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古代诗歌四首学生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新人教版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背诵并默写这四首诗词。

2、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的意境。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背诵并默写这四首诗词;2、理解大意,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

课时安排:二课时主要教学环节:第一课时一、出示学习目标:1、朗读、背诵并默写《钱塘湖春行》和《观沧海》。

2、理解这两首诗歌的大意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课前预习检查:1、请学生试背这两首诗。

2、关于白居易和曹操的简介。

3、关于这两首诗歌的体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

唐代大诗人。

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形式主义。

其诗歌形象鲜明,语言通俗,内容清新,如《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忆江南》《赋得古原草送别》等,深得人们的喜爱和传诵。

有《白氏长庆集》72卷,集诗3000余首,数量之多,是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的。

《钱塘湖春行》是穆宗长庆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

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省毫县)人。

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

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昌,用他的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剧势力。

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了北方。

成为魏王朝的实际创建者。

可是袁绍的儿子与强盛的乌桓互相勾结,于是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九月胜利会师,途经碣石山。

跃马扬鞭,登山观海。

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他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借《步出夏门行》这一旧题,写下了历代传诵的壮丽的诗篇。

乐府诗:是可以歌唱的,一般无标题,而结尾一句有时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多大的联系。

《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是《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篇一:观沧海教学目标:1、熟读并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

3、品味语言,体会诗中描绘的宏伟壮丽景象。

4、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一代枭雄曹操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话题,这一切都缘于河南省文物局的高调宣布--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抢救性发掘的一座东汉大墓被确定为文献中记载的魏武王曹操高陵。

曹操是一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在老百姓的眼里,他是阴险狡诈的白脸奸雄;在读书人眼里,他是文才卓异的文坛巨擘;在政治家的眼里,他是叱咤风云的乱世枭雄;在历史家的眼里,他是雄才伟略的盖世英豪,真实的曹操是一位怎样的人呢:让我们通过一首诗来初步了解一下这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

二、简介曹操及写作背景1、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

曾历任大将军、丞相,封魏王,建安二十五年卒。

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代表诗作有《步出夏门行》《蒿里行》《短歌行》等。

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2、背景:东汉建安年间,曹操借许攸之计,以少胜多,击退了他在北方的主要对手--大军阀袁绍。

袁绍残部逃到乌桓(当时辽东半岛上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想得到乌桓的支持,以求东山再起。

曹操乘胜追击,征讨乌桓。

东汉建安12年,即公元207年,曹操挥鞭北指,所向披靡,大败乌桓。

归途中,曹操登上碣石山(位于今河北省东亭县西南的大碣石山。

此山现已不存,相传已沉入大海),观看沧海壮丽景色。

此时,曹操踌躇满志,意气昂扬,挥笔疾书,便有了《观沧海》一诗。

三、解题:《观沧海》是曹操《步出夏门行》的首章。

《步出夏门行》是乐府旧题,又名《陇西行》。

夏门,是洛阳的一个城门。

七年级语文上册 15《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15《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15《古代诗篇四首》依据你把握的材料,简略介绍一下作者。

1、曹操(公元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人(今安徽省亳县)。

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曹操好作乐府歌辞(乐府诗),本诗即选自宋代郭茂倩编定的《乐府诗集》。

他的诗篇散文清峻整齐,气势雄伟,大方悲惨,篇中抒发自己的政治志向,并反映了汉末公民的磨难日子。

诗篇代表作除《观沧海》之外还有《蒿里行》《龟虽寿》。

2、王湾(公元693年~公元751年),唐代,号为德,洛阳(今属河南洛阳)人。

3、马致远生于1250年,约卒于1321年,是元代闻名的杂剧家。

大都(今北京)人。

马致远以字行于世,名不祥。

晚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

曾任江浙行省务官。

终身写了120多首散曲,其间《秋思》可谓“叹世”之作中的代表。

被人称为“元曲四咱们”之一,更被时人美称为“曲状元”。

4、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我国巨大的实际主义诗人。

我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

他的诗篇体裁广泛,形式多样,言语平易浅显,有“诗魔”之称。

1.了解古代诗篇体裁的有关常识。

2.能够精确背诵并默写,能够领会作者的思想爱情。

3.品尝言语,体会诗词意境。

1.查字典,查准字音;2、重复阅读文章,了解内容;3、上网查阅材料。

(一)《观沧海》1、解题标题《观沧海》中,“观”的意思是“远望、瞭望”,沧海:大海,这儿指渤海。

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乐府四言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抒发诗。

