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让写作回归生活自觉

合集下载

作文教学呼唤回归生活

作文教学呼唤回归生活

吴成亮作文教学呼唤回归生活 由于适应考试和升学的需要,导致作文教学犹如大人教小孩说话,教师要学生说什么,学生就说什么,学生的作文结构一致、内容相似、思想一律,甚至语言也没有多大的差别。

学生把作文当成沉重的负担,望文生畏,乃至哀叹“作文难,难于上青天”。

写作文变成了一种搜肠刮肚、绞尽脑汁的苦差事,作文教学异化为压抑学生个性的精神枷锁,无病呻吟、脱离生活实践的文章完全沦为机械理念的传声筒。

这些现象的产生,其原因主要是当前作文教学与生活本身的脱节,忽略了作文要像生活那样多彩多姿、赏心悦目。

在此,笔者就作文教学回归生活的有关问题谈谈拙见。

一、作文教学回归生活的意义1.生活是写作动力、兴趣产生的土壤。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生活的需要,两者相辅相成,是鱼与水的关系,缺一不可。

作文教学回到生活,就是回到了动机、兴趣滋生的土壤,因为心理学表明,动机、兴趣是伴随着需要产生的。

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有了写作的需要,学生就会产生写作冲动,就会把不同的体验、人生的苦恼和欢乐,通过作文传达出来,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就会获得心灵的解放,会从自我需要出发,说内心真实的感受、情感和体验,放开束缚,大胆行文,“以我手写我心”,体会到写作的乐趣。

这样,从假大空的应试套路回归到真正任性行文的朴素写作,学生会把写作看成是一种人生形式,是表达对生命价值、意义的阐释和表现或对自然的景象、人类的生命和精神状态的反映的载体。

2.回归生活是自主写作得以实现的保证。

在回归学生自主学习下的作文教学,不应再是驯化型的教学,而应该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自得”,让学生自主的去“悟”,领会写作的真谛,一句话,就是把写什么和怎么写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写作的主人。

让学生在生活中写作,就是实现这些理念的基础,因为只有生活才能给自主写作提供一个最好的环境、最大的空间,才能使自主写作成为可能。

另外,生活本身蕴涵着无穷的写作资源,当代作文教学当务之急就是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作文教学要回归生活

作文教学要回归生活
I主 堕 : 三 墼
是一只青花罐 , 小杜的传家宝是几枚勋章 , 小程则把 “ 忠 厚传家久 , 诗书继世长 ” 的祖训作为传家宝 。在这三者 中, 我独认为小程家的祖训最有价值 , 最能代表家族 的 精神 。 ( 语言简洁 , 先“ 释” 后“ 引” , 同样体现思辨 『 生 。 )
自生活 , 只 有做 了父 亲的人 , 才能体会这 “ 再三” 二字的
分量 ; 接下 来一转 , “ 但 他终于不放 心 , 怕茶房不 妥帖 ;
, “ 踌躇 ” 二字 , 也显然是对 生活 的细 致 磨 灭。祖训之价 , 无可比拟 。 ( 由租训 的作用进而 分析 颇踌躇 了一会” 父亲 的“ 踌躇 ” , 换~ 个说法 , 就是 “ 不放心 ” 。虽 良好 的精神品 质的意义 , 就事论 理 , 议论客观 , 具 有普 体察 ,

篇精 美 的文章 , 总是 会看 到真 实 的生活痕 迹 。
背影 》 中有一 个细 正确 良好 的精 神 品质是做 人 之根 本 。忠厚 淳朴 譬 如 朱 自清 先生 那篇脍 炙人 口的 《 节 , 那 就是父 亲决定亲 自送 我上火车 站 。作者 先写到 谦逊 之风 , 让 我们 内涵厚 重 , 灵魂升 华 。张载 曾庄 严 “ 父 亲因为事忙 , 本 已说定 不送 我 , 叫旅馆里 一个熟识 宣告 “ 为天地 立心 , 为民 生立命 , 为往 圣继 绝学 , 为万 的茶房陪我同去 , 他再三嘱咐 茶房 , 甚是仔细 ” , “ 再三” 世开太 平” , 优 秀的祖训 中 , 无不包含深 刻的 内涵 与民 两字 , 将父 亲婆婆妈妈 的一面 写得跃 然纸上 , 这 自然 来 族精神 。文天祥 “ 人 生 自古谁 无死 , 留取丹心照 汗青 ” 的 满腔 热 血 、 屈原 “ 路 漫漫 其修 远 兮 , 吾将 上下 而 求 索” 的坚 忍不拔都 深深 地烙 印在 我们 的灵魂 上 , 不可

如何让小学作文教学回归生活

如何让小学作文教学回归生活

如何让小学作文教学回归生活【摘要】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缺乏真实性和生动性。

而生活与写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生活即是作文的灵感来源。

为了让小学作文教学回归生活,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他们多参与生活中的各种经历。

注重生活情感表达,让学生学会用心感知生活的美好和真实。

借助生活场景展开作文,让作文更加具体丰富。

生活作文的评价标准也应更多体现生活的情感和细节。

只有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小学作文教学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生活作为灵感的泉源,小学作文教学更需回归到生活之中,才能让学生写出真正有内容有温度的作文。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生活体验、参与生活、情感表达、生活场景、评价标准、源泉、回归生活。

1. 引言1.1 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小学作文教学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常常被过多的规范和限制所束缚。

学生们在写作文时往往过于注重结构、字数和语法,而忽略了作文的灵感和情感。

许多老师也更倾向于传授标准的写作技巧,而忽略了引导学生去感受生活、表达情感。

这导致了许多小学生的作文缺乏生气和灵感,很难触动读者的感情和思考。

小学作文教学现状中存在着功利化的倾向,许多老师会更注重作文的分数和排名,而非关注学生真正的写作体验。

这种观念导致了小学生写作缺乏热情和创造力,更像是在完成一项任务而非在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小学作文教学现状需要改变。

教师们应该重新审视作文教学的意义,让学生更多地参与生活,感受生活,将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融入到作文中去。

