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导学案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1
E D B A C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练习1练习目标:1.能将等腰三角形的知识框架进行梳理并掌握主要的知识点,掌握等腰三角形性质和判定的简单应用2.掌握等腰三角形性质和判定较复杂的应用知识梳理: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有 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做 .两腰所夹的角叫做 ,底边与腰所夹的角叫做 .2.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 相等,也可以说成 .(2) 三线合一:即 .(3)等腰三角形是 图形.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有 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2)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 也相等.简写成 .4.等边三角形的判定:(1) 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 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合作探究1.已知△ABC 中,∠BAC =90°,AB =AD =AC ,AD 与BC 相交于E ,∠CAD =30°,求∠BCD 和∠DBC 的度数。
2.等腰三角形ABC 中,AB =AC ,一腰上的中线BD •将这个等腰三角形周长分成15和6两部分,求这个三角形的腰长及底边长.F E CB A 3.如图,在△ABC 中,AB =AC ,∠ABD =∠ACD .求证:△DBC 是等腰三角形.4.△ABC 中,∠ACB =90°,AC =AE ,BC=BF ,求∠ECF 的度数。
5.已知:BD 是∠ABC 的平分线,AD ⊥BD ,求证:∠BAD =∠DAC +∠C6.如图,ABC ∆中,AC AB =,E 在AC 上,且AE AD =,DE 的延长线与BC 相交于F .求证:BC DF ⊥. (要求用两种以上方法证明)D C BA D CB A。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导学案
(1)作出∠BAC的平分线AD。
(2)将△ABC沿AD所在直线折叠,△ABC被直线AD分成的部分能够重合吗?
(3)由上面的操作,你是否发现了边AB和边AC之间的数量关系?
(4)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下来吗?
(5)如何证明?
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通过动手画图折叠等活动,观察、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根据预习情况口述回答
认真回答问题,通过演示实验得出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合
作
交
流
探究问题:
一、在△ABC中,∠B=∠C,求证:AB=AC
二、练一练:
已知:如图,AD交BC于点O;AB∥CD,OA=OB。求证:OC=OD
三、大家谈谈
(1)三个内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吗?说出你的理由。
2、已知:如图,B、D分别在AC、CE上,AD是∠CAD
的平分线,BD∥AE,AB=BC。求证:AC=AE。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的知识点并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认真总结本节的知识与方法。
认真思考,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板
书
设
计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等边三角形式判定定理
学情
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的平行线性质、命题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学生对理解本节知识将较容易,但对知识的具体运用上将有一定的难度。
设计
理念
本节课按照质疑、猜想、验证的学习过程,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感受由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学习过程,也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的基本理念。本节课将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合作交流和抽象概括能力
1.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导学案
CAB1.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班级 姓名 学号 家长签字 完成时间45分钟 【学习目标】1.能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2.了解分析的思考方法.3.经历思考、猜想,并对操作活动的合理性进行证明过程,不断感受证明的必要性、感受合情推 理和演绎推理都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重点、难点】了解分析的思考方法;合理添加辅助线. 【新知预习】1.以前,我们曾经学习过等腰三角形,你还记得等腰三角形的一些性质吗?不妨我们来回忆一下.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①等腰三角形的 角相等.(简称“ ”) ②等腰三角形的 、 、 互相重合.(简称“ ”) ③等腰三角形是 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 .2.你能用刻度尺画一个等腰三角形,并用作垂线的方法画出它的顶角的平分线吗?若能,请画出并加以证明.【导学过程】活动一: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已知:如图,在△ABC 中,AB=AC. 求证:∠B=∠C活动二:证明: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思考:如何证明文字命题的正确性?活动三:如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的逆命题是正确的? 要求:(1)写出它的逆命题: .(2)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并进行证明.例1.已知:如图∠EAC 是△ABC 的外角,AD 平分∠EAC,且AD∥BC . 求证:AB =AC2.拓展:在上图中,如果AB =AC ,AD∥BC,那么AD 平分∠EAC 吗?为什么?【反馈练习】1.完成第7页《练习》第1、2、3题.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50°,那么它的一个底角为______.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点P (2,2),点Q 在y 轴上,△PQO 是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Q 共有______个.4.已知:如图,锐角△ABC 的两条高BE 、CD 相交于点O ,且OB=OC. 求证:△ABC 是等腰三角形.☆5.如图,等腰三角形ABC 中,AB=AC ,一腰上的中线BD•将这个等腰三角形周长分成15和6两部分,求这个三角形的腰长及底边长.【作业布置】1.1习题 第2、3、4、题.AB C D E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数学校本作业(41)1.