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精选

合集下载

新闻两则

新闻两则

新闻两则新闻两则文本简析:《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消息是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取得胜利后,毛泽东主席亲自写的一篇新闻稿。

它真实地报道了我军渡江情况,宣告了解放战争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国民党反动派政府已面临彻底崩溃。

报道强调了我军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和这一战役胜利的重大意义,揭示了“冲破敌阵,横渡长江”的深刻含义。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教学设计思路:本文分两课时进行。

第一课时朗读新闻,要求学生听读,辨明字音及词义,积累词语;指导学生从六个方面把握新闻的主要内容,培养快速阅读叙事性作品的能力;把握两则新闻战争的主题;能力训练,学会正确听读。

第二课时,速读课文,把握两则新闻的主要内容及结构特点。

引导学生理清两则新闻的结构,品析新闻的特点,并进行课堂训练,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阅读课文,把握新闻的特点、结构。

3、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

4、感受人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点:2抓住新闻的文体特点,抓住战争的主题,体会本文准确精练的语言。

课前准备:1、预习生字词;查阅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资料。

2、学生每人准备一份当天的报纸。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走进新闻。

在社会生活中发生了一件重大的事情,或者出现了一个有意义的新事物,如果我们要尽快地把它告诉尽可能多的人,可以采用怎样的办法呢?(报纸上、电视上或者广播里发布消息。

)是啊,在现代社会里,新闻在传播信息方面起着巨大作用。

“新闻”这个名称,从广义来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从狭义来说,就是指消息。

消息(新闻)这种文体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四条。

一是事实说话。

正如陆定一同志所说的:“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用)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用)

4.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 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不料”充满嘲讽的语气,显示出我军的 神勇。(因为汤恩伯一直认为东面防线是 很巩固的)
5.最后两句连用“歼灭”“击 溃”“占领”“控制”“封 锁”“切断”等六个动词,有什么 作用?
表现出我军英勇善战,所向 披靡。
1课后浏览报纸上的新闻报道,加 深对消息结构的掌握 2写一则消息,报道当前社会或校 园中的发生的事件,并向报社投稿。 3.预习第2 课,给生字词注音、解 释并熟读课文。
:试理清这篇消息的六要素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 从20日夜起 地点: 1000余华里的战线 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签和平协议,人民 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分三路大军横渡长江,23日可全部 渡完。 结果: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1.为什么要按中路——西路——东路 的顺序写?
“此种情况,一方面……不起丝毫作用。”
在叙述中路后,很自然地转入对西路军
渡江战况的报道,其中插入简要议论, 精辟地说明了人心向背是战争胜负的决 定因素,这是将军事行动放到当时的政 治背景中来分析得出的结论,具有极大 说服力。
4.敌军为什么毫无斗志、抵抗甚微? 两方面 原因的议论为什么一略一详?两方面顺序颠倒 一下好不好?





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略),敌军广大官兵厌 战(国民党拒签和平协定)(详) 因第一方面的原因是不言而喻的,“百万大军横渡 长江”已说明了这一点。而第二方面的原因 则要 详议几笔: a把极少数战犯同广大官兵区别开来,以利争取多 数,孤立少数,瓦解敌军; b着重点明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直接原因是国民党反 动派拒签和平协定,我军师出有名。 两方面顺序不能颠倒。因为我军英勇善战是胜利的 首要条件。

新闻两则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新闻两则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新闻两则》【课题】《新闻两则》【课型】新授课【教材分析】《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

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学习这两则新闻不仅要抓住战争的主题,也要抓住新闻的特点)【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重点字词,把握文意,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并能分析新闻的要素和结构,学会阅读新闻稿。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感情色彩鲜明的特点,从而了解新闻在时事宣传上的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认识到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珍惜革命成果,珍惜我们现在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知道文中议论、抒情句的表达作用,体会本文准确简洁的语言特色【教学方法】1、讲授法:对于新闻的有关知识,教师必须结合文章进行传授,并结合实例让学生融会贯通。

2、点拨法:初三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所以只在教学过程中加以适当点拨即可。

【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掌握重点字词的音、形、意;初读课文,了解文意,有条件的同学可以上网查阅当时的背景。

2、教师准备:准备近期的报纸。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导语: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国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群众的街头巷议呢?(新闻)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