只有这样,作文才能真正回归生活,才能触动读者的心灵,才能展现出学生独特的文思和情感。

1.2 生活与写作的关系生活是作文创作的灵感源泉,写作的内容往往来源于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

生活与写作的关系密不可分,作文教学也应当回归生活本身。

每个小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感受,通过引导他们将这些生活体验融入到作文创作中,可以使作文更具生动性和真实感。

浅谈作文教学回归生活

浅谈作文教学回归生活

浅谈作文教学回归生活写作能力是语文学科“听、说、读、写” 四方面能力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其缺失将会严重影响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及其它能力的培养,阻碍语文素养的提高。

新课程强调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新课程倡导的是一种“回归生活”的教育观念。

作文教学提出了更明确要求: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进而积累素材”。

这一要求再一次表明了“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

1 作文教学现状然而,有很多老师,理论上认同以上的这种说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又自觉或不自觉地背离了它。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的需要,导致作文教学模式僵化,内容贫乏,结构单一,有的老师甚至抛出了所谓的“作文公式”,诸如:如何开篇点题,中间三两个事例展开,结尾如何照应。

这样教出来的学生习作,思维禁固,内容相似,思想一律,甚至语言也没有多大差别,真是千文一面。

这样写作机械乏味,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使学生望文生畏,乃至哀叹“作文难,难于上青天”。

写作变成一种搜肠刮肚,绞尽脑汁的苦差事。

这种现象的产生,其主要原因是:当前的作文教学与生活本身脱节,忽略了作文要像生活那样丰富多彩、赏心悦目。

在此,我就作文教学如何引导学生回归生活谈谈拙见。

2 作文教学回归生活的意义作文教学回归生活让学生快乐作文。

生活是写作的动力,是写作兴趣产生的土壤和源泉,写作是生活的需要,两者相辅相成,是鱼与水的关系,缺一不可。

心理学表明,动机、兴趣是伴随着需要产生的。

在丰富多采的生活中,有了写作的需要,学生就会产生写作的冲动和兴趣,就会把生活中不同的体验,生活中的苦恼和欢乐,通过作文表达出来,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就会获得心灵的解放,会从自我需要的角度出发,说出内心真实的感受,畅开心扉,放开束缚,大胆行文,以“我手写我心”,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写作的乐趣。

作文教学回归生活让学生自主作文。

回归生活、自主写作的作文教学,不应该是公式化,应试式的驯化型的教学,而应该是自主的,学生写作的动机是自我驱动的,学习写作的内容是自己选择的,学习写作的策略是自主调节的,学习写作的时间是自我计划和管理的,学生能够主动营造有利于写作学习的物质和社会条件,并能对写作学习结果做出自我判断和评价。

【作文教学论文】作文教学如何回归生活

【作文教学论文】作文教学如何回归生活

【作文教学论文】作文教学如何回归生活作文作文一作头疼,作文作文一教头疼。

学生、老师好似都不愿提及作文。

学生作文要么是胡编滥造,假话空话连篇;要么是写“虚”不写“实”,教师的教学也多是各种技巧的指导。

当下的作文教学怎么呢?面对市场上五花八门的“作文书”,我们该怎么办呢?个人觉得,与其去教授各种写作技法套路,不如静下心来教学生如何去写出真我,以我手来写我心。

首先,作文教学要回归生活的“真”。

“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

”叶老的这句话道出了作文的真谛。

记得一次作文课上,我问同学是否留心过每天上学路旁的梧桐树时,很多同学竟然说,路上多是坐车或骑车,见是见到,但没有什么印象。

我又问有没有什么感受呢?没有啊!同学们异口同声。

面对身边的事物,我们的孩子已熟视无睹。

那次的作文课我们带着孩子们走到梧桐树下,先是请他们远近高低的看,再用心地抚摸那粗大的树干,闭起眼,睁开眼细心地去感受。

尔后是听,全班同学静立在参天的树下,听那“沙沙”的风吹树叶声,不时的鸣蝉声。

这之后,我再问同学,现在有话说了吗?它们是历史,见证了城市的变迁;它们是伟大,挺拔高耸;他们是老人,历经沧桑;他们是卫士,守护绿荫……下面的写作当然是有话可说了。

作文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

没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就没有足够用于写作的素材;没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就难以激发写作的情趣与灵感;没有对生活的感受和领悟,就不可能激发起学生写作的欲望。

学生作文能力差,对写作缺乏兴趣,甚至厌恶写作,除了阅读积累少,知识面狭窄,语言贫乏、思维僵化之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的生活过于单调,从学校到家庭,从教室到宿舍,从书本到作业,几乎涵盖了绝大多数学生的生活,这种单调乏味的生活自然会削弱学生表达的欲望。

因此,改进作文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生活,丰富学生生活。

丰富学生生活,作文训练的目标要指向生活。

要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作文就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活的需要。

让作文教学回归学生的生活论文

让作文教学回归学生的生活论文

让作文教学回归学生的生活论文让作文教学回归学生的生活论文语文测验时学生都会问我:“老师写作文吗?”“写。

”这时,你就会听到一阵抱怨的声音。

写作文,显然已成了孩子们的负担,他们厌倦写作文。

上作文课,留下任务,学生就在那愁眉苦脸、抓耳挠腮,一个个无助的眼神望着我。

现在写作文是学生头疼、老师也头疼。

看了《用故事点亮童年世界》一文,我开始为自己的作文课反思。

是学生不会写作文吗?是学生不知道写什么内容吗?是学生厌倦作文课吗?……不是,都不是,是我们老师在教作文的方法上走错了路。

每次作文课都是一个套路:教师出示作文题目——学生写作文——教师批阅——全班点评。

其实写作文都是这个套路,只不过是教师把最重要的环节——写作前的指导课省略省略再省略,最后就变成直接出示课文题目。

学生回家大眼瞪小眼,看着作文题目眼晕、头晕。

为了完成教师的作业不是在作文书上抄一篇,就是胡乱地写上一通,无怪乎现在的学生厌倦作文。

看过于永正老师的《考试》教学实录,于老师很重视让学生亲身体验。

于老师的体验活动设计得很巧妙,全班除了一人符合试卷的要求,其余全部落入了老师预设的“陷阱”。

其实让学生参加这么一次考试并非于老师的目的,让学生通过这场另类考试获得深刻的教训和新鲜的感受,从而引出写作话题,才是老师的真正目的。

这也就是让学生在自己的故事中去写作文。

我一下子想起了苏格拉底一个著名的教育故事:一天,苏格拉底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长满麦穗的田地边,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穗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

