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一轮人教版历史 第1单元 单元过关训练1

合集下载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单元练习卷: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单元练习卷: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单选题1.秦统一后,秦始皇下令铸造传国玉玺,正面刻有“受命于大,既寿永昌”八个字,被视为国之重器。

自秦以后,在帝王中不断传承和争夺。

在帝王眼中,玉玺的价值主要在于()A. 证明皇位正统B. 体现皇权独尊C. 保证皇位世袭D. 震慑割据篡权2.有学者认为:从政府机构看,秦和汉初中央政府中皇家事物与国家事务尚未分离“卿”这个称呼。

其本身带有家臣的意味,宰相和百官也是具有浓厚的为皇帝个人服务的色彩,国家还保持古老的家国不分、家国一体的传统和形式。

这反映出( )A. 经济发展是家国同构观念维系的关键B. 秦汉沿袭西周宗法制度,等级森严C. 三公九卿相关规定凸显宗族观念加强D. 秦汉处于国家政治制度的转型时期3.据《资治通鉴•唐纪八》记载,贞观年间,唐太宗签署了征收十八岁以下体壮者当兵的敕书,但魏征就是不肯属敕。

魏征只是门下省正五品的给事中,居然有权阻止最高指示的下达。

这主要是因为()A. 门下省参与决策程序制度化B. 皇帝昏庸大臣操纵朝政C. 门下省可监察政府政令实施D. 分割相权避免君主独裁4.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A. 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 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 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 提升社会文化水平5.钱穆先生认为:“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

”据此,下列“现实”与“制度变动”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 西周灭亡——秦朝郡县制B. 秦朝灭亡——汉初郡国并行制C. 藩镇割据——唐朝三省六部制D. 丞相擅权——明朝内阁制6.热播电视剧《芈月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芈月的儿子赢稷在位时期,周赧王号令六国诸侯临时组建了一支6000人的队伍,等到了约定出兵的日子,韩、赵、魏自顾不暇,齐国不予理睬,最终勤王不成。

”这一情节充分表明()A. 天子权力开始削弱B. 贵族政治彻底瓦解C. 分封制受到冲击D. 宗法制度遭到破坏7.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单元闯关检测(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单元闯关检测(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单元闯关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18某某某某三模)“乐”原指早期人们用以表达情感的文化活动,如诗歌、音乐、舞蹈等。

西周时出现了十分严格的乐舞制度。

祭祀时“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大夫四,士二。

夫舞所以节八音,而行少八风”。

这样的变化( )A.遵循血缘政治传统B.带有鲜明等级色彩C.强化了皇权的专制D.顺应了儒学的发展答案 B “遵循血缘政治传统”是指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材料没有涉及,故A项错误;“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大夫四,士二”反映了森严的等级制度,故B项正确;“强化了皇权的专制”是在秦朝之后,故C项错误;儒学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产生并发展的,故D项错误。

2.(2018某某某某期末)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指出,“封建之道,盖有三端:慑服他部,责令服从,一也。

替其酋长,改树我之同姓、外戚、功臣、故旧,二也。

开辟荒地,使同姓、外戚、功臣、故旧移殖焉,三也。

”下图中属于第三种情况的是( )A.归顺周的商贵族微子启封于宋(商故地)B.周武王弟康叔封于卫C.周成王弟叔虞封于唐(即晋,夏故地)D.周贵族召公奭封于燕答案 D 燕国离周朝都城较远,分封到此地属于“开辟荒地”,周的贵族属于“故旧移殖焉”,符合题意。

D正确;A属于第二类分封特点;B和C属于第一类分封特点。

3.(2018某某苏锡常镇三模)《国语·周语》载:“姓者,生也,以此为祖,令之相生,虽不及百世,而此姓不改。

族者,属也,享其子孙共相连属,其旁支别属,则各自为氏。

”由此推断姓氏对西周的政治影响是( )A.确定分封诸侯的主要依据B.确定宗法关系的重要依据C.导致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D.导致形成严格的晋升制度答案 B 材料解释了姓氏的来源以及作用,显然说明西周时期姓氏是确定宗法关系的重要依据,B正确。

姓氏是确定宗法制的基础,不是分封制,A错误;“等级制度”“晋升制度”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和D。

4.(2018某某某某期中)西周初年,武王去世,周公辅佐成王,开创周朝大业。

2018人民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文档专题1专题过关训练含答案

2018人民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文档专题1专题过关训练含答案

专题过关训练(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延边质检)古代的每个民族都喜欢“谈天说地”,西方人喜欢说“天上”,而中国人更喜欢说“天下”,甚至认为, “凡我族类,其心必同”,可以共“天下一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那就不是一个“天下",而是“不共戴天”。

这说明古代中国的“天下”()A.和近代“国家"概念基本相同B.严格按照民族区域进行划分C.其区分标准主要是“文化认同"D.专指汉民族所在的中原地区C[古代中国的“天下”与近代“国家”概念属于两个不同的概念,故A项错误;古代中国的“天下"并非按照民族区域进行划分,故B项错误;据材料“古代的每个民族都喜欢‘谈天说地',西方人喜欢说‘天上’,而中国人更喜欢说‘天下’”可知其区分标准主要是“文化认同”,故C项正确;古代中国的“天下”并不是专指汉民族所在的中原地区,故D项错误。

]2.(2017·合肥二模)《国语·鲁语上》曰:“先王制诸侯,使五年四王、一相朝(规定每五年要派使臣觐见天子四次,诸侯亲自朝见天子一次).终则讲于会,以正班爵之义,帅长幼之序,训上下之则,制财用之节,其间无由荒怠。

