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博培养方案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具有比较全面专业素养、良好知识结构、独立工作能力和较强创新能力,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高层次管理人才。
本专业的硕士生应具备以下能力:1.系统掌握管理基础理论,具有扎实的管理理论基础;2.掌握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具备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题的能力;3.具备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和不断学习提高能力;4.具备独立承担与专业研究相关工作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5.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备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
二、研究方向“管理科学与工程”是管理学门类中的一级学科。
管理科学与工程侧重于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和管理理念,不断改进和完善管理中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活动的质量和水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本专业设置研究方向有:1.电子商务应用方向利用管理理论和网络技术,研究企业价值链管理,主要包括营塑品牌、网络广告、支付系统化、互联网零售业、电子商务物流、电子商务智能和网络安全。
2.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方向利用管理理论和信息技术、研究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及其在经济管理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研究智能信息系统开发方法、面向对象开发方法和分布式开发方法,研制经济管理领域的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智能信息系统等。
3.系统优化与管理决策方向利用优化理论、决策理论和信息技术,研究决策过程及其建模方法,运用模拟手段和定量分析方法分析各种决策的效果,提供决策支持,实现科学化管理。
三、学习年限及时间分配全日制硕士学位研究生学习年限为2年。
在修业年限内,学生按照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修满规定课程和学分即可获得毕业资格。
本专业授予管理学硕士学位。
四、课程设置及时间要求本专业实行学分制。
学生修课总学分不少于26学分。
课程设置分为学位课(包括公共课和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选修课。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综合素质评估
考察博士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包括学术素养、创新能力、团 队协作、沟通能力等方面,了 解学生在多个领域的能力和表 现。
培养过程评估
对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进行 评估,包括导师指导、课程设 置、科研训练、学术交流等方 面,了解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和 有效性。
推断性统计分析
掌握假设检验、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用于解释 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
描述性统计分析
掌握平均数、标准差、方差等统计指标的计算和 分析方法。
数据可视化
运用图表、图像等形式呈现数据分析结果,提高 研究报告的可读性。
建模与仿真技能
数学建模
掌握建立数学模型的基本技 能,如微分方程、线性规划
等。
1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培养方案改进与优化
方案调整与完善
根据培养质量评估和学生满 优化培养环节和内容,提
高培养质量和满意度。
导师培训与指导
加强导师的培训和指导,提 高导师的学术水平和指导能 力,确保学生得到高质量的
指导和培养。
学术交流与合作
鼓励学生参加学术交流活动 和国际合作项目,提高学生 的学术素养和跨文化交流能 力,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和 国际视野。
95% 85% 75% 50% 45%
0
10 工商管理
20 战略管理
30 组织行为学
40 市场营销
5
会计与财务管理
学科方向
信息管理
信息系统安全 数据科学
信息组织与检索 电子商务
核心课程设置
02
01
03
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二、培养要求
1.知识结构:学生应具备较为扎实的数学、统计学、经济学和管理学
等基础知识,熟悉相关学科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
2.能力培养:通过培养,学生应具备扎实的科研和工程实践能力,能
够运用管理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具备较高的创新
和综合分析能力。
3.学术风貌:学生应具备严谨的学术态度,尊重学术规范和道德规范,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4.国际视野:学生应具备较强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够在
国内外相关领域开展交流与合作。
三、课程设置
1.核心课程:包括管理决策分析、工程经济与成本分析、供应链管理、项目管理等,培养学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选修课程:可根据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发展方向,选择相关领域的专
业选修课程,如物流管理、生产运作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等。
3.学术讲座:定期组织学术讲座,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企业家分享
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前沿研究和实践经验,加深学生对学科发展的了解。
四、实践环节
1.实习:学生需参加为期3-6个月的实习,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展实践项目,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工程硕博士培养方案
