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这样培养博士研究生的

合集下载

加强博士研究生教育

加强博士研究生教育

加强博士研究生教育博士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

为了加强博士研究生教育,提高培养质量,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要加强导师制度的建设。

导师是博士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指导者和支持者,他们的作用不可忽视。

因此,我们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导师评价机制,确保导师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并能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此外,还应加强导师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和指导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术环境和指导资源。

要注重博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是博士研究生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而培养创新能力需要提供科研资源和实践机会。

因此,学校应加大科研投入,提供充足的科研经费和实验设备,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实践活动。

同时,也要加强学术交流和合作,让学生有机会与国内外优秀的学者进行学术交流,拓宽视野,提高学术素养。

第三,要加强学术道德教育。

学术道德是博士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保证学术诚信的基础。

我们应该加强对学术道德的宣传和教育,引导学生遵守学术规范,诚实守信地开展科研工作。

此外,学校也要建立一套严格的学术评价体系,对学术不端行为进行严肃处理,维护学术诚信的权威和严肃性。

要加强博士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博士研究生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学术基础和独立研究能力,还应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

因此,学校应加强学科交叉和综合能力培养,提供多样化的课程和培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才能。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素养,使他们能够在学术领域和社会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加强博士研究生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导师和学生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全面的改革和创新,才能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培养更多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博士研究生培养情况

博士研究生培养情况

博士研究生培养情况作为高等教育的最高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一直是各大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的博士研究生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

下面将从招生、课程设置和科研训练三个方面来探讨博士研究生培养的情况。

首先是招生。

博士研究生的招生工作一般由各个高校的研究生院负责。

招生工作通常从每年的秋季开始,学校会发布招生简章,公布招生计划和报名时间。

招生简章中会详细介绍各个学科的招生要求、报名流程和考试内容等信息。

招生考试一般分为笔试和面试两个环节,其中笔试主要考察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面试则主要考察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潜力。

通过严格的选拔,确保了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其次是课程设置。

博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一般分为专业课和研究课程两个部分。

专业课主要包括学科前沿知识和研究方法等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和科研能力。

研究课程则是博士研究生进行研究工作的重要环节,学生需要选择一个研究方向,并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独立的科研工作。

研究课程的完成需要博士研究生通过论文形式向导师和学术委员会进行答辩,以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最后是科研训练。

科研训练是博士研究生培养的核心内容,也是衡量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

博士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独立的科研工作,要求他们能够熟练掌握科研方法和技巧,具备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

科研训练的过程中,博士研究生还需要参与学术交流和学术会议,与同行进行学术讨论,拓宽视野,提高科研水平。

通过科研训练,博士研究生能够逐步成长为具有创新能力和领导才能的科研人才。

博士研究生培养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国家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招生、课程设置和科研训练等方面的努力,我国的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不断取得进步。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博士研究生培养水平将进一步提高,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博士培养方案的其他说明-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博士培养方案的其他说明-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博士培养方案的其他说明-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博士培养方案是指为了培养博士研究生的一套系统化的培养措施和规划。

这些方案旨在通过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精神和学术素养,从而使其在特定学科领域内成为具有独立科研能力的专业人才。

在博士培养方案中,学校和导师会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个人需求,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和培养目标。

这些目标通常包括课程学习、科研项目参与、论文发表、学术交流等各个方面的要求。

首先,博士研究生需要通过学习一系列的课程来夯实学科基础知识。

这些课程不仅包括必修课,也包括选修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术需求。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系统地掌握相关理论和方法,为后续的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博士培养方案还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

这些项目旨在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

学生会在导师的指导下,亲自参与研究课题的设计、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和结果解读等环节,从而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发表论文也是博士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通常需要将自己的研究结果整理成学术论文,并提交到相关学术期刊进行审稿和发表。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与学术界保持紧密联系,还能够提升他们的学术声誉和研究能力。

最后,在博士培养方案中,学术交流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学生需要积极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和学术报告等活动,与其他研究者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

这将有助于学生拓宽学术视野,增加学术合作机会,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

总之,博士培养方案的概述部分主要介绍了培养目标和培养过程的一般安排。

通过明确的学习计划和要求,学生可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科研路线,提高学术能力,为将来的科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整体框架和组织方式,它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2. 正文:本节将详细讨论博士培养方案的其他说明。

2.1 第一个要点:在博士培养方案中,除了课程设置和学术研究之外,还有其他方面需要考虑。

培养博士生设想

培养博士生设想

培养博士生设想培养博士生是一个复杂而令人兴奋的过程,需要在学术、研究和个人发展方面提供全面支持。

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你设想如何有效地培养博士生:1. 明确研究方向和目标:在博士阶段,研究方向的选择至关重要。

与学生一起讨论他们的兴趣,并确保所选择的方向在学术界有一定的新颖性和重要性。

2. 建立导师-学生关系:与博士生建立良好的导师-学生关系是成功培养的基础。

提供定期的一对一会议,以便深入了解学生的进展、困难和需求。

3. 鼓励独立思考和创新:博士生需要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提供空间让他们自主思考问题,鼓励提出新的研究问题和方法。

4. 支持学术交流:鼓励博士生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和研究活动,以扩展他们的学术网络,并提供展示研究成果的机会。

