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试题(新人教必修4)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政治必修四: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强化练习及答案

新人教版政治必修四: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强化练习及答案

【成才之路】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第6课第1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强化练习新人教版必修4一、选择题1.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①我国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②我国成功发射“神舟十号”飞船③全国各地加强对科学发展观理论的学习④鹦鹉学舌A.①②B.①②③C.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 A[解析] 实践的主体必须是人,而且客体必须是客观世界,①②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③的主体是人,但是客体是人的主观世界;④主体是动物,不是人。

2.马克思说:“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

”马克思这一论述的含义是( )A.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C.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D.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答案] B[解析] 本题意在说明实践是在人的意识指导下有目的的活动。

A项说法错误;C、D 两项不符合题意。

3.能够一统天下的秦始皇,下令修建了举世闻名的长城去防御敌人,可就是没想到制造导弹去攻击敌人。

从哲学上看,这体现了实践具有( )A.客观物质性B.自觉选择性C.主观能动性D.社会历史性[答案] D[解析] 实践的社会历史性主要体现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秦始皇之所以没想到制造导弹去攻击敌人,是受当时历史条件的制约。

4.实践的客观物质性与能动性( )A.是独立的。

因为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作用B.是对立的。

因为客观物质性和能动性是有区别的,不能混为一谈C.是统一的。

因为客观物质性和能动性都是实践的特征D.是统一的。

因为意识根源于物质,只有人们的意识符合客观性的要求,人们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实践的创造性才能真正发挥出来[答案] D[解析] 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和能动性是统一的,故排除A、B;C正确回答了二者的关系,但却没有给出其中的原因,应排除。

高中政治《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同步练习2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同步练习2 新人教版必修4

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同步测试题1、下列活动中属于实践基本形式的有()①医生治病②法官办案③文艺演出④调节分配结构A.②③B.②④C.③④D.①④2、报告强调,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

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

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

实践没有止境,说明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A历史性 B.社会性 C.物质性 D.能动性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A.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B.主观符合客观的活动C.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D.客观事物满足人的需要的活动4、过去,由于片面追求GDP,导致了某河的严重污染;近年来,A市政府转变观念,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下大力气治理河水污染,消失多年的鱼儿又回来了。

从哲学的角度看,对这种发展观的转变说法不正确的是()A.不同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不同的作用B.认识是变化发展的C.科学发展观是处理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指导思想D.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实践的观点B.矛盾的观点C.全局的观点D.联系的观点6、、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脍炙人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蓬篙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诗人用拟人手法告诉我们一个人生哲理,就是()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书是知识的源泉C.科学的发展需要想象D.要爱护环境7、从英国科学家首次培育出克隆羊“多利”,到利用上皮细胞克隆出牛,再到今天科学家可以利用原位干细胞再造器官组织,生命科学不断取得重大进展。

这说明()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认识反作用于实践C.科学实验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D.实践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历史性活动8、下列观点与“实践出真知”相吻合的是…()A.实践只产生正确的认识B.认识来源于我们的头脑C.邓小平理论产生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D.真理第一9、“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

”这段话说明了()A.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B.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C.认识有时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D.实践在认识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10、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要求人们要终身学习。

高中政治 2.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 2.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4

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选择题1.创客圈里有一句名言:再好的创意如果不能转化成现实产品,那也是垃圾。

这种说法( )A.强调了实践的直接现实性B.忽视了人类思维的创造性C.否定了意识活动的能动性D.突出了运动的客观规律性,那也是垃圾”,从反面说明创意只有在实践中转化为现实产品才是有价值的,这说明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A项符合题意。

B、C、D三项分析与题意不符。

2.我国成功研制出世界上首台拟态计算机的设计灵感来源于生活在东南亚海域的拟态章鱼,该章鱼为了适应环境可以模拟至少十五种动物,堪称“变形金刚”。

一般的计算机结构固定不变、靠软件编程计算,而拟态计算机靠变结构、软硬件结合计算。

针对用户不同的应用需求,拟态计算机可通过改变自身结构进行主动认识,以提高效能。

这表明 ( )A.人类生产活动是为了适应自然环境B.实践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C.实践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D.拟态计算机具有意识的能动性特点,拟态计算机可通过改变自身结构进行主动认识,以提高效能”,表明实践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C项符合题意。

