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双基教学理论的一些看法

合集下载

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对音乐双基教学的一点思考

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对音乐双基教学的一点思考

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对音乐双基教学的一点思考内容摘要:音乐教育是美育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

音乐教育活动不是孤立的艺术,它本质上是一种依托于文化土壤中的情感教育。

正因为音乐教育具有“丰富想象、开拓思维、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的功效。

不能忽视音乐艺术美感及其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养成的灌输。

为了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美的同时,也不断深化对构成音乐美的基本元素的认识,及基本技能的养成,最终提升他们深层次的音乐鉴赏能力与美感趣味,本文从“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音乐双基教学的必要性”;“强化双基的教学误区与反思”;“新课改理念引导下的双基教学设计”;“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强化双基教学的作用”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性的思考。

关键词:音乐教育音乐基础知识音乐基本技能正文存目引言一、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音乐双基教学的必要性二、“强化双基”的教学误区与反思。

三、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强化双基教学的设计四、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强化双基教学的作用结语参考文献[1]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人民音乐出版社[2]《音乐基础知识入门》人民音乐出版社[3]《音乐教师新课程教学指南》辽宁大学出版社引言一代文豪雨果曾经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字母,一把是音符。

”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这些名言都道出了音乐教育对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性。

音乐正是借助于有节律的音响运动,塑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感情,晓之于理,动之于情,感之与心,寻之于行,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净化人的心灵。

为了使学生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充分发挥音乐这种比说教更深刻持久且有说服力的教育,让学生有一种对音乐新的诠释理解和再创造,就要在新课改的指导下继续切实深化双基教学,为学生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强化音乐双基教学的必要性“音乐双基”指的是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是对乐谱上的符号及一些相应的感念性名词,如何体现作为音乐的音及其关系的理论阐释;或换言之,就是解释乐谱为什么要把音乐这样记录下来的理由,以及记录乐谱所必要的,国际通用的规范。

小学数学从“双基”发展为“四基”

小学数学从“双基”发展为“四基”

论小学数学从“双基”发展为“四基”摘要:“双基”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

但是从21世纪开始,“双基”教学在发展过程中被异化,在素质教育的呼声下,“四基”教育应运而生,日渐丰富并发展起来。

“四基”的出现是对“双基”教育传统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它的提出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双基”“四基”小学数学教学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一、“双基”产生的背景一般认为“双基”是指数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双基”教学植根于中国教育的优良传统,有着悠久的历史。

远在2200年前,春秋战国时期的《论语》中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温故而知新”。

这些就已经渗透着“双基”的复习策略了,即“熟能生巧”。

“熟能生巧”已经成了中国的教育格言,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但是此时的“双基”思想还没有形成理论框架。

直到新中国的成立,“双基”的理论框架才逐渐清晰起来。

一般认为“双基”教学萌芽于50年代,形成于60年代,发展于80年代,成熟于90年代。

[1]例如,1952年教育部颁发的《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和《小学珠算教学大纲(草案)》任务之一是保证儿童自觉地及巩固地掌握算术知识和直观几何知识,并使他们获得实际运用这些知识的技能。

这是在教学大纲中第一次提出关于小学数学“双基”的教学任务。

到了六十年代,原来的草案在实施中存在很大的问题,于是教育部在1963年颁布了《全日制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大纲规定数学的教学目的是加强基础知识和指明三大能力。

一般认为这是数学“双基”的开端。

在经历了十年动乱之后,国家于1986年颁布了《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大纲进一步明确了基础知识和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性,可见“双基”的内涵在不断拓展。

再经过历时六年的修订,1992年国家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大纲在原来的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对思想品德的教育进行了进一步的明确。

中学数学“双基”教学与建构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学数学“双基”教学与建构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来 回答 问题 的 学 生 中大 都 是 用 测量 仰 角 和 到 旗杆 的 距 离 , 归结 到 解直 角三 角 形 , 再 但 有 一 个 同 学 却 提 出 用 标 杆 和 旗 杆 的 影 子 长 , 用 已学 过 的 直 角 三 角 形 相 似 的 方 法 再 求 解 。 位 同学 并 没 有 按 照 教 师 预 先 设 计 这 的 轨 道 思 考 , 是 把 先 前 学 到 的 知 识 用 于 而 今 天 的情 境 , 虽然 偏 离 了课 堂 的主 题 , 的 但 确 是 一 种 创造 精 神 , 惜 教 师 未 能 珍 重 这 可 个向同学进行创造精神教育的机会。 第 三 , 种 建 构 观 下 教 师 的 中 心 任 务 这 是 “围绕 主 题 , 心 设 计 ” 所 谓 “ 题 ”, 精 。 主 就 是 知 识 、 能 和 能 力 目标 。 谓 “ 计 ” 就 技 所 设 , 是 数 学 活 动 的 内 容 和 方 式 , 既 包 括 备 课 这 时 的 情 境 设计 , 包 括 在 课 堂 上 实 施 和 调 也 整 设 计 。 统 的 数 学教 学 , 传 传授 的 内 容是 由 前 人 完成 了的 数 学 , 教 法 是从 定 义 、 号 其 符 到 规 则 , 多 再加 上 “ 发 性 ” 作 料 使 学 顶 启 的 生稍觉可 口。 师的任务是举例 、 解 , 教 讲 学 生的任务是模仿 , 留给 学生 活 动 的 唯 一 机

Hale Waihona Puke …. 0u Chia E ca i n du t On — ov i— I nn aton Her d al
科 教 研 究
中学数 学 “ 双基 "教 学 与建构 主 义 的理 论 与 实践研 究
吴 莹 颖 ( 上海市娄 山中学 上海 2 0 5 ) 0 0 1 摘 要: 构主 义教 育观是 认知心理学现 代发展所产生 的新 的教 育理 念, 建 它不仅 能比较 本质地解释数学教 育的实质和实蓐过 程 , 而且能给 数学教育 的发展 方向和数 学教 师的数学教 学活 动提 供正晴的指 导。 虽然 , 构主义教 育观并 非数学教育所特 有 , 建 但数 学和数 学教 育的特 殊本质 决定 了, 这种教 育理念特 别适合于解 决数 学教 育所 面临的理论和实践 问题 。 当前全 面推行素质教 育的新课程改 革情况下 , 在 用这 种新观 念来 整理 、 总结我 们的经验 和教 训,有着重要 的意 义 。 文 简要论 述建 构主 艾教 育观 的几个 理论要 点 , 涉震薮 手“ 本 并 双基 ” 学 教 实践 中的 几个 突出 问题 ,最 后还 将在这 一观 念的指 导下给 出一 系列“ 双基 ” 学的课 倒进行 研 究。 教 关键词 : 教育 研 究 数学 中图 分 类号 : G4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7 —9 9 ( 0 9 1 () 0 9 1 1 3 7 2 0 ) c一0 2 —0 6 5 0 建构主义的数学教育观。 第 一 , 数学 学 习 中 , 生 的 学 习 和 教 在 学 师 的 教学 是 一 个统 一 的 过 程 , 此 , 习 观 因 学 和 教 学观 应 作 为一 个 整 体 看待 。 具体 地 说 , 不 能 只强 调 学 生学 习 的 个 体 建 构 性 质 , 而 忽 视 教 师 引导 下 的 “ 习 共 同体 ” 间互 动 学 之 交流 的社 会 建 构性 质 ; 能 只 停 留 在 知 识 不 学 习 的个 体 “ 解释 ” “ 义 赋予 ” , 应 引向 (意 )而 “ 学 共 同体 ” 同接 受 的 “ 解 ” “ 数 共 理 ( 文化 继 承 ” 的 转 变 , 这 又 显 然 给 教 师 发 挥 主 导 ) 而 作用 提 出 了要 求 。 言 之 , 构 主 义 教 育观 换 建 的 中 心思 想 , 但 指 明 了 学 生 对 数 学 知 识 不 的学 习 并 非 被 动 的 接 受 , 是 单 纯 地 复 制 不 和 同化 , 是 学 生 头 脑 中的 主动 建 构 , 生 而 学 主体 的 建 构 是 学 习 的 中 心 环 节 , 时 也 指 同 明 了这 种建 构 应 该 是在 主 要 由教 师 创设 的 教 学 情 境 ( 题 情 境 、 件 情 境 、 作 交 流 问 条 合 情 境 等 ) 通 过 一 定 的 活 动 不 同程 度 地 实 中 现的 。 第 二 , 种 建 构 观 下 , 师应 树 立 正 确 这 教 的 “ 生 观 ”, 首 先 是 要 求 用 心 去 了解 学 学 这 生 对 数学 概 念 、 学 原 理 、 学 规 则 等基 础 数 数 知识 恐如 何 建 构 的 , 是 “ 基 ” 学 的 基 这 双 教 础 .乜是数 学 “ 基 ” 学 研 究 的 深 层 次 的 { 双 教 重娶 ] 。 们 的 传统 教 学 经验 中有 “ 透 』容 我 、 吃 两头 ”教 材和 学 生) ( 一说 。 吃透 学 生 ” 传 统 “ , 的认 识 就是 了解 学 生的 知 识 基 础 和掌 握 程 度( 般诊 断 性测 验 便 可 了解 )但 这 是不 够 一 , 的, 充其 量 只 是对 学 习 结 果 的测 量 。 按建 构 主 义 教学 观 , 重 结 果 的 同 时 更 要 关 注 学 在 生建 构 的过 程 。 对于 一 个 已 经 转 变 了教 学 观 且 又 肯 用 心 观 察 、 考 、 析 总 结 的 教 思 分 师 , 对学 生 个案 的研 究 中 , 会 有 许 多有 在 总 价 值 的发 现 。 弗赖 登 塔 尔 在 谈 到 对 学 生 心 理 活 动 的研 究 时说 过 , “ 开 放 的头 脑 去 要 用 观 察 和 倾 听 , 且 要 鼓 励 对 一 些 被 许 多 人 而 认 为 不 值得 注 意 和 报告 的 事 情加 以 关注 和 报 告 —— 可 能 只 有 少 数 人 能够 鉴赏 它 们 的 价 值 , 这些 少数 人是 对 的 。 在 这 方面 , 但 ” 必 须 彻 底 转 变 观 念 , 学 生 真 正 放 在 主体 地 把 位 上 ( 非 口头 上 、 头 上 、 而 纸 笔头 上 ) 例 如 , 。