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编写:宋爱霞 审阅:张元国班级 姓名 学号 家长签字 完成时间40分钟 1.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2,一边长为5,那么另两边长分别为 . 2.若等腰三角形有两边长为2和5,那么周长 为 .3.若等腰三角形有一个外角等于50°,那么另两个角为 .4.若等腰三角形有一个角等于120°,那么另两个角为 . ★5.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等于30°,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 . ★6.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等于12cm ,那么腰长x 的取值范围是 .7.如图在△ABC 中,AB =AC ,∠A=50°,BD 为∠ABC 的平分线,则∠BDC=_ ____°. 8.如图在△ABC 中,AB =AC ,D 为AC 边上一点,且BD =BC =AD .•则∠A 等于 ( )A .30° B.36° C.45° D.72°9.已知:如图,AB=AC .(1)若CE=BD ,求证:GE=GD ;(2)若CE=mBD (m 为正数),试猜想GE 与GD 有何关系(只写结论,不证明).10.如图,在△ABC 中,点O 在AC 上,过点O 作MN ∥BC ,CE与MN 分别交于E 、F ,求证:OE=OF.11.已知△ABC 中,AB =AC ,过△ABC 的一个顶点的一条直线,把△ABC 分成两个小三角形,使得这两个小三角形也是等腰三角形.试画出所有符合条件的图形,并写出被分成的两个小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线段及△ABC 各内角的度数.第9题图 第7题图 第8题图。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导学案
第五章生活中的轴对称5.3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1)【今日导学】1. 等腰三角形的定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2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3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对称轴有条;★4由对称性易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简称((2)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例如:如左图,已知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则有:∠B=∠C(等边对等角);且如果知道AD是BC边上的中线或者高线或者顶角∠BAC的角平分线三线中的任意一条,那么AD也是另外的两条【典型例题】例1.一个等腰三角形两内角的度数比为1:2,这个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为---------度例2.如果等腰三角形两边长是6cm和3cm,那么它的周长是()A、9cmB、12cmC、15cm或12cmD、15cm例3如同,矩形纸片ABCD中,AB=2cm,点E在BC上,且AE=EC.若将纸片沿AE折叠,点B恰好与AC上的点'B重合,则AC=▲cm.【答案】4解:∵AE=CE ∴△AEC是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又∵纸片沿AE折叠,∴∠AB’E=∠B=90°(轴对称的性质)∴EB’是△AEC底边AC上的中线(三线合一)∴AC=2AB’=2AB=4【课时达标】A级(基础过关)1.如图,在△ABC中,∠ACB=100°,AC=AE,BC=BD,则∠DCE的度数为()3如图,在△ABC 中,AB=AC ,点D 、E 分别在BC 、AC 边上,∠CDE=15°,且AD=AE , 则∠BAD 的度数为 _________ .4如图,已知:AB=AC=AD ,∠BAC=50°,∠DAC=30°,则∠BDC= _________ .5如图,在△ABC中,AB=AC ,AD ⊥BC 于D ,E 、F 是AD 上任意两点,S △ABC =8 cm 2,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____cm 2.6如图,△ABC 中,AB=AC ,BD ⊥AC 于D ,求证:∠DBC=21∠A7如图,在等腰△ABC 中,AB=AC ,点D 在BC 上,且AD=AE . (1)若∠BAC=90°,∠BAD=30°,求∠EDC 的度数? (2)若∠BAC=a (a >30°),∠BAD=30°,求∠EDC 的度数? (3)猜想∠EDC 与∠BAD 的数量关系?(不必证明)DCBAB级(能力提升)8如图所示,AOB是一钢架,且∠AOB=10°,为了使钢架更加坚固,需在其内部添加一些钢管EF,FG,GH…,添加的钢管长度都与OE相等,则最多能添加这样的钢管_________根.9如图,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点B、C、D、E在同一直线上,且CG=CD,DF=DE,则∠E=度.10如图,点D在AC上,点E在AB上,且AB=AC,BC=BD,AD=DE=BE,求∠A的度数.11.如图,△ABC中,AB=BC=AD,D在BC的延长线上,求角α和β的关系。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导学案
授课教师:杨 桢
授课时间:20XX 年 10 月 22 号
课型:新授课
课题:
教 学 目 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具资 料准备
13.3.1 等腰三角形
备课人: 杨 桢
审核人:
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 基本思想 方法: 情感与态度
认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感受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意义 观察、试验,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数形结合与类比的数学思想 培养学生合情据理意识感悟等腰三 角形的实用价值,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称“三线合一”)
3.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中,如果AB=AC,求证: ∠B=∠C
(提示:构造两个全试用其他的方法证明
三、 巩固学习,解决问题 1.例题解析
如图,在△ABC中 ,AB=AC,点D在AC上, 且BD=BC=AD,根据题意求: 1、图中有哪几个等腰三角形?2、有哪些相等的角?3、这两组相等的角之 间还有什么关系?4. 求△ABC各个角的度数。
A
D
B
C
2.知识拓展和拔高训练
如图:△ABC中,AB=AC,AD和BE是高,它们相交于点H,且AE=BE 求证:AH=2BD
A
四、归纳总结与活动经验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联系
五、作业布置:P82 4,6 题
板书设计
12.3 等腰三角形 性质 1 性质 2
课后反思
H B
E C
理解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等腰三角形判定和性质的区别,对命题的证明
教师准备:书 尺子 练习册
学生准备:书 尺子 练习本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学习笔记
【学习过程】
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导学案
