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八年级下复习提纲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物理复习提纲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复习提纲第七章力一、力1.定义:力是对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2.判断力的存在: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力的作用效果有个:(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或由运动变为静止、物体运动的快慢或方向发生改变,都叫做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3.力的单位:牛顿(N)4.力的三要素:力的、、称为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小,这种图示法叫力的示意图.二、弹力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恢复的特性.2.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3.弹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发生而产生的力.(如压力、支持力、拉力)4.产生条件:发生弹性形变.5.弹簧测力计(1)工作原理:在内,弹簧受到的越大,弹簧的就越大.(2)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①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和 ,不能超过它的测量范围(否则会损坏测力计).②使用前指针要调零;如果不能调节归零,应该在读数后减去开始测量力时的示数,才得到被测力的大小.③测量前,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放手后观察指针是否能回到原来指针的位置,以检查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是否有过大的摩擦.④被测力的方向要与弹簧的轴线的方向一致,以免挂钩杆与外壳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⑤指针稳定后再读数,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三、重力 (G)1.产生原因:由于地球与物体间存在吸引力.2.定义:由于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用字母表示.3.重力的大小计算公式: ,其中g=9.8 N/kg,9.8 N/kg物理意义: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牛顿.4.施力物体: .5.重力方向: .应用:重垂线(1)原理:是利用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性质制成的.(2)作用:检查墙壁是否竖直,桌面是否水平.6.作用点:重心(质地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7.注意: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在受力物体上画力的示意图时,常常把力的作用点画在重心上.同一物体同时受到几个力时,作用点也都画在重心上.第八章运动和力一、牛顿第一定律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滑下(控制变量法),是为了使小车滑到斜面底端时有相同的速度;阻力的大小用小车在木板上滑动的距离的长短来体现(转化法).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3.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实验事实和科学推理得出的,它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验证.4.惯性(1)定义:物体保持原来不变的特性叫惯性.(2)性质: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3)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力的作用,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有关.(4)防止惯性的现象:汽车安装安全气囊、安全带.(5)利用惯性的现象:跳远助跑可提高成绩,拍打衣服可除尘.(6)解释现象: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为何向汽车行驶的方向倾倒?答:汽车刹车前,乘客与汽车一起处于运动状态,当刹车时,乘客的脚由于受摩擦力作用,随汽车突然停止,而乘客的上身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汽车行驶的方向运动,所以乘客会向汽车行驶的方向倾倒.二、二力平衡1.平衡状态:物体处于或状态时,称为平衡状态.2.平衡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力叫 .3.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方向、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同物、等大、反向、同线)4.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1)根据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2)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5.物体保持平衡状态的条件:不受力或受平衡力.6.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7.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受到四个力的作用,重力、支持力、牵引力和摩擦力.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牵引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三、摩擦力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滑动摩擦力.2.产生条件(1)物体相互接触并且相互挤压;(2)发生相对运动.3.种类:(1)滑动摩擦;(2)静摩擦;(3)滚动摩擦.4.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 和接触面的 .5.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6.测量摩擦力方法:用弹簧测力计拉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拉力大小相等.原理: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在水平方向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二力平衡)7.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1)增大压力,举例:捏车闸.(2)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举例:鞋底的花纹.(3)用滑动摩擦代替滚动摩擦.8.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减小压力,举例:禁止超载.(2)减小触面的粗糙程度,举例:冰壶运动.(3)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举例:滚动轴承.(4)使两接触面分离,举例:加润滑油、气垫船.第九章压强一、压强1.压力(1)定义: 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2)方向:垂直于受力面.(3)作用点:作用在受力面上.(4)大小:只有当物体在水平面时自然静止时,物体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力才与物体受到的重力在数值上相等,有F=G=mg,但压力并不是总等于重力.2.压强(1)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和的大小有关.(2)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的物理量.(3)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4)公式: .(5)单位: (Pa),1 Pa= N/m2意义:表示物体(地面、桌面等)在每平方米的受力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顿.(6)增大压强的方法:①增大压力举例:用力切菜易切断.②减小受力面积举例:磨刀不误砍柴工.(7)减小压强的方法:①减小压力举例:车辆行驶要限载.②增大受力面积举例:铁轨铺在路枕上.二、液体压强1.产生原因:液体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持它的容器底部有压强;液体具有流动性,对容器侧壁有压强.2.液体压强的特点:(1)液体对容器的和有压强,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2)各个方向的压强随着增加而增大;(3)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是相等的;(4)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有关,液体越大,压强越大.3.液体压强的公式: .4.连通器: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特点:连通器里的同种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即各容器的液体深度总是相等.应用举例:船闸、茶壶、锅炉的水位计.三、大气压强1.大气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 ,简称大气压.2.产生原因:气体受到重力,且有流动性,故能向各个方向对浸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3.首次准确测出大气压值的实验:托里拆利实验.一标准大气压等于76 c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即p0=1.013×105Pa,在粗略计算时,标准大气压可以取105帕斯卡,约支持10 m高的水柱.4.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在海拔3 000米内,每升高 m,大气压就减小 Pa;大气压还受气候的影响.5.