和‘双基’时代以及‘三维

和‘双基’时代以及‘三维

和‘双基’时代以及‘三维双基教学,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

双基教学理论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或教学理论,可以看作是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为本的教学理论体系,其核心思想是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双基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师有效控制课堂的高效教学模式。

显而易见,双基教学重视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基本技能的熟练掌握运用,有其合理性但也存在不足。

一方面教师主导地位很强势,而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实现。

新课标确定了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

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今天的“核心素养”,是一个不断渐进演变的过程。

其变迁体现了从学科知识到学科本质、再到学科育人价值的转变。

过去的“双基”是一维目标,也就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维目标在此基础上增加了“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修订组组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崔允漷在报告中指出,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但遗憾的是,多年来在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变成了三条目标、三类目标。

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史宁中说,教学目标从一维目标变成三维目标的原因在于,即使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很重要,但它依然是以知识为本的。

由于知识是一种结果,以知识为本的教育本质上是一种面向结果的教育,所以“双基”是结果性目标。

这种教育缺少学生探索、经历与体验后的感悟,也缺乏对学生智慧的培养。

他指出,数学学科经历了从“双基”到“四基”再到核心素养的转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双基”扩展为“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其中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旨在强调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积累经验的过程。

在史宁中看来,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教育的终极目标,与人的行为(思维、做事)有关,是学生在本人参与的数学活动中逐步形成发展的,是经验的积累,是过程性目标的拓展,是“四基”的继承发展。

数学核心素养具体表述为“三会”,即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中国数学双基教学理论框架

中国数学双基教学理论框架

中国数学双基教学理论框架作者:张奠宙文章来源:《数学教育学报》摘要:中国数学教育以“双基教学”为主要特征。

中国双基数学教学,是关于如何在“双基”基础上谋求学生发展的教学理论。

双基数学教学的理论特征有4个方面:记忆通向理解,速度赢得效率,严谨形成理性和重复依靠变式。

中国的数学双基教学在纵向上分为3个层次:双基基桩建设,双基模块教学和双基平台教学。

关键词:数学教育;双基教学;教育理念中国数学教育有许多特点,但是以“双基教学”为主要特征。

基于“数学教育高级研讨班”等大量的研究,数学双基教学的理论框架逐渐清晰起来。

这里,拟对双基数学教学的涵义、文化背景、心理学基础、教学特征,以及今后的展望,进行整体性分析。

长期以来,数学双基的定义是: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不必也不能更改。

但是,“数学双基教学”作为一个特定的名词,其内涵不只限于双基本身,还包括在数学“双基”之上的发展。

启发式、精讲多练、变式练习、提炼数学思想方法等,都属于“发展”的层面,却又和“数学双基”密切相关。

因此,中国双基数学教学,是关于如何在“双基”基础上谋求学生发展的教学理论。

这种发展是有效的,但也是有局限的。

继承“双基”数学教学的传统优势,并克服“双基”数学教学本身存在的局限,是当前数学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数学双基教学,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

从黄河的麦地文化到江南的稻作文化,农民在小块土地上精耕细作,以勤劳为本换取更多的收成,形成了重视基本生产技能的传统。

处于主导地位的儒家文化,要求学生代圣贤立言,强调的是读书人的基础。

即以记忆、背诵、经典理解、文章技法等的学习途径,获得学习的成功。

科举考试文化,包括八股文写作,尤其强调学子的基本功。

至于清代中期以后的考据文化,则更注重文字训诂的严谨推演。

这些传统的合力,反映到数学教育上,就形成了“重视基础”的教学传统。

1949年之后,学习苏联成为一时的国策。

于是,以严谨、重视形式化表达的苏联数学,进一步推动了数学“双基”教学的形成。

小学双基工作总结报告

小学双基工作总结报告

小学双基工作总结报告
今年是我在小学任教的第一年,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乡村小学,学生来自当地
的农村家庭。

在这一年里,我努力工作,不断学习,取得了一些成绩,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现在,我将对这一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

首先,我在教学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双基能力,即语文和数学的基础知识。

我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知识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我还注重巩固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学习基础。

在语文和数学方面,学生的成绩有了一定的提高,这让我感到非常欣慰。

其次,在学生管理方面,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自律能力。

我通过班会、心理辅导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

在学生管理上,我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有的学生不服管教,不爱学习,需要我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引导和教育。

最后,在与家长的沟通方面,我积极与家长沟通合作,与家长共同关心学生的
成长和发展。

我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与家长共同探讨学生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通过与家长的合作,学生的学习状况得到了改善。

总的来说,我在这一年的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双基教学

双基教学

双基教学双基教学,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双基教学模式的外部表征双基教学理论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或教学理论,可以看作是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为本的教学理论体系,其核心思想是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它首先倡导了一种所谓的双基教学模式,我们先从双基教学模式外显的一些特征进行描述刻画。

双基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结构双基教学在课堂教学形式上有着较为固定的结构,课堂进程基本呈“知识、技能讲授——知识、技能的应用示例——练习和训练”序状,即在教学进程中先让学生明白知识技能是什么,再了解怎样应用这个知识技能,最后通过亲身实践练习掌握这个知识技能及其应用。

典型教学过程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复习旧知——导入新课——讲解分析——样例练习——小结作业”,每个环节都有自己的目的和基本要求。

复习旧知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理解新知、逾越分析和证明新知障碍作知识铺垫,避免学生思维走弯路。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往往是通过适当的铺垫或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引出新知,通过启发式的讲解分析,引导学生尽快理解新知内容,让学生从心理上认可、接受新知的合理性,即及时帮助学生弄清是什么、弄懂为什么;进而以例题形式讲解、说明其应用,让学生了解新知的应用,明白如何用新知;然后让学生自己练习、尝试解决问题,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新知,增进理解,熟悉新知及其应用技能,初步形成运用新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小结一堂课的核心内容,布置作业,通过课外作业,进一步熟练技能,形成能力。

