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制片法
实验二植物染色体制片及有丝分裂观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遗传学实验
植物染色体制片及有丝分裂观察
实验目的:
① 学习并掌握植物染色体玻片标本的制作方法; ②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及各个时期的染色 体行为;
预习要求
实验目的
• 学习并掌握植物染色体玻片标 本的制作方法;
预习要求
流程: 材料要求,取材方法,实验 流程和各操作步骤实施原因 发根→预处理→固定→解离→ 低渗→ 软化→染色→压片→镜 检
解离的目的?如何判断解 离的效果?其他的解离方 法?
5 软化:将解离好的根尖冲洗后,放入45%醋酸 中软化10min左右。
请问解离与软化 的目的是什么?
6 染色:切取1-2mm的分生区,用改良苯酚品 红染液染色10-20min。
为保证染色的 充分要注意哪 些问题?
7 压片:盖上盖玻片,在酒精灯上烤片。然后 固定盖玻片,用铅笔垂直、用力敲击盖片几下,将 材料压成一层细胞。
取材时间?
• 2 预处理:将剪取的新鲜材料于0.02%秋水仙素溶 液中室温下处理3-4h。
预处理的目的? 还有其他方法吗?
实验步骤:
3 固定:将经过预处理和未经预处理的材料冲 洗后转移至卡诺氏固定液中,室温下处理24h。水 洗放入70%乙醇中保存。
固定的作用?固定剂的组 成?对固定剂配制的要求?
4 解离:将冲洗后的根尖放入0.1mol/L的HCl 中, 60℃下处理8-10min(可视具体情况而定)。
实验材料
• 洋葱、大蒜的鳞茎,玉米、蚕豆的种子等。本实 验选用大蒜。
实验用品
• 用具:显微镜、剪刀、镊子、解剖针、载玻片、 盖玻片、水浴锅、酒精灯、铅笔、吸水纸等。 • 药品:蒸馏水、卡诺氏固定液、45%醋酸、秋水 仙素、改良苯酚品红染液等。
植物制片技术

二、杀死、固定、保存
✤固定液的选择 根据观察目的和对象,选择固 定剂。同时,要充分考虑植物 种类、不同器官的特性。
二、杀死、固定、保存
✤固定液的渗透力 1)选择固定剂时,要充分考虑 固定液的性质、浓度和温度对 渗透力的影响。 2)植物材料的大小和组织紧密 程度对渗透的影响。
二、杀死、固定、保存
一、选 材
• 叶的切取:横切面。
第二章 植物制片技术原理步骤
第一节 选材
第二节 杀死、固定与保存
第三节 清洗与脱水 第四节 透明与过渡
第五节 渗蜡与包埋
第六节 切片
第七节 粘片与展片
第八节 染色
第九节 封片
二、杀死、固定、保存
杀死:迅速终结植物材料的生命。要 求越快越好,使用渗透力强的药剂。
固定:在杀死基础上,组织或细胞保 持生活的状态,并在以后制片的过程 中不发生变化。
放入冷水中,促进石蜡短时间内凝 固。 (3)过夜后,取出备用。
五、浸透和包埋
第二章 植物制片技术原理步骤
第一节 选材
第二节 杀死、固定与保存
第三节 清洗与脱水 第四节 透明与过渡
第五节 渗蜡与包埋
第六节 切片
第七节 粘片与展片
第八节 染色
第九节 封片
六、切片
(1)修块: 将包有材 料的蜡块 修成一个 上窄下宽 的台体。 粘在木块 上,即可 切片。
植物显微技术
绪论
一、什么是植物显微技术 用于观察研究植物内部精细结
构的技术方法,包括制片技术、 光学显微镜技术和显微摄影技术, 是一门建立在生物学、化学以及 物理等多门学科基础之上的综合 性技术性学科。
绪论
二、植物显微技术的任务和目的 根据材料的自然特性,观察
植物石蜡切片法显微制片技术

取材
用锋利的刀片切取新鲜的植物材料,选定适宜的材料,立即固定。 取材的注意事项如下: (1)取材料要新鲜。动作要迅速,以免挤压损坏组织;取病理材料时,应设置
对照材料。 (2)所取材料大小要适当:根和茎一般直径≤5mm,切取成5-10mm小段;叶
