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教学课例

合集下载

《蜡烛》教案(通用15篇)

《蜡烛》教案(通用15篇)

《蜡烛》教案(通用15篇)《蜡烛》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⑴积累“拂晓、瓦砾、地窖、鞠躬、颤巍巍”等词语,把握其读音、词义。

⑵了解和故事发生的背景。

⑶了解战地通讯的特点。

⑷整体把握故事内容,理解作品战斗的主题。

2、力量目标:⑴把握记叙的要素,了解通讯的文体特征,逐步提高同学阅读记叙文的力量。

⑵把握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分析其行动描写,深层次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⑶揣测语言,着重品尝关键性语句的丰富意蕴和表达作用,提高理解力量。

3、德育目标:了解反法西斯同盟各国用血肉凝聚的深厚情意,在跃动的烛火中,我们好像发现了人类光明的将来。

学习本文,应激发同学追求和平,消退战斗的正义情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把握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探究这篇通讯感人的艺术效果是如何发生的。

【教学方法】1、朗读法与争论法相结合:让同学在反复朗读和热闹争论中,把握文意,理解人物形象。

充足调动同学学习的乐观性,增加其参加意识,把课堂归还给同学,体现同学的主体地位。

2、联想拓展法:在文意蕴藉的地方,引导同学联想想像,推想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而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3、点拨教学法:文章人物的思想感情简单把握,但深层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探究文章感人的艺术效果发生的奥妙,还需老师适当的点拨。

【教具预备】多媒体、文字资料。

【课时布置】1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要点〗朗读课文,把握记叙六要素,整体把握文意;分析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探究文章发生感人的艺术效果的奥妙;揣测语言,体会文章丰富的意蕴。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设计一:往事如烟,岁月如流,一切有形的东西已被时间磨蚀得锈迹斑斑,惟有情感,高尚圣洁的情感却长存天宇。

在反法西斯战斗中,一位南斯拉夫母亲把一生中惟一珍爱的东西──结婚蜡烛,献给了一个苏联青年。

这一幕将永久留存在喜爱和平的人们的记忆里。

今日我们学习西蒙诺夫的战地通讯《蜡烛》。

设计二:其次次世界大战期间,法西斯强盗肆意践踏人类文明,在纷飞的炮火中,一切有形的东西都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毁灭,但不行摧毁的是反法西斯联盟钢铁般的意志。

蜡烛教案(通用5篇)

蜡烛教案(通用5篇)

蜡烛教案蜡烛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蜡烛教案(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蜡烛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学习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情感: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求: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清脉络。

教学过程:一、导入1、板书课题:23、半截蜡烛2、这篇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二、自读课文1、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2、出示词语,朗读词语伯诺德夫人强盗绝密绝妙蜡烛熄灭秘密点燃厄运摇曳杰奎琳盯住镇定楼梯3、学生交流词语意思厄运:困苦的遭遇摇曳:摇晃镇定: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不忙,从容不迫。

三、理清课文脉络自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2)写伯诺德夫人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

第二段(3)写一名德国军官点燃了藏有情报的蜡烛,伯诺德夫人取出一盏油灯,吹灭了蜡烛,暂时避免了一场危机。

第三段(45)写大儿子想借搬柴生火之机拿走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但没有成功。

第四段(67)写小女儿杰奎琳在万分危急关头,借上楼睡觉拿走装有情报的蜡烛,避免了一场危机。

四、作业1、描红2、抄写词语3、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要求: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一、复习听写词语二、学习课文(一)学习第1、2自然段1、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呢?请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的1、2自然段2、交流这是装着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非常重要,因为它关系到国家利益,关系到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安危。

3、在读课文,想一想这个藏情报的办法是一个什么样的办法?(绝妙的办法)4、妙在哪儿?蜡烛的位置显眼,谁也不会想到主人会把绝密的情报藏在眼皮底下的蜡烛里,所以反而骗过了前来搜查的德军。

《蜡烛》教案15篇

《蜡烛》教案15篇

《蜡烛》教案15篇《蜡烛》教案1设计思路:蜡烛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比如幼儿过生日的时候,断电的时候等。

而且本小区附近有一个蜡艺厂,很多家长都在这个厂里工作,家中也有许多漂亮的蜡烛,幼儿会经常会把这些漂亮的蜡烛带到幼儿园中,于是便把蜡烛投放到了区域活动中,让幼儿自己去探索。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对于用火来点蜡烛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有些幼儿还把蜡烛油滴下来玩,幼儿惊奇的发现烛油变成了花瓣,变成了树叶,变成了星星,变成了雨点,变成了泡泡,变成了雪花等等,于是便产生了本次活动,让幼儿通过尝试,充分体验烛油滴画带来的快乐。

考虑到幼儿自己构图和涂色的速度较慢,同时也为了让幼儿有充分表达自己想法的时间,因此,本次活动采取了幼儿构好图后第二课时的教学。

活动目标:1、幼儿通过尝试,从作画中体验烛油滴画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2、幼儿能创造性的在自己勾画好的形象上滴画出各种作品。

3、培养幼儿用火的安全意识。

4、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5、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了解蜡油画的特点,大胆用烛油在半成品的作品上尝试滴画。

活动难点:能在半成品的作品上,创造性的滴画出各种完整、和谐、美丽的作品。

活动准备:1、幼儿勾画好的各种半成品作品(第一课)。

2、蜡烛、深色颜料、毛笔、抹布等。

活动过程:(一)了解蜡烛教师带领幼儿进入蜡烛世界。

你们看,教室里都是什么啊?蜡烛有什么用?漂亮的烛火在干什么啊?(二)神奇的烛油。

烛油宝宝看到烛火宝宝跳的这么开心,它忍不住了,它也想出来跳一跳,烛油宝宝会在哪里跳呢?它说想出来到我们小朋友的画上来跳舞,(教师出示幼儿的半成品作《小鱼吹泡泡》)。

烛油宝宝说它会跳吹泡泡舞呢!1、教师讲解示范烛油滴画教师将烛油自由溅落在半成品的小鱼画上,重点讲解滴烛油时的疏密和画面的布局,引导幼儿注意画面的丰富性和完整性。

教师边示范边结合一些安全要求。

2、引导幼儿发现蜡烛滴画的秘密。

2024年《蜡烛》创意教案设计(精选8篇)