所以,双基教学有着较为固定的形式和进程,教学的每个环节安排紧凑,教师在其中既起着非常重要的主导作用、示范作用或管理作用,同时也起着为学生的思维架桥铺路的作用,由此也产生了颇具中国特色的教学铺垫理论。

双基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控制双基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师有效控制课堂的高效教学模式。

双基教学重视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基本技能的熟练掌握运用,具体到每一堂课,教学任务和目标都是明确具体的,包括教师应该完成什么样的知识技能的讲授,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的,学生应该得到哪些基本训练(做哪些题目),实现哪些基本目标,达到怎样的程度(如练习正确率),等等。

运用双基教学理论指导高等数学教学

运用双基教学理论指导高等数学教学

运用双基教学理论指导高等数学教学作者:姜绍忠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4年第02期摘要: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发现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主要表现在教材内容的衔接上和中学数学教学对学生的教学要求上,导致高等数学教学和学生学习存在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要保证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必须坚持以“双基”教学理论为指导进行高等数学教育教学工作。

关键词:双基教学论;高等数学;教学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019-01在高等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面对的学生基础严重不牢固,针对高等数学的内容的难度较大的特点,学生表现为学习困难,接受效果难尽人意。

在这种情况下,在高等数学教学工作中,只有坚持以“双基”教学理论为指导,才能保证高等数学的教育教学质量。

一、对我国“双基教学理论”的综述1963年我国颁布了中国特色的大纲,概括为:“双基+三大能力”,双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三大能力包括基本的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1996年我国的高中数学大纲又把“逻辑思维能力”改为“思维能力”,原因是逻辑思维是数学思维的基础部分,但不是核心部分。

由于在“双基”教学理论的指导下,使我国学生的数学基础以扎实著称。

进入20世纪,在“三大能力”的基础上,又提出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中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提出培养学生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和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随着“双基”教学理论的提出和实践,对数学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研究和运用双基教学理论对于实现数学教学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当前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日益深入的今天,做好高等学校的数学教学与中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高等数学教学为例,对实践双基教学理论提出自己的经验和措施。

二、我国双基教学论的特征及其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我国的双基教学理论回答了“记忆与理解的关系”,回答了“运算与思维的关系”,对数学的“逻辑证明提出了标准”,“为避免常规演练提出演练方式方法”。

“英语双基教学”研究综述

“英语双基教学”研究综述

“英语双基教学”研究综述作者:王娟娟来源:《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2期王娟娟(赣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西赣州 341000)摘要:“双基教学”自提出以来,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也促进了基础教育发展.所以,很长时间以来,义务教育阶段一直强调要落实“双基”.而随着新课标的出台,有人认为新课标不要求落实‘双基”.其实这是对新课标理念的误解,导致在英语教学中,一些教师出现忽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偏向.然而,根据我国的实际英语课堂教学来看,“双基”其实仍受到很大重视,它并没有淡化,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甚为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只不过缺陷在于教学过程中没有较好把握双基,学生在技能、综合运用方面的掌握还欠缺.因此,本文试图从“双基教学”相关概念、演进、“英语双基教学”研究现状与实施情况等进行综述,并指出已有研究不足与发展趋势.关键词:英语双基教学;基础知识;基础技能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2)01-0235-021 引言“双基”,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简称.首次明确提出“双基”概念的是教育部在1952年3月颁发的《中学暂行规定(草案)》,它指出:使学生获得“现代科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是中学的教育目标之一,主张把基础知识与技能作为我国普通中小学教学内容核心的课程理论,也就是“双基论”.“英语双基教学”指的是英语基础知识,即语音、词汇和语法的教学和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众所周知,我国的基础教育以“双基”扎实,名闻海外.然而,在新课程提出与实施中,有些人觉得新课程似乎忽视“双基”了,特别是外语教学,语言基础知识教学有时置于不当的位置,甚至回避语法教学.难道在实际的外语教学课堂真的不需要语法、语言知识的传授吗?其实,新课程从一开始并未忽略或淡化“双基”,只不过是以一种全新的视角与态度去重新、定位审视“双基”(包括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概念).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应当是随着教育改革与发展而与时俱进,新课程改革重新确定了学习者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同时,我们也须明白语言基础的学习是掌握语言的工具.因此,对“双基教学”已有研究的总结和再进行深入研究是有必要的.2 双基理论之历史演进双基理论植根于我国大地,对我国当代教育及课程实践有深远的影响.“双基”教学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大力发展于60至80年代,之后则不断丰富完善.我国早期的教学论主要是从前苏联引进的.前苏联的两部著作:凯洛夫任主编的《教育学》(1956年)及叶希波夫的《教学论》(1957年)对我国教学论影响较深,却未明确提出“双基”概念.双基教学可以说来源于大纲导向.我国自建国以来有八次课程改革,而课改的推进使“双基”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也呈现自己独有的特征,因此“双基”大致经历了以下8个阶段:(1)尝试与借鉴:“双基”初创(1949~1952);(2)摸索与提升:“双基”磨合(1953~1957);(3)激进与反思:“双基”激辩(1958~1965);(4)否定和曲解:“双基”危机(1966~1976);(5)迷茫和回归:“双基”澄明与“双基”理性(1977~1985);(6)科学与使命:“双基”规范(1986~1991);(7)发展与变革:“双基”突破(1992~2000);(8)特点与创新:“双基”活力(2001年以来).如今的新课程的“双基”相对于以前的“双基”有更为丰富新颖的内涵.虽然它强调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与传统教学的“双基”名称相同,都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不再为同一涵义.3 研究现状在国外,尚无“双基”这个称谓,因为双基植根于中国大地,所以,国外对双基几乎没有研究.双基教学理论对中国当代的教育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双基论”是我国教育界几代人不断实践与努力的成果,它在课程变革中萌芽、发展、成熟,但与国外教学理论流派不同的是我国“双基教学”理论没有公认的权威性著作或倡导者.以下是一些学者的研究观点及主要从中国知网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论文等综述.杭州大学的董远蓦教授是把“双基论”作为一种课程理论进行阐述较早的学者,他在专著《教学论》中阐述了“双基论”,认为“双基论”是在其长期的形成、发展过程中,结合我国国情与教学经验,并汲取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而不断丰富、充实的,它是充满生机的理论,且在加强学生双基能力、教材编写、和教育质量的提高等方面,“双基论”起了重大作用.此外,他还提出了双基论的三个依据:教育和教学的实践经验;教学的规律;我国的教育目标和中小学的任务.瑞典教育家马登教授和华东师范大学李士锜先生在“坚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双基的研究与实践”的工作方面为广大教师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关于“熟”能“生巧”与否,李士锜先生曾有阐述.他提出“熟”可能生“巧”,这为双基训练所包含的合理性做了理论上的解释,但同时也指出“熟”未必一定生“巧”,因为“巧”是不自觉的行为,所以有时大量的机械操练可能根本不会“生巧”.马登教授在《学习源于变异》中指出“中国学习者的悖论”一问题:西方学者认为中国教学属于“传授-接收”型模式,但中国学生较于西方国家学生有更好的学习结果.我们不禁质疑这种被动的学习为何能产生如此好的学习效果?马登教授的研究给出了解释:“与重复练习的量相比,我们应更加关注练习中所包含的变异的质.”他从理论上指出传统双基训练中“变式练习”的合理与可行性.1989年,华东师范大学的钟启泉教授在《现代课程论》中说到:“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积累的知识、技能等涉及的面非常广.在以普通教育为目标的学校教育中是不能全盘教授的,学生的能力亦难以达到.所以有必要传授学生明确、系统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以便使他们能掌握并灵活学以致用.如此则需从众多知识、技能中选择真正有用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并以此构成课程.”还有另一种观点:普通学校的课程主要属于‘双基’的范围.这是由我国著名当代课程论专家陈侠先生所提.刘效基(1991)从英语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两大方面的具体应用措施来研究英语双基教学.邵光华和顾泠沅(2006)从外部结构特征和内隐特征两个角度对“双基”教学理论做了特点分析.此外,指出双基教学对英语教学的重要影响,因此我们不仅要发现教学的外部特征,更重要的是发现其内部特征,并且把两者结合,应用到实际教学中,以此提高教学效果.汪潮、顾奋奋(1996)总结了双基论的演化与发展并进行回顾反思.他们认为,与中外教育史上所有发挥过积极作用的理论一样,“双基论”过时是必然.我们需做的是在吸收“双基论”所有科学合理的方面时,也应注重对其不好的一面进行改进.因此,修正“双基论”是当今课改的重要课题之一.刘启珍(2003)就基础教育汇总加强“双基”教学这一做法的理论基础进行心理学角度的剖析,指出其心理学基础,即双基教学的理论依据.对于“双基”的再认识,有关这方面的论文如:李涛(2000)的“知识经济时代对‘双基论’的再认识”;郭平平(2008)的“新课程背景下对‘双基’教学的再认识.”普通中小学教学内容的核心,它是在课程编制实践中形成并且指导中小学课程编制和实践的理论.杜爱莲(2007)以目前在校大学生英语学习现状为切入点,认为成功的英语教育应以小学的“双基”为奠基,同时又从“双基”的教学目标、方向、地位、教学模式和策略进行探讨,从而得出结论:小学英语双基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英语学习者的后续英语学习.综上所述,我国对“双基”教学的研究有很多,范围也较广,但是大部分是针对理科专业,尤其是中小学的数学双基研究最多,对于“英语双基”教学的研究、文献也较少;此外,对“双基”的研究大都集中于理论研究、历史演进、特征、及对学生和教师的双基的培养、提高和再认识,创新能力培养与双基的关系等.然而,研究都比较片面,大都谈理论,或根据个人经验,缺少对“双基教学”,尤其是“英语双基教学”的实证研究,以“英语双基教学”为关键词在知网检索近十年的全部期刊论文只有十几篇,以“英语教学”中的“双基”应如何具体应用的研究检索到的文献不足5篇;另外,“英语双基”教学的研究综述、述评的文献很少.4 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展望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对英语学科的双基研究很少;研究对象与范围狭窄;重复研究现象比较严重,大都是评价与认识;研究方法缺乏多样化,实证性研究与定量研究较少.双基教学的研究由来已久,但英语双基教学的研究还不够,笔者认为今后应引进国外先进教学理论并结合我国本土环境,将“双基理论”更好地运用于真实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并做好实证研究,研究该理论在新课标或任务型课堂中的实施情况、有效性及需改进之处将显得尤其重要,这也将成为今后的研究趋势与主题之一.5 总结通过以上研究的综述,我们认识到双基教学在我国中小学传统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及随着时代进步显示的缺陷而导致的误解及双基教学的失衡与错误对待.从已有研究与实际来看,我国中、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促使在实际英语课堂教学中,尤其是欠发达地区过于注重语言基本知识的传授而轻视语言技能、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而导致没有较好处理双基教学各方面的关系.现今的“双基”是与时俱进的“双基”,吸收了诸多教学理论的先进思想与理念,如建构主义理论、任务型教学等都是在学生已有经验与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而构建知识、提高能力.可见,没有基础,就谈不上建构,谈不上任务的设计与执行.因此,双基应该是知识与技能“两手抓”,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综合运用能力.因此,当前及今后的任务应该是对双基再认识,研究英语双基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情况与效果,如何将其贯彻运用于新课标下任务型教学课堂中.今后的研究中不仅应注重对“英语双基教学”的实证研究,从多角度、多方面采取更多有效的研究方法,从而使“双基”与时俱进,发挥更大的作用,以促进英语教学的发展.参考文献:〔1〕王策三.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3).〔2〕梁丽华.对双基理论的再认识[J].广东教育学报,2002.〔3〕刘效基.谈英语双基教学[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01).〔4〕邵光华,顾泠沅.中国双基教学的理论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3).〔5〕陈琳,王蔷,程晓堂.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汪潮,吴奋奋.教学双基论的回顾和反思[M].浙江教育学院,浙江教育科学研究院.〔7〕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8〕胡日启.浅论中学英语教师的“双基”要求[J].河池学院学报,1990,(01).〔9〕刘启珍.“双基”教学的心理学理论基础J}.湖北大学承认教育学院学报,2003,21(1).〔10〕杜爱莲.从大学生英语学习现状谈小学英语“双基”教学[J].现代企业教育,2007,(16).。

