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借词在翻译中的对比及其弊端的探讨

合集下载

浅析英语借词现象在汉语中的表现

浅析英语借词现象在汉语中的表现

浅析英语借词现象在汉语中的表现我们对现有汉语的研究,能清楚描述出汉语语言的结构,但是这种描述是远远不够的,语言并不是静态存在的,它的存在与发展往往处在动态之中,即:发展与衍生之中。

本文将对汉语流行语进行研究,分析其灵活而又多变的社会体现。

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但是由于特定的历史环境,手苏联老大哥的影响,政策向苏联“一边倒”的同时,语言也受到俄语的影響,产生出大量的借词现象,如“文化宫”、“集体农庄”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对外政策逐步开放,英语逐渐成为世界性的通用语言,对各国语言影响重大。

在这一时代背景之下,汉语中的借词现象逐步以英语为主。

本文将从各个角度对这一时期的英语借词现象在汉语流行语中的体现进行分析,了解其形成因素,分析其形成的理论依据、语言价值,预测其发展方式及规律,更好的掌握汉语与英语之间的影响及渊源。

一、英语借词现象对汉语流行语的原因每种文字都是社会发展过程之中,记录历史事件的一种书写符号,只有适应历史的特点才能完成相应的语言交流、传承的任务。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新现象、新科技不断出现,人们的认知不断被刷新,与此同时,文字或语言的发展也要随之发生转变,大众需求也要顺应时代的潮流,发生改变等,这一系列的因素,都是借词出现在汉语流行语中的必然条件,这一现象的出现,也就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

1.发展的力量什么是流行语?它是存在于某个特定的时期、特定的区域、特定的人群中,被社会大众所广泛使用的某些词语。

他们的出现往往与当前的社会现象、当前从事的特定职业、固有范围等有关。

因此,汉语流行语往往体现的是我国社会文化发展的真实反映。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中西方交流的日益增多,我们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等知识,这就要求汉语与英语之间必须有所接触,有所影响等,这一系列的现象,就促成了汉语流行语中英语借此想象的产生。

2.外交的力量任何民族的发展与进步,都不可能是封闭的、独世而存的,只有与其他民族、国家进行交流、互通有无,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有点,摈弃吱声的不足,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强大。

英汉语言在词汇上的差异及对翻译学习的影响

英汉语言在词汇上的差异及对翻译学习的影响

英汉语言在词汇上的差异及对翻译学习的影响摘要:语言学习难在翻译,翻译学习难在掌握语言之间的差异。

由于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等的影响,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这就成为英汉互译的最大障碍。

因此,认真学习和研究英汉语言之间的差异,特别是了解两种语言在词汇上的不同之处,对找出翻译的对策和提高译文的水平是很有帮助的。

关键词:词汇;语言差异;翻译学习一、引言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指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就是说不能脱离社会流传下来的,决定我们生活风貌和信仰的总体。

”作为语言基本要素的词汇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信息,是民族文化的反映。

文化的核心在于语言,语言的核心在于词汇。

汉语和英语虽然分属不同语系,特点迥异,但是都拥有大量的、丰富的词汇。

对比英汉语言,人们不难发现有很多的词汇是对立词语,并且这两种语言的语法功能和句法结构也有很多的类似或接近的地方。

这些成为了英汉翻译的语言基础。

但是,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的起源、形成和发展都受到了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等的影响。

这种影响使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这就成为翻译活动中的最大障碍。

因此,认真学习和研究英汉语言的差异,特别是两种语言在词汇上的差异,对找出翻译的对策和提高翻译的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英汉语言在词汇上的差异1.英汉语言在词形和词性上的差异语言中单个词的语法归类称为该词的词性。

英语词汇可以通过自身形态的变化引起自身词性的变化,这就使得英语的构词法有着灵活性和多样性的优势。

例如:英语的名词通过添加词缀可以变成动词或形容词;动词通过添加词缀也可以变成名词或是形容词等。

英语构词法中词汇的变化大部分都是通过词汇本身形态的变化而产生的。

英语的这一特性使英语具有强大的派生能力,许多的词都是由其它词通过词形的变化派生而来的。

其中在英语词汇中变化最多的是英语的动词、名词和形容词。

比如:通过对动词形态的改变,动词就会产生人称、时态、语态、情态以及非谓语(不定式、分词)的词性变化;也会产生词类的变化。

英汉互译中的语义比较

英汉互译中的语义比较

英汉互译中的语义比较摘要:英语和汉语这两种语言分别隶属于世界两大语系。

从其形态上看两者没有相似之处,但从语义上有其异同性。

英语和汉语有很多同义词,众多专家和学者在英汉互译方面做了大量研究,但这一类研究大多是从文化背景和文化差异方面入手的。

作者运用义素分析法与语义比较对英汉语义进行微观层次的分析并以此指导翻译实践。

关键词:英汉互译语义比较义素分析一、引言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是一种音译结合的符号系统,为人类进行沟通交际所服务。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汉语族;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西日耳曼语支。