让我们寻常百姓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生活的信息。

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品读与回味的。

今天,并让我们来共同研读一篇来自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佳作,让我们重温那段荡气回肠、青春激扬的硝烟岁月。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讨论后明确:
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的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
2、互动释疑: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与小组、班级同学共同探究解疑。
(1、总结存储:《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们了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两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给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验、感受、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平。
教案序号
课时
1
课型
新授
课题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重点、难点
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阅读课文,把握新闻的特点、结构。
3、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
4、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具体时间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写于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的前一天;《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写于1948年11月5日,辽沈战役结束,淮海战役前夜。
具体写法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巧用对比,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与敌军的节节败退形成对比;《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妙用暗示,关于历史上南阳所发生的重要战事的介绍,点明南阳位置之重要,暗示出南阳解放的重大意义及蒋介石的暗淡前途。
1、新闻朗读:看谁读得好组内同学可模拟电台播音员,按新闻播音的要求,评出朗读最好者班内展示。

人教版语文八上《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教版语文八上《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闻两则》导学案一、导入明确预习目标。

通过一节课时间的预习,达到如下目标:①能熟读课文,熟悉文章写作背景。

②掌握生字词及文学常识。

③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写作目的,谈自己学文章之后的感受及体会。

④摘抄积累新闻的有关知识。

二、预习过程学习活动一:重点字词检测。

1,自读课文1至2遍,划出生字、生词,然后查、写、记生字词在预习笔记本上。

学习活动二:整体把握,文体把握,结构把握。

2 了解写作背景:大声诵读课文,要求读得投入,读出感情,可一人读,也可合作;可以坐着,也可以站着。

3. 分析课文,并把对文章的感受和体会写在预习笔记上,教师强调如下问题:①课文内容a、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了什么内容。

b. 理清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c、具体说说新闻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报道渡江情况的?按什么顺序报道,为什么?②划分课文结构。

③文体知识:参考课后习题一新闻的作用,新闻的结构,新闻的写法,新闻的特点是什么?学习活动三:问题的探究4、品析新闻语言的特点,完成课后习题二5、说说两则新闻在写法上有哪些不同之处? 品味两则新闻语言的特点,完成课后练习三。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学生全班交流,只要言之有理,教师就给予鼓励。

学习活动四:课内精段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9题。

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 )江阴要塞,( )长江。

我军前锋,业已( )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6.选段中括号里应填的词语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

7.文中“至发电时止”从新闻角度考虑,它的作用是什么?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

9.文中画线句“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包含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具体分析。

八上1-1.新闻两则

八上1-1.新闻两则
单元提示 人类历史上,血与火的战争屡屡爆发。战争有 正义与非正义之分,阅读战争题材的作品,可以了 解历史,可以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和非正义战争的 罪恶,可以看到真善美与假恶丑的两个极端,可以 看到人类意志力、智能、体能最大限度的表现,从 而获得有益的启示。 学习这个单元,要注意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 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 情境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己的体验和评价;还 要努力提高阅读的质量和速度。
(标 题)
(导 语)
刘翔12秒91的成绩打破了12秒95的奥运会纪录 。并平了1993年由科林〃杰克逊创造的世界纪录。这是 中国男运动员在奥运会田径赛场上获得的第一枚金牌,是 中国人也是亚洲人在西方选手长期垄断的奥运会男子田径 短距离项目中取得的最好成绩。 刘翔是决赛中唯一跑进13秒以内的选手。美国名 将特拉梅尔以13秒18的成绩获得亚军,上届奥运会冠 军、古巴选手加西亚以13秒20的成绩获得第三名。 在女子10000米决赛中,邢慧娜一直采用跟跑 战术,半程过后邢慧娜与埃塞俄比亚的迪巴巴等五名选手 形成领先的第一集团。进入最后一个直道后,邢慧娜突然 加速,凭借超强的冲刺能力甩掉所有对手,第一个冲过了 终点,以30分24秒36的成绩获得冠军,为中国队夺 得本届奥运会的第二枚田径金牌。另一名中国选手孙迎杰 名列第六。
新闻的特点:
1.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真实)
2.反应迅速。(及时) 3.语言简明、准确。 (准确) 新闻的写法: 主要是记叙,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刘翔跨越历史捧金 邢慧娜奇迹冲刺夺冠
消息(新闻联播):今天凌晨对 于中国田径来说,是一个将被永远铭记的时刻。在 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决赛中,黄色闪电刘翔 以12秒91的惊人速度飞过终点,为中国队捧得 了田径历史上分量最重的一枚金牌。在随后的女子 万米决赛中,年仅20岁的中国姑娘邢慧娜在最后 阶段以奇迹般的冲刺夺得金牌。两枚沉甸甸的金牌 也向世人宣布:今天的田径场是属于中国人的。