工程硕博士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及要求工程硕士和博士培养的目标是学习和掌握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研究和解决工程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扎实的科学素养和高水平的创新思维,适应国家和社会对工程科技人才的需求。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研究,能够在工程领域取得突出的科研成果,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培养要求:硕士生应具备以下基本素质和能力:1. 具备坚实的数理基础、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系统的方法论;2. 具备较高的科研能力和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3. 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4. 具备较好的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5. 具备较强的科学素养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博士生应具备以下基本素质和能力:1. 具备深厚的专业功底和广泛的学术视野;2. 具备独立开展系统复杂的科研工作的能力;3. 具备独立进行创新性研究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4. 具备出色的科研管理和创新团队管理能力;5. 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良好的国际视野。
二、培养方案1. 师资队伍建设我校工程硕士博士培养方案的实施,首先要求建立一支具有丰富教学科研经验,高水平科研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师资队伍。
学校将优化学科结构,招聘国内外知名专家和学者,提升师资力量的整体水平。
建立一支稳定的导师队伍,取得一定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从而保障学生的教学实践与科研训练。
2. 课程设置工程硕士博士培养方案的实施,要求建立严格的课程设置体系,强化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培养。
在硕士阶段,学生需要修习课程,包括工程数学、工程物理、材料科学、工程制图、工程力学、机械原理、传热传质、流体力学、控制理论等。
在博士阶段,学生需要修习与专业方向相关的课程以及研究生研究生课程等。
3. 科研实践工程硕士博士培养方案的实施,要求加强科研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术研讨和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意识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4. 学位论文工程硕士博士培养方案的实施,要求学生完成论文撰写和答辩工作。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进展,具有认真刻苦、严谨求实的良好学风与开拓创新精神,系统掌握管理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与技术方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与担任专门的管理工作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系统操纵与优化信息管理与竞争情报电子商务系统电子政务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企业经营与管理供应链与物流管理三.学习年限与学分学习年限:二至三年学分:36—38学分四.课程设置(一)学位课程(本专业各方向硕士生公共必修课,计23 学分)(二)指定选修课程(按研究方向设置)(三)任意选修课程(四)补修课程注:1.各方向研究生可选其它方向的指定选修课作为其任选课2.本专业研究生可跨学科、专业选修其它课程。
3.任选课5人以上才开课。
五.教学实践本专业硕士生的教学实践安排在第二学年进行,时间为4周左右。
讲授本专科生专业课程部分章节,或者承担一门本科生专业课的全面辅导工作(包含答疑、上实习课、批改作业、上机辅导等),成绩合格者计2学分。
六.调查研究安排在第五学期,时间为4周左右,由导师根据实际需要与条件安排。
调研工作前,导师应指导研究生拟定调研计划,调研工作结束,研究生应写出调查报告,由导师评定成绩。
七.科学研究及学位论文要求1.本专业硕士生在校期间至少有2篇论文在省级或者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
2.专业硕士生最迟应在第4学期末确定学位论文选题,并作开题报告。
3.本专业硕士生学位论文选题及学术水平的要求为:选题应是本学科专业中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及实践价值的问题;内容丰富,数据翔实;理论阐述充分、严密,逻辑性强;观点明确,结论科学,有个人独到见解;结构严谨,格式规范,语言流畅。
八.培养方式与方法采取导师指导与专业指导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采取系统的理论学习与科研相结合,课堂讲授与自学、讨论相结合,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等教学方法。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120100一、培养目标:1.认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很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优良的科学作风和学术道德;具有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广博的科学视野;具有学术创新能力、开拓精神和独立从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领域高水平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工程技术上做出创新性成果;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3.身心健康。
二、培养方向:1.管理科学理论与应用2.能源经济与管理3.区域与产业经济管理4.工程管理与项目管理5.信息技术与管理变革6.营销与战略管理7.供应链与物流管理8.财务分析与决策9.人力资源管理三、学习年限:博士研究生的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8年。
四、学分要求:博士生的必修课程必须最低修满13学分,选修课程可根据博士生本人的具体情况和培养方向而定,学分多少不予限制。
