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宰—相《明专实权录》卷五十九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地方:(1)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改革地方官制
掌民政和财政
掌军务 掌司法
一家独大
行中书省:中书省派出机构;钱粮、 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 领之,中央分权于地方。
一分为三,权力分散
互相牵制,互不统属,直接由朝廷指 挥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地方:(2)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科举考试竞争越激烈,限制越严,知 识分子也就越易于驯服,对皇帝和上级 官僚越卑躬屈节。这一切软骨症,他们 作为政治权力的依附者始终缺乏独立的 社会地位和自我意识,始终只善于考试 而不善于自由的创造性思维。
——金诤 《科举制度与中国文化》
不许阐述个人见解,成为加强皇权,钳制思 想的有力武器,大多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浅析明代封藩制度》
改革地方官制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改革中央官制
中央:(1)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 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 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 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 当。
——朱元璋
丞相胡惟庸,开国老臣,位
高权重。因是百官之首,一人 之下万人之上,而常与朱元璋 发生“口角”,朱元璋以“谋 反”之罪灭其九族,并借此上 朝废除丞相,改革行政机构。
(1)内容: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设立东厂,合称“厂卫”。 (2)目的:监视官民,加强君主专制。 (3)职能: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 (4)特点: 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
“宋濂请客” 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请客吃酒。第二天上朝时, 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了什么客?吃了什么菜?喝了 什么酒?宋濂一一回答。朱元璋高兴的说:“你没有 骗我!”然后,拿出锦衣卫绘制的宋濂家宴图。宋濂 看后目瞪口呆,被吓出一身冷汗。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明朝的统治 (1)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明朝的统治 (1)
答:为告诫后代,不得设立丞相。目的是防止朝臣专权,以加强皇权,巩固
统治。
P69想一想,朱元璋废除丞相,强化皇权,这一举措有什么利弊得失?
答:利:克服了朝臣权力过大的弊端,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形成了比较安定的 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弊:皇权高度集中,地方政府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没有独立性;不能 广泛吸纳建议,容易形成专权,出现偏颇决策,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给明朝的 统治埋下了危机。
晋商贸易路 线
徽商
• 徽商,得名于古地名徽州,我国历史 上的三大商帮之一,因为在我国商品经 济历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朱元 璋拿下南京之后,因为缺乏资金运作, 而在这个时候,徽州商人雪中送炭,给 予朱元璋大量帮助,为大明王朝的建立 出工出力,而明朝建立后,徽商自然也 得到了很多实际利益。成化年间,徽商 相继打入盐业领域,一向以经营盐业为 主的晋商和其它商帮因此受到严重打击, 于是徽商以经营盐业为中心,雄飞于中 国商界。
(二)司法方面: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锦衣卫,保护皇帝,镇压官民。 明成祖设立东厂。这两个机构合称“厂卫”,成为皇帝 的耳目和爪牙。
锦衣卫木印
锦衣卫是明代内廷侍卫侦察机关,始建于洪武十五年(公 元1382年),专门从事侍卫缉捕刑狱之事,是皇帝的侍卫 与耳目与明王朝相伴始终。明初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 以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分典刑狱。称三法司,让其互相 制约,如遇重大要案由三法司会审结案。这枚木印是三法 司会同刻置的。明代实行特务统治,建立厂卫制度以强化 专制独裁统治,锦衣卫就是厂卫特务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 分。。锦衣卫原本只是皇帝亲军侍卫,初名仪鸾司,是替皇 帝掌理仪仗的机构。朱元璋时(1382年),改称“锦衣卫 亲军指挥使司”,设指挥使一人。卫属机构有南、北镇抚 司,其中北镇抚司专理“诏狱”(奉皇帝命令查办的案 件)。锦衣卫审讯犯人往往采用严刑逼供,设有酷刑十八 种,结果许多常被屈打成招,造成无数冤狱,锦衣卫因此 被人称为“冤窖”

