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炼字艺术
鉴赏诗歌的炼字(句)和语言讲义
鉴赏诗歌的炼字(句)和语言讲义考点一炼字(句)炼字,即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帖、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要炼的字是一首诗中最精炼传神的字,能使诗句生动形象以至“活”起来的一两个关键字,通常是一些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
我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有的“新诗改罢自长吟”(杜甫);有的“夜学晓不休,苦吟鬼神愁”(孟郊);有的自诩为“江湖苦吟士,天地最穷人”(杜荀鹤);有的则感叹“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有的则“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方干)。
炼句,属于诗歌句意题型,选的句子多是有代表性的句子。
这类句子或者是含蓄地交代诗歌主旨,或者是描写生动形象有趣,或者是揭示作者情感,或者是含意深刻。
一句诗可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情的,可能是写人的。
写人的方法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
[典例剖析]1.(2014·四川高考)阅读下面的清诗,回答问题。
秋暮吟望·赵执信小阁高栖老一枝【注】,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注】“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
“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炼字”的四个角度1.修辞角度“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子》)因拟人而使满篇生辉。
“破、来、弄”三字写出三种连续的动态:云破而有月来,月来而有花影,花影引出弄字,有弄而有花枝随风摇动、抚弄花影的幽雅姿态。
云横皓月、风弄花影,构成了一幅幽美朦胧的画面。
古代诗歌鉴赏之炼字艺术
送裴侍卿归上都
张谓 楚地劳行役,秦城罢鼓鼙。 舟移洞庭岸,路出武陵溪。 江月随人影,山花趁马蹄。 离魂将别梦,先已到关西。
问:你认为这首诗第五、六句中哪两个字用
得最为精当?为什么?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 析。
“江月随人影,山花趁马蹄。”
解析:这两句中“随”和“趁”两字用得 好。
月在江中的倒影,时时追随着诗人的人 影,山花紧紧追逐着马蹄。分别将“江月” 与“山花”拟人化,江月与山花皆有情, 只可惜友人就要离去,体现了诗人不尽的 惜别之情。
第三联从写“晓战”到“抱鞍眠”,极 概括地写出了边塞整日行军作战的情景和常 备不懈的紧张军旅生活。“抱”字更突出地 表现了紧张状态,似乎一当报警,“抱鞍” 者便能翻身上马,奋勇出击。
解析:首句言“五月天山雪”,已经扣紧题目。诗为五律,依惯例当于 第二联作意思上的承转,但是李白却有首联顺势而下,不肯把苍凉情绪 稍作收敛,这就突破了格律诗的羁绊,以气脉直行,豪纵不拘,语淡而 雄浑为其特色了。“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语意转折,已由苍凉 变为雄壮。诗人设想:自己来到边塞,就在天山脚下,整日过着紧张的 战斗生活。白天在钲、鼓声中行军作战,晚上就抱着马鞍子打盹儿。 “晓战”与“宵眠”相对应,当是作者有意在概括军中一日的生活,其 军情之紧张急迫,跃然纸上。“随”字,摹状士卒的令行禁止。“抱” 字,描绘士卒夜间警备的情况。二句写的是士卒的生活场景,而他们守 边备战,人人奋勇,争为功先的心态则亦尽情流露出来。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苹红蓼,映 一蓑新绿。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 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问: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 之处。(4分)
答:“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 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涧泽,形象生动, “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苹红蓼相互 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 美景,是以愉悦人心。
古诗词鉴赏之炼字
思考:“推敲”一词是根据唐朝诗人贾岛锤炼诗句的 故事引申出来的,请你说说看,颔联中,不用“推” 字 而用“敲”字的妙处。
参照答案:
(释义)敲,轻轻扣击的意思。 (表达技巧)用“敲”字,衬托(以动衬静) (阐释作用)“僧敲月下门”,能让人联想到 皓月之下,一位僧人轻轻敲响了友人的门扉, 清脆的声响回荡在空间……暗藏了衬托的作 用,以动衬静,使得环境愈发显得清幽,同 时又照应了诗的标题:幽居。 (总结)这些都是“推”字所不能体现出来的。 所以,选用“敲”字好。
“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 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 力的声音,(词意)与月下东坡 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手 法);(3分)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 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 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情感、 主旨)。(2分)
二、反馈练习
1、2008年【全国卷Ⅱ】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 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 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 地方。
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3、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5、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7、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 路。 8、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复习目标:
2、2006年 (辽宁卷)
东坡①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 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 很多人都认为,“雨洗东坡月色清”一句中的“清”字
古诗词鉴赏——炼字技巧
古诗词鉴赏——炼字技巧一、常考题型炼字题如何设问(命题角度)?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直接鉴赏关键词)2、诗中的“诗眼”“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找出关键词并鉴赏)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比较鉴赏)二、解题格式品味关键词句:1、内容:判词性+含义+手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效果(生动形象/精炼准确地写出了xx....的特点/描绘了....的景象/营造了....的氛围等)+主旨、情感2、结构三、炼字概念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
“炼字”炼到精警之处,人称“诗眼”。
前人云:“诗之有眼,犹人之有目也。
”人之目,乃心灵之窗口;诗之眼,则是洞察诗词旨趣的窗口,是作品思想感情力量的蕴蓄之处。
四、具体解析1、判词性一般来说,诗歌中最要紧的地方往往落在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这三类词语上,根据这三类词语的语法特点分析,动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动态变化,强调过程及变化;形容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性质状态,跟动词比较,形容词主要着眼对象的静态;副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程度范围。
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例1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冷”。
“咽”字是动词,着重从动态的方面来写,写的是山间的流泉,由于危石的阻拦而发出低弱的吟声,仿佛人的鸣咽之声;“冷”是形容词,从静态方面来写,写的是披洒在青松上的日色,因为山林的幽暗,似乎显得十分阴冷;(判断词性、释字义、描景象)诗句中的“咽”“冷”二字运用拟人手法,一静一动绘声绘色、精炼传神地勾画出了香积寺外山中的幽僻冷寂。
诗歌鉴赏——练字
“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
“弄”字而境界全出。风弄花影,词人把云、月、 花都拟人化了,赋予了它们丰富的情感和生命,使云 月花影意象流动传神。同时,"弄"字化静为动,使宁 静的画面有了飞动之势,构成了一幅幽美朦胧的画面, 充满生机与情趣。
(四)抓词类活用
春风又隐隐传出了 江南春来早的讯息,令人赏心悦目.
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 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二、如何鉴赏诗歌当中的炼字
(一)抓能体现作者强烈感情的字词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 • 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全悬于一个“空” 字。大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落空,而揽镜 自照,却是衰鬓”已”先斑,两相比照,何等 悲怆?
问:请问本诗的诗眼是哪两个,为什么? 答:“逐”和“带”是诗眼。“逐”追逐的意思,带 是带着的意思, (步骤一)
说柳枝追逐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写出了柳枝的蓬勃生 气。本来是斜阳照着柳枝,秋蝉贴在柳枝上哀鸣,诗人却 用两个“带”字反说柳枝“带”着他们,同样是化被动为 主动,化客观死景为活景,表现了秋日之柳的不幸 (步骤 二)两者形成鲜明的对照,表达了诗人迟暮之感。(步骤
(二)抓描写事物生动、形象、准确的字词。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
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梅”, 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 了,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
(三)抓诗中巧妙的修辞
“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
“闹用了拟人的手法,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 赞道:“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闹”字不 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而且,它把生机勃勃的 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了。“闹”字不仅有色,而且 似乎有声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炼字”“炼句”艺术+课件16张
学考题目练习
钟山即事 王安石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注】这首诗是王安石在变法失利后,辞去相位 退居金陵,日游钟山时的所见所感。 • 这首诗的诗眼是“幽”,试做分析。
二、鉴赏诗歌的“炼句”艺术
古代诗歌鉴赏之
“炼字”“炼句”艺术
学习目标
1. 通过品读诗歌,能找出相应诗句中需 要鉴赏的“字”或“句”。
2. 通过习题训练,掌握“炼字”“炼句” 鉴赏题的答题技巧,并能熟练运用。
3. 积累古诗鉴赏知识,感悟诗词之美。
重点:掌握鉴赏“炼字”“炼句”的一般 方法。
难点:“炼句”在学考和高考中的运用。
(特别关注诗后的注释)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 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 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 水向东流。
• 为什么“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两句倍受称道?
