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阳市实验中学八年级化学下册 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 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1课时)学案

合集下载

鲁教版化学八年级第6单元燃烧与燃料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教案

鲁教版化学八年级第6单元燃烧与燃料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教案

第六单元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及含量变化对环境的影响(2)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3)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4)理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5)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分析图片信息,引导学生从化学走向社会(2)培养学生分析、加工处理图片信息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让学生认识到保护自然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2)认识到保护生态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教学重点】(1)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对环境的影响(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1)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规律的原因探讨(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课前准备】多媒体、验证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的仪器及药品【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化石燃料作为一种优质能源,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可以说,没有化石燃料,就不可能有现代化的生产和生活。

然而,近一百多年来,人类对化石燃料持续进行的大规模开采和利用,使其储量急剧减少,同时导致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持续升高。

如此一来,二氧化碳在大自然中的循环还能够保持平衡吗?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升高会对自然环境产生怎样的影响?二、新课学习一、二氧化碳的循环视频:碳循环科学家在一个固定的位置设置了高精度的气体分析仪器,对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进行了连续测量。

下图描述的是1958—2011年间的测量结果。

活动天地:1. 认真观察上页图中曲线的形状和走势,想一想:(1)图中红色曲线反映出的同一年度内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是如何变化的?是不是每一年都在重复同样的变化规律?原因是什么?(2)在不同年度,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呈现了怎样的趋势?观察下图,分析二氧化碳产生和消耗的途径,找出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升高的可能原因(图中数字表示通过不同途径产生或消耗碳量的相对值)。

产生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化石燃烧的燃烧、森林砍伐等。

鲁教版化学八年级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教案

鲁教版化学八年级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教案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一、课标陈述:1.能结合实例说明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初步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3.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4.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认识和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二、课标分析:二氧化碳是一种学生熟悉的重要化学物质。

也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学生通过认识二氧化碳形成认识物质、应用物质的一般思路,并能通过从化学的视角认识自然界中的碳循环,找到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平衡被破坏的原因和维持平衡的方法,并养成低碳生活的理念。

三、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二氧化碳的性质和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要求学生能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是依靠化学反应完成的,人类可以通过控制和利用化学反应来维持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形成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的意识,养成低碳生活的习惯。

四、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和日常生活经验,已经知道了二氧化碳的很多性质,了解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和氧循环,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了低碳生活。

本节的学习要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系统的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应用,从化学的角度认识和理解人与自然界中碳循环的关系,初步形成科学的认识物质和合理利用物质和资源的意识。

学习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能了解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并能结合实例说明与性质有关的用途,初步学习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2.通过分析图片和交流,能找出二氧化碳的循环途径和大气中含量的变化,了解自然界中碳循环规律和重要作用,理解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对气候产生的影响,形成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的意识。

意识到维护生态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3.通过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实验室制法的实验探究,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4.通过分析交流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和自然界中碳循环的图片,提高分析图表和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活动方案设计:。

新编: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

新编: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掌握燃烧的方法和灭火方法2、了解促进燃烧的方法3、初步掌握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二、重点:燃烧的的条件和灭火方法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三、学习过程预习案请预习课本P118-121回答下列问题:1、燃烧的条件(1)燃烧:可燃物与发生的一种、、的剧烈的。

○1;(2)燃烧的条件:○2;○3达到燃烧所需的(即)注意: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有的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如:2Mg + CO22MgO + C2、灭火的方法(1)原理:破坏,使燃烧反应停止。

○1清除或使与其他物质隔离;(2)灭火的方法:○2隔绝;○3使温度降低到以下。

(1)增大;3、促进燃烧的方法(2)增大。

探究案探究活动一: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学生活动一:在日常生活中,你知道哪些方法可以灭火?为什么这些方法可以灭火?小组内交流讨论,然后全体同学间展示。

