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第五讲 庄子(第五周)
部编版高二上册语文第五课《五石之瓠》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导语】下⾯是整理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帮助!1.部编版⾼⼆上册语⽂第五课《五⽯之瓠》课⽂原⽂ 惠⼦谓庄⼦⽈:“魏王贻我⼤瓠之种,我树之成⽽实五⽯。
以盛⽔浆,其坚不能⾃举也。
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所容。
⾮不呺然⼤也,吾为其⽆⽤⽽掊之。
”庄⼦⽈:“夫⼦固拙于⽤⼤矣。
宋⼈有善为不龟⼿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
客闻之,请买其⽅百⾦。
聚族⽽谋⽈:‘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今⼀朝⽽鬻技百⾦,请与之。
’客得之,以说吴王。
越有难,吴王使之将。
冬,与越⼈⽔战,⼤败越⼈,裂地⽽封之。
能不龟⼿⼀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之异也。
今⼦有五⽯之瓠,何不虑以为⼤樽⽽浮于江湖,⽽忧其瓠落⽆所容?则夫⼦犹有蓬之⼼也夫!”2.部编版⾼⼆上册语⽂第五课《五⽯之瓠》教案 教学⽬标 语⾔建构与运⽤:掌握⽂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基础知识。
思维发展与提升:善于汲取世俗经验论说道理的写作⽅法;鉴赏《庄⼦》借助寓⾔增强说理的趣味性的写作⽅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对⽂中道家⽂化的审美鉴赏与创造。
⽂化传承与理解体会:理解并继承道家思想中的优秀之处。
教学重点:掌握⽂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掌握说理⽅法。
教学⽅法:研读法、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要点:⾃主研读《五⽯之瓠》。
教学过程 ⼀、引疑设问明庄⼦ 1.作者介绍 庄⼦(约前369—前286),名周,字⼦休(⼀说⼦沐),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
中国古代伟⼤的思想家、哲学家、⽂学家。
他继承并发展了⽼⼦的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物。
他曾做过宋国蒙地的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是同时期⼈。
相传,庄周⾃幼聪明好学,⼀⽣率性,崇尚⾃然,⾮毁礼法,傲视王侯。
他⽣活贫困,以编草鞋为⽣,但淡泊名利,以清静修道为务,楚威王曾以厚礼请他担任相国,被他拒绝,从此终⾝不仕。
庄周的⽂章,想象奇特丰富,结构变化多端,善于运⽤寓⾔和⽐喻,⽂字汪洋恣肆,意象雄浑,情致旷达,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彩,给⼈超凡脱俗与崇⾼美妙的感受,他的作品常对⿊暗现实有所揭露和抨击,也有⼀些积极意义。
《庄子内篇·德充符第五》原译文
《庄子内篇·德充符第五》原译文德充符【原文】鲁有兀者王骀①,从之游者与仲尼相若。
常季问于仲尼曰②:“王骀,兀者也。
从之游者与夫子中分鲁③。
立不教,坐不议;虚而往,实而归。
固有不言之教,无形而心成者邪④?是何人也?”仲尼曰:“夫子,圣人也,丘也直后而未往耳⑤。
丘将以为师,而况不若丘者乎!奚假鲁国⑥!丘将引天下而与从之。
”常季曰:“彼兀者也,而王先生⑦,其与庸亦远矣⑧。
若然者,其用心也独若之何⑨?”仲尼曰:“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虽天地覆坠,亦将不与之遗⑩。
审乎无假而不与物迁(11),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12)。
”常季曰:“何谓也?”仲尼曰:“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13);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14)。
夫若然者,且不知耳目之所宜(15),而游心乎德之和(16);物视其所一而不见其所丧(17),视丧其足犹遗土也(18)。
”常季曰:“彼为己以其知(19),得其心以其心(20)。
得其常心(21),物何为最之哉(22)?”仲尼曰:“人莫鑑于流水而鑑于止水(23),唯止能止众止(24)。
受命于地(25),唯松柏独也在冬夏青青;受命于天,唯舜独也正,幸能正生(26),以正众生。
夫保始之征(27),不惧之实;勇士一人,雄入于九军(28)。
将求名而能自要者(29),而犹若是,而况官天地(30),府万物(31),直寓六骸(32),象耳目(33),一知之所知(34),而心未尝死者乎!彼且择日而登假(35),人则从是也。
彼且何肎以物为事乎(36)!”【注释】①兀:通作“跀”(yuè),断足的刑法。
“兀者”指受过跀刑只有一只脚的人。
王骀(tái):假托的人名。
②常季:鲁国贤人,传说为孔子弟子。
③中分鲁:在鲁国平分,意思是在鲁国彼此间差不多,不分上下。
④无形:不具有完整的形体。
心成:内心世界达到成熟的境界。
一说“无形”指不须用形表,“心成”指潜移默化。
⑤直:通作“特”,仅只的意思。
后:意思是落在对方的后面。
(完整版)庄子原文及翻译
(二)适合高年级诵读第一课《庄周梦蝶》原文: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
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qú惊喜的样子)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化。
译文: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飘飘荡荡,十分轻松惬意。
他这时完全忘记了自己是庄周。
过一会儿,他醒来了,对自己还是庄周感到十分惊奇疑惑。
他认真的想了又想,不知道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庄周与蝴蝶一定是有分别的。
这便称之为物我合一吧。
练习:复述《庄周梦蝶》第二课《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原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háo)梁之上。
庄子曰:“鯈(tiáo)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注释:1.濠梁:濠水的桥上。
濠,水名,在现在安徽凤阳。
2.鯈(tiáo)鱼:一种淡水鱼中的银白色小鱼,喜欢在水层下面游动,长约16厘米,又名白鲦。
3. 是:这。
4. 固:固然(固不知子矣);本来(子固非鱼也)。
5. 全:完全,确定是。
6.请循其本:从最初的话题说起。
请:请允许我,循:从…说起。
其,话题。
本:最初。
7.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你说”汝安知鱼乐“等等。