点绛唇
王禹偁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 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 睇,谁会凭栏意!
一、鉴赏诗歌的“炼字”艺术
炼字,指锤炼词语,即诗人反复琢磨,从 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帖、最精准、最形象生 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
一般指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有时指诗 词中的数量词、叠词、虚词等。
示例
1.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2.鸟宿池边树,僧敲月门。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韦应物
九日驱驰一日闲, 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 门对寒流雪满山。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诗歌鉴赏之炼字艺术
诗歌鉴赏之炼字炼字与炼意古人作诗最讲究“炼字”。
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遣词用字方面进行精细的斟酌锤炼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选用的字词获得形象生动、凝练优美、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炼字题”是古诗鉴赏中常见的题型,也是很具区分度的题目,特别适合考查学生对于古典诗歌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清)沈德潜:“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意——作者主观的情思和作品所表现的生活。
“炼字”的本质在于“炼意”:使“意”具体化、生动化、深入化、美感化。
一、常见题型:(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直接鉴赏关键词)(2)诗中的“诗眼”“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找出关键词并鉴赏)(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比较鉴赏)试题变形:(1)请抓住诗歌中的某个字词谈谈作者是怎样营造意境的(2)此诗有点版本作这样,有的版本是那样,你觉得这两个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3)比较两首诗中的某个字,哪个更好为什么请分析。
(4)某诗评中(前人论述中)提到,诗歌中的某个字用得好,有人赞同有人反对,你的看法是什么送从兄郜(方干)道路本无限,又应何处逢。
流年莫虚掷,华发不相容。
野渡波摇月,空城雨翳① 钟。
此心随去马,迢递② 过千峰。
[注]①翳:遮蔽,覆盖。
②迢递:遥远的样子。
?(1)“野渡波摇月”一句中的“摇”字用得很妙,试作简要赏析。
(4分)答:?1. “摇”即摇动、晃动,月亮的倒影在水中随波荡漾,(步骤一,释义、描述)2.以动衬静,(步骤二,手法)3.描绘出诗人送别从兄时环境的凄清冷寂。
(步骤三,作用)二、答题模式:?(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含义)?(2)如果用到了特殊表现手法,则要指出。
(手法)?(3)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具体描述景象。
(描述)?(4)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意境、情感、作用)?强化三大意识1、主题统帅意识。
真正读懂诗歌,准确把握情感基调。
诗歌鉴赏之炼字
诗歌鉴赏之炼字目录•炼字概述•诗歌中的炼字技巧•炼字与诗歌意境的营造•不同类型诗歌中的炼字特色•著名诗人作品中的炼字案例解析•如何进行诗歌鉴赏之炼字分析01炼字概述定义与特点定义炼字是一种修辞方法,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特点炼字强调字词的精准与生动,追求言简意赅、含蓄蕴藉的表达效果。
通过炼字,诗人能够更准确地表达内心情感,增强诗歌的感染力。
提升诗歌表现力塑造诗歌意境传承文化精髓炼字有助于营造诗歌独特的意境,使读者产生更深刻的审美体验。
炼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030201炼字的重要性炼字起源于先秦时期,如《诗经》中的“采采卷耳,不盈顷筐”等句,已体现出对字词的锤炼。
先秦时期唐宋时期是炼字的鼎盛时期,诗人如杜甫、李白、苏轼等均在诗歌中大量运用炼字手法。
唐宋时期元明清时期,炼字手法在戏曲、小说等文学形式中得到广泛应用,进一步丰富了其内涵和表现力。
元明清时期现代汉语诗歌在继承传统炼字手法的基础上,不断吸收新的语言元素和表达技巧,使炼字手法更加多样化和现代化。
现代汉语诗歌炼字的历史与发展02诗歌中的炼字技巧动词的锤炼精准表达动词在诗歌中能够精准地表达诗人的意图和情感,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既表达了春天的到来,又展现了江南的生机盎然。
生动描绘动词的锤炼能够生动地描绘出诗歌中的场景和人物,如“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弄”字,形象地描绘了花朵在月光下的摇曳生姿。
情感传递动词还能够传递诗人的情感,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的“倍”字,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
形容词的修饰描绘形象01形容词能够描绘出诗歌中人物和事物的形象特征,如“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中的“娉娉袅袅”,描绘了少女的柔美身姿。
渲染气氛02形容词的修饰还能够渲染出诗歌的气氛和情感基调,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中的“急”、“高”、“哀”等形容词,共同营造了一种悲凉的气氛。
诗歌鉴赏-炼字
诗歌鉴赏――炼字1、炼动词。
例2:苏轼“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穿,化静为动,拍,不用击打,有面积,更有气势;卷,不用激或者掀,形态比较美,与下文“江山如画”对应。
例3:陶潜“悠然见南山”。
“见”字用起来更能达意。
“例4:分析“云破月来花弄影“的艺术描写特色。
2、炼形容词。
有两种情况值得注意,一种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一种是形容词的活用特别是活用作动词。
例5:“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炼字的关键就在于去“飞来”而改为“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动情地表现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
例6: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例7、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3、炼数量词。
