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北师版四年级上册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j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北师大版(2012)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北师大版(2012)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定义及其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3.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定义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2. 利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顾加法和乘法的基本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加法交换律(1)让学生计算以下算式,观察结果:2 3 = 3 25 8 = 8 5(2)引导学生发现: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3)给出加法交换律的定义,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解释。
3. 探究乘法交换律(1)让学生计算以下算式,观察结果:2 ×3 = 3 × 25 × 8 = 8 × 5(2)引导学生发现: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3)给出乘法交换律的定义,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解释。
4.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应用(1)让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2)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理解。
6.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让学生在实际计算中体会数学的简便性。
第四单元《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第四单元《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掌握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概念,知道它们在算式中的具体表现方式;2.能够灵活运用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简化算式,减少计算量;3.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概念和用法;2.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算术能力。
教学难点:1.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具体表现方式和应用方法;2.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还存在一些错误的想法和习惯。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课堂小游戏,让学生了解一些有趣的数学规律,引导学生发现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现象,培养学生的数学感性认识。
2.引入新知识(15分钟)通过数字尺、数字棒等具体教具,引入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概念,让学生亲手体验交换律的规律和变化。
3.交流讨论(20分钟)将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概念带入生活场景中,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感知交换律的具体应用。
4.练习巩固(25分钟)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具体表现方式和应用方法,培养学生精确计算的能力。
5.课后拓展(10分钟)将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概念带入课外生活中,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应用,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面。
四、板书设计加法交换律a+b=b+a乘法交换律a×b=b×a加法交换律应用乘法交换律应用五、教学反思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是四年级数学中的重点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仅充分利用了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具,而且注重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方式和正确的数学习惯,让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中逐步掌握这一知识点。
同时,在课堂中我也注意到一些学生基础不够稳固,对一些数学概念还存在理解不够清晰的情况,因此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我会更加注重细节,帮助这些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北师大版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经历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探索过程,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2.通过列举生活实例解释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过程,认识运算律丰富的现实背景,了解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渗透归纳猜想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学会总结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应用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进行简算,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经历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渗透归纳猜想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归纳猜想的数学思想方法渗透。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课件、学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观图激趣、设疑导入出示课件的第二张幻灯片。
师:他们一共跳了多少下?生:列式一:32+27=59(下)生:列式二:27+32=59(下)生:32+27=27+32师:一共有多少个苹果?生:列式一:5×3=15(个)生:列式二:3×5=15(个)生:5×3=3×5师:你有什么发现?32+27=27+32 32+27=27+325×3=3×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交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探究交流结果。
老师对学生汇报给予适当的评价。
老师用课件出示答案。
生: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相同。
生: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得数相同。
师:接下来我们研究上面两种现象。
板书: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二)探究新知1、出示课件的第五张幻灯片。
师:根据上面的发现,照样子把下面两组式子分别合并成一个式子。
4+6=106+4=1062+53=11553+62=11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交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探究交流结果。
老师对学生汇报给予适当的评价。
老师用课件出示答案。
生:4+6= 6+4生:62+53= 53+62师:根据上面的发现,照样子把下面两组式子分别合并成一个式子。