气压计和种类: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无液气压计)6.大气压的应用实例:抽水机抽水、用吸管吸饮料、注射器吸药液.7.液体的沸点随液体表面的气压增大而增大.(应用:高压锅)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1.物理学中把具有流动性的和统称为流体.2.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3.应用:(1)乘客候车要站在安全线外;(2)飞机机翼做成流线型,上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比下表面快,因而上表面压强小,下表面压强大,在机翼上下表面就存在着压强差,从而获得向上的升力.第十章浮力一、浮力(F浮)1.定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的力,叫浮力.2.力的方向是的.3.产生原因:由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4.通过实验探究发现(控制变量法):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和有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二、阿基米德原理1.实验: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的关系.(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1,小桶所受的重力G2;(2)把物体浸入液体,读出这时测力计的示数为F1,(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G1-F1)并且收集物体所排开的液体;测出小桶和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总重力G3,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G排=G3-G2.2.内容: .3.公式: .4.从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的大小只决定于液体的密度、物体排液的体积(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与物体的其他因素无关.三、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2.浮力的应用(1)轮船是采用的方法来增大浮力的.轮船的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轮船从河里驶入海里,由于水的密度变大,轮船浸入水的体积会变小,所以会上浮一些,但是受到的浮力不变(始终等于轮船所受的重力).(2)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上浮或下潜.(3)气球和飞艇是靠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来改变浮力.(4)密度计是漂浮在液面上来工作的,它的刻度是“上小下大”.3.浮力的计算压力差法: .称量法:F浮=G物-F拉(当题目中出现弹簧测力计条件时,一般选用此方法)漂浮悬浮法: .阿基米德法:F浮=G排= (当题目中出现体积条件时,一般选用此方法)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一、功1.功的初步概念: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做了功.2.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 ,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3.功的计算: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功=力×力的方向上的距离).4.功的计算公式: 用F表示力,单位是牛(N),用s表示距离,单位是米(m),功的符号是W,单位是牛·米,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 ,焦耳的符号是J,1 J=1 N·m.5.在竖直提升物体克服重力做功或重力做功时,计算公式可以写成W=Gh;在克服摩擦力做功时,计算公式可以写成W=fs.6.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7.当不考虑摩擦、机械自身重力等因素时,人们利用机械所做的功(Fs)等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Gh),这是一种理想情况,也是最简单的情况.二、功率1.功率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的快慢.2.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3.计算公式:P==Fv (非常重要)其中W代表 ,单位是焦(J);t代表 ,单位是秒(s);F代表拉力,单位是牛(s);v代表速度,单位是m/s;P代表 ,单位是 ,简称瓦,符号是W.4.功率的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W)、千瓦(kW) 1 W=1 J/s,1 kW=103 W.三、动能和势能1.动能(1)定义: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2)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物体的和物体运动的 .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越大.(3)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静止的物体动能为零,匀速运动且质量一定的物体(不论匀速上升、匀速下降,匀速前进、匀速后退,只要是匀速)动能不变.物体是否具有动能的标志是:是否在运动.2.势能(1)势能包括势能和势能.(2)重力势能①定义:物体由于高度所具有的能,叫做 .②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是:物体的和被举的高度.质量相同的物体,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越大;被举得高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③一般认为,水平地面上的物体重力势能为零.位置升高且质量一定的物体(不论匀速升高,还是加速升高,或减速升高,只要是升高)重力势能在增大,位置降低且质量一定的物体(不论匀速降低,还是加速降低,或减速降低,只要是降低)重力势能在减小,高度不变且质量一定的物体重力势能不变.(3)弹性势能①定义:物体由于发生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②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是:弹性形变的大小(对同一个弹性物体而言).③对同一弹簧或同一橡皮筋来讲(在一定弹性范围内)形变越大,弹性势能越大.物体是否具有弹性势能的标志:是否发生弹性形变.四、机械能及其转化1.机械能: 与统称为机械能.动能是物体运动时具有的能量,势能是存储着的能量.动能和势能可以互相转化.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的总和不变,也就是说机械能是守恒的.2.动能和重力势能间的转化规律(1)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加速下降,则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2)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减速上升,则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3.动能与弹性势能间的转化规律(1)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减小,而弹性势能增大,则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2)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增大,而弹性势能减小,则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4.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利用的机械能源有水能和风能.大型水电站通过修筑拦河坝来提高水位,从而增大水的重力势能,以便在发电时把更多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第十二章简单机械一、杠杆1.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转动,这根硬棒叫杠杆.2.五要素:一点、二力、两力臂.(1)“一点”即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O”表示.(2)“二力”即动力和阻力,它们的作用点都在杠杆上.动力是使杠杆转动的力,一般用“”表示,阻力是阻碍杠杆转动的力,一般用“”表示.(3)“两力臂”即动力臂和阻力臂,动力臂即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一般用“”表示,阻力臂即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一般用“”表示.3.杠杆的平衡(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静止不动或匀速转动叫杠杆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公式:F1l1=F2l2.4.杠杆的应用(1)省力杠杆:l1>l2,F1<F2(省力费距离,如撬棒、铡刀、动滑轮、轮轴、羊角锤、钢丝钳、手推车、花枝剪刀).(2)费力杠杆:l1<l2,F1>F2(费力省距离,如人的前臂、理发剪刀、钓鱼竿).(3)等臂杠杆:l1=l2,F1=F2(不省力、不省距离,能改变力的方向.等臂杠杆的具体应用:天平.许多称质量的秤,如杆秤、案秤,都是根据杠杆原理制成的).二、滑轮1.滑轮是变形的杠杆.2.定滑轮(1)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2)实质:等臂杠杆.(3)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4)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物.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或速度v F)=重物移动的距离s G(或速度v G)3.