对这两种分别隶属于世界两大板块的语言来说,两者在其形态上没有相似之处,更找不到两者间语音上的对立规律(外来借词除外),但从语义上有其相似性。

同义词的存在在英语和汉语中屡见不鲜,众多专家和学者也在英汉互译方面做了大量研究,这一类研究大多是从文化背景和文化差异方面入手的,成果丰富。

语言学规律告诉我们,在同一种语言范围内寻找概念完全对等的词是非常困难的。

而在两种语言之间,寻找概念完全相同的词,更是难上加难。

英汉两种语言在词义界定上虽有大量相似之处,但存在更多的是差异。

所以,只有准确把握英汉语义上的异同性,才能在翻译中最大限度地忠于原文。

语义学是研究语言意义的科学,是语言学的重要分支,其研究范围除语言学外,还涉及哲学、社会学、文学等多个学科,是一门跨学科的学问。

本文主要运用义素分析法与语义比较对英汉语义进行微观层次的分析,分析难免带有主观色彩,没有音位分析那样精确、系统,仍有不完善之处,但我认为,要比较英语和汉语的关系,从语义上入手,则更具有现实意义。

二、语义比较(一)对英汉义素的分析比较hjelmslev和jakonbson借鉴音位学中的区别性特征(distinctive feature)理论,提出了义素(sememe)的概念,指出可以将语义成分,即义素作为语义学中说明词汇结构的最基本、最小的单位。

义素是词义的最小语义构成成分,又叫做语义特征。

汉语与英语间相互词汇的借用现象及其对比分析

汉语与英语间相互词汇的借用现象及其对比分析

浅析汉语与英语间相互词汇的借用现象及其对比分析摘要:语言间的相互接触就会在语言间产生语言借用,最典型的是词汇间的借用。

我们国家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文化博大精深,随着这么多年的积累和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我国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巨大。

汉语在世界上的地位也逐渐增强,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越来越多的受到汉语的影响。

随着英汉两种语言与文化的日渐频繁的接触,英语与汉语间词汇的借用亦有增多的趋势。

本文从语源范围和类别、借入方式和途径等方面对英语和汉语中各自的借词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围绕语源、数量及其对语言本身的影响等方面对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和汉语中的英语借词进行了对比分析。

关键词:词汇借用;语言借用;语言接触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6-0-02一、什么是借词借词是语言改变的自然过程,一种语言需要复制别的语言来增加字典里的新词,所以有了借词,就像一种“偷窃”(haugen,1953)。

借词就是一种复制(trask,1996)。

笔者通过前人的研究总结出:借词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语言,当它们在接触的时候因为存在一种文化中另一种文化所没有的词汇或则为了更好的交流和融入另一种文化而产生的词汇,即为借词。

二、借词产生的历史原因以及汉英借词现在的发展(一)借词产生的背景throughout its history, english has dad contract with many languages, resulting in varying degrees of change in the language.英语在一千五百多年的发展中,从汉语以及其他语言吸收了大量的词汇。

公元十一世纪,诺曼底人从法国北部入侵,征服了英格兰。

诺曼底统治者成为英国国王,致使当时的法语成为英国上层阶级的语言。

在长达几百年法国人的统治下,大量的法语词汇涌入英语,尤其反映在上层建筑领域中。

例如:government(政府),crime(罪行),enemy(敌人)等。

汉语中英文借词的运用及翻译【文献综述】

汉语中英文借词的运用及翻译【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英语汉语中英文借词的运用及翻译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概念,扼要说明有关主题争论焦点)(一)写作目的在不同国家、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必然产生语言的交流和借用现象,汉语与英语也不例外。

它们是世界上使用人数众多的两种语言,虽然在语音、语法以及构词规则上都存在诸多差异,但它们的词库都相当庞大,尤其是借词在二者词汇中所占的比例都非常高。

在中国与世界接触日益频繁密切的今天,随着汉英语言接触的频率和密度不断提高,英语借词作为汉语外来词中的一类,其数量一直在不断增长,涉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吸收方式呈现出多样化,成为汉语外来词中的主力军,既丰富和发展了汉语,也使得汉语很大程度上“西化”,并且还反映出中西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

本文通过研究英文借词,分析其在汉语中的运用及翻译,能让我们深入了解英文借词是如何广泛地在汉语中进行应用和它的翻译方法,了解语言间的亲属关系,才能摸索出英语词汇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以便我们更有效地学好英语。

(二)有关概念朱娅娜和吴丽丽(2009)把借词定义为:一门语言从另一门语言中借用过来的词汇。

梁改萍(2005)说:借词亦称外来词,是借用外国或外族词汇来表达信息的一种重要的社会语言现象。

Bolinger ,Dwigh(1993)提出:借词是雇佣一种符号转换抑或是符号混合的方式,后来称作借词,然后渐渐深入本土语层。

刘祖勤和胡勇提出:音译词(Phonetic loans)用汉字按被借词原来的读音转写成一般不能按汉字组合解释的新词,如咖啡(coffee)。

意译词(Loan translation)把原词的组成成分按语义转写成汉字,然后照汉语构词法把它们结合成新词,如热狗(hot dog)。

混合借词(Hybrids)混合借词有两种,一种是半音半意译,即将被借词的一部分按读音转写成汉字,另一部分按语义翻译成汉字,如英特网(Internet);另一种是在音译后面加上一个类指名词,表明它的属性或类别,如芭蕾舞(ballet)。

英汉词汇不对等的例子英汉翻译中词汇的不对等性及其翻译策略

英汉词汇不对等的例子英汉翻译中词汇的不对等性及其翻译策略

英汉词汇不对等的例子英汉翻译中词汇的不对等性及其翻译策略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Eugene A.Nida)在与塔伯(Charles R.Taber)合著的《翻译理论和方法》一书中指出:“翻译是从语义到文体在译入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