数学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范文
数学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范文在本次数学教学中,我选择了以加法交换律为主题进行教学。
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学生的参与,我试图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加法交换律的概念和应用,并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对此我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首先,我认为本次教学活动中,我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我只是简单地介绍了加法交换律的定义和意义,然后进行了一些简单的例题讲解。
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可能会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比较浅显,无法真正深入地理解其中的原理和应用。
所以,下次我应该更加充分地准备教学内容,包括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和实际应用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其次,我发现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惑和错误。
一些学生不能正确地运用加法交换律来解决问题,甚至在基本的计算过程中也会出现错误。
这可能与学生对加法交换律的理解不够深入有关。
所以,我计划在下次的教学中,增加一些实例演练的时间,让学生能够更多地进行实践操作,加深对加法交换律的理解和掌握。
再次,我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性。
我主要是以讲解和示范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的参与度比较低。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打算增加一些合作学习的环节,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解题的方式进行学习,以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最后,我认为我在教学反馈方面做得不够充分。
在教学结束后,我没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评价和反馈,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在下次的教学中,我将加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观察和评估,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指导,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综上所述,本次数学加法交换律的教学虽然有一些问题和不足,但是也给我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通过反思和改进,我相信在未来的数学教学中,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并以更加丰富和有效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教学反思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教学反思范文在数学中,研究数的运算,在给出运算的定义之后,最主要的基础工作就是研究该运算的性质。
在运算的各种性质中,最基本的几条性质,通常称为“运算定律”。
在加法和乘法的五条运算定律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被誉为“数学大厦的基石”。
在前下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到了反映这五条运算定律的大量例子,特别是对于加法、乘法的交换性和结合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
成功之处:1、整合教材内容,便于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
在以往教学中,都是按照教材的编排程序,按部就班,首先教学加法运算定律的教学,再进行乘法运算定律的教学,最后对比加法、乘法运算定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虽然感觉教学有条不紊,但是总感觉缺失点什么,总感觉有这样一双手在禁锢自己的思想。
如何让教学更能适应新形势下课改教学的要求,以学生为本,顺应学生认识发展需求,减轻学生背诵记忆的难度。
因此在今年的教学中,我大胆改变了教材的编排程序,改变为加法、乘法交换律放在一课时进行教学,加法、乘法结合律也是如此。
通过教学,有利于学生感悟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非常轻松的认识了加法、乘法交换律,记忆非常深刻牢固。
2、经历“形成猜想、举例验证”的完整真实的过程,感悟数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在教学中,由故事“朝三暮四”引入,引发学生猜想,通过举例验证得出: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的结论,然后又再次引发学生从结论进行猜想,让学生不仅知道从个别特例中形成猜想,并举例验证,是一种获取结论的方法。
但有时,从已有的结论中通过适当变换、联想,同样可以形成新的猜想,进而形成新的结论,也是一种非常好的获取结论的方法。
通过结论引发猜想,学生很自然列举了例子进行证明,从而得出在乘法中,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的结论。
结论的得出顺其自然,水到渠成,真实感悟到了数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不足之处:习题的处理欠妥当。
练习五1题只是要求学生将计算结果填入表中,没有让学生说说表中数的规律:可以以加号所对的那条对角线为对称轴,对应位置上的两数相等。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晓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定义2.能够口头和笔算表述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3.能够应用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解决实际问题4.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培养互助互学的意识二、教学重难点1.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概念和具体应用2.如何用简单、生动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这两个交换律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导入本课主要学习两个交换律: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老师可通过玩元素交换游戏或其他类似的游戏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2. 讲授2.1 加法交换律老师先给出两个数的加法式子,然后问学生是否可以交换这两个数,也就是说,这两个数的和是不是会改变。
经过学生思考和验证,可以得出结论:两个数交换加法的计算顺序,结果不会改变,这就是加法交换律的概念。
接下来,老师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方式,如画板绘画、手拍口诀等,帮助学生记忆加法交换律,例如:前后顺序不变值不变,交换顺序和值不变,等等。
2.2 乘法交换律与加法交换律类似,老师同样先给出两个数的乘法式子,然后问学生可不可以交换这两个数赋给变量,用变量表示式子,分析出变量具有的通性,即交换变量时,式子的答案不会改变,这就是乘法交换律。
同样,老师可以用生动形象的方式,如手拍口诀等方式帮助学生记忆乘法交换律。
例如:交换前做乘法,交换后值不变化。
3. 练习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和掌握交换律的应用,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归纳总结出问题的解法,并让学生之间互相研究和讨论。
例如:•一辆班车每天早上7:00出发,要坐30分钟才能到达学校。