”这主要表明“先王制诸侯”()A.以血缘关系为核心B.具有制度性保障C.以礼乐制度为基础D.提高了行政效率B[材料的意思是说天子规定诸侯每五年要派使臣觐见天子四次,诸侯亲自朝见天子一次,事毕就集中在一起讲习礼仪,用以厘正爵位的尊卑,遵循长幼的次序,明确上下的法度,确定纳贡的标准,在这期间不能缺席或怠慢。

材料中没有反映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意思,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了天子通过各种角度的规定来规范诸侯的活动,故B项正确;按照材料意思,礼乐制度是维护君臣关系的一种外在手段,不能视为基础,故C项错误;材料看不出来是否提高行政效率,故D项错误。

2018年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一二单元)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2018年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一二单元)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2017-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二单元测试卷一、中考真题1.(2017黑龙江龙东)1957年,一位诗人写道:“请看,中国张开了翅膀……一桥飞架,天堑变通途!车轮追风,‘屋脊’建新路!……”该诗表达了( )A.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的喜悦B.三大改造胜利完成后的欢乐C.“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后的欣喜D.“大跃进”运动全面展开后的热情2.(2016山东德州)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

某中学准备举办一场“一五”计划成果图片展,下列哪一图片不适合采用( )3.(2016内蒙古呼和浩特)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明确指出新中国的国家性质是( )A.新民主主义国家B.人民民主国家C.社会主义国家D.民族自治国家4.(2017福建)建立起自己独立的现代工业体系,是中国人寻求了一个多世纪的梦想。

为实现这一“梦想”,新中国于1953年开始( )A.实行土地改革B.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D.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5.(2017湖北孝感)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国家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1954年这一年,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成就是( )A.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始土地改革B.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C.开始实施“一五”计划,初步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D.完成三大改造,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6.(2017湖北黄冈)“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对经济、文教卫生的基本建设投资达493亿元,超过计划15.3%。

工业建设成就颇丰,1957年全国工业总产值达704亿元,一批过去非常薄弱的基础工业包括制造飞机、汽车、拖拉机、发电设备、冶金设备、重型和精密机器等新的工业部门,在我国建立起来了。

这些成就( )A.推进了城市化和经济市场化的发展B.践行了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C.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D.通过缩减文教卫生的基本建设投资到工业中7.(2016山东德州)阅读下侧“某地水稻产量数据柱状图(单位:斤/亩)”。

2018版高考历史(人教全国通用)大一轮复习教师用书:选考1第1讲 基础过关课含解析

2018版高考历史(人教全国通用)大一轮复习教师用书:选考1第1讲 基础过关课含解析

第1讲基础过关课考点展示 1.商鞅变法。

2。

北魏孝文帝改革。

3.王安石变法。

4。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5。

明治维新.6.戊戌变法.考点一商鞅变法1.时代背景(1)时代特征特征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形成表现经济①生产力: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及推广,农、工、商业的发展.②生产关系: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及阶级关系的变化政治①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

②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成为社会发展的要求军事争霸和兼并战争频繁思想文①教育:民间办学兴盛。

②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③法家思想顺应了时代的需要,成为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2)①春秋错误!②战国错误!2。

措施(1)经济错误!(2)军事:奖励军功,实行按军功授爵的二十等爵制,鼓励贵族建立军功.(3)政治错误!(4)文化--“燔诗书而明法令”①烧毁不符合新兴地主利益的儒家和其他学派的诗书。

②推行秦律.(5)社会习俗: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

3.评价(1)积极性错误!(2)局限性错误!思维导图商鞅变法考点二北魏孝文帝改革1。

背景(1)北魏的崛起及统一黄河流域。

(2)社会改革迫在眉睫,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

(3)冯太后和孝文帝深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2.概况措施具体内容意义均田制国家把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租,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无地和少地农民得到土地,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三长设邻、里、党三长,直属州郡健全了县以下地方基层政权,使国家从中央到3.(1)促进了经济复苏与繁荣.(2)加速了政权封建化。

(3)促进了民族交流与融合,为国家结束分裂走向统一和封建社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名师点睛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在民族融合的条件下进行的。

孝文帝改革实行了一系列汉化措施,如实行均田制、迁都洛阳、移风易俗等,推动了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有利于汉族、鲜卑族以及其他民族之间的融合.孝文帝改革实质上是一场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改革.考点三王安石变法1.背景(1)社会危机①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人教版2018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同步测试(附答案)

人教版2018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同步测试(附答案)

人教版2018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同步测试1. 以家族为本位的传统文化习俗在中国源远流长,联宗、收族和撰写家谱、族谱之风盛行,并深入到一般平民家中。

与这种习俗的产生有着决定性关系的是()A. 宗法制B. 禅让制C. 王位世袭制D. 分封制2. 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其中“封建政治”是()A. 封邦建国B. 宗法世袭制C. 礼乐制度D. 封建社会3.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写道:“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与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宗族组织相配合,是统治阶级维护政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这说明宗法制()A. 有效维系了西周统治秩序的稳定B. 按照宗族组织原则组建地方政权C. 体现了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的结合D. 实现了国家政治权力的高度集中4.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这一论述说明西周时期()A. 宗法制度开始遭到破坏B. 分封制度以宗法关系为基础C. 分封制度凸显中央集权D. 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5. 家谱是记载某个姓氏家族子孙世系传承之书,具有区分家族成员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作用。

中国古代与此相关的制度是()A. 禅让制B. 宗法制C. 礼乐制D. 郡县制6. 下列有关周王朝政治制度及其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B. 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C. 通过分封制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制度D. 整套制度维系奴隶主正常统治,保证了社会性质平稳转型7. 学者金庸说:“我们民族由于有了严密的继承制度,从而避免了内部的争斗和战争。

