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天山第六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15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15.古代诗歌四首 导学案

七年级上15.古代诗歌四首 导学案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诗歌相关知识,了解四首诗歌的内容并且会背、会默写;2、学习写景抒情的表达方法。

3、感受诗歌中的景物美、情感美、语言美,热爱大自然。

预习提纲:一、基础知识: 1、查资料,说说诗词曲的相关知识;(从其概念、分类等来说) 2、介绍四首诗歌的题目和写作背景; 3、听示范朗读,把握每首诗的语气语调,尝试有感情的模仿朗诵。

二、能力提升:4、读一读:四首诗歌都是写景抒情的名诗,对照课下注释试完成 下表:5、画一画:一首好诗就是一幅好画,结合上表对四首诗的分析, 任选一首结合你的理解画一幅画,介绍给大家欣赏。

6、赛一赛:听播放的四种伴奏乐,请根据诗歌内容及情感来选择 适合的诗歌进行朗诵。

三、拓展延伸:7、写一写:一首好诗歌可以画成一幅好画,也可以配上合适的 音乐来朗诵,我们在当过画家、音乐家后,可以尝试当一次作家, 把我们学过的任何一首写景抒情的古代诗歌用优美的现代文字写出 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教学过程: 1、 播放古典乐曲说说学过的古诗词导入; 2、 分组展示基础知识部分1、2、3;(老师做补充说明) 3、 老师指导小组合作探讨展示能力提升4; 4、 自由展示能力提升5、; 5、 播放音乐展示能力提升6; 6、 自由展示拓展延伸7; 作者 主要内容 表达的情感 名句 写法 《观沧海》 《次北固山下》 《钱塘湖春行》 《天净沙 秋思》 课堂检测: 1、划横线的字注音: 竦峙( ) 碣石( ) 澹澹( )萧瑟( ) 白沙堤( )2、按要求填空:(1)《次北固山下》中描写江水浩渺、视野开阔的诗句:(2)《观沧海》中最能表现作者博大胸襟的诗句:(3)《天净沙 秋思》中点明全曲主旨的诗句是:(4)《钱塘湖春行》中直抒胸臆的诗句是:抒发了 作者 的心情。

3、古代诗词总的用字十分讲究,“推敲”典故也是由此而出。

请你和同学们一起探究四首古诗词,从中找出几处用比较好的词句进行赏析。

古代诗歌四首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古代诗歌四首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诗词有关知识,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理解诗歌意。

能力目标:品味语言,体味诗词的意境。

情感目标: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1. 诵读并背诵,理解诗歌意思。

2. 品味语言,体会意境。

【方法手段】 1.诵读法 2.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观沧海》《次北固山下》一.新课导入古代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其中有很多佳作,不仅语言隽美,而且意境深远;它们有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流传千古的名篇。

我们在课外已经接触了不少优秀的古代诗词,从今天开始,我们将陆续学习课本中的五首古代诗词,主要是领会古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手法,和讲究炼字炼句的创作精神。

二.讲解《观沧海》【知识链接】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毫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

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起义军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

建安元年迎汉献帝到都许昌,用他的名义发号施令,“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官渡之战大破军阀袁绍后,逐渐统一了北方。

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后封魏王。

曹操一生未称帝,他病死后,曹丕继位后不久称帝,追尊曹操为武帝。

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善诗歌,其诗内容较为丰富,风格慷慨悲壮,《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和《蒿里行》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求贤若渴之心,或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苍劲悲凉。

散文亦清峻整洁。

著作有《魏武帝集》,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导学案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的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

本课主要内容是学习和欣赏古代诗歌四首:《静夜思》、《登鹳雀楼》、《望岳》和《春晓》。

通过学习这四首诗歌,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体会其中的美好。

同时,通过分析诗歌的形式和意义,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主题内容。

2.熟悉与掌握《静夜思》、《登鹳雀楼》、《望岳》和《春晓》这四首诗歌的内容和语言特点。

3.深入了解《静夜思》的作者陆游及其创作背景。

4.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诵读,使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感受古代诗歌的韵味。

2.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和意义,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诗歌鉴赏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情感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提高情感的表达能力。

2.通过学习《静夜思》这首诗,培养学生的孤独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熟悉与掌握《静夜思》、《登鹳雀楼》、《望岳》和《春晓》这四首诗歌的内容和语言特点。