2024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课件

2024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课件

5.下列不属于明朝加强专制统治措施的是( B ) A.废除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 B.建立行省制度 C.设立特务机构 D.设五军都督府与兵部共管军队 6.我国的科举考试始于隋朝,到明朝时发生了巨大变化。明朝科举考 试最突出的特点是( A ) A.八股取士 B.试题类型繁多 C.以诗词为主要内容 D.考生可发表个人见解
(3)“厂卫”:朱元璋设立___锦__衣__卫_,明成祖成立东厂,“厂卫” 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2.特点:地方和中央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 各自直接向__皇__帝____负责。 3.作用:使__皇__权____高度集中,__君__主__专__制____大为加强。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1.内容:明朝提倡__尊__孔__崇__儒____。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 “_四__书_____”“五经”,不得随意发挥。 2.形式:明朝科举要求答卷格式为“_八__股__文___”。 3.危害: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__思__想____。 应试的人被录取后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1.以下帝王中,通过推翻少数民族对中原的统治,建立新王朝的
是( D )
A.李世民 B.赵匡胤
C.忽必烈 D.朱元璋
2.(2016·江苏南京模拟)如果你是明初的一位地方官员,有事上京
参见明太祖,应去( A )
A.南京
B.北京
C.西安
D.洛阳
3.做笔记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图是一位同学的历史笔 记。根据内容判断这位加强君权的皇帝是( D )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一、明朝的建立 1.背景:元朝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爆发了农民起义 。 2.建立:__1_3_6_8___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_应__天__府___,他就是 明太祖。 3.统一: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1.措施 (1)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_三__司_____”;分封诸子为王,巩固皇室 。 (2)在中央:废除__丞__相____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 六部的职权;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皇帝直接掌握了 军事大权。

七年级历史下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知识点及同步练习

七年级历史下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知识点及同步练习

《第14课明朝的统治》同步练习(含答案)【知识管理】知识点1 明朝的建立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他就是明太祖。

随后,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

知识点2 朱元璋强化皇权措施:(1)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先后分封诸子为王,监控地方,巩固皇权。

(2)在中央,废除了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3)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了锦衣卫。

明成祖又成立了东厂。

这两个机构合称“厂卫”。

影响: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知识点3 科举考试的变化命题范围:明朝提倡尊孔崇儒。

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

答题格式: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因此称为“八股文”。

知识点4 经济的发展农业:明代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手工业: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

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

商业: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还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

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

【基础过关】知识点1 明朝的建立1.如图是胡军在某电视剧中的剧照,他在剧中演绎了一位从放牛娃到行脚僧,从义军马夫到万军将领,从乞丐布衣直到开国皇帝,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生。

他演绎的这位传奇人物是()A.李世民B.朱元璋C.赵匡胤D.忽必烈2.“今我朝罢(废除)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牵制)不敢相压。

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上文中的我朝是()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3.为了解明朝加强皇权的措施,下列最有价值的文物是()A.司母戊鼎B.甲骨文C.锦衣卫印D.大相国寺4.下图是某人画的一幅明朝书生张富贵进京赶考的漫画,漫画中的张富贵背的书籍应该有()A.《论语》B.《齐民要术》C.《四书集注》D.《唐诗三百首》5.明朝有不少只会背诵“四书”“五经”的书呆子却能考中科举做上高官,这是因为明朝()A.废除行中书省 B.设立锦衣卫C.提升六部职权 D.实行八股取士知识点4 经济的发展6.我国的国外引种历史悠久,目前栽培的600种作物中约有一半是国外引进的。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件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件

