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法律教案2
篇5走近法律教学设计
篇5走近法律教学设计
本课以中国频发的地震灾害为背景和线索,围绕这一背景下的一系列社会现象引发学生思考,立足这一背景下的社会观点激发讨论,整堂课既有现实性、又具连贯性,将抽象的法律概念和相对枯燥的法律知识蕴含于生动丰富的社会情境中,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
依托情境设计的问题有层次、有梯度,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得到了非常好的训练。
学生在情境问题中充分进行观点交锋和观点澄清,通过现实情境中法律与道德、纪律适用性的对比,自主生成结论,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提升,从法理上进一步深入理解法律存在的意义、法律的特征和法律所倡导的价值,做到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从而对法律产生发自内心的认同、尊重与敬畏。
目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有限,在日常生活中学法、用法的经历相对较少。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借助教育契机,引导学生将本课学到的理论和经验运用于日常生活实践中,真正做到知法、守法、护法、用法。
走近法律教案2
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七课《走近法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框内容主要讲了我们身边种种规则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其中突显法律在生活中的规范、保护作用。
本单元为起始课是后面所学法律知识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正处在青春期的学生,自我意识增强,开始有主见,但往往过激、偏面,缺乏对“规矩”、“法律”准确的心理定位。
往往只看到其约束自己的一面,而较少认识“规矩”、“法律”对社会生活秩序正常运行的必要性,从而对其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反感,抵触心态,不能自觉遵规守法,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
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目标: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
逐步行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的能力。
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
重点: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难点:对法律规范、保护作用的理解。
四、设计理念以宏扬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以激发学生法制观念为目的,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主动式地学习。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注重学生自身感悟,内化学生心理品质,强化学生法制观念,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五、教学过程1、我看规则(1)导入,揭题。
教师自编顺口溜一首。
题目:我好“烦恼”生活中,好无聊,太多太多的“规矩”,实在使我“烦恼”。
你看:早晨上学带胸卡,晚上按时要回家。
见了老师有礼貌,上课不能有迟到。
课上不让睡会觉,课下不让胡乱跑。
阅览室不能高声叫,考场严禁带小抄。
买饭必须要排队,打架斗殴更不许。
说话还要讲文明,办事还要讲诚信。
在家还要听父母,走路还看红绿灯。
一旦触犯国之法,失足便酿千古恨。
各种“规矩”数不清,使我天天不开心。
(意图:打油诗,简单、明快、自然、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又不乏生动、趣味,不知不觉使枯燥、说教充满活力,极易引起学生共鸣,更有益学生感悟到“规矩”内涵,以此导入,学生倍感真实、自然。
)指导学生阅读引言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
(2)师生交流:学生通过对课本第86、87两组图片的分析、理解;教材中“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此重点内容,很容易突破。
七年级政治上册 第五单元走近法律第二节生活离不开法律教案
生活离不开法律一、设计依据(一)客观依据1、课标要求说明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讲述生活中需要法律,法律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从而让学生在了解法律的同时,增进对法律的认同感。
2、教材内容本节课是根据湘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节设计的。
本单元第二节“生活离不开法律”,选用“法律为生活制定规矩”、“通过法律解决纠纷、协调关系”、“通过法律制裁违法犯罪”三个主题,意在说明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讲述生活中需要法律。
3、教学手段学案。
(二)主观依据1、教学目标①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正确认识法律的作用,通过对法律作用的了解,加强对法律重要性的认识,树立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的观念。
②能力目标:培养找寻正确的解决纠纷、矛盾的方式的能力。
③知识目标:法律规定生活的规矩;法律是解决矛盾、纠纷的方式之一;法律通过制裁违法犯罪来达到保护合法利益的目的。
2、教学方法①教法:情境教学法、活动探究法。
②学法:讨论式学习法、情景式探究学习法3、教学模式激趣导学,激发活力——走进教材二、设计理念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强调学习的趣味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通过探究性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念,求得新的发现。
三、过程设计【激趣导学】情境一:帮帮小明学校开展普法宣传活动,义务宣传员小明第一次开普法讲座就遇上了三个棘手人物,爷爷:我都八十多了,快进棺材了,学法还有什么用?父亲:我一不违法,二不犯罪,法律跟我有什么关系?孙子:我还小呢。
没到14岁,不负法律责任,干嘛要学法?怎么说服这一家人呢?请你帮帮小明。
引导学生针对以上说法进行讨论,从而体会到法律伴随人生的整个历程,与人的生活紧密相关。
【走进教材】情境二:信息采集帮助学生理解法律,为生活制定规矩。
1、“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制定法律就是要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人们设立规矩,以此来保障生活的有序和谐。
走进法律思品教案
七下第七课第一框《走近法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人。