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人类生产活动不是消极地适应自然环境,A项说法错误。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B项说法错误。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D项说法错误。

3.2016年4月22日,国家航天局局长表示,从现在起,用5到7年的时间完成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导航、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现有的重大科技专项;2025年前后,全面建成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推动空间信息应用规模化、业务化、产业化发展;2030年实现整体跃升,跻身航天强国之列。

这表明实践具有( )①客观物质性②社会历史性③自觉选择性④能动性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不仅体现了实践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即实践具有能动性,也体现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②④符合题意。

①材料体现不出。

③属于意识活动的特点,应排除。

4.2015年12月17日,我国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在酒泉成功发射。

高中政治必修4课时作业12:6.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练习题

高中政治必修4课时作业12:6.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练习题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单项选择题1.2014年城市环境污染问题不容乐观,全国各地都已达到污染最高级别。

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生活方式”“低碳城市”等新概念应运而生。

这说明( ) 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②世界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③哲学与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A.③④B.①④C.②④D.②③2.人们通过实践活动,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不断创造出新的东西。

这主要体现了实践的基本特征是( )A.实践是具有客观物质性的活动B.实践是具有能动性的活动C.实践是具有社会历史性的活动D.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3.中国30多年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的决策是正确的,既符合民心,又顺应时代潮流。

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孙中山先生指出,人的认识过程是“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因其已知而更进于行”。

据此完成4~5题。

4. “以行而求知”“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包含的哲理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实践的主体、手段、对象都是客观的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5.“因知以进行”告诉我们( )A.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B.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C.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决定作用D.没有认识的发展,就没有人们的实践活动6.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人们对它充满无限遐想。

美国发射的木星探测器“朱诺”将于2016年抵达木星。

最新航天科技将进一步推动木星科学探测活动。

这说明( )①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直接动力②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木星认识的深化发展③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根本动力④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7.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但“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高中政治 2.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 2.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4

2.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所谓人造蛋,就是对豌豆等数百种植物进行试验筛选后,挑出可以精准匹配鸡蛋的蛋白质等成分,再利用生化及烹调技术等实现与鸡蛋相似的乳化、凝结等功能特性的一种人造蛋粉。

人造蛋的过程体现了()A.物质和意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B.意识活动是有目的的直接现实性活动C.实践活动是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D.人的认识能力的强弱决定了实践水平的高低【解析】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A是错误的;实践是有目的的直接现实性活动,B是错误的;实践决定认识,而非认识决定实践,D是错误的;材料中人造蛋的过程体现了实践活动是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C正确且符合题意。

【答案】 C2.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上透露,作为金融改革重要的一步棋,存款保险制度经过一段时间紧锣密鼓的准备,各方面条件已经基本成熟,将会在2015年适当时候推出。

材料表明( )A.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B.真理具有客观性C.实践的对象是客观的D.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解析】本题考查实践的特点。

随着条件的基本成熟择机推出存款保险制度,这体现了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故选D。

A项不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体现真理的客观性和实践对象的客观性,故不选B、C两项。

【答案】 D3.为帮助人们树立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每年的3月底,全球数千个城市都会参与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倡导的“地球一小时”活动。

该活动节约的能源虽然有限,但是当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并化为自觉保护环境的实践,就会对全球节能减排事业作出巨大的贡献。

这说明( )①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②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③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和客观物质性的特点④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实践特点的理解。

高中政治必修4课时作业21:6.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练习题

高中政治必修4课时作业21:6.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练习题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单项选择题1.习近平主席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就必须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