学生活动二:把同学们想到的灭火方法按照主要目的进行分类,并填入下表灭火的方法采取这些方法的主要目的降低温度隔绝氧气移走可燃物学生活动三:反思:根据灭火的原理都是阻止燃烧反应的发生,你认为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什么?学生活动四:交流共享:回想一下前面学过的物质跟O2反应的现象,结合上面的内容,你认为什么是燃烧呢?学生活动五:尝试练习:1、使物质燃烧应具备的条件()A、只要有充分的氧气B、只要是可燃物质C、只要是可燃物达到了一定的温度D、可燃物达到了一定的温度,并有充足的氧气2、用水可以熄灭着火的木材,这是因为()A、水蒸发吸热,降低了木材的着火点B、水的密度比木材大C、水蒸发吸热,提高了木材的着火点D、水蒸发吸热,使温度降低到木材的着火点以下,且水蒸气还使木材与空气隔绝3、下列情况下所采取的灭火方法中,不恰当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时,用湿抹布扑盖C、电器因短路着火时,用水浇灭D、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室的火灾探究活动二:探究促进燃烧的方法学生活动六:我们遇到过这样一些现象:(1)铁丝在空气中加热不能燃烧,但是在纯氧中加热能剧烈燃烧:(2)一张纸被揉成一团时燃烧不旺,而打开时燃烧很旺;(3)湿稻草不宜燃烧,且冒烟,干稻草却燃烧很旺。

初中化学_九年级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讲评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九年级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讲评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燃烧与燃料》讲评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对燃烧与灭火、能源利用、二氧化碳制取及性质进行巩固。

2、引导学生剖析错因,提高审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结方法和规律。

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调整、自我完善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答题策略的训练,培养规范答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剖析错因,提高审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结方法和规律。

并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

学生课前准备:根据试卷中存在的问题,主动复习教材,查阅相关资料。

1.知道试卷中考到了哪些知识点,自己已掌握了哪些,还有哪些尚未真正掌握;2.在失误的问题上,哪些是记忆失误,哪些是理解性失误,哪些是方法不当或粗心大意所致;3.这次考试中哪些知识是自己的最大障碍,其原因是什么;4.准备重点听老师评讲哪些知识,自己将如何做好补救工作。

学生课外延续:1.改正错题,并分析自己在考试过程中出错的原因。

2.统计得失分率。

学生分析本人卷面的得失分情况,对自己掌握某些知识点的情况作简要分析,并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制定对策;统计非智力因素造成的丢分,算出比率,引起学生的重视,并提出改进措施。

比如学生对属于理解和运用一些知识点方面存在问题的,要求学生有所针对性进行知识的再认识,通过复习教材、适量练习,巩固自己掌握的知识体系;对于因时间不够、考试心理紧张、马虎等非智力因素影响学生答题效果而造成的丢分(如“正确”和“不正确”的选择时学生的不认真、不仔细而造成的丢分),则要求学生把平时练习当作考试,做到认真审题时的“眼到”、“手到”和“心到”,解题过程中的细心仔细,解题后检查的一丝不苟等等,从而提高解题的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因非智力因素影响学生答题效果而造成的丢分。

要求学生写试卷分析,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完成这样的作业,反思且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和方法,总结自己在学习上的收获,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发现自身优势或认清自身不足,避免学生处于一种模模糊糊的学习状态而没有及时地反思与总结。

鲁教五四制八年级初中化学《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 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_9

鲁教五四制八年级初中化学《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 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_9

课题3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第2课时)二氧化碳的性质一、课标分析本课题在课标中要求如下教学基本要求:能结合实例说明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通过二氧化碳用途和性质的学习,感悟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鲁教五●四学制2019课标版八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的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2课时。

关于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材内容顺序安排为,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能与水反应、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以及不能燃烧和不支持燃烧。

其中二氧化碳与水、澄清的石灰水的反应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教材内容主要表现了引导学生采用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方式,获得知识。

氧气和二氧化碳是初中学生要求全面、系统理解掌握的两种重要气体,学生在学习了氧气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对氧气的掌握起着巩固和提升作用,也为学生今后学习一氧化碳、碳酸、碳酸钙等物质及其衍变打下基础,做好铺垫,所以本节内容是这个单元的重点,也是整个初中化学的教学重点,起着承前启后的纽带作用。