(二)能力目标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三)知识目标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教学重点:法律具有保护作用。
教学难点:法律的三大特征。
教学过程:导课提问:(1)有谁知道“违法”是怎么回事?(2)有谁知道“犯罪”又是怎么回事?教师:要知道是怎么回事,就必须了解有关法律的常识。
从这节课开始让我们走近法律。
新课走近法律一、我们身边的规则活动一:画圆和矩形①两个学生,一个徒手、一个用圆规和直尺分别画圆和矩形。
②学生评比谁画的更规范后,教师点评:“无规矩不成方圆。
”教师:社会是由人集合而成,社会活动是人的活动,人们活动的动机、目的往往不同,如果没有行为的规矩,各行其是,社会就会混乱不堪。
所以,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十分重要。
社会生活中的规矩,是人们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标准,也就是社会成员都应遵守的行为规则。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1.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活动二:比一比谁知道的多提问:你知道现实生活中有哪些行为规则?教师:在生活中有很多种行为规则。
如法律、道德、纪律、规章等。
但这些规则中,法律较其他规则而言,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过渡: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是因为它有三个最为显著的特征。
2.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播放视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获表决通过。
问:从材料中我们看出,我国法律是怎样产生的?教师:法律是由国家立法机关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制定和认可的。
(1)法律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多媒体出示材料:2012年4月10日,中共中央决定对薄熙来严重违纪问题立案调查。
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给予薄熙来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对其涉嫌犯罪问题及犯罪问题线索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新华社2013年7月25日电,薄熙来涉嫌受贿、贪污、滥用职权犯罪一案,经依法指定管辖,今日已由山东省济南市人民检察院向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思想品德《走近法律》教案
思想品德《走近法律》教案思想品德《走近法律》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思想品德《走近法律》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思想品德《走近法律》教案篇1一、学情分析初中学生由于生活范围的扩大,已经接触到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规则包括法律,但也有不少学生认为,在学校里遵守校纪、校规,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因为教师、家长、学校要他遵守所以才遵守,没有真正意识到规则能够帮助人们开展正常的生活。
因此必须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身边的一些规则,体会到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没有人可以例外,并进而了解法律也是一种特殊的规则,从而树立起最基本的法律意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2)能力目标: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公民。
三、教学难点法律的三大特征四、教学重点规则的分类、法律的作用五、教学方式制作多媒体课件用于教学;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举例,用具体、生动的事例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尊重规则,尊重法律。
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请大家阅读一则案例。
有一位父亲因为离婚把怨气发泄在了儿子身上,他经常打骂儿子,有时还不让孩子上学,可他却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
还理直气壮地说:“孩子是我的,我有权这样做。
”教师:你是否赞同这位父亲的说法?为什么?学生1:不赞同,因为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学生2:不赞同,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家庭保护规定: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
第五单元 走近法律 教案2(政治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走进法律教学案第一节法律是什么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教材分析(重点难点)重点: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难点:现行法律的特征创设情景,展开话题在中学里,我们能学到新知识,增长新的能力,获得新的进步,然而,我们身边也会发生许多不和谐的事情,遭遇一些麻烦。
有的同学会遭到抢劫,有的会被敲诈勒索,等等。
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呢?一、自主预习1、法律是什么?法律是由国家制定的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我国法律的特征是什么?二、小组讨论1、分析教材霍强的案例?2、法院判定肖某等人胜诉的主要依据是什么?3、举例说明法律三大特征的案例?三、小组展示四、课堂巩固单项选择题:1、2009年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这主要说明()A、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B、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C、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D、其他规则、制度不能与法律相抵触2、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下列选项中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有()①全国总工会和全国妇联发出“人人行动起来,营造绿色家园”的倡议②12月4日被定为全国法制宣传日③某人犯受贿罪被依法判刑④毒枭刘招华被依法判处死刑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3、近年来,我国司法机关查处的犯罪案件中,被绳之以法的有普通百姓、领导干部、社会名人。