2.理解《静夜思》这首诗的意义和寓意。

教学难点:理解《静夜思》这首诗的意义和寓意。

教学过程及时间安排:Step 1 课前准备 10分钟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静夜思》的音频,让学生先听一遍。

Step 2 导入新课 5分钟教师出示《静夜思》这首诗的全文,让学生用普通话读一遍。

Step 3 学习课文 15分钟1. 集中注意力,学习《静夜思》。

2. 教师讲解《静夜思》的作者陆游及其创作背景。

3. 学生朗读《静夜思》。

Step 4 学习课文 20分钟1. 学生朗读《登鹳雀楼》。

2. 学生阅读《登鹳雀楼》的注释。

3. 学生分组合作,讨论《登鹳雀楼》的意义和寓意。

Step 5 学习课文 20分钟1. 学生朗读《望岳》。

2. 学生阅读《望岳》的注释。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班级:姓名: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了解诗词有关知识,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提高古诗文修养。

4.养成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习重难点: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提高古诗文修养。

一、古代诗歌常识了解通常所说的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

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

而把唐朝新出现的诗叫近体诗,近体诗则分绝句和律诗。

到五四运动之后的诗称作现代诗。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言律诗、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有规定、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两联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

曲,是一种与词相近的韵文形式,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于元代,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于口语,用于韵也更接近口语。

元代是曲的鼎盛时期。

一般来说,元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杂剧是戏曲,散曲是诗歌,属于不同的文学体裁。

但也有相同之处。

两者都采用北曲为演唱形式。

因此,散曲,剧曲又称之为乐府。

散曲是元代文学的主体。

小令,又称"叶儿",是散曲体制的基本单位。

其名称源于唐代的酒令。

单片只曲,调短字少是最基本的特征。

除了单片只曲,还有一种联章体,又称重头小令,由同题同调的数支小令组成,最多可达百支,用以合咏一事或分咏数事。

如关汉卿的双调《大德歌·春》。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元曲的代表作:窦娥冤、天净沙·秋思。

二、诸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观沧海》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

1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唐代著名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七年级上册语文 古代诗歌四首(第二课时)导学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 古代诗歌四首(第二课时)导学案

15.古代诗歌四首(第二课时)课型:新授主备人:审核组长:审核主任:温馨寄语: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等于成功。

使用说明:要求学生多读,多思,体会世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目标:①了解诗词有关知识②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③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学习重点、难点:1品味语言,体会意境,诵读并背2品位语言,体会意境学法指导:本课所选诗歌都是历来传诵的名篇。

《观沧海》是四言乐府诗,诗中通过描绘大海的辽阔壮丽,表现了作者开阔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抒发了积极进取、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学习本诗要结合背景资料和相关历史,做到知人论诗。

五言律诗《次北固山下》和散曲《天净沙•秋思》抒写了羁旅乡愁,尤其《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仅五句28字,语言极为凝炼却容量巨大,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幅悲绪四溢的“游子思归图”,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漂泊羁旅的游子心,被誉为“秋思之祖”。

七言律诗《钱塘湖春行》则描绘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

学习本课,做好“读•品•悟”三步曲:在读中理解内容,感受形象;在品中赏析语言,体会意境;在悟中体验情感,把握情境知识链接:散曲:散曲是一种同音乐结合的长短句歌词,经过长期酝酿,到宋金时期又吸收了一些民间流行的曲词,尤其是少数民族的乐曲的侵入并与中原正乐融合,导致传统的词和词曲不能在适应新的音乐形式,于是逐步形成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

可以说散曲的兴起和词的衰退几乎是同时的。

金元时在北方起源,故散曲又称北曲。

它包括小令、套数和介于两者之间的带过曲等几种主要形式。

自学质疑:1.《钱塘湖春行》白居易了解作者2.学生自由朗读,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思考下列问题①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初春的景色?最能点明诗人心情的字眼是什么?②哪句诗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3.《天净沙;秋思》马致远了解作者4、这首诗通过写等景物,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感情?5、试分析“断肠人在天涯”一句在整首诗中的作用探究释疑:学生描绘想像这幅画面,感悟内容,体会思乡之情。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通过课堂口头回答与多种朗读活动,100%的学生能够正确解释“临、澹澹、竦峙、星汉、杨花、客路、残夜、昏鸦、断肠、天涯”等词语,背诵出曹操和李白、王湾和马致远相关文学常识,能够背诵课文;5%的学生通过二次检测,完成上述目标。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90%的学生能够准确翻译古诗词,明确表述出古诗词的主题。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与教师点拨,85%增强学生古诗文修养,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识·诗歌】诗歌分类·诗歌按形式可分为: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按表达方式分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按内容分(题材):叙事诗、写景诗、友情送别诗、爱国怀乡诗、咏物诗、咏史怀古诗、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宫怨诗和闺怨诗、爱情诗。

