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方法鼻导管吸氧法
氧气瓶鼻导管吸氧操作方法

(7)检查全部装置是否合适、有无漏气、关流量开关待用、洗手
(8)携用物至床旁、核对病人医嘱、床号、姓名、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
5
(9)用湿棉签清洁鼻孔、观察鼻腔的情况
3
(10)连接鼻导管、打开流量开关、调节氧流量、将鼻导管置入治疗碗清水中检查导管是否通畅
3
(11)根据病情调节流量、成人轻度缺氧者或小儿1~2∟/mol中度缺氧2~4∟/mol严重缺氧4~6∟/mol
氧气瓶鼻导管吸氧操作方法
病人10分
(1)询问、了解病人身体状况、向病人解释取得配合
5
(2)评估病人鼻腔情况、呼吸及缺氧程度
5
操作准备
(1)护士准备、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
5
(2)用物准备、氧气筒及氧气表装置1套、治疗盘内置治疗碗2个(一个盛鼻导管两根、镊子、纱块、另一个盛清水)、弯盘、玻璃接管、棉签、扳手、胶布、乙醇、笔、记录单、安全别针、无菌蒸馏水
5
3
(18)记录停氧时间
2
(19)用乙醇擦去胶布痕迹、擦净面部
2
(20)整理床单位及分类整理用物、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洗手
2
指导病人
根据病情指导病人进行有效呼吸、告知病人不要自行摘除鼻导管或者调节氧流量
5
告知病人如感到鼻咽部干燥不适或者胸闷憋气时、应当及时通知医护人员、告知病人有关用氧安全知识
5
提问
目的及注意事项
5
操作要点
(1)装表、先打开氧气筒上总00开关、放出少量余气、以冲掉气门上的灰尘、立即关好
5
(2)接上氧气表、并旋紧(拧时先用手、后用扳手)
3
(3)使氧气表直立于氧气筒旁
2
(4)接湿化瓶、湿化瓶内放1/3~1/2的蒸馏水
鼻导管吸氧操作标准

鼻导管吸氧技术操作标准2016年12月修订氧气吸入技术相关知识点^■一、概念:氧气吸入法是常用的改善呼吸的技术之一,通过给氧,可提高肺泡内氧分压、血氧含量及动脉血氧饱和度,从而纠正由各种原因所造成的缺氧状态, 促进代谢,它是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方法。
二、吸氧的目的:提高患者血氧含量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纠正缺氧。
三、注意事项:1.患者吸氧过程中,需要调节氧流量时,应当先将患者鼻导管取下,调节好氧流量后,再与患者连接。
停止吸氧时,先取下鼻导管,再关流量表。
2.持续吸氧的患者,应当保持管道通畅,必要时进行更换。
3.湿化瓶每次用后均须清洗、消毒。
4.观察、评估患者吸氧效果。
5.抽取血气分析标本时,应停止吸氧,否则,应告知检验科患者吸氧流量。
四、氧气浓度与流量的关系:吸氧浓度(%) =21+4X氧流量(L/min)五、氧疗可分为哪几种类型:1、低浓度氧疗:又称控制性氧疗,吸氧浓度低于40%。
应用于低氧血症伴二氧化碳潴留的病人,如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2、中等浓度氧疗:吸氧浓度为40%〜60%主要用于有明显通气/灌流比例失调或显著弥散障碍的病人,特别是血红蛋白浓度很低,或心输出量不足者,如肺水肿、心肌梗死、休克等。
3、高等浓度氧疗:吸氧浓度为60%以上。
应用于单纯缺氧而无二氧化碳潴留的病人,如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心肺复苏后的生命支持阶段。
4、高压氧疗:指在特殊的加压舱内以2-3Kg/cm?的压力给予100%的氧吸入。
主要适用于一氧化碳中毒、气性坏疽等。
六、氧疗的副作用及预防:1、氧中毒长时间、高浓度的氧吸入可致肺实质改变。
避免长时间高浓度氧吸入,定期监测血气分析2、肺不张呼吸道堵塞吸入高浓度氧后,氧气更易吸收,形成吸收性肺不张。
控制吸氧浓度,鼓励患者多翻身、经常更换体位,加强排痰。
