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 三国鼎立&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三国鼎立》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第16课,主要讲述了东汉末年三国鼎立的历史局面。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形成等。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主要事件和人物,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国时期的历史,学生可能局限于电视剧、小说等表面的了解,对于历史事实的细节和内在联系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国鼎立的历史背景、主要事件和人物,掌握三国时期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学研究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客观评价能力,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国鼎立的历史背景、主要事件和人物。

2.教学难点:对于三国鼎立时期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在联系和影响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教师讲解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培养学生的史学研究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历史资料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三国时期的历史场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三国时期的电视剧、小说等作品,引发学生对三国时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历史资料等,了解三国鼎立的历史背景、主要事件和人物。

3.合作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三国鼎立时期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在联系和影响。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讲解,总结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特点和影响。

统编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三国鼎立

统编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三国鼎立

曹操败走华容道
《三国演义》的描述
诸葛亮智算华容 关云长义释曹操
《三国志》等记载
• 公船舰为备所 烧, 引军从华容道步归, 遇泥 泞,道不通, 天又大风,悉使羸 兵负草填之,骑乃 得过。
关羽刮骨疗伤
《三国演义》的描述
《三国志》等记载
曹冲208年病危时,曹 操悔不该杀华佗。而 关羽是在219年北伐攻 打樊城时受伤。
东汉末年 中原乱 边疆乱 官场乱 人心乱
乱世之殇 一批乱世枭雄横刀跃马
闯入了历史舞台…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6课 三国鼎立
第16课 三国鼎立
第四单元
1.官渡之战
(1)背景 (2)时间 200年 (3)交战双方 曹操和袁绍 (4)结果/影响
三 国
(1)背景 (2)时间 208年 2.赤壁之战 (2)交战双方 曹操和孙刘联军
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 ——《三国志》
第四单元
交战双方
参战方兵力
袁绍——约110000人 曹操——20000人
曹操赤脚迎许攸
伤亡情况
袁绍——约100000人 曹操——约8000人
第16课 三国鼎立
第四单元
官 渡之战
公元200年,袁绍率兵开到黎 阳,派大将颜良包围白马津。 曹操佯攻延津。袁绍中计,大 军西调堵曹。曹操却立即掉头 东进,解白马津之围,袁军大 败,颜良被杀。袁绍下令直扑 延津。曹军诱敌深入,主动退 到官渡,双方相持半年。袁绍 的谋士许攸投曹献计。曹操亲 率5000步骑兵,直插敌后方 的粮草重地乌巢,将袁军粮食 全部烧光。袁军闻讯大乱,曹 操全军出击,大获全胜,七万 多名袁军士兵投降,袁绍只带 着800多骑兵逃过黄河,从此 一蹶不振,两年后忧愤而死。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6课三国鼎立》是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讲述了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三国鼎立的形成以及三国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

本课内容较为复杂,涉及多个历史人物、事件和地理概念,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分裂局面,对历史学科有一定的兴趣和认知基础。

但学生对于三国时期的历史知识和地理概念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建立起对三国鼎立的整体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三国鼎立的形成背景和过程,掌握三国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了解三国时期的地理分布和政治体制。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三国鼎立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历史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认识到历史的发展和变迁,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三国鼎立的形成过程和原因。

2.三国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认知。

3.三国时期的地理分布和政治体制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阐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三国鼎立的形成过程和原因。

2.合作探究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分析三国鼎立的影响和意义。

3.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讲解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和相关的历史资料,包括图片、地图和文献等。

2.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和整理学习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激发学生对三国鼎立的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三国鼎立的地图和时间线,介绍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地理分布。

3.操练(10分钟):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了解三国鼎立的形成过程和原因。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十六课《三国鼎立》ppt课件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十六课《三国鼎立》ppt课件

官渡之战中曹操为什么能以少胜多?
曹操 胜
(可以从战争双方去找原因)
①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 ②经济上:开荒屯田. ③用人上: 唯才是举,重用人才.
袁绍 败
骄傲轻敌,
听不进正确意见
赤壁之战中,曹操为什么战败?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
①组成联军,战略得当 ②采用火攻,战术得当 ③利用气候、地理条件
曹操 败 1、曹军来自北方,兵士疲惫 2、曹军水土不服,流行疾病 3、曹军不习水战 4、曹操的骄傲自满
结果
战争特点
影响
时间 地点 双方 结果 特点 影响
以少胜多
官渡
公元200年
袁 绍 十万人
夜袭乌巢, 烧毁袁军粮

