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呈现生命的绿色

合集下载

数学渗透生态文明教育优质教案精选

数学渗透生态文明教育优质教案精选

数学渗透生态文明教育优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数学》教材第七章“概率与统计”中的第三节“事件及其概率”。

详细内容包括:事件的分类与定义,概率的基本性质,利用树状图和列表法计算事件的概率,以及概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事件的分类与定义,掌握概率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树状图和列表法计算事件的概率。

2. 培养学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数据分析与推理能力。

3. 渗透生态文明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树立绿色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利用树状图和列表法计算事件的概率。

重点:事件的分类与定义,概率的基本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生态环境中的现象,如“一个湖泊中,有5只白天鹅和3只黑天鹅,随机捕捉一只天鹅,捕捉到白天鹅的概率是多少?”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2.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事件的分类与定义,概率的基本性质,并通过例题讲解如何利用树状图和列表法计算事件的概率。

3. 随堂练习(10分钟)出示几道有关概率的计算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10分钟)六、板书设计1. 事件的分类与定义2. 概率的基本性质3. 树状图和列表法计算事件的概率4. 概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已知一个袋子里有5个红球和3个蓝球,随机取出一个球,求取到红球的概率。

(2)应用题:某地区有50%的居民选择骑自行车出行,求该地区居民骑自行车出行的概率。

2. 答案:(1)红球的概率为5/8。

(2)该地区居民骑自行车出行的概率为50%。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了概率的基本知识,提高了数据分析与推理能力。

2. 拓展延伸:(1)让学生了解概率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如计算野生动物的生存概率等。

新时代绿色教育办学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新时代绿色教育办学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新时代绿色教育办学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新时代绿色教育办学理念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以推动学生关心和保护自然环境、追求绿色发展的行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绿色教育办学理念,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一、关注环保问题的数学问题设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将环保问题融入课堂活动,设计与环保相关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数学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环保意识。

例如,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的环保数据,让他们进行收集整理、图表绘制、图表分析等数学运算,从中了解环境污染的程度和影响。

通过这些数学活动,学生能够学习到数学的应用,同时也培养了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绿色校园建设与数学教学融合绿色校园建设是绿色教育办学理念的重要方面,将绿色校园建设与数学教学融合,可以更好地渗透绿色教育办学理念。

例如,在校园中建立数学实验园,让学生通过测量距离、角度、高度等数学运算,计算树木的高度、建筑物的面积等,实践中学习数学知识,并培养对大自然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另外,在校园中设置更多的环保设施,如太阳能灯、垃圾分类桶等,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绿色生活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三、数学与生活实践结合,培养绿色意识数学的相关知识和技巧能够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将数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可以培养学生的绿色意识。

例如,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进行绿色意识教育活动,如参观农田、植树种草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数学在实践中的应用,以及环保与数学的关联。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环保相关的数学调查活动,如测量学校的用电量、用水量等,通过分析数据,引导学生思考环保措施和可行方案。

通过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结合,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总之,通过关注环保问题的数学问题设计、绿色校园建设与数学教学融合以及数学与生活实践结合,可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绿色教育办学理念。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一直以来,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落实生命教育一直是我们不断思考的问题,而今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改变了以往课程过于偏倚知识技能传授的倾向,在强调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同时,把情感和态度作为儿童发展最重要的目的列在前位。

在数学教学中适当的渗透生命教育,可以使课堂凸显出生命的灵动,让学生感受生命与成长、体验生命与价值,从中情感态度得以升华。

一、利用课本知识,渗透生命教育。

新的数学教材,诸多数学知识的引出都是以主题图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的,如果能适时抓住图中的信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例如,我们学校的校门正处在一条主干道的T字路口,车流量大,曾发生因学生不遵守道路法规横穿马路而被车辆撞伤的惨痛事件。

因此我在教学一年级数学上册《高矮》一课时,就充分利用教学内容对一年级新生进行遵守交通安全和珍惜生命的教育。

这节教材的主题图呈现的是街口红绿灯处两位同学扶老奶奶过马路的情景。

于是,在上课前,我问到:从图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孩子们纷纷发表意见,各种说法都有。

当孩子说到与珍惜生命和交通安全有关的信息时,我马上根据孩子的回答反问到:什么时候才能过马路?为什么要走斑马线?你觉得我们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并让孩子亲自上台来表演。

通过反问和现场模拟,让刚入学的孩子懂得了必须遵守交通规则才能保护自己,建立起规范的过马路等交通安全意识和珍惜生命的想法。

这样在很自然的情况下,孩子就受到了一次生命安全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创设生活情景,渗透生命教育。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常用现实的情景来帮助学生学习、理解数学知识。

