ工程实践类课程与毕业设计(论文)不少于25%ꎬ第二课堂不少于4学分ꎮ图1㊀课程体系结构图(二)专业理论课程的优化我校车辆工程专业能够始终以社会需求及行业发展为办学导向ꎬ以OBE理念引导专业人才工程素质教育ꎬ从而达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创新人才ꎮ长年来ꎬ专业教师一直坚持全员参与教学研究㊁改革与实践ꎬ并逐步确定了以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办学思想ꎮ即培养的人才应具有人文素质㊁科学素质㊁专业素质㊁实践能力㊁创新能力㊁职业技能等六个方面的综合素质能力ꎬ投入社会后具有更强的可塑性和适应面ꎮ结合专业办学经验ꎬ首先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专业课程进行了合理的优化整合ꎬ使专业知识形成体系ꎬ更加具体化ꎬ从而减轻了学生学业的压力ꎮ在开设汽车构造㊁汽车设计㊁汽车理论㊁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等共性的专业课程外ꎬ还进一步结合专业发展及社会人才需求开设了汽车设计制造ꎬ新能源汽车两个专业方向ꎬ每个专业方向同时开设两门不同的特色专业课程ꎬ更好地适应了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个性需求ꎬ如汽车设计制造方向主要开设汽车制造工艺学㊁汽车试验学等两门课程ꎬ充分体现了专业知识的精专性ꎬ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ꎬ学生的科学素质和专业素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ꎮ通过专业特色课程ꎬ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国际化能力ꎬ如学科带头人及外聘企事业工程技术人员主讲的专业导论㊁学科前沿讲座㊁专业安全概论等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㊁工程意识㊁专业素质和创新创业意识ꎬ设置的跨专业课程或专业选修课程模块可以满足和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和自主学习ꎮ(三)实践教学环节的整合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设置是一个重要的环节ꎮ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过程中ꎬ车辆工程专业能够紧密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ꎬ通过持续贯彻全面发展㊁因材施教㊁整体优化㊁分层分类培养的原则ꎬ对专业实践环节的不断优化整合ꎬ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有力的保障[5]ꎮ根据车辆工程专业教学现状ꎬ加大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比例ꎬ具体如下ꎮ1.操作类课程开设C语言㊁AutoCAD㊁UG等CAD设计软件ꎻ通过上机实践ꎬ项目设计培养学生逻辑思维㊁实践动手能力和工程意识ꎮ2.实验教学环节除开设工程力学等专业基础实验外ꎬ单独开设专业实验课程ꎬ并构建了包含基础性实验㊁设计性实验㊁创新性实验㊁综合性实验在内的实验教学体系ꎮ使学生能综合利用各课程所学的知识ꎬ加大各课程之间知识的联系ꎻ增加选修实验项目ꎬ独立自主进行创新实践ꎬ培养学生创新实践动手能力ꎮ3.课程设计环节设置4门9周的课程设计ꎬ切实地加大课程设计中重要课程的覆盖面ꎬ使学生所学专业知识与工程生产实际的距离进一步拉近ꎬ提高学生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ꎮ51㊀㊀第6期甘树坤ꎬ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㊀㊀㊀4.实习教学环节规范实习教学ꎬ拓展实习实训基地建设ꎬ切实加大认识实习㊁生产实习在学生工程素质教育中的培养作用ꎬ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及工学结合ꎬ通过聘请校外企业专家及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做为指导教师㊁讲座等形式ꎬ提高实习教学效果ꎬ切实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㊁职业技能ꎮ5.毕业设计环节结合企业生产实际ꎬ校企共同参与确定学生毕业设计题目ꎬ要求选题应切合实际ꎬ同时结合专业教师的科研及专业办学条件和特点ꎬ通过指导教师拟定设计论文题目ꎬ由学生自愿申报双向选择毕业设计题目ꎬ从而使学生真正能够提高工程综合素质和创新适应能力ꎮ修订后的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环节占总学分约28.82%ꎬ厚重有序的实践教学环节贯穿了人才培养全过程ꎬ形成了层次化㊁模块化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ꎬ保证了实践教学各环节循序渐进ꎬ实现了课内外㊁社会实践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有机结合ꎬ在实施的过程中真正地注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㊁工程意识㊁创新能力及职业技能的培养与强化ꎮ(四)创新能力的养成第二课堂的设置是为了补充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课程与实践教学环节以外的教学环节ꎬ主要通过成立学生专业兴趣小组ꎬ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ꎬ提高工程实践创新的能力ꎬ进而使学生真正地获得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ꎬ提高团队合作能力ꎮ通过积极组织学科专业竞赛ꎬ提高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ꎮ积极鼓励学生参加专业培训学习获取相关专业培训证书ꎮ通过多种方式实施使学生真正得到了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的提高ꎬ达成创新能力的养成ꎬ增强就业竞争力ꎬ进而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ꎮ三㊁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改革为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ꎬ适应社会需求ꎬ在专业办学过程中ꎬ专业教师多年来一直坚持以精品课㊁优秀课的要求和标准制订和完善各项教学文件ꎬ通过积极打造专业优秀课和精品课程ꎬ切实注重提高专业教学质量ꎬ带动整个专业的建设和不断提高发展ꎮ本专业对于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全部纳入规范的管理ꎬ通过制定合理可行的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ꎬ进一步完善了一系列的高质量的教材㊁教学参考书以及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ꎮ同时通过积极地改进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考试考核方式ꎬ完善试题库建设ꎬ逐步实施统一命题管理ꎬ逐步实现教考分离等措施不力ꎬ规范考试考核机制ꎬ保证课程建设的教学质量ꎮ实际教学过程中车辆工程专业教师能够充分利用如MOOC在线教学㊁多媒体及虚拟仿真等现代化教学手段ꎬ革新陈旧的教学方法与手段ꎬ活跃课堂气氛ꎬ充分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㊁主动性与创造性ꎬ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接收大量知识和信息ꎬ通过加强课堂上的互动ꎬ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6]ꎮ四㊁教学改革的成效我校车辆工程专业随着不断深