乌巢
曹操
三四 万人
官渡之战
让他壮怀激烈的战役
官渡之战
时间
自 主 地点
探 交战双方 究
结果
公元200年 官渡(在今河南中牟) 曹军与袁军 曹军大败袁军
战争特点 以少胜多
影响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你从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一胜一败的不同结
局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让他壮心不已的局面
——三 国 鼎 立
影视资料
自 主 探 究 三 国 建 立 三 要 素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pī)
曹丕
220年
曹操死 三国始
自主 探究 三国 建立 的三 要素
刘备 221年

孙权
洛阳
222年
成都
建业
蜀吴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A.赏罚分明化,挥霍一空
D.为官清廉,严于律己
回顾东汉末年以来的中国政局可以说 是:“诸侯雄起,文武相争,三分天下, 鼎局形成”。在历史的长河中,三国时期 只是短短的一瞬,但它却留给我们无限的 思考。三国彼此之间虽有纷争,但局部的 统一为之后西晋完成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是历史的进步。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ppt课件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ppt课件



蜀吴
南 海。
东汉末年
群大位
政文怀
2.经济衍
3.人口锐减
三国时期
三大军事集团
魂消关政权
济复发
人口增多
历史的进步
军阀混战曹操崛起一 渴 望统一 分 统
久一
群雄斗智决战赤壁一
局 部统 一
必 合 合
是 历 史 发
久展
必的
为西晋统 分 趋
鼎足天下三国分立一>一全国奠

定基础
思维拓展
都古 付今 犬 该
第三篇章
鼎足天下 三国分立
25
国致富秘籍
新闻发布会 假如你是魏蜀
吴三国的新闻发言人,请 你介绍本国经济发展的特 点?
27
兴修水利
农业强
蜀国的丝织业兴旺, 蜀锦行销三国
丝绸大
开发江南,
造船业发达.远航夷洲
造船上国
这个时期在大量的消极现象掩盖下, 存在着积极的因素,国家的分裂为新的统 一规模准备了条件,民族间的斗争为新的 民族关系的协调准备了条件。
曹冲208年病危时, 曹操悔不该杀华佗。 而关羽是在219年北 伐攻打樊城时受伤。
20
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
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分析出曹操的劣势: 劳师远征,士卒疲惫;北人不习水战 … …
论 从 史
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 …… 瑜部将黄盖曰: “ ……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
出 而走也。”
柴桑
九江西南
孙权
15
赤壁之战
公元208年 时间 公元208年
赤壁
地点
赤壁
二十万
兵力
五万
锁连战船 必杀技 火烧战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 上册第16课 三国鼎立 (共26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 上册第16课 三国鼎立  (共26张PPT)

赤 壁 之 战
时间
地点 交战双方 结果
战争特点
公元208年 赤壁 曹操和孙刘联 军 曹操失败 以少胜多 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影响
战 时间 役 官 渡 之 战 赤 壁 之 战
双方
结果


材料分析
材料一 袁绍的一个谋士曾劝他派部队驻扎在屯粮处,以防 曹军偷袭。另一个谋士许攸建议他派兵去偷袭。袁绍都不采 纳。后来许攸投奔曹操,建议曹操袭击袁军屯粮处。
曹操统一北方,发展北方经济,符合人民的愿望。 当然,曹操凶残奸诈。 曹操统一北方是最主要的,所以我们认为,曹操是 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军 阀 官渡之战 混 战 曹操
袁绍
【第16课 三国鼎立】
曹操统一北方
赤壁之战
孙刘联军
魏 三 国 鼎 蜀 吴 立
当堂检测
1、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是( )
袁绍失败,曹操获胜的原因
人民渴望早日结束战乱、实现统一,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趋 势; 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重用人才; 经济上,实行屯田,重视农业; 曹军战术得当,有一支战斗力较强的军队;袁绍不善用人, 骄傲轻敌。
曹操统一北方后天下形势
曹操
刘备
孙权

