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型肝炎问题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正文:----------------------------------------------------------------------------------------------------------------------------------------------------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一九八四年四月十八日卫生部发布)病毒性肝炎(包括甲型、乙型和非甲非乙型)是法定传染病,具有传染性较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较高等特点;部分乙型和非甲非乙型肝炎病人可演变成慢性,对人民健康危害甚大。
防止病毒性肝炎感染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领导,深入宣传,发动群众,搞好爱国卫生运动,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甲型肝炎和流行性非甲非乙型肝炎,以切断粪—一口途径,乙型肝炎和非流行性非甲非乙型肝炎以切断肠道外如经血传播等途径为主。
要力争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及早处理疫点,以防止流行,提高疗效,要做好易感人群的保护,减少疾病发生。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一)管理传染源:1.报告和登记:各级医务人员对疑似、确诊、住院、出院、死亡的急性、慢性迁延性和慢性活动性肝炎病例均应作传染病报告,专册登记和统计。
报告卡必须填写完整、准确,并在备注栏内注明急性、慢性迁延性、慢性活动性、疑似或输血后肝炎。
检测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病例,应在报告卡上注明阳性或阴性。
各省、市、自治区应创造条件设点试行急性病毒性肝炎病原学分型报告和统计,每个病例尽可能经抗--HAV(甲型肝炎病毒抗体)、IgM(免疫球旦白M)HBsAg、抗--HBs(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c(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包括抗--HBC.IgM和抗--HBC.IgG)检测,分成甲型、乙型、非甲非乙型和未定型。
遇到急性肝炎暴发时,应先电话报告,然后填写卡片报告;有条件的省、市、自治区也可作病原学分型报告。
病毒性肝炎习题
三、模拟试题A1型题1、感染HBV后,血液中首先出现的标志物是:()A、HBsAgB、抗-HBsC、HBeAgD、抗-HBeE、抗-HBc2、男,35岁,轻度乏力,纳差,肝区不适1月。
体查:无明显黄疸,肝肋下1cm,脾未及。
实验室检查:ALT200u,A 40g/L G 35g/L TBIL 25μmol/L,抗-HAV(-);抗-HBs(+);半年前因溃疡病大出血,输血800 ml,否认肝炎病史,最可能的诊断是:()A、甲型肝炎B、乙型肝炎C、丙型肝炎D、丁型肝炎E、戊型肝炎3、对急性重型肝炎的诊断最重要的指标是:()A、高胆红素血症B、ALT升高C、凝血酶原活动度<40%D、碱性磷酸酶增高E、r-谷氨酰转肽酶增高4、长沙市某小学一年级某班一周内3个学生相继出现低热, 乏力,恶心,尿黄. 肝功能检查:ALT 1500-3000U/L,血清总胆红素25-50μmol/L. 最可能的诊断是:()A 甲型肝炎B 乙型肝炎C 丙型肝炎D 丁型肝炎E 戊型肝炎5、男性患者,23岁,1周来乏力、恶心、食欲不振,查:ALT230u/L,TBIL25μmol/L,抗HAV -IgG(+),HBsAg(+),HBeAg(+),抗HBc-IgM(+),本例应诊断为:A、急性甲型肝炎B、急性无黄疸型乙型肝炎C、急性黄疸型乙型肝炎D、乙肝病毒携带者E、急性甲型肝炎合并黄疸型乙型肝炎6、梗阻性黄疸病人显著增高的指标是:()A、ALTB、ASTC、ALBD、GLOE、ALP7、对重型肝炎的诊断最有意义的临床表现为:()A、高度乏力、呕吐B、黄疸进行加深C、出现腹水D、肝浊音界缩小E、出现精神—神经症状8、目前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措施是:()A、注射乙肝疫苗B、注射免疫球蛋白C、隔离病人D、切断传播途径E、管理好血源9、丙型肝炎最重要的传播途径是:()A、共用注射针头B、母婴传播C、生活接触D、性滥交E、输血10、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亚型有:()A、4个B、6个C、8个D、10个E、12个11、中国大陆汉族地区HBsAg最多见的亚型为:()A、adr、ayrB、adr、adwC、ayr、aywD、adw、ayrE、adr、ayw12、女性,20岁,一周来乏力、纳差、尿黄,头3天曾发热38℃。
病毒性肝炎诊断和监测指标的研究与优化
病毒性肝炎诊断和监测指标的研究与优化病毒性肝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炎症。
根据病毒的不同类型,病毒性肝炎可分为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甲型肝炎等。
这些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和监测对于疾病预防和治疗非常重要。
本文将重点关注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和监测指标,并探讨相关研究和优化方法。
一、临床诊断指标的研究与优化1.1 临床表现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包括乏力、食欲缺乏、恶心、呕吐、黄疸、肝区不适、肝大等。
然而,这些症状在不同个体中表现有所不同,对于早期诊断和监测来说并不敏感和特异。
因此,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和监测需要更具体的指标。
1.2 血清学指标在乙型肝炎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和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是主要的血清学指标。
HBsAg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早期标志物,可以用于初步诊断。
HBeAg是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指标,可以用于判断病毒感染的活跃程度。
HBcAb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特异性指标,但不能判断活动性。
然而,这些血清学指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不完美,病毒感染开始阶段HBsAg 可能呈现阴性,而HBeAg可能标志着潜伏感染期。
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和优化这些指标。
1.3 分子生物学指标分子生物学技术发展迅速,为病毒性肝炎的早期诊断和监测提供了新的方法。
核酸检测技术可以检测病毒的DNA或RNA,如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