入的教学改革与实践ꎮ目前办学思路清晰ꎬ专业发展态势稳步提升ꎬ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不断地提高ꎬ教学改革与实践卓有成效ꎮ通过多元化培养平台的构建ꎬ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校级以上学科竞赛或科技创新训练ꎬ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ꎮ近几年来ꎬ我校车辆工程专业在校学生在大学生双创大赛㊁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㊁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各种学科竞赛中不断获得多项省㊁校级以上奖项ꎬ学生能够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并成功获批多项ꎬ培养的学生工程创新和与实践能力大幅提升ꎬ综合素质不断提高ꎬ获得了广泛好评ꎮ五㊁结㊀㊀语提高工程类专业人才的应用创新实践能力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ꎬ在夯实理论基础的前提下ꎬ因材施教ꎬ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的关键ꎮ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达成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校专业建设的重要课题ꎮ只有不断明确人61㊀㊀吉㊀林㊀化㊀工㊀学㊀院㊀学㊀报㊀㊀2018年㊀㊀才培养目标ꎬ通过课程体系优化㊁教学方法改革等一系列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才能更好地学生地的整体素质得到不断的提高ꎮ参考文献:[1]㊀肖洪森ꎬ陈海涛ꎬ陈玲.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研究与实践[J].人力资源管理ꎬ2014(1):147 ̄148.[2]㊀陈志刚ꎬ杨新海ꎬ吴健荣ꎬ等.地方高校工程类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苏州科技学院 五化 模式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ꎬ2012(1):75 ̄80.[3]㊀李正.基于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ꎬ2012(3):12 ̄14+56.[4]㊀吕雪飞ꎬ甘树坤.基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工程类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与实践[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ꎬ2017(12):5 ̄8.[5]㊀吕雪飞.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程优化整合及教学改革探讨[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ꎬ2016(12):54 ̄57.[6]㊀王丽梅.基于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方法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ꎬ2014(8):19 ̄21.ReformandPracticeofAppliedTalentTrainingModeonVehicleEngineeringSpecialty:ACaseStudyofAutomotiveEngineeringMajorsGANShu ̄kun1ꎬLVXue ̄fei2∗(1.SchoolofAutomotiveEngineeringꎬJilinInstituteofChemicalTechnologyꎬJilinCity132022ꎬChinaꎻ2.SchoolofMechanical&ElectricalEngineeringꎬJilinInstituteofChemicalTechnologyꎬJilinCity132022ꎬChina)Abstract:Thecultivationofappliedtalentsisofgreatimportancetothenationalmediumandlong ̄termdevelopmentprogramofbuildinganinnovativecountry.Thispapertakesthereformoftrainingmodelofautomotiveengineeringprofessionalsinourschoolasanexampleandpaysattentiontothecultivationofvocationalskillsandinnovativeabilitybyanlyzingtheengineeringprofessionals characteristicsꎬwiththeaimofmeetingthepersonnelneedsforindustryandlocaleconomicdevelopmentꎬitdiscussestheoptimizationandreformofthecurriculumsystemanditspracticeꎬwhichhelpstorealizethecultivationofappliedtalents.Keywords:automotiveengineeringꎻcurricularsystemꎻinnovativetalentsꎻmodelofcultivation71㊀㊀第6期甘树坤ꎬ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㊀㊀㊀。
车辆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与创新培养模式
车辆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与创新培养模式1. 引言车辆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与创新培养模式是一种促进学生能力培养和实践能力提高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从实践教学和创新培养两个方面探讨车辆工程专业的教学模式。
2. 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是车辆工程专业学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中,通过参与实际项目的设计、建造和测试,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教学模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实验教学在实验教学中,学生通过操作实际设备和工具,实践所学的理论知识。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来测试车辆的性能和安全性能,了解车辆故障的排除方法,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2.2 实习实训实习实训是学生在企业或相关机构进行的实践活动。
通过参与实际工程项目,学生可以了解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通过与工程师的交流,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工程项目工程项目是车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可以参与设计和建造实际的车辆或相关设备,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3. 创新培养模式创新是车辆工程专业学生培养的核心目标之一。
通过创新培养模式,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1 科研创新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