适时的将生命教育融入到教学所创设的生活情景中去,便于学生从中体会生命之伟大,从而珍惜生命,敬畏生命。

如,我在教学中以现实的汽车规避台风作为情景引出问题:汽车以每小时40公里速度由西向东行驶,途中接到台风警报,台风以每小时80公里速度由南向北移动,距台风中心40 公里的圆形区都属台风区。

绿色课堂 绿色教育

绿色课堂 绿色教育

绿色课堂绿色教育“绿色”,是植物的色彩,是大自然的骄傲,象征着生命,预示着希望和活力。

现代意义上的“绿色”,不仅仅是一种生命的颜色,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人文精神的象征。

当“绿色”一词运用于教育领域,则衍化为一种教育理念,一种艺术化的教育,一种将“人的智慧、才干和人对人的爱”统一的教育境界。

《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引发了我们对传统语文课堂的反思,我们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我们应构建一种能激发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孩子们的心灵火花,使语文学习更具生机和活力的理想课堂,我们将这种理想中的课堂称为“绿色课堂”。

我以为,理想的语文教育应该是绿色的教育!理想的语文教学的课堂应该是绿色的课堂!一、绿色的语文课堂沐浴着浓浓的爱意教育是什么,它可以是唤醒,是等待,是激励,是鼓舞,但教育首先是爱护。

童年对孩子来说,是纯洁的,充满着天真与好奇,如果孩子在童年时代所持有的好奇、探索精神和创造力能得到珍惜、呵护,这些孩子的一生都可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但童年又十分的脆弱,很容易受到伤害。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这样的话:你的教鞭下有爱迪生,你的讥笑声中有瓦特……有多少孩子的创新火花和想象能力是在课堂上逐渐泯灭的啊。

因此,我们教师应呵护孩子们的这份天真,这种好奇。

一个好的语文课堂应成全孩子的发展,应让孩子们在精神和肉体上都得到放松,并按照他们自己的个性,敢说,敢想,敢表达自己的观点,敢争论甚至敢反驳教师观点的课堂。

二、绿色的语文课堂充盈着深深的情意在语文教学中,感知的主要对象是语文教材中的那些情文并茂,文质兼美的典型文章。

情感是文章的灵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文章不是无情物”,就其思想内容讲,有对真理的追求、对英雄的赞颂、对谬误的批判、对邪恶的诅咒……师生共同浸润其中,心灵必然会受到程度不同的感染,并相应地作出或爱或憎、或喜或忧、或褒或贬的情感体验,语文课堂远离了“情感”只能是“一潭死水”。

小学数学学科渗透环境教育计划

小学数学学科渗透环境教育计划

小学数学学科渗透环境教育计划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学校环保教育计划,明确数学学科在环保教育中的意义与作用,在数学课程中有机渗透环保意识的教育,充分利用学校及学校周围社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让学生们对环境问题进行多种角度的参与和实践,并利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新课程要求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相结合的原则,而目前随着我国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困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瓶颈问题。

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断渗透环境教育,不仅是认真贯彻和深刻体会新课程理念的真实体现,更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重大工程”。

二、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涉及到的环境科学知识。

2、了解当前重要的环境问题,树立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意识。

3、培养环境道德观,把环境道德教育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4.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知道数学与环保科学知识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爱绿护绿”的良好习惯,发展环保技能。

5.培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6、培养批判性思维,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三、具体措施1、挖掘教材,精心设计根据当前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首先,我从课本中找出环境教育的内容,进行分类,并制定出相应的教案。

为了将环境教育自然适度地渗透到教学中,我主要是从实际问题中挖掘可渗透的内容,找到合适的结合点,将其融入到教学设计中。

教学中可以结合姜堰近十年环境绿化面积(包括校园绿化)的一些具体数字,展示相应的视频和挂图,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了解人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关系以及环保的作用。

从而唤起学生“爱绿护绿”的意识。

2、利用废物,制作学具在教学中,让环境教育的内容尽量贴进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使学生了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

如:让学生了解我们每天产生多少废物,如何减少废物;让学生知道我们产生的废物哪些是可再利用的,哪些是不可再利用的,可再利用的应反复使用。

三年级数学环保渗透教案

三年级数学环保渗透教案

三年级数学环保渗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保的概念,提高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环保知识介绍:讲解环保的含义、环保的重要性、环保的相关知识。

2. 数学知识运用: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如加减乘除、比例、平均数等)解决环保问题。

3.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提出环保建议,并结合数学知识进行计算验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2. 讲解:教师讲解环保知识,让学生明白环保的含义和作用。

3. 案例分析:教师呈现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环保问题。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提出环保建议,并结合数学知识进行计算验证。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强调环保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环保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环保问题的能力。

3.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如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等。

五、教学资源:1. 环保知识素材(图片、视频等)。

2. 数学计算工具(如计算器、纸张等)。

3. 小组讨论模板(如表格、海报等)。

4. 教学课件PPT。

5. 学生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编写一个关于环保的小故事或计算题,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环保问题,如“如果你的家里每天浪费1升水,一年会浪费多少水?”引起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简要介绍环保的基本概念,如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垃圾分类等。