5. 提供资源和设备:确保博士生有足够的资源和实验设备来进行研究。

这包括提供必要的图书、软件、硬件以及实验室设备。

6. 促进团队合作:博士生应该有机会与其他研究人员合作,包括其他博士生、博士后和其他导师。

这种团队合作有助于交流思想,提供新的视角,并加速研究进展。

7. 关注培养技能:不仅仅关注学术研究,还要关注博士生的技能培养,例如写作、演讲、项目管理等。

这些技能在博士毕业后同样重要。

8. 提供支持和鼓励:博士生在长时间的研究过程中可能会面临挑战和困难。

提供情感上的支持,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并保持对研究的热情。

9. 制定清晰的计划:博士生需要一个清晰的研究计划和时间表。

这有助于确保研究目标的实现,并为学生提供方向感。

10. 定期评估进展:定期评估博士生的研究进展,并提供及时反馈。

这有助于调整计划,解决问题,并确保研究在预定时间内完成。

总体而言,培养博士生需要全方位的支持和关怀。

通过提供良好的学术环境、个人发展机会和持续的指导,你可以帮助博士生取得成功,并为他们未来的职业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博士生专项培养方案

博士生专项培养方案

一、方案背景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研究生教育改革的精神,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优秀博士生,我校特制定本专项培养方案。

本方案旨在优化博士生培养体系,强化科研创新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培养目标1. 培养具有坚定政治方向、道德品质和良好学术道德的博士生;2. 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宽广知识面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博士生;3.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博士生,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三、培养原则1. 德育为先,全面发展;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创新能力培养;3. 学术自由,鼓励创新;4. 个性化培养,因材施教。

四、培养体系1. 学术课程体系: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选修课程等,旨在提高博士生学术素养和科研能力。

2. 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验、实习、实践项目等,旨在培养博士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科研创新体系:包括科研项目、学术交流、导师指导等,旨在提升博士生科研创新能力。

五、培养措施1. 实施导师制:每位博士生配备一名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学术研究、课程学习、实践能力培养等。

2. 优化课程设置:根据学科特点和市场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增加跨学科、交叉学科课程。

3. 强化科研训练:鼓励博士生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培养科研兴趣和创新能力。

4. 举办学术交流活动:定期举办学术讲座、研讨会等,拓宽博士生学术视野。

5. 建立激励机制:设立奖学金、助学金等,激励博士生勤奋学习、积极科研。

六、考核与评价1. 学术成果:博士生需在学期间发表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参加学术会议,取得一定科研成果。

2. 实践能力:通过实验、实习、实践项目等环节,考核博士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综合素质:考察博士生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团队协作、心理素质等方面。

七、保障措施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导师指导水平;2. 优化资源配置,为博士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科研环境;3.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确保培养方案有效实施。

通过本专项培养方案的实施,我校博士生培养质量将得到显著提升,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我是怎么指导博士生的

我是怎么指导博士生的

我是怎么指导博士生的冯长根1 明确指导思想, 加强教书育人在我指导博士生的工作中,指导思想是一个客观存在,因为它“存在”于实际发生的一件件事情中间。

实际中,每处理一件博士生的事情,对博士生讲一句话,我都会有意识地回顾一下:在此中间,我的言行体现了什么指导思想。

高度自觉地了解和认识自己在博士生指导工作中所体现的指导思想,有助于培养出优秀的博士人才, 也有助于调整思路。

总结了几条如下。

(1) 教书育人。

知识曾经改变了我的命运,我理应创造条件帮助年轻的一代改变命运。

今天的年轻学生,就是过去年轻时的我,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20多年前我的渴望: 渴望改变自己的命运,渴望改变国家的命运。

歌中唱道,经过严冬的人,才知道春天的温暖。

有了这种体会,就会做到敬业爱岗,热爱学生,严谨治学。

(2) 回报社会。

我得到了国家的培养,我理应回报国家的培养。

常言道: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3) 回报学校。

学校是我新生之地,我理应为北京理工大学和其他院校培养教学和科研的骨干。

本校有13位教师曾是我指导的博士生。

工作在其他院校的有15位。

(4) 一生追求。

做一流导师,培养一流博士生,还要下功夫培养比自己强的。

古语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至今,在我毕业的博士生中有13位具有教授职称,其中8位已是博导。

国家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使我们看到“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

我记得我晋升教授后,又过了三年,才成为博导,我的第一位博士生曾庆轩,晋升为教授不久就成为博导。

龙新平已经成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长。

2 重视探索理论规律, 提高指导工作水平博士生工作中有许多既有实践意义、又有理论意义的课题。

例如: 如何选择博士论文的题目,如何在研究中有所创新,如何得到一流的成果,如何突破旧的研究方法束缚等; 也有一些重要的关系要处理好, 例如学生在学科组中的定位, 科学研究项目和学位论文的关系, 发表论文和学位论文的关系,导师怎么与博士生相处等。

因此,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高度指导好博士生、当好博士生导师,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式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式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式博士研究生培养方式是高等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涉及到学生的学术能力培养、研究能力培养以及学术道德的培养等方面。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博士研究生的质量和培养效果。

因此,高校应该注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式的改革和创新,以提高培养质量和培养效果。

一、注重学术能力培养学术能力是博士研究生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因此,高校应该注重学术能力的培养。

