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鸿宝:三元桥乾坤大挪移背后的创业者

合集下载

励志人物:17位华人巨富的第一桶金真相

励志人物:17位华人巨富的第一桶金真相

励志人物:17位华人巨富的第一桶金真相标题:坚韧与智慧的华人巨富 - 17位巨富们的第一桶金真相引言:成功并非一蹴而就,巨富们的辉煌背后往往隐藏着不为人所知的励志故事。

这些华人巨富们,在创业的道路上经历了无数挫折与磨难,但坚韧不拔、聪慧过人的特质助他们攀登巅峰。

本文将为您揭示17位华人巨富的第一桶金真相,让我们一起领略他们的励志故事。

一、马云 - 淘宝打开未来之门马云是淘宝创始人,作为中国电子商务行业的开拓者,他在1999年创办淘宝的时候并没有坚定的商业模式。

然而,他不计较个人的利益,投身到了公司的发展中,为拓展用户群体,他亲自走遍了全国各地。

马云的坚持和智慧最终赢得了投资。

当支付宝创立后,淘宝迅速崛起,成为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马云也成为了世界顶级巨富之一。

二、马化腾 - 手机游戏让QQ飞起马化腾是腾讯创始人,他是中国最富有的年轻人之一。

在创办腾讯之前,他是中国科技公司资深工程师。

1998年,他和创业伙伴在大学间联络和交流的平台上推出了QQ,但并未立刻取得成功。

然而,马化腾却十分坚信QQ的未来,他将其战略重心放在了手机游戏上,并将QQ打造成一款社交娱乐软件。

通过不断的改进和创新,腾讯在国内外市场都取得了巨大成功。

三、许家印 - 万亿帝国的奠基许家印是恒大地产的创始人,他以勤劳和坚毅而著称。

他曾经是一名军人,辞去公职之后创办了恒大地产。

在困难的时刻,他通过与政府合作,以低价购买土地并以较高价格出售房产,从而积累了起步资金。

许家印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力和敢于冒险的精神使恒大地产成为一家价值超过千亿美元的企业。

四、张一鸣 - 抓住用户需求的机遇张一鸣是字节跳动创始人,他凭借智慧和勇气构建了一个庞大的媒体技术公司。

在创办字节跳动之前,张一鸣曾经尝试过多个失败的创业项目。

然而,他决心抓住用户需求,并推出了适应社交媒体时代的短视频应用——抖音。

抖音的迅速崛起使张一鸣成为了中国最富有的企业家之一。

五、彭湃 - 放弃舒适,追求创新彭湃是迅雷公司的创始人,他通过勤奋和智慧建立了一家在线下载服务的企业。

创业人物事迹

创业人物事迹

创业人物事迹创业在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日益显著,在世界各国,创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

在这个创业时代里里,很多创业人物的事迹在影响着我们。

那么下面是店铺分享的创业人物事迹,就随小编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创业人物事迹一:3000万到身家910亿,27岁创业,他是全球第一狂人他有“全球华人第一狂人”、“财富黑马”、“中国厚待员工第一人”之称。

在国内他首创了BT模式,被誉为“中国BT模式鼻祖”。

从他3000万创建太平洋公司,到他如今身家高达910亿,在这财富爆炸式裂变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真相?80年代,在江苏淮安,还是高中语文老师的严介和,就已经显露出了他的“不安分守己”。

1986年,26岁的严介和离开中学教师的岗位,去当地国有企业当临时工。

第二年,严通过公开竞争承包了一家当地的乡镇企业,开始创业。

1992年,严介和辞职注册了自己的建筑公司,紧接着承接的南京绕城公路建设项目是严介和自己创造出的打开“省门”的机遇。

因为这个项目,他挖掘到他人生中真正的第一桶金800万元,由此开启了他的太平洋时代。

为了能够在政府心中留下良好的形象,他甚至提出了“亏五万不如亏八万”的经营思想。

一百四十天完成的工程量,只用了七十二天就干完。

业主大吃一惊,检测结果质量全优!“吃亏”是富,第二年工程指挥部便放放心心地把1000万的工程交给了严介和。

2002年以前,严介和一直不声不响地在路桥建设业内“掘金”。

这以后,他开始与许多地方政府部门打得火热,陆续收购、托管了31家亏损的国有大中型企业,集团旗下的成员企业达到115家,严介和因此获得了大量市政工程建设项目。

严介和找到了一条发财捷径——通过收购业绩不佳的国有企业,从而博得当地政府的好感,进而在当地的市政工程中分得一杯羹。

收编亏损国企,不仅验证了严介和“吃亏是富”的座右铭,更让严介和与政府走得更近。

“重组前的国企连一根火柴棒都不值,但我要将一个极端差的企业做成极端好。

创业失败的名人案例

创业失败的名人案例

创业失败的名人案例【篇一:创业失败的名人案例】说过这样一句我最大的心得就是思考别人怎么失败的,哪些错误是人们一定要犯的。

马云表示,做企业着实不易, 95%的企业都倒下了,避免犯倒下的人犯的错创业路上,谁敢说没有栽过跟头?曾遭破产,被员工骗血本无归,周鸿?惨变流氓软件之父 ,这些互联网大佬也都经历过血的教训,不同的是他们并未一蹶不振,而是从失败中不断总结,重新再出发。

整理出10个互联网大佬们创业失败的经历和感悟,希望能给创业路上的你一点激励和启示。

1、马云: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市值1825亿美元【失败经历】马云历经三次创业,直到阿里赴美上市。

