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初一上册第三单元优秀教学案 导学案含答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初一上册第三单元优秀教学案 导学案含答案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习目标】1.认识作者,了解其笔下多彩的童年生活,品味学习文章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汇,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把握本文叙事写景井然有序的特点。

3.反复朗读文章精彩描写的段落,通过自己的朗读去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发现文中的童真童趣,并能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进而理解和掌握作者观察和描写事物的方法以及用准确的词语来表现景物的特征。

4、理解课文运用对比的写法,表达了对两种不同生活的热爱留恋与厌恶。

【学习重点】:学习写景状物的写作方法【学习难点】:文章表现的主题思想,插叙美女蛇故事的作用。

【自主预习案】1 了解鲁迅及其作品。

鲁迅(1881—1936),本名_______,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______家、_______家、______家。

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

他的第一部白话小说是__________。

在上学期,我们曾经学过鲁迅的课文是 _________。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里。

《朝花夕拾》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

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

(‚朝‛早晨,童年)(‚夕‛晚上,成年或老年)(原名《旧事重提》)。

2.速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⑴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读不准的多读几菜畦()桑葚()油蛉()斑蝥()锡箔()臃肿()确凿()攒成()收敛()蝉蜕()脑髓()觅食()罕至()拗()秕谷()⑵解释词语:①确凿:②轻捷:③人迹罕至:④觅食:⑤渊博:⑥宿儒:⑦鼎沸:混乱,想在锅里沸腾一样⑧高枕而卧:3、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中可以看出这篇文章写了______个部分内容,先写 ____________________ ,后写 ________________ 。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脚踏实地,心无旁骛,珍惜分分秒秒学习的时间,接下来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第三单元导学案11《春》导学案(教师用)【导学目标】1.学习通过充分调动感觉器官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2.赏析精美语言,体味蕴含的情感。

3. 朗读并背诵课文,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感情,感受春天景色的美丽。

【导学重点】1.理清作者思路。

2.研读五幅图画,赏析精美语言,体会蕴含的情感。

【导学难点】学习通过五官感觉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课时】2课时【预习导引】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生平。

2.积累词语。

(1)给加点的字注音。

酝酿(yùn)(niàng )宛转( zhuǎn )黄晕(yùn ) 应和( yìng )( hè )蓑衣( suō )抖擞( dǒu )( sǒu )笼罩(lǒng )朗润( rùn ) 烘托( hōng )(2)解释词语。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

招展,迎风摆动。

朗润:明朗润泽。

酝酿:原意是造酒,文中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宛转:同“婉转”。

形容声音圆润柔媚。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速和节奏,感受作者对春天的感情。

4.思考:课文一共描绘了春天的几幅图画?试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5.把你喜欢的句子划出来,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导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当秋风萧瑟的时候,当大雪纷飞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在心中渴望春天。

因为春天带给人温暖,带给人希望,带给人力量。

每当春回大地的时候,人们往往情不自禁的吟诗作文。

引导学生背诵有关春天的古诗。

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出示课题)。

二、作者简介:投影: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

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民主战士。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RJ) 第三单元 11 《论语》十二章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RJ) 第三单元 11 《论语》十二章
④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安贫乐道)
⑤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安贫乐道)
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坚守志向)
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博学仁德)
环节三




环节三




一、深层探究
1.请你谈谈对“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理解。
2.初步学会运用各种方法,疏通课文,理解大意。
学习
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验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
2.当堂背诵,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学法
指导
讲述法、诵读法、合作讨论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环节一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的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二、字词积累
1.字音
论语(lún) 说(yuè)愠(yùn)传(chuán)不习乎
逾(yú) 罔(wǎnɡ) 殆(dài) 一箪食(dān) 曲肱(gōnɡ)
笃志(dǔ) 逝者如斯夫(fú)三省(xǐnɡ)
2.词义
(1)通假字
①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
②吾十有五(“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2.结合课下注释,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2022年初中语文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导学案word版

2022年初中语文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导学案word版

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主备人:审核人:上课时间:学习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夯实基础知识。