动滑轮(1)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2)实质: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3)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4)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G物.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G物+G动).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或v F)=2h (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 G(或v G)).4.滑轮组(1)定义: 滑轮和滑轮组合成滑轮组.(2)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3)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F=G物.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G物+G动).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或v F)=2h (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 G(或v G)).(4)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n=物动求出绳子的股数.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三、机械效率1.有用功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公式:W有=Gh(提升重物)=W总-W额=ηW总.斜面:W有=Gh.2.额外功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公式:W额=W总-W有=G动h(忽略轮轴摩擦的动滑轮、滑轮组)斜面:W额=fL.3.总功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公式:W总=W有+W额=Fs=有.斜面:W总=fL+Gh=FL.4.机械效率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公式:η=有总斜面:η=定滑轮:η===动滑轮:η===滑轮组:η===5.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 .通常用百分数表示.某滑轮组机械效率为60%表示有用功占总功的60%.6.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7.机械效率的测量(1)原理:η=有=.总(2)应测物理量:钩码重力G、钩码提升的高度h、拉力F、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3)器材: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细线外还需刻度尺、弹簧测力计.(4)步骤:必须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目的:保证测力计示数大小不变.(5)结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①动滑轮越重,个数越多则额外功相对就多.②提升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相对就多.③摩擦,若各种摩擦越大做的额外功就多.8.绕线方法和重物提升高度不影响滑轮机械效率.。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全册复习提纲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全册复习提纲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道德与法制八年级下册知识点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一. 公民权利的保障书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重点)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2.我国的国家性质:(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3.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重要作用:保证人民成为生产资料的有所有者,成为国家的主人.(了解掌握).4.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原则保障:(了解)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并规定其担负扞卫国家主权,防止国内外敌对势力颠覆的使命,从而保障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原则得以实现.5.我们怎样当家作主(了解)我们要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6.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有:(掌握)(1)平等权;2)政治权利(3)人身自由(4)宗教信仰自由;(5)社会经济权利;(6)受教育权;(7)监督权7.人权的实质和目标: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了解)8.尊重和保障人权宪法的原则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采取各种措施积极保护和促进人权.(了解)9.宪法的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掌握)人权的主体:10.人权的主体: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重点)11.人权内容: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自由权、政治权利,又包括财产权、继承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重点)12.我国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重点)(1)立法方面: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2)执法方面: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3)司法方面: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提纲
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1.二次根式:式子a (a ≥0)叫做二次根式。
2.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大于或等于0。
3.二次根式的双重非负性:a :①0≥a ,②0≥a 附:具有非负性的式子:①0≥a ;②0≥a ;③02≥a4.最简二次根式:必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⑴被开方数中不含开方开的尽的因数或因式; ⑵被开方数中不含分母; ⑶分母中不含根式。
5.同类二次根式: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若被 相同,则这几个二次根式就是同类二次根式。
6.二次根式的性质:(1)(a )2=a (a ≥0); (2)==a a 27.二次根式的运算:(1)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先把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2)二次根式的乘除法:二次根式相乘(除),将被开方数相乘(除),所得的积(商)仍作积(商)的被开方数并将运算结果化为最简二次根式.=(a ≥0,b ≥0);(b ≥0,a>0). (3)有理数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及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以及多项式的乘法公式,都适用于二次根式的运算.【典型例题】1、概念与性质 例1下列各式1 其中是二次根式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例2、求下列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a (a >0)a -(a <0)0 (a =0);(1)x x --+315; (2)22)-(x例3、 在根式,最简二次根式是( ) A.1) 2) B .3) 4) C.1) 3) D .1) 4) 例4、已知:的值。
求代数式22,211881-+-+++-+-=x yy x xy y x x x y例5、 (2009龙岩)已知数a ,b=b -a ,则 ( )A. a>bB. a<bC. a≥bD. a≤b 2、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计算 例1. 将根号外的a 移到根号内,得 ( ) A.; B. -; C. -; D.例2. 把(a -b )-1a -b 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例3、计算:例4、先化简,再求值:,其中,.例5、如图,实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化简4、比较数值(1)、根式变形法当0,0a b >>时,①如果a b >>a b << 例1、比较与的大小。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史上最全)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一、地理差异显著1、自然地理差异(1)气温差异:在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降水差异: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多。
(3)地势差异:自西向东,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文地理差异(1)农业生产方式的差异:西牧东耕、南稻北麦。
(2)人口、城市、交通线的差异:东密西疏。
(3)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东部高,西部低。
(4)饮食习俗的地区差异:苏州人、无锡人、上海人喜欢吃甜,山东、河北以及东北三省的居民口味偏咸,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重庆等地的居民多喜辣,江西人口味偏酸,以能吃醋闻名。
饮食口味差异形成的原因:与当地气候、水质等自然条件有一定关系。