1994年,马云创立第一个机构:海博翻译社。

第一个月收入700元,房租2,000元。

马云独自背起麻袋去义乌,摆小摊养活翻译社。

1995年,马云意外在西雅图接触到互联网,他认定了互联网是未来的方向。

回国后马云和妻子、朋友筹集2万人民币创立了海博网络,并且启动了中国黄页项目。

但是和杭州电信合作后,双方产生分歧,让马云决定放弃网站。

1997年底,马云受邀担任中国外经贸部中国电子商务中心总经理,开始接触到外经贸业务,马云做b2b网站的想法开始逐步成熟。

1999年,35岁的马云决心南归杭州创业,开始自己的又一个创业公司阿里巴巴。

【失败感悟】在马云看来,企业成功的经验各有各的不同,但失败的教训是相似的。

我最大的心得就是思考别人怎么失败的,哪些错误是人们一定要犯的。

马云表示,做企业着实不易, 95%的企业都倒下了,避免犯倒下的人犯的错误,把错误变成营养,就能成为那幸存的5%。

2、雷军:小米创始人现估值450亿美元【失败经历】在成功前,他曾创立三色公司,因无法盈利破产。

在大学时,雷军读了一本讲述盖茨、早年创业传奇的书《硅谷之火》,对他有极大触动我深深地被乔布斯的故事所吸引。

在武汉电子一条街打拼一段时间后,自我感觉良好,就开始做梦:梦想写一套软件运行在全世界的每台电脑上,梦想创办一家全世界最牛的软件公司。

潘振承百年创富神话

潘振承百年创富神话

潘振承百年创富神话潘振承百年创富神话透过历史、穿越时空,我们看到的是一幅清代的广州黄埔古港图,珠江上船舶运行穿梭,各国商人云集,十三行商贸盛极一时。

在十三行的富商大贾中,以潘氏家族发迹最早、财富最为炫目,曾被中外誉为羊城首富。

2006年7月18日,瑞典“哥德堡”号仿古商船造访广州,记忆的大门此刻洞开——那些商船上的财富往事,那些中国富豪创造的商业神话……瑞典商人眼中的NO.1潘振承在18世纪的世界贸易中,是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

回顾200多年前的中瑞贸易,潘氏商行的确是其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200多年的时光匆匆而过,多亏了“哥德堡”号有一位喜欢记日记的船长柯林·坎贝尔,所以直到今天,我们依然有机会知道当年瑞典人如何在广州做生意的历史细节。

话说1732年的秋天,有一艘来自遥远的北欧——瑞典“哥德堡”号,劈波斩浪,沿着漫长的海上丝绸之路,跨越遥远的时空,把瑞典哥德堡和中国广州这两座港口城市紧紧连接在一起。

中国在欧洲人的眼中不仅藏满宝藏,而且神秘无比。

“哥德堡号”停泊在惟一的出口无比的繁华的广州黄埔古港,商人们马上带着他们的白银奔向十三行等多处集市,经过一番讨价还价,购回大批的瓷器、茶叶和丝绸等商品,这些都是欧洲人最喜欢、最流行的商品,然后源源不断地运向欧洲乃至世界各地。

瑞典东印度公司从1731年到1806年的75年,也就是清朝乾隆年间,共派出37艘商船,完成了从瑞典哥德堡到中国广东的132次远洋航行,从“中国热”中攫取了大量财富。

说到中瑞贸易,就要提到当年广州十三行四大豪商巨富之一的潘振承。

他于乾隆年间在广州开办“同文行”,是当年瑞典商人在广州最重要的合作伙伴。

在瑞典“哥德堡”号博物馆里,至今保存着一幅潘振承玻璃画像,这是当年潘振承送给瑞典东印度公司董事萨文格瑞的礼物,这证明了他十分重视与瑞典商人的友谊。

故事在外商中流传甚广。

潘振承之所以选择投资瑞典东印度公司和英国作为主要贸易伙伴国,看好的是这两个国家对中国贸易需求量大,商人的支付能力也较强。

6个商业大佬的创业故事,写议论文可以用(附适用主题)

6个商业大佬的创业故事,写议论文可以用(附适用主题)

6个商业大佬的创业故事,写议论文可以用(附适用主题)1.马云从大学辞职,开始闯荡1995年,马云打算从大学辞职的时候,一度犹豫。

一天,他在回家路上遇到了系主任。

系主任骑着一辆自行车,车把上挂着刚从菜市场买回来的菜。

他叫住马云,以过来人身份,劝他好好做老师,不要冒险。

马云却突然发现,如果自己继续待下去,系主任的现状就是将来的自己了。

于是,他很快做出了决定,不久就辞职创业去了。

适用主题:敢于闯荡,不破不立,不安现状2.一张桌子触动了潘石屹1984年,潘石屹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一家国企,工作很清闲。

一天,潘石屹陪一个新分配来的女生去领办公桌。

结果,这个女生特别挑剔,几个小时没选好。

潘石屹等得不耐烦,催女生快点选。

结果女生却说:“不行,这张桌子我可得用一辈子啊。

”潘石屹听后深受触动,他不想自己一辈子就在国企里混日子,于是,选择了辞职下海,到深圳等地闯荡。

适用主题:深受触动,打破现状3.一个热水壶触动了吴晓波吴晓波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一家通讯社。

上班第一天,领导就给了他一个热水瓶。

上班的时候,到传达室领到手,然后排队打好水,再拿到办公室去写稿子。

下班的时候再把水瓶拎下来。

每天这样,周而复始。

吴晓波不想这么过一辈子,于是选择辞职,到外面去闯荡,后来成为了著名的财经作家。

适用主题:敢于闯荡,不破不立,不安现状4.任正非经过闯荡,成功逆袭任正非44岁的时候,经营中被人骗了200万,被国企南油集团除名。

他背负巨债,妻离家散,只能一个人在深圳住棚屋,借钱创立了华为公司。

经过闯荡,逆袭成功,用几十年时间把华为带到通讯行业世界第一的位置。

适用主题:敢于闯荡,成功逆袭,不安现状5.丁磊离开电信局,创办网易丁磊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电信局工作。

仅仅待了两年,就不顾家人反对,毅然辞去稳定的工作,开始外出闯荡。

他来到广州,前后换了多份工作。

因为生性自由,他不想在别人手下打工,于是开始创业。

最终,经过摸索,进入互联网行业创办了网易。

潘石屹的“蓝海策略”,名人故事

潘石屹的“蓝海策略”,名人故事

精心整理潘石屹的“蓝海策略”,名人故事潘石屹是一位成功的房地产商,也是一个传奇。

他“把西红柿卖一个生果价”的本领始终是房地产从业职员急于探索的秘诀。

在媒体的眼里,潘石屹是一个“长短一直的叛逆者”,他在举手投足间仿佛都流露出另类。

而潘石屹和张欣夫妻的成功,更被看作是我国新时代新政策下成长起来的“超级成功”的典型,从某种意义上也略”现的名盘,求名求利。

“蓝海战略”的精华在于价值立异。

“蓝海战略”认为创造蓝色大陆,取决于不以竞争对手为标竿的完整不同的策略逻辑与价值创新上,这是“蓝海战略”的基石。

而价值创新体当初潘石屹名目运作的方方面面。

潘石屹的蓝海战略之一只为少数人盖房子房地产的定位是一个项目成败的关键环节,动辄数十亿、上百亿的投资。

如果定位正确,不利的地位反而可能变得有利;反之,黄金地段的项目也可能成为烂尾楼。

聪慧的潘石屹非常重视察看社会的提高和发展与人们生涯行动习惯之间的关联,更注重从这些变更和趋势中演绎出人们对房子功效的需求,从而开发出逢迎前卫市“SOHO2000年,潘石屹成立项目公司——北京红石新城房地产有限公司,着手开发位于北京北部山区水关长城邻近的“长城脚下的公社”。