3. 实例分析:提供一些生活中的环保实例,让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知识来衡量和改善环保效果。

4.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环保主题,如“节约用水”,用数学方法计算家庭每月用水量,并提出节约用水的措施。

5. 分享与讨论:每组分享他们的计算过程和结论,讨论其可行性,并互相提出改进意见。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用于向学生传授环保知识和数学原理。

构建“绿色教育”环境,推动课程改革可持续发展

构建“绿色教育”环境,推动课程改革可持续发展

《构建“绿色教育”环境,推动课程改革可持续发展》摘要:一年来,石景山区在绿色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深入推动课程与教学改革,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共同发展,使区域基础教育焕发出生机与活力,绿色教育要求我们必须构建一个生态和谐的教育系统,这个系统主要包括绿色教育理念、绿色课程体系、绿色课堂教学、绿色生态校园和绿色管理与服务等内容,课堂是构建绿色教育环境的主阵地,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交流、展示、碰撞、提升的地方,尊重个体差异,开发孩子潜能,是我们构建高效绿色课堂的初衷绿色是生命的颜色,绿色代表着我们对自然的尊重,对规律的尊重。

绿色教育是运用科学的教育理念、内容、方法激发每一个儿童生命活力的可持续发展教育。

2010年,石景山区教育委员会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合作共建国内首个“绿色教育发展实验区”,旨在回归教育的本源,摒弃功利主义的教育价值追求,倡导尊重生命,尊重生命的价值,尊重规律,运用科学的方法和行为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

一年来,石景山区在绿色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深入推动课程与教学改革,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共同发展,使区域基础教育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坚持“绿色”理念,引领教育科学发展坚持绿色引领教育发展,就是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化改革,勇于创新,打造一批充分体现“人文、绿色、生态、开放”的优质学校,培养一批“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基础扎实、学有特长、自主学习、富于创新”的优秀人才。

绿色教育要求我们必须构建一个生态和谐的教育系统,这个系统主要包括绿色教育理念、绿色课程体系、绿色课堂教学、绿色生态校园和绿色管理与服务等内容。

其中绿色教育的引领作用对于整个区域教育文明发展非常重要,理念是行动的先导,通过理念的更新促进行动的跟进,进而促进教育焕发出勃勃生机。

绿色教育系统要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前提,扎实、高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

自2001年进入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石景山区教育工作者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并勇于探索与实践,素质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让数学课堂鲜活起来,赋予“生命态”知识论文

让数学课堂鲜活起来,赋予“生命态”知识论文

让数学课堂鲜活起来,赋予“生命态”知识在数学课堂上,学生和教师遭遇的知识更多是理性的、抽象的、固定化的法则和定理,缺乏”人气”的知识,一堆”死”的符号型的结论,与语文科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性相比,数学教材存在着育人资源原始贫乏的”先天不足”。

为弥补这个”先天不足”,新教材在呈现方式上力求从”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那么,应该创设怎样的”问题情境”,怎样的”实际问题”才能使学生的生命得到彰显,从而从更深的层次上体现生命化课堂的应有之义呢?叶澜教授曾指出:……使知识恢复到鲜活的状态,与人的生命、生活重新息息相关,使它呈现出生命态。

具有内在生命态的知识,最能激活、唤起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兴趣、信心和提升他们的主动探求的欲望及能力。

我们要在课堂上努力生成生活化的情境,使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动态生成发展。

目前,许多一线教师也都在进行这方面的尝试,这其中也不乏涌现了许多优秀的生活化情境教学例子,但是我们在实践中也发现许多机械化、教条化的教学现象,“为生活而生活”,使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流于一种形式。

如有的老师为了体现数学的“生活味”,在课始,引入一个生活故事或进行一个生活游戏,然后话锋一转:“下面我们就来学一学有关的数学知识”,结果一上课就浪费了很多时间;在课快结束时,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你能举出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吗?”“你懂得了什么道理?”----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硬地扯在一起。

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生成生活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的思维中来,同时又要运用数学的眼光去分析、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数学”与“生活”是水乳交融,互相生成的综合教学体。

二、营造生命态的绿色数学课堂氛围如果说学校是师生展示生命活力的绿洲,那么在这块绿洲上最为靓丽的风景就在课堂。

绿色课堂评价标准

绿色课堂评价标准

“绿色课堂”评价标准绿色课堂评价标准是依据绿色课堂的基本理念,从“学生的学习表现与发展”、“教师的教学组织与引导”和“学与教的效果”三个维度建立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及标准。

一、学生的学习表现与发展学生的学习表现与发展是绿色课堂的灵魂。

围绕“让生命活力自然绽放”的基本理念,确立的一个评价维度。

主要评价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状态、学习习惯、交流互动、生命活力和个性张扬等五方面的效果和发展水平。