具体来说,高校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博士研究生提高学术水平。

首先,高校可以组织学术讲座和学术研讨会,让博士研究生积极参与,增加学术交流的机会。

其次,高校还可以组织学术论文的撰写和发表,让博士研究生在实践中提高学术能力。

最后,高校还可以通过导师制度和学术导师的指导,帮助博士研究生提高学术水平。

二、加强研究能力培养研究能力是博士研究生必备的能力,因此,高校应该加强研究能力的培养。

具体来说,高校可以通过开设研究方法和研究设计等课程,帮助博士研究生掌握研究方法和研究设计的基本理论。

此外,高校还可以组织科研项目和实践活动,让博士研究生在实践中提高研究能力。

最后,高校还可以通过科研导师的指导,帮助博士研究生提高研究水平。

三、强化学术道德的培养学术道德是博士研究生必备的素养,因此,高校应该强化学术道德的培养。

具体来说,高校可以通过开展学术道德教育和学术规范教育,让博士研究生明确学术道德的重要性,并遵守学术规范。

此外,高校还可以通过学术论文的撰写和发表,让博士研究生了解学术诚信和学术规范的要求。

最后,高校还可以通过导师制度和学术导师的指导,帮助博士研究生树立正确的学术观念和学术道德。

高校应该注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式的改革和创新,以提高培养质量和培养效果。

具体来说,高校应该注重学术能力的培养,加强研究能力的培养,强化学术道德的培养。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博士研究生,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达到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要求

达到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要求

达到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要求
在现代社会中,高等教育已成为人们追求知识、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

作为高等教育的最高学位,博士研究生教育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中也起到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了促进博士研究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其研究能力,国家和各高校联合制定了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其要求包括:
一、学术及研究能力。

博士研究生应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和广泛的知识面,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独立开展创新性研究,并在学术活动中表现出较高的水平。

二、学术道德及学术诚信。

博士研究生应当遵循学术道德和学术诚信原则,具备良好的学术道德和职业道德素养。

三、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博士研究生应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同时能够有效地与团队成员合作开展研究工作。

四、国际视野和跨学科能力。

博士研究生应当具备国际视野和跨学科综合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多种学科知识和方法,解决跨学科问题。

以上是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的主要要求,希望广大博士研究生认真履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1 -。

植物学二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植物学二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植物学二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植物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其研究内容涵盖了植物的结构、
功能、进化和生态等方面。

在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学作为二级学科博士研
究生培养方案,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
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一、培养目标
二、培养方案
1.课程教学:研究生入学后,首先进行一定的基础课程学习,包括植
物生理学、植物形态学、植物遗传学、植物生物化学等。

随后,根据学生
的研究方向和个人兴趣,选择相应的专业选修课程,如植物进化与系统学、植物生态学、植物分子生物学等。

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对植物科学各
个领域的综合知识和研究方法的掌握能力。

2.实验实践: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是植物学研究生培养的重点。

研究
生应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并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独立的科研项目
开展。

学生需要通过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结果解读等环节,完整地进行
科学研究并撰写相关论文。

同时,学生还需要参与相关学术交流会议和学
术讨论,提高自己的学术交流与合作能力。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式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式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式博士研究生培养方式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环节,旨在培养具有深厚学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高级科研人才。

本文将从导师指导、学术研究、学科交流和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探讨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式。

一、导师指导导师在博士研究生培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导师应具备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科研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启发。

导师应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心学生的学术发展和生活状况,并积极指导学生进行科研工作。

同时,导师还应鼓励学生参与学术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学术研究博士研究生培养的核心是学术研究。

学生应通过深入学习相关文献,了解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并从中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

在课题选择上,学生应结合导师的指导和自身的兴趣进行选择,确保能够持续地激发学术热情。

在研究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结果解读等工作,培养扎实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的方法论。

三、学科交流学科交流是博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

学生应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学术报告和学术讨论等活动,与同行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

通过与其他研究生的交流,学生可以拓宽视野,了解不同领域的研究动态,促进学术思想的碰撞和交流。

同时,学科交流也是展示研究成果的重要舞台,学生应积极参与学术报告和学术论文的撰写,提高学术表达和写作能力。

四、综合素质培养博士研究生培养不仅仅是学术能力的培养,还需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学生应加强对学科基础理论的学习,提升自身的学术素养。

此外,学生还应注重科研伦理和学术道德的培养,遵循学术规范,倡导学术诚信。

同时,学生还应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领导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式应综合考虑导师指导、学术研究、学科交流和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的因素。

通过良好的导师指导,学生能够获得专业的学术指导和实践经验;通过深入的学术研究,学生能够培养扎实的学术能力和科学研究方法;通过积极的学科交流,学生能够开拓学术视野和提升学术表达能力;通过全面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能够提高自身的学术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课程要求: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首先需要明确课程要求。

在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学校应该提供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课程,包括专业课程和公共课程。

专业课程需要根据学生的研究领域设置,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自己感兴趣和正在研究的学科领域。

公共课程则涵盖了跨学科的知识,可以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

2.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中,选择适当的研究生导师非常重要。

导师应具备扎实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研究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指导和支持。

导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也是培养博士研究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导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研究项目的指引、建议和反馈,并帮助学生克服遇到的困难。