这个占地仅八平方公里的项目,理念更是前卫大胆,12位亚洲青年设计师的前卫设计引来业界褒贬不一的评估。

最终,这组建筑凭借其大胆的主意在2002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上失掉了“建筑艺术推进大奖”。

潘石屹的产品定位有两个症结词:少数人、密码准确。

由于,他只为少数人盖房子。

这种定位理念领导下出生的产品,不是所有人都可能接收。

面对市场上的批驳,潘石屹提出“密码正确”口号,认为只有“密码”对应的人群才会抉择他的房子。

这些理念,正反应了潘石屹对“蓝海战略”的灵敏懂得。

因此,有京城房地产界的人认为“在市场竞争上本人和潘石屹抵触并不大,属于两个市场”。

潘石屹真正”这种掉90高级公寓风行的做法;第一个在楼体上涂上各种色彩,后来被很多开发商模仿;第一个为空调外挂机设计了专门的“存身之所”,既防止了不同一带来的视觉损坏,同时丰盛了外破面效果;第一个在建筑内部放置大批现代前卫艺术作品……博鳌蓝色海岸从设计上攻破了“屋子”在人们刻板印象中的约束,依据地舆环境和人们的应用习惯,在设计时把“取景”、“交换”和“与天然亲热”放在首位。

潘石屹的“农民式狡黠”

潘石屹的“农民式狡黠”

潘石屹的“农民式狡黠”作者:暂无来源:《经理人》 2014年第10期在经商路上,高人、贵人等相助固然功不可没,但真正成就潘石屹的还是他自己。

创立SOHO中国以来,农民出身的他用高调的言论与宣传,成功将自己塑造成“地产明星”、“最有娱乐精神的地产商”,而且所有媒体活动总能与其卖楼生意巧妙地结合,极大地推进销售。

“潘石屹时常身处聚光灯下,聚焦既成为营销的推动力,有时也给他带来麻烦,他不断重复着出现丑闻、回应丑闻的举动。

”文 / 陈旺年潘石屹出生在甘肃天水的小山村,后来靠用功苦读,终于成功从农村突围,考上大学;下海经商,搞房地产,再次实现人生轨迹的转变;再后来认识有着海外背景的硕士老婆,把企业做大,成功实现人生三级跳。

出身贫寒的他,既有着吃苦耐劳的坚韧,更富有贫苦人家的“狡黠”。

家里靠不了爹娘,家外靠不了组织,所以只能靠自己没命地往外爬、往上拼。

有人评价说,高调而又会营销的潘石屹有着“农民式的狡猾”。

潘石屹的另类智慧与持续麻烦,成为中国地产界的奇人异事。

跟上高人找上贵人民间有句格言,“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离不开高人开悟、贵人相助”。

早年,让潘石屹下决心改变人生的人,是被他称之为老师、身负中国“首富”和“首骗”两个名号的传奇人物—“江湖大哥”牟其中。

当时牟其中在深圳开着一家公司,牟以“北方姑娘的衣柜里最多只有两件衬衫,而深圳姑娘的衣橱里有10件以上的衬衫,还都是的确良的”,来打动潘石屹那颗十分渴望赚钱的心。

在上世纪80年代,潘石屹辞职下海,成为“万通六君子”之一,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更结识了多位事业上的重要伙伴。

在“六君子”中,潘的地位并不算高。

据公开资料披露,当时王功权当总经理,冯仑和刘军为副董事长,而潘石屹通常只排在最后,是“管财务的”。

据王功权回忆,潘石屹在财务上很精明,大家还给他取了外号“潘老财”。

潘石屹和任志强是房地产界一对有趣的欢喜冤家。

任志强称自己为“勤勤恳恳的菜农”,说潘石屹是“二道贩子”,由于与老任的多次项目合作,老潘才赚了不少的钱。

潘石屹介绍

潘石屹介绍

潘石屹潘石屹,大学毕业后到国家石油部工作,1987年起开始在深圳和海南开创自己的房地产开发生涯。

1992年,潘石屹与人合作共同创建了北京万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开发房地产。

1995年,潘石屹与张欣共同创立了SOHO中国有限公司。

中文名:潘石屹外文名:ShiYI Pan出生日期:1963年10月毕业院校:中国石油管道学院主要成就:“中国房地产十大功勋人物”奖主要成就:创办北京中鸿天房地产有限公司创办SOHO中国公司创建北京万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籍贯:甘肃省天水市职位:SOHO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人物介绍】潘石屹,一位被看作是当今中国最活跃、最具有鲜明个性的房地产领袖之一。

他与妻子张欣在1995年共同创立的SOHO中国有限公司已经成为北京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

作为董事长,他一直掌管着公司在中国的商业地产领域的开发业务。

尤其在北京的CBD,他留下了永久的印记,在这个区域,无论在建筑的规模上还是在项目的销售额上,SOHO 中国都是最大的开发商,并为中国首都大胆引入了标志性的当代建筑。

潘石屹以前卫著称,他是新一代私营企业的创业先锋,而且他所推广的将居住与工作合二为一的SOHO模式(小型办公,居家办公)也深入人心。

作为SOHO中国董事长,他开发的项目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这主要归功于他高超的营销艺术和对中国投资者及中小企业需求的准确定位。

此外,他对待生活与事业的达观、机变与坦率,也使他成为一个公众典范,媒体红人。

潘石屹也是中国网络时代与大众传媒最早的拥趸之一。

他成功地利用其个人博客和微博推广SOHO品牌,这个博客在十多个主流门户网站上落户,只新浪一家网站的浏览量就达数千万。

他还通过博客、网聊、微博以及众多重要的会议(如:世界经济论坛、亚洲企业领袖协会、博鳌亚洲论坛等)上的发言,分享他的见闻及观点,生动地向公众宣讲行业趋势以及更广泛的社会话题。

