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与和谐统一
社会进步
改善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文化繁荣
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促进世界文化 的交流与融合。
国际形象
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展现负责任的 大国担当。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显 著的,包括土地利用变化、水资 源过度开发、生态系统破坏等方
面。
地理环境的变化对人类社会经济 发展和生态安全产生深远影响, 如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生物多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 展与和谐统一
• 引言 •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 协调发展的理念与实践 • 和谐统一的目标与路径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主题背景
01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产生
了大量的废弃物和污染物,对地理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气候条件
地理环境的气候条件决定 了人类的生存方式和生产 活动,如农业、渔业、畜 牧业等。
生态环境
地理环境的生态环境为人 类提供了食物、水源、空 气等基本生活条件。
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土地利用
人类通过土地利用活动改 变了地理环境,如城市化、 农业开发、矿产开采等。
环境污染
人类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 生的废弃物和污染物对地 理环境造成了污染和破坏。
02
地理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
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提供了食物、水源、能源等基
本生活资料,同时也是人类文化、历史和经济发展的载体。
03
协调发展与和谐统一的意义
为了实现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促进人
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与和谐统一。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典题试做
读某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与人均CO2排放量散点图,结合所学知识,完 成(1)~(2)题。 (1)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高、 人均CO2排放量低的是( ) A.上海、天津 B.广东、福建 C.海南、贵州 D.辽宁、山东
典题试做
读某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与人均CO2排放量散点图,结合所学知识,完 成(1)~(2)题。
表现:水土流失,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臭氧空洞,全球变暖
环境污染
原因:排放>净化
表现:水污染,光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等
城市
乡村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 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基础
1 生态可持续
条件
2 经济可持续
目的
3 社会可持续
典题试做
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由原始的采猎到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及后工业社会。 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各选项中,对图中含义解读正确的是( ) A.A表示环境,B表示人类社会 B.在阶段①,人类与环境没有关系 C.在阶段④,人地矛盾最尖锐 D.箭头b表示人类对环境的适应性 2.下列认识或行为与图中所示的思想发展阶段对应组合正确的是( ) A.①—斩伐养长,不失其时 B.②—节能减排,植树造林 C.③—伐木为薪,围湖造田 D.④—竭泽而渔,焚林而猎
(2)山西、内蒙古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不高,但人 均CO2排放量高。其主要原因是( ) A.自然资源贫乏 B.交通设施落后 C.煤炭消耗量大 D.第三产业发达
典题试做
黄河入海水量1951年大约为500亿立方米,2010年大约为140亿立方米, 总体呈下降趋势。据材料回答1~2题。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制作人:李淑霞周振国于斌审核人:赵春秀高考目标定位课前预习一、知识框架请先阅读考纲和学习目标,完成本节的知识框架。
二、重点知识回顾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有哪些?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有哪些?3.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与措施有哪些?三、高考再现(2013 福建)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
下图示意采循环农业模式,读图回答1~2题。
1.最适宜该模式的是()A. 河套平原B. 黄淮平原C. 辽东丘陵D.闽浙丘陵2.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①提高经济效益②加快城镇发展③提供清洁能源④促进民居集中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课上探究重点探究:循环经济【典型例题】下图为某地区夏季生态农业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该地可能位于( )A.黄土高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C.东北地区 D.四川盆地2.图中字母P、Q代表的内容分别是A.大豆和豆制品加工 B.棉花和纺织工业C.水稻和米皮加工 D.油菜和油料加工内蒙古乌海市君正集团,是一个以绿色、环保为标志的循环经济产业集团。
下图为“君正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君正集团的循环生产,实现了A.生产过程二氧化碳的零排放B.生产重点转向对废弃物的利用C.摆脱了生产的周期性和地域性D.生产过程能源和资源的综合利用4.与传统经济相比,低碳经济所倡导的是①提高能源利用率②开发清洁能源③禁止CO2排放④追求绿色GDP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能力提升】(2013 安徽)5.图13为陕西省主要苹果基地分布图。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陕北高原南部过去以种粮为主,产量低。
20世纪90年代成功引种优质苹果。
目前该地区苹果产量、浓缩果汁出口量位居全国前列。
然而在果业发展中,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影响果品品质,果渣露天堆放污染环境,农村薪材缺乏等问题突出。