1、绿色学习状态绿色学习状态指学生课堂学习的自主性、自然性和有效性。

其观察和评价要点是:①知识与技能是学生靠生命本能自己学到的,还是是教师强加给的;②学生在自主、合作和探究等学习活动中的状态及其效果。

2、绿色学习习惯绿色学习习惯对学生终身的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课堂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主阵地,所以把学习习惯作为课堂教学的评价要素之一。

其观察和评价要点是:①学生是否专心,能否独立思考;②学生是否严谨,能否规范答题和书写;③学生能否做到多种器官(脑、手、眼、耳、口)协调配合投入学习。

3、绿色交流能力交流合作能力是个人素质的重要体现,已成为未来社会每个人最重要的素养之一,所以它应该是绿色课堂着力培养和重点关注的能力之一。

其观察和评价要点是:①是否尊重他人,能否认真、耐心倾听他人的发言和见解;②是否相信自己,能否踊跃、准确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③是否积极互动,能否主动答疑问难、积极质疑争辩;④是否善于改进,能否取长补短,听取正确的意见,完善或改进自己想法。

4、绽放生命活力学生充分展示生命活力,积极、愉悦、生动、活泼地学习知识,掌握方法,追求发展是绿色课堂的重要标志。

其观察和评价要点是:①学生是主动求知还是被动接受,是自己积极思考还是被老师牵着走;②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广度和深度;③学生的生机、活力和课堂气氛的活跃程度。

5、自由张扬个性尊重个性、激扬生命、着眼学生持续发展是绿色课堂的根本目标。

把“自由张扬个性”作为评价要素之一,就是强调教师要呵护学生的个性化见解,赞赏学生的独创思维,开发学生的生命潜能。

绿色课堂

绿色课堂

构建绿色课堂关注心灵成长绿色课堂是新一代课堂教育教学模式,是以人为本、充满活力与生机、教与学达到高度和谐的课堂。

其目标是探索促进学生个性品质和整体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的途径、方法和规律,以尊重、理解、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为和谐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出发点,在德与才、智与情、身与心等诸方面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构建绿色课堂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班级还给学生,让教室充盈民主的气息;把创造还给师生,让课堂充满智慧的挑战;把发展还给师生,让课堂成为成长的乐园。

一、绿色课堂的四大要义1、绿色课堂是全面、和谐的。

突出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全面关怀的教育氛围,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认知与情感全面和谐发展,使教育教学综合教育影响力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发展需要在和谐基础上产生共振,促进学生个体发展达到最佳状态,最大限度发挥教育教学活动的效益。

2、绿色课堂是开放、民主的。

开放学习时空,开放学习环境,开放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心态,开放教学评价,让学生走进自然,走向社会,让学生在更广阔的自然环境中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与心理品质的和谐发展。

3、绿色课堂是活泼、生动的。

在教育过程中,活泼的教育环境、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可以促进学生轻松愉快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的意识活动和潜意识活动处于和谐状态,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过程中,学习内容不知不觉的被吸收,变苦学为乐学,提高了学习兴趣,在愉快中学到知识,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4、绿色课堂是自然、人性的。

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因人而异,自主学习、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培养人性的和谐发展。

教师要重视教学活动的精心设计,小心翼翼的呵护每个孩子的发现与点滴进步。

使课堂教学充满智慧、充满灵性,成为教师和学生最美的精神栖息地。

二、构建绿色课堂的三项基本原则1、学生本位原则。

绿色课堂以学生为本位,在设置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力求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通互融,力求彰显每一位学生的独特的个性,让课堂的绿色环境作用于每一位学生。

绿色生态课堂三部曲

绿色生态课堂三部曲

绿色生态课堂三部曲绿色生态课堂三部曲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旨在引领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的美好与力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观念。

这一课堂模式以生态学为基础,将生态知识融入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也能深入了解和体验自然环境,达到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环境保护意识。

下面将分三部分介绍绿色生态课堂三部曲的内容和特点。

第一部分:生态知识教学生态知识教学是绿色生态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自然界的各种生态现象、生物多样性、资源循环利用等内容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生命的神奇。

在生态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图文并茂的生态知识展示给学生,让他们充分了解到自然界的奥秘和美丽,从而树立起保护环境、珍爱生命的理念。

生态知识教学也要与课程教学内容相结合,比如在语文课上讲解自然诗词时,可以和生态知识相结合,让学生在欣赏诗词的同时也了解了自然界的美好。

第二部分:实地考察与实践活动实地考察与实践活动是绿色生态课堂的另一重要部分,通过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让学生们亲身体验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实地考察可以包括郊游、户外拓展、环保志愿者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亲自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并且在实践活动中,学会爱护环境,珍爱生命。