《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_中原我军解放南阳)ppt 2

《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_中原我军解放南阳)ppt 2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 和平协定。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 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 全面大进军。第二、三野战军和地方武装在长 江南北广大人民的支援下,于4月21日晨,以木 帆船为主要渡江工具,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 长达500余公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彻底摧毁了 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4月23日,解放了国民党 22年来的统治中心南京。
新闻的有关知识:
1、新闻,又称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新闻、 综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述评四类。其 中动态新闻是报纸、广播最常用的一种。 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 新气象、新成就。
2、新闻的记叙要素(记叙文六要素): 人物 时间 地点 事件的起因 经过 结果
新闻的结构:
一篇完整的新闻(消息)有五部分构成:
时间: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发生的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
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分三路横渡长江,23日可全部渡完。 结果:人民解放军全线告捷。
导语
作战兵力
战线(渡江区域)
战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 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 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 导语:用几句话
或者是一小段话, 简要、概括地要 把报道内容的梗 概,在开头部分 告诉人们。
请找出文章导语部分 并分析其作用
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到 “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这一部分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 语言简明扼要,概括性强,及时、 准确的对事件进行了报道,给读者 以完整鲜明的印象,又领起了下文。
– 标题
– 导语 – 主体
引标、主标、副标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周明生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周明生

请找出本则新闻的标题、 导语、主体。
标题: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 导语: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 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 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
第一层
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 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和时间。
第二层 第三层
第四层
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 事上的重要战略地位。 回顾过去一年中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 弃城南逃的变化。 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 的伟大胜利。
及时性:
1948年11月5日电 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 日下午弃城南逃。
准确性:
一年多时间内 还增加了大约二十万人左右
这一则新闻,为什么不仅报道解 放南阳的消息,而且概述一年多来南 线人民解放军的战绩?
• 南阳解放,是南线人民解放军一年多 来取得伟大胜利的必然结果,所以南 阳解放之日正是总结一年多来伟大胜 利的最好时机。 • 另一方面,总结一年多来的战绩,也 可以说明蒋军为什么弃城南逃。
标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渡江作战兵力
课 文 结 构
渡江概况 导语: (第1、2两句)
战线(渡江区域) 战况:冲破敌 阵,横渡长江
(从三个方
面概括)
中路军: 路军首战告捷 西路军所向无敌 主体: (剩余部分) 西路军: 东路军: 东路军战绩辉煌 (重点)
毛泽东
请在文中划出这 则新闻的的六个要 素。
问:从文章中找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
•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 标题:用一句话或一句短语概括文章
的中心内容
问:从文章里找出能概括以上内容的 两句话。
人民解放军百 万大军,从一千余 华里的战线上,冲 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 东至江阴,均是人 民解放军的渡江区 域。

[精选]新闻两则《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精选]新闻两则《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的重要战略地位。
第三层 回顾过去一年中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弃
城南逃的变化。
第四层 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
大胜利。
第五层 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
内容探究:
1、南阳解放战争中取得哪些成就?
①恢复和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创立了七个军区,扩大 了老根据地。
②歼灭了大量的国民党正规部队,发展了我党武装力量。 ③纠正了“左”的策略,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孤立了敌人,
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 断镇江无锡段铁路

• 请找出本文的导语和主体, 说说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概

括了全文?

• 主体可分为哪几个层次?