(1)指出该地区过去种粮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10分)(2)简述该地区种植苹果的优势自然条件及其效益。
高中地理知识点: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微信号wegzdl
收录于话题
一、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分布
1、主要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
原因
典型事例
资源短缺
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短缺
人类对资源的过度索取
华北平原用水紧张,非可再生资源面临枯竭
生态破坏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剧
自然植被遭破坏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中国荒漠化趋势与沙尘暴,古巴比伦王国的消失
共同性原则
①地方性的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的整体协调;②许多跨国界的全球性问题必须进行全球合作;③对于全球共有的资源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等
3、可持续发展观与传统发展观的比较
传统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观
发展目标
单纯追求经济数量的增长(追求产值、利润增长以及物质财富增加)
二、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流,可持续发展实施的前提是明确其内涵和原则,具体内容如下表示:
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强调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
生态持续发展
基础
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数量增长,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
经济持续发展
条件
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社公平性原则
①同代人之间的横向公平性;②代际之间的纵向公平性;③人类生存与其他物种生存的公平性;④各国有权开发本国资源并确保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
持续性原则
①面对有限的地球面积和有限的地球承载力,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②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等
高中地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高中地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高中地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地理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能量和生命相互作用的学科,也是与人类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
在地理学的研究中,经常会涉及到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而协调发展是指人类和地理环境之间相互调适、相互促进,共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因此,探讨高中地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尤为必要的。
一、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意义协调发展旨在实现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和谐共生,让人类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能够尽可能地发挥自身优势,满足生产、生活和文化需求,并确保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
另外,协调发展还意味着解决环境问题,减少污染和资源的浪费,保护生态系统和人类的健康。
因此,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二、影响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因素1.人口问题人口的数量和分布对地球环境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当人口数量过多时,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而人口的分布更是影响到地域的资源利用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因此,在协调人类和地理环境发展的过程中,需要解决好人口问题。
2. 城市化问题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土地利用和环境问题经常成为瓶颈,城市人口的密集度和污染程度会直接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
因此,在城市化进程中,需要解决好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问题。
3. 资源问题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对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
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浪费,不仅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也会对地球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
三、推动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途径1. 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是指坚持经济、社会、环境三者协调发展,避免或最小化对环境的破坏,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利益的发展。
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就需要推动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和谐共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利用效益,保护生态系统,确保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 推广环保科技环保科技是推动环保发展、培育产业增长、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留民 营村 生态 农业
• 主要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开 展综合利 用;广开源流,开 发利用新能源
• 发展方向:发展无污染的绿色 食品与农业观光、生态旅游
(1)图中箭头①表示人类通过 • 读图分析回答问题。 活动,从环境中获 得 。 (2)图中箭头②表示人类通过 活动, 以 等形式 向环境输出。 (3)图中箭头③表示人类社会对 环境的 作用,箭头④ 表示环境对人类的 作用。 (4)人类社会就是在与环境密切 联系、互相 和互相 中,不断 向前发展的。