片一般取过中脉处,切成2-5mm宽、5-8mm长。在切材料时,必须注意 刀片与中轴成直角,两切面平行,否则制成的切片细胞是斜的。 雌、雄 蕊一般不需分割。 (3)取材时间可根据切片要求有所区别。如:在进行植物发育的研究过程时, 需要找到细胞分裂相,一般在晴天的早晨9:00-10:00时取材,此时植 物细胞分裂活动较明显。 (4)取材不易过老,否则制片有难度(过老的材料须在滑走切片机上进行); 对纵切的材料适当多取材,如根尖、茎尖等,因为切到材料正中的概率 较低。
(五)脱水
• 材料经洗涤后含有部分水分,会使材料分 解。而且透明剂与水是不相混合的,不利 于材料的透明和包埋等后期处理。因此需 用脱水剂逐渐除去材料中的水分,以便让 石蜡渗透进细胞。所以,脱水是制片的关 键环节。脱水剂要求能与水混合,而且能 与其他有机溶剂互相替代。
• 脱水必须在有盖的玻璃器皿中进行,防止 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在更换高一级的脱水 剂时,最好不要移动材料,以免损坏材料。
• 浸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常用的正丁醇。
• 每次浸蜡的时间,视材料大小而调节。
(八)包埋
• 材料经过足够时间的浸蜡后,需包入蜡 块,以备切片。
• 操作方法:根据切片材料大小,确定所 需纸盒的尺寸,用表面光滑的磅纸预先 叠好纸盒。
(九)切片
• 即(二)固定
• 将已切好的材料尽快地浸入相当于材料10-15倍体积的固 定液中。借助固定液的作用,使细胞的新陈代谢瞬时停止, 并保持细胞或组织的形态构造及其内含物的状态不发生变 化。从而达到使组织变硬从而便于切片、增强内含物的折 光度、令细胞易于着色的目的,同时具有防腐作用。以新 鲜配制固定液效果较好。固定的时间依材料的种类、性质、 大小等而定。材料固定完毕,保存于加盖的容器内,贴上 标签。
植物切片制作

植物组织制片技术是随着显微镜的出现而发展起来的技术,是人们认识植物体结构的有效手段,已成为植物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植物制片技术已建立了许多方法,现简要介绍如下几种最常见的制片技术:徒手切片法、滑走切片法、离析法、压片法、石蜡制片法和冰冻切片法。
徒手切片法徒手切片法是指手拿刀片把植物新鲜材料切成薄片,所作的切片通常不经染色或经简单染色后,制成临时的水装片用于观察,亦可以通过脱水与染色制成永久制片。
优点:简单、方便,不需要复杂的设备,不经过化学药物的处理,基本上保留了植物活体的状态。
用品与材料显微镜、载(盖)玻片、刀片、毛笔、培养皿、吸水滤纸、滴管、ddH2O或清水、1%番红水溶液、菜叶、胡萝卜、马铃薯实验材料对于软硬适中,便于手持的材料,可将实验材料截成适当小块,一般以长2~3cm,切片断面不超过3~5mm2为宜。
对于过于柔嫩的器官(如叶片等),一般可选用胡萝卜根、土豆块茎等作为支撑物,包被住材料后再进行切片。
有时也可将叶片卷成圆筒后再进行切片。
实验步骤1、在小培养皿中放入ddH2O或清水。
2、用左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拿住材料,拇指略低于食指与中指,并使材料略为突出在指尖上面。
3、右手持刀,将刀片平稳地放在左手食指之上,与材料切面平行,然后以均匀的动作,自左前方向右后方,斜着向后拉切,切时用臂力而不用腕力。
4、切下许多薄片后,用湿毛笔将这些薄片放人培养皿中。
用毛笔挑选透明的薄片,放在载玻片上,用吸管滴一滴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进行观察。
注意事项1、在切片前,要不断地用水湿润材料和刀片。
2、切片时,两只手应该保持活动状态,不要使它们紧靠身体或实验台,且用力不要过猛,不能用刀片挤压材料或来回切割材料。
3、动作要敏捷,材料要一次切下,不要追求切片形状的完整。
简单的组织化学染色经徒手切片法切下的薄片,可以进行简单的组织化学染色,这样更容易分辨细胞的结构,同时可以观察到细胞各部分的化学成分。
植物制片的一般原理

植物制片的一般原理
细胞核染料(碱性染料): 苏木精,亚甲蓝,中性红,碱性品红,洋 红,地衣红,结晶紫,番红,甲苯绿,碱 蓝。 细胞质染料(酸性染料): 酸性品红,亮绿,苯胺蓝,固绿,刚果红, 橘红G,曙红,贾纳斯绿,孔雀绿,甲基橙。