”弟子们走进麦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

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随手扔掉了,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直到苏格拉底大喝一声:“你们已经到头了!”弟子们才如梦初醒。

苏格拉底问:“究竟地里有没有一穗是最大的呢?”弟子们说:“肯定有。

”苏格拉底点了点头:“是的,但你们未必能碰到它。

让写作回归生活的源流

让写作回归生活的源流
的当代散文经典 ,乃是因为文中 让人时时看见了哲学 的光芒 , 感 真怒未发而威 , 真亲未笑而和。 真 在内者 ,神动于外 ,是所 以贵真 达生活 ,在文 中真实地袒露 自己 的痛苦或幸福 , 表达 自己的忧伤
受到了智者精神的魅力。作者在 历尽苦难折磨之后突然进入 了一 个明朗的境界 ,用一种拷 问的方 式面对 自己的心灵 ,几乎在绝境 中找到 了存在的理由与存在的可 贵。 文章 中表现出的对生与死 、 苦 难与幸福 的独到而深刻的思考 , 深深地吸引和感动了无数读者。 三、 真实表达生活 写作应该是心灵 的对话 , 是 学生 内心情感的真切 流露 。《 庄 子・ 渔父》 中写道 :真者 , “ 精诚 之 至也。 不精不诚 , 不能动人。 故强 哭者虽悲不哀 , 强怒者虽严不威 , 强亲者虽笑不和。 真悲无声而哀 ,

来的, 也不是人们头脑中固有的, 而是作者在现实生活中 , 被一些 人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所触动,对某个问题有 了 感受和认识 ,产生了强烈的写作
欲望, 才逐步形成的。 当代著名作 家张抗抗说 :一个有出息的作家 “

味地赞美春天的生机、活力和 希望 ,而是表达了更多样 、更独

定 要 到生 活 中去 。新课 标也 要 ”
要给他们一定 的时间去观察 、 体 验、 思考, 从身边生活中捕捉有意 味的内容。 比如 , 在让学生写关于 “ 天 ” 作 文 时 , 给 了他 们 一 春 的 我 周 的时间去 观察花草树 木 的变 化, 体味云淡风轻的柔和, 询问 自
己和他 人 的感 受 。一 周之 后进 行 写作,发现他们的文章在选材和 立 意上 有 了很大 的进 步 ,不再 是
求 :在写作教学中 ,教师应鼓励 “ 学生积极参与生活 , 体验人生, 关 注社 会热 点 , 发写作 欲 望 。 ” 激 写

让作文教学回归到生活的原点

让作文教学回归到生活的原点

让作文教学回归到生活的原点作者:王绍平来源:《中学语文·教师版》2011年第07期《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作文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写作本质上是一个生命个体的开发和提升,他们的生命在写作中得到了发展和创新。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和思维能力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肤浅体会。

一、作文要回归到生活的起点“欲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现在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着“写非己所思所感,语言贫乏,思路单一,文体特征不清晰”等问题。

新课程写作教学必须直面并解决这些问题。

因此,作文课要向生活“开放”,让学生走向社会、走向自然、走向生活,培养他们关心社会、热爱自然、爱护生命、同情弱小的赤诚爱心。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学生的生活比较单调,加上住校的原因,接触外界的机会比较少。

我首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如身边的师长、同学及学校、班级每天发生的新鲜事。

一次,我偶然发现教室黑板两旁的一副对联学生对得不好,在课堂上我及时向他们介绍了有关对联的基本要求和知识。

后来,我又给他们介绍了公益广告、手机短信、串台词、班会主题词、请柬等常见实用文体的写作知识,让学生逐渐明白到“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平时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的道理,要留意周围的宣传标语、通知、启事、颁奖词等,养成随时记录生活的好习惯。

周末回家,我则要求学生通过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媒体,关注社区新闻、国家大事、世界大事,对它们有自己的认识和看法,这些都可以成为学生作文的素材。

另外,有了写作素材,还要让学生知道,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或一个道理,都是“完整”的,构思成文,则需要按照自己的旨意,设定某种形式,适当“剪裁”。

其次,要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力,即“悟性”,要能从日常生活的普遍现象中悟出哲理,能从多彩的自然现象联想到纷繁的社会生活。

论如何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的本真

论如何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的本真

论如何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的本真【摘要】目前中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严重的“失落本真”现象:言之无物、言之无我、言之无文。

因此,现在的作文教学应该让学生在生活中培养写作兴趣,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从而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好作品。

同时应该改变传统封闭式的教学方法,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的本真之中。

【关键字】作文教学回归生活正面评价《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但当我们认真读现在学生写的作文是,我们却发现现在学生所写的作文绝大部分都言之无物,内容空洞。

到底是什么导致这一现象?作为教师我们又该在作文教学上做如何的改进才能改变此种现状?下面本文对此做一下分析。

一、引导学生观察,感悟生活叶圣陶先生曾说:“文章必须从真实生活里产生出来”。

这就告诉我们写作必须以生活为依托,在生活中积累素材获取源头活水。

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多多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在社会与自然之中去认识、去体验、去学习,生活是广阔的,而写作的舞台就应该如同生活一样的广阔。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如何观察生活、发现生活,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观察是写作的基本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观察是智慧的主要能源”。