农业文 明时期
利用、改造自然:人对自然的依附性减弱
对抗性增强,地理环境趋于恶 化
工业文 明时期
征服自然: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界的主宰,以 人地关系呈现全面不协调,人 牺牲自然为代价,积累了巨大的物质财富 地矛盾迅速激化
新技术 革命以来
谋求人地协调:后工业化时期人类被迫重新 寻求一条人口、资源、环境和 审视自己的经济行为,环境和发展开始得到 发展相互协调的道路:可持续 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发展
(2010·广东)1.利用作物秸秆等农副产品发展 农区畜牧业,有利于( ) A.改善局地气候 B.综合利用资源 C.防止水土流失 D.保护农田作物 【题眼】利用作物秸秆 【解题思路】农区是指“耕作区”,水土流失一 般不太严重;以“圈养”方式进行的农区畜牧业 可以利用作物秸秆等农副产品为饲料,并为耕作 业提供肥料,故选B。 【参考答案】B
中国在工业、农业、 中国在工业、农业、城市化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是近几年 来地理高考中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从命题角度来看, 来地理高考中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从命题角度来看,结 合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是主要的命题形式。另外, 合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是主要的命题形式。另外,以产业链 为切入点,考查循环经济、清洁生产也是重要的形式。 为切入点,考查循环经济、清洁生产也是重要的形式。从 题型上看,既有选择题也有综合题,但都侧重对解读信息、 题型上看,既有选择题也有综合题,但都侧重对解读信息、 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查。 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查。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环境。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作用越来越广,影响程度越来越深,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也日益增强。
同时,环境的反作用已使全球的环境问题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对此,大家要行动起来,为解决环境问题尽一份责任。
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期以来,科学水平迅速提高,人口数量急剧膨胀,经济实力空前提高,人类对自然资源开展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开发利用,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其中包括全球气候变暖,氧层的破坏、大气污染与酸雨。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的燃烧矿物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
向大气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由此增强的温室效应会加剧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冰川消融和海水受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
随着气温加速上升,预计到2100年,一些沿岸低地和沿海大城市以及一些岛国将面临被淹没的威胁,海平面上升还会家具暴潮和洪涝灾害,造成城市排污系统失效;海水倒灌则导致土地和农田盐渍化。
*过多地适用氯氟烃化学物质(用CFCs表示)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
氯氟烃是一种人造化学物质,1930年由美国的杜邦公司投入生产。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进入60年以后,开始大量使用,主要作用气溶胶、制冷剂、发泡剂、化工溶剂等。
另外,哈龙类物质(用于灭火器)、氮氧化物也会造成臭氧层的损耗,臭氧层被破坏造成地球紫外线增加,紫外线会破坏包括DNA早内的生物分子增加罹患皮肤癌、白内障的几率、而且和许多免疫系统疾病有关。
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受致命的影响,海洋生态系统受破坏,作物减产,加强温室效应。
*大气污染主要与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以及煤炭燃烧产生的硫氧化物、烟尘等有关。
由大气污染引起的酸雨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才出现的环境问题。
工厂排放的含硫污染物进入大气层后,与水汽结合形成亚硫酸和硫酸,从而使降水呈现出较强的酸性,落到底面即为酸雨。
酸雨毁坏森林,使湖水酸化;腐蚀建筑物、塑料和金属设施;使土壤酸化,从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减产。
地理高一下学期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重要知识点(完整版)
地理高一下学期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重要知识点一、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1、崇拜自然——采猎文明——人与自然是恐惧与依赖的关系;2、改造自然——农业文明——人对自然的依附性大大减弱,对抗性增强;3、征服自然——工业文明——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4、谋求人地协调——当今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和谐发展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①可再生资源:关键在于“合理开发”——控制开发强度,保护和促进更新②非可再生资源:关键在于“合理利用”——节约和综合利用,寻找新的代替品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人口压力、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1)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消耗资源的速度超过其再生速度;(2)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
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原因是:①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②经济技术水平低,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③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三)主要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1、环境污染:(1)大气污染:全球气候变暖、酸雨、臭氧层破坏——污染源:工业生产、家庭生活、交通工具①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温室气体有CO2、CH4、N2O、O3等。
