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细菌性脑膜炎

合集下载

脑膜脑炎名词解释

脑膜脑炎名词解释

脑膜脑炎名词解释
脑膜脑炎是由于病毒性脑膜炎是由多种不同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又称无菌性脑膜炎或浆液性脑膜炎。

脑膜炎是由外界的细菌、自身的病毒、或是肿瘤与白血病等各种生物性致病因子侵犯脑膜引起的一些疾病。

脑膜脑炎是一种精致的脑膜或脑脊膜(头骨和大脑之间的一层膜)感染的疾病。

该病通常伴有细菌或病毒感染身体任何部位的并发症,如耳朵、窦或上呼吸道感染。

细菌性脑膜脑炎是一种需要及时治疗的特别严重的疾病。

如果治疗不及时,它可能会在几小时内死亡或造成永久性脑损伤。

病毒性脑膜脑炎更严重,但大多数人可以完全恢复,少数遗留后遗症。

脑膜炎的治疗主要是用一些容易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另外可以通过腰椎穿刺,通过鞘内注射药物来治疗脑膜炎。

如果有脓肿形成的话,一般情况下是需要通过手术进行治疗的。

赵红东之头痛分类

赵红东之头痛分类

中间神经痛 喉上神经痛 鼻睫神经痛 眶上神经痛
13.7 其他终末支神经痛 13.8 枕神经痛 13.9 颈-舌综合症 13.10 外源压挤性头痛 13.11 冷刺激头痛
13.11.1 头痛由于外源应用冷刺激 13.11.2 头痛由于吸入冷刺激
13.12 持续性疼痛由于构造性病变压迫、 激惹或扭曲颅神经或上颈神经根 13.13 视神经炎 13.14 眼糖尿病性神经病
10.2 Dialysis headache [Y84.1] 10.3 头痛由于动脉高血压
10.3.1 头痛由于嗜络细胞瘤 10.3.2 头痛由于无高血压脑病的高血压危 象 10.3.3 头痛由于高血压脑病 10.3.4 头痛由于先兆子痫 10.3.5 头痛由于子痫 10.3.6 头痛由于外源性制剂造成的血压增 高反应
6.1 头痛由于缺血性中风或TIA 6.1.1 头痛由于缺血性中风〔脑梗死〕 6.1.2 头痛由于TIA
6.2 头痛由于非外伤性颅内出血
6.2.1 头痛由于颅内出血 6.2.2 头痛由于蛛网膜下腔出血
6.3 头痛由于未破裂的血管畸形
6.3.1 头痛由于囊性动脉瘤 6.3.2 头痛由于动静脉畸形 6.3.3 头痛由于硬膜动静脉瘘 6.3.4 头痛由于海绵窦血管瘤 6.3.5 头痛由于脑三叉神经或软脑膜血管瘤
13.15 头或面痛由于带状疱疹
13.15.1 头痛或面痛由于急性带状疱疹 13.15.2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13.16 Tolosa-Hunt 综合症 13.17 眼肌麻痹性“偏头痛” 13.18 中枢源性面痛
13.18.1 13.18.2 13.18.3 13.18.4 13.18.5 痛性感觉缺失 中枢性中风后疼痛 面痛由于多发硬化 持续性原发性面痛 烧灼性口腔综合症

脑膜炎鉴别诊断:四种类型关键解析

脑膜炎鉴别诊断:四种类型关键解析

脑膜炎鉴别诊断:四种类型关键解析在神经内科疾病中,脑膜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

然而,脑膜炎的诊断并非易事,需要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

本文将结合四种典型脑膜炎病例,分析其鉴别诊断的关键点。

病例一:病毒性脑膜炎与细菌性脑膜炎的鉴别患者,男性,12岁。

发热、头痛、恶心、呕吐3天,意识模糊1天。

查体:体温39℃,神志不清,颈抵抗阳性,克氏征阳性。

脑脊液:压力250mmH2O,白细胞计数500×106/L,蛋白含量轻度升高。

初步诊断:病毒性脑膜炎?细菌性脑膜炎?鉴别诊断关键:1. 病程进展速度;2. 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及分类;3. 病原体检测。

分析:病毒性脑膜炎通常病程较短,病程进展迅速。

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轻度升高,以淋巴细胞为主。

细菌性脑膜炎病程较长,病程进展较慢。

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病原体检测也是鉴别病毒性脑膜炎与细菌性脑膜炎的重要手段。

最终诊断:病毒性脑膜炎。

病例二:结核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的鉴别患者,女性,25岁。

发热、头痛、盗汗、体重下降1个月,意识模糊3天。

查体:体温38.5℃,神志不清,颈抵抗阳性,克氏征阳性。

脑脊液:压力200mmH2O,白细胞计数300×106/L,蛋白含量轻度升高。

初步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鉴别诊断关键:1. 病程长短;2. 脑脊液中淋巴细胞比例;3. 抗酸染色及真菌培养。