例如,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活灵活现地描绘自己的童年世界,那碧绿的菜畦、石井栏、皂角树、桑、鸣蝉、大黄蜂……如果鲁迅先生没有如此细腻的观察生活如何能写出如此优美而又充满童趣的散文来呢?因此,学生如果学会在生活中观察,在观察中积累素材,写起作文来就会有话可说。

例如,在指导《家乡的变化》这篇作文时,教师就可以事先组织学生走向社会,多多留意我们身边小到家庭,大到街区城市这几年日新月异的变化。

在此种情形下,学生们就会兴趣盎然地在生活中去品味,感受每一个细节的变化,最后在写作的时候,学生们自然文思泉涌。

正如特级教师于漪所言:“学生的作文是他们情感、意志、道德的反映,是他们自己的生活或者周围生活的写照。

拜托思维定势,让作文回归生活

拜托思维定势,让作文回归生活

他们动口、动脑、动 手 的 能 力 。
写出感人的文章来。
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创造必要的条件。
终 以 对 人 的 观 察 为 重 点 ,通过对人的了解 学 生 们 把 观 察 景 物 当 成 是 “老一套”而走
来了解社会。进一步促使学生写观察日记。 马观花。要解决这样的问题,教师必须引导
开 展 丰 富 多 彩 的 课 外 活 动 ,通过活动 学生热爱生活,关心周围一切事物的变化,
来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 做生活的主人,萌发探索事物奥秘的愿望,
作文过程实际是写作主体由感知到内
学 生 进 行 仿 写 训 练 ;二是做好课后片段练 化 ,进 而 达 到 外 化 的 过 程 。感 知 的 过 程 ,就
习 ;三是根据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实际情 况 ,加 强 语 言 教 学 ,改 变 只 注 重 内 容 和 写 法 分 析 的 做 法 ,努 力 提 高 学 生 的 语 言 表 达 能 力。
三、 加 强 三 个 联 系 ,拓宽作文训维能力以及兴趣、意志、情感、注意力等。它
练天地
是影响写作的基础条件。兴 趣 、意志、情 感 、
教师要把作文训练作为单元教学重点 注 意 力 等 是 非 智 力 因 素 ,是写作主体的动
目标之一,使其贯穿教学始终,一是要发挥 力系统。
重 点 单 元 、重 点 篇 目 的 写 作 范 例 作 用 ,引导
― 、改 革 传 统的作文教学方式
传统的作文教学方式是教师先讲述这 次 作 文 的 写 作 要 求 及 步 骤 ,再 命 题 ,让 学 生 在 圈 子里完成写作任务。随后是教师的精 心 批 改 ,如 有 半 点 越 轨 ,便 视 为 不 合 格 。这 样 大 大 约 束 了 学 生 思 维 的 发 展 ,不利于学 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让作文回归生活

让作文回归生活

巾学语文教学大纲 ( 试用修订版 ) 》 , 对于我们把握初 中阶段 的
语文作文教育 , 特 别 是 生 活 化 作 文 教 学 有 很 大 的指 导 意 义 。 2 . 1 _ 1 新 大 纲 修 订 的 背 景 分 析
认识事 物的本 质 、 法 则 的能力 , 但应 该看 到生 活作 文教 育 的
积累, 有 助 于 引 导 学 生 培 养 切 实 地 认 识 自然 、 社会 、 历 史 的 本 质要求 的能力 , 是对纯理 性教学 的有益补充 。
新大 纲 的修 订源 于 1 9 9 7 年 以来 的语 文 教育 大讨 论 。 这 次讨 论对 巾学 语 文教 育理 念 、 教 师素 质 、 教 材 编写 、 教学 方
日本 文部省 在 同一 时期 也修 订 了新 语文 教学 大 纲 . 并
于2 0 0 2 年4 月 执 行 。在 日本 的 这 部 新 大 纲 中 , 有 一 些 东 西 值 得我 们思考 。
日本初 中语 文新 大纲 认 为母 语教 育 既受 到传 统 习俗 、
政治 、 经济 和文化等 多方 面的影 响 , 又 受 到 国 际 化 趋 势 的 影 响, 所 以培养学 生对母 语 的兴趣 , 培 养 学 生 的 个 性 表 述 非 常
语言文学研究
k l : 作





刘 长 会
( 衡 山 县 东 湖 中心 学 校 , 湖南 衡 山 4 2 1 3 0 0 )
摘 要 : 作 者针 对 作 文 教 学 现 状 , 提 出“ 作 文回 归生活” 的主张 ; 分 析 生 活 性 作 文教 学 的 内 涵 , 并从教 学大纲 、 教材 、 教师、 作 文 方 法等 方 面 展 开讨 论 。

让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回归生活

让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回归生活

让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回归生活三圳镇中心小学戴苑玉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在考试中能够取得高分,而是希望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合理运用自己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作文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中举足轻重的组成部分,主要是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采取生活化教学法,将作文教学放在生活这个大背景下展开,使作文教学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知识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生活是知识的源泉,尤其是对写作来说,生活更是作者获取写作素材和写作灵感的源头。

因此,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不能将其与实际生活分离。

相反,教师应当联系实际生活展开作文教学,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如何让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回归生活,下面我来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利用生活素材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兴趣是学习催化剂,也是推动学生持续学习的重要内驱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一听到写作就唉声叹气,表现出排斥情绪和厌烦情绪。

正是因为如此,学生的写作水平一直得不到提高。

很多学生在写作中甚至抱着应付、敷衍等心理和态度完成写作任务,写出来的作文如同流水账,连学生自己也不愿意再去看第二遍,也就更难以引起他人共鸣。

为了改善这一局面,我利用课后时间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经常和学生聊聊他们的日常趣事,试图深入了解他们,掌握他们的生活情况、兴趣爱好等。

在写作教学中,我尽量不再给学生布置全命题作文,而是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以此调动学生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有关于人物描写的文章中,我不再给学生布置“我的妈妈”“我的爸爸”“我的老师”诸如此类的题目,而是布置全命题“我最喜欢的(某个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真实生活去写作,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又如,我还经常和学生谈他们喜欢的动画片、课外书、动漫人物等,并且以此为着力点引导写生写作。