五、课程设置: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学期备注必修公共必修课GB0000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36 2 1留学生学《中国概况》GB00017 基础外语100 4 1B08002 专业外语 1 1-3六、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博士研究生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主要包括学位论文选题、开展科学研究、学位论文撰写、论文中期进展报告、论文(预)答辩等方面。
博士生入学后在导师指导下,明确研究方向、收集资料、调查研究、确定研究课题,一般应于第三学期初写出开题报告与文献总结,拟定论文工作计划。
开题报告要先送交专家进行公开评审,然后举行开题报告论证会。
开题通过后,方可继续完成博士论文工作。
博士生学位论文必须有一定的难度、深度、广度和工作量,论文工作时间一般不应少于2年,由研究生独立完成。
论文应遵循学术规范,立论正确、推理严谨、说明透彻、数据可靠,在重要内容上应至少具有3个明显的创新点,论文正文一般不少于6万字。
工程硕博士培养方案有哪些
工程硕博士培养方案有哪些一、培养目标工程硕士/博士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是为了培养具有较宽的专业视野和深厚的专业基础理论、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与较高的科学研究素养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使其能够在工程领域从事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能够胜任企业和科研机构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工作。
二、培养体系该培养体系由核心课程、专业课程和综合实践环节三个方面组成。
其中核心课程包括工程学概论、工程数学、管理学、科技论文写作等;专业课程从提供深造所需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涵盖了工程设计、工程管理、工程经济、工程法规等;综合实践环节包括实习、科研课题等,通过科技创新实践和实习锻炼,加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三、培养过程(一)集中教学核心课程需在校内集中教学,采取小班授课或导师辅导的形式,全面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教学通过实习、科研课题等实践环节,开展岗位实习和科研课题的独立设计与实施,实践锻炼并增长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科学素养。
(三)学术交流安排学术报告、学术讨论、学术交流等一系列学术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学术研究和交流,提高学生科研技术水平和学术交流能力。
四、培养模式(一)导师制培养采取导师制培养模式,由学生和导师总结和明确研究方向,制定培养方案。
鼓励学生与导师建立密切的师生关系,加强对每位学生的个人指导和跟踪管理。
(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多参与科技创新和实习锻炼,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质量保障(一)质量监控建立健全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考核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二)评价机制建立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学术考核、实习实践与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等进行评价,对优秀学生给予奖励与资助,对学习不认真的学生进行督促与警告。
(三)指导与辅导建立专业导师和学术导师的师资队伍,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学术与生活指导、心理辅导和法律帮助。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博培养方案
★管理科学与工程(1201)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是以人类社会组织管理活动客观规律及其应用为研究对象,是一门跨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性交叉学科。
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贯彻学校“2+4+X”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按照AACSB国际管理教育的要求,本学科致力于培养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高尚的学术道德,宽广的研究视野,严谨的科学态度,良好的精神风貌,掌握扎实、系统的学科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能分析、解决管理实际问题,有社会责任感的高级人才。
本学科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满足以下要求: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具有科学的研究方法和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合作精神,借鉴前人成果规范标准;研究设计严谨规范;资料收集全面规范;分析工具使用正确。
3.具有较强的外语能力,能熟练地运用一种主要外语阅读本学科文献、能进行国际学术交流,能比较熟练地运用一种主要外语撰写论文。
4.在本学科领域内,具有扎实、宽广、系统的知识结构,掌握并熟练运用管理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和相应的工程技术方法解决管理方面的有关理论与实际问题。
二、研究方向(一)管理科学1.物流与运作管理的优化;2.调度优化与组织决策;3.金融工程;4.投资评价与决策方法;5.信息化管理;6.企业社会网络;7.战略管理与政策分析。
(二)工业工程1.工业工程理论与应用;2.现代生产运作管理;3.质量管理与供应链;4.系统工程应用;5.物流与供应链管理;6.管理决策与人因工程;7.项目管理与优化;8.服务科学与工程。
(三)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1.信息系统管理;2.电子商务;3.IT服务管理;4.信息与数据质量。