潘石屹,1963年出生在甘肃省天水市。

1982年从中国石油管道学院毕业后分配到原国家石油部工作。

世界名人的创业史

世界名人的创业史

李嘉诚创业发财史从推销员到总经理“一个有信用的人,比起一个没有信用、懒散、乱花钱、不求上进的人,自必有更多机会。

”这是李嘉诚给年轻人的忠告,同时也是他的座右铭。

一九四○年日军侵华,李嘉诚随父母从家乡潮州逃难到香港,当时他才十四岁。

李嘉诚的父亲本为教师,到香港后一时找不到工作,举家投靠家境颇为富裕的舅父庄静庵。

可是不久父亲就患上了严重的肺病,临终时,他没有交代什么遗言,反而问李嘉诚有什么愿望。

李嘉诚当即承诺:“日后一定会令家人有好日子过。

”父亲病逝后,作为长子的李嘉诚为养家糊口放弃学业,去一家钟表公司打工,之后又到一家塑胶厂当推销员。

李嘉诚深知,要想成为一个出色的推销员,首要是勤奋,其次是头脑灵活。

在日后的推销生涯中,李嘉诚便充分发挥了这等“窍门”。

当其他同事每天只工作八小时的时候,李嘉诚就工作十六个小时,天天如是。

李嘉诚对“打工”的看法是:“对自己的分内工作,我绝对全情投入。

从不把它视为赚钱糊口,向老板交差了事,而是将之当作是自己的事业。

”就这样,李嘉诚只花了一年时间,业绩便超越其他六位同事,成为全厂营业额最高的推销员。

他当时的销售成绩,是第二名的七倍。

十八岁的他受到老板的赏识,被擢升为部门经理。

一年后,他当上了销售公司总经理。

李嘉诚的快速擢升还有一段插曲:他在厂里当销售员时,再忙也要到夜校进修。

他在会考合格后打算去读大学,老板为挽留这个人才,便索性把他提升到总经理的岗位上了。

“长江”最初的风波经过这短短一役,李嘉诚开始估量自己的实力,他相信若自立门户,成绩可能更好。

一九五○年,二十二岁的李嘉诚终于辞去总经理一职,尝试创业。

当时,李嘉诚的资金十分有限,两年多来的积蓄仅有七千港元,实不足以设厂。

他向叔父李奕及堂弟李澍霖借了四万多元,再加上自己的积蓄,总共五万余港元资本,在港岛的皇后大道西,开设了一家生产塑胶玩具及家庭用品的工厂,并取荀子《劝学篇》中“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之意,将厂名定为“长江”。

北上广深容不下肉体,三四线放不下灵魂 特写

北上广深容不下肉体,三四线放不下灵魂  特写

北上广深容不下肉体,三四线放不下灵魂特写这一次,我们跟5位异地创业者聊了聊,他们分别是“我是车主”创始人魏伟、“闪店空间”创始人陈行杰、“素磨坊潮汕甘草水果”创始人兼“易加油”创始合伙人沈柱灿、“她创”创始人郑景彤、“富兰健康全球购”创始人李浩。

(排名不分先后)张旭豪回应出局、李叫兽被爆架空,2018年,商战不断。

博弈、失足的背后有数十万创业者前往北上广深浴血奋战,无问西东、无关籍贯。

被排挤、发不出工资、吃了三年的药……战争背后,我们试图从一个别样的角度记录这群漂泊北上广深的创业者不为人知的一面。

北上广深是外地人的北上广深“左边是有钱人的声色犬马,右边是北漂狗的瑟瑟发抖”曾有人形容,“走进北京各大剧院,十个人里面有六个人是口音各异的外地人,还有三个是刚来北京,没新鲜够的文艺青年,最后剩下一个是坐在角落里刷手机、熬时间的北京地陪。

”北上广深,是外地人的北上广深。

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有一批创业者开始北漂、广漂。

宁波人丁磊在广州拼搏创建网易,宿迁人刘强东来到北京做生意,湖北人雷军加盟北京的金山公司。

前有马化腾、丁磊、雷军、李彦宏、俞敏洪、刘强东,后有陈欧、李想、程维等人。

在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每天孵化企业2.4家;在深圳,平均每天成立537家公司,每十个人就有一个人在创业。

从五环外的回龙观、天通苑、门头沟、通州、燕郊和大兴,赶赴到就业密集的中关村、西二旗、望京和国贸这4大区域,来回四五个小时的路程对在漂泊北京的创业者来说早已不足为奇。

6年前,她创创始人郑景彤从湖北来到北京闯荡。

“北京是所有梦想者的舞台,优秀的人都会在这里。

”这个城市的快节奏,郑景彤并无不适应,只是个性要强常常让她在工作中吃亏。

一次应酬,郑景彤便被泼了冷水,“一群大老爷们,指着你的项目评头论足,就是觉得你太年轻,事情做不好……我内心就在想你凭什么这么否定我,当时挺憋屈的。

”嘲笑、冷讽……还是轻的,面对北京严重的雾霾,曲先洋甚至还生病了。

创业成功者必备的十大素质

创业成功者必备的十大素质

创业成功者必备的十大素质创业者需要的是综合素质,每一项素质都很重要,不可偏废。

缺少哪一项素质,将来都必然影响事业的发展。

一起来看看下面店铺为你带来的“创业必备十大素质”,这其中也许就有你需要的。

创业者必备10大素质1.强烈的欲望“欲”,实际就是一种生活目标,一种人生理想。

创业者的欲望与普通人欲望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的欲望往往超出他们的现实,往往需要打破他们现在的立足点,打破眼前的樊笼,才能够实现。

所以,创业者的欲望往往伴随着行动力和牺牲精神。

这不是普通人能够做得到的。

因为想得到,而凭自己现在的身份、地位、财富得不到,所以要去创业,要靠创业改变身份,提高地位,积累财富,这构成了许多创业者的人生“三部曲”。

因为欲望,而不甘心,而创业,而行动,而成功,这是大多数白手起家的创业者走过的共同道路。

或许我们可以套用一句伟人的话:“欲望是创业的最大推动力。

”2.超乎想象的忍耐力在创业的路上,付出怎样的代价,付出怎样的努力,忍受了多少别人不能够忍受的憋闷、痛苦、甚至是屈辱、这种心情只有创业过的人最清楚!有多少人愿意付出与他们一样的代价。

对一般人来说,忍耐是一种美德,对创业者来说,忍耐却是必须具备的品格。

老话说“吃得菜根,百事可做”。

对创业来说,肉体上的折磨算不得什么,精神上的折磨才是致命的,如果有心自己创业,一定要先在心里问一问自己,面对从肉体到精神上的全面折磨,你有没有那样一种宠辱不惊的“定力”与“精神力”。