学生可以参与导师的研究课题,深入了解行业的前沿技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新,取得研究成果。
3.2 创业实践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创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理论到实践,从创意到产品的转化。
通过创业实践,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4. 教学资源与支持为了保证车辆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和创新培养模式的顺利开展,学校应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和支持。
4.1 实验室设备学校应投入资金更新实验室的设备,保证学生能够在良好的实验环境中进行实践教学。
此外,学校还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实践
AUTOMOBILE EDUCATION | 汽车教育1 前言2010年,新能源汽车被列为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2015年的《中国制造2025》将其纳入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之列[1]。
我院车辆工程专业作为学校重点建设的工程类专业,主要面向粤港澳大湾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的发展需要,培养具备现代汽车设计、开发、管控、试验测控等专业知识和应用能力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已逐步建设成为汽车领域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一流专业。
然而,随着现代科学与工程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理论、技术、方法等不断涌现。
汽车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如新能源汽车、车联网、自动驾驶技术等,具有明显的新工科技术特点,其所要求的技术理论和知识结构与传统汽车技术体系有着很大区别,尤其需要大量掌握交叉学科知识、新技术和具备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作为支撑,已成为了车辆工程专业以及各汽车类专业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因此,结合汽车产业市场对高级技术创新型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和车辆工程专业特色,有针对性地开展以提升工程实践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切实提升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能力,是我院主动适应适应经社会发展、深化工程教育改革的最直接体现,培养更适合工程实践需要的创新型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势在必行。
因此,推进以提高工程实践能力为核心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更适合工程实践需要的创新型高技术技能型人才,是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进程中的重要一环,也是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对我省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提出的客观要求,更是我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深化教学改革,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必然选择。
2 车辆工程学科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产业变革的关键环节是人才,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突破的关键。
目前我国汽车产业人才培养仍存在不少问题,有以下几个凸出的问题:人才数量无法满足产业链的需求。
以新能源汽车人才需求为例,3个部委在《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中预估2025年的人才缺口为103万。
车辆工程创新实践活动方案
车辆工程创新实践活动方案背景以汽车工程专业为例,在高校中的汽车工程专业教育对学生的理论学习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探究,却缺乏实践教育,导致学生在就业市场中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在应用和创新能力上不如就业市场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学校汽车工程专业需要以实践和创新为特色,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为此,现提出一套包括项目管理、售后服务、车辆技术、营销策划等方面的车辆工程创新实践活动方案,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实践和创新教育。
目的通过设立该车辆工程创新实践活动,旨在:1.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2.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就业市场提供高素质的人才;3.推进学科的科研和学术交流。
内容项目管理1.招募公告:发布学生创新实践招募公告,招募实践项目负责人和创新团队成员;2.实践指导:设置专业实践指导组,对参与活动的团队进行项目指导和培训;3.比赛评估:举行实践成果展示、评审和答辩,通过评估挑选出优秀的团队成果;4.科技馆展示:优秀的团队成果将被推荐至省级科技馆优秀作品展示。
售后服务1.经验交流:组织学生学习售后服务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整个团队的服务水平;2.模拟演练:借助虚拟环境或实物模型,进行售后服务的模拟演练,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经验;3.实践展示:组织学生进行实际的售后服务实践活动,并将成果呈现给相关教师和领导,接受评估和点评。
车辆技术1.实验室研究:建设车辆技术实验室,提供更加实际的实验环境,开展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2.专业讲座:邀请行业中的专家或者学术研究人员,为学生讲解和介绍最新的技术和成果;3.实际应用:引导学生将所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生产和社会服务中,提高学生的应用和创新能力。
营销策划1.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实地调查和讨论,学习和掌握衍生的市场营销策划思路;2.团队行动:组织学生进行本地化的营销实践活动,例如促销活动、品牌推广活动、营销方案策划等;3.成果展示:将营销实践成果进行分析和点评,并推荐到省级市场营销学术会议上。
“立德树人”目标下的车辆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立德树人”目标下的车辆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摘要:立德树人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与核心环节,揭示了教育系统性、整体性的普遍规律,是引导各个学科理论、实践等教育体系发展的指南针。