2024年《蜡烛》创意教案设计(精选8篇)

2024年《蜡烛》创意教案设计(精选8篇)什么是教案?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蜡烛》创意教案设计(精选8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我整理的《蜡烛》创意教案设计(精选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蜡烛》创意教案设计1教材简析《半截蜡烛》是九年义务教育小语第十册第12课。

课文生动地记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一个普通家庭的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的事,赞扬了伯诺德夫人及其儿女的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课文可分为四段。

描绘了一场紧张激烈而又没有硝烟的战斗,人物的心理活动刻画地相当细腻。

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扣人心玄。

教学目标目标句有激励,导向功能,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及本课的特点和五年级同学学习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如下: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8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2~3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厄运”、“摇曳”、“镇定”等词语。

3、能联系课文内容,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静,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4、通过合作的形式,续编故事,培养小朋友自主合作的能力,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这些教学目标是在课堂中综合渗透完成的。

教学重点、难点从不脱离教材自身和同学的接受能力考虑,围绕课后练习题,确定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的阅读感悟,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静,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课时布置计划3课时完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1、教法:“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我在教学过程中将主要采用质疑点拨法等自主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蜡烛教案7篇

蜡烛教案7篇

蜡烛教案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调研报告、工作方案、合同文本、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research reports, work plans, contract tex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reflec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蜡烛教案7篇提前准备好教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课堂的内容和流程,确保课堂有条不紊的进行,教案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蜡烛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蜡烛》教学设计(15篇)

《蜡烛》教学设计(15篇)

《蜡烛》教学设计《蜡烛》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蜡烛》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蜡烛》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读读读记记生字新词,理解“小心翼翼,完好无损,若无其事、不动声色、了如指掌”等词语。

2、抓住语言、动作、神情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和敌人斗争时的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了解课本剧的特点,表演《半截蜡烛》。

【教学过程】一、学习提纲1、读通读顺课文,理解“小心翼翼、若无其事、不动声色、了如指掌。

”2、自读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3、默读课文,勾画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关键词句,思考批注,伯诺德一家人有()美好品质。

4、表演《半截蜡烛》:⑴ 分小组,做准备。

⑵ 师生合作表演。

⑶ 生生合作表演。

练习提纲二、练习表演《甘罗十二为便臣》(同步阅读110页)1、说说主要写了一件(),甘罗是一个()的人。

2、班队课上表演《甘罗十二为使臣》。

一、初读课文,掌握字词,归纳文章主要内容二、指导自读课文,体会人物特点伯诺德夫人:1、“……不惜代价守住它……”2、“……不惜一切代价,包括我们的生命”。

杰克(若无其事):“我去柴房抱些柴来生个火吧”杰奎琳(笑容象白荷花一样纯洁):“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盏灯上楼睡觉吗?(机智勇敢临危不惧热爱祖国。

)三、指导学生分角色练习表演《半截蜡烛》1、分角色。

2、找道具。

3、背台词。

四、表演《半截蜡烛》,全班其他同学评价1、师生合作表演——评价。

2、生生合作表演——评价。

《蜡烛》教学设计2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泊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人教版初二语文《蜡烛》教案优秀9篇

人教版初二语文《蜡烛》教案优秀9篇

人教版初二语文《蜡烛》教案优秀9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为了加深您对于蜡烛教案的写作认知,下面作者给大家整理了9篇人教版初二语文《蜡烛》教案,欢迎您的阅读与参考。

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蜡烛》教案篇一品中悟情-----《蜡烛》教学片断实录……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两个问题:①、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可用“谁干什么”的句式来概括)②、这位南斯拉夫老妇人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师:这位母亲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埋葬红军烈士的呢?请大家跳读课文,画出环境描写的句子,自由朗读,感受老妇人当时的处境。

(学生找到相关句子一一朗读,尤其是反复描写炮火的句子,在老师的指导下作了连贯朗读)师:从这些句子中你能感受到当时的情况吗?生:当时战争很激烈,硝烟弥漫,炮火纷飞……师:在这炮火连天的战场上,这位老妇人却依然镇定自若地埋葬这位死去的、素不相识的苏联红军战士,她的举止令人感动,她的精神让人敬佩。

假如你是一名随军摄影记者,亲眼目睹了这感人的事件,你要用你手中的相机,把这美好的瞬间变成永恒,你会抓拍哪个画面?(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把它描述出来,并说明抓拍这个场景的理由)。

可以直接找文中的句子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生:我会抓拍这个画面:“然后,她双手捧起弹坑四周的浮土,一捧一捧慢慢地放在死者身上。

不久死者已经完全被泥土盖住了。

老妇人还没有满意。

她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坟堆。

又休息了一会,她又捧起浮土来继续盖上去。

”这一幅画面可以看出老妇人对红军烈士的关心,她非常用心地在埋葬烈士,体现了她对红军烈士满怀爱意。

师:哪些词语较能体现出老妇人对红军烈士的用心?生:“几小时”、“还没有满意”生:“竟然”生:“一捧一捧”、“慢慢地”这些词语可以看出老妇人对苏联红军烈士的尊敬。

师:能把“一捧一捧”改成“一捧捧”吗?生:不好。

“一捧一捧”强调她的郑重其事,速度很慢,非常仔细。

《蜡烛》教案7篇

《蜡烛》教案7篇

《蜡烛》教案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心得体会、汇报材料、演讲致辞、条据文书、合同协议、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reflections, presentation materials, speeches, policy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蜡烛》教案7篇教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进行合理的调整,以适应教学进度,教案的设计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和兴趣进行个性化调整,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蜡烛》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蜡烛》的教学设计(精选14篇)

《蜡烛》的教学设计(精选14篇)

《蜡烛》的教学设计《蜡烛》的教学设计(精选14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蜡烛》的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蜡烛》的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阅读战争题材的作品,可以了解历史,可以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和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可以看到真善美与假恶丑的两个极端,可以看到人类意志力、智能、体能最大限度的表现,从而获得有益的启示。