一些游牧民族本来很强盛,但往往在关键的时候闹分裂。

父亲死后,他的第1页共5页两个儿子或者三个儿子抢父亲位子。

罗马也有这种情况。

一抢位子,就要打架,就要内乱。

”金庸的观点是()A. 宗法制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B. 宗法制有其积极的历史作用C. 分封制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D. 分封制有其积极的历史作用8. 我国北方四合院一般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布局是分居四面的北房、南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练习题(含答案)2018年秋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你的两颗牙齿,揭开了中华大地人类活动的奥秘;那一块块的石器,在向我们诉说着人类智慧的闪烁……”这是对我国目前已知最早人类的歌颂。

这里的“你”指的是( ) A.元谋人B.北京人C.蓝田人D.长阳人2.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是世界上发现早期人类化石和遗物最多的国家。

某学习小组准备暑假实地参观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遗址,他们应该去( )A.陕西蓝田 B.北京周口店 C.云南元谋 D.浙江河姆渡3.下列关于北京人的表述,正确的是()①生活于约70万年至20万年前②四肢与现代人无多大差别③头部与现代人有明显差别④还不具备人类的基本特征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1929年,我国青年考古工作者裴文中在周口店的山洞里,发掘出一个完整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

他兴奋地断定,这是远古人类的遗骨。

”材料中的“远古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C.半坡原始居民 D.河姆渡原始居民5.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右图是根据化石复原的原始人头像示意图,这种猿人曾经居住于现在的( )A.云南境内 B.北京境内C.陕西境内 D.浙江境内6.下图中不可能是北京人使用过的工具是()A. B. C. D.7.韩非子在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因此,古人最需要的是( )A.制造和使用工具 B.住在山洞里C.学会使用天然火 D.过群居生活8.目前我们对元谋人知道的不多,而对北京人的状况了解的较多,这是因为( ) A.元谋人离我们太遥远了 B.北京人离我们较近C.北京人遗骨、遗物丰富 D.北京人遗址很著名9.右图是骨针和装饰品,反映了山顶洞人()A.懂得爱美B.知道定居生活C.注意防寒D.开始种植10.北京周口店遗址被列为全国100项重点大遗址保护计划,是因为此地()A.可以展示北京古老的民俗风情B.有北京人和山顶洞人遗址,能展示中国悠久的历史C.在这里发现了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D.地处郊区,环境优美,景色秀丽二、非选择题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人教版2018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同步练习(附答案)

人教版2018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同步练习(附答案)

人教版2018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同步练习(附答案)人教版2018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同步练习1.下列对中国古代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比较分析表述最为恰当的是()A.都突出了最高统治者的中心地位,强化了最高统治者的权力B.都属于地方管理制度,但最高长官的出任方式不同C.都淡化了血缘宗族色彩,长官都由最高统治者任免D.都适应了统治的需要,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2.自以为功过三皇,德兼五帝,创立皇帝称号的是()A.大禹B.成汤C.周武王D.秦王嬴政3.随着世代的交替,亲族间维持忠诚的纽带日益松弛,诸侯与周室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一次重新寻找制度建构的道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就是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的嬗变。

在此,“制度的重新构建”指()A.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国家B.重新确立以血缘为核心的宗族关系C.巩固华夏国家的礼制D.提倡自由平等的观念4.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指出,“总观国史,政制演进,约得三级:由封建而跻统一,一也;由宗室、外戚、军人所组之政府,渐变而为士人政府,二也;由士族门第再变而为科举竞选,三也。

”钱先生所述的第一级和第三级演进分别开始于()A.秦汉隋唐B.西周秦汉C.西周隋唐D.秦汉明朝5.西周时期,同一宗族内部的庶子即使政治地位高于宗子,也只能参与宗子祭祀,而不能成为主祭人。

这一现象()A.符合分封制的分封原则B.表明宗法制与分封制关系密切C.违背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D.符合宗法制的基本精神6.我国内阁制度形成于()A.明太祖时B.明成祖时C.清顺治时D.清康熙时7.《左传》记载,西周初年,周王责令鲁国国君赴镐京贡献鲁国特产。

春秋初年,周桓王、周顷王曾先后派人去鲁国求葬费、“告饥”“求车”。

这一转变突出体现了( )A.周王室日趋衰微B.周王室受到各诸侯的摆布C.鲁国国君服从周王的调遣D.鲁国是当时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8.鉴于殷商孤立而亡的教训,周武王克商封国,把所灭国及空隙地带作为封地,授予同姓兄弟或异姓亲信,让他们建立诸侯国。

人教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历史第一学期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历史第一学期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测试题含答案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一、选择题1.在以下各项内容中,山顶洞人与北京人最明显的区别是()A. 会直立行走B. 手脚分工C. 过群居生活D. 懂得人工取火2.在周口店遗址文化节的活动现场,小明很想体验北京人的原始生活。

当主办者发给他一块兽肉让他切割时,他选择的工具应该为()A. 石制工具B. 铁制工具C. 棍棒D. 硬质土块3.从生活地域划分来看,元谋人生活在()A. 长江流域B. 黄河流域C. 辽河流域D. 珠江流域4.某考古兴趣小组为了探寻原始人类的遗迹,在专家指导下发掘出一些远古遗物,你认为最能说明这是原始人类遗迹的应该是( )A. 两颗门齿化石B. 大量碳屑C. 古鱼类化石D. 几件有明显加工痕迹的石器5.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进步的过程,在史前社会,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根本原因是()A. 女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衰落B. 男性的力量超过女性C. 氏族社会的战争频繁D. 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6.2016年2月25日,房山区人民政府网发了一则招聘信息:2016北京周口店某原始人遗址博物馆招聘11人公告。