二十多万人
赤壁 大战 刘
五万 人
孙、刘联军 孙
魏、蜀、吴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情况
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蜀汉: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 西南地区的开发。 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卫温曾率 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公元230年,孙权派大将卫温和诸葛直领兵一万去开发夷洲。经过 充分准备,卫温和诸葛直组成了一支有三十余艘船的队伍,带着足 够的食物和淡水,率兵士一万,扬帆出海,浩浩荡荡,开始去寻找 夷洲。 经过日夜航行,数月之后,按照《禹贡》上的记载,他们终于到达 夷洲。人马刚上岸,还没来得及欣赏岛上风景,岛上的高山族居民 即击鼓聚集,纷纷拿着长矛、弓箭、本棍冲乐过来。卫温和诸葛直 赶紧叫士兵迎击了高山族人并击退了他们的进攻。 卫温等人开始在夷洲住了下来,帮助高山族人耕种,并教给他们农 业生产技术和铸造技术,和高山族人相处得非常友好。从此;夷洲 和大陆的经济、文化往来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精品课件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精品课件

治世之能臣, 乱世之奸雄。
曹操京剧脸谱。水 白色粉底、勾细长三角 眼、鱼尾纹长是什么?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 军事家、文学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曹操的志向:统一天下 他为此做了哪些努力?
第16课 三国鼎立
袁绍曾任讨董联盟 盟主,欲以河北为基 础,向南争天下。而 此时曹操占据的河南 是一种什么景象呢?
壮大势力
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
阅读教材思考:曹操采 取了哪些措施来壮大自己的 势力?
√ 迎汉献帝到许
√ 招揽人才
√ 组织屯田
官渡之战
观察教材《官渡之战形势图》:
“河水”指今_____ ____发起主动进攻 曹军主力进攻方向是____ 迫使袁军从官渡败退的关 键一战是_____
迅速歼灭袁军主力, 为以后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263年,曹魏灭蜀汉。 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全国。
壮大 势力 官渡 之战 赤壁 之战 三国 鼎立
挟天子以令诸侯;屯田;人才
奠 定 基 础
为 天 下 统 一
以少胜多,为统一北方奠基 惨败于孙刘联军,转而经营 关中,统一北方 促进局部统一、交融与发展
1. 用示意图说明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 国鼎立 之间的联系。 2. 阅读《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中关于赤 壁之战的片段,比较两本著作在记述上的异同。
隆中对图解
南 方 的 割 据 势 力
刘备借荆州
曹操20万大军
赤壁之战
孙刘联军约5万
战些 曹 建? 操 议你 失 从 ?会 败 战 给的 争 曹主 形 操要 势 提因 图 哪素 上 些有 看 备哪 ,
赤壁之战
对整个局势的影响: 曹操:经营关中,统一北方 刘备:向西南发展,占取四川、云贵地区 孙权:夺取荆州,势力向福建、广东延伸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 三国鼎立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 三国鼎立
时间 公元200年
交战双方 袁绍和曹操
战争特点 影响
官 渡 之 战
官渡
乌巢
袁 绍
公元200年
十万人
夜袭乌巢, 烧毁袁军粮 草

三四万人

以少胜多
一、官渡之战
时间 公元200年
交战双方 袁绍和曹操
战争特点 以少胜多 影响 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官渡之战曹操以 少胜多打败了袁 绍,之后彻底消 灭了袁绍的残余 势力,统一了北 方,结束了北方 长期以来的割据 战乱局面。
交战双方: 曹军和孙刘联军 结果: 孙刘联军胜 特点: 以少胜多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意义:
分析赤壁之战[阅读75到76页]” 为什么呢?
1、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居于优 势的曹操为何会失败? 2、你从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 壁之战一胜一败的不同结局中 吸取了什么经验教训呢?
分析赤壁之战[阅读75到76页]” 孙刘联军胜利原因:
晚年,但一颗勃勃雄心永不会消 因为随着刘备、孙权势 沉,一种对宏伟理想追求永不会 原因又是什么? 力的上升和赤壁之战中曹操的失败,最终 停息啊!(写于“官渡之战”)
形成的是三分天下的局面。
曹操脸谱:
•脸谱上曹操用白抹脸,勾 本眉、细眼窝及脸纹,代 表人物性格奸诈、狡滑。
在京剧舞台上,曹操的脸 谱一直是个代表奸臣的大 白脸,或者说,曹操成了 奸臣的代名词。
时间:2分钟 任务:快速阅读:P76-77文字,圈点 标划表格中的内容:
时间 魏 蜀 吴
建立者 都城
220年,曹丕自 称皇帝,国号魏, 定都洛阳。
魏 蜀
吴 222年,孙权 称王,国号吴, 定都建业。
221年,刘备称 帝,国号汉,史 称蜀,定都成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 (共30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 (共30张PPT)