比如在郊游中,可以让学生认识不同种类的植物,观察植物的形态和生长环境,让他们了解植物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在环保志愿者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参与垃圾分类、清洁环境等实践活动,从而培养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动。

第三部分:生态文化教育生态文化教育是绿色生态课堂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生态伦理、生态道德、生态文明等内容的教育,引导学生养成珍惜生命、爱护环境、和谐共处的优秀品质。

生态文化教育旨在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价值观念,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塑造学生积极向上、勇于担当的品质,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与行动。

通过生态文化教育,学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自然美、人文美、科技美三美并举的良好品质,发展绿色的生态意识和行为规范。

小学北师大版数学五下关于生态环保教育渗透内容

小学北师大版数学五下关于生态环保教育渗透内容

小学北师大版数学五下关于生态环保教育渗透内容一、渗透环境教育的重要意义环境保护是关系人类生存的大事,并且随若环境问题的不断恶化,各个国家的已开始高度关注,环境问题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

因此,人们也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性。

而对小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是基础和根本,尤为重要。

其主要途径是在学校学科教学中自然渗透。

通过在学校的学科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渗透,提高学生的环境知识、技能水平,形成环境情感态度价值观,关乎社会未来的发展。

二、小学数学渗透环境教育的有利条件(一)从课程标准看其优势《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

”《数学课程解读》中明确指出:这次课程改革突出思想品德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科学教育、环境教育、艺术教育以及综合性实践活动等。

从中可以看出,在数学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的渗透不仅是环境保护工作者的意愿,也是社会各界人士普遍关注的一个方面。

这就为在小学数学中进行环境教育的渗透提供了巨大的支持。

(二)小学数学自身的特点优小学数学是基础学科,切实抓好环境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尤为重要。

首先,数学课程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具有极强的逻辑性、科学性和知识性。

其次,小学数学课本中有大量的环境教育素材,无论插图或例题,特别是应用题等都蕴含着教育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内容。

再次,环境教育不管是介绍环境知识,还是做出环境保护的决策,都离不开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处理。

数学学科正提供了这种便利。

这些特点,都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

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条件,使环境教育在数学中的渗透更加有效。

三、小学数学渗透环境教育的实施建议(一)更新教育观念是教育行动的航标。

教师的环境教育观念须具备以下几点:(1)确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新课程改革中要求教育要以人为本,环境教育也不例外。

环境教育以人为本,是要全面认识环境教育的价值。

数学渗透生态文明教育教案

数学渗透生态文明教育教案

数学渗透生态文明教育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数学》教材第七章“概率与统计”第一节“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具体内容包括:了解数据收集的意义和方法,掌握简单数据处理的方法,理解数据背后所反映的生态问题,并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数学在生态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以及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态问题。

重点:数据收集的意义和方法,以及环保意识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挂图等。

学具:学生分组准备调查问卷、计算器、统计表格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近年来生态环境的变化,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讲解数据收集的意义和方法,举例说明如何进行有效的数据收集。

(2)介绍数据的整理、描述和分析方法,结合实例讲解。

3. 例题讲解(1)给出一个生态问题的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4. 随堂练习设计与生态问题相关的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5.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调查,收集生态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6. 成果展示各小组展示调查成果,交流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1. 数据收集的意义和方法2.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3. 生态问题实例分析4. 环保意识培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一份关于生态环境的调查问卷,并收集数据进行分析。

2. 答案:根据调查问卷的实际情况,给出合理的解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其他领域中的数学应用,如环保、资源利用等,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素养。

打造数学生态课堂 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打造数学生态课堂 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打造数学生态课堂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摘要:江苏省张家港市,近年来着力于全区域内生态课堂的研究与打造,用生态的观点来理解课堂、构建课堂、改造课堂,对课堂生态系统朝着最优化方向发展展开了卓有成效的实践和探索。

几年来,这种区域性的教改实践向纵深不断推进,取得了实效,在全市掀起了教学研究的热潮。

关键词:数学;生态课堂;六个原则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4-0130-031932年,美国教育学者沃勒(waller.w.)在其《教育社会学》一书中提出了“课堂生态学”的概念,目前,国内外有关教育生态的研究层出不穷,作为学校教育核心阵地的课堂教学正越来越多地引起研究者的关注。

本文和本区域的“生态课堂”是指生命个体(学生、教师)在由教师、学生和环境等生态元素有机整合与协调运动而生成的生态场中主动发展、健康成长的时空场所。

课堂除了用来进行传统意义上的数学教学活动外,还要关注与教育教学活动相关的自然与人文的背景、环境和资源,关注每一个学生生命形态的呈现、展开和变化,努力提升课堂品质,让师生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

为此,本文将介绍打造数学生态课堂的六个基本原则。

一、生本性原则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生态课堂主张以学生为本,在课堂的生态场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帮助下,主动学习,能动思考,让自主学习在课堂中得到提升。