该馆重点介绍的原始人是()A. 元谋人B. 北京人C. 半坡人D. 河姆渡人7.下列有关我国境内远古人类及其生活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元谋人已经知道使用火B. 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C. 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D. 北京人已会建造房屋,种植粮食8.我国是世界上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之一。

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是()A.神话B.史书C.传说D.化石9.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能制造工具的原始人类应当是()A. 北京人B. 蓝田人C. 山顶洞人D. 元谋人10.有关山顶洞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其面貌还保留着一些猿的特征B.已使用磨制石器,并能制作骨针C.集体居住在山洞里D.已经懂得人工取火11.《北京人的发现:中国重要古人类遗址》中记载:“……对北京人地层中出土的植物孢粉的分析表明:榛子、胡、桃、榆等植物大量存在……另外,还发现了石球,它们可作为砸击坚果的工具……(遗址)共发现了五层面积较大、堆积较厚的灰烬……”以上的考古发现不能证明北京人()A.会使用火B.依靠采集生活C.会人工取火D.会制造石器工具12.已经会人工取火的远古人类是()A. 元谋人B. 北京人C. 山顶洞人D. 蓝田人13.下面对古代传说与历史事实联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 远古传说完全不可信B. 我们可以完全相信远古传说C. 历史事实是在远古传说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D. 远古传说有夸张,但不少传说含有极高价值的内容14.“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讲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讲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

第2讲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时间/20分钟一、选择题1.[2018·某某某某一模]秦汉时期,三公九卿虽然各有执掌,分工清晰,但当时职无常守的现象也普遍存在,官吏既可能有职而无权,也可能有实权而未被授予职务。

这主要表明,秦汉时期( )A.官员选拔注重实践能力B.中央官僚体制受到冲击C.君主专制统治得到巩固D.世袭贵族势力干政严重2.秦始皇始置某一官职,权重而秩尊。

西汉沿置该官职,以监察、执法为主要执掌,位上卿。

此官职应该是( )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郡守3.文献里关于秦朝“三公九卿”官员的事迹,只有丞相、御史大夫及九卿参与国家事务的记载。

另据考证,秦朝时期,太尉一职并没有具体的人员担任。

对此现象符合史实的解释是( )A.巩固君主专制集权需要B.太尉一职实为后人杜撰C.秦朝政局保持稳定太平D.秦朝中央官制变动频繁4.秦简《语书》中说,如果官员对其辖内吏民的犯法行为和各种陋习等不能及时察觉而失职,将被免职,称之为“不胜任”。

这从侧面反映出秦朝( )A.社会秩序比较稳定B.地方官员失职现象十分严重C.已经确立官僚政治D.地方官员仅负责维护社会稳定5.秦初,丞相王绾献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

秦始皇请群臣议。

李斯曰:“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则安宁之术也。

”秦始皇纳其言。

下列表述最准确的是( )A.秦统一之后始行郡县制B.秦统一后全境推行郡县制C.战国时各某某用分封制D.战国时各国已实行郡县制6.有学者认为,春秋以前的中国是个族群社会,以封地为族姓、以族姓为地名是常见的现象。

自秦以后,族群社会被官僚帝国的编户齐民社会取代,乡村聚落的命名也就彻底的非族姓化,其名大多取自“吉语”、地理方位或俚俗等。

这种村落命名的变化,本质上体现了 ( )A.宗法观念的弱化B.中央集权的强化C.风俗观念的演化D.社会治理的僵化二、非选择题7.秦汉王朝是中国官僚政治发展的重要时期。

2018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检测试题(含解析)

2018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检测试题(含解析)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5、67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8、9、10、1311、12、1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5、17、2016、18、19综合2122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其(指周)怀柔天下也,犹惧有外侮;捍御侮者,莫如亲亲,故以亲屏周。

”由此可见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主要是( )建立大宗小宗体系 B.拱卫王室统治明确宗室血缘亲疏 D.扩大统治范围解析:B 由“以亲屏周”可知其目的在于拱卫王室统治。

3.商(朝)人对神灵崇拜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祖先祭祀上。

立于宗庙的先王的神主,称之为“示”。

“示”有大小之别,类似于周族的大小“宗”。

大小“示”的祭祀规格与仪式有所不同,成为区别血缘亲疏的标记,维护着有关的等级秩序……从兄弟之间到父子之间的权力世袭继承,逐步成为国家权力运作的核心。

材料主要表明了商朝( )A.已经有了规范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度B.宗法制度出现并运用到权力继承上C.重视血缘传承及基于血缘亲疏的权力运作D.形成了浓厚的“家国同构”治国理念解析:C 规范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出现在西周而非商朝时期,故A项错误;宗法制度在原始社会后期就已经出现而非迟至商朝才出现,故B项错误;从祭祀规格、礼仪、等级秩序到继承制度,它们之间无一不是以血缘关系作为权力纽带的,这就表明了商朝统治阶级重视血缘继承以及与之相关的权力运作,故C项正确;浓厚的“家国同构”治国理念,同样出现于西周而非商朝时期,故D 项错误。

4.周代的礼制内容非常复杂,在众多规定中体现了“亲亲”和“尊尊”两个基本原则。

其中,“尊尊”主要反映了( )A.浓厚的宗族色彩B.强烈的等级意识C.浓重的神权色彩D.发达的礼乐制度解析:B 周代礼制的“亲亲”和“尊尊”意为要亲近应该亲近的人,尊重应该尊重的人。

“亲亲”要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互相爱护团结,体现出带有浓厚宗族色彩;“尊尊”不仅要求在家庭内部执行,贵族之间、贵族和平民之间,都要讲尊卑关系,讲秩序和等级,故B项正确。