分析:结核性脑膜炎病程较长,病程进展缓慢。

脑脊液中淋巴细胞比例较高。

病毒性脑膜炎病程较短,病程进展迅速。

脑脊液中淋巴细胞比例较低。

抗酸染色及真菌培养有助于鉴别结核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

最终诊断:结核性脑膜炎。

病例三:化脓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的鉴别患者,男性,5岁。

发热、头痛、呕吐、意识模糊1天。

查体:体温39℃,神志不清,颈抵抗阳性,克氏征阳性。

脑脊液:压力300mmH2O,白细胞计数1000×106/L,蛋白含量显著升高。

初步诊断: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鉴别诊断关键:1. 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及分类;2. 病原体检测;3. 细菌培养及抗生素敏感试验。

细菌性脑膜炎

细菌性脑膜炎

特异性细菌抗原测定
利用免疫学方法检查患儿 CSF、血、尿等标本中的细菌抗 原
1.对流免疫电泳 2.乳胶凝集试验 3.免疫荧光试验
其 他
1.血培养 2.局部病灶分泌物培养:如咽培养、 皮肤脓疮液或新生儿脐炎分泌物培 养等。 3.皮肤瘀点涂片 4.脑脊液乳酸脱氢酶、乳酸、C反应蛋 白、免疫球蛋白、β 2—m及TNF测定 5.头颅CT 扫描6.实时B型超声检查
6.并发症治疗:(1)硬膜下积液:少量积液不必穿刺,可自行吸收;积液量 多则反复穿刺放液,每次每测15ml;必要时行外科处理;
(2)脑室管膜炎:抗生素+侧脑室引流;(3)脑性低钠血症:限制液体入量; 逐渐补充钠盐。 7.高压氧治疗:治疗脑瘫等后遗症,促进功能恢复
一、年龄特点 :年龄不同感染的致病菌亦不同 二、季节 :冬季是多数化脑的好发季节 三、传播途径 :主要经呼吸道分泌物或飞沫传播 四、机体的免疫与解剖缺陷 1.年龄幼小,机体免疫能力较弱,血脑屏障 功能较差 2.先天性缺陷 3.解剖缺陷
发病机制
一、多数化脑是由体内感染灶(如上呼吸 道、皮肤感染)经菌血症或败血症侵犯至 脑膜,脑膜炎的产生需经过以下4个过程: 细菌进入血流能否引起持续性菌血症取决 于机体抵抗力和细菌防御能力的相对强弱。 细菌进入血流能否引起持续性菌血症更主 要取决于两个条件,细菌数量及细菌是否 具有荚膜。 二、少数化脑可由邻近组织感染扩散所致
表1 各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脊液鉴别
治 疗 一、抗生素治疗 二. 肾上腺皮质激素 三. 其他对症治疗 四. 并发症治疗
抗生素治疗
1.用药原则:采用早用药、剂量足、 疗程够的静脉注射原则,化脑预后严 重,应力求在用药24小时内杀灭脑脊 液中致病菌。 2.病原菌明确前抗生素选择 应选 择对肺炎链球菌、脑膜炎球菌和流感 嗜血杆菌等常见致病菌均有效的抗生 素。

细菌性脑炎PPT课件

细菌性脑炎PPT课件

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
并发症5 其它:颅内出血脑软化脑积水癫痫
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
实验室检查血象: WBC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细菌学检查 脑脊液涂片:革兰氏染色找细菌 细菌培养:咽试子、血、脑脊液、尿培养。
感染时机与途径出生后的感染: 病原菌经过呼吸道、脐部、受损皮肤或粘膜、消化道、结合膜侵入血液循环再到脑膜导致化脓性脑膜炎。中耳炎、头颅血肿、脊柱裂、脑脊膜膨出、皮肤窦道等,病原菌可以直接侵入脑膜,引起脑膜炎。
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
发病机制决定入侵中枢神经系统因素:细菌数量毒力机体免疫状态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发病:TNF TL-1等
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脑脊液与疗程
治疗原则抗生素治疗原则早期足量,首剂加倍对病原菌敏感有效杀菌剂易通过血脑屏障疗程足
常用抗生素 病原不明的脑炎:氨苄西林、头孢噻肟钠、头孢他啶。 病原明确的脑炎:参考药敏用药。 1 氨苄西林:李斯特菌、肠球菌、GBS、敏感 的葡萄球菌 。 2 头孢噻肟钠:耐氨苄西林的革兰氏阴性菌杆菌首选,肺炎克雷伯菌 3 头孢他啶:铜绿假单胞菌 4 头孢曲松:大肠埃希菌、大肠杆菌 5万古霉素:对氨苄西林不敏感 的葡萄球菌
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脑脊液与疗程
脑脊液培养阴性:疗程根据个体决定。新生儿期,对于可疑阳性但未证实的细菌性脑膜炎,通常建议在脑脊液阴性结果后2-3d停药。对于那些脑脊液结果正常,血培养和脑脊液培养都是阴性的患儿,在2-3d的潜伏期后,如果培养保持无菌,通常就停止抗生素治疗。脑脊液细胞数增加,血培养阴性,脑膜炎剂量的抗生素疗程取决于临床特点及非感染性因素引起的脑脊液细胞数增多的可能性(如脑室出血)。
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脑脊液与疗程
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大于21cells/microL预测脑膜炎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约80%,但新生儿脑膜炎也可能会出现正常脑脊液参数。