学习这篇课文,要注意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境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己的体验和评价,还要努力提高阅读的质量和速度。

【学情分析】学习课文时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着重体会人物思想情感的深度。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精读课文,细细领会语句的深层含义。

2、启发学生怎样抓住关键词语,怎样在假设、比较中品味。

3、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意蕴,培养理解和想象能力。

【教学理念】1、教师要成为语文教学的组织者和引领者。

2、要引导学生精读课文,获取语文素养,并受到思想情感的陶冶,丰富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精读课文,感知形象,领悟内涵。

2、难点:根据课文的特点品味语言,揣摩细节。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1、注音:地窑( ) 揣( ) 迫( )击炮瓦砾( )堡( )垒削( )去耸( )立枕( )鞠躬( ) 匍匐( ) 腋( )窝闪烁( )僵( )硬屏( )障烛蕊( )颤( )巍巍2、释义:耸立:高高地直立。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瓦砾:破碎的砖瓦片方。

精疲力竭:形容耗尽体力,极为疲乏。

匍匐:爬行;趴。

永垂不朽:姓名、事件、精神等永远流传,不可磨灭。

二、导入1、作家简介:西蒙诺夫,苏联作家,生于军官家庭,1934年开始写作,1938年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二战期间任《红星报》战地记者,以后一直从事战争题材的创作,《我城一少年》、《俄罗斯人》、《日日夜夜》等均获俄罗斯奖金。

蜡烛教案模板6篇

蜡烛教案模板6篇

蜡烛教案模板6篇教案的设计可以融入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教案是教师为了更有力把握知识点提早整理的文字载体,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蜡烛教案模板6篇,供大家参考。

蜡烛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

2、通过关键词体会人物机智、勇敢、沉着的品质、3、进一步明白人物身上的共同点,深深的爱国。

4、通过感悟课文,学习体会特别语境中词的特定含义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1、板书:半截蜡烛。

问:你对我有感觉吗?任何事物,在你看到、摸过后,都应该有感觉。

比如读书,你既听到,又看到,就要特别有感觉。

2、指名读,有什么感觉?3、同一样东西,在不同的情况下,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感觉。

你信不信?一个二十寸的大蛋糕,上面点燃着半截蜡烛,有什么感觉?一张餐桌,两杯红酒,两个人面对面坐着,中间银色的烛台上燃着半截蜡烛,什么感觉?突然停电了,屋里漆黑一片,心里十分害怕,忽然,门开了,妈妈的脸在烛光里格外温柔,你有什么感觉?4、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觉。

伯诺德夫人一家,看到半截蜡烛被德国人点燃了,那是什么感觉呢?5、请学生说,引读第3自然段。

6、出示:半截蜡烛,越来越短的蜡烛冒着青烟的烛芯,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此时此刻,它仿佛变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

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指名读,带着你的感觉读。

想想这些词在课文中什么情况下出现,带着感觉一起读。

7、①这是一个方法,读一个词一句话都要联系当时具体的情况,读出感觉。

②为了这半截蜡烛,伯诺德夫人一家与德国人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在这场较量中,你觉得谁最令你佩服?请你自己读课文,找出有关词句,用来证明。

③读书,就要有感觉,而且要把自己当成书里的人,体会一下他们当时的感觉。

请你注意,课文中有一些词,平时的意思是什么,在当时的情况下,你有什么不同的感觉?生读,师巡视,并指点。

8、交流,相机教学。

一、伯诺德夫人:1、看着,如果是你,你当时什么感觉?2、急忙,在这句话里你读出了什么?3、轻轻,你感受到什么?做动作,要显得很随意还有谁要补充?指名帮助说明值得佩服。

蜡烛的教学教案(优秀7篇)

蜡烛的教学教案(优秀7篇)

蜡烛的教学教案(优秀7篇)《蜡烛》优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1、会认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参照“我的词语库”自由积累词语,培养学生积累词语的兴趣和习惯。

3、熟悉8个字的常用词语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会认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认识14个字,8个字常用词语3、教学用具4、标签教学过程一、导课老师谈话:小朋友,你们玩过花炮吗?。

请说说它们是什么样子。

(学生自由回答。

)二、新授(一)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根据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如有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标出段序,把带有生字的词语圈出来,自主识字词。

3.离开文中的拼音,你还认识这些生字词吗?(出示多媒体课件,用开火车的游戏认读生字、生词,巩固识字。

)(二)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根据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如有读不通的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轮流读1—8自然段,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如有错误,老师或同学及时纠正。

4、边听边想:课文讲的是什么事?(三)问题切入。

1、同学们读了课文以后知道小猴子是在那里找到像炮竹一样的东西吗?2、都有谁去点炮竹呢?3、最后谁点了炮竹?4、点着后,动物们发现是什么东西?三、练习1.组词。

捡()炮()能()烟( )爬( )胆()2、把词语连成句子。

一样,小猴,烟花,东西,在村子,捡到,里的,野猪,点烟花,勇敢地3、读一读,并用喜欢的词语造句我们勇敢动物挨近理解进步围绕退缩四、总结1、出示要写的生字,读准字音。

2、分析字形,找形近字比较,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字形。

3、指导书写,老师重点指导“处”是半包围结构,第三笔“捺”要写得平而长。

五、作业1、练习组词造句,会运用。

2、观察字形结构和各部分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练习描红。

3、学生自己练习。

六、板书红蜡烛捡:小心翼翼(害怕)看:你推我搡往后退乌龟:刚刚就黄鼠狼:光就(胆小)《蜡烛》教案篇二教学目的1、整体阅读课文,能够感知课文内容,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蜡烛》教学设计(通用15篇)

《蜡烛》教学设计(通用15篇)

•••••••••••••••••《蜡烛》教学设计《蜡烛》教学设计(通用1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蜡烛》教学设计(通用1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蜡烛》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明确文章的六要素,把握全文。

2、学会用细腻的外貌、动作、细节描写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3、通过朗读品味作者感人至深的语言,感受各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用血肉凝结的情谊,熏陶学生的道德情操。

【教学重难点】1、分析文章感人至深的原因。

2、体会主人公对战士深厚的情谊。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早读课朗读),积累字词,查找相关资料。