本学科除招收管理类有关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外,拟有计划地招收理工科有关专业,特别是辅修过企业管理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或与有关专业教师联合招收硕士生,以促进管理学科在交叉和边缘性方面的发展。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120100授管理学博士学位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120100 授管理学博士学位)一、培养目标1. 培养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身心健康,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专业基础扎实,具有国际学术视野,富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管理科学与管理工程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2. 本专业的博士生通过三年的系统培养,应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够从事高等学校有关管理科学与管理工程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或富有思想、智慧,具有企业家精神,能够创业,从事高层次的管理工作。
二、研究方向1. 决对策理论与方法本研究方向主要从事管理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包括决策分析理论、多目标决策、多人选择理论、多人冲突协商对策理论、二层系统决策理论、进化博弈、网上拍卖等。
2. 运筹学及其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运筹学的理论与方法,并运用运筹学方法(如鲁棒优化方法、数据包络法等)研究实时运作管理――物流管理,主要包括现代物流体系、集成物流管理、物流系统优化与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成本和效应周期之间优化的平衡、实时决策等。
3. 运营与供应链管理本研究方向主要采用运筹学与管理科学、概率论与随机过程、系统工程、数值分析等理论与方法,研究运营与供应链管理领域的管理优化与决策问题,主要包括库存管理与控制、采购策略与供应合同、供应链系统协调、风险分析、信息分享与信息不对称决策、需求预测、物流与供应链网络设计、供应商选择与评价、运营与营销交叉研究、电子商务与智能定价等。
4. 工程项目管理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大型工程项目的评价及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大型工业投资项目的筹划、立项、可行性研究与评估决策的理论和方法;项目招投标与合同管理;项目规划、计划、指挥及协调管理;项目后评价理论、方法与手段以及项目的投融资方式等。
5. 复杂科学管理本研究方向从理论方法上研究管理思想的演变、组织的发展与演变、复杂科学管理系统思维模式、复杂科学管理理论、复杂科学管理的方法与工具、人的心理和管理行为、复杂社会网络、复杂系统优化、复杂博弈、不确定性群决策、知识挖掘、复杂系统仿真等。
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培养方案
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培养方案一、引言工程硕博士培养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创新能力、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工程科技人才。
为了适应当前时代的需求和挑战,我校决定进行工程硕士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
二、改革目标1.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层次工程科技人才;2.探索工程硕博士培养模式,提高培养质量;3.促进学术创新和工程实践的结合。
三、改革内容1.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创新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方面,我们将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课程设置上,除了专业基础课程外,将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实践能力。
教学模式上,将采用案例教学、团队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
2.导师制度改革导师制度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加强对导师的考核和评估,并对导师进行培训,提高其指导能力和科研水平。
同时,鼓励导师与学生进行更紧密的合作,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
3.科研环境和实践基地建设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将加大对科研环境和实践基地的建设投入,完善实验室设备和科研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条件。
4.实习实践和科研创新在实习实践和科研创新方面,我们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项目实践和科研创新活动,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试点范围和实施方案我们将在部分工程领域开展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通过跟踪和评估试点学生的培养情况,不断总结经验,为全校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提供可复制的模式和经验。
五、培养成果评估在试点的最后阶段,我们将对试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估,包括学术成果、实践成果和创新成果等多个方面。
并将根据评估结果对改革方案进行总结和完善。
六、可行性分析通过试点培养工程硕博士研究生,可以促进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深入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导师的指导和培养,提高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加强实践基地和科研环境建设,提高学生的实践条件和科研条件。
因此,试点培养工程硕博士研究生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和实际意义。
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培养具有扎实管理理论基础、掌握现代管理方法和技术的高层次管理人才。
2.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及社会组织中从事管理工作的专业人才。
3.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能适应全球化竞争需要的管理人才。
二、培养内容1.课程设置(1)公共课程:马克思主义理论、英语、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
(2)专业课程:管理学原理、企业战略管理、组织行为学、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项目管理等。