这是因为①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②实践具有能动性③实践是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④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2.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是中国空间科学先导专项首批科学实验卫星之一,主要目标是借助卫星平台,进行星地高速量子密钥分发实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广域量子密钥网络实验,以期在空间量子通信实用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这些活动①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②处理的是人与社会的关系③探究的是世界本质和规律④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有人大代表指出,建设美丽中国要引导公众树立绿色消费观,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把生态文明从理念转变为全民自觉行为。

该人大代表的观点是基于①只有正确的消费观才能对实践起到指导作用②思想意识来源于实践并能推动社会实践发展③正确的意识能够在实践中转换为现实的力量④社会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某科研团队经过多年潜心研究,自主研发出一款高性能的空气净化器,能够有效去除0.3微米以下微粒。

这种空气净化器的研制成功表明①人类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②人总能根据自己的意图创造出新的客观事物③人的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④加强科学研究是防治空气污染的根本途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进一步丰富了对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拓展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和实践外延。

这说明A.认识能反作用于实践B.实践与认识相互促进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实践是认识的唯一途径6.“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说:“电脑很重要,书本知识也很重要,都是基础,但是电脑、书本里面是种不出水稻来的。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 2.6.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作业与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1)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 2.6.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作业与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选择题1.实践是( )A.主观的活动,也是客观的活动B.主观活动与客观活动C.客观的活动D.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答案 D解析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指实践以主观认识为指导思想,指导人们去做和行动,通过做和行动来改变客观物质世界具体形态和活动,体现了实践第一、第二两特征的统一,故选D项。

A、B、C三项表述的都不够准确。

2.在马克思看来,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

这是因为实践具有( )A.直接现实性 B.客观物质性C.主观能动性 D.自觉选择性答案 A解析马克思有这样的观点是因为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A正确。

3.“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一千多年前,诗人李白如此表达了不能登月的惆怅,今天,我们通过航天器传回的图片可以清晰地感受月亮的倩影,千年梦想变为现实。

这主要说明( )A.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B.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C.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D.实践具有客观实在性答案 A解析一千多年前李白不能登月,而今天千年梦想变为现实,既说明了每一个时代人类的实践对象、范围、规模和方式,都受着当时的历史条件的制约;也说明了人类的实践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由此可见,A符合题意,可以入选;B、C在材料中均未体现出来,不能入选;D表述错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故排除。

本题选A。

4.为了重振东北经济,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推进会议审议通过《东北振兴“十三五”规划》,部署进一步推动东北振兴工作。

这表明社会实践具有( ) A.直接现实性 B.能动性C.客观物质性 D.社会历史性答案 B解析通过《东北振兴“十三五”规划》,部署进一步推动东北振兴工作,体现了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这一实践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的,即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B 符合题意。

5.由多国科学家参加的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国际合作小组,利用重离子对撞机使两个接近光速的金原子核对撞,成功探测到迄今为止最重的反物质反氦­4。

政治:2.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每框一练试题(新人教必修4)

政治:2.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每框一练试题(新人教必修4)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1.(2010浙江衢州一中期末)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下列活动不属于实践活动的是A.学生学习文化 B.教师授课C.农民种田 D.经济体制改革2.(2010黑龙江哈三中学段考试)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它的特点包括①客观物质性②主观能动性③社会历史性④科学实验性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2010江西上高二中月考)2010年3月在北京召开两会,温家宝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0年GDP增长为8%。

这体现了实践的A.客观物质性 B.主观能动性C.社会历史性 D.决定作用4.黑格尔认为,实践就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规定”和改造客观世界。

这一观点否认了实践的A.直接现实性 B.客观物质性C.主观能动性 D.社会历史性5.(2010浙江衢州一中期末)毛泽东同志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

”这句名言的寓意是强调A.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B.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6.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但是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等问题纷纷暴露。

基于这种状况,当代创业者提出用“MADE BY CHINA”(中国创造)取代“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

创业者创业思路的变化体现了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意识对物质起积极的推动作用7.(2010福建厦门理工学院附中阶段性测试)广东省委省政府2009年4月公布的《关于实施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决定》中有这样三句口号:“先干不评论,先试不议论,时间作结论。