2、凭借注释,疏通诗篇内容。

弥补内容:水何澹澹:何,多么。

澹澹:水波荡漾的姿态。

以观沧海:以,表意图连词。

山岛竦峙:竦,高。

峙,耸立。

高高地耸立。

萧条:描述风吹树木的声响。

幸乃至哉:幸,幸亏。

至,极点。

幸亏得很,好极了。

日月之行,若出其间:若,像。

其,它,指沧海。

3、全体感知(1)全诗以哪个字打开来写的?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打开,写爬山所见。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实际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第一层(最初两句):告知观海的地址,“观”字统领全篇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绘海水和山岛。

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第1古代诗歌四首教案一.教学目的理解诗的内容,领会其中抒发的感情和表现的生活情趣。

2体味诗词情景交融的特点和遣词造句的妙处。

3朗读背诵诗歌。

二、教学设想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味各首诗中作者所创造的意境,难点是作品中表达的感情和生活情趣的领会。

2以多种形式诵读,在熟读的基础上适当分析、点拨,加深对诗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观沧海》。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九月,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写下了这首诗。

二.朗读整体感知:解题: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

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

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现在来看诗的正文。

读两遍后,指导学生划分层次。

要先提出问题:①全诗14行,除开头结尾两行外都是写景,说说开头两行的作用。

②区分一下哪几行写实景,哪几行写想象之景——虚景。

③写实景中有动有静,分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然后归纳如下:第一层交代观海的地点,这是继承《诗经》中直陈其事的写法,显得很质朴。

第二层描写海水和山岛。

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再写草木,仍然是静态,次及“洪波”,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

这一层全是写实景。

第三层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是写诗人的主观感受,是从两个“若”字看出来的。

问:海是很难写的,可是读了这首诗,我们每个人大概都会感到海的伟大。

这首诗究竟好在哪里呢?三.总结。

古人说:“诗言志。

”这首诗虽然全是写景,但所写的景物都是由诗人的“志”来统帅的。

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他已经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消除了后患;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

没有这样宏伟的抱负,没有这样阔大的胸襟,他怎能写出“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样的诗句呢?可惜的是,第二年他在赤壁之战中失败了,从此中国就进入了“天下三分”的局面。

初一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教案5篇

初一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教案5篇

初一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教案5篇初一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教案篇1知识与能力:1.学生背诵,感知诗意。

(重点)2.学生品味,感悟诗情。

(重难点)过程与方法:1.自主,合作,探究。

2.品读,赏析,感悟。

3.多媒体辅助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理解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

教学过程:一课前推诗,启迪诗心(一)学生说诗(二)教师评诗平时,我们经常不知道作者的诗说是李白的,何止是张冠李戴啊!网上还传说李白是预言家呢!(看PPT)其实,要说李白的预言,只有一次,那就是他说“随风直到夜郎西”,10年后,他被贬到比湖南夜郎县更西的贵州夜郎国。

二知人论世,走近诗人(一)诗人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出生西域碎叶城(吉尔吉斯斯坦),四川江油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与“诗圣”杜甫并称“李杜”。

其诗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清新,音律和谐,意境奇妙。

写月名,捉月死。

学过诗作:《古朗月行》(前四句)《静夜思》《赠汪伦》《夜宿山寺》《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望天门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秋浦歌》(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名句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二)背景解说《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为好友王昌龄(盛唐边塞诗人“诗家天子”,与李白并称“七绝圣手”;学过《芙蓉楼送辛渐》“唐人七绝压卷之作”《出塞》)被贬夜郎而作。

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有密切交往。

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其性格与李白傲岸不羁较为相似,因“不护细行”而被谤贬龙标尉。