生态课堂要求教师关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一切状态,包括他们发表的见解、心中的困惑乃至错误的回答中有价值的成分等等。

如学生会在学习了基本不等式■≤■(a≥0,b≥0)后,对于老师特别强调的三个前提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即必须两个量都是非负数才能直接使用基本不等式、要把函数式放缩到常数、取等号会有疑问,会有嘀咕。

老师大多也没有真正关注学生的认知实际,没有真正让学生参与研究,学生只是识记,仅知其然地套用结论而已。

生态课堂主张课堂不仅是教师的“讲堂”,更是学生的“学堂”,教育者应把更多的思考、提问、表达和交流的权利还给学生。

小学数学教学与“绿色低碳”同行

小学数学教学与“绿色低碳”同行

小学数学教学与“绿色低碳”同行作者:张云来源:《教育·名师在线》2021年第10期数学因生活而产生,生活因数学而精彩,生活和数学不可分离。

数学教学应从生活出发,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鉴于当前环境问题的紧迫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低碳生活”的意识迫在眉睫。

“低碳生活”教育的内容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要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地渗透“低碳生活”的意识,就需要教师精心研究教材内容,灵活、有效地抓住时机,融于数学教学中,内隐渗透,潜移默化。

下面我浅谈一下自己在这方面的尝试。

一、借助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形成“低碳生活”的意识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图文并茂,插图中蕴含着丰富的环境教育内容,教师应准确把握插图中的环境教育因素,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低碳环保教育。

例如,一年级上册第2、3页主题图,小朋友在第一节数学课上就能受到良好的环境教育:1个滑梯、2个秋千、3个木马、4架旋转小飞机、5只蝴蝶、6只小鸟、7朵鲜花、8棵大树、9个气球、10位小朋友……在学生练习数数的同时,教育学生要爱护大自然,爱护公共设施,不伤害小动物和一草一木,不乱丢垃圾。

习题是数学教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应在解答习题过程中融合“低碳生活”教育,提高学生的“低碳生活”意识。

例如:例1(四年级下册第37页)1吨废纸可以造出850千克再生纸,同时节约化工原料300千克,节约电600千瓦·时,节约水100吨。

(1)某废品回收站上个月回收废纸36吨,用这些废纸能造出多少千克再生纸?(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例2(五年级上册第44页)数的改写:2011年北京市的废水排放总量大约是1454690000吨,上海市的废水排放总量大约是2141550000吨,广州市的废水排放总量大约是1416100000吨。

例3(五年级上册第47页)1平方米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大约吸收0.1千克二氧化碳,释放0.073千克氧气,星湖公园有1000平方米阔叶林,每天大约能吸收二氧化碳多少千克?释放氧气多少千克?数学习题中包含着大量的“低碳生活”知识,在课堂中,我除了利用书上的习题向学生传授低碳知识,还对这些题目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更加深入地理解低碳知识。

高中数学体现生态文明教案

高中数学体现生态文明教案

高中数学体现生态文明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数学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性和作用,能够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生态文明的概念、数学在生态文明中的作用和应用。

教学难点:如何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环境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引导学生思考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影响,引发学生对生态文明的关注和重视。

二、讲解(15分钟)1.生态文明的概念及重要性:介绍生态文明的概念和内涵,讲解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等概念,引导学生明白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2.数学在生态文明中的作用:讲解数学在环境监测、资源管理、环保政策等方面的应用,介绍数学模型在环保领域的作用。

三、案例分析(20分钟)通过具体案例分析,示范数学在环保问题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环境问题,激发学生对于环境保护的兴趣和热情。

四、练习(15分钟)针对生态文明中的数学问题,设计相关练习,巩固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解决环保问题的能力。

五、讨论与总结(10分钟)引导学生就本节课所学内容展开讨论,总结数学在生态文明中的作用和应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共同建设美丽的生态家园。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阅读、调查或研究任务,要求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履行环保责任,落实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和要求。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数学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和重要性,激发了他们对环境保护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了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生态文明的重要性,为构建美丽中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综合2013·5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并应用于我们的生活。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所以,我们应该从学生身边的实际出发,提出与学生已有的生活实践经验有关的问题,让学生知道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是有用的,从中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

一、创设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兴趣盎然美国教育家布朗认为:“学习的环境应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创设熟悉的、有趣的生活情境,将有利于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同在。

例如在教学“从1数到10,再倒着数”这一环节中,可以结合我国发射“神舟九号”运载火箭的倒计时的实况录像,让学生跟着科学家一起数。

当火箭腾空的一刹那,学生欢呼雀跃,他们觉得火箭发射升空有他们的一份功劳,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了自豪感,真正感到学好数学可以做很多了不起的事情。