同时,氧气和二氧化碳 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学习与生活的紧密结合,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符合学生有感性理解上升到理性理解的认知规律。

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三、学情分析二氧化碳是中学化学继氧气之后的又一种重要气体。

该气体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学生在前期的科学课、生物课和前几单元的学习中就有所接触,学生对二氧化碳并不陌生,知道它能灭火,它是植物实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从一开始学习化学就知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等,但对于二氧化碳的性质理解不够。

因为在氧气的学习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学生习惯于接受式学习,科学探究意识较为缺乏,看问题多停留于表面,缺乏深思的习惯。

例如,当看到二氧化碳通入石蕊溶液中,石蕊溶液变红,他们就会得出二氧化碳能使石蕊溶液变红的错误结论。

所以本节课通过探究实验,加深对此类内容的理解,走出理解上的误区。

鲁教五四制八年级初中化学《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 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_3

鲁教五四制八年级初中化学《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 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_3
CaCO3+2HCl==CaCl2+H2O+CO2
重视化学方程式的抽象表达作用,提升学生对化学用语的理解掌握
实验探究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信息给予]CO2性质:
1.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请根据原理及以上信息,从装置、步骤、检验、验满等方面,设计方案制取一瓶二氧化碳。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视频导入:气候变暖,北极熊迁入南极
[提问]引起气候变暖、冰川融化的可能原因是什么?但也有科学家认为尚无确切证据证明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与气候变暖有直接关系。今天我们全面系统地学习
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思考回答
通过媒体公众注重的话题体现大气中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把科学家的争论交待给学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培养学生全面理解世界的科学态度。
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
(1)通过了解碳循环,知道二氧化碳的产生和消耗途径,以及人类活动对碳循环的影响。
(2)通过学习二氧化碳的制法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阅读图像,锻炼学生从图像中提取信息、加工信息的水平。
(2)通过回忆氧气的制法,整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及依据,把二氧化碳的制取当成一次科学实验任务,培养学生的决策力及全面考虑问题的思维习惯。
为了更好地研究二氧化碳,我们要学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三、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投影]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对比
[提问]实验室取气体的思路是什么?
下面我们就按照这个思路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思考回答:
原理-装置-检验
调用已有的学习经验,为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提供思路参照。

鲁教五四版八年级化学下册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6.3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鲁教五四版八年级化学下册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6.3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3)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处于不停循环的过程中。因此 ,人类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研究方向有两个 :首先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同时要__增__加__二__氧__化__碳__的__消__耗___。
有的性质和用途。
(1)干冰升华时__吸__收____(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热
,因此可作制冷剂或用于人工降雨。
整合方法·提升练
(2)干冰转化成二氧化碳气体后能参与绿色植物的光合 作用,故在大棚蔬菜种植中作_____气__体__肥__料___中考•青岛】如图是自然界中碳循环的简单示意图, 请填空:
夯实基础·逐点练
7.【中考•台州】下列实验现象只能反映二氧化碳物理 性质的是( D )
夯实基础·逐点练
【点拨】杠杆左高右低,是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 比空气大,只反映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故D符 合题意。
夯实基础·逐点练
8.【中考•永州】如图所示是人教版教材中“二氧化碳 的溶解性实验”——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 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 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 瓶盖,观察塑料瓶的变化。
请回答: (1)指出仪器A的名称___烧__杯___。
夯实基础·逐点练
(2)实验操作中,旋紧瓶盖后,还需进行的操作是 ___振__荡___。
(3)最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软__塑__料__瓶__变__瘪____。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夯实基础·逐点练
9.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二氧化碳是引发酸雨的“罪魁祸首” B.二氧化碳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 C.二氧化碳可使用紫色石蕊染成的干燥纸花变红 D.二氧化碳有毒,不能制作碳酸饮料
整合方法·提升练
A.实验Ⅰ、Ⅱ说明醋酸可以使小花变红 B.实验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小花变红 C.实验Ⅱ、Ⅲ、Ⅳ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D.上述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和醋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河南省濮阳市实验中学八年级化学下册 第六单元 燃烧与