李白此时正在扬州,听此不幸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慰藉。

三披文入情,感悟诗情(一)朗读试背:听读齐读。

(节奏平仄押韵)(二)感知意象:杨花子规明月。

(三)品悟感情:忧伤同情牵挂安慰。

四深入品味,鉴赏诗美(一)语言美:自然流畅,生动形象。

(二)韵律美:平仄谐调,押韵清晰。

(三)意象美:情景交融,寄托深沉。

《古代诗歌四首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古代诗歌四首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古代诗歌四首》作业设计方案一、课程背景《古代诗歌四首》是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进修这四首古代诗歌,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感受诗歌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诗歌四首》的背景和作者;2. 理解《古代诗歌四首》的内涵和意境;3. 分析《古代诗歌四首》的诗歌结构和修辞手法;4. 欣赏《古代诗歌四首》的艺术价值;5.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1. 《静夜思》——李白2. 《登鹳雀楼》——王之涣3.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4. 《将进酒》——李白四、教学过程1. 导入:了解《古代诗歌四首》的背景和作者;2. 进修:分别对每首诗进行解读,理解内涵和意境;3. 分析:分析每首诗的诗歌结构和修辞手法;4. 欣赏:欣赏每首诗的艺术价值,品味其中的美感;5. 表达:让学生通过朗诵、写作等形式表达对《古代诗歌四首》的理解和感悟;6. 总结:总结进修效果,分享感悟和体会。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和解读诗歌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境;2. 分析法: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3. 欣赏法:通过欣赏诗歌的艺术价值,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4. 实践法:通过朗诵、写作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体会和表达对诗歌的感悟。

六、评判方式1. 教室表现:包括参与讨论、回答问题、朗诵等;2. 作业表现:包括书面作业、诗歌赏析等;3. 考试表现:包括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

七、教学资源1. 课本:《古代诗歌四首》;2. 录音:录制名家朗诵《古代诗歌四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

八、作业设计1. 诗歌赏析:要求学生选择其中一首诗进行赏析,包括诗歌背景、作者及其作品特点等;2. 诗歌创作:要求学生仿写一首古代诗歌,体会古代诗歌的韵律和意境;3. 诗歌朗诵: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诗进行朗诵,并结合诗歌内容进行表达;4. 诗歌演讲: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诗进行演讲,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十五《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doc

十五《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doc

十五《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体会作者用凝练的语言描写出的一幅幅美妙的风景图,体味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学习诗人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培养学生赏读诗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在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

2、背诵四首诗,重点理解诗词中景物描写和抒发感情的佳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古诗文修养,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点:1、体会四首诗的意思。

2、品味诗、词的特点。

教学难点:1、培养感悟古代诗歌内容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像感悟诗歌内容。

教学方法:朗读法、联想想象法、讨论点拨法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我国的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分别有哪几种文学体裁发展得最有成就?生: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师:的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二、知识链接:一:古典诗歌的分类1. 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注意“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一楚辞一汉赋一汉乐府一魏晋南北朝民歌一建安诗歌一陶诗等文人五言诗一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1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1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

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1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古代诗歌四首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古代诗歌四首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古代诗歌四首》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选诗目的与意义古代诗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文学精髓的集中体现。

通过选读古代诗歌,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感、思想和艺术追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因此,设计《古代诗歌四首》这个主题作业,旨在引导学生深入领略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古代诗歌四首》,使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魅力,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

2. 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和文学欣赏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更多古代诗歌和文学作品,拓展文学视野。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通过讨论和分享诗歌阅读心得,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三、教学内容1. 本次作业选取《离骚》、《春江花月夜》、《将进酒》和《木兰诗》四首古代诗歌作为教学内容,每首诗歌都代表了不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风格,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赏析和讨论,深入理解其中的意蕴。

2. 学生需要分别阅读四首诗歌,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诗歌赏析,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意象和表达手法,从而领略古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3. 学生需要撰写一份诗歌读后感,表达对这四首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可以结合自身经历和情感,进行个性化的诠释和感受。

四、教学方法1. 导入式教学:介绍诗歌背景和作者生平,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诗歌研讨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3. 课堂讲解:老师讲解古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赏析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意境。

4. 课外拓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更多古代诗歌作品,开展文学作品分享和心得交流。

五、评价方法1. 以诗歌读后感为主要评价内容,考察学生对四首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 评价标准包括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表达的清晰和生动、观点的独特和新颖等。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教学目标:1、了解一些古代诗歌常识;2、理解诗歌字词含义和诗歌大意;熟读并背诵、默写四首诗歌;3、初步学习欣赏精彩文句;培养想象能力,体会诗歌意境和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字词含义和诗歌大意;2、了解一些古代诗歌常识。