如果没有,那么一定要小心。

对有些人来说,一辈子给别人打工,做一个打工仔,是一个更合适的选择。

3.开阔的眼界对于创业者来说,只有真正见多识广。

广博的见识,开阔的眼界,才能有效地拉近自己与成功的距离,使创业活动少走弯路。

众多成功创业者创业思路的几个共同来源。

第一,职业。

俗话说,不熟不做,由原来所从事的职业下海,对行业的运作规律、技术、管理都非常熟悉,人头、市场也熟悉,这样的创业活动成功的几率很大。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创业思路的来源。

闯荡在迪拜商场的女汉子

闯荡在迪拜商场的女汉子

烤下 ,潘 尚旭艰难地跋 涉着。
因 为 店 面 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之后则是返城 ,做过 营业 员、部 门经理 等工作
而后 ,又仿如 “ 春天 的故事 ”的情 节一 样 ,她乘着改 置 比较 靠 后 .顾 客 革开放的春风 ,借 钱在县城开 了一 家饭店 ,并把饭店做 得 稀 少 ,一 个 月 的 营
就 连 一 同 而 来 的 侄 子 也 打 起 了 退
引进 来”, 本可 以选择 安稳的生活 ,潘 尚旭 的心里却产 生 堂 鼓 ,他 临 走 时 对
3 3
上海 商
NE S S
潘 尚旭说 : “ 姑 姑 ,您个堂堂老板 ,跑到 沙漠里这个地 方 就是 有一 股韧劲 , 他们不怕艰苦 , 总能克服 困难 , 坚持梦想。
却用 自己的努 力开辟 了一片新天地。 4 6岁 时 ,她 已不再 青春 洋溢 ,却 激情 满怀 ,一 脚跨 出 了国 门,在迪 拜扎下 了根 。5 4岁 时 ,她 成为 当地 的华 人商界领袖。
现 在 的 潘 尚旭 ,无 疑 是 一 位 成 功 的女 企 业 家 。 不 但 名
0爱 i 灌 “ 烤” } f J 成 功
作 为一 名地道 的徽商 ,作 为一位牵挂亲人的女人 ,潘
尚旭 的心 始终 不 曾远 离 家 乡 。
除 了针 对本地 人 ,随着迪拜旅游业的发展 ,怎么适应
旅 游业 ,怎 么 让 迪 拜 王 室 进 行 团 购 。
潘 尚旭所 有的思路都是在坚持 中,一点点 自己去和这
个城市 进行磨合。
的教育 ,青春是农村 的辛劳 ,这一下 乡就是 1 0年。
阿联 酋 属热 带沙 漠气 候 ,夏 季炎 热干燥 。气温 都在

2022年江西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

2022年江西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

2022年江西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一、留意事项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组成。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

2.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上填涂。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4.待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头后,你才可以开头答题。

5.全部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6.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马上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二、给定材料资料1在北京西北部一栋办公楼冷飕飕的地下室里,一群想要成为企业家的人正聚集在计算机屏幕前,凝视着他们最新的项目雏形。

而在几公里之外,在一个暖意融融、装修更为豪华的地下演讲厅里,30多名经理和创业者也在讨沦有关新产品和新公司的创意。

这两群人都验证着中国社会对创业热潮日益增长的爱好。

英语在线教学服务“英语流利说”创始人王某表示:“初创是令人沉迷的新事物。

”“中国的创业精神呈现一种上升趋势。

顶级风投公司正在查找年轻的创业者--整套生态系统逐步形成。

”据不完全统计,从2022年5月至今,中央层面已经出台至少22份相关文件促进创业创新。

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政策,简政放权,从财税、金融、保障服务、政策激励等方面支持创新型企业特殊是创新型小微企业进展,使各种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让更多金融产品和服务对接创新需求,用创新的翅膀使中国企业飞向新高度。

2022年10月19日,在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启动仪式上,李克强总理被现场热闹气氛所感染而登台发表即席演讲,称“要为创新创业者站台”。

李克强总理指出,大企业员工和草根创业者通过创新创业都可以成为更多财宝的制造者和拥有者。

最得意的一笔生意是12岁卖香瓜潘石屹励志人物故事

最得意的一笔生意是12岁卖香瓜潘石屹励志人物故事

就算是冬天,潘诗麟也带着大儿子顶着刺骨的寒风在外面割干草。他回忆起,用天水话说:“没(mou)办法呀。”
他还动脑筋做一点小生意。他买来两元钱的木料,做成椅子能卖七元钱。木料剩下的边节省柴火,他还将灶改造了一番,用很少的燃料就能把饭做熟。
当时万通六君子做生意,房子什么价格进来、什么价格出去,其他人一看有差价就很高兴。但是潘石屹会算计,用计算器测算后,他会算出差价到底是多少,扣除税、成本之后到底能赚多少,算得很细。王功权说,潘石屹很在意这些细节,如果说略有一点问题,就是潘石屹与分公司经理或者总部其他干部对质时,丁是丁,卯是卯。这是他的优点,也是他的缺点。万通有些分公司经理和其他高层,都觉得潘石屹太抠门了。
这是潘石屹有史以来的第一次经商经历。用卖瓜的钱,他买了冰激凌。那时候的冰激凌和现在不一样,没有牛奶,冰特别多。他买了两个,老头说:“这是什么,能吃吗?”潘石屹告诉他这是冰激凌。
放牛老头年龄大了,记性不好。多年后,潘石屹从北京回天水,他还问潘石屹:“那次我们吃的是啥呀?”
潘石屹讲他少年卖瓜,讲到兴奋处,探着头,眼睛睁圆,右手轻轻敲了敲桌子:“这是我第一次吃冰激凌。”
潘集寨有个放牛的老头,小名叫巴娃子。他对12岁的潘石屹说:“要不咱俩出去卖吧?”潘石屹说:“我们老的老、小的小,能行吗?”老头说:“咱们不要拉太多,试一试。”潘石屹和放牛老头第二天用板车拉了两百来斤香瓜,去火车站卖瓜。当时没有公路,上上下下的山路,有七八公里。
到了火车站,潘石屹把瓜摆到大太阳下卖。他说:“卖瓜千万不能在阴凉处,再好看的瓜被阴影一遮,也不好看了。要在太阳下,晒得发亮、反光,看起来让人感到口渴、有食欲。”当时火车站也有类似城管的工作人员维持火车站秩序,但是没人管他们。因为卖瓜的两人老的老、少的少。放牛老头50多岁,头发白了,牙也掉了,看起来特别苍老。潘石屹12岁,瘦瘦小小的。两人形象很容易博得同情。

创新创业典型案例集.

创新创业典型案例集.