12.3.1《等腰三角形》导学案责任学校 责任教师一、学习目标1、 巩固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能灵活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 通过独立思考,交流合作,体会探索数学结论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二、预习内容自学课本49页至51页,完成下列问题:1、动手操作:把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按课本中虚线对折,然后沿实线剪开,再把它展开,得到什么三角形?2、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 ,相等的两边叫 ,另一边叫 ,两腰的夹角叫 ,腰和底边的夹角叫 。
3、如图,在△ABC 中,AB=AC ,标出各部分名称。
4、(1) 观察剪出的等腰三角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在哪里?(2) 将等腰三角形沿折痕对折,观察重合的线段和角,你有什么发现?猜想: 。
5、如图,在△ABC 中, (1)如果AB=AC,且∠1=∠2,那么 = ,且 。
(2)如果AB=AC,且BD=DC ,那么 = ,且 。
(3)如果AB=AC,且AD ⊥BC ,那么 = ,且 。
等腰三角形性质: 性质1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 相等(简写成“ ”)。
性质2 等腰三角形 、 、 互相重合。
三、探究学习1、证明等腰三角形性质1、2:B DAC1 22、如图,在△ABC 中,AB=AC ,点D 在AC 上,且BD=BC=AD.求△ABC 各角的度数。
.四、巩固测评1、(1)如图.在△ABC 中,如果AB=AC,那么∠________=∠_______; (2)如图.在△ABC 中, AB=AC,点D 在BC 上。
如果∠BAD=∠CAD,那么 AD ⊥BC , BD=CD 。
如果BD=CD,那么∠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如果AD ⊥BC,那么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1)如图,在下列等腰三角形中,分别求出其它两角的度数。
(2)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130°,它的另外两个角为 。
八年级数学下册《等腰三角形三边关系》第一课导学案
八年级数学下册《等腰三角形三边关系》第一课导学案1、理解等腰三角形腰、底边之间的关系,并会初步应用它们来解决问题、2、掌握等腰三角形边的分类方法,并会初步应用它们来判断能否形成等腰三角形3、通过观察、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重点:等腰三角形边的分类方法、难点:等腰三角形边的分类方法,并会初步应用它们来判断能否形成等腰三角形一、预备知识(复习以前的知识,为后续学习作准备)DEF1、三角形三边关系:2、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的方法:3、三角形第三边的取值范围:4、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概念:等腰三角形的腰:等腰三角形的底:二、自我检测(小组内合作探究,组间讨论或寻求老师的帮助)1、等腰三角形一条边等于5,一条边等于6,求它的周长2、①等腰三角形一条边长是4,一条边长是7,求它的周长。
②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13,一条边长是3,求它的另两条边的长度。
当边是时当边是时归纳总结:对等腰三角形的边先要再进行三、更进一步(独立完成后小组内讨论,互助,4、5、6号同学请求老师)3、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8cm、①已知腰长是底边长的3倍,求各边的长;②已知其中一边的长为6cm,求其它两边的长、4、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6cm、①已知一边长是另一边长的3倍,求各边的长;②已知其中一边的长为6cm,求其它两边的长、5、导航30页5、4、超越梦想:(分层次选做,每组的1、2号同学完成后辅导3、4、5、6号)1、小曾同学有两根长度为40cm、90cm的木条,①他想钉一个三角形的木框,那他第三根应该如何选择?下列的几根木条有适合的吗?(40cm,50cm,60cm,90cm,130 cm)②他想钉一个等腰三角形的木框,那他第三根应该如何选择?为什么?5、个人小结:六、课后作业:必做题:1、小册子42页教后记:。
(完整版)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导学案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导学案主备人 刘满清学习目标:1、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提高逻辑推理能力。
2、运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性质,解决相关问题重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难点:等腰三角形判定与性质的区别。
预习案使用说明&学法指导:1、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阅读教材P51-53课本的内容,自组高效预习,提升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
2、完成教材助读设置的问题,然后结合课本的基础知识和例题完成预习自测;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惑”中;4、限时、独立完成。
一、旧知回顾:1、总结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有什么作用?学习建议:复习上节内容并完成以下问题1、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6,8,则周长为2、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4,其中一边长为6,则另两边分别为3、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70°,则另外两个角的度数是4、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120°则另外两个角的度数是5、如图,在△ABC 中,AB=AC ,(1)若AD 平分∠BAC ,那么 、(2)若BD =CD ,那么 、(3)若AD ⊥BC,那么 、二、教材组读:1、具备什么条件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为什么?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的作用是什么?三、预习自测:1、已知△ABC 中,∠A=36°,∠C=72°,△ABC 是______三角形2、书53P 练习第1题3、书53P 练习第2题我的疑惑:请将你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探究案一、 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1可用什么方法证明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与性质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学习建议请同学们用3分钟的时间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并结合预习中自己的疑惑开始下面的探究学习。