3、呼吸道分泌物干燥持续吸入未经湿化且浓度较高的氧气,支气管粘膜则因干燥气体的直接刺激而产生损害加强吸入气体中的湿化,定期做雾化吸入。
单侧鼻导管吸氧法的操作流程

单侧鼻导管吸氧法的操作流程一、前言单侧鼻导管吸氧法是一种常见的吸氧方法,特别适用于需要长时间吸氧的患者。
本文将介绍单侧鼻导管吸氧法的操作流程。
二、准备工作1. 确定患者是否适合使用单侧鼻导管吸氧法,并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
2. 准备好所需设备:单侧鼻导管、吸氧机、水杯、湿化瓶等。
3. 洗手并佩戴手套。
三、操作步骤1. 让患者坐直或半卧位,头部略微向后仰。
2. 将单侧鼻导管插入患者的鼻孔中,注意不要插得太深,避免损伤黏膜。
插入时可以先用润滑剂润滑一下,使插入更加顺畅。
3. 将另一端连接到吸氧机上,并打开吸氧机。
根据医生的建议和患者的情况设置合适的流量和浓度。
通常情况下,流量为1-2L/min,浓度为24%-28%。
4. 确认单侧鼻导管的位置是否正确,如果患者有不适或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调整导管的位置或停止吸氧。
5. 将水杯和湿化瓶连接到单侧鼻导管上,以保持呼吸道湿润。
水杯中加入温水,湿化瓶中加入生理盐水即可。
6. 检查患者的吸氧情况,并记录吸氧时间、流量、浓度等相关信息。
7.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不断观察患者的情况,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同时还需定期更换单侧鼻导管和湿化瓶内的水或生理盐水。
四、注意事项1. 使用单侧鼻导管吸氧法需要医生指导和监护。
2. 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舒适的姿势,并避免剧烈运动和大声喊叫。
3. 水杯和湿化瓶内的水或生理盐水需要定期更换,以保持呼吸道湿润。
4. 如果患者出现呕吐、咳嗽、胸闷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单侧鼻导管吸氧法,并及时就医。
5. 使用过程中应注意防止导管脱落或损坏,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
五、总结单侧鼻导管吸氧法是一种有效的吸氧方法,但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操作。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患者的呼吸情况和不适症状,并定期更换设备内的水或生理盐水。
只有正确使用,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氧气吸入法

氧气吸入法(鼻导管吸氧法)
目的:供给氧气,改善缺氧症状
准备:
1.护士准备:服装鞋帽整洁,仪表大方,态度和蔼可亲,语言柔和恰
当,洗手,剪指甲。
2.物品准备:氧气袋、一次性吸氧鼻导管、治疗碗内备湿化液、棉签、
医用胶布、氧气记录卡。
3.病人准备:向患者解释吸氧的目的,取得患者的配合。
4、环境准备:整洁、安静、安全、无烟、无尘、无火源。
操作步骤:
1.戴口罩洗手。
2.检查鼻腔黏膜无破溃、鼻中隔是否偏曲,用棉签清洁鼻腔
3.将氧气袋上的胶管与输氧管、鼻塞连接。
4.打开螺旋夹,将鼻导管口端放入一只盛有冷开水的杯中,如见水中有气泡逸出,则表示鼻导管通畅,并可从气泡逸出的多少,了解给氧量的大小。
5.用棉签蘸冷开水清洁一侧鼻腔,然后把带有氧气经过冷开水湿润的鼻导管插入鼻孔,注意用胶布把鼻导管固定在鼻孔边上,以防滑脱。
如有鼻塞也可用鼻塞吸氧,它比鼻导管刺激性小,较舒适,病人易于接受。
买不到鼻塞时,可用滴管橡皮头改装,即把橡皮头连接在接管上,在橡皮头前端剪一个小孔即成。
6.氧气袋内压力降低时,可用手加压,以利氧气排出,或把氧气袋当枕头放在病人头下,用病人头部的重量,使氧气排出。
7.患者用氧完毕后,关闭气止以防漏气。
8.记录吸氧开始时间、氧流量.