2、教师:了解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知识和南斯拉夫解放战争的史实,弄清课文所牵涉的历史背景。

【教学方法】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辅,讨论法、问答法、点拨法、朗读法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开门见山)本文的是一件十分普通的东西──蜡烛,谁能告诉我蜡烛有何作用?师:蜡烛的最大作用就是照明,然而在本文中它又被赋予了什么意义呢?二、介绍相关背景资料(作者及文体)请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1、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知识。

2、南斯拉夫解放战争的史实。

三、阅读课文,整体把握学生朗读课文(默读),理清这篇文章的记叙要素: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4年9月19日地点:贝尔格莱德的萨伐河岸人物:老妇人玛利育乞西、苏联红军士兵契柯拉耶夫。

事件:一位苏联红军战士在南斯拉夫国土上牺牲了,南斯拉夫母亲不顾枪林弹雨,以惊人的毅力安葬了烈士,拿出自己唯一珍爱的结婚花烛点在烈士坟头。

四、品读课文,理解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1、朗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有关老妇人的片断,齐读。

2、文中的老妇人始终未说一句话,作者通过行动描写来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要求学生展开想象,推想文中老妇人的心理活动。

《蜡烛》优秀教案(通用5篇)

《蜡烛》优秀教案(通用5篇)

《蜡烛》优秀教案《蜡烛》优秀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蜡烛》优秀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蜡烛》优秀教案篇1一、宣布学习重点,提出问题这节课学《蜡烛》(板书),本文学习重点有三条:(1)围绕中心精心选择材料;(2)通过细腻的动作描写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3)结合特定的语境理解句子的含义(板书)。

这篇文章围绕“蜡烛”,描写了二次世界大战时,一个南斯拉夫老妇人育乞西和一个苏联青年红军之间的感人故事。

这节课要弄清楚以下几个问题:本文是一篇战地通讯,通讯以叙事为主,向读者交待清楚报道的事件的前因后果,即交待清楚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请问:本文的中心事件是什么?要叙清楚是不容易的,必须有一定的篇幅。

全文共44节,分几个部分叙述其前后事件?请划分文章层次并概括段意。

除叙述的表达方式外,通讯还往往借助于描写来突出人物形象。

景物描写是其中一种手段:它往往能起到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和交待故事背景的作用。

本文中伴随着老妇人的出现,有两处景物描写,请找出来并分析其作用。

动作描写是刻划人物心理和塑造人物形象的又一重要手段。

老妇人在炮火下平静地整理烈士的遗体,清理墓坑,吻别死者,掩埋烈士,你是如何看待老女人这一切行动的?珍藏了45年的结婚蜡烛点燃在红军战士的坟头,老妇人又静静地在寒夜守护着红军战士。

全文就是这样在诗意般的境界中抒写了那“不会熄灭的火焰”,这样的结尾又有怎样的含意?二、带着问题读书,做答共五个问题,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快速阅读课文,做书间笔记。

学生答完,在小组中作答后,在班上作答。

三、精讲教材本文描写一个南斯拉夫老妇人冒着炮火,掩埋一位苏联红军的遗体后,将珍藏多年的喜烛点燃在烈士坟头静静陪伴到拂晓的感人故事。

从叙事过程看,全文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1—7),讲红军战士偷袭牺牲。

第二部分(8—31):讲老妇人冒着炮火掩埋烈士。

实用的《蜡烛》教案3篇

实用的《蜡烛》教案3篇

实用的《蜡烛》教案3篇实用的《蜡烛》教案1一、导入:蜡烛,曾是人们常用的照明工具,在黑暗中,一点昏黄的光往往勾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勾出无限遐想。

于是,无论中外,都有许多诗文以蜡烛为题。

例如,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现在,蜡烛已失去它本身的实用价值,但我们仍常用它来寄托某种情感:喜庆,或是忧伤……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西蒙诺夫的《蜡烛》更是抒写了一种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纯洁而又令人震撼。

二、检查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拂晓瓦砾地窖鞠躬颤巍巍2、介绍二战解放南斯拉夫情况。

(建议小组讨论候选代表发言)3、作者简介三、整体把握,感知课文:1.自由朗读:读懂大意。

.目的寻读:为了突出某种形象、某种感情,作者往往会对有些内容反复交代和描写。

文章对哪些内容进行了不厌其烦的反复描写?理解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对德军炮火的11次描写对蜡烛的6次描写对黑围巾的4次交代对老妇人动作的反复描写(3次“爬”、3次“跪”)提示:对炮火的多次描写,为人物活动设置了一个典型环境,写出了德军的残忍疯狂,突现了老妇人的不顾生死、临危不惧。

在一个特殊的环境、特殊的氛围中,反复描写蜡烛有着特殊的意义。

烛光,象征着红军烈士的生命之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是两国人民用血肉凝结的深厚情谊的象征。

“黑色的大围巾”表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写出了老妇人对牺牲的'苏联红军战士的跨越国界的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3次“爬”写出了老妇人年劳力衰;3次“跪”写出了行动不便的老妇人对牺牲的苏联红军战士的深痛哀悼。

四、探究写法,揣摩感悟:1 、再读全文,其中是否有些片断令你感动?请你为大家朗读一下,并说说令你感动的原因。

(学生任意选择片断朗读,原因的说明言之成理即可。

可选择重点语句作详细的讨论和分析)。

题材感人,重点描写老妇人掩埋苏联烈士的过程,突出蜡烛、烛光。

感人的原因:环境危险,炮火连天;老妇人年老体弱,掩埋烈士非常吃力;老妇人像掩埋亲人一样掩埋烈士;点在坟上的蜡烛有特殊的意义。

《蜡烛》教案(精选22篇)

《蜡烛》教案(精选22篇)

•••••••••••••••••《蜡烛》教案《蜡烛》教案(精选22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蜡烛》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蜡烛》教案篇1科学意图: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材料准备:大小不同的广口瓶以及大小、粗细相同的小蜡烛。