”这是强调A.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变化发展之中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在改革发展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8.2010年4月6日,胡锦涛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人教版必修四 6.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作业

人教版必修四 6.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作业

高二必修四 2.6.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同步练习1.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观点。

下列对实践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②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它可以把人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③实践是一种纯主观的活动④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2.恩格斯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段话主要说明(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科学技术的发展超过了社会实践的发展速度C.认识的需要推动了科学的发展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3.几乎所有的艺术家都认为真正的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的积累。

清代文学评论家金圣叹说:“天下妙士,必有妙眼,渠见妙景,便会妙手写来……无他,只因妙手所写纯是妙眼所见,若眼未有见,他绝不肯放手便写,此良工之所永异于俗工也。

”这段话表明( ) A.感性认识可以上升为理性认识B.认识是人脑的机能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艺术创作要通过偶然把握必然4.我国古代思想家十分重视实践和认识之间的关系,汉代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说过:“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这句话表明(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认识对象不会“自言其明”③实践就是每件事都亲力亲为④实践水平越高,人的认识能力就越强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5.走出高楼大院,跳出文山会海,在基层这片沃土中才能发现新闻报道的源泉。

云南省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正式启动,全省各主要新闻媒体主动走进基层一线,用实际行动发挥出新闻事业的最大价值,更好地服务于基层。

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哲学依据是(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主要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6.阅读漫画。

从哲学上看,二人争论的焦点是( )A.实践是不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不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和认识何者起决定作用D.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问题7.所谓人造蛋,就是对豌豆等数百种植物进行试验筛选后,挑出可以精准匹配鸡蛋的蛋白质等成分,再利用生化及烹调技术等实现与鸡蛋相似的乳化、凝结等功能特性的一种人造蛋粉。

新教材高中政治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作业1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新教材高中政治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作业1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再次得到验证2019年4月10日,“事件视界望远镜”(EHT)团队宣布成功获得超大黑洞的第一个直接视觉证据。

通过此次项目研究,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得到试验验证①。

此次观测的超级黑洞项目,是由全球200多名科研人员组成的研究团队,历时两年通过各地天文望远镜组成的望远镜网络,收集并整合了黑洞图像的数据②。

作为多年国际合作的结果,“事件视界望远镜”为科学家们提供了研究宇宙中最极端天体的新手段③。

2018年10月16日,全球多国科学家同步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同时“看到”这一壮观宇宙实践发出的电磁信号,再次证实了百年前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预言。

【设问】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第一步:获取信息,调动知识信息源对接知识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③实践是认识的动力答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多国科学家通过项目研究,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得到试验验证,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科学家历时两年通过收集并整合黑洞图像数据,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事件视界望远镜”为科学家们提供了研究宇宙中最极端天体的新手段,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基础巩固1.一个关于月球起源的假说——月球岩浆洋理论,认为月幔是由橄榄石等较重的矿物下沉形成的。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着陆在月球背面,成功获取了着陆区高质量光谱数据。

我国某科研团队通过对数据的分析证实了月幔富含橄榄石的推论,为完善月球形成与演化模型提供支撑。

这一研究成果体现了( )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有利于揭示自然界之谜②人能通过实践把观念中的改造对象变成现实的东西③认识发展是推动科学实验的根本动力,推动人类探索月球④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意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

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中政治 6.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同步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4

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中政治 6.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同步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4

6.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1.北京时间2014年10月24日2时,我国自行研制的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随后准确进入近地点高度为209千米、远地点高度41.3万千米的地月转移轨道。

我国探月工程首次实施的再入返回试验首战告捷。

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的成功发射①体现了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的特征②是人类改造客观规律的具体表现③是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结果④是以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为前提的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2.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学至于行而止矣。

明之,行也。

”荀子十分强调“行”体现了A.感性认识不如理性认识可靠 B.实践的观点C.学习书本知识比实践来得重要 D.对事情要有所耳闻3.国务院要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海绵城市建设就是要在城市开发建设中,加强规划建设管控,通过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采取屋顶绿化、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地、雨水收集利用设施等措施,增强雨水的吸纳、蓄滞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