最新 2018年高三历史第一轮同步专项复习题(一)-人教版[整理] 精品

最新 2018年高三历史第一轮同步专项复习题(一)-人教版[整理] 精品

2018年高三历史第一轮同步专项复习题(一)2018.10.编者按:本卷全部为选择题。

适用于广东省考生。

目的为第一轮复习打下扎实基础。

复习题力求基础、全面、详细。

本卷包含近年高考试题及各地模拟考试题。

在做本卷之前,请先认真阅读好相关的教材,否则效果可能不佳。

中国近现代史部分:《第一章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复习题1.鸦片战争前夕,清王朝仍坚持“闭关锁国”传统政策的根本原因是A.皇帝大臣愚昧盲目B.封建经济的自给自足性C.抵御外侵的必要性D.儒家思想的保守性2.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实行的闭关政策的含义是A.禁绝中国对外贸易 B 严格限制对外交往C.一概排斥西方事物D.封闭边界固守疆域3.下列关于鸦片战争前夕中国政府经济状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社会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B.清朝政治的腐败日益暴露C.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正在缓慢发展D.中国在对外贸易中一直处于逆差地位4.清政府内部的禁烟派以湖广总督林则徐为代表,这里的“湖广”指的是A湖南、广东B.湖南、广西C.湖北、湖南D.广东、广西5.最早破坏中国关税自主权的是A中英《南京条约》B.中美《望厦条约》C中法《黄埔条约》D.中日《马关条约》6.中国下列主权遭到破坏的先后顺序是①领土主权②司法主权③中国海关管理权④内河主权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①③②④D.①③④②7.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目的是①夺取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②蚕食中国领土③维护鸦片贸易④在东方建立殖民体系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D.①④8.列强强迫清政府同意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的目的是A.扶植地方傀儡政权B.控制清政府内政外交C.设立“总理衙门”D.策动“辛酉政变”9.近代历史上外国的军事力量第一次进入渤海是在A.鸦片战争中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C.洋务运动期间D.中日甲午战争期间10.《南京条约》中“关税协定”条款的签订,表明A.外国侵略者直接控制了中国海关B.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C 中国海关由中英共同管理D.中国降低关税以适应英国侵略者需要11.第一次工业革命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①列强以炮舰和廉价商品打开中国的大门②在对外正当贸易中开始出现贸易逆差③被迫允许外国投资设厂④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A.①②③ B 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2.在18世纪中期至鸦片战争前夕的中英正当贸易中,中国A处于出超地位B.处于入超地位C.出口与进口基本持平D.从出超逐渐转为入超13.之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主要依据是A.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B 中国在经济、军事上落后于资本主义国家C.清政府奉行闭关锁国的政策D.林则徐的禁烟活动激化了中英矛盾14.下列各项,最能说明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必然性的是A.工业革命后的英国加紧殖民扩张B.清朝政府奉行闭关自守政策C.中国落后于英国必然挨打D.中国禁烟运动激化了中、英矛盾15.有人认为:鸦片战争“它并不是为了维持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它不过是一个维持了20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

2018-2018广东高考历史一轮测试单元练习题历史一轮测试单元练习题word版本 (6页)

2018-2018广东高考历史一轮测试单元练习题历史一轮测试单元练习题word版本 (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2018广东高考历史一轮测试单元练习题历史一轮测试单元练习题人之所以会心累就是常常徘徊在坚持和放弃之间,所以我们在高考复习历史的时候一定要好好坚持。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广东高考历史一轮测试单元练习题历史一轮测试单元,希望大家喜欢。

广东高考历史一轮测试单元练习题历史一轮测试单元1.(201X三明质检)《历书》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农谚:“清明前后,点瓜种豆。

”材料中“清明”作为节气主要是因为( )A.祭祖扫墓B.踏青游玩C.农业生产D.政治清明解析:C 清明时节,万物皆显,适合农种。

故“清明”作为节气主要是因为农业生产。

2.“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汉书·食货志》),通过这则材料可以说明统治阶级的“重农”目的是( )A.防止田地荒芜,加强田间管理B.控制农民人身自由C.重视在田亩投入人力以提高产量D.鼓励农民专心生产而不违法乱纪解析:B 材料信息的意思是:不从事农业就不能在一个地方定居下来,不能定居就会离开乡土,四处奔散。

这样的话,国家即使有严厉的法令,残酷的刑罚,还是不能禁止他们。

可见,作者主张通过“重农”以达到控制农民人身自由的目的。

3.(201X北京西城测试)据考古发现,在战国中晚期的墓葬中,河北兴隆县一次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

河南新郑韩国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300余件,其中农具范占60%以上,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63.5%。

说明战国中晚期在上述地区( )A.铁器开始用于农业生产B.铁犁牛耕是主要耕作方式C.生产中普遍使用铁农具D.铁农具制作技术臻于成熟解析:C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现象的分析能力。

2018高考人教版新课标历史复习单元综合测评1 含解析

2018高考人教版新课标历史复习单元综合测评1 含解析

单元综合测评(一)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6·河南省十校联考)“分封制奠定了先秦诸国文化相互作用与运作的基本模式,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以秦汉为代表的华夏民族文化传统的形成过程与后来面貌。

”材料中的观点认为分封制( )A.确立了古代中国疆域基本格局B.为后世中华文化发展打下基础C.加强了国家对人们思想的控制D.形成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封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通过推行郡县制,确立了古代中国疆域的基本格局,而分封制实行于西周,A项错误。

材料强调了分封制对华夏民族文化传统的形成过程与后来面貌的影响,B项正确。

材料并未涉及西周控制人们思想的措施,C项错误。

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形成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但材料没有体现,D项错误。