(3)选修课程:企业伦理、国际企业管理、创新与创业、企业风险管理与保险、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等。
2.实践环节(1)企业实习:安排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实习,了解企业实际运作,提高实践能力。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国内外典型企业案例,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服务、社会调查等,提升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3.学术交流(1)学术讲座: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进行学术讲座,拓宽学生知识视野。
(2)学术论坛: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学术论坛,促进学生交流与合作。
(3)国际交流:鼓励学生参加国际交流项目,提高国际竞争力。
三、培养方式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
2.引导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3.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企业导师制:为学生配备企业导师,指导学生实习和实践环节。
四、培养效果1.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及社会组织中从事管理工作。
2.学生具有国际视野,能适应全球化竞争需要。
3.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为社会创造价值。
这份培养方案,是我多年经验的结晶,希望能为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培养目标: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旨在培养具备深厚的学术素养、独立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层次科研人才。
该专业博士研究生应具备良好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够在管理决策、运营管理、供应链管理等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并取得创新性成果。
培养时间:攻读博士学位的时间为3-5年。
其中,3年为正常攻读期,5年为最长攻读期。
培养模式:本专业博士研究生采用学分制培养模式。
学制期间需要完成一定学分的课程学习和研究工作,同时需要参与科研项目,并在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
培养过程中要进行中期评定和学位论文答辩,符合要求后方可获得博士学位。
培养课程:1.学术基础课程:包括管理科学基础、运营管理理论、供应链管理原理、数据分析与决策模型等课程,旨在提供学科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
2.学科前沿课程:包括管理科学与工程前沿研究、管理决策理论与方法研究、供应链优化与创新研究等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学科前沿问题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能力。
3.专业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和个人兴趣,可选择相关的研究领域课程进行学习。
例如,供应链风险管理、运筹学理论与应用研究、数据挖掘与商业智能等课程。
科研实践:1.科研项目参与:学生在培养期间应参与指导教师承担的科研项目,积累科研实践经验,并能够独立开展研究工作。
2.学术论文发表:学生要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和研讨会,并提交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提高学术交流和科研能力。
中期评定和学位论文答辩:1.中期评定: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科研项目和论文撰写后,需要进行中期评定。
评定内容包括学生学术道德、科研工作进展和学术水平等。
通过中期评定后,学生方可进入后续的学位论文答辩环节。
2.学位论文答辩:学生完成学位论文的撰写和修改后,需组织学位论文答辩。
答辩委员会由学校相关教授组成,对学生的学术水平、研究成果和论文质量进行评审。
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后,学生方可获得博士学位。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汇报人:日期:•培养目标与要求•培养方案概述•核心课程与研究方向•培养特色与优势目•培养流程与时间安排•总结与展望录培养目标与要求0101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掌握先进管理理论和方法的高层次管理人才。
02培养具备科学素养、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学术型人才。
03培养能够在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中承担重要管理职务的复合型人才。
掌握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扎实的研究基础和独立开展研究的能力。
熟悉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动态和最新技术,具备跨学科的研究视野和创新能力。
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能够熟练运用外语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
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能够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01020304与其他学位的异同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研究生更注重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需要具备更高的学术素养和研究水平。
与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异同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研究生更注重学术研究和理论创新,同时需要具备更广泛的知识背景和跨学科视野。
培养方案概述02包括研究方法、高级管理理论、数据分析与建模等,以确保博士生具备扎实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基础知识。
必修课程涵盖广泛的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包括供应链管理、决策理论、风险管理等,以拓宽博士生的知识视野。