河南省濮阳市实验中学八年级化学下册 第六单元 燃烧与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2课时)学习目标:掌握CO2的性质和用途。

一、探究活动
(一)师生共同探究CO2的物理性质。

1.怎样验证CO2的密度比空气大?
2.怎样验证CO2的水溶性?
(二)师生共同探究CO2的化学性质。

1.实验烧杯里放两支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再向里面倾倒CO2。

现象:
结论:(1)
(2)
2.向CO2的水溶液中滴入2—3滴紫色石蕊试液,振荡。

现象:
反应方程式
结论:
3.向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CO2气体。

现象:
化学方程式:
结论:
(三)师生共同总结CO2的用途。

1.
2.
3.
4.
二、自我测试
1.将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石蕊试液变,原因是
(用方程式表示),将变色的液体加热,液体又变为色,原因是
(用方程式表示)。

2.为什么盛放石灰水后的瓶子不能敞口放置在空气中?(用方程式表示)
,如果敞口放置瓶壁上有白膜了,该用清洗,写出反应方程式。

3.写出有CO2生成的化合和分解反应。

八年级化学全册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6.3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练习题新版鲁教版五四制

八年级化学全册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6.3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练习题新版鲁教版五四制

6.3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练习题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说法不正确的是()A. 氧气用于火箭发射,是利用氧气的可燃性B. 氮气用来保护粮食,是利用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C. 稀有气体充入霓虹灯,是利用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D. 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是利用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下列哪种气体造成()A. COB. CO2C. SO2D. NO2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滴加液体B. 读取液体体积C. 二氧化碳验满 D. 稀释浓硫酸4.为了控制温室效应和改善生存环境,下列措施中切实可行的是()①减少煤等燃料的使用;②禁止使用煤等燃料;③禁止乱砍乱伐;④开发氢能源;⑤利用水力发电;⑥种植花草树木.A. ①③④⑤⑥B. ①②③④⑤⑥C. ③④⑤⑥D. ①②④5.二氧化碳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原因是()A. 难溶于水且密度大于空气 B. 难溶于水且密度小于空气C. 能溶于水且密度大于空气 D. 易溶于水且密度小于空气6.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A. O2B. N2C. H2D. CO27.有关图中甲、乙、丙、丁所示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 甲实验目的是检验氢气的纯度,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氢气不纯B. 乙实验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C. 丙实验可证明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D. 丁实验既可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可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8.下列实验结论错误的是()A. AB. BC. CD. D9.下列关于碳及其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金刚石、石墨都是碳的单质,其硬度都是很大B. CO2可用作燃料C. CO有还原性,可用作冶炼金属D. 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加热后溶液颜色不变10.下图是两组物质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过程。

下列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物质X是O2B.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C. C6H12O6是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D. C6H12O6与X反应生成CO2和H2O属于置换反应11.认真细致的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有助于获得化学知识并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河南省濮阳市实验中学八年级化学下册 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 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1课时)学案(无

河南省濮阳市实验中学八年级化学下册 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 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1课时)学案(无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自然界中CO2的循环及含量变化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认识保护生态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2.知道CO2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初步学习在实验室制取CO2的方法。

3.培养学生分析,加工处理图片信息的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CO2的主要性质、用途及实验室制取CO2的方法。

一、探究活动
(一)师生共同探讨,137页图,从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1.在同一年度内,大气中CO2的含量是怎样变化的?为什么会这样?
2.在不同年度, CO2的含量变化呈现了什么样的趋势?
(二)师生共同探讨,137页图,分析二氧化碳产生和消耗的途径,找出导致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升高的可能原因?大气中CO2含量的变化对自然环境产生什么影响?
二、CO2的制取
1.原料
2.原理
3.装置
(1)收集时能否用排水法?为什么?
(2)收集时用向上排空气法的依据?
(3)怎样验证CO2是否收集满?
三、自我测试
1.自然界中产生的CO2主要途径是。