曹操 200年 和袁 绍 曹操和 208年 孙刘联 军
以 史 为 鉴
你从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 战一胜一败的不同结局中吸取 了什么经验教训呢?
谦虚谨慎,骄傲必败;重视利用自然条件; 培养观察思考的习惯;团结可以战胜强大敌 人等。
前事不忘后 事之师
根据搜集的资料向同学讲述蒋干盗书、草船借箭、 周瑜打黄盖的故事,并阅读教材76页问题思考,思 考并回答其中问题。
时间
公元208年
交战 双方
曹军VS孙刘联军
20万 5万
战争过程 阅读教材,观察教 材赤壁之战形势图 ,且根据自己搜集 的资料,复述赤壁 之战的经过。
结果
曹操失败,孙刘联军获胜
赤壁之战,孙权、刘备 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 )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 壁市西北)一带大破八十万 曹军 ,奠定三国三足鼎立 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的著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 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著 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 “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 一场。
问题1
观察教材三 国鼎立形势 图,请说出 图中三国的 名称、建国 时间、建国 者和都城。 并在图中找 出来三国势 力范围,都 城所在地。
220年,曹 丕自称皇 帝,国号 魏,定都 洛阳。
221年,刘备 称帝,国号汉 229年,三国鼎 ,史称蜀汉, 吴 定都成都。 立局面最终形



222年,孙 权称王。 229年,孙 权称帝, 吴国建立 。定都建 业。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 不已。
--曹操《龟虽寿》
曹操
孙权
刘备
赤壁之战前形势图
从这个形势 图中你能看到什 么问题?
曹操势力最强大, 孙权次之,刘备最 弱。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三国鼎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三国鼎立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
东汉末年
材料:经“光武中兴”到105年,全国人口 达5300万,可东汉末年,只剩下760万。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铠甲生虮(jǐ)虱,百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 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hāo]里行》
吴国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
图示小结
东 汉 末 年
军 阀 混 战
曹操(官渡之战
统一北方)
魏 西 晋
刘备
赤壁之战 ( 208年)
联合抗曹


孙权
3 交战双方: 曹操PK袁绍
4. 时间、地点:公元200年,官渡
一、官渡之战
袁 绍
官 渡 之 战
官渡
十万人
经过: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 破的战术,偷袭袁军的屯粮,烧掉 全部军粮,迅速歼灭袁军主力。

三四 万人

袁 绍
官 渡 之 战
公元200年
十万人
夜袭乌巢,烧 毁袁军粮草
乌巢
官渡

三四 万人

概况:孙刘联军针对曹军不习水战、船舰连接在一起的弱 点,周瑜采纳部下黄盖的建议,向曹操诈降并用火攻。
赤 壁 之 战
时间 地点 交战双方 公元208年 赤壁 曹操和孙刘联军 曹操失败 以少胜多 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结果
战争特点 影响
三、三国鼎立
政权名称 时间 创建者
(pī)
定都

蜀(汉)
220年 221年 222年
以少胜多
官 渡 之 战
时间 地点 交战双方 公元200年 官渡 袁绍和曹操 曹操胜利 以少胜多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共29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共29张PPT)
第16课
三国鼎立
一、官渡之战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曹操势力逐渐壮大
曹操势力日益壮大的原因:
材料一:曹操多谋善断,很有眼光。在人 们都为汉朝的命运担心时,曹操迎合人心 ,于196年去洛阳,迎献帝到许,用皇帝的 名义向其他军阀发号施令,“挟天子以令 诸侯”,占有政治优势。 材料二:三次发布求贤令 ,选拔和任用一 些有才能的人。他们辅佐曹操成就大业。 材料三:曹操在北方实行屯田招募农民垦 荒,组织兵士耕田,既保证了军粮又赢得 了民心,实力不断增强。
济势力无法调和,形成统一政府,最终成
为各个军阀割据的支持力量。魏、蜀、吴 三经济、军事实力势均力敌,缺乏统一全 国的经济基础。
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 退,分裂是不是历史的常态?
判断标准