这些技术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可以用于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
此外,基因测序技术可以帮助确定病毒株系的类型和变异情况,对于指导临床治疗也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这些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挑战,如成本高、操作复杂等,需要进一步优化。
二、监测指标的研究与优化2.1 血清学指标在病毒性肝炎的治疗过程中,血清学指标可以用来监测治疗效果和预测预后。
例如,在乙型肝炎治疗中,血清HBsAg和HBeAg的消失可以预测疾病康复。
血清肝功能指标,如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等也是常用的监测指标。
妇产科主治医师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练习试题
妇产科主治医师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练习试题 导读:⾯对医⽣这么神圣的⼯作,我们在学习中不容⼀点的⼤意,想了解更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考试⽹! (⼀)选择题 A1型题(单句型最佳选择题⽬) 1.孕妇于妊娠早期患重症肝炎正确处理应是 A. 积极治疗重症肝炎 B.⽴即⾏⼈⼯流产术 C. 肝炎好转后继续妊娠 D. 治疗肝炎待病情好转⾏⼈⼯流产 E.治疗肝炎同时⾏⼈⼯流产术 2.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时,在昏迷前期⼝服新霉素是为了 A. 减少游离氨及其他毒素的形成 B. 预防感染 C. 消除体内感染灶 D. 控制重症肝炎进展 E.抑制厌氧菌 A2型题(病历摘要型最佳选择题) 3.25岁,孕34周,1周前开始有些乏⼒,⾷欲差,3天前病情加重,伴呕吐,巩膜发黄,神志⽋清⽽⼊院,⾎压135/90mmHg,ALT 454U/L,总胆红素177umol/L,尿蛋⽩(⼀)。
最可能的诊断是 .A.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B.妊娠合并重症肝炎C.妊娠期⾼⾎压疾病性肝损害D.妊娠期急性脂肪肝 E.药物性肝损害 A3型题(病历组型最佳选择题) (问题4—5) 孕妇在妊娠晚期有恶⼼、呕吐,⾎ALT增⾼,HBSAg(+),诊断为急性肝炎。
4.本例应采⽤下述哪项处理⽅法 A. 可⽴即剖宫产,防⽌肝脏负担继续加重 B. 卧床休息,⼝服保肝药物,继续妊娠 C. 按传染性肝炎治疗后观察1周,若肝功能⽆明显好转,应终⽌妊娠 D. ⽴即隔离,终⽌妊娠(引产) E.接触隔离,静脉点滴,保肝治疗,继续妊娠 5.关于孕晚期合并急性肝炎的转归正确的是 A. 容易合并妊娠期⾼⾎压疾病及发展为⼦痫 B.容易发⽣早产,胎⼉不易存活 C.容易发⽣糖代谢异常,影响胎⼉发育 D.容易发展为重症肝炎,孕产妇死亡率⾼ E.容易发⽣宫缩乏⼒,产程延长 (问题6—8) 28岁初孕妇,孕37周,⾃觉乏⼒,⾷欲差伴恶⼼,呕吐2周,⼩便深黄⾊,⽪肤瘙痒5天,检查:体温37.5℃,⾎压130/90mmHg,神志清,⽪肤巩膜黄染,躯⼲及四肢⽪肤可见散在出⾎点,肝肋下触及其边缘,触痛,胎头⼊盆,胎⼼140次/分。
病毒性肝炎防治科普知识——乙肝篇
病毒性肝炎是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乙肝是常见的病毒性肝炎之一。
为了帮助大家正确认识乙肝,增强防治意识,本文将介绍相关知识。
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疾病,目前已经被列为我国乙类传染病之一。
它通常具有3—6个月的疾病潜伏期。
超过6个月以上的乙肝病毒感染又被称作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乙肝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母婴传播。
包括分娩时的垂直传播与生活中与宝宝密切接触引起的水平传播。
第二种,血液传播。
主要出现在医院医生、护士等暴露职业人群和使用了未严格消毒医疗器械的人群。
第三种,性传播。
常见于存在多个性伴侣与高危性行为的人群。
乙肝有哪些危害1.对患者自身的危害感染乙肝后,患者经常会感觉全身乏力,并伴有轻度低热。
同时逐渐出现食欲不佳、厌食油腻、肚子胀和恶心、消化功能不好以及呕吐等多种症状。
随着乙肝病情的延长与加重,患者的肝脏功能会严重受损,血液中的胆红素含量增加,出现肝掌、蜘蛛症和黄疸症状。
2.对他人的危害乙肝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会传染他人,损害他人健康。
还可能通过母婴传播与性接触传播,损害孩子与伴侣健康。
如何科学治疗乙肝确诊乙肝后,患者一定要及时进行正规治疗。
虽然目前尚未研究出能够彻底治愈乙肝的药物,但积极正规的治疗,能够最大限度消灭与抑制患者体内的乙肝病毒,有效延缓肝细胞纤维化,避免发展成肝硬化与肝癌,危及患者生命。
现阶段医学上对乙肝的治疗主要采用一些抗病毒措施,建议患者通过正规医院医生的科学评估,选择适宜的抗病毒治疗方案,并定期复查与随诊。
如何有效预防乙肝乙肝的预防目前主要分成三级,各级具体预防措施如下:1.一级预防(1)接种乙肝疫苗。
这也是目前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措施。
(2)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不与他人共用牙刷、指甲刀等私人物品。
尽量少接触公用生活用品。
(3)切断血源传播。
生活中尽可能避免接触到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血液和体液。
2.二级预防家庭中存在乙肝患者、需要经常接触他人血液、免疫功能较差、出现疑似肝炎症状的乙肝易感人群,存在多个性伴侣、不洁性行为以及男同性恋等高风险人群,都需要主动去正规医院进行检查,以便及早发现,避免延误病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关于病毒肝炎的知识点总结
关于病毒肝炎的知识点总结关于病毒肝炎的知识点总结病毒肝炎是由不同类型的病毒引起的肝脏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有超过3.25亿人感染了丙型病毒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至少有4000万人感染了乙型病毒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且每年有100万人因为病毒肝炎而死亡。
病毒肝炎是全球公共卫生的重要问题。
1. 病毒肝炎的类型目前已知的主要病毒肝炎类型有乙型、丙型、甲型、戊型等。
其中,乙型和丙型病毒肝炎是导致长期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病因。
乙型病毒肝炎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如注射毒品、性传播、血液制品输注等途径。
丙型病毒肝炎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如注射毒品、输血和器官移植等途径。
2. 病毒肝炎的症状病毒肝炎的症状可以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两个阶段。