创新创业典型案例集目录案例1:在校大学生走上创业之路案例2:大三学生创业投资百万网上开店案例3:从大学时代的创新思维到世界500强之路案例4:青年科技创业案例5:广受欢迎的青年网站案例6:青年创办市民身边的电视台案例7:在校大学生创业网站卖出200万元案例8:商机把握与李嘉诚创业案例9:“美特斯邦威”和“谭木匠”商业模式的选择与创新案例10:金正电子炼狱重生案例11:青年"大篷车"案例12:青年创建妇幼营养补给中心案例13:青年特色剧演出公司案例14:青年家政服务深入社区案例15:青年创建出租车特色服务公司案例16:“让垃圾为青年就业服务”案例17:青年的视听创作公司案例18: 比尔·盖茨的创业案例19: 迈克尔·戴尔的创业案例20: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把握住商机案例21: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创业案例22:关键是要选择合适的创业项目案例23:没有背景和依靠创业全靠自己天赋和努力案例24:“生活色拉”的创业模式案例25:闯出一条属于自己路案例26:与其与人分享就业蛋糕,不如自己做一个蛋糕案例27:一个小女孩的成功案例28:特色植物一炮走红案例29:等待时机成功出击案例30:“视美乐”的失败案例31:易得方舟的沉没案例32:天行健公司的坠落案例33:文峰国际集团的创业案例34:吉盛伟邦在上海打出一片天地案例35:创业亦源于刻骨铭心案例36:白手起家的梁亮胜案例37:杉杉西服与创业者郑永刚案例38:中关村百万富翁第一人案例39:清华大学高材生的创业之路案例40:新东方与其创始人案例41:财富几度灰飞烟灭的启示案例42:灵感与创业商机案例43:“公关也能成为一种专门的行业”案例44:行千里路取回真经案例45:眼开见钱案例46:创业目标定位要准案例47:一句话听出8亿元的商机案例48:“海归”与蜡烛案例49:“看”来的财富案例50:来自耳朵的商业敏感案例51:好风凭借力案例52:朋友是资源案例53:巧妙利用“海派”心理案例54:3万块钱做房地产案例55:智慧套白狼案例56:“曲线救国”案例57:“惊险一跳”的周枫案例58:创业需要胆量,需要冒险案例59:共同分享铸就大业案例60:善于学习与勇于反省案例61:安彩集团的自主创新之路案例62:企业家精神的典范——山姆·华顿的创业与沃尔玛案例63:出色创意赢得市场案例64:决策正确“大家乐”长盛不衰案例65:破除门第观案例66:惟真才是举案例67:三星的“人才第一”主义案例68:惠普以人才兴业案例69:锲而不舍,以诚待人案例70: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才案例71:“信人,人亦信己”案例72:智力游戏案例73:鲜花超市案例74:限量发售冰淇淋案例75:反光布料案例76:高中体育报道案例77:家用安全用品案例78:美味的抗菌药品案例79:“晨光学生网”创业计划书案例80:大学旅舍商业计划案例81:一个大学生百万富翁的自述案例82:“女性眼光发展组”案例83:关注技术与市场的发展动态案例84:使自己的产品更具特色案例85:联想的创业之路案例86:技术创新推进宝钢做“高”做“强”案例87:宝洁公司的品牌创新案例88:长虹集团的企业文化案例89:华为公司的企业文化创新案例90:盛大网络游戏:开创盛大模式案例91:营销创新是金星啤酒发展的核心动力案例92:创业的奇迹和教训——“巨人”集团兴衰案例93:从顽皮少年到商界大侠案例1:在校大学生走上创业之路①。

苏世伟不相信命运的“牛魔王”

苏世伟不相信命运的“牛魔王”

“朋友都说我跟打了鸡血似的,一天
到晚都干劲十足。

”接连熬夜加班的北京盛仕董事长苏世伟笑着说,东北人的豪爽和幽默很有感染力。

从银行保安到邮币卡业大佬,苏世伟的人生不仅仅是一个创业励志故事,还有面对危机时的抉择智慧。

他开矿、当保安、卖化妆品、推销金融产品,经历了几次创业的巅峰和低谷:批发化妆品赚得千万在股市化为泡影;
邮币卡票商的辉煌事业随泡沫破灭而倒坍。

“命运逆袭了我,那我就再去逆袭命运。

”出人意料的是,苏世伟由邮币卡券商模式弊端的受害者,转身为行业改革先行者,他颠覆传统的“牛魔王”模式一出业内哗然,在别的发行商不惜一切代价拉客户
94
”。

潘鸿宝:三元桥乾坤大挪移背后的创业者

潘鸿宝:三元桥乾坤大挪移背后的创业者

潘鸿宝:三元桥乾坤大挪移背后的创业者 2015年北京雾霾最严重的一天,记者采访到了北京发研工程技术公司(下简称“北京发研”)创始人、联想之星四期星友潘鸿宝,他的公司完成了北京三元桥大修其中的一个核心环节:旧桥桥墩的加固和桥面的分段切割拆除。

从某种程度而言,北京发研不仅是一家工程技术公司,还是一家环保公司。

过去桥梁路段粗暴的拆爆方式被无粉尘污染、无噪音污染,更加安全的静力无损切割技术所取代。

在静力无损切割领域,潘鸿宝率领他的团队做到了全球领先。

一段北京三元桥“旧桥变新桥”的延时摄影视频在YouTube被点爆,播放量超过120万次。

北京三元桥焕然一新仅用了43个小时,看过之后,各国网友纷纷发表评论: “在法国,一般建20%,剩下的2~5年以后再说。

” “在英国,需要5年计划时间,再加上3 000%的超支费用——比如新建的苏格兰议会大楼群。

” “在菲律宾,一整个总统任期才能造一半,更不要提其中的一些回扣钱。

” “在我们国家要花3年才能建成。

” …… 三元桥的“旧桥变新桥”,这是中国技术的一次集体亮相:采用“整体置换”模式,用最先进的静力切割技术完成旧桥的拆卸,成功地运用千吨级驮运架一体机实现了1 350吨桥梁的整体换梁。