3.研究项目:培养博士研究生的一个关键环节是进行研究项目。

学校应鼓励学生从自己的兴趣出发选择研究课题,并提供适当的资源和支持。

学生在研究过程中需要提出具体的研究问题,进行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并撰写学术论文和报告。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术研讨会、讲座和学术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研究成果的机会。

4.学术交流:在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学校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

学生可以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研讨会和研究生论坛,主动与其他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术讲座和导师学生座谈,为学生提供了解最新研究动态和学科发展趋势的机会。

5.科研道德:培养博士研究生还应注重科研道德的培养。

学校可以设置科研道德课程,教授学生科研诚信和学术规范。

此外,学校还应建立完善的科研诚信监管机制,及时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并为学生提供举报渠道和保护机制。

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流程

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流程

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流程招生阶段:在招生阶段,学校会根据具体学科的需求和教育资源的分配,发布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并向社会公开招生。

考生需符合学校规定的报考条件,并通过考试和面试等环节,最终进入研究生培养计划。

课程学习阶段:研究生进入课程学习阶段后,需根据学校的要求,选修一定数量的学分课程,包括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

核心课程主要包括专业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以加强学生的学术背景和研究能力。

选修课程则是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和兴趣,自由选择的课程。

选题与研究阶段:在选题与研究阶段,学生需要与导师进行广泛的讨论和交流,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选题。

学生通过文献综述、实验设计和研究方案的制定等环节,开始搭建自己的研究框架。

在这个阶段,学生还需要参加学术会议和研究交流活动,扩展自己的学术视野和思维方式。

学术交流和发表阶段:学生通过参加学术会议、研究报告等方式,与同行学者和专家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

这个阶段的目标是扩大学生的研究影响力,增强学术交流的能力。

论文撰写和答辩阶段:在完成研究后,学生需根据学校的要求撰写博士论文,并提交给学校。

论文评审委员会将对论文进行评审,审核学术质量和学术规范性。

通过评审后,学生需要进行论文答辩,向评审委员会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回答评审委员的问题和疑虑。

以上是博士研究生培养的基本流程,不同学校和学科可能会有些差异。

此外,还需强调的是,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需要学生和导师之间的密切合作和沟通,学生需具备较高的自学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

培养期间,学生应该不断学习更新的学术知识,关注学术前沿和最新研究进展,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能力。

博士生培养方案

博士生培养方案

以我给的标题写文档,最低1503字,要求以Markdown文本格式输出,不要带图片,标题为:博士生培养方案# 博士生培养方案## 1. 简介博士生培养方案是为了培养博士研究生的全面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计划和安排。

该方案旨在帮助博士研究生掌握各自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为其未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博士生培养方案通常包括培养目标、学习计划、科研要求、学位论文撰写、学术交流、学术活动等内容。

该方案是博士生在入学后的学习和研究的指导性文件,具有约束力。

## 2. 培养目标博士生培养方案的首要任务是明确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

具体而言,培养目标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掌握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博士研究生需要深入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领域,熟悉相关的研究方法和技巧,具备深入研究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2. 培养科研能力:博士研究生需要通过科研项目的参与和独立的科研实践,培养科学研究的能力,包括问题提出、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和科研论文撰写等。

3. 培养创新能力:博士研究生需要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具备开展原创性研究工作的能力,能够为学科领域做出重要贡献。

4. 培养学术素养:博士研究生需要培养良好的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意识,学会参与学术交流和学术活动,提高学术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

## 3. 学习计划博士生培养方案中学习计划的制定是十分重要的。

学习计划涉及到博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研究项目的开展以及其他相关的学习活动。

以下是一个示例的学习计划:1. 第一学年:- 完成一定的课程学习,包括专业基础课程和学术研究方法等。

- 开展一定的科研项目,参与导师的研究团队。

- 参加学术研讨会和学术讲座,提高学术素养和科研能力。

2. 第二学年:- 继续深入学习专业课程,选择相关领域的研究课程。

- 开展自己的研究项目,完成相关实验和数据分析。

- 参与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和合作项目。

3. 第三学年:- 开展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工作,形成初步的研究成果。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第1篇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方案旨在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扎实理论基础、独立科研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博士研究生。

通过严格的专业课程学习、科研项目训练及学术交流,使研究生在所学领域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

二、培养要求1. 掌握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2. 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创新性解决学术和实际问题;3. 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团队合作精神和国际交流能力;4. 在本学科领域取得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三、课程设置1. 公共课程:政治理论、英语、数学、计算机等基础课程;2. 专业课程:涵盖本学科领域的核心知识、研究方法及前沿动态;3. 选修课程:跨学科课程、实验方法、学术研讨等,拓宽学术视野。

四、科研训练1. 参与导师科研项目,开展课题研究;2. 定期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进行学术交流;3. 申请并承担校级、省级、国家级科研项目;4. 完成博士学位论文,达到高水平学术论文标准。

五、培养过程1. 第一阶段(第一年):基础课程学习、确定研究方向、开展课题研究;2. 第二阶段(第二年):专业课程学习、参与科研项目、进行学术交流;3. 第三阶段(第三年):深化课题研究、撰写博士学位论文、申请科研项目;4. 第四阶段(第四年):完成博士学位论文、进行论文答辩、总结学术成果。