二、 质疑探究——质疑解惑、合作探究(一) 基础知识探究探究点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如图,在△ABC 中,若∠B=∠C ,能否得出△ABC 是等腰三角形?你能证明吗?思考:怎么作辅助线?目的是什么?在一般的三角形中,如果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有什么关系?即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 也相等(简写成 )(二) 知识综合应用1、看书52P 的例2的题目思考:(1)、猜想AE 与BC 的位置关系是什么?(2)、证明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有哪些?(3)、证明角相等有哪些方法?证明2、看书52P 的例3的题目思考:(1)、CD 与CE 相等吗? 你有哪些判断的方法?(2)、已知底边和底边上的高,你能用尺规作图的方法作出这个等腰三角形吗?我的知识网络图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判定定理定义当堂检测:1、如图,其中△ABC 是等腰三角形的是( )2、如图,AC 和BD 相交于点O ,且AB ∥DC ,OA=OB ,求证:OC=OD3、已知:⊿ABC 中, ∠ A=∠B=∠C 求证:AB=AC=BC有错必纠 我的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训练案;1课本P 56复习巩顾第2题。
初中九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导学案 苏教版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知识回顾】、什么叫做等腰三角形?答: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有哪些性质?答:①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②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上述性质你是怎么得到的?你能否用从基本事实出发,对它们进行证明?【新课导入】求证: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题目:已知:如图,在△中,. 求证:∠∠.考虑思路:要想证明∠∠,只要证△≌△,只需有,∠∠,.解题方法:证明:作∠的平分线.在△和△中,(已知),∠∠(辅助线画法),(公共边),∴△≌△().∴∠∠(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定理: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逆命题: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题目:已知:如图,在△中,∠∠.求证:.解题方法:证明:作∠的平分线.在△和△中,(已知),∠∠(辅助线画法),(公共边),∴△≌△().∴(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例题讲解】题目:已知:如图∠是△的外角,平分∠,且∥.求证:.考虑思路:要想证明,只需证∠∠.已知∠∠,只需证∠∠,∠∠.证明:∵∥,∴∠∠,∠∠.∵∠∠,∴∠∠.∴(等角对等边).(拓展提升)题目:在上图中,如果=,∥,那么平分 ∠吗?为什么?解题方法:证明:∵∥,∴∠∠,∠∠.∵, ∴∠∠. ∴∠∠.即 平分∠.题目:证明: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已知:如图,求证:在的垂直平分线上证明:过点作⊥,垂足为C∵(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 ∴是的垂直平分线 ∴在的垂直平分线上【巩固练习】、题目:证明: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考虑思路: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的性质得出△≌△,进而求出即可. 解题方法: 证明:∵⊥,. ∴,∠∠,, ∴△≌△, ∴.、题目:如图,平分∠, 平分∠, 且,设,求△的周长。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导学案
第十三章轴对称13.3.2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一、激励唤醒,情景导入(预计3分钟)(导)1、激励唤醒口号:各尽所能,互助前行;齐心协力,共创佳绩!2、解读本章知识树,体会本课的学习地位。
3、情境导入:旧知回顾二、目标定向,明确任务:(预计2分钟)(导)1、理解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2、利用定理证明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利用定理证明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利用定理证明解决实际问题。
教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学法:小组合作学习课前预习案1、自主预习:预习内容:课本第77、78页。
.预习要求:知道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方法指导:勾画出书中的相关定理,结合例题理解定理。
三、预习检测,反馈信息:2、预习检测:(预计5分钟)(展)如图:△ABC中,∠B=∠C,求证;AB=AC(3分)操作方法:①预习检测学生独立完成,指定学号上板展示。
②汇总学生错误信息,重点进行答疑解惑。
评价方式:证明过程3分,互助组交换判卷,组长统计,进行第一轮积分。
3、归纳:(预计用时5分钟)(点)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简单叙述为:)∵∴思考:要证明△ABC是等腰三角形,你都有哪些方法?课上探究案四、自主合作,展示点拨:(预计10分钟)(探)1、探究内容:如图,已知:△ABC 中,AB=AC ,BD 和CE 分别是∠ABC 和∠ACB 的角平分线,且相交于O 点。
⑴ 试说明△OBC 是等腰三角形;⑵ 连接OA ,试判断直线OA 与线段BC 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操作方法:①学生独立思考3分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并展示。
②其他小组质疑、评价。
③板演解题步骤,规范数学语言。
评价方式:条理清楚,结果正确5分。
当堂训练案五、达标训练,巩固提高:(预计15分钟)(测)1、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为4cm 和9cm ,则该三角形的周长是( )A .17cmB .22cmC .17cm 或22cmD .18cm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80°,则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是( )A .40°B .50°C .60°D .30°3、如图,已知∠1=∠2=∠3,∠B=∠C 则图中相等的线段有( )A .2对B .3对C .4对D .5对4、如图所示,∠CAB=∠DBA ,AC=BD,点O 是AD,BC 的交点,点E 是AB 的中点.试判断OE 和AB 的位置关系,并给出证明.CO E A B操作方法:选择题每题2分(抢答),证明题指定学号上板展示。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导学案
3、课外拓展:《学法》P39的课后提升
教学反思:
例题2、如图,将△ABC旋转60°至△AED,AB=3,求BE的值。
重难点解读
判定等边三角形的方法:
①从边入手:三边相等
②从角入手:
三角相等三个
角都是
两个角都是60°60°
③从边与角入手: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总结拓展
1、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对于我们都有了哪些学习成果呢?一起来回顾反思。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一、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1、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判定定理:有两个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称“等角对等边”)