一、明朝的建立
2、建立
时间:
1368年
建立者: 朱元璋(明太祖)
都城: 应天府(今南京)
一、明朝的建立
2、建立
建立霸业后的烦恼
社会经济急待恢复,农民起义仍在继续, 退居塞北的残元势力仍然企图卷土重来, 灭元胜利后臣骄将悍,争权夺利。
如何巩固统治,加强皇权?
政 治 篇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1、为什么要强化皇权?
苏绣
明朝青地蕃莲印花布
明朝水蓝印金杂花绫
明代青花扁壶
四、经济的发展
3、商业 明代南京
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出 现了有名的商帮,如晋商、徽商
课堂小结
达标训练 1. 在全国结束元朝统治并在应天(今南京)称帝的历史人物
是( B ) A.努尔哈赤 B.朱元璋 C.皇太极 D.李世民
2. 如图是某朝代政府的改制图,据此判断该朝代是( )
严复认为八股取士有“锢智慧、坏心术、滋 游手”三大罪状,他在《救亡决论》中深刻 揭露八股取士的危害:“八股非自能害国也, 害在使天下无人才。”
1、请评价明清科举的变化。 答:①促进了科举的规范化、制度化 ②形 式呆板,脱离实际,禁锢了思想
2.明朝科举变化的目的是什么 ? 答:控制思想,加强皇权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2、中央:③设立特务机构,实行恐怖统治 (监察)
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设立东厂,合称“厂卫”。
目的:监视官民,加强君主专制
朱元璋时期的大臣钱宰,一日散朝回家, 随口吟诗道:“四鼓冬冬起着衣,午门 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 间饭熟时。”第二天上朝,朱元璋便问 钱宰:“昨天的诗不错,不过我没有 ‘嫌’迟,改作‘忧’字,如何?”钱 宰一听,吓得连忙磕头请罪。——龚其 柱主编《初中历史教科书》川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复习资料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复习资料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义务教育基础课程初中教学资料第14课明朝的统治知识点一:明朝的建立1、背景:(1)元朝末年,政治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2)1351年,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很快发展到江淮地区,出现了多支反元队伍。

其中,朱元璋的队伍由东南向北进军,势力不断壮大。

2、明朝建立时间:1368年建立者:朱元璋(明太祖)明太祖(1368-1398年在位)都城: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年号:洪武3、元朝灭亡1368年,明军攻占元大都,元灭亡。

明朝疆域图知识点二:朱元璋强化皇权1、原因: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所致2、目的:巩固统治3、措施:(1)在中央,撤中书省,废丞相,权分六部;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2)在地方,撤行中书省,设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中书省的权力分散;先后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3)改革军事机构,五军都督府与兵部相互制约。

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可以直接掌握军事大权。

(4)设特务机构锦衣卫、东厂和西厂等。

——“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

”锦衣卫由皇帝直接指挥,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

后来,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又设立了同类机构东厂。

这两个机构合称“厂卫”,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锦衣卫印锦衣卫印是专司皇帝仪仗的亲军,后发展成为特务机构.锦衣卫印为木质印信,印面边宽11.5厘米,印面厚1厘米,通高4厘米.印面篆刻"锦衣卫印",背面刻"成化十四年三法司置".三法司指名代刑部,监督院和大理寺等三个司法监察机构,当时凡遇到重大要案,都由这三个部门会审.根据"三法司置"这四个字,可知此印是三法司会同刻置的.小故事大道理:洪武年间,一次,大臣宋濂在家中请客,第二天明太祖问他:“昨天喝酒了吗?请的哪几位客人,吃的什么菜?”宋濂一一如实回答。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明朝的统治》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明朝时期的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经济和文化、明朝的灭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朝时期我国社会的历史状况,掌握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及其影响,了解明朝时期的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和经济、文化的发展,认识明朝灭亡的原因。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我国历史上的基础知识,对封建社会的演变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明朝时期的历史状况,特别是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和经济、文化的发展等方面的内容,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观看图片、讨论问题等方式,深入了解明朝时期的历史状况,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时期我国社会的历史状况,掌握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及其影响,了解明朝时期的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和经济、文化的发展,认识明朝灭亡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观看图片、讨论问题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及其影响,明朝时期的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2.教学难点: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及其影响,明朝灭亡的原因。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明朝时期的历史状况。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直观展示明朝时期的历史状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明朝时期的皇帝画像,引导学生思考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及其影响,明朝时期的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共45张PPT)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共45张PPT)