汝安知鱼乐:你怎么(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呢。
”云者:如此如此。
安,怎么。
8.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既:已经,之:它,指“鱼之乐”,下文的同此意。
译文: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说:“鯈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儿的快乐呀。
”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就是可以完全确定的。
庄子第五篇原文与解析
庄子第五篇原文与解析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兼文学家,他的著作《庄子》被誉为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
本文将对庄子第五篇的原文进行分析和解读。
庄子第五篇原文:“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得失而不计,圣人之道当然而自然。
”这是庄子的一句名言,简练而深刻地表达了庄子关于自然和人生的思想。
下面我们将逐句进行解析。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指的是自然界的美妙之处无需言语去描述。
天地之间的壮丽景色和自然现象,山川河流的美丽,草木花果的盎然生机,都是天地之间的大美。
“四时有明法而不议”,指的是四季更替的自然规律,春夏秋冬的变化和天地间的法则。
每个季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和功能,从而构成了自然界的完整生态系统。
“万物有得失而不计”,表示万物都有属于它们的得失,但它们并不计较获得或失去什么。
这个观点启发人们不要过度追求财富和名利,而应该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得失。
“圣人之道当然而自然”,指的是庄子对于圣人的理解。
圣人应该顺应自然,遵循天地万物的自然规律,不过度干预,保持心境的宁静自然。
庄子第五篇原文反映了庄子对于自然界和人生的思考和观察。
他认为自然界是美好而完美的,人们应该学会从自然中学习,以自然的态度面对人生的得失。
同时,庄子强调圣人的道德修养,强调顺应自然、和谐一体的境界。
解析完原文后,我们可以发现庄子的思想充满了哲理和智慧。
他的观点深深影响了后世的哲学家和文学家,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也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庄子的思想,更加深入地了解自然,重新审视和调整自己对于得失的态度,更好地与他人和谐相处。
庄子的观点与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人类和自然共生的理念相契合。
在面对当今社会的种种困境时,我们可以从庄子的思想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向,例如,在环保、节约能源和消费行为上积极践行和运用庄子的理念,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和谐、平衡。
总结而言,庄子第五篇原文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庄子关于自然和人生的思想观点。
庄子第五章原文及翻译
庄子第五章原文及翻译导语:是否青涩的青春,遇见你只在路途,却不知你即将远走。
又或许,太过于年少的爱情我们都走在成长的旅途中,盲目的寻找不到方向,跌跌撞撞的奔向远方。
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庄子第五章原文及翻译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庄子第五章原文及翻译【题解】《秋水》是《庄子》中的又一长篇,用篇首的两个字作为篇名,中心是讨论人应怎样去认识外物。
全篇由两大部分组成。
前一部分写北海海神跟河神的谈话,一问一答一气呵成,构成本篇的主体。
这个长长的对话根据所问所答的内容,又可分成七个片断,至“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是第一个片断,写河神的小却自以为大,对比海神的大却自以为小,说明了认识事物的相对性观点。
至“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是第二个片断,以确知事物和判定其大小极其不易,说明认知常受事物自身的不定性和事物总体的无穷性所影响。
至“约分之至也”是第三个片断,紧承前一对话,进一步说明认知事物之不易,常常是“言”不能“论”,“意”不能“察”。
至“小大之家”是第四个片断,从事物的相对性出发,更深一步地指出大小贵贱都不是绝对的,因而最终是不应加以辨知的。
至“夫固将自化”是第五个片断,从“万物一齐”、“道无终始”的观点出发,指出人们认知外物必将无所作为,只能等待它们的“自化”。
至“反要而语极”是第六个片断,透过为什么要看重“道”的谈话,指出懂得了“道”就能通晓事理,就能认识事物的变化规律。
至“是谓反其真”是第七个片断,即河神与海神谈话的最后一部分,提出了返归本真的主张,即不以人为毁灭天然,把“自化”的观点又推进了一步。
后一部分分别写了六个寓言故事,每个寓言故事自成一体,各不关联,跟前一部分海神与河神的对话也没有任何结构关系上的联系,对全篇主题的表达帮助也不甚大,似有游离之嫌。
篇之强调了认识事物的复杂性,即事物本身的相对性和认知过程的变异性,指出了认知之不易和准确判断的困难。
但篇文过分强调了事物变化的不定因素,未能揭示出认知过程中相对与绝对间的辩证关系,很容易导向不可知论,因而最终仍只能顺物自化,返归无为,这当然又是消极的了。
第五讲 庄子《秋水》
他曾经隐居南华山, 故唐玄宗天宝初年, 追号庄子为南华真人 。
称不上教育家、政治家
生活在穷乡陋巷、困窘时 织屡为生,最高只做到漆园 吏。
中国历史上最睿智的思想 家、哲学家之一,道家思 想的集大成者。
庄子其人:
庄周一生贫困,他身居陋巷,常向人借粮, 自织草鞋,穿粗布衣和破鞋子,甘愿闲居独处。 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 的代表人物,世称老庄。庄子认为世间一切事物 并无本质区别,无论大小、贵贱、寿夭、生死、 善恶、得失、荣辱都是相对的。
文章的主旨 :
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为都 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而是十分有限的, 它的客观思想意义在于人的认识既然是有限的, 人们就不能囿于个人有限的见闻而自满自足,而 应不断开阔眼界,不停止学习。
本文的写作意图主要是以相对论为 武器,宣扬道家之“道”的无限性,并 进而嘲讽孔孟所宣扬的儒家之道。儒、 道之争另当别论,文中关于宇宙无限、 认识无止境的观点,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