9.观察缺氧症状,实验室指标,氧气装置是否漏气及通畅,有无出现氧疗副作用
10.告知患者有关用氧安全的知识
停氧
1.评估患者生命体征.
2.先取下鼻导管,再关氧气袋上螺旋夹
3.记录停氧时间
4.整理用物。
氧气吸入法

汉中市人民医院
肖伟
操作目的
纠正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氧状态, 提高动脉氧分压(Pa02)和动脉血 氧饱和度(Sa02 ),增加动脉血 氧含量(Ca02),促进组织的新 陈代谢,维持机体生命活动。
氧疗适应证
缺氧程度 Pa02(mmHg) Sa02 轻度 >50 >80%
氧流量 (L/min) 1-2
中度
重度
30--50
<30
60-80% 2-4
<60% 4-6
氧气吸入的方法
鼻导管给氧 鼻塞法 面罩法 氧气头罩法 氧气枕法
1、鼻导管给氧法
• 临床上最常用的方法之 一,是一种将一根细氧 气鼻导管插入一侧鼻孔 ,经鼻腔到达鼻咽部, 末端连接氧气的供养方 法。 • 单侧鼻导管给氧:鼻导 管插入长度为鼻尖至耳 垂的2/3. • 双侧鼻导管给氧:双侧 鼻导管插入鼻孔约1厘 米,并环形固定导管
氧疗监护
• 缺氧症状
神志 烦躁不安变安静 心率变慢 血压上升 呼吸平稳 皮肤红润湿暖、发绀消失
• 实验室检查
动脉血氧分压:正常值95-100mmHg 二氧化碳分压:正常值35-45mmHg 氧饱和度:正常值95%
• 氧气装置通常无漏气 • 氧疗副作用
氧疗副作用
• 氧浓度>60%、持续时间>24h • 氧整理床单位→(将治疗车推至治疗室清洁区)吸氧 用物安要求处置→用清洁毛巾擦洗治疗盘和治疗车 并归位→洗手→记录吸氧时间、流量
• 停氧
告知患者停氧→推治疗车:备弯盘、换药碗、纱布 →取下鼻塞→关流量→取下吸氧管放入医疗垃圾筒 →纱布擦净面部→取表,封盖→卸湿化瓶→协助病 人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用物处置→洗手并记 录停氧时间和效果
鼻导管吸氧的流程及注意事项

鼻导管吸氧的流程及注意事项
鼻导管吸氧是一种辅助呼吸的方法,适用于需要额外氧气的患者。
以下是鼻导管吸氧的流程及注意事项:
1. 准备工作:
- 准备好氧气瓶和氧气流量计。
- 清洁并消毒鼻导管。
- 进行手部卫生,戴上手套。
2. 安装鼻导管:
- 将鼻导管的两端插入患者的鼻腔,一个端口插入左鼻孔,另一个端口插入右鼻孔。
- 确保鼻导管与患者的鼻腔贴合适合,不要造成不适。
3. 调整氧气流量:
- 通过流量计控制氧气的流量。
- 根据医生的嘱咐或患者的需要,将氧气流量调整到合适的水平。
4. 观察患者情况:
- 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和氧饱和度。
- 观察患者是否有不适反应,如鼻塞、干燥或不适等。
5. 注意事项:
- 鼻导管应定期更换,以保证清洁和无菌。
- 确保氧气瓶充足,并定期检查氧气瓶的使用情况。
- 避免鼻导管过紧过松,以免引起不适或脱落。
- 患者应经常饮水以保持水分和湿润,避免鼻腔干燥。
- 在使用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如出现呼吸困难或异常情况,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咨询医护人员。