对等首先是语义对等,再就是风格对等。

”这一理论反映出翻译界的一种理想与目标。

然而在翻译实践中,没有绝对的对等,正如鲍林杰(Dwight Bolinger)在《语言要略》中所述,英汉词语两者之间的差异是绝对的、必然的,相同或相似语之间是相对的、偶然的。

也就是说,原语中某些意义的表达方式用译语完全正确而又绝对对等地表达出来是不可能的。

因此,研究翻译中的词汇不对等现象对提高翻译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英汉语中词汇的不对等现象英汉民族的文化背景、语言习惯及意识形态差异,在语言文化上也出现了差异,处于不同语系的英语和汉语都具有了相对固定的独特的语言文化,两种语言的词汇具有下列不对等性:1 词义的不对等正如兹古斯塔(L.Zgusta)所说:“每个词汇单位都是独立的,不同于其他词汇的,其突出的独立性表现在其所包含的意义上。

”因此,一个词或者词汇单位在特定的语言系统中有其独特的含义。

从传统词汇学来讲,词汇意义由概念意义(conceptual meaning)和内涵意义(connotative meaning)组成。

概念意义是词义的核心,是语言符号所代表的事物的最基本特征的抽象概括,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内涵意义不是单独存在的意义,而是附带词在“概念意义”上的意义,这种意义非常不稳定。

无论是从概念意义还是内涵意义来理解词义,中英文词语都有一定程度上的不对等性。

2 概念意义的不对等在中英文中有的词汇概念意义是不对等的,如中英文在称谓上的词汇就不完全对等。

汉语中的称谓讲究: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男女有别。

而英语中的称谓基本上只进行性别的区分。

如汉语中的“伯父”、“叔父”、“姑父”、“姨夫”、“舅舅”等,在英语中只有uncle一词来统指父系尊长,aunt表示母系尊长,sister 表示姐姐或妹妹,brother指哥哥或弟弟。

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现象探讨

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现象探讨

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现象探讨鲍娟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外语系《校园英语》2011年3月摘要:借词是借用外国或外族词汇来表达信息的一种重要的社会语言现象,是一种语言与异质文化交往时不可避免的普遍现象。

从广义的角度来研究借词,可以将其分为三类:1.音译词;2.音意兼译词;3.译借词。

从汉语借词的词汇类型来研究借词,它包括1.中国历史文化特有的词汇;2.与中国政治运动相关的词汇;3.现代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

关键词:借词音译词音意兼译词译借词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随着人们之间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移民杂居和战争征服等各种形态的接触,必然会引起各民族语言的接触。

作为当今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英语标志着现代与文明。

它同时也是一个开放的语言,“英语中80%以上的词汇借自其他语言”[1],今天这个数字也许会更高。

而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英语中出现汉语借词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以及在世界事务中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现象会越来越多。

一、“借词”的界定借词(loan word)亦称外来词,是借用外国或外族词汇来表达信息的一种重要的社会语言现象,是一种语言与异质文化交往时不可避免的普遍现象。

总体上,“借词”概念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

狭义的借词又叫外来词或音译词,它指的是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都来自外语或其他民族语言的词。

主张狭义借词的学者有高名凯和刘正琰(1958)[2]、王力(1957)[3]和Navot a(1967,引自梁改萍)[4]等。

他们从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出发,认为语言是严格地按层分级的系统结构。

所以,分析音位时不允许考虑词素或语法层面,而且研究借词也不涉及如社会和文化等非词汇因素。

他们主张把借词局限于因音译而变换的词汇。

还有一部分学者主张以更广阔的视野来看待借词,他们中的代表人物有赵元任(1976)[5]、邹嘉彦(1975,引自郭鸿杰)[6]和马西尼(1997)[7]。

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研究

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研究

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研究英语作为全球最广泛使用的语言之一,不断吸收着来自其他语言的词汇。

其中,汉语借词在英语词汇中占据了一定的比例。

本文旨在探讨英语中汉语借词的研究。

一、汉语借词的来源汉语借词主要来自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饮食、习俗等领域。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来源:1、传统文化词汇在英语中,有很多来自中国传统文化的词汇,如“风水”(feng shui)、“太极”(taiji)等。

这些词汇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理念和思想。

2、历史事件和人物中国历史上的事件和人物也成为了英语中汉语借词的来源。

例如,“丝绸之路”(silk road)、“功夫”(kung fu)等。

3、饮食文化中国的饮食文化对英语词汇也有很大的影响。

例如,“饺子”(dumpling)、“豆腐”(tofu)等。

4、习俗和社会现象中国的一些习俗和社会现象也被引入英语词汇中,如“红包”(red envelope)、“大妈”(dama)等。

二、汉语借词的途径英语中的汉语借词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1、直接借用一些汉语词汇直接被借用到英语中,如“功夫”、“太极”等。

这些词汇往往能够完整地表达中国文化的精髓,容易被英语使用者理解和接受。

2、音译借用一些汉语词汇通过音译的方式被借用到英语中,如“风水”被音译为feng shui。

这些词汇虽然不是直接借用,但是在英语中仍然保留了其发音和意义。

3、意译借用一些汉语词汇通过意译的方式被借用到英语中,如“饺子”被意译为dumpling。

这些词汇虽然不是直接借用,但是能够准确地表达中国文化的内涵。

三、汉语借词的影响英语中汉语借词的出现,不仅丰富了英语词汇,还加深了西方国家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以下是一些汉语借词的影响:1、文化交流汉语借词的出现,为中西方文化交流提供了一种重要的途径。