教学难点:欣赏精彩文句,培养想象能力,体会诗歌意境和思想感情。

预习提示作者简介《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是《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

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省毫县)人。

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作者王湾,洛阳人,唐代诗人。

诗歌格律常识通常所说的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

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

如《观沧海》。

而把唐朝新出现的律诗、绝句叫近体诗。

如《钱塘湖春行》就是律诗,《登鹳雀楼》就是绝句。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规定有、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中间两联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

”)重点字词沧海(cāng)碣石(jiã)竦峙(sǒngzhì)浅草(qiǎn)潮平(cháo)归雁(yàn)沙堤(dī)啄(zhuó)春泥萧瑟(sâ)枯藤(tãng)澹澹(dàn)一、导读《观沧海》(一)题解:简介作者及诗歌创作背景。

(二)熟悉诗歌。

教正读音。

重点强调“碣”“澹”“茂”的字形。

(三)理解字词。

沧:临:碣石:何:澹澹:竦峙:萧瑟:行:若:星汉:灿烂:幸:至:以:咏:(四)整体把握,疏通文意。

1、归纳诗歌主要内容和主旨。

(讨论回答)主旨:(五)欣赏诗歌。

(讨论回答)1、诗中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2、题目为观沧海,全诗以哪个字统领全篇?作者观到的景象有哪些?哪些是动的,哪些是静的?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渲染了大海怎样的气势?4、诗中交代观海地点的诗句是?小结:写景的十句,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

《古代诗歌四首》优质教案设计【优秀5篇】

《古代诗歌四首》优质教案设计【优秀5篇】

《古代诗歌四首》优质教案设计【优秀5篇】《古代诗歌四首》优质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的内容,领会其中抒发的感情和表现的生活情趣。

2、体味诗词情景交融的特点和遣词造句的妙处。

3、学习一点诗的韵律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

古代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其中有很多佳作,不仅语言隽美,而且意境深远;它们有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流传千古的名篇。

我们中学生学一点优秀的古代诗词,不仅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语言水平,而且能陶冶我们的思想情操。

所以我们要认真学习和努力掌握一定数量的古代诗词。

今天,我们学习五首古代诗词,主要是领会古人融情于景表达襟怀和讲究炼字炼句亦即炼意的手法。

二、学习《观沧海》1、解题:题目是什么意思?“沧海”的“沧”字怎么解释?题目能不能换成“观大海”?2、教师范读后学生诵读。

3、理解内容。

问题设计:⑴开头两句交代了什么情况?“东临碣石”的“临”作何解释?⑴下文到哪一句为止是写作者所见的情景?⑴实写观海的诗句一共有6句,所写的。

内容和角度有什么不同?⑴提问:“日月之行”等4句是什么意思?这是不是作者眼前看到的景象?作者是写什么内容?启发:作者写观海的内容到这里结束了,我们可以展开自己的想象来回味一下:作者在诗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作者笔下的沧海有怎样的特点?再联系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我们想一想,诗歌中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作者笔下的沧海气势雄伟,胸襟开阔。

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是他刚刚平定乌桓,回师中原,这正是他踌躇满志的时候。

面对着波澜壮阔的大海,作者情不自禁地抒发了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豪迈情怀。

特别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几句诗,更是形象地反映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千百年来成了脍炙人口的名句。

4、分析韵律。

本诗为四言乐府诗,韵脚为“峙”“起”“里”“志”等字,可见押的是“i”韵。

5、齐读、背诵。

三、学习《次北固山下》㈠背景和作者: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先天元年(712),也就是杜甫出生那年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终洛阳尉。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词四首》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词四首》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词四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研究《古代诗词四首》,学生能够了解古代诗词的魅力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词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授《古代诗词四首》这篇课文,其中包括以下古代诗词作品:1. 杜甫《月夜忆舍弟》2. 王之涣《登鹳雀楼》3.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4. 杜牧《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和简要介绍古代诗词的来源和发展,激发学生对古代诗词的兴趣。

2. 研究诗词(25分钟)分别介绍并讲解每一首古代诗词的作者、背景和特点。

引导学生朗读诗词,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3. 欣赏创作(15分钟)让学生根据所学诗词的主题和情感,自由创作一首古代诗词。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展示个性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4. 分享交流(10分钟)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作品,鼓励同学之间的互动和互动。