2、主张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鲲化为鹏》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 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 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 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庄子· 逍遥游》
3、持有相对主义的认识论
《秋水》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 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 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庄子· 养生主》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 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 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化”。 ——《齐物论》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五庄子无端崖之辞电子课文及注译
庄子《无端崖之辞》电子课文及注译1、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人斫之。
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
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徐无鬼》注释——顾:回头。
漫:污,弄脏。
匠石:名为石的工匠。
斫:用斧头砍。
听:任意。
尽垩……:全部把那点白色的垩土砍了下来,郢人的鼻子却没有受伤。
失容:面容变色。
虽然:虽是这样。
质:对象、目标。
自……:自从惠子先生死了之后,我没有对手了,我没有谁可以说话了。
2、列御寇为伯昏无人射,引之盈贯,措杯水其肘上,发之,适矢复沓,方矢复寓。
当是时也,犹象人也。
伯昏无人曰:“是射之射,非不射之射也。
尝与汝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若能射乎?”于是无人遂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背逡巡,足二分垂在外,揖御寇而进之。
御寇伏地,汗流至踵。
伯昏无人曰:“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
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尔于中也殆矣夫!”——《田子方》注释——引:拉开弓。
盈贯:拉足弓弦。
措:安放。
一支箭刚刚射出去,一支箭又搭在了弦上。
适:往。
沓:合。
象人:木偶人。
履:踩踏。
若:你。
逡巡:退却。
揖:拱手行礼、请。
进之,让他走向前。
踵:脚后跟,也泛指脚。
至人:修养达到最高境界的人。
又神人、真人。
挥斥:纵放、意气奔放。
八极:八方。
恂:通瞬。
恂目,眨眼,眼睛转动。
殆,危险。
3、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饨。
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
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
”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先秦·庄周《庄子·应帝王》儵:倏的异体字。
相与:共同。
谋:计议、商议。
4、任公子为大钩巨缁,五十以为饵,蹲乎会稽,投竿东海,旦旦而钓,期年不得鱼。
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錎没而下,鹜扬而奋鬐,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
《百家争鸣》 学习任务单
《百家争鸣》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通过对百家争鸣时期主要思想流派的学习,了解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理解不同思想流派的核心观点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欣赏。
二、学习内容1、儒家孔子的思想:仁、礼、中庸孟子的思想:仁政、性善论荀子的思想:性恶论、礼法并重2、道家老子的思想:道、无为而治庄子的思想:逍遥、齐物3、墨家兼爱、非攻尚贤、节用4、法家商鞅的法治思想韩非的法术势结合5、兵家《孙子兵法》的战略思想6、阴阳家阴阳五行学说三、学习资料1、相关经典著作《论语》《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商君书》《韩非子》《孙子兵法》2、学术研究著作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钱穆《先秦诸子系年》3、在线课程各大在线教育平台的百家争鸣相关课程4、纪录片《中国通史》中关于百家争鸣的部分四、学习方法1、阅读经典认真研读上述经典著作,理解原文的含义,并做好读书笔记。
对于难以理解的部分,可以参考相关的注释和解读。
2、比较分析对不同思想流派的观点进行比较,分析其异同之处。
思考这些思想流派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3、小组讨论组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针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拓宽思维视野。
4、案例分析寻找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运用百家思想的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
5、写作总结撰写学习报告,总结百家争鸣时期各思想流派的主要观点、影响以及对自己的启示。
五、学习进度安排第一周:了解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和总体概况。
阅读《论语》的部分章节,初步了解孔子的思想。
第二周:继续研读《论语》,深入理解孔子的仁、礼、中庸思想。
阅读《孟子》,对比孔子与孟子思想的异同。
第三周:学习荀子的思想,分析其与孔孟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关系。
进行儒家思想的小组讨论。
第四周:阅读《老子》,体会道家的核心概念“道”。
了解庄子的逍遥思想。
第五周:对比儒道两家思想,分析其差异和互补之处。
完成一篇关于儒道思想比较的短文。
第六周:学习墨家的兼爱、非攻等思想。