单表旧桥拆卸这一环节,由潘鸿宝创立的北京发研完成。

人前一分钟,背后十年功。

潘鸿宝向记者讲述了他的创业故事。

先做坚守者 后做开拓者看准一个市场,全身心地投入进去,走出舒适区,不断挑战自己,主动或被动地打开眼界,打开格局,这就是创业者潘鸿宝的成长路径。

这是一个建筑的时代,但很少人会关注到建筑也会生病,需要持续的养护和“医治”,更少有人愿意投身其中。

潘鸿宝却主动选择做起了“建筑医生”。

这是一个大市场,桥梁、楼宇、港口、码头无不需要,还包括高速路、高铁的维护。

“日本这么一个小国家,仅就混凝土切割领域,就诞生文|邱恒明潘鸿宝了两家有着20多年历史的上市公司。

”潘鸿宝介绍说。

看似传统工作、传统行业,却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或者技术上的创新和挑战。

潘石屹励志创业史

潘石屹励志创业史

潘石屹励志创业史英雄莫问出处坐在soho现代城18层宽敞的办公室内,soho中国董事长兼联席总裁潘石屹像说书一样,描述着多年以前的那段落魄淘金史。

1991年下半年,海南的经济正遭受着第一次低潮。

和许许多多的淘金者一样,潘石屹和冯仑几个人成天混迹于海口的街边排档,沙滩浴场,“无聊的时候骑着自行车绕岛一周,回来时已经满脸胡子。

”有一段时间,一位女士和他们几个人走得比较近,大家自认为意气相投,常常一块喝酒聊天。

直到有一天,这位女士来到潘冯注册的“万通公司”办公室参观了一番,从此不辞而别。

多年以后,当潘偶然再次遇到这位女士时,不忘对此问个究竟。

女士坦言,“你们惟一的一张办公桌上都是厚厚一层尘土,和这样的人交往,实在怕惹是非!”在成立海南万通之前,冯仑、潘石屹等人的计划是承包一家叫做“大地公司”的国有小企业,双方约定,冯潘每年向原来的厂长缴纳数千元管理费,大地公司由冯潘经营。

合同签订,冯潘接手了大地公司的印章,正准备开展业务,不料第二天,老厂长便骑车赶了过来,要回了印章,撕毁了合同。

原来,经过一夜反思,想到冯潘的境况,稳重的老厂长还是觉得不妥,“不能因为几千块钱惹了大麻烦!”这也才有了后来重新注册的“万通”。

多年以后,这位老厂长特地跑到已经发迹的潘石屹的办公室里叙旧,“早知道,当年就让你们干了,现在大地也成大企业了!”双方相视大笑。

听着潘石屹说书,大家的笑声不时在数百平方米的办公区内回荡。

窗外的马路上、工地上,到处都是紧张忙碌的身影。

谁又能知道,这其中的哪一位,在多年以后,同样也会在某一个奢华的地方,谈笑风生地讲述自己“当年的落魄故事”!在清水:小潘拉粮等人帮忙1963年,潘石屹生于甘肃天水农村,小时候父亲是“右派”,母亲常年卧病在床。

命运的第一次转变出现在1977年,这年秋天,父亲平反了,一家人从农村户口变成城镇户口,搬往清水县城。

回城之前,潘家必须将家里所有的粮食拉到县城粮站交公,换成甘肃省粮票,这个任务落到了长子潘石屹的肩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潘鸿宝:三元桥乾坤大挪移背后的创业者
作者:邱恒明
来源:《科学之友》2016年第01期
2015年北京雾霾最严重的一天,记者采访到了北京发研工程技术公司(下简称“北京发研”)创始人、联想之星四期星友潘鸿宝,他的公司完成了北京三元桥大修其中的一个核心环节:旧桥桥墩的加固和桥面的分段切割拆除。

从某种程度而言,北京发研不仅是一家工程技术公司,还是一家环保公司。

过去桥梁路段粗暴的拆爆方式被无粉尘污染、无噪音污染,更加安全的静力无损切割技术所取代。

在静力无损切割领域,潘鸿宝率领他的团队做到了全球领先。

一段北京三元桥“旧桥变新桥”的延时摄影视频在YouTube被点爆,播放量超过120万次。

北京三元桥焕然一新仅用了43个小时,看过之后,各国网友纷纷发表评论:
“在法国,一般建20%,剩下的2~5年以后再说。


“在英国,需要5年计划时间,再加上3 000%的超支费用——比如新建的苏格兰议会大楼群。


“在菲律宾,一整个总统任期才能造一半,更不要提其中的一些回扣钱。


“在我们国家要花3年才能建成。


……
三元桥的“旧桥变新桥”,这是中国技术的一次集体亮相:采用“整体置换”模式,用最先进的静力切割技术完成旧桥的拆卸,成功地运用千吨级驮运架一体机实现了1 350吨桥梁的整体换梁。

单表旧桥拆卸这一环节,由潘鸿宝创立的北京发研完成。

人前一分钟,背后十年功。

潘鸿宝向记者讲述了他的创业故事。

先做坚守者后做开拓者
看准一个市场,全身心地投入进去,走出舒适区,不断挑战自己,主动或被动地打开眼界,打开格局,这就是创业者潘鸿宝的成长路径。

这是一个建筑的时代,但很少人会关注到建筑也会生病,需要持续的养护和“医治”,更少有人愿意投身其中。

潘鸿宝却主动选择做起了“建筑医生”。

潘鸿宝
这是一个大市场,桥梁、楼宇、港口、码头无不需要,还包括高速路、高铁的维护。

“日本这么一个小国家,仅就混凝土切割领域,就诞生了两家有着20多年历史的上市公司。

”潘鸿宝介绍说。

看似传统工作、传统行业,却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或者技术上的创新和挑战。

病害的桥、路等建筑,需要“医生”给其治疗诊断。

现代都市对环保的要求逐渐提高,要尽量不干扰居民的正常生活,快速高质量地“医治”。

做一行爱一行,先成为坚守者,等机会成熟勇于做开拓者,这是许多成功创业者的路径。

潘鸿宝也是如此,先做坚守者,后成为开拓者。

潘鸿宝是安徽省当涂县人,1967年9月出生。

长春地质学校中专毕业后,被保送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读本科,学的是钻探专业,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冶金工业部地质勘查总局,从事与人造金刚石贸易相关的工作,这也为他后来研究人造金刚石工具对钢筋混凝土的钻孔与切割技术,及工程施工埋下了伏笔。

在工作中,潘鸿宝看到了建筑的修整市场会呈井喷式发展,向公司多次申请开办此业务无果后,于2001年辞去公职。

2002年初,潘鸿宝正式创办北京发研,专注于建筑物结构改造和混凝土钻切工程。

此后,十多年的坚持让潘鸿宝成为了这一领域的开拓者。

三元桥夜景
“国内桥梁的拆除早期都是我们做的,拆楼技术我们也是第一。

我们采用静力无损性切割,没有振动,没有噪音,没有灰尘,环保、高效、安全,这是一个全新的理念,全新的领域。

”潘鸿宝介绍说,“不单在一个方面开拓,在很多领域我们都在开拓,公司每做一个项目都是专利,例如宝钢2号高炉,南水北调丹江口水库。

丹江口水库,把大坝整个切断,这在中国水利史上从来没有过。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潘鸿宝把玩十多年金刚钻,再细致的瓷器活都不在话下了。