二、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1、定义: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判定定理1:三个角都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判定定理2: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3.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导学案
设计:皮力羽使用时间:第周星期
导学目标:1、探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2、理解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并会运用其进行简单证明。
导学重点:掌握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导学难点:灵活运用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进行证明和计算。
导学过程:
流程
重难点解读
1、要证明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可以直接证明两条边相等,也可以证明两个角相等。
方法总结:
抽测题让学生画图,写出已知求证,启发学生遇到已知中有外角时,常常考虑应用外角的两个特性①它与相邻的内角互补;②它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探究二: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1、探究,在△ABC中,
初中数学最新版《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精品导学案(2022年版)
$13.3.1等腰三角形〔二〕导学案$13.3.1等腰三角形〔二〕导学案$13.3.1等腰三角形〔二〕导学案$13.3.1等腰三角形〔二〕导学案$13.3.1等腰三角形〔二〕导学案五、课堂小测〔约5分钟〕:如图,AD ∥BC ,BD 平分∠ABC . 求证:AB=AD .第4课时 “斜边、直角边〞DCAB1.理解并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斜边、直角边〞.(重点)2.经历探究“斜边、直角边〞判定方法的过程,能运用“斜边、直角边〞判定方法解决有关问题.(难点)一、情境导入舞台背景的形状是两个直角三角形,工作人员想知道这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但每个三角形都有一条直角边被花盆遮住无法测量.(1)你能帮他想个方法吗?(2)如果他只带了一个卷尺,能完成这个任务吗?工作人员测量了每个三角形没有被遮住的直角边和斜边,发现它们分别对应相等,于是他就肯定“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全等的〞,你相信他的结论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应用“斜边、直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如图,∠A =∠D =90°,E 、F 在线段BC 上,DE 与AF 交于点O ,且AB=CD ,BE =CF .求证:Rt △ABF ≌Rt △DCE .解析:由题意可得△ABF 与△DCE 都为直角三角形,由BE =CF 可得BF =CE ,然后运用“HL 〞即可判定Rt △ABF 与Rt △DCE 全等.证明:∵BE =CF ,∴BE +EF =CF +EF ,即BF =CE .∵∠A =∠D =90°,∴△ABF与△DCE 都为直角三角形.在Rt △ABF 和Rt △DCE 中,∵⎩⎪⎨⎪⎧BF =CE ,AB =CD ,∴Rt △ABF ≌Rt △DCE (HL).方法总结:利用“HL 〞判定三角形全等,首先要判定这两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然后找出对应的斜边和直角边相等即可.探究点二:“斜边、直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的运用 【类型一】 利用“HL 〞判定线段相等如图,AD ,AF 分别是两个钝角△ABC 和△ABE 的高,如果AD =AF ,AC =AE .求证:BC =BE .解析:根据“HL 〞证Rt △ADC ≌Rt △AFE ,得CD =EF ,再根据“HL 〞证Rt △ABD ≌Rt △ABF ,得BD =BF ,最后证明BC =BE .证明:∵AD ,AF 分别是两个钝角△ABC 和△ABE 的高,且AD =AF ,AC =AE ,∴Rt △ADC ≌Rt △AFE (HL).∴CD =EF .∵AD =AF ,AB =AB ,∴Rt △ABD ≌Rt △ABF (HL).∴BD =BF .∴BD -CD =BF -EF .即BC =BE .方法总结:证明线段相等可通过证明三角形全等解决,作为“HL 〞公理就是直角三角形独有的判定方法.所以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最多,使用时应该抓住“直角〞这个隐含的条件.【类型二】 利用“HL 〞判定角相等或线段平行如图,AB ⊥BC ,AD ⊥DC ,AB =AD ,求证:∠1=∠2.解析:要证角相等,可先证明全等.即证Rt △ABC ≌Rt △ADC ,进而得出角相等.证明:∵AB ⊥BC ,AD ⊥DC ,∴∠B =∠D =90°,∴△ABC 与△ACD 为直角三角形.在Rt △ABC 和Rt △ADC 中,∵⎩⎪⎨⎪⎧AB =AD ,AC =AC ,∴Rt △ABC ≌Rt △ADC (HL),∴∠1=∠2.方法总结:证明角相等可通过证明三角形全等解决.【类型三】 利用“HL 〞解决动点问题如图,有一直角三角形ABC ,∠C =90°,AC =10cm ,BC =5cm ,一条线段PQ =AB ,P 、Q 两点分别在AC 上和过A 点且垂直于AC 的射线AQ 上运动,问P 点运动到AC 上什么位置时△ABC 才能和△APQ 全等?解析:此题要分情况讨论:(1)Rt △APQ ≌Rt △CBA ,此时AP =BC =5cm ,可据此求出P 点的位置.(2)Rt △QAP ≌Rt △BCA ,此时AP =AC ,P 、C 重合.解: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HL 可知:(1)当P 运动到AP =BC 时,∵∠C =∠QAP =90°.在Rt △ABC 与Rt △QPA 中,∵⎩⎪⎨⎪⎧AP =BC ,PQ =AB ,∴Rt △ABC ≌Rt △QPA (HL),∴AP =BC =5cm ;(2)当P 运动到与C 点重合时,AP =AC .在Rt △ABC 与Rt △QPA 中,∵⎩⎪⎨⎪⎧AP =AC ,PQ =AB ,∴Rt △QAP ≌Rt △BCA (HL),∴AP =AC =10cm ,∴当AP =5cm 或10cm 时,△ABC 才能和△APQ 全等.方法总结: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关键是找对应边和对应角,由于此题没有说明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因此要分类讨论,以免漏解.【类型四】 综合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如图,CD ⊥AB 于D 点,BE ⊥AC 于E 点,BE ,CD 交于O 点,且AO 平分∠BAC .求证:OB =OC .解析:BE ⊥AC ,CD ⊥AB 可推出∠ADC =∠BDC =∠AEB =∠CEB =90°,由AO 平分∠BAC 可知∠1=∠2,然后根据AAS 证得△AOD ≌△AOE ,根据ASA 证得△BOD ≌△COE ,即可证得OB =OC .证明:∵BE ⊥AC ,CD ⊥AB ,∴∠ADC =∠BDC =∠AEB =∠CEB =90°.∵AO 平分∠BAC ,∴∠1=∠2.在△AOD 和△AOE 中,∵⎩⎪⎨⎪⎧∠ADC =∠AEB ,∠1=∠2,OA =OA ,∴△AOD ≌△AOE (AAS).∴OD =OE .在△BOD 和△COE 中,∵⎩⎪⎨⎪⎧∠BDC =∠CEB ,OD =OE ,∠BOD =∠COE ,∴△BOD ≌△COE (ASA).