消耗CO2的主要途径是。

2.实验室用和来制取CO2,反应的方程式。

3.收集CO2用法,因为。

4.怎样判断集气瓶中集满了CO2?
、。

鲁教五四制八年级初中化学《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 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_0

鲁教五四制八年级初中化学《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 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_0

一、学习目标1、通过回顾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迁移并研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等问题,初步学习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2.通过对比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法,提炼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进一步学习归纳和演绎等科学方法。

⒊通过度组实验,训练基本实验技能,提升学生的动手水平和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三、教学手段多媒体、讨论、实验、归纳、演绎四、教学评价预设1.通过对环节一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知识回顾和环节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探究,评价目标一和二。

2.通过学生实行的分组实验,教师巡视和学生反思交流,评价目标3。

3.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对学生课堂的参与情况、思维的灵动等,综合评价学生。

4.通过设计课堂达标检测题,检测学习目标达成情况。

五、教学过程通过刚才学生的分析得出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最佳方案,总结该反应原理实行板书。

问题:(PPT出示装置图),从下列实验装置中选择适合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介绍一套能够洗气的万能瓶装置。

展示学生所选择的发生装置在问:这套装置的气密何检查问:上述三套发生装置有何优缺点?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请同学们观察下你能找出其中的对学生的错误点实行总结和分析。

引导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的学习目板书:二氧化碳气体的制取反应原理 CaCO3+2HCl==CaCl2+H2O+CO2发生装置:固液常温型实验装置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验证:澄清的石灰水检验方法验满:燃着的木条O2、CO实验室制取气体2、N2、NH3等(1)写出装置图中标有序号的仪器的名称: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

鲁教五四制八年级初中化学《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 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_8

鲁教五四制八年级初中化学《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 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_8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并学会书写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练习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一瓶二氧化碳。

(3)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装置去制取气体。

2.过程与方法:(1)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2)通过对二氧化碳制取的方案探究,提升学生收集、加工简单信息的水平,培养学生的分析评价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创设制取二氧化碳的问题情境,丰富学生的科学体验;(2)养成互相交流,勇于实践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制取二氧化碳所需药品、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

【教学难点】(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设计思路;(2)评价实验方案的优劣。

【学情分析】学生已有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知识基础和相对应的实验操作技能,对于气体制备应考虑的几个主要问题如反应原理、实验装置、气体收集等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已具备了研究如何制取二氧化碳的先决条件,这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使学生能通过活动和探究的方式来研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教学过程】导入:展示干冰图片,回顾二氧化碳的用途,如何得到一瓶纯净的二氧化碳?【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探究学习,激发学习兴趣。

板书: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过渡】: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我们要制取一瓶二氧化碳要解决哪些方面的问题?本节课我们将要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思路。

【提出问题】:我们学习过哪些反应能产生二氧化碳呢?都能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吗?小组交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发表自己的见解:①药品是否易得②反应条件是否容易达到,操作是否简便③产生气体是否纯净,速度是否适中。

排除明显不适合的原料、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辩论让学生明白制取气体的药品要考虑的因素,让学生体验收集、处理信息的过程,培养优化水平。