植物制片的一般原理
3. 染色方法
⑴死细胞染色。 ⑵活细胞染色。 选无毒性染料。 观察细胞质流、精子或流动孢子等。
植物制片的一般原理
5. 封边剂
石蜡,油漆,指甲油。
植物制片的一般原理
四、染色 一般做成永久切片观察的材料, 都需要染色。
植物制片的一般原理
1. 染色原理
很复杂,难以解释。 ⑴物理学的解释 ①毛细作用或渗透作用而进入组织的内部——因 为组织材料有孔隙。 ②电子吸附作用——因而染色牢度有强有弱。 ⑵化学上的解释 组织或细胞中的各部分,或是酸性的(结合阳离 子,即碱性染料),或是碱性的(结合阴离子, 即酸性染料)。但没有新物质形成。
植物制片的一般原理
⑶醋酸(乙酸,CH3COOH) 单独使用,浓度为0.3-5%。 特点:渗透力大,固定十分迅速,但易使 细胞发生膨胀。 常与甲醛(易引起收缩)混合使用。
植物制片的一般原理
⑷锇酸(OsO4) 四氧化锇,灰黄色结晶,中性,昂贵——白金。 使用浓度为1-2%。 强氧化剂,配制水要超净,不宜与还原性固定剂 配合。 特点: ①最好的固定剂,对细微结构的固定良好,是脂 肪性物质唯一的固定剂。
植物制片的一般原理
④不改变原生质原来的体积(膨胀或缩 小); ⑤增加细胞内含物折光程度,易于鉴别; ⑥可增加媒染作用和染色能力; ⑦又能有保存作用。 单一的化学药品难以具备以上所有条件; 而几种药品混合,可成近似理想的混合固 定剂。
植物制片的一般原理
徒手切片技术

植物病理徒手制片技术徒手制片的方法有整体封藏法、徒手切片法、组织透明制片法和涂抹制片法等多种。
限于时间本实验实践最为常用的整体封藏法和徒手切片法两种。
(一)整体封藏法对于生长在植物病部表面或培基上的菌丝体、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和其他孢子器官以及线虫等,可直接择取少许封藏在适当的浮载剂中,在显微镜下观察,根据材料的特点和观察的目的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封藏制片。
常用方法的概括为挑、刮、拨、撕四种。
1挑:对于在植物受病部位或基质表面生长繁茂的霉状病原体(如霜霉菌)粉状病原体(如锈菌、白粉菌)以及培养基上的许多培养菌,可用尖细的解剖针等直接挑取封埋制片,挑取病原体的量,在保证选材典型的前提下,越少越好,以免互相重叠,分辨不清。
2刮:对病部病原体稀少,或用放大镜也难辩认霉层的病害标本,可采用两侧具刀的三角刮针(或可用刀片代替)刮取病原物制片。
刮的方法是,用刮针的一刃,蘸浮载剂少许,在病部顺同一个方向刮取2—3次,将刮得的病原体蘸在载玻片的浮载剂中封片镜检。
浮载剂在保证浮载质量的前提下要尽量少,否则少量的病原体在大滴的浮载剂中极易分散漂流,在显微镜下难以寻找。
3拨:对于产生在植物表皮下或半埋生于基物内的病原体孢子器官。
如子囊壳、分生孢子器、闭囊壳等,可将病原体连同寄主组织一同拨下,放入浮载剂中,用两支解剖针,一支稳定材料,另一支拨出植物组织,使病原体外露制片。
4撕:对于寄生在植物表皮细胞上的病原真菌,也可以将此有病原物的表皮撕下来制片镜检,这种方法不仅能看到病原物形态,而且可以观察病原物与寄主的解剖学关系。
用刀片割破叶背表皮再用小镊子轻轻撕下,放在浮载剂中制片镜检白粉病菌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和吸器形态。
(二)徒手切片法欲观察受病组织病变,病菌侵入和寄主体内扩展过程,以及埋生在基物内真菌子实体的形态结构等,都需将有关材料切成薄片,进行镜检,徒手切片是最常用的简便易行的方法,不需要特殊的设备,而且节省时间,切成的片子不仅可作临时观察,也可进一步制成永久性玻片标本。
植物学实验三切片法及根形态

** 封片:染色后,加水封片。(或制成永久标本)
** 观察:去多余液体后,显微镜下观察。
可编辑ppt
7
滑走切片:
----利用滑走切片机切片;切片不连续、较厚;多用 于木本茎的切片。
一般步骤:
** 取材:选择用于切片的茎,将其切成小段。
** 软化:用软化剂将材料软化。
方法:A、沸水中煮2小时。
B、50%乙醇/甘油(1:1)浸1-2周。
----以塑料作为包埋剂,在超薄切片机上切片。