六、考核评价1. 课程考核:采用考试、论文、报告等形式,评估研究生课程学习成果;2. 中期考核:对研究生的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学术道德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3. 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和正式答辩:评估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4. 毕业评价:对研究生培养全过程进行综合评价,确保培养质量。

七、保障措施1. 建立健全导师责任制,强化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指导作用;2. 完善科研条件,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学术环境和科研资源;3. 加强学术交流,促进研究生与国际一流学术水平接轨;4. 注重研究生心理健康,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5. 完善研究生奖助体系,激励研究生学术创新。

博士培养 工作计划

博士培养 工作计划

博士培养工作计划
博士培养工作计划是指为博士研究生制定的一份详细计划,旨
在指导和促进其在博士阶段的学习、研究和成长。

这个工作计划通
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学习计划,博士研究生在培养期间需要修读一定的课程,掌
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

因此,学习计划是培养工作计划的
重要组成部分。

这包括确定所需修读的课程、学习进度安排、以及
学习成果的评估等内容。

2. 研究计划,博士研究生需要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独立的研究
工作。

研究计划包括确定研究课题、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和进度安
排等内容。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解决方案。

3. 学术交流计划,博士研究生需要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包
括参加学术会议、发表论文、参与学术讨论等。

因此,学术交流计
划是培养工作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包括确定参加的学术活动、
准备学术论文和报告的内容、以及与导师和同行的学术交流安排等
内容。

4. 实习或外出访学计划,一些博士研究生可能需要在培养期间进行实习或外出访学,以扩大学术视野、积累研究经验。

因此,实习或外出访学计划也是培养工作计划中的重要内容。

这包括确定实习或访学的机构和时间安排、与合作导师的沟通和协调、以及实习或访学期间的工作安排等内容。

总之,博士培养工作计划是博士研究生在培养期间的学习、研究和交流活动的总体规划和安排,是博士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制定和执行一个科学合理的培养工作计划对于博士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业、提高学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应用经济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应用经济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应用经济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应用经济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旨在培养具有宏观经济理论和实际经济问题研究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通过系统学习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相关学科的知识,使学生掌握深厚的专业基础和广博的专业知识,具备科学研究、独立创新和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和经济需要的应用经济学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方案内容1.课程学习:学生在培养期内应修完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学等基础课程,以及相关学科的高级课程。

2.学术研究:学生在培养期内需要参与和完成一定的学术研究项目,包括文献综述、课题研究、实证研究等。

培养期内,学生需要至少发表一篇学术论文,并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的交流与交流。

3.科研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研究能力,包括科研方法和科研项目管理能力等。

学生需要参与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了解科研进程和流程,培养自主开展科研项目的能力。

4.学术交流:学生需要参加学术研讨会、学术讲座等,并有机会组织或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

学术交流是提高学生学术水平和拓宽学术视野的重要方式。

5.学术实践:学生需要参与实际经济问题的调研和解决,了解实际问题所需的经济理论和方法。

三、培养过程安排1.培养计划编制:学生在入学时需和导师一起制定个人培养计划,明确培养目标、课程学习计划、科研计划等,每年进行一次学术报告和评估。

2.课程学习:学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修完必修课和选修课,完成学分要求。

3.学术研究:学生需要根据导师的指导,选择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方向,进行文献综述、课题研究和实证研究等工作。

4.科研能力培养:学生需要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掌握科研方法和科研管理能力,完成科研任务。

5.学术交流:学生需要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包括学术讲座、学术研讨会等,并有机会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

6.学术实践:学生需要参与实际经济问题的调研和解决,在实践中运用经济理论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级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留学生

级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留学生

2018级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雷学生)一、培养目标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留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坚持“精专业、厚基础”的原则,以理论和高级方法论为主,培养具备坚实宽广的的经济金融理论基础、系统深入的金融专业知识、具有独立思考和严谨周密的科学精神、娴熟的外语技能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掌握经济金融分析工具、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国际竞争力要求、德才兼备、善于创新的研究型和决策型高级金融人才。

二、研究方向1.货币经济学(MMe32yEcaw三bs),着重于宏观金融领域的理论研究,研究内容包括货币供求及货币均衡,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与金融危机,国际资本流动,金融宏观调控理论与货币政策操作,金融监管与法规,国际金融制度安排与政策协调等。

主要研究方向有:货币理论与政策、国际金融制度、汇率理论与政策等,旨在培养博士研究生独立从事宏观金融领域的理论与政策研究所需具备的理论素养和分析技术。

2.金融坡法学(FinanCiaIEConOnlics),着重于微观金融领域的直接融资研究,研究内容包括资本市场、公司金融、个人理财、交易技术、数理金融等。

主要研究方向有:资产定价、公司金融、资本市场分析与运作等,旨在培养博士研究生独立从事与直接融资、特别是与资本市场机制有关的理论研究所需具备的理论素养和分析技术。

3.金融组织学(FifIanCialIfltennediaries),着重于微观金融领域的间接融资研究,研究内容包括金融中介理论、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经营机制、金融机构的业务经营模式、金融风险管理、外汇交易与管理、国际信贷与国际结算等。

主要研究方向有:金融风险与风险管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信用分析与评估等,培养博士研究生独立从事与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制度、经营管理机制相关的理论研究所需具备的理论素养和分析技术。