例1:“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4、炼虚词。
(三)炼字题的语言表述:解题格式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炼字类答题: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麽作用?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
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诗歌鉴赏之炼字
三、特殊词: 1、叠词: 作者借助语言本身的音韵、节奏 抑扬顿挫来传达生活中的音响,表达 杂的思想感情。 作用: A、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节奏感 B、起强调作用加强抒情性 C、描摹声音形态,使诗文生动形象, 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例1: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例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例3: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春风不度玉门关。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 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二、修饰语: 1、形容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 性质状态,跟动词比较,形容词 主要着眼对象的静态; 作用: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 化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
例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细”字细密缠绵,贴切形象地写 出了春雨的特征和诗人喜悦的心情。 例2: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 “老”和“肥”都是形容词的使动 用法。既写出了其形态,又见其动 态,把江南初夏的景色写得生动迷 人。
“绿”字指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 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 的生机,增强了诗的韵味。
北来人二首(其一) 试说东都事,添人白发多。 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 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仗(对偶)、拟人的手法,借 陵园、宫殿的荒凉残破之景,抒亡 国之痛,情景交融。
2、颜色词: 颜色词可以增强描写的色彩 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烘托 情感。欣赏时,抓住能表现色 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 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
例1: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 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 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 节奏感。 例2: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红”“绿”用作使动词。诗人通过樱 桃变红、蕉叶转绿的动态,抒写了对时 光流逝的惋惜。
高考诗歌语言鉴赏——炼字
答: “系”字本义:栓.(步骤一) 用此在此处既切
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仿佛
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诗人的衣襟,不让他离去。
(步骤二) 作者用拟人手法表现它们依恋诗人不忍诗人
离去的深情。 (步骤三)
29
课堂演练2
山行即事
宋·王 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
荷雨洒衣湿,苹风吹袖清。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闺怨》)
析: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
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这时候,作者用 了一个“忽”字,取漫不经心而恰到好处之意。 所遇者: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 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 这是一位满脸稚气的少妇。一个“忽”字将这
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再现情感突 变)
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 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作用:使意象 化静为动,形象生动,赋予画面动态感,使意 境特点更加鲜明。
王安石 “春风又绿江南岸”
张 先 “云破月来花弄影”
宋 祁 “红杏枝头春意闹”
例1: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 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3、特殊词:
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 很快找到它们:
(1)叠词:
作家借助语言本身的音韵、节奏抑扬顿挫来 传达生活中的音响,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 叠词 作用不外乎三种: A、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节奏感 B、起强调作用加强抒情性。 C、描摹声音形态,使诗文生动形象,让人有身临 其境之感。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竹枝词>其一》刘禹 锡)
诗歌语言鉴赏之炼字、炼句
叠用的形容词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①叠词之妙在于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②从感情 上,抒情主人公从晨起临风开始,便觉万般惆怅, 百无聊赖。于是寻寻觅觅,希望寻找点什么以排 遣自己的寂寞。可寻觅的结果却是满目萧条,冷 冷清清,所以本想消减的忧愁反更增一层,而变 得凄凄惨惨戚戚了,因此叠词的另外一个效果就 在于可加强感情的表达。