是否有利于生产发展与社会进步 是否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安定、人民生 活水平提高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实现了较大范围的局部 统一,有利于社会的安定与发展,而且三国都注 重发展经济,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后来的统 一奠定了基础,因此是历史的进步,而统一是历 史的必然趋势和发展常态。
曹 操 像
一、官渡之战
时间:200年 交战双方:曹操、袁绍 结果:曹操以少胜多 影响:为曹操统一北方 奠定基础
官 渡 之 战
公元200年
袁绍
十万人
夜袭乌巢烧 乌巢毁袁军粮草
官渡
曹操
以少胜多
三四 万人
• 曹操能统一北方的原因
• “挟天子以令诸侯”
• 招揽各种人才
• 在镇压黄巾起义中,不断发展自己军事的力量
你眼里的曹操
评价历史人物一定要 站在历史的角度,客观公 正地评价,要看他一生的 主流,看他是否推动了社 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件:第16课 三国鼎立(共42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件:第16课   三国鼎立(共42张PPT)

隋 朝

必分。 南朝
统 一
部 统 一
统 一
——《三国演义》第一回
分裂
统 一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曹操?
▪ 首先,一分为二,从其功、过两方面去评价 。要看他一生的主流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和历史的发展。
界功 定过
是否有利于促进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团结。 是否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是否有利于文化的繁荣发展
肃鲁
瑜周
赤 壁 之 战
公元208年,曹 军南下。
刘备不敌,撤军南逃, 欲往存有物资的江陵。
曹刘军备在率长兵坂东追逃上, 刘败曹备退操。至前樊往口江。
陵。
最终曹军败退,孙 刘联军乘胜追击。
5万孙刘联军行至 赤壁,与正在渡江 刘备派诸葛亮 的曹操水军相遇。 前周往瑜联率合3万孙权。
兵马沿江西 进。
赤壁初战,曹操水军失 败,退至乌林,会合陆 军,隔江与孙刘联军对 峙。
为东其汉中镇末,压年“起,黄朝巾义廷起,腐义汉败”,规灵天模帝灾最允频大发许,各各州地起郡义自不行断…招… 募兵马……
2021/2/3
东汉袁末绍年出军身于阀世割家据大形族,势图
在军阀混战中,利用自己的
在地镇位压和黄势巾力起,成为当时最大 义的的军过阀程。中占,有今河北、山西 形和成山群东雄东并部起,兵多粮足,有 的局面,在10这万兵力 些割据势力的 连年征战中, 袁绍、曹操两 大集团逐步壮曹操在镇压黄巾 大起来。起 己义的中力,量不,断曹发操展占自据
赤壁之战以后,曹操转而经营关中, 扫平关中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北方的统 一;刘备得到两湖大部分地区,又占取 四川、云贵地区:孙权把他的统治范围 延伸到福建、广东、胡南、湖北。这样, 三个军阀的势力相当,但任何一方又都 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知识点归纳总结、教材习题解答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知识点归纳总结、教材习题解答

第十六课三国鼎立
【知识点归纳】
一、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
二、三国鼎立
【教材问题解答】
1、朗读曹操的诗句,回答问题。

(教材P84“课后活动”)
(1)诗句所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描绘了东汉末年经济凋敝、人口锐减和百姓生活困苦的社会现实。

东汉末年州郡(军阀)割据,战乱不断。

(2)诗中的“壮心”指的是什么?他实现了吗?原因是什么?
“壮心”指曹操想要统一全国的愿望。

最终曹操没有实现这一愿望。

随着刘备、孙权势力的上升和赤壁之战中曹操的失败,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2、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议一议:这两个战役胜败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教材P84“课后活动”)
交战双方的战略战术、指挥者的心态等。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16课三国鼎立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16课三国鼎立

孙权(182~252年)字 仲谋,吴郡富春人。由 于他善于用人,军纪严 明,受到百姓欢迎,势 力不断壮大,孙策死后, 继续经营江东。208年 联刘抗曹,在赤壁之战 中获胜。229年称帝于 武昌,国号吴。不久迁 都建业。
二、赤壁之战
1、时间: 2、交战双方: 3、战争特点: 4、结果: 5、影响:
理由: 军队。
3.经济发展 曹魏重视农耕
翻车
屯田
魏国修建许多 水利工程,北 方的生产明显 恢复和发展起 来, “家家丰
足,仓库盈 溢” 。
孙吴开发江南
吴国船只
吴-青瓷羊
吴国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 吴国的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 地区的联系。
蜀国的治理与开发
蜀国的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
曹操胜利
6.影响 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一、官渡之战 东汉末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农民起义 军阀混战
●曹操,字孟德。杰出的政治家、 军事家、文学家。在农民起义 中势力壮大起来。
●袁绍,字本初,出身“四世三公”, 是当时最大的军阀。
袁 十绍万人