有了金刚钻敢揽瓷器活
在生活中潘鸿宝也算是多才多艺,他能歌善舞,年轻时滑旱冰是一把好手,斜着滑、倒着滑都不是问题。

游泳也是全能,各种姿势都会。

工作之余,他喜欢爬山、骑自行车,感情迸发时,还能迅速写首诗。

联想之星创业CEO特训班四期的班歌,就是他的杰作。

不过,就本质而言,潘鸿宝安静内敛,一眼看上去更多的是技术专家的斯文劲儿。

工程类公司能做成高科技公司,且想像空间无限,缘于潘鸿宝的坚持。

这次三元桥旧桥拆卸是高科技的展现,是工程领域追求极致服务的标杆。

在如此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80多台绳锯机同时作业,300多名现场操作人员,顺利把旧桥分割成若干块,顺利吊装,背后是对工程方案每一细节的演练和检查。

“正式施工前,对方案的模拟试验,对所有工具、材料、设备进行检修、试验。

细节上包括工具的配置,有限面积上每个设备的占位、编号,供水、供电等都要详细规划。

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细致周密的计划,需要细致入微的施工组织方案。

”潘鸿宝说。

每一次的施工对象没有所谓的常规做法可以套用,都需针对施工对象进行细致的研究,因地制宜。

2006年北京奥体中心体育馆东西看台的拆除工程招标。

为了做工程方案,潘鸿宝发动公司所有技术人员,还聘请相关专家,对整个看台结构进行了细致的分解,包括选用什么样的吊车,吊车行走的路线,摆臂的长度和空间,每块切割下来的混凝土大小、重量等,都做出了详细解答。

投标方案采用图文并茂的动漫形式来展示,最终成功中标。

潘鸿宝介绍说:“在施工过程中,还分阶段组织开展了员工运动会、联欢晚宴,目的就是让所有参与施工的人员在进行了一段紧张的施工作业后精神得到放松。

为了完成工程任务,设计要绝对科学,自然科学、生理科学等都需要考虑到其中。


这一项目最后顺利实施,得到了当时业主的高度认可。

一视同仁提供精细服务
十几年来,北京发研完成数百项重大旧的建筑物改造工程,潘鸿宝说:“发研并不会因为工程的大小,而采用不同的态度。

每一个项目都一视同仁,都认真对待,把方案做到极致。


“方案做得越精细、完整,实施时才能有序、安全,呈现出来露在表面,就是让大家感觉轻松、完美。


潘鸿宝是一个细致入微的人,上学时他一直是个模范学生,不管是上课听讲,还是课堂笔记、作业练习。

当记者看到上学期间潘鸿宝精致的笔记本时,更切身感受到他的认真与执着。

密密麻麻的本子里,整齐划一的字和图表像,整个本子像印刷品一样工整清晰。

2015年的一天,中专时的老师把作业本作为礼物送给潘鸿宝时,他感动不已。

“我是一个非常认真的人,做事很细致,一般的女同事都比不过。

”潘鸿宝说,小时候在农村长大,土地上摸爬滚打,下水塘摸鱼,弄得像泥猴一样。

但进入中专后,半军事化的管理方式——排成一条线的牙缸,每天叠成豆腐块的被子,一尘不染的寝室。

不仅是这些生活细节,学习、工作中对整洁、细致的极致追求,都成为我伴随一生的习惯。

“做事就得考虑每个细节,尤其是工程,要做到极致,这样才能赢得尊敬。


正因如此,发研公司能做到行业第一也就不足为怪了,也只有如此精细的态度,才能在精密技术和精细服务方面做出领先的成绩。

有人说中国公司要向日本人学精细化管理,这在混凝土切割领域可能要颠倒过来。

日本公司看上了发研公司的技术服务,总想着要与潘鸿宝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这也让潘鸿宝很是自豪。

问及发研是否有竞争对手时,潘鸿宝回答说:“第二名与我们的差距太大了,没法比,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不是一两年就能赶上的。


这是文静、儒雅的潘鸿宝少有的一次霸气外露,却也是技术型企业家的特质之一,谈及专业及带团队,很是谦虚,讲到竞争力,则是绝对地自信。

改变环境输出快乐
改造施工中的北京三元桥
如果简单地把企业家分为投资型企业家、管理型企业家、技术型企业家几类,那潘鸿宝一定属于技术型企业家,不卑不亢的做事风格,强调专业能力,捍卫技术及商业底线。

2011年参加联想之星创业CEO特训班时,潘鸿宝刚刚经历了公司的股权风波,把自己用较大股份加高薪聘请的几位高管送出公司,公司发展因此一度混乱停滞。

课堂上,他再次揭开自己的伤疤,把自己的案例分享出来,让老师和同学一起分析讨论,从而获得经验教训。

“主动讨论自己创业所经历的陷阱,是为了让后面行走的人少走些弯路。

经历挫折之后人有可能会内心强大,也可能会变得畏首畏脚。

有些人越做越有信心,有些人越做越怕。

跌倒了,爬起来勇往直前就是了。

”潘鸿宝常常鼓励身边的人。

在工作中,潘鸿宝更是一个输出快乐的人。

回想当时的股权风波,“打架的心都有”。

创业当中,苦恼甚至极度烦闷难以避免,事情在短时间内无法解决时,也会失控。

“但从公司的长远发展来看它还是很短暂的,很快就会过去,从 2001年下海创业,几经波折,且波折会在未来不断上演,但快乐占生活的主体,我享受着这种快乐。

”潘鸿宝说。

联想之星星友中,潘鸿宝是活动的积极分子,举办的各种活动都会挤出时间来参加。

他也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友会的常务副会长,不时也张罗些活动。

“在我所有的圈子里,我带给大家的绝对是快乐,有我在的时候大家都能感到轻松愉快。

”潘鸿宝说。

很难找到把工程当作事业来做的案例,绝大多数的工程公司只满足于做成一个个项目,完成一个任务,赚一笔钱,然后循环,但潘鸿宝倾注了自己的理想,“可以这么说,即便我没有挣到多大的钱,但很热爱现在的事业,依然觉得自己很成功,很有成就感。


对潘鸿宝来说,快乐的深层含义源自对事业的热爱及一直伴随着的成就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