双基教学

双基教学

★关键词:为解决比较困难的数学问题而设置的一些“专题研究”
双基平台
例子:
圆锥曲线与直线关系;函数y=acosx+bsinx;函数 图像对称及周期性平台;向量中三点共线的充要 条件;数列Sn与an 的关系等
应用:
数学双基平台:研究函数y=x+1/x与y=x-1/x(共轭双曲线)
一、搭建“研究函数y=x+1/x的图像与相关性质的平台”
二、运用“函数y=x+1/x的图像与相关性质”的平台解决如下一些问题。
第五章 数学双基教学的高效率策略
西南大学陈重穆、宋乃庆教授提出的32字诀
积极前进,循环上升;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开门见山,适当集中;先做后说,师生共作
与“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不同。因为过分 “稳妥”,强调“层层夯实,打好基础”,在一 个知识点上反复讲,重复练,就会扼杀学生的学 习积极性。 “积极前进”是让学生自己伸手,甚至跳起来 摘桃子。 只有“前进”才能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常有 新鲜感,使他们不断有新收获。有成功感,促使 其“上进”。 认识不可能一次完成。“认识”这个饭是永 远煮不熟的,企图一次完成不但是事倍功半,而 且这会对进一步认识带来阻力。
2001年公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 标准》
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材数学参考书》
变式: 概念变式
♦概念性变式
非概念变式
♦过程性变式
概念变式:改变概念的外延
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例:
2x 1
x2 1 0
x 1 2 3
4x 3 5
3x 4 y 12
PISA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进行的15岁学生阅读、数学、科学能力评 价研究项目,主要考查义务教育末期学生 是否掌握参与今后社会生活所需要的问题 解决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该项目从2000 年开始,每3年一次,每次从阅读、数学、 科学中选择一个作为主要领域,另外两个 作为次要领域。

信息技术“双基”教学策略谈word资料7页

信息技术“双基”教学策略谈word资料7页

信息技术“双基”教学策略谈在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纷呈,理论炫目的当下,重新来谈信息技术的“双基”,似乎有些落伍。

所谓双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但在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践行什么样的教学理论,总有一个疑惑浮现在心头:信息技术课堂对于学生素质发展的价值何在?是学会一个个应用软件的使用,是能模仿教程制作网页,还是无师自通地聊QQ、发邮件抑或仅仅是通过信息技术会考?借鉴其他学科的实践和理论,笔者认为,信息技术也应该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唯有立足于此,信息技术教学对于学生的素质发展才算有所裨益,有所贡献。

那么如前所述的那些教学活动,是否把握了信息技术的“双基”训练呢?如何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加强信息技术“双基”教学?笔者,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为总结,浅述一二。

一、信息素养是“双基”教学的核心目标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一直把“应用软件的学习”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内容,从而在潜意识中把“双基”教学的目标定义为“学习应用软件的基本操作和相关基本知识”,好像学生只要掌握了这些应用软件的操作,就掌握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我们的教学任务也就完成了。

正是这样对信息技术“双基”的狭隘理解,导致我们的课堂教学犹如照搬软件教程般枯燥乏味,同时,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习惯于亦步亦趋的模仿,而在需要灵活运用的时候无从下手。

而事实上,把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定位在“应用软件的学习”上,是一种片面的价值追求。

我们应该把信息素养的培养,作为信息技术“双基”教学的核心目标。

所谓信息素养,简而言之就是“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如何去评价信息以及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其内涵包括“信息文化意识、信息道德情感以及信息技能”。

可以说,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双基”的目标升华,也是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现实价值的体现。

具体理由如下:1.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只有在学生主动的实践中才能从“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发展的能力”。

论物理教学中的“双基”与“三维”

论物理教学中的“双基”与“三维”