(2013年福建卷)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选自《宋诗精华录》)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 务,停止世俗活动。 (1)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2分) (1)“绿”指变绿,活用为动词,写出了
拟声词
例: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qīn] 不耐五更 寒. (《浪淘沙》李煜)
分析:“潺潺”一词拟春雨之声,使读者如听 春雨之淅沥,想起乍暖之还寒。冷雨淅沥,落在 帘外,听在耳边,冷在心中,而这位亡国之君的 家仇国恨便立刻涌上心头,所以,拟声词的作用 就在于可以使诗文生动、形象,让人有身临其境 之感。
• (2013年湖南卷) 钓船归 贺铸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 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 鳜鱼肥。 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处。(3分) • 参考答案: “净”纯净之意, 巧妙展现 绿色纯粹,春天的绿色是染衣的天然好材料 。浓烈春意触近柴扉。水波荡漾,白鸥飞舞 了绿色纯粹,春意浓郁的景象。暮春时节 ,眼前的景象让白鸥和“我”都忘却机心(与世 芳菲凋尽,“绿”成了自然的主色调的情 无争)。看着南来北往的行人,只有“我”独自 景,委婉道出词人内心的纯净。 老去,故人渐渐离去。夕阳西下,湖面晚霞 遥送(我的)渔船回家,水中鳜鱼正肥。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之炼字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声声慢》李清照) 2、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 (刘禹锡《竹枝词》)
杜甫 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 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 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 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 月亮。③故故:常常,频频。 ⑴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⑵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 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 用。(4分)
•③炼字分析题的表述:
•词语含义+手法+表达效 果或作用。
诗歌语言之炼字
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 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 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 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这种对字词进行艺 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
诗歌的炼字应注意:
1、动词 2、修饰语(形容词、副词、数量 词) 3、特殊词(叠词、拟声词、颜色 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这里“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 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 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感。
三、课堂训练
秋思 (唐)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空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问: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是曾说,“意万重” 一词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意万重”在诗中的意 思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意万重”即心里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 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同意。“见秋风” 引起“作家书”之念,“作家书”引起“意万 重”,正因为“意万重”,所以在家书中“说不 尽”,怕“说不尽”方才临发又开封。可见,诗 中一切内容都是由“意万重”引发的。
专题9:炼字艺术赏析的三个角度+理解重要诗句练习-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指导与专练
专题9:炼字艺术赏析的三个角度+理解重要诗句练习(一)炼字艺术赏析的三个角度近年语文高考常要求考生赏析诗歌的炼字艺术,这是一道令学生头疼的题目。
那么,阅读一首诗,怎样赏析它的炼字艺术呢?笔者以为,首先要准确地把握鉴赏角度,找准了角度,才能找到突破口,作出准确的赏析。
大体地说,考生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考虑赏析的角度。
一、准确------精当地描摩客观事物准确是语言表达的鲜明性、生动性、形象性的基础。
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的小说家福楼拜曾对他的学生莫泊桑说:“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的句子只有一个,真正适合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动词和形容词。
”赏析古典诗歌的炼字艺术,要学会分析诗人从用字(其实是用词)的准确性。
白居易的《暮江吟》有“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诗句。
如何赏析句中“铺”字的妙处?这一句意思是说,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的确像“铺”在江面上,“铺”字准确而形象地描绘了残阳照射江面的情景,同时,用“铺”字还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与江面的平静,给人安闲、舒适的感觉。
据传苏东坡兄妹互相题试,其妹有“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之句。
这“扶”“失”二字妙在何处?“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当然不能用“摇”、“舞”这类较露的动词相配,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它与“轻”、“细”相宜,显得和谐。