通过这些借词,西方国家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社会现象等方面。

2、语言发展汉语借词的出现,为英语词汇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些借词不仅丰富了英语的表达方式,还促进了英语的发展和演变。

英汉语言对比——英语从汉语借词

英汉语言对比——英语从汉语借词

英汉语言对比——英语从汉语借词摘要:中文词汇借用了不少英语单词,而整个英语史就是一部词汇借用史。

近年来,取自汉语拼音的英语单词也不断地进入英语词汇系统,增强了英语的表达力,丰富和发展了英语词汇,也满足了人们求新求异的心理,为英语词汇增添了一种异域风格色彩。

本文列举了几个典型的英语借用汉语外来词,我们要善于进行英汉语言的对比,以便于日后更好的进行翻译工作。

关键词:英汉语言;对比;翻译现代汉语拼音是拼读音节的过程,即按照普通话音节的构成规律,由声母和韵母连接拼合而成,并加上一定的声调。

中国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是汉语拼音的主要研制者,是他提出了要将《汉语拼音方案》作为国际标准的建议,他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

他曾说过,“我们应当从世界看中国,世界也需要汉语拼音!”谷歌为了纪念他,在周有光诞辰112周年纪念日,特别推出了纪念主页。

当天的谷歌不念 Google,而是GǔGē。

众所周知,从bye bye拜拜、pudding布丁,到flannel 法兰绒、clone克隆,中文词汇借用了不少英语单词。

近年来,取自汉语拼音的英语单词也不断地进入英语词汇系统。

由于中外语言文化的差异,在用英语表达中国社会某些现象时,经常发现找不到准确对应的英语词汇。

因此,外国人通过“借词”,创造了很多传神的中式英文词汇,例如“Tuhao土豪”和“Dama大妈”有望以单词形式收录进《牛津英语词典》。

“土豪”和“大妈”都是老词,但已被赋予了新的意义,重获新生。

“Tuhao土豪”。

此处的“土豪”已经不是“打土豪分田地”里的“土豪”了。

那时的土豪特指不劳而获的“大地主”,是贫民们打击的对象。

下列几个词汇是网络上对“土豪”的翻译:local tyrant, newly rich, upstart等。

但 local tyrant 的解释是:“You can use tyrant to refer to someone who treats the people they have authority over in a cruel and unfair way.” 意为残忍的欺压群众的当地执政者,这和“土豪”的意思有些出入。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不对等性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不对等性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不对等性刘万里(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广东广州511363)摘要:美国当代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提出了“功能对等”的翻译标准,他主张让译文和原文在语言的功能上对等,而不是在语言的形式上对应。

翻译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在操作过程中很难达到完全对等,但是通过一些方法可以让译文达到比较高的层次。

本文主要先阐述英汉翻译中不对等性的定义,从词汇、语序、思维差异、文化差异等4个方面阐述了英汉翻译中存在的不对等现象,而且以具体实例为切入点,提出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处理好对等与不对等的辩证关系,以求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

关键词:英汉翻译;不对等性;差异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4513(2012)-03-076-04收稿日期:2012年3月20日作者简介:刘万里(1987-),男,助教,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外语系教师。

研究方向:英语翻译及高等教育。

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交际活动,以满足传达的思想和文化的需求,促进社会的文明。

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可以用目的语表达源语的主要意义,但不可能达到100%的“等价”。

结合当今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作者试图从词汇、语序、思维差异等方面阐述了英汉翻译中存在的不对等现象,并且研究了不对等现象的因素及解决方法。

一、翻译中的不对等性的定义在很多资料中,对于翻译中的不对等性虽然有所提及,但是并没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然而通过博采众长可以归纳出:受不同历史背景、风俗习惯、传统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译文由源语向目的语变化的过程当中出现了在形式、风格等方面的不同。

在翻译过程中虽然可以把内容真实再现,但是想要译文和原文达到绝对的相等又是很难现实的。

二、英汉翻译中的不对等性(一)词汇不对等英语和汉语在词汇的内涵和数量上都有着很大的差异,作为语言的最小基本单位,词汇也是文化的一个载体,这反映了不同的国家在认识世界方面产生了诸多不同之处,所以在英译汉的过程中,英语词汇的翻译质量会影响整个翻译。

英汉借词的对比分析.

英汉借词的对比分析.

英汉借词的对比分析【摘要】中英两种语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可避免地与别的语言发生接触,而借词就是语言接触的最有力证据。

本文通过对英汉借词引入形式以及被本族语同化等方面的比较,分析造成英汉借词差异的原因以及英汉借词对英汉两种语言的重要影响。

旨在透过借词这一语言现象,探索语言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关键词】借词;形式;同化;差异分析;影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交流的工具,是文化密不可分的一个因素。

语言也从来不孤立存在,总是随着文化和社会的接触、交流不断影响渗透和发展。

伴随着语言接触和文化交流,语言借用普遍存在。

而作为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词汇,则是语言借用的最主要部分。

借词是一种语言文化在另一种语言文化中的驻留方式,它们以外族语汇的身份进入另一种语言文化,其带有的外来语言文化因素通过与本族语言文化因素交错融合,使借词获得本土化。