习 旧知——导 人 新 课——讲 解 分 析 ——样 例 练 习 _
/ J 、 结 作 用 的原 因。 同时 , 笔者在备课时对教 材的编排也做 了分析 : 本节 内
业” , 每个环节都有 自己的 目的和基本要求 。 容结构 的编排符合课程标 准的要求 。 教材通过让 学生 经历 : 观察 、 具体 结合苏科版八 年级上册第 四章第二节 《 透镜》 这节课 来 辨别 凸透镜 和凹透镜 , 测量老花眼镜的焦距 , 引导 学生 通过“ 做” 、 说, 复 习第一 节的《 光 的折射 》 的主要 知识 “ 折射定律 ” : 1 . 当光 从 通 过“ 问题解决” 、 通 过“ 交流与合作 ” , 感 知有关方法 , 构建相关 的 种介 质斜射入 另一种介质 时 , 折射 光线 、 入射光线 和法线在 同 科学 内容 。 平 面内 ; 2 .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 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 3 . 光垂 直 第二 , 过程 和方法 目标 。 《 物理课程标准》 强调在实践中学习 , 入射时 , 折射角 、 入射角均等于零 ; 4 . 入射角增大( 或减小) 时, 折 射 “ 总 目标” 指 出“ 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 , 在实践过程 中学 习、 运用 角随之增大( 或减小) 。 主要 目的是为学生理解新知 、 逾越分 析和证 物理 ” 。在《 透镜》 这节课 中, 笔者安排 了三个活动贯穿始终 , 三个 明新知障碍作知识铺垫 , 避免学生思维走 弯路。在导入新课环节 探究活 动完成的质量如何将 直接影响这节课 的教 学质量 。活动 中, 笔者是通 过学生触摸 透镜引 出新 知 , 通 过演示激光演 示器 实 4 . 3的 目的是通过学生 自己的观察 ,认 识透镜的成像 特点及对光 验 《 凸透镜使光线会聚》 、 《 凹透镜使光 线发散》启发式 的讲解分 的作用 , 我通过协调使学生完成交流与合作 。活动 4 . 4笔者在学

谈谈您对新课标中的双基到四基

谈谈您对新课标中的双基到四基

>谈谈您对新课标中的“四基”的认识,从“双基”到“四基”的发展,关键是什么?
过去的“双基”指的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新课标提到的“四基”指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

即通过数学教学达到以下要求: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双基教学的的操作程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大部分可以得到落实。