2020-2021学年高中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第五单元 《庄子》选读
【单元知识树】
第五单元 《庄子》选读
单元概览·知人论世
【先贤金名刺】 庄子: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1.生平简介 庄子生卒年不详,活动年代大约在公元前369年到公元前 286年,名周,字子休,宋国人。战国中期思想家。出身于一 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一生大都从事于讲学、著述,但从游者不 多。在诸子百家中,庄子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成为战国 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道家史祖老子并称“老庄”。
古今朋友圈】
1.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
——荀子
2.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
言也。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
——司马迁
3.通天地之统,序万物之性,达生死之变,而明内圣外王之道,上知造物无
物,下知有物之自造也。其言宏绰,其旨玄妙。
2.主要成就 (1)在哲学上,继承并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主张“天人合一” 和“清静无为”。为中国知识分子在人生仕途不顺时,提供了一个心灵避难所; 为人与自然的和谐提出了哲学依据。 (2)文学上,《庄子》汪洋恣肆,意象雄浑,想象奇特,代表了先秦散文的 最高成就。 清朝学者金圣叹把《庄子》《离骚》《史记》《杜工部集》《水浒传》 《西厢记》命名为“六才子书”,《庄子》被排在了第一位。
——晋·郭象
4.(庄子散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鲁迅
5.庄子眼极冷,心肠最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感慨万端。虽
庄子(原文及注释)完整版
《庄子》(原文·注释·译文)目录:《庄子·内篇·逍遥游第一》《庄子·内篇·齐物论第二》《庄子·内篇·养生主第三》《庄子·内篇·人间世第四》《庄子·内篇·德充符第五》《庄子·内篇·大宗师第六》《庄子·内篇·应帝王第七》《庄子·外篇·骈拇第八》《庄子·外篇·马蹄第九》《庄子·外篇·胠箧第十》《庄子·外篇·在宥第十一》《庄子·外篇·天地第十二》《庄子·外篇·天道第十三》《庄子·外篇·天运第十四》《庄子·外篇·刻意第十五》《庄子·外篇·缮性第十六》《庄子·外篇·秋水第十七》《庄子·外篇·至乐第十八》《庄子·外篇·达生第十九》《庄子·外篇·山木第二十》《庄子·外篇·田子方第二十一》《庄子·外篇·知北游第二十二》《庄子·杂篇·庚桑楚第二十三》《庄子·杂篇·徐无鬼第二十四》《庄子·杂篇·则阳第二十五》《庄子·杂篇·外物第二十六》《庄子·杂篇·寓言第二十七》《庄子·杂篇·让王第二十八》《庄子·杂篇·盗跖第二十九》《庄子·杂篇·说剑第三十》《庄子·杂篇·渔父第三十一》《庄子·杂篇·列御寇第三十二》《庄子·杂篇·天下第三十三》逍遥游【原文】北冥有鱼①,其名曰鲲②。
第5课 五石之瓠(原卷版)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讲义(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5课五石之瓠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了解庄子的生平及思想主张,了解《庄子》的相关知识。
2.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理解并背诵课文。
3.学习庄子善于用设喻的方法,采用寓言的形式来说理的艺术手法。
准确把握《庄子》长于借助寓言,婉曲达意的艺术效果。
【作者简介】庄子:名周(约前369-前286),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
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尊为“老庄哲学”,代表作《庄子》 【作品知识】《庄子》书分内、外、杂篇,目前所传三十三篇,乃由战国中晚期逐步流传、揉杂、附益,至西汉大致成形,内篇大体可代表战国时期庄子思想核心,而外、杂篇发展则纵横百余年,参杂黄老、庄子后学形成复杂的体系。
【基础知识】 1.读准字音。
贻():赠送。
瓠():葫芦。
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呺()然:庞大而又中空的样子。
为():因为。
掊():砸破。
龟():通作“皲”,皮肤受冻开裂。
洴():浮。
澼():在水中漂洗。
絖():丝絮。
鬻():卖,出售。
说():劝说,游说。
将():统率部队。
2.弄懂词义。
一:知识精讲目标导航或:以:虑:樽:蓬:有蓬之心:重点梳理【重点01】翻译文本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
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注释]树:种植。
实:充满,填塞。
瓠落:宽大空廓的样子。
呺然:内中空虚而宽大的样子。
掊:击破。
[译文]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给我一颗大葫芦的种子,我种植它,成熟后结成的葫芦很大,能容五石东西。
用来盛水和饮料,它的坚固程度却禁不起自身所盛水的压力。
剖开来做瓢,却太大而没有适于它容纳的东西。
不是它不够大,而是认为它没有用处,就把它打破了。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5-20 庄子》故事两则(共98张PPT)
(事) 走近庄子,感发人格魅力
如果你因为贫穷而遭到有
钱有势的小人的嘲笑,你
会怎么办?
故亊一:曹商得车
宊人有曹商者,为宊王使秦。其往也,
得车数乘。王说乊,益车百乘。反于宊,
见庄子,曰:“夫处穷闾厄巷,困窘织屦, 槁项黄馘者,商乊所短也;一悟万乘乊主 而仍车百乘者,商乊所长也。”庄子曰: “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 舎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 下,得车愈多。 子岂治其痔邪?何得车乊多也?子行矣!” 《庄子•列御寇》
庄子通过破痈舎痔
谋叐私利越大,
的比喻想说明什么
道理?
手段就越卑鄙下
流。
庄子是不是真的不在乎富贵 名分?他对曹商的讽刺与挖
苦有没有吃不着葡萄说葡萄
酸的嫌疑呢?在高官美誉面
前,庄子又会采叐什么样的
态度呢?
故亊事:庄子钓于濮水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事人 往先焉(前往拜访他),曰:“愿以
境内累(使发累,麻烦)矣!”庄子
故亊四:庄子见梁惠王
惠王说:“先生!你那样地潦倒呀!” 庄周说:“人有了道德不能行, 那才是潦倒呀!衣破了,履穿 了,这幵不叫潦倒!而且这是我 遭遇时代的不并,叫我处于昏 君乱相间,又有什么办法呢?”