如果老师在7:05出发,会不会晚到?为什么?•假设每个苹果的重量为120克,一个箱子里有20个苹果,那么这个箱子里一共有多重的苹果?如果苹果的数量和箱子的数量交换,最后石头的重量会发生变化吗?4. 小结教师进行回顾讲解,总结今天的主要内容和学习体验,即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含义,如何应用这两个交换律去解决实际问题,并建议学生去做一些类似的练习。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说课稿)-2022-2023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一、教学目标1.理解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含义;2.掌握应用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含义;2.掌握应用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如何应用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解决实际问题;2.如何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师需要准备教具:–数字卡片;–数线板;–教学PPT。
2.学生需要准备的学习用具:–铅笔;–作业本。
五、教学步骤1. 课前热身1.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2.引导学生回忆加法和乘法的含义。
2. 引入新知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并让学生们自己组成一个加法算式;2.让学生们交换数字卡片的位置,重新组成算式,并让学生们对比两个算式的结果。
通过这种方式引出加法交换律;3.对于乘法交换律的引入,同理以数线板为例展示。
3. 讲解新知1.讲解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含义和公式,并进行示范;2.教师通过PPT展示练习题,让学生结合交换律答题。
4. 练习应用1.让学生们结合实际问题应用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2.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算式并进行交换,通过实际操作加深理解。
5. 课后练习1.教师布置课后练习;2.学生在家里自行完成练习,整理好突出问题并在下一节课进行讨论。
六、教学实施总结1.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具和实例演示,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和理解交换律;2.学生在日常的练习中,应该多思考并应用交换律,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应该及时关注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并及时给予指导,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概念,能够运用这两个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实际应用,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交换律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归纳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和乘法的基本运算,对于简单的计算问题能够独立解决。
但是,对于交换律这样的概念性知识,学生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思考,自己发现和总结交换律的规律,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概念,能够运用这两个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思考,培养自己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概念,能够运用这两个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践和思考,发现和总结交换律的规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计算器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计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加法和乘法运算中是否存在交换律。
2.探究: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和分析教材中的例题,发现并总结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规律。
3.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讲解,明确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概念,并给出运用这两个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
4.实践: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运用交换律进行计算,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5.总结: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教师进行补充和强调。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材内容1.1 加法交换律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两个数相加的和不受加数先后顺序而变化,能够灵活运用加法交换律。
在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中,加法交换律是在第一单元里学习的。
在学习加法交换律前,教师会让学生了解加法算式的组成,如何用竖式计算加法等。
在学习完这些基础部分后,就会学习到加法交换律。
加法交换律是指,在两个数相加的时候,可以改变这两个数的顺序,其和是不变的。
例如:3+4=7,4+3=7,两个数相加的和都是7。
1.2 乘法交换律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两个数相乘的积不受乘数先后顺序而变化,能够准确灵活地应用乘法交换律。
在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中,乘法交换律是在第二单元里学习的。
在学习乘法交换律前,教师会让学生了解乘法算式的组成,如何用竖式计算乘法等。
在学习完这些基础部分后,就会学习到乘法交换律。
乘法交换律是指,在两个数相乘的时候,可以改变这两个数的顺序,其积是不变的。
例如:2×3=6,3×2=6,两个数相乘的积都是6。
二、教学方法2.1 演绎法在学习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演绎法。
教师可以利用实物、图片等教具将一个问题转化为真实、具体和直观的事物,然后引导学生从中总结出规律,形成概念,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2.2 组合法在学习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时,教师还可以采用组合法。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具体的例子,让他们自己尝试组合,从而理解交换律。
2.3 比较法在学习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比较法。
教师可以将两个加数或乘数每次交换一下再进行计算,让学生通过比较来发现交换律。
三、教学流程3.1 加法交换律教学流程Step 1:教师出示两个数字卡片,例如4和6,让学生自己计算出它们的和。
Step 2:教师重新组合数字卡片,改变一下数字的位置,让学生再次计算出它们的和。
例如,将6和4的位置交换。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认识更大的数》中的一个知识点。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和乘法运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运算定律。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于加法和乘法运算已经不再陌生。
但是,学生对于运算定律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主动发现和总结运算定律,提高运算的准确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总结,发现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发现和理解。
2.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运算定律。