实验操作:(1)点燃一根小蜡烛后,用广口瓶罩住,观察蜡烛的变化,让幼儿了解蜡烛燃烧需要空气。

(2)同时点燃两根小蜡烛然后用大小不同的两个广口瓶同时罩住,让幼儿观察比较,看哪根蜡烛燃烧的时间最长。

指导建议:蜡烛为什么会熄灭●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瓶子的大小不同,里面的空气多少不同,所以蜡烛燃烧的时间的不同。

●初步引导幼儿了解空气助燃的特性。

●提醒幼儿注意安全,防止烫伤或烧伤。

拓展与替代:◆请幼儿观察生活中的其他事物,了解它们发生的一些变化都离不开空气。

◆可以找几段大小、粗细相同的蜡烛代替小蜡烛,进行实验。

科学小知识:空气是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支柱,也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蜡烛燃烧需要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用杯子把蜡烛罩住,隔绝了空气,蜡烛在用完杯内的氧气之后就会因为缺氧而逐渐熄灭。

在蜡烛掣小、粗细相同的情况下,大杯子里面的空气较多,所以蜡烛燃烧的时间较长。

科学反思:在活动过程中使幼儿明白杯子里的蜡烛熄灭是由于杯子中的燃烧产生的热空气占据了杯子的顶端,杯子上面没有足够的氧气支持燃烧。

《蜡烛》教案篇2活动目标:通过操作探索感知空气与燃烧的关系。

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重难点:燃烧需要空气蜡烛燃烧时间长短与空气多少的关系活动准备:蜡烛打火机杯子记录表活动过程:一、设疑,引发探索兴趣(一)师出示一支蜡烛,引导幼儿发散思维。

师:你有什么办法让蜡烛亮起来呢?(吹、扇……)(二)引导幼儿进行逆向思维。

、师:用什么办法把它熄灭呢?(吹、扇……)二、第一次实验探索活动,感知燃烧需要空气师:现在我们来做个小实验,老师点燃两支蜡烛,请你们仔细观察我是用什么办法熄灭其中一支蜡烛的?它是怎么灭的?(师操作点燃两支蜡烛,一支罩杯子,一支不罩)1、你观察到什么现象呢?(罩杯子灭,不罩没灭)2、为什么这支蜡烛还在燃烧?(空气……)3、这支蜡烛怎么灭的?(罩杯子)(慢慢的一点一点灭的)4、为什么罩上杯子,蜡烛会慢慢地一点一点地熄灭呢?(空气……)小结:燃烧需要空气,杯子里的空气越来越少,蜡烛就会慢慢熄灭。

2021年《蜡烛》教案5篇

2021年《蜡烛》教案5篇

2021年《蜡烛》教案5篇《蜡烛》教案篇1【知识目标】1、感受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

2、体会__真挚感人的语言。

【能力目标】透过行为领悟人性的本质。

【教育目标】让学生体会追求和平的人民的深厚的感情。

【重点难点】体会真情,领悟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

【策略和方法】朗读法、引导法。

【教学媒体】录音机、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导入记得上学期的目标上有一篇课外阅读:讲的是一队德国兵到一个被占领地的一个农家去,那农家的妻子正是个地下党。

……谁能把这个故事讲下去?(学生讲的实在很精彩。

)同样的蜡烛,在不同的情况下,起着不同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这一课中的蜡烛将起着怎样的作用?二、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及背景。

2、了解课文主旨。

学习了这麽多篇课文,我们已有了这样的常识,一打眼儿就能知道这篇__是赞美什麽或讲述什麽的,那麽这篇课文呢?主旨:一首赞美诗。

一曲颂歌。

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国各国战斗的友谊。

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3、我们今天,不是讨论人物、事件的感人上,而是他感人的程度如何?⑴环境危险,炮火连天──想到老妇人不顾生死。

⑵年老体弱,掩埋烈士很吃力──想到老妇人力量的源泉。

⑶保护遗体──想到老妇人对烈士的感情。

⑷烛光闪烁──想到老妇人奉献的精神。

(这个问题如果不先给出一个例子,学生是很摸不着头脑的。

)4、那麽,这里的烛光,又有什麽特殊的象征意义?⑴红军烈士生命之光。

⑵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

⑶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

5、提问。

⑴最后两句话是什麽意思?结尾两句话讴歌南斯拉夫母亲对苏联红军烈士最崇高最热烈最诚挚的感情。

这种感情不分国界,情同母子。

这种感情建立在正义的反侵略的基础上,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

⑵有同学很聪明,就拿课后题问我。

所以,顺便给他们处理课后练习了。

⑶课后练习二。

⑷课后练习三。

6、那麽谁来总结一下老妇人的形象?(说的很多很杂,但都没有条理性。

)⑴老妇人饱受德法西斯强盗侵略之苦,她对侵略者满怀深仇大恨,他渴望解放,渴望和平,他对苏联红军满怀敬意。

蜡烛教学案(优秀6篇)

蜡烛教学案(优秀6篇)

蜡烛教学案(优秀6篇)《蜡烛》教案篇一内容预览:3 蜡烛西蒙诺夫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感受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

2.体会本文真挚感人的语言。

(二)能力目标:透过行为领悟人性的本质。

(三)德育目标:让学生体会追求和平的人民的深厚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真情,领悟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

教学方法:朗读法、引导法。

教具准备:录音机、投影仪。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记得有一篇课外阅读:讲的是一队德国兵到一个被占领地的一个农家去,那农家的妻子正是个地下党。

谁能把这个故事讲下去?同样的蜡烛,在不同的情况下,起着不同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这一课中的蜡烛将起着怎样的作用?二、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及背景。

2.学习了这麽多篇课文,我们已有了这样的常识,一打眼儿就能知道这篇文章是赞美什麽或讲述什麽的,那麽这篇课文呢?主旨:一首赞美诗。

一曲颂歌。

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国各国战斗的友谊。

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3.我们今天,不是讨论人物、事件的感人上,而是他感人的程度如何? 1)环境危险,炮火连天--想到老妇人不顾生死。