都司 (军政)
一次大学士宋濂上朝,朱元璋问他:“昨 天在家请客没有,请的哪几位客人?吃的什么 菜?”宋濂如实一一回答.朱元璋高兴地说: “说的全对,没有骗我。”说着拿出一张图, 上面画着宋濂请客的座次位置。宋濂见了吓的 出了一身冷汗。
朱元璋通过什么措施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
2、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28
32 38
读书人,最不济;烂时文, 烂似泥----三句承题,两句 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 圣门高第,可知道“三 通”“四史”是何等文章, 汉祖、唐宗是哪朝皇帝?----------(清)徐大椿
472(件)
19
4﹪
朝代


隋朝
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进士科创立,科举制正式确立
禁锢了思想,扼杀了创造性思维,不利于教育的发展。
八股,而不讲求实际学问,培养的“人才”成为皇帝
的顺从者,因此,八股取士严重阻碍了中国古代思想 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年代 汉代 时期
隋唐 时期 宋元 时期 明清 时期
世界主要 中国 科技发明 45(件)
45(件) 67(件)
占百 分比 62﹪
71 ﹪ 57 ﹪
制瓷中心——景德镇,所产的青花瓷器 畅销海内外 北京、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 晋商、徽商等商帮
课堂小结
除行省,设三司,中央直属。 废丞相,撤中书,权分六部。 设厂卫,察官民,特务密布。 八股文,禁锢人,培养奴仆。 强君权,固统治,经济发展。
明朝时期我国封建制度已渐趋衰落
材料二: 清初学者廖燕在《明太祖论》中说: “故吾以为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特明巧而 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堂笔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堂笔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堂笔记一、明朝的统治1.1、朱元璋在明朝初年的发展及特点在明朝初期,朱元璋实行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如中央化的行政改革、土地制度、科举制度、赋税制度等,促进了明朝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发展。

1.2、朱元璋的中央化政策朱元璋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取消了“丞相”“首辅”等地方权力机构,创设了吏、刑、工、兵、礼、户、外、太常、大理、司法等部门,实行“三司、六部”制度,并设立东厂、西厂等机构,监察地方官员的行为,并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

1.3、明朝土地制度明朝实行九等田制,规定先授田于乡绅、士子、豪绅、富商等,其余百姓再分田。

同时,朱元璋反对“均输”、“均入”和“万户侯”的制度,保护农民的利益。

1.4、科举制度明朝实行科举制度,禁止世袭官职和买官卖官,从而吸收了大量贫苦士子到官场上任职,使科举制度成为明朝的一项重要制度,为文化和科技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1.5、税收制度明朝统治者采用一种称为均输法的税收制度,即“以民力所能负重而征税”的原则,不仅使百姓的负担减轻,而且增加了朝廷财政的支出。

二、明朝的文化与科技明朝时期,文化、科技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繁荣,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文学家、画家、科学家等。

2.1、明朝的文学艺术明朝时期,出现了许多文学家、诗人、散文家、剧作家、书画家等,如杨慎、张岱、汤显祖、文征明、唐寅、陈洪绶等等。

2.2、明朝的科技发展明朝时期,科技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出现了各种新颖的发明和创造,如瓷器、海上丝路的开通、气象观测、大航海等。

三、明朝的经济明朝时期,由于朱元璋实行的诸多政策和措施的推行,使得明朝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3.1 、明朝的农业经济明朝时期,由于朱元璋实行的土地制度中所规定的“九等田制”,使得百姓得到了应有的权益,从而增加了土地的耕种面积;又规定“均输法”的税收,使得农民的负担减轻,因此,农业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发展。

3.2、明朝的手工业经济明朝时期,制造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兴起,瓷器的生产工艺不断改进,达到了极高的水平;纺织和造纸等工艺,也取得了重要的发展。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明朝的统治》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14课,主要讲述了明朝从洪武元年(1368年)建立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灭亡的历史。

