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PPT精选文档

合集下载

最新教育心理学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精品课件

最新教育心理学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精品课件

第二节 认知发展(fāzhǎn)与教育
一、皮亚杰认知(rèn zhī)发展的阶段理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
(rèn zhī)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第七页,共75页。
(一)感知(gǎnzhī)运动阶段(0-2岁)
依靠直接的感知(gǎnzhī)和具体的动作认识世界。 如请一个2岁的小朋友把放在桌子中央的玩具拿下来?
第十七页,共75页。
第三节 人格(réngé)的发展
一、什么是人格 人格(personality),又称个性,源于拉丁语persona,意
指古希腊时代戏剧演员在舞台上扮演的角色所戴的面具。 有关人格的定义多达几十种。一般认为,人格是个人独特而
稳定的心理特点的总和。 人格的结构包括气质与性格以及自我(zìwǒ)调控系统(自我
5
青少年期 (12-18岁)
形成自我同一性, 克服角色混乱
6
成年早期 (18-25岁)
获得亲密感,避免 孤立感
7
成年中期 (25-50岁)
8
老年期 (50 岁以后 )
获得繁衍感,避免 停滞感
获得完善感,避免 失望 感
希望,对人信赖,有安全感 自我控制,意志力,行动有信心 有目标,能独立进取 能力,具有求学、做人、待人的基本 能力 诚实,自我观念明确,追寻方向肯定
思维摆脱了具体内容的约束(yuēshù),能针对问题提 出假设,凭借演绎推理等形式解决抽象问题,其认 知活动达到抽象逻辑思维水平。
第十一页,共75页。
二、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fāzhǎn)理 论
(一)维果茨基将人的心理机能区分为低级心理 机能和高级心理机能,前者受生物成熟制约, 后者的发展则受文化-历史的制约。认为,人 的心理的实质是社会文化历史通过语言符号 的中介(zhōngjiè)而不断内化的结果。

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PPT课件

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PPT课件
5
中世纪 绘画中 的儿童 的形象 是“小 大人”。
6
2、 阶段论者:认为发展要经历一些不连续的步骤和阶 段,在每一个阶段或水平上,行为的组织有着质的差 异。强调发展过程是阶段性的,而不是平稳或连续的。
7
3 辨证唯物主义的心理学观点:个体心理的发展是一 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它既表现出一定的连续性 又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在一定时期内,个体心理 的发展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只发生一些细微变化, 即属于量的积累,体现着发展的连续性;当某些代 表新质要素的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新质要素 取代旧质要素占据主要地位,这时量变的过程就发 生了质的“飞跃”,表现出发展中的间断或跳跃现 象,意味着新的阶段形成。
10
? 尽管心理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会加速或延缓,但发展是不可逆的 也不可逾越。
? 3.不平衡性
?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上、发展的
起讫时间与到达成熟时期上的不同进程;另一方面,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
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 4.差异性
?
体现在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千差万别。
是消极的,表现为心理机能的衰退。 ? 5.心理发展是天性与教养的共同作用的结果。 ? 6.心理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
3
心理发展的几个基本特征
? 1.连续持续不断、贯穿其一生;但在持续一生的心理发
展中,具体的心理功能会表现出处于具有质的差异的不同阶段特征。
? 2.定向性与顺序性
4
(一)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人们对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持有不同的观点。 1、 连续论者:强调发展的连续性,认为心理的发展只是数量的变化,一
个婴儿与成人仅在量的方面有差别,儿童是成人的一个缩影。 在中世纪绘画中出现的儿童形象便是小大人(miniature adult)。

教育心理学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ppt课件

教育心理学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ppt课件

7
二、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一)高中生智力的发展 研究表明:智力发展在18岁之前是直线上升 的,以后缓慢发展,到25岁 时达到高峰,此 后很长一段时间维持在一个高原水平,直到 老年期到来才出现明显的下降。

8
(二)高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1、自我意识中独立意向的发展 2、自我意识成分的分化 3、强烈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 4、自我评价已基本成熟 5、有较强的自尊心 6、道德意识的高度发展
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1
பைடு நூலகம்一节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什么是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是指人类个体从出生到成年经衰老 至死亡的心理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2
一、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一)青春期带来的心理变化 1、身体外形的变化,使其产生了成人感; 2、性的成熟,使其对异性产生了好奇和兴趣;
复习思考题
1、初中生逆反心理的表现形式、形成原因及 教育对策 2、高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3、中学生人格发展的特点。