仍以上四个小故亊中,你能说说你心目中
的庄子吗?
钱穆:“庄周真是一位旷代的大哲人,同时也是一位 绝世的大文豪。你只要读过他的书,他自会说动你的 心。他的名字,两千年来常在人心中。他笑尽骂尽了 上下古今举世的人,但人们越给他笑骂,越会喜欢他。 但也只有他的思想和文章,只有他的笑和骂,真是千 古如一日,常留在天壤间。”
《〈庄子〉故事两则》知识讲解
《〈庄子〉故事两则》知识讲解责编:薛燕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人,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相传,庄子自幼聪明好学,与惠施为同学、挚友,曾南游楚越,探访古风,率性认真,崇尚自然,非毁礼法,傲视王侯。
楚威王曾以厚礼聘其为相,被他拒绝,从此终身不仕,退隐江湖,以编草鞋为生,寓言传道,著书十余万言。
《庄子》今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
内篇一般认定为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出于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庄子所处的时代正当极其动乱的战国之世的中期,是战争最为频繁而统治者又最为骄横的时代。
思想界中,儒、墨二家各行其是,又各是其所是,非其所非,使人莫知所从。
庄子的家乡宋国是一个腐朽的君主制国家,庄子的大半生处于宋王偃时期,宋王偃是战国有名的暴君,荒淫无道,残杀成性,后来齐国联合魏、楚二国攻杀了宋王偃,灭亡了宋国。
这样的时代,这样的国家,对庄子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庄子对社会的黑暗与统治者的污浊极其愤慨,往往以愤世嫉俗的心情与嬉笑怒骂的态度评论现实,抒发心声。
【高清课堂:百家争鸣之庄子——《庄子》故事两则ppt2-3】知识积累重点实词1.相.(xiàng):辅助君主的人,相当于后代的宰相。
这里用作动词,做宰相的意思。
2.恐:害怕。
3.国:国都。
4.三:虚指多次。
5.往:前往。
6.鹓.(yuān chú):古代传说中像凤凰一类的鸟,习性高洁。
7.止:栖息。
8.练实:竹实,即竹子所结的子。
9.醴.(lǐ)泉:甘美如醴(甘甜,甜美)的泉水。
10.鸱.(chī):猫头鹰。
11.吓(hè):模仿鸱发怒的声音。
逍遥游ppt课件
触蛮之战 蜗角之争
戴晋人曰:“有所谓蜗者,君知之乎?”曰: “然。”“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 蜗之右角者曰 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 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君曰:“噫!其 虚言与?”曰:“臣请为君实之。君以意在四 方上下有穷乎?”君曰:“无穷。”曰: “知 游心于无穷,而反在通达之国,若存若忘乎?” 君曰:“然。”曰:“通达之中有魏,于魏中 有梁,于梁中有王。王与蛮氏,有辩乎?”君 曰:“无辩。”客出而君忄尚然若有亡也。 ——《庄子·则阳》
.
越俎代庖
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曰:“子治天 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 吾将 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 鹪鹩(jiāoliáo)巢于深林,不过一枝; 偃鼠饮河,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 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庄子·逍遥游》
.
匠石运斧
郢(yǐng)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 (zhuó)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 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 召匠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 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 矣。” ——《庄子·徐无鬼》
.
不是外在的客观条件 或必然性束缚了人的自由, 而是人们自己的主观认识、 自己的思想束缚了自己。
逍遥游
从精神上超脱一切 自然和社会的限制,泯 灭物我的对立,忘记一 切,直到忘记自己。
.
“逍遥” 及《逍遥游》的思想主旨,历来有不同的解释。一 般认为,所谓的“逍遥”,就是从一切社会现实的束缚中 解脱出来,达到一种精神上的、也是主观的“绝对自由”。 这种理论和办法就是“逍遥游”。本篇所叙述的几个故事, 如大鹏展翅南飞的故事,蜩与学鸠的故事,宋荣子和列子 的故事,等等,其实是从反面说明他们的不逍遥,因为他 们都有所“待”,即有所依赖。直到文章的最后,庄子才 提出他所认为的真正的逍遥是一种“无待”的境界,即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这是一种摆 脱了一切主、客观束缚的绝对的自由。显然,庄子所追求 的这种逍遥或自由在社会现实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庄 子认为,人只能通过精神的修养,即无知无欲,保持恬淡 宁静的心境,体认人与“道”、人与宇宙万物的一体,这 样才可以获得精神上的绝对自由。
《庄子》庄子(原文+注释+译文)
《庄子》庄子(原文+注释+译文)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汉族。
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又说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民权县境内)人。
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汉族。
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又说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民权县境内)人。
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
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有封”(即“道”是无界限差别的),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
主张“无为”,放弃一切妄为。
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因此他否定知识,否定一切事物的本质区别,极力否定现实,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倒向了相对主义和宿命论。
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著有《庄子》(被道教奉为《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
《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
其中内篇七篇,一般定为庄子著;外篇杂篇可能掺杂有他的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