由于写的内容是自己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学生表现出来的写作兴趣非常高,写出来的文章也情真意切。

这不仅将学生的写作兴趣充分激发出来,还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

最好的出路就是回归——让“作文回归生活”落在实处

最好的出路就是回归——让“作文回归生活”落在实处
于 一
只有生活才 是艺术创 理想, 做、 思、 写有机 结合 , 综 合培养 了学 文 回归生活。生活 , 生调查 、 抉 择、 思维 、 交际 、 书面表达 和 口 头表达等多种能力。
这样看来 , 中国语文应试教育 的危害
学生思考的 ,关注现实 生活 的东西太少。 变成有空子可钻 的套路模式 , 只要 主题思

新课 改下 的作 文教学 不能注 重一城 池的得失 : 语言 与结构的提高只是形式 的提高 , 来得容 易 , 一 时不成也可 补救 ; 言 乎学 生成长 ,关乎 未来社 会风气 的大 方
剥离 , 内容空泛虚假 , 这应该不是一个 新鲜

道作文题 :找 出 自己希望从事 的职 业 ,
针对未 话题 了, 但伴随着新一轮课改的实施 , 这一 访 问一位真 正从 事那个行业 的人 ,
关 注 未 成 为一潭 “ 死水 ” , 而我们培养 出来 的也 只 道 作 文题 引 导 学 生 关 注 现 实 生 活 , 能 是 一批 只 会讲 假 话 、 大话 、 空话 的 “ 人才” 。 来, 实实在在地 引导学 生思索 自己的人生
情感真挚 才是 内在 的提 高 , 是 关 现状如不及时解决 ,恐怕作 文教学也将会 来 的职 业写一份 报告 , 并在班上演讲 。这 之有物 ,
面。而情感 的培养 , 最好 的出路就是 让作 作不 变的 “ 活水 ” , 只有 用文字 关注 生活 ,
才能引领我们走 出作 文教学的困境 , 闯出
引、 议、 联、 结 式的套 路 高等教育 出版社 个善 于描绘 生活 的人来说 , 平实 、 平 常 的 想不违 背主旋 律 ,

色的文学作 品“ 打死 ” , 将其变成一头毫无 生趣的“ 死牛 ” , 然后再 拿出制作标本 的认

在语文教学中让作文回归生活

在语文教学中让作文回归生活

23 5 ) 1 3 1
二 、 学 生在生活 中积 累 鲜活 的语 言 。 让

不 少学 生 在 作 文 时 常 常有 “ 只可 意 会 , 会 言 传 ” 不 的感 觉 。 难 以用 合 适 的语 言 表 达 出 自己 的情 感 。语 言 可 以在 阅读 中积 累 , 可 在 生 活 中积 累 。 亦 因此 , 们 在 扩 大 学 生 阅读 量 的 同 时 , 我 不 能 忽视 弓l 学 生 通 过 留 心街 道上 的横 幅标 语 、 听音 乐 看 影 导 视 剧及 与他 人 交 谈 , 集 生 活 中精 言 妙 语 , 取 生 活 中 的语 文 搜 汲 营 养 。写 作 素 材 源 于生 活 , 章 的 语 言 同样 来 自于 生 活 。作 文 文 语 言 不 能 矫 揉 造 作 . 能 一 味 追 求 华 丽 辞 藻 . 自然 . 生 活 不 要 有 味 , 言 有 生活 气 息 才 生 动 , 平 淡淡 才是 真 。 如 , 会 上 流 语 平 例 社 行 一句 话 : 我好 穷 哟 , 得 只 剩 下 钱 了。 ” 位 学 生 在 文 章 里 “ 穷 有 化用 了这 句 话 , 在 文 章 中写 道 : 中午 , 他 “ 当我 们 离 开 教 室 疾 步 奔 向食 堂 吃 饭 的 时 候 。你 是否 注意 到教 室 里 还 有 人 呆 呆 地 坐 在那 里 , 急切 的 目光 注 视 着 我 们 ? 有 没 有 人停 下脚 步 , 心 用 关 他 一 下 :你 怎 么 啦 , 什 么 不 去 吃 饭 ? ’ , ‘ 为 哦 原来 他脚 受 伤 了 , 需 要 帮 助 。 可 是 , 们 班 竟 然 没 有 人 停 下 那 匆匆 的脚 步 , 有 我 没 人 张开 那 急 于 享 受美 味 的 金 口 。 唉 , 办 法 , 们 班 要 争 分 夺 没 我 秒 吃饭 , 争分 夺 秒 学 习 呀 ! 谓 天道 酬 勤 , 夫 不 负 有 心人 , 所 功 我 们 班 成 绩 太 好 了 , 得 只 剩 下 成 绩 了 。 ” 我 们班 成 绩 太 好 了 , 好 “ 好 得 只剩 下 成绩 了 。 这 句 话 的 化用 , 么具 有 生 活 气 息 . 么 ” 多 多 具 有 讽 刺 意 义 , 么 引人 注 目, 么发 人 深 省 。 多 多 三 、 学生 把 生 活 和 练笔 密 切 结 合 起来 。 让 古 人 云 :巧妇 难 为无 米 之 炊 。” 料 的 缺乏 , 学 生 写作 “ 材 是 时最 大 的苦 恼 。 料 从  ̄ , ? 外 练 笔 就 是 积 累材 料 的 一 条 材 I 来 课 UI 重 要 途 径 。 要指 导 学 生 课 外 经 常 练 笔 , 所 见 、 闻 、 思 、 把 所 所 所 感 随时 写 下 来 , 以提 高学 生 的写 作 能力 。 有平 时 积 蓄 一 些 鲜 只 活 的材 料 , 样 到 写 作 时才 能 左 右 逢 源 。 个人 每 天 的 所 见所 这 一 闻所 感 所 行 就是 生 活 , 果 学 生 注 意 观 察 , 心 思 考 , 会 有 如 用 就 所 联 想 , 所 发 现 , 至有 所 评 价 。每 一 个 学 生 都 是 一个 活生 有 甚 生 的人 , 们 有 生 活 , 思 想 , 感 受 , 自 己的 喜 怒 哀 乐 , 他 有 有 有 平 时 的课 外 练 笔 , 当 给 学 生 以 广 阔 的 空 间 , 他 们 不 拘 形 式地 应 让 写 下 见 闻 、 受 和 想 象 , 出 自己 的 见 解 、 点 和 主 张 。要 练 感 写 观 笔 , 生就 要 主 动 观 察周 围情 况 , 心 身 边 的人 和事 。 学 关 写作 , 离 开 了观 察 , 开 了生 活 , 闭 门造 车 ” 是 写不 出好 文 章 的 。要求 离 “ , 学 生 做 生 活 中 的细 心 人 , 一 点一 滴 做 起 , 养 学 生 的 观 察力 从 培 和 书 面 表 达 能力 , 导学 生 走 向大 自然 、 向社 会 找 素 材 。 指 走 四、 行 粗 放 式 作 文指 导 。 学 生 的 作 文 充 满 灵性 。 进 让 我 们 在 习作 指 导 的过 程 中 ,可 以尽 可 能 地 为 学 生 提 供相 对 宽 松 的 习作 空 间 : 可 能地 激发 学生 习作 兴 趣 , 宽 学 生 习 尽 拓 作 视 野 , 开 学 生 习作 思 路 , 不 在 技 术 上 、 言 上 作 过 多 的 打 而 语 指 导 , 而 让 学 生 的作 文 充 满 个 性 色彩 。 文豪 雨 果 说 :世界 从 大 “ 上 比海 洋更 广 阔 的是 天 空 . 天空 更 广 阔 的是 人 的心 灵 。” 比 世 界上 , 生的心灵是最广 阔的 , 生 的潜能就像空气一样 , 学 学 给 他 多 大 的 空 间 , 就有 多 大 的 发 展 空 间 。 文老 师 应 学 着 引导 他 语 学 生 们 在 习作 中展 示 独 一 无 二 的 “ 自我 ” 用 真 心 、 言 去 写真 , 真 事 真 情 . 养 这 种 思 维 能 力 的 过程 . 是 提 升 情 感 态 度价 值观 培 也 的过 程 。我 认 为 , 有进 行粗 放 式 教学 , 能 让 学 生 的作 文充 只 才 满 生 活 气息 , 有个 性 化 色 彩 。 具