欠缺的是对基本技能和基本观念态度进行理论和实际操作程序相结合的研究和实践,但是如何找到中间的平衡点,是个关键。

只有将理论体现在课堂上,用理论来驾驭合适的教学方式,才能使两者得到平衡。

中国数学双基教学

中国数学双基教学

中国数学双基教学中国特色的数学“双基”教学理论——张奠宙先生数学教育名言解读陈飞(贵州省习水县第一中学,新青年数学教师工作室)名言:“双基”是中国数学教学的重要特征;数学“双基”教学有四个特点:记忆通向理解、速度赢得效率、严谨形成理性、重复依靠变式,数学“双基”教学的理论模型包括“双基基桩、双基模块、双基平台”,数学教学要在坚实基础的基础上谋求应用和创新的发展.出处:张奠宙.中国数学双基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绪论1-6.张奠宙(1933-2018)先生是中国特色数学教育引领者,数十年来大声疾呼建立中国特色的数学教育理论,期待建设中国特色的数学教育学派.总结中国数学教育实践经验和特色,张奠宙先生认为“双基”教学是中国数学教育的重要特征,它根植于中华传统的耕作文化、儒家文化、考试文化和考据文化,并且可以与西方数学教育理论嫁接.张奠宙先生为中国数学“双基”教学理论的建设可谓投入最多,成果最为丰硕.是什么原因促使张奠宙先生投身于“双基”教学理论的建设呢?“双基”教学理论的建设是不是一帆风顺呢?数学“双基”教学理论在国内外的境遇如何?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又重读张奠宙先生的论著和其他文献,试图梳理出一条中国数学“双基”教学理论的发展史,为今后继续从事数学“双基”教学理论研究的学者提供借鉴.1 数学“双基”教学:优良传统中国数学教育有许多特点,公认以“双基”教学为主要特征. [1] 什么是数学“双基”?公认的是“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基本技能”.我国老一辈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华罗庚、魏庚人、曹才翰、张孝达都注重数学“双基”教学.华罗庚先生是我国著名数学家,他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数学“双基”教学的概念,但是他的教学思想有一条鲜明的主线——创造源自基础,基础孕育创造.数学教学的基本要义是围绕创造打好“基础”,让学生在打好“双基”中走向创造.[2]在这种数学“双基”教学思想指导下,华罗庚先生培养了一大批数学人才,遗憾的是华罗庚先生的数学“双基”教学思想没有系统化、形成一整套理论.魏庚人先生是我国第一位中学数学教材教法专业的教授,也是1950年至1980年间我国数学教育专业唯一的教授.倡导“双基”教学是魏庚人先生重要的数学教育思想,他的这个思想初步形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来源于他的教学实践.早年在北师大附中教学实践中,他就十分重视“双基”教学,使学生数学学习得到了学得容易、学得深刻的效果.1962年,魏庚人先生为陕西省数学会编写了《加强中学数学基本知识与基本训练的几点意见》一文,当时通过陕西人民广播电台向全省中学多次广播,此文于1963年发表在《人民教育》上,标志着他系统的“双基”教学理论的形成.魏庚人先生在文中指出,“为了提高中学数学的教学质量,首先应该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训练方面的教学”.魏庚人先生认为的“双基”教学包括基本知识和基本训练两个方面.[3]魏庚人先生的数学“双基”教学理论是我国学者第一次对“双基”教学理论化提升的尝试.遗憾的是在魏庚人先生生活的年代,数学教育还没有真正成为一门学科.即使在国外,直到1968年弗赖登塔尔创办荷兰《数学教育研究》,提倡数学教育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出现,一改以往国际数学教育大会仅仅是各国教学大纲的交流,数学教育研究才逐渐科学化.所以,魏庚人先生虽然躬身力行几十年研究“双基”教学,但只能算是一个理论雏形.关于数学“双基”的理论,直到2006年邵光华、顾泠沅还在《中国双基教学的理论研究》一文中感叹,与西方教学理论流派不同,中国“双基”教学理论没有公认的倡导者或权威性著作.曹才翰先生是我国数学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在《初中数学中的双基与能力》一文中,他理清了双基与能力的区别与联系,知识是人对经验的概括,技能是对一系列行为方式的概括,能力是直接影响人们顺利有效地完成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是对思想材料进行加工的活动过程的概括.[4]“双基”与能力是并列的,“双基”并不包含能力,这为对“双基”的界定奠定了理论基础,防止有人把“双基”概念泛化.张孝达先生是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曾任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数学室主任,践行“双基”教学思想,他在2000年的《坚持双基,加快改革创新步伐》一文中,认为我国数学教育的一大优势就因为强调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从而学生有扎实的数学基础,所以必须坚持“双基”.[5]在张孝达先生主编的教材中也能体现他的“双基”教学思想.由于历史的局限性,还有我国数学教育研究还没有与世界接轨,先辈数学家、数学教育家都没有成为“双基”教学理论公认的倡导者,也没有写出“双基”教学理论的权威论著,但是他们为后来学者打下了基础.2 数学“双基”教学:使命在身中国在数学教育实践上取得的成绩举世瞩目,却没有广受认可相应的数学教育理论支持.张奠宙先生早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他在1997年就撰文指出:“我国的数学教育,经过建国后近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但似乎还没有很好地上升为理论.”他认为“中国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呼吁“如能把‘双基’教学提到理论高度,将是国际数学教育界的一项重大贡献”,并列出了如何进行“双基”教学理论研究的建议,今天看来,仍有较大的指导价值.[6] 国内学者对数学教育的误解也促使张奠宙先生致力于“双基”教学理论研究. 他在《中国双基教学》中写道:“就在北京大兴的一次不经意的讨论过程中,使我下定决心研究数学双基教学.那是一次讨论高中课程的会议,我认为要总结中国自己的成功经验,发扬自己的优良传统.一位教育家随口说道:‘中国当代的学科教育有什么可以发扬的?我不知道. ’这很刺激我.学科教育在中国至今没有获得应有的重视,原因很多.其中重要的一条是自己缺乏研究,没有拿出一流的成果来.就连‘数学双基’这样‘耳熟能详’、‘行之有效’的经验,居然也没有科学的研究,对一般教育理论和实践没有多少贡献.我觉得数学双基教学的研究已经时不我待. ”[7]之后,张奠宙先生身体力行的投身于“数学双基教学”这一专题,他的同事唐瑞芬教授说:“十多年来真可谓呕心沥血、锲而不舍,大会讲,小会说,从国际数学教育大会到国内的诸多场合,从理论研究工作者到第一线中小学数学教师,从数学教育高级研讨班的专题讨论,到基层组织的数学教师研修班的成果总结,从追根溯源的理论探索到教学实践中的典型案例、调查实录. ”[7]唐瑞芬教授提到的“大会讲”,其中一个就是指在2004年在哥本哈根召开的第10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上,张奠宙先生与戴再平教授以“中国双基数学教学和开放题教学”为题做了45分钟报告,报告英文版发表在韩国数学教学学会志《数学教育研究,2004(9)》(国际刊ISSN1226-6663),中文版发表在《数学教育学报》,在国内外产生较好的反响.3 数学“双基”教学:理论探索早在1996年,常熟高等专科学校的田中和江苏大学的徐龙炳到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访问,张奠宙先生指导他们研究“数学双基”.他们非常努力地工作,在没有国家任何经费支持的情况下,凭着个人的热情,争取中学老师的帮助,完成了难度很大的“初中学生整式运算能力调查”的项目.这包括一个衡量“数学双基”的量表,以及严格的测试和精致的数据分析.肇始于1992年的数学教育高级研讨班,前后持续了15年,在我国数学教育界有很大的影响力,其中有两届研讨班以“双基”为主题:“数学教育技术和‘双基’研究(2002年,苏州)”和“数学‘双基’教学研究(2004年,南宁)”.两次的讨论形成了《中国数学双基教学》(2006年)一书,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数学“双基”教学理论框架:“双基”是中国数学教学的重要特征;中国“双基”教学有四个特点:记忆通向理解、速度赢得效率、严谨形成理性、重复依靠变式,给出了“双基基桩、双基模块、双基平台”模型,并指出数学教学要“在坚实基础的基础上谋求应用和创新的发展”(如下图所示). [7]2013年,张奠宙先生继续进行总结,将数学“双基”教学融入中国数学教育特色的核心:[8]中国数学教育特色的核心是:“在良好的数学基础上谋求学生的全面发展”.这里的“数学基础”主要是“数学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和“三大数学能力”(数学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数学发展”是指: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与此相应的教学方式突出“数学内容本质的理解”,其主要特征是:数学“双基”教学(正在发展为数学“四基”教学),数学新知的教学导入,教师主导下的师班互动教学,数学尝试教学,数学变式教学,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等.数学“双基”教学成为我国优秀数学教育传统之一,数学“双基”教学的研究迄今已有60多年,我们要再接再厉,与时俱进地研究“双基”教学.现在,为了适应数学教育的发展需要,人们又提出了将数学“双基”发展成“四基”(如下图所示),即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当然,数学“四基”理论将接受实践的检验,我们拭目以待.2008年出版的《数学“双基”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和2013年出版的《数学教育的“中国道路”》是张奠宙先生继续深入研究“双基”的成果,标志着中国特色的数学“双基”教学理论形成,这也许是揭示华人学习者悖论奥秘的一把钥匙.今天,我们可以说张奠宙先生就是数学“双基”教学理论的主要倡导者,《中国数学双基教学》《数学“双基”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数学教育的“中国道路”》就是数学“双基”教学理论权威著作.4 数学“双基”教学:任重道远著名华人学者蔡金法教授于2007年用中文出版了《中美学生数学学习系列实证研究》一书,该书的第十二章是启示与建议.书中指出:“是否需要重新考虑对‘双基’的投入?”我们应该在基础和楼层之间需要找到一种平衡.为有限的投入设计一个良性结构,使它能产生更大的效益.[9]张奠宙先生也表达过类似的观点:“在花岗岩的基础上盖茅草房,是极大的浪费”,“我国在‘双基’教学上有成功的经验,但是也存在着‘基础过剩’‘缺乏创造’的不足”.2004年,张奠宙在南宁举行的数学教育高级研讨班上,提出“双基教学”的概念:在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谋求学生的创新发展.这样的提法,就是为了取得基础与发展的平衡,避免“双基”的异化.既要基础,又要发展,是我们今后的任务.我国的“双基”教学理论在国际上还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弗赖登塔尔数学教育奖获得者、中国香港大学的梁贯成教授在一次超星学术视频中讲道:“中国数学教育特色与西方国家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双基’是我们很重要的一个看法,但是还没有提升到一个理论框架的层次. ”张奠宙先生寄语第三届华人数学教育大会:“所以我觉得从中国文化和传统中找到中国数学教育的特征,去除她的不足.然后,发扬她的在世界上正确的东西,这样中国数学教育一定会成功.现在我们还没有这个力量,话语权都在西方人手里.”“因为我们是后来者,后来者也要赶上去,要加倍努力,但我相信像我这样一代人过去,很快还会有第二代、第三代,我们接力赛跑,总有一天能够以华人数学教育学派的姿态,出现在世界舞台上.”建设中国数学“双基”教学理论,包括建设中国特色的数学教育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的数学教育学派,张奠宙先生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我等后辈定当勇往直前,奋起直追,努力赶超世界数学教育先进水平.。

论中职数学的“双基”教学

论中职数学的“双基”教学

论中职数学的“双基”教学朱雅明浙江省海宁市高级技工学校浙江省海宁市 314400摘要:中职数学教育是整个中职教育中的重要一个分支。

本文主要对数学“双基”知识进行了阐述,分析其数学现状,并对中职学校数学“双基”知识如何教学进行谈论。

关键词:中职数学基础知识基础技能教学设计在职业教学中,数学课是一门对学生相对要求较高的学科,需要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能力的运用,常常容易让学生感觉枯燥心生反感。

刚从初中转入中职学校的学生一下接触许多新的概念,在理解、掌握方面普遍感到困难,甚至有的学生认为中职学生没有学习数学的必要性,这是学生对数学理解缺少正确的认识。

其实数学是日常生活和学习专业知识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

工具的价值在于应用,在应用中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现在,利息、分期付款、保险、证券等经济方面的数学问题,已成为人们的常识,日益介入人们的日常活动。

因此要树立数学应用于现实生活的意识,打下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能力的基础,它是中职数学教学不可削弱、只可加强的目标之一。

一、中职“双基”教学的定义所谓中职“双基”教学,是指中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中职数学教学目标是一个较为完整的“三位一体”(双基、能力、思想品质),其中“双基”是实现目标的基础环节,同时“双基”是学生数学能力与个性培养的载体。

双基教学理论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或教学理论,可以看作是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为本的教学理论体系,其核心思想是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中职“双基”教学是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和基本能力培养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以学法为基础,注重教法,具有启发性、问题驱动性、示范性、层次性、巩固性特征的一种教学模式。

中职数学基础知识是指中职数学中的概念、性质、公式、法则、定理及其内容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的方法。

可归纳为下面三个方面:一是数学知识,它包括中职数学中的概念、定义、公理、定理、法则等;二是数学方法,它主要指中职数中的基本方法,如消元法,配方法,图像法,分析法等;三是数学思想,它主要指中职数学中的基本思想,如变换思想,集合思想,概率思想等。

数学双基教学的发展, 争鸣与反思

数学双基教学的发展, 争鸣与反思

数学双基教学的发展、争鸣与反思杨豫晖1952年,我国《中学暂行规程(草案)》首次提出中学教育目标之一是使学生获得“现代科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小学暂行规程(草案)》提出的目标之一是:“使儿童具有读、写、算的基本能力和社会、自然的基本知识”,各学科的双基教学随之产生。