25
22
(二)中学生良好性格特点的培养途径
1、榜样的作用 2、民主的教育方式 3、运用集体的力量

23
(三)塑造中学生的优良的性格品质




1、道德品质:是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准则行为时所 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倾向和特征,在性格结构中属于 高层次部分。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2、自尊心:是个人要求社会、集体和他人尊重自己, 尊重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荣誉的心理倾向。 3、自信心:肯定自身存在的价值,相信自己的能力。 4、责任心:是指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社会有 关,积极主动地对自己、他人和社会负责和承担义 务的性格品质。 5、自制力:是指一个人自觉地调节和控制自己行动 24 的品质。

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的含义(一)含义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受精卵开始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第一,从时间跨度上讲,心理发展毕生持续,贯穿于生命全过程第二,从内容上讲,心理发展主要表现为认知发展和社会性与人格发展两大方面第三,从性质上讲,心理发展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变化第四,从影响因素上讲,心理发展是天性和教养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五,心理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二)心理发展的几个基本特征(简答)1.具有连续性与阶段性2.具有方向性与顺序性例如,在各种心理机能中,感知觉的发展最早,然后是运动技能、情绪、动机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抽象思维的发展通常最迟3.具有不平衡性如婴儿期与青春期发展较快,成人期发展较慢,表现出发展的不平衡性4.具有个体差异性二、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个体心理发展根据一定的标准被划分为几个以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有着质的差异的阶段,这些即: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14、15-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一)少年期:主要指初中阶段( 11、12-14、15岁)这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与幼稚性错综交织的矛盾。

其抽象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开始出现了反省思维。

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也有所发展,不过仍有不少的片面性和主观性他们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在显著增长,能随意调节自己的行动,也可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

随着身体的急剧变化,成人感产生,独立意识强烈。

并开始关心自己和别人的内心世界,同辈间的交往和认同增加,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

道德行为更加自觉,能自己概括出一般伦理性原则,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但自我控制力不是很强,经常出现前后自相矛盾的行为(二)青年初期:主要指高中阶段(14、15-17、18岁)这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后半部分PPT课件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后半部分PPT课件

2021/7/24
12
2008年9月3日 京华时报
13岁神童张炘炀北工大报到 成中国最小研究生
2021/7/24
13
大器晚成:姜子牙辅佐周武王,72岁才任宰相; 著名画家齐白石40岁才表现出绘画才能;
绝大多数表现为中年成才。中年是成才和创造 发明的最佳年龄,是人生的黄金时代。
2021/7/24
14
人生是没有彩排的,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
2021/7/24
7
3.不平衡性。
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上、发展的 起讫时间与到达成熟时期上的不同;
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 的发展速率。
2021/7/24
8
2021/7/24
9
4.差异性。
个体间差异表现: ①发展水平差异。
2021/7/24
10
2021/7/24
24
青春期为何有烦恼
(1)第一性征的成熟 (2)第二性征开始出现
2021/7/24
25
青春期为何有烦恼
2021/7/24
26
青春期为何有烦恼
Hale Waihona Puke 2021/7/2427
什么是性 1、生理学意义上的性 2、性别角色标准 3、性别认同 (视频)
2021/7/24
28
积极正确的面对早恋
2021/7/24
19
2.心理发展特点:
(1)生理变化对心理活动的冲击 首先,由于初中生身体外形(身高、体重、
面部表情)的变化,使他们产生了成人感,因 此,在心理上他们也希望能尽快进入成人世界, 希望尽快摆脱童年时的一切,寻找一种全新的 社会角色,获得一种全新的行为准则,扮演一 个全新的社会角色,获得一种全新的社会评价, 重新体会人生的意义。 例如:抽烟。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可修改版ppt]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可修改版ppt]