答案:B2.(2016·太原市第一学段测评)《礼记·昏义》记载:“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

”这说明中国古代婚姻( ) A.关注男女双方的情感意愿B.注重男女双方的门当户对C.具有维系宗族关系的功能D.强调家庭成员的和睦相处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制的影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的能力。

由材料“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可知,其认为婚姻既可以维护宗族关系也可以传宗接代,即能起到维系宗族关系的作用,故C项正确。

其他三项均在材料中无法体现。

答案:C3.(2016·长沙市一模)春秋时期崛起的大国如晋、楚、齐、秦皆属于边地之国,而向来所谓中原之地的鲁、卫、宋、郑等国,反沦为二三等国了。

对此的合理解释是( )A.边地之国需与异族竞争,因而变得逐渐强大B.边地之国接受西周文化,因而变得逐渐强大C.中原之国不愿称王称霸,因而变得逐渐弱小D.中原之国遵守礼乐制度,因而变得逐渐弱小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诸侯争霸,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过关训练 新人教版

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过关训练 新人教版

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过关训练新人教版(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杨宁一曾说道:“总体看来,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

”这表明西周作为一代王朝的最本质特征是( )A.统一性与集权性B.分散性与松散性C.统一性与制衡性D.独立性与落后性B[题干中“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说明其具有分散和松散的特性,故B项正确。

] 2.礼是指较固定的行为准则,敬鬼神节仪尤成为原初的礼的核心部分;但春秋时,礼经人为理性化而被灌入政治人文主义内容。

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 )A.人的自觉意识觉醒B.社会等级秩序的恢复C.礼制社会功能加强D.孔子地位的社会认可C[根据材料中“礼经人为理性化”得出不是人的自觉意识觉醒,故A项错误;礼从敬鬼神节仪到灌入政治人文主义内容体现不出社会等级秩序的恢复,故B项错误;春秋时,理性化的礼被灌入政治人文主义内容,表明礼为社会政治服务,故C项正确;孔子的社会地位认可是在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时,故D项错误。

]3.(2017·黄冈质检)1978年,湖北随县一座战国时期大型贵族墓葬,出土了大量文物,特别是有象征天子权威的全套青铜编钟和九鼎八簋(guǐ)。

经考证,墓主是曾国国君乙,故称“曾侯乙墓”。

战国时期的其他诸侯墓葬中,也发现过编钟或九鼎。

这些考古发现突出说明当时( )A.经济大发展使贵族陪葬品更加丰富B.物质的富足刺激了精神生活的需求C.青铜是当时财富和权势的主要象征D.森严的等级秩序遭到破坏D[材料没有体现出当时经济的大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当时物质的富足,故B项错误;青铜编钟象征天子的权威,但不是材料的主旨,故C项错误;贵族墓葬出土了有象征天子权威的全套青铜编钟和九鼎八簋,天子权威受到挑战,森严的等级秩序遭到破坏,故D项正确。

人教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同步训练及答案第一单元过关训练(B)

人教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同步训练及答案第一单元过关训练(B)

第一单元过关训练(B)一、选择题1.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国君将包括土地及人口的采邑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

西周中期以后,贵族所获采邑越来越多,到春秋时期,有的诸侯国一个大夫的采邑就多达数十个。

这说明()A.土地国有制度废除B.分封体制不断强化C.诸侯国君权力巩固D.社会生产持续发展答案:D解析: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国君将包括土地及人口的采邑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

到了春秋时期,贵族的采邑越来越多,有的诸侯国一个大夫的采邑就多达数十个,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春秋时期随着铁犁牛耕的使用,生产力大大提高,大量荒地得到开发,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故选D项。

土地国有制度在春秋战国以后的中国社会长期存在,排除A项;卿大夫的实力增强,说明分封体制逐步崩溃,排除B项;卿大夫实力的增强,意味着诸侯国君权力削弱,排除C项。

2.下表所示为宋朝州一级行政区划建制说明。

表格内容反映了宋朝()A.皇帝地位的下降B.地方分离的倾向C.中央集权的加强D.疆域范围的拓展答案:C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宋朝根据不同情况区分了不同的行政区划,并进行了针对性的设置,这有利于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从而加强中央集权,故选C项;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宋朝地方行政区划的设置,不能体现皇帝地位下降和地方的分离倾向,排除A、B两项;题干材料不能体现疆域范围的拓展,排除D项。

3.从秦汉到明清的地方制度中,一级、二级地方政府体制多有更迭,但县制作为最低一级地方行政组织和区划,其数目、职权变动不大。

县制如此稳定的主要原因是()A.县制设置沿袭传统B.县小易于中央直辖C.百姓对县制的推崇D.县制有效治理地方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县作为最低一级地方行政组织和区划,可以有效地贯彻朝廷的各种法规法令,封建政府通过县可以有效地实现对国家的控制与治理,故D 项符合题意。

A项县制设置沿袭传统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县小并不是县制稳定的主要原因,而且“直辖”一词不符合史实,故排除B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过关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过关题