3、划分地理差异的界限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①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②大致相当于我国冬季1月0℃等温线;③是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方;④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⑤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二、四大地理区域1、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等。
2、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⑴划分依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
⑵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⑶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主导因素是降水i的影响。
青藏地区和其他三大地区分界线是地势一、二级阶梯分界线,即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主导因素是地形地势的影响。
三、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1、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2、北方与南方的人文差异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一、地理位置我国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二、地形特征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部有面积广阔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完整版)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 1.北京的城市职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及国际交往中心、铁路交通中心。 2.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角。北京北临燕山,西临太行山,主要的地形类型是山地 和平原。地势特点是西北高,东南低。 河流的流向是西北流向东南,注入渤海。 3.北京相邻的省区是:河北省和天津市。 4.北京旧城格局形成于元、明两代,呈现独特的“凸”字形轮廓。城址在空间上由西 南向东北方向迁移,原因是东北部水源更丰富。旧城布局的主导方向是面向南方,有 利于避寒采光,又体现了“面南而王”的传统观念。 5.北京的名胜古迹众多, 长城、故宫、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颐和园、天坛等先后被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6.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成的皇家园林,堪称园林建筑博物馆。 7.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的市中心,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
tim 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 a 1、江海交汇之地 at 位置: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 范围:上海市、江苏 nly one thing 省南部、浙江省北部
2.“鱼米之乡”:大部分地区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星罗,自古以来就是我国 著名的 “鱼米之乡 ”。 3.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沿江沿海港口众多,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 广大的内陆地区;同时又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 要港口。得天独厚的江海之利,为本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4、我国最大的城市群:(1)古都城市:南京、杭州。 (2)历史文化名城:苏州、 扬州等。(3)核心城市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和最综合型工业城市。对长江三角洲 地区,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且随着浦东的开放开发,该作用进一步 增强。 1.位置和范围: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 地,港口众多。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地区。 2.位置的优越性: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地处江海交汇 之地,港口众多。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内陆;同时又是我国南北海 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如果把长江比作“箭”,把东部 沿海比作“弓”,那长江三角洲位于箭头的位置。 3.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温和湿润。 4.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 5.被称为鱼米之乡的原因: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雨热同期,水稻 土广布,土壤肥沃,适合水稻生长;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星罗,利于淡水渔业 的生产,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6.长江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有利影响是提供灌溉水源、提供便利的水陆交通、淡水养 殖等。 7.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之国”,主要由岷江及其支流冲击而成。 8.我国最大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 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9.上海的地位:上海是我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我国最大的城市,也是 我国最大的港口,是我国的经济中心,同时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其发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复习提纲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复习提纲-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复习提纲第七章力第1节力1、什么是力力是,力不能离开存在,其中给出力的物体叫物体,另一个接受力的物体叫物体;2.力的单位:物理学中,力用符号表示,力的单位是,简称,符号是3.力的作用效果有两种:一是力可以使物体的发生改变;二是力可以使物体的发生改变。
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物体运动快慢的改变和改变.4、力的三要素:力的、、叫力的三要素。
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是力的、、5.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物体所受力的和。
这种方法叫做力的示意图。
(会画力的示意图)6.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
穿溜冰鞋的人用力推墙,人会向退,这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第2节弹力1、物体由于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物体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形变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特性叫做;不受力时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形状的特性叫做。
拉力、压力、支持力都是弹力,对吗?答。
2、测力计是测量的大小的工具。
实验室里测量力的工具是,它是根据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越大,弹簧的就越长的道理做成的。
测量力的工具还有握力计,臂力计等。
而各种各样的秤是测质量的。
3、使用弹簧测力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和,不许超过它的。
还要观察弹簧的指针是否指到零刻线,若没有,则要调或读数时要进行加减修正。
弹簧在测量范围内有: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比,弹簧的伸长=长度-原长。
如原长2厘米,受3N时弹簧长5厘米,受6N的拉力时弹簧长厘米。
4注意:.测力时力的方向要与弹簧测力计的轴线方向一致.第3节重力1、重力:物体由于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用字母表示。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方向是。
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了力的作用。
2、物体重力的大小跟它的成正比,表达式为,重力与质量的比值为,它的意义是。
粗略计算时,g取N/Kg.重力的大小要随位置而,而质量随位置变。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自主复习提纲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复习第七章力7.1力1、定义:力是的作用。
注意:(1)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另一个一定是,且存在。
(2)单独一个物体(选填“能”或“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的物体间,例如:。