选修课程旨在培养博士生的研究能力,包括文献综述、研究设计、实验设计等课程。
研究课程课程设置博士生将参与导师的研究项目,积累实践经验,培养独立研究能力。
博士生需在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以展示其研究成果。
研究实践学术论文发表参与导师的研究项目博士生需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与同行交流研究成果,拓宽学术视野。
学术会议参加鼓励博士生参加学术论文竞赛,提高其学术成果的质量和影响力。
学术论文竞赛学术活动与学术成果核心课程与研究方03向03市场营销学01高级管理学02组织行为学核心课程01020304战略管理运营管理创新与创业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前沿核心课程战略管理运营管理创新与创业管理01 02 03组织行为学市场营销学能源与环境管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管理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医疗卫生管理研究重点培养博士研究生具备扎实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知识,掌握相关领域的研究方法和工具,能够独立开展高水平的研究工作。
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培养方案一、学制与授予学位1.学制为两年(全日制)或三年(非全日制)。
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取得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
受教育长期制工程师,可适当臧少部分课程学习的时间,根据学籍登记时间可相应缩短学习期限。
二、培养目标2.本专业为产、学、研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强调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旨在培养具有科学化、系统化和信息化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管理技能,能够在企业、政府和科研机构从事工程项目的实施管理、技术创新和战略规划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3.本专业培养硕士研究生应具备以下的基本要求:(1)掌握本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具备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工程项目的实施管理能力;(3)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战略规划能力;(4)具有良好的科研素质和优秀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培养计划1.课程设置本专业整体课程设置分为三个部分:核心课程、选修课程、公共课程,具体设置如下:(I)核心课程:运筹学、管理信息系统、财务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市场营销管理、战珞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与创业管理、组织行为学;(2)选修课程:供应链管理、项目管理、企业管理与我国实践、科技成果运用、信息管理、社会心理学;(3)公共课程: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信息系统安全、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与算法。
2.实践环节硕士研究生实践环节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企业实习:参与工程项目的实施管理,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一起合作,学习并掌握工程项目实施管理的实践技能;<2)学术研究:通过选题、调查、阅读文献、论证和结论推理等学术方式,完整地感受研究的过程,提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硕士研究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硕士研究生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选择研究课题、探索问题、分析数据,写出规范完整的学位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取得硕士学位。
四、培养方式1.教学方式本专业培养目标明确,课程设置合理,注重实践环节,强调应用及科研能力的培养,教学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验模拟等多种教学方式。
管理科学与工程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选修课程
物流与供应链战略管理 技术创新与创业管理
03
研究项目与实践活动
研究项目
确定研究方向
通过导师和学生的双向选择,确定具 体的研究方向,如大数据与决策分析
、供应链管理、金融工程等。
开展研究
学生按照研究计划,开展具体的研 究工作,包括文献综述、数据收集
与分析、模型构建与求解等。
制定研究计划
根据研究方向,制定详细的研究计 划,包括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 究方法、时间安排等。
开题报告
学生在完成选题后,需向导师和学术委员会进行开题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题目背景、研究目的、研 究内容、研究方法和预期成果等。
论文中期检查与指导
中期检查
学生在完成论文的主体部分后,需向导师和学术委员会进行中期检查,汇报研究进展、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等。
指导与反馈
导师和学术委员会对学生的中期检查进行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解决研究中遇到的问题,确保研究工作的顺利 进行。
除了薪资之外,许多公司还提供各种福利待 遇,如医疗保险、住房补贴、培训计划等,
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员工。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技能考核
编程能力测试
通过编程作业或编程考试评估研究生的编程 技能和编程语言掌握程度。
数据分析和统计软件应用能 力考核
通过实验或实际项目,评估研究生在数据分析和统 计软件应用方面的技能。
项目管理能力评估
要求研究生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至少担任一 次项目负责人,对其项目规划、执行和协调 能力就业率
该专业的硕士毕业生通常有较高的就业率 ,因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丰富的知 识和技能,能够胜任各种管理科学与工程 相关的职位。