急性期症状包括疲劳、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黄疸等。
慢性期症状比较隐匿,可表现为长期疲劳、食欲不振、上腹部不适等。
慢性期症状严重时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
3. 病毒肝炎的传播途径病毒肝炎的传播主要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如输血、共用针头、母婴传播、性传播、手术操作不符合卫生规范等。
此外,病毒肝炎也可以通过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尤其是甲型病毒肝炎。
4. 病毒肝炎的预防(1)注射疫苗:乙型和甲型病毒肝炎的疫苗已经问世,接种疫苗是预防感染的关键措施。
(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共用针头、使用安全套等措施可以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
(3)避免风险行为:避免使用非法药物、限制性交伴侣,可以降低感染病毒肝炎的风险。
(4)血液安全:加强血液供应和输血的安全性,通过筛查血液中的病毒,减少病毒肝炎的传播。
5. 病毒肝炎的治疗病毒肝炎的治疗主要有抗病毒药物治疗、免疫疗法、干扰素治疗等。
抗病毒药物治疗是目前主要推荐的病毒肝炎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抑制病毒复制和减轻肝脏炎症。
免疫疗法和干扰素治疗在某些病例中也显示出有效性。
6. 病毒肝炎的并发症和预后病毒肝炎的并发症主要有肝硬化和肝癌。
病毒性肝炎题库3-0-8
病毒性肝炎题库3-0-8问题:[单选]下列哪项检查阳性表示乙型肝炎患者传染性强()A.HBsAgB.抗-HBsC.HBeAgD.抗-HBeE.抗-HBcHBsAg是HBV的感染指标之一,可见于各种HBV现症感染者,包括潜伏期患者、急慢性乙肝患者、部分肝硬化及肝癌患者和HBsAg携带者。
抗-HBs是感染HBV后产生的唯一保护性抗体,对HBV具有中和作用,一般在HBsAg消失后隔一段时间才出现,见于乙肝恢复期、HBV既往感染者和乙肝疫苗接种后。
HBeAg仅存在于HBsAg阳性者血液中,是病毒活动性复制的重要指标,传染性强。
抗-HBe 为血清转换期,即病毒由复制活跃期转为非复制期,它的出现预示着病毒复制减少或终止,传染性减弱。
抗-HBc为感染HBV后最早出现的抗体。
问题:[单选]下列哪项乙型肝炎检查指标不容易被检测到()A.HBsAgB.抗-HBsC.HBcAgD.抗-HBeE.抗-HBc核心抗原HBcAg主要存在于受感染的肝细胞内,血中无游离的HBcAg,血液中的HBV颗粒经处理后才可以检测到HBcAg。
问题:[单选]以下哪种是HBV感染后产生的保护性抗体()A.抗-HBsB.抗HBclgMC.抗HBcIgGD.抗HBeE.HBeAg(江西11选5 https://)问题:[单选]下列哪项是反映HBV有无活动性复制和传染性的指标()A.表面抗原(HBsAg)B.表面抗体(抗-HBs)C.e抗原(HBeAg)D.e抗体(抗-HBE.E.核心抗体(抗-HBC.要明确乙肝三系的各项指标的意义,e抗原HBeAg反映HBV有活动性复制和传染性的指标。
问题:[单选]下列哪一项不是丙型肝炎的传染途径()A.输血或血制品途径B.粪-口途径C.注射途径D.母婴传播E.密切接触问题:[单选]女,46岁,发现HBsAg阳性10年,ALT时有增高。
近3周来食欲下降,尿黄,明显乏力,齿龈出血。
查体:神清,扑翼样震颤(+),化验:ALT206UL,TBIL462μmolL,PT38秒(对照13秒),该患者应诊断为()A.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重型B.病毒性肝炎乙型亚急性重型C.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重度D.乙肝后肝硬化E.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中度患者在慢性肝炎的基础上出现急性的重度肝炎的症状为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重型。
病毒性肝炎的名词解释
病毒性肝炎的名词解释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是指由不同种类的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炎症。
下面对病毒性肝炎的几个重要名词进行解释。
1. 肝炎(Hepatitis):肝炎是指肝脏发生炎症的疾病,主要症状包括肝区疼痛、乏力、黄疸、食欲不振和恶心等。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负责合成和分解多种生物分子,受到炎症的影响,肝功能会受到损害。
2. 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病毒性肝炎是指由各种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炎症。
在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病毒性肝炎包括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戊型肝炎病毒(HEV)等。
3. 甲型肝炎病毒(HAV):甲型肝炎病毒是引起甲型肝炎的病毒,主要通过口-粪传播途径传播,包括饮用污染的水和食用污染的食物等。
甲型肝炎通常为急性感染,症状轻微,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出现严重的病症。
4. 乙型肝炎病毒(HBV):乙型肝炎病毒是引起乙型肝炎的病毒,主要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途径感染。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以是急性的,也可以是慢性的。
长期慢性感染可能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等并发症。
5. 丙型肝炎病毒(HCV):丙型肝炎病毒是引起丙型肝炎的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途径感染。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通常是慢性的,且多数患者在早期感染时没有明显的症状。
长期慢性感染可能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等严重并发症。
6. 戊型肝炎病毒(HEV):戊型肝炎病毒是引起戊型肝炎的病毒,主要通过口-粪传播途径感染。
大多数戊型肝炎感染者会在短时间内康复,但在孕妇中的感染可能危及胎儿生存。
病毒性肝炎是全球公共卫生问题,每年造成大量的疾病和死亡。
为了预防和控制病毒性肝炎的传播,个人应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注射用针具要消毒和一次性使用,同时要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等。
对于已经感染的患者,需要积极治疗,遵循医生的指导,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以减少病情的进展和并发症的发生。
肝炎的健康教育知识