火山灰、植树造林能减弱气候变暖的趋势。
危害:沿海——冰川融化,海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耕地减少,风暴潮和盐碱化加剧。
中纬度地区——蒸发量增大,耕地和草原退化,沙漠化扩大,农业种植面积缩小。
②酸雨(雾、雪)——“空中死神”:pH值小于5.6的大气降水。
危害:对水体,对土壤,对生物,对建筑物的影响。
③臭氧层破坏(2)水污染:工业废水;农业污水(来自农药、化肥);生活污水(各种洗涤水,包括氮、磷等)(3)土壤污染:(4)固体废弃物污染:工业垃圾、农业垃圾、建筑垃圾和城市生活垃圾危害:污染大气、污染水源、污染土壤、影响卫生传播疾病处理:分类回收、综合利用;填埋;堆肥(发酵、高温杀菌);焚烧(发电)等2、生态破坏:破坏生态平衡——生物物种减少、森林和草原破坏、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
考点7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全新
考点7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全新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是指人类在地球上居住和发展的过程中,与地理环境进行合理的利用和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这是一个重要的议题,涉及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问题,也是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首先,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要建立在科学的认识基础上。
地理环境是复杂多变的,人类只有通过科学的观察和研究,才能了解地理环境的特点和规律,从而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和措施。
例如,通过研究气候变化和地质构造,可以预测自然灾害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通过研究土壤肥力和水资源分布,可以制定合理的农业生产计划。
而且,科学的认识基础还包括对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的了解,以便在发展中避免对地理环境造成损害。
其次,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要求合理的资源利用和保护。
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了各种资源,如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资源等,这些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但是,若人类过度利用这些资源,就会对地理环境造成破坏,进而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人类必须根据地理环境的特点,进行合理的资源规划和利用。
同时,也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地理环境中的珍贵资源,如建立自然保护区、推行可持续资源管理等,以实现资源的可再生和长期稳定发展。
另外,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还需要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生物多样性的栖息地,人类只有保护好地理环境,才能保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目前,由于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生活方式的不合理,导致了许多环境问题,如水污染、土地退化、空气污染等。
为了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发展,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减少污染物排放,推行可持续生产模式。
此外,还需要重视生态建设,加强生态系统修复和保护,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和改善。
最后,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还包括了城乡一体化和区域协调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和乡村的边界逐渐模糊,城乡一体化成为发展的趋势。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内容分析及教学建议
切行 为都 是 为 了 自身 的发 展 。因此 , 教 师在 与学 生进 行 讨论 时 , 可 以将 人类 与环 境 的 问题 定 位在 发展 的 主 线上 , 与教 材紧密 结合 。 在 这样 的思路 中 , 人 类 和环境
的 问题 就 是发 展 的问题 , 只能在 发展 中去解决 。在人 类 与 环境 的 问题 中 , 人类 怎样 的行 为才对 自身和 环境
教 材 新 析
三、 走 向人 地 协 调— — 可 持 续 发展
人 类 和 环境 是 对 立 与 统一 的关 系 ,在 对 立 中发 展、 在发 展 中对立 。当人 的发 展到 了一定 阶段 , 必然 会 对 环境产 生 比较大 的影 响和破 坏 。 但是人 对 环境 的认 识 也 在不 断 加 深 , 人类 在 与 环境 的对 立 发 展 中 , 也 必
理轰育 2 0 1 3 年 第6 期
的。
= 三 三
环 境产 生 严 重对 立 , 使 环 境 遭 到严 重 破 坏 , 环 境 的 发 展也 严重 影 响 到人类 自身 的生 存 和发展 时 , 人类 和 环
境 的关 系将 向什 么方 向发 展 ?教师 可 以将 问题 细化 ,
也 可 以从 一个 小 环 境 问题 的发 生 原 因 和解 决 措 施 分
都有利 , 怎 样 做才 是 持 续发 展 的关 系 , 这 不 能 只停 留 在 理 论层 面 , 而应 引 导 学生 从 案 例 出发 , 归 纳具 体 的 措施 , 然 后师 生一 起归 纳可持 续发 展 的原则 。 在 教材 的安 排 中 , 所 有可 持续 发展 的原 则 都是 以
然会 走 向统一 和协 调 。 教材 的安排 就是 在人类 与环 境 的对 立 中逐渐认 识 到人类 与环 境关 系 的重要性 。 教师 在处 理该 内容时 , 可 以把 教学 内容 设计 成 问 题, 让学 生 在 问题 中去思 考 和交 流结论 。如 当人 类 和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解析 第(1)题,考查工业生产的污染问题。从材料可知,90 年代山西省焦化企业的特点一是规模小,二是数量多。进而推出其 技术和设备落后,污染点多面大。第(2)题,考查交通运输产生的污 染。从图中可看出 90 年代焦化企业规模小,单厂运量小,以汽车 运输为主,尾气污染量大,且运输线路多,煤炭散落、煤粉飘浮现 象严重。第(3)题,考查产业园区对污染的治理措施。通过对比 1994 年和 2014 年山西省焦化厂布局的变化,可知企业的数量减少,规 模扩大,实力增强,有更多的资金和技术减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 染和治理污染。由于生产集中,运输量大、线路少,为修建铁路专 用线提供了条件。采用封闭运输,可进一步减少污染,保护环境。
(3)资源枯竭侧重于资源本身数量的减少和质量的下降,生态破 坏侧重于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过程中导致的生态失衡现象, 即环境反作用于人类的表现(图解如下)。
角度Ⅰ.生态破坏问题 试/题/调/研