脑膜炎的鉴别诊断

脑膜炎的鉴别诊断
* 3、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颈软 ,无抵抗;浅表淋巴结未
触及肿大;双耳听力粗侧略下降,右上腹及腹部正中可见手术 瘢痕;余心肺腹查体(-),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 4、既往史:2003年行左侧输尿管成形术。个人史:起病前曾
有鸽子接触史。婚培养:新型隐球菌; 2015-8-28 脑脊液生化:
2cm手术瘢痕,无压痛、反跳痛、肌紧张,全身浅表淋巴结 未触及肿大,双下肢无水肿
✓颈软,无抵抗,脑膜刺激征(-),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
射未引出
*
*2015年3月14日 我院:
✓血常规、肝肾功、CMV/EBV-DNA(-); ✓输血八项(-); ✓TB亚群:CD4+T 93/ul, CD8+T 100/ul; ✓腰穿:压力冒管
鉴别诊断
不同致病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等)引起的脑 膜炎在临床表现上有时不易区别,其鉴别主要靠脑脊 液检查。 细菌学,生化,常规 脑脊液病原学检查是鉴别诊断的关键 细胞学、抗酸染色/培养、真菌培养、墨汁染色、乳胶 凝集试验、抗原、抗体等
不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脑脊液学特点
压力 (Kpa)
外观
化脑 升高
Pro:0.36g/L, cl- :128mmol/L, Glu: 3.6mmol/L,脑脊液常 规大致正常, HIV(-)
*
*隐球菌为条件致病菌,鸽子和其他鸟类可为中间宿
*
2014年12月30日 ✓出现头痛,VAS 8-9,伴发热、头晕、恶心、呕吐
2015年2月 ✓腹胀、纳差,胃镜示真菌性食管炎(具体不详),抑酸对症后改善
2015年3月 ✓久坐站起时突发头晕、头痛伴视力模糊,意识障碍,休息2h后缓解 ✓喹诺酮、罗氏芬、拜复乐抗感染无效现头痛,VAS 8-9,伴发热、头 晕、恶心、呕吐

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的病因治疗与预防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是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Neisseriameningitis,Nm)化脓性脑膜炎。