2.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运算定律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例子。
2.学习材料:准备相关的学习材料,方便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3.计时器:准备计时器,用于记录每个环节的时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发现加法交换律。
例如,教师出示两个物品的价格,让学生计算总价格,然后交换两个物品的价格,让学生再次计算总价格。
通过对比两次计算的结果,学生可以发现加法交换律。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加法交换律的例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乘法交换律,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乘法交换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例如,让学生计算一些算式的结果,并交换算式中的数的位置,观察结果是否发生变化。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1.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为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具体重点如下:
-加法交换律:a+b=b+a,即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乘法交换律:a×b=b×a,即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运用交换律简化混合运算过程,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举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给了他2个苹果,又给了他3个橘子,问他现在有多少个水果?”引导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将3个苹果和3个橘子相加,简化计算过程。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两个运算定律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交换律的基本原理,如通过交换两组物品的数量,观察总数是否发生变化。
其次,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提出了很多有创意的想法。但在分享成果时,我发现有些小组在表达和逻辑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多设计一些类似的讨论活动,鼓励学生们多思考、多分享,同时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4.2《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概念。
2. 让学生掌握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概念。
2.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理解。
2.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加法和乘法的基本概念。
2. 呈现:介绍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概念,并通过示例进行解释。
3. 练习:让学生进行练习题,巩固对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理解。
4. 应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5. 总结:总结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特点和应用方法。
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概念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七、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题。
2.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八、教学延伸1. 进一步学习加法和乘法的其他性质,如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
2. 探索加法和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九、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效果。
十、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通过问题解决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教案1. 让学生理解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概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教学设计与反思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教学设计与反思课前思考:史宁中教授指出:“在数学教育中,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从内容上都应当对归纳推理给予足够的重视,应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感悟这种推理模式的“自然〃属性。
〃这是一种"创新〃所依赖的推理模式。
因此本节课的思考之一是:如何让学生经历观察算式发现规律,从特殊到特殊的类比推理和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并尝试用语言描述所发现的规律?另外学生在一年级学习加法的时候,就已经有接触加法交换律了,在二年级学习乘法口诀的时候,就已经有接触乘法交换律了,因此本节课的思考之二是:如何从加法和乘法的实际意义入手唤醒学生学习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本质?教材分析:《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运算律〃的第三课,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探索方法上都存在相通、相似的地方,因此,将它们安排在•起学习。
学生在以前的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对于运算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已经不知不觉地认同了这两个规律。
因此,本节课内容没有从生活情境入手,直接从数学算式入于呈现学习内容,主要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
教科书技出了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观察算式发现规律(发现问题),并尝试用语言描述所发现的规律(提出问题)。
通过观察算式,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发现加法交换律并尝试表达所发现的运算规律。
经历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过程。
提出问题有两种基本方式:一是用语言描述;二是用字母表示。
第二个问题是通过实例,认识所发现的交换律的现实背景,启发学生,展开联想,寻找生活事例解释自己所发现的规律,验证所发现的规律。
第三个问题是用字母表示交换律,把握规律的木质。
用字母表示规律这也是在数字的符号世界提出问题的重要方式。
在很多场合,用字母表示规律或提出问题比用语言文字描述规律和问题更容易,更准确,更简明,更有效。
第四个问题是了解交换律的用途,发展应用意识。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教学反思
这节课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运算定律,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要经历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探索过程,还要学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本节课我运用了导学案,让学生先学后教的模式进行教学。
教学时,应遵循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认识。
这节课我采用了先学后教的方式,在课前先让学生自主完成导学案。
在教学时,以下两点我做得较成功:
1.精心设计导学案,导学案中安排了5个学习任务,首先让学生照样子举例,从中观察发现规律,并尝试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解释规律,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表示所发现,最终得出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这样循序渐进,学生从具体到抽象,水到渠成建构了新知。
2.注重小组合作学习。
本节课内容比较简单,学生易于接受,因此我认为应把重点放在小组合作学习。
让学生在课堂上对导学案中的问题进行交流,交流之后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小组合作之后,引导学生梳理:"我们是怎样得出加法交换律的?”总结出“发现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的方法。
为本单元后续学习其他运算定律做好充分准备。
存在不足:对学生的激励评价方式单一,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
没有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想法,特别是在展示学生的作品时,就让学生自由谈自己的设想,而不是由教师代讲。
总之,不足之处还很多。
小学数学北师版四年级上册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j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北师版四年级上册《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教学反思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亲身主动的参与,自主探究,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
在本节课中,我尽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揭示,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规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让学生自己去获得。
课堂上给学生以充足的思考时间和活动空间,同时给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和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在教学中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我国传统的数学教学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但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
而在本节课中,我主要渗透的是归纳猜想的思想方法。
以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这一知识为载体,通过举例,让学生观察归纳出交换律,继而进行进一步的猜想,再举例验证,得出结论。
在这个过程中,除了运用不完全归纳法,还渗透了一种反例反驳的方法,通过反例证明猜想错误,让学生明白,猜想通过验证,有时候是正确的,有时候是错误的。
3、找到生活的原型。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实质是交换位置,结果不变,这种数学思想在生活中到处存在。
本节课我首先引导学生用辨证的眼光观察身边的现象,渗透变与不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然后采撷生活数学的实例:同桌两位同学交换位置,结果不变。
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这种交换位置结果不变的现象在我们的数学知识中有没有呢?你能举出一个或几个例子来说明吗?这样利用捕捉到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同时也激起了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
4、找准教学的起点。
对学生学习起点的正确估计是设计适合每个学生自立学习的教学过程的基本点,它直接影响新知识的学习程度。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先教学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然后是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应用,接着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而在过去的学习中,学生对加法和乘法交换律已有大量的感性认识,并能运用交换加数(因数)的位置来验算加法(乘法),所以这节课的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发现并用数学语言表述数学规律和总结怎样获得规律的方法上,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教学反思
【导语】同学们,在数*算中,有许多有趣的规律。
今天,我们再⼀起来探索,看看我们还能发现什么规律?⽆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1.充分挖掘教材结合学⽣实际进⾏再设计。
教材中对于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探索是两个分散的情景,在第⼀次的备课时我依据书上的过程设计教学,可试课时发现在探索结合律时,学⽣可以从不同的⾓度去计算⼩长⽅体的块数,但⼏乎没有⽤括号的。
他们习惯于先算哪⼀⾯就把哪两个数字写在前⾯,教师在引导出书上的算式上也有些牵强,⽽且我发现学⽣列出的这些算式中本⾝就有乘法的交换律。
那么何不先探索乘法交换律,把探索交换律的过程作为探索结合律的阶梯,由浅⼊深,由易到难会让学⽣更容易接受。
因此,我⼤胆改变教材结构,先探索乘法交换律,并利⽤淘⽓这个⼈物把书中分散的情景进⾏整合,突出整体性。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注意渗透⼀种科学的学习⽅法。
对于结合律的教学,不应仅仅满⾜于学⽣理解、掌握乘法结合律,会运⽤乘法结合律进⾏⼀些简便计算,重要的是让学⽣经历⼀个数学学习的过程,在学习中受到科学⽅法、科学态度的启蒙教育,本节课我抓住这⼀教学重点,有意识地设计了“创设情景,发现问题————提出假设,举例验证 ————概括规律”三个教学环节,使学⽣经历探究过程,并在此过程中注意渗透“探索与发现”的⼀般⽅法,学⽣学得积极、主动。
3.体现学⽣的⾃主学习,合作交流。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在学⽣的认知发展⽔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教师应激发学⽣的学习积极性,向学⽣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法,获得⼴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当然独⽴思考是合作的前提,没有独⽴思考的合作交流是空的,在本教学中也有体现,例如在进⾏猜想验证的教学环节中,我要求每个学⽣⾃⼰先写⼀个式⼦,再四⼈⼩组进⾏交流,最后全班进⾏交流。
为学⽣搭建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平台,帮助学⽣在⾃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定义,并能熟练运用。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交换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加法交换律2. 乘法交换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定义及运用。
2. 教学难点:理解交换律的含义,并能熟练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华有5个苹果,两人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如果小华有3个苹果,小明有5个苹果,两人一共有多少个苹果?2. 探究加法交换律(1)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两个例子,发现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通过举例验证,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加法交换律的含义。
(3)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加法交换律的定义。
3. 探究乘法交换律(1)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两个例子,发现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2)通过举例验证,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乘法交换律的含义。