职业发展路径与晋升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科学与工程(1201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是以人类社会组织管理活动客观规律及其应用为研究对象,是一门跨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性交叉学科。
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贯彻学校“2+4+乂,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按照AACSB 国际管理教育的要求,本学科致力于培养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高尚的学术道德,宽广的研究视野,严谨的科学态度,良好的精神风貌,掌握扎实、系统的学科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能分析、解决管理实际问题,有社会责任感的高级人才。
本学科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满足以下要求:1 .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具有科学的研究方法和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合作精神,借鉴前人成果规范标准;研究设计严谨规范;资料收集全面规范;分析工具使用正确。
3.具有较强的外语能力,能熟练地运用一种主要外语阅读本学科文献、能进行国际学术交流,能比较熟练地运用一种主要外语撰写论文。
4.在本学科领域内,具有扎实、宽广、系统的知识结构,掌握并熟练运用管理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和相应的工程技术方法解决管理方面的有关理论与实际问题。
二、研究方向(一)管理科学1. 物流与运作管理的优化;2.调度优化与组织决策;3. 金融工程;4.投资评价与决策方法;5. 信息化管理;6.企业社会网络;7. 战略管理与政策分析。
( 二)工业工程1. 工业工程理论与应用;2.现代生产运作管理;3. 质量管理与供应链;4.系统工程应用;5.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6.管理决策与人因工程;7. 项目管理与优化;8.服务科学与工程。
(三)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1. 信息系统管理;2.电子商务;3. IT服务管理;4.信息与数据质量。
本学科除招收管理类有关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外,拟有计划地招收理工科有关专业,特别是辅修过企业管理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或与有关专业教师联合招收硕士生,以促进管理学科在交叉和边缘性方面的发展。
三、学习年限本专业硕士生学习年限为2-3年。
四、培养方式1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
指导教师应根据本培养方案和因材施教的原则,从每个硕士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进入硕士阶段学习前8周内,由导师与硕士生共同商议制订具体的培养计划,培养计划制定后可以根据开课情况进行微调。
2.硕士研究生的课程教学可采用讲授型、研究型和探讨型方式进行。
提倡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为主的教学方式。
3.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分为课程学习、学位论文选题报告、学位论文中期报告和通过科学研究工作完成学位论文等主要环节,其中课程学习环节一般在一个半学期内完成,选题报告一般在第二学期末完成,论文中期考核一般在第三学期末完成。
4.硕士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确定研究课题,完成选题报告;经过认可后才能进行论文研究。
五、课程学习硕士生的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56学分(1学分相当于课内16学时),其中课程学习26学分,通过考试或考查;另外必修环节计5学分,其中学术活动1学分,中期考核(含开题报告和科研实践)3学分,社会实践1学分。
学位论文25学分。
进行科学研究,撰写学位论文的时间约一年。
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生课程设置与要求方案,硕士阶段承认其学分;但是,硕士阶段不得再选修本科阶段已修过的研究生课程。
非管理专业毕业生必须加修1门管理类专业本科生课程,不计学分;且为选修研究生阶段课程而选修的先修课程也不计学分。
六、必修环节硕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应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活动。
科研实践包括学科前沿讲座、导师科研训练(参与导师纵向横向课题的研究、专题报告等);硕士研究生学术活动(讲座)分为必听讲座和选听讲座。
必听讲座包括“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 1次、“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导论” 1次;选听讲座包括与学科紧密相关的“学科前沿系列专题讲座”(由各二级学科组织若干教授对本学科前沿知识进行讲座,每个讲座由5个以上讲座组成)一个系列和在全校范围内选听“学术讲座”1次,完成全部8个讲座后记1学分。
“社会实践”活动可以通过组织和参与社会调查、支教、扶贫及其他志愿者服务等方式进行,提倡以小组或团队形式开展活动,累计不少于10个工作日,完成后计1学分。
开题报告必须以书面方式向所在学院提交,并由学院组织专家审查通过,阅读文献最少篇数由各导师指定;论文中期考核由研究生提交论文中期进展报告,并由学院组织答辩,审查通过后方可获得3学分。
中期考核统一安排在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开题报告和论文中期考核报告由学院保管,学校负责检查。
七、学位论文完成非论文环节的学习任务修满学分并论文答辩通过过后可申请硕士学位。
学位论文是硕士研究生培养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是对硕士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
1.硕士研究生应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文献资料,基于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知识前沿,针对中国管理的理论或实际问题,选择对我国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的课题,课题选择在管理理论或知识创造领域体现出一定的创新性,或能为政府、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咨询建议。