肝炎的健康教育知识肝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增加公众对肝炎的健康教育知识,本文将从病因、症状、预防、治疗和饮食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病因1.1 病毒感染:肝炎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包括甲型、乙型、丙型、戊型等不同类型的病毒。
1.2 药物、酒精和化学品:长期使用药物、酗酒以及接触有害化学品也可能导致肝炎。
1.3 自身免疫性肝炎:免疫系统异常攻击肝脏组织,导致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发生。
二、症状2.1 乏力、食欲下降:患者常感到乏力无力,食欲明显下降。
2.2 黄疸、腹痛:肝炎患者可能浮现黄疸、皮肤发黄、腹部不适等症状。
2.3 恶心、呕吐:患者常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
三、预防3.1 接种疫苗: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的有效途径。
3.2 饮食注意:避免生食海鲜、生蔬菜水果等,减少对肝脏的负担。
3.3 定期体检:定期体检可以早期发现肝炎病变,及时治疗。
四、治疗4.1 抗病毒治疗:对于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4.2 药物治疗:根据肝炎的病因不同,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
4.3 肝移植:对于晚期肝炎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肝移植手术。
五、饮食5.1 低脂饮食:减少高脂肪食物的摄入,有助于减轻肝脏负担。
5.2 多吃蔬果: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和纤维,有助于保护肝脏健康。
5.3 控制盐分:过多的盐分摄入会增加肝脏负担,应适量控制盐分摄入。
综上所述,了解肝炎的健康教育知识对于预防和治疗肝炎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饮食、预防措施和定期体检,可以有效降低患肝炎的风险,保护肝脏健康。
希翼泛博公众能够重视肝炎的健康教育知识,做好相关预防和保健工作。
病毒性肝炎名词解释
病毒性肝炎名词解释病毒性肝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组肝脏疾病。
常见的病毒性肝炎有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戊型肝炎病毒(HEV)等,它们通过不同的途径传播并感染肝细胞,引起肝脏的炎症反应。
1.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DNA病毒,通过血液、性接触、母婴传播等途径感染人体。
乙型肝炎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
2.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一种RNA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如共用针头或注射器、输血、血液透析等。
丙型肝炎也可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
3. 戊型肝炎病毒(HEV):是一种RNA病毒,主要通过食物或水源传播,尤其是生食或未酒煮熟的海鲜和肉类。
戊型肝炎一般为急性感染,大多数患者能够康复。
4. 急性肝炎:指病毒感染后的初次感染和炎症反应,一般表现为发热、乏力、食欲不振、肝区疼痛等症状。
大多数急性肝炎患者能够康复。
5. 慢性肝炎:是指肝炎病毒持续存在于肝脏超过6个月的状态。
慢性肝炎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长期感染可导致肝脏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癌等严重后果。
6. 肝硬化:是肝脏长期受损和纤维化的结果,严重损伤肝脏功能。
常见症状包括腹水、黄疸、食欲不振、乏力、腹胀等。
7. 肝癌:是肝细胞恶性肿瘤,常见于肝硬化的基础上。
肝癌的症状包括上腹部疼痛、体重下降、食欲不振、肝区肿块、黄疸等。
8. 预防措施: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包括接种疫苗、避免共用针头或注射器、避免性接触、安全饮食等。
此外,对于已感染的患者,早期诊断和治疗也很重要。
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它的传播范围广泛,严重威胁到全球范围内的人类健康。
因此,增强大众对病毒性肝炎的认识,提高疫苗接种率,改善卫生环境,都是控制和预防病毒性肝炎的关键措施。
同时,加强对病毒性肝炎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2024年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传染病(008)(正高级)试题及解答参考
2024年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传染病(008)(正高级)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多项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关于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以下哪些是正确的?(多选)A. 甲型肝炎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B. 乙型肝炎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C. 丙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传播D. 丁型肝炎仅通过呼吸道传播E. 戊型肝炎可以通过水源污染导致暴发流行2、下列哪种情况可视为艾滋病(AIDS)的确诊依据?(多选)A. HIV抗体阳性且CD4+ T淋巴细胞计数<200/μLB. 出现卡波西肉瘤(Kaposi’s sarcoma)C. 持续不明原因发热超过一个月D. 反复发作的带状疱疹E. HIV抗体阴性但有典型的AIDS相关症状3、以下哪项不是传染病的基本特征?()A. 传染性B. 病原体C. 感染后免疫力D. 自限性E. 病理变化4、下列关于病毒性肝炎的描述,正确的是?()A. 病毒性肝炎主要通过血液传播B. 病毒性肝炎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C. 病毒性肝炎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D. 病毒性肝炎主要通过性传播E. 以上都是5、关于艾滋病(HIV)的传播途径,下列哪几项描述正确?A、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B、可通过共用餐具传播C、可通过血液传播D、可通过空气传播E、可通过无保护的性接触传播6、在霍乱的治疗中,下列哪些措施是关键性的?A、补充电解质和水B、使用抗生素缩短病程C、隔离患者以防扩散D、疫苗接种作为治疗手段E、口服补液盐(ORS)溶液7、关于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通过空气传播B、通过接触传播C、通过血液传播D、通过食物传播8、以下哪些因素与艾滋病病毒的传播密切相关?