2.整体感知百草园之乐和三味书屋生活之味。

3.通过赏析、仿写,学习表达与写作技巧。

4.体会童年生活的情趣,关注自身的生活与成长,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一.初读全文,读通读顺。

1.标划自然段,划出生字词。

(同桌检查,是/否完成任务?)2.将你了解的作者资料写下来。

3.考一考:给下列词语注音。

确凿()菜畦()桑椹()油蛉( )斑蝥( )缠络( )攒( )豁( ) 敛( )脑髓( ) 陌生( )鉴赏( )人迹罕至( )觅食( ) 竹筛( )秕谷( )4.练一练:解释词语的意思。

确凿:人迹罕至:宿儒:人声鼎沸: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分别找出些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想一想,这两部分是怎样连接起来的?(一)细读百草园部分。

思考文中说,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乐园”之“乐”有哪些方面?是通过写哪些事来表现的?每个事情又是怎么写的?(二)细读三味书屋部分。

思考:1.三味书屋的“味”,你认为是什么味?是通过写哪些事情来表现的?2.结合具体语句,你认为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从看出,先生是的人。

我从看出,先生是的人。

……四.段落研读(自己思考,完成题目之后小组讨论,解决疑难,明确答案)(一)研读第2段,赏百草园之景,分析这一段的景物描写的方法。

1.连线,明确本段的写景顺序。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整体部分从“菜畦、皂荚树、桑葚”到“鸣蝉、黄蜂、叫天子”局部部分从“油蛉、蟋蟀、蜈蚣、斑蝥”到“何首乌、木莲、覆盆子”2.完成表格,思考景物描写的角度。

颜色视觉形状声音味道(二)研读3-6段:美女蛇的故事。

1.听到这个故事,“我”会想象到一个(恐怖/喜悦)的画面,心理上会产生的想法,反映在行为上,我2.有人认为美女蛇的故事是赘笔,没必要写。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3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3新人教版
精读积累
他曾制作一张书签,中间竖写“读书三到:心到,口到,眼到”10个字,夹在书页里。读书时,读一遍书,自上而下盖书签上一个字。这个办法同学们很赞赏,大家都仿效起来。
有的同学整天只想玩,常常背着老师拉别人一起玩。鲁迅为防止同学影响自己的学习,就在书桌的左上角贴了一张三寸长二寸阔的红纸条,纸条上写着“君子自重”4个字。
研读展示
阅读文章第二部分;三味书屋中的生活,回答问题。
①三味书屋的布置及规矩怎样?
②对先生外貌是怎样描写的?他的品格怎样?渗透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③你怎么看待当时的私塾教育?
④还有哪些地方体现了私塾教育的不合理?
2.有人认为,百草园是乐园,三味书屋是苦屋,你赞同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3.教师小结:
鲁迅在三味书屋学习七年,作者通过几个片段 ,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 私塾教育的若干侧面,这里的学习生活单调、枯燥,而书屋后面的小园、师生朗读的情景、指甲上做游戏、画画儿都给童年鲁迅带来乐趣
悟读品味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
鲁迅回忆了三味书屋生活的哪些场面,哪些细节,哪些人物,有何种心情?
老 师给大家举两个例子,比如:
三味书屋里有博学方正的先生;有问老师“怪哉虫”而不得的无奈
2.师:说的很全面。我们试着来概括一下,作者写三味书屋的生活抓住了几个场景来写:(的辛苦;画画做戏的快乐
2)怎样理解少年鲁迅背着先生画画呢?
3)少年鲁迅视百草园为乐园,又是一位用功 读书的学生,两者有矛盾吗?
4)你从少年鲁迅在书桌的右下角刻个“早”字联想到什么?
——鲁迅还是一位热 爱学习的好学生装,他只是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不满而已。
4对文章所描述的内容,有下列三种理解,你是怎么理解的?(选2)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单元一、教材简析本单元课文都是抒情的,有现当代散文、现代诗歌和古代诗歌,基本上都是名家名篇,内容健康高尚,风格清新优美,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春》和《济南的冬天》是传统课文,进入课本后,更注重发掘其审美的素质;《风雨》是一篇富有美感的散文,作者笔下的风雨可真不寻常。