海绵城市建设体现了A.尊重自在事物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B.实践赋予客观世界“人化”的特点C.人们根据自身需要创造了具体联系 D.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主体差异性4.2015年9月28日美国宇航局宣布,美国利用探测器在火星上首次发现了存在液态水的“强有力”证据,这是人类太空探索又一重大突破性进展。

这体现了A.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B.实践是认识发展动力和检验标准C.真理和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D.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无条件的5.小时候就常听父母说:“当家才知柴米贵,养儿方知父母恩!”那个时候,对这句话始终没什么感觉。

直到后来,自己一人漂泊他乡,不得不靠自己独立生活的时候,才发现这句话真的是真理。

这是因为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B.盲目的实践是没有意识指导的实践C.不同的认识主体对人生问题的认识总是不同的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6.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

高中政治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同步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同步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4

2.6.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同步测试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1年9月19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指导的超级稻第三期目标亩产900千克高产攻关获得成功。

农业部专家组按照严格的测产验收规程,测得试验田平均亩产达到926.6千克。

袁隆平曾说,在杂交水稻的研究、推广历程中,广大科技工作者、基层农业科技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都付出了极大的精力,功劳归于人民群众。

材料体现了( )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③实践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④人能够调整杂交水稻生长发育的规律A.①②B.③④C.②③ D.①③2.2011年7月26日,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首次下潜至5 038.5米,顺利完成本次5 000米级海试主要任务。

“蛟龙”号设计深度为世界第一的7 000米,预计2012年将进行7 000米级海试。

这表明(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实践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③正确的意识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④意识可以直接引起物质形态的变化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3.走出高楼大院,跳出文山会海,在基层这片沃土中才能发现新闻报道的源泉。

2011年8月27日,云南省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正式启动,全省各主要新闻媒体主动走进基层一线,用实际行动发挥出新闻事业的最大价值,更好地服务于基层。

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哲学依据是(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主要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4.阅读漫画。

从哲学上看,二人争论的焦点是( )A.实践是不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不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和认识何者起决定作用D.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问题5.“入山见木,长短无所不知;入野见草,大小无所不识。

然而不能伐木以作室屋,采草以和方药,此知草木所不能用也。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同步训练: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Word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同步训练: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Word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同步训练
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1、某地在发展农村经济的过程中,看到有的地方培植高档鲜花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于是也号召农户培植高档鲜花,但是由于水土不适宜和技术原因,农民损失惨重。

这体现了实践具有( )
A.客观物质性
B.能动性
C.社会历史性
D.相对独立性
2、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与之相关的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接踵而至,人类居住环境承载力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验。

由此在融合建筑学、城市规划学、风景园林学等学科基础上,形成了人类环境学。

这表明实践是( )
A.认识的重要来源
B.认识发展的动力
C.人类认识的目的
D.检验认识的标准
3、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下列属于调整和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的是( )
A.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B.研制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
C.建立健全收入分配制度
D.更深入地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天宫二号”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拥有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

我国科学家在其中开展多项空间科学实验,验证一些应用新技术,创新发展突破并掌握一些核心关键技术,为解决国家迫切需求的重大应用问题提供和验证先进的解决方法和手段。

这说明( )
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②指导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根本任务
③实践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先进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的认识器官。

新人教版政治必修四: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强化练习及答案

新人教版政治必修四: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强化练习及答案

【成才之路】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第6课第1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强化练习新人教版必修4一、选择题1.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①我国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②我国成功发射“神舟十号”飞船③全国各地加强对科学发展观理论的学习④鹦鹉学舌A.①②B.①②③C.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 A[解析] 实践的主体必须是人,而且客体必须是客观世界,①②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③的主体是人,但是客体是人的主观世界;④主体是动物,不是人。