2、力的符号:;单位:,符号:。
3、判断力的存在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和发生改变)。
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
4、力的三要素:、、。
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
在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表示力的,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线段的长表示力的,这种图示法叫力的示意图。
6、力的作用是的。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另一个物体也对它施加力的作用。
7.2、弹力一、弹力(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可以的特性;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原来形状的特性。
(2)弹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发生而产生的力。
(如压力,支持力,拉力)(3)产生条件:、。
二、弹簧测力计(1)测量的工具叫做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弹簧秤)的工作原理:。
(5) 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A、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不能超过它的。
(否则会损坏测力计)B、使用前指针要;如果不能调节归零,应该在读数后减去起始末测量力时的示数,才得到被测力的大小。
C、测量前,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放手后观察指针是否能回到原来指针的位置,以检查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是否有过大的摩擦;D、被测力的方向要与弹簧的的方向一致,以免挂钩杆与外壳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E、指针稳定后再读数,视线要与垂直。
7.3重力1、产生原因:由于与物体间存在吸引力。
2、重力定义:由于地球吸引而使受到的力;用字母表示。
人教版八年级下物理电学、电与磁知识点复习提纲
电压电阻第一节电压一、电压(U):要在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电压电源的作用就是给用电器两端提供电压理解:有电压不一定有电流、有电流一定有电压二、电压的单位:电压单位是伏特,简称伏,符号是V,常用的单位还有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电压的单位换算关系是什么?1kV=1000V 1 V=1000 mV 1mV=1000μV例如: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V三、电压表的使用(使用前要调零):1、应该使红接线柱(“+”)靠近电源正极,使黑接线柱(“-”)靠近电源负极2、选择合适的量程,所用量程的最大测量值必须大于被测电路两式端的电压3 应与被测用电器并联。
4 可以直接接在电源的两端四电压表的读数1.明确电压表可以测量的最大电压(量程)2.确定电压表的一个小格代表多大的电压(分度值)3.看指针的偏转程度电压表电流表不同点必须并联接入待测电路两端必须串联接入待测电路可以直接接在电源两极上此时示数即为电源电压绝对不允许将电流表的两个接线柱直接接在电源的两极上,否则会烧毁电流表或损坏电源相同点都要注意零点校正“+”“-”接线柱的接法,电流从“+”进“-”出都需要先认清每个大格和每个小格表示的值,然后再读数注:电池串联后的电压=各个电池的电压之和第二节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一、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只有各用电器规格相同时各部分电压才相同即:U=U1+U2+…+Un二、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总电压等于各支路两端的电压, 只有各用电器规格相同时各支路电压才相等. 即:U= U1 = U2 =…= Un三、混合电路电压:第三节电阻一、电阻1、定义: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2、意义:物理学中常用“电阻”这个物理量来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小.3、性质: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不同导体电阻一般不同.比如金属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实质是由于定向移动的电子跟金属正离子频繁碰撞而成的.4、导体和绝缘体导体:铅笔芯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水溶液绝缘体:橡胶朔料陶瓷油纯净的水5、种类: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二、电阻的单位“欧姆”、符号是“Ω”.千欧(ΚΩ)、兆欧(ΜΩ).1 ΚΩ=1000 Ω 1 ΜΩ=1000 ΚΩ三、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1、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一种性质,它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2、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1)材料:在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相同时、导体的电阻与材料有关、材料不同电阻不同。
八年级(下)物理知识点预习、复习提纲(最新人教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物理知识点预习、复习提纲第七章力一、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二、弹力1、弹力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2:弹簧测力计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 认清量程和分度值;右图量程为 5 N ,分度值为 0.2N(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 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
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5)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复习提纲
3
动轴承;④ 加润滑油;⑤ 磁悬浮列车靠强磁场把列车托起。
第九章 压强
一、压强 1.压力和重力 情景图
第一节 压强
F1 F1
F1
F1
压力 大小
F=G
F <G
压力 方向
竖直向下
垂直斜 面向下
F=G+ F1 F=G- F1 F= F1-G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第一节 功
一、力学中的功 物理学中的功主要是吸收了“贡献”的意思。 X k B 1 . c o m 1、定义: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这
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F----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S------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二者缺一不可
2.数学表达式: F浮 = G排 W
3.用于计算的导出式:
W w .X k b 1. c O m
F浮 G排 m排g 液gV排
4.适用范围:液体和气体
二、关于阿基米德原理的讨论 1.区分:浸没、浸入、浸在、没入;
2. F 浮
液 gV 排 。
液 ------ 液体的密度
V排 ——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6
二、飞机的升力( P45 )
5
第十章 浮力
第一节 浮力
一、 浮力( F ) 浮
http://w w w.xkb1 . com
1.浮力: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物体向上浮的力叫
2.符号: F浮
浮力 。
3.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 F浮 =G- F
4.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5.浮力的施力物体:液体 6.浸在气体中的物体也受到气体对物体的浮力。 二、浮力的产生 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物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力。 2、浮力是液体对物体的压力的合力。
人教版初中八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知识点总结笔记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知识点总结笔记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一、地理差异显着1.自然环境差异显着:(1)气温: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文环境差异显着: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代号区域界线主导因素Ⅰ西北与北方: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降水Ⅱ青藏与其他地区:地势一、二级阶梯界线吻合地势或地形Ⅲ南方与北方:秦岭—淮河气温、降水(或气候)⑴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⑵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⑶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⑷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⑸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⑹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第六章北方地区一、自然特征1.黑土地、黄土地:(1)位置: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东北平原被称为“黑土地”,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被称为“黄土地”。