《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
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
《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有一些篇幅就认为肯定不是庄子学派所有的思想,如《盗跖》、《说剑》等。
中国传统文化教学日历
中国传统文化教学日历
基本内容: 本课程重点为“思想文化”,并不面面俱到。
文化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以及观念文化三个层面,思想文化属于文化构成中的最深层面─—观念文化。
主要叙述文、史、哲及宗教与艺术等方面的内容,而“思想文化”是贯穿整个教材的主线。
课时安排:本课程共20讲,课堂教学按18周安排,每周1讲2课时,36课时,课堂讨论1次,2课时,如条件许可,可根据具体情况组织一次实习参观,计2课时。
具体教学日历如下:
第一讲中国思想的起源第一周(2课时)第二讲夏商周时期的社会与思想第二周(2课时)第三讲孔子思想及其价值第三周(2课时)第四讲老子思想及其文化意义第四周(2课时)第五讲孟子对儒家思想文化的发展第五周(2课时)第六讲庄子思想及其文化意义第六周(2课时)第七讲荀子与战国晚期的综合思潮第七周(2课时)第八讲秦汉时期的思想变迁与文化特点第八周(2课时)第九讲魏晋玄学与名士风流第九周(2课时)第十讲东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思潮第十周(2课时)第十一讲隋唐时期佛教思想与文化第十一周(2课时)第十二讲二程与朱熹的天理论第十二周(2课时)第十三讲陆九渊和王阳明的心学第十三周(2课时)第十四讲明清实学思潮第十四周(2课时)第十五讲戴震与乾嘉学术的文化理想第十五周(2课时)第十六讲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中国思想文化第十六周(2课时)第十七讲二十世纪上半期三大思潮第十七周(2课时)第十八讲侯外庐与中国思想史研究第十八周(2课时)期间安排2课时课堂讨论,2课时实地参观。
《庄子》课件PPT精选
《庄子》课件PPT精选《庄子》课件PPT精选庄子(约公元前369——前286),名周,字子休,蒙城县城东郊(今城关镇东城路)人。
曾为漆园吏,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同时他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哲学家。
他以其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影响深远的哲学流派。
(一)人物事略濠梁之辩庄子和惠子一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说:倐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鱼游得多么悠闲白在,这就是鱼儿的快乐)。
惠子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说: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说: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也是完全可以肯定的)。
庄子说:请循其本。
子日‘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嚎上也(还是让我们顺着先前的话来说。
你刚才所说的‘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的话,就是己经知道了我知道鱼儿的快乐而问我,而我则是在壕水的桥上知道鱼儿快乐的)。
《秋水》鸱得腐鼠惠子在魏国做宰相,庄子前去看他。
有人对惠子说: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十分恐慌,在都城内搜寻庄子,整整三天三夜。
庄子去看他,对他说: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口:‘吓!’今子欲以子之魏国而吓我邪(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雏,你知道吗?鹓雏从南海动身飞到北海,不是梧桐树它不会停息,不是竹子的果实它不会进食,不是甘美的泉水它不会饮用。
正在这时一只鹞鹰寻觅到一只腐烂了的老鼠,鹓雏刚巧从空中飞过,鸱鹰抬头看着鹓雏,发田一声怒吼:‘哧!’如今你也想用你的魏国来怒吼我吗?材与非材庄子行走于山中,看见一棵大树枝叶十分茂盛,伐木的人停留在树旁却不去动手砍伐。
问他们是什么原因,说:没有什么用处。
庄子说: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这棵树就是因为不成材而能够终享天年啊)!庄子走出山来,留宿在朋友家中。
《庄子》教学方案制定
《庄子》教学方案制定
一、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庄子》的基本内容和哲学思想。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的了解和认识。
二、教学内容
1. 《庄子》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2. 《庄子》的主要思想和哲学观点
3. 《庄子》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4. 《庄子》中的重要篇章和寓言故事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1. 讲授法:讲解《庄子》的背景、作者、思想和艺术特色。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庄子》中的重要篇章和寓言故事。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对《庄子》的思想和艺术价值进行讨论和思考。
4. 作业和测试:通过布置作业和进行测试,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安排
1. 第一周:介绍《庄子》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2. 第二周:讲解《庄子》的主要思想和哲学观点。
3. 第三周:分析《庄子》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4. 第四周:讲解《庄子》中的重要篇章和寓言故事。
5. 第五周:进行小组讨论和作业布置。
6. 第六周:进行作业批改和测试。
五、教学评价
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作业和测试成绩:评估学生的作业和测试成绩。
3. 学生自我评价: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评价。
以上是《庄子》教学方案的初步制定,希望能对教学有所帮助。
第五章 老子与庄子的政治思想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 不离,复归於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 不忒,复归於无极。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 乃足,复归於朴。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老子》第二十八章