5. 总结评价(5分钟)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强调古代诗词的重要性和美妙之处。

并鼓励学生继续深入研究和欣赏古代诗词。

四、教学重点1. 掌握古代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2.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词的欣赏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方式1. 导入:讲解+图片展示。

2. 研究诗词:讲解+朗读。

3. 欣赏创作:自由创作。

4. 分享交流:学生间互相交流和分享。

5. 总结评价:老师总结评价。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表现: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古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2.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确保教学效果的提高。

七、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古代诗词作品,进一步培养对古代诗词的兴趣和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古代诗词朗诵比赛,激发学生研究和表达的积极性。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古代诗歌四首 学生案

古代诗歌四首 学生案

课题: 15 古代诗歌四首班级姓名小组评价________【学习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四首诗,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语言,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3、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习重难点】背诵并会默写古诗,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预习指导】第一步:初读古诗读顺读畅:认准字形、读准字音,遇到难懂的词语查字典标注。

第二步:再读古诗,体会情感:1、欣赏朗读。

2、边读边结合写作背景、自己预习的成果以及平时的积累试着理清古诗的脉络。

3、诵读古诗,理解作者所抒发的感情。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曹操及王湾的写作背景及文学常识。

2、有感情地诵读诗歌,体会诗歌意境和思想感情。

自学指导一:一、走近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

三国时魏国的奠基者和主要缔造者,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封魏王,去世后谥号武王。

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武皇帝,庙号太祖。

代表作有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

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为“三曹”或“曹氏三父子”。

二、写作背景该诗写于东汉建安十二年(207)秋。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

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统一了北方。

诗人登临碣石山,登高望海,留下了这首千古传颂的名篇。

三、文体知识:乐府,原来是汉武帝掌管音乐的官署机构名称,后来演化为诗体名称,是可以入乐歌唱的诗歌,后来有不入乐的也被称为乐府或拟乐府。

自学指导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有感情地诵读,并将下列字注音。

沧海()碣石()澹澹()竦峙()萧瑟()自学指导三: 1、全诗是以哪个字统领全篇?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的诗句是?2、哪些句子是实写,哪些是虚写?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归纳主题。

自学指导四:一、走近作者王湾(693~751),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唐代诗人。

王湾博学工诗,诗虽流传不多,但在诗坛享名甚大。

七年级语文上册 15《古代诗歌四首》(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15《古代诗歌四首》(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15、《古代诗歌四首》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课标对古诗文学习的要求(1)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和情感。

(2)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2、教材分析《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乌桓时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

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临对洪波涌起的大海,初情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次北固山下》诗人残冬腊月乘船沿长江东行,经东口(今江苏镇江)前往江南。

船抵达北固山时,天一破晓,茫茫江水,隐隐青山,还有低平的江岸和高悬的风帆,一一映入眼帘。

此时诗人诗兴大作,挥笔写下这首无言律诗。

3、古诗词中招常考考点:近8年来,河南省中招以课标推荐背诵的34首古诗词曲为考查范围,注重对写景抒情类,爱国言志类作品的考查,试题以简答题为主,题量为2道,总分值为4分。

常考考点有:品味炼字,名句赏析、主旨情感,画面描述等。

4、学情分析:古代诗词是学生常学的内容,一般都要求背诵掌握,大多数学生都知道古诗所考的内容,但对答题技巧的掌握不够熟练,常有失分现象。

二、学习目标1、能正确朗读这两首诗。

2、能正确译讲这两首诗。

3、能正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和写作特色。

三、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自由朗读,试着划分节奏读一读,读出抑扬的声调,读出韵律和情感。

2、针对目标2,设计两个活动,让同学们读前两首诗,参考课下注释与资料,自己逐字逐句翻译课文。

然后交流、展示,完成自学检测。

3、针对目标3,设计三个活动,读诗歌,找出诗歌的主旨句,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分析诗歌的写作特点。

完成自学检测。

四、教学过程。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一、教学目标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四首古代诗歌。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品味诗歌的语言,赏析诗歌的意境。

了解古代诗歌的体裁特点,感受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朗读并背诵诗歌。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