因此,借词的对流带来的不仅是词汇的丰富,更是文化的相互交流和繁荣,它们被称作“异文化的使者”。

1.英语借词英语自产生距今只有1500多年历史,却有词汇100万左右。

据统计,其中外来词占全部词汇的80%左右,把代表欧洲主要文化的词汇熔于一炉,将反映其他各洲人类文明的词语兼收并集中于一身,所以英语词汇具有“世界性词汇”的美称。

1.1英语借词的来源英语词汇的演变体现了英国被侵略与侵略史,英国历史上有两次大规模外族入侵,第一次是公元9世纪斯堪的那维亚人,使英语极大地受到北欧文化的影响近代英语中有[sk]音的词均来自丹麦语。

第二次是1066年的诺曼征服,它为注入一万多个法语词汇,其中75%沿用至今,独立强盛后的英国开始殖民扩张,这又借入许多汉语和黑人用语。

此外,文化交流也给英语增添了不少外来语。

John Wycliff在将《圣经》译成英文的过程中就引进约一千个拉丁词汇,如pope(教皇)、angel(天使)等。

文艺复兴运动也为英语增加一万多词汇。

同时美国英语也回流入英语不少新词汇,如hippies(嬉皮士)punk(朋克)等。

英汉借词差异对比研究

英汉借词差异对比研究

2009年3月第28卷第3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il 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 tion M a r .2009Vol .28No .3 收稿日期作者简介刘颖(3),女,黑龙江宾县人,级硕士研究生。

英汉借词差异对比研究刘 颖(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哈尔滨150080) 摘 要:当二语文化社团或语言社团,接触到各种不同类型的文化或语言时,就可能以彼此的方式进行借用,因此外来语或借字的现象就发生了。

外来语的词源研究不只有语源学意义,而且还具有社会学意义。

同时借用字的研究将会帮助我们发现在不同的文化或语言团体之间的一些文化和接触的神秘历史。

关键词:借词特点;词源学意义;对比研究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09)03-0126-02 一、引言美国语言学家E.Sa p ir 曾经提出了任何一种语言都不可能是自给自足的精辟理论,这意味着每种现存的语言都有必要吸收“新字”。

当二语文化社团或语言社团彼此接触,现存的语言就开始吸收他们本来没有的“新字”。

这一个过程包括二个相对方面或者说是方向:第一种是语言借用;另一个方面是出借。

对于英语和汉语的借用词的研究有很多,陈原《语言学论著》(1998),Baugh A.C and Cab le A H istory of the English L anguage 3r d edn (1978)等,但将二者进行对比研究的却很少见,选择两者比较主要是因为英语是典型拼音系统,而汉语是典型的拼音系统,具有相当的代表性,而且随着交流和接触的日益频繁和增多,借用词成为了一种典型的语言现象,对起对比研究对借用语的使用和规范化标准化有一定的意义。

二、不同的方法汉语利用方块字表达意义,借用词通常采用下列方法:11加类属性是指借用词不仅对音进行了描写,还加了表类别的词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如果将bear 翻译成“啤”,很容易造成误解,加上“酒”。

英语中汉语借词的特征分析

英语中汉语借词的特征分析

英语中汉语借词的特征分析
汉语借词是指英语中使用了汉语词语的现象,也是语言间交流发展的一种形式。

下面对英语中汉语借词的特征进行分析。

一、音译和义译
英语中汉语借词唯一的来源就是汉语,那么其汉语呈现在英语中的方式有两种:音
译和义译。

音译法是通过模仿汉语的发音,将汉语词语翻译成英语。

比如:kung fu(功夫)、feng shui(风水)。

义译法是将汉语词语直接翻译成英语,代替原本的汉语词汇。

比如:red envelopes (红包)、year of the snake(蛇年)。

二、多重意义
汉语词汇在借入英语后,可能会出现新的词义。

比如,在中文中,“音乐节”明确指的是音乐的聚会,但在英语中,music festival的意思则土义广泛,不仅指音乐的聚会,也包括其他类型的节日庆典。

三、不规则变化
许多汉语借词在英语中不遵循正常的拼写和发音规则。

例如“dim sum” 读音与其汉语原词“点心”的读音不同发yin yi“(因意译)的关系,发音也有所不同。

四、与文化传统相关
五、数量繁多
随着中文在世界范围内的学习和应用增加,中文借词在英语中也越来越多。

从文化和商业领域到科技和艺术等方面,汉语词汇的借入应用广泛。

总之,英语中的汉语借词为英语与中文交流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在国际性的交流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浅谈汉语与英语间相互词汇的借用现象及其对比分析的论文

浅谈汉语与英语间相互词汇的借用现象及其对比分析的论文

浅谈汉语与英语间相互词汇的借用现象及其对比分析的论文论文关键词:词汇借用语言借用语言接触论文摘要:语言间的相互接触就会在语言间产生语言借用,最典型的是词汇间的借用。

我们国家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文化博大精深,随着这么多年的积累和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我国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巨大。

汉语在世界上的地位也逐渐增强,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越来越多的受到汉语的影响。

随着英汉两种语言与文化的日渐频繁的接触,英语与汉语间词汇的借用亦有增多的趋势。

本文从语源范围和类别、借入方式和途径等方面对英语和汉语中各自的借词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围绕语源、数量及其对语言本身的影响等方面对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和汉语中的英语借词进行了对比分析。