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
衔接的呢?
标题
标题
课文结构 第1、2两句
导语
中路军 其余部分 西路军
东路军
主体
主体部分
中路军 西路军 东路军
议论句(分析原因)
思 ❖ 读新闻要抓住记叙的六要 素, 考 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
的原因、经过、结果。作为读者,
题 你能在看了这则新闻后找出它的 六要素吗?请概括出来。
❖ 你从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时间: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 导语——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 容(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
的 • 主体——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

容(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 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
个 • 背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
结 然环境

初二上册语文第一课

初二上册语文第一课

初二上册语文第一课
初二上册语文第一课是《新闻两则》,分别介绍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和《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1949年4月下旬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即将胜利时,毛泽东撰写的一篇新闻稿,原题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闻由五条消息组成,第一条消息介绍了渡江战役的情况,第二、三条消息介绍了中路军、西路军渡江作战的情况,第四条消息介绍了东路军渡江作战的情况,第五条消息是对渡江作战所取得的胜利的总评。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是一篇述评消息,它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样,都属于新闻体裁。

这篇消息报道了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的喜讯,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及时报道了这一胜利的消息。

同时,该消息还对蒋军放弃南阳的原因做了简要分析,并指出蒋军全线溃败的重大历史事实。

这两则新闻报道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阳的消息,展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和强大力量,同时也揭示了蒋军全线溃败的必然性。

初二语文《新闻两则》(《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知识点

初二语文《新闻两则》(《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知识点

初二语文《新闻两则》(《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知识点导读:初二语文《新闻两则》(《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知识点《新闻两则》知识点精讲【学习目标】一、了解新闻的特点和结构。

二、体会新闻语言简明、准确的特点。

三、了解战役的经过,树立热爱祖国,珍惜幸福生活的观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基础知识精讲】课文全解一、背景材料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代背景1947年7月到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转入战略进攻。

1948年秋,人民解放军连续发起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致命打击。

1949年4月15日,国共双方谈判。

20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谈判破裂。

4月21日,毛主席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人民,保卫中国人民领土主权的独立完整”。

21日清晨,人民解放军即执行最高统帅的进军令,在西起九江的湖口,东至江阴,长达一千华里的战线上,发动了渡江战役,国民党反动派惨淡经营了长达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一触即溃。

23日晚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派政权覆灭。

2.《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背景资料这则新闻说,“去年七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实施英勇的进军”,又说到“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第一年歼灭国民党军112万人,1947年6月底,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民党军;以部分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

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

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2021年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教学案

2021年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教学案

珍惜平日里的一分一秒,有志者,事竟成。

只有志而不努力永远不会到达最终的目的。

下面课件为您推荐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教学案。

课题《新闻两则》课型新授课课时 3 课时编号主备课人周宗斌审稿初二语文组第1课《新闻两则》导学图示教学重点把握消息的结构要素。

理解新闻内容和新闻的特点,把握战争的主题。

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教学难点理解文中议论的作用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新闻的有关知识。

2、学习第一则新闻。

1、自读课文2遍,并给课文标好段序2、读谁下列加粗字字音溃〈kuì〉退要塞〈sài 〉阻遏〈è〉锐不可当〈dāng 〉歼〈jiān 〉灭3、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业已已经。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4、我不理解的词语还有5、结合有关资料,了解有关新闻的知识,并在课前展示。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展示,幻灯片1、2)(二)、交流质疑1、各小组展示生字词,并要求学生识记。

2、小组指定发言人口头展示词语解释3、各小组交流新闻的有关知识。

4、教师点拨新闻知识(幻灯片3、4)(1)、新闻的定义“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来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从狭义来说,就是指消息。

新闻(消息)是简明和迅速报道国内、国际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体裁。

(2)、新闻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3)、新闻的基本要求让事实说话(4)新闻的三个特点A、内容真实准确;(真实性)B、报道迅速及时;(及时性)C、、语言简明扼要。

(准确性)(5)、新闻结构的五部分新闻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A、标题,就是新闻的题目。

新闻的标题可以是单行标题.也可以用双行或多行标题。

标题的本体是正题(单行标题只有正题,也叫主标),通常是概括新闻中最主要的内容和含意,要求明确、简练、突出。

《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解放南阳)12

《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解放南阳)12

写一则新闻:
报道学校或班上某人、某事或某项活动。
!拟出恰当的标题。 !!注意导语的概括性和准确性。 !!!要简明,以200字左右为好。
人 ·民 解 放 军 占 领 南 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学 文体上 新闻的特点和知识

题材上 战争的主题和思想

标 语言上 用语的准确和精炼
❖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这则新 闻的内容。
❖ 读新闻要抓住记叙的六要 素,
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