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不像白天那样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一个“失”字,准确地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远比“映”“隐”二字贴切。
精当的语言是反复锤炼的结果,赏析诗人用字的准确同样需要细心地品味。
张籍《秋思》首联云:“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秋风无形,何以用“见”?秋风本无形,但它可使木叶黄落,百花凋零,给自然界带来秋光秋色,虽无形可见,却又处处可见。
用“见”就将秋风与秋风所带来的肃杀的秋景联系起来,给读者以暗示和联想。
诗歌鉴赏·炼字
诗歌鉴赏·炼字“炼字”的基本内容:1、古人在诗歌创作中,特别注意炼字,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从大的范围来说,古典诗歌的炼字不出炼实词与炼虚词两个方面。
1、炼动词。
一首诗,是由一些诗的意象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组合而成的,名词在诗句中往往只是一个被陈述的对象,它本身没有表述性,而能给作主语的名词以生动的形态的,主要就是常常充当谓语的动词,这样,具象动词的提炼,就成了诗歌炼字的主要内容,离开了炼动词,炼字艺术就会黯然失色。
例1:苏轼“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哪几个字比较传神?明确:穿,化静为动;拍,不用击打,有面积,更有气势;卷,不用激或者掀,形态比较美,与下文“江山如画”对应。
例2:陶潜“悠然见南山”。
用“见”还是用“望”?为什么?明确:“见”字用起来更能达意。
“望”是有意识的,而见是无意识地,自然地映入眼帘。
用一个“望”字,人与自然之间是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人仿佛在自然之外,自然成了人观照的对象。
而用一个“见”字,人在自然之中,与自然一体,也就与天地一体。
如果是望,就成了有意所为,而见字正写出了人与自然,乃至于宇宙之间的一种和谐。
1、炼形容词。
诗歌少不了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这种任务,相当一部分是由形容词来承担的。
炼形容词,有两种情况值得特别注意,一种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一种是形容词的活用特别是活用作动词。
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这一句中“直”和“圆”分别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直: 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
圆: 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
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 形容词的活用可化腐朽为神奇。
又如:蒋捷《一剪梅》“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中,“红、绿”用作使动词。
诗歌鉴赏炼字、诗眼
诗眼是能够表达诗人思想感情主旨 的字或句。
提问方式:某词(句)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答题范式: 1、点出该字(句)在表达主旨中所起的作用。 2、结合诗歌分析,点明围绕该字写了哪些内 容。 3、思结构(它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诗眼· 炼字类之五:统摄全篇型诗眼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湖州歌(其六) 南宋· 汪元量 北望烟云不尽头, 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 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 途中所作。 简析“望”在诗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是“凉”。 凉即冰凉的意思。用“凉”字写床席之月影, 照应首句的“秋气清”,以触觉状态写视觉形 象。从窗外梧桐树缝筛下的婆娑月影,斑斑驳 驳地铺满了冰凉、空寂的床席,今夜谁会给她 送来温暖呢?这情景怎不令人凉从心生!一个 “凉”字明写屋内月色之凄美,暗表人心之失 落,虚实相生,韵味悠远。
“空”字表达了抒情主人公苦苦等待而没有 结果的孤寂、惆怅的感情,增添了全词的 “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点作用
诗眼· 炼字类之五:统摄全篇型诗眼
一词(句)统领全诗型。古诗非常讲究构 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句)就构成了全 诗的线索。抓住这个词(句)命题往往可以 以小见大,检测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归隐生
活的闲适自在。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 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有什麽作用?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 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 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 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 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 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教考衔接2025诗歌鉴赏专题——炼字艺术
真题引路(做准题目)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开篇写春水、草色,围绕色彩落笔,营造出一种愉悦的情感氛围。 B. 春水新涨,水面辽阔宽广,在波间漂浮的船只显得如同蜉蝣一样细小。 C. 斥鷃见于《庄子·逍遥游》,用来与鹏做对比,因此诗中缺字应是“鹏” 。 D. 诗歌的尾联写到了“分题”,以此收束,与题目中的“次韵”形成照应。 15. 请赏析颈联“野桥柳线斜风软,曲槛花光夕照低”中“软”“低”二字 艺术效果。
真题引路(读懂诗歌)
首联点明了时令和地点,春水上涨,碧绿的溪水与两岸的草地相映成趣,构成了一 幅生机盎然的春日景象。这样的描绘不仅为读者提供了视觉上的享受,也暗示了诗人愉 悦的心情。
颔联运用了古代文学中常见的比喻手法。蜉蝣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渺小,而斥鷃则 满足于小空间的生活。诗人通过这两个比喻,表达了自己在浩渺的自然面前的渺小感, 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泊名利、安于现状的生活态度。
教考衔接
诗人用"老"和"瘦"两个干枯的字眼有何妙处 ?