车辆工程作为我国机械类工科专业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必须要以学科教育服务思想政治教育为总体目标,在实现学科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同时体现教育的普遍性规律,在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关键时期,培养一批能够在汽车制造、研发、检测、管理等车辆工程专业相关领域攻坚克难、担当民族复兴大业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立德树人;车辆工程;人才创新培养引言相对于传统的工科人才,新工科培养的是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工程实践是促进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升华为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推进新工科建设,必须要重视实践教学。
生产实习是车辆工程专业实现工程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实践环节,推动传统车辆工程专业向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必须要创新生产实习教学模式,深化校企合作,切实提高生产实习课程的工程实践效果。
1车辆工程课程的思政意义与教学创新目标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汽车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在拥抱“新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进程中,面临着一些“卡脖子”难题,究其原因是我国汽车行业缺乏能够进行技术攻关的卓越人才。
车辆工程专业设置课程具体包括机械设计、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汽车试验学等诸多专业核心知识领域,其培养目标就是为我国汽车产业培养高技术人才,致力于汽车的研发、制造、实验及管理工作;车辆是社会生产力的根本保障,与提升我国国民经济水平与综合国力息息相关,更是实现我国“交通强国”目标的重要牵引力,汽车产业已经成为大国科技竞争的战略制高点。
因此,车辆工程专业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元素,在新时代的发展浪潮中,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更要帮助学生建立符合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最终成长为具有强烈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
工程硕士实践教学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程领域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工程硕士教育作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层次工程人才。
实践教学作为工程硕士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某高校工程硕士实践教学为例,探讨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
二、实践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工程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为今后从事工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三、实践教学内容1. 工程实践项目(1)项目背景:某高校工程硕士实践教学项目以我国某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为背景,该项目涉及多个专业领域,如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等。
(2)项目内容: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项目,负责项目的一部分工作,如设计、施工、调试等。
(3)项目实施过程: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请教导师、团队合作等方式,完成项目任务。
2. 企业实习(1)实习单位:某知名企业,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
(2)实习内容:学生参与企业实际工程项目,了解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如前期策划、设计、施工、验收等。
(3)实习成果:学生撰写实习报告,总结实习经验,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3. 学术讲座(1)讲座主题: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工程实践中的热点问题进行讲座。
(2)讲座内容:涉及工程实践、技术创新、企业管理等方面。
(3)讲座效果: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
四、实践教学实施1. 制定实践教学计划(1)根据工程硕士培养目标,制定实践教学计划,明确实践教学内容、时间、地点等。
(2)实践教学计划需经学院、学校相关部门审核批准。
2. 实践教学过程管理(1)实践教学过程中,导师需对学生的实践过程进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实践任务。
(2)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成果展示,鼓励学生交流学习心得。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车辆工程专业开放性实验课程探索与实践
1 传 统 开 放 性 实 验 课 程 教 学 中 存 在 的 问题
1.1 开放性实验课程内容单一 就当前车辆工程专业而言,其所开设的 开放性实验课程大都是建立在原有实验课程 之上,只是简单的将原有实验课程对学生进 行开放。这就导致了其所开设的开放性实验
课程内容单一,没有整体的协调性,同时也 不具备跨学科或跨学院解决问题的能力。如 此,当学生迸发出一些创新想法的时候却不 具备实验条件,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 生创新意识的发展。
Wang Zhen,Li Jianhua,Zheng Jinjun