第一单元单元过关一、选择题1.史书中记载的“封建亲戚,以蕃屏周”所反映的是A.封建制度的建立B.实行分封制C.行省制度的实行 D.推行郡县制2.依据西周礼制,天子殉葬用鼎九个诸侯用鼎七个,而在春秋的墓葬里诸侯则出现了用九鼎的现象,这说明A.奴隶主贵族比以前更腐化B.当时的人们更加迷信C.奴隶制等级秩序遭到破坏D.当时的铸造业更发达3.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A周王 B.鲁国国君 C.卿大夫 D.士4.孔子说:“周因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这句话所表达的主要意思是A.夏商的制度区别很大B.夏商的制度有继承关系C.商周的制度区别很大D.商周的制度有继承关系5.周朝分封制的核心内容是A.分封爵位B.分封土地和人口C.分封人口D.规定贡赋6.西周宗法制实行了嫡长子继承制的主要目的是A.防止财产大量流失B.巩固父系家长的宗族地位C.保证王权平稳过渡D.避免政治上出现分裂7.西周分封制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A扩大了奴隶制的规模B促进了奴隶制经济的发展C巩固并扩大了西周王权统治D避免了诸侯国势力的增长8.对西周宗法制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B.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的特点C.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建立起来森严的等级制度D.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9.下列对西周王朝周王和诸侯关系的评述,正确的是①根据分封制,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君臣关系②根据宗法制,周王和同姓诸侯是大宗和小宗的关系③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等级从属关系④周王对各诸侯国拥有绝对的控制权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10.对于春秋时期发生的“楚王问鼎”的事件,正确的认识是①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②春秋时期,周王的权威地位日益衰微③春秋时期,分封制受到冲击,难以维系④春秋时期,社会统治秩序发生动荡变化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D.①11.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则树兵也,求其息宁,岂不难哉?秦始皇这种思想产生的根源应追溯到A郡县制 B.西周分封制 C.井田制 D.中央集权制12.秦始皇创立的皇帝制的特征有①皇位世袭制②帝位终身制③皇帝直接任免各级官吏④皇帝独揽政治、经济、军事大权A.①②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13.我国最早在地方设县开始于 A.春秋 B.战国 C.秦朝 D.西汉14.东汉末年与东汉初年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是A.由封国、郡县并存演变为郡县制B.由州、郡、县三级制演变为郡县两级制C.由郡县两级制演变为州、郡、县三级制D.由郡县制演变为州县制15.我国古代设置过的地方行政区中,州、道系从监察区演变而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过关训练(一)(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杨宁一曾说道:“总体看来,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

”这表明西周作为一代王朝的最本质特征是()A.统一性与集权性B.分散性与松散性C.统一性与制衡性D.独立性与落后性B[题干中“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说明其具有分散和松散的特性,故B项正确。

]2.礼是指较固定的行为准则,敬鬼神节仪尤成为原初的礼的核心部分;但春秋时,礼经人为理性化而被灌入政治人文主义内容。

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A.人的自觉意识觉醒B.社会等级秩序的恢复C.礼制社会功能加强D.孔子地位的社会认可C[根据材料中“礼经人为理性化”得出不是人的自觉意识觉醒,故A项错误;礼从敬鬼神节仪到灌入政治人文主义内容体现不出社会等级秩序的恢复,故B项错误;春秋时,理性化的礼被灌入政治人文主义内容,表明礼为社会政治服务,故C项正确;孔子的社会地位认可是在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时,故D 项错误。

]3.(2017·黄冈质检)1978年,湖北随县一座战国时期大型贵族墓葬,出土了大量文物,特别是有象征天子权威的全套青铜编钟和九鼎八簋(guǐ)。

经考证,墓主是曾国国君乙,故称“曾侯乙墓”。

战国时期的其他诸侯墓葬中,也发现过编钟或九鼎。

这些考古发现突出说明当时()A.经济大发展使贵族陪葬品更加丰富B.物质的富足刺激了精神生活的需求C.青铜是当时财富和权势的主要象征D.森严的等级秩序遭到破坏D[材料没有体现出当时经济的大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当时物质的富足,故B项错误;青铜编钟象征天子的权威,但不是材料的主旨,故C项错误;贵族墓葬出土了有象征天子权威的全套青铜编钟和九鼎八簋,天子权威受到挑战,森严的等级秩序遭到破坏,故D项正确。

]4.(2017·绵阳诊断)秦公一号大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掘的最大古墓,墓主是春秋时期的秦景公。

墓内发现了186具人殉,另有3 000多件珍贵文物,但铁器只有很简陋的几件。

这反映了()A.秦国经济较其他诸侯落后B.秦国政权的集权趋势加强C.秦国盛行残酷的人殉制度D.秦国政权重视农业的发展B[题干中“墓内发现了186具人殉,另有3 000多件珍贵文物,但铁器只有很简陋的几件”并未体现出秦国经济与其他诸侯国经济的关系,故A项错误;题干中“有3 000多件珍贵文物”说明当时的秦国国君能够将国家的财富集于一身,体现出了集权的趋势,故B项正确;题干中只提到秦景公墓的情况,因而不能说明当时所有秦国墓葬的形式都是如此,故C项错误;题干中“墓内……铁器只有很简陋的几件”体现不出秦国政权重视农业的发展,故D项错误。

] 5.“门生”,顾名思义,即是学生。

汉代经师的门生动辄成百、上千以至上万,并且登录于名册,经师与门生存在俱损俱荣的依附关系。

叔孙通投刘邦之初,不举其弟子为官,便遭到弟子指责;叔孙通担任奉常后便请于高帝:“诸弟子儒生随臣久矣,与臣共为仪,愿陛下官之”,“高帝悉以为郎”。

材料反映出()A.察举制存在一定的弊端B.儒生把持官员选拔C.汉初官僚政治需要完善D.汉初实行休养生息C[察举制确立于汉武帝时期,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与题干主旨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叔孙通担任奉常后便请于高帝”表明官员的任用权还是在皇帝手中的,故B 项错误;官僚政治是建立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制基础之上的,而材料反映汉初官员的任用存在俱损俱荣的依附关系,这就背离了选拔、任命的原则,需要在实践中加以完善,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休养生息方面的信息,故D项错误。