用“老”和“瘦”这两个似乎干枯,却有着完全相反的艺术效果, 使音乐形象更加丰满。老鱼和瘦蛟本来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现在竟然伴随着音 乐的旋律腾跃起舞,这种出其不意的形象描写,使那无形美妙的箜篌声浮雕般地 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了。
பைடு நூலகம்
教考衔接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哪一 个字把音乐的强大魅力和奇瑰的景象紧紧联系起来?
“逗”。两句诗的情境承接“紫皇”,在天界展开。清冷的音乐情绪发展到 极致,达到整个乐曲的高潮。乐声传到天上,在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连五色石 都被乐音震破,引来场秋雨,“逗”把音乐的震撼力描摹得无以复加,秋雨又能 够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秋雨”是一个忧愁的意象,“石破天惊”之后气势磅 礴的秋雨,象征铺天盖地的茫茫愁绪;秋雨落地的声响,恰如紧凑繁复的乐声。 本该曲终人寂,但诗人又在“梦幻”中展开了一片神奇的天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之炼字
炼字与炼意
古人作诗最讲究“炼字”。
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遣词用字方面进行精细的斟酌锤炼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选用的字词获得形象生动、凝练优美、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炼字题”是古诗鉴赏中常见的题型,也是很具区分度的题目,特别适合考查学生对于古典诗歌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清)沈德潜:“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
意——作者主观的情思和作品所表现的生活。
“炼字”的本质在于“炼意”:使“意”具体化、生动化、深入化、美感化。
一、常见题型:
(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直接鉴赏关键词)
(2)诗中的“诗眼”“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找出关键词并鉴赏)
(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比较鉴赏)
试题变形:
(1)请抓住诗歌中的某个字词谈谈作者是怎样营造意境的?
(2)此诗有点版本作这样,有的版本是那样,你觉得这两个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3)比较两首诗中的某个字,哪个更好?为什么?请分析。
(4)某诗评中(前人论述中)提到,诗歌中的某个字用得好,有人赞同有人反对,你的看法是什么?
送从兄郜(方干)
道路本无限,又应何处逢。
流年莫虚掷,华发不相容。
野渡波摇月,空城雨翳① 钟。
此心随去马,迢递② 过千峰。
[注]①翳:遮蔽,覆盖。
②迢递:遥远的样子。
?(1)“野渡波摇月”一句中的“摇”字用得很妙,试作简要赏析。
(4分)
答:?1. “摇”即摇动、晃动,月亮的倒影在水中随波荡漾,(步骤一,释义、描述)
2.以动衬静,(步骤二,手法)
3.描绘出诗人送别从兄时环境的凄清冷寂。
(步骤三,作用)
二、答题模式: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含义)?(2)如果用到了特殊表现手法,则要指出。
(手法)?(3)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具体描述景象。
(描述)
?(4)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意境、情感、作用)
?强化三大意识
1、主题统帅意识。
真正读懂诗歌,准确把握情感基调。
炼字的目的是炼意,对诗歌中炼字的答题,都要考虑到该字对意境、主题的表达作用,最终归结在“主题”这个终结点上。
?2、答题全面规范意识。
?3、根据炼字的词性区别答题的意识。
【一】动词?
例一: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答:1. “怨”哀怨、埋怨,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2.“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3.写出了戍边战士不得还乡的怨情。
渲染了悲壮苍凉的氛围。
“何须怨”也可看到当时边防将士在乡愁难禁时,也意识到卫国戌边责任的重大,方能如此自我宽解。
动词常见答题角度小结
1、表达技巧:以动衬静,化静为动,对比,虚实。
2、修辞手法:拟人、夸张、通感、语意双关?
3、摹景状物。
?
4、抒发情感。
?重要提示:注意阐释其所指之物的具体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采用了修辞手法,一定要点明。
【二】修饰语(副词、形容词)
1.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闺怨》王昌龄)忽:不经意,恰巧碰到。
少妇梳妆打扮后,兴冲冲登翠楼赏春景。
突闯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
“忽”将这种情绪变化写得淋漓尽致。
?