这表明()①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②我国法律是全体公民共同意志的体现③我国法律是专门用来惩处违法犯罪的④我国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A、①④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4、人们将法律往往称之为“国法”,是因为它()A、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B、在全国范围内普遍适应C、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D、是治理国家的工具5、“诚实守信”是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道德规范,后来,这一道德规范作为法律条款写进了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一章《总则》之中。
《走近法律》参赛教案
学科:思想品德课题:七年级下《感受法律的尊严》的第一节《走近法律》教材分析:本节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感受法律的尊严》的第一节《走近法律》。
本课是学生学习法律的基础,由什么是规矩引出规则,进而导入到什么是法律以及法律的作用。
深入浅出,层层递进。
教材源于生活,深入于生活。
使学生在感知中理解、感受法律。
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提高分析问题和辨析是非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法、分析法等理解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通过活动的串联将生活中的规则具体化、形象化,突出体现自身的感受;学习过程,通过游戏、案例分析、合作探究、设置情景和自我观察,发现问题并从中思考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规则的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寻找规则、认识规则、感悟规则的基础上,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
教学重点:规则的分类、法律的作用教学难点:法律的三大特征教学方法:通过对比法、分析法等理解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通过活动的串联将生活中的规则具体化、形象化,突出体现自身的感受;学习过程,通过游戏、案例分析、合作探究、设置情景和自我观察,发现问题并从中思考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规则的原因。
教学和信息整合:多媒体课件教学准备: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的《走近法律》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在中小学教程网找到《走近法律》的相关资料,课堂上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感知教学内容,通过活动使学生直接感受。
用百度图片网上搜索下载《走近法律》的示图,做成PPT课堂给同学们演示,给学生视觉上的直观感受。
教具准备:跳绳2条、幸运星120颗、黑板擦。
教学过程导言:有一个父亲,因为离婚而把怨气发泄到儿子身上,动不动就打骂孩子,有时还不让孩子去学校学习。
记者采访他时,他竟然理直气壮地说:“孩子是我的,我有权这样做。
思想品德人教七年级下册《走近法律》教案2
《走进法律》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法律是一种特殊行为规范,进而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
2、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法律对人们有规范和保护两方面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难点:对法律规范、保护作用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老师搜集的资料和图片,给学生一种直观的印象。
今天老师准备了几幅图片,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片,看图片反映了什么?(学生看图,谈感受)从图片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自由答)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规则,我们对这些规范了解多少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走近法律这一节,了解身边的各种规则。
(二)出示目标首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熟悉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1、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法律是一种特殊行为规范,进而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
2、了解并掌握法律对人们有规范和保护两方面的作用。
(三)出示自学指导要想达成学习目标,还要靠同学们认真高效的自学,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自学指导的要求,认真自学!请大家认真默读课文P86-90的大字部分,思考下列问题,找出答案。
4分钟后看谁能正确回答:1、社会生活中的规矩是什么?2、在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可分哪几类?3、道德、纪律与规章和法律相比较,法律的三个最为明显的特征是什么?4、法律的作用表现在哪两个方面?5、我们应怎样正确对待法律?(学生按着自学指导的要求,进行高效的自学,完成出示的几个问题,从而让学生自主有效的学习,老师监督学生的自学情况。
)(四)自学检测1、提问学生,检测自学情况,了解学生的自学效果。
2、同学们的自学能力非常强,下面进一步认识规则。
(出示图片,引导学生加强对规则分类的认识。
)3、出示《我爸是李刚》新闻案例,请同学们根据案例进行法律特殊性的分析。
首先提问:a.本案的处理是依据了哪一规则?(同学们答:法律)b.这一依据是由谁制定的?(如何产生的?)请同学们看时事链接:【时事链接】(1)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于3月14日胜利闭幕,会议表决通过了在社会上广泛征求民意的刑法修正案、车船税法等法律。
思想品德《走近法律》教案
思想品德《走近法律》教案一、学情分析初中学生由于生活范围的扩大,已经接触到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规则包括法律,但也有不少学生认为,在学校里遵守校纪、校规,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因为教师、家长、学校要他遵守所以才遵守,没有真正意识到规则能够帮助人们开展正常的生活。
因此必须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身边的一些规则,体会到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没有人可以例外,并进而了解法律也是一种分外的规则,从而树立起最基本的法律意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一种分外的行为规范。