(3)气候:地跨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属温带季风气候,属于半湿润区。
2.重要的旱作农业区:(1)发展优势:平原面积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2)农作物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3)黄土地农业发展制约条件措施发展方向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等节水农业华北地区春旱的主要原因(1)春季少雨;(2)春季升温快,蒸发量大;(3)春季正值华北地区冬小麦返青和玉米、棉花出苗,农业用水量较大。
二、“白山黑水”——东北三省1.自然环境(1)位置、范围: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2)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3)气候:冷湿。
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2.农业发展——从“北大荒”到“北大仓”:(1)发展条件有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的气候不利:春秋季节易发生低温冻害(2)作物熟制:一年一熟。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三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复习提纲 新人教版
第三单元人民当家作主第五课我国基本制度1、现阶段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它是由什么决定的?(1)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意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人民当家作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
2、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形式和作用分别是什么?(1)地位:我国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2)形式: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3)作用:在多种所有制经济中发挥主体作用。
3、我国国有经济的含义,地位和作用分别是什么?(1)含义:国有经济是生产资料属于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一种经济形式。
(2)地位: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3)作用: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和保障国家安全等,具有关键作用。
4、我国集体经济的含义、地位和作用分别是什么?(1)含义:是生产资料属于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经济形式。
(2)地位: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作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对于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实现共同富裕等具有重要作用。
5、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形式和作用分别是什么?(1)形式: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
(2)作用:在支撑经济增长、增加税收、扩大就业、促进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6、国家对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或态度是怎样的?这两种经济的地位如何?(1)公有制经济:①对于国有经济,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
②对于集体经济,国家保护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鼓励、指导和帮助集体经济的发展。
(2)非公有制经济: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1、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反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差异显著。
(1)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3)自西向东,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在自然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
(1)我国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2)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3)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3、秦岭—淮河一线就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以北和以南地区均有明显的差异。
(1)秦岭——淮河以北农田多为旱地,以种植小麦、大豆为主,一年收获一次或两年收获三次。
交通运输以陆路运输为主,;民居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2)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农田多为水田,以种植水稻、油菜等为主,一年收获二至三次。
水运仍然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3)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以北地区主要植被不同的原因:气温和降水的影响(气候);河流流量不同的原因:降水的影响(4)秦岭—淮河一线是温度带中(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是干湿地区中(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四大地理区域1、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重点记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和名称)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黄土地?黑土地1、位置:我国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东部有面积广阔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3、气候: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属于半湿润区。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于夏季。
4、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黑土地”。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提纲
一、整数和有理数
1. 整数概念及性质
2. 整数的加减法运算
3. 整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
4. 整数的混合运算和运算规律
5. 有理数概念及性质
6. 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
7. 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
8.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和运算规律
二、平方根和实数
1. 平方根的概念及性质
2. 平方根的运算法则
3. 二次根式的概念及性质
4. 二次根式的加减法运算
5. 二次根式的乘法和除法运算
6. 实数的概念及性质
7. 实数的加减法运算
8. 实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
三、图形的性质
1. 平面直角坐标系
2. 点、线、面的基本概念
3. 图形的相似性质
4. 图形的对称性质
5. 图形的投影性质
6. 图形的旋转性质
四、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1. 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
2.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集及解的性质
3. 一元一次方程的加减消元和倍增消元
4.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问题
5.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概念
6.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及解的性质
7.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加减消元和倍增消元
8.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问题
以上为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提纲,以帮助复习重要知识点和概念。
请根据提纲进行系统性的复习和练习,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完整版
八(下)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时间:1949年9月。
地点:北平。
内容: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毛泽东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还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时间:1949年10月1日。