2.风乍①起,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②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③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皱”既指微风轻拂,池上漾起一层涟漪;又指词中主人公因孤独寂寞感情上也有一层涟漪。
一语双关,以池水被春风吹皱的自然景象,写出独处深闺的女子春心萌动的微妙情态。
修饰语常见作用小结:
?副词:1、体现动作的情态和人物心理的变化。
2、表现物景某种状态的程度。
?形容词:1、从声、光、色、形等多方面点出形象的特点。
2、摹景状物、营造意境。
?3、语意双关。
【三】?叠词、拟声词、色彩词?
?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声声慢》李清照)
?解析:为全诗渲染一种愁惨凉的氛围,叠词能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2.云山一一看皆异,竹树丛丛画不成。
(苏頲)?解析:“一一”:山之多;“丛丛”:竹之密
?叠词常见答题角度小结:
?1、使描绘的景色或人物更加形象;2、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节奏美;3、起强调作用。
?【四】色彩词
? 例一: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 解析:红、绿:催红、染绿。
“红”与“绿”道出了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
“着色的思绪”。
?例二: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红、绿、火、蓝这样包含绚丽色彩的词语把江南美景写得色彩鲜亮,令人难忘。
色彩词常见答题角度小结
?1、表现心情。
?2、渲染气氛。
3、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
?【五】拟声词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解析:关关:水鸟的和鸣声。
在一片生机盎然的沙洲上,成双成对嬉戏悠游的水鸟发出甜美动听的“关关”欢叫,激起了岸上的小伙子对幸福的婚姻生活的向往??这是多么令人心醉的意境!对鸟鸣声生动而形象的模拟,为诗歌增添了无限的意趣。
?拟声词的常见答题角度小结:
?不仅给读者以听觉的感受,还能引发视觉、触觉的感受,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如临其境。
?答题全面规范意识
?①释词,即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含义;②译句,即用散文化的笔法展开该字所在的句子;?③考虑艺术性,即答出该词有无什么艺术手法;④考虑该字的作用,首先要回答该字对诗句中的景、物、人的作用,突出了景的什么特点、物的什么特性、人的什么心理,最后要回答该字对主题的表达作用。
二、习题练习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 问: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最”“绝”二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
山中与幽人① 对酌
【唐】李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②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 【注释】①幽人:指隐居的高士。
②卿:对好朋友的称呼。
1. “一杯一杯复一杯”中连用三个“一杯”,这有什么好处?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
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
湖①口送友人【李频】
中流②欲暮见湘烟③,岸苇无穷接楚田④。
去雁远冲云梦雪⑤,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⑥,星汉通霄向水悬⑦。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注释】①湖:指洞庭湖。
②中流:指江心。
③湘烟:指雾霭。
④楚田:指田野。
⑤云梦雪:指洞庭湖以北地区下起了茫茫飞雪。
⑥风波尽日依山转:写出了洞庭湖波浪翻涌、奔腾不息的样子。
⑦星汉通宵向水悬:写出了星河璀璨、天色湖水连成一片的景象。
【写作背景】诗人在湘江流入洞庭湖的渡口送别友人,写下了这一首送别诗。
1. “离人独上洞庭船”一句中的“独”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定林①所居【王安石】
屋绕湾溪竹绕山,溪山却在白云间。
临溪放杖依山坐,溪鸟山花共我闲。
二月四日作②【陆游】
早春风力已轻柔,瓦雪消残玉满沟。
飞蝶鸣鸠俱得意,东风应笑我闲愁。
【注释】①定林:地名,为名胜之地。
②此诗作于淳熙八年(1181年),作者落职闲居家乡。
1.尽管两首诗都有“闲”字,诗人心境却不一样,请作具体分析。
南溪弄水回望山园梅花【杨万里】
梅从山下过溪来,近爱清溪远爱梅。
溪水声声留我住,梅花朵朵唤人回。
1.杨万里的小诗巧用叠词。
分析诗歌三、四句中叠词的表达效果。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1.?词下片中“卧”字可谓一字千金,试简析其妙在何处。
鲁山山行【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⑴颔联“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中“迷”字用的巧妙,请加以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