《秋天》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这是栖息在农家的秋天;是游戏在渔船上的秋天;是梦寐在牧羊女眼里的秋天。

《古代诗歌四首》都是“课标”规定背诵篇章,入选课本,更注重发挥其长于吟诵、激发想像、娱悦性情的作用。

综合性学习安排的是感受自然,通过一单元的学习让学生走近自然,亲近自然,感悟自然。

二、教学目标1、教学本单元,我们将引导学生了解相关作者,识记、理解并积累词语;学会把握课文的重点字词,从而进一步理解主要内容、构思及表达技巧。

2、精读本单元,把握课文的情感基调,体会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通过比较阅读,揣摩、欣赏大师语言的精妙;通过想象充分领略文学作品中的美的景物、美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3、引导学生走进自然、亲近自然、感受自然,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课文的意境,陶冶美的情趣,提高语言感悟能力。

四、教学难点品味课文的优美语言,领略文学作品中的美的景物、美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五、课时安排11、春 2课时12、济南的冬天 2课时13、风雨 1课时14、秋天 1课时15、古代诗歌四首 2课时写作 2课时11、春朱自清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中的重要词语。

2、了解作者朱自清的相关内容。

3、学会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及表达作用。

过程与方法1、以朗读贯穿始终,在读中悟情。

2、通过欣赏春天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1、准确把握文中作者的感情脉络,经过朗读训练,使学生能读出作者在文中要表达的感情。

2、揣摩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体悟作者语言表达的巧妙。

课前准备1、阅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预习生字、生词。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导学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导学案)七年级语文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导学案【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

3.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

【重点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

2.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

【学习过程】一、预习案★任务一:知人论世、了解背景①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其作品风格豪放飘逸,想象奇特。

代表作品有《静夜思》《春夜洛城闻笛》《将进酒》《蜀道难》等。

②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西)人。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称为“诗圣”,与李白合称“李杜”。

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被称为“诗史”。

有《杜工部集》传世。

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

③岑参(约715—770),江陵(今属湖北)人,唐代诗人。

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

其诗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

④李益(748—约829),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唐代边塞诗人。

其诗虽不乏壮词,但偏于感伤,主要抒写边地士卒久戌思归的心情,不复有盛唐边塞诗的豪迈乐观情调。

擅长绝句,尤工七绝,律体诗也不乏名篇。

《峨眉山月歌》是李白最早的一首写月诗。

这首诗写于他出蜀远游,向三峡进发的途中。

他怀着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和生活理想,扬帆东下,辞亲远游。

然而这个青少年生活过的山清水秀的蜀地,又使他踌躇满志的胸中萦绕着留恋的情绪。

《江南逢李龟年》:江南,这里指湖南一带。

李龟年,唐玄宗时著名乐师,擅长唱歌。

安史之乱后,杜甫流落到江南一带,和同样流落在此的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宅里”和“崔九堂前”频繁相见和唱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语文七上三单元导学案

语文七上三单元导学案

美丽的春天时时触动着文人墨客的襟怀,他们吟出了许多千古名文佳句。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张栻《立春偶成》”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草木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韩愈的《晚春》“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 孟浩然《春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春夜喜雨》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卢道悦《迎春》……江南的春天更是触动了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的情怀,他在饱揽了春天的美景后写下了散文名篇《春》现在我们一起走进朱自清的散文《春》。

11 春执笔人 刘春艳 审核人 陆慧【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特点描述事物的方法。

2.品味文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语言。

3.熟读成诵,体会作者热爱春天,热爱自然,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学习重难点】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2.品味文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语言。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导学】初读课文,解决下列问题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蓑.衣( ) 酝酿..( )( ) 抖擞.( ) 黄晕.( )发酵.( ) 鸟巢.( ) 应和. ( ) 薄.烟 ( ) 水涨.( )2.理解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酝酿:应和:卖弄:欣欣然:呼朋引伴:花枝招展:3.文学常识填空:《春》选自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原名_________,字______,号_______,江苏扬州人。