致病菌从鼻咽侵入血液循环,最终局限于脑膜和脊髓膜,形成化脓性脑脊髓膜病变。

主要临床表现为脑膜刺激征,如突起发热、头痛、呕吐、皮肤瘀斑、瘀斑、颈部强直等。

脑脊液呈化脓性变化。

此外,脑膜炎球菌不能侵入脑膜,而只能表现为败血症,其中严重的可能是暴发性发作。

感染也可发生在上下呼吸道、关节、心包和眼睛。

这种疾病在世界各地都很常见,大大小小,儿童的发病率很高。

一、病因脑膜炎球菌是奈瑟菌属之一。

革兰阴性,肾形,直径约0.6~0.8μm,多成对排列,相邻,平面,有时四个相连。

新鲜的分离菌株有多糖荚膜。

在电镜下,细菌有外膜,厚度约8nm。

粘肽层或周质间隙是外膜和细胞质膜之间的厚度6nm。

这种细菌只存在于人体内,可以从细菌的鼻咽部和患者的血液、脑脊液和皮肤瘀伤中检测出来。

细菌可以在中性粒细胞内外看到。

细菌需要氧气,对培养基有很高的要求。

血琼脂或巧克力琼脂通常用于分离5%~10%二氧化碳在浓度下生长良好。

最适宜的温度是35~37℃,超过41℃或低于30℃均不能生长。

18~24h后菌落呈无色、半透明、光滑、湿润、有光泽的露滴圆形隆起。

细菌可以形成自溶酶,如果不及时转移,可以在几天内死亡。

它对寒冷和干燥也非常敏感,在体外很容易死亡,所以在收集标本后必须立即接种疫苗。

它对一般的消毒剂非常敏感。

糖发酵反应是识别奈瑟菌属的重要方法。

脑膜炎球菌发酵葡萄糖、麦芽糖,但不发酵乳糖、果糖和蔗糖可与奈瑟菌属中的淋球菌和乳糖发酵奈瑟菌区分开来。

这种细菌的荚膜多糖是分组的基础。

目前,细菌分为A,B,C,D,X,Y,Z,29E,W135,H,I,K,L,13一个菌群。

此外,还有一些菌株不能被上述菌群的抗血清凝结,称为未定群,占脑膜炎球菌带菌者分离的比例20%~50%,一般无致病性。

B群和C群体还可以根据菌体外膜的蛋白质抗原进行分类,导致临床发病者多为2型和15型。

病理第6.7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病理第6.7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抗衰老作用
正常菌群中双岐杆菌、乳杆菌、肠球菌可产生过氧 化物岐化酶(SOD),催化自由基(O2-)岐化, 清除O2- 的毒性保护组织细胞。
抗肿瘤作用
正常菌群中双岐杆菌、乳杆菌、肠球菌除产生多种 酶分解致癌物质,如降解亚硝酸胺为仲胺和亚硝酸 盐,排出体外;还可激活巨噬细胞抗肿瘤。
微生态平衡与失调
微生态学(microecology):细胞或分子水平 研究微生物与宿主、环境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 性学科。 医学微生态学:研究寄居在人体表面和外界相 通腔道黏膜表面的微生物与微生物、微生物与人体, 以及微生物和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相互 制约的关系。 微生态平衡,微生态失调,菌群失调症
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活性氧中介物
(H2 O2 、 O2- 、 OH- )、活性氮中介物
(NO、NO-2 、NO-3 等。中性粒细胞和NK细 胞也参与抗胞内菌免疫。
2.细胞免疫: 参与抗胞内菌(或病毒)感染。
CD4+ Th1分泌细胞因子(CK)(IL-2、 IFN-γ、TNF-α)引起迟发型超敏反应,增强巨噬细 胞的杀伤能力,清除胞内菌。 CTL释放穿孔素、颗粒酶破坏靶细胞,释放病原 体,通过抗体调理吞噬清除;IFN-γ活化巨噬细胞, 增强杀伤能力。
杀死 的病原体由蛋白酶、核酸酶、脂酶 等降解、消化 残渣排至吞噬细胞外
3.吞噬作用的后果
随机体的免疫程度、病原体种类、毒力不同而异。
(1)完全吞噬:病原体在吞噬溶酶体中被杀灭和消化,未消化的 残渣被排除胞外。大多数化脓菌5~10min即死,30~60min被破坏。 (2)不完全吞噬:某些胞内寄生菌或病毒在机体免疫力地下时,只 被吞噬不被杀死。
第二节 细菌的致病作用
致病性 细菌的侵袭力

隐球菌性脑膜炎诊治专家共识

隐球菌性脑膜炎诊治专家共识

隐球菌性脑膜炎诊治专家共识隐球菌性脑膜炎是由隐球菌属真菌引起的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

该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不断上升,特别是在免疫功能低下人群中更为常见。

随着HIV感染的增加,隐球菌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

在美国,隐球菌病的发病率约为5/100 000,其中1/5出现中枢神经系统(CNS)受累。

在我国,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有其一定特殊性,高达50%~77%的患者为免疫功能正常者。

因此,对于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病原学和实验室检查的认识十分重要。

第二部分诊断标准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对于临床表现,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常表现为头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同时还可能出现意识障碍、癫痫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实验室检查方面,隐球菌菌抗原检测、真菌培养和PCR检测等方法可以用于诊断。

影像学检查方面,脑脊液检查、头颅CT和MRI检查可以帮助确定诊断。

在诊断隐球菌性脑膜炎时,需要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方面的信息。

第三部分治疗原则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真菌治疗和对基础疾病的治疗。

对于抗真菌治疗,目前推荐使用两种药物联合治疗,包括氟康唑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疗程,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对于基础疾病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治疗,包括免疫调节治疗、抗病毒治疗等。

在治疗期间,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结论隐球菌性脑膜炎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对于其诊断和治疗需要进行规范和科学的管理。

本文介绍了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病原学、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希望对临床医生在诊治该疾病时有所帮助。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针对我国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特殊性,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该疾病的研究和管理。

隐球菌性脑膜炎是由隐球菌引起的疾病,隐球菌属包括至少30多个种类,其中大多数有致病性,如新型隐球菌和格特隐球菌(过去分别称之为新型隐球菌新生变种和新型隐球菌格特变种),其他种类如罗伦隐球菌、浅白隐球菌等则很少引起人类感染。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epidemic cerebrospinal meningitis)简称流脑。

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

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皮肤粘膜瘀点,瘀斑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