4.金融工程学(FinanCialEngineerin好,着重于金融工程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研究内容包括数理金融,金融资产与金融产品定价,新的金融工具和交易手段设计与组合、创新与实施,创造性和个性化金融问题解决方案,金融机构的金融风险管理等。

博士研究生培养的工作思路

博士研究生培养的工作思路

博士研究生培养的工作思路博士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其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队伍建设。

因此,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博士研究生培养的目标、培养模式、培养过程、培养质量等方面,探讨博士研究生培养的工作思路。

一、明确博士研究生培养的目标博士研究生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具体来说,博士研究生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 创新能力。

博士研究生应该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在科学研究中提出新的理论、新的观点、新的方法,为学科的发展做出贡献。

2. 实践能力。

博士研究生应该具备实验设计、数据分析、论文撰写等实践能力,能够独立开展科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3. 学术素养。

博士研究生应该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广泛的学术视野和良好的学术道德,能够在学术界树立良好的形象,为学科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构建科学合理的培养模式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是指在博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所采用的教育方式、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的总和。

构建科学合理的培养模式,是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

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导师制度。

导师是博士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应该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和丰富的教育经验。

导师应该与博士研究生建立密切的师生关系,关注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为博士研究生的成长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2. 课程设置。

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应该注重学科前沿和交叉学科的内容,为博士研究生提供广阔的学术视野和深厚的学科基础。

同时,应该注重培养博士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博士研究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 科研实践。

科研实践是博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应该注重培养博士研究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导师应该为博士研究生提供充足的科研机会和条件,鼓励博士研究生参与重大科研项目,提高博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博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的环节

博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的环节

博士研究生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他们不仅承担着科学研究的任务,也是学术领域中的新生力量。

提高博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博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的环节。

一、科研能力的培养1.导师指导:博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养离不开导师的悉心指导。

导师应该及时帮助学生解决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引导他们进行科学思考,并提出科研方向和方法。

2.学术交流:积极参与学术会议、学术讲座、学术论坛等活动,加强与其他学术圈的交流和合作,拓宽视野,学习最新的科研进展和方法。

3.科研项目:博士研究生可以通过参与科研项目的申报和实施,培养科研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综合素质的提高1.学术道德:加强学术道德教育,提倡严谨的学术态度和诚信的学术行为,避免学术不端行为。

2.社会实践: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需求和问题,培养博士研究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3.学科交叉:鼓励博士研究生在不同学科领域间进行交叉学习和研究,拓宽知识面,培养综合素质。

三、提高环节的落实和评估1.制定培养计划:学校和导师应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明确培养目标和措施。

2.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综合考虑博士研究生的科研成果、学术交流、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表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激励优秀表现。

3.资源保障:学校应该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和资源支持,包括实验室设施、科研经费、学术交流评台等,保障博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的需要。

通过以上措施的落实和评估,可以有效提高博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

这对于培养高层次的科学研究人才、推动学术进步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各相关部门和导师能够重视这一问题,持续加强对博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的工作,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更大进步。

博士研究生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于学术研究和社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科院自动化所博士培养方案

中科院自动化所博士培养方案

中科院自动化所博士培养方案
中科院自动化所博士培养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入学要求:申请者需要具有硕士学位或者同等学历,并且在相关领域有较高的研究能力和潜力。

入学时通常需要提交申请材料,包括个人简历、研究计划、推荐信等。

2. 课程学习:博士研究生在培养期间需要完成一定的课程学习,主要包括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

专业课程主要涵盖自动化领域的基础理论和方法,选修课程则根据个人研究方向和兴趣进行选择。

3. 科研工作:博士研究生需要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科研工作。

这包括研究课题的选择、研究方法的确定、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等。

研究成果通常需要发表在相关领域的国际期刊上,并且需要通过学术论文答辩来获得博士学位。

4. 学术交流和参与:博士研究生需要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包括学术会议、研讨会和讲座等。

此外,一些博士研究生还会参与国际合作项目或者实验室的科研工作,与国内外的研究人员进行合作。

5. 学位论文:博士研究生需要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撰写博士学位论文。

论文需要经过导师和学术委员会的审阅和评审,通过后才可以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总的来说,中科院自动化所博士培养方案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和创新能力,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生在完成学业后,将具备在自动化领域进行独立科研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李醒民,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自然辩证法通讯 杂志社教授,研究方向为科学哲学、科学思想史、科学文化。

*!本文是李醒民先生为 西方科学主义思潮的历史轨迹 一书所写的序言。

∀学术史谭∀ 学问人生! 学术界 (月刊)总第141期,2010.2ACADEM I CSNo .2Feb .2010我是这样培养博士研究生的 *!#李醒民(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杂志社,北京∃100049)摘∃要!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在于使研究生掌握从事学术研究的功力和方法,更在于培养他们严谨之学风、自由之思想和独立之人格。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博士论文;严谨之学风;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远在广州的曾欢日前发来电子邮件,恳请我给她将要出版的专著 西方科学主义思潮的历史轨迹 %%%这是她在自己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经过扩充和修改而完成的%%%写篇序言。