公元200年
渡 之
延津
夜袭乌巢,烧 毁袁军粮草
乌巢

1.时间 公元208年 2.交战双方 曹操和孙刘联军
3.战争特点 以少胜多
4.结果 5.影响
曹操失败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 成奠定基础

赤壁 大战 刘
孙、刘联军 孙
三、三国鼎立的形成
1、原因:直接 根本 2、形成过程 3、经济发展
讲授新课
1.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 因是什么?
直接原因: 赤壁之战 根本原因: 魏、蜀、吴三国经济、
1.东汉末年,形成了许多割据一方的 军阀,其中实力最强的是黄河中下游 的 A曹操和袁绍 B刘备和孙权 C曹操和刘备 D孙权和袁绍

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 三国鼎立 (共24张PPT)

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 三国鼎立  (共24张PPT)

三、三国鼎立 1.概况
(1)赤壁之战后,曹操转而经营关中,扫平关中的割据势 力,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2)刘备占领了湖南湖北的大部分以后,又向西南发展, 占取四川、云贵地区。
(3)孙权一边把他的统治范围延伸到福建、广东,一边又抢 夺了刘备在湖北、湖南的势力范围。
220年,曹丕称帝, 国号魏,定都洛阳
二、赤壁之战
1. 背景: (1)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准备进而消灭南方的割 据势力,统一全国。
(2)曹操占领荆州后,孙权听从将军周瑜和诸葛亮 的意见,决定与刘备联合迎战曹军。
三顾茅庐
隆中对
公元207年冬至公元208年春,当时屯兵新野(今河南新野)的 刘备,带着大将关羽、张飞,三次到南阳邓县隆中(襄阳市西 郊二十里)诸葛草庐请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此后传为 佳话,渐成典故,载《《三国志.卷三十五 蜀书五 诸葛亮传 第五· 出师表》
曹操(200官渡之战 统一北方)
魏(220)
刘备
赤壁之战 ( 208年)
联合抗曹
西晋(280 蜀(221))
孙权
吴(222)
课堂练习:
1、曹操初步统一北方的关键性战役是(C ) A、淝水之战 B、赤壁之战 C、官渡之战 D、乌巢之战
2、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安阳县发据一座东汉大 墓,经考证,确定为曹操高陵。下列事情中,曹操参与的是( B ) A.淝水之战B.赤壁之战C.三顾茅庐D.建立魏国
时间
交战双方
208年 曹军(20余万人)和 孙刘联军(约5万人)
以少胜多
曹操失败,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了 基础
战争特点 结果
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居于优势的曹操为何会失败?
曹操骄傲轻敌;战术错误;北方士兵水土不服,疾病流行, 战斗力减弱;孙刘联军巧妙利用自然环境;曹操实力不足 以统一全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 (共31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 (共31张PPT)
①组成联军,战略得当②采用火攻,战术得当 ③利用气候、地理条件 曹操战败的原因 ①客观:官兵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 ②主观:因实力强大而骄傲自满;松懈、轻敌; 战术失误 我们要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谦虚谨慎,骄傲必败;重视利用自然条件;培 养观察思考的习惯;团结可以战胜强大敌人等。
三国鼎立的形成
官渡之战前袁绍、曹操力量对比
袁绍优势
袁绍出身名门望族,其家族有“四世三公”之称。 在汉末群雄割据的过程中,袁绍先占据冀州,又先后 夺青、并二州,并于建安四年击败了割据幽州的军阀 公孙瓒,占有幽青并冀四州,势力极大。
曹操优势
当时东汉的皇帝是汉献帝,是封建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曹 操知道只要把汉献帝控制在自己手里,就可以用他的名义来发号 施令。于是曹操把汉献帝劫持到许昌,取得了政治上的优势。
赤 壁 之 战
时间 交战双方 地点
公元208年 曹军和孙刘联军 赤壁 曹操失败,孙刘联军胜。 以少胜多
结果
战争特点
影响:赤壁为之战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曹操
刘备
孙权
小结:
战争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意义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曹军 200年 和袁 军 曹军和 208年 孙刘联 军
以少 胜多
三第 国 16 鼎课 立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演义》开卷词
• 东汉后期各帝即位年龄表
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恒帝 灵帝
即位 年龄
10岁
1岁
13岁
以少 胜多
曹操 战胜 袁绍 孙刘 战胜 曹操