∴OB =OC .方法总结: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除“HL 〞外,还有:SSS 、SAS 、ASA 、AAS.三、板书设计“斜边、直角边〞1.斜边、直角边: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记为“斜边、直角边〞或“HL〞.2.方法归纳:(1)证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常用方法是“HL〞,除此之外,还可以选用“SAS〞“ASA〞“AAS〞以及“SSS〞.(2)寻找未知的等边或等角时,常考虑转移到其他三角形中,利用三角形全等来进行证明.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通过分组讨论、操作探究以及合作交流等方式来进行.在探究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斜边、直角边〞时,要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在寻找未知的等边或等角时,常考虑将其转移到其他三角形中,利用三角形全等来进行证明.此外,还要注重通过适量的练习稳固所学的新知识.。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复习导学案
&skuId=71581181941&areaId=411300&cat_id=52040006&rn=30 39940159ea95cf571551ada99046e3&user_id=741444129&is_b=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导学案学习目标:1、进一步掌握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
2、能用“基本事实”和“已经证明的定理”为依据,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3、在掌握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基础上,探索等边三角形和其它相关知识的证明方法。
重点、难点: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其证明。
2、应用性质解题。
[学习过程]一、知识回顾:在初中数学八(下)的第十一章中,我们学习了证明的相关知识,你还记得吗?不妨回忆一下。
1、用_____的过程,叫做证明。
经过____称为定理。
2、证明与图形有关的命题,一般步骤有哪些?(1)_______;(2)______;(3)________.3、推理和证明的依据有哪几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初中数学中,选用了哪些真命题作为基本事实:(1)_____;(2)_____;(3)_____;(4)_____;(5)_____。
此外,还有____和_____也都看作是基本事实。
5、在八(下)的第十一章中,我们依据上述的基本事实,证明了哪些定理?你能一一列出来吗?________________。
二、情景创设:以前,我们曾经学习过等腰三角形,你还记得吗?不妨我们来回忆一下下列几个问题:1、什么叫做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等腰三角形有哪些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性质你是怎么得到的?(不妨动手操作做一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些性质都是真命题吗?你能否用从基本事实出发,对它们进行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导学案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13.3.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一,学习目标:1 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2 通过操作,观察、分析、归纳得出等腰三角形性质;3 理解并运用等腰三角形性质。
二,教学过程(1)学习目标,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第一次自学,时间2min,要求:1, 看课本78页,找到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2动手在练习本上画出一个等腰三角形。
第一次自学检测,时间3min。
(1)有______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2)在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边都叫做_____,另一边叫做_____ ,两腰的夹角叫做_____ ,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_____。
(3)等腰三角形一腰为3cm,底为4cm,则它的周长是_____cm。
(4)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3cm,另一边长为4cm,则它的周长是_____cm。
(5)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3cm,另一边长为8cm,则它的周长是_____cm。
(2)学习目标,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归纳得出等腰三角形性质1第二次自学,时间5min,要求:1, 看课本78页,完成做一做2,熟悉定理,等边对等角。
3,看例1的解题过程。
第二次自学检测,时间5min。
1,等腰三角形一个底角为75°,它的另一个底角为____。
2,等腰三角形一个底角为70°,它的另外两个角为_________3,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100°, 它的另外两个角为____________ 4,等腰三角形有一个角是80°,它的顶角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学习目标,理解并运用“三线合一”第三次自学,时间5min,要求:1, 看课本80页,熟悉“三线合一”2,理解例2的解题过程3,简单认识等边三角形。
第三次自学检测,时间5min。
(1)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______、底边上的____、底边上的____互相重合。
(三线合一)《1》∵AB=AC,BD=CD(已知)∴《2》∵AB=AC,∠BAD=∠CAD (已知)∴《3》∵AB=AC,AD⊥BC (已知)∴当堂训练(10min)一,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正确(1)等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互相重合。
13.3.1等腰三角形(2)导学案
A
图(1)
B
【归纳】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 也相等(简写成 ) (二) 【新知应用】 1、求证:如果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请同学们完成下列问题 (1) 、已知:如图(2) , 是△ABC 的外角,∠1= ,AD∥ 求证: . A 1 分析:要证明 AB=AC,可先证明∠B= ,因为∠1= ,所以可设法找出 2 ∠B、∠C 与∠1、∠2 的关系. (2) 、请同学们完整的写出解题过程 证明:
D
1 2
B
图(5)
C
归纳总结、学后反思 请你对照学习目标,谈一下这节课的收获及困惑。 课后反馈、巩固提升 1、如图(6) ,把一张矩形的纸沿对角线折叠.重合部分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
2
1
图(6) 2、如图(7) ,AC 和 BD 相交于点 O,且 AB∥DC,OA=OB,求证:OC=OD.