2.马克思说:“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

”马克思这一论述的含义是( )A.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C.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D.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答案] B[解析] 本题意在说明实践是在人的意识指导下有目的的活动。

A项说法错误;C、D 两项不符合题意。

3.能够一统天下的秦始皇,下令修建了举世闻名的长城去防御敌人,可就是没想到制造导弹去攻击敌人。

从哲学上看,这体现了实践具有( )A.客观物质性B.自觉选择性C.主观能动性D.社会历史性[答案] D[解析] 实践的社会历史性主要体现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秦始皇之所以没想到制造导弹去攻击敌人,是受当时历史条件的制约。

4.实践的客观物质性与能动性( )A.是独立的。

因为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作用B.是对立的。

因为客观物质性和能动性是有区别的,不能混为一谈C.是统一的。

因为客观物质性和能动性都是实践的特征D.是统一的。

因为意识根源于物质,只有人们的意识符合客观性的要求,人们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实践的创造性才能真正发挥出来[答案] D[解析] 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和能动性是统一的,故排除A、B;C正确回答了二者的关系,但却没有给出其中的原因,应排除。

新教材高中政治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作业2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新教材高中政治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作业2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1.创客圈里有句名言:再好的创意如果不能转化成现实产品,那也是垃圾。

这种说法( )A.否定了意识活动的能动性B.忽视了人类思维的创造性C.强调了实践的直接现实性D.突出了运动的客观规律性解析:材料旨在强调创意要转化成现实产品,强调的是实践的直接现实性,C符合题意。

A、B、D不符合题意。

答案: C2.某地在发展农村经济过程中,看到有的地方培植高档鲜花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于是也号召农户培植高档鲜花,但是由于水土不服和技术原因,损失惨重。

这表明 ( )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②规律具有客观性③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④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由于水土不服和技术原因,损失惨重”,说明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也说明规律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①②符合题意。

③④在材料中体现不出。

答案: A3.人们都知道如果身上痒,通常抓几下就能解决问题。

这究竟是何原理?美国科学家通过科学实验,揭开了“抓痒”的奥秘。

原来“抓痒”能让向大脑传递刺激的神经细胞变得“迟钝”,从而减轻痒感。

这一事实表明(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④规律是客观的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通过实验揭开了“抓痒”的奥秘,体现了人们可以正确认识事物,即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也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故选①③。

②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 A4.长期以来,月球上是否有水存在着很大的争议。

科学家通过在“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着陆区得到的探测数据,首次找到了月球雨海区域并没有水的直接证据。

这说明( )①人类在实践探索中不断深化对月球的认识②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③“月球上是否有水”的问题通过科学实验得以解决④人们在探月实践活动这一最基本的人类实践活动中不断深化认识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长期以来,月球上是否有水存在着很大的争议”,科学家通过在“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着陆区得到的探测数据,首次找到了月球雨海区域并没有水的直接证据,表明人类在实践探索中不断深化对月球的认识,同时也说明“月球上是否有水”的问题通过科学实验得以解决,①③符合题意。

高中政治必修4课时作业28:6.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练习题

高中政治必修4课时作业28:6.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练习题

一、选择题1.一直以来,我们常和朋友开玩笑说,你牛你刷脸啊!今天,支付宝“刷脸支付”让这个调侃变成了现实。

这主要表明实践()A.具有客观物质性B.具有直接现实性C.具有社会历史性D.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答案 B2.无人驾驶汽车不仅可以减少车祸,还能大幅降低交通拥堵情况。

为此,世界多个国家均制定详细的阶段计划展开研究测试。

这主要说明实践具有()A.客观物质性B.能动性C.社会历史性D.客观实在性答案 B解析世界多个国家均制定详细的阶段计划发展无人驾驶汽车,以期减少车祸和降低交通拥堵,体现了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即实践具有能动性,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3.在当代,人类的交往已超出了民族和国家的范围,世界各国有着紧密的联系。

任何国家的重大实践问题,都与整个世界密切相关。

这说明实践是()A.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B.客观的物质性活动C.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D.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答案 D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把握实践的特点。