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是一篇优美的______________散文。

4.仿照例句,发挥想象,续写两句。

(注意语意要连贯,句式要一致。

)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单元 教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单元 教案

第三单元单元导学1.语言运用:(1)学习默读方法,迅速了解文章大意,关注标题、开头、结尾及文段中的关键语句,理清写作思路。

(2)能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主旨。

(3)精读关键语段,重点分析有关人物描写的句子,学习通过多种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思维发展:(1)通过归纳、比较、分析等方式总结课文中塑造人物的方法,并尝试将其运用到写作之中,提升读写迁移能力。

(2)能借助文字的形式表达抽象的情感。

3.审美鉴赏:总结课文中塑造人物的方法,并尝试将其运用到写作之中,提升读写迁移能力。

4.文化传承:在阅读和写作中,体悟师生情谊,学习老师身上的高尚品质,感受师生之间的爱与尊重。

本单元是第一个训练默读的单元,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养成一气呵成地读完全文的习惯,保证阅读的完整性,以便整体感知文本的内容。

1.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寄寓在字里行间的深情,理解文章在记叙、议论基础上抒情的好处。

2.通过人物肖像、动作、语言的描写,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诵读法、分组讨论法。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写学习生活的,从中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时代少年儿童的学习状况和成长经历,感受到永恒的童真、童趣、友谊和爱。

这一切都值得刚刚告别童年的同学们好好体会、领悟。

本单元重点学习默读。

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一气读完全文,以保证阅读感知的完整性和一定的阅读速度。

还要学会在阅读中把握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

标题、开头、结尾及文段中的关键语句,都是阅读时需要重点关注的。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表现了儿童热爱自然、追求新知识的心理及天真幼稚、自由欢乐的性格特点。

《再塑生命的人》通过叙述莎莉文老师教“我”识字、认识各种事物的过程,赞扬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感激之情。

《〈论语〉十二章》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等方面,告诫人们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勤奋好学的精神;要学会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方法;要有诚实守信、重视友情、坚守节操的思想品德和珍惜时间的观念等。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新人教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默读,整体感知,学会一气呵成读文章。

2.抓住景物描写的特点。

3.精读语段,品味语言,学习人物描写的手法。

4.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和学习生活的乐趣。

自主学习奠基人。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 他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名叫李淑的人,在《邯郸书目》中写过以下的话:“诗书,味之太羹(ɡēnɡ);史为折俎(zǔ);子为醯醢(xīhǎi);是为书三味。

”太羹指的是肉汁,俎就是切肉,醯醢是加佐料做成的肉酱。

综合起来的意思是说:读诗书、史书和名家经典这些书就像品尝用肉做成的佳肴一样。

如果从字面上说,那“三味”是指:肉汁的味道、肉的味道和肉酱的味道。

另外“三味”也指“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

”三味书屋有一副对联就是基于上面的意思写的:上联是“至乐无声唯孝悌”,下联是“太羹有味是诗书”。

)攒.在一起()人声鼎.沸()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_(A.洒B.放C.撒)些秕谷,棒上_______(A.栓B.系C.扎)一条长绳,人远远地_______(A.牵B.拉C.拽)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_______(A.收B.拉C.抽),便_______(A.捉B.逮 C.罩)住了。

二、精读语段,品读细节具体描写百草园的景物的?和人们对他的评价看,这是个怎样的老师?三、思考主旨,感悟情感你认为在三味书屋的生活有趣味吗?从作者的记叙和描写中,你觉得作者对三味书屋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感情?请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

课堂小结合作探究答案自主学习描绘出了捕鸟的全过程,而且写出了儿童捕鸟时那种兴奋欢乐的心情。

初读课文,理清思路却是我的乐园”没有矛盾。

前一句话是用大人的眼光来看的。

“确凿只有”,断定其中不会有什么动人之处;“似乎”,又对这断定有踌躇,这是表示是否记得清楚还不敢说。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复习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复习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复习导学案(第一课时)汉川市华严农场中学周伦懿班级姓名分数复习内容:第三单元字词基础复习复习目标:知识和能力:1、掌握本单元的文学常识。