她说她不敢贸然打电话,怕强人所难,更怕我一口回绝,弄得一时不知所措。

她在数天之内多次发邮件,不知何故总是乱码,弄得我只知其人而不明其意。

不得已,她当即又申请了一个新邮箱,我方才知晓她的诉求。

曾欢的细心不是无缘无故的。

从八十年代初步入学术界,我写的论著倒也不少,但是从来没有为他人的著作写过序言之类的东西。

我心知肚明:&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套用一下现成的句式,&人之患在好为人序∋,恐怕也差强人意。

况且,按当今的惯例,为人做序的往往是&名人∋,更经常的是明星般耀眼的&名人∋。

相形之下,不免自惭形秽、自愧弗如,自知远不够那个&格∋的。

更何况,我也不认同当今求序与写序的潜规则(如狐假虎威、代人捉刀之类), 1!自然不愿意随大溜。

因此,%180%我是这样培养博士研究生的我在我的&六不主义∋(不当官浪虚名,不下海赚大钱,不开会耗时间,不结派费精力,不应景写文章,不出国混饭吃)2!和&三不政策∋(不申请课题、不申请评奖、在无&资格∋招收博士研究生的境况下不招收硕士研究生) 3!之外,又定了一条规矩:不受请为他人的书写序,不请求名人为自己的书写序。

曾欢目染耳濡三年有半,她明白我的律令,更熟知我的禀性。

我猜想,她是考虑再三,才鼓起勇气提出央求的。

无可讳言,在学业、学术、做事和为人的原则上,我对学生要求是相当严格的,有时甚或有点严厉,乃至不近人情;但是,在对待和处理日常具体事务时,我自以为相当宽厚,给予他们以足够的自由度,让他们自由选择,自主决策,自如处置,自我负责。

曾欢大概对我严肃和理性的一面印象过于深刻,所以在提出一点也不过分的请求时,似乎过度&胆怯∋。

她应该知道,我也是一个开心见诚、古道热肠的人。

我不能使曾欢失望,我甚至可以说不假思索,就爽快地把写序的事应承下来。

窃以为,这恐怕不能说是自毁其规,因为曾欢是我的学生%%%志同道合的学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他人∋。

尤其是,我眼看她在学术道路上是怎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目睹她的博士学位论文是怎样一段一段地写出来的。

我把她的向学历程以及她的专著的写作与境、经过和学术评价记录于此,对读者阅读和理解它也许不无裨益,说不定有心人还会从中悟出一点为学、做人之道呢。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我欣然承情,在此操觚染翰。

不用说,我的规矩%%%&不受请为他人的书写序,不请求名人为自己的书写序∋%%%今后还将起作用,决没有弃之如弁髦的意思。

我在1990年就被破格晋升为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的研究员(其时45岁以下的教授还属稀罕之物),遗憾的是,我当时所在的这个单位以及次年调入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期没有所谓的&博士点∋,因此我本人多年也就&顺理成章∋地没有&资格∋招收博士研究生。

由于我有自定的&三不政策∋,我索性连硕士生也拒招了。

直到2004年,研究生院才获取科学技术哲学博士点,我才有了招收博士生的&名分∋。

曾欢幸运地成为我的开门弟子之一。

说是&幸运∋,并非我好做自命不凡状,确是空穴来风,事出有因。

那年春季是首次招考,据说初试的外语考题难度很大,一下子把大多数报考者挡在录取线(60分)之外。

报考我名下的李艳平(她选考法语)顺利上线,曾欢和郭芙蕊(她们选考英语)仅差1分无法过关。

虽然她们都参加了3月下旬的复试且成绩不错,但能否最终录取,依然悬而未决。

我与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接洽,他们也不敢打包票,甚至说按惯例存在困难。

此时,我也打消了奢想,只好听天由命了。

在我的诚恳劝导下,郭芙蕊决定去中国人民大学上学,因为她也参加了该校的博士生考试,并告知已被录取。

我建议曾欢带上成绩单,试探一下北京或广州是否有其他院校愿意调剂。

%%181学术界2010.2∀学术史谭曾欢只参加了一家院校考试,没有脚踩两只船,也不想狡兔有三窟,只能吊在一棵树上碰运气了。

幸运的是,在煎熬两个多月后,终于云消雾散见青天。

6月中旬,研究生院终于向她发出录取通知书。

记得她从我这儿提前获悉信息后,在回复的电子邮件里慨叹,真有起死回生的感觉。

原来,我们的博士点本来打算招收八九名研究生,但是多数都在初试和复试中被刷掉了,最后连曾欢在内只录取了三名。

第二年考试时,据说外语试题的难度降低了,且初录分数线也多少可以灵活掌握%%%这是后话,此处不拟赘言。

工作多年之后,又有了来之不易的再学习机会,曾欢自然十分珍惜,刻苦攻读自不待言。

在2004年秋季至2005年冬季第一个学期,她顺利通过博士英语考试,完成相关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习。

与此同时,她还围绕我布置的博士学位论文题目&西方反科学思潮的历史变迁∋,调研和收集资料。

我之所以确定这个题目,是我多年的夙愿使然。

众所周知,在20世纪和21世纪交替的十多年间,中国学术界就科学精神、科学主义和反科学主义、科学和反科学,曾经展开热烈的讨论,以至发生激烈争辩,发表的文章可谓连篇累牍,连小报、电视等大众媒体也不甘寂寞,参与鼓吹和炒作,一度达到热闹非凡的地步。