与其他学科一样,数学双基教学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我国数学教育的进步,并成为我国数学教育的特色和优势。

由于“双基”的形成和发展是渐进的,人们对“双基”的认识和理解也在不断变化,尤其是应试教育的产生和影响,双基教学实践中出现过分强调记忆、过度强化训练、“双基”要求拔高、“双基”成了“应试双基”等异化现象。

双基教学在实践中出现的偏差和左右摇摆,成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成为教育界关注的重大研究题材。

因为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双基教学中共同关注的问题阐明各自的看法,所以观点自然有异。

本文把双基教学实践中的差异,研究中的不同的意见以及文献内外的论争都视为争鸣。

本文拟梳理数学双基教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反思双基教学中出现的争鸣,以促进数学教育乃至基础教育双基教学的可持续发展,一、数学双基教学的形成和发展自1952年以来,数学双基教学经历了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阶段一:大纲首次提出“基础知识”,教材、教学中有了“双基”(1952-1956年)。

1952年大纲提出:“中学数学教学的目的是教给学生以数学的基础知识,并培养他们应用这种知识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所必需的技能和熟练技巧。

”该大纲首次提出“基础知识”和“技能”要求,“双基”一词并未提出。

当时我国模仿苏联,在大纲修订前编译出版了一套中学数学教材,造成大纲与教材有不一致的地方,而教学又要求依据大纲,给教师教学带来一些困难。

1954年和1956年大纲的相关表述与1952年的大纲类似,但出版了有“双基”的中学数学教材,并有了双基教学。

1952年颁布的《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也提出:“保证儿童自觉地和巩固地掌握算术知识和直观几何知识,并使他们获得实际运用这些知识的技能。

新教学理论

新教学理论

新教学理论一、新的教学观1、教学目的的新演变——新的教学目的观(1)双基观:传授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

(2)智能观:加强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3)素质观:加强基础,增强能力,发展个性,提高素质。

2、教学本质的新定义——新的教学本质观(1)将“教学”当作一种行为,即相当于老师的“教”,是教学实践中教师这一方的行为。

(2)将“教学”看成是一个联合词组,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组成的活动,并且两者不可分割。

(3)华东师大施良方教授指出,从关注教师的行为的角度来说,“教学(教)就是教师引起、维持与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现代的课堂教学,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过程,而是实现学生的某些内在的发展与变化的过程。

3、教学价值的新内涵——新的教学价值观(1)重外在价值轻内在价值。

教学的外在价值,即教学服务于社会的价值。

教学的内在价值,即教学具有完善人的精神世界的价值。

(2)内外价值并举。

教学不能仅仅只注重学生认知智慧的发展,还应关注人的情感智慧的发展,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完善人的精神世界。

4、教师角色的新定位——新的教师观(1)教师的职责定位:传授文化知识;教师的角色定位: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纪律的管理员、社会的代表人等。

(2)教师角色的新定位为:人类文化的传递者;新生一代灵魂的塑造者;学生心理的保健医生;学习者和学者;人际关系的艺术家;教学的领导和管理者。

教师职责的新定位: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引导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发展。

5、对学生的新认识——新的学生观(1)潜能观——学生是具有巨大潜能的人人的潜能分为生理潜能和心理潜能。

心理潜能又分为智慧潜能、情感潜能和创造潜能。

教师所要做的,就在于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能。

我们要相信每个人都具有潜能。

(2)发展观——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①乐观地估计学生的天性。

坚持性善论,反对性恶论。

性善论注重自省和内在力量的挖掘,性恶论注重外在规范的约束和行为的矫正。

简论“双基”教学和“三维目标”的关系及其实践优化

简论“双基”教学和“三维目标”的关系及其实践优化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ouble Basis Teaching" and "Three Dimension Objective" and
their Perfection
作者: 刘建君 舒娟
作者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西安710062
出版物刊名: 当代教师教育
页码: 59-63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4期
主题词: 课堂教学 双基教学 三维目标
摘要:"双基"教学是新中国教育界几代人成功实践探索的结果,是有效提高教育质量的教
学理论,是中国教育工作者对世界教育理论宝库做出的重要贡献。

"三维目标"是新课改中对于教学目标的另一种陈述。

"双基"目标和"三维目标"之间没有本质的差别,更没有原则性的分歧和冲突;所不同的只是在目标陈述上,前者强调的是素质的基础,后者关注的是素质的三个方面。

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双基"目标和"三维目标"的关系,将两者科学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

数学双基研究范文

数学双基研究范文

数学双基研究范文数学双基是指在数学教育中以基础理论和实用技巧为双基,既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理论思维,又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实际运用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数学已经成为一门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科学。

因此,数学双基的研究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数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数学的基础理论是数学研究的核心,它包括了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通过研究数学的基础理论,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本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数学的基础理论也是数学应用的基础,在深入研究应用问题时,基础理论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思维方法。

因此,在数学双基研究中,基础理论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数学的实用技巧研究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实际运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数学的实用技巧是指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所需要的数学方法和工具。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数学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

数学的实用技巧研究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的实际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在数学问题中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研究数学的实用技巧,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应用意义,更好地应用数学来解决实际问题。

然而,目前的数学教育普遍存在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之间的脱节现象。

许多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只注重掌握基础理论,而忽视了实际应用的学习和训练。

这导致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缺乏实际运用能力,只能机械地套用公式和方法,而无法灵活地应用数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研究数学双基应该成为数学教育的重要议题。

为了实现数学双基的有效培养,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育体制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和。

首先,在教学内容方面,应该合理安排基础理论和实用技巧的学习内容,注重基础理论的理解和实用技巧的应用。

其次,在教学方法方面,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和项目化教学等,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最后,在教育体制方面,应该建立完善的教育评价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并对学生的数学双基进行全面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双基教学理论的一些看法植根于中国大地的双基教学理论,是新中国教育界几代人成功实践探索的理论结晶,是在中国经济落后、文化科技水平低下、教育基础薄弱的国情下,提出、发展并切实使中国教育质量得到迅速而有效提高的教学理论,是中国教育工作者对世界教育理论宝库的重要贡献。

与西方教学理论流派不同,中国“双基教学”理论没有公认的倡导者或权威性著作。

双基教学理论对中国当代的教育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实践证明,在教育事业相当落后之时,重视和加强双基是迅速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方法。

中国大多数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自觉地萌发了“双基”情结。

种种舆论似乎表明,双基教学不适合新的教育形式和新的课改,过去教育中一切不好的方面也都归因给了双基教学,但作为在过去50年里使中国教育不断进步、不断取得辉煌的双基教学理论又不能完全抛弃。

那么,在新的教学理念实施过程中,要想继续发扬我国双基教学的优良传统,与现代教育理念有机结合,就必须对这种理论作认真总结和进一步研究提炼。

作为中国优良传统的双基教学也确实需要梳理和总结,因为到目前为止,把它作为一种教学理论进行研究的成果还不多。

本文试图对中国双基教学的理论作一深层次探讨,遵循的基本研究原则是“中立”,不带有褒贬,不带有倾向,只是作为一种研究对象,透过现象揭示其内涵与本质。

由于数学教学最具有国际可比性,本文将以数学学科教学为依托。

同时,希望此文能抛砖引玉,引起更多的本土教育研究。

一、双基教学模式的外部表征双基教学理论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或教学理论,可以看作是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为本的教学理论体系,其核心思想是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它首先倡导了一种所谓的双基教学模式,我们先从双基教学模式外显的一些特征进行描述刻画。

1.双基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结构双基教学在课堂教学形式上有着较为固定的结构,课堂进程基本呈“知识、技能讲授——知识、技能的应用示例——练习和训练”序状,即在教学进程中先让学生明白知识技能是什么,再了解怎样应用这个知识技能,最后通过亲身实践练习掌握这个知识技能及其应用。

典型教学过程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复习旧知——导人新课一讲解分析——样例练习——小结作业”,每个环节都有自己的目的和基本要求。