(2)成立标志:开国大典。
(3)历史意义:①开辟了历史新纪元。
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
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②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鼓舞了世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结束,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3、西藏和平解放:(1)时间:1951年。
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与中央人民政府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
(2)历史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第二课最可爱的人4、抗美援朝战争:时间:1950——1953年原因:(1)美国出兵侵略朝鲜,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
(2)朝鲜政府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英雄人物:黄继光是上甘岭战役中的一位战斗英雄。
他用身躯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掩护战友夺回阵地,自己壮烈牺牲。
邱少云在潜伏时,遭到敌人炮火的袭击,火烧到他身上,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壮烈牺牲。
为什么称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出了高度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他们不畏艰险,英勇顽强,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了荣誉。
第三课土地改革5、土地改革:(1)时间: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
打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完整版
八(下)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时间:年月。
地点:。
内容:通过了《》,选举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决定以为国旗,以《》为代国歌,以为首都并改名为,采用,还决定在天安门广场。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时间:年月日。
(2)成立标志:大典。
(3)历史意义:①。
②。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结束,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3、西藏和平解放:(1)时间:年。
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与中央人民政府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
(2)历史意义:。
第二课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战争时间:——年原因:(1)美国出兵侵略朝鲜,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
(2)朝鲜政府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目的:抗美援朝、。
司令员:英雄人物:是战役中的一位战斗英雄。
他用身躯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掩护战友夺回阵地,自己壮烈牺牲。
在潜伏时,遭到敌人炮火的袭击,火烧到他身上,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壮烈牺牲。
为什么称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出了、国际主义和精神。
他们不畏艰险,英勇顽强,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了荣誉。
结果:年7月,美国被迫在板门签订《》,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第三课土地改革5、土地改革:(1)起止时间:——年底(2)目的:为了满足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要求地。
(3)法律依据: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
它规定废除。
(4)结果:年底,除部分外,全国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
(5)意义:①。
②。
③。
④。
第一单元总结: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新生政权进行了那些努力?(1)和平解放西藏(2)抗美援朝(3)土地改革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四课工业化的起步1、第一个五年计划(1)背景:新中国建立后,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但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我国的工业水平很低,工业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一、力1.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可以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力的概念(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一切物体都受力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是 N 。
(3)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三要素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力的示意图(1)用力的示意图可以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
(2)作力的示意图的要领:①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②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力的作用线,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③力的作用点可用线段的起点,也可用线段的终点来表示;④表示力的方向的箭头,必须画在线段的末端。
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比如甲、乙两个物体间产生了力的作用,那么甲对乙施加一个力的同时,乙也对甲施加了一个力。
由此我们认识到:①力总是成对出现的;②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互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二、弹力1.弹力是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压力、支持力、拉力等的实质都是弹力。
2.弹簧测力计 (1)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
(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范围内,拉力的大小和弹簧伸长成正比;(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①测量前,先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的位置,如果不是,则需校零;所测的力不能大于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以免损坏测力计。
②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和测量范围,估计被测力的大小,被测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的量程。
③测量时,拉力的方向应沿着弹簧测力计轴线方向,且与被测力的方向在同一直线。
④读数时,视线应与指针对应的刻度线垂直。
三、重力1.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2.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公式:G= mg ,式中,G是重力,单位牛顿(N);m是质量,单位千克(kg)。
g= 9.8 N/kg。
3.重力的方向(1)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2)应用:重垂线,检验墙壁是否竖直。
4.重心:(1)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叫重心。
(2)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有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也有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以外。
第八章运动和力一、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1)探究“阻力对运动物体的影响”中,每次都要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其目的是使小车通过水平面时初速度相等。
(2)牛顿第一定律不可能简单从实验中得出,它是通过实验为基础、通过分析和科学推理得到的。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4)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1)惯性:一切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2)对“惯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①“一切物体”包括受力或不受力、运动或静止的所有固体、液体气体。
②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属性,不是一种力,所以说“物体受到惯性”或“物体受到惯性力”等,都是错误的。