请注意,以上流程和注意事项仅供参考,实际操作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
正确的吸氧法

吸氧法1.单侧鼻导管法:连接鼻导管于玻璃接头上,打开流量表开关,调节氧气流量;将鼻导管插入冷开水药杯中,试验导管是否通畅,并润滑鼻导管;断开鼻导管与玻璃接头,测量导管插入长度(约为鼻尖到外耳道口长度的2/3),将鼻导管轻轻插入;用胶布将鼻导管固定于鼻梁和面颊部,连接鼻导管与玻璃接头,观察吸氧情况。
2.双侧鼻导管法:用特制双侧鼻导管插人双鼻孔吸氧的方法。
使用时将双侧鼻导管连接橡胶管,调节好氧流量,擦净鼻腔,将导管插入双侧鼻孔深约1cm,用松紧带固定。
3.鼻塞法:将鼻塞连接橡胶管,调节氧流量,擦净鼻腔,将鼻塞塞于1只鼻孔,鼻塞大小以恰能塞住鼻孔为宜,勿深入鼻腔。
4.漏斗法:将漏斗与橡胶管连接,调节氧流量,置漏斗于病人口鼻上方约1~3cm处,固定。
5.面罩法:置氧气面罩于病人口鼻部,松紧带固定,再将氧气接管连接于面罩的氧气进孔上,调节氧流量至6~8L/min.6.氧气帐法:用特制的氧气帐或透明塑料薄膜制成帐篷,其大小为病床的一半,下面塞于床褥下,将帐幕封严。
使用时病人头胸部在帐,氧气经过湿化瓶由橡胶导管人帐,氧气流量10~20L/min,帐浓度可达60%~70%,每次打开帐幕后,应将氧流速加大至12~14L/min,持续3分钟,以恢复帐原来浓度。
7.氧气枕法:氧气枕为一长方形橡胶枕,枕的一角有橡胶管,上有调节夹以调节流量,使用时将枕灌满氧气,橡胶管接上湿化瓶导管;调节氧流量。
(一)适应症1、呼吸系统疾患影响肺活量者。
2、心脏功能不全,使肺部充血致呼吸困难者。
3、中毒,使氧不能由毛细血管渗入组织而产生缺氧者。
4、昏迷病人,如脑血管意外等。
5、某些外科手术后病人,大出血休克或颅脑疾患病员、产程不定期长或胎心音不良等。
(二)准备质量标准1、着装整洁。
2、用物准备①氧气筒及氧气表,扳手、棉签、胶布、用氧记录单、鼻导管,橡胶管,清水一碗。
②检查鼻导管及氧气管道是否通畅,有无漏气,环境是否安全。
③口述吸氧适应症。
(完整word版)正确的吸氧法

吸氧法1.单侧鼻导管法:连接鼻导管于玻璃接头上,打开流量表开关,调节氧气流量;将鼻导管插入冷开水药杯中,试验导管是否通畅,并润滑鼻导管;断开鼻导管与玻璃接头,测量导管插入长度(约为鼻尖到外耳道口长度的2/3),将鼻导管轻轻插入;用胶布将鼻导管固定于鼻梁和面颊部,连接鼻导管与玻璃接头,观察吸氧情况。
2.双侧鼻导管法:用特制双侧鼻导管插人双鼻孔内吸氧的方法。
使用时将双侧鼻导管连接橡胶管,调节好氧流量,擦净鼻腔,将导管插入双侧鼻孔内深约1cm,用松紧带固定。
3.鼻塞法:将鼻塞连接橡胶管,调节氧流量,擦净鼻腔,将鼻塞塞于1只鼻孔内,鼻塞大小以恰能塞住鼻孔为宜,勿深入鼻腔。
4.漏斗法:将漏斗与橡胶管连接,调节氧流量,置漏斗于病人口鼻上方约1~3cm处,固定。
5.面罩法:置氧气面罩于病人口鼻部,松紧带固定,再将氧气接管连接于面罩的氧气进孔上,调节氧流量至6~8L/min.6.氧气帐法:用特制的氧气帐或透明塑料薄膜制成帐篷,其大小为病床的一半,下面塞于床褥下,将帐幕封严。
使用时病人头胸部在帐内,氧气经过湿化瓶由橡胶导管人帐内,氧气流量10~20L/min,帐内浓度可达60%~70%,每次打开帐幕后,应将氧流速加大至12~14L/min,持续3分钟,以恢复帐内原来浓度。
7.氧气枕法:氧气枕为一长方形橡胶枕,枕的一角有橡胶管,上有调节夹以调节流量,使用时将枕内灌满氧气,橡胶管接上湿化瓶导管;调节氧流量。