一、什么是借词借词是语言改变的自然过程,一种语言需要复制别的语言来增加字典里的新词,所以有了借词,就像一种“偷窃”。

借词就是一种复制(trask,1996)。

笔者通过前人的研究总结出:借词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语言,当它们在接触的时候因为存在一种文化中另一种文化所没有的词汇或则为了更好的交流和融入另一种文化而产生的词汇,即为借词。

二、借词产生的历史原因以及汉英借词现在的发展(一)借词产生的背景thrughutitshistry,englishhasdadntratithanylanguages ,resultinginvaryingdegreesfhangeinthelanguage.英语在一千五百多年的发展中,从汉语以及其他语言吸收了大量的词汇。

公元十一世纪,诺曼底人从法国北部入侵,征服了英格兰。

诺曼底统治者成为英国国王,致使当时的法语成为英国上层阶级的语言。

在长达几百年法国人的统治下,大量的法语词汇涌入英语,尤其反映在上层建筑领域中。

例如:gvernent,rie,eney等。

当然也有反映社会生活方面的词汇,如:at,habit等。

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一时期借入的法语词汇在发音和拼写上已完全与英语同化了,而且不少词已成为表达社会生活各方面不可缺少的词语。

汉英词转换的理论缺陷分析

汉英词转换的理论缺陷分析

汉英词转换的理论缺陷分析中国是一个以汉语为母语的国家,英语则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语言之一。

汉英词转换是学习汉语的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其中有一些词语的理论缺陷直接影响学习者的理解。

本文旨在对汉英词转换的理论缺陷进行分析,以更好地帮助学习者掌握汉英词转换的精髓。

首先,汉英词转换本身是一门艺术,所有学习者都无法精确地转换每一个汉语词语到英语。

本质上,汉英词转换是一种相互影响的双向过程,而不只是一个单向的过程,也就是说,如果你想准确地表达汉语中的某一个词,你往往要考虑汉语和英语双方的文化背景,语言习惯和文化习俗,以便找到最恰当的汉英词转换。

其次,汉英词转换涉及的中文词语数目多,理论上可以选择的汉英词转换方式也是多样的。

这样,学习者会遇到一些汉英互译问题,而且在转换过程中要考虑到一些同音异义词,这就使得学习者在选择中英词语对应关系时头疼不已。

再次,汉语和英语可以说拥有完全不同的语法系统,汉语以构词法形成词语,而英语以拼写法形成词语,这就造成了不少汉英词转换的问题,比如汉语里的“表达”,英语里是“expression”,给学习者的理解带来困难。

此外,汉英词转换的理论缺陷也体现在汉英双方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审美观念上。

因此,汉英词转换会遇到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比如汉语里的“友情”,英语里有“friendship”和“amity”两个词,但在汉英词转换时,要把汉语里的“友情”分别转换成英语里的“friendship”和“amity”,这就需要学习者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理解它们所具有的文化背景、历史以及社会意义。

以上是本文对汉英词转换的理论缺陷的分析,主要表明汉英词转换本身就是一个艺术,涉及的种类繁多,而且要考虑汉英双方的文化背景、审美观念以及同音异义的问题,才能把汉语转化成英语,而精准的汉英词转换也不是什么容易的工作。

只有深入学习汉英双方的文化背景,以及熟悉汉英词转换的特征,才能掌握汉英词转换的精髓,并得心应手地进行汉英词转换。

汉英词转换的理论缺陷分析

汉英词转换的理论缺陷分析

汉英词转换的理论缺陷分析以《汉英词转换的理论缺陷分析》为标题,本文旨在探究语言学家们在汉英词转换研究中遇到的诸多理论缺陷,并就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理论缺陷提出建议。

汉英词转换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语言翻译技术,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汉英词转换应用出现,如科技文献、工商信息、职业培训等。

然而,传统的汉英词转换理论和技术在日益拥挤的社会空间中显示出越来越多的缺陷。

首先,汉英词转换理论在面对新的文化环境时普遍存在不适应性。

汉英词转换中的话语类别大多是固定的,而新的文化环境中可能有许多新的文化等族性因素存在。

因此,其话语类别无法解决新文化环境中新出现的文化大环境,其缺陷比较明显。

其次,汉英词转换理论存在着句子结构不敏感的问题。

在汉英词转换中,句子结构经常会受到英文句子结构的影响,这会导致翻译出来的句子乱花样,句子意义也模糊不清。

第三,汉英词转换理论存在常用词汇的不准确问题。

由于常用词汇的特殊性,经常有多个英文词汇可以表示一个汉文词汇,因此,汉英词转换的结果很可能会受到汉文所表达的多样性的影响。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首先,应对文化环境中新出现的文化等族性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并采取有效措施把它们纳入汉英词转换理论中;其次,要求汉英词转换建模程序能够有效感知句子结构,据此进行汉英词转换;最后,应在针对常用词汇中采用多语种综合语言学的方法,更好地理解汉文的表达意义,从而有效控制翻译结果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汉英词转换理论存在着诸多缺陷,而改善这些缺陷则需要我们研究者们积极地进一步研究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只有这样,汉英词转换技术才能进一步发展,在未来的全球经济空间里存在更大的价值。