本病于1805年由瑞士Vieusseaux描述。

1887年Weichselbaum从脑脊液中分离出脑膜炎双球菌。

我国于1896年李涛在武昌正式报告。

[病原学]脑膜炎双球菌属奈瑟氏菌属,革兰氏染色阴性,肾形,多成对排列,或四个相联。

该菌营养要求较高,用血液琼脂或巧克力培养基,在37℃、含5~10%CO2、pH7.4环境中易生长。

传代16~18小时细菌生长旺盛,抗原性最强。

本菌含自溶酶,如不及时接种易溶解死亡。

对寒冷、干燥较敏感,低于35℃、加温至50℃或一般的消毒剂处理者极易使其死亡。

根据本菌的夹膜多糖抗原的不同,通过血凝试验将本菌分为A、B、C、D、X(1916)、Y(1889)、Z、W135(319)、29E(1892)、H、I、K和L13个血清群。

以A、B、C群为多见。

脑膜炎双球菌细菌素(meningocin)又可将A群分为4型,C群分为6型;B群分为11型,其中B群2型致病力最强。

根据其脂多糖(CPS)将脑膜双球菌分为8个LPS免疫型,与致病关系尚不清楚。

近20年来欧美一些国家的流行菌群已由A群转变为B群和C群;我国的流行菌群主要是A群,B群仅占少数。

但带菌者以B、C群为主,今后是否会成为主要流行菌群,有待于密切观察。

从60年代以来,脑膜炎双球菌对磺胺的耐药现象日益普遍,尤其以C群和B群最为严重。

A群耐药情况视不同国家、地区而异但,亦有增多趋势。

我国分离到的流行菌株大多对磺胺比较敏感,故磺胺药是治疗本病的主要药物之一。

[流行病学](一)传染源是带菌者和病人。

病人从潜伏期末开始至发病10天内具有传染性。

病原菌存在于患者或带菌者的鼻咽分泌物中,借飞沫传播。

在流行期间,一家有二人以上发病者占2~4%,但人群中鼻咽部带菌率常显著增高,有时高达50%以上,人群带菌率超过20%时提示有发生流行的可能,所以带菌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更大。

脑脊液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临床用

脑脊液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临床用

脑脊液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脑脊液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一、常规检验:1、(CSF)颜色检查[正常参考值]无色水样液体。

[临床意义]1 .红色:常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硬膜下血肿等。

如腰椎穿刺时观察到流出的脑脊液先红后转无色,为穿刺损伤性出血。

2 .黄色:见于陈旧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出血、包囊性硬膜下血肿、化脓性脑膜炎、脑膜粘连、脑栓塞;椎管梗阻;脑、脊髓肿瘤及严重的结核性脑膜炎;各种原因引起的重症黄疽;心功能不全、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胡萝卜素血症、早产儿等。

3 .乳白色:见于化脓性脑膜炎。

4 .微绿色:见于绿脓假单胞菌性脑膜炎、甲型链球菌性脑膜炎。

5 .褐色或黑色: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黑色素瘤、黑色素肉瘤等。

2、透明度检查[正常参考值]清晰透明。

[临床意义]1 .微混:常见于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脓肿(未破裂者)。

2 .混浊: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

3 .毛玻璃状: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等。

4 .凝块:见于化脓性脑膜炎、脑梅毒、脊髓灰质炎等。

5 .薄膜: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等。

3、细胞计数[正常参考值]成人:(0-8)X106/L;儿童:(0-15)X106/L;新生儿:(0-30)X106/L。

[临床意义]1 .细胞数明显增高(>200X106/L):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 .中度增高(<200X106/L):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

3 .正常或轻度增高:常见于浆液性脑膜炎、流行性脑炎(病毒性脑炎)、脑水肿等。

4、蛋白定性试验[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1 .脑脊液蛋白明显增高(++以上):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脊髓腔等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及其转移癌、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梗阻等。

2 .脑脊液蛋白轻度增高(+--++):常见于病毒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性、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膜血管梅毒、麻痹性痴呆、脑血栓形成等。

5、葡萄糖半定量试验[正常参考值]1-5管或2-5管阳性。

脑膜炎的症状和早期诊断要点梳理

脑膜炎的症状和早期诊断要点梳理

脑膜炎的症状和早期诊断要点梳理脑膜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它可以导致严重的颅内感染,并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

因此,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脑膜炎的常见症状进行梳理,并介绍早期诊断脑膜炎的要点。