A b s t r a c t :In the teaching of open experimental courses for vehicle engineering majo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traditional experimental teaching mode only regards experimental teaching as a supplement and extension of theoretical teaching. Most of the professional experimental courses offered are basic experiments with single and comprehensive content. And the design is lacking, and the demonstrative and confirmatory experimental projects account for a relatively large amount of experimental projects. Under this teaching model, students' independent experiments are insufficient, and at the same tim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and comprehensive ability cannot be effectively cultivated, and students' interest cannot be cultivated, and the quality requirements for college talent training in the new era cannot be met. Based on this, this article will conduct an in-depth study on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open experimental courses of the vehicle engineering specialty of innovative talent training mode.
车辆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
车辆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摘要:本文介绍了西方发达国家应用型人才成功经验及我国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现状,并就车辆工程专业如何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进行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车辆工程应用型创新探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现代工业日益呈现出其“实践、应用、综合和创新”的特点,迫切需要在研究、开发、设计、制造、营销和管理工作中能使研究工作深化、生产工艺水平和营销管理水平提高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相关资料显示,2010年我国高校毛入学率达26.5%,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的发展呈现出重组、合并与中心定位,办学形式多规格、多层次、多样化,学校的办学个性和特色也逐渐突显。
为适应社会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
一、当前国内外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一)西方发达国家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高度重视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是经济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
发达国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20世纪50-60年代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20世纪70-80年代开始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提高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的进程,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输送了大量人才。
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德国是一个成功的典X。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是德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从办学理念、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及课程设置都比较成熟的培养体系。
德国约有2/3的工程师毕业于应用科学大学,是名符其实的工程师摇篮。
其培养目标一个重要的特点是掌握科学的方法,擅长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技术专业人才。
为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学校采用“3+1”的教学模式,其中一个学年的实习期是保证其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其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完全面向职业和实践,从实际效果出发,企业需要什么,学校就教什么。
学校和企业相互依存,学校负责理论教学,企业负责实践教学,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企业,强调实践性与实用性。
车辆工程个性化培养实践与创新教育
车辆工程个性化培养实践与创新教育摘要:实践与创新能力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素质,作为尊重学生个性的个性化教学模式是实现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
本文以河北科技大学车辆工程专业所开设的主要实践环节———个性发展实践教育即专业课程设计综合实践课为例,基于“工学并举”思想理念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面向车辆工程专业认证,以提升本科生创新能力为导向,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和车辆工程专业人才需求特点,通过总结该专业系列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体会,重点从培养目标、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学生成绩评价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研究,提出该课程的主要改革措施。
研究结果表明,上述个性化培养实践与创新教育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对于车辆工程专业新时代创新性及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的实现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工学并举;个性化培养;协同创新;实践与创新教育;车辆工程全球工业领域内,新产业、新技术及新模式快速发展。
新技术与新兴学科的交叉应用给工科专业的工程人才教育带来极大的冲击与挑战。
汽车产业作为工业领域的一大组成部分,兼融机械学、工程学、电子、计算机与设计学等多学科交叉的工科专业,具有高度复合的学科特点,对该类专业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关系到教学改革的深化和高校新工科建设的推动进程,关系到汽车产业的发展,影响着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
国内外对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尤其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各自的模式。
德国汽车产业历史悠久,对于汽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教育以“双元制”为主要教育模式[1],采用LEP(具有项目特征的学习单元)教学方案,培养机构完善、办学风格灵活、人才培养速度效率高。
日本对人才的培养教育具有办学主体国家化、学科设置工学化、专业教育标准化、课程教育实践化、产学协作共同教育、多元衔接贯通培养等办学特点[2]。