(2)能力目标: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尊崇规则、尊崇法律的观念;感受法律的威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公民。
三、教学难点法律的三大特征四、教学重点规则的分类、法律的作用五、教学方式制作多媒体课件用于教学;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举例,用详尽、生动的事例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尊崇规则,尊崇法律。
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请大家阅读一则案例。
有一位父亲因为离婚把怨气发泄在了儿子身上,他经常打骂儿子,有时还不让孩子上学,可他却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
还理直气壮地说:“孩子是我的,我有权这样做。
”教师:你是否赞同这位父亲的说法?为什么?学生1:不赞同,因为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学生2:不赞同,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家庭保护规定: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
学生3:不赞同,因为这位父亲不懂得:未成年人有依法受教育权利,父母不得虐待未成年人,否则要受到法律相应的制裁。
他这一说法体现了不懂法、不知法。
教师:是啊,在现实学生活中,一些人对法律的无知和法律观念的稀薄,导致了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
走近法律 教案
走近法律教案教案标题:走近法律教案目标:1. 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掌握法律的来源和层级;3. 理解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4.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
教案内容:一、引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源,展示一些与法律相关的场景,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提问:“你认为法律是什么?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二、概念解释(10分钟)1. 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法律的定义和作用,例如: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强制执行的规则,它的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
2. 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例如:法律保护我们的权益,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公平。
三、法律的来源和层级(15分钟)1. 解释法律的来源,包括宪法、法律法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
2. 分析法律的层级关系,例如:宪法是最高法律,其他法律都必须遵守宪法的规定。
四、案例分析(20分钟)1. 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案例,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经验,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违法行为和合法行为。
2. 引导学生思考案例中的法律依据和相应的法律责任。
五、法律意识教育(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法律意识,例如:遵守交通规则、尊重他人的权益等。
2. 告诉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性,以及遵纪守法的好处和意义。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提出一些拓展问题,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和研究法律相关的话题。
教案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案例分析环节的积极参与程度。
2. 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课堂小测或问答形式,检查学生对法律概念和层级的理解程度。
3. 学生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以及日常生活中是否遵守法律规定,是否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
教案扩展:1. 组织学生参观法庭或法律机构,深入了解法律实践。
2. 邀请法律专业人士进行讲座或座谈,分享法律知识和经验。
3. 设计法律案例分析的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用文档】走近法律教案
欣雅图表打造高品质
走近法律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社会生活离不开各种规则,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培养自觉遵守各种规则和法律的能力。
情感价值观目标:树立法律权威的观念。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规则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懂得什么是法律。
教学难点:法律的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
综合设计思路:
课堂教学主要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与社会实际相结合,以活动的串联将生活中的规则具体化、形象化,突出学生自身的感受,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己观察、发现问题,从中启迪学生思考,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法律。
教学过程
每课一则小故事《五枚金币》
一、导入Flash影片《交通法规宣传系列》引入规则中的交通规则。
二、同心协力,寻找生活中的规则,假如没有规则会怎样?了解规则的重要性
三、引导学生完成课本的表格填写,明白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四、通过图片展示法律的三个特征。
五、(1)请你来参加,你所知道的法律有哪些?说明生活离不开法律。
(2)请你来断案。
教学设计2:走近法律
走近法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
(2)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公民。