2)年老体弱,掩埋烈士很吃力--想到老妇人力量的源泉。

3)保护遗体--想到老妇人对烈士的感情。

4)烛光闪烁--想到老妇人奉献的精神。

4.那么,这里的烛光,又有什么特殊的象征意义?1)红军烈士生命之光。

2)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

3)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

5.最后两句话是什么意思?结尾两句话讴歌南斯拉夫母亲对苏联红军烈士最崇高最热烈最诚挚的感情。

这种感情不分国界,情同母子。

这种感情建立在正义的反侵略的基础上,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

6.总结老妇人的形象。

1)老妇人饱受德法西斯强盗侵略之苦,她对侵略者满怀深仇大恨,他渴望解放,渴望和平,他对苏联红军满怀敬意。

2)年轻的红军战士牺牲在南斯拉夫的国土上,他无比沉痛,她向烈士奉献自己的爱戴和敬意。

(精品教案)《蜡烛》优秀讲课稿(通用6篇)

(精品教案)《蜡烛》优秀讲课稿(通用6篇)

(精品教案)《蜡烛》优秀讲课稿(通用6篇)《蜡烛》优秀讲课稿(通用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讲课稿预备工作,是讲课取得成功的前提。

这么应当怎么写讲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蜡烛》优秀讲课稿(通用6篇),欢迎阅读,希翼大伙儿可以喜爱。

教材分析:这篇战地通讯是一首赞叹诗,一曲颂歌。

赞叹反法西斯同盟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南斯拉老婆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一位苏联少年,红军战士,是为解放南斯拉夫而牺牲的,他牺牲在南斯拉夫的土地上。

坟堆是南斯拉夫老妇人育乞西为他堆的,她别忍红军烈士暴尸战场,她要让红军烈士安息在南斯拉夫国土上。

老妇人对一具苏联少年情同母子,他们之间差不多没有国界,这是反法西斯同盟的军民用血肉凝聚的情谊。

烛光,是红军烈士生命之光;烛光,寄予着南斯拉老婆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烛光,是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

教学目标:1.探索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活动,体味人物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经过细腻的动作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办法。

3.体味作品中所表现的各国人民在战争所凝聚的友谊。

教学重点:学习用动作、心理活动刻画人物性格的办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蜡烛,曾是人们常用的照明工具,在黑背地,一点昏黄的光往往勾起人们心里深处的情感,勾出无限遐想。

于是,不管中外,都有许多诗文以蜡烛为题。

如今,蜡烛已失去它本身的有用价值,但我们仍常用它来寄予某种情感:喜庆,或是忧伤……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西蒙诺夫的《蜡烛》更是抒写了一种人类最美好的情感,清纯而又令人震撼。

二、检查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词语积存(1)烧灼:烧、烫,使受伤(2)珍藏:以为有价值而妥善地收藏;(3)穿越:经过;穿过。

(4)目睹:亲眼看到。

(5)黎明:天快亮的时候。

(6)瓦砾:破裂的砖头瓦片。

(7)地窖:保藏薯类、蔬菜等的地洞或地下室。

(8)匍匐:爬行。

(9)精疲力竭:形容很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竭,尽。

(10)名副事实上: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蜡烛教案(4篇)

蜡烛教案(4篇)

蜡烛教案(4篇)蜡烛教学案篇一一。

背景介绍:故事记叙的是法国一个普通家庭的母亲伯诺德夫人和儿子杰克、女儿杰奎琳为了保护藏在半截蜡烛里的情报在危急关头与三个德国敌人巧妙周旋的故事,向读者展示了一场没有硝烟的紧张激烈的战斗。

教学重点体会人物心情的变化。

二。

教学片断:师:请同学们快速读3~7小节,找找看,伯诺德夫人一家跟德军斗争了几个回合呢?这半截蜡烛经历了哪些险境?生1:伯诺德夫人一家跟德军斗争了三个回合。

生2:点燃蜡烛。

生3:重新点燃蜡烛。

生4:夺回蜡烛。

师:蜡烛在经历三次险境时,它自身有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呢?生:蜡烛越来越短了。

师:(画蜡烛)是啊,课文的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让我们的心也绷得紧紧的,为伯诺德夫人一家捏一把汗,直到最后才深深舒了一口气。

……师:他们究竟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呢?我们先来看看伯诺德夫人是怎么做的。

谁来读读相关内容?生: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

“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

”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文字,思考:伯诺德夫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镇定、机智、勇敢。

师: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除了从伯诺德夫人的动作、神态上我们感受到她的镇定、机智、勇敢,我还可以从她的语言上感受到这些吗?师:请同学们轻声读读伯诺德夫人的话(“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

”),想想应该强调什么字眼。

(学生各自试读。

)生1:(将“亮”字重读)我觉得应该突出“亮”字,因为只有强调油灯比蜡烛亮,才有可能巧妙地把蜡烛换下来。

生2:(将“灯”字重读)我觉得应该强调“灯”,因为只有突出了“灯”,才能吹熄蜡烛。

生3:(将“瞧”字重读)强调“瞧”字是为了吸引德国军官的注意。

生4:(将“先生”重读)我觉得也可以强调“先生”,这样做可以不使德国军官起疑心,似乎有礼貌的样子。

师:同学们的朗读处理都很有意思,都有理由。

不过,尽管咱们的处理方式不同,但有一点其实是相同的,想想是什么。

《蜡烛》教案汇总七篇

《蜡烛》教案汇总七篇

《蜡烛》教案汇总七篇《蜡烛》教案汇总七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蜡烛》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蜡烛》教案篇1●学习目的:1、情感朗读,感受反法西斯阵营军民用鲜血凝成的情谊。

2、行动探究,体会南斯拉夫母亲的内心活动。

3、语言品味,感悟本文真挚感人的人性美。

●学习重点:朗读、探究、体味南斯拉夫母亲丰富的内心世界。

●学习准备:解决字词;查阅资料(二战有关资料)●教学设想:●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烛光引读。

教师呈现《烛光里的妈妈》图片。

同学们,我们面对着摇曳的烛光会有怎样的感受呢?是啊,面对这样的烛光,我们感受到了老师那份情同母子的爱。

可同样的蜡烛,在南斯拉夫老妇人的手里,却有着不同的意蕴,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西蒙诺夫的《蜡烛》,它会使我们感受到怎样的一种超越国界的情感呢?(板书课题及作者)作者简介:西蒙诺夫,苏联作家。