()A、共用注射器B、性接触C、母婴传播D、空气传播9、关于艾滋病(HIV)的传播途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HIV只能通过血液传播B. HIV可以通过空气传播C. HIV可以通过母婴传播D. HIV可以通过性接触传播E. HIV可以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10、在控制结核病传播方面,以下措施有效的是:A. 对所有接触者进行筛查B. 对患者进行隔离直至无传染性C. 推广卡介苗(BCG)接种D. 仅对出现症状的人进行治疗E. 提高个人卫生意识11、以下哪些病原体属于病毒性肝炎的常见病原体?A. 甲型肝炎病毒(HAV)B. 乙型肝炎病毒(HBV)C. 丙型肝炎病毒(HCV)D. 丁型肝炎病毒(HDV)E. 乙型肝炎病毒变种(HGV)12、以下哪些疾病属于传染病?A. 流行性感冒B. 肺炎C. 脑膜炎D. 心肌梗死E. 肾小球肾炎13、关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以下哪些是正确的?()A. 接种疫苗B. 健康教育C. 个人卫生习惯D. 隔离患者E. 环境消毒14、以下哪种病原体不属于细菌性传染病?()A. 伤寒杆菌B. 霍乱弧菌C. 痢疾杆菌D. 病毒性肝炎病毒E. 结核杆菌15、以下哪些病原体可以引起急性弛缓性麻痹(AFP)?A. 钩端螺旋体B. 脊髓灰质炎病毒C. 乙型脑炎病毒D. 脊髓灰质炎病毒和乙型脑炎病毒16、以下关于传染病预防控制的措施,哪项是错误的?A.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消除病媒生物B. 对传染病患者进行隔离治疗,防止传播C. 接种疫苗,提高人群免疫力D. 对已感染的人群采取隔离措施17、下列哪些病原体属于乙类传染病病原体()A. 霍乱弧菌B. 甲型H1N1流感病毒C. 肺结核分枝杆菌D. 肝炎病毒18、下列哪些措施属于传染病预防中的隔离措施()A. 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观察B. 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C. 对病媒生物进行灭杀D. 对患者居住环境进行消毒19、以下哪项不属于传染病的基本特征?A. 传染性B. 发病性C. 病原体特异性D. 遗传性 20、以下哪项不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A. 控制传染源B. 切断传播途径C. 保护易感人群D. 加强个人防护21、传染病暴发调查中,以下哪些是调查暴发疫情的必备内容?()A. 暴发疫情的时间、地点和范围B. 潜伏期、发病期和死亡期C. 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D. 传播途径和感染来源E. 防控措施和效果评估22、以下关于传染病监测的说法,正确的是?()A. 传染病监测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手段B. 传染病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和报告传染病疫情C. 传染病监测仅限于法定传染病D. 传染病监测的目的在于消除传染病E. 传染病监测的对象包括传染病患者、疑似患者和密切接触者23、传染病在流行病学上的特征包括以下哪些?()A. 传染性B. 潜伏期C. 症状和体征D. 免疫性E. 传染源24、以下哪些因素可以影响传染病的流行过程?()A. 人群易感性B. 传染源的数量C. 传播途径D. 自然因素E. 社会因素25、以下哪些病原体属于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A. 甲型肝炎病毒B. 乙型肝炎病毒C. 丙型肝炎病毒D. 丁型肝炎病毒E. 戊型肝炎病毒26、以下哪些措施不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A. 加强个人卫生B. 控制传染源C. 消毒隔离D. 预防接种E. 忽视个人防护27、以下哪些是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基本原则?A. 隔离与治疗B. 疫苗接种C. 药物治疗D. 个人卫生28、以下哪些属于传染病流行过程中的基本环节?A. 传染源B. 传播途径C. 易感人群D. 防治措施29、某医院发现一起疑似传染病爆发,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该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以下哪几种?A. 空气传播B. 食物传播C. 接触传播D. 生物媒介传播E. 水传播 30、下列哪项措施不属于传染病预防控制中的隔离措施?A. 将疑似病例隔离治疗B. 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C. 对传染源进行彻底消毒D. 宣布疫情并限制人员流动E. 加强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二、案例分析题(15题选12,共70分)第一题临床案例材料:患者,男,45岁,主诉发热、咳嗽、乏力3天。
病毒性肝炎的防治研究进展
病毒性肝炎的防治研究进展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可以分为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等多种类型。
这些病毒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且常常以潜伏期的形式存在于人体内,导致肝脏受损,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导致肝功能衰竭和肝癌等疾病。
因此,病毒性肝炎的防治问题一直是全球公共卫生的重点研究领域之一。
一、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及注射用药等。
其中,血液传播是乙型肝炎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而甲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水生食品、人际接触和飞沫传播等途径传播。
二、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措施目前,针对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疫苗接种、血液筛查、注射用具的严格消毒和个人卫生等方面。
其中,疫苗接种是预防乙型肝炎的最有效措施,通过接种能够有效地预防肝炎病毒的传播和感染。
而对于甲型肝炎,预防措施则主要包括注重个人卫生,避免食用生食和饮用不洁水等。
三、病毒性肝炎的治疗进展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对于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也不断得到了改进和完善。
针对乙型肝炎的治疗,目前主要采取抗病毒药物的方式进行,例如干扰素、拉米夫定和恩替卡韦等,这些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往往能够有效地抑制病毒复制,减轻炎症反应,达到治疗的目的。
而对于甲型肝炎,则常常采取较为保守的治疗方式,如严格卧床休息和饮食调理等。