中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
初中生 ➢ 产生了与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有关的情感 ➢ 自相矛盾的情感 ➢ 热情与冲动 ➢ 选择性友谊建立 ➢ 情感的社会性更加明朗 高中生 ➢ 个性化的情感 ➢ 浪漫主义的热情
中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特点
理想、动机、愿望、兴趣形成与发展 品德发展和行为选择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
当儿童无法用现有图式来解释新信息时,他们就必 须要么修改现有的图式,要么创立一个新的图式来 组织这些信息
适应(adaptation) :儿童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做 出的调整,是人类通过遗传而获得的第二个基本倾 向
2、认知发展阶段论
认知发展阶段的特点
➢ 每个阶段一般都与特定的年龄段相联系,每个阶段 都以行为的质变为特征
图2-5 三山实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不可逆性
与一个4岁男童的对话: 问: 你有兄弟吗? 答: 有。 问:他叫什么名字? 答:叫吉姆 问:吉姆有兄弟吗? 答:没有。 (菲利普,1969)
具体运算阶段(concrete operational stage)
思维已具有可逆性和守恒性 序列化(seriation) 去中心化(decentration)
➢ 中学生认知发展的基本特点 (1)认知结构体系基本形成 (2)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 (3)认知与情感、意志、个性得到协调发展
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
目的更明确 持久性明显发展 精确性提高 概括性更强
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有意记忆占主导地位 理解记忆成为主要的识记方法 抽象记忆占优势
➢ 各阶段的出现遵循一定的顺序,从低到高,不能逾 越,也不能互换。但是由于社会文化、教育及个体 自身等方面的原因,这些阶段可能提前也可能推迟

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 11、12岁到14、15岁阶段,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 11、12岁到14、15岁阶段 岁到14 岁阶段, • 特点:半成熟、半幼稚 特点:半成熟、
• 青年初期 :
• 14、15岁到17、18岁时期,大致相当于高中阶段 14、15岁到17、18岁时期, 岁到17 岁时期
三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 (3)同化与顺应的关系 同化与顺应的关系: • A:在人在认知变化过程中,同化说明成长,是一种量的 在人在认知变化过程中,同化说明成长,是一种量 成长 发展, 变化;顺应说明发展 是一种质的变化。 变化;顺应说明发展,是一种质的变化 • B:同化与顺应之间既有不同,又相互补充。一个人的认 同化与顺应之间既有不同,又相互补充。 知发展,需要同化和顺应起作用。 知发展,需要同化和顺应起作用。如果同化和顺应的任何 一个的功能得不到充分地发展, 一个的功能得不到充分地发展,势必会限制一个人智力发 展。 • C:儿童只有通过“同化”或“顺应”过程,完成认知体 儿童只有通过“同化” 顺应”过程, 系的建构,才能达到认知的平衡状态。 系的建构,才能达到认知的平衡状态。 • 考试:单选 考试:
第三节 中学生的人格发展
• 一、人格的发展 (一)发展阶段: 发展阶段: 埃里克森的八阶段※※P20 埃里克森的八阶段※※P20

艾里克森(Erik Erikson)(也译着“埃里克森 埃里克森”)是 埃里克森 美国当代著名的精神分析医师,作为新精神分析学派的 代表人物之一,他曾跟随安娜•弗洛伊德(弗洛伊德之 女)接受过系统的精神分析训练。 • 他继承了弗洛伊德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结构理论 以及人格发展阶段论。但对弗洛伊德过份强调本我强调 性本能论的观点却并不赞同,他与安娜弗洛伊德一样, 更重视文化和社会以及自我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但他 从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考察自我对人格形成的影 响,提出了自己具有独到见解的人格发展渐成说 心 人格发展渐成说和心 人格发展渐成说 理社会发展阶段论。 理社会发展阶段论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32页PPT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32页PPT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 育
6、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黑格 尔 7、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 集体的 动作, 集体的 表情, 集体的 信念。 ——马 卡连柯
8、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 否则一 切都会 陷入污 泥中。 ——马 克思 9、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 —夸美 纽斯
10、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 真而不 幼稚, 勇敢而 鲁莽, 倔强而 有原则 ,热情 而不冲 动,乐 观而不 盲目。 ——马 克思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Leabharlan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

感知运动 前运算 具体运算 形式运算

(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

特点:

主要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在这些活 动中形成了一些低级的行为图式,以此来适应外部环境和进一步探 索外部环境。


手的抓取、嘴的吮吸是主要形式
如:从只是抓住成人放在手里的手里的物体——自己伸手去拿物体。 其认识物体的顺序:从认识自己的身体——探究外部世界。 大约在9~12个月获得物体永恒性的认识
定向性与顺序性

如个体动作的发展,就遵循自上而下、由躯体 中心向外围、从粗动作到细动作的发展规律, 这些规律可概括为动作发展的头尾律、近远律 和大小律,体现在每个儿童身上,都是如此。