本课内容涵盖了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多个方面,旨在让学生了解明朝的基本情况,认识明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五代十国、宋元历史的基本知识,对我国历史的发展脉络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明朝复杂历史现象方面仍存在困难,如明朝的建立、明朝的统治政策、明朝的经济与文化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采取生动、形象、具体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明朝的历史。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的建立、明朝的统治政策、明朝的经济与文化等基本史实,认识明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明朝的建立、明朝的统治政策、明朝的经济与文化。

2.难点:明朝的统治政策、明朝的经济与文化。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明朝的历史。

2.问题驱动法: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明朝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明朝版图、明朝皇帝肖像等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五代十国、宋元历史,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明朝的建立、明朝的统治政策、明朝的经济与文化等基本史实。

在呈现过程中,教师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讲解,突出重点。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 (共21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 (共21张PPT)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一、明朝的建立
朱元璋1328年出生于一个贫困家庭,为了生存,他当过放牧娃、和尚、乞丐。元朝末 年,社会矛盾激化,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朱元璋顺势参加了郭子兴的红巾军起义, 他的命运也在这一刻发生了改变。由于作战勇猛,足智多谋,他很快得到郭子兴的赏 识,并逐渐进入郭子兴领导集体的核心。郭子兴死后,朱元璋成为红巾军的实际主帅。 他采纳徽州老儒朱升的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此举为他赢得了广大人民群 众的大力支持,越来越多的文臣武将聚集在朱元璋周围,朱元璋的势力也不断壮大, 并逐步消灭了东南各地群雄。
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
“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别, 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安然朝中坐, —《稗史汇编》 却知天下事。
历史与现实:
根据你们所了解的法律知识,你们 认为特务机构锦衣卫侵犯了公民的哪些 权利?对社会造成了哪些影响?
侵犯了人身自由权、平等权、政治权、名誉权等。 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有利于皇帝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 加强君权.维护中央集权; 但这种特务统治使得臣民们终日诚惶诚恐,唯命是从, 凡事按部就班,不求进取。
拓展归纳
雏 形
隋文帝
正式形成
隋炀帝 设进士科
完善
僵化
分科考试
唐太宗 殿试、武举 明清 武则天 八股取士 唐玄宗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1.范围
明朝提倡尊孔崇儒。明朝严格规定考 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 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 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否则 ,考生就会被认为是离经叛道,即使文章 做得再好,也不可能录取。
八股取士对我国的思想、科技、文化 发展造成严重危害。
材料一
年代 世界主要科技发明 45(件) 中国 28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课件 (共22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课件 (共22张PPT)

D.四书五经
4、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写道:“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 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 群站,……在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 从坐而站而跪这一现象 说明
A.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B.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C.设立了锦衣卫、东厂
“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
明太祖时,为监视官民,设立锦衣卫,授予侦察、 缉捕、审判、处罚罪犯等权力,这是一个正式的军 事特务机构,由皇帝直接掌控。它有自己的法庭 和监狱,俗称“诏狱,诏狱里采取剥皮、抽肠、 刺心等种种酷刑。明成祖时还设了东厂,明宪宗 又加设了西厂,三大机构统称为厂卫特务机构。
材料一:东厂设立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由宦官控制,“缉访谋逆、 妖言、大奸恶”,甚至连锦衣卫的活动也在东厂侦查范围内。东厂只对皇 帝负责,不经司法机关批准,可随意监督缉拿臣民,从而开明朝宦官干政 之端。厂卫设有监狱、法庭,对犯人采用酷刑,制造了大量冤案。
不能广泛吸纳建议,容易形成专权,出现偏颇决策,不 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隐患。
胡惟庸——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丞相
胡惟庸是明朝的开国谋臣之一,在 明朝建立初期,被任命为丞相,独揽中 书省大权。他在任期内,结党营私,权 倾朝野,几乎一个人垄断了朝政,对皇 权造成极大的威胁,引起朱元璋忌惮, 1380年,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杀了 胡惟庸,并株连九族,牵连致死的人有 三万多,史称“胡惟庸案”。
状元
榜眼
探花
进士