2、识记本单元重点字词的字音字形,积累词语。

过程和方法:对本单元课文内容进行当堂检测,加深对词语的掌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本单元人物的崇高精神和品格。

复习重点:1.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识记文中的重点语句和重要的文学常识。

2.感知文意,概括要点。

3.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作用。

复习难点: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作用。

复习过程:(一)导入(二)检查课前复习情况(三)合作交流、练习反馈一.给加线字注音。

(每个0.5分,共12分)鸟巢()萧瑟()稀疏()蓑衣()抚摸()酝酿()撑着()丁丁()肥硕()鳊鱼()乌桕()栖息()寥阔()枯涸()清冽()芦篷()着落( ) 贮蓄( ) 济南( ) 水藻( )暖和( ) 镶边( ) 看护( ) 发髻( )二.给下列拼音写汉字。

(每个0.5分,共9分)zhuó()落宽 chǎng ( ) 狭zhǎi ( )房shè( )yùn( )酿卖nòng( )Liáo( )亮黄yùn( ) hōng( )托yōu()谷肥shuò()qī()息Liáo()阔枯hé()清liè()jié()石澹dàn()竦zhì()三、文学常识(每个1分,共39分)1、《春》选自,作者,现代著名的、、代表作有诗文集,散文集、。

2、《济南的冬天》选自,作者,原名字,满族,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

长篇小说:、话剧:、等。

3、《秋天》选自,作者(1912~1977)现代诗人、散文家、文艺评论家。

原名何永芳,四川万县人。

4、《观沧海》选自,作者字,末年家、家、诗人。

他的诗以见称。

5、《次北固山下》选自,作者,代诗人。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新人教版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习目标】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2. 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

3. 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手法。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由童年的美好导入。

二、检查预习三、整体把握内容1. 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2. 快速阅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以及中间的过渡段。

3. 细读课文,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讨论: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四、细读课文,讨论探究1. 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2. 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3. 童年鲁迅对本文所提到的先生是什么态度?4. 作者选取了哪几个片断,真实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其中流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私塾教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如何评价私塾教育,你满意现代学校教育吗?6. 课文第一、二部分之间的关系如何?谈谈你对本文主题思想的认识。

五、精读赏析结合文中的第二段和“雪地捕鸟”段,思考下列问题:(1)问:为表现“百草园”的“无限趣味”,作者采用了一种什么句式?这种句式有什么作用?(2)文中第二段写了哪些景物?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景物的?(3)作者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用了哪些动词、形容词,把“百草园”的各种景象描写得形象生动、历历在目?(4)写景都有一定的顺序,看课文中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景的?(5)春夏时的“百草园”是美丽迷人、充满趣味的,那么冬天的百草园如何呢?作者写冬天的百草园主要围绕什么来写的?六、达标检测七、作业童年就像珍藏在记忆深处的“桃花源”,有青山、绿水、幻想、冒险;有晚归的牛羊,牧童的短笛,更有母亲那一声声悠长的呼唤。

童年,浓缩了一段令人回味留恋的历史;童年,沉淀了一个美丽迷人的童话。

童年的幻想多彩诱人,童年的故事说不完……同学们能不能用这节课学到的方法,把童年的趣事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呢?。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作文《那一幕,我难以忘怀》导学案 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作文《那一幕,我难以忘怀》导学案 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作文《那一幕,我难以忘怀》导学案苏教版学习目标:1、要说真话,抒真情,写出真实感受。

2、学会在写作中说真话、抒真情。

教学重点:说真话,抒真情习作要求:1、在文题的横线上填写表达某种情感或心理的词语。

2、要说真话,抒真情,写出真实感受。

自学交流:一、导入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下面的几道题1、神舟6号宇宙飞船成功发射并胜利返回。

2、刘翔在第28届奥运会夺得110米栏短跑冠军。

3、玉树、雅安地震师:看到这几题,大家能谈谈自己的内心感受吗?生甲:看到刘翔夺得110米栏短跑第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五星红旗在奥运赛场高高飘扬,我无比激动。