1.(2016 全国卷Ⅱ)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 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 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 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下图示意 1976 年、1987 年和 2000 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考试大纲
学科素养
1.人类所面临的主 1.综合思维:通过对典型区域环
要环境问题。
境问展的基 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本内涵,协调人地 2.人地协调观:结合环境问题
关系的主要途径。 产生的原因、危害,探寻解决环
3.走可持续发展之 境问题的措施,实现走可持续发
能力提升
能力 环境问题 重/难/突/破
高中地理知识点: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2019高中地理知识点: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1、环境问题(自然灾害是环境问题的一方面∴环境问题不都是人类造成的)产生:生态破坏、资源短缺: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其更新速度(农村、发展中国家多见)。
环境污染: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超过环境自净能力(城市、发达国家多见)。
环境的发生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相关,发达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道路的教训是惨痛的。
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谋求人地协调。
2、环境问题的表现: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过分消耗资源带来的环境影响。
发展中国家环境承受者发展与人口的双重压力,发达国家还将一部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使得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更加严峻。
3、可持续发展: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内涵:生态持续发展(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条件)、社会持续发展(目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一个系统。
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强调国际合作)。
4、中国走可持续之路原因:人口基数大,增长快;自然资源相对紧缺,利用率低;环境问题严重。
中国典型的生态环境问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西北地区:荒漠化,酸雨的主要分布在南方,华北的水资源短缺。
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
在工业、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实现循环经济基本途径分别为清洁生产、生态农业。
清洁生产与传统经济最大不同是从全过程评价产品对环境的影响。
而传统经济只重视末端治理。
清洁生产带来了环境效益:实现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减少了工业污染的来源。
经济效益:可以在技术改造和工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大有作为。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发展的观念、公平 的观念、环境 的观念、权利 的观念。 3.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生态 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
会 持续发展是目的。生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海洋污染 各类污染物排入海 洋
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
渤海湾大赤潮、日本九州岛水 俣湾汞污染、海上石油泄漏
(2)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
表现 原因 典例或分布 全球
自然:气候的变化人为:燃 全球 烧矿物燃料、排放温室气体、 变暖 乱砍滥伐森林 自然:太阳活动人为:大量 臭氧层 排放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的物 破坏 质 自然:地形造成酸性气体不 易扩散 酸雨 人为:燃烧矿物燃料排放二 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 体
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高考的重要考点,出现次 数较多,
2.从命题角度来看:以关联图、坐标图和统计图、表格 等为载体,对各种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及解决措施进行 考查是近几年最常见的命题方式。 3.从考查能力来看:通过提供新概念和各种图表资料, 注重对图表资料的分析、推理判断和获取信息能力的考 查,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迁移能力的考查。 4.考查的一般思路是: 结合一个具体区域或一种环境问题图表,考查主要的环境 问题是什么?表现是什么?主要分布在哪里?主要危害是 什么?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解决的办法是什么?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A盆地处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土地荒漠化 , A盆地周围绿 洲区种植的经济作物是 长绒棉 。 在此经济作物生产过程中,可能 出现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土壤盐碱化,土地荒漠化 2、B、C两处平原的名称分别是 宁夏平原、 河套平原 。主要农业类型 是 灌溉农业 。 B平原从上世纪 五六十年代开始大量种植水稻,但是近年来由于黄河断流而大量 减产。从对水资源的利用上看,种植水稻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持续性 原则,分析该地种植水稻可能诱发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土壤盐碱化,导致黄河中下游断流。 3、D地区典型的环境问题是 水土流失 。目前,该地区为了改善 农业生态环境条件,在退耕还林还牧的过程中改种粮食为种苹果。 分析该地种植苹果的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考点
对于环境问题的防治对策,可针对不同的环境问题采取不同措施: (1)污染问题: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利用率、净化处理 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 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 (2)生态破坏问题:根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 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