的原因、经过、结果。作为读者, 你能在看了这则新闻后找出它的
考 六要素吗?请概括出来。
题 ❖ 你从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构和要素)

• 完成语文作业本 中第一课的作业。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预习《2.芦花 荡》,扫清字词 障碍。
人 ·民 解 放 军 占 领 南 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同志这首词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出版 社
安庆 九九江江
芜湖
江江阴阴
主体部分
中路军
西路军
东路军
议论句(分析原因)
承上启下句
作业布置
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一 至三题。
熟读第二则新闻,解决生字词, 分析你所搜集的新闻资料的要素和 结构,在资料上勾画出来,下节课 将检查和交流。
课文阅读分析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 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 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原文】《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说课稿【优秀3篇】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原文】《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说课稿【优秀3篇】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原文】《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说课稿【优秀3篇】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篇一教学设计:一、阅读课文1、在文中圈出新闻的六要素原因:蒋军因全军败坏,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

在我军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之下,困守南阳的蒋军不得不被迫弃城南逃。

经过和结果:自去年七月,南阳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

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

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据点外,全部为我军解放。

2、找出本则新闻的导语和主体。

3、文章可分为哪几个部分?试概括出个层大意。

1)导语――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时间。

2)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的重要战略地位。

3)回顾过去一年中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弃城南逃的变化。

4)回顾过去一年来拿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

5)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

二、思考:本文题目为“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文章而是们不仅报道解放南阳的消息,还概述了一年多来南线解放军的战绩?南阳解放,是南线人民解放军一年多来取得伟大胜利的必然结果,所以南阳解放之日正是总结一年多来伟大胜利的最好时机。

另一方面,总结一年多来的战绩,也可以说明守敌为什么弃城南逃。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篇二开学第一次教学沙龙上要求我做课,我按照进度选择了毛泽东的新闻《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这篇新闻与一般写具体事件的新闻有所不同,它的主体是对一年多来蒋方溃败原因的分析及对己方一年多来经验、教训的总结,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

又加上材料本身离学生的实际较远,学生天生排斥不感兴趣,所以无论是“教”还是“学”都有不小困难。

那么怎样找准突破口来进行教学呢?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思路。

首先我根据单元教学重点结合本文特点将教学重点设计为“了解新闻特点”和“把握战争主题”,教学难点设计为对新闻“主体”部分内容的理解。

(为什么要概述了一年多来南线解放军的战绩,总结经验教训?)教学过程中,先从新闻结构的“导语”和南阳历史“背景”入手来启发学生去“发现”:知道“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再看结语又说“王凌云(逃)到襄阳”、“并没有走得多远”,毛泽东“预言(推测未经历到的事)”“王凌云如不赶快逃跑,必然被我军所擒”。

1.《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超超级精品教学-1.doc

1.《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超超级精品教学-1.doc

《新闻两则》课堂实录与反思师:听了以上几则新闻,根据你的认识,你觉得新闻是一种怎样的文体呢?生:把发生的事写出来。

师:把2000年以前的事写出来是新闻吗?生:把最近发生的事写出来。

师:对。

在生活中发生了一件重大的事情,或者出现了一个有意义的新事物,如果我们要尽快地把它告诉尽可能多的人,可以采用怎样的办法呢?生齐:写成新闻。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重要的新闻,板书课题。

师:这则新闻是1949年4月22日夜,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取得胜利后,毛泽东主席亲自写的一篇新闻稿。

想不想“一读为快”生齐答:想。

师:“读”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古人说,读书时应该做到“眼到,口到,心到”。

带着问题读会更有的放矢。

师:(播放课件3)读课文之后请同学们用三种方式把这则新闻的内容表达出来。

师:大家先用一句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生:我认为这句话应该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生:我认为这句话应该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生:我认为这句话应该是“人民解放军消灭一切抵抗之敌,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师:谁还说?(无人举手)师:大家提出了三种说法。

哪种说法最符合要求呢?生:我认为第二种说法最符合您提出的要求。

他用课文的题目“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极为简练地用一句话说出了课文的内容。

生:我也同意第二种说法,因为用课文的标题说出课文的内容,正好是一句话。

而且这句话较另外两种说法更简练。

师:对,就是这样。

既要做到是一句话,又要做到简练。

这样,才能和用一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具有明显的区别。

师:下面请大家用一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生小声讨论)生:我认为应该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生:我认为应该是:“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已渡过30万人。