一、一级段落标题:脑膜炎的常见症状1. 高热:脑膜炎患者通常会出现高度发热,体温可以超过摄氏39度。

这是由于身体抵抗感染产生的典型反应之一。

2. 剧烈头痛:脑膜受到感染后,机体会产生发炎反应,引起剧烈头痛。

这种头痛通常呈持续性或间歇性而且非常严重,甚至在休息时也无法缓解。

3. 呕吐和恶心:由于感染造成的中枢神经系统受损,许多患者都会出现呕吐和恶心。

这些胃肠道问题可能与神经通路受到破坏有关。

4. 颈部僵硬:脑膜炎患者常出现颈部僵硬,这是由于脑膜发炎后,颈部肌肉受到刺激和紧张所致。

在医学上,我们称之为"颈项强直"。

5. 感光和声音过敏:脑膜炎可以导致患者对光线和声音过敏。

这可能是由于感染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反应。

二、一级段落标题:早期诊断脑膜炎的要点1. 注意高危人群:早期诊断对治疗成功至关重要。

高危人群包括年幼儿童、老年人、免疫功能减弱的人以及接触了感染性物质的人员。

对于这些人群,一旦出现类似脑膜炎的症状,尤其是急性发热和剧烈头痛,应尽快就医。

2. 医生临床评估:专业医生可以通过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来帮助早期诊断脑膜炎。

医生会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特别是对于头部和颈部的检查。

3. 脑脊液检查:脑脊液检查是确诊脑膜炎的关键步骤之一。

医生通过穿刺患者的腰椎,将脑脊液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

该测试可以检测到细菌和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标志物,从而确定是否存在脑膜炎。

4. 影像学技术: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学技术可以帮助医生观察潜在的颅内损伤和其他异常情况,进一步支持或排除诊断。

5. 快速治疗:早期诊断后,尽快开始抗生素治疗非常重要。

抗生素可以有效控制细菌感染,并减轻患者的症状。

2024年老年细菌性脑膜炎护理查房PPT

2024年老年细菌性脑膜炎护理查房PPT
注心理健康。
睡眠质量下降:老年人睡眠 质量下降,容易失眠和早醒
心血管疾病:老年人心血管疾 病发病率较高,容易出现心绞
痛、心肌梗死等疾病
孤独感:老年人由于子女不在身边,容易产生孤独感 焦虑感:老年人对疾病和死亡的恐惧,容易产生焦虑感 自尊心强:老年人自尊心强,需要尊重和理解 依赖性: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容易产生依赖性
汇报人:
CONTENTS
护理人员
细菌性脑膜炎 概述
老年患者特点 及护理需求
护理查房流程 与内容
护理操作规范 与注意事项
并发症预防与 处理策略
PART ONE
PART TWO
细菌性脑膜炎是 一种由细菌感染 引起的脑膜炎, 主要表现为头痛、 发热、呕吐等症
状。
发病机制:细 菌通过呼吸道、 消化道等途径 进入人体,引 起炎症反应, 导致脑膜炎。
保持患者皮肤清洁,避免感染 保持患者饮食清淡,避免刺激性食物 保持患者情绪稳定,避免焦虑和紧张
护理人员应具 备专业知识和 技能,熟悉老 年细菌性脑膜 炎的护理要点。
护理人员应遵 循无菌操作原 则,避免交叉
感染。
护理人员应密 切观察患者病 情变化,及时 调整护理方案。
护理人员应加 强与患者及家 属的沟通,提 供心理支持和
老年患者特点:年龄大、身体虚弱、抵 抗力差、易感染
护理需求:预防感染、加强营养、保持 卫生、心理支持
护理目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 发症、促进康复、延长寿命
PART FOUR
确定查房时间、地点和参与人员
准备查房资料,包括病历、检查报告、护理 记录等
提前了解患者病情,包括症状、体征、治疗 方案等
随访方式:电话、 视频、门诊等
随访时间:根据患 者病情和恢复情况, 制定合理的随访时 间安排

脑型链球菌治疗方案

脑型链球菌治疗方案

一、概述脑型链球菌感染是一种严重的细菌性脑膜炎,主要是由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引起的。

脑型链球菌感染病情危重,死亡率高,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因此,早期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脑型链球菌感染的治疗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二、诊断1. 临床表现:患者常出现发热、头痛、呕吐、颈部僵硬、嗜睡等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精神症状、意识障碍、抽搐等严重表现。

2.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

脑脊液检查可见压力升高,细胞数增多,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质含量升高,葡萄糖含量降低。

3. 影像学检查:头颅CT或MRI检查可显示脑膜增强、脑实质水肿、脑室扩张等异常表现。

三、治疗方案1. 抗菌治疗(1)经验性治疗:对于疑似脑型链球菌感染的患者,应立即给予经验性抗生素治疗,以防止病情恶化。

①青霉素类:如青霉素G、阿莫西林等,剂量为每日200万-1000万U,分次静脉滴注。

②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等,剂量为每日2g,分次静脉滴注。

③广谱青霉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哌酮/舒巴坦等,剂量为每日2-4g,分次静脉滴注。

(2)针对性治疗: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

①青霉素类:如青霉素G、阿莫西林等,剂量为每日200万-1000万U,分次静脉滴注。

②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等,剂量为每日2g,分次静脉滴注。

③广谱青霉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哌酮/舒巴坦等,剂量为每日2-4g,分次静脉滴注。