此外,近年来针对肝炎病毒的基因治疗也受到了广泛关注,并在实践中得到了一些初步应用。
基因治疗通过引入外源基因到肝细胞内,从而干扰肝炎病毒的复制和转录过程,达到抗病毒的效果。
同时,随着人类基因测序技术和生物制药技术的进步,未来还有望发现更多的新型制剂和药物,有效地治疗病毒性肝炎等疾病。
总之,病毒性肝炎对于全球公共卫生造成了严重威胁,其防治研究也是当今医药领域重点关注的方向之一。
未来,我们需要更多的针对性研究和数据支持,以推动病毒性肝炎的早期预防和有效治疗,最终实现肝炎病毒的消除和防范。
肉鸭病毒性肝炎防治问题等2 则
肉鸭病毒性肝炎防治问题等2 则作者:暂无来源:《农家之友》 2014年第7期肉鸭病毒性肝炎防治问题问: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
临床上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
请问发病的具体症状是什么,如何防治?答:现将防治方法介绍如下:流行特点主要是3 周龄内的雏鸭发病,发病率可达100%,7 日龄内雏鸭死亡率高达85~90% 上,7~21 日龄死亡率为50% 左右。
4~6 周龄也有发病,但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
临床症状患病鸭缩颈垂翅,脚蹼发绀,体温升高,腹泻,行走困难,死前表现为仰脖弯头,两脚后踢,倒地打转。
从发病到死亡时间为24 小时左右。
死雏鸭头向背弯曲,两脚向后伸,角弓反张是本病死亡时的典型特征。
预防措施1. 种鸭开产前1 月内接种鸭病毒性肝炎活疫苗,间隔15~20 天加强免疫1 次,这样后代雏鸭可获母源抗体保护。
2.1~7 日龄雏鸭注射鸭病毒性肝炎活疫苗,恩诺沙星有很好的保护效果。
治疗方法当鸭群开始发病时,可用2% 黄芪多糖+板蓝根+ 生物因子或恩诺沙星+ 肌苷+ATP 增效剂,混合后肌肉注射,病重者加倍或24 小时后重复用药1 次。
同时用10% 安普霉素+ 生物活性素饮水或用瘟毒克拌料(每100 公斤饲料添加100 克),每天2 次,连用3 天。
重症病例剂量加倍。
也可口服禽病消,1 次量,每公斤体重0.1~0.2 克(即100 克拌料100 公斤),每天2 次,连用3~4 天。
另外,发病后圈舍和饲养笼具需彻底消毒,空舍15 天以上。
10 日龄以上鸭发病容易继发鸭传染性浆膜炎或大肠杆菌,治疗时配合浆炎康使用。
(刘忠叶)弱小初生仔猪的护理问:在母猪生产中,几乎每窝仔猪都有大小强弱之分,弱仔猪因吃奶不足而严重营养不良,成僵猪或死亡,造成仔猪成活率降低,请问如何保住弱小初生仔猪?答:仔猪成活率关系到猪场的经济效益,弱仔猪、无乳仔猪、僵猪成了仔猪育成率的难点,也是猪场疫病流行的始动环节,如何保住弱小初生仔猪,是提高猪场经济效益的重要一步。
丙型肝炎的危险因素和高风险人群
丙型肝炎的危险因素和高风险人群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一种病毒性肝炎,是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约有7100万人患有慢性丙型肝炎。
了解丙型肝炎的危险因素和高风险人群对于预防和控制该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危险因素:1. 输血和血液制品:在过去,输血和血液制品是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
然而,随着血液筛查技术的进步和血液安全措施的加强,输血相关的感染风险已大大降低。
2. 共用注射器和吸毒:共用注射器是丙型肝炎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
吸毒者由于共用注射器,容易感染丙型肝炎病毒。
因此,吸毒者是丙型肝炎高风险人群。
3. 医疗操作:医疗操作中的不安全注射和手术等操作也是丙型肝炎传播的重要途径。
因此,医务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感染控制措施,减少丙型肝炎的传播风险。
4. 性传播:尽管丙型肝炎的性传播风险相对较低,但存在性行为中的高风险行为,如多个性伴侣、不使用安全套等,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5. 母婴传播:丙型肝炎病毒可以通过母婴传播,即母亲将病毒传给胎儿或新生儿。
这种传播途径在临产时和哺乳期间最为常见。
高风险人群:1. 吸毒者:吸毒者由于共用注射器,容易感染丙型肝炎病毒。
吸毒者中的丙型肝炎感染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
2. 血液透析患者:由于长期接受血液透析治疗,血液透析患者的感染风险较高。
3. 治疗过丙型肝炎的人群:曾经治疗过丙型肝炎的人群,尤其是未能成功清除病毒的患者,仍然存在再次感染的风险。
4. 医务人员:医务人员由于长期接触丙型肝炎病毒,存在感染的风险。
因此,医务人员需要遵守感染控制措施,保护自己免受感染。
5. 性伴侣:与丙型肝炎感染者有性行为的人群,尤其是多个性伴侣或有其他性传播疾病的人群,存在感染的风险。
了解丙型肝炎的危险因素和高风险人群对于预防和控制该疾病至关重要。
通过加强血液安全措施、推广安全注射、提高公众对丙型肝炎的认识和宣传预防措施,可以减少丙型肝炎的传播,保障公众健康。
医学面试专业知识回答
医学面试专业知识回答引言医学面试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环节,通过面试可以评估申请者的专业知识、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医学面试中,面试官常常会提出一些专业知识问题,以考察申请者对医学领域的了解和理解。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医学面试专业知识问题进行回答,希望能够帮助申请者更好地准备面试。
问题一:什么是癌症?癌症是一类由体内细胞异常增殖和分化而引起的疾病。
正常情况下,细胞的增殖和死亡是维持人体机能平衡的重要过程。
而癌症的发生则是由于细胞的增殖失控,造成恶性肿瘤的形成。
癌症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的特点,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问题二:什么是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炎症。
常见的病毒性肝炎包括乙型肝炎、甲型肝炎、丙型肝炎等。
这些病毒可通过血液、性传播、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播。
病毒性肝炎的症状包括乏力、黄疸、食欲不振等,严重的病例可能导致肝硬化和肝癌。
问题三:什么是高血压?高血压是指在心脏收缩和舒张的过程中,血液对血管壁施加的压力持续增高,超过正常范围。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心脑血管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长期的高血压会对心脏、脑血管和肾脏等造成损害,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问题四:解释一下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
人体免疫系统是一套由免疫细胞、免疫调节因子和免疫器官组成的复杂系统。
它的主要功能是识别和清除体内的病原微生物,维持机体的免疫平衡。
免疫系统通过识别外来抗原,激活适当的免疫细胞进行攻击,从而保护人体免受感染。