2.过程与方法:(1)运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于强烈的视觉听觉效果(2)典型案例(3)启发式教学(4)归纳教学3.知识与能力:(1)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律和规则,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2)逐步形成按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能力,自我约束控制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3)学会初步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规则的分类;法律的三大特征;法律的作用。
教学难点:法律的三大特征。
三、新课导入:朗读学生编的顺口溜:《我好烦恼》,师:我们的身边有很多规则约束着我们,如果少了这些规则,我们的生活会怎样呢?法律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何种重要角色?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话题。
四、课堂情境、活动设置。
(一)我们身边的规则:活动一:认识规则多媒体出示图片:①校门口交通拥挤的显现②交警指挥下井然有序的状况。
讨论:①前后两种不一样的现象,交通规则起到什么作用?②这个现象给你什么启示?(为什么社会的公共生活要有不同的规则?)生:略。
师:交通需要规则,社会生活也要有规矩、守规矩、懂规矩,不然社会就会混乱不堪,陷入毫无秩序的彼此冲突中,那么什么是规则呢?生:略。
师:好,让我们来寻找生活中的规则吧。
活动二:寻找规则请同学们从自身经历或社会见闻感受到的有关衣、食、住、行、学习等方面来寻找。
讨论:①列举规则②社会中的规则可以分几类?(道德、纪律规章和法律)生:略。
师:这三种不同的规则相比,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它为什么特殊呢?我们要学习法律区别于其他规则的三个基本特征。
活动三:走进法律①观看视频:《我爸是李刚》讨论:从法律的创制形式、法律的实施、法律的使用对象和范围可以体现法律哪些最为显著的特征?生:略(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师:法律和道德、规章一样,都是社会社会生活中人们要遵守的规则。
学案2:走近法律
走近法律
学习目标:
1、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区分法律、纪律、与道德的不同;
2、树立尊重法律的观念,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对人的规范和保护作用。
学习重难点:
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对人们的规范和保护作用。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社会生活准则的作用是怎样的?
2、社会生活中规矩的含义是什么?
3、生活中的规则有哪几类?
4、法律的三个最为显著的特征是什么?
5、P88辨别规则
6、法律的规范作用有哪些表现?
7、法律的保护作用有哪些表现?
二、展示目标学生自学
1、P88对两种不同的现象发表你的看法。
2、P88假如没有法律,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
3、P90如果没有相关法律规定,情况将会怎么样?
三、小组合作深层探究
A、知识结构
B、感悟、启示
四、教师点拨释疑解难
五、训练检测巩固新知
反馈与检测
1、“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揭示了一个重要道理,这就是:
A.没有圆规,也能画成圆
B.人人都要按自己的规矩办事
C.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
D.社会生活中有无规矩都一样
2、下列选项最能体现“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这一特征是
A.村委会主任胡某因受贿领刑十年
B.国家司法考试报名条件放宽
C.某校设立自强贫困中学生奖学金
D.环保部门倡导不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教学反思:
参考答案
五、训练检测
1.C
2.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七课
《走近法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框内容主要讲了我们身边种种规则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其中突显法律在生活中的规范、保护作用。
本单元为起始课是后面所学法律知识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正处在青春期的学生,自我意识增强,开始有主见,但往往过激、偏面,缺乏对“规矩”、“法律”准确的心理定位。
往往只看到其约束自己的一面,而较少认识“规矩”、“法律”对社会生活秩序正常运行的必要性,从而对其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反感,抵触心态,不能自觉遵规守法,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
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
逐步行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的能力。
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
重点: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难点:对法律规范、保护作用的理解。
四、设计理念
以宏扬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以激发学生法制观念为目的,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主动式地学习。
在整个学习过程
中,注重学生自身感悟,内化学生心理品质,强化学生法制观念,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五、教学过程
1、我看规则
(1)导入,揭题。
教师自编顺口溜一首。
题目:我好“烦恼”
生活中,好无聊,太多太多的“规矩”,实在使我“烦恼”。
你
看:
早晨上学带胸卡,晚上按时要回家。
见了老师有礼貌,上课不能有迟到。
课上不让睡会觉,课下不让胡乱跑。
阅览室不能高声叫,考场严禁带小抄。
买饭必须要排队,打架斗殴更不许。
说话还要讲文明,办事还要讲诚信。
在家还要听父母,走路还看红绿灯。
一旦触犯国之法,失足便酿千古恨。
各种“规矩”数不清,使我天天不开心。
(意图:打油诗,简单、明快、自然、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又不乏生动、趣味,不知不觉使枯燥、说教充满活力,极易引起学生共鸣,更有益学生感悟到“规矩”内涵,以此导入,学生倍感真实、自然。
)
指导学生阅读引言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
(2)师生交流:学生通过对课本第86、87两组图片的分
析、理解;教材中“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此重点内容,很容
易突破。
2、我知规则
(1)教师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提出问题:
<1>在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可分哪几类?它们的
共同点是什么?不同点又是什么?