总之,本文就汉英词转换理论遇到的理论缺陷,并提出了有效解决方案的建议,以指导汉英词转换的研究与发展方向。

英语与汉语互借词比较研究_周秀苗

英语与汉语互借词比较研究_周秀苗

不同民族的接触会导致文化的交流,而文化的交流是以语言作媒介的,必然引起不同语言之间词语的借贷。

不同语言之间词语的借贷有如贸易,往往是双向的,既有“进口”,也有“出口”。

自历史上汉民族与英美民族发生接触、交往以来,汉语源源不断地吸收了大量的来自英语的外来词。

同时,英语也从未停止过对源于汉语的外来词的引进。

英汉语中互借的外来词为数不少,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既传播了中西方文化,又丰富了英汉语词汇。

本文拟就英语中的汉语借词与汉语中的英语借词进行比较分析。

通过研究英语与汉语中的互借词,了解英汉语互借词的异同,及形成差异的原因,不仅可以加深认识英汉语的许多语言现象,而且还可以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

一、英语与汉语互借词的数量比较据最新统计,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共有1488个。

可见,英语中汉语借词的数量少,主要是由于中国与英国相距遥远,早期的交通及通讯落后使两国长期隔绝,直到17世纪造船和航海技术大大提高之后才建立了直接交往。

中英之间的接触才持续了300多年,而借词的同化与吸收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此外,中国近代科技和经济的落后以及长期闭关锁国的政策使得汉文化在西方没有的到足够的重视。

在语言结构上,汉语与英语在书写体系上的差别也不利于汉语词汇进入英语的进程。

汉语中的外来词主要来源于英语。

英语的词汇多达上百万,但“英语中的外来词占英语全部词汇的80%左右”,所以英语词汇具有“世界性词汇”的美称。

因为英语向来有“国际通用语”之称,又因为它吸收其他语种词汇的能力很强,从而使英语的表达力大为增强,成为全世界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德国、日本等许多发达国家,无论其高科技多么先进,商品多么精良,对外交往无不利用英语作为媒介来传递信息,所以汉语中的外来词主要也是通过英语引进的。

不容忽视的事实证明,汉语里的英语借词大大超过了英语里的汉语借词。

二、英语与汉语互借词的借用类型比较英汉语互借词在借用类型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大多数英语中的汉语借词都是茶、植物、动物、陶瓷、丝绸、哲学、文化,这类汉语借入词都反映中国的文化、习俗、哲学、商品等,主要是早期中国与外国贸易往来其间进入英语的;汉语来源于英语的借词数量大、涉及面广,尤其是科技借词多。

从英汉对比角度分析翻译实践中的常见错误97

从英汉对比角度分析翻译实践中的常见错误97

从英汉对比角度分析翻译实践中的常见错误摘要】学生在翻译实践中出现的一些普遍性的问题从根本上说是由于不了解英汉语两种语言机制的差异而导致的。

笔者从静态和动态、物称主语和人称主语、语言简练与四字词语、形合和意合的角度来概述英汉语的差异以应用于翻译实践从而减少翻译转换中的错误,提高翻译质量。

【关键词】英汉对比翻译实践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0)09-068-01"比较是人类研究事物、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语言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许余龙,1992:1)翻译是种涉及到两种语言间的对比转换的复杂思维活动,因此在翻译教学中引入英汉对比是极为必要的。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的某些错误不是简单的语法词汇层面上的,而是由于对英汉双语内在机制的不了解造成的。

这类问题往往有一定的普遍性,可以通过教师对英汉对比的讲解而得到改正。

在这里,笔者呼吁加强英汉对比的教学指导,从本质上减少对翻译即是简单的符际转换的错误理解,以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

下面我们将从语言对比的角度来分析翻译实践中的常见错误。

(一) 静态VS动态(Sative VS Dynamic)由于英语多使用名词以及介词,给人以静止、抽象的感觉,所以说英语一种倾向于静态的语言;而汉语却倾向于多用动词甚至有多个动词的连动句,给人以运动、具体之感,所以汉语是倾向于动态的语言。

英语中有大量的名词词缀,很容易将一些动词、形容词等派生出名词,同时英语还有一种特殊的结构 "empty verb + noun" 即"虚义动词+名词"(虚义动词指的是get do have make 等这些没有太多实际词义的词)这就更加凸显了英语静态的特点。