赏析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体会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背景、作者、体裁等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赏析法:引导学生赏析诗歌的语言、意境、情感等方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古典音乐,营造出古典文化的氛围。

提问学生对古代诗歌的了解和感受,引出课题《古代诗歌四首》。

学习《观沧海》作者简介介绍曹操的生平、成就和文学地位。

朗读诗歌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学生自由朗读,读出诗歌的气势。

理解诗歌内容结合注释,逐句讲解诗歌的意思。

提问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加深印象。

体会诗歌情感分析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如曹操的雄心壮志、对大海的赞美等。

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赏析诗歌意境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大海、山岛、树木、百草等,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感受诗歌的魅力。

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简介介绍李白的生平、成就和文学地位。

朗读诗歌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学生自由朗读,读出诗歌的情感。

理解诗歌内容结合注释,逐句讲解诗歌的意思。

提问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加深印象。

体会诗歌情感分析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如李白对王昌龄的同情、思念等。

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深厚情谊。

赏析诗歌意境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杨花、子规、明月等,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感受诗歌的情感魅力。

学习《次北固山下》作者简介介绍王湾的生平、成就和文学地位。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精选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精选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古代诗歌精选》教材的第二单元,涵盖了《登鹳雀楼》、《相思》、《泊船瓜洲》和《题西林壁》四首脍炙人口的古代诗歌。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诗歌的背景和意境,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品味诗歌的语言和形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四首古代诗歌的作者、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感受古人的审美情趣。

2. 培养学生分析、解读古代诗歌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鼓励自主创作,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四首诗歌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语言表达。

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古代诗歌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四首诗歌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古代诗歌的世界,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介绍四首诗歌的作者、时代背景,讲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

3. 分析:逐句解读诗歌,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语言表达,指导学生品味诗歌的意境和形象。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诗歌进行详细解读,让学生了解如何分析古代诗歌。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一首诗歌,尝试分析其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进行课堂分享。

6.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感受诗歌的韵律美,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六、板书设计1. 《古代诗歌四首》2. 内容:a. 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时代背景:唐朝主题思想:抒发壮志豪情艺术特色:意境开阔,语言简练b. 相思作者:王维时代背景:唐朝主题思想: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艺术特色:意境优美,语言含蓄c. 泊船瓜洲作者:王安石时代背景:宋朝主题思想:抒发忧国忧民之情艺术特色:意境深邃,语言质朴d. 题西林壁作者:苏轼时代背景:宋朝主题思想:借景抒怀,表达人生感悟艺术特色:意境高远,语言典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结合本节课所学,选取一首诗歌进行分析,不少于500字。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描绘景象的一种文学形式。古代诗歌通过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意象和独特的韵律,传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观沧海》这首诗。通过分析曹操如何借助大海的形象抒发壮志,了解古代诗歌的意境美和韵律美。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练习。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古代诗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探讨如何在生活中发现诗意,运用诗歌表达情感。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示例:在《天净沙·秋思》中,马致远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来表达孤寂之情,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教师需引导学生理解这些意象背后的情感,通过对比现实生活中的景象,帮助学生感悟诗人的孤独与落寞。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古代诗歌四首》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是否有过被美景感动,想要表达自己情感的体验?”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歌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代诗人是如何借助诗歌表达情感的。
(2)韵律难点的掌握: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平仄、对仗等韵律知识较为抽象,教师需通过举例、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
(3)诗歌背景知识的拓展:如何将诗歌背景知识与诗歌内容有机结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涵,是教学难点之一。教师可通过讲故事、观看相关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历史理解能力。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一、教学内容

15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及答案

15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及答案

班级:使用人:课题:《古代诗歌四首》学习目标: 1.了解诗歌有关知识。

2.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准确地默写。

3.理解诗歌字词含义和主要内容,培养热爱中国文化精髓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一、《观沧海》资料助读:相关知识简介乐府是汉代封建王朝建立的管理音乐的一个宫廷官署。

乐府最初始于秦代,到汉时沿用了秦时的名称。

公元前112年,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正式设立乐府,其任务是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

古人把这一乐府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者简称乐府。

唐代以后,即把指汉、魏、晋、南北朝的乐府诗称为古乐府。

后代模仿其体制的作品,有时也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观沧海》是的名篇,也是我国第一首完整的写景诗篇,建安12年(20 7浮想联翩,写下这篇乐府诗。