在美国,汽车技术教育及汽车制造与服务企业进行多样化的合作,教育教学标准实施工学交替人才PATC项目化培养模式[3]。
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以吉林大学车辆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为例
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以吉林大学车辆
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为例
梁德东;于爱国;陈雪梅;高振海;田文晶
【期刊名称】《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年(卷),期】2013(000)012
【摘要】以车辆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为例,介绍了吉林大学作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院校,坚持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通过对工程硕士培养的科学定位和工程硕士培养各环节的创新性改革,积极探索符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律且体现工程硕士培养特色的车辆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总页数】5页(P17-21)
【作者】梁德东;于爱国;陈雪梅;高振海;田文晶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处,长春 130012;吉林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处,长春 130012;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长春 13001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
2.全日制工程硕士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培养模式的探索--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仪器仪表工程硕士培养为例
3.新时期工业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4.新时期工业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5.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培养模式实践与探索--以浙江大学电气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3年车辆工程个性化培养实践与创新教育
2023年车辆工程个性化培养实践与创新教育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车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车辆工程教育也必须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车辆工程人才。
车辆工程个性化培养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适应个体差异,注重个体的发展,培养学生成长为有独特人格的专业人才。
首先,应在课程设置上注重个性化需求。
例如,设置多种选修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方向选择课程,不仅使学习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其次,注重个性化指导。
通过开展一对一的导师制,让导师了解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优势开展个性化的学习和研究。
这样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们更加符合自身的职业发展需求。
最后,注重个性化评价。
评价应该以多元化的方式进行,可以采用考试、论文、实践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使学生的成绩真正反映出其个性化程度和创新能力。
实践教育是车辆工程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在实践教育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
例如,进行实习、实训、科研等活动,将学生放到真正的工作环境中,让学生亲身体验车辆工程的全过程。
此外,可以开展仿真练习、模拟设计等活动,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的方式进行实践,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实践教育还需要与现实需求相衔接,针对行业实际需求进行针对性培训和实践,让学生可以有效应对行业发展的各种挑战。
创新教育是车辆工程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创新能力是车辆工程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也是现代社会对高端人才的重要要求。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学术交流、参加竞赛、开展科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此外,可以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践,让学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产和工作中。
综上所述,车辆工程个性化培养、实践教育和创新教育是车辆工程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三个方面。
[实践教学,车辆,体系]关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车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关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车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车辆工程专业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创新性、综合性和社会性。
现有的教育体系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实践技能训练方面的培养。
因此要转变教育观念,以实践性教学环节为基础,以突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创造、创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新的现代实践教学运行模式,才能培养出理论和实践层面均出色的应用型人才。
1学校车辆工程专业办学情况山东交通学院的车辆工程专业历经十余年重点建设,依托运输车辆检测、诊断与维修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和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省级特色重点学科,目前已确立汽车设计、汽车车身、汽车电子三个本科培养方向,形成以商用车设计与开发为核心,逐步辐射到轿车及新能源汽车等相关技术领域的专业发展思路。