童生
殿试
贡士 秀才
会试
举人
原因
朱元璋认为,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所致
措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一:明朝建立
背景、建立者 时间、都城 元朝灭亡的时间和标志
• 材料: • 元顺帝君臣大肆挥霍浪费,造成国库空
虚。为了弥补财政亏空,元政府除了加 重赋税以外,于至正十年(1350年)发 行新纸币,造成货币迅速贬值。 • 同时,由于元朝水利设施年久失修,黄 河接连决口,泛滥成灾。 • 1351年,元政府下令征调农民和兵士十 几万人治理黄河。饱受灾荒之苦的农民 ,在工地上横遭监工鞭打,克扣口粮。
结果: 皇帝 直接 掌握 全国 军政 大权
2、厂卫制度 (1)目的: 监视官民
锦衣卫 (2)机构:
东厂
明代锦衣卫
东厂公公
电影《锦衣卫》海报
锦衣卫印
厂卫设有监狱、法 庭,对犯人采用剥皮、 抽筋、刺心等酷刑,制 造了大量冤错案。
锦衣卫印
厂卫特务机构(锦衣卫、东 厂、西厂)的设置,是明朝君 主专制空前加强的一种表现。
明太祖(1368-1398年在位)
一、明朝的建立
建立者: 朱元璋(明太祖) 时 间: 1368年 都 城: 应天府(南京)
像义朱的开元璋国皇这帝样灭还参元有加朝时谁过间?农: 民136起8年 汉高祖刘邦灭元朝标志: 攻占大都
汉光武帝刘秀 明太祖(1368-1398年在位)
国家初建, 政局不稳, 人心浮动, 我当如何巩 固统治、加 强君权呢?
以上材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什么景象?
一 新课探究
1.背景
元朝末 年,政治腐 败,社会动 荡,民不聊 生,导致农 民大起义的 爆发
元末农民战争形势图
一、明朝的建立
建立者: 朱元璋(明太祖) 时 间: 都 城:
灭元朝时间: 灭元朝标志:
明太祖(1368-1398年在位)

第14课明朝的统治(共21张PPT)

第14课明朝的统治(共21张PPT)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明朝的建立
朱元璋
1368年,朱元璋称帝 ,建立明朝,定都应 天府(今南京),他 就是明太祖。随后, 明军攻占大都,结束 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 。
相关史实
朱元璋出生于安徽凤阳,家境贫困 ,从小给地主放牧牛羊。17岁那年
,父母、大哥都死于灾荒和瘟疫,
他只好出家到庙里当了和尚,到处 乞讨为生。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后,
所谓八股文,每篇由破题、承 题、起讲、入题、出题、起股、 中股、后股、束股、落下十个 部分组成。
八股文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 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顾炎武
假如身处明朝,甲乙一起参加明朝的科举考试 八股取士说明了科举 。根据他们的答案,你认为他们两个谁会高中状元?
制到明朝时已趋于僵化
布政使司(民政和财政)
皇帝
按察使司(司法) 都指挥使司(军务)

明朝疆域图
“东起朝 鲜,西据吐 番。南包安 南,北距大 碛,东西一 万一千七百 五十里,南 北一万零九 百四里。” 南海的“ 千里长沙, 万里石溏” 尽入版图。
明朝行政示 意图


吏 户 礼 兵 刑 部 部 部 部 部
工 部
胡惟庸案:包括开国第一功臣李善长 等大批元勋宿将皆受株连,牵连致死 者三万余人。
朱元璋对地方和中央官 制的改动,最突出的 特点是什么?
特点:权力的分散和制衡。通过分散中央和地 方的权力,防止朝臣和地方官员专权,从而加 强了皇权。(集中皇权,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 )
合作探究
废除丞相,强化皇权,这 一举措有什么利弊得失?
利: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政,强化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统治; 弊:废丞相后,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皇权空前加强名全国