【诵诗技巧】古词句一般还按音节划分朗读节奏。

五言诗句一般按“212”或“221”的音节划分。

如:·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七言诗句一般按“2、2、2、1”或“2、2、1、2”的音节划分。

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入·诗境】观沧海 [东汉]曹操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________,洪波涌起。

________,若出其中;________,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魏武帝),字孟德,沛国谯(qiáo)郡人,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乌桓时所作。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

《古代诗歌四首》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古代诗歌四首》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预习课导学】(自习15分钟)预习任务:1、了解诗歌常识,把握相关文学常识。

2、背诵并默写全诗。

3、理解诗歌主旨,学会赏析名句。

预习步骤:1、背诵全诗。

2、了解每一首诗的及写作背景。

3、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4、赏析名句。

【探究课导学】第一课时《观沧海》《次北固山下》【学习目标】1、了解一些古代诗歌常识。

2、学习《观沧海》和《次北固山下》,理解诗歌主题和的思想感情。

3、观赏精彩文句,培育想象力量,体会诗歌意境和思想感情。

【资料助读】简介:1.作家作品简介1、《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是《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省毫县)人。

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在镇压黄巾起义中,渐渐扩充军事力气。

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昌,用他的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剧势力。

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渐渐统一了北方。

建安十二年(207年)东征乌桓,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后封魏王。

曹丕称帝,追尊他为武帝。

善诗歌,《步出复门行》《蒿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理想,气魄宏伟,慷慨悲凉。

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学情检测】【整体感知】:熟读全诗,,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自研自探导学】1、研读《观沧海》,品评探究,领悟诗的意境美。

(1)“”开篇点题,交待了观看的方位、地点以及观看的对象。

(2)“”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

描绘的景物有哪些?其中哪些是动景,哪些是静景?(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渲染了大海怎样的气概?(4)哪些语句最能体现博大的胸怀?试作赏析。

2、研读《次北固山下》,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美。

(1)文中的千古名句是哪一句?试作赏析。

(提示:赏析角度:炼字、修辞、手法、思想、情感、哲理)(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运用了什么修辞,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拓展延长:把《次北固山下》改写为散文(提示:情感真实,语言流畅)【检测矫正】【归纳小结】第二课时《钱塘湖春行》《天净沙》【学习目标】1、把握白居易、马致远的文学常识。

七年级语文上册 3.15《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

七年级语文上册 3.15《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
初步感知学习目标。
学会概括,使语言精炼。
找出并品味重点句子,各抒己见。
注意引导学生倾听,并按要求进行评价。
精读研讨,理解课文主旨。
二、深入体会、赏析。
1、读“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诗句,体会诗人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
2、想像“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现代文阅读课
课 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习
1.作者简介:曹操、王湾、白居易、马致远
2.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和习惯整理积累词语。
3.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备习检查(交流)
情境导入
出示检测学案。
适时做必要的点拨纠错。
(板书课题)
独立思考;对子间互问互答;进行报告。
字词答案不一致,强调动手查字典的重要性。
1、组员互相说说对这些问题的理解。
2、同学畅所欲言。
引导学生通过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展开想像,任选一首诗改写成一篇散文。
启发学生有创意地写作。
写出自己想说的话。
注意语言的训练。
选择课文中的一个片段,仿照其写法,写一篇短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3、“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4、《天净沙 秋思》仅仅28个字,一个长期漂流他乡的游子的悲哀就这样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文字不多,然而思乡之情却绵绵柔长,缠绕在读者心头。体会作者的“情”是如何传达出来的?
引导学生首先独立阅读,
自主探究;
其次合作交流,共同研讨。
题目的含义及对其他同类型人的了解,教师进行补充讲解

七年级上册语文 古代诗歌四首(第1课时)导学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 古代诗歌四首(第1课时)导学案