老聃曰:「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 守其辱,为天下谷。人皆取先,己独取后,曰受天下 之垢;人皆取实,己独取虚,无藏也故有余,岿然而 有余。其行身也,徐而不费,无为也而笑巧;人皆求 福,己独曲全,曰苟免于咎。以深为根,以约为纪, 曰坚则毁矣,锐则挫矣。常宽容于物,不削于人,可 谓至极。」
庄子认为死亡是一种自然,是人生必经的阶 段。所以肉体的消散、变化应交給大自然去处理。
二、反者道之动
《老子》把具有丰富哲学内容和政治内容的思想都归于 一个最高范畴之下,这个最高范畴就是“道”。所以, “道”不仅反映了老子本人的宇宙自然观,也反映了他的 社会人生观。
(一)“道”的概念:多层次性
第一,代表宇宙和事物的本原: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 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 为之名曰大。”(《老子· 二十五章》)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 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 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 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庄子· 大宗 师》
5.见微
人们虽然知道物极必反,功成身退的道理,但如 果不能及时把握时机,那知足之术也很难应用于实践。 因为祸福倚伏也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成功之始与 失败之初皆甚小而不著。能见微知机者,才能在开始 的时候就把导致失败的因素扼杀掉,从而只有成功没 有失败, 老子曰:“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六十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人来说,“以无用为用”就是去除各 种功利追求,既不求对他人有益,也不求个 人的功名富贵,一切以全身远害为宗旨。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 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 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 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 龟者,宁其死为留骨 而贵,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 二大夫余曰: ‘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 将曳尾于涂中。’(《庄子· 秋水》)
庄子首先从事物的相对性来否定它们的差 别。“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 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以差观之, 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 小之,则万物莫不小,知天地之为稊(tí 一种小草, 实如小米)米也,知毫末之为丘山也,则差数覩 (dǔ同睹)矣。”(《庄子· 秋水》)
庄子还用万物的同一性来否定它们之间的 差别。 “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 为死。若死生为徒,吾又何患!……故曰: 通天下一气耳。(《庄子· 知北游》) 他提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 一”。这种观点包含着对生命现象和万物变 化的理性认识,带来了对生死寿夭的达观态 度,有着积极意义。
(一)提倡率情任性的自然人生
所谓自然,是指天然而成,自在自为, 不受外来干预的状态。 《庄子· 秋水》中说:“何谓人?何谓天?” 答曰:“牛马四足,是谓天,穿牛鼻,落 (络)马首是谓人。”他认为人类最理想的 生活状态就是符合自然的状态。
儒家:仁义。
道家:道德。庄子之道是天道,是效法自然
之道,不是人为的残生伤性。 天(自然)——人(人为)对立 顺从天道,摒弃“人为”,摒弃人性中那些 “伪”的杂质。顺从“天道”,从而与天地 想通,便是庄子所提倡的“德”。 真正的生活自然而然,因此不需要教导什么 、规定什么,而是要去掉什么、忘掉什么。 因此用不着政治宣传和礼乐教化,它们便是 伪。
战国初年,诸侯兵戎相见,战乱频繁,社 会动荡不安。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学术思想 空前活跃,学术流派竞相而起,形成了他独特 的哲学体系和思想,与老子相距仅百里,故又称 他们的学术思想为“老庄涡河之学”。 庄子晚 年常垂钓于濮水(今城南芡河)、涡水,游于濠 梁(今安徽凤阳临淮城西南)观鱼,与鱼鸟共乐, 甘于清静居的生活。唐天宝元年(742年),玄 宗皇帝颁布诏书,赐号庄子为“南华真人”, 称其书曰《南华真经》。
道教庙宇。 宋元丰元年(1078),蒙城 县(安徽省)令王竞始建庄子祠,苏轼为记: “庄子蒙人也,尝为蒙漆园吏。没千余岁而蒙 未有祠之者,县令、秘书丞王竞始作祠,求 文以为记……”此祠堂建于涡河北岸漆园故 址,主要建筑有逍遥堂、梦蝶楼、观鱼台等。 每年祭祀,从未间断,至明朝天顺年间被洪 水淹没。《庄子祠堂记》收在《苏东坡全集》 中。
此处庄子所讲的“德”与儒家大力提倡 的“德”(仁义道德)是截然不同的。庄子 认为,仁义礼乐是对人的自然本性的束缚和 戕害,它如同骈拇枝指(小六指)、附赘悬疣(油 肚赘肉),完全是多余的。庄子主张人应当超越 于社会规范之外,率情任性地去生活,“法 天贵真,不拘于俗” 。 (《庄子· 渔父》)
(二)奉行全性保真的贵生主义
(四)追求超脱与自由的精神境界
庄子把这种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称之为 “游”。“游”即以游戏态度解脱人生痛苦。 “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 (《齐物论》)“乘物以游心”(《人间世》),“圣人 将游于物之所不得遯(dùn同遁,逃)而皆存”, “与造物者为人,而游乎天地之一气”(《大宗 师》),“乘夫莽眇之鸟,以出六极之外,而游 无何有之乡,以处广垠之野”(《应帝王》)。
(五)反对推崇圣贤的政治思想
“பைடு நூலகம்俗之所谓智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所
谓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 “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故矣 ”。 “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 义存焉。”
三、《庄子》艺术成就
《庄子》一书,代表了先秦诸子散文 的最高成就。 1、庄子善于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情节 性很强的寓言故事来说明抽象的道理, 把文学与哲理熔为一炉,使深刻的哲理 显得形象具体,充满情趣。庄子使用寓 言的特点:
珍惜个体生命,避免伤生害性是庄子人 生哲学的一个基本出发点。 《庄子· 骈拇》中指出:“自三代以下者, 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小人以身殉利,士 则以身殉名,大夫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 天下。故此数子者,事业不同,名声异号, 其于伤性以身为殉,一也。”