③同一个物体不论是静止还是运动、运动快还是运动慢,不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而且惯性大小是不变的。
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二、二力平衡1.力的平衡(1)平衡状态:物体受到两个力(或多个力)作用时,如果能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平衡力: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两个力(或多个力)叫做平衡力。
(3)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二力平衡的条件可以简单记为:等大、反向、共线、同体。
2.二力平衡的应用(1)己知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可确定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2)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或寻求物体平衡的方法、措施。
3.力和运动的关系(1)不受力或受平衡力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三、摩擦力1.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的条件(1)两物接触并挤压。
(2)接触面粗糙。
(3)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
3.摩擦力的分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1) 决定因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大小有关,还跟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两个分结论:○1在压力相同时,接触面粗糙程度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②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4.增大与减小摩擦的方法(1)增大摩擦的主要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2)减小摩擦的主要方法:①减少压力;②使接触面更光滑;③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④使接触面彼此分离。
第九章压强一、压强1.压强:(1)压力:①产生原因:由于物体相互挤压而产生的力。
②压力是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③方向:垂直于受力面。
④压力与重力的关系:力的产生原因不一定是由于重力引起的,所以压力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
只有当物体放置于水平面上时压力才等于重力。
压力的作用效果由和共同决定的。
两个分结论;在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一个物理量,它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3)压强的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
(4)公式: P=F/S 。
式中P表示压强,单位是帕斯卡;F表示压力,单位是牛顿;S表示受力面积,单位是平方米。
(5)国际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 pa 。
1Pa=lN/m2,其物理意义是:lm2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 1N 。
2.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1)增大压强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减小受力面积。
(2)减小压强的方法:①减小压力:②增大受力面积。
二、液体压强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由于重力的作用,并且液体具有流动性,2.液体压强的特点(1)同种液体中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2)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
(3)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3.液体压强的大小(1)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和液体密度有关。
(2)公式:P= ρ液g h。
式中,P表示液体压强单位帕斯卡(Pa);ρ表示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h表示液体深度,单位是米(m)。
4.连通器——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1)原理:连通器里装同种液体,当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2)应用:水壶壶嘴和壶身、锅炉水位计、水塔、船闸、下水道的弯管。
三、大气压强1.大气压产生的原因:由于重力的作用,并且空气具有流动性。
2.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1)实验方法:在长约1m、一端开口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用于指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
放开于指,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再下降,这时测出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约为 76 cm。
(2)计算大气压的数值:P0=P水银=ρgh=13.6X103kg/m3X9.8N/kgX0.76m= 1.013×105 Pa。
所以,标准大气压的数值为:P0= 1.013×105 Pa=76cmHg=760mmHg。
(3)以下操作对实验没有影响:①玻璃管是否倾斜;②玻璃管的粗细;③在不离开水银槽面的前提下玻璃管口距水银面的位置。
(4)若实验中玻璃管内不慎漏有少量空气,液体高度下降,则测量值要比真实值偏小。
3.影响大气压的因素:高度、天气等。
在海拔3000m以内,大约每升高 10m,大气压减小100Pa。
4.气压计——测定大气压的仪器。
种类: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又叫做无液气压计)。
5.大气压的应用:抽水机等。
四、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1.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2.飞机的升力的产生:飞机的机翼通常都做成上面凸起、下面平直的形状。
当飞机在机场跑道上滑行时,流过机翼上方的空气速度大、压强小,流过机翼下方的空气速度小、压强大。
机翼上下方所受的压力差形成向上的升力。
第十章浮力一、浮力1.当物体浸在液体或气体中时会受到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浮力。
2.测量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即F浮= G-F弹二、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的浮力,大小等于排开液体所受到的重力。
用公式表示为;F浮= G排。
(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得出计算浮力大小的数学表达式;F浮=G排=m液g= ρ液g V排。
(2)阿基米德原理既适用于液体也适用于气体。
三、浮力的应用1.浸在液体中物体的浮沉条件(1)物体上浮、下沉是运动过程,此时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
下沉的结果是沉到液体底部,上浮的结果是浮出(2)漂浮与悬浮的共同点都是浮力等于重力,在平衡力的作用下静止不动。
但漂浮是物体在液面的平衡状态,物体的一部分浸入液体中。
悬浮是物体浸没在液体内部的平衡状态,整个物体浸没在液体中。
2.应用(1)轮船:①原理:把密度大于水的钢铁制成空心的轮船,使它排开水的体积增加,从而来增大它所受的浮力,故轮船能漂浮在水面上。
②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的水的质量。
(2)潜水艇:原理:潜水艇体积一定,靠水舱充水、排水来改变自身重力,使重力小于、大于或等于浮力来实现上浮、下潜或悬浮的。
(3)气球和气艇:原理:气球和飞艇体内充有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氢气、氨气、热空气)。
3浮力的计算方法:①称量法:F浮= G-F弹②平衡法:F浮= G (悬浮或漂浮)○3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4阿基米德原理法:F浮= G排 =m排g =ρ液gV排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一、功1、功(1)力学中的功: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显示出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功的两个因素:一个是有力的作用,另一个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
(3)不做功的三种情况:①物体受到了力,但在力的方向上没有距离。
②物体由于惯性运动通过了距离,但没有受到力。
③物体受力的方向与运动的方向相互垂直,这个力也不做功。
2、功的计算(1)计算公式:物理学中,功等于力与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即:W= FS 。
(2)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W 表示功,单位是焦耳 (J),1J=1N·m; F 表示力,单位是牛顿 (N);s表示距离,单位是米(m)。
二、功率1、功率的概念: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率(1)定义:功与做功所用的时间叫做功率,用符号“P”表示。
单位是瓦特(W)。
(2)公式:p= W/t 。
式中 P 表示功率,单位是瓦特(W);W表示功,单位是焦耳(J);t表示时间,单位是秒(s)。
(4)功率与机械效率的区别:功率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机械效率表示有用功与总功比值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