15古代诗歌四首(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

2.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3.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准确朗读并默写。

能力目标1.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

2.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

德育目标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点:诵读;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像感悟诗歌内容。

教学方法:学案导学、点拨、朗读、合作探究教学步骤一、导入二、学习《观沧海》1、初读(读和译)①小组合作,完成学案第1-4项活动:⑴、认读生字词:澹澹竦峙萧瑟幸甚至哉⑵、小组合作齐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

⑶、查阅资料,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⑷、结合注释,翻译诗句的意思②汇报学习情况:四人齐读,声音响亮,字音、节奏准确派出一位同学介绍作者,翻译全诗③教师点评④齐读2、悟读①小组合作,完成学案第5项活动:讨论:⑴诗人观海的地点在哪?是什么季节?⑵第一句中的哪个字起到了总领全诗的作用?⑶哪些诗句是写实景?哪些诗句是写虚景(想象)?⑷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诗人博大的胸襟?⑸你从诗中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②全班交流③教师点评,归纳,板书要点。

④有感情的朗读。

3、品读自由朗读,组内交流,完成学案第6项活动:⑹交流:我最喜欢的诗句是……,理由是…….4、欣赏朗读录音,跟读5、模仿读三、小组合作自学《次北固山下》①合作完成学案上的练习题②交流,教师点拨,板书要点。

③欣赏朗读录音,跟读四、背诵这两首诗五、课堂总结六、布置作业:默写这两首诗七、板书设计碣石实景水山岛…宏伟的抱负观沧海虚景日月星汉博大的胸襟次北固山下王湾写景抒情思乡。

七上导学案

七上导学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教师寄语:学记古诗,聪慧一世。

学习目标:1. 学习这四首诗,朗读、背诵这五首诗词。

;2. 理解四首诗歌的意境;3.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1. 朗读、背诵这五首诗词;2.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学习过程一、积累运用(1)《观沧海》极力描写大海的壮阔及由此而想像的景象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次北固山下》写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浪平静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钱塘湖春行》写春天迷人动感的四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天净沙•秋思》画龙点睛地将景中之意达到高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自主探究《观沧海》中⑴“观”字的作用是什么?⑵那些景物是实写,那些是虚写?⑶体现作者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句子是那几句?⑷本诗的主题是什么?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6课《化石吟》导学案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6课《化石吟》导学案教师寄语:科学是没有国界的,因为她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是照亮世界的火把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2、理清结构,展开合理联想和想像。

3、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要点点拨:《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展示了人类对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诗中一系列的疑问将人们带入奇幻的神话般的生物世界,又用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

学习过程一、预习检测1、给加点字注音骸()骨葱茏()()2、解释词语奇幻:潜行:裹藏:葱茏:幽雅:海枯石烂:日转星移:3、课外积累你知道哪些有关化石的知识?二、整体感知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第一课时)).docx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第一课时)).docx

“永中•家园”优质课堂导学案组名:姓名:日期:审核人:八年级语文备课组课题《古代诗歌四首》主备人邹琪学习目标:1、了解一些古代诗歌常识。

2、学习《观沧海》和《次北固山下》,理解诗歌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欣赏精彩文句,培养想象能力,体会诗歌意境和思想感情。

导读指导1、了解古代诗歌常识诗歌按时代可分为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旧体诗)两大部分。

古典诗歌乂有古体诗(乂名古诗、古风)、近体诗(乂名今体诗、格律诗)、词(乂名诗余、长短句、曲词、曲子词)、曲等儿种不同形式。

占体诗就是古代的自由诗,形式自由,篇幅不限,每句字数不定(指杂言),不讲对仗,押韵自由等。

它有四言古诗(最早出现于《诗经》)、五言古诗(成熟于汉,如《古诗十九首》)、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如《氏恨歌》、乐府诗。

近体詔鼎盛于石代,除排律外,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韵有定位。

它有绝句和律诗两种类型,绝句分五言绝句(五绝)、七言绝句(七绝)两种,律诗分五言律诗(五律)、七言律诗(七律)、排律三种。

词鼎盛于宋代,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 字内)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形式。

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韵有定位。

曲鼎盛于元代,有散曲和杂剧两种形式。

散曲乂有小令(短小的曲子)和套数(乂名“套曲”)两种形式。

2、作者简介《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观沧海》是后人加的,原文是《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行军到海边,途经碣石山,登山观海,一时兴起所作。