]6.西汉武帝元丰五年(公元前106年)下诏分天下郡县为13州,每州置刺史1人,刺史每年巡查其辖下郡县,奉“六条问事”。

“六条问事”中有四条是针对“二千石”的郡守、国(地方王国)相。

这说明刺史制度重在() A.完善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管理制度B.解决诸侯王国问题C.消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察举选才之弊端D.加强对地方的治理D[西汉时的州刺史不是一个地方官职,故A项错误;刺史巡查的对象既有郡,也有王国,不仅只为解决诸侯国问题,故B项错误;革除世族垄断人才的根本制度是科举制,故C项错误;通过刺史对地方官监察,从而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治理,故D项正确。

]7.(2017·江西八校联考)唐朝最高议事机关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

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

材料表明()A.皇帝权力受到削弱B.政事堂地位日益突出C.中书省负责政令的草拟D.门下省负责政令的审批B[三省六部制是隋唐加强皇权的重要举措,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政事堂盖印……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体现出唐朝政事堂在决策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故B项正确;材料未提及中书省和门下省职能,排除B、C两项。

] 8.针对皇帝频频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的现象,有朝臣说:“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

”由此可知,该朝臣()A.反对中央集权B.主张建立内阁C.主张加强相权D.反对三省六部制C[隋唐三省六部制下,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负责执行。

材料反映的是皇帝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这反映出宰相的权力在弱化,再结合朝臣言论“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可判断该朝臣主张加强相权,C项正确。

]9.(2017·日照模拟)美国学者G.罗兹曼认为:“科举曾充当过传统中国的社会和政治动力的枢纽。

这种考试是为维持儒家的国家正统的运作需要而设计的,是授予特权和打通向上层社会流动的手段,构成了社会理想的中国模式。

”这是因为科举制的实施()A.提升了政府官员的文化素质B.体现了公正唯贤的选才标准C.有利于强化专制和集权政治D.促进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B[科举制是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它依据考试成绩作为选拔官员的依据,社会各个阶层是否能成为政府的官员,关键在于其学识,体现了公正唯贤的选才标准,故B项正确。

]10.(2017·福州质检)宋初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赋,后来实际上成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明初,朝廷派官员分巡各省督理税粮等,称为巡抚,后实际掌握地方军政大权。

这些变化说明了()A.地方势力的扩大B.中央集权的强化C.监察体制的完善D.封建吏治的腐败B[转运使、巡抚都是由中央任命派出,后者发生变化仍代表中央,不能反映地方势力的扩大,故A项错误;代表中央的转运使、巡抚逐渐掌握地方实权,反映出中央对地方管理的强化,故B项正确;转运使、巡抚都不是监察官员,故C项错误;转运使、巡抚职权的变化不能反映吏治腐败,故D项错误。

] 11.朱元璋利用杀掉飞扬跋扈的丞相胡惟庸的机会下令废掉丞相职位,并“敕谕群臣”奏请恢复者“论以极刑”,但不久后就哀叹“群臣未起联已起,群臣已眠朕未眠”,不得不承认“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遂在身边设置了内阁大学士来协助他处理政务。

这一事例()A.体现了君主专制制度的内在矛盾B.说明朱元璋非常后悔废除丞相制度C.说明丞相对皇帝专权具有制约作用D.体现了皇帝制度中君权的至高无上A[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与丞相制度的矛盾。

根据材料中“朱元璋……下令废掉丞相职位”“设置了内阁大学士来协助他处理政务”可知,君主专制无法解决繁杂的政务,这就印证了君主专制制度的内在矛盾,A项符合题意。

B项曲解材料内容,排除;C、D两项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

]12.(2017·济宁模拟)中国古代高层行政区经历了秦汉的郡、魏晋南北朝的州、唐朝的道、宋朝的路、元朝的行省、明朝的布政使司和清朝的省的变迁,极不稳定,变化较大。

这反映出()A.中央与地方的矛盾长期存在B.高层行政区的数量不断增多C.地方行政区的权力不断扩大D.中央与地方的分权日趋合理A[根据材料提供从秦汉到明清地方的行政机构变化较大,极不稳定,说明中央与地方的矛盾长期存在,故A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了地方高层行政区的变化,没有体现出数量的增多,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中央对地方管理,没有体现出地方权力管理的不断扩大,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趋势是中央对地方管理的不断加强,不是中央与地方分权趋向合理化,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专制与民主是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二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

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窜定,有不留数字者。

虽全当帝意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

有不符意,则驳使更拟;再不符意,则谯让随之矣。

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皇明大政记》材料三清代政府发布最高命令的手续,又是非常不合理。

他的最高命令称上谕,上谕又分为两种:一种是明发上谕,一种是寄信上谕。

明发上谕都是比较不关紧要的事……寄信上谕是清代特有的,不按上述程序,而直接由皇帝军机处寄给受命令的人。

譬如给江苏巡抚的上谕,直接寄给巡抚,旁人谁也不知道……后来凡是紧要的事,差不多都用寄信上谕发出了。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四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

分析说明西周、秦朝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

(12分)(2)根据材料二、三,说明明清两朝在发布政令方面的异同。

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政治发展的趋势。

(8分)(3)结合明清具体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四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5分)[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中西周的“贵族”、地方分权制即可知是宗法制、分封制;由秦朝的“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可知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第二小问可从官员产生、地方管理体制、最高统治者权力几个方面来比较。

第(2)问的第一小问明确要比较异同。

不同的方面比较明显,清代有寄信上谕,明代没有;而相同方面,都是皇帝来处理的。

第二小问“明清时期政治发展的趋势”即皇权加强,专制主义加强。

第(3)问审题关键抓住“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史实分明清两朝叙述,明朝主要是废丞相,权分六部,建内侍机构——内阁;清朝皇帝独裁则主要表现在军机处的设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