人类的实践活动不是个人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群体性活动,同时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实践的规模和水平也不同,同过去相比,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人类实践活动超出国家和民族的范围,体现了实践活动的社会性、历史性,所以答案选D。

A、B、C材料均没有体现。

4.“以行而求知”“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包含的哲理是()A.实践的主体、手段、对象都是客观的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答案 D解析“行”是指实践,“知”是指认识。

“以行而求知”是指在实践中获得认识,“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是指实践可以让我们得到原来不懂的知识,题中材料包含的哲理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故D符合题意。

5.随着科技的进步,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出现了代驾、陪购师、网络主播等新兴职业。

这些新兴职业在给社会带来效率或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规范的问题,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刻不容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与哲学》第六课第一节双基测试一、选择题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天文学家们在太阳系这外陆续发现了10个星系。

天文学家最新研究认为,在目前已发现的太阳系以外的星系中,可能有二分之一拥有类似地球的行星,这些行星很可能在支持生命的条件。

回答1~3题。

1.科学研究表明,每一天体都是按照固有的规律而形成的,有着自己的起源和变化过程,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什么上帝或“天国”。

这说明()A.上帝观念是人脑自生的B.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界没有影响C.上帝创造世界的观点是荒谬的D.人类社会是物质的2.天文学家从发现太阳系外星系最最新研究成果,表明()A.自然界不依赖于人的意识B.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C.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必然的、稳定的联系D.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3.上述科学研究和发现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A.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根本观点B.生物物种是从简单到复杂地发展着C.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必然的、稳定的联系D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恩格斯说:“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

”据此回答4~5题。

4.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这个物质体系的基本要素是()①地理环境②人口因素③生产方式④国家政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5.恩格斯的话说明()A.人类社会和客观性集中体现了社会的物质B.人口因素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C.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D.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6.有一种观点认为:社会生活的变迁、社会的发展里由人的愿望、目的、动机决定的。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神灵天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和人间的祸福。

这两种观点()A.都承认社会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B.都肯定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C.都否认了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客观性D.都肯定世界的本质是物质7.“人并没有创造物质本身,甚至人创造物质的这种或那种生产能力,也只是在物质本身预先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马克思的这段话告诉我们()A.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B.人的意识永远落后于客观物质世界C.物质运动有其自身的规律性D.人在自然界面前是无能为力的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之中运动。

”我国唐代的著名牌尚慧能认为:一切运动都不过是人们主观意识的变化。

据此回答8~9题。

8.以一两种观点的共同之处在于()A.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B.承认意识是人脑的机能C.否认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承认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9.从世界观上看,上述两种观点属于()A.辩证唯物主义B.朴素唯物主义C.机械唯物主义D.唯心主义10.古希腊哲学家克拉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

他拒绝给事物名称,主张对事物“什么都不能说”。

其错误在于()A.否认事物的客观性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近海发生8.7级强列地震,继而引发巨大的海啸,造成印尼、斯里兰卡、印度、泰国等沿海国家近30万人和死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

回答11~12题。

11.这次地震引发海啸,人们还不能十分准确地预报,因为海啸的强度同时受到地震的强度和位置,洋流运动以及近海地势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这说明()A.事物运动没有规律可循B.运动是宇宙中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C.事物的运动变化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D.人类在客观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12.对于地震引发的海啸,人们还能十分准确地预报,因为海啸的强度同时受到地震的强度和位置、洋流运动以及近海地势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这说明()①每一时期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有限的②物质运动是瞬息万变的,人们不可能认识事物③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④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难以认识复杂的事物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3.人类在认识自然和社会方面取得的大量成果表明()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自然界和社会的发展都是客观的C.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D.意识依赖于物质14.人类在认识世界的道理上不断攀登,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果。

这些事实所蕴涵的哲理是()A.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B.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事物C.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D.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15.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能够利用电脑对机器、导弹、宇宙飞船进行控制,这一事实充分说明()A.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B.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C.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的控制作用D.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一些动物见到食物就会分泌唾液。