又如在教学“买文具”中,请学生当售货员,教师拿一张5元的人民币去买一支钢笔,而售货员没有零钱找补,由此创设一个需要兑换人民币的情境。

学生经过交流后,得出5元能换5张1元,2元能换2张1元,5角能换5张1角,售货员就能把钱找补给老师。

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突出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和认识人民币,解决了实际问题,学生也知道了“1元=10角,1角=10分”。

这样巧妙地创设学生熟悉的、有趣的生活情境,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不是单调枯燥的过程,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二、用心设计生活化的内容,使学生有探究问题的欲望教师应更多地从学生身边或社会生活实践中选取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教学的材料,并对教材进行重组与整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数学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例如复习“长度单位”的知识后,我给学生留了作业———《小马虎的日记》:“今天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卫生间,拿起15米长的牙刷刷完牙,急急忙忙地洗脸、吃早饭。

利用多媒体教学让数学课堂绽放生命的光彩

利用多媒体教学让数学课堂绽放生命的光彩

利用多媒体教学让数学课堂绽放生命的光彩
颜忠辉
【期刊名称】《课堂内外·教师版》
【年(卷),期】2011(000)012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但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且在创设愉快的教学氛围、激发学习兴趣、模拟操作、突破重点难点、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方面,能充分展示它的优越性。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教学课堂洋溢生活气息,促进智慧生成,呈现灵动的生命色彩,让课堂绽放生命的光彩。

【总页数】2页(P44-45)
【作者】颜忠辉
【作者单位】沅江市教师进修学校,湖南益阳413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3.5
【相关文献】
1.让数学课堂闪耀着生命光彩——生命教育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讨
2.让创新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绽放光彩--浅谈如何提高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3.让数学课堂绽放生命光彩——浅析情感体验在数学课堂中的生命作用
4.打造“生命教育”特色品牌让青少年生命绽放光彩——贾悦社区学院实施“生命教育”的实践探索
5.生命教育:让生命之花绽放光彩——《教育家》杂志线上圆桌论坛实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三步绿色高效课堂”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路径

基于“三步绿色高效课堂”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路径

基于“三步绿色高效课堂”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路径发布时间:2022-08-03T08:07:02.093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3月第6期作者:韦思宇[导读] 随着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韦思宇广西防城港市上思县民族中学 535599摘要:随着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初中数学课堂的效率有了明显的变化,“堂堂清”的课堂教学目标成为教师教学水平重要表现。

打造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不仅需要教师做到“堂堂清”,同时也要做到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完全掌握课程内容,正确的应用课堂所学。

“三步绿色高效课堂”是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三步”分别是课前预习、课内探究和课后实践,在这个步骤流程中融入绿色课堂理念,形成独具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本文就“三步绿色高效课堂”在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供初中数学教师参考。

关键词:“三步走”;绿色课堂;初中数学引言:数学的学习需要具备良好的思维逻辑,在数学教学中,要强调逻辑的引导,提升学生自主探究课程知识的能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自主发现课程的难点和要点,将学生放到教学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提升初中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为提升数学学科教学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1.“三步绿色高效课堂”的实践原则 1.1课前预习的有效性 1.1.1掌握课程的整体结构课前预习是“三步绿色高效课堂”的第一步,三步绿色高效课堂的第一步直接关系到后两步的成果和质量,因此课前预习要强调有效性。

有效性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课前预习要掌握课程的整体结构,课程整体结构的掌握,要基于课程的设计要求,教材中针对不同课程设计了结构性的内容,每一章、每一节、每一段,都是一个结构,结构之间的联系是非常具体的。

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要从结构性的角度去认识课程所学,最简便的技巧是通过小标题认识结构性的内容,针对结构性的内容做好预习笔记,了解本节课程要学哪些知识,要通过什么方法学习,这样就掌握了课程的基本结构,具备了课程预习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课件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课件
团队合作:介绍数学中的团队 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沟通与 合作能力。
数学中的生命教育
责任与公平:讲述如何在数学 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公:通过数学游戏培养学生的 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
实际案例2:利用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 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和策 略
教学方法和策略
教材设计:如何将生命教育元素融 入数学教材,使学生能够在学习数 学的过程中提升其生命素养。 课堂活动:介绍一些生命教育与数 学教学的融合活动和课堂实践策略 。
总结
总结
总结本次课件的主要内容。
强调生命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 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谢谢您的 观赏聆听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 学教学中渗透生命
教育课件
目录 介绍 数学中的生命教育 案例分享 教学方法和策略 总结
介绍
介绍
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介绍为什么在 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渗透生命教育 。 目标:明确本次课件的目标和主要 内容。
数学中的生命 教育
数学中的生命教育
数学思维培养:讲述如何通过 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和问题解决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数学课堂呈现生命的绿色
摘要:新课程改革以来,新的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

在数学课堂中营造一个本真、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需要创设良好的课堂物质环境,更需要营造良好的课堂精神环境。