“回闻卫君,其年壮,其行独;轻用其国,
而不见其过;轻用民死,死者以国量乎泽若 蕉,民其无如矣”。——君主残暴,所以不 去做官。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 ,殆已”。——追求自由,保全自身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 歌。 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 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 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 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而本无气。杂乎 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 今又变而之死,是相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 寝于巨室,而我嗷嗷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 故止也。” (《庄子· 至乐》) 庄子认为这是一种回归。本来没有生命,是杂 草等物体衍生出了元气,而元气又化成形体,这样 才成了一个生命。这就跟四季更迭一样,是自然而 然的事情。他认为这样合理的事情是不应该凄凄切 切的哭泣的。
庄子以故意的玩世不恭态度,继承隐者传统
的心情,以轻视现实和躲避矛盾,来保护一 种弱意义的生存欲求。他认为在这样黑暗的 的生存背景中,传统隐者的个人出路是不可 能的。所以,干脆把一种故意不肯负责的游 戏态度贯彻到底,不仅游戏地对待现实世界 ,而且游戏地对待个人生死和一切可能的期 待。他以带有自嘲意味的自我放逐,来与黑 暗世界对抗。
“彼民有常性,织而衣,耕而食,是谓同 德;一而不党,命曰天放。故至德之世,其 行填填(稳重),其视颠颠(专一),当是 时也,山无蹊隧,泽无舟梁;万物群生,连 属其乡;禽兽成群,草木遂长。是故禽兽可 系羁而游,鸟鹊之巢可攀援而窥。夫至德之 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知乎小人 君子。”(《庄子· 马蹄》)
楚威王聞莊周賢,使使厚幣迎之, 許以為相。莊周笑謂楚使者曰:“千 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獨不見 郊祭之犧牛乎?養食之數歲,衣以文 繡,以入大廟。當是之時,雖欲為孤 豚(tun) ,豈可得乎?子亟(qì )去,無污 我。我寧游戲污瀆(dú沟渠)之中自快,無 為有國者所羈,終身不仕, 以快吾志 焉。”
他主张采取“以无用为用”的生活态度, 认为无用之用才是大用,是老子“无为而无 不为”思想的延伸。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 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 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庄子· 人间世》) 对人来说,“以无用为用”就是去除各 种功利追求,既不求对他人有益,也不求个 人的功名富贵,一切以全身远害为宗旨。
“莊子將死,弟子欲厚葬之。莊子曰: ‘吾以天地為棺槨,以日月為連璧,星辰為 珠璣,萬物為齎送。吾葬具豈不備邪?何以 加此!’弟子曰:‘吾恐烏鳶之食夫子也。’ 莊子曰:’在上為烏鳶食,在下為螻蟻食, 奪彼與此,何其偏也。” 《莊子‧雜篇》
天人之间、物我之间、生死之间以至万物,
只存在着无条件的同一,即绝对的“齐”, 主张齐物我、齐是非、齐生死、齐贵贱,幻 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 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而学 道的最后归宿,即泯除一切差异,从“有待 ”进入“无待”。
庄
子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一、 庄子生平
庄子的生平 事迹主要见 于《史记· 老 庄申韩列传》 和《庄子》 一书。
庄子(约前369年—约前286年)
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 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 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 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 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 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 学”。
《庄子· 逍遥游》中写尧想把天子的位置让 给许由,许由不受,说:“偃鼠饮河,不过 满腹;鹪鹩(jīaolí ao) 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归 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 庄子正是奉行这样一种人生准则,他只 求在世上占据一个仅能容身的位置,没有更 多的贪欲,也不想奉献于人。
(三)采取安命与齐物的人生态度
明万历8年(1580),知县吴一鸾于县城东关重 建。重建的庄子祠堂规模宏大,颇为壮观。有逍遥 堂、梦蝶楼、卷篷各三间,道舍三间,鱼池桥一座。 左为梦蝶楼,右为观鱼台。逍遥堂居中,堂中塑庄 周像,每年春秋祭祀。明崇祯5年(1632),知县 李时芳重修逍遥堂,增建五笑亭,辟池为庄子濠上 观鱼园,并新撰《新修庄子祠记》,刻碑立于祠内。 门前立丈余高的石碑,镌刻“庄周故里”四个大字。
1、庄子把现实中无法解释而又无法解脱的痛 苦看作“命”。 “不知吾所以然而然,命也。”(《庄子· 达
生》)
面对人生的穷达祸福,庄子主张采取 “安命”的态度。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 也。”(《庄子· 人间世》)
2、所谓齐物,就是否定和抹煞事物之间 以及物我之间的差别,反对人为的价值判断。
现存庄子祠是蒙城县 政府在宋代庄子祠旧址上 新建的,总占地面积52亩, 总建筑面积1086平方米, 全祠由祠堂建筑群与万树 园两部分组成。主要建筑 有大三门、影壁、山门、 逍遥堂、古衡门,濮池、 五笑亭、观台、观鱼桥、 梦蝶楼、南华经阁、东西 碑廊、道舍、客舍等。
二、庄 子 思 想
庄子直接继承了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他 把道的理论引申到人生方面,多方面地思考 了人所面临的生存困境。在庄子生活的时代, 残暴的统治者使人民大量地受刑和死亡: “今世殊死者相枕也,桁(héng)杨(古时夹在囚犯脚 上的刑具)者相推也,刑戮者相望也”(《庄 子· 在宥(yòu宽宥、赦免)》)。他思考如何在苦难 的现实中安顿这短促的人生,寻觅着一条通 向精神解脱之路。庄子的思想极为庞杂博大, 概括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夸张大胆,意境雄 阔,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如《逍遥游》 3、语言上词汇丰富、造语新奇、辞彩富丽。 善用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对事物 描写既生动形象又细致入微。感情充沛,有 浓厚的抒情色彩,嘻笑怒骂,皆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