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本真

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本真

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本真第一篇: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本真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本真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东风小学杜玲红【摘要】作文教学生活化,让学生以整体的生命投入生活、关注生活,抒写自己;让学生说真话且把真话说得更准确,写真事且把真事写得更生动,抒真情且把真情抒发得更感人,做真人且做得更有质量。

【关键词】内容生活化、过程生活化、方法生活化、评价生活化新课程突出了这样一个理念:课程设计应注重重建学生的精神生活。

郭元祥教授在《课程设计与学生生活的重建》一文中说:“当今中小学教育面临着种种困惑:为什么学生越学越没有了灵气和活力?为什么学生在课程实施中不能体验到快乐?问题的根源之一在于:中小学课程设计把学生固定在‘科学世界’里,缺乏对学生‘生活世界’的观照,难以体现全部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

在我国所处的这个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知识经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变换和人们的生活方式转型的伟大时代,关注儿童整个精神生活,赋予教育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成为当前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课程设计应注重重建学生的精神生活。

”新课程所强调的人文素养呼唤着作文教学的改革。

而改革作文教学的第一要着不是技巧先行的训练,而是培养一种正确的写作意识,在弄清“为什么写”的前提下再说“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问题,从而让学生以整体的生命投入生活、关注生活,抒写自己;让学生说真话且把真话说得更准确,写真事且把真事写得更生动,抒真情且把真情抒发得更感人,做真人且做得更有质量。

从上述意义来说,作文教学的生活化必须引导学生走近生活,关注、体验生活,观察社会,体悟人生,使生活成为语文的内容,让学生回归生活中去,追寻生活本源,还原学生所认识的生活,引导学生描写原汁原味的生活。

那么,如何使我们的作文课堂教学回归生活本真呢?笔者认为作文生活化,关键要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一、作文内容生活化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涌,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

小学生作文教学应回归生活

小学生作文教学应回归生活

小学生作文教学应回归生活摘要:小学作文教学脱离生活,小学生写作文模仿抄袭成风,缺乏真情实感。

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正确认识学生、作文与生活的关系,即生活是写作的基础,作文是生活的物化,两者之间转化的载体便是学生。

小学作文教学应该回归生活,构建作文教学的生活观。

关键词: 小学作文教学树立生活观回归生活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因此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新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这是作文教学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当前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一)小学生作文现状:模仿抄袭。

小学生对作文之所以产生畏难情绪,有惧怕心理,其原因一是胸中无物(无内容),二是缺乏表达能力。

写命题作文时,学生往往不是首先回顾生活,回味有意义事件和人物,而是到处寻找《作文选》等,以求得现成的材料,久而久之便养成抄袭、“模仿”不劳而获的不良习惯,观察能力、表达能力越来越弱。

于是老师急了,讲解一连串的写作知识,介绍一篇篇的范文杰作供学生参考,布置无数篇作文题目让学生练写,导致学生越来越失去个性,越写越不像他们自己。

2011年我送课下乡时听到一件非常可笑的事:某学校三年级一个班的同学写命题作文《难忘的一件事》,居然有五个同学都写爸爸死了。

老师一问才知道,原来这几个同学都模仿《作文精选》上的一篇文章:《爸爸,我会永远记住您》。

(二)作文教学脱离生活。

作文教学虽然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一环,教学课时多,贯穿语文教学的始终,但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出现学校与社会脱节、学生的作文与生活脱节的现象,写出的作文更是缺乏真情实感。