(一)适应症1、呼吸系统疾患影响肺活量者。
2、心脏功能不全,使肺部充血致呼吸困难者。
3、中毒,使氧不能由毛细血管渗入组织而产生缺氧者。
4、昏迷病人,如脑血管意外等。
5、某些外科手术后病人,大出血休克或颅脑疾患病员、产程不定期长或胎心音不良等。
(二)准备质量标准1、着装整洁。
2、用物准备①氧气筒及氧气表,扳手、棉签、胶布、用氧记录单、鼻导管,橡胶管,清水一碗。
②检查鼻导管及氧气管道是否通畅,有无漏气,环境是否安全。
③口述吸氧适应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吸氧的并发症及处置
1.氧中毒 应避免长时间高流量高浓度吸氧。 2.呼吸道干燥 应加强氧气湿化,控制吸氧浓度, 减轻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 3.肺不张 应控制吸氧浓度,及时治疗肺部炎症, 鼓励咳嗽、排痰。 4.抑制呼吸 应低浓度、低流量持续给氧,使动脉 血氧分压维持在60mmHg即可。
7
禁忌证
除氧中毒外,无明显禁忌证。
8
8
吸氧的器具及操作方法
(一)物品准备
供氧装置(氧气筒或中央供氧装置等)、湿化瓶
、氧气管道装置(鼻导管或氧气面罩等)。
9
9
吸氧的器具及操作方法
(二)操作方法 1.鼻导管吸氧法 (1)双侧鼻导管吸氧法 (2)单侧鼻导管法 2.鼻塞法 3.漏斗法 4.面罩法 10
5
5
吸氧目的
1.纠正急性缺氧,挽救患者生命;
2.提高慢性缺氧患者血氧饱和度,增加动脉血氧
含量,改善组织器官缺氧;
3.促进组织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生命活动。
6
6
适应证
吸氧术适用于各种导致急慢性缺氧的疾病: 1.呼吸系统疾病 肺活量减少者,如哮喘、气胸、 重症肺炎、肺不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源性心 脏病等; 2.心血管系统疾病 心力衰竭、心肌梗塞、心源性 休克、严重心律失常等; 3.中枢神经系统 脑血管意外、颅脑外伤、各种原 7 因所致昏迷等; 4.其他 严重贫血、一氧化碳中毒、麻醉药物中毒 、围手术期、休克等。
急诊医学
第八章 常用急救技术
兰灵
目录
第八章 常用急救技术
第一节 气管插管术与气管切开术 第二节 环甲膜穿刺术与环甲膜切开术 第三节 吸氧术 第四节 洗胃术 第五节 电除颤术 第六节 导尿术 第七节灌肠术
1
第三节 吸氧术
2 3
4
4
概念
吸氧术是指通过给氧,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
血氧饱和度,增加动脉血氧含量,纠正各种原因 造成的缺氧,促进组织新陈代谢,维持机体基本 生命活动的一种治疗方法。在急救过程中应用广 泛。
11
11
注意事项
1.注意用氧安全,防火、防热、防油、防震。 2.吸氧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缺氧状。 3.调节氧气流量前应充分分离导管或移开面罩,以防 高压氧冲入呼吸道损伤肺组织。 4.持续用氧者应经常检查鼻导管是否通畅,每日更换 鼻导管2次以上,并更换鼻腔。 5.氧气筒要有明显标志,注明“满”或“空”,以便 12 使用时鉴别。如有缺损、漏气应及时补充及修理,以 免影响急救和治疗。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