这首四言绝句是诗人曹操在碣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悄的大笔,所勾勒岀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

《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的作品。

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七年级语文上册 15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 15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学案

第十五课《古代诗歌四首》学习目标1、朗读并背诵这四首古代诗歌。

2、培养感悟古代诗歌内容的能力。

3、品味诗歌的意境。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理解诗的主要内容,培养热爱中国文化精髓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感。

2、认真完成预习自测,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记出来。

3、小组合作探究,古诗的意境。

共同完成课堂训练。

学习重点1、朗读并背诵这四首古代诗歌。

2、感悟古代诗歌的内容。

学习难点品味诗歌的意境。

第一课时学习小目标:1、朗读并背诵《观沧海》、《次北固山下》。

2、培养感悟古代诗歌内容的能力。

3、品味诗歌的意境。

学习重点:感悟古代诗歌的内容。

学习难点:品味诗歌的意境。

课前预习教材助读1、走进作者(1)曹操(公元155年-220年,65岁),字孟德,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及诗人。

一名吉利,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某某省亳州市)人。

出生于一个显赫的宦官家庭。

家中长子,曹操的祖父曹腾,是东汉末年宦官集团十常侍中的一员,汉相国曹参的后人。

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

因家庭的关系曹操自幼便有机会接触官宦子弟。

日后的劲敌袁绍亦是曹操年少时朋友。

曹嵩的出身,当时就搞不清楚,所以陈寿称他:“莫能审其生出本末”,但也有人认为他是夏侯氏之子。

曾先后任司隶校尉、大司农、太尉等官。

(2)王湾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

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往来于吴楚间,被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

2、了解背景(1)《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乌桓时所作。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

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2)诗人这次途经北固山去游吴中,但见船下江水潮平岸阔,头顶南雁北归,触发了心中情思,于是写下这首传世佳作。

3、文体知识(1)关于汉乐府诗。

七年级语文上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人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语文七年级上人教新课标15《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目标呈现、了解一些古代诗歌常识。

2、理解诗歌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欣赏精彩文句,培养想象能力,体会诗歌意境和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欣赏精彩文句,培养想象能力,体会诗歌意境和思想感情。

一、预习热身、资料链接(1)、了解古代诗歌常识乐府是汉代封建王朝建立的管理音乐的一个宫廷官署。

乐府最初始于秦代,到汉时沿用了秦时的名称。

公元前112年,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正式设立乐府,其任务是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

古人把这一乐府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者简称乐府。

唐代以后,即把指汉、魏、晋、南北朝的乐府诗称为古乐府。

后代模仿其体制的作品,有时也称古乐府。

律诗: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要求非常严格。

常见的类型:五律、七律律诗形式: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七言句,简称五律、七律。

律诗有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每首中间两联必须用对偶散曲是金元时期在我国北方兴起的一种新体诗。

我们通常所称的元曲”是指杂剧和散曲两种文学形。

散曲大致分为小令和套数两种.查资料了解作者简2、自主学习根据拼音写出恰当的词语(cāng)海(jié)石(sǒngzhì)(cháo)平归(yàn)水何(dàn)(xiāo)(sè)二、活动探究、研读《观沧海》,品评探究,领会诗的意境美。

(1)“”开篇点题,交待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

(2)“”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

作者描绘的景物有哪些?其中哪些是动景,哪些是静景?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渲染了大海怎样的气势?(4)《观沧海》中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的句子是:(5)哪些语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2、研读《次北固山下》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美。

七年级语文上册 15《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新版)新人

七年级语文上册 15《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新版)新人

15《古代诗歌四首》根据你掌握的资料,简单介绍一下作者。

1、曹操(公元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人(今安徽省亳县)。

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曹操好作乐府歌辞(乐府诗),本诗即选自宋代郭茂倩编定的《乐府诗集》。

他的诗歌散文清峻整洁,气魄雄伟,慷慨悲凉,篇中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了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

诗歌代表作除《观沧海》之外还有《蒿里行》《龟虽寿》。

2、王湾(公元693年~公元751年),唐代,号为德,洛阳(今属河南洛阳)人。

3、马致远生于1250年,约卒于1321年,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

大都(今北京)人。

马致远以字行于世,名不祥。

晚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

曾任江浙行省务官。

一生写了120多首散曲,其中《秋思》堪称“叹世”之作中的代表。

被人称为“元曲四大家”之一,更被时人美誉为“曲状元”。

4、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之称。

1.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

2.能够准确背诵并默写,能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1.查字典,查准字音;2、反复阅读文章,了解内容;3、上网查阅资料。