1.重课堂,轻生活。

小学作文教学,大部分时间是学生在教室苦思冥想,闭门造车。

这种封闭式作文训练,导致小学生作文无话可说,假话连篇,东拼西凑,因为缺乏生活之水的灌溉,写出来的东西必然苍白无力,毫无生趣可言。

让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回归生活作文

让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回归生活作文

让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回归生活作文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 蒋聪慧【摘 要】 得作文者得语文,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文从创设逼真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增强学习体验、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观察大自然等三个方面,探讨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的方法。

【关键词】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学生作文在语文考试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大,深受教师和家长的重视。

但遗憾的是小学生作文要么像记流水账缺乏真情实感,要么套话、废话连篇,没有意义和内涵,直接影响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究其原因是小学生作文脱离生活。

让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回归生活是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也是提升作文水平的重要途径。

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写作热情生活和课堂存在一定的距离,但是教师可以通过生活情景,唤起学生认知结构中的生活经验,激发写作兴趣。

情景创设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沉浸在情景中,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

有了丰富的情感和注意力,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都会提升,想象力和创新力也会被激发出来,作文水平也会随之提高。

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创设生活情景。

多媒体集图像、声音、视频于一体,能够轻而易举地创设出逼真的生活情景。

四年级上册习作一是让学生设立一个节日,主要要求是写明节日设置的原因和怎样度过这个节日,也就是在节日中人们都会举行哪些活动。

为了营造节日氛围,引起学生对节日的兴趣,教师播放《傣族泼水节》的视频,展示泼水节场景,介绍了泼水节的历史起源、传说故事以及风俗习惯。

视频引起了节日的话题:每个节日都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大家知道哪些节日呢?学生纷纷发起讨论。

教师趁热打铁亮出教学主题:你是不是曾经也有那么一瞬间想设立一个节日呢?说说设立节日的缘由和节日中的活动。

本节作文课主要是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设立一个节日。

教师通过情景创设,引出节日话题,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成功地营造氛围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讨论、独立思考。

待到学生思维成熟,有话可说之时,再进行作文。

让作文回归生活——关于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的思考

让作文回归生活——关于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的思考

让作文回归生活——关于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的思考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外国语小学 李亚楠【摘 要】 俗话说得好,艺术来源于生活,想要写出优美的文章,必须要从生活出发。

在小学语文课程中,作文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尤其是新课标改革以来,更加要求教师加大对学生作文方面的训练,让学生写出真正引人入胜的好作文,于是就提出要使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将作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这篇文章对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进行思考,通过实际体验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生活;配合社会调查,帮助学生了解生活;让学生通过日常的观察,对生活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希望通过对这三方面的阐释,促进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

【关键词】 小学语文;作文;生活;策略现在的小学语文作文教育经常会遇到一种困境:学生经常会面对无话可说的情况,这就导致学生的作文枯燥无味,读起来像是一杯白开水。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在课堂上,教师通常让学生根据作文选来编写作文,学生一味去模仿他人的作文,写出来的东西自然就缺少灵气。

根据这种情况,有些学者提出了“让作文回归生活”的说法,也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体验来写作文,一切都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从实际出发。

那么,怎样让作文回归生活呢?这篇文章将就这个问题做出一些解释。

一、通过实际体验,让作文回归生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只有做了这件事情,亲身体验事件的发展和过程,才能够对这件事情有所体会。

现在的小学生一提到写作文,无论是什么题材,首先就是去搬作文宝典,把别人的经历当作自己的经历,写作过程不加任何实际体验,全是照搬别人的感想。

这样写出来的文章自然千篇一律、枯燥乏味。

改变这种情况的方法就是:让学生通过实际的体验对事件产生自己的感受,将自己的感受融入作文之中,写出来的文章自然有血有肉,耐人寻味了。

使学生拥有自己的实际体验并不难,只需要将学生带入生活中,让学生亲身去体验。

这样做不但能够使学生保持对于作文的兴趣,期盼着去写一篇文章,还能够有效提高孩子的写作水平,帮助孩子写出高水平的文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教学:让写作回归生活自觉
让写作回归生活自觉
程振理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225页)那么,怎样引导学生立足生活的自觉积累,写出真情、真感、真思、真想的的佳作妙文呢?特级教师孙艳的《窗外那株玉兰花》作文指导课,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具探索价值的范例。

一、写作原是生活自觉的表达
真正的好作文,概皆源于对生活的自觉体验与表达,即写对生活的自主感觉—自动察觉—自发品觉—自然悟觉—自在醒觉。

然而现行的作文训练主流模式,传统性、单一性、应试性痕迹依然很明显。

教师是例行出题,学生是奉旨填词。

作文完全成了一种例行公事的应景事务,学生既没有时空体验生活,又极少作反复修改而定稿,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与文章产生的自然程序严重地不一致。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透过《窗外那株玉兰花》作文指导课,我们看到,孙艳老师的做法是:在预设作文之前,先让学生通过三周的时间来观察与作文相关的生活实景,并建立相关写作学习型网站平台,唤醒学生对生活的有意识的和有针对性的观察,还原生活本身,以慢写促积累,这就解决了学生写作之前缺乏生活积累的问题。

同时,学生的写作不是课堂上当堂完成,而是基于生活的原生态写作,且预先把学生习作依照一定的对比系列打印给学生,请学生读后写点评。

这就把原本被动而后置的作文修改环节提到了定稿发表之前。

显然,孙艳老师是把学生写作的训练置于一个几近原生态的生活系统之中,让学生真正遵循生活作文的内在规律,通过对生活的自觉体验而发自内心、自感自悟地进行写作。

这在当前应试主义盛行的训练背景下,是一种极具探索价值和挑战性的有益尝试。

而通过这一种方式的学习,培养学生自己积累素材,调用素材、组合素材的能力,相信学生即使面对当堂完成的命题作文,也能很快调动日常生活积累而轻松面对、自觉表达。

正如孙老师所说:写作需要有心、有情,需要我们养成观察的良好习惯,发现生活的美,用自己的笔记录生活,描绘生活的画面,体味生活的五彩纷呈。

透过孙艳老师的《窗外那株玉兰花》作文指导课,我们还看到了美国贾特·艾米格(Janet Emig)过程写作法的影子:学生在整个写作过程中,经历五个相关的阶段:预写作(prewriting)、打草稿(drafting)、修改(revising)、校订(editing)和发表(publishing)。