D 0 A
图(7)
B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 公冶长》
启发引导
课前热身、 自主预习 1、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 6,8,则周长为 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 70°,则另外两个角的度数是 3、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 120°则另外两个角的度数是 课堂展示、 合作学习 (一) 【思考】 (1)如图(1) ,位于在海上 A、B 两处的两艘救生船接到 O 处遇险船只的报警,当时测得∠A=∠B.如 果这两艘救生船以同样的速度同时出发,•能不能大约同时赶到出事地点(不考虑风浪因素)? (2)我们把这个问题一般化,在一般的三角形中,如果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有什么关 系? 已知:在△ABO 中,∠A=∠B 0 求证:AO=AO 证明: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的导学案
B C A B C D A 八 年级 数学 科 上 期导学案班级: 学习小组: 学生姓名:课题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课型 任课教师周次 第8 周 年级班级单元第 13 单元 课时第 2 课时 时间星期二学 习目 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的探索,体会探索学习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极度热情,高度责任,享受学习的快乐;学习 重点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及其应用学习 难点 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方法定理学法 指导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知识 链接课前 导 案 自学 1、实验猜想 如图(1),将一个长方形纸条进行折叠,重叠部分所成的三角形有什么特征?它是等腰三角形吗?2、思考:如图(2),在ΔABC 中,当添加一个什么条件时,可以成为等腰三角形?3、提出猜测: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吗?如图(3),在△ABC 中,已知∠B=∠C ,说明△ABC 是等腰三角形的理由.归纳: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简写成“ ”) 。
课中 班 级 展 示 1、如图(4),AC 和BD 相交于点O ,且AB ∥DC ,OC=OD ,求证:OA=OBB AC 图(3) 图(2) 图(1) AB CDO图(4)2、求证:如果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质疑探究提出自己的疑问,运用集体智慧,共同解决测评反馈主观题1、一个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为130°,且它恰好等于一个不相邻的内角的二倍。
这个三角形是()A.钝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等腰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2、如图(5),△ABC中,AB=AC,∠A=36°,BD平分∠ABC,DE∥BC,则图形中共有等腰三角形()A.2个B.3个C.4个D.5个3、如图(6),△ABC中,AB=AC,B=36°,D、E是BC上两点,使∠ADE=∠AED=2∠BAD,则图中等腰三角形共有()A.3个B.4个C.5个D.6个2、如图(7),△ABC中,∠ABC与∠ACB的平分线交于点O,过点O作EF∥BC,交AB于点E,交AC于点F.求证:EF=EB+FC.附加题1、如图(8),已知点E是BC的中点,点A在DE上,且∠BAE=∠CDE求证:AB=CD .课后课后反思经验和教训图(5)图(6)ACBFE O图(7)图(8)。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导学案)
13.3.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授课人:中九校 李波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重点)2、技能目标: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解决相关问题,进一步体会方程思想和转化思想,分类讨论思想。
(难点)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对图形的观察、发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的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等腰三角形的定义: 腰: 底边: 顶角: 底角: (二)、合作探究:利用三角形纸片,探究完成下列填空:1、△ABC 是轴对称图形吗?若果是,对称轴是什么?△ABC2、相等的边:3、相等的角:4、归纳总结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几何语言:性质1:在△ABC 中 ∵AB=AC∴ = 。
性质2:在△ABC 中1 、 ∵AB=AC ,∠BAD=∠CAD∴ BD = , ⊥ 。
2 、 ∵AB=AC ,BD=CD∴∠BAD= = , ⊥ . 3 、 ∵ AB=AC ,AD ⊥BC∴∠BAD= = , BD= .(三)典例讲解:例1 已知:在△ABC 中AB=AC ,点DE 为AC 上一点,连接BD ,AD=BD=BC 。
(1)求△ABC 各个角的度数。
(2)若△ABC 的周长为26cm ,△BCD 的周长为16cm ,求AB,BC 的长。
例2 如图所示,在等腰△ABC 中AB=AC ,AD 是BC 边上的中线,点E 在AD 上,连接BE ,CE 。
求证:BE=CE(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那些知识点和那些数学思想?(五)、拓展提升:如图,线段AB 的一个端点A 在直线l 上,以AB 为一边画等腰△ABC ,并且使点C 在直线l 上,这样的等腰三角形能画多少个?并作出这样的点C 。
(六)、当堂检测:1、完成下列填空题:(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4和6,则它的周长是_________(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和4,则它的周长是_________(3)已知顶角为70°,其余两个角分别为(4)已知底角为70°,其余两个角分别为(5)已知一个角为80°,其余两个角分别为2、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角分别为(2x-2)°,(3x-5)°,求这个等腰三角形各角的度数.3、已知:点D、E在△ABC中, AB=AC, AD=AE. 求证:BD=CE。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导学案
13.3.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导学案
学习目标:1、探索并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性质.
2、能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角的度数.
3、.能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证明线段或角相等
问题一: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一)动手操作:如图所示,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按图中虚线对折,并剪去阴影部分,再把它展开,得到的△ABC 有什么特点?