2.学位论文工作一般包括文献阅读、科研调查、选题报告、理论分析、软件设计、论文撰写、论文答辩等环节。
为完成选题报告,研究生必须阅读80篇以上学术论文,其中英文学术论文不少于50篇。
选题报告由学生所在系应组织,必须在至少由3位本学科和相关学科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组成的专家参与,由硕士研究生就课题的研究范围、意义和价值、拟解决的问题、研究方案及研究进度等做出说明,并进行可行性论证,经过专家认可后才能进行课题研究。
3.硕士学位论文应是一篇系统而完整的学术论文,并在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做出具有一定创新性的研究成果:(1)综述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学科前沿发展动态,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途径以及本人做出的贡献;(2)说明采用的研究方法和过程、或计算方法,并对整理和处理的数据进行理论分析与讨论;(3)对所得结果进行概括和总结,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观点和建议;(4)给出所有的公式、计算程序说明、列出必要的原始数据以及所引用的文献资料;(5)引用别人的科研成果应明确指出,与别人合作的部分应说明合作者的具体工作。
4.硕士论文基本完成后,应由系里组织预答辩,对论文进行质量监督并提出修改意见。
预答辩通过后,修改并正式提交论文,方可报学院批准进行论文评阅和学位论文答辩。
5.有关硕士学位论文和答辩的具体要求按照学校相关文件执行。
★管理科学与工程(1201)长学制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是以人类社会组织管理活动客观规律及其应用为研究对象,是一门跨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性交叉学科。
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贯彻学校“2+4+X,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按照AACSB 国际管理教育的要求,本学科致力于培养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高尚的学术道德,宽广的研究视野,严谨的科学态度,良好的精神风貌,掌握扎实、系统的学科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并能独立进行创新性科学研究,有社会责任感的高级人才。
本学科培养的长学制研究生应满足以下要求:1 .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具有科学的研究方法和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合作精神,借鉴前人成果规范标准;研究设计严谨规范;资料收集全面规范;分析工具使用正确。
3.具有较强的外语能力,能熟练地运用一种主要外语阅读本学科文献、能进行国际学术交流,能比较熟练地运用一种主要外语撰写论文。
4.在本学科领域内,具有扎实、宽广、系统的知识结构,掌握并熟练运用管理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和相应的工程技术方法解决管理方面的有关理论与实际问题,能独立从事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及组织管理工作。
5 .能结合管理实践提炼科学问题,在本学科领域内能做出创造性成果。
二、研究方向1 .战略管理与政策分析;2.工业工程理论与应用;3.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4.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5.物流与供应链管理;6.投融资决策与风险管理;7.现代服务管理;8.复杂性科学社会网络分析;9.调度优化与组织决策;10.质量管理。
随着本专业的不断发展和国民经济的需要,本学科将会拓宽研究方向,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学习年限长学制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4-7年。
四、培养方式1.长学制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
可以根据培养工作的需要,建立以导师为核心的指导小组,协助导师指导长学制研究生。
2.指导教师应根据本培养方案和因材施教的原则,从每个长学制研究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于进入硕士阶段学习前,由导师与长学制研究生共同商议制订具体的培养计划,开学后一周内可以根据开课情况微调。
3.长学制研究生的课程教学可采用讲授型、研究型和探讨型方式进行。
提倡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为主的教学方式。
4.长学制研究生的培养过程分为课程学习、转博资格考核、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和通过科学研究工作完成学位论文等主要环节。
5.长学制研究生以硕士学籍入学,在第二学期末或第三学期进行博士资格考核,考核通过后在第三学期或第四学期进入博士阶段学习,并取得博士学籍,不通过者予以分流。
6.在取得博士生资格后,完成博士阶段的课程学习。
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确定研究课题,完成综述报告和开题报告;经过认可后才能进行论文研究。
论文开题一般在第三学期末进行。
7.长学制研究生培养实行中期考核,长学制研究生在第6学期(博士阶段第4学期)由“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与学科建设指导小组”组织一次中期考核,考核通过者,继续攻博;不通过者,可以参加下一次的中期考核,再次考核不通过者,予以退学处理。
8.长学制研究生的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学位申请以及科研成果考核,均与博士研究生相同。
五、课程学习长学制研究生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110学分(1学分相当于课内16学时),其中课程学习32学分,学位课不少于19学分,选修课不少于13学分,通过考试或考查;另外必修环节为12学分;学术报告(预答辩)6学分,学位论文60学分。
管理科学与工程长学制研究生课程设置与要求注:课程学习中,本科期间超学分要求、已修过的研究生课程,且满足本学科硕士培养方案,硕士阶段承认其学分;但是,硕士阶段不得再选修本科阶段已修过的研究生课程。
非管理专业毕业生必须加修1门管理类专业本科生课程,不计学分;且为选修研究生阶段课程而选修的先修课程也不计学分。
六、必修环节硕士阶段应完成社会实践活动和初步的科学研究综合训练工作。
博士阶段应分别完成论文开题和中期考核、科研实践与教学实践活动。
1.“社会实践”是指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除完成本学科规定的业务实践外,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