初中化学《燃烧与燃料》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化学《燃烧与燃料》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专题三,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化石燃料的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那么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是怎样循环的?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含量的 增加对环境产生怎样的影响?实验室怎样制取二氧化碳?二氧化碳 又有哪些主要性质?教材就此设计了一系列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站在 比生活经验更高的层次上,更系统地学习二氧化碳。
本单元教材特别重视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发展水 平,设计和精选相关图片,这些图片形象直观、内涵丰富,不仅激发 了学生阅读教材的欲望,而且增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发展了学生 的情感和智能。通过运用教材中的图片,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并对信息 进行分析加工处理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主要采用实验探究、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 习方法。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燃烧、爆炸、缓慢氧化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及防火、急救 措施; (2)了解化石燃料,加深化石燃料的燃烧对空气、环境造成的污染 及控制的知识,认识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 (3)会制取二氧化碳,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并会运用解决 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课时)
专题二:化石燃料的利用
(2 课时)
专题三: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2 课
时)
其中,专题一中“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
理”、专题三中的“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将通
过学生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性学习。
专题一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所需课时
课内共用 2 课时,课外共用 1 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燃烧的条件义 (2)知道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知道发生爆炸的原因及预防爆炸 的措施 (3)知道可燃性气体的使用规则
对应课标
新课标规定了学习本单元所要达到的最基本的学习要求: 1.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了解使用氢气、天然气(或沼气)、 液化石油气、煤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 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 2.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发生的条件,了解防火灭火、防范爆炸 的措施。 3.知道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 了解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4.知道石油是由多种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了解石油通过炼制可以得 到液化石油气、汽油、煤油等产品。 5.了解我国能源与资源短缺的国情,认识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的重要意义。 6.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7.能结合实例说明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8.初步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6单元燃烧与燃料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1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6单元燃烧与燃料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1
第六页,共二十八页。
活动(huó dòng)天地
2.分析二氧化碳产生和消耗的途径,找出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
量逐年升高(shēnɡ ɡāo)的可能原因(图中数字表示通过不同途径产 生或消耗碳量的相对值)。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产生(chǎnshēng)CO2的主要途径 化石燃料的燃烧 森林砍伐
自然界中消耗 CO2的主要途径
冬季二氧化碳含量高,夏季二氧化碳含量低。
每年都重复规律,是因为夏季有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转化了 大量的二氧化碳。
(2)在不同(bù tónɡ)年度,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呈现 了怎样的趋势?
二氧化碳的含量逐年增加
第五页,共二十八页。
活动(huó dòng)天地 寻找图像(tú xiànɡ)中的信息
32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2010 时间(年)
第四页,共二十八页。
活动(huó dòng)天地
1. 认真观察上页图中曲线的形状和走势,想一想:
(1)图中红色曲线反映出的同一年度内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
是如何变化的?是不是每一年都在重复同样(tóngyàng)的变化规 律?原因是什么?
yǎng huà tàn)
碳循环
温室效应
(wēn shì xiào yīnɡ)
密度大于空气 物理
能溶于水 性质
二氧化碳(èr yǎng huà tàn)的用途
C性O质2
能与水反应 化学
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性质
使石灰水变浑浊第二十七页,共二八页。内容(nèiróng)总结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升高会对自然环境产生怎样的影响。 碳循环。(1)图中红色曲线反映出的同一年度内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是如何变化的。(2 )在不同年度,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呈现了怎样的趋势。每年都重复规律,是因为 夏季有植物的光合作用(zuòyòng)吸收转化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另一个“冰期”即将到来,二氧 化碳含量升高导致的气候变暖对延缓“冰期”到来具有积极的作用(zuòyòng)。下面的蜡烛先熄 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自然界中CO2的循环及含量变化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认识保护生态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2.知道CO2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初步学习在实验室制取CO2的方法。

3.培养学生分析,加工处理图片信息的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CO2的主要性质、用途及实验室制取CO2的方法。

一、探究活动
(一)师生共同探讨,137页图,从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1.在同一年度内,大气中CO2的含量是怎样变化的?为什么会这样?
2.在不同年度, CO2的含量变化呈现了什么样的趋势?
(二)师生共同探讨,137页图,分析二氧化碳产生和消耗的途径,找出导致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升高的可能原因?大气中CO2含量的变化对自然环境产生什么影响?
二、CO2的制取
1.原料
2.原理
3.装置
(1)收集时能否用排水法?为什么?
(2)收集时用向上排空气法的依据?
(3)怎样验证CO2是否收集满?
三、自我测试
1.自然界中产生的CO2主要途径是。

消耗CO2的主要途径是。

2.实验室用和来制取CO2,反应的方程式。

3.收集CO2用法,因为。

4.怎样判断集气瓶中集满了CO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