专业建设目标:以车辆工程省级特色专业为人才培养平台,以培养具有较强发展潜质的汽车行业一线工程师与管理人员为目标,建立比较完善、特色鲜明的专业教学体系,培养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在商用汽车、新能源汽车、汽车检测、车辆安全与节能等领域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专业工作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2车辆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群车辆工程专业主要课程有高等数学、机械制图、电工与电子技术、理论力学、机械设计、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汽车(车身)制造工艺学、汽车电子控制系统设计等课程。
车辆工程专业有汽车设计、汽车车身、汽车电子三个方向,如图1所示的专业方向核心课程群与基础课之间形成平台+模块式的课程体系。
为适应产业发展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增加新能源汽车方面的课程。
3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思想与构建车辆工程是一个由很多学科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发展起来的综合体,实践性教学加强了各课程之间的联系,是工科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它贯穿整个教学计划的全过程。
3.1人才培养模式借鉴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车辆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培养。
根据汽车行业发展、企业需求变化对原有人才培养方案深度改革,分阶段、多方式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第一学年为专业基本能力培养期,通过社会实践使学生认知企业、了解行业;第二、三学年为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期,将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制造工艺学等课程教学与驾驶实习、整车拆装等实习实践环节相结合,强化车辆工程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第四学年为专业能力拓展期,除到企业进行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外,还增加两个月的专业综合技能实训环节,要求不同方向的学生完成相应的工程技能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教学在车辆工程全日制工程硕士人才培养中的创新实践*郑玲,李以农(重庆大学汽车工程学院,重庆400044)引言近年来,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2015年,我国授予硕士专业学位31.27万人,占全部硕士学位授予数的49.3%,实现了应用型人才与学术型人才培养并重的局面[1]。
今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需求还会日益显著,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已成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定位于“掌握某一专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所以,培养实践能力成为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核心,也成为了评价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实践经验的探索性的教学模式,它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培养高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方式。
案例教学法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最初由美国哈佛商学院发起,当时是采取一种很新颖、独特的案例形式进行教学,这些案例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事件及情形,透过这种方式,有利于培养和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实施之后,效果显著。
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法再次受到师资培育的重视,通过广泛实践,被证明是一种相当有效的师资培育教学模式[2]。
由于案例教学法可以将理论和工程实践结合起来,使理论知识在工程实践中综合化、具体化和目标化,无疑成为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手段。
深刻理解案例教学法的内涵,学习案例教学法的基本理论,并在车辆工程全日制工程硕士课程教学中进行创新实践,已成为提高车辆工程全日制工程硕士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课题。
一、案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案例教学是建立在认知心理学、现代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前沿学科的基础之上,其理论基础可归纳如下:(一)迁移理论莱文(Levin)[3]认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个人提出并检验一系列假设,形成一套解决问题的思维顺序和假设范围。
这种通过假设形成的思维顺序和假设范围将会影响摘要:随着汽车向电动化、智能化以及轻量化技术的发展,汽车行业迫切需求大量具有综合工程实践和知识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车辆工程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势在必行。
文章从案例教学的理论出发,提出了案例教学实施的一些原则,并以《汽车控制理论》课程为例,探索了案例教学在车辆工程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中的创新实践,并总结了案例教学的经验和体会。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基于实践经验的探索性教学模式,对提高车辆工程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综合知识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但案例教学的实效性需要通过不断实践来完善。