另外介词的使用也增添的静感。

例如:The community of fowls to which Tess had been appointed as supervisor, purveyor, nurse, surgeon, and friend, made its head quarters in an old thatched cottage.译文:苔丝所承担的工作就是当一大群鸡的监护人、食物供应商、护士、外科医生和朋友,这群鸡的大本营是…一所旧茅屋…此处的 "supervisor, purveyor, nurse, surgeon, and friend"本为名词,但我们应该根据英语为静态语言,多用名词,汉语为动态语言,多用动词这一原则将这些名词译为动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直 接 引 用 . 由 于拼 音 语 言 的造 词 优 势 .有些 缩 略 词 很 难 用 简短 的汉
汉 语 由于 是 用 一 个 个 具 有 独 立 意义 的 单 字 组成 词 语 . 往
往 能 通 过单 字 的 意 义 推 断 出 整个 词 的 意 思 .因此 比较 擅 长表 意。 而这 一 点 在 借 词 的 翻译 上 同 样表 现 得 十 分 明 显 : 语 一般 汉 较多 使 用 意译 法 引 入 借 词 . 其 更 加 符合 汉 语 的 表 达 习惯 。 使 以 下将 分别 介 绍汉 语 借 词 的五 种 主要 的翻 译 方 法 。
是 世 界 上使 用 人 数 众 多 的 两 种语 言 , 虽然 在 语 音 、 法 以及 构 语 词 规 则 上 都存 在 诸 多 差 异 . 它 们 的 词 库都 相 当 庞 大 , 其 是 但 尤 借 词 在 二 者 词 汇 中所 占 的 比例 都非 常高 。随 着 中西 方 文 化 交
3半 音 半 译 法 . 此 法 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用 于 翻译 一 些 比较 生僻 .群 众 短 时 间 内很难 了
解 其 本 质 ,但 完 全 意译 又 比较 困 难 的 词 汇 。 比如 :芭 蕾 舞 ” “
( a e) “ 克思 主义 ” Max m) “ 特 网 ” i. t , 卡 宾 bl t, 马 l ( r s ,因 i ( me) “ n
1 译 . 音
此 法 主要 是 指 按 照 原 语 言 中词 汇 的 发 音 转 换 成 汉 语 发 音 。 于外 国的 人名 与地 名 . 对 汉语 一 般 是 以音 译 为 主 。 语 采 汉
用 得 比较 多 的 是 音 译 。如 “ 格 兰 ”( n a d 。纽 约 ” N w 英 E  ̄ n )“ (e Y r)“ 肯 ” Lno ) 。 而 , 于 一些 很 难 用 少量 的单 字 ok ,林 (icl 等 然 n 对
第6 第 8 卷 期
20 0 9年 8月
J啪 0 0 f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U ie yo e n misHu n f sa d nv m ̄ fE o o c ( ma ie n i
Aug2 09 .0
V0 . . 1 No8 6
汉 英借词在翻译中的对 比及其 弊端的探讨

这是 汉语 中~ 种 十 分特 殊 的 借 词 翻译 方法 .被 认 为 是 词
汇 翻 译 中 的最 高境 界 , 使 音 意 达到 完 美 结 合 。当 然 . 样 的 能 这

汉 语 中借 词 的 翻 译 方 法
翻 译 往往 是难 度最 大 的 .因 为它 不 仅 要求 翻译 出来 的词 音 要 与 原 词 相 似 .更 重 要 的 是 翻 译 出来 的 词 在 某种 程度 上 能 体 现 出原 词 的 意 义 。 般这 样 的方 法 多 用 于商 标 的 翻译 中。 然 难 一 虽 度 很 大 , 精 彩 的例 子仍 有 不 少 , 如 “ 驰 ” B n) “ 口可 但 例 奔 ( e z ,可 乐 ” C c o , 芒 果 ” mag ) “ 默 ” h m r , 逻 辑 ” ( oaC b) “ ( n o ,幽 ( u o) “ ( 西 ) “ 因 ” gn ) 。 另外 , 一 方 式 在 网 络 词 汇 的 翻 译 1 c ,基 o (ee 等 这 中很 常 用 , 比如 “ 客 ”(ak r,博 客 ”b g 等 。 黑 hce) “ (W )
朱娅 娜 . 丽 丽 吴
( 江 学 院 外 国语 学 院 , 西 九 江 3 20 ) 九 江 30 5

要 : 着 国际 文 化 交流 的 加 强 , 语 与 英语 都 源 源 不 断 地 吸 收 了大 量 的 借 词 。 本 文从 讨 论 汉 语 中借 词 引进 随 汉
的翻 译 方 法入 手 , 各 种 译 法 的典 型 实例 , 一 步 对 比 出英 汉 借 词 在 翻 译 方 法 上 的 异 同 , 就借 词 在 翻 译 中存 在 的 以 进 并
名 , 去 也 曾 经 采 用 过 这 种 方 法 , “ 西 兰 ” N w Z Mad . 过 如 新 ( e e n ) “ 不 列 颠 ”G e r i) 大 ( rt B t n 等 a i a
4音 译 加 表 意 .
汉语 中借 词 的 翻 译方 法 人 手 .进 一 步对 英 汉 借 词 的 翻译 方 法 作 出 对 比分 析 . 就 借 词 在 翻译 中存 在 的 弊 端进 行 探 讨 。 并
就 能 表 达 清楚 意义 的 词 汇 . 语 还是 采 用 了音译 法 。 我们 日 汉 如 常生 活 中经 常提 到 的 “ 隆 ”c n , 物 体 通 过 体 细 胞 进行 的 克 (l e 0 生 无性 繁殖 )“ 啡 ”cf e 。咖 (o e 。一 种 苦 味 的香 醇 饮 料 ) “ 太 奇 ” ,蒙
流 的 日益 频 繁 。 语 源 源 不 断地 吸 收 了 大 量来 自英 语 的借 词 。 汉
同时 , 英语 也 从 未 停 止 过 对 来 自汉 语 的 借 词 的引 进 。 文 试 从 本
枪 ”crie ,呼 啦 圈 ”h l ho ) 。 对 于 部 分 的 地 名 和人 (abn ) “ (u op 等 a
弊端 及 其 产 生 的 原 因进 行 了探 讨 , 以便今 后 在 文 化 交流 中能 够 更 加 规 范 合 理地 引入 借 词 。
关键词 : 词 ; 借 翻译 方法 ; 比 ; 端 对 弊
借 词也 称 为 外来 词 .是指 一 门语 言从 另 一 门语 言 中 借 用 过 来 的 词汇 。在 不 同 国 家 、 民族 间 的经 济 文 化 交 流 的过 程 中 , 必 然 产 生语 言 的交 流 和 借 用 现象 . 汉语 与英 语 也 不例 外 。 们 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