人教(部编版)版七年级历史 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共26张PPT)

人教(部编版)版七年级历史 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共26张PPT)

三、三国鼎立
1、背景:
(1)赤壁之战后,曹操转而经营关中,扫平关中的割据势 力,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2)刘备占领了湖南湖北的大部分以后,又向西南发展, 占取四川、云贵地区。
(3)孙权一边把他的统治范围延伸到福建、广东,一边又抢 夺了刘备在湖北、湖南的势力范围。
三国鼎立形成于: 229年
220年,曹丕自称 皇帝,国号魏,定 都洛阳。
课堂练习:
1、“北平袁绍,南拒孙刘,青梅煮酒间,问天下英雄有几?因事设 奇,唯才是举,铁槊赋诗处,笑人间霸业如何!”这段材料称道的
人物应是( D )
A.刘备 B.孙权 C.诸葛亮 D.曹操
2、我国古代不乏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其中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
定基础的是( A )
A.赤壁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淝水之战
建安十三年(208年),北方曹操南下,黄盖跟随周瑜跟曹军于赤壁作战,两军对峙, 黄盖提出火攻战术,并亲往诈降,周瑜认为可行。 交战之日,黄盖准备了几十艘蒙冲、斗舰,满载薪草膏油,外用赤幔伪装,上插牙旗 ,在船后系上走舸。黄盖先向曹操投书通报投降,使曹军看见黄盖船只前来而毫无戒 备。黄盖遂令燃点柴草,同时发火,火乘风势波及曹军岸上的军营。
经济:屯田,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
好提议!你 来负责屯田 制度实行
将无主农田收归国家 所有,让流民、士兵开 垦耕种,由国家和屯田
的农民按比例分收成,
这样可以解决粮食问题

汉献帝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击败了颍
川汝南的黄巾军,夺得了一大批耕牛、
农具和劳动力。枣祗就建议曹操利用这
些农具,在许昌一带开垦土地,实行屯 田,以解决粮食问题。曹操采纳了他的
蜀汉在丞相诸受葛任亮于的治败理军下之,发际展, 经济,改善民族关 (2)蜀汉 系,加速了西奉南命地于区的危开难发之。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2年,孙权称 王,国号吴,定 都建业。 229年,孙权称 帝。
天下三分谋发展
发展措施



重视农业生产, 大力兴修水利。
翻 车
造船业发达,发展海外贸 易。卫温到达夷洲(台湾)
在诸葛亮的治理下,发 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 加速了西南地区开发。
兴修水利工程,生产得到了
屯 田
明显的恢复和发展。
翻车
孙权
刘备,字玄德,西汉中
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时期 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
此时的刘备势力依然比较弱小,为增强实力,四处招揽贤才。 公元207年冬至208年春,前往隆中三顾茅庐,终于请得诸 葛亮出山辅佐大业。
诸葛亮向刘备献上《隆中对》,分析天下形势。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 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练一练 1.东汉末年,形成了许多割据一方的 军阀,其中实力最强的是黄河中下游 的 A曹操和袁绍 B刘备和孙权 C曹操和刘备 D孙权和袁绍
2.三国时期开始于 A.219年 B.220年 C.221年 D.222年
3.下列官渡之战的正确叙述是 (D )
A、发生在三国时期 B、 袁绍全军覆没 C、发生在公元前200年 D、曹操火烧袁绍全部粮草
——诸葛亮《隆中对》
1.诸葛亮认为当时实力最强的是哪两个人?
曹操 孙权
2.诸葛亮针对两人,分别向刘备提出怎么样的建议?
①曹操势力雄厚,不可与之争锋 ②孙权占据江东,可以结为盟友
孙权
汉室不可复兴, 曹操不可卒除。 ——鲁肃《江东对》
诸葛亮和鲁肃对局势 的分析有何共同之处?
共同目标: 对抗曹操
鲁肃
毕其功于一役 , 猎会战于荆州。
蜀国: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 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蜀锦
诸葛亮治理国家时赏罚分明、宽严并用。 对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保持尊重,教会他们谋生 的技术,帮助他们改进生活。以理服人,没有选 择残酷的手段来实行统治。
吴国船只
吴国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吴国船队 曾到达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动摇东汉统治
谁最有可能 消灭其他军 阀,完成统 一呢?
1.图中反映东汉末年怎 样的形势?
军阀割据导致 战乱不断。
2.如何才统一。
曹操东汉末年杰出的
政治家、军事家、文学 家、书法家 ,曹魏政权 的奠基人。
“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 ——何颙
西晋 266魏年
266年,司马
炎篡魏建晋,都洛
阳,史称西晋。