切片不连续,薄1 um。
一般步骤:P教材18-23
可编辑ppt
9
植物根的形态结构
可编辑ppt
10
根系:
可编辑ppt
11
根尖分区:
成熟区(根毛区)
伸长区
分生区
根冠区
可编辑ppt
12
小麦根尖分区的观察:
** 载玻片上滴一滴水; ** 取一段小麦根尖(1cm)于载玻片的水中; ** 盖上盖玻片压片后观察。 ** 加碘液后再观察。
5、初生木质部;6、髓
可编辑ppt
16
双子叶植物次生根
1
2
1、表皮
2、皮层
3
3、中柱
4、内皮层
4
可编辑ppt
单子叶植物根
17
侧根的形成
可编辑ppt
18
根瘤
菌菌 根 可编辑ppt
菌
19
1、徒手切片法的学习 ----芹菜叶柄
(观看录像)
可编辑ppt
20
2、根的徒手切片方法
1)取一段植物根(成熟区)1cm于载玻片上; 2)加一滴番红染色1分钟,加水清洗后备用; 3)取萝卜块按要求修整, 4)将根夹在萝卜块中按徒手切片法进行切片, 5)选择好的切片不进行染色处理直接装片观察。
植物制片的染色及显微化学鉴定方法

植物制片的染色及显微化学鉴定方法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植物制片的染色及显微化学鉴定方法一、目的与要求1、学习植物制片的一般染色方法。
2、学会并掌握常用显微化学鉴定法,即细胞壁化学组成及细胞内主要后含物性质的鉴定方法。
二、材料和用品1、自备材料:植物叶片、芹菜叶柄、土豆块茎、花生种子等等,解剖器、剃刀或双面刀片。
2、其它材料和用品: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纱布、吸水纸、蒸馏水、染色缸;%番红、% 固绿或1%苯胺蓝等染液、中性树胶、二甲苯、酒精、碘—氯化锌、盐酸—间苯三酚、苏丹Ⅲ、碘—碘化钾、10%氯化铁、盐酸等。
三、实验内容1、植物制片的染色方法2、常用显微化学鉴定法四、实验方法1、植物制片的染色方法用徒手切片法切得的薄片,如果仅仅是为了临时观察,制成临时装片即可,这种临时制片不能长久保存,只能作临时观察之用,又由于没经过染色,结构显示的也不够清晰。
为了求得更清晰地显示其细微结构及化学成分,并能够较长时间的保存,可以进一步染色及其它处理以至封片,从而可制成半永久或永久制片。
常用的染色方法是番红—苯胺蓝(或固绿)二重染色法,具体操作方法有二:方法一:(1)将植物切片材料放入30%酒精中,5分钟后移入水中。
(2)用%番红水溶液染色12—24小时。
(3)倒去番红液,用清水冲洗数次后,再放回50%酒精中浸泡5分钟。
(4)将材料从50%酒精中转入70%酒精中脱色,直至硬木质化的细胞壁呈现红色,其它部分呈粉红色或近于无色时为止。
(5) 1%苯胺蓝(用70%酒精配制)对染2—5分钟。
若用%固绿对染,则仅需半分钟左右即可。
注意:此步染色,要不时地在显微镜下检视,切忌染色过深,当木质化细胞壁呈红色,其它部分为淡蓝或淡绿色时,即可停止。
(6)用95%酒精冲去多余染液,再经无水酒精脱水5分钟。
(7)放入等量无水酒精与二甲苯溶液中及纯二甲苯中透明各3分钟。
(8)将切片材料移入载玻片上,在二甲苯未干时立即加一滴中性树胶封片,尔后将玻片平放,自然凉干或置于摄氏35度温箱中烘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制片法
一、徒手切片法及临时装片的制作
徒手切片法不需要任何机械设备,只需要一把锋利的刀片,不但方法简单,而且也容易保持植物细胞的生活状态,所以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1. 一般材料的切片方法和步骤
进行切片前,准备一个盛有清水的培养皿,准备好毛笔、刀片等用具。
将要切的材料切成2-—3cm长的小段。
截取材料,削平切面,均应用解剖刀或用过的刀片。
而在作徒手切片时,再用锋利的新刀片,以保证切出合乎要求的切片。
作徒手切片时,最重要的是要切下一小片薄的组织。
例如切某植物茎的横切片时,不要求切下完整的一片,而只需切一小部分能够观察它的组织就行了,有时切的一边厚一边薄,取薄的一侧制成临时装片也有利于观察。