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 PPT

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 PPT
特点: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约束。
学习新知
锦衣卫
中央
东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内 阁
吏户礼 兵刑 工 部部部 部部 部
地方
布政司
都司
按察司
思考分享
明朝首创厂卫特务机构的目 的是什么?其有什么影响?
为进一步加强对官吏百姓的控制。 (直接目的)
巩固皇权,强化专制统治。(根本目的) 影响:厂卫机构成为专制皇权的可靠
机构,进一步强化了皇权。
中央左丞相中书省右丞相地方行省布政司民政按察司刑狱都司军政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殿阁大学士改革行政机构学习新知中央地方布政司民政按察司刑狱都司军政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内阁学习新知大都督中左右前后兵部皇帝二朱元璋强化皇权学习新知2措施2在中央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 巩固和发展。明初统治者进行一些列改革, 大大加强了皇权。明一度出现强盛局面,郑 和下西洋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明中后期,统治危机不断加深,明政权最 终在农民起义和东北满洲的双重夹击下崩溃 。清统一全国后,加强君主专制,并对西藏 、新疆、台湾及附属岛屿、南海诸岛等进行 了有效地管辖,奠定了现代中国版图基础。 面对世界形势的巨变,清朝君臣却依旧固步 自封,古老的中国逐渐落伍与世界的发展。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安徽民谣
《凤阳花鼓》 说凤阳,道凤阳, 凤阳是个好地方, 自从有了朱皇帝, 十年倒有九年荒。
据档案记载,南薰殿旧藏了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 皇后画像75幅,其中皇帝画像63幅,大多数皇帝都只 有一幅画像,其中画像最多的是明太祖朱元璋,他一人就 有13幅画像。而让人不解的是,这13幅画像画的都是 朱元璋,却画了截然不同的两个相貌(见图)。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件(30张PPT)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件(30张PPT)

③讨论八股取士对教育、选官造成 什么样的负面影响?(P69课后活动)
消极: 教育: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不 利于社会的进步。 选官:应试的人为了能够被录取, 死背“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 顺从者。
四、经济的发展 1、农业:新农作物的引
进(哪些新的农作物?)
玉米
红薯(甘薯)
马铃薯(土豆)
向日葵
番茄(西红柿) 辣椒
想一想:朱元璋废除丞相,强化皇 权,这一举措有什么利弊得失?( P69课后活动)
• 利:克服了朝臣权力过大的弊端,巩固了明 朝的统治,社会比较安定,为经济的发展创 造了有利环境。
• 弊:皇权高度集中,地方服从中央,没有独 立性。不能广泛吸纳建议,容易形成专权, 出现偏颇决策,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为明 朝统治埋下危机。
结果: 皇帝通过锦衣卫加强了对臣民的监视
问题思考(教材P68材料研读)
以后子孙做皇帝,“并不许设立丞相。臣下敢 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 刑”。
——《明太祖实录》
朱元璋里下这条“祖训”的目的何 在?
答案提示:从维护皇权 的角度出发
目的:巩固统治
明朝机构设置
影响: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结果
(1)地方组:
①取消行省,设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 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 分散;
②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巩固皇室。
布政使司(民政和财政)
中央
提刑按察使司(司法)
都指挥使司(军务)
结果:皇帝将地方的军事、行政、财政大权 收归中央
(2)中央组:
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废除丞相制度和中 书省
C)
C.锦衣卫 D.内阁
4.明全国的制瓷中心是( A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第14课明朝的统治知识点一:明朝的建立1、背景:(1)元朝末年,政治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2)1351年,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很快发展到江淮地区,出现了多支反元队伍。

其中,朱元璋的队伍由东南向北进军,势力不断壮大。

2、明朝建立时间:1368年建立者:朱元璋(明太祖)明太祖(1368-1398年在位)都城: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年号:洪武3、元朝灭亡1368年,明军攻占元大都,元灭亡。