司 马

公元280年,西 晋灭吴,统一全国, 也标志着三国鼎立局 面的结束。
西晋

280年
西吴

西晋建立——三国尽归司马氏
1、西晋的建立和统一
226年,曹丕死后,大臣司马懿控制曹魏大权。 263年,魏国灭蜀。 西晋建立:266年,司马炎篡魏建晋,都洛阳,

蜀吴

三国后期,魏国 蜀 实力增强,吴、蜀两 吴 国日益衰落。公元 263年,魏灭蜀。
户数 103万 28万 52.3万
人口 443万 94万 230万
兵力 60万 10.2万 23万

诸葛亮死
后,蜀帝刘禅 263年
无能,朝政混 乱。 263年,
魏吴
魏灭蜀。
魏:从曹氏政权到司马氏政权
曹丕死后,太尉司马懿参与辅佐新即位的 小皇帝,逐渐控制了魏国的军政大权。司马懿 死后,他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相继专权, 魏国皇帝形同傀儡。尤其是司马昭总揽大权后, 野心更大,总想取代魏国的皇帝曹髦(máo) 。 他不断铲除异己,打击政敌。年轻的曹髦知道 自己即便做“傀儡“皇帝也休想当长,迟早会 被司马昭除掉,就打算铤而走险,用突然袭击 的办法,干掉司马昭。谁知大臣中早有人把这 消息报告了司马昭。司马昭立即派兵阻截,把 曹髦杀掉了。后来,人们用“司马昭之心,路 人皆知”来说明阴谋家的野心非常明显,已为 人所共知。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步出夏门行》
诗歌中的“壮心”指的是什么?
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曹操
曹操壮大势力的措施:
政治:①迎接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
招揽各种人才 ②采用屯田措施,组织军队流民进
经济:行生产
作用:曹操的势力不断壮大。
一、官渡之战
时间:公元200年
交战双方:曹操 2万 袁绍 11万
曹操策略: 声东击西,各个击 破, 火烧敌粮。
结果:曹操以少胜多, 歼灭袁绍主力。
袁绍十万大军
公元200年 官渡之战
曹操大军
曹操
影响:
官渡之战曹操以少 胜多,为统一北方 打下基础。
曹操势力壮 大的措施
影响
曹曹操操 刘备
小小战略家
孙权
为完成统一大业,曹 操在消灭北方的袁绍
后,接下来会将会以
谁为目标?
第16课 三 国 鼎 立
材料一:经“光武中兴”到105年,全国人口达 5300万, 可东汉末年,只剩下760万。 材料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行》
1.阅读材料反映东汉末年什么样的社会局面?
社会动荡,经济凋敝,人口锐减。
2.东汉末年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黄巾起义沉重打击 东汉统治
C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西晋建立——三国尽归司马氏 八王之乱——统治腐朽引祸乱 北民南迁——五胡内迁大融合
课标要求
• 知道三家归晋,西晋完成了我国古代历史上 第二次大统一
• 认识到国家分裂、政权林立是两晋南北朝时 期历史发展的特点
学习重难点
西晋的建立(重) 八王之乱(难)
北方游牧民族 的内迁(重、难)
学习目标 认真读,仔细找,随时标注和思考!!
※掌握:西晋建立史实(时间、建立者、都城) ※了解:西晋的治国政策 ※分析:八王之乱的原因 ※识读:《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说出内迁的少数
民族的名称 ※分析: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王朝 ※认识:国家分裂、政权林立是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
的特点
西晋建立——三国尽归司马氏
——曹操
二、赤 壁 之 战
时间 地点 交战双方
结果 战争特点
影响
公元208年 赤壁 曹操和孙刘联军
曹操失败 以少胜多 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赤壁 大战 刘
孙、刘联军 孙
今湖北 嘉鱼
三、三国鼎立的形成
221年,刘备称帝, 国号汉,史称蜀汉,
定都成都。
220年,曹丕自称皇 帝,国号魏,定都洛 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