身为龙的传人,我感到骄傲、自豪。

同学们纷纷谈感受,老师点拔总结:针对刚才的题,同学们一是觉得有话要说,二是说出了心理话。

那么,在平时写作中,我们怎样才能做到说真话,抒真情呢?二、自主学习思考:1、什么是“说真话,抒真情”?2、怎样才能做到“说真话,抒真情”?三、审题1、学生自由谈谈自己的认识,注意引导正确的审题方法。

(1)题目中的“那一幕”告诉我们写的事情只能是最重要一幕场景。

(2)我们要注意文题中的“我”,用第一人称展开叙述,突出那一个特定瞬间自己的心灵体验。

四、参考范文:那一幕,我难以忘怀秋日的暖阳轻轻泻下那金灿灿的幸福,校园的银杏树散发着那古典的芳香。

我的心房忽然涌入了一股温暖,一直带着思绪飘到很远很远……那是一个灿烂的星期一,我们站在国旗下正准备升旗。

丝丝缕缕的云朵像一条条纽带,与秋阳缠缠绵绵,在湛蓝的天幕下盘旋。

我恍惚地站在队伍中,吃力地仰望着那云与阳的舞蹈。

渐渐的,似乎是一支巨大的毛笔,在我的世界中渲染起来,橘红色的秋阳,洁白的云朵,湛蓝的天空,还有余光中那黄绿色的树叶,都一一交织在了这个世界中——就像一块变化莫测的绸缎。

我的心坠入了一个迷茫的世界,不知所措,只记得眼前一黑,一切都消失了……再漫长不过的等待。

当我再重温这个世界的时候,老师与同学们那温暖的面孔使我沉醉在了这个世界中,原来,我晕倒了。

采桑子重阳___导学案

采桑子重阳___导学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采桑子·重阳》导学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本词。

了解有关毛泽东的文学常识和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过程与方法:背诵默写这首词。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词的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掌握词的背景,搜集有关知识。

2、、理解词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自主预习:自主学习勇于展示1、了解作者毛泽东,字,人。

中国无产阶级家、家、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和,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2、解说题目:采桑子,词牌名。

重阳,题目,即阴历九月份初九重阳节,本词是一首战地颂歌。

3、读准字音,给加点的字注音。

(注意字形)重.阳一年一度秋风劲.分.外香不似.春光寥廓..4、从课文注解中找到下列带点字的解释,并背诵下来。

天.难老.重阳..战地黄花....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霜..江天万里5、写下本课的疑惑:6、词的有关知识: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

它原是配乐的诗。

又叫诗余、长短句。

词有多种词调,又叫词牌,各种词牌规定了各种词的文字声韵的固定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韵等。

词的句式特征是长短句,从一字句到十一字句都有。

词按字数的多少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分为:单调(只一段,也叫一阕);双调(两段,也叫上下阕,或叫上下片);三叠(三段)、四叠等。

7、写作背景:(归纳学生搜集的资料)1929年5月开始,毛泽东率领红四军开进闽西扩大革命根据地。

这年九月,赣闽根据地连成了一片。

由于同年6月,红四军党内领导者之间在军队建设的一些原则问题上发生了争论,毛泽东提出的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建立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不应盲目攻打大城市等主张,一时未能为多数同志所接受,因而受到排挤,被迫离开领导岗位。

后由于患病,只好在永定金丰山区养病。

9月,病中的毛泽东坐担架赴上杭参会。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导学案)2022-2023学年语文七年级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导学案)2022-2023学年语文七年级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导学案◆任务一:查阅资料,借助工具书,阅读课文,完成下列任务。

1.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_________,号_________,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_________诗人,被后人誉为“_________”。

与_________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分,又与杜甫合称为“大李杜”。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字_________,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_________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岑参(715-770)荆州江陵人。

著名的唐代_________诗人,曾任嘉州刺史。

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现存诗三百六十首。

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

风格与_________相近,后人多并称为“高岑”。

李益(约750—约830), _________代诗人,字君虞,河西姑臧(今甘肃武威市)人,后迁河南洛阳。

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

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

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一、学习《峨眉山月歌》1.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3.理解诗意:根据课文旁边的注释,结合每首诗下面的解说,尝试用自己的话理解诗歌的意思。