免疫系统还能够识别和清除异常细胞,起到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问题五:什么是心脏病?心脏病是指由于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导致的疾病。
常见的心脏病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
心脏病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心脏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抽烟、肥胖等。
心脏病的症状包括胸痛、心悸、呼吸困难等。
问题六: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血糖浓度持续升高。
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
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在我国,病毒性肝炎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根据卫生部发布的卫生统计资料,在法定报告的传染病中,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占首位。
我国病毒性肝炎的平均发病率约为100/10万,即每年新发生的机型病毒性肝炎约120万例,其中50%为甲型,25%为乙型,5%丙型,10%为戊型,另10%为非甲~戊型。
我国一般人群的康甲型肝炎(甲肝)病毒抗体(抗-HA V)流行率为80.9%,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差异较大,江苏省最低,为48.4%;贵州省最高,为85.4%。
即使在同一个省得不同地区,抗-KA V流行率也有差异,一般农村高于城市,社会经济水平低的地区高于社会经济水平高的地区,提示人民生活水平和环境卫生是影响甲肝流行的重要因素。
甲肝的预防主要包括:接种疫苗、免疫球蛋白预防、加强健康教育、注意个人卫生、疾病监测及控制爆发等。
根据1992~199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我国一般人群的乙型肝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为9.7%,估计约1.2亿人携带乙肝病毒(HBV)。
慢性肝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6%和24.9/10万,据此推算,全国约有2000万例慢性肝病患者,每年约30万人死于慢性肝病。
肝癌的死亡率为14.8/10万,每年因肝癌死亡约18万例。
为了预防HBV感染,我国采取了以下措施:①献血员筛查;②使用一次性注射器;③加强健康教育;④新生儿普遍接种乙肝疫苗(HepB);⑤学龄前儿童及高危人群HepB免疫。
国产乙肝血源疫苗以1986年正式生产。
1992年国产重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细胞)乙肝疫苗被批准试正式生产。
1996年从美国引进的、分别由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和广东省深圳康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重组(酵母)乙肝疫苗被批准正式生产,年产量为6000万支,可满足新生儿免疫的需要。
因此,卫生部决定自1998年6月30日起停止生产乙肝血源疫苗,并于2000年起体制使用该疫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毒性肝炎问题摘要本文就病毒性肝炎的特征和病毒在人体内的传播、死亡等问题进行建模研究,为缓解病毒性肝炎问题提出意见。
首先基于基本统计规律,对病毒性肝炎的地区特征、性别特征、年龄特征、城乡特征分别分析,得到关于我国病毒性肝炎的现状,为政府更好控制病毒性肝炎提供建议。
其中,将地区聚类分析得到五类地区,性别特征可以得知男女患病比为:患病率在2.29:1,病死率大致比率在:5:2,年龄上大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病死率逐步上升,城乡没有过多的差别大致相同。
其次利用残差GM (1,1)模型对2010-2014年五年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死亡率进行预测,得到发病率数据为: .68297.0740,14728.3020,13121.0586,1 , 115.0872,死亡率数据为:8,0.06190679,0.064,0.0713,0. 0.075,预测结果较为准确。
接着基于SI 模型、Nowak 模型和时滞微分模型,建立肝炎病毒在人体内的感染模型,对人体内病毒的传播、复制、清除进行分析,使用数值分析的方法给予了直观的曲线图,同时为医生治疗提供建议。
最后对上述模型尝试改进,使用神经网络对预测模型进行改进,得到发病率的准确率提高,同时考虑人体自身免疫细胞对于病毒的免疫,得到新的时滞微分方程。
关键字:病毒性肝炎统计分析残差GM(1,1)微分模型一、一、问题重述问题重述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如乙肝病毒,其感染者很容易转变为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全球大约有3.5亿人是肝病毒的慢性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由于乙肝病毒感染所导致的并发症而死亡。
统计显示,一个成熟的肝组织中含有11102×个肝细胞,而典型的乙肝感染患者每毫升血浆中含有乙肝病毒颗粒9710~10个,人体中总的乙肝病毒颗粒有121010~10个,一个被感染的肝细胞一天要生产200~1000个乙肝病毒颗粒。
医学数据显示,当人体初次受到乙肝病毒入侵时,被感染个体是否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或者是转变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这不仅与被感染个体的身体素质、免疫系统反应功能有关,而且还与被感染者的年龄有关,人体的免疫反应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进一步改善,被感染肝细胞容易恢复为健康肝细胞,另外,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新药物的发明和使用也会治愈很多患者,减少病毒携带人数。
有关肝病研究意义重大,附件是2010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的部分数据,试解决:(1)以附件9~10为主,适当参考附件1~6和其它查找到的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分析中国病毒性肝炎发病、传播、死亡特征,预测我国自2010年后5年的肝病发生发展情况,为肝病防治提出建议;(2)查找相关数据,建立乙肝病毒在人体内感染的数学模型,包括乙肝病毒在体内的传播、复制和清除等过程,为肝病治疗提供建议。