(3)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乘法交换律的定义。
4. 练习巩固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定义及运用。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总结的过程中,掌握交换律的定义及运用。
在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教学过程。
这个环节是学生理解和掌握交换律的关键,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交换律的含义和运用。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北师大版秋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北师大版秋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概念,能够运用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2)通过观察、操作、发现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会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加法交换律(1)概念: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表达方式:a b = b a2. 乘法交换律(1)概念: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2)表达方式:a × b = b × a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概念。
(2)能够运用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2. 教学难点:(1)理解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意义。
(2)灵活运用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现象。
(2)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加法交换律(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加法交换律的意义。
(2)引导学生总结加法交换律的表达方式。
3. 探究乘法交换律(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会乘法交换律的意义。
(2)引导学生总结乘法交换律的表达方式。
4. 巩固练习(1)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5. 总结与拓展(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对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理解。
(2)引导学生思考交换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本练习题。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教学反思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教学反思本课时教学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具备了加法和乘法的已有经验基础之上,在教学过程中,直接呈现加法及乘法的两个不同算式,让学生观察,思考两个加法及乘法算式的结构特点,两者有没有联系。
通过两个算式的连接点,和或者是积相等,合并两个算式,从而得出交换前后(左右)两个加数或乘数的等式。
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大量列举加法和乘法算式.在随后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写出用字母表示数来表达加法及乘法交换律的表达式,明确用字母表示的运算律表达式较之语言、数字等表示方式更加简单、清楚、明白,表示的范围广泛等,突出用字母表达式表示运算律的优势,也为以后用字母表示数和方程的学习打下实践的基础。
紧接着教师提出问题“交换律在减法和除法算式中也适用吗?”学生通过举例子得出结论。
教材中问题串最后编排的意图是突出加法及乘法交换律在加法及乘法计算中的验算的应用价值,也是加法及乘法交换律的实际的应用及数学价值。
学生明确加法和乘法交换律概念后,让数学回归到生活中,师生共同寻找生活中加法及乘法交换律的实例,感悟加法及乘法交换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客观存在,体会利用加法及乘法交换律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基础薄弱,在实际生活中寻找交换律的客观存在,学生显得数学视野狭窄,不能全面的寻找运算律的客观存在,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学生的类比、推理,归纳、迁移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北师版四年级上册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教学反思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亲身主动的参与,自主探究,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
在本节课中,我尽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揭示,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规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让学生自己去获得。
课堂上给学生以充足的思考时间和活动空间,同时给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和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在教学中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我国传统的数学教学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但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
而在本节课中,我主要渗透的是归纳猜想的思想方法。
以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这一知识为载体,通过举例,让学生观察归纳出交换律,继而进行进一步的猜想,再举例验证,得出结论。
在这个过程中,除了运用不完全归纳法,还渗透了一种反例反驳的方法,通过反例证明猜想错误,让学生明白,猜想通过验证,有时候是正确的,有时候是错误的。
3、找到生活的原型。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实质是交换位置,结果不变,这种数学思想在生活中到处存在。
本节课我首先引导学生用辨证的眼光观察身边的现象,渗透变与不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然后采撷生活数学的实例:同桌两位同学交换位置,结果不变。
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这种交换位置结果不变的现象在我们的数学知识中有没有呢?你能
举出一个或几个例子来说明吗?这样利用捕捉到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同时也激起了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
4、找准教学的起点。
对学生学习起点的正确估计是设计适合每个学生自立学习的教
学过程的基本点,它直接影响新知识的学习程度。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先教学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然后是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应用,接着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而在过去的学习中,学生对加法和乘法交换律已有大量的感性认识,并能运用交换加数(因数)的位置来验算加法(乘法),所以这节课的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发现并用数学语言表述数学规律和总结怎样获得规律的方法上,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