”师:我从同学们的回答中看到了思维的火花。

(部编)初中语文八上第一单元第1课《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部编)初中语文八上第一单元第1课《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写西路军的部分在表达方式上与其它
部分有何不同??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
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
议论
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 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
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
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
不起丝毫作用。 议论的效果
突出我军英勇善战的英雄气概,揭露国民党反动 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的反动本质,分析了敌军士气败 落、不堪一击的原因。
横渡只与写到出达了两“层意经思过,”且文字简洁
有力。

“24小时内即已”,时间明确,且含
渡江迅疾,作战顺利之意。用“共”
字不能表达这些意思。
句②好。“不料正是汤恩伯到 芜湖的那一天”,有嘲讽意味, 第 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 二 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 题 军的战斗力,倘说“结果就在 二十日那天”,原句毫无感情 色彩,且与上一句“二十一日” 重复。
新课导入
历史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经过 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今天, 我们一起来学习伟大领袖毛泽东为人民解放 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亲自撰写的两篇新闻。
新闻两则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 南韶山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 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 家、思想家、书法家、诗人,中华 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家主席,中国 人民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主要 作品都收集在《毛泽东选集》中。 《沁(qìn)园春·长沙》《沁园 春·雪》《长征》《论持久战》《反 对自由主义》……
这一部分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语言简明 扼要,概括性强,及时、准确的对事件进行了报 道,给读者以完整鲜明的印象,又领起了下文。
这一导语从渡江作战兵力、人员、战线(即渡江区 域) 战况几方面总领全文。 1.该句概述主要事件( 渡江胜利 ) 2.“百万大军”—( 人数之多),排山倒海,无坚不 摧。 “一千余里”—(区域之广)。 “均是”—( 概括战线之长、胜利之大。 ) “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所向披靡,战绩辉煌 )

教出闻的情感温度——品析王君老师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完整版)

教出闻的情感温度——品析王君老师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完整版)

教出新闻的情感温度——品析王君老师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贾龙弟(浙江省平湖市黄姑中学,314203)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新闻所占的篇目很少,以人教版教材为例,只有一篇《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从公开的语文刊物和网络信息来看,大家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一则讨论得较多,以此为公开课的也不少。

在众多的教学实录中,王君老师的课例可谓独树一帜。

她紧紧围绕“读出这‘一篇’新闻独特的味道”进行教学,立足文本的言语形式,所有教学内容的选择皆指向此核心,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促成学生情感的体验,感受新闻的情感温度。

现撷取精彩片段赏析之。

一、背景介绍:赋予情感意味关于新闻的背景,一般的教师要么直接出示事先准备的投影,让学生熟悉了解;要么让学生介绍课前搜集的资料。

在这些教师的眼中,新闻的背景都是客观的历史事实,无须修饰,只需客观呈现即可。

但是,王君老师没有这么做,她别出心裁,激活了原本尘封的历史背景,赋予其情感意味,以下为王老师投影的内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滚滚长江,不仅是激发历代文人灵感的源泉,更是千古英雄豪杰建功立业的战场。

想当年,诸葛羽扇纶巾,周郎火烧赤壁。

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

一千八百年之后,一场激烈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战役在这千里长江上拉开了雄壮的大幕。

毛主席下令: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于是,大江之上涛走云飞,百万雄师蓄势待发。

这是国共之间惊心动魄的大搏杀;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渡江战役。

万船齐发,气势如虹;千里江防,全线崩溃。

向全国进军的号角就此吹响,一个国家的黎明即将到来!整个投影纵贯古今,句式齐整,节奏感强,气势磅礴,和这则新闻的风格是如此相近,真似“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成的。