(二)观察发现:把剪出的等腰三角形ABC沿折痕对折,除了边相等之外,仔细观察自己剪出的等腰三角形纸片,你能发现这个等腰三角形还有什么特征吗?
归纳:
(三)推理证明:利用实验操作的方法,我们发现并概括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你能通过严格的逻辑推理证明这个结论吗?
(提示:刚才折纸的过程给了你什么启发)问题二: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应用
变一变:
归纳:在等腰三角形中已知顶角如何求底角:
在等腰三角形中已知底角如何求顶角:
例1: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
求△ABC各角的度数。
知识梳理:
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2、我们是怎么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
3、你能用它解决什么问题?
4、你学到了哪些方法?
知识运用:
已知:如图,点D、E在△ABC的边BC上,AB=AC,AD=AE求证:BD=CE
B D E C
探究
证明线段或角相等
A
等腰三角形一个底角为75°,它的另外两个角为_____;
变式1: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70°,它的另外两个角为_______;
变式2: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110°,它的另外两个角为______。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导学案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发现—猜想—归纳”的过程,能用语言表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能灵活地运用它们进行论证。
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活动一,情景引入1、下列图形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圆 B.长方形 C.线段 D.三角形2、怎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答:3、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相等的两边叫,另一边叫4、如图,在△ABC中,AB=AC,标出各部分名称活动二、探究新知(一)猜想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按要求取一张长方形纸片,动手裁剪出一等腰三角形素填入下表:(二)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你能验证折纸得到的结论吗?试试看.如图,已知△ABC中,AB=AC,(1)求证:∠B=∠C;(2)由(1)的思路请你证明(BD=DC,AD平分∠A,AD⊥BC.)中其中的两个成立。
归纳: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性质1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相等(简写成“”)性质2 等腰三角形、、互相重合性质3等腰三角形是______图形,底边上的_______(或_____ 和______)所在的直线都是它的_______.用符号语言表示两个性质并做分析性质1:在△ABC中∵AB=AC∴ = (等边对)性质2:(简称:)①在△ABC中∵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 =∠,⊥。
②在△ABC中∵AB=AC,AD是∠BAC的平分线,∴⊥, = 。
③在△ABC中∵AB=AC,AD⊥BC,∴∠ =∠, =活动三,运用新知1、 如图,在△ABC 中,AB=AC ,点D 在AC 上,且BD=BC=AD. 求△ABC 各角的度数。
2:已知 在△ABC 中,AB=AC ,D 、E 在BC 边上,且AD=AE ,求证:BD=CE活动四,巩固练习1、(1)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110°,它的另外两个角的度数是(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80°,它的另外两个角的度数是(3)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60°,则这 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______2.如图5:房屋的顶角∠BAC=100°,过屋顶A 的立柱AD ⊥BC ,屋椽AB=AC ,求顶架上∠B 、∠C 、∠BAD 、∠CAD 的度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___.
例 2、求证:如果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那么这 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已知:∠CAE 是△ABC 的一个外角,∠1=∠2,AD//BC, 求证:AB=AC.
E A 1 2
D
B
C
例 3(自学课本例 3,小组交流) 思考:已知底边和底边上的高,你能用尺规作图方法作出这个等腰三角形 吗?
A
C
D
B
E
【当堂训练】
2
鸡西市第十九中学初三数学组
1、如图, ∠A=36°,∠DBC=36°, ∠C=72°.分别计算∠1,∠2 的度数, 并说明图中有哪些等腰三角形
A
D 1 2 B C
2、如图,AC 和 BD 相交于点 O,且 AB//DC,OA=OB.求证:OC=OD
D C
O
A
B
3. 如图,C 表示灯塔,轮船从 A 处出发以每小时 15 海里的速度向 正北(AN 方向)航行,2 时后到达 B 处,测得 C 在 A 的北偏西 40° 方向,并在 B 的北偏西 80°方向,求 B 处到灯塔 C 的距离.
八年级上
【复习检测】 1、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 6,8,则周长为 2、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14,其中一边长为 6,则另两边长分别为 3、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 70°,则另外两个角的度数是 4、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 120°,则另外两个角的度数是 5、如图,在⊿ABC 中,AB=AC (1) (2) (3) 若 AD 平分∠BAC,那么_________ 、____________
D
C
A
E
B
4鸡西市第十九中学初三来自学组鸡西市第十九中学学案
班级 姓名
学科 时间 学习 目标 重点 难点
课题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2013 年 月 日 1.理解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2.应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其运用; 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的探索
学习内容
数学
课型 人教版
新课
N C 1 B
A
3
鸡西市第十九中学初三数学组
【作业】 1、已知下列数据中,可以组成等腰三角形的是( A、2,2,5 B、1,1,4 C、3,3,4
) D、4,4,9
2、如图,AD//BC,BD 平分∠ABC.。求证 AB=AD
A
D
B
C
3、如图,∠A=∠B,CE//DA,CE 交 AB 于 E。求证△CEB 是等腰三角形。
若 BD=BC,那么_________ 、 ___________ 若 AD⊥BC,那么_________ 、 ___________
A
B
【自主探究】 1、自主完成课本 24 页“思考”小组交流 已知:⊿OAB 中,∠A=∠B 求证:AB=AC
O
D
C
A
B
1
鸡西市第十九中学初三数学组
【归纳】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_________________,那么这两个角所对______ (简写成“____________” ).