所以,要建立师生间民主的和谐氛围,打造动态生成的课堂流程,有机整合各项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积极而有导向的评价,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使学生在和谐的状态下得到发展。

关键词:环境;生态;数学课堂
生态是一种回归,生态是一种追求,生态是事物发展的内在特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因此,我们的数学课堂也应该成为生态的课堂,并且因为生态而充满活力、充满精彩。

那么,如何打造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环境呢?
数学生态课堂环境可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这两个方面。

我们所能改变的物质环境是有限的,我们能做到的是保持教室干净整洁,将黑板报、墙报的装饰得丰富一些,还可以在教室里摆放一些绿色植物,这些都可以使我们的课堂环境更生态。

但是,人的因素是构成数学生态课堂环境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构建数学生态课堂环境,我们更多的是从精神环境方面去努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关注。

一、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具有生态环境的数学课堂,首先应该是师生关系的和谐。

我们常
说“亲其师而信其道”,要求我们建立一种亲近的师生关系,建立一种有情感的师生关系,这是上好数学课的前提。

因此,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管理者、引导者,必须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实施高效、扎实的数学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1.尊重、相信、善待每一个孩子,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先决条件。

在课堂学习中,每个孩子节奏有所不同,有的孩子理解能力强,接受新内容反应很快,有些孩子会在课堂中会因跟不上节奏而出现开小差或是捣蛋行为。

这时,作为教师,一定得有耐心,并通过真诚的劝告、教育引导其加以矫正,这些问题孩子的处理,恰恰是体现数学课堂生态特性的重点、难点问题。

同时,教师在每节课上都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饱满的情绪,以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一种和蔼、一种平易近人。

只有这样,数学课堂的生态,才有可能。

2.教师参加到学习的行列中去,使学生感到教师在和我们一起想,一起学,是我们学习中亲切的伴侣。

课堂上,我常用师生共同编题的方式,使学生对所学知识逐步从懂到会,再到熟练掌握。

例如,教学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教了例题之后,就用编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掌握这类题目的结构特征。

在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感到在学习天地里他是主人,尝到了做学习的主人的乐趣。

3.注意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在教学中,我注意对学生耐心诱导,积极鼓励,尽量发掘学生的优点。

在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时讲错了,我尽量让他有改正的机会。

二、动态生成的课堂流程
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永远没有完全一样的两节数学课,因此,我们必须关注课堂生成,只有合理地处理好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我们的数学课堂才会更加精彩。

1.做好准备,使学生感到“我能学,我学得好。

”学生在学习中,如果看到自己不仅能学会课本中例题包含的内容,还能灵活地解答比例题有所发展的题目,他们就会感到克服困难后的“胜利的喜悦”,学习的积极性也会随之高涨。

这就要求教师不能老是让学生跟着例题做一些“依葫芦画瓢”的题目,而应当在知识范围不超出课程标准的前提下,给学生设置适当的“坡度”,促使他们开动脑筋。

当然,重要的是教师要注意教好基础知识,铺好上坡的阶石,架好到达胜利的彼岸之桥梁。

2.随机应变,精彩无法预约。

再充分的准备,也有可能产生疏漏,何况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具有创造力的、潜力无限的孩子。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做出紧急情况的预案,更要训练自己抓住“生成”的能力。

三、公平多元的综合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评价具有导向、激励和教育的功能。

生态的数学课堂需要与之相配的评价机制。

1.教师评价应客观公正,以鼓励为主。

我们常说“好学生是夸出来的”,积极的评价可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有效促进学生对数学的学习。

但是,激
励性评价也不能泛化,也应该掌握实事求是的原则。

2.数学课中的评价应注意评价内容的多元。

可以对内容进行评价,也可以对方式进行评价。

如,可以评价学生表达时的声音响亮程度、评价学生倾听的程度等。

评价时,除了口头表达外,也可以用肢体语言等,丰富课堂的元素。

3.生态数学课堂也应该逐步培养学生参与评价。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之一,教师应有意识地加以培养,学生参与的评价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关注程度,如提高倾听程度等,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敏捷度,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发展。

四、教学资源的有机整合
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的三个基本元素。

除此之外,还有教学方法、手段、技术等。

生态的数学课堂需要所有元素的有机整合。

如何整合、如何取舍,标准就在于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各因素的功效,有效开发生态课堂环境,构建数学生态课堂,促进教育本质的回归和生命价值的实现,这是我们的追求,也是我们的理想。

当我们真正营造了平等、融洽的氛围,更好地整合了各种学习资源,合理地运用了教学方法,从而激发了学生的积极参与,那么,我们的数学课堂才会在动态生成中变得愈加精彩、愈加和谐。

参考文献:
金春平.走向数学生态课堂:特级教师詹明道数学教育思想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169-173.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板桥小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