当时曹操大军,铠甲未卸,征尘未洗,正可以挥师南下,征讨孙刘,实现统一,完成宏业。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观沧海》一诗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重点字词:注:()内注音,“:”后解释临:碣()石:沧海:何:澹澹():竦峙():萧瑟( ):洪波:日月:若:幸甚至哉:志:问题探究:1.“”开篇点题,交待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

2.“”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

作者描绘的景物有哪些?其中哪些是动景,哪些是精景?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渲染了大海怎样的气势?4.《观沧海》中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的句子是:5.哪些语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写作特色:一句从大处落墨,从全景写起,__________结合,着力渲染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__________结合,显示了大海的辽阔,抒发作者的胸怀。

创作擂台:1.《观沧海》一诗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__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上)初一语文导学案编号:____ 班级:______ 使用时间:______姓名:________ 小组:____ 组内编号:____ 小组评价:____ 教师评价:____
课题:15、古代诗歌四首
审批人:秦雪红审稿人:冉茜编制人:黄成英
一课时
《观沧海》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诗词有关知识。

2、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理解诗歌意思。

3、品味语言,体味诗词的意境。

4、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诵读并背诵,理解诗歌意思。

2、品味语言,体会意境(难点)
三、课时安排:1课时
研读课文
1,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实的?哪些诗句是虚写的?
3,实写观海的诗句一共有6句,所写的内容和角度有什么不同?
4.研读与赏析“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诗句,学生想像画面。

展现一幅怎样的图景?展现大海之大,有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派。

问:为什么曹操会产生这样的想像?联系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我们想一想,这里集中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当堂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sǒng zhì()()jié()石澹澹
..()()
萧瑟
..()()没.马蹄()白沙堤.()
(2)下面各句中都有错别字,请在错别字下面划横线,并在括号内写出正确的字。

①幸甚至栽,歌以泳志。

()
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县。

()
③乡书何处达,归燕洛阳边。

()
二课时
《次北固山下》
一、学习目标:
1、理解这首诗的主题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诗
3、品味精美的诗歌语言
二、合作探究
1、理解首联和颔联中诗人的感情,品味颔联。

(1)作者乘着一叶扁舟在绿水中前进,他要驶向青山,而思绪已飘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

诗人为什么要写他的道路还在青山之外呢?
(2)途中天气如何?你从哪些诗句中知道的?
(3)春潮涌涨,江水浩淼,两岸之间的水面显得很宽阔。

和顺的风吹得船帆端端直直地高挂着。

清代的王夫之赞这句“以小景传大景之神”,你觉得它写出了什么样的大景?
(4)置身在青山绿水中,眼见潮平岸阔,风正帆悬,到处都是春天的气息,诗人此时该是怎样的心情?
2、品味颈联
(1)有人说这两句诗“形容景物,妙绝千古”,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两句诗的意境。

(2)作者在这两句诗中流露出什么感情?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使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4)这句诗还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情绪?
(5)你能从这两句诗中知道这是一年中的什么日子吗?知道具体的时间吗?(6)他在想什么?想像诗人此时的内心活动
3.品味尾联:大雁飞过,诗人会说些什么?
《钱塘湖春行》
一、走近作者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

一生写了很多诗,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钱塘湖春行》是他任杭州刺史时写的。

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二、探究诗的意境。

1、统读全诗,从中归结出诗人的游踪。

2、我们说这首诗写的是早春景象,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3、“水面初平”写的是怎样的景象?为什么说“云脚低”?
4、“几处早莺”有什么含义?为什么“争暖树”?燕子啄泥衔草、营建新巢,从中能见出什么?
5、第五、六句写了什么?为什么说“乱花迷眼”?这样写,跟诗题有关吗?浅草有什么用意?
6、最后两句是怎样结住全诗的?诗人最喜爱的是什么?
《天净沙.秋思》
1.给诗歌划分节奏,注意重音: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学生根据诗句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图画,体会思乡之情。

3.四人为一组,讨论以下问题:
(1)这首小令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哪九种景物?你认为这样做有何好处?(2)体会篇末所写的:“断肠人”应是怎样的人?
(3)说说这首小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思?其“情景交融”的特点是怎样在文中得到体现的?
Power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