明朝疆域图知识点二:朱元璋强化皇权1、原因: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所致2、目的:巩固统治3、措施:(1)在中央,撤中书省,废丞相,权分六部;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2)在地方,撤行中书省,设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中书省的权力分散;先后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3)改革军事机构,五军都督府与兵部相互制约。

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可以直接掌握军事大权。

(4)设特务机构锦衣卫、东厂和西厂等。

——“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

”锦衣卫由皇帝直接指挥,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

后来,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又设立了同类机构东厂。

这两个机构合称“厂卫”,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锦衣卫印锦衣卫印是专司皇帝仪仗的亲军,后发展成为特务机构.锦衣卫印为木质印信,印面边宽11.5厘米,印面厚1厘米,通高4厘米.印面篆刻"锦衣卫印",背面刻"成化十四年三法司置".三法司指名代刑部,监督院和大理寺等三个司法监察机构,当时凡遇到重大要案,都由这三个部门会审.根据"三法司置"这四个字,可知此印是三法司会同刻置的.小故事大道理:洪武年间,一次,大臣宋濂在家中请客,第二天明太祖问他:“昨天喝酒了吗?请的哪几位客人,吃的什么菜?”宋濂一一如实回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1
鄂 托 克 前 旗 中 学 七年级(下)历史导学案 鄂 托 克 前 旗 中 学 七年级(下)历史导学案
E Tuo Ke QianQi Middle School E Tuo Ke QianQi Middle School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备课时间:2018-5-6 上课时间: 主备人:郑婉荣 审核:七年级历史组 班级: 姓名:
【课标要求】1.知道明朝的建立;
2.通过皇权的强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学习目标】
1.识记明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
2.能列举明朝强化皇权的的具体措施:全面改革官职、设立东厂和锦衣卫、改革科举制。

概括明朝皇权强化的特点及影响,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3.认识“八股取士”的危害。

4.了解明朝经济发展的状况。

【学习重点】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和“八股取士”
【学习难点】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高度强化的弊端。

【课堂学习】 ●知识梳理(将学习内容在书中画线和标记) 1.明朝的建立
时间: ; 建立者: ,史称: ;都城: 。

2.朱元璋强化皇权
(1)全面改革官职 中央:废除 和 , 直接向皇帝负责。

地方:取消 ,设立“ ”。

(2)设 和 ,监视官民。

(3)改革科举制度 内容: 文体: 3.经济的发展
1.农业:引进新品种 等。

2.手工业 : 业已从南方推向北方, 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业得到发展, 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 ,畅销海内外。

●合作探究
1.想一想:朱元璋对地方和中央官制的改动,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这些强化皇权的举措有什么利弊得失?
【达标检测】
1.他通过农民起义推翻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统一全国的政权,重新建立了汉人的中央王朝,他是( )
A.李渊
B.嬴政
C.赵匡胤
D.朱元璋。

2.(2017年,广东学业考)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以图谋不轨罪名诛杀了丞相胡惟庸,下令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度,明太祖这样做的目的是( ) A.控制军队 B.强化皇权 C.钳制思想 D.改革科举 3.假如你是生活在明朝的一名书生要参加当年的科举考试,你不能做的事情是( )A.答题范围限于“四书五经” B.答卷料分为八个部分 C.文章中可以自由发表个人的见解 D.有机会参加殿试
4.朱元璋“安然家中坐”,却知天下事。

明朝专制皇权的可靠支柱是( ) A.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B.设军机处 C.废除丞相 D.八股取士
5.瓷器,凝聚了中国古代人民高超的智慧和东方民族高雅的审美情操,明朝时期全国的制瓷中心是( )
A.苏州
B.泉州
C.景德镇
D.广州
【课后反思】
【安全教育】雷雨天在市区人行道上行走,不要用手触摸树木、电杆及电杆拉线,以防触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