4.一个年轻人,初离故土,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这首诗连用五个地名“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有何作用?6.《峨眉山月歌》借哪两个意象写尽对故乡故人的眷恋的?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二、学习《江南逢李龟年》1.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初一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01 导学案

初一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01 导学案

《朝花夕拾》学案【学习目标】1.继续指导学生提高读整本书的能力;引导学生用粗读和细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断;2.了解作品诞生的文化历史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内容。

3.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并能够对重要的作品作深入的了解。

4.在一系列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其语言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及难点】1.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2.教会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3.引导学生在对人物进行分析的同时引申到对社会、人生的深入思索。

【课前预习】学法指导:《朝花夕拾》回忆的是作者童年、少年和青壮年时期的生活,大多与故乡的人和事有关联。

中央电视台有一个关于鲁迅的专题片,其中开篇就说:对于故乡绍兴,鲁迅一直怀有一种复杂而又矛盾的心情。

在他的一系列作品里,鲁迅对故乡表现出热爱、崇敬,甚至终生的眷恋,而另一面则又充满了憎恶、决绝,甚至诅咒。

这和他最初感受的凄风苦雨和人情冷暖,紧紧联系在一起。

这一点,我们在“小引”中,也可以看到。

而这种复杂矛盾的感情,势必倾注在他的作品里,或隐或现。

阅读时一定要走进文本,深读细思。

相关链接:【背景介绍】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

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

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

一九二七年七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改名《朝花夕拾》。

1925年11月2日,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部务会议决定,小学生要读经,自初小四年级起,每周一小时,直至高小毕业。

北洋军阀竭力鼓吹那些所谓“以正人心而厚风俗”的读物。

上海出版了《男女百孝图全传》作为“家庭教育的好模范”的必读本。

《朝花夕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其用意,正如许广平在讲到关于鲁迅对待儿子海婴的态度时所指出的那样:“他自己生长于大家庭中,一切戕贼儿童天真的待遇,受得最深,记得最真,绝不肯让第二代的孩子再尝到他所受的一切。

尤其是普通的所谓礼仪,把小孩子教成木头人一样,见了人都不敢声响的拘拘为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学习目标
1.品味、学习文章准确、生动、传神的语言。

2.把握本文叙事写景井然有序的特点。

3.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发现文中的童真童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一片宽阔的原野,在这上面,你可以栽植世界上所有的花草,可以
放飞所有的希望,可以撒播一生的幸福,可以荡漾一生的笑意。

童年是美好的,只要有一颗
敏锐易感的心,童年的一切记忆都会深深留在脑海中。

今天我们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了解鲁迅先生童年的记忆,思考作者是怎样把童年时的自己对美丽的自然景物的爱、对动人
的民间传说的爱、对绘画的爱、对读书学习的爱、对学识渊博的人的爱、对一切新鲜活泼的
生活的爱真切动人地表现出来的。

自学导引
1.识音记形(给加点字注音,注意加“□”字的写法)
菜畦.( qí
ng)
n)油蛉.( lí
)桑椹.( shè
斑蝥.( máo) 锡箔.( bó)拥.肿( yōng)
确凿.( zá
o) 攒.成( cuán) 收敛.( liǎn)
蝉蜕.( tuì
) 脑髓.( suǐ) 觅.食( mì)
罕.至( hǎn) 拗.( ǎo) 秕.谷( bǐ)
倜傥
..( tìtǎng)
2.词语积累(解释词语意思)
(1)确凿:确实。

(2)轻捷:轻快敏捷。

(3)人迹罕至:少有人来。

迹,足迹、脚印。

罕,稀少。

(4)渊博:(学识)深而且广。

(5)宿儒:书念得很多的老学者。

宿,有长久从事某种工作的意思。

儒,指读书人。

(6)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像水在鼎中沸腾一样。

(7)高枕而卧:安然而卧,谓无所顾虑。

高枕,枕着高枕头。

3.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被誉为“民族魂”。

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浙江绍兴人。

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