复习旧知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理解新知、逾越分析和证明新知障碍作知识铺垫,避免学生思维走弯路。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往往是通过适当的铺垫或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引出新知,通过启发式的讲解分析,引导学生尽快理解新知内容,让学生从心理上认可、接受新知的合理性,即及时帮助学生弄清是什么、弄懂为什么;进而以例题形式讲解、说明其应用,让学生了解新知的应用,明白如何用新知;然后让学生自己练习、尝试解决问题,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新知,增进理解,熟悉新知及其应用技能,初步形成运用新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小结一堂课的核心内容,布置作业,通过课外作业,进一步熟练技能,形成能力。

所以,双基教学有着较为固定的形式和进程教学的每个环节安排紧凑,教师在其中既起着非常重要的主导作用、示范作用或管理作用,同时也起着为学生的思维架桥铺路的作用,由此也产生了颇具中国特色的教学铺垫理论。

2.双基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控制双基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师有效控制课堂的高效教学模式。

双基教学重视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基本技能的熟练掌握运用,具体到每一堂课,教学任务和目标都是明确具体的,包括教师应该完成什么样的知识技能的讲授,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的,学生应该得到哪些基本训练(做哪些题目),实现哪些基本目标,达到怎样的程度(如练习正确率),等等。

教师为实现这些目标有效组织教学、控制课堂进程。

正是有明确的任务和目标以及必须实现这些任务和目标的驱动,教师责无旁贷地成为课堂上的主导者、管理者,导演着课堂中几乎所有的活动,使得各种活动都呈有序状态,课堂时间得到有效利用。

课堂活动组织得严谨、周密、有节奏、有强度。

整堂课的进程,有高度的计划性,什么时候讲,什么时候练,什么时候演示,什么时候板书,板书写在什么位置,都安排得非常妥当,能有效地利用上课的每一分钟时间。

整堂课进行得井井有条,教师随时注意学生遵守课堂纪律的情况,防止和克服不良现象的发生,随时注意进行教学组织工作,而且进行得很机智,课堂秩序一般表现良好。

严谨的教学组织形式,不仅高效,而且避免了学生无政府主义现象的发生。

双基教学注重教师的有效讲授和学生的及时训练、多重练习,教师讲课,要求语言清楚、通俗、生动、富于感情,表述严谨,言简意赅。

在整堂课的讲授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不断提问和启发,学生思维被激发调动,始终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

在训练方面,以解题思想方法为首要训练目标,一题多解、一法多用、变式练习是经常使用的训练形式,从而形成了中国教学的“变式”理论,包括概念性变式和过程性变式。

双基教学模式下,教师具有的知识特征通过一些比较研究可以看到:我国教师能够多角度理解知识,如中国学者马力平的中美数学教育比较研究表明:在学科知识的“深刻理解”3.双基教学的目标双基教学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讲究精讲多练,主张“练中学”,相信“熟能生巧”,追求基础知识的记忆和掌握、基本技能的操演和熟练,以使学生获得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和较高的学科能力为其主要的教学目标。

对基础知识讲解得细致,对基本技能训练得入微,使学生一开始就能够对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获得一个从“是什么、为什么、有何用到如何用”的较为系统的、全面的和深刻的认识。

在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双基教学从不放松和抵制对基本能力的培养和个人品质的塑造,相反,能力培养一直是双基教学的核心部分,如数学教学始终认为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的三大基础能力。

可以说,双基教学本身就含有基础能力的培养成分和带有指导性的个性发展的内涵。

4.双基教学的课程观在“双基教学”理论中,“基础”是一个关键词。

某些知识或技能之所以被选进课程内容,并不是因为它们是一种尖端的东西,而是因为它们是基础的,所以双基教学思想注重课程内容的基础性。

同时,双基教学也注重课程内容的逻辑严谨性,在课程教材的编制上,体现为重视教学内容结构以及逻辑系统的关系,要求教材体系符合学科的系统性(当然也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依据学科内容结构规律安排,做到先行知识的学习与后继知识的学习互相促进。

双基教学的课程观也非常注意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教学内容安排要求由实际事例开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循序渐进。

5.双基教学理论体系的开放性双基教学并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吸收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来丰富和完善自身的理论。

双基的内涵也是开放的,内容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总之,从外部来看,双基教学理论是一种讲究教师有效控制课堂活动、既重讲授又重练习、既重基础又重能力、有明确的知识技能掌握和练习目标的开放的教学思想体系。

二、双基教学的内隐特征深入到课堂教学内部,借助典型案例,分析中国教师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我们不难得到,中国双基教学至少内涵下面五个基本特征:启发性、问题驱动性、示范性、层次性和巩固性。

1.启发性双基教学强调双基,同时强调传授双基的教学过程中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反对注入式,主张启发式教学,反对“填鸭”或“灌输”式教学。

各种教学活动以及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都要求富有启发性,不论是教师讲解、提问、演示、实验、小结、复习、解答疑难,也不论是进行概念、定理(公式)的教学,复习课、练习课的教学,教师都讲究循循善诱,采取各种不同方式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使之主动地、积极地、充满热情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会“质疑启发”,即通过不断设疑、提问、反诘、追问等方式激发学生思考问题,通过释疑解惑,开通思路,掌握知识。

在演示或实验过程中,教师会进行“观察启发”,借助实物、模型、图示等,组织学生观察并思考问题、探求解答。

在新结论引出之前,根据内容情况,教师有时采用“归纳启发”,通过实验、演算先得出特殊事例,再引导学生对特殊材料进行考察获得启发,进而归纳、发现可能规律,最后获得新结论。

有时会采用“对比启发”或“类比启发”,运用对比手法以旧启新,根据可类比的材料,启示学生对新知识作出大胆猜想。

所以,贯彻启发式原则是双基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也因此,双基教学具有了启发性特征。

如有的教师为了讲清数学归纳法的数学原理,首先从复习不完全归纳法开始,指出它是人们用来认识客观事物的重要推理方法,并揭示它是一种可靠性较弱的方法,由此产生认知冲突,即当对象无限时,如何保证从特殊归纳出一般结论的正确性。

接着,用生活实例——摸球进行类比启发:如果袋中有无限多个球,如何验证里面是否均为白球?显然不能逐一摸出来验证,由于不可穷尽,所以,无法直接验证。

但如果能有“当你这一次摸出的是白球.则下一次摸出的一定也是白球”这样的前提保证,则大可不必逐个去摸,而只要第一次摸出的确实是白球即可。

至此,为什么数学归纳法只完成两步工作就可对一切自然数下结论的思想实质清澈可见。

双基教学的启发性是教师创设的,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充分体现,其关键是教师的引导和精心设计的启发性环境,启发的根本不在于让学生“答”,而在于让学生思考,或者简单地说在于让学生“想”。

所以,一堂课从表面上看,可能全是教师在讲解,学生在被动地听,可实际上,学生思维可能正在教师的步步启发下积极地活动着,进行着有意义的学习。

事实上,双基教学中,教师的一切活动始终是围绕学生的思考或思维服务的,为学生积极思考提供、搭建脚手架,为学生建构新知识结构提供有效的、高效率的帮助。

双基教学讲究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自己发现,这是一种特殊的探索方式,双基教学的这种启发性内隐特征决定了双基教学并不是教师直接把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经常地引导学生去发现新知。

2.问题驱动性双基教学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整个教学过程经由教师精心设计,成为一环扣一环、由教师有效控制、逐步递进的有序整体,使得学生能轻松地一小步一小步地达到预定目标。

在这个有序教学整体的开始,教师以提问方式驱动学生回顾复习旧知识,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凸显“用原有的知识无法解决的新的矛盾或问题”,以此为契机,让学生体验到进一步探索新知的必要性,认识到将要研究和学习的新知是有意义和有价值的,继而将课题内容设计为一系列的矛盾或问题解决形式,并不断地以启发、提问和讲解的方式展开并递进解。

决。

事实上,双基教学模式中,教师设计一堂课,经常会考虑如何用设计好的情境来呈现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或提出问题,引起认知冲突,使学生有兴趣进行这节课的学习;同时也会考虑如何引入概念,如何将问题分解为一个一个有递进关系的问题列逐步深入,如何应用以往的工具和新引进的概念解决这些问题,等等,以驱使学生聚精会神地动脑思考,或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解分析解决问题或矛盾的方法或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