但是,各种议论的学术水准实在让人不敢恭维,甚至远远落后于中国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先哲,遑论与西方学者的差距了。

4!例如,有人竟信口开河,说西方根本没有&科学精神∋的提法,这个术语是中国学者生造出来的。

岂不知,西方学者至少在一两百年前,就开始使用&科学精神∋(scientific sp iri,t sp irit of science)一词,并深入探讨其意蕴了。

皮尔逊在 科学的规范 (1892)、梅尔茨在 十九世纪欧洲思想史 (第一卷,1896)中都详论过&科学精神∋。

在他们二人之前,达尔文在 物种起源 (1859)就使用过&科学精神∋一词。

5!出现这种低级错误的原因倒也十分简单,就是许多学人根本不阅读已有的文献,对所涉及论题的历史沿革一知半解或一无所知,只是凭空想当然,又热衷于夸夸其谈。

因此,要澄清科学精神、科学主义、反科学的问题,必须脚踏实地地从基础的资料工作做起,弄清这些论题的来龙去脉,理论上的探讨才有扎实的根基。

遗憾的是,我心有余而力不足、时不济,无法分身细针密缕地探究。

我设想,有朝一日若招到研究生,让他们从思想史和社会史的角度出发,对这些论题或思潮仔细梳理和澄清,描绘出它们真实的历史图像。

要知道,在国外学术界,至今还没有学者系统地做这些工作,这便为博士生的学术创新留下自由驰骋的天地。

经过一个学期的资料调研,曾欢在2005年初告诉我:与西方反科学思潮相关的文献既稀少又零散,恐怕难以支撑博士论文。

资料零散,是我早就预料到的,这不怕,布下天罗地网即可。

只要大海有的是针,总能捞出来的,无非是辛苦一些而已。

至于资料稀少,我当时倒是一头雾水,一时难以讲出个所以然来。

原来,此刻我即将动笔写作 科学的文化意蕴 ,对拟写的&科学精神∋、&科学主义和反科学主义∋、&科学和反科学∋几章的资料还没有来得及整理,暂时不知道问%%182我是这样培养博士研究生的题的深浅。

凭我的粗略印象,关于科学主义的历史资料好像比较多。

于是,我把早已拟订的另一个题目交给她,这就是&西方科学主义思潮的历史轨迹∋。

2006年3月完成 科学的文化意蕴 书稿后,我统计了一下,关于&科学主义在西方和中国∋一节写了21千字,而关于&反科学的历史沿革∋竟写了24千字。

况且,我只是浅尝,因为一者都是我的专著的一小节。

看来,无论是科学主义的历史资料,还是反科学的历史资料,都足够用来作博士论文。

后来,我把&西方反科学思潮的历史变迁∋这个题目交给2007年入学的一位研究生去做,另一个题目&西方科学精神的源流∋也花各有主。

这是另外的话题,暂且不表。

就西方科学主义思潮的历史沿革而言,哈克富特发表过这样的见解:由于科学主义是像宗教一样的质地丰富的历史现象,因此要勾勒其历史的本来面目是相当困难的。

本-戴维曾经试图这样做。

不过,迄今为止,有关科学主义的社会史方面的新文献,还没有产生出近代西方文化中的科学主义的一般历史图像,科学主义的社会史以及思想史也没有导致长期的历史综合。

6!因此,我明确提醒曾欢:要出色地完成这个前人没有系统梳理的课题,是有相当难度的:一是资料分散,没有关于该课题的专门著作和论文,需要下苦工夫在浩如烟海的文献里筛选;二是除少量译著外,文献大都是外文的,需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搜集和研读;三是各个历史时期没有现成的叙述框架,需要立足资料深入思考,针对不同的阶段进行恰当的理性重组。

正是因为无先例、有难度,也就为学术创新设置了广阔的活动舞台。

我特别引用费耶阿本德的言论,向曾欢强调广泛收集资料的重要性%%%积累历史资料对于写好这篇论文是举足轻重的。

费耶阿本德说:&我们必须要做的是,通过对科学史中的一手资料的详细研究,来取代那些华而不实的空中楼阁。

这就是我们要分析的资料,这就是产生哲学问题的资料。

∋7!当然,我也根据自己在先的研究,向她勾勒出西方科学主义思潮的历史线索:科学主义萌生和成长于17世纪;18世纪成为科学主义高扬和凯旋的世纪;19世纪是科学世纪,也是科学主义逐渐从社会思潮走向观念体系的世纪;进入20世纪,维也纳学派在其逻辑经验论中,把科学主义的观念体系理论化和系统化,推向哲学思想的巅峰;20世纪后半叶科学主义在西方的声势则是相当有限的。

在2006年初,我把自己已经完成的 科学的文化意蕴 第8章(&科学主义和反科学主义∋)的电子文本交给她参考,这对她准确把握概念、构筑叙述框架、厘清思路或多或少有所帮助。

按照我的要求和时间安排,拟参加答辩的博士生必须在答辩前三四个月前,把形式规范、内容成熟的文稿交付我,以便有两三个月的回旋余地,进行局部修改和质量提升。

也就是说,若想4月底或5月初答辩,交稿时间至少应该在春节前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