生于军官家庭。

1934年开始写作。

1939年任军事记者,以后一直从事战争题材的创作。

作品《我城一少年》《俄罗斯人》《日日夜夜》《俄罗斯问题》《友与敌》均获斯大林奖金,《生者与死者》获列宁奖金。

二、诵读积累,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自读课文,概述课文内容。

2、这是一篇战地通讯,它主要是记叙的成分,你能找出其中的六3、读了课文后,你又感受到了什么?这是一首赞美诗,一曲颂歌,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国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三、合作探究,微观体察。

设置问题情景一:♂课文以蜡烛为题,这里的烛光,你认为有什麽特殊的象征意义呢?讨论明确:红军烈士生命之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是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

设置问题情景二:♂课文中的老妇人,是本文的主人公,你能概括一下她的形象吗?讨论明确:①老妇人饱受德法西斯强盗侵略之苦,她对侵略者满怀深仇大恨,他渴望解放,渴望和平,她对苏联红军满怀敬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蜡烛》教学准备教材分析:这篇战地通讯是一首赞美诗,一曲颂歌。

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步入中学,基本具备了认识自然和社会的能力,对人生和情感有了一定的感悟,却不能很好地透过文字来感悟具体情境。

他们想象丰富、思维活跃,但仍有不少学生无法深刻领悟文章的旨意。

教学理念:语文教学应以读为本。

教学本课,以朗读为主要手段,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感受各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用血肉凝结的情谊,熏陶学生的道德情操。

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较完整地复述故事情节,做到条理清楚,详略合适。

2、过程与方法学会用细腻的外貌、动作、细节描写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朗读品味作者感人至深的语言,感受各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用血肉凝结的情谊,熏陶学生的道德情操。

教学重点①学会用细腻的外貌、动作、细节描写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②联系社会现实,正确认识和感悟战争。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辅,讨论法、问答法、点拨法、朗读法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谜语导入)师:默默守夜孤影单,眼泪汪汪流不断,待到更深主人睡,气绝身亡泪已干。

(打一常用物)谜底:蜡烛师:由蜡烛我们可以联想到哪些诗句和歌曲,各有什么寓意?(投影仪展示,补充相关知识)师:蜡烛还有什么寓意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西蒙诺夫的《蜡烛》二、我预习,我解决(展示自我风采):请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1、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知识。

2、南斯拉夫解放战争的史实。

三、自读与合作——整体感知学生朗读课文(默读),理清这篇文章的记叙要素: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4年9月19日地点:贝尔格莱德的萨伐河岸人物:老妇人玛利•育乞西、苏联红军士兵契柯拉耶夫。

事件:一位苏联红军战士在南斯拉夫国土上牺牲了,南斯拉夫母亲不顾枪林弹雨,以惊人的毅力安葬了烈士,拿出自己唯一珍爱的结婚花烛点在烈士坟头。

四、自主探究(理解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1、学生朗读,找出文中感人的片段,并体会其表达效果,交流活动。

这位南斯拉夫母亲在法西斯强盗的铁蹄下饱受苦难,她的房屋被炮火轰毁,他的男人死去,他视苏联红军为亲人,他的爱与恨是那样深沉。

师:通过刚才的品读,我们可以体会到老妇人对这位牺牲了的红军战士的情感是怎样的?师:这篇文章如此感人,这种艺术效果是怎样产生的?题材感人,更重要的是作者对感人因素进行了着力描写。

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师归纳小结。

归纳:作者着力描写了感人的因素。

感人的因素有四点。

一是环境危险,炮火连天,老妇人不顾个人生死;二是老妇人年老体弱,掩埋烈士异常吃力,烈士牺牲的精神是老妇人力量的源泉;三是对待烈士如亲人,表现出母子亲情;四是老妇人献出一生中最珍贵的东西──结婚蜡烛,悼念烈士。

2、揣摩语句,体味文章丰富的意蕴:⑴做好了坟堆后,老妇人就从她那黑色的大围巾底下,摸出她离开地窖的时候揣在怀里的东西,这是一支大蜡烛,是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

(为什么要对这支蜡烛的来历做补充说明?)交代蜡烛的来历,表明这支蜡烛的珍贵,有着特殊的意义。

表明老妇人的至情至爱。

⑵老妇人对着这烛光,坐在坟边,一动也不动,两臂交叉抱在胸前,披着那黑色的大围巾。

(这里又提到围巾的颜色,有什么特殊的意味?)这里提到围巾的颜色“黑色”,暗示战争的残酷,表明老妇人对失去苏联红军战士的悲痛之情。

⑶在炮火烧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惟一珍爱的东西她的结婚的花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

(这段文字如果改写“在方场上,老妇人的蜡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契柯拉耶夫的坟头”,同原句比较一下,说说原句好在哪里?)原句渲染了战火纷飞,突出了蜡烛的珍贵,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南斯拉夫母亲苏联红军为亲人,她的恨与爱是那样深沉。

改句过于平淡,表达效果显然不够。

⑷“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

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

”(这句话的含义是?)这个抒情诗般的结尾,深情赞美了南斯拉夫母亲对苏联红军烈士最崇高最热烈最诚挚的感情。

这种感情不分国界,情同母子。

这种感情建立在正义的反侵略的基础上,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

4、老妇人是一个怎样的人?这是一个十分勇敢、不顾生死,把苏联红军战士当作自己的儿子一样对待,不畏法西斯恶势力的人。

⑴老妇人饱受德法西斯强盗侵略之苦,她对侵略者满怀深仇大恨,他渴望解放,渴望和平,他对苏联红军满怀敬意。

⑵年轻的红军战士牺牲在南斯拉夫的国土上,他无比沉痛,她向烈士奉献自己的爱戴和敬意。

⑶他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所激励变得无所畏惧,她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她不怕艰难,安葬烈士。

炮火连天(环境危险)──不顾生死。

年老体弱(掩埋烈士很吃力)──想到老妇人力量的源泉。

保护遗体──想到老妇人对烈士的感情。

⑷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她为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心爱的宝物,把结婚的喜烛点在烈士的坟头,并彻夜守在坟头,陪伴烈士的英灵,表现出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烛光闪烁──想到老妇人奉献的精神。