二、二、符号说明符号说明ik u :第k 个样品属于第i 类的隶属度;U :隶属矩阵;ik d :与聚类中心距离;)5,4,3,2,1(=i i ω:地域分类;)0(ε:残差尾段;)1()0(+∧k ε:残差尾段模拟序列;)1()0(+∧k x :修正预测序列;z v s i ,,,表示正常细胞、感染细胞、病毒和药物;α:表示正常细胞分裂速度;i β:表示三种细胞消亡率;λ:感染过程速率;k :表示病毒产生速率;τ:滞后时间;4β:指药物的消亡率;η:给药速率三、三、模型假设模型假设1.所有的数据来源可靠,可以直接应用,剔除部分数据对最终的结果没有决定行影响;2.考虑病毒性肝炎特征时,只需考虑发病率和死亡率,病死率可由两者计算可得;3.病毒细胞只能通过转化正常细胞来繁殖,自身不能自己分裂产生新的细胞;4.药物的使用是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即体内病毒数来实时确定的,存在滞后τ时间;5.某种药物一定能够杀死病毒而对其他细胞无过多影响;6.免疫细胞单独考虑,不在正常细胞内考虑,其可以杀死病毒,但也可能被病毒破坏。
四、问题一模型及求解4.1病毒性肝炎特征统计模型:为了分析我国病毒性肝炎的发病、传播、死亡的特征,结合所给数据和其他数据,我们发现其区别大致可以分为:地域差别、性别差别、年龄差别、城乡差别。
下面分别对各差别分析其特征规律:4.1.1地域差别的病毒性肝炎特征:(1).数据分析:利用附件9中表9-1-4,以2009年为例得到病毒性肝炎多项数据,具体可见附录1。
用matlab分别作出地区肝炎各指标图像:图一由图像可见数据的离散性很强,很难得到一个很有规律的统计特征,也就没法得到肝炎的各特征规律,因此我们考虑使用聚类的方法将其分类处理,得到地域的特征。
由于地域特征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往往沿海地区人口数多于内陆,但医疗水平和经济水平可能差于一些内陆地区,那么我们尝试使用模糊C聚类的方法进行求解。
(2)聚类分析:对于给定数据:⎟⎟⎟⎟⎟⎠⎞⎜⎜⎜⎜⎜⎝⎛=⎟⎟⎟⎟⎟⎠⎞⎜⎜⎜⎜⎜⎝⎛=np n n p p n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21222211121121其中X 每一行为一个地区,每列为一个变量的观测值。
我们根据每个样品的隶属度确定其输入哪个类,下面计算隶属度。
设ik u 为第k 个样品属于第i 类的隶属度,这里∑==≤≤c i ik ik u u 11,10,定义目标函数:∑∑===n k c i ik mik d u V U J 112),(其中,n c ik u U ×=)(为隶属矩阵,)(,为聚类中心i i k ik v v x d −=。
那么我们只用求V U ,使得目标函数:),(min V U J =通过迭代的方式,最终确定U,V 的值,即可得到具体分类方法。
这里我们设定各地区可以分为五个类,即:5=n ,可以得到具体分类为:}{1甘肃,青海,新疆=ω;} {2湖北,广东内蒙古,福建,河南,=ω;} {3,宁夏,陕西贵州四川,重庆,海南,广西,浙江,,吉林,山西,辽宁河北,=ω;}{4,西藏,云南山东,湖南,,安徽,江苏天津=ω;}, {5江西,上海,黑龙江=ω;根据分类我们求得每一类的肝炎数据平均值,得到:类别12345发病率334.73168.37103.8348.4059.89死亡率0.1530.0960.0370.0340.32表1(3)地域结果分析:通过分析上面的表我们可以得到很明显的地域规律:①发病率:在类别1~5中期发病率是逐渐递减的,说明在类别一的区域发病率特别高,传播的速度和强度很大,肝炎控制率很低,往后的类别二和三的发病率同样很高,而四五则相对低得多;②死亡率:类别五相对来说的值也特别高,得病死亡的比例很高,抵抗能力很差,其次是类别一;③综合而言,类别一地区发病和死亡率都特别高,而类别二三地区的发病率也很高但死亡率较低,地区五可以说死亡率异常高,地区四是对于病毒性肝炎控制较好的地区。
4.1.2性别差异的病毒性肝炎特征:男女比率2009年病毒性肝炎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病毒性肝炎)组别合计死亡率组别合计死亡率组别合计死亡率组别合计死亡率城市男3.77大城市男 3.63中小城市男 4.29农村男3.65城市女1.78大城市女 1.89中小城市女 1.37农村女1.41比率 2.12比率 1.92比率 3.13比率 2.59表3查询得到1997-199年武汉军区总医院接诊病毒性肝炎的统计可得到(参考文献2):表4根据以上的数据,单单考虑对于性别差别,应用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可以发现,男女的肝炎发病率在2.29:1,病死率大致在:5:2。
据此我们可以得到下面的性别肝炎特征:①男女性别在病毒性肝炎上的患病率和病死率有很大的差异;②男女性别对于同样的病毒性肝炎的患病率在2.29:1,病死率大致比率在:5:2,即:患病人中30%为女性70为男性,患病可能死亡率男性是女性的2.5倍。
4.1.3城乡差别的病毒性肝炎特征:附录数据可以得到一下关于城乡差别的有关肝炎数据:2009年病毒性肝炎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病毒性肝炎)组别合计死亡率组别合计死亡率城市 2.79大城市 2.77中小城市 2.86农村 2.55表52004-20051990-19921973-1975疾病名称死亡率(1/10万)疾病名称死亡率(1/10万)疾病名称死亡率(1/10万)城市肝癌24.93肝癌19.50肝癌14.05农村肝癌26.93肝癌20.67肝癌12.02表6根据以上的数据,发现农村与城市之间关于病毒性肝炎的死亡率上基本上相同,差别不是很大,因而城乡差异的特征不是很明显。
4.1.4年龄差别的病毒性肝炎特征:同样根据附件中的数据可以得到不同年龄的病毒性肝炎的特征,数据详见附录2。
由于在统计的过程中对于年龄差别没有单独分开独自的变量,都于性别、城乡因素相结合,因而很难得到年龄差别特征。
那么我们就将年龄和城乡因素、性别结合起来考虑获得其特征。
作出各年龄段各因素的肝炎死亡率曲线:图二图三分析图像可以得到以下的统计规律:①不同性别,有城乡差别的各年龄段中病毒肝炎的死亡率大致相同;②在年龄段中,随着年龄的增长,病毒性肝炎的死亡率大致呈上升趋势,个别年龄段出现反常。
4.2基于残差GM(1,1)的病毒性肝炎未来预测模型:根据附录内容可以得到关于从1960-2009年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死亡率和病死率的数据,详见附录3。
但是1965,1970的数据步长过大也无法准确插值得到之间数据,因而选取1975-2009年数据。
据此我们做出其图像:图四为了预测2010年此后五年的病毒性肝炎的发展情况,即对肝炎的发病率、死亡率和病死率进行预测。
首先我们尝试直接使用GM(1,1)灰色预测模型,进行预测得到下面的结果(以发病率为例):年份20102011201220132014预测结果83.911983.589283.267782.947482.6284表7看到其残差值为:年份197519761977197819791980198119821983 MSE023.45-7.90 2.53-8.98-17.27-12.17 1.9020.67年份1984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MSE24.8815.71-5.22-16.54-41.13-22.12-26.93-26.58-19.18年份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 MSE0.8215.7225.2725.1522.1722.1015.8622.2921.41年份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MSE20.4417.65-2.81-5.87-16.87-23.55-21.97-23.06表8可以看到误差很大,那么我们考虑使用改进的残差GM(1,1)模型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