④四环素类:如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等,剂量为每日100mg,分次口服。

⑤氯霉素:剂量为每日50mg/kg,分次静脉滴注。

2. 辅助治疗(1)降颅压:对于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可给予甘露醇、地塞米松等药物降低颅内压。

(2)支持治疗:保持患者营养和水分平衡,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3)对症治疗:针对患者出现的头痛、呕吐、抽搐等症状,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病原脑膜炎特点
嗜血流感杆菌:发病率占第三或二位,多发生于2M-2Y, 秋冬春季多 多有前驱感染史(上感、肺炎、蜂窝组织炎) 易并发硬膜下积液 脑脊液易找到细菌 葡萄球菌:发病率占第四位,以新生儿、年长儿多见 多有化脓病灶(皮肤、肺、中耳等)可见毒素性皮炎 脑脊液呈脓性,可见成堆的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多见于2M内小婴儿,多为血行感染(脐、肠) 因症状不典型,易漏诊、误诊,预后差
细菌性脑膜炎
要求: 熟悉常见病因 了解发病机制、病理改变 掌握一般临床表现、常见并发症 掌握脑脊液检查内容、结果判断、鉴别诊断 掌握治疗原则
细菌性脑膜炎
细菌性脑膜炎 (bacterial meningitis) 又称 化脓性脑膜炎 (purulent meningitis) 是由化 脓性细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结核性 高 微浑 +—+++ 数十-百 高 阻塞时 减低 脑膜炎 阻塞时低 毛玻璃 淋巴为主 更高 病毒性 正常或 多清 脑膜炎 升高 -—++ 正常-数百 正常 淋巴为主 稍高 正常
病毒抗体 阳性培养
真菌性 高 脑膜炎
微浑
+—+++ 数十-数百 增高 淋巴为主
减低
墨汁染色 真菌培养
各种情况脑脊液改变
死亡
脑脊液吸收障碍
临床表现
起病:急骤起病—暴发型流脑 急性起病—流感杆菌、肺炎链球菌、 普通型流脑 感染中毒症状: 中枢神经系统表现: 颅压增高、脑疝 脑膜刺激征 局灶体征 惊厥 意识障碍 其它
不同年龄化脑表现
新生儿化脑表现: 起病隐匿, 缺乏典型症状及体征,似 败血征 发热或体温不升 呼吸暂停、青紫、心率减慢、哭声尖 叫、拒奶、面色发灰、凝视、惊厥 前囟饱满 很少出现脑膜刺激征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WBC升高,核左移、中毒颗粒 血培养: 脑脊液检查:外观、常规、生化、涂片找 菌、培养 脑脊液特殊检查 CT、X线 皮肤瘀斑涂片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步骤: 确立中枢感染


确立中枢感染为化脑
明确化脑病原
诊断与鉴别诊断
确立中枢感染: 年长儿:典型症状+脑征
不同年龄常见病原菌
年龄 0~2个月 病原菌 大肠杆菌 葡萄球菌 B组链球菌 李斯忒菌 嗜血流感杆菌 肺炎链球菌 奈瑟氏脑膜炎双球菌 肺炎链球菌 嗜血流感杆菌 奈瑟氏脑膜炎双球菌 肺炎链球菌
2~4个月
4个月~5岁
>5岁
细菌性脑膜炎发病机理
感染途径: 血行感染:继发于菌血症、败血症、 脓毒败血症 直接感染:临近病灶蔓延(鼻窦炎、 中耳炎、乳突炎、皮样囊 肿、脑脊膜膨出、颅脑外 伤)
细菌性脑膜炎并发症
硬膜下积液:约30~60%,多为无症状,1岁以 内 多见,多由流感杆菌、肺炎链球菌引起,发 病 7~10天后出现。 特点:体温持续不退或退后又上升 前囟饱满、骨缝分离、头围增大 好转后又出现惊厥等症状。 检查:硬膜下穿刺 颅骨透照 B超 CT
细菌性脑膜炎并发症
脑室管膜炎:多见于小婴儿革兰氏阴性杆菌脑膜炎 脑室穿刺适应症:1)病情危重,伴频繁惊厥或惊厥
治疗
并发症治疗:硬膜下积液治疗: 脑室管膜炎治疗 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其它对症及支持治疗:监护 高热、惊厥处理 降颅压治疗: 支持疗法
预后
取决于:年龄


细菌种类
病情轻重


治疗早晚
细菌对抗生素敏感性

有无并发症
小婴儿:
感染中毒症状+前囟紧张 腰穿


不明原因发烧治疗效果不好
发热伴惊厥不能用高热惊厥解释
诊断与鉴别诊断
腰穿禁忌:颅内压明显升高,有脑疝可能


严重心肺功能不全、休克
腰穿部位软组织感染 有出血倾向待症状改善后进行
诊断与鉴别诊断
确立化脑诊断:

有下列情况之一应考虑:
1) 有感染灶(肺、中耳、皮肤、脐、 败血症) 2)皮肤窦道、脑、脊髓部位先天畸形

结合脑脊液化验
明确病原:年龄、临床特点、脑脊液病原学 检查
各种情况脑脊液改变 压力 外观 潘氏 WBC 蛋白 糖 其它 Kpa 试验 X 106/L g/L mmol/L 正常 0.69-1.96 清 — 0-5 0.2-0.4 2.2-4.4 新0.29-0.78 小0-20 新0.2-1.2 化脓性 高 脑膜炎 浑浊 ++—+++ 数百-万 1—5 明显 多核为主 偶>10 减低 涂片培养 发现细菌 抗酸杆菌
压力 外观 潘氏 WBC 蛋白 糖 Kpa 试验 X 106/L g/L mmol/L 脑脓肿 常升高 清或 -—++ 正常-数百 正常或 正常 脑肿瘤 微浑 稍高 中毒性 较高 脑炎 高热 惊厥 正常 或稍高 清 -—+ 正常 正常或 稍高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鉴别诊断
病毒性脑膜炎:起病稍缓 感染中毒轻 脑脊液 结核性脑膜炎:亚急性起病 结核接触史及其它部位结核病灶 脑脊液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亚急性或慢性起病 进行性颅内压增高 脑脊液墨汁染色
治疗
抗生素治疗: 原则:及早应用、静脉注射,根据药敏选 择能透过血脑屏障杀菌药,联合应用注意 拮抗作用 病原菌不明:青霉素+氨苄青霉素 头孢三嗪、头孢噻肟 氨苄青霉素+氯霉素
不同细菌脑膜炎抗生素选择
病原菌 推荐抗生素 疗程 流感杆菌 氨苄、氯、头孢曲松 2— 3周 肺炎链球菌 青、头孢噻肟钠 3—4周 脑膜炎双球菌 青 、磺胺 7—10天 金葡菌 氧哌嗪青、 氨基糖甙、头孢 4周 噻肟钠、头孢呋辛钠、万古、利福平 革兰氏阴性菌 头孢噻肟钠、丁胺卡那 3—4周 新生儿脑膜炎 氨苄、氨基糖甙、 4周 头孢呋辛钠、丁胺卡那、头孢 曲松
多见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死亡率高,后遗
症发生率高。
细菌性脑膜炎病因及流行病学
内因: 免疫功能低下 血脑屏障不完善 外因: 重度营养不良 先天性免疫缺陷 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 先天畸形 颅脑外伤、颅脑手术
细菌性脑膜炎病因及流行病学
病原: 奈瑟氏脑膜炎双球菌 :B、C、Y 散发 (meningococcus) A、C呈流行 B、2b易引起败血症、死亡率 高 人群带菌率1%~15%,补体缺乏者易反复感染 肺炎链球菌:(pneumococcus)大多为散发,与血清 型有关 B型嗜血流感杆菌(hemophilus influenzae) B组链球菌(streptococcus hemolyticus) 大肠杆菌(colibacillus) 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李斯忒菌 Listeria
不同年龄化脑表现
小婴儿 (2m-3y)膜 刺激征可阳性,也可不明显
年长儿 (>3y):趋于典型,发热、头疼、 呕吐、神萎、嗜睡、惊厥、昏迷,脑膜刺 激征阳性
不同病原脑膜炎特点
流脑:(见传染病学) 肺炎链球菌:发病率占第二或三位,各年龄均可 发病,婴儿多见,冬春季多 约半数病人有病灶(上感、肺炎、鼻窦炎、 中耳炎) 病理渗出物多 易复发、易迁延 并发症多(硬膜下积液、积脓、脑脓肿、 脑积水) 脑脊液培养、涂片阳性率高
化脑发病机理及病理 血行 蛛网膜 充血 病原 脑膜 软脑膜 炎变 水肿 直接 渗出 脑实质 炎变 脑室膜 脑细胞水肿 充血、炎性细胞 侵润、坏死 脑膜粘连
渗出物布满 大脑、颅底
脑膜脑炎
脑实质受累
后遗症 EP、MR
脑水肿
脑室孔阻塞
颅神经受累
脑疝
蛛网膜颗粒萎缩
脑脊液循环受阻 后遗症 失明、耳聋、面瘫 脑积水
持续状态,持续高热,出现呼吸衰竭 2)治疗 效果不满意 3)复发性化脑或中枢神经畸形 4)致病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或治疗不及时 5)前囟饱满,CT示脑室扩大 诊断:脑室穿刺:糖<0.3g / L,蛋白质>0.4g / L, WBC大于等于50X106/L,多核为主
细菌性脑膜炎并发症
脑积水: 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 其它:耳鸣、耳聋、癫痫、瘫痪、智力低 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