而对于人类来说,“望梅”可能“止渴”,“谈虎”可能“色变”。

据此回答16~17题。

16.材料中“望梅止渴”、“谈虎色变”属于()A.条件反射B.无条件反射C.第一信号系统D.第二信号系统17.对动物说“梅”不可能“止渴”,对动物“虎”也不可能“色变”,而对于人而言,则可能产生一定的效果。

这充分说明。

()A.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B.刺激反应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C.特殊情形下,意识决定物质D.一切物质都具有反应特征2005年3月26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社会主义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事业,社会产交政治文明建设也没有现有的模式可以照搬,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但要发扬传统的,而且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开拓创新。

回答18~20题。

18.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没有现在的模式照搬,这意味着()①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③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④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19.要做到在实践中不断开拓创新,就必须()①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②尊重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③承认精神力量是万能的④充分认识和利用规律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0.邓小平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这主要告诉我们()A.保持真理,修正谬误B.立足国情,了解国情C.人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一切活动D.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活动21.我国古代思想家十分重视实践和认识之间的关系。

汉代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说过:“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这句话表明()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认识对象不会“自言其明”③实践就是每件事都亲历亲为④实践水平越高,人的认识能力就越强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22.由于塑料袋产生的垃圾对地球的污染日益严重,各国都在积极采取对策。

一方面呼吁人们“远离塑料袋”、“拒用塑料袋”,另一方面依靠科技进步,努力探索用回收利用和降解相结合的办法解决。

这反映了()A.实践的发展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B.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C.实践不断为人们提出新的课题,促使人们去解决23.2004年10月1日《人民日服》发表社论指出,55年的探索和实践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就一定能够从胜利走向胜利。

这一重要结论说明()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归宿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据此回答24~25题。

24.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统一。

这说明()A.真理具有无限性B.真理具有反复性C.真理都是有条件的D.真理都是具体的25.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认识总要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①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②人们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限制③客观事物自身的复杂性的限④人们的知识水平、理素质的限制A. ①②④B. ②③④C. ①③④D.①②③二、非选择题26.人类应当为自己的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而自豪,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意识的力量所带来的真正有益于人烊的物质成果,是意识对自然界反作用的积极表现。

地球上最美的花朵不断地转化成丰硕的成虹,并积累下来。

(1)为什么说“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2)“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是怎样不断地转化成丰硕的果实的?27.2004年1月3日,美国宇航局“勇气”号火星车在火星表面成功着陆。

3个小时,开始接收到“勇气”号从火星上传回的第一张火星表面图。

2005年7月4日“深度撞击”彗星撞击器成功撞击坦普尔1号彗星的彗核表面,在太空中绽放出美丽的焰火,完成了人造航天器和彗星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开启了人类探索宇宙的新纪元。

运用物质运动的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28.2005年5月3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在于尊重和把握规律,按规律办事。

社会发展有其自身规律,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规律,经济发展规律,政治发展规律等等。

这些规律启示人们只有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类文明才能进步,违背了这些规律,社会发展必然出现问题。

(1)怎样理解“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在于尊重和把握规律,按规律办事”?(2)我们应该怎样才能做到尊重和把握规律,按规律办事?29.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科学理论必须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才能发挥出巨大的指导作用。

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不可能一次完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也不能一劳永逸。

时代条件发生了变化,客观实际发生了变化,我们的思想认识就必须不断前进,不断根据新的实践进行新的理论探索和概括,党的基本理信纸也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吸取新的实践经验、新的思想而向前发展,为新的实践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

(1)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有关道理,说明为什么“科学理论必须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才能的挥出巨大的作用”?30.红色旅游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

今年2月,中宣部,国家发改委、国家旅游局在北京联合召开全国发展红色旅游工作会议,对在全国范围内深入、持久开展红色旅游工作做出了专题部署。

接着,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正式颁布实施。

《纲要》就发展红色旅游的总体思路、总体布局和主要措施作出明确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