在教学方法上,王君老师先“请一生动情朗读”,“然后请同学们自由大声诵读第二部分”,如此适合朗读的背景文字,如此声情并茂的精彩朗读,不仅让学生了解了新闻的写作背景,更把学生带入了那个激动人心、豪情满怀的渡江现场,真正起到了“热身”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 它依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
背景: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常插在“导语”或“结语”之中
新闻特点: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 语言简明准确
新闻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了解新闻知识(结构五部分,内 容六要素)
2、概括新闻的基本内容,整体把握新闻;分析 导语、主体部分,体会语言的准确性
3、感受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气势,珍惜今天 来之不易的生活
难点:划分主体部分的层次,说明议论的作用
检查预习
1、正音 溃退 歼灭 要塞
• 第一句话是导语。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写人数之多;
“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写战线之长
“冲破敌阵”展现攻势之凌厉
“横渡长江”交代事件发生的地点和结果
作用: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语言简洁准确
三路大军的战况(主体)
类别 百万大军
时间


兵力
战绩
特点(四 字)
中路军 西路军 东路军
20日夜— 21日夜
阻遏 锐不可当 要塞 管辖
• 新闻内容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 经过、结果
• 新闻结构五部分: 标题:迅速了解新闻内容,包括引题、正副题;
导语:较详细了解新闻内容,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 或第一段文字,用来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实,使读者一目 了然;
主体:随导语之后,是消息的主干,是集中叙述事件、阐 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是全篇新闻的关键所在;
3、议论的效果 “一方面······,另一方面······”
分析了中西两路敌军毫无斗志的原因(说明各 路大军都是或首战告捷或所向披磨或战绩辉煌 的原因);从敌我双方士气悬殊的情况分析, 先分析我方,再分析敌方。敌方先总提一句再 具体分析
语言揣摩
• 准确 • 程度的差别 • 明确 • 有气势 • “文白夹杂”
新闻知识
-了解新闻内容
看标题:标题大都能揭示新闻的主要内容
2、 看导语:导语是正文开头的第一段或 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3、 看主体:这是导语之后对内容作进一 步叙述说明的部分,也是表现主题、深化 主题的决定性部分。
4、 看背景: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 环境和自然环境,它有时隐含在主体之中
第四层,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 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这一层又分三点具体报道取得的主 要成绩。
第五层,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暗淡。
读这一则新闻,可以感知,中国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阶 段以后,我军完全掌握了全国战场的主动权,经过一年多 英勇奋战,蒋介石全军崩溃之势已成,败局已无可挽回。
5、 看结语:它一般是对新闻主体的总结, 有时也隐含在主体之中。
这一则新闻没有分段,要把握全文内容,需要划分层次
第一层,导语,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弃城 南逃的背景、时间。
第二层,背景材料,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 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第三层,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 指出蒋军全局溃败的背景。
2、释义 业已:已经 溃退:(军队)被打垮而后退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3、新闻知识: 结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记叙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
经过、结果 4、用简洁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5、本文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重点研讨
1、找出本文的导语和主体部分,说说导语从哪 几个方面概括了全文? 2、本文的主体可分为哪几个层次?它们是怎 样衔接在一起的? 3、找出本文的议论句,说说有何表达效果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 线
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 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必起渡江作战。
经过与结果: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 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西路军三十五万渡过三分 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东路军三十五万已渡过 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 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这则新闻,为什么不仅报道解放南阳的消息, 而且概述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的战绩?
南阳解放,是南线人民解放军一年多来取得 伟大胜利的必然结果,所以南阳解放之日 正是总结一年多来伟大胜利的最好时机。 另一方面,总结一年多来的战绩,也可以 说明蒋军为什么弃城南逃。
抄写五遍给红色的字注音
鄂 纠正 区域
豫 绥靖 逃窜 歼灭 溃退 泄气
安庆-芜湖
30万
突破···渡
至···已渡···
首战告捷
21日17 时—22日
22时
21日17 时—22日
下午
九江—安庆 南京—江阴
已渡过三分之
35万 二···已占
所向披靡
领···
35万
大部渡过南 岸····歼灭及 击溃···占 领···控制···封 锁···? 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 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国抵搞甚为微弱,而东线敌 军抵搞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 可以议一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人物:中原我军
时间:1948年月11月4日下午
地点:南阳
事件发生原因:蒋军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 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 的两个地区。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之 下,困守南阳的蒋军不得不被迫弃城南逃。
经过与结果:自去年七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 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 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 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据点外,全 部为我解放。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闻知识
1、新闻,又称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 典型报道和新闻述评四类。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 广播最常用的一种。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 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 2、新闻的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包括人物、时间、 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3、新闻的特点: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 反映迅速,语言简明准确。 4、新闻的写法:以叙述为主,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