五、自主合作探究1、那么,这里的烛光,又有什么特殊的象征意义?⑴红军烈士生命之光。

⑵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

⑶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

2、文中几次提到“德国人的炮火轰响”?有什么作用?五次,表现出法西斯的残酷和老妇人的勇敢。

六、我学习我收获:这篇文章反映了二战时期法西斯阵营啊人类拖入深重的苦难,反法西斯阵营的各国军民在埋葬法西斯强盗的战斗中结下了深深的情谊。

在这场正义的战争中,各国人民用血肉铸成了坚固的城墙,许多感人肺腑的形象,令人难忘。

“蜡烛”是光明的象征,是奉献的象征,一支小小的蜡烛将穿透战争的阴霾,然亮在世界和平的前夜。

《蜡烛》是一首赞美诗,一曲颂歌,这首颂歌将永远回荡在热爱和平的世界人民的心中。

让我们为红军烈士致哀,让我们用行动表达对南斯拉夫母亲的崇敬之情吧!我们热爱和平,我们期盼着世界远离战争,人类远离罪恶的那一天!七、布置作业:1、完成练习。

2、把你想像的老妇人的心理活动写下来,整理到练习本上,不少于二百字。

八、板书设计:蜡烛西蒙诺夫炮火——德军残忍疯狂,老妇人不顾生死——典型环境;黑巾——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母亲般的爱——重要道具;蜡烛——象征生命之光,寄托哀思,情谊见证——全文线索;老妇人动作——崇高精神,不畏艰险——重点细节;教学实录(互动流程)一、导入新课:(谜语导入):师:今天给大家一个谜语猜猜,请看大屏幕。

师:默默守夜孤影单,眼泪汪汪流不断,待到更深主人睡,气绝身亡泪已干。

(打一常用物)谜底:蜡烛生:鞋子生:衣服………谜底:蜡烛。

师:由蜡烛我们可以联想到哪些诗句和歌曲,各有什么寓意?(投影仪展示,补充相关知识)(生各抒己见后大屏幕显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借蜡烛歌颂教师的奉献精神)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借蜡烛烘托出久别重逢后的情谊与温馨)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借蜡烛写离别)烛光里的妈妈(借蜡烛歌颂母亲)师:蜡烛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寓意,那么这篇课文中的是一支怎么样的蜡烛呢?二、我预习,我解决(展示自我风采):师:接下来我们欢迎小组展示自己的风采。

(小组展示自己在课下整理的二战知识)师:从大家的风采展示可以看出大家对二战相关史实相对清晰了,那么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故事呢?三、自读与合作——整体感知:学生朗读课文(默读),理清这篇文章的记叙要素:生:时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4年9月19日生:地点是贝尔格莱德的萨伐河岸生:人物是老妇人玛利•育乞西、苏联红军士兵契柯拉耶夫。

生:事件是一位苏联红军战士在南斯拉夫国土上牺牲了,南斯拉夫母亲不顾枪林弹雨,以惊人的毅力安葬了烈士,拿出自己唯一珍爱的结婚花烛点在烈士坟头。

师:大家能够围绕记叙要素总结的较好,大家应该从文章里感受到了震撼和感动了吧?生:文章很让人感动,老妇人的形象真高大生:高、大、上生:高、富、帅(学生大笑,活跃氛围)四、自主探究(理解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师:那么请大家找出相关语句并体会其表达效果,在小组内交流感悟。

(学生自主寻找感悟并在小组内交流)师:那么我们每个小组找一位代表选择一处谈谈你们的感悟。

(学生相继谈了自己的感悟)师:通过刚才的品读,我们可以体会到老妇人对这位牺牲了的红军战士的情感是怎样的?师:这篇文章如此感人,这种艺术效果是怎样产生的?生:题材感人生:作者的写作技巧较高………师:(总结归纳)作者着力描写了感人的因素。

感人的因素有四点。

一是环境危险,炮火连天,老妇人不顾个人生死;二是老妇人年老体弱,掩埋烈士异常吃力,烈士牺牲的精神是老妇人力量的源泉;三是对待烈士如亲人,表现出母子亲情;四是老妇人献出一生中最珍贵的东西──结婚蜡烛,悼念烈士。

师:这个蜡烛的来历作者怎么强调的?生:是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

师:为什么要对这支蜡烛的来历做补充说明?生:交代蜡烛的来历,表明这支蜡烛的珍贵,有着特殊的意义。

生:表明老妇人的至情至爱。

师:老妇人坐在坟边,披着那黑色的大围巾。

这里又提到围巾的颜色,有什么特殊的意味?生:这里提到围巾的颜色“黑色”,暗示战争的残酷。

生:表明老妇人对失去苏联红军战士的悲痛之情。

师:老妇人在坟场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生:渲染了战火纷飞,突出了蜡烛的珍贵,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南斯拉夫母亲苏联红军为亲人,她的恨与爱是那样深沉。

师:“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

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

”这句话有何含义?生:这个抒情诗般的结尾,深情赞美了南斯拉夫母亲对苏联红军烈士最崇高最热烈最诚挚的感情。

生:这种感情不分国界,情同母子。

这种感情建立在正义的反侵略的基础上,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

师:老妇人是一个怎样的人?生:老妇人饱受德法西斯强盗侵略之苦,她对侵略者满怀深仇大恨,他渴望解放,渴望和平,他对苏联红军满怀敬意。

生:年轻的红军战士牺牲在南斯拉夫的国土上,他无比沉痛,她向烈士奉献自己的爱戴和敬意。

生:他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所激励变得无所畏惧,她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她不怕艰难,安葬烈士。

生: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她为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心爱的宝物,把结婚的喜烛点在烈士的坟头,并彻夜守在坟头,陪伴烈士的英灵,表现出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师:大家的概括与分析非常准确,这是一个十分勇敢、不顾生死,把苏联红军战士当作自己的儿子一样对待,不畏法西斯恶势力的人。

五、自主合作探究:师:大家思考一下大屏幕上这两个问题。

1、那么,这里的烛光,又有什么特殊的象征意义?2、文中几次提到“德国人的炮火轰响”?有什么作用?生:烛光象征着红军烈士生命之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