关键词:全日制工程硕士;车辆工程;案例教学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00X(2018)10-0085-04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utomobile to electric,intelligent and lightweight technology,the automobile industry urgently needs a large number of high-level talents with comprehensive engineering practice and knowledge innovation ability,and it is imper-ative to reform the training mode and teaching method of full-time engineering postgraduates for vehicle engineering.Based on the theory of case teaching,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principles of case teaching implementation,and takes the course of automobile control theory as an example,explores the innovative practice of case teaching in the training of full-time engineering master in ve-hicle engineering,and sums up the experience of case teaching.As an exploratory teaching model based on practical experience,case teaching method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knowledge innovation ability and 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 of the full-time engineering postgraduates of vehicle engineering,and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and applying,but the actual effect of case teaching needs to be perfected through continuous practice.Keywords:full-time engineering master;automotive engineering;case-based teaching改革重大项目“基于协同创新平台的车辆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编号:yjg121006)作者简介:郑玲(1963-),北京,博士,教授,重庆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出版过4部著作,发表文章150余篇,发明专利20多项。
研究领域包括半主动和主动的振动和噪音控制,智能车辆和底盘的动态控制,信息融合和达(先进的驾驶辅助系统)。
85--未来解决类似的问题,并转移到后来的解决问题的活动中。
学习的情况与将来运用所学习内容的实际情况类似,这有助于学习的转移。
这便是案例教学法的重要理论基础。
(二)信息加工理论信息加工理论[4]认为:“个体知识分为程序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的表征是生产式系统,生产式系统涉及某些内部的目的,认知过程及知识。
它需要目标驱动,集中注意力,激活记忆及思维,调动相关知识结构。
这些生产系统在练习后存储在人脑中,并保存为解决问题的技能。
陈述性知识最初由命题网络的形式组成,在各种练习中,它以产生式的方式表现,最终形成一个生产式系统。
”在案例教学中,案例是一个活生生的现实情境,所提出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同时它是一个综合体,涉及知识的各个方面,需要学生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知识并运用于案例的情境中,以获取由生产式系统转变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特定形式存储在学生头脑中的原则,原理等知识(陈述性知识)通过案例学习转化为解决问题的技能,即形成的保存在学生头脑中的生产式系统。
(三)认知弹性理论认知弹性理论是1990年由斯皮诺等人提出的,是关于探讨学习本质问题的理论[5]。
它指的是以许多方式重构自己的知识,以便对发生根本变化的情况做出适当的反应。
这不仅是知识表征方式的功能,也是影响心里表征的各种处理过程的功能。
它认为从单一角度提出的单个观点虽然不是错误的,但是不够充分。
因此,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有不止一个正确的答案。
在产生正确的答案后,需要有足够的耐心逐一验证其他理解和答案。
这是认知弹性的基本原则之一:案例和概念构成的多堆和非线性“十字交叉”形状。
(四)教学交往理论教学交往理论认为学生是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与老师,同学和周围其它环境的交往,从而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发展自己的道德品质。
交往是所有有效教学的基本要素,交往在教学中不仅发挥经验作用,使学生学会合作和发现自我,还能使学生达成共识,参与集体活动,形成健康人格。
案例教学是一种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的教学方式,教师不是教室里的控制者或操纵者,是与学生平等接触、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引导者。
案例教学是一种基于交往理论的教学方法。
(五)内隐学习理论内隐学习理论是由美国认知心理学家瑞伯于1978年提出的。
在人工语法概念学习的实验中,他发现受试者可以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获得字母蕴含的语法规则。
他将这种现象称为内隐学习。
他认为内隐学习是无意识的状态下获取外在刺激环境复杂规律的过程。
这是一种和外显学习方式平行的无意识的加工过程[6]。
案例教学中蕴含着大量的内隐学习。
从学习条件来看,内隐学习是在关键信息较为隐蔽、刺激结构高度复杂、问题不能有意识解决的条件下发生的。
在内隐学习中,人们没有意识到控制他们行为的规则究竟是什么,但是却学习了它。
在案例教学中,教学案例往往具有“关键信息隐蔽、刺激结构复杂、不能有意识解决”的特点。
此外,案例教学形式主要是师生、学生之间的平等讨论,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浓厚的内隐学习特征。
学生在案例教学结束之后虽然不能清晰地说明自己究竟学到了什么,但是他们已近掌握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尧案例教学的实施原则正确的实施,要发挥案例教学优势的关键。
从上面的案例教学理论基础,结合案例教学的具体情境,通过教学过程的和谐情景设计以及案例中陈述性、程序性知识的多维度、隐形特征信息的综合加工,提出案例教学的一些实施原则。
(一)启发和诱导学生独立思考的原则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独立的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师的主要责任是启发和诱导学生独立的思考。
当见解不一致时,引导学生开展争论,逐步统一认识,当见解不能统一时,只要它们是合理的,允许几种可能见解的存在。
教师切勿出面判断是非,这种做法违反案例教学的宗旨,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
(二)尊重学生创见的原则学生对案例研究分析的结论,即使超出了教案所给出的几种可能的见解,只要有道理、有依据的,就应该认为是正确的,是有创见性的,教师应该从中汲取智慧,在对案例点评时,应充分肯定各种见解的合理性(三)多种教学方式的综合原则案例教学可以采用的教学方式很多,如学生独立学习方式、小组讨论方式、全班辩论方式等。
每种教学方式都在案例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预先把案例材料发给每一个学员、让他们独立思考,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出的分析和判断,这种使学生独立学习方式,是案例教学必须经历的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以小组为单位,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是案例教学经常使用的方法。
让各小组派代表在班里介绍本组对案例分析、判断和决策的结果,然后让大家发表意见,特别强调能提出不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