(一)《观沧海》1、解题题目《观沧海》中,“观”的意思是“远望、眺望”,沧海:大海,这里指渤海。

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乐府四言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抒情诗。

2、借助注释,疏通诗歌内容。

补充内容:水何澹澹:何,多么。

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以观沧海:以,表目的连词。

山岛竦峙:竦,高。

峙,挺立。

高高地挺立。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幸甚至哉:幸,庆幸。

至,极点。

庆幸得很,好极了。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像。

其,它,指沧海。

3、整体感知(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观”字统领全篇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பைடு நூலகம்重点
了解诗词有关知识,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
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生活动
预习笔记(关键点、知识点、切入点及纠错)
Ⅰ.《观沧海》
1.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2.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2、《观沧海》是写景抒情诗,描绘了一幅壮丽景象,抒发了作者的抱负。
3、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4、《次北固山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5、从《钱塘湖春行》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写的是初春景象?
6、《天净沙秋思》表达了作者怎样 的思想感情?
3.这首诗写的意境深婉,景情交融,主要选的景物有哪些?
(二)
读《天净沙•秋思》,回答问题。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曲的第一句用了三个 词,写了三种景物,即、、。
2.前三句用了 个 短语,写出了秋郊黄昏的、 。
3.曲中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能侧面表现游子长期漂泊异乡的诗句是。
15古代诗歌四首
课题
15古代诗歌四首
设计教师
学生活动
预习笔记(关键点、知识点、切入点及纠错)




1.积累“澹澹、竦峙、萧瑟、听取、别枝、若、次、以、见”等文言词汇。
2.了解诗词有关知识,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准确背诵诗歌。
4.启发学生热爱 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Ⅲ.《钱塘湖春行》
1.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
2.从《钱塘湖春行》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写初春景象?
3.哪句诗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4.“几处”为什么不是 “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Ⅳ.《天净沙·秋思》
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调虽然低沉些,却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三、基础知识
1、按原文填空。
①《观沧海》展示曹操博大胸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②《钱塘湖春行》描绘西湖胜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
③《天净沙•秋思》点明主旨的词句是:________。
④《次北固山下》表达出游子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 _______。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sǒng zhì()()jié()石澹澹()()
萧瑟()()没马蹄()白沙堤()
3、下面不是对 偶的一句是( )
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B.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D.乡音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对“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第一句诗的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
B.第二句话的意思 是:旧年的春景生机盎然,令人难以忘怀。
C.“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时序匆匆交替,怎不叫身在异乡的诗人更生思乡之情?
D.诗人将“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出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1、《观沧海》的作者是,字,末年家、家和诗人。他的诗以见称。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作者是,是代诗人。
3、《钱塘湖春行》选自《白氏长庆集》,作者是代著名诗人(姓名)字,号。
4、《天净沙.秋思》中的“天净沙”是,“秋思”是,作者是代著名作家。
二、整体感知。
1、《观沧海》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四、阅读理解:
(一)
读《次北固山下》, 回答问题: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次北固山下(次: ) 客路青山外(客路: )
乡书何处达(乡书: ) 海日生残夜(残夜:)
2.诗中的千古名句是,。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全篇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前三句)作者用九种景物巧妙组合,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游子漂泊行旅图。
第二层次(四、五句)“”进一步点明时间。“”是点晴之笔,点明了人物,道出了游子的情怀。
前四句写景,极力渲染悲凉气氛,均系为此作 铺垫。
这篇作品在布局上有一个显着的特点:前三行全是写景,没有提到抒情主人公,但每一个景物细节都意味着他的存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他眼中所见;“古道”是他的经行地;“瘦马”是他所骑;而“西风”正吹在他身上。透着一种悲凉。仅仅28个字,一个长期漂流他乡的游子的悲哀就这样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文字不多,然而思乡之情却绵绵柔长,缠绕在读者心头。
3.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 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
Ⅱ.《次北固山下》
1.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2.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
3.探究想像“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
4.名句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教学内容
古代诗歌四首课时训练
一、积累相关文学常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