孙艳老师不仅还原了学生的生活自觉体验,也让学生体验预写作,之后还有学生读后写点评课堂师生互动以及名家现场互动等,还让学生通过论坛的方式发表自己修改后的新作,切实了学生写作的过程性,激发了学生写作的成就感。

二、写作回归生活自觉有路径
魏晋王弼《周易略例·明象章》说,写作是人脑对生活取象——明象——悟象——成象的过程。

学生写作要怎样回归生活自觉,进而明象成象呢?孙艳老师的《窗外那株玉兰花》作文指导课给我们的启示是:为学生创设亲身体验的意义生活。

意义生活与自然生活有所不同。

自然生活是纯粹客观存在的原生态生活,意义生活是附着人类主观意义的再造化生活。

如同诗人以审美的眼光审视生活中的人事物,这些人事物上便附着了诗人的审美情意,而诗人眼中所看到的人事物象,已不再是原本纯粹自然客观的人事物了。

在师生写作回归生活的过程中,同样离不开自觉的参与,而这种意义生活又不仅仅指师生视野中主观化的外界生活,它还指经过加工打包后的知识生活和师生感悟世界以及自我观照的内心生活。

孙艳老师的《窗外那株玉兰花》作文指导课,并没有简单化地让学生去观察校园之景,
否则学生获取的意义生活也将无比简单,而是有目的、有主题、有方向、有引导、有指导地让学生观察校园之景,以学习型网站的方式,构筑教师指导、师生互动,学生自学三个平台,除了让学生通过三周的时间来观察校园的植物和窗前的这株玉兰花,指导学生写景,还把校园里所有一草一木的相关图片和介绍性资料以及名家名篇中出现的该类事物的描写性经典语句都放在学生研究的平台上,并亲自拍摄了春天校园中一天中所有草木的画面,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提升写作能力。

孙艳老师正是为学生创设亲身体验的意义生活,才使学生能够有可能回归生活自觉地写作。

不仅如此,孙艳老师还利用国风作文教学平台,在孙老师教你写作文系列中建立又一课程资源包《窗外那株玉兰花》——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指导课,其中包括四个栏目:注意观察、怎样观察、作品展示(包括学生佳作和教师下水作文)、好文共赏。

还把走过校园一路看到的景有所重点地拍摄下来,并在电脑中通过绘声绘影软件处理成一个电视片断。

这在当前大数据时代教育资源开放整合学习空间融合设计网络平台翻课堂等背景下,不失为一种探索创新的大胆尝试。

或许未来的写作教学,课内外资源的整合、自然资源与数据资料的整合,会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三、表达生活自觉的内因方法
张志公先生说:文章里有思想意识,知识见闻,生活经验,审美观点;它运用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它讲究方法技巧,语言艺术。

它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体。

(张志公《文章学概论·序》)在现有的主流作文教学模式中,教师们尤其津津乐道于写作方法的模式化训练,甚至有好事者编写出跨学段跨年级的写作方法训练体系,然而如此训练的方法到底有多少能被学生自然而然地运用到写作中去呢?
孙艳老师的《窗外那株玉兰花》作文指导课让我们看到,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在写作时,头脑中根本没有太多的方法概念,他们会不自主地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会运用儿童的独特审美方式与独特的表达方法,来呈现他们眼中和心中源于生活自觉的意义生活。

老师只是预先把学生习作依照一定的对比系列打印给学生,请学生读后写点评,课堂上师生共同进行片段比较和讨论点评,甚至孙老师也写了下水作文,我是单纯从技巧上写了玉兰花开的过程,本来想用来指导大家的,但是,当我看到你们的生动的设喻时,不由惊叹,孩子的心跟自然贴得是那么的近哪!也只有你们这颗剔透的童心下才能有出如此奇妙想象,你们信手拈来的比喻,就如同吐鲁番的葡萄,晶莹碧透,圆润可爱,清新自然,让人欣羡不已。

孙老师看后真是倍感佩服。

所以你们要相信自己的直感,大胆表述,因为每个孩子对自然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敏锐。

孙艳老师的课例告诉我们,真正源于生活自觉的的好作文,是不需要给学生强加写作技巧的。

真正的写作技巧同样学生对生活的自觉体验,应该是写对生活自觉表达时的情理使然。

这正如古人写诗作词,并未预先设计所谓的创作手法,一切都是顺着生活的路子来的。

比如,看到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情景,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看到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的场面,自然跳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这样的奇句……这其中,有联想、有夸张、有比喻、有虚实,然而这些所谓方法,皆是自然之笔,并非刻意堆砌。

当然,这并不是说作文点评不需要讲方法,而是要引导学生在生活自觉中和自主自然地运用方法,因为真正的写作方法是生活情理的内因。

此外,孙艳老师的《窗外那株玉兰花》作文指导课,还营造了别致的电视片导入、名家名篇范例、导游诗意解说、课堂名家互动、课文导写链接等独特新颖的课堂情境,不仅切实改变学生这种面对生活而无视生活的写作习惯,而且让学生这一成为他今后生活的一种本能,进而形成必要的语文写作素养。

正如孙艳老师《窗外那株玉兰花》作文点评课结束时寄语所说的:当一个人在用眼仔细观察,用心体会世界时,当一个人能将他的生活、知识、心
灵和谐统一时,这个人就徜徉在作文的天地里了。

……观察很重要,积累少不了。

让我们共同在写作的道路上不断求知、求智、求趣、求美。

总而言之,写作是一种最具个性的创造性活动,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独特的心灵表达,是源自写自身生命的独特感悟,是写思想情感的自觉流淌。

宋人朱熹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写作离不开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只有动心地积累生活体验,动情地感悟生活内涵,才能走进自觉的写作,写出精彩的佳作妙文。

【江苏省苏州中学程振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