<2>法律与道德,纪律与规则相比较,其三个最为明显的
特征是什么?
教师指导学生分学习小组阅读、讨论教材87页内容;
教师提问: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回答得更好、及时予以鼓励。
(2)<1>教师结合教材中三幅图片进行讲解,并适时补充。
“今日说法”部分典型案例说明。
强调三点:
一是从法律的创制形式看: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二是从法律的实施看: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三是从适用的范围或对象看:法律具有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指导学生填写教材表格内容
(意图:通过对比,加深对三个方面的再理解,特别是进一步体现法律具有的三个显著特征。
)
3、我要规则
(1)、教师讲述〈〈圣经〉〉里的一则故事:绷带与法律法律如药
有位国王一边为受伤的儿子包扎伤口,一边规劝说:“皇儿啊,只要扎上这条绷带,任你随便玩耍、跑跳,伤口都不会痛,可一旦解去绷带,伤口就会恶化!”
(教师讲解其中含义:人生亦然,其潜伏恶的根源。
不过只要遵守法律,就能有效遏止,恶性事件发生。
)(意图:让学生感悟遵规守法十分重要。
)
(2)、“假如生活中没有规则”为题,按学习小组围绕此题写一首“打油诗”,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写的又快又好。
(意图:以生动而充满新意的表达形式,使学生在情感上得以升华,由对“规则”、法律”陌生反感,上升到我要“规则”,我要“法律”,把遵规守法看作是一种快乐的事。
)
(二)生活离不开法律
1、法律规范我
(1)教师提问,引发学生思考:
我为什么必须上学?
我为什么不能旷课、夜不归宿?
我为什么不能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我为什么不能偷阅他人的信件、日记?
我为什么不能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我为什么不能偷窃财物?
我为什么不能进入营业性歌舞厅?
(意图:列举学生身边的事例,易接受、理解,易产生共鸣,能够深切体会到生活中需要法律。
)
学生很容易回答上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法律规定禁止做的事的。
进而重点让学生回答:假如没有这些规定,我们的生活会怎样?学生充分思考,多角度回答(教师提倡)学生读教材“相关链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法律对人们的规范作用。
(2)教师归纳法律的规范作用有两层内容
第一:从内容上看:法律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
第二:从作用上看:一方面告诉人们违法就会受到制裁;另一方
面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2、法律保护我
(1)教师设置一组连线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加
上阅历进行判断。
台独《森林法》
杀人抢劫《大气污染防治法》
乱砍滥伐《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超标排放废气《反分裂国家法》
上学路上被狗咬伤《刑法》
父母不让我按时入学《九年义务教育法》
小郑学习受干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小叶买了劣质皮鞋《劳动法》
小静五一期间加班《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意图:连线题形象,直观。
使枯燥的陈述内容,变得通俗起来。
学生易接受,内化,避免说教,更具渗透力。
)
(2)教师组织学生完成连线题之后,设问
〈1〉连线题反映了法律具有什么作用?
〈2〉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3)教师小结法律保护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国家生活的保障;
另一方面法律是维护人们合法权益的保障。
3、法驻我心中
意在提升学生对规矩、法律的态度,情感。
价值取向,进一步树立起遵规守法的观念。
教师以“法驻我心中”为题。
让学生回答学习“走进法律”一框之后的感想收获。
教师最后总结:
同学们,遵守法律,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
现代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法律就在生活中,生活中处处有法律。
一个法
盲将会在社会生活中到处碰壁,寸步难行,更谈不上成就什么事业。
所以,我们应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积极行动起来,去关注法律、学习法律、践行法律,争做一名守法、用法、爱法、护法的合格公民。
板书设计
走近法律
一、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法律的三个最为明显的特征: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具有强制性
具有普遍约束力
二、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规范我
法律保护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