个体心理发展的八个阶段 依据:个体在一段时期内所具有的共同的、典型的心理特点 和主导活动 乳儿期:1岁以前 婴儿期:1~3岁 幼儿期:3 ~ 6、7岁 童年期:6、7岁~ 11、12岁 少年期:11、12岁~ 14、15岁 青年期:14、15岁~ 25岁



一方面,由于环境的影响,生物有机体的行为会产生适应性的变化 另一方面,这种适应性变化不是消极被动的过程,而是一种内部结 构的积极的建构过程。 (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几个概念:

同化(assimilation):就是把外界元素整合到一个正在形成 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 顺应(accommodation):同化性的结构受到所同化的元素 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




(二)青年初期(14、15岁~17、18岁,高中阶段)

①生理上、心理上、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
②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 转化,出现辩证思维; ③社会高级情感有了深刻发展; ④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自我肯定 与自我否定常发生冲突; ⑤意志的坚强性与行动的自觉性有了较大的发展。


成年期:25~65岁 老年期:65岁以后

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一)少年期(11、12岁~14、15岁,初中阶段)

①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 的矛盾。 ②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仍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并出现反省 思维; ③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所发展,但带有片面性和主观性; ④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可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能随意调节 自己的行动; ⑤产生成人感,独立意识强; ⑥关心自己和别人的内心世界,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 ⑦道德行为更加自觉,但自控力不强。


(以这两个过程来阐释主体认知结构与环境刺激之间的关系)
图式(scheme):是皮亚杰用来解释认知结构的术语。是人 们为了应付某一特定情境而产生的认知结构。人最初的图式 来自于先天的遗传,表现为一些简单的反射。为了应付周围 的世界,个体逐渐地丰富和完善着自己的认知结构,形成了 一系列的图式。



在这一阶段的后期:感知觉和动作渐渐分化;后期( 1岁半)思维 开始萌芽
第一分阶段(出生~1个月)
儿童出生后以先天的无条件反射适应外界 环境,并且通过反射练习使先天的反射结构更 加巩固(如使吮吸奶头的动作变得更有把握), 还扩展了原先的反射(如从本能的吸吮扩展到 吸吮拇指、玩具,在东西未接触到嘴时就作吸 吮动作等)。这一阶段称为反射练习期。
教师资格认定辅导
《中学教育心理学》
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的含义

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 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四种特征:


①连续性与阶段性; ②定向性与顺序性; ③不平衡性; ④差异性
连续性与阶段性
定向性与顺序性



(二)关键期(敏感期)

1. 提出者: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动物身上存在 “印 刻”) 2.定义: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 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 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如:2岁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 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 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等。

第二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一、认识发展的阶段理论

1.代表人物: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2.内容: 儿童的认知发展不是一个数量不断增加的简单累积过程,而 是伴随同化性的认知结构的不断再构,使认知发展形成几个 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 有机体都有适应和建构的倾向,这同时也是认知发展的两种 机能

3.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的教育,能收到 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些心理发展关键期列举

0-2岁 亲子依恋关键期 1-3岁 口语学习关键期 4-5岁 书面语学习关键期 0-4岁 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 5岁左右 掌握数概念的关键期 10岁以前 外语学习的关键年龄 5岁以前 音乐学习的关键年龄 10岁以前 动作机能掌握的关键年龄
第二分阶段(1~4、5月)
在先天反射的基础上,儿童通过整合作用, 把个别的动作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些新的习惯, 如寻找声源,用眼睛追随运动的物体。这一阶 段称为习惯动作时期。(玩拨浪鼓)



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意义

(一)学习准备

1.定义;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 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 防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2.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纵向和横向 两个维度 3.学习准备不仅影响新学习的成功,而且也影响学习 的效率。学习也会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新的发展又为 进一步的新学习做好准备。(动态)

பைடு நூலகம்
一般而言,运用关键期这一概念,通常意味着缺失了关键期内的 有效刺激,往往会导致认知能力、语言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低下, 且难以通过教育与训练得到改进。 印度发现的“狼孩”,就是关键期缺失的典型事例。狼孩卡玛拉 由于从小就离开人类社会,在狼群中生活了8年,深深打上了狼性 的烙印,后来虽然回到人间并经过教育与训练,但到17岁时她的 智力才达到3岁儿童的水平,仅知道一些简单的数字概念,学会50 个词汇,能讲简单的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