考点一
栏目索引
地区
中国家轻
形成原因
消耗的资源能源多,排放的污染物多。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利用强大的 经济、科技力量进行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环境状况大为好转
发展中 国家
一般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 较发达国家严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都很严重 限于经济技术水平,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
3.后果与危害 对环境问题带来的后果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都要能准确 全面地进行分析。例如,温室效应的加强对地理环境、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 重大的影响等。 4.解决的措施和建议 针对环境问题的原因、危害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这是对理论联系实 际、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考点一
栏目索引
考点一
栏目索引
(1)地形条件:封闭低洼的地形,使污染物不容易向外扩散,容易产生大气污 染和酸雨。 (2)逆温天气: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阻,使污染物停留在地面附近,加剧了大气 污染。 (3)水域条件:相对封闭的水域,缓慢的流速,使水体更新速度减慢,降低了水 体的自净能力,容易引起水体污染。
考点一
栏目索引
考点一
栏目索引 续表
环境问题
具体表现
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降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1、环境问题的产生:一方面,人类生存和发展占据一定的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超过资源再生速度时出现资源短缺。
另一方面,人的新陈代谢和人类消费活动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超过环境自净能力时就形成环境污染。
2、环境问题的原因: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与区域性(1)聚落形式看,城市——环境污染,乡村——生态破坏(2)国家来看,发达国家,过分消耗资源带来的环境影响;发展中国家,环境承受着发展与人口的双重压力。
三、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1、环境问题的实质:式发展问题,在发展中产生,必须在发展过程中解决。
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机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3、内涵: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三者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共同组成一个系统。
4、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四、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1、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2、肩负的历史任务:(1)提高社会生产力(2)增强综合国力(3)提高人民生活水平3、面临的挑战:(1)庞大的人口压力(2)严重的资源短缺(3)深刻的环境危机(环境污染以城市为中心向农村蔓延,生态破坏的范围仍在扩大,程度在加剧)4、可持续发展: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了我国的具体目标:创造一个更安全、更繁荣、更美好的社会,体现了中国对承担国际社会应尽的义务和为人类社会共同事业作出更大贡献的决心。
五、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循环经济1、概念:循环经济以环境无害化技术为手段,以提高生态效益为核心,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2、工业结构调整:清洁生产3、农业机构调整:生态农业区域地理地球知识——经纬网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2.大小:赤道半径:6378km极半径:6357km 平均半径:6371km 二、地球仪1.概念:地球仪是缩小的地球模型。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生态破坏——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的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
产和生活。
a
3
考析点研3、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
(1).城市地区和乡村地区环境问题的差异。
地区
环境问题
形成原因
城市地 区
主 如 噪要 大声表 气污现污染为染等环、境水污污染染,、由动过染于和分物交人密的通类集集、居中,工 住造业 地成活 的污
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的1/7。
(1)针对流域水资源匮乏的现状,简述农业生产应采取的对策。
(2)指出河源地区旅游开发和景区建设给河流带来的环境问题,
列举一项应对措施。
a
12
三、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 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生态
社会
a
13
考点研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析
观点A: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
观点B:不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 a
22
课堂训 (2013·大纲卷)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水 练
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
染物有关。据此完成1~3题。
B 1.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 )
A.重金属盐 B.氮、磷营养物 C.固体废弃物 D.泄漏的石油
对生态环境和农、 积极研制新型制
林、牧业造成破坏, 冷系统;②参与
影响海洋生物的生 国际保护臭氧层
长与繁殖
的合作
酸雨
人类燃烧 大量煤、 石油、天 然气,排 入大气中 大量的氮 氧化物和 硫氧化物
①减少人为硫氧
①使河湖水、土壤 化物、氮氧化物
酸化,影响鱼类、 的排放是根本途
森林、农作物生长; 径;②研究煤炭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概述
2.市场行为
鼓励清洁生产 发展生态农业
(企业)
2. 市场行为的调整:
返回主页 板书设计 小 结 课堂检测 使用帮助 退 出
3.公众行为
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对废品进行回收利用; 绿色消费、选购环保产 品;珍爱生灵、万物共 存。
(参与)
3. 公众行为的调整: 思考:为了环保,你觉得应该怎样调整自己的行为?