用左手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材料,拇指略低于中指,使材料突出于手指之上,这样以免损伤手指。
右手平稳地拿住刀片,将刀片平放在左手的食指之上,刀刃向内,且与材料断面平行,然后以均匀的力量,从左前方向右后方拉,材料要一次切下,切忌切片中途停顿或前后作“拉锯”式切割。
切片时要用臂力而不要用腕力,而且不要用力过大,也不能用刀片直接挤压材料,或从左右两方向来回切割材料,这样都不能切出合格切片。
切片时为了避免材料枯干,应使材料的切面及刀刃上保持有水,呈湿
润状态。
薄的切片应该是透明的,切片可留在刀刃上继续切,一连切几个切片,然后用蘸水的毛笔把切片取下,放入盛有水的培养皿中,或直接选薄的放在滴有水滴的载玻片上,制成临时装片进行观察。
2. 柔软和坚硬材料的切片法
过于柔软的器官,例如幼嫩的叶子,难于直接拿在手中进行切片。
切时需放在夹持物中,以便于把握操作。
夹持物一般用胡萝卜根、土豆块茎等,将要切的材料夹于其中,然后进行切片。
对于较坚硬的材料,需要经过软化处理才能进行切片。
其软化方法通常是将要切的材料先切成小块,然后在开水中煮沸3—4小时,再浸入软化剂(50%酒精:甘油=1﹕1)中,一昼夜后或更长些时间后再切。
对于已经干燥或富含矿物质而更硬的材料,可先于15%氢氟酸的水溶液中浸渍数周后,使之充分浸透,再置入甘油中软化后方可进行切片。
3. 临时装片的制作
(1)擦净载玻片和盖玻片
擦载玻片: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载玻片的边缘,右手用纱布将载玻片上下两面包住,然后反复擦拭,擦好放在干净处备用。
擦盖玻片:先用左手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盖玻片的一角,再用右手拇指和食指用纱布把盖玻片包住,然后从上下两面隔着纱布慢慢地进行擦拭。
注意用力一定要小而均匀,以免擦碎盖玻片。
(2)用滴头滴一滴蒸馏水于载玻片的中央,再用镊子或毛笔取一薄而透明的材料切片,置于载玻片的水滴中。
(3)盖盖玻片:右手持镊子,轻轻夹住盖玻片的一角,使盖玻片的边缘与材料在左边水滴的边缘接触,然后慢慢倾斜下落,最后平放于载玻片上。
这样可使盖玻片下的空气逐渐被水挤掉,以免产生气泡。
如盖玻片下水过多,可用吸水纸将多余的水吸掉,这样制好的临时装片就可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了。
二、行(走)切片法或滑行切片法
这种方法是用滑行切片机进行切片,切片性质和徒手切片法相同,只不过是用机械操作而已。
由于机械的帮助,它能按需要调节切片的厚度,切出的切片厚薄均匀,比较完整。
适用于切制较坚硬的材料。
三、石蜡切片法
创建于18世纪,是显微技术上最重要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优点是应用范围广,几乎适用于所有的植物材料;能切成极薄而连续的切片,较清楚地显现细胞、组织的细微结构;制片可长期保存,便于以后观察比较。
过程可概括为:取材→固定→洗涤→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粘片→染色→封藏。
四、整体封固法
适用于微小的或扁平的材料,例如丝状或叶状的藻类、菌类、蕨类的原叶体、孢子囊、纤小的苔藓植物,被子植物的表皮、花粉粒、幼胚等幼小的器官。
这种方法不需经过切片,就可以显示植物或植物器官的整体。
五、组织离析法
它的原理是用一些化学药品配成离析液,使组织细胞的胞间层溶解,
细胞彼此分离,获得分散的、单个的完整细胞,以便观察不同组织的细胞形态和特征。
六、压片法
是将植物的幼嫩器官如根尖、茎尖和幼叶等经过处理后,被涂抹或压在载玻片上,使组织成一薄层然后进行观察的制片方法。
染色后可作临时的观察标本,也可以经过脱水、透明等手续制成永久的玻片标本。
近年来在植物细胞遗传学等方面的研究中应用极为普遍,特别在染色体数目的检查方面,此法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