什么( A ) A.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B.成年后再保护环境
C.经常外出进行打猎
D.多买一些豪华包装的礼品
解析:在工业化初期和起飞阶段,人们更多地关 注发展,而忽视环境的保护。在工业化的各个阶 段,我们都可以为环境保护贡献力量,一方面是 自己身体力行,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消费, 对废品回收利用,保护动植物等;另一方面是进 行宣传,使更多的人行动起来。 答案:(1)B (2)A
小结
深圳市环保标志
课堂检测 使用帮助
退出
加强国际合作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全球合作, 联合国通过的《21世纪 议程》中明确了世界各国对于保护地球承担“共同的但有区别” 的责任。
据报道,经过国际社会多年的 共同努力,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 约》缔约国签订了《京都议定书》, 该议定书规定了世界主要发达国家 限制了温室气体排放量。该议定书 已经已在2005年2月16日生效。但 最大的排放国--美国以影响经济增 长为由,拒绝签署。俄罗斯已经签 署并批准了这一文件。
•
追求至善凭技术开拓市场,凭管理增 创效益 ,凭服 务树立 形象。2021年1月19日 星期二 上午4时5分38秒04:05:3821.1.19
•
严格把控质量关,让生产更加有保障 。2021年1月上 午4时5分21.1.1904:05Januar y 19, 202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而自然原因有时也是 环境问题形成的重要原因。分析自然原因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①地形条件:封闭低洼的地形,使污染物不容易向外扩散, 容易产生大气污染和酸雨。②逆温天气: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阻, 使污染物停留在地面附近,加剧了大气污染。③水域条件:相对 封闭的水域,流速缓慢,使水体更新速度减慢,降低了水体的自 净能力,容易引起水体污染。
2环境问题的防治对策应针对具体的环境问题分析,问题不 同,解决措施不同。 ①环境污染问题: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 高利用率、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 ,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 加强国际合作。②生态破坏问题:治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 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 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③资源短缺问题:要从“开源”替代 资源的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节流”提高利用率、减少浪 费、加大资源循环利用等两方面入手。
染;秸秆焚烧会造成资源的浪费。答案为A。
对点练习1 下图为亚洲某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题。
针对该国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 是( ) A.调整农作物熟制 B.大面积营造水土保持林 C.广泛建设人工水域 D.实施林草结合的防风固沙工程
解析
由图中的经纬度及陆地轮廓可知该国为蒙古国。蒙古
读图技巧 分析下图所示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完成(1)~(2)题。
(1)符合人地关系思想历史演变过程的是( A.①②③ C.①③② B.②①③ D.②③① )
)
(2)下列做法符合③模式的是( A.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B.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C.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D.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J基础知识速记
——回归教材 温故知新
一、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 1.概念 由于人类活动或① 自然原因 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 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2.类型 根据环境问题的性质分为环境污染问题、 ② 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 、生态破坏问题、 ③ 自然资源衰竭问题 。
【析图】
(1)结合图和所学知识可知,在人类社会早期生产
力水平低下时,环境对人类社会影响较大,而人类社会只能被动 地适应环境,如②模式所示;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类大规模地 开发环境资源,如①模式所示;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时,人 类认识到人类社会应与环境协调发展,即可持续发展,也就是开 发与保护并重,如③模式所示。 (2)由上题分析可知,③模式为人类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四 个选项中只有A项体现了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答案为(1)B (2)A
第八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1讲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和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基础知识速记
精髓考点聚焦
经典高考回顾
随堂基础巩固
考 纲 展 示 1.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分 析 解 读 1.掌握环境问题的特点、分布和成因,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 境问题。 2.掌握人类社会不同时期的人地关系特征,了解人类可持续发展 思想的形成。
(2)甲、乙、丙、丁四种图例中,代表土地要素的是( A.甲 C.丙 B.乙 D.丁
(3)下列行为和认识符合环境文明时代社会发展所遵循的基本 原则的是( )
A.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B.退耕还林,合理放牧 C.温室气体减排,责任同等 D.倡导高消费,刺激经济增长
解析
(1)原始文明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改造环
时期
环境问题
采集和 生物资源遭 人类 社会 极为 发展 低下 早期 被动地适应环 境,对人地关 系认识肤浅 狩猎, 破坏,引起 对环境 物种灭绝。 崇拜自 的影响 但环境问题 然 极为有 对人类的威 限 胁并不严重
生产 不能正确认 农业 力有 识人地关系 社会 了较 的协调性, 时期 大发 但开始探索 展 人地关系
读图技巧 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随着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的逐步改善, 秸秆利用问题日益突出。下图是秸秆利用方式示意图。在农田里 大面积焚烧秸秆的影响主要是( )
①引起大气污染
②造成资源浪费
③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④阻碍农村能源结构调整 A.①② Nhomakorabea.②③【析图】
B.①③ D.①④
大面积焚烧秸秆会产生烟尘和灰烬,形成大气污
2.主要的环境问题 目前环境问题已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其中全球变 暖、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问题表现尤为 突出。 (1)全球性的大气环境问题(全球变暖略)
(2)全球性的生态问题
(3)主要的水体环境问题
(4)资源短缺问题
【规律总结】
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及应对措施的分析方法
对点练习2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 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构成 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类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 的是( ) B.农业文明时代 D.环境文明时代 )
A.原始文明时代 C.工业文明时代
生产 “二 力水 战” 平迅 以后 速发 展
人类认识到 应主动谋求 与自然地理 环境的和 谐,走可持 续发展之路
改变传统 的发展模 式,走可 持续发展 的道路
人口激增、 资源短缺、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等 问题日益严 重
出现了 人地和 谐论、 可持续 发展论
【规律总结】 点
图示法理解人地关系思想不同历史阶段的特
大规模地
人定胜天
开发和利 出现 的思想观 用资源, 各种 念、天人 人与自然 环境 相关论和 的对抗性 问题 因地制宜 增强 思想
生产 工业 力有 社会 了极 时期 大提 高
人类试 图成为 自然的 主宰
人类对资源 的开发利用 达到了空前 的规模和高 度
人地矛盾迅 速激化,环 境问题日趋 尖锐
出现了地理环 境决定论、可 能论、生态论 等理论
国年降水量少,风沙危害比较严重,实施林草结合的防风固沙工 程有利于解决该地土地荒漠化问题。调整农作物熟制与当地生态 环境无直接联系;大面积营造水土保持林、广泛建设人工水域是 在降水较多的区域实施的措施。
答案
D
考点二 生产力 水平
不同时期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对人地关 系的认识 人类活 动 人地关 系思想
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三、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1.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
2.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
J精髓考点聚焦
——抽丝剥茧 细中取胜
考点一
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的形成机制及表现 从产生的机理来看,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人 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 度;二是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如下 图所示:
境的能力微弱,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此时期人类只是被动 地适应环境。 (2)农业文明时代,耕作和灌溉技术的发展,使人类大规模开 发利用土地,这一时期土地所占比例最高。 (3)环境文明时代,倡导人与环境和